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压力调查报告8篇

时间:2023-02-28 15:37:3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压力调查报告,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压力调查报告

篇1

“高危”的公务员群体

一直令人羡慕的公务员群体,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令人担忧的“高危”群体。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精神科调查显示:在心理健康问题最多的人群中,国家干部排在首位,其中三分之二是男性,患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失眠等,在40岁左右的人群中尤为突出。

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咨询服务部主任、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主任史占彪告诉《小康》记者:“2008至2010年期间,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在名家谈心理讲座活动中,以及开展的进部委心理健康促进的部委机关心理评估项目中,前后测试干部职工3500余人,总体结果显示,国家机关干部职工体验到轻度到中度的心理压力,尤其在‘工作负荷’这一因子上得分最高,即普遍感觉工作量大、责任重大。男性在压力源的各个维度上得分都高于女性;30至50岁的干部压力感受大于30岁以下和50岁以上的干部,处级以下干部比处级以上干部感受到了更大的家庭与工作平衡的压力。”

“据不完全统计,各组机关干部职工心理健康水平略低于或接近全国常模水平,其中45岁以下的青年干部心理健康指数比45岁以上的干部低;科级和科员干部心理健康状态差于处级及厅级干部,女性干部职工健康水平低于男性。需要密切关注的人群达到二成左右,这些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需要心理帮助。”史占彪说。

在2010年12月5日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期间,《小康》记者面向参会官员开展“官员心理压力调查”,在“假如自己所能承受最大的心理压力为100,目前你觉得自己所承受的压力程度大约是多少”这道题中,选择“60-80”的最多,而“0-20”这个选项的得票数为0;在“工作中是否常常感到疲劳,总觉得自己有气无力,像生病一样”这道题中,选择“有一点疲劳,但不会影响工作”者居多。

基层和公检法官员压力重

“官员压力有一定的岗位区分,有的岗位压力极大,比如做行政工作的,公检法系统内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压力会相对大一些。类似于工作这样需要直接服务于人民群众、直接面对群众的基层官员,以及涉及到国家安全、国家形象、官员问题的纪委、监察、公检法系统的官员压力最重。”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张西超分析说。

参与《小康》杂志“官员心理压力调查”的官员中,涉及宣传、教育、财政、等多个领域,从科级、县处级、厅局级,直至省部级,基本涵盖了官员群体的各个层级。河北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县委书记告诉《小康》记者:“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县委书记能起60%――70%的作用,现在各个县的竞争也很大。如果县委书记工作老抓不上去,上台发言又没有工作亮点,报纸上整天见不着你这个县的信息,一帮伙计跟着你干又没有政绩,压力就会非常大。”

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曾对某一公认压力较大的官员群体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采用中国心理健康量表,从情绪体验指数、自我认识、人际交往、认知效能与适应能力五个方面描述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

“参加本次测验的个人最低分为218分。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两组人,8.88%的受测人心理健康状况处于较差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的水平;0.74%的受测人心理健康状况很差,达到了相当极端的水平。”史占彪说,官员心理出现问题不仅仅只通过自杀这一种方式来宣泄,“猜忌多疑、权力膨胀、虚荣心太强、以自我为中心、冷漠、紧张和焦虑,都是心理适应不良的表现。”

这些官员的重压从何而来?

“官员们的工作非常忙,每天的会议很多,并且他们的工作常常需要尽善尽美,另外,他们总是面临着周围人对他们的反馈,周围人对他们的认知和反馈是负面多于正面的。此外,他们经常出差,作息不规律,生活方面的压力也很大。”中国人民大学领导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李育辉分析说。

在心理学中,制造或引发压力的东西就是压力源,因此所有被认为可能带来威胁的情境、环境或其他外部刺激都被心理学专家、学者们称作压力源。史占彪认为,公认压力较大的官员群体普遍拥有的几大压力源为: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组织压力和社会压力。

参与《小康》杂志社“官员心理压力调查”的官员们几乎都认为,“工作责任心太强,追求完美”是自己活得太累并产生压力的首要原因。“工作负荷重”则被排到了第二位。而在《小康》杂志社“您眼中的官员心理压力调查”中,所有专家、学者都认为,“工作负荷重”是官员们活得太累并产生压力的首要原因,“职场升迁,竞争激烈”位列其次,只有一人选择“工作责任心太强,追求完美”。

“被拉高”的心理底线

“我们的心理底线实际上是‘被’拉高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说,“我们有很多烦恼,很大的压力,但是我们无处倾诉。和家里人说,怕他们担心。和领导、同事说,更不行,因为心理问题常常作为我们升迁、考核的内容之一。如果单位的任何一个人知道我抱怨过压力大,都极有可能影响到我在本单位的发展。”

在《小康》杂志社“官员心理压力调查”中,当被问到“如果您遇到自己无法排解的心理压力或心理困扰,您会选择哪种方式排解”这一问题时,绝大部分官员的回答是“找朋友倾诉”,选择“唱歌、健身、旅游等”的人数也较多,令心理学专家、学者们担忧的是,没有人选择“求助于咨询机构或人员”这种方式。

篇2

越多的压力,家庭、就业、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因素,让大学生似乎喘不过气来。如果处理不当,大学生心理健康会造成一定得影响,其后果或大或小,小即产生抑郁、自闭、暴力倾向,大则引发自杀,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高校学生自杀现象则证明了这一点。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其更好地处理和应对心理压力问题,特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

1现代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

一项由福州博智市场研究有限公司主办,以福州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6所学校的1200名大学生为对象,进行的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这项调查结果显示:17%的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人际关系、就业压力、人格缺陷以及感情方面是存在广泛的四大心理问题。在人际关系方面,约23%的大学生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自闭或没有原则的交际;在学习就业方面,约有30%的大学生心理承受压力大,具体表现为:繁重的考试压力,严峻的就业现实,家庭社会的压力;在人格缺陷方面,约有14%的大学生有抑郁症状,12%的大学生有明显敌对心理,17%的大学生有程度不同的焦虑症;在感情方面,约有35%的大学生存在问题,更有很多由情感引发的自杀等悲剧。

现代大学生犯罪率逐步增加,大学生自杀惨剧层出不穷,这些现象,都与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有非常大的关系。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大学生正处于由青少年向成年转变的过渡期,很多矛盾冲突都会出现,如果不能妥善解决这些矛盾,寻找平衡点,就会出现心理障碍,产生心理问题。

2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2.1外部环境

总的来说,分为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第一,世界经济不景气,各种经济危机频频发生,我国的许多行业也受到影响,用人单位缩减招工人数,而且加上大学生实践等能力弱,也影响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录用比率,因此,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经验以及专业方向等方面的差异,大学生个体在择业就业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其中一部分易产生眼高手低、畏惧社会等心理素质问题。第二,从学校内部来说,我国的素质教育包括大学教育都以文化课为主体,对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的提高不是很重视。在大学里,有很多学校把外语四六级考试以及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学生是否毕业,是否能取得学士学位证的必要条件,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2.2个人心理素质

第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正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对自己要求严格,对社会负责,对任何事情都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对待,乐观,健康地看待事物。扭曲的人生价值观往往是犯罪事件的导火索。第二,心理承受能力差。学校生活相对于社会来说,人际关系不复杂,同学,师生之间都友好团结,另一方面,现在的大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很少受到磨难,这些优越的环境让他们像温室里的花朵,一点风雨都经受不了。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承受挫折,不具备正确处理问题的心态,久而久之,则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第三,心理调节能力弱。大学生接触社会以后,会产生诸如现实与理想的矛盾,现实与书本的矛盾等等,这种不同程度的偏差,如果调节不好,就会产生意识上的焦虑,对现实的不信任感。

3缓解心理压力的应对策略

3.1优化社会文化的导向作用

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因此,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心理素质,必须优化社会文化的导向作用。第一,加强传媒的正面导向作用,比如近段时间对“雷锋叔叔”的讨论,对普通人民劳动美的宣扬等等,都是对大众有利的舆论导向,而近年来文化媒体为了吸引眼球,赚取经济效益,在报道中扭曲事实,蓄意炒作,散播低俗丑陋的文化,这些社会文化,会对涉世不深的大学生产生很大的负作用,国家文化管理部门应在社会文化的散播上加强政府的管理职能。第二,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等传统美德不应该被抛弃,而应大力发扬,让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的道德建设,担当起对社会的责任。

3.2提升学校的教育能力

第一,加强生命教育以及生活教育。大学教育更应该教会学生思考生命以及生活的本质,引导学生体会自身的价值,以健康积极的心态,优异的世界观去应对各种问题,解决各种矛盾。第二,关注大学生心理问题。重视心理课,教会学生青春期的心理适应技巧,引导学生合理宣泄情绪,提高学生的抗压抗挫折能力。第三,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各类文体活动,组织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等等。第四,开设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平台。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疏导,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3.3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第一,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以文化充实自身的时候,也要思考生命的价值,要有自己清晰的生活目标。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消极情绪的产生,与人缺乏生活目标有很大关系。确立正确的生活观,明确社会责任感,实现成才目标。第二,增加人际交往能力。乐于交往,勤于交流,克服孤独感。

第三,培养广泛兴趣。第四,体验苦难,提高抗压抗挫折能力。正确认识自身的优点以及缺陷,理智分辨社会各种现象,参加挫折教育,提升抗压抗挫折能力。

4结语

机遇和挑战是把双刃剑,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大学生更应该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对综合性高素质全能人才的需求,已成为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同时,我们也相信,在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努力下,心理健康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的大学生群体会日益壮大,为社会负担起更多的责任,为祖国作更大的贡献。参考文献

[1]王兰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及预防途径[j].陇东学院学报,XX,(6).

篇3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压力;建议

近几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陆续颁布了相关政策和文件。文件都明确指出了高校辅导员的特殊身份、特定角色以及应发挥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社会各界对高校辅导员的要求也日趋多元化,如懂得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此外,诸如学生安全、薪资待遇、职称晋升、工作环境、评价机制等问题也给高校辅导员带来了压力,使得他们时常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调查对象及根据调查结果得出的基本数据

(一)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本研究运用自编的《成都市高校辅导员压力调查》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形式,采取线上询问及实地走访面对面交流的方法,对成都市六所高校如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校内各学院的辅导员进行调查。其中,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02份,有效问卷99份,有效回收率为82.5%。访谈者50位,有效访谈者100%,均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调查工具

此次研究的数据统计分析工具为SPSS中文版,采用了描述性统计、平均数差异性分析等统计法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处理。

(三)调查结果及基本数据

高等院校辅导员与其他辅导员不同,他们常常要在格外特别的情况下执行格外特别的任务。所以,笔者通过实地调查、走访、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成都各个高校的辅导员进行考察,希望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压力,并进一步探寻舒缓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的最好办法。

从上表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辅导员还是存在较大压力的。下面笔者将对结果进行详细分析。

二、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来源分析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得出以上对高校辅导员产生心理压力的方面。通过访谈,深入高校辅导员工作,了解其工作流程、内容、环境、时间等各个方面,总结来看有以下三点压力来源尤为突出。

(一)学生安全问题及危机意识

由于目前高校对于学生的日常管理采用越来越开放的方式,学生越来越多地选择出游以及校外留宿,因而辅导员不得不将社会因素也考虑在内。同时,学生本身的心理健康及危机意识也对辅导员有着重大影响。对于学生面对的就业、学习、生活等问题,辅导员要及时留意,及时疏导,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避免不必要的问题发生。

(二)工作负荷过重

工作负荷超出个体生理及心理负担,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日常工作繁杂。辅导员除正常的个人工作、院系办公室行政工作、党团建设、日常的校内工作、科研学术工作外,更重要的是做好有关学生的工作,如思想政治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贫困生资助、奖学金评比、纪律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第二,工作时间过长且不固定。由于工作负荷过重以及校园活动多种多样,导致辅导员正常的工作时间不够,有时不得不延长工作时间。与此同时,学生在校期间基本都由辅导员管理,时而会在深夜或凌晨出现事故,给辅导员带来压力。第三,学生人数多,管理面广。例如,成都高校大学生数量较多,专业、院系设置烦琐,但是所配备的辅导员数量并不多,往往是几个相关联的专业仅配备一名辅导员,严重超过了教育部规定的200∶1管理标准。很多学生都是背井离乡来高校求学,父母不在身边,一出现事情第一个就会想到辅导员。如果学生数量少,问题少也就无所谓,但是学生人数多以及随之而来的层出不穷的问题,就使得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量大大增加,由此引发的工作压力也不断增大。

(三)个人职业发展通道不畅

随着年龄的增长,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感逐渐增强。调查发现,在成都各大高校之中,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达7年及以上的,仅有不到五成;计划在自身工作岗位长期工作甚至直到退休的,连三成都不到。这主要是因为高校没有Ωǖ荚敝耙瞪涯机制进行有效的设计,缺乏辅导员的转岗机制,造成辅导员对未来个人发展的迷茫,从而产生困惑,形成心理压力。

三、解决高校辅导员压力的对策

本研究通过对50名高校辅导员的访谈与间接交流,尝试提出解决高校辅导员压力问题的一些对策。

(一)增强自我心理调适,培养健康心态

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作为负责高校工作的辅导员,首先最重要的便是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专业水平,探寻当代大学生的教育规律,精通现代化管理知识,并学习与自身工作有关的知识,以便能积极有效地应对工作中的突发状况,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精神方面的抗压能力只是解决压力的一个方面。“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拥有良好的、强健的体魄,才能适应繁重、冗杂的工作。所以,高校辅导员还应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锻炼自己的体魄。在实际生活中,高校辅导员更要适时调整自己的膳食结构。由于工作量大,很多时候高校辅导员都不能按时吃饭,甚至一些人已经出现了肠胃问题。身体的不适会给工作的顺利完成造成更大的障碍。另外,为了提高身体的抵抗能力,高校辅导员还应该利用课余、业余、工作之余多做锻炼,多做一些户外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打网球、散步等。这样不仅可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还可以强健体魄,使得身心变得更为健康。

(二)改进工作方法,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现今的高校辅导员“人少事多”,他们每天都要处理非常多的工作,这就导致出现一种“重量不重质”的现象。很多事情或工作,辅导员只是处理了表面的问题,更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对于一些工作,部分辅导员没有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处理,导致结果不理想,费时费力。实际工作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归根结底还是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方法不够完善,缺乏专业素养。

对此,笔者认为,应该努力提高高校辅导员的专业素质。高校应多组织辅导员定期参与专业素质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适时组织专业技能考核,奖励优秀者,调动辅导员学习的积极性。开展一些专业技能比赛或活动,使辅导员逐步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缓解工作压力。当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高校辅导员自身也要更新观念,改进工作方法,提高专业水平。不恰当的工作方法只会适得其反,专业的工作方法才是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胜法宝”。

(三)关注高校辅导员各方面需求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虽然只是高校管理工作中很小的一部分,但其工作内容十分重要。因此,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辅导员工作的顺利完成。例如,教务部门应注重辅导员专业素质的培训,为他们的工作大开方便之门,同时要确保教务系统的良好运行,做好教学管理。

此外,高校应完善工资薪酬、福利待遇、激励机制、职称职级等制度,免除辅导员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高校还应该帮助辅导员完善职业规划,使其尽早树立好职业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而不懈努力。

四、结语

负责思想、政治、生活管理的高校辅导员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实际工作特点和社会、校园环境都是导致辅导员产生巨大工作压力的原因。高校辅导员肩负着教育和管理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所以为他们“减压”“减负”,是如今高校各项工作中的重点。相关部门和单位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不断缓解高校辅导员的压力,为其能更好地发展与工作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国良.高校政治辅导员心理压力及其调适探析[J].理论导刊,2007(03):86-88.

[2]朱焕.高校辅导员压力源研究与思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5):67-68.

篇4

关键词:职业压力 调查研究 聋哑学校教师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职业压力(Occupational Stress)是指当职业要求迫使人们作出偏离常态机能的改变时所引起的压力。

聋哑学校教师须集人性、知识、技术等基本资质齐全的教育者,不仅要严格、有爱心,还要掌握特殊语言、与残疾儿童父母沟通的能力、法律意识和语言治疗等方面的技能。因此聋哑学校教师被赋予更多的义务,也决定了比普通教师付出的更多,导致职业压力的因素和程度也随之增加。

目前,我国关于聋哑学校教师职业压力问题的研究非常不足,但另一方面,他们的职业压力情况较为严重及其诱发原因较多,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二、研究方法

调查对象包括江苏省、浙江省、广西省、江西省等省市的11所聋哑学校教师。一共发放178份问卷,回收148份,回收率为83%。其中,弃权或不诚实的问卷17份,最终对131份有效问卷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测试问卷题组成和信赖度分析,很容易发现“与同事关系”和“与家长关系”两个领域存在信赖度较低的倾向。具体如表一。

主持人主要采用spss12整理分析相关数据,发现聋哑学校教师的背景变化(性别、年龄、工作年限、班级学生数)引起的职业压力的变化。

三、聋哑学校教师职业压力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表二:性别对聋哑学校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

从表二中看,在“行政支援”和“与家长的关系”两个领域,女性教师感受到的压力明显更高。整体上,和男性教师相比,女性教师的职业压力更高。

(二)表三:年龄对聋哑学校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

从表三中看,在“学生管理”这一领域,教师职业压力显示为30岁以下>31至40岁>41岁以上,即年龄越小,职业压力越高。“行政支援”、“与家长的关系”这两个领域感受到职业压力最高的是30岁以下的教师。“与同事的关系”、“时间安排”、“工作负担”三个领域感受到职业压力最高的是31至40岁的教师。整体上,30岁以下的教师职业压力较高。

(三)表四:班级学生数对聋哑学校教师职业压力的影响

从表四中看,在“学生管理”、“时间安排”这两个领域,教师职业压力显示为12名以上>8至11名>7名以下,即班级学生数越多,职业压力越大。在“行政支援”、“与家长的关系”、“工作负担”三个领域,班级学生数在12名以上的教师职业压力最高。在“与同事的关系”这一领域,班级学生数在7名以下的教师的职业压力出现了最高。整体上,班级学生数超过12名时,教师感受到的职业压力最高。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研究,笔者总结出聋哑学校教师职业压力的现状如下:按照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和班级学生数比较,发现“学生管理”方面,年龄越低、工作年限越短,教师受到的职业压力越大;“与家长的关系”、“工作负担”方面,班级学生数在12名以上和7名以下的教师具有较高的职业压力。

笔者认为改善职业压力的具体策略如下:

1.进一步明确聋哑学校教师职业压力的现状及强度,确定原因。

2.提高特殊教育管理水平,制定合理的教师管理制度和鼓励制度,执行人性化的特殊教育管理方法,为教师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保护对策,切实可以减轻教师职业压力。

3.聋哑学校教师的自我鼓励和调节是职业生活正常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改善职业压力的原动力,这对教师及学生们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连云港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二五短期规划课题《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职业压力的调查研究》,课题编号为:XG/2013/1208

参考文献:

[1] 郑晓芳: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和工作满意感的影响研究,吉林大学,2013.5.1

篇5

压力之一:来自家庭的一厢情愿

基于就业需要、高考成绩不理想、攀比等诸多原因,越来越多的父母青睐洋学位,不惜勒紧裤腰带掷巨资为子女铺设海外求学道路。然而,不少家长却忽略了物质以外的因素:孩子的性格是否适合留学?孩子的生活能力能否应付得了长时间的独自生活?更有一些家庭把孩子出国留学当作改变孩子甚至整个家庭命运的赌注,孩子是否能承受得了如此巨大的压力?一名未成年留学生因思想上对出国学习的准备不够,在到加拿大仅13天后,便走上自杀之路。惨痛的事实告诉我们,在对孩子的前途安排上,只做理性分析,忽略情感因素,造成了一些留学生、尤其是低龄留学生不堪忍受压力而选择轻生。

压力之二:文化冲突造成情感缺失

出于文化和语言等原因,一些留学生很难融入当地主流文化群体,多是拘泥于中国学生圈子,生活范围相对狭窄。即便与当地学生建立起社交网络的,也会因为文化差异感到不适应。比如欧美人一般并不太愿意主动帮助人,需要你主动求助,但中国人又不好意思;欧美人表面比较热情,但要深交却不容易,让中国留学生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部分留学生出于经济考虑,为节省社交费用,除了上课就是“宅”在宿舍里打游戏、上网,过着封闭的生活。在这种状态下,抑郁、焦虑、社交恐惧都可能出现,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心理疾病。,加拿大某大学3周内连续发生两起中国留学生自杀事件。知情人反映,他们都是顶尖博士生,但是平日都缺少朋友,与人交谈时总显得很忧郁。

压力之三:现实问题带来的挑战

留学生活的现实压力从飞机降落地面的那一刻起就凸显出来:怎么从机场到学校?如何找到住的地方?在哪办银行卡和手机卡?很多留学生由于背景知识缺乏、行前准备不足,刚下飞机就想回家了,更不用说从容应付选课、打工、毕业找工作等更多现实挑战。一位在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在自己的博客里写道:“很难既洗衣做饭又遨游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

压力之四:个人价值感的缺乏

美国一着名高校的某中国学生因为未考到第一名,承受不了压力而自杀。许多在国内学习优秀的学生到了国外会在某个阶段非常不自信。因为语言问题、学习习惯、评价标准等因素,中国学生往往花很多时间学习,表现却差强人意。尤其是文科类专业,上课以专题报告和讨论发言的形式进行,课堂表现计入平时成绩,一些在应试教学中表现良好的学生,此时却感到难以应付,产生较大的失落感,对个人价值产生困惑。

压力之五:心理疏通渠道的匮乏

篇6

【关键词】狂犬病;规范处置;犬只管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624-01

自1992年以来,三亚市一直无狂犬病病例报告,2009年5月1日,三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室从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系统上看到农垦三亚医院上报的1例狂犬病病例,立即电话咨询:该患者到农垦三亚医院后,症状明显,病情严重,诊断为狂犬病。因无法医治,已返家。我中心立即派专业人员进行调查处理,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1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患者,男,22岁,家住三亚市田独镇六盘管区红色一村。患者2009年4月10日下午,因帮邻居抓狗而被狗咬伤,该狗未进行过任何动物免疫,咬伤部位为左手手臂,咬伤程度为Ⅲ级。患者自行处理伤口后,即到该镇卫生院接种“狂犬疫苗”,未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患者未按免疫程序按种狂犬疫苗,09年4月10接种第一针,4月28日才接种第二针,4月30日开始发病,出现恐水、怕风、烦躁等自觉症状,5月1日到农垦三亚医院就诊,被收入感染科住院,诊断为狂犬病,因无法医治。患者家属要求回家,患者5月1日出院回家,5月2日死亡。

临床资料:死者有狂犬病暴露史。死者Ⅲ度咬伤,未按规范进行伤口彻底清洗和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虽接种狂犬疫苗,但不按程序进行。死者从暴露到发病正好处于集中发病的潜伏期内。死者具有对外界刺激风、水、光、声等异常敏感,有“恐水”典型的狂犬病临床症状。

临床诊断: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与临床特征分析,诊断为狂犬病疫情。

处理措施:死者为少数民族,家属不同意将尸体火化。只能按当地风俗习惯进行安葬,对死者家庭及医院病房进行终末消毒。加强宣传教育。一是对全市各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进行了狂犬病防治政策法规和狂犬病暴露后处置规范的培训;二是利用电视、广播、宣传栏、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开展了民众教育。

2 结果

2009年5月1日以来我市无新发狂犬病病例发生。

3 讨论和和建议

本例狂犬病病例是我市连续18年来首例病例。不仅导致了病人的直接死亡,而且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影响。人的狂犬病大多数是由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或抓伤而感染发病。潜伏期短到10天,长至2年或更长,一般为31―60天,15%发生在3个月后,视被咬伤的部位距离中枢神经的远近和咬伤程度及感染病毒的剂量而异,狂犬病的病死率几乎100%。该患者死亡究其原因 分析有如下几点。(1)患者被犬咬伤后,未能及时和规范的处理伤口。(2)疫苗注射不按规范、程式进行。患者的伤口属于Ⅲ度咬伤,按《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要求,应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随后接种狂犬疫苗,。该患者虽接种狂犬疫苗,却未按0.3.7.14.28接种程序进行。(3)医务人员对狂犬病防治政策法规和狂犬病暴露后处置规范了解掌握不够,特别是乡镇级人员,不能正确理解、解释、处置狂犬病暴露事件。(4)群众自我保护意识不高,未对家犬进行动物免疫,甚至随意宰杀食用犬。

犬类是人类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由于群众养犬逐渐增多,城市的宠物犬、农村的看家犬等数量明显增加;养犬人由于犬只注册、管理费较高等因素而逃避注册;部分群众被犬伤后不能进行正规的伤口处理,或因为价格较高等因素不接种狂犬病疫苗等多种原因,造成狂犬病死灰复燃,并有不断增多的趋势。为进一步规范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对狂犬病暴露人群的处理工作,有效控制狂犬病疫情[1],特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和防病意识,应避免被狗、猫等动物咬伤。如被咬伤,应尽快到就近医院进行伤口清洗等暴露后处置,争取在24小时内接种狂犬病疫苗。不应自行伤口处理、缝合或包扎。 (2)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建立规范的狂犬病防治门诊,加强对医务人员狂犬病防治法律意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对于Ⅲ类暴露及免疫功能低下者Ⅱ类以上的暴露,接种疫苗的同时要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动物源性抗血清或人源免疫球蛋白。对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建议首剂狂犬病疫苗剂量加倍给予[2]。(3)各有关部门明确分工,各司其责,密切协作,切实做好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公安部门负责养犬的审批与违章养犬的处理,捕杀狂犬和野犬;畜牧兽医部门负责兽用疫苗的供应、犬类的狂犬病疫苗注射和登记、发放“家犬免疫证”及犬类狂犬病监测等工作;卫生部门负责人用狂犬病疫苗注射、病人抢救治疗和人类狂犬病疫情监测工作;药监部门加强人用狂犬病疫苗质量的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高脂血症;血糖;高血压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

血脂代谢紊乱可直接导致冠心病、脑梗死、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发病率增高,代谢综合征(MS)可直接导致严重心血管疾病发生并造成死亡。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提出了我国人群MS的诊断标准[1],宝鸡地区尚无大规模人群中按CDS标准诊断MS的报道,因此进行血脂紊乱、糖尿病、高血压、MS患病情况的调查分析,旨在对高危人群进行干预,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4月至2009年9月在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健康体检者,共计21237例,年龄18~90岁,男13729例,女7508例,平均年龄42岁,并按不同年龄将其分为6个组,18~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岁以上者。职业类别有工人、机关干部、文教卫生、银行职员等。其中有549例(2.6%)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1720例(8.1%)服用降压药,1023例(4.8%)服用降脂药物治疗。

1.2 问卷调查与体格检查 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疾病史、用药史等,检查身高、体重、血压测量。调查人员均为经过统一培训的医院医务人员。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kg/m2),BMI在18~23之间为正常,BMI≥24为超重,BMI≥28肥胖[2]。

1.3 标本采集、运送和检测 坐位采集空腹12~14 h后的静脉血液3 ml,室温静置,凝集后分离血清,4 h内完成检测。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测定采用酶法[3],试剂来自3v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匀相法,试剂及定标液来自日本第一化学试剂公司。本室常年参加陕西省室间质评活动,测定结果均为优秀。

1.4 诊断标准 MS诊断标准参考文献[1]。血脂异常根据1997年全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标准[4]。

1.5 统计学分析 所有资料均由双人录入Excel 2000,建立数据库。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正态分布资料采用(x±s)表示,非正态分布资料以中位数表示,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受试者21237例的平均血脂、血糖水平和一般资料,见表1。

2.2 各种代谢异常的患病率

2.2.1 血脂、血糖异常患病率,见表2。

受试者至少具有一种血脂异常者7929例,检出率37.3%,男40.5%(5554例),女31.6%(2375例)。有6329例(46.1%)的男性和2721例(36.2%)的女性有一项或以上的血脂浓度高于合适水平,总检出率9050例(42.6%)。

2.2.2 高血压、MS、超重/肥胖的检出率,见表3。

2.3 年龄、性别分层后各种代谢异常患病率,见表4。

由表4可见,40岁以上组的各项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且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

3 讨论

MS是高血压、血糖异常、血脂紊乱和肥胖症等多种疾病在人体内集结的一种状态,直接导致严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并造成死亡,同时它也是一种可预防控制的疾病。近20年来,随着中国人群生活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明显变化,使超重/肥胖、血脂紊乱、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增加。采用我国CDS诊断标准,本次调查显示宝鸡地区MS在人群中的患病率较高为11.6%,男性患病显著高于女性。超重、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TG 、高TC、高LDL-C、低HDL-C血症患病率分别是19.9%、7.7%、5.0%、16.1%、24.7%、12%、13.2%、4.2%。

多数人习惯将高血糖、高血压、高脂血症独立看待,特别是对高脂血症中的高LDL-C、低HDL-C被检者和部分医护人员往往忽略不管,认为只要TG、TC正常就没有问题。本次调查显示女性50岁后高LDL-C患病率超过30%,男性40岁后患病率20%,女性明显高于男性。HDL-C在一个很窄的范围内与冠心病危险呈负相关,HDL-C

MS中最常见的代谢异常组合有三种:超重/肥胖+高TG+低HDL-C;超重/肥胖+高TG+高血糖;超重/肥胖+高TC+高血压,因此肥胖可直接带来高MS风险。本次调查显示40岁以上组的高血糖、高TC、高LDL-C、高血压、MS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它的每一种组分都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应将该类人群作为重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极高危人群,对人群实施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进行早期识别和重点预防,指导他们形成并保持科学的生活习惯,进行膳食平衡营养教育,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是防治MS的基础和预防关键,有效控制体重,减轻胰岛素抵抗,良好控制血糖,改善血脂紊乱,控制血压是应对MS的最佳方案。特别对于还没有达到MS高发且易于干预的中青年人群,应加强血脂检测并指导合理膳食和体育锻炼,以降低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病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代谢综合症研究协作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156-161.

[2]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中华医学杂志,1988,68:327-331.

[3]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0.

篇8

市场调查报告,就是根据市场调查、收集、记录、整理和分析市场对商品的需求状况以及于此有关的资料的文书。换句话说就是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去分析,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透过市场现状,揭示市场运行的规律、本质。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市场需求调查报告

主要内容包括产品销售对象的数量与构成,消费者家庭收入水平,实际购买力,潜在需求量及其购买意向,如消费者收入增加额度、需求层次变化情况,消费者对商品需求程度的变化、消费心理等。

二、市场供给调查报告

主要内容包括商品资源总量及构成,商品生产厂家有关情况,产品更新换代情况,不同商品市场生命周期的阶段,商品供给前景等。

三、商品销售渠道调查报告

主要内容包括渠道种类与各渠道销售商品的数量、潜力,商品流转环节、路线、仓储情况等。

四、商品价格调查报告

主要内容包括商品成本、税金、市场价格变动情况,消费者对价格变动情况的反映等。

五、市场竞争情况调查报告

主要内容包括竞争对手情况,竞争手段,竞争产品质量、性能、价格等。

·如何写调查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的格式 ·农村调查报告 ·中学生手机消费调查报告

·高中生调查报告 ·暑假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大学生调查报告参考题目

写法和要求

1。标题。一般来说,市场调查报告的标题没有严格的格式。它要求与文章的内容溶为一体.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用精练简洁的文字去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市场调查的标题有:在标题里直接写明市场调查的地区、调查的项目和“市场调查”这一文种;在标题里直接提出某一种商品在市场上的问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如《×牌冰箱被冷落》;用主标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再用副标题说明市场调查的项目、地区和文种;用大标题点明市场调查的项目、范围、内容和情况,用小标题说明全文的主要内容。

2。前言。前言部分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写出调查报告撰写的依据,报告的研究目的或主旨,调查的范围、时间、地点及所采用的调查方法、方式。

3。主体。市场调查报告主要包括概要部分、正文部分、结尾部分。这三点组成报告的主体。

4。结尾。这是全文的结束部分。一般有前言的市场调查报告,要有结尾,以与前言互相照应,综述全文重申观点或是加深认识。

社会调查报告范文:塑料袋的危害

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城市污染越来越严重了,在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气体,这些看不见的气体也恰好是引发疾病的主要因素。可这些污染环境的杀手正是我们天天都在用的塑料包装袋,为此我对“塑料包装袋到底有什么危害?”展开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浏览,再网上查一些有关菜市场使用塑料包装袋的数据。

2.查找书籍、报刊,了解。

3.实地调查访问,去菜市场访问买主一天要使用多少塑料包装袋,市民大多数在使用什么。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信息渠道具体内容上网浏览。

1.使用塑料袋的数据:石家庄菜市场每天使用塑料袋约469万个,每年用去约40万吨。

2.查找书籍、报刊寻找( 塑料包装袋到底有什么危害?):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制品很难回收利用,如果将其填埋,22019年的时间不降解,会导致大片土地被长期占用,加剧了土地资源的压力。不仅我们这代要被垃圾包围、也会使子孙后代失去生存的空间; 影响了垃圾的综合利用。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要从垃圾中分拣出来废塑料,这样又增加了堆肥成本。污染了的废塑料因无法保证质量,其利用价值也很低。

3.实地调查访问(去菜市场访问买主一天要使用多少塑料包装袋,市民大多数在使用什么?):菜铺一天大约要用掉250个塑料袋,市民大多数在使用塑料袋。

四、结论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