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37:0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社区信息员队伍,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一、论文写作背景及意义
新建本科院校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推动科技进步和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不断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河套学院是在举办多年专科学校的基础上,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内蒙古西部地区唯一的综合性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对于刚升格为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而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关键在于建设好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因此,加强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对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一)青年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提高教育教学质是量高校人才培养和生存发展的根本保证,是高校教学工作的核心。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主要是由原来从事专科教育的教师和近几年刚毕业的研究生组成,青年教师队伍是一支有活力,有发展潜力的教师队伍,但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一个持续不断的培养和扶持过程。
(二)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欠缺
青年教师是经过人事部门的严格考核后进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结构比较合理。但绝大多数青年教师属于从校门走进校门,因此缺少社会实践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强,实际动手能力差。这种情形不符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所定位的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要求。
(三)对教学工作投入不够
新建本科院校有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受社会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急功近利,缺乏敬业精神,在精力上隐性流失严重,不认真备课,缺乏做人民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上课没有激情,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气氛不活跃,或照本宣科,或完全忽视台下学生的感受。在教学和科研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少,视教学为第二职业,重业务轻教育,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到校外兼职。
(四)学术氛围不够浓
教师必须站在研究者的高度,因为“每个国家的教育改革,包括教育体制改革、课程改革、观念等方面的改革,其最终都要落实到教师肩上。英文教育家贝克汉姆认为:“教师拥有研究的机会,如果他们能够抓住这个机会,他们将不仅能有力而迅速地推进教学的技术,并且将赋予教师个人工作的生命力和尊严”。使教育改革得以实现,就必须加强教师的科研能力。新建本科院校已经认识到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参与科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等。教师的科研能力比原来有所提高,但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前身是专科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从事科研工作的教师很少或许多教师不进行科学研究,即使有一些教师从事科研工作,但其科研获奖级别不高,在科研项目中国家级课题,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高级别的课题几乎为零,发表的论文数量有限,且发表在国家核心刊物的论文寥寥无几,与老牌本科院校相比,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有待于提高。经调查新建本科院校90%的青年教师从未申报过科研课题,对科研课题的申报流程也无人问津,这里面有些客观因素影响了青年教师科研项目的开展,因为青年教师中初级、中级职称的教师占大多数,大部分科研项目要求申请人必须满足副高级以上的职称,而且教师职称评定工作中存在终身制和片面化倾向,老教师一旦评上教授或副教授,便不思进取,不再有新的科研课题和科研成果问世,这就导致热心科学研究的青年教师少之甚少的局面。
(五)缺少青年教师拔尖人才
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突出地表现为读博士研究生数量较少,出国进行学术交流、学术访问的更少。至于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高校青年教师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国家级荣誉和奖励更是无人问津。这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在师资队伍中占绝对优势的状况是极不相称的,与部属或省属重点院校青年教师成果丰硕、晋职迅速的态势相比差距较大。
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一)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新建本科院校有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不是毕业于师范类专业,未受过系统正规的师范教育或很少接受这方面的培训,入校后大多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在如何教书育人方面知之甚少或力不从心。主要表现在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教学基本功不过关,如“粉笔字、教学设计、普通话等”。这些看起来不起眼但却非常重要,因为上述哪一项做得不够好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建立完备的培训机制:(1)培训最新的学习和教学理论。(2)采取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的形式帮助教师备课。(3)评教师课堂教学,促教师反思。除此之外,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通过大力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教案展览、优质课评比、教学质量评估、说课比赛、教学观摩等一系列活动,使青年教师在校园内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教学局面,调动青年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在激烈的竞争中拼搏进取,提高教学质量。
(二)切实加强对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让青年教师带好在校生的实习实训。如教学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生产实习等,让他们接触社会实际,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执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度,为青年教师配备思想素质好、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积极热心的中老年教师为培养导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他们进行教育、指导和帮助。对青年教师做到“传、帮、带”,要求青年教师走上讲台之前跟着老教师听课当助手或在实验室工作一至两年,同时,加强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携手帮助青年教师站稳讲台,驾驶讲台,使青年教师走上成功的教学研究之路。(3)有关院校应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项目,让青年教师走进企业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为青年教师科技创新提供广阔的前景。(4)学校节约教育经费为青年教师提供校级青年科研项目,要求青年教师积极参加科学研究,鼓励青年教师独立申报科研课题的能力,激发青年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三)活跃校园学术研究氛围,激发青年教师的创造性
学校可外聘教师,他们有来自生产第一线的研究员、工程技术人员,也有来自其他高校的教授或退休教师,甚至也可以有在某些领域里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等。校方定期举办学术交流会,有这些人的加入,定能活跃整个学校的学术氛围,增强青年教师的学术交流,激发青年教师的创造性。
(四)不断加大对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加强河套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学院师资队伍的结构,鼓励教职工逐步提高学历层次,以提升我院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根据《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河套大学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河套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管理办法,例如在职攻读硕士、博士的教师带薪学习,报销部分学费,而且每年出资一定的经费选送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外或国内重点大学短期学习、访问、培训,充分进行学术交流等等,这些投入,有效的促进了青年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除此之外,教师工作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院系每个教研室都具有专门的学术研讨场所、计算机、网络接口和配备一定额度的教研活动经费,鼓励院系间的学术交流、有利于老中青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四、结语
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意义深远、责任重大的系统工程。河套学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在高校间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实现新建本科院校的快速发展,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核心。学院只有结合时代要求,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青年教师队伍,努力实现教师队伍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具有重大意义,才能源源不断地为地方培养各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科研网[EB/OL].http:///20020513/3025911.shtml.
【关键词】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慢性心力衰竭;服药依从性
慢性心力衰竭其实是心脏病的最终的阶段,它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临床症状群[1]。主要的临床特点为发病率很高,反复性比较强,存活率也比较低[2]。在很多的临床患者都是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反复的发作入院接受治疗的,这样不仅使得患者的心功能恶化的速度加快,而且也使他们的生活质量不断的降低,减短了他们的生命,使得家庭和社会都需要承担更大的负担[3]。我国老龄化的速度不断的加快,作为主要的发病群体,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4]。经过在医院的系统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病情可能会得到最基本的控制,但是到了社区医院的一些医疗机构,往往会缺少更专业的护理,这就会导致患者的病情进一步的恶化。本文主要就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例,研究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患者所产生的影响。现将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做如下呈现: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4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分别实行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模式和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的具体情况:男31例,女16例;年龄为55-84(71.32±3.54)岁;病程为3-10(4.31±1.09)年;二级患者10例,三级患者26例,四级患者11例。对照组的具体情况:男34例,女13例;年龄为52-80(69.97±3.16)岁;病程为2-11(4.77±1.35)年;二级患者13例,三级患者25例,四级患者9例。所有的患者都被确诊为慢性心理衰竭,而且患者和家属也都知情,并且签署了相关的协议。两组的一般资料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异,因此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分别实行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模式和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所实施的医院到社区的无缝隙护理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相关的护理人员是需要根据患者自身的不同情况比如说,认知的程度、临床的相关症状等基于家庭访视和健康教育等管理措施的。另外还需要指导患者具体要怎样的用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患者的饮食方面也是需要注意的,还有指导患者的呼吸训练,提高患者的心扉功能,跟患者和家属讲解和慢性心力衰竭相关的疾病知识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及时的关注患者的心理情况变化,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起战胜疾病的决心。
1.3 评判指标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的依从性进行评分。生活质量的评分包含很多方面比如说患者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能力等等。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是需要依据MORISKY来进行判断的,得分越高证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选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6.4对所有的涉及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来进行表示,两组间的差异用t来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差异明显,即P
2、结果
2.1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从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来,实验组患者的社会能力、躯体功能等方面都比对照组的患者要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服药依从性方面的比较。我们很明显的可以从表格中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比对照组患者要高很多,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各种的心血管方面的疾病经过不断的发展最后就会形成慢性心力衰竭的。这种疾病的复发率和致死率都非常的高,所以我们在临床的治疗过程中除了需要患者患者的病状之外,还需要注意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可能在患者住院的时候,是可以通过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来使他们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的,但是当他们出院之后就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而引起更多的并发症,导致病情的加重,甚至还有可能导致患者最终的死亡。而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的护理模式就是把患者当做是护理的中心,提高护理人员和家属以及患者的积极性[5]。通过各种方式来确保对患者护理工作的连续性,保证最终的护理质量。慢性心力衰竭本就是一种不断发展的疾病,所以护理的技术也需要不断的改善,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服药依从性。
本次研究主要的方式就是让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分别实行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模式和常规的护理模式。而最终的研究结果也表明:采用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不管是在生活质量,还是在服药的依从性方面都是要远远的高于对照组的患者的,所以这就可以看出无缝隙护理模式的优越性了。而这种护理模式所遵循的管理思想就是要做到以人为本,这是医院在管理的过程中最新出现的一种比较重要的管理理念。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的管理模式本就是要做到以患者为所有的工作的中心,把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那些容易断掉的点重新连接起来,充分的发挥出医护人员的积极作用,保障患者可以在治疗的过程中享受到更加安全的护理服务。
总而言之,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来说,采取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服药依从性,是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具体的应用的。
参考文献:
[1] 刘辉,郑豫珍,杨丽萍,付远珍,阿依孜木,张永花,单姗,李晓华,孙志芳,张超,王楠,杨晓慧,王鹰.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J]. 中华护理杂志,2013,12:1061-1066.
[2] 秦玉霞. 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4.
[3] 黎慧莲,王利玲,叶小宁.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J]. 社区医学杂志,2014,24:20-21.
[4] 张艳.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6,06:6-7.
[5] 梁淑琴.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22:188-189.
[6] 刘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03:1-2.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工作的意见》(〔2012〕33号)精神,为提高我县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强化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面推进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经县政府同意,现就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员队伍建设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员队伍是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重要举措,是推进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充分认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领导,明确目标,落实任务,强化措施,在全县建立覆盖面广、人员素质高、快速反应能力强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员队伍,同时落实相关工作措施,使气象灾害防御能力进一步提升,消除预警信息“盲区”。
二、明确职能职责,加强队伍建设管理工作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员是人民群众参与应急工作、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形式。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员主要负责及时传播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及时收集上报灾情信息,参与气象灾害、山洪地质灾害调查;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科普宣传,提出防御灾害的措施建议;参加气象灾害监测设施、预警信息传播设施的维护。重点工作是接收传递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通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员队伍形成直通基层、覆盖各类人群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渠道。
各地、各单位要通过人员兼职等方式,积极扩充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员队伍。各乡(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员由分管防灾救灾和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兼任,各村(居)委会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员由村(居)委会成员兼任,同时,各社区理事长及中心户要积极参与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工作。学校、医院、企业、体育场、车站、港口、矿山、水库、旅游景点、建设工地及其它重要部门至少要落实一名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员。要实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员网络全覆盖。信息员必须由身体健康、责任心强、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员兼任。
各乡(镇)政府和县直各部门、各单位要确定兼职人员,组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员队伍,负责所辖信息员的培训和考核,并将本地本单位明确的信息员队伍逐一登记造册,填写姓名、性别、年龄、地址、职务及联系电话(手机)等内容,于2月20日以前报送到县气象局,便于开展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联系服务。县气象局负责全县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员的建档备案,使用“中国气象信息员管理平台”进行动态管理,同时编写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培训教材,协助做好培训、考核工作。
三、搭建平台、加强培训,充分发挥信息员队伍的作用
目前已进入夏令季节,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也将进入高发期。为切实保障集体聚餐食品安全,有效防控群体性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品质柯桥建设,现就加强街道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抓紧落实厨师队伍的体检和培训工作
1、统一登记。各社区(居)要建立食品安全协管员、食品安全信息员等组成的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负责对辖区内厨师队伍进行调查摸底和登记管理,建立厨师档案并上报街道食安办,督促做好厨师健康体检,实行持证上岗。
2、专项培训。街道将会同县食品药品监管局下属柯桥中队对街道食品安全协管员、社区(居)食品安全信息员和农村厨师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工作。
二、切实做好集体聚餐报告备案,加强现场指导
1、凡因婚、丧、乔迁、生日等事需举办5桌(含5桌)或者50人(含50人)以上集体聚餐的,举办者或承办厨师应事前向社区(居)食品安全信息员报告,由社区(居)食品安全信息员填写《柯桥街道集体聚餐报告表》,签订《集体聚餐食品安全承诺书》,并及时向街道食品安全协管员报告。
2、街道根据集体聚餐规模实行分类指导。5至15桌聚餐活动由社区(居)食品安全信息员负责登记,现场指导;15至30桌聚餐活动,街道食品安全协管员会同社区(居)食品安全信息员进行登记,现场指导;30桌以上聚餐活动,报县食品药品监管局下属柯桥中队备案,由柯桥中队派员进行现场指导。现场指导的主要内容为厨师健康证、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合格证持有情况,环境卫生、设施设备、食品原辅料采购、食品加工制作过程等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及时发现和排除食品安全隐患,并填写《柯桥街道集体聚餐登记表》和《集体聚餐现场检查指导意见书》。
三、完善事件报告和应急体系,确保应急处置有条不紊
实施农情信息直通车工程,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农情信息直通车试点对接会议精神。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农民现代化,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公益为基础,以广大农村、农民、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服务对象,切实把政府支持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构建覆盖全县广大农村的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二、工作目标
以探索建立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为核心,把农情信息直通车工程作为农业部门了解情况和解决问题的重要载体。面向“三农”全面提供农业“四情”墒情、苗情、病虫情和灾情)和生产动态等基础农情,以及惠农政策、农业政务、市场行情和科学技术等农情信息服务;加大对农事农情的宏观掌握力度,提高管理效率及农业技术推广的针对性,降低行政管理及技术推广的本钱,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农业政策、农技指导实时化、集成化、适用化推广,保证政策及技术指导第一时间进村入户到社(企)通过农情信息直通车工程达到建设“一个平台”农业信息动态集成采集及政策技术集成推广管理平台)组建“三支队伍”农情信息员队伍、农情政务信息员队伍、专家咨询团)推广“一个载体”农村手机报)解决农情信息进村入户到社联企“最后一公里”难题,使县域农情信息覆盖面2011年底前达到80%以上。
三、工作计划
(一)制定试点方案。2月下旬。结合我县实际,成立农情信息直通车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我县农情信息直通车工程实施方案。
(二)组建工作队伍。3月上旬。即依托乡村建立农情信息员队伍,依托县农业部门和有关单位建立农情政务信息员队伍,依托农科教部门建立专家咨询团。其中农情信息员队伍要求责任心强、文字表达好、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特别是有大学生村官的村(居、社区)应该注意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
(三)建立服务对象档案。3月中旬。全面掌握县域内种养大户、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三农”服务部门,以及对农情信息有需求愿望的农民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住址、生产类型、生产规模、信息需求重点、手机号码等)建立全面、完善、准确的服务对象档案,并根据生产类型(陆地种植、养殖、水产)信息需求类型(政策、市场、技术)等内容为服务对象进行初步分析和分类。
(四)强化宣传发动。3下旬。结合新型农民培训、科技下乡和农技人员进村入户行动,深入乡村广泛宣传农情信息直通车工程,扩大影响,提高群众的知晓率。
(五)开展业务培训。4月上旬。进一步增强信息员为农服务意识,提高信息员开展农情信息服务的业务技能。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业信息动态集成采集及政策技术集成推广管理平台应用,以及信息采集、分类、分析、整理和等技术,切实提高农情信息服务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经培训合格,发给合格证书,实行信息员持证上岗。
(六)全面组织实施。从4月份起。依托农业信息动态集成采集及政策技术集成推广管理平台,着力构建省、市、县、乡(镇)村(居、社区)五级互动的农情信息服务网络,使之与农情信息工作体系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有机结合,充分拓宽信息源,确保农情信息在第一时间采集、汇总、分析和报送。
(七)建立考核机制。一是建立目标责任制。把农情信息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每季度对岗位工作情况进行一次考评,实行全员动态管理。二是建立信息员培训制度。加强信息员培训,实行信息员持证上岗,建立一支政治素质硬、责任意识强、业务技能精、服务水平高的信息员队伍。制定信息员培训计划,保证每名信息员每年参与培训不少于1次,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三是建立考评机制。强化对农情信息工作的考评,奖励先进,督促后进,激发农情信息人员的积极性。县农情信息直通车工程领导小组年底对工作先进的单位和优秀专家、信息员给予惩办奖励。
四、工作措施
一、认真做好气候信息服务
气候信息服务站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保证,我镇高度注重气候为乡村改革发展服务工作的主要性,进一步提高了气候信息服务的工作程度和力度。
(一)按时转发每周天色预告,实时检查气候预告,把劲风、暴雨、大雪、冰冻、寒流、高温等气候信息实时呈送给乡镇党委县政府指导、工作人员、各村、社区和各类养殖大户。
(二)积极做好汛期防汛抗灾气候服务,在汛期到来之际,我们实时将天色状况传递到各村、社区及一些养殖大户手中,预防气候灾祸的发生。遇有气候灾祸预警信息立即通知乡镇指导及相关人员做好预防工作,减轻受灾水平。在发生灾祸性天色时,信息站实时计算损掉,把灾情上报给民政、农服中心等部分,以便实时采取办法,施行救援,协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处理生产、生活方面的坚苦。本年7月,我镇遭遇严厉的洪涝灾祸,镇信息站实时宣布了气候预告,镇党委县政府立刻启动《桃州镇天然灾祸救助应急预案》,并宣布赤色预警,因应急办法实时妥当,在本次灾祸发生进程中无一例因灾伤病或因灾灭亡事情。
(三)经过布告栏、宣传栏、传单等方法将各类气候信息、农业科技信息、涉农政策等信息实时传达给广大干群,让群众认识到气候减灾的主要性,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二、进一步增强气候信息员队伍建设
(100分制,90分以上合格)
序号
创建标准
分
值
扣分说明
1
大力开展社区治安防范,积极开展创建安全文明小区活动;各项工作和管理制度健全,责任落实,居民群众安全感在80%以上。
10
未开展创建安全文明小区活动或未巩固安全文明小区成果扣5分;居民群众缺乏安全感在60%到80%(含80%)扣4分,60%(含60%)以下扣8分。
2
社区治安秩序稳定,8类严重刑事犯罪案件得到有效控制,无黑恶势力团伙,无火灾、伤亡等责任事故;刑事发案数不超过社区实有人口的6%。
15
发生1起恶性案件扣5分,如案件已破,扣3分;有黑恶势力团伙扣3分;发生1起一般火灾或伤亡事故扣1分;重大以上火灾或重大责任伤亡事故取消评选资格;刑事发案数超过社区实有人口6%的扣3分,超过7%的扣6分,超过8%以上的扣10分。
2
3
建立专职治安队伍(每200户有1名)和群防群治队伍,防范措施落实,防空能力增强,无失控场所和部位。
10
专职治安队伍人数达不到标准的扣2分;无群防群治队伍的扣5分;无警务室的扣3分,无报警电话的扣2分。
4
开展禁毒工作,普及预防知识,积极创建“无毒害社区”。新滋生吸毒人员不超过社区常住人口的0.2%,被辖区外公安机关打击处理的复吸人员不超过社区吸毒人数的20%。
10
未开展创建“无毒害社区”活动扣2分;新滋生吸毒人员超过社区常住人口的0.2%的扣5分;被辖区外公安机关打击处理的复吸人员超过社区吸毒人数的20%的扣5分。
5
深化社区依法治理,认真开展法制、国家安全、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提高社区居民法制、国家安全和消防安全意识;社区调委会达到“五有”标准,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坚持情报信息报告制度,有矛盾纠纷信息员;社区内无民转刑案件;无严重影响稳定的群体性闹事事件。
15
社区内无法制宣传栏口分;无矛盾纠纷信息员的扣2分;社区调委会未达到“五有”标准的扣3分;调解成功率低于90%扣3分;发生民转刑案件的扣2分;发生严重影响稳定的群体性闹事事件的取消评选资格。
帮教组织健美全,帮教措施落实,帮教效果明显。违法青少年和刑释解教人员(除吸毒人员外)停止犯罪和改好达85%以上;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率达95%以上、重新犯罪于5%。
12
无帮教组织扣4分;违法青少年和刑释解教人员(除吸毒人员外)停止犯罪和改好达85%扣4分;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率于95%扣2分,重新犯罪率高于5%扣4分。
建立社区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外来暂住人员办证率达95%以上、出租人员管理制度落实、工作规范、出租房屋登记备案率达90%以上。
8
无流动人口管员队伍扣2分;暂住证办证率于95%扣2分;出租房屋和租住人员管理制度不落实、工作不规范扣2分;出租房屋记备案率于90%扣2分。
敏感时期实现“×××”人员“零进京”、“零滋事”目标和无重点人员进京上访事件;国家安全人民防线联络员工作落实;精神病人防治与监护工作落实。
10
敏感时期未实现“×××”人员“零进京”、“零滋事”目标和无重点人员进京上访事件;取消评选资格;国家安全人民防线联络员工作不落实扣1分;精神病人防治与监护工作不落实扣1分。
9
规范宗教活动。
5
由非法传教活动的扣3分;有非法传教点的扣5分;有青少年参加宗教活动的,1人次扣
10
开展无赌博社区活动。
一、加强领导,健全森林防火机构
1、镇成立森林防火指挥部。由镇长官中平同志为森林防火指挥部指挥长,分管林业的宣统委员谭爱国为副指挥长,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由曾彧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2、村(社区)要相应成立以村(社区)主任为森林防火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由3—5人组成,具体负责森林火灾防范的日常工作,同时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
3、镇村两级森林防火机构要加强值班,严格遵守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信息畅通,情况准确。
二、全面落实森林防火工作责任制
1、镇政府与各行政村(社区)签订森林防火责任状,明确森林防火的目标责任,村(社区)要把森林防火责任分解到组,落实到具体责任人。
2、建立镇领导包责任区,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包山头的责任制。划定责任范围,明确职责。
3、严格执行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县森林防火问责暂行办法》(办发[2013]2号),对预防不力,扑救不力等工作失职人员严肃追究责任。凡国家、省级生态公益林过火的,扣发当年补助;退耕还林过火的,扣发当年50%的补助,所扣发的补助用于补贴镇森林防火工作经费。
三、加大力度,完善森林防火体系建设
1、不断强化森林消防队伍建设。镇森林防火指挥部组建一支20人以上的专业扑火队伍,配备必要的扑火工具。每个村(社区)组建一支10人以上的应急扑火队。同时加强扑火队伍扑火技能及安全扑火常识培训,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2、落实村级森林防火信息员。村级森林防火信息员处于森林防火第一线,必须忠于职守,适时鸣锣巡山护林。村级森林防火信息员经费按每人每年500元包干的补助标准,由县林业局防火办造册发放。
四、积极组织火灾控制和扑救,减少火灾损失
1、不突破年度森林火灾控制指标。辖区内规划界定的国家和省级生态公益林,退耕还林年森林火灾受害率不得超过0.5‰,其余有林地面积森林火灾受害率不得超过1‰;不发生重大以上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
2、辖区内发生森林火灾后,应立即组织扑救。明火延烧1小时未扑灭的,由村(社区)必须报告镇森林防火指挥部,镇主要领导或责任区领导应赶赴火灾现场组织扑救。明火延烧2小时未扑灭的,报告县森林防火指挥部,由县迅速组织队伍赶赴现场组织扑救。实现年度森林火灾12小时扑灭率达95%以上。
3、镇协助县森林公安机关加大森林火灾案件的查处力度,年森林火灾案件查处率不低于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