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互动教学8篇

时间:2022-04-12 02:09:2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互动教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互动教学

篇1

教学过程的互动,核心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互动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学生参与学习,更重要的是解决学生如何参与的问题,即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问题。

“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定位,也是教师课堂教学新的价值取向。教学是师生传意互动的过程。不同的传意互动方式,其效果不同。单向传意,效果最差;双向传意,效果较好;多向传意,效果最佳。我们所追求的是在学生期待得到新知的时候,通过全过程参与习得新知。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学习过程,这段历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书写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参与讨论。课堂是学生生长的地方,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发展,让学生在独立探索中成长,让学生在自主发展中成熟。

相信学生,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从中获得意外的收获,教师作为个体,具有“教”与“学”的双重任务。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思路中得到启发,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师生间才会实现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良性循环。

既要实现与学生整体之间的互动,又要注意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一堂好的课,课堂气氛应该是积极活跃的,这就需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相同,学习过程相似,所以在学习过程中相互间的学习、帮助就非常重要了。这种互动又可分为小组互动和同桌互动,而同桌间的相互帮助尤为重要。

交流互动是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环境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有着共生关系。教师教学能从这样的角度出发,那么课堂将会成为学生喜爱的课堂,成为他们展示才华的舞台,他们将因此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也将因此而生动精彩。

篇2

教学过程的传意互动,核心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互动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它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是否参与学习,更重要的是解决一个学生如何参与的问题,即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问题。我们所追求的是在学生期待得到新知的时候,通过全过程参与习得新知。

具体地说:其一,参与教学目标的确立,通过“我们应当学会什么”“我想学会什么”引导学生参与确立学习目标。这一过程是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如:教学《四季》这篇课文时,课前,在熟透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一开始,师生交流,确立学习目标。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画,我们一起来看看,画了什么?你看了以后还想说什么?可以跟同桌交流。(通过投影把春夏秋冬四幅画展现在同学面前),一下子,课堂就非常热闹,你一句,我一句,大家都无拘无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与同学交流,教师在学生间走动,听到了许多惊讶的谈话。这样,学生对学习本课有了明确的目标,产生了浓厚地学习兴趣。

其二,参与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的确立,通过对重难点的讨论和对不同意见的分析,学生主动向教师进行即时反馈,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实现多向互动。这一过程是由“我要学”向“我会学”的转化。如:教学《四季》这篇课文时,在出示四幅图后,让学生自主观察,想象的基础上,根据图意,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1、一年四季,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2、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在同学自由讨论的基础上,自主选择。有的说,春天花儿开了,是最美的季节。有的说,夏天我们可以到小溪里洗澡,还可以到小溪里捉小鱼,我喜欢夏天。也有的说,秋天最美,秋天桔子成熟了,黄黄的桔子挂在枝头上多漂亮。还有的说,冬天最美,冬天下雪了,我们在雪地上,追跑,玩耍,堆雪人,滚雪球……多有趣啊,我喜欢冬天。通过学生的讨论,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三,教师要在学完一课之后带领学生参与回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由“我会学”向“我学会”转化,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会学习。如:教学《四季》这篇课文后,师生共同反思:师: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什么?把你知道的告诉你的好朋友好吗?生:畅所欲言。但是,互动教学课堂不应成为学生“自由”学习的课堂,所以需要创造一种“双主”和谐、充分参与的氛围,在这一过程中,必须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深钻教材,了解“学情”,搞好教学设计(即备教材,备学情,备教法,备学法,备媒体),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目标,为学生架好从已知迈向新知的桥梁。创设好基本事实情境,并启发学生感悟基本原理,为学生的主体参与提供机会,留出空间。组织必要的讨论,对重点、难点进行适时点拨。进行学法指导,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引导学生将注意力和思维活动指向问题求解的过程。设计好练习,指导实践运用,启发创新意识。那么,具体如何操作呢?

互动教学中师生、生生交互作用发展过程分三阶段:启动阶段(发动—萌动);联动阶段(调动—主动);能动阶段(助动—自动)。学生在教学互动中行为状态分为七个环节:引发、投入、耦联、加速、深入、强化、拓展。互动发展分为七个过程:准备互动——开始互动——初步互动——充分互动——深化互动——内联互动——发展互动。各阶段、各环节的基本含义和特点及其与认识过程的对应关系如下:

准备互动——引发:学生开课后即不同程度地被引发互动学习的欲望创设情境、展示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习目标,产生求知兴趣,进入学习角色,感兴趣,开始引起内在兴奋复习旧知。

开始互动——投入:学生已将互动学习的欲望推入准运转状态架设桥梁,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唤起学习愿望,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产生问题,引发解决问题的学习动机,从内在兴奋转化为外在兴奋——感受新知。

初步互动——耦联:学生已将互动学习的欲望外化为互动学习的运行,提出学习提纲,教师指导学法,组织学生自学,运用学法,了解、摄入学习内容,质疑问难,兴奋趋于明显热烈——理解知识。充分互动——加速: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在相应的层次上达到与环境互动的最大频率,以疑难为线索进行比较、分析、组织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知识,在讨论中畅所欲言,

主动思考,多向交流,理解、消化知识,情绪高涨,外在兴奋达到最高点——消化知识。

深化互动——深入:形式上暂时降低互动频率,以巩固、内化获得,为更具创造性互动作准备。以反复训练为手段,进行评价反馈,把新知识综合为完整的体系,加深理解,加强练习,矫正错误,把知识内化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巩固知识,从外在兴奋再转化为强烈的内在兴奋——巩固知识。

内联互动——强化:学生各自在理解的基础上作内在能动式的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再现、联想,诱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有深度的交流。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比较异同,找出规律,举一反三,出现多向交互活动的冲动,情绪强烈,再一次外在化——掌握知识。

篇3

【关键词】师生互动;传意互动

【Abstract】Interaction is a current in common use language phrase within course reform."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interaction, common development" is new the course position classroom teaching, is also a teacher classroom teaching new of value mindset.

【Key words】The interaction of th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Spread idea interaction

互动是当前课程改革中的常用语词。“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定位,也是教师课堂教学新的价值取向。心理学认为:教学是师生传意互动的过程。不同的传意互动方式,其效果不同。单向传意,效果最差;双向传意,效果较好;多向传意,效果最佳。

教学过程的传意互动,核心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互动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它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是否参与学习,更重要的是解决一个学生如何参与的问题,即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问题。我们所追求的是在学生期待得到新知的时候,通过全过程参与习得新知。

具体地说:其一,参与教学目标的确立,通过“我们应当学会什么” “我想学会什么”引导学生参与确立学习目标。这一过程是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 如:教学《四季》这篇课文时,课前,在熟透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一开始,师生交流,确立学习目标。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画,我们一起来看看,画了什么?你看了以后还想说什么?可以跟同桌交流。(通过投影把春夏秋冬四幅画展现在同学面前),一下子,课堂就非常热闹,你一句,我一句,大家都无拘无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与同学交流,教师在学生间走动,听到了许多惊讶的谈话。这样,学生对学习本课有了明确的目标,产生了浓厚地学习兴趣。

其二,教师要在学完一课之后带领学生参与回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由“我会学”向“我学会”转化,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会学习。如:教学《四季》这篇课文后,师生共同反思:师: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什么?把你知道的告诉你的好朋友好吗?生:畅所欲言。 但是,互动教学课堂不应成为学生“自由”学习的课堂,所以需要创造一种“双主”和谐、充 分参与的氛围,在这一过程中,必须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深钻教材,了解“学情”,搞好教学设计(即备教材,备学情,备教法,备学法,备媒体),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目标,为学生架好从已知迈向新知的桥梁。设计好练习,指导实践运用,启发创新意识。那么,具体如何操作呢?

互动教学中师生、生生交互作用发展过程分三阶段:启动阶段(发动—萌动);联动阶段(调动—主动);能动阶段(助动—自动)。各阶段、各环节的基本含义和特点及其与认识过程的对应关系如下:

准备互动——引发:学生开课后即不同程度地被引发互动学习的欲望创设情境、展示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了解学习目标,产生求知兴趣,进入学习角色, 感兴趣,开始引起内在兴奋复习旧知。

开始互动—— 投入:学生已将互动学习的欲望推入准运转状态 架设桥梁,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唤起学习愿望 ,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产生问题,引发解决问题的学习动机 ,从内在兴奋转化为外在兴奋——感受新知。

篇4

关键词: 互动式教学 传统教学 基本类型

央视《对话》、《今日说法》、《艺术人生》、《实话实说》、《新闻调查》等栏目收视率较高,节目深受大众欢迎,其成功的主要原因不外乎这么三个因素:一是内容有“卖点”,紧贴生活实际。二是形式新颖,符合观众“口味”。三是方法高明,主持人不知不觉牵着观众“鼻子”走,让观众在谈笑中获益。成人函授教学不同于“对话”,教师也不同于节目主持人,但有一条是相通的,这就是引导人、教育人、感染人、熏陶人。教师要拥有节目主持人的眼光和手法,不留教育痕迹地传道授业,教书育人,不是“捏住鼻子硬灌”,就要改革现行教育方法和手段。近五年的教学改革实践证明,互动式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一、互动式教学法及优点

所谓互动式教学,是在教学中教与学双方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坦诚的基础上,通过理性说服甚至辩论,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互动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最大差异在一个字:“动”。传统教学是教师主动,脑动、嘴动、手动,结果学员被动,神静、嘴静、行静,从而演化为灌输式,一言堂,“我打你通,不通也通”。而互动式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状况,真正做到了“互动”,“教师主动”和“学员主动”,彼此交替,双向输入,多言堂,“我打你通,你打我通”,奏出和谐乐章。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互动式教学有四大优点。

1.发挥双主动作用。过去教师在台上滔滔然,学员在台下昏昏然,仅满足于学员不要讲话,遵守课堂秩序,“能否听懂”。现在教师学员双向交流,或解疑释惑,或明辨是非,学员挑战教师,教师激活学员。

2.体现双主导效应。传统教学是教师为主导、学员为接受主体的教育过程。互动式教学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的权威性、思维方式、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教学的深度、广度、高度“三维空间”受到挑战,教师的因势利导、传道授业、谋篇布局等“先导”往往会被学员的“超前认知”打破,主导地位在课堂中不时被切换。一个学员的主导问题可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基调。

3.提高双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仅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进行“分组编码”,让学员认知。这虽是教师一种创造性劳动,但其教学效果有局限性。学员独立思考能力强,掌握的知识和信息在某些方面与教师同步甚至超过教师,如何提升所教内容的深度、广度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员高于教师的创新水平,弥补书本知识的不足,这是大有可为的。学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可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改进,不断创新。

4.促进双影响水平。传统教学只注重让教师影响学员,却忽视了学员的作用。互动式教学是教学双方进行民主平等协调探讨,教师眼中有学员,在与学员交流中形成心灵的撞击与融合、观念的趋同。教师要尊重学员的心理需要,倾听学员对问题的想法,发现其闪光点,形成共同参与,共同思考,共同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真正产生心理共鸣,观点共振,思维共享,影响共有。

二、互动式教学法类型及机制

互动式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适应学员心理特点、符合时代潮流的方法,其基本类型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严格地说,“教学有法,却无定法”,在教学中可广泛采用。就目前而言,较成功的有五种方式可借鉴。

1.主题探讨法。任何课堂教学都有主题。主题是互动教学的“导火线”,围绕主题作文章就不会跑题、跑调,类似于基础教育的“主题班会”。其策略一般为抛出主题―提出主题中的问题―思考讨论问题―寻找答案―归纳总结。教师在前两个环节是主导,学员在中间两个环节为主导,最后教师作主题发言,也可请学员代表做主题发言。这种方法主题明确,条理清楚,探讨深入,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缺点是组织力度大,学员所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具有不可控制性,往往会影响教学进程。

2.问题归纳法。先请学员提出,教学内容在实际生活的表现及存在问题然后教师运用书本知识来解决上述问题,最后归纳总结所学基本原理及知识。其策略一般程序为提出问题―掌握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新知识,在学习新知识中解决问题。这种方法目的性强,理论联系实际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快,缺点是问题较单一,知识面较窄,解决问题容易形成思维定势。

3.典型案例法。运用多媒体等手法将精选个案呈现在学员面前,请学员利用已有知识尝试提出解决方案,肯定正误方案,设置悬念,然后抓住重点、热点作深入分析,最后上升为理论知识。其策略一般程序为案例解说―尝试解决―设置悬念―理论学习―剖析方案。这种方法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环环入扣,对错分明,印象深刻,气氛活跃,缺点是理论性学习不系统、不深刻,典型个案选择难度较大,课堂知识容量较小。

4.情景创设法。依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启发性问题、提高学员思维活跃度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场景。其策略程序为设置问题―创设愿景―搭建平台―激活学员。这种方法课堂知识容量大,共同参与性高,系统性较强,学员思维活跃,趣味性浓,缺点是对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要求高、调控能力强,学员配合程度要求高。

5.多维思辨法。把现有定论、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提供给学员,让学员挑刺,提出优劣加以完善,还可以有意设置正反两方,掀起激情风暴,在争论中明辨是非,在明辨中寻找最优答案。其策略程序为解说原理―分析优劣―发展理论。这种方法课堂气氛热烈,分析问题深刻,自由度较大,答案往往没有定论,缺点是要求充分掌握学员基础知识和理论水平,教师收放把握得当,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路具有极高的分析探索能力。

篇5

一、“原理”课教学中应用互动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功能的需要“原理”课中实施互动式教学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这样师生之间可以进行平等的交流,既能够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又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兴趣培养、习惯养成与品质提高等诸多方面都有明显改善。学生在“乐在其中”的主动学习状态中,通过各种观点的相互碰撞,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课堂就从关注知识,发展到了关注获得知识的途径、方法、能力,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和精神成长,关注“人”本身。所以,实施互动式教学的“原理”课课堂变得生动起来、饱满起来,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提高。而“原理”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所以,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的互动式教学法的深入开展和推广正好符合了“原理”课教学发展新突破和教学改革新步伐的要求。

(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需要“原理”课中实施互动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思想冲撞思想中、在思维激荡思维中大胆提问、大胆质疑、大胆表达,从而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他们带着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讲解、示范、评价之下,通过独立思考、相互探讨、提问质疑、共同探究,学生不仅能学得深刻,而且能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此外,“一个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教和学各有其重要地位,共同促进他知识储备的丰富、教学技能和水平的提高,作为教师不仅要善于学,而且要把教学作为自己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和途径。”[1]在互动式教学中,一方面,教师与教师之间在集体备课、互相听课与评课中可以共享教学资源,相互借鉴不同的教学方法,还可以深入探讨互动性问题,从而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成长进步、共同提升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能够实现教师的教学相长。由于不同的学生是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学生会带来不同的思考和问题,甚至有些会超出教师的预测。教师在这种被提问与反馈意见中可以获得启发,得到灵感,发现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这对自己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提升专业素养大有裨益。

二、互动式教学法在“原理”课中的应用

(一)问题法问题法是“原理”课中经常被使用的方法,它是教师将课程内容问题化,通过提问的方法或策略把定论形式的知识和理论转化为问题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提出问题——展开问题——辨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种快乐和享受,从而使学生学会主动地学习,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问题被一次次反复地提出,并且是从不同角度、不同背景、不同身份的人口中提出,使问题的重要性、急迫性一次次地被反复强调,充分地引起了学生们的注意;又由于参与者提出问题的角度不同,思考问题、表达问题的方式不同,使得问题中的症结和疑点一次次清晰地呈现出来,有了立体感和丰富的色彩,充分调动了学生们关注该问题的积极性,也引起了听课者解决该问题的欲望和兴趣,变过去教育中的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2]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二)讨论法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由于知识构成、思维方式或者立场之间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所持的观点和态度可能完全不同。学生在相互讨论中能做到集思广益,达到认识上的深化。在“原理”课中实施讨论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可以提高学生比较、鉴别和分析的能力,以及理论与联系实际的能力。成功地实施讨论法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问题要有开放性,即问题要能启发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第二,问题要有吸引力。由于“原理”课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教师可以多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为讨论题,这样更便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深层次的思考。第三,教师要尽可能创造出一种宽松、平等的气氛。在讨论发言过程中,要让每位学生都敢于和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要给予学生充分分享自己观点的机会,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三)案例法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原理”课中实施案例法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扮演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特定精选案例的分析、评判和讨论之中,通过师生共同努力,进而得出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案的方法。在案例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进来、深入案例、体验案例角色。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举例子”,更不是“原理加实例”。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不要杂乱无章的对材料进行堆积,而要根据教学具体内容选取真实可信、客观生动的相关典型案例,使整个案例教学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教学实践表明,案例教学法在实施互动式教学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从教学的角度看,案例教学更能够实现教学相长。一方面,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掌握着整个教学进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且还进行总结、归纳。另一方面,在教学中通过共同研讨.教师可以从学生那里得到更多教学资源,获得更多教法和学法上的启迪。从学生参与教学的角度看,案例教学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四)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社会实践、主题阅读与研讨、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去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并从中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原理”课实施实践教学法能够深化课堂理论教学,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升华思想境界,铸造优良思想品德,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主要实施的实践教学法有以下几种:一是“研读马列经典和学习重要文献”活动,主要是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选择的阅读经典著作,然后师生共同研讨,共同学习;二是“观看红色影视或组织红色旅游”活动,主要是观看具有时代特色的红色影视作品或者结合地域特色,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三是“参加志愿服务或组织参观学习”活动,主要是参观当地的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反腐倡廉教育基地以及建设成就展览等,活动结束后再撰写社会实践报告,由教师予以指导和评阅。以上几种实践教学的开展既有利于引导学生运用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又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抑恶扬善,遵纪守法,全面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应用互动式教学法需注意的问题

(一)要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对于互动教学而言,其主要的作用是及时对课堂氛围的营造,学生与教师可以进行近距离的接触和沟通,将学习环境始终保持在一个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利于双方打开心扉,增进彼此的沟通与交流。通过互动教师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开展教学更具效率性,且更具目标性。”所以,教师在“原理”课中实施互动式教学要努力创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要做到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要多一些启发,少一些说教。这样才能把枯燥的课堂变成生机勃勃的课堂,才能把死板的学习过程变成主动学习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

篇6

要使学生通过大学专业课程,全面地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并关注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就需要在专业课程的教法和内容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和以多媒体网络为代表的电教资源,为大学专业课程的调整和改革提供了解决方法和技术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新方法、新资源,使得大学专业课程互动教学的实行更具成效,是众多大学专业课程教师关心和探讨的话题。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的“创设情景”功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不论是人文专业,还是理工专业,其专业课程的目的都在于培养学生对于专业技术能力的掌握。即学校通过对大学生的专业技术教学,能为社会提供技术型、实用型的专业性人才。而作为需要突出实践性的课程,如何在现实的条件下模拟出最近似的专业实践环境,以进行互动式、培训性质的技能教学,是广大专业课程教师所需解决的问题。

以往的专业技术教学,多是通过教师在实体模型、图纸资料等教学资源前的耐心讲解而进行的。但这样的教学方式存在着实体模型、图纸落后于社会现行标准,直观表现程度不够等问题。而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提供更好地模拟实践的效果,因为多媒体及网络教学资源有其天然的、效果明显的“创设情景”功能:它通过大信息量,以及形、光、声、色等表现方法,作用于学生的客观感官系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紧张的学习变得更为轻松化和直观化。同时,多媒体网络资源还可以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习创造良好的气氛和环境。除了不限时间空间的互动式交流和沟通外,大量的网络资源还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来源,对其专业观点思想的形成也是颇有帮助。此外,新兴的多媒体电脑网络资源还能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低成本平台作用。例如机械电机专业的学生就可以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设计软件进行实践创新活动等等。最终,学生通过这种良性的互动,在掌握专业技术的同时获取最新的专业技术动态,使专业技术与社会实际联系更紧密。

二、创造性地设立项目小组,以团队竞争性进一步推动互动教学的实行

区别于以往老式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方法的革新之处在于: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取知识。学生既能提升学习效率,其专业素质也能获得相应的提高。由此可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开展互动教学的重要前提。

如何正确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正确地引导学生的专业方向呢?以往学校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鼓励,多是通过发放奖学金、评选优秀学生等有限手段实行的。姑且不论这种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只提倡专业基础知识的鼓励方式是否过于片面化,就这种鼓励方式的后果而言,导致学生过于注重实际。

个人建议:创造性地设立团队项目小组,以团队的竞争性进一步推动互动教学的实行。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组建团队小组进行模式,在竞争中激发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以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1.构建团队小组。

这种团队小组的建立,可以通过在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中长期观察和成绩对比,将性格、能力各异的学生按照一定的团队组合模式进行组合,并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专业课题的牵引下,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对专业课题论证、分工等实践和操作执行。而互动教学的组织方式上,则可以根据各小组的研究结论和成绩做出评比,并附加一定的奖励,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以这种团队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动式的专业课程教学,既能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为坚实的专业技能和认识,也可以适当地减轻教学负担,更多地投入到对学生专业思想的培育和沟通上。

2.开展年级、院级甚至校际的团队竞赛活动。

班级、年级内竞争性的互动教学,可以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进行比较简单的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的培养。而院级甚至校际的团队竞赛活动则不是简单的对于团队小组竞争模式的放大,这种级别的团队竞争更加宏观和激烈。各校际的不同教师所带领的团队,其专业教学实践水也可以因此得到全面的评估,从整体意义上了解学校对于专业技术实践教学的理解和发扬。同时,这对于整个学校的竞争性学习风气也有相当的促进意义。当然作为教师,也可以在这种活动中相互学习,获取教学经验和研究题材。

三、专业课程教师的跟进与加强,持续有效地增强专业课程教学效果

在大学专业课程中,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者和操控者,其对于专业课程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必须有针对性地改变教育思维和教学方法,从多方面努力,更新观念,才能更好地完成整个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教师应该从以下方面跟进加强:

1.知识结构需要有针对性的拓宽。

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必然导致教学知识的综合性,这就需要各专业教师在以往的强调学科本位的教学基础上,改变仅在本门学科钻研而形成的固定思维方式,从多角度、多层次的方向考虑竞争性所带来的效果和如何增强这种效果。专业实践能力相关的各种知识类学科,都应该进行相关的学习与综合。做到思维模式上的多样化和深层次化,能够为大学专业课程教师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也能更好地提升互动式教学的效果。

2.组织管理能力需要有针对性的加强。

组织管理能力是有效落实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关键。互动式教学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竞争性小组活动强化了活动的开展和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设置,活动的形式也较于以前单纯教授知识的方式更为激烈和多样性。所以,这对于教师的掌控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合理、激励性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教师所必要的团队管理能力及竞赛的评价体系就要及时跟进。因此,培养教师制定适于管理的活动规则、细化的评价表等能力,力求使评价体现活动公平、公正,同时带有竞争性和激励性,是确保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效果,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关键。

3.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等活动更为重要。

篇7

关键词:互动教学 探究创新

教学过程的传意互动,核心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互动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它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是否参与学习,更重要的是解决一个学生如何参与的问题,即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问题。我们所追求的是在学生期待得到新知的时候,通过全过程参与习得新知。

具体地说:其一,参与教学目标的确立,通过“我们应当学会什么”“我想学会什么”引导学生参与确立学习目标。这一过程是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如:教学《四季》这篇课文时,课前,在熟透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一开始,师生交流,确立学习目标。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画,我们一起来看看,画了什么?你看了以后还想说什么?可以跟同桌交流。(通过投影把春夏秋冬四幅画展现在同学面前),一下子,课堂就非常热闹,你一句,我一句,大家都无拘无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与同学交流,教师在学生间走动,听到了许多惊讶的谈话。这样,学生对学习本课有了明确的目标,产生了浓厚地学习兴趣。

其二,参与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的确立,通过对重难点的讨论和对不同意见的分析,学生主动向教师进行即时反馈,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实现多向互动。这一过程是由“我要学”向“我会学”的转化。如:教学《四季》这篇课文时,在出示四幅图后,让学生自主观察,想象的基础上,根据图意,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1、一年四季,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2、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在同学自由讨论的基础上,自主选择。有的说,春天花儿开了,是最美的季节。有的说,夏天我们可以到小溪里洗澡,还可以到小溪里捉小鱼,我喜欢夏天。也有的说,秋天最美,秋天桔子成熟了,黄黄的桔子挂在枝头上多漂亮。还有的说,冬天最美,冬天下雪了,我们在雪地上,追跑,玩耍,堆雪人,滚雪球……多有趣啊,我喜欢冬天。通过学生的讨论,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三,教师要在学完一课之后带领学生参与回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由“我会学”向“我学会”转化,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会学习。如:教学《四季》这篇课文后,师生共同反思:师: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什么?把你知道的告诉你的好朋友好吗?生:畅所欲言。但是,互动教学课堂不应成为学生“自由”学习的课堂,所以需要创造一种“双主”和谐、充分参与的氛围,在这一过程中,必须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深钻教材,了解“学情”,搞好教学设计(即备教材,备学情,备教法,备学法,备媒体),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目标,为学生架好从已知迈向新知的桥梁。创设好基本事实情境,并启发学生感悟基本原理,为学生的主体参与提供机会,留出空间。组织必要的讨论,对重点、难点进行适时点拨。进行学法指导,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引导学生将注意力和思维活动指向问题求解的过程。设计好练习,指导实践运用,启发创新意识。那么,具体如何操作呢?

互动教学中师生、生生交互作用发展过程分三阶段:启动阶段(发动―萌动);联动阶段(调动―主动);能动阶段(助动―自动)。学生在教学互动中行为状态分为七个环节:引发、投入、耦联、加速、深入、强化、拓展。互动发展分为七个过程:准备互动――开始互动――初步互动――充分互动――深化互动――内联互动――发展互动。各阶段、各环节的基本含义和特点及其与认识过程的对应关系如下:

准备互动――引发:学生开课后即不同程度地被引发互动学习的欲望创设情境、展示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习目标,产生求知兴趣,进入学习角色,感兴趣,开始引起内在兴奋复习旧知。

开始互动――投入:学生已将互动学习的欲望推入准运转状态架设桥梁,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唤起学习愿望,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产生问题,引发解决问题的学习动机,从内在兴奋转化为外在兴奋――感受新知。

初步互动――耦联:学生已将互动学习的欲望外化为互动学习的运行,提出学习提纲,教师指导学法,组织学生自学,运用学法,了解、摄入学习内容,质疑问难,兴奋趋于明显热烈――理解知识。充分互动――加速: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在相应的层次上达到与环境互动的最大频率,以疑难为线索进行比较、分析、组织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知识,在讨论中畅所欲言,

主动思考,多向交流,理解、消化知识,情绪高涨,外在兴奋达到最高点――消化知识。

深化互动――深入:形式上暂时降低互动频率,以巩固、内化获得,为更具创造性互动作准备。以反复训练为手段,进行评价反馈,把新知识综合为完整的体系,加深理解,加强练习,矫正错误,把知识内化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巩固知识,从外在兴奋再转化为强烈的内在兴奋――巩固知识。

内联互动――强化:学生各自在理解的基础上作内在能动式的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再现、联想,诱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有深度的交流。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比较异同,找出规律,举一反三,出现多向交互活动的冲动,情绪强烈,再一次外在化――掌握知识。

篇8

关键词: 钢琴互动教学 必要性 作用 实践

教师传道授业,学生孜孜不倦。然而在教师唱“独角戏”的课堂上,有多少学生能提起学习兴趣,又有几节课令学生念念不忘呢?互动教学近年来得到不同课程的共同关注,我个人也在教学中不断研究、实践,深感钢琴教学离不开互动。

一、互动教学

互动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教与学相互统一并且相互影响和相互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间互相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在彼此平等、倾听、接纳、坦诚的基础上,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一教学真正体现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提供途径,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互动教学的必要性

一般钢琴教学过程是教师示范、提出问题、指导解决。整个过程教师既是“教练”,又是“裁判”,学生的思维永远局限于教师的要求。学生也就在教师设定的跑道上奋力地跑,如同“夸父追日”。虽说学生精神可嘉但无学习快乐可言。如果学生都是听话的“夸父”,认准太阳的方向不变,更不会产生百花齐放的创造力、想象力。互动教学就是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在“动”中找到快乐、寻求方法、学会创造。教师教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感受、学会学习、学会超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实出于蓝的不仅仅有青,教师的眼光既要远又要宽一些。

三、钢琴互动教学的作用

1.动。

要想掌握知识,学生对教师的讲解必须做出相应的反应。没有反应的教学如同“对牛弹琴”。在钢琴教学中有学生必须在课堂上直接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的要求,加之互动教学中师生间密切的交流、合作及教师准确生动的示范,学生很容易专注于学习,做出“脑动”、“手动”的反应。在传统的教学中常会出现一些词语如“呆若木鸡”、“左耳朵进右耳多出”,这些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不动脑的批评。然而,钢琴互动教学不但可以轻松解决“脑动”、“手动”的问题,还可以使学生在互动中接受美好的艺术信息,从而自然地引发“情动”。“情动”是完成好一部艺术作品的关键,也是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最好体现。

2.准。

弹钢琴需要脑、手、眼、脚全方位协调。这件事不容易做准、做好。正因如此,学过弹琴的人都有共识:欣赏音乐是快乐轻松的,学弹乐曲是辛苦漫长的。随着难度的增加,更多的困难会成为学生前进的绊脚石。互动教学中,师生一些巧妙的配合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准确演奏的法宝。

3.快。

人对客观事物、知识的认知需要一个过程,所以义务教育首先对年龄做出限定。然而近年来随着早期教育和艺术教育蔚然成风,很多孩子在五岁前就开始接受钢琴教育,甚至有些孩子提前到三岁半。这些孩子在上学前已经接触了大量的音乐知识,有些音乐知识早已超越了学生的理解水平。教师如果一味地进行理论式的讲解,那只能教会家长,孩子永远一知半解。比如学生会遇到附点、三连音等和分数有关的问题,而在小学里三年级的学生才刚刚接触到分数。如果教师善于应用互动教学,让学生在游戏、律动等形式中学习,那么学生会很快学会,不再有学习障碍,同时也能提高掌握新知识的能力。

四、钢琴互动教学的实践

1.在旋律教学中互动。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谱子里是否出现新知识,再演示给学生听。学生“脑动”、“耳听”并且理解之后,教师邀请学生共同完成。比如《钟声响了》一曲是学生第一次接触#4这个音,观察发现它在曲中只出现四次,接下来由教师主要演奏,学生边参与边欣赏,每到#4这个音时学生要帮助教师用正确的指法,在正确的位置弹出。其结果是学生快而准地掌握了新知识,还对学习表现出了强烈的兴奋,一再表示“下一遍我要自己完成”。旋律互动教学也可以用在拓宽学生曲目,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等方面。学生对美妙乐曲总是有无限向往,因而开始接触乐器,可什么时候才有能力弹一首自己喜欢的乐曲呢?这是长久的期待。互动教学拉近了学生与乐曲的距离,使愿望不再遥不可及。

2.利用音区变化互动。

艺术追求完美,需要精益求精。钢琴教学也是如此。在学生技巧和鉴赏力还没有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经常需要教师反复指导。还有的学生连准确性也存在问题,就更需要教师一遍遍对比给他听。我们没有双钢琴的教学条件,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音区互动来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学生弹琴速度忽快忽慢,教师就在另一个音区和他进行大齐奏。再如学生技巧处理有困难,教师就在邻近音区一问一答地与其用琴回应。这样的方法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除此之外就是在默契的配合中还能增进师生感情。

3.借助语言、歌谣互动。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