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学前教育教师专业技术8篇

时间:2023-03-01 16:23:4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学前教育教师专业技术,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前教育教师专业技术

篇1

【关键词】工学模式 数控技术 专业英语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大力提倡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特点是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高职院校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提高阅读和理解专业英文资料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专业技术和生产经验,并将其应用到生产一线,推进我国工业技术和工业产品的快速发展。但专业英语教学远没有达到这个目的和要求。

一、高职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与现状 1.学校重视不够 有些学校片面的认为工学模式结合下的教育体系,强调熟练技能、加大动手实践环节,忽视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基本技能和可持续发展,往往不开设专业英语;认为高职教育专业英语是一门选修课程或是辅课程,可开可不开;有的院校虽然开设,但在课时安排上不够合理,造成学生学习网难,效果不够理想,时间长了,学生失去了兴趣,直接影响专业英语教学效果。

2.师资参差不齐专业英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既要懂英语又要了解专业,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教育都属于单科型,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俱佳的复合型的人才甚少。目前的现实是专业教师缺乏语言基本功,发音不准,语法知识也讲不透彻,将英语课上成了专业课,学生的兴趣调动不起来。很少有既精通专业,又擅长英语的教师,使专业英语教学无法达到大纲的要求。

3.学生认识不足 基础英语有省应用能力考试与学生的毕业证挂钩的要求,但专业英语没有这个要求,因而学生普遍重基础英语而忽视专业英语的学习.学生个体差异大,有的成绩较好的同学在经过一年半的大学英语的学习,通过了英语应用能力的测试之后,对于英语学习存在疲惫感和厌恶感,对于专业英语的学习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另外,大部分学生由于英语基础较差,畏惧于冗长复杂的专业词汇和语句,缺乏学习专业英语的信心.

4.教学模式陈旧

目前,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大部分仍然局限在“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旧模式,采用语法翻译教学法,由教师讲解语言点,后逐句翻译课文内容。其缺陷主要体现在: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缺乏互动与交流。教师通过课堂讲授书本知识,学生知识被动地接受知识,造成学生知识面窄,严重制约了学生阅读和思考能力的提高,限制了专业英语教学的发展空间。

5.教材质量不高目前大多数学校使用的专业英语教材参差不齐,有的新版本内容也过于陈旧,不能满足工学结合模式下专业英语教学的要求。大部分的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都过于简单,只是在各专业范围内选择了一些英文篇目分列章节,而对各专业英语的文体特点、专业英语翻译阅读技能、专业文献检索和专业英语写作等重要的内容涉及较少,缺乏各专业均需掌握的科技英文文献基本语言知识。

二、数控技术专业英语教学中的一些改革探讨 1.明确专业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要求。 专业英语是从基础英语学习阶段到应用英语阶段的过渡,是从语言学习到信息交流的发展,尤其是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各学校可根据学校的方向及定位来确定专业英语的范畴,对专业英语设置提出统一的要求。专业英语课程一般安排在大二的第二个学期进行,正好是学生准备就业的时间段,学生很快将踏入社会,他们在工作中会碰到一些难题,需要借助工具书或报刊杂志以及其它检索手段独立地解决,因此,要把培养学生独立的自学能力、应用能力列为数控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

2.师资的培养

根据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与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师资力量培养方面,一方面,可适当引进人才,让英语水平较高的研究生或出国专业教师担任此课;另一方面,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专业英语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3.提高学生对数控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

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用中学。学习专业英语时,学生对于他们已经接触列的一些专业知识比较有兴趣,比如在介绍数控机床、数控维修的组成等相关知识时,如果条件允许,应要求学校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带学生到实习车间参观,熟悉一下要接触的东西,让学生在实践中记住重要的专业英语词汇,将专业英语与专业知识相结合,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巩固和复习所学的专业知识,为以后作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才更能体现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 也提高了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

4.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应革新教学模式.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精讲多练.少讲空洞理论。教师在课堂组织教学时应以实践为主.侧重技能训练,以练代讲,以讲促练。

为了更好的促进教学,我们应该力求课堂上所教的是“以后工作上用得着的”实用的专业英语知识。在课堂上以工作任务分析法为主,其他教学方法为辅,来调动学生学习数控技术专业英语的积极性。可将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每一单元分为三个模块。

(1)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英语理论基础模块。高职教育既然有它的职业倾向性,在课堂教学中当然要突出它的工作任务模式,在此模块中主要学习的是数控技术专业英语资料中常见的语法,比如:非谓语动词的用法、定语从句的使用、六个基本时态和状语从句的运用,还有与数控机床相关的词汇、短语和句子。在此模块学习后,学生能够登录国外著名机床公司网站查阅最新数控技术信息的基本专业英语能力。

(2)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英语理论发展模块。此模块是在理论基础模块基础上更专业化的部分。涉及专业领域的英语更为详尽一些,内容更为实用、系统一些。学生在数控机床前实践习得关于以下的专业英语词汇、句子和文章:例如,数控机床控制面板、加工中心特点与性能、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数控机床操作培训、数控机床电源控制面板、常见的故障诊断说明书、AutoCAD和Auto CAM、数控机床显示器和数控加工程序等等方面。经过此模块的学习,学生掌握一定阅读数控设备、加工中心的操作手册、编程手册、调整手册、安装手册、维修和维护手册等实用英文资料的方法;同时具备基本的翻译数控技术方面的操作手册和说明书等能力。

(3)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英语实用口语模块。此模块是高职专业英语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模块,很多教师认为高职毕业生走向岗位主要是在生产第一线,无需学习口语。但高职教育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专业英语口语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部分。在这个模块要加强学生以下方面的交际对话:数控机床厂中常用的交际对话、计算机微机接口和数控机床加工方面、计算机数控机床分类、数控机床操作和信息交流、数控机床维修和诊断、数控机床维护保养、AutoCAD和Auto CAM等方面的专业英语的交际和交流。这个模块弥补了专业英语实用口语的空白,使学生的哑巴专业英语成为过去,学生能够简单的和外国专家进行数控技术专业方面的英语交流。为学生继续教育提供了保障。

5.完善考评机制,促进课程改革。摒弃以往“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机制,采取课堂柔性考核和课程测试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在平时课堂中体现的应用能力纳入到考核内容中,更全面的呈现学生的英语技能水平,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减轻了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畏惧感和压力,提高了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主动性,推动了课程的改革深化。

6.精心选择教材和参考书

在选取专业英语教材时,建议针对高职院的特点选取比较实用的补充材料,一方面是对教学内容的复习,另一方面增加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兴趣。以数控技术类专业英语为例,第一次课堂教学可以选取本学院实训中心或者相关企业某设备的操作英文说明书来讲解,或者从学生的毕业设计的英文摘要入手讲解,这样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意义、学习意义得以彰显,解决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缺乏学习动力的问题。

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不是研究型的人才。职业学校要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编写反映自身教学特色的补充教材和讲义等。同时在编写教材时可以组织英语教师和相关专业课教师一起去企业进行调研和探讨,了解该专业所需要涉及到的英语信息,然后进行总结和编写,这样的教材使学生所学和企业所需能更好的衔接,这样才能真正的体现工学结合。

高职院校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课程的改革是推动职业教育前进的动力。对于高职高专专业英语教学的探索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专业英语教师需要在实践中善于思考和总结,大胆尝试,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并不断地修正和完善,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刍议[J].外语界,2006,(4).

[2]孙立仁.教学设计—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程国红.关于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考.中国成人教育,2007,(10):184-185.

[4]吴红兵.高等职业教育工科专业英语教学初探.职业教育研究.2009(9)

篇2

论文摘要:从教育技术学学科性质出发,探讨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体系结构,提出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框架,包括规范和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学生课余校内实践活动的开展,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活动等。

引言

教育技术概念由“教育”和“技术”两个术语组成,它基本揭示了该事物的特质:把科学技术作为促进人类教育的手段,用科技手段来提高教育的效果和效率。它也大致反映了教育技术学科的特质:探讨科学技术与人类教育的关系,探讨用科技手段提高教育效果和教育效率的规律、原理和方法[1]。显然,教育技术学关注的焦点不是科学技术条件本身,而是科技条件如何通过教育现象的特点折射出来。因此,教育技术学主要属于教育科学的范畴,是教育科学领域中技术学层次的方法论性质的学科。这一专业的特点是多种知识的综合应用,以系统论的思想合理地整合知识并运用到教育教学或其他工作中。这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才能突出教育技术学的特色,才能培养具备构建系统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

一、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教育技术学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教育技术专业的许多课程都具有很强实践性,学生除了应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备扎实的应用技能。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教育技术应用研究、教育技术管理人员和信息课教师的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要让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具备这样的知识和能力,就必须不断地加强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2]。因此,研究、探讨建立合理、有效的教育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有重要的意义。

(一)拟订课程设置与教学进度安排

笔者认为要能真正地实现增强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那么对于学制为四年的教育技术专业学生来说,课程设置尤为重要,特别需要课程设置能够和教学进度保持统一,课程设置与教育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保持统一。从培养目标来看,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是面向教育系统和影视传媒系统的应用型人才,在确定每门课程的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时,必须依据教学计划、相关课程内容及实验项目情况、实验条件和学生知识结构来设计。并且经过教研室组织教师集体讨论来确定,从而使得实验项目设置合理、规范。这既有利于学生能力提高又可防止相关课程的交叉,避免造成时间、资源和学生、教师的精力浪费。

(二)规范和加强实验课和实践课

1、实验教学,既是对理论教学的完善、补充和提高,又是训练学生掌握操作技能、技巧的重要教学环节。由于实验条件不足等方面的原因,实验教学成为许多院系的薄弱环节[3]。

加强实验教学,首先要求任课教师在授课之前拟定出实验课程大纲。实验课程大纲必须经过教研室集体讨论和系学术委员会论证后才能列入教学计划。对由于设备原因无法开设的实验项目,应设置一些替代实验或演示实验。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实验教师必须课前认真撰写实验教案,作好预备实验。实验中,要求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动手,注意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最后,任课教师还应该及时、认真的批阅学生的实验报告。通过以上各环节的逐项落实,使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和提高。

2、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课可分为专业实习、教育实习、毕业设计和科学研究。

专业实习:为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选择在网络、计算机中心、电视台等从事软件制作、网页开发、电视专题片制作等。通过专业实习,不仅仅会使学生的电视节目拍摄制作和影像拍摄制作能力、技能得到较大的提高,还会增长同学们的社会知识、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和应付突变事件的能力。

教育实习:一般在第七学期选择中小学师范学校进行大约4周的实习时间。通过教育实习,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课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方法,为培养合格的信息技术课教师奠定基础。

毕业设计:一般在第八学期进行十周时间的协作和设计。毕业设计要求有较高的学术性与扎实的理论功底,但不能忽略其实用性。一个实用性、可预见性强的论文题目会得到学生格外的关注,也是吸引他们的关键。所以论文题目的设定应该考虑一下实用性及与学生联系的紧密性。

许多学生抱怨在学校期间科学研究的机会很少或者说没有,这是目前高校的一个普遍情况。似乎提到科学研究,非得是很难的课题。其实,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某一课题进行研究,用小问题来做大事情。这样一个探索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科学研究的过程。

3、重视学生课余校内实践活动的开展

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来说,在教学计划中设置有实验课、专业见习活动和实习活动等实践环节。由于受实验条件、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学生们能够实际操作、锻炼的机会十分有限。许多院校在解决学生实习、锻炼问题方面往往忽视了本身便利的条件。每个大专院校各种电教设备、设施比较齐全,校内电教设施就是最好的实践场所。如果能够有效的利用这些有利条件,认真的组织本专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电教服务活动,经过两到三年的时间将会使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例如,有计划的组织同学们参加校内文艺活动、公益活动的摄像报道、摄影报道和各种电教活动服务,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通过参与电教设施管理、维护,不但能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还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科学管理管理理念。

4、假期开展教育技术应用情况调查和技术活动

要求学生在暑期,以居住地现状为基础实施调研,并撰写出调研论文。同时还要紧密结合专业特色,组织学生在暑期社会活动中进行教育技术学专业宣传工作。发挥专业特长帮助当地学校进行信息技术课师资的培训,并与当地教师合作,开展多媒体教学方法、经验交流和实践活动。另外,还应积极到当地电视台进行学习,配合工作人员制作电视节目和电视专题片。

5、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活动

开展技能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技术、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教育技术技能水平的有效方式,也是检阅成绩、交流经验、展示专业优势的有效途径。

教育技术系可以组织与本专业基本理论、技术特点联系密切的摄影竞赛和DV节目制作、教学课件制作竞赛、动漫制作竞赛及网页制作大赛,利用竞赛活动推动和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充分展示教育技术学专业在媒体制作方面的技能、特长和优势。

二、思考与总结

笔者经过研究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改进。

(一)目前实验课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在于:

1、实验设备数量少且陈旧。

2、实验课缺少任课教师的参与,常常使实验课无目标。

因此,今后实验课教学要加强三方面建设:一是设备及时更新和增加,硬件上能够满足学生需求;二是实验教师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认真负责;三是理论课教师也要参与到实验课中。

(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类型单一,缺乏实践性课程、应用性课程和讲座性课程。

2、专业基础课数量少,涉及面窄,技术类课程数量多,缺乏深度,方法论课程和教育类课程数量少,缺乏广度。

3、以传统媒体为核心的课程较多,以计算机媒体为核心的课程数量和类型较为薄弱,反映教育技术研究领域最新发展的课程较少。

4、教育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类课程不仅内容窄、模式单一、时间短且多数往往流于形式,使学生的实践和科研能力得不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

根据社会发展情况和当前形式,目前社会需要的是掌握教育技术学理论知识及计算机硬件知识、网络知识,并具备以教学设计为中心的能力,构建、维护物态教学系统的能力,软件开发能力,多种媒体形态制作能力,信息采集、处理、编辑能力,构建系统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能顺应时展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道路既艰巨又漫长,需要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完善现行的实践教学规章,实施科学管理、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7:193~198

[2]李龙.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系统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02.5

篇3

论文摘要:从教育技术学学科性质出发,探讨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体系结构,提出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框架,包括规范和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学生课余校内实践活动的开展,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活动等。

引言

教育技术概念由“教育”和“技术”两个术语组成,它基本揭示了该事物的特质:把科学技术作为促进人类教育的手段,用科技手段来提高教育的效果和效率。它也大致反映了教育技术学科的特质:探讨科学技术与人类教育的关系,探讨用科技手段提高教育效果和教育效率的规律、原理和方法[1]。显然,教育技术学关注的焦点不是科学技术条件本身,而是科技条件如何通过教育现象的特点折射出来。因此,教育技术学主要属于教育科学的范畴,是教育科学领域中技术学层次的方法论性质的学科。这一专业的特点是多种知识的综合应用,以系统论的思想合理地整合知识并运用到教育教学或其他工作中。这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才能突出教育技术学的特色,才能培养具备构建系统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

一、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教育技术学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教育技术专业的许多课程都具有很强实践性,学生除了应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备扎实的应用技能。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教育技术应用研究、教育技术管理人员和信息课教师的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要让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具备这样的知识和能力,就必须不断地加强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2]。因此,研究、探讨建立合理、有效的教育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有重要的意义。

(一)拟订课程设置与教学进度安排

笔者认为要能真正地实现增强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那么对于学制为四年的教育技术专业学生来说,课程设置尤为重要,特别需要课程设置能够和教学进度保持统一,课程设置与教育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保持统一。从培养目标来看,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是面向教育系统和影视传媒系统的应用型人才,在确定每门课程的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时,必须依据教学计划、相关课程内容及实验项目情况、实验条件和学生知识结构来设计。并且经过教研室组织教师集体讨论来确定,从而使得实验项目设置合理、规范。这既有利于学生能力提高又可防止相关课程的交叉,避免造成时间、资源和学生、教师的精力浪费。

(二)规范和加强实验课和实践课

1、实验教学,既是对理论教学的完善、补充和提高,又是训练学生掌握操作技能、技巧的重要教学环节。由于实验条件不足等方面的原因,实验教学成为许多院系的薄弱环节[3]。

加强实验教学,首先要求任课教师在授课之前拟定出实验课程大纲。实验课程大纲必须经过教研室集体讨论和系学术委员会论证后才能列入教学计划。对由于设备原因无法开设的实验项目,应设置一些替代实验或演示实验。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实验教师必须课前认真撰写实验教案,作好预备实验。实验中,要求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动手,注意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最后,任课教师还应该及时、认真的批阅学生的实验报告。通过以上各环节的逐项落实,使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和提高。

2、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课可分为专业实习、教育实习、毕业设计和科学研究。

专业实习:为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选择在网络、计算机中心、电视台等从事软件制作、网页开发、电视专题片制作等。通过专业实习,不仅仅会使学生的电视节目拍摄制作和影像拍摄制作能力、技能得到较大的提高,还会增长同学们的社会知识、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和应付突变事件的能力。

教育实习:一般在第七学期选择中小学师范学校进行大约4周的实习时间。通过教育实习,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课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方法,为培养合格的信息技术课教师奠定基础。

毕业设计:一般在第八学期进行十周时间的协作和设计。毕业设计要求有较高的学术性与扎实的理论功底,但不能忽略其实用性。一个实用性、可预见性强的论文题目会得到学生格外的关注,也是吸引他们的关键。所以论文题目的设定应该考虑一下实用性及与学生联系的紧密性。

许多学生抱怨在学校期间科学研究的机会很少或者说没有,这是目前高校的一个普遍情况。似乎提到科学研究,非得是很难的课题。其实,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某一课题进行研究,用小问题来做大事情。这样一个探索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科学研究的过程。

3、重视学生课余校内实践活动的开展

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来说,在教学计划中设置有实验课、专业见习活动和实习活动等实践环节。由于受实验条件、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学生们能够实际操作、锻炼的机会十分有限。许多院校在解决学生实习、锻炼问题方面往往忽视了本身便利的条件。每个大专院校各种电教设备、设施比较齐全,校内电教设施就是最好的实践场所。如果能够有效的利用这些有利条件,认真的组织本专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电教服务活动,经过两到三年的时间将会使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例如,有计划的组织同学们参加校内文艺活动、公益活动的摄像报道、摄影报道和各种电教活动服务,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通过参与电教设施管理、维护,不但能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还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科学管理管理理念。

4、假期开展教育技术应用情况调查和技术活动

要求学生在暑期,以居住地现状为基础实施调研,并撰写出调研论文。同时还要紧密结合专业特色,组织学生在暑期社会活动中进行教育技术学专业宣传工作。发挥专业特长帮助当地学校进行信息技术课师资的培训,并与当地教师合作,开展多媒体教学方法、经验交流和实践活动。另外,还应积极到当地电视台进行学习,配合工作人员制作电视节目和电视专题片。

5、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活动

开展技能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技术、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教育技术技能水平的有效方式,也是检阅成绩、交流经验、展示专业优势的有效途径。

教育技术系可以组织与本专业基本理论、技术特点联系密切的摄影竞赛和DV节目制作、教学课件制作竞赛、动漫制作竞赛及网页制作大赛,利用竞赛活动推动和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充分展示教育技术学专业在媒体制作方面的技能、特长和优势。

二、思考与总结

笔者经过研究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改进。

(一)目前实验课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在于:

1、实验设备数量少且陈旧。

2、实验课缺少任课教师的参与,常常使实验课无目标。

因此,今后实验课教学要加强三方面建设:一是设备及时更新和增加,硬件上能够满足学生需求;二是实验教师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认真负责;三是理论课教师也要参与到实验课中。

(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类型单一,缺乏实践性课程、应用性课程和讲座性课程。

2、专业基础课数量少,涉及面窄,技术类课程数量多,缺乏深度,方法论课程和教育类课程数量少,缺乏广度。

3、以传统媒体为核心的课程较多,以计算机媒体为核心的课程数量和类型较为薄弱,反映教育技术研究领域最新发展的课程较少。

4、教育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类课程不仅内容窄、模式单一、时间短且多数往往流于形式,使学生的实践和科研能力得不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

根据社会发展情况和当前形式,目前社会需要的是掌握教育技术学理论知识及计算机硬件知识、网络知识,并具备以教学设计为中心的能力,构建、维护物态教学系统的能力,软件开发能力,多种媒体形态制作能力,信息采集、处理、编辑能力,构建系统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能顺应时展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道路既艰巨又漫长,需要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完善现行的实践教学规章,实施科学管理、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7:193~198

[2]李龙.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系统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02.5

篇4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课程改革

一、目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技能类课程教学实施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类课程在实施中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课堂教学手段单一

在以往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技能类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采用以美术工具、材料进行现场操作演示的教学手段。由于学生人数多,部分学生看不清、学不透教师的示范动作;如果教师分组示范,耗时则太多,因此教师的教学示范往往事倍功半。教师示范之后紧接着的通常是学生练习。这两项工作已占去大部分课堂时间,留给教师答疑解惑、师生交流互动、学生提升美术技能与进行审美体验的时间较少。单一的教学手段既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与幼儿园美术教学工作联系不紧密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偏重于传授美术专业技能,忽视了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实际,往往对美术技能知识讲得细致,但对该技能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使用情况和注意事项等内容讲得较少,导致部分学生在幼儿园工作中需要用到所学美术技能时,出现“学了用不上”“不知如何下手”等情况。可见,在美术技能类课程教学中,如果学生的学习脱离了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实际教学内容,就难以实现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3.欠缺对学生想象力与创作能力的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多是未来的幼儿教师,面对的是天真的幼儿。幼儿教师应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才能了解幼儿的奇思妙想。但在以往的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美术技能的传授,要求学生加强技巧的练习,而对学生想象力与创作能力的培养、锻炼不够。部分学生在长期的临摹训练中,把大部分精力用于感受和再现范本中的专业技法,使得观察自然、感受生活的能力难以提高,发现艺术美的敏感度降低,缺乏创造性思维,离开参考图片就不会独立创作作品,或因为想象力贫乏,致使作品空洞乏味、缺少童趣。

4.对美术实训教学环节重视不够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技能课,美术技能类课程强调技能的学习不能纸上谈兵,而要做到学以致用。尤其是在实际的幼儿园美术教学过程中,能够用到的美术技能知识大部分更加简化、实用。以绘画中的色彩知识为例,幼儿园实际教学在色彩方面更为注重的是色彩的基本配置与应用,而非纯粹的写实性色彩造型技法等知识。如手工中的纸雕制作,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更为注重的是如何用纸雕的形式和手法,制作各种玩教具和布置充满童趣的环境,而不是教授幼儿高深、繁复的纸雕制作工艺。在美术技能类课程的教学和训练过程中,学生如果难以学以致用,就容易错误认识教学内容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联系不紧密则容易导致教学效果与教学主旨错位。部分高师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类课程的实践教学较少,实训是在校内完成,且基本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改革停留在按教师命题要求完成作业的层面,技能实训的内容未能和幼儿园实际工作接轨,学生实践能力提升较慢。

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类课程改革优化策略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类课程的改革,目的是更好地培养具有较强应用性的学前教育专业师资。这要求现有的美术技能类课程体系,使之具备更加合理的课程内容和实施措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类课程改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丰富美术技能课堂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考虑到学前教育专业班额大、学生多的实际情况,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一批针对幼儿教师美术技能培训方面的课程资料,如微课视频、慕课教学资源等。这些课程资料被应用于课堂教学时不受时空的限制,可重复播放学习,也可供学生课下自学。这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既满足了教师教学示范的需要,又保证了每位学生看得清楚、学得明白,能够显著提高教学效率。

2.修订美术技能课程教学内容,突出层次性和实用性

教师可将现有的美术技能类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层次性划分。以绘画课为例,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部分学生入学时艺术技能是零基础,所以教学内容应以能满足学生开展幼儿园实际教学的需要为终极目标,不求难度高,但要实用性强。绘画是一切美术活动的基础,因此可利用三个学期让学生由易到难地分层次完成绘画技能的学习。第一学期,主要教学任务是夯实学生的绘画基础,开设的是平面构成、透视、几何体素描、色彩基础等教学内容。教师可深层次挖掘教材中的基础部分,适当删减教材中对初学者来说难度较大的部分,而适当增加更贴近幼儿园美术教学实际的部分。如,删去教材中素描石膏头像的相关内容,而加大基础的几何体素描的练习;又如,在色彩基础知识中,适当增加幼儿对色彩偏好的年龄规律特点及心理学依据等内容,并提供与该内容相配套的大量实例供学生理解和赏析。在学生有了第一学期的基础之后,教师在第二学期为学生安排简笔画、彩铅画、线描画等内容。这一学期,学生在学习使用更多种绘画材料的同时,也学习多种绘画技法。教学内容开始由一般的基础美术知识向幼儿美术知识过渡,学前教育专业性体现得更为明显。该学期,绘画课无论是课堂教学内容还是学生的课后作业,都紧密围绕幼儿主题,力求让教学渗透幼儿美术的特色,让学生在练习中感受幼儿题材作品的风格。第三学期,一方面是让学生继续深入学习新的美术技法,另一方面也将当前省内外幼儿园实际开展的一些创意美术活动内容,如拓印、刮画、版画等内容渗透进绘画课程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校内就了解幼儿园开展的美术教学活动的内容,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入职后更快地开展幼儿园美术教学工作。通过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能知识,为接下来的玩教具制作等其他美术技能课程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此外,为了进一步增强美术技能类课程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还可邀请幼儿园一线幼儿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当前社会中学前教育机构对幼教人才培养的需求,修订现有的教学内容,编写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类课程的系列教材,力求教材内容能密切结合幼儿园美术教学实际,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3.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段,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作能力

如,在植物简笔画这一主题的教学中,教师在讲授完基本的绘画技法后,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校园里写生,让学生感受植物外形特征和结构特点的多样性,为他们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和创作素材。在故事画这一教学板块中,教师可为学生布置唐诗四格漫画、童话故事绘本创作等创作任务,让学生结合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进行形象化的想象和设计。又如,在玩教具制作的教学板块中,教师可为学生布置创作童话剧场的作业,让学生先选定童话故事,再围绕故事情节制作童话剧场景和手偶,并进行配音配乐,最终将整个童话故事以童话偶剧的形式完整呈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实践了手工技法,又锻炼了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表达能力。通过教师各式各样的任务驱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有所提高,他们作品的表现性和情节性有了显著增强。

4.课堂教学与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强化实训教学

为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方可为学生安排教育见习活动。结合美术技能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师为学生布置观察幼儿美工区活动情况、参与幼儿园玩教具制作及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等见习作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幼儿园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意见,了解学生想法,进行跟踪指导。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各类技能拓展活动,如儿童画比赛、玩教具制作比赛、美术作品展览等,尽力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技能练兵机会。总之,对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技能类课程教学而言,教师首先应结合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想方设法增强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其次,技能教学的内容要循序渐进地展开,并力求与幼儿园美术教学实际密切结合;最后,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模仿为主的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基金项目:该文系济宁学院2017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浸入式’理念下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课程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裴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实践教学价值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9(10).

[2]崔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绘画课程改革探究.美术教育研究,2018(18).

篇5

关键词:师范院校;教育技术;特色建设

中图分类号:G658.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5-003-01

近几年来,我国教育技术专业发展很快,开办教育技术专业的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急速增长,不仅很多师范类院校开办了教育技术专业,一些非师范类院校也开办了教育技术专业。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在“空前繁荣”的背后,也孕育着一些危机,存在着一些困惑,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出现了“人才过剩”的现象,特别是作为主力军的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技术专业。我们国家原本是人才稀缺的国家,但却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不得不令人深思。

一、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现状

1、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取得的成果

(1)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建立了具有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2006年华东师范大学还办起了教育技术学的博士后流动站。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44个教育技术学专科专业点,224个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点,83个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9个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因此,教育技术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多层次、多方向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2)健全了教育技术发展所必须的组织机构

2004年,教育部成立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与中央电化教育馆合署办公,一个机构,两块牌子。除了中央电化教育馆外,有些省市也成立了自己的电化教育馆,如湖北省电化教育馆、江西省电化教育馆、深圳市电化教育馆等。我国已经形成了由广播电视教育系统、卫星电视教育系统、学校教育技术系统三大主要领域组成的教育技术系统。因此,我国教育技术发展所必须的组织机构基本趋于成熟和完善。

2、教育技术学专业缺乏特色的表现

(1)培养目标宽泛而不专精

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对教育的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而一个专业是否具有前景和生命力,主要看这一专业培养出来的产品――学生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能否充分和高质量的就业,实质上也就是人才培养是否具有高质量和专业特色。

(2)课程体系纷繁复杂

教育技术学科是一门具有多学科背景的新型综合性学科。由于教育技术学专业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理论和知识,导致本科生的课程数量一直在增加,课程体系也越来越纷繁复杂。从课程的内容上看,设置的课程能够反映出学科所包含的知识,但这种包含却没有核心,由于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中都有其他学科的课程,在课程的安排上无法把握其专业性,专业课、基础课和选修课之间的衔接存在较大问题,不是大量内容的重复,就是知识衔接不上,课程相应的实践环节也明显脱节,课程安排上实践课安排不足。

二、缺乏特色的原因分析

1、对教育技术的研究和认识不够深入

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发展历史相对较短,只有短短的几十年。而且缺乏对于教育技术学科的基本问题的深入研究,在很多方面没有达成共识,在一个学科里,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学派是完全正常的,也是促进学科发展所必需的,但是对于学科能够成立的最基本的核心问题必须有明确的共识,比如研究对象、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知识体系等。

2、教育技术专业就业岗位分散

教育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有:各级师范类院校教育技术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小学校主要是电教管理、课件制作、信息技术教育课等,各省市、区县电教馆(站)主要从事电教管理、课题研究、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关工作,教学系统(包括软、硬件环境)与现代教学媒体的设计与开发,广播电视系统、信息广告公司中广播电视节目和网上栏目的创意、策划和编制,IT产业中教育产品(教育网络、教育软件)的开发。这么多的就业岗位乍一看似乎很吸引人,对专业的发展大有裨益。其实不然,由于有这么多的就业岗位,为了兼顾每个工作岗位上专业课的学习,在课程的设置上就会很庞杂,由于课时有限,每门课程只是一带而过,如此一来就很难培养出某一岗位的精英。

三、解决的对策

1、加大对教育技术的宣传,获得社会认可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发展,专业对自身的形象宣传和品牌建设越来越重要。做好对外宣传工作,有利于专业的品牌建设,促进专业的发展以及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加大对专业的宣传是提升专业社会影响力的有力手段。

2、加深对教育技术的研究和认识

我国教育技术专业在取得较大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是,认认真真地坐下来,把学科建设中的关键问题梳理清楚,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历史,把过去、现在和未来有机结合起来,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理清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清清楚楚的表达,用来作为本领域人员的共识和其他学科交流的平台,避免急功近利的名词炒作和认为虚构的“创新”,是本来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3、使教育技术本土化

篇6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业能力;艺术设计;教学;融合

1 创新和创业教育的概念、特点及目的

创业主要是指通过自己的自身条件和后天努力在艰难的环境中去把握机会,通过自己的想法去创造价值的过程。创业过程很显然是艰辛的,不仅仅靠的是勤奋,更多的是靠聪明的才智和机敏的洞察力来创造财富。而创业的教育主要就是要锻炼学生在艰难的环境下的一种自主学习和坚强的精神,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业教育最后要达到的效果就是要培养学生能够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锻炼他们的创业技能,让他们出去以后更加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加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迅速的转化成生产力。创业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学习知识的过程,更多的是教会学生用这样的一种思想去考虑问题,俗话说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创业需要创业教育提供基础,即要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和知识准备,使未来创业者具备战略眼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营销能力和决策能力。

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和思想,培养创新性的人才。这点在很多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培养创新性人才作为国家教育发展策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应该全方面的培养,不仅仅只重视结果而不重视过程,在整个教育发展过程中,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动态和学习过程,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学习的各项内容注入创新思维的思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在整个过程中起着引导作用,让学生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得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够有足够的洞察力去发现事物的美好。

2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特点

艺术设计专业本身就是一个灵活多变的专业课程体系,学习艺术类的课程要求学生自身的思维非常活跃,跳跃性也非常强,所以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所涉及到的范围也非常广,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诸如设计学、材料学、科学技术、工程技术、人文社会科学等多种领域,它和纯艺术还是有很大的区别,艺术设计偏向于设计,和电脑艺术结合的比较多,和传统的艺术反差比较大。随着目前电脑速度发展的越来越快,艺术设计也通过电脑的发展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已经是传统艺术不可比拟的。在教学上,我们应该更适应于社会发展的脚步,紧跟时代的步伐,作为当今艺术设计类的人才,不仅仅只是掌握艺术设计方面的知识和技术,还要学习对计算机技术、管理学、经济学等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要学习的东西相对于传统艺术来说要多的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适用于社会的发展,才能融入到社会当中去。

对于艺术设计类的教育教学,个人觉得应该要掌握艺术设计课堂的特点,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很好的融入到社会中去。这个是作为我们教育应该去思考的问题,也是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来的水平,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应该把握好这样的主线:首先应该要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水平的学生,保证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其次要把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贯穿在教学之中,培养出既能掌握知识,有能够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人才,以应用性、个性化创新教育为核心原则,全面深入推广的创新创业教育。

3 创新创业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相融合的体现方式3.1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

要想两者融合在一起,必须要进行相应的课程体系构建,创新创业能力的体系构建,要着重去分析目前社会的人才需求,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最受欢迎的,寻找一些对知识体系有帮助的具体案例,这些案例必须要结合人才的需求,从简单到复杂,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去。同时,我们还必须在课程当中注入创新思维能力的体现,构建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学习的必要性。首先要把创新和创业能力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能力,把知识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同步培养;其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结合,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实现职业技能和创造能力的同步培养;最后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形式来进行,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项目,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把就业和创业相互结合起来,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模拟企业实际岗位操作流程,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操作水平能力的提高。

3.2 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艺术类专业上必须有一个很好的平台供学生进行锻炼,否则就是空谈。艺术设计专业是偏向于设计方面的,所以实践动手能力的锻炼是必须的,我们建立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和专业设置情况来进行,突出实践内容,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首先是课程实践模块的构建,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来说,考察更多的还是动手能力培养,通过各种课程的实践联系,实现对课程内容知识的掌握。其次是创新实践模块的构建,应该培养更多的实用性人才,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同学来说,更多要注意的是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平台,用已经掌握好的知识去分析实际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并努力解决它,整个才是实践教学平台真正的作用;最后创业实践模块的构建,创业模块的构建可以和企业相互联系,找出一些实际设计的例子,和市场结合的比较紧密的一些实践模块,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所以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是非常有必要的。

3.3 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

课堂教学方式主要是包括了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评价,要把创业创新教育的思想融入到课堂中,必须对教学方式改变,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创业创新教育融入到课堂中去。首先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要做到学做一体化,也就是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以学生为中心,采用项目教学法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手段除了上面的实践教学平台以外,可以通过各种信息化手段来增加课堂乐趣,通过各种电子教学手段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进行学习,对于很多专业理论课要利用多媒体教室以PPT形式和参观设计展相结合来进行教学;教学评价在艺术教学中相对来说比较重要,增加更多的教学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可以进行各种方法进行评价,诸如课堂考核、随堂测试、阶段考核及最终考试等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去学习。

参考文献:

[1]赵红路,于潇.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若干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9(07).

篇7

【关键词】畜牧兽医 多媒体 教学 效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19-01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形式进行了改革。多媒体系统进入课堂,将现代教育技术带入了崭新阶段。将“多媒体辅助教学”引进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会带来许多科技优势,以及对提高教学效率具有促进作用。 1.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必要性

现代教育技术全面运用于畜牧兽医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渲染教学氛围,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讲述牛羊病防治、禽病防治时,各种牛、羊、禽疾病的病理变化等用大量的图片代替了原先老师的板书或者口授。在进行动物解剖学课程讲授时,我们完善现有多媒体课堂教学课件,力求每一章节教学课件都做到图文并茂,按照教材制作《动物解剖学》网络教学课程和多媒体教学视频,并全部上网,同时将本课程的图片动画以及与组织胚胎学相关的网络资源在本校的网页上公布,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校园网进行浏览和学习,达到巩固课堂知识点和扩展知识面的目的。

2.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2.1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增强直观性

畜牧兽医课程不同于文化基础课,它要使学生建立起一个立体的动态的生物概念,但目前很多课本内容僵化,特别是一些图片资料不能充分说明问题,致使学生形成了片面的理解,而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可使呆板的课本知识生动起来。例如我们学习“口蹄疫防治”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在网上查阅牛、羊、猪口蹄疫的相关图片资料,把能说明问题有代表性的图片粘贴下来,组成一系列的图片资料,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让学生自己说出它们的临床特征,播放口蹄疫防治方面的教学短片,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口蹄疫的危害和防治知识。课后让学生自己上网查询这方面的各种资料并上传到网上,相互交流探讨,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分析和观察得出的结论就很容易被学生接受,这部分知识掌握起来就容易多了。

2.2加大信息量,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可在单位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在保证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前提下,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如:病理学是兽医基础学和兽医临床之间的桥梁,它以兽医解剖学、细胞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等为基础,学生在学习时要大量获取上述课程资料,多媒体教学可以即时调出所需图片、动画、视频及文字内容,大大减少了板书时间。由于教学时间充足,教师可以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引入更多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培养学生具有知识通融与迁移能力。

2.3信息广泛,拓宽专业知识面

畜牧兽医课程与其它的专业课程也有着较大的区别,其原因在于畜牧行业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新的养殖技术、疾病以及产品都在不断的发展,特别是疾病知识方面经常出现新的疫病,同时人们也在不断探索对付新型疫病的办法和手段,因此只靠课本上对疫病的描述和防治是远远不够的。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弥补书本上的不足,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可以随时采集信息服务教学。比如在讲“禽流感”一节内容时,可以补充2013年春季发生的“h7n9”的相关知识,“h7n9”是一个新型的禽流感病毒,它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经济生产带来了严重危害,我们可以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上采集信息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禽流感发生发展和蔓延的趋势,掌握其发病规律、发病机理和发病特征,并且掌握防治措施,并把这些资料上传到学校的教学教学网上,便于学生可以随时浏览和学习。课后

学生在因特网上搜集相关资料并上传到网上,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讨论,深化所学知识。这些知识是课本上没有的,但这些知识对畜牧兽医专业课教学工作是相当有利的,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某些疾病发展的动态和防治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所得到的信息来源之广、信息量之大是其它资料不可比拟的,也为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总之,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特别是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工作,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诱思情境,展示相关知识背景,引导学生独立地探索和发现、相互讨论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经过长期潜移默化,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认知水平总是由低到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总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因此,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其探究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作为专业教师应深入教学一线,掌握畜牧兽医行业动态,了解新的科技知识,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传播新知识、新内容,培养出更多的畜牧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以宁.网络教育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8

论文摘要:鉴于中职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是师资培养培训的纲领性文件,又是中职师资培训包项目开发的基石,故我们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除了加强对有关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标准的文献资料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更注重对相关企业、职业学校以及师资培训基地进行广泛、深入地调研。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十一五”期间,54所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按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开发70个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的师资培养培训方案、课程和教材,形成一系列具有应用价值和示范作用的培训包,为全国中职师资培训提供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指导,以切实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素质。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承担了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师资培养培训方案、课程、教材开发项目。根据项目开发的要求,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则是在整个项目当中处于首要的地位,故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开发这一标准,以促进整个培训包项目的开发与推进。

一、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的背景和指导思想

美术设计作为物质和文化相结合的活动方式,在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中最具有活力和创造力。它在中国古代被称作“百工巧艺”,其显著的特点是美术设计与生产、设计与制作紧密结合。在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中,先人们创造了丰富的广为世界称誉的成果。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美术设计的外延远远超过了过去以手工工艺为核心的产业圈,而涵盖了从手工到电脑的所有技术产品。

作为培养美术设计相关产业的初、中级专业人才基地,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美术设计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美术设计教育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乃当务之急;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师的素质也迫在眉睫。

制定中职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的指导思想是: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为指导,以完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促进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化、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素质为目标,广泛吸收其他师资基地、中等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等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构建一个以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指导教师专业成长为引领,以项目为载体,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休的教师专业教学能力标准程式。

二、相关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标准的文献资料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完全是一项首创性的工作,现今只有一些相近或相关的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标准的文献资料可供参考,对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较有参考意义的主要是:

(一)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2004年12月。这是为贯彻落实((2003-2007年教育行动振兴计划》和《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网络联盟计划,组织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而开发的一个标准,教育部将以此为依据研究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考试和认证体系。这个“标准”把相关人员分为“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技术支持人员”三类,其中“教学人员”的能力区分为4项: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

(二)《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试行)))[2]0 2007年7月的《中国一澳大利亚(重庆)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国家报告》称之为中国的首个专业教师能力标准,它借鉴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经验,从职业道德教育能力、行业联系能力、课程设计能力、教学组织和实施能力、鉴定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等9项能力领域,“能力领域、能力单元、能力要素、能力表现水平”等4个层面,对职业教育的教师能力提出具体要求。

(三)《教师能力标准》[3],这是一本介绍“IBSTPI教师能力标准”的书。2004年,国际培训、绩效、教学标准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Board‘Standardsfor Training Performance and Instruction,简称IB-STPI)了修订的教师能力标准,包括5个维度、18项能力以及98条具体绩效指标。这5个维度是专业基础、教学计划和准备、教学方法和策略、评估与评价和教学管理。这是一个迄今为止较为权威、最为全面的国际教师能力标准。

(四)《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这是《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项目的成果,2001年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颁发。它的内容包括美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主干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专业设置标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研究与开发报告等,是实施学历教育的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教学文件。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指导方案从专业教师教学工作需要的角度制定了能力标准,即对专业教师的专业培养目标、专业业务范围、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教学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三、对美术设计行业企业、相关职业学校及师资培训机构的调研

为了给制定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提供客观依据,课题组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调研:一是美术设计类行业、企业,二是各地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学校,三是目前正在开展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师国家级培训的基地学校。

(一)调研的内容

1.对行业企业调查的主要内容有:美术设计产业在我国的分布、发展趋势及其物质文化人力资源的配置,相关行业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岗位规范、人才需求状况以及从业者的素质构成,上述用人单位对中职美术设计类毕业生职业技能、知识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评价,在制定培训美术设计职业技术人员的基本技能的标准时,如何处理地域分布广泛、门类繁多所形成的美术设计职业技术人员培养中差异性与普适性的协调问题。

2.对职业学校调查的主要内容有: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在一些不同地区的大致分布情况及其发展变化的趋势和原因,中等职业学校现行美术设计类专业课程设置、教材对培养美术设计从业者的适用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学习动机、就业展望,美术设计专业师资素质的基本状况以及接受培训的意愿和具体要求。

3.对国家级培训基地学校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充分收集目前正在开展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师国家级培训的有关信息,重点是借鉴他们所确立的培训目标。

(二)调研的基本结论

1.行业、企业的调研结论。“美术设计”涵盖了所有企业或商业活动中与美术有关的设计工作,这一庞大的行业从照应职业教育专业的角度来细分,可以大致分为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和数字艺术设计四类。

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多样化需求的增长,美术设计行业已受到广泛重视和政策扶持,发展迅速,分布广泛。同时,与美术设计相关的观念、工具、技能等更新换代快,地域差异大,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业内人士对从业人员的观点大致如下:目前我国美术设计从业人员,特别是来源于中职学校的员工,大多数的基本职业能力较低,表现为专业化程度不高,实践技能不强,知识面不广,外语水平较差,而从业人员的综合职业能力素质(关键能力和跨专业能力、应变能力)更是巫待加强。

企业对中职美术设计专业教师的评价是中职师资已经具备的大学本科以上的专业知识,是美术设计流程中的上游,他们缺乏的是处于动态中千差万别、不断更新的中下游的技能知识。重点要加强实践运用和技能培养.丰富行业的实践经验.培养美术设计专业意识和职业道德以及美术设计专业教学与行业实际要求相联系的主动性等。他们在本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所接受的行业应用流程和技能训练愈多,其所培养的美术设计人员就愈能适应高度细分的行业市场。

2.中等职业学校的调研结论。资料显示,近20多年来,美术设计专业在我国发展很快。但是,美术设计专业的人才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仍难以满足迅速发展的国内美术设计行业的需求。我国的中职美术设计教育是在经济高速发展与社会转型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未完全成熟;教材存在信息滞后、内容空疏化的问题;由于资金投人不足、企业参与不积极、实训基地缺失等诸多原因,该专业实训或实践课的安排仍不够理想。

从中职学校美术设计专业师资的现状来看,总体数量尚有不足,美术设计专业教师课时任务重,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师教学能力都巫需加强。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新技术给作品的设计及作品信息的传播带来极大的便利,这些刘美术设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各中职学校开始设置新兴专业方向。然而,美术设计教师的教学观念、方法以及创作都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变化,一些从事图形图像处理教学的美术设计教师无法胜任,即使是包装、广告、展示设计、模型制作、商业插画等传统美术设计专业课,教师的能力表现也因人而异。另外,相当一部分美术设计教师在组织教学方面不规范,在职业教育学、心理学、美术设计专业教育学等方面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能够承担美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开发工作的人才更是稀有。

目前,中职美术设计专业教师从事相关实践的机会不多,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难以做到统一,反映到具体的教学中则表现为对美术设计这种面向市场的商业行为掌握不足,不具备应付多元多变要求的实际设计能力,也较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创业动机,难以培养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3.承担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师国家级培训的基地学校所确立培训目标的分析。2008年,中职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师国家级培训任务由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吉林工程师范学院、河南技术师范学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等五所院校承担。综合分析其培训目标的要件,主要包括八个方面:了解职业教育的形势、任务和政策,掌握专业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方向,掌握专业教学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熟练运用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软件,掌握若干种类美术设计作品的创作技术,具备指导其他教师进行专业教学的能力,熟悉相关行业企业的发展情况与需求,进行高一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培训。

四、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的构思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