停网通知8篇

时间:2023-03-01 16:24:1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停网通知,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停网通知

篇1

多年来,汉王智通一直坚持从事停车管理系统设计、停车管理信息技术的研发,推出了以“汉王眼”为硬件平台的停车管理系统系统解决方案,并广泛应用到党政机关、智慧城市、4S店、机场/火车站/汽车站、院校、商业集贸中心、工业园区、大型停车场、居民区、医院、酒店、剧场/体育场等各个领域。

智泊停车管理系统就是一款以 “汉王眼”为硬件平台的停车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一种无障碍入场停车的崭新服务模式,整体设计有别于传统停车场智能化管理理念。无论是管理方式、基本技术和设备以及通行控制,该系统都突显出智能化的理念。

目前,智泊停车管理系统的案例包括:新奥购物中心智能车辆管理系统、北京饭店智能车辆管理系统、北京燕莎友谊商城智能车辆管理系统、北京汽车产业园智能车辆管理系统、北京理工大学智能车辆管理系统、北京朝阳医院智能车辆管理系统、北京园博园智能车辆管理系统、以及上地中关村软件园园区车辆管理系统及党政机关。

智泊停车管理系统采用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学字符识别)技术,作为系统特有的关键技术,从而抛弃了传统停车管理的“一杆一车”、“入库刷卡”的管理模式,实现无障碍不停车入库、车辆智能管理和出口自动计费等功能,是一种将先进的OCR技术应用到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

非常值得推崇的是“汉王眼”硬件平台,该平台具有以下重要特点:首先,“汉王眼”模块化识别系统是秉承现有产品的成功设计和应用经验,是在图像采集和识别处理等高清领域内成功开发出来的一款全新的嵌入式一体车牌识别技术产品。

其次,“汉王眼”作为停车管理系统中的核心组件,采用高速芯片作为识别算法的运行硬件平台。与传统的车牌识别系统不同,“汉王眼”无需计算机即可实现车牌图像的采集和识别。

“汉王眼”集视频采集、图像处理、图像识别、网络通信、图像存储,以及自动控制等多项技术于一体,算法固化在硬件之中,使其具有识别率更高、图像分辨率更高、结构紧凑、环境适应性强、安装维护简单、不占用系统资源、稳定性更高,以及独立性更强等优势。

无需改变目前已有的管理系统,“汉王眼”即可添加并运用于各类管理系统中,使其增加了车辆的车牌号码和车型的智能识别能力,从而使整个系统更加强大,管理更加高效。

第三,“汉王眼”是车牌辨识系统。除具有车牌号码识别的功能外,“汉王眼”还可以根据车牌的号码识别结果进行车牌号码匹配或根据车牌图像进行车牌图像匹配。通过采用这两种方法,“汉王眼”可以判断车辆是否为指定号牌的车辆。

第四,“汉王眼”是嵌入式系统。“汉王眼”以数字信号处理芯片作为算法运行的硬件平台,所有算法固化在硬件之中,因此可以脱离计算机实现其功能,使“汉王眼”具有极高的系统稳定性,并获得了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篇2

关键词:互联网+;餐厅;RFID技术;计算机

基金项目: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Super Speed智能餐厅站》(编号:201613571029X)

1.项目概述

从传统的桌面时代到现在移动互联网的终端时代,万能的互联已蓄势待发,发挥着当下重要的角色。Super Speed智能餐厅将不断迎合当下人们对快速、高品质的城市快节奏智慧生活的追求,Super Speed 智能餐厅拥有实时的快餐制作的流程、提前预约、支持线上线下支付、线下二维码取餐、实时评价、建议采集等功能,具有无需排队、菜品保温、耗时短等特点满足当下的快节奏的生活,一方面解决了顾客排队耗时长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帮助餐厅提高效率,挽回因此损失的人流量。Super Speed智能餐厅站拥有手机终端APP软件与智能管理终端机两部分组成,打造餐饮行业智能餐饮,从而解决当下人流量大的地方用餐和上班族快节奏、高品质的生活方式。

2.智能餐厅优势

2.1顾客层面

Super Speed智能餐厅可以大规模的投入在火车站、地铁站或办公楼等多处地点,用户通过APP提前预订菜品、餐品、零食,填写大致的取餐时间。餐厅收到订单将菜单直接导入后台,在顾客预约取餐前的10分钟到20分钟的时间,后厨的显示屏上会出现,保证在顾客约定取餐时间之前把餐品、零食等放到餐柜里,用户凭借下单时的二维码,在终端机端机上扫描二维码进行取餐,避开用餐高峰带来的餐厅拥挤,而且终端机有保温功能,保证了菜品的温度和质量。线上Super Speed手机终端系统APP支持手机、支付宝、微支付、网络等点餐快捷支付的支付方式,当用户支付成功,即可收到消费二维码,凭二维码打开终端机取餐。线下用户可在餐厅的点餐机器上进行点餐,通过自动收款机来进行支付,支付成功后根据消费单下的二维码进行取餐。用户消费结束后还可在APP和餐厅意见表中,对食品及餐厅的服务情况进行评价。

2.2技术层面

项目采用了RFID电子标签、微型QR码技术、第三方软件合作支付技术以及智能保温柜微电脑控制技术,对餐饮行业来说,解决了客户损失大的问题,提高了餐厅效率;对用户来说免去了漫长的等待时间和饥饿带来的烦恼,使生活变得高效智慧、快捷智能。RFID技术优势:与传统的自动识别技术如磁卡、条形码和IC卡等相比,射l识别技术具有很多突出的特点:可以通过这种技术识别单个的很具体的物体,而不像条形码那样只能识别同一类的物体。应用无线电射频,能透过物体的外部材料把数据读取出来,而条形码只能借助激光来读取信息。可以同时对多个物体进行识别读取,而条形码则不能,它只能一个一个地读。具有一般条形码没有的防磁、防水、耐高温、读取距离和标签数据的可重复读写等特点。安全性很高,适用于高安全性的终端。数据安全方面除了有电子标签的密钥保护外,数据部分可以通过加入算法来实现安全管理。

3.创业机会

3.1花更少时间解决餐饮需求

快节奏的生活,高品质的餐饮诉求是目前上班族需求,如何花费更少的时间解决就餐问题成为上班族面临的普遍性难题。Super Speed智能餐厅系统是餐饮企业结合互联网智慧发展的新尝试,用户可以结合自己身的条件和时间喜好选择菜品与取餐时间,到智能餐厅取出自己选择好的菜品,从而节省了就餐的时间,提升了上班族的需求。

3.2“智慧餐饮”是未来餐饮业发展的风向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使用,餐饮行业也将进行一次全新的革命――互联网技术将应用到餐厅的运营中形成一个餐饮链,从而迈进了“智慧潮”,减少用工实现智能、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管理绩效等多种目的实现,才能体现理想意义上真正的智能。

3.3餐饮行业渴望得到顾客服务的诉求

传统餐饮店经营正餐为主,消费者的诉求重点在餐厅环境、菜品质量与人员服务态度,而对于现在引领主流的快餐行业,消费者更注重便捷高效的用餐,从现在的快餐行业来讲黄金时段中晚餐的收入通常占快餐行业全天营业额的75%以上,如何在两个黄金期内服务更多顾客,成了餐饮行业普遍期望得到解决的问题,快餐行业如何运营能吸引更多的顾客成为一个难题。

3.4“最后一公里”成外卖送餐的挑战

在店面发展受限的同时,作为餐饮行业新的发展方向外卖送餐受到餐饮企业的广泛欢迎,然而,“最后一公里”的上门配送,也成为现在面临的挑战。就餐的时段集中在是人流潮,开车路上堵,上楼电梯堵,延误似乎变成不可避免的事情,造成不好的用户体验,阻碍外卖送餐发展从引起新的一个问题“堵”。因此Time bag智能餐厅利用当下互联网的技术与设备,让消费者自主进行点菜、支付、取餐,消费者非常乐意接受,满足用户对快时代智慧生活的体验,帮助餐饮店吸收更多消费者,解决“最后一公里”外送的难题,赢得消费者认可,促动餐饮企业更好的发展。其次,外卖行业存在许多的安全隐患。当下时兴的饿了么APP就出现了315事件,造成顾客的担心,让一些正经营业的餐厅也损失了很多客户。

参考文献:

[1]谢国晖.浅谈环境监测中的不确定度评估[J].科技资讯,2010(22)

[2]中国互联网网络中心(CNNIC).第29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2.

[3]王耀球,万晓.网络营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张美琳(1995.09- ),女,汉族,江苏盐城人,无锡太湖学院2015级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生在读,研究方向:互联网+传统餐厅向智能餐厅转变的路径;

篇3

关键词:家庭智能控制系统;组网方式;智能化

1 前言

人类社会与科学技术正在迅速发展,以网络化和数字化为基础的智能化平台进入人们的生活当中,社会上出现了智能化汽车、智能化机器人、智能化仪表等诸多不同程度的智能化产品,且以迅猛之势发展壮大。20世纪70年代末,家庭智能控制系统开始出现,经过10多年的技术完善,家庭智能控制系统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各个国家并逐步发展起来。

2 家庭智能控制系统

家庭智能控制网络是信息技术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其在社会生活中的普及应用能够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网络数据终端是综合自动控制技术、通讯与网络技术、智能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智能化一体设备。通过布线网络将网络数据终端与中央控制计算机相连接,在监控中心对网络终端进行管理和监控工作,建立相关数据库以保存用户数据。以网络数据终端为基础的智能控制系统是实现小区或家庭智能化管理的有效模式之一,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可实现住宅楼宇的紧急求助、灾难报警、防盗报警、家用电器控制和水电气暖远程抄收等,其中计算机网络是构成整个家庭设备的重要管理控制系统。

3 家庭智能化控制系统的组网方式

组网方式可分为有线组网和无线组网两大类。

3.1 有线组网

3.1.1 以太网

以太网是现阶段局域网络应用最广的传输方式,通过传输设备和双绞线实现基带传输,以100M/1000M进行网络传输。现阶段的局域网均采用以太网进行数据传输,许多大型网络系统中的子网也组构为以太网。以太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应用十分广泛,家庭内部网及办公室自动化等各类应用均采用以太网进行数据传输。

3.1.2 有线电视

现阶段的有线电视数据通讯是以同轴电缆为基础的共享式数据系统,通过CABLE MODEM和ASK/FSK进行数据的传输工作,其中ASK/FSK传输速度较慢,适用于数据传输量少的控制系统,而CABLE MODEM则适用于各项数据传输,无限制性。

3.1.3 ISDN和ADSL

电信系统通过ADSL与ISDN技术,将话音、数据、传真等多项服务技术综合在一根电话线上进行。其中ISDN通过2B+D技术,将2路数据信号或电话的传输设置在一根电话线上,其最高传输速率为128K。ADSL技术更为先进,通过非对称传输技术为电话信道提供数据通讯,数据传输可达上行1M,下行7M。通过不间断的连接ADSL与ISDN技术,可实现系统的数据传输,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传输性能和实用性,能够理想的运用于住宅小区的智能控制系统。

3.1.4 专用网络

专用网络是指运用于专业楼宇控制系统及智能大厦的通讯网络方式,例如CEBus和LonWorks等。此类操作系统含有整套关于控制系统的通讯控制规范。20世纪90年代楼宇控制技术的迅速兴起促进了此类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已得到广泛运用。

3.2 无线组网

无线组网技术主要为蓝牙技术(BlueTooth)、家庭电话线网络联盟技术(HomePAN)和有家庭射频技术(HomeRF)等。

3.2.1 蓝牙技术(BlueTooth)

蓝牙技术以近距离和无限连接为基础,是一种低成本的无线数据通信规范,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能够在固定设备与移动设备间建立起特殊的连接环境。蓝牙系统的应用可以省去繁琐的通讯电缆,通过无线建立起数据的传输工作,日常生活中的台式电脑、打印机、传真机、游戏操作杆和键盘等其他数字设备均可加入蓝牙系统。

3.2.3 家庭电话线网络联盟技术(HomePAN)

HomePAN是指通过现有的电话线,进行快速组网,以完成系统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建设。此技术采用频分复用原理,在2芯电话线缆的基础上,通过频率将数据与声音分离,高频传输数字信号,以保证同一根线路传输数据与声音而互不干扰。此类技术广泛运用于各个中小型企业,例如生活小区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和宾馆、酒店。

3.2.2 家庭射频技术(HomeRF)

HomeRF技术是无线局域网技术(WLAN)与无绳电话技术(DECT)共同融合所发展出来的新兴技术。无线局域网IEEE802.11采用CSMA/MA方式,适合于数据业务的传输;DECT使用TDMA方式(时分多路复用),适合于话音通信的传输。通过融合无线局域网技术和无绳电话技术,构成HomeRF的共享无线应用协议(SWAP)。SWAP使用TDM+CSMA/MA方式,能够适用于数据和话音传输业务,且针对性的优化为家庭小型网络。HomeRF能够实现家用电器设备间的数据和话音传送功能,可交互性连接互联网和公众交换电话网(PSTN)进行操作。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家庭智能控制系统得到更好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为舒适、安全、便利的日常生活环境。同时,新型家庭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具有价格低、性能高、实用性强的优点,大大提高了建筑开发商及广大用户的兴趣,积极的推动了家居环境的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以太网;控制系统;RTL8019AS;E5122

1系统简介

家庭智能控制系统的开发主要基于短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通信技术及加密技术。该系统利用相关的网络、计算机系统和控制器,以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为基本控制指令和数据信息传送方式来实现手机无线遥控和数据传送,并通过专设的短信控制中心和服务中心,来为家庭和小区管理提供全方位的数字化服务。家庭智能控制系统具有手机远程控制、自动报警、呼叫社区服务、物业管理等功能。还可以根据用户群的需要向生活联网服务、智能办公等方向无限扩展。

一般情况下,只要将设备接入Internet/Intranet网,原则上只要实现TCP/IP网络协议就可以了。TCP/IP协议及其应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该协议的建立要经过缜密的设计过程,全套协议实现起来比较复杂。在嵌入式系统中实现该协议有一定的难度。在实际应用中,如果要完全实现该协议,比较合理的方案是直接利用集成的TCP/lP协议芯片将系统中央控制单元和TCP/IP协议处理单元进行分离。

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原有的TCP/IP进行精简,而只保留实际应用系统所需要的一些协议,从而使核心芯片既能实现网络的数据传输任务,又可完成对任务的监控。因为,对原有的TCP/IP协议进行精简可大大减轻系统实现的难度,同时也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图1

2系统工作原理

图1所示是一个基于E5122网络协议处理器的家庭网络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图中,以家庭中的三表数据作为采集信号,并将其通过采样保持电路处理以后送入单片机,然后由单片机把数据通过串口送入E5122网络协议处理器中进行打包处理,以将数据打包成TCP/IP协议包,最后再把该数据包通过RTL8019AS以太网控制器发送到以太网上。本系统采用CPLD芯片EPM7128S作为译码和驱动电路。由于家庭用户终端一般对数据交换的速率要求不高(在1MB/s以下),所以可采用一般高速单片机来写入TCP/IP协议,这样既可满足功能要求,又能降低成本,用户也容易接受这样的价格。

3TCP/IP协议解析芯片E5122

E5122是上海精致科技公司研制的飞虹系列网络协议处理器。其外部晶振频率为22.1184MHz,工作电压为5V。可为硬件实现TCP/IP协议提供API接口,并可以I2C协议或RS-232接口方式与用户端进行通信,其通信接口支持带I2C接口的MPU,同时还为不带I2C接口的MPU提供I2C驱动程序。E5122与网络的接口为以太网接口,可通过以太网控制芯片RTL8019连接到以太网。其串行速率最大可达115.2kbps,并可实现真正实时传送。

E5122是完成TCP/IP协议的专用芯片,可用以实现以太网和串口之间的协议转换,该器件只需外接MCU就可为串口设备提供完善的网络通信解决方案。本系统采用的MPU为89C52单片机,而且只需在单片机程序中简单调用API函数即可。图2所示是E5122的结构框图。该设备可做为服务器端,即首次连接网络时,客户机端主动请求连接服务器端作为被动端进行监听,同时接受局域网内联网远端客户的主动查询访问,并将设备信息返回给客户该设备同样也可以作为客户机主动和局域网内或In-ternet上的主机进行通信。E5122芯片外部使用32kBRAM来为以太网进行数据缓冲。它使用256字节(最少为256字节)的串行EEPROM(I2C总线接口)来存储系统参数。用户可通过串口与E5122进行通信,E5122的作用是:完成TCP/IP协议和串口通信协议,同时支持普通串口和用户设备的交互,并可通过外接RTL8019AS控制芯片来实现网络连接。

4硬件电路设计

4.1接口电路

在具体使用中,由于单片机本身的限制,设计时可采用跳线方式将JP引脚接高电平;而用E5122与RTL8019AS的接口来传输网络数据。

当系统初次运行时,E5122会对RTL8019AS进行初始化,同时设置其工作模式以及中断源等。RTL8019AS接收到数据时会触发E5122中断,此时E5122将通过A8~A13和A15来选择RTL8019AS的寄存器地址和存储器地址并控制和实现数据的读取,当有数据通过E5122发送给RTL8019AS时,系统将通过地址线设置RTL8019AS的相应寄存器以进行数据发送。其具体的接口电路如图3所示。

4.2I2C总线数据存储器

I2C总线是INTERINTEGRATEDCIRCUITBUS的缩写,即“内部集成电路总线”。I2C总线是由Philips公司首先提出的串行通讯接口规范,该总线使用串行数据线SDA和串行时钟线SCL来进行主从器件之间的数据传输,接口十分简单。

I2C总线上的数据传输率可达100kbit/s,快速模式下可达400kbit/s。在I2C总线传输中,当SCL为高时,SDA由高变低为开始条件;而当SCL为高时,SDA由低变为高则为停止条件。SDA和SCL都是双向传输线,SDA线上的数据在时钟为高期间必须是稳定的,只有当SCL线上的时钟信号为低时,数据线上的状态才可以改变。输出到SDA线上的每一个字节必须是8位,每次传输的字节不受限制,但每个字节必须有一个应答位。

4.3隔离耦合变压器

设计时应采用11隔离变压器,同时应避免雷电引起的感应电压损坏后级电路。此外,还需完成平衡-不平衡的转换隔离、传输和匹配。

4.4复位与看门狗电路

通过看门狗电路可在程序跑飞或死机时,对系统进行重新置位或复位,以使系统恢复正常运行。其电路如图4所示。该电路采用MAX813L来完成电源复位和看门狗功能。

5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传输速度

在系统中,上位PC机与下位测控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速度取决于以太网接口模块的传输速度;而它的传输速度则取决于以太网接口芯片的速度、单片机的处理速度以及和设备交换数据的方式。

测控系统要传送的一般是控制命令和测量数据,且数据量不大模块与测控设备之间可采用RS-232、RS-485、CAN等串口方式进行连接,其通信速率仅几十kb/s或上百kb/s。而以太网接口芯片的速度(10Mb/s)和微处理器的速度远大于串口通信速度。因此,传输速率主要取决于串口的通信速率。

当对传送速率要求很高时(如传送图像),以太网接口模块与测控设备之间就不能再采用串口进行连接,而必须采用并口连接。这时传输速率取决于微处理器的处理速度。建议选用一些高速单片机,如P89C52RX系列或SX系列等。

(2)IP地址

以太网测控系统中的测控设备要通过模块进入以太网,就必须确定自己的IP地址。IP地址的获得有两种方式:一是动态获得IP地址,二是固定分配IP地址。由于E5122不支持RARP反向地址解析协议,故无法获得动态IP地址,只能用固定IP地址。

(3)安全控制

在小型封闭式局域网中进行测控时,安全问题一般不大。但在广域网甚至因特网上进行测控时,安全控制就至关重要。为此,应采用48~128位的用户密码来保护测控设备的安全,以使合法用户可修改、设定自己的密码。这样网络非法用户即使窃取了IP地址,由于没有用户密码,也无法操作设备。

(4)实时性问题

测控系统在很多场合都要强调它的实时性,但以太网不是一个实时系统。它的载波侦听冲突检测(CSMA/CD)通信方式决定了以太网中IP包的传输会有延迟,甚至丢包,这是利用以太网组成分布式测控系统的最大缺点。但是,现在以太网的速度越来越快,在百兆甚至千兆网或一些小型封闭式局域网中,当网络的繁忙程度大为减轻时,IP包几乎没有冲突,因而传输延迟、丢包现象将大大减小,而不会影响测控系统的正常工作。同时在系统的网络层之上,如能增加应答协议,则丢包问题就可基本解决。

(5)连接方式

该模块有两个插座:一个是RJ-45插座,可用双绞线直接连接到以太网;另一个是25脚插座,内含RS-232或RS-485总线接口。

篇5

关键词:智能家庭 物联网 感知层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10-0095-01

物联网技术是新时期的一代高新科学技术,其建立物物相联和物物智能管理的高等应用系统,减少人力劳动资源的浪费,为未来智能化科技的发展指明方向。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仍然在萌芽阶段,其应用层次不穷,标准仍然不够规范,物与物相连的安全问题也需要考虑,未来仍然需要对物联网技术的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本文主要对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庭应用系统结构进行设计,以物联网的三层系统结构为基础,从而设计智能家庭的应用系统。

1 物联网体系架构

本文结合现有物联网的分成架构,裁剪物联网的层次的划分,以便于更加适合智能家庭系统。通过对物联网三层架构的研究与分析,并结合智能家庭系统的应用方向,本文裁剪并重新规划了三层架构中的细节问题,如图1物联网体系架构所示。

(1)感知层通过数据采集获取数据信息,即通过传感器、RFID和条形码等采集模块获取,组网与信息处理主要完成节点组网、数据压缩、数据预处理和降低信息的冗余度等任务。

(2)网络层承担感知层节点设备的信息网络传输和基础网络环境,网络层中的业务网是业务实现能力和系统运营支撑的核心网络。

(3)应用层主要针对行业背景、行业领域和行业特色,设计物物相连的应用方案,本文主要针对智能家庭系统结构。

2 智能家庭的应用系统

基于物联网的启发,智能家庭可创造物联网控制平台,其控制平台可实现常用电器远程控制、室内远程监控和远程医疗等服务,最终建设有线接入的安防、医疗、娱乐、教育和购物等的综合服务系统。智能家庭将物与物相连的家庭,内部安装物联家电,可随时无线控制,也可通过网络远程控制,外部连接有高速数据通信线路。家庭人员可通过电脑控制室内设备,也可通过手持终端控制,当出现异常现象时,可智能向用户和物业报警,用户也可通过手持终端远程控制室内设备。

本文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庭系统主要分为三大子系统,即家庭物联医疗子系统、家庭物联视频监控子系统和智能电器控制子系统。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庭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1)家庭物联医疗子系统。社会的发展以及计划生育的实践,造成很多孤寡老人一人在家,而孤寡老人的健康问题将成为一大问题。中国的老龄化加快,也必然对医疗提出更多要求,即家庭物联医疗子系统。家庭物联医疗子系统可对孤寡老人或者不方便去医院的人员进行每天监测和实时监测,免除病人就医难的问题。

(2)家庭物联视频监控子系统。家庭物联视频监控子系统主要完成对家庭室内的实时监控,当遭遇盗窃异常现象时,家庭物联视频监控子系统则将相关视频信息发送给用户或物业管理部门,其有效的制止盗窃事件的发生,同时家庭物联视频监控子系统要确保视频内容的安全和用户个人的隐私问题。

(3)智能电器控制子系统。智能电器控制子系统则完成家用电器的远程控制,可通过手持终端对家用电器远程控制,并能够实时查看家用电器使用状况。

3 结语

本文裁剪物联网的三层架构细节内容,并设计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庭系统结构,逐步深入研究设计家庭物联医疗子系统、家庭物联视频监控子系统和智能电器控制子系统。

参考文献

[1]张明杰,韩建亭,胡冰松,刘文超,用家庭网关打造物联网家庭应用系统[J].电信科学,2010.

[2]王保云.物联网技术研究综述[J].2009,(25)12:1-7.

篇6

关键词:物联网;家庭照明系统;Nrf24le1;ARM;SIM300C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1-0186-03

Family Lighting System Development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QU Peng-chao,CHEN Chao,ZHANG Xiu-juan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510,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a family lighting system development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By using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we connect all the lights inside a family into a network through a unified management of the master controll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e adopt radio frequency chip of Nordic company’s NRF24L01 and NRF24LE1(built-in 8051 processor core). The master controller adopts ARM processor LPC2368 to overall control the system. The master controller has internal GSM communication module-SIM300C, so users can also send control messages to the main controller through SMS, the main controller will analyze the messages and then send control commands to terminal equipments. In software communication aspect, we use user-defined protocol to realize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master controller and terminal equipments. In addition, to assure reli? able and stable communication, we also design a cryptographic algorithm and state machine thought.

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s; family lighting system; NRF24LE1; ARM; SIM300C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品质,不知不觉中我们进入了电子时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计算机科学与电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电子产品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为人们带来更便捷更享受的生活体验。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兴技术――物联网技术[1],以及它在家庭照明系统研制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各种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本系统采用无线射频芯片,ARM处理器[2-7]及GSM通信模块,将家庭里的所有电灯连接在一起,进行统一的控制和管理,用户通过一个控制器既可以通过按键的形式控制所有电灯,也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8]随时随地对电灯进行控制或者了解电灯的情况,在通信方面,我们采用自定义的协议以及密码算法,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隔离,使得通信更加稳定,安全。由于采用无线通信方式进行连接,比传统的物理线路连接更节省空间,实现的功能更强大,所以是家庭装饰中的最佳选择。

1系统总体设计

本系统分为主控制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软件设计三部分。

主控制器模块作为系统的心脏,也是各节点之间的通信枢纽,通过它对节点发出控制信号,也可以接收节点发过来的控制信息,用户对各个节点的操作都直接或间接的通过它来完成。比如,用户可以直接操作主控制器的按键来对节点发出控制信号,也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将命令发送给主控制器,经过主控制器识别分析,然后对节点发出控制信号。

无线通信模块是指安装在每个节点之上的无线通信设备,它能识别分析主控制器发来的命令,然后通过继电器来控制节点设备的工作,或者向主控制器发送当前节点设备的工作状态。如图一系统总体设计:

软件设计部分主要是指主控制器如何和各个节点之间通信的,介绍了通信协议的格式以及密码算法。另外介绍了一种状态树的方法简化实现了用户手机和主控制器的通信。

2主控制器模块设计

主控制器采用ARM处理器LPC2368芯片,此芯片具有丰富的接口,性能可靠稳定,功耗低,具有高达512KB的片内Flash和32KB的片内SRAM,同时它具有以太网接口,方便以后设备的升级。短信通信模块选用的芯片是SIM300C,内部集成了GSM和GPRS模块,可以发送短线,也可以连接到Internet。图二和图三分别介绍了SIM300C和SIM卡的硬件原理图。

主控制器内无线通信模块选用的是NRF24L01芯片,NRF24L01可以工作在2.4GHZ到2.5GHZ频段,功耗低,在以-6dBm的功率发射时,工作电流也只有9mA;接收时,工作电流只有12.3mA,多种低功耗模式(掉电模式和空闲模式)使节能设计更方便。主要用它来发送和接收数据,数据的处理工作完全由主芯片来完成。图四介绍了NRF24L01的硬件原理图。

3无线通信模块设计

无线通信模块使用的是NRF24LE1芯片,此芯片采用了Nordic最新的无线和超低功耗技术,在一个极小封装中集成了包括

2.4GHZ无线传输,增强型51 Flash高速单片机,是一个综合了性能及成本的完美结合,适合于各种2.4G的产品设计。由于其内部集成了51核,具有处理数据的能力,我们无需再外接其他的处理器,用一个芯片就能满足系统的需求。图五介绍了NRF24LE1的硬件原理图。

图5 NRF24LE1硬件原理图

继电器使用的是磁保持继电器,常开常闭状态完全是依赖永久磁钢的作用,靠的是一定宽度的脉冲电信号触发而完成的,功耗几乎为0,目前磁保持继电器触电转换电流最大可达150A,控制线圈电压为DC9V,DC12V等,电器寿命10000次,机械寿命1000000次,具有省电、性能稳定、体积小承载能力大、比一般电磁继电器性能优越的特点。图六介绍了继电器的硬件原理图。

4系统软件设计

如果把硬件电路比喻成人的身体,那么软件就是人的灵魂,当硬件电路设计好了之后,我们必须设计一套严密的软件方案,而本系统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通信,我们必须规定一个数据通信包的格式,下面将介绍我们的数据包的格式,以及数据包各段所起的作用。通信格式见表1。

地址段:此字段用来标识每一个终端设备,本系统发送广播包,每一个终端设备都会收到数据包,系统中每个设备都会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地址,所以只有地址字段相符的设备才会做出响应。

命令段:命令码是用来告诉终端要做出何种响应,比如是要关灯或者开灯还是发送状态信息。

密码索引段和密码段:为了防止不同系统之间相互干扰,我们给每个系统分配一个密码表,如果密码校正错误,那么终端设备将会丢弃包。密码表见表2。

5结束语

以上我们介绍了基于物联网的家庭照明系统的设计,系统之间是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连接的,采用的是ARM处理器以及无线通信模块,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实现与Internet网的连接。

参考文献:

[1] Fei-zhou Zhang.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M].Electronic Industry Press,2010.

[2] Chun-lei Du.ARM architecture and programming [M].Qing hua University Press,2008.

[3] WANG Ming-wei, TANG Wei, LI Qian.Design of Ultrasonic Milk Ingredient Analyzer with ARM[J],Instrument Technique and Sensor; 2006-08.

[4] LU Wen-chang,GU Zao-de, Design of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Based on ARM[J].Tractor & Farm Transporter;2010-04.

[5] Wang Weifeng,Yu Haixun.Design of Embedded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Based on AT91RM9200[J].Computer Measurement & Control; 2007-09.

[6] Chen Yunwei, Zhang Jiadong, Huo Kai.Design of Railway Train Vibratory Measuring System Based on ARM[J].Computer Measurement & Control;2006-04.

篇7

关键词:网络智能化;停车位;管理系统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2.101

1 普通住宅小区机动车位紧缺、停车管理系统落后

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79亿辆,其中汽车1.72亿辆;机动车驾驶人3.27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超过2.8亿人。伴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普通住宅小区机动车停车位配比不足的问题已越发凸显。城市规划部门已大幅提高新出让地块的机动车停车位配比,但如何解决老小区机动车停车位配比不足的问题,是我们值得研究的课题。

1.1 当下老住宅小区的停车位管理模式

当下很多老的住宅小区由于方案设计阶段对于机动车位的配比就考虑不足,导致机动车位一位难求。为解决停车难的情况,很多物业管理公司将老住宅小区的绿化用地,道路用地改造成停车位以缓解停车难的矛盾。但就算如此,老旧小区机动车停车位仍然紧缺,没有车位的机动车只能乱停乱放,这不仅影响观瞻更在一定程度上堵塞了消防通道,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笔者发现,一味地增加停车位的数量并不能合理的解决老旧住宅小区停车难的问题,而是应该从小区停车位的管理系统入手,建立动态的停车管理系统,增加停车位的利用效率,才是解决老旧住宅小区停车难的关键所在。

1.2 静态停车管理系统存在的不足

细心的读者应该会发现一个现象,每当我们开车在小区内寻找车位时,往往有很多车位空着,但我们却不能停放,因为这个车位已经有了车主,已经被预定了,就算这个车主一晚上不回来。

在笔者所居住的小区,地面停车位总共有320个,但要停放在地面的机动车数量约有350辆,这没有车位的30辆车只能到处打游击或者停在小区外面。笔者还发现,这320个固定车位并不是每天都能停满,整个小区每天因车主未归而空着的车位约在10―25个之间。

目前的住宅小区停车位管理大都是静态的,一车一位。假设某小区总停车位数量为A,总机动车数量为B。使用静态管理系统,该小区每天能提供的最大停车位数量为B,当A>B 时,我们认为该管理系统是合适的。但随着总机动数量的提升,当A

2 动态停车管理系统的工作模型

为了建立动态停车管理系统模型,我们必须引入几个计算参数和概念:

T 小区总停车时间供给量; t 小区总停车需求时间; n 每日停靠系数;A 总停车位数量; B 总机动车数量。

当T>t 时,我们的管理系统是合理的;

从上述公式可知,我们的动态管理系统能否有效的工作,关键在于n的取值,如何设置和引导每日停靠系数n的取值,将是考核一个停车管理系统是否优秀的关键。

3 基于效益和利用率的最大化,建立一个动态停车管理系统

3.1 小区停车场地的改造

为建设动态停车管理系统,必须要对小区停车管理硬件进行一定的升级改造。

(1)安装智能化识别门禁:在小区的出入口安装车牌识别系统,对小区业主的机动车和临时车辆进行甄别并分开管理。

(2)为每个车位安装网控车位锁:当业主的机动车达到预选或分配车位时,可通APP管理系统进行解锁,从而进行车辆停靠。

(3)为机动车配发蓝牙感应器:当业主的车辆停靠在小区内时,可通过蓝牙感应器确认停车位置,以计算停车时长并确认小区空闲车位的数量。

3.2 小区停车APP管理系统程序的开发和功能介绍

成熟的动态停车管理系统,必须有与之匹配的停车管理程序,在移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今天,基于手机端的APP管理程序,无疑是最为方便的。一个成功的停车管理APP,往往有如下模块和功能:

(1)完整的数据库模块:通过预登记,建立车位资源数据库和机动车数据库,这是程序开发的基础数据。

(2)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小区内车辆动态跟踪模块:通过车辆上预装的蓝牙感应器和车位上牙收集单元的数据交互,可以掌握车辆在小区内的精确位置(精度小于1米)和停靠时间,这种方式要比通常的GPS定位系统的精度略高,并且成本要远远低于安装GPS定位系统。

(3)清晰的APP用户界面和功能:清晰明了的功能模块设计更加有利于用户的使用,车主可进行空闲停车位置的总览,查看并计算目前的停车费用,预订离家更近的停车位,查看自己的停车时长和费用,支付停车费用。

(4)植入的广告和拓展功能:在管理APP中植入广告,车主可选择观看广告来获得免费停车时间,若通过APP购买产品更可获得更多的免费停车时间。

3.3 建立动态停车管理系统的关键点

(1)停车位的安排。动态车位管理系统的核心是车位的动态管理,每辆车并未配备固定的停车位,而是遵循先到先停,就近停放,预约优先的原则。这客观上保证了停车位的高效利用,不会出现车未归而车位空着的情况。这在某种程度上最大化的利用了小区停车位。

(2)停车费用的计取。改变过去按月或年固定收取停车费的做法,改为动态计费,进行波峰和波谷的阶梯式停车计价。

例如:某小区原固定停车费为360元/月,既0.5元/小时。该小区总停车费为:A×360×12 元。

篇8

关键词:无线防盗系统;单片机控制; 无线传感器

中图分类号:TP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087-01

智能化防盗技术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成为现在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随着科技信息的发展,无线智能控制防盗系统是智能化小区建设必不可少的部分并为小区住户的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本课题采用无线网络与单片机控制技术,使用无线传输,无需重新进行布线,尤其适用于已装修和布线不便的场合。

一、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系统运用无线传感器技术,使用双音多频的解编码技术,实现语音报警、主动拨号及电话控制,实现了家庭安防的无线网络控制;其核心处理器是用AT89C51单片机作为开发平台构建的。如果在家庭中使用此报警系统,可以有效的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解决后顾之忧,大大提高防盗的成功率。

利用多传感器采集技术,无线发送接收,将警情信息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分析并将判断结果以数据的形式传送出去的安保技术集成。实现功能主要有:

(1)电话自动拨号与语音报警;(2)无线遥控布防、撤防,密码可自行设定;(3)远程操作,异地监控;(4)无线发射接收;(5)报警拨号个数、顺序可自行设定;(6)短信报警通知用户。

二、硬件电路设计

本设计是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来实现报警控制的。通过AT89C51单片机引脚实现DTMF收发电路和语音电路的控制。系统的硬件除了核心部件80C51外,主要由DTMF收发、射频发射、射频接收、语音、GSM网短信收发、传感器和键盘七个部分组成。

(一)DTMF收发电路设计

在本系统的远程通信设计中,要实现电话线远程通信,最关键的是对DTMF收发电路的设计,这一部分需要实现铃声识别、自动拨号、远程按键数字信号识别、忙音识别功能。所以,我们可选用MT8888双音多频(DTMF)收发器,使之与单片机、音频放大电路结合,来检测各种信号音和产生DTMF信号,并把产生的DTMF信号传送到电话线上。

(二)语音电路设计

本系统主要采用语音芯片实现语音的提示及报警功能。ISD1420芯片是一个集单片语音记录和回放于一体的芯片,记其录时长是20秒,可被分为160小段,每小段125毫秒[12]。当REC 脚是低电平时,录音;当PLAYE或者PLAYL是低电平时,放音。ISD1420芯片可以连续录音,也可以分段录音。

地址输入端A0~A7的有效值范围为00000000~10011111,这表示最多可将其划分为160个存贮单元,最多可录放160段语音信息。用A0~A7表示每段语音信息的起始地址,此起始地址又可直接反映录放的起始时间。其关系见公式:

TQ=0.125s×(128A7+64A6+32A5+16A4+8A3+4A2+2A1+0)

(三)编码与发射模块

此设计的编码芯片使用PT2262。PT2262特点:CMOS工艺制造,低功耗,外部元器件少,RC振荡电阻,工作电压范围宽:2.6-15v ,数据最多可达6位,地址码最多可达531441种。

(四)解码与信号接收模块

与PT2262相对应的解码芯片是PT2272。PT2272解码芯片收到信号以后,把信号中地址码经两次比较核对,如果核对正确VT引脚就会输出高电平,并输送到AT89C51 的INT1脚,可以触发中断处理程序,然后读取D0—D3脚的数据码,可以获取报警传感器的状态和报警类型。

(五)短信息收发模块

短信息业务是GSM网络的一项基本业务,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系统运营商和系统开发商所重视。目前,常用的GSM模块有西门子的TC35系列、Wavecome的WMO2系列、中兴的ZXGM18系列、爱立信的DM10/DM20系列、Falcom的A2D系列等,各种模块的功能与用法差别很小。西门子TC35系列的模块性价比高,并且比较早的获得了国内无线电设备的入网许可证,因此本设计短信收发模块就选用的西门子TC35系列的TC35i模块。该模块提供了标准的AT指令接口,为短消息、语音和传真、数据的传输提供了快速、安全、可靠的渠道,方便用户的应用开发和设计。

(六)传感器的选用

在日常的家庭警情中,最常见的也是我们需要重点防范的就是不法分子的非法入侵,基于此实际情况,我们考虑使用红外传感器和无线门磁传感器。

(七)键盘、显示及外部存储电路

为了保证报警探测器的准确性,需为报警系统设置密码布防与撤防。本设计采用4行3列矩阵键盘,其中行线与P1.0—P1.3相连,列线与P1.4—P1.6相连。列线经10KΩ电阻接+5V电源拉高,共12个按键,分别设定为0—9,*、#等按键号码。其中“*”键用来表示系统要进行修改和查询,“﹟”键用来表示一次输入完毕。

三、软件设计实现

本系统程序设计主要使用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思想,其中主程序是通过调用各子程序从而实现各部分功能的。进行软件设计的时候,需要先进行总体的设计,然后对各子功能模块进行设计,各子功能模块均被调试通过后,再根据总体设计的主函数流程,把各子功能模块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最终的应用程序。根据主函数流程要求、总体设计方案要求及各硬件电路的功能,把软件设计分为报警处理子程序、短信报警子程序、振铃检测子程序、用户设置子程序、远程控制子程序等。报警处理模块、短信报警模块、振铃检测模块都是作为外部计数器中断或外部中断的子程序来完成的。

此外,该系统结合电话网络和GSM移动通信网络,将警情用电话、短消息两种形式来实现报警,这样可以使报警更快速,更可靠。

参考文献:

[1]葛传力,宋伟.安全防范系统及其评估[J].安徽:安徽科技,2007(7):36-37.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推荐范文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文秘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