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实验室管理工作计划8篇

时间:2023-02-28 15:37:2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实验室管理工作计划,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实验室管理工作计划

篇1

1.农机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l)部分农机产品质量较差。①有些小型的个体生产厂家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生产工人文化水平偏低,设备陈旧落后,只能进行简单的车削、冲压、焊接,加工工艺非常落后,产品质量差,有时还以旧充新,以次充好。有的企业不按规定办理“三证”,使不合格产品流人市场。②一些基层或小型生产企业、个体及私营制造商对农机法规、政策认识不清,质量意识差。为了降价制造成本,有些厂家往往收购旧边角废料加工农机产品,致使农机产品质量很差。有的小型生产企业随意改变设计尺寸和形状,不按国家的标准进行生产和检验,工艺程序、作业程序混乱,产品质量达不到规定的技术要求。③有些农机销售人员尚未经过正规的岗位培训和职业技术鉴定,技术业务素质普遍较低,大部分从业人员不懂农机产品使用基本知识,不熟悉农业机械技术性能和技术要求,并且不具备质量鉴别能力。有些个体、集体零售商为牟取高利,专门购进假冒伪劣产品,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有的不进行售后服务,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影响农业生产。

(2)企业证照不全,非法生产或经营。由于法制观念淡薄及小农意识的影响,有的企业和经营业主不办理技术合格证或营业执照,个别企业和经营业主证照全无,其产品质量、服务条件、服务质量和技术素质均达不到国家或行业的标准。

(3)农机市场法制建设有待完善。当前缺少完整的农机市场监督管理和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的行业法规。农机部门只能配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开展农机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对制造和销售假冒农机产品的经销商,农机部门没有独立执法权,而已有的法规则缺少伪劣产品和非法经营行为的处罚条款,导致执法依据不足,力度不够。

(4)服务工作不到位。根据《农业机械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农机销售者要对农机产品的质量负责,但在现实中,农民很难解决三包问题,生产厂家和销售企业互相推诱,售后服务差,修理水平低,致使农民购买农机需要三包时得不到应有的服务。

2.加强农机市场监督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l)强化监督管理手段。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积极开展整顿规范农机市场专项活动。结合行业管理和本地实际,定期对进货渠道不明、三证不全、假冒伪劣农机产品进行重点检查整顿,对重大农机违法行为及时报道,定期公布合格和不合格产品及生产厂家目录。对产品质量不合格、涉嫌非法经销的企业,要进一步完善整改和验收制度,对农机三包人员进行职业技能鉴定,持证上岗,保证农机产品质量的监督检验和科学管理。有计划地配置必要的农机检测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机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

(2)加强农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农机产品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守法用法意识。农机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农机用户的宣传教育,采用宣传车、张贴通告和印发通知等形式,宣传国家有关农机行业管理的方针、政策,让农机用户真正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农机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规定》、《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帮助农机用户树立起学法维权意识,协助做好农机产品质量的投诉工作,真正做到维护农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尽快出台行业性的农机市场监督管理法规。国家和地方应尽快出台以农机管理部门为执法主体的农机市场监督管理行业法规,使农机监督管理工作有法可依,逐步实现农机(配件)市场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法制化管理。

篇2

1试剂存放的环境及管理

实验室中所使用的试剂试药其配制后都有其规定的使用期限。化学试剂种类繁多、规格不一,用途各异,无论是化学试剂仓库管理人员还是实验室人员都应对各类化学试剂的性质有所了解和掌握,以便合理选购,正确使用,妥善管理,使实验室出具的数据更具有科学性。化学试剂有许多属于危险品,潜在很多不安全因素,日常管理中要高度强调防火意识、防爆意识、防毒意识、尽量消除安全隐患。

存放试剂的环境直接影响到库存试剂的内在质量,因此,应根据库存试剂的性质对其进行分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用不同的材料及设备,采取措施控制和调节库内或某一范围的内环境,使之适合于试剂的存贮条件,保障试剂的质量与安全。例如,大多数有机溶剂需要避光存贮,必要时要存贮于冷库存中(如乙醚、石油醚等在夏季的存放),并且需要保证库存内有良好的通风设备。而大多数无机试剂则可以在自然条件下存贮,但某些盐类见光、受热易分解,需避光存贮于阴凉处(如硝酸银等)。有的化学试剂具有强氧化性,遇酸受热或与有机物接触混合可引起燃烧或爆炸,则需要单独妥善保存(如硝酸铵等)。对于化学危险品的存贮环境,不仅要求环境条件保证试剂的质量,还要求仓库内部的结构、温度及内部设施如照明、通风等电器,试剂架及地面铺设材料等都要符合有关消防管理法规,以确保安全,无隐患。

2入库试剂的存贮与管理

对于种类繁多的化学试剂,应按一定规律分类存放,以便于日常领用和清点。例如,无机试剂可分作酸类、碱类、盐类及氧化物类等;盐类可按阳离子分类,如钾盐、钠盐、钙盐、镁盐、铵盐等等;一般有机试剂的可按官能团分类,如烃类、醇类、醛类、醚类、酸类等;指示剂可按用途分类,如酸碱指示剂、氧化还原指示剂、络合指示剂等;专用有机试剂和各类生化试剂可按测定对象作技术分类。

所有试剂的包装必须保持完整,有清晰的标签。在入库前需先作外观检查,看有无沉淀、潮解,经确认合格后方可入库。在库试剂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确保试剂的质量和安全。

3化学危险品的安全贮存管理

受光、热、空气、水或撞击等外界因素影响,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的试剂,或具有强腐蚀性、剧毒性的试剂统称作化学危险品,这些试剂的存放条件各有不同,有的要降温,有的要保温,有的怕水怕潮,有的则要浸水中,有的化学性质活泼,有的则稳定,有的要密封,有的则要通风。因此,要严格地按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析、隔离存放,同时规范必要的领用制度,并按有关消防管理法规在库内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

3.1爆炸品如硝酸铵、苦味酸、三硝基甲苯等,遇高温、摩擦、撞击可引起剧烈的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产生猛烈的爆炸,因此,要求存放于阴凉、低温处。取用时注意轻拿轻放。

3.2易燃品

3.2.1易燃液体如丙酮、乙醚、甲醇、乙醇、苯等有机溶剂,具有沸点低,易挥发、遇火则燃烧等特点,要求存放阴凉处,远离热源,并注意库内的温度,经常通风换气。

3.2.2易燃固体如赤磷、硫萘等,燃点低,受热摩擦、撞击或遇氧化剂可引起剧烈连续燃烧、爆炸。必须存放于阴暗处,决不能与性质相抵触的试剂混放在一起。

3.2.3易燃气体如氢气、乙炔、甲烷等气体钢瓶,受撞击、受热可引起燃烧和爆炸,要远离热源单独存放。

3.2.4遇水燃烧品如钾、钠,遇水剧烈反应,产生可燃气气体并放出热量,可引起爆炸,因此,必须要浸于煤油中保存,万万不可与水接触。

3.2.5自燃物品如黄磷、硝化纤维等,在适当温度下被空气氧化,放热达到燃点则可引起自燃,因此,必须将之浸于水中保存。

3.3氧化剂如硝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过氧化钠、高锰酸钾等,具有强氧化性,遇酸受热与有机物、易燃品、还原剂混合时,可发生剧烈反应,引起燃烧或爆炸,因此,要与易燃品、爆炸品分间存放。

3.4剧如氰化钾、三氧化二砷、氯化汞、氧化汞、硫酸二甲酯等试剂有剧烈毒性,要求专柜存放,并制定严格的领用登记制度,用多少领多少,严格加强管理。

3.5腐蚀品如强酸、强碱、氢氟酸、溴、苯酚等,本身不但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还具有毒性,易燃性和氧化性,因此,必须与氧化剂、易燃品、爆炸品分间存放,注意通风。

4实验室配制试剂的管理及使用

4.1领用到实验室的药品称量完以后不常用的要及时登记再入库,不要在实验室里存放如强酸:硫酸、硝酸、盐酸等,以及一些需要特殊存放的易燃易爆的药品。对于剧及其他腐蚀品的领用应严格按照规定及时登记再入库。

4.2实验室配好的试剂应当根据其化学性质加以存放如氢氧化钠溶液要存放于聚乙烯瓶中,硝酸溶液易放于棕色瓶中贮存。碘标准溶液置于阴凉处,密闭、避光保存。

篇3

【关键词】高校 计算机 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管理 管理工作优化

随着高校的不断改革和发展,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也开始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本文通过总结目前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深入分析了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然后根据这些问题及原因,提出了促进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优化的相关策略。

1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高校都建立了计算机实验室,促进学生提高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但是,随着高校教学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1.1 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

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才能够促进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在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都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例如,教师对学生缺乏严格的管理,造成了计算机实验室教学的混乱无序,学生的态度自由散漫等,这些都不利于计算机实验课程的正常进行。

1.2 缺乏专业的实验室管理人员

很多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人员都是兼任,因此他们不具备较高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当遇到网络病毒或者网络攻击时无法很好地应付,容易造成计算机实验室的瘫痪,从而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不仅如此,很多学校利用普通的学生对计算机实验室进行管理,容易产生设备误操作的现象,从而影响计算机实验室的正常管理工作。

1.3 硬件设备管理工作不到位

硬件设备是计算机实验室的重要资源,由于很多课程的内容都涉及计算机的相关操作,因此计算机实验室中的硬件设备运转时间长,不能得到良好的维护和保养,因此容易出现硬件设备的故障。同时,由于很多计算机实验室的监管工作不到位,容易造成硬件设备丢失或损坏的现象发生,从而对计算机实验室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1.4 软件设备的管理工作不到位

很多非计算机的课程也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讲课,不同的课程会使用不同的专业软件,但是如果互斥的几种计算机软件被同时开启,很容易造成一些软件的使用故障,从而为计算机实验室带来严重的后果。另外,很多教师和学生将自己的作业或者讲课的课件存放在实验室的电脑上,但是实验室的电脑重新开机后,除系统盘之外的东西都会被清空,如果学生或教师不了解这些情况,很可能造成重要的损失。

2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优化策略

目前,我国的各大高校在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中都出现了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高校计算机相关教学的正常进行,因此必须要进一步优化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可以参考以下几点策略:

2.1 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体系

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工作非常复杂,因此需要建立相关的管理体系,才能够促使学生和教师规范地进行计算机操作,从而更好地完成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教学。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体系,首先,需要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使得学生和教师在进入计算机实验室之后,充分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按照指导老师的引导正确地进行计算机的操作;其次,改革计算机实验室传统的管理方法,使之向着高效、自动化管理的方向靠近,减少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劳动量。

2.2 加强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

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资源是促进计算机良好运作的重要资源,因此为了更好地优化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需要加强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例如:加强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防止学生或教师由于误操作而引起的计算机故障,同时需要在计算机实验室安装监控设备,防止仪器设备的被盗现象;其次,很多实验室的设备由于年久失修,很可能会威胁到操着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需要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维修和更换,保证其能够正常使用。

2.3 培养高素质的实验室管理队伍

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对于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选拔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过程中,要求他们具有专业的计算机管理知识,能够应对一些常见的网络攻击或者是网络病毒;其次,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对实验室管理队伍的培训,使得他们能够掌握更多的计算机相关知识,更好地优化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保证计算机实验室的正常使用。

2.4 维护计算机实验室的环境

计算机对于周围的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等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在进行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过程中,需要维护好计算机实验室的环境,主要包括:首先,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计算机实验室的温度和湿度等,防止计算机在过冷或者过热的情况下运行,从而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其次,要求学生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维护实验室环境的清洁,按照规章制度进行规范操作,防止人身安全受到损害;最后,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人员需要经常对实验室的环境进行打扫和整理,确保实验室环境的整洁,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3 小结

综上所述,目前计算机技术正在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高校应该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更多的计算机相关人才,因此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尤为重要。目前,很多高校在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暴露出一些问题,影响了高校计算机相关人才的培养,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了优化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相关策略,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更好地为社会和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凯宏.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实室研究与探索,2005(06).

[2]张志强.计算机实验室的维护与管理[J].农业与技术,2004(06).

作者简介

王静(1982-),女,辽宁省锦州市人。硕士学位。现在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系任教,计算机系实验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计算机实验室改革。

篇4

[关键词]流动人口 计划生育 寿光市

一、引言

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跨越一定的行政辖区范围,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前往其他地区的滞留暂居的人口。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已经成为新世纪我国人口发展的一个趋势,流动人口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流动人口的自身的问题,也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现在成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工作重心,因为这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薄弱环节。

寿光全市人口113万,流动人口总数为10791人,流动人口占全市人口的0.95%。其中,流出人口数5464人,流出寿光市的育龄妇女3430;流入人口数5327人,流入寿光市的育龄妇女3338;跨省流动人口数2481人,省内流动人口数8310人。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寿光市基本建立了“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长效工作机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机制和服务体系初步形成。虽然寿光市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面临很多问题和不足。

二、寿光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信息沟通亟需加强

流动人口往往是为了生存、发展等原来进行迁移,由于流动人口构成复杂、行业随意、行为隐蔽、流动性强等多方面的因素给入户调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使计生部门不能及时准确的掌握流动人口的相关信息。而且流动人口的违法生育比重大,流动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

2.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一是有的镇(街道)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制度、阵地、队伍建设尚不完善,管理漏洞多,控制能力弱,尤其与外县市区交界的偏远村庄、城市社区、住宅小区、城乡结合部等重点部位和下岗失业、人户分离等特殊人群计划生育管理尚未真正到位。二是虽寿光市开展了各部门相互协助、支持管理流动人口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发现这一制度操作上存在一些难度:综合管理涉及部门多、可操作性差、实施难度大、易流于形式。三是寿光市与流动人口的户籍地的管理服务职责不清晰,致使两地相互推诿,导致管理和服务渠道不通畅,制约了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和优质服务的落实。

3.基层基础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社会抚养费征收、查环查孕、随访情况、信息统计等基层基础工作上,仍存在管理不及时、不到位的现象。

三、加强外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措施

1.继续加大宣传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的宣传

一是在流动人口较多的居住地,像流动人口免费发放《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小册子,增加他们的计划生育知识,让他们真正了解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然后真正的参与到计划生育工作中来。二是向用雇佣流动人口多的企业发放关于计生的刊物,引导企业参加进来。三是通过电视等媒体深化宣传教育,比如通过《寿光日报》《人口·计生》专版和电视台《人口在线》专题节目的宣传教育来深化人们对计生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2.加大城市社区计生工作力度。建成城区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中心,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居民自治、单位企业法定代表人责任制,规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类园区、住宅小区计划生育管理,重点解决失业、无业、自由职业人员计划生育管理问题。修订完善社区计划生育工作规范,健全计生制度、阵地、队伍和管理服务网络体系。

3.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属地管理”,即寿光市计生部门对流入本市外地人口进行全面的管理,通过与流动人口户籍地取得协商,然后对流动人口必要证件进行查看和登记,对流动人口进行重新建档登记,然后进行管理,建立“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工作机制。

4.完善综合治理机制。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不是由它一个部门独立完成的,而需要与公安、卫生、民政、工商、社会保障、教育、房管、建设等部门进行协同合作,只有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各司其职,通过各个部门实现网络互联互通,基础信息共享,杜绝新婚、流动人口、出生等方面的漏统漏管。重点解决市区内流动人口、企业下岗、失业无业人员及小区居民计划生育管理问题。

5.贯彻落实全国文明执法会议精神,加强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协管干部制度,加大依法行政教育培训力度,畅通渠道,整顿工作作风,严格计生群众工作纪律,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和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导师姓名:刘 超

参考文献:

[1]李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若干问题探讨[J].科技信息,2009(24):403

篇5

[论文摘要] 高校教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任务,其工作成效与社会的进步有着较为直接的相关性。探索高校教师合理的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人格化管理的角度对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做一下探讨。

人格化管理,亦指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现代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了解满足人的正当愿望。高校教师是一个有异于其他劳动者的群体,有其特定的劳动特点和劳动规律。了解高校教师的特点,遵循其工作规律,采用合理的、人格化的管理方式,有利于激发高校教师的工作热情,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建设性人才。

一、高校教师的特点

1.高度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

高校教师具有高学历,受过系统专业教育,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视野开阔,知识面广,重视能够促进其发展的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工作,对知识、个体和事业的成长有着持续不断的追求。他们要求组织给予其自主权,以便能够以其有效的方式工作,完成交给的任务,渴望通过这一过程充分展现个人才智,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2.注重成就激励和精神激励

高校教师渴望看到工作的成果,认为成果的质量才是工作效率和能力的证明。因此,成就本身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激励,而金钱等传统激励手段退居次要地位。不仅如此,由于对自我价值的高度重视,高校教师同样格外注重他人、组织及社会的评价,并强烈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3.重视人格独立和自由

高校教师不仅富于才智,精通专业,科技知识接受度高,而且重视人格独立和自由,提倡推崇扁平的层级结构,希望组织资讯公开、科技导向、强调绩效,以创新方式解决问题。他们尊重知识,崇拜真理,信奉科学。此外,由于他们是知识型员工,掌握着特殊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对上级、同级和下属产生影响,因此,传统组织层级中的职位权威对他们往往不具有绝对的控制力和约束力。

4.具有较大的职业选择权

高校教师由于占有特殊生产要素,即隐含于他们头脑中的知识,而且他们有能力接受新工作、新任务的挑战,因而拥有远远高于传统职员的职业选择权。一旦现有工作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或缺乏充分的个人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他们会很容易地转向其他组织,寻求新的职业机会。所以,高校教师更多地忠诚于对职业的承诺,而非对组织做出承诺。

5.渴望弹性的工作时间和称心的工作环境

高校教师从事创造性劳动,他们依靠自身占有的专业知识,运用头脑进行创造性思维,并不断形成新的知识成果。因此,他们渴望拥有弹性的工作时间和称心的工作环境,注重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而不愿如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一样被动地适应机器设备的运转,受到物化条件的约束。他们适应能力强,不会割地自限,希望主宰自己的时间和创造力,追求的是一种不同的工作环境与工作忠诚度。他们喜欢以其独特的方式为共同的目标和有创意的成果努力,并乐于成为团队的一分子。

高校教师的职业劳动特点和需求分析表明,高校教师的主导需要具有高层次和精神性特征,完全有别于其他社会阶层的主导需要。因此,高校教师的行为选择取决于内激励,取决于内在需要与外在目标的统一,是教师个体的个性需要与职业角色规定和期望相结合的产物。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市场竞争力的增强,对高校教师进行人格化管理,激发高校教师的内驱力,使创造性和积极性成为一种稳定的、持久的心理体验和需要显得尤为重要。单纯以外在的监督去管理复杂的内在思维性劳动,其效果微乎其微。只有根据教师职业劳动特点和主导需要,运用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方法,才能使高校教师自觉选择努力行为,持久而稳定地提高工作绩效。

二、对高校教师人格化管理的意义

1.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

用最科学的手段、更灵活的制度调动人的情感和积极性的艺术。因此,高校要调动教师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使高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讲究管理的艺术。笔者认为最根本的是要重视对教师人格的尊重,采取各种人格化的方法和途径对知识的载体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2.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

目前,我国高校采取的是传统的科层制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在上下等级管理、严格规章制度、规范教师行为、提高理性效率方面发挥了积极的约束作用。但其被动的强制服从性束缚了教师识和智慧发挥最佳的时候。对教师实行人格化人管理,充分尊重教师的个性、让其有机会参与各种重大问题的讨论,得到信任且受到重用,使之以愉悦、舒畅的心情进行工作,从而培养其归属感,使其同舟共济,着眼于集体成就,发挥主人翁的积极性。这样,学校对教师形成了一种吸引力,激发了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使他们能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贡献。

3.形成良好的教师文化

“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育理念、价值取向、情绪以及行为反应等。一般可分为教师的思想理念、价值体系、行为模式三个层次,这三个层子相互构成一个统一整体。”教师文化的一个成熟表现就是教师群体拥有一种共同的教育信念,包括先进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这种信念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教师文化的另一表现是教师的职业精神、持续的工作积极性。教师文化对教师的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校管理者必须树立一种教师文化观念,认识到教师文化是保持整个学校内在秩序、促进教师开拓进取并赋予其强大生命力的精神构建。这是一种内在约束机制,但同时却具有把外在的规范制度转化为教师自觉发展的行为能力,并能濡染教师始终保持自我更新的发展方向,以保证高校的良性发展。

4.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担负着培养人才,发展理论与科技,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全面履行这些功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就要保证教师队伍这个重点。高校教师作为知识分子中的优秀群体,他们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职业特点是进行较高层次的人才生产,他们所认同和扮演的社会角色具有及其特定的社会规范和社会期待,他们的工作业绩和状态,直接影响人才的质量和高校的职能。他们的人力资本含量最高、“跳槽”的机会最多、可能性也最大。他们一旦“跳槽”,给学校造成的损失往往难以估量。因此,留住校内教师、吸引校外优秀人才是高校发展壮大的必经之道,而实行人格化人力资源管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三、高校教师人格化管理的具体做法

“人格化管理”是具有较强“人情味”的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及工作热情为主的较高层次管理方法。这种方法除尽可能满足教师合理的生活需求外,更主要是满足教师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满足教师在工作上的追求感、事业上的成就感,并通过领导与教师在价值观上取得共识,使学校的管理逐渐转移到“自我控制”的轨道,由此而达到学校“人格化管理”的最佳状态。

1.尊重教师是“人格化管理”的基础

在人格上、工作上、日常生活等方面充分尊重教师,使他们的自尊心得到满足,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良好的精神文明氛围。学校将领导和教师紧紧凝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

2.教师的参与是“人格化管理”的保证

“人格化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使管理转移到“自我控制”的轨道,因而就必须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统一到学校的整体利益之中,形成“学校是大家之学校,成员是学校之成员”的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学校精神。这种精神是教师拼搏向上、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强大动力。

3.相互理解是“人格化管理”的精髓

相互理解是心灵沟通的桥梁。在制定规章制度时,首先处在教师的立场上体谅、感受对制度要求的承受能力。当教师提出要求给予帮助时,管理者应将它当成自己的困难去协助解决;当教师工作中出现失误、犯了错误,我们既要批评教育,更要帮助查找原因,妥善处理。学校有严格的作息制度,但也应该根据教师工作特点,相信教师觉悟,允许教师在正常工作时间处理些私事。如果教师有困难个人解决不了,学校就派人、出车协助解决。我们这样做,劳动纪律不仅没涣散,相反,教师更热爱学校,更尊敬领导,工作责任心更强,纪律更严明。

4.听取教师对学校的意见与建议,是“人格化管理”的重要环节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听取教师,特别更注意听取愿对学校工作发表评论的老教师的意见。这样才能密切领导与教师的关系,调动教师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5.解决教职工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是“人格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学校应创造条件协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定期解决在岗及离退休职工家庭中存在的困难等等。这样做,不仅对老同志是一种安慰,对在岗同志更是一种教育,使教师在工作上有紧迫感,在生活上有方便感,退休后有安全感。

此外,在教师管理中,还应把“人格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二者辩证地统一起来,而不是割裂开来,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规章制度是一所学校内的“小法规”、“警戒线”。它一经制定,本校内所有的人在它面前都是平等的,都要受它的约束。实行制度化管理,这本身是管理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被无数事实证明的成功经验,它在很大程度上能抑制人们的消极面而保护和促进积极性,它是一个法规范畴。而人格化管理其根本目的是从深层次上挖掘教师的潜在能量,也是为了调动积极性,只不过它是一个道德范畴。前者是管理的一般性规律,后者是对它的深化和发展。因此,二者不仅不矛盾而且是一致的。我们在实际操作中既不能因为执行制度而否定人格化管理,也不能因为进行人格化管理而废除必要的规章制度。

参考文献

[1] 何菊莲.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点:人格化管理[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1).

篇6

一、我中心流动人口管理现状

目前我中心有外来流动人口约300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约140人)占全中心员工的45%,外来流动人口来我中心主要从事食堂一线生产,分布呈不均匀状态,主要分布在学生一食堂、学生二食堂、学生三食堂、清真食堂、东苑食堂、北区食堂等6个经营实体。一些险、脏、累、苦的工作都离不开外来流动人员。在我中心集中体现在厨师、勤杂工、食堂服务员、食堂保洁员等。外来流动人口特点:一是来源广泛,主要集中武汉周边的江夏区、黄陂区、蔡甸区、鄂州市等乡镇,也有来自河南、江西等其他各省市。二是文化程度偏低。外来人口为了养家糊口,外出打工挣钱,文化程度一般都不高。

二、对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的措施及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镇建设的发展,常住人口流动化、流动人口常住化这一问题在城镇建设发展中逐渐凸显出来,我中心把做好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作为工作重点,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做好全中心计生流动人口管理的指导思想。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教育和管理体系。我中心十分重视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的教育和管理工作,针对外来流动人口数量多、分布广、素质偏低、管理难度大的特点,上下结合,建立教育管理工作体系,成立了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各单位(食堂)流动人口的指导、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领导小组由中心领导带头、计生干部等小组成员组成,特别是加强对已婚育龄对象的管理,避免成为计划生育管理中的“盲点”,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是建立健全本中心内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和档案资料,严把“管理关”。流动人口具有特殊性,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要使其做到规范有序,就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完整、详尽、合情、合理的管理制度及档案备案制度。我中心实行新员工上岗填写员工登记表,外来流动人口一律登记备案并交计生证,外来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必须填写计划生育信息表,使我中心务工的流动人口的管理逐步走上正规化,规范化。最值得一提的是,我中心管理制度先进,档案资料全部采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模式,起到了更高效、更便捷的为员工服务的作用。

3、转变观念,注重服务。我中心本着“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变单纯的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为“服务与管理并重,注重搞好服务”。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住房体制。外来人口是为了养家糊口而外出打工挣钱的,但武汉市现在市场上的房屋租金居高不下,无疑给外来流动人口生活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我中心考虑到为了减轻外来员工的经济负担,我中心为其提供宿舍,每人每月只收取40元,对自行解决住宿问题的职工,中心每人每月发放40元补贴。同时也为了使其生活环境更安全,舒适,中心专门在员工寝室一楼配备了值班人员,并有专人负责打扫寝室楼道及卫生间,在细节上关爱外来务工员工。

②免费供餐。我中心以各个食堂(单位)为主体,分别为我中心流动人口解决就餐问题,更大程度上减少员工的生活负担。

③系统培训。我中心为每一个来我中心工作的流动人口提供免费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机械操作安全规范》、《职业道德教育》、《食品卫生“五四”制》、《员工手册》等基础培训内容,使员工专业素质得到提高,为其更好的适应工作增强了信心。

④完善的体检系统-为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的健康保驾护航。为关爱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的健康,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我中心每年开展免费“三查服务”,切实做到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对于“三查”中发现问题的流动人口,需要进一步检查的员工,学校统一与省妇幼协商,员工可按成本费进行进一步确诊。

⑤丰富的业余活动,让我中心流动人口感觉到“家”带来的快乐。每年我中心都会开展员工冬季运动会,比赛项目有长跑、拔河、象棋、拖拉机、2人3足等,我中心所有员工均可参加,并为获奖员工颁发奖品,以兹鼓励。今年,我中心还为员工举办了“厨艺大比拼”增进员工交流,提高其业务水平,同样也为鼓励员工,给每位获奖员工颁奖。

篇7

关键词:图书馆 信息化管理 管理工作 优化

图书馆中,期刊管理是图书馆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期刊的出版周期短,内容更新速度快,能够将最新的社会动态反应出来。任何的领域,期刊都是主要的信息来源,通过阅读期刊,可以获得该领域最为前沿的信息。图书馆期刊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将信息技术纳入到图书馆期刊管理中,随着期刊模式的转变,服务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使期刊管理工作更能够适应时展的要求,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信息时代,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打破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信息时代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特点

1.采用自动化管理系统实施期刊管理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图书馆期刊管理中,使期刊管理向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图书馆的期刊管理人员以网购的方式就能够购买期刊,读者可以操作计算机检索馆藏的期刊,使期刊借阅程序简化。期刊自动化管理,使得图书管传统的纸质文献逐渐被电子期刊所取代[1]。对图书馆电子期刊的查阅,可以通过多种检索方式,甚至使用智能手机登陆图书馆网站,就可以进行电子期刊检索。图书馆的期刊文献除了纸质期刊之外,还包括电子期刊,使得期刊的馆藏结构向多种类型转变,期刊文献的传递方式也由单一的载体向多载体发展。

2.各个图书馆资源实现共享

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对知识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以使自己能够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文献信息是图书馆重要的信息组成部分,但是迫于多种因素的局限,就会出现读者所需要的文献在一个图书馆内不存在的情况。为了能够满足读者对文献的需求,信息管理平台的信息共享性可以实现各个图书馆信息的共享。各个图书馆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将网络库构建起来,使读者登录图书馆网络平台就可以对多个图书馆的馆藏进行检索。从图书馆的角度而言,可以在购书上节省开支,对于读者而言,则可以在馆际间对期刊资源进行检索,以通过在多个图书馆内搜索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期刊。

二、信息时代图书馆期刊管理的优化策略

1.提高图书馆期刊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

信息时代,图书馆的期刊管理实现了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图书馆的期刊工作人员要提高服务质量,从而尽快适应新的期刊管理环境,相应地补充操作技术上的不足。图书馆传统的期刊管理模式是机械性的借阅和退还。信息技术融入到期刊管理工作中后,使得管理从期刊的管理层面跨越到服务层面。这就需要图书馆的期刊管理人员要完善自身的业务素质,提高职业综合素养,以在读者咨询中能够为其提供令人满意的答案[2]。比如,当读者对图书馆的馆藏期刊进行检索时,期刊管理人员要能够对读者以耐心指导,使读者能够对检索方法以掌握,能够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期刊。图书馆的期刊管理人员能够对网络信息以获取,并在下载后,根据自己的需要而进行技术处理。如果网络出现故障,期刊管理人员能够对小故障妥善处理,保证读者的期刊借阅工作顺利进行。期刊管理人员还要对专业领域的知识有所掌握,指导读者能够从众多的信息中寻找到更有价值的信息,以将期刊的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2.根据读者需求创建馆藏数据库

图书馆期刊的信息化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的多方面需求,特别是读者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查询和借阅期刊,为读者提供便利的同时,图书馆的期刊管理效率也大大提高。但是,图书馆期刊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要从读者本身需求角度出发,以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的多方需求,特别是馆藏数据库,要突出本图书馆的馆藏特色,让特色资源在图书馆的网络平台上实现共享[3]。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加之获取网络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使得电子期刊备受青睐。人们只要打开智能手机,登录图书馆网站,进入馆藏数据库,就可以阅读自己所选择的电子期刊。图书馆购买期刊,也要根据读者的这一需求扩大电子期刊的比例。

3.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一站式”期刊资源服务

目前,社会上的各个领域都开始启动“一站式”管理服务,将各种分散的服务资源通过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以实施集中化管理。从目前图书馆的管理情况来看,为读者所提供的各项服务往往是分散性的,特别是为读者提供的期刊资源服务,由于其分散性而让读者感到诸多的不便。开启“一站式”服务的目的是提高服务效率。图书馆的期刊管理工作中运用“一站式”服务,是本着“以读者为本”服务原则,使读者对图书馆的期刊服务更为满意[4]。作为图书馆的期刊管理人员,要对图书馆的各种期刊都极为熟悉,包括期刊的类型,期刊的内容以及与期刊相关的各种科研课题等等,以为前来借阅期刊的科研领域的读者提供更为专业的图书馆期刊服务。图书馆在期刊管理工作中,已经实现了网络电子化管理。为了提高期刊管理的科研层次,图书馆的期刊管理部门可以与高校的图书馆合作,为读者开通进入高校图书馆借阅期刊的通道,同时,高校的学生也可以浏览图书馆的期刊资源。

结论

篇8

关键词:财务预算;二级管理;工作优化;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预算管理是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学校年度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货币表现,也是学校组织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是确保完成教学、科研等各项业务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民办高职院校的主要资金来源为学费,没有国家财政支持,更加需要提高财务预算管理水平,把钱用在刀刃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学校各部门需要充分意识到强化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科学化、精细化入手加强民办高职院校预算管理,完善管理制度,是提高民办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内涵发展,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径。

随着包括预算管理在内的组织流程优化方案的确认和实施,学校的预算管理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在预算管理方面具备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和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仍然处在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

1.民办高职院校财务预算存在问题

1.1 预算的编制方面

部分民办高职院校预算编制和执行结果还停留在使用Excel表格编制的状态,项目及流程的非固化状态,容易因为人为因素导致数据的逻辑和准确性难以保障。作量大、效率低。

1.2 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方面

随着民办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和预算编制精细化要求的提高,工作量将大幅度增加;以Excel手工进行预算编制和分析,预算管理人员整日忙于预算编制和数据加工、摘录,很少有精力进行管理和分析;预算不仅是目标,更重要的是管理的手段,以预算指导管理业务活动,需要及时地搜集实际经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1.3 考核指标方面

缺乏科学的考核机制,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必须以考评作为引导和控制手段。预算的考评带有客观量化的特点,需要借助一个工具将经营结果与预算目标比较,获取客观的评价结果。

1.4 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方面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采用校院二级管理模式,各个院系之间在一定范围内有自己的财务自主管理权,可以依照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安排自己院系的A算开支。在这样的情况下,各个院系所属的级别之间相互独立,给民办高职院校财务预算的管理带来不便,同时也留下许多隐患和漏洞。

1.5 财务预算管理及监督机制方面

预算按上级批准的计划编制,停留于传统的“报账型”会计层次,习惯于记账、算账、报账,提供的基本信息仅限于历史数据,没有深入对全校账务活动进行预测和分析,使预算管理流于形式。同时,其他部门也孤立的认为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一家的事,造成预算项目、编制和控制预算只由财务部门完成,各职能部门只是提供一些简单的部门经费支出计划。没有建立相应的监控、分析和评价制度,难以准确、具体地分析评价各部门的各项预算经费,也难以正确、完整地评价资金的使用效益。

2、民办高职院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研究

2.1 建设预算管理平台

为进一步推进预算管理体系的改革,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规范全面预算管理方案的落实、提高预算管理效率,建设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是当务之急。将预算管理系统建设成为学校战略目标合理制定和分解的平台、预算编制沟通和汇总合并的平台,成为学校经营情况进行监控和分析的有力手段,从预算目标下达到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分析与考核、到预算改善的动态循环。

2.2 精细化管理

实行财务预算精细化,对上一年度财务预算执行度进行研讨,分析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学校和二级学院以及各行政职能部门参与年度预算的制定,结合上年预算执行结果和年度工作计划,编制年度预算,同时具体项目的负责人参与到整个预算制定过程,预算从下到上,再由上至下,通过“三上三下”的信息传递、沟通、归集,最后形成总体的预算。

2.3 预算校院负责制

按照校院两级管理的目标,各学院是承担责任、享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学院就成了一个个责任中心,根据学校基本支出的性质和学院两级管理后所形成的责任中心的管理权限及控制范围与可控程度,将支出划分为校级支出(基本建设支出、财务费用等等)和包干经费到二级学院、职能部门支出(指办公费、电话费、基本工资、交通费等等)两大类。凡是二级学院不可控成本都是校级支出,包干经费都是二级学院、职能部门可控成本。

2.4 财务预算的执行

预算指标一经确定,一般不再进行调整,以保证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但在具体实践中,由于不可预见的因素很多,完全不进行指标调整是不现实的,一是因外界因素变化,如燃油价格上涨,对相应项目开支在充分论证后按权限责任范围给予适当追加调整;二是对个别不可预见的较大项目开支需要突破原来预算的,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充分论证并严格控制下,按程序进行预算调整。

2.5 严格监管

建立经费支出预警机制和执行预算定期报告制。财务部门对预算执行情况经常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绩效分析等,定期向学校和二级学院总结、报告预算执行情况。规范和加强财务审核与学校审计监督。对于包干经费的开支,财务上不但要审核其是否有预算指标,是否符合支出范围,程序是否合法,还要严格审核报销票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完整性。同时,学校审计监督与财务审核相辅相成,审计监督贯穿事前、事中和事后。

校院二级管理模式是将二级学院从教学单位变成办学单位,提升了二级学院的义务和权利,提高了二级学院的财务处置能力,同时也需要二级学院和全校统筹协调共同参与学校的财务预算的制定和执行,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让民办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校二级财务预算问题研究[J].吴秀明.中国市场.2015(44).

[2] 以预算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一体化信息建设[J].彭玲英.现代商贸工业. 2016(24).

[3] 深化高校二级财务预算管理改革的几点建议[J].何小红.财务与会计. 2013(04).

[4] 民办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创新研究[J].石本立.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4).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