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23:0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进口会计工作计划,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事业单位;事业支出;管理与控制
一、事业单位支出定义和分类
支出是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和其他活动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事业单位支出包括: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和其他支出。事业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基本支出是指事业单位为保障其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基本支出包括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两部分。项目支出是指事业单位为了完成特定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发生的支出。
二、事业单位支出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事业单位的支出,既要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又要严格遵守财政各项规章制度,节约经费。在国家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压缩各项事业支出,对于减少财政压力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加强对事业单位支出的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严格执行法律法规
国家规定的各项财政财务制度是各事业单位业务支出管理的法律依据,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反。如国家统一规定的各项费用开支范围和标准,包括职工的工资、津贴、福利待遇等,事业单位不得擅自扩大范围和提高标准,以免发生违规违纪。
2.量入为出
单位收入和支出始终存在数量和结构上的矛盾,脱离单位收入的能力界限盲目扩大单位支出,势必严重影响单位健康稳步发展,因此,单位支出的安排应在单位收入允许的范围内,收支平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3.讲求使用效益
事业单位应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通过编制支出计划或预算的方式,加强对资金的控制和管理,防止资金浪费,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 事业支出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事业支出预算编制不规范,预算执行不到位
事业支出编制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编制内容不全面,未将单位下年度需要开展的所有业务活动纳入预算,存在漏编现象,比如有一单位有两辆公务用车,而在预算项目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中未列预算数;二是编制数据不准确。在预算准备阶段,对单位基础数据缺乏核实,人员基本信息不准确,造成预算数不实;有的套用费用标准不准,造成预算数离奇偏高或偏低。比如一单位编制的培训费每人每天120元,还有编制接待费每人次27元,显然这些是套用标准错误,编制的预算严重脱离实际需要;三是没有编制政府采购内容。有的单位对政府采购相关规定不清楚,经常漏编政府采购项目。比如公务车运行运行维护费中保险费,维修费和燃料费均要编制政府采购预算,然而部分单位往往忽略编制政府采购。
预算一经批复下达,事业单位应该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执行。然而事业单位在预算支出执行上大打折扣,主要表现在:一是贯彻执行“三公”经费管理等规定不够到位。一些单位在“三公”经费控制管理不严格。如超预算支出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和公务接待费;二是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界限不清,未严格执行专款专用,基本支出挤占项目,改变专项资金用途、挤占专项资金的行为;三是无预算、超预算采购商品和服务。一些单位在没有编制采购业务情况下,随心所欲的采购,如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也不按程序办理预算调整手续,更是不执行政府采购相关规定。
2.部分事业单位支出管理办法不健全,执行力差
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办法是财务管理的基础,然而部分事业单位在支出管理中,有的制度没有建立,给管理留下空白,办理业务没有依据,随心所欲;有的管理办法陈旧,不能适应新情况的需要;有的管理办法过于笼统,原则性强,操作性差。强而有力的执行是制度发挥作用的保障,有些单位表面上看,制度很全面,涉及单位的方方面面,还汇编成册,像模像样,然而在实际支出业务管理中,根本没有按照制度执行。比如有一家单位出差管理办法要求履行“申请审批出差报销”程序,笔者查阅该单位差旅报销凭证,发现绝大多数出差业务未履行出差申请审批手续。
3.事业支出监督机制乏力
虽然制定了一些事业支出监督检查的规定,但执行效果不理想:一是内部监督机制弱化。纪检内审机构不够健全,财务部门仅能做好自身的会计核算工作,监督职能难以有效发挥。部分事业单位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随意性大,往往凭领导“一支笔”或“一句话”办理,导致预算数和决算数差异较大。二是外部监督不到位。监督检查部门工作力度不够,检查方式不能适应当前的工作要求,影响了检查效果。查出的问题因种种原因没有深入跟踪督查,导致监督检查往往流于形式,监督检查作用未能真正发挥。
四、规范事业单位支出控制的有效措施
1.针对预算编制不规范,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1)预算编制环节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加强对预算编制人员的业务培养。预算人员要认真学习预算编制的有关规定,准确掌握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收支预算编制要求,熟悉预算科目及表格的相互关系,以便高质量完成单位预算的编制任务;二是事业单位预算的编制是一项细致、复杂、政策性、科学性都很强的工作,它涉及单位下一年度工作计划,应当加强业务部门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的作用,通过业务部门和预算编制部门紧密配合,信息共享,编制出既能满足业务发展需要又能符合预算管理要求的收支计划;三是预算单位应当加强定额管理。定额是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依据和财务管理的基础。首先国家有明确规定的开支标准,要严格按标准执行;其次国家没有规定支出标准的项目,单位应本着节约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开支标准。定额标准制定以后,要根据情况的变法不断完善。对实际执行反映不尽合理的标准要进行修订,保持定额的先进性和合理性。
(2)预算执行环节的主要措施:一是事业单位应当建立预算执行责任体系。事业单位预算一经批准下达,各预算执行部门必须认真组织实施,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和各岗位,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二是事业单位应当加强预算执行的日常控制。严格执行经营月度计划和成本费用的定额、定率标准,加强实时控制。对预算执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事业单位有关部门应及时查明原因,提出解决办法;三是事业单位应当建立预算报告制度,及时分析预算执行情况。要求各预算执行单位定期报告预算的执行情况,对于预算执行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出现偏差较大的重大项目,应当及时查明原因,提出改进经营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3)规范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和执行:一是按要求编制政府采购预算。集中采购目录内的项目及集中采购目录外、分散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项目均须编制政府采购预算;二是做好采购实施计划备案。单位应当根据批复的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本单位全年政府采购实施计划,包括采购时间、金额、数量、采购形式等内容,并与预算执行进度相衔接;三是开展政府采购需求论证。在政府采购活动实施前,单位需对采购项目的采购需求进行论证;四是开展合同公告及备案;五是开展政府采购履约验收。政府采购项目无论金额大小,都要进行履约验收;六是执行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报批。单位需采购未纳入统一论证审核范围的进口产品,需要按照论证、公示、申报等程序报财政部门审核批准才能采购;七是按规定要求变更政府采购方式;八是严格执行资产配置标准和技术服务标准等,不得超标采购。
2.严格执行相关财务管理规定
一是严格执行厉行节约相关规定,压缩事业运行经费,加大会议、培训、办公设备购置等一般性支出控制力度,严格“三公”经费管理,年度执行中“三公”经费不得调整用于其他项目,支出结余年底要一律注销;二是严格执行现金管理规定:预算单位当年现金支付原则上不得超过公用经费支出总额的5%;三是严格执行银行账户管理规定:预算单位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核算范围使用银行账户,账户之间不得违规相互划转资金。严禁将账户中的财政资金转存定期存款或购买理财产品。预算单位要对银行账户进行全面清理,对违规开设的各类银行账户全部撤销;四是严格执行支出绩效评价管理。落实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积极推进所有支出预算纳入绩效评价,完善和规范评价行为,构建完整、全面、客观的绩效评价体系。明确绩效目标、绩效评价指标及其框架和流程,实行单位自评与综合考评、日常评价与年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科学制定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采取简便有效的评价方法和方式,客观地分析评价支出的效益,充分体现支出管理的绩效目标。“支出要问效、问效要问责”,应强化支出责任,落实好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3.切实加强财务内控制度建设
事业单位要在已有管理制度基础上,结合新时期财务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对内控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增强制度的权威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要建立起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评价相结合得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机制,特别重大事项报送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审批。同时,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内控制度的执行。
4.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1)切实加强日常监督检查。要定期开展对单位财务工作的日常监督检查,要针对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存在的普遍性和代表性的重大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相关单位认真落实,杜绝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2)健全审计监督制度。严格执行单位财务收支定期审计制度和主要负责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审计结果作为对领导干部调任、免职、辞职、退休等提出审查处理意见时的参考依据。纪检、审计部门要通过对事业单位财政年度支出情况的审计检查,规范财政的支出行为,督促其按《预算法》和有关财政经济法规办事。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对相关的责任人严肃查处、追究责任。
参考文献:
[1]胡景涛,王建华.我国事业单位支出预算管理问题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6年0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