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行测学习计划8篇

时间:2023-02-28 15:36:4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行测学习计划,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行测学习计划

篇1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习兴趣;激励

持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及时有效的激励是有效教学的保障。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励对策在新课程标准中都有明确要求。

一、初中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途径及方法

成功的教学并不是让学生被迫地参与其中,而是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享受学习的过程。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的培养,使他们爱学、善学、乐学。

1.精心设计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刚学化学时,常常被化学实验的各种现象所吸引,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实验让学生喜欢化学。在实验教学中还要特别注意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

2.及时排除学习障碍

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对此学生感到很枯燥,而科学的记忆方法就是培养学生记忆兴趣的灵丹。如,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实验过程中,经演示讲解后,我们用“一氧化碳是早出晚归”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3.密切联系生产生活

化学知识对有些学生来说苦涩难懂,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通过研究生活常识来学习化学知识,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一个教育家曾经说过:“讲给我听,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会理解。”例如,在讲《稀硫酸和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时,我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动手实验:把镁条、锌粒、铁丝、铜片分别放稀硫酸和稀盐酸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然后要求学生把问题找出来,互相交流,互相探讨,本人再加以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又如,学习酸的通性、pH时,让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用pH试纸测定肥皂水、食醋、矿泉水、洗发剂等液体的pH值,判断各种液体的酸碱性。再如,根据生活中有些不法商人利用化学知识进行非法活动,教给学生打假识假的经验和常识,可用无水硫酸铜粉末验证市场买回的酒精是否渗有水。事实证明,学生对于联系生活的知识最感兴趣,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初中化学学习激励对策的实施

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学习阶段是需要激励的。通过激励能使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促进学生有意识地把外部刺激转化为内部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来实施激励。

1.掌握激励原则

(1)激励要注重时效性。激励要及时地进行,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研究表明,初中生荣誉感很强,有一定的自尊心,好表现自我,故教师对学生的鼓励要多于责备。在学生取得成绩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能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后会倍加努力,形成良性循环。

(2)激励要做到公平合理。公平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学生感到的任何不公的待遇都会影响他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情绪,并且影响激励效果。取得同等成绩的学生一定要获得同等层次的奖励。同理,犯同等错误的学生也应受到同等层次的处罚。犯同样错误的学生应该同等处理,不要因为学习好就给予优待或者特殊等等。

(3)激励要因人而异。要对不同个体采取不同的方法和评价尺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比如,一些学生的化学基础薄弱,这时教师不能一味地去批评,而要积极搜寻这些学生的进步并及时给予表扬,激发其学习兴趣。

2.善于运用各种激励方法

激励方法有榜样激励、目标激励、信任激励、赏识激励等。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培养、树立榜样和典型,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这既是对优秀学生的激励,又是对全体学生的激励,使他们向优秀学生看齐。其次,在日常教学中,我常常试着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用成功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我把学生按学习情况分成几个等级,提问时,有意将最简单的问题抛给学习最差的学生,让他们能迅速回答出来,体验成功的喜悦。而将有挑战性的问题留给学有所成的学生,让他们体会挑战的快乐。

3.课堂和作业两手抓

首先,在课堂上,应该对取得细小的成绩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尤其是平时表现一般,学习成绩平平的学生,这样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励其不断追求新的目标。其次,作业批语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惰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兴趣,不断进取,具有面谈所不及的影响力。对于优秀生,充分加以肯定、欣赏和赞扬,他们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标。例如,我会批道:我喜欢你的书写,请继续这样。对于中等生,指出他们的错误,并帮助他们,同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以此去鼓励他们,使之增强自信心,进而取得新的进步。我会批:继续努力,你会做得更好。对于有待进步的学生,言辞要恳切,扬长避短,努力找出他们的可赏识之处,并对学生的失误及缺点委婉地指出,诚恳地提出对下次作业的期望,目的是让他们从内心感到教师在关注他们,并希望他们有所进步。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励方法是多样的,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并潜移默化地应用到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篇2

一、根据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理想与信念的教育

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引导学生从长远的发展眼光看问题,鼓励学生多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念,在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的时候及时予以关心,帮助学生从困境中走出来,进而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念。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理想与信念的教育。

方法: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对于我校的初三学生来说将来能考上重点高中的百分比大概是28%(高中扩招),那么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不能升入重点高中,只能就读普高、中专或职高,或是走向社会。普高的分数线很低,中专或职高一般不限定分数,所以很多学生得过且过,自欺欺人地度过初三的黄金时光。那么在初中的最后一年,我们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因为远大的理想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巨大的推力。教师应采用多种途径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我在实验班以座谈会的形式和学生畅谈理想,憧憬美好未来;以一帮一的形式形成友谊联盟,带动更多的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班级理想,从而带动班集体的每个成员。

在实验班我还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化学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好教材,教育学生向化学家学习,坚定自己的信念。在课堂教学中,紧扣教材内容讲一些化学史实和现代化学成就,能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光辉的历史成就。比如,讲相对原子质量时,向学生们介绍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的卓越贡献,对学生深刻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很有帮助;再比如我们的祖先在化学事业上的卓越贡献,讲燃烧时,可以讲“钻木取火”的故事,介绍我国周口店北京人生活遗迹中曾发现厚达两米的木材燃烧之后形成的炭灰层。这说明距今四五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知道从燃烧木材来获取能量。从中让学生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感与爱国主义的激情,从而坚定他们学习化学的信心与热情。讲化学的发展,与学生谈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可帮助学生树立学好化学的理想,有了远大理想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二、创设课堂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情景,不仅是指学习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完整、真实、具体的问题背景和心理困境,而且也指学生所获得学习结果的具体形态和气氛,例如问题的解答、对解答的形象解释等。良好的学习情景使学生直接融入学习的活动中,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感受学习的气氛、体验学习情趣、产生愉快的情绪、激发和维持学习的兴趣、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强化学习的结果、促进师生的互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能集中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使学生保持持久的认知驱动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创设课堂教学情景,还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正迁移。精心创设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的良好教学情景,可以使学生由情入境,情景交融,学习的欲望达到旺盛状态,学生就会自然地回忆起所学知识,并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这样学生会很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教师的教学过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这节内容时,在实验班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效果很好。

三、采用探究性的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教学可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改进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在化学学科中倡导科学探究,目的是改变学生被动、机械的化学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类似于科学家的探究活动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在理科教学中,科学探究是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活动,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过去把现成的知识直接告诉学生的简单做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进行科学探究的机会,使他们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来激发自己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在探究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经历“科学研究”中的痛苦、茫然、焦虑与挫折,体验惊奇、激动、充实与兴奋,才能认识和领悟到:科学知识并不是神秘的,是通过调查研究获得的,是暂时的和可变的。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是让他们做出一定努力,并达到较高的成功水平的探究主题,一般来说学生对处于自己“最近发展区”的知识最感兴趣。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不仅使他们体验到成功,而且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可能。化学实验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变化性使其自身充满了探究的悬念,利用实验创设探究性教学情景就是在教学中利用实验的这一特性引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热情,或根据具体情况,为实现探究的目的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所需要的仪器、药品,使学生拥有可以完成探究任务的实验环境。我们学校为我们老师统一购买了有关新课程的一些相关资料,其中王小明主编的《化学教学实施指南》让我受益匪浅。其中的一些案例我在教学中进行应用,效果很好。

四、结论

篇3

【关键词】优化 策略 激发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4-0083-02

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教师顺利进行教学的重要保障,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条件。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美术虽然是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程,但是由于学生面临高考升学的压力,学习负担日益加重,再加上社会、学校及家庭对美术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必然导致学生对美术课失去兴趣,在一些学生眼里,美术课基本上成了自修课。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教师应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美术兴趣谈几点见解和主张。

一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美术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美术作品不是艺术家凭空想象的,而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在创作美术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所谓的文化情境,就是一件美术作品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特征。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时,在鉴赏美术作品时,应把美术作品放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学习,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笔者在教学美术鉴赏课中《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时,当鉴赏《蒙娜丽莎》这件作品时,先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这件作品的创作过程、收藏价值、如何迷人等有关知识和故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就会更专心鉴赏美术作品的形式要素。美术教学要尽可能在一些情境教学中进行,帮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引发学习兴趣。如教学美术鉴赏中的《心灵的慰藉》时,可运用现代媒体教学,先用视频播放佛教歌曲《音贤菩萨灌顶歌》,在那生动的视频和优雅的歌声中,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渲染下,心灵受到很大的震撼,表现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在这样的情境中导入新课,教学效果特别好。

二 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福建省大田县地处山区,乡土美术基础雄厚,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参观实物,了解审美客体的构成,可增强感性认识。利用乡土美术,拓宽美术课的渠道可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可充分利用这里较为繁荣的民间剪纸艺术,让学生贴近生活,促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各异的风土人情》时,笔者把剪纸艺术作为本课重点教材。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到周围农村进行实地考察,访问民间艺人,请他们示范表演剪纸技巧,展示剪纸作品,参观当地收藏剪纸作品展。学生们在夺目的色彩效果的剪纸作品面前,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充满乡土味的艺术作品面前心灵被震撼,在淳朴的民间艺人的言语中,促发对民间美术的喜爱和内心的原创力,进一步深化了民间美术的教学。在教学《地域的永恒魅力》时,教材中有福建永定圆形土楼,而大田县本地就有与永定土楼相似的大型城堡,这城堡是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笔者利用星期天的时间,组织学生到那里进行实地教学,学生们在导游的带领和解说下,充满着欢快的心情观赏这座城堡,感受土楼的魅力。这样,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参与欲增强了,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 鼓励审美,培养兴趣

审美活动是一种融感知、个性、情感、想象等因素为一体的复杂精神活动,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另外,审美主体(人)对自然事物或艺术品的审美体验,是根据个人的审美趣味和经验进行的,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均会有不同的审美思维。如抽象绘画作品的艺术语言的不明确性、内容的含蓄性和鉴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知识和经验的差异,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审美判断和评价,但作品鉴赏更具广阔自由空间,评价上表现出多元性,几乎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这领域一显身手,要能容忍和接受学生的各种见解和感想,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看法、观点持有正确的态度,让学生尝到成功的体验和喜悦,才能激起学生更大的兴趣,才能引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可能。如在教学鉴赏蒙德里安的抽象绘画作品《红黑黄蓝灰的构成》时,笔者先让学生观察作品,然后提问学生在这件作品中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回答看到了用黑线间隔排列起来的大小不一不同颜色的方块,有的学生回答看到了窗户等,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肯定,然后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学生就有了一种成就感,增加了学习信心,对学习美术更有兴趣。但要注意审美思维的多样性必须建立在“作品本身特征的规范”的基础之上,不能放任学生的审美个性无限制的任意发挥。

篇4

【关键词】 自主学习 调查 学习品质 差异 策略

自主学习不仅是当今教育心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同时也是我国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新课程改革已明确地把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作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任务。为了解高中生的自主学习状况 ,我们将2014届学生作为样本,调查自主学习现状。

1.调查对象和方式

2014届1、2、3、7、11、19共六个班436名学生,分三个档次,火箭班样本、重点班样本、普通班样班。

1.1 问题调查

我们设计了十个问题,其中有学生自己的,有家长的,有针对老师的,有对现状的认识,也有历史的反思。

1.2 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实验对比

我们备课组老现在三个层次进行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实践和对比,三个层次分别是1、我负责火箭班层次,实验对象是一班与二班,2、韩景负责重点班层次,实验对象是3至4班,3、刘粉荣负责普通班层次,实验对象是10班11班。

2.结论

从以上学生的做答中我们对当前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现状分析如下:

2.1 我们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总体水平不高,档次较低:

在学习结果自我评价与检查方面的自主性 相对较差 ,可能是由于目前的高中教学中 ,仍然以升学率为主要目标 ,教学的功利性很强。为了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教师往往给学生布置大量的必需完成的作业和习题 ,并直接为学生提供答案 ,学生只是机械的 做题 、 对答案 ,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进行自我检查和评价,因此他们这方面的自主性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 。

2.2 学生的主动学习品质的养成出现了断层

我们学生的小学初中全是应试教育,所以从小学开始学生便只是听老师教与讲,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兴趣培养,我们县从小学到高三,每学期都要进行全县统考,并以学生成绩来定学校或老师的成绩,学生从小学到初中至高中,全是为应试,主动学习很少,使学生早早的对学习是盲目被动,少了兴趣激情,更在教育上少了个性发展。

2.3 学生自主学习的个体差异很大

由于个人的性格特点,个人所处的环境各不相同,学习的动机不同,所以各个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自主性各不一样,有些呈现出很大的差异。

2.4 重点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于普通班学生 ,而且在学习动机 、 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结果、学习环境等的自主性方面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

我想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重点班的生源优于普通班 ,重点班的学生以前都是学习上的佼佼者 ,他们普遍给自己设立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这使得他们往往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 ,并能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选择学习内容 ,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 ,对自己的学习进行不断地调节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而普通班的学生虽然也希望自己能进入大学,但自己成绩的现状使很多人最终放弃努力。

2.5 学生的成长环境,家长对新教法的看法对学生学习主动性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有些甚至是决定性的。

2.6 老师在对学生的教学方式转变上,由于老师的水平参差不一,所以能力上有差别。

3.对策

3.1 从学生角度来说

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责任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心理上产生要学习的源动力。这是根本,教学方式是表象上的,决定学生是否能主动学习要首先从学生心理上下功夫。同时我们必需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的学生,接受知识的快慢,理解的程度各不相同,所以一定要做好学生的分组工作。让不同学生相互搭配,以其组织讨论时相互帮助。

3.2 从教师角度来说

也是要首先变的是教师的思想,对学生的主动学习要有信心,要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彻底放弃我不教学生就不会的思想。其次是从教学方式上来下功夫。法无定法,每节的教学方法也会因教授对象,教学内容的不同而不同,以学生的动来设计我们每节课的内容。

3.3 从学生的成长环境来说

一定要加大新课改的宣传力度,现在社会,家长、学生等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新课改不理解,甚至是抵触,其中不乏知识水平较高的家长,家长的话在学生中有非常重的力量。甚至可以影响到学生对老师学校的态度。

篇5

【关键词】 个性化练习;主体性;分层;生活化

所谓个性化练习设计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数学练习,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背景和个性特长,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得每名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他们的个性能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 我认为在小学数学个性化练习的设计可以遵循以下几个策略:

一、主体性的策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要针对各类学生的不同需求设置不同层次的数学练习,给学生提供“自由”、“安全”、“愉悦”的学习环境,提供充足的时空条件,让学生掌握练习的主动权,能够按照个人的意志和意愿,独立自主地进行选择练习. 如二年级下册“认识图形” 的练习可进行如下设计:

下面题目你可以自由选择,看看5分钟谁得的最多.

① 画一条比3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② 你能画出最长的边为5厘米的三角形吗?试一试. ③ 在三个同样的长方形中,按不同的要求给长方形各增加一条线段,变成不同的多边形组合.

一个三角形和1个四边形 2个三角形 1个三角形和1个五边形

……

这样以学生的自主选择为中心的个性化练习,重在弘扬学生的学习主体精神,无疑满足了各类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需求.

二、分层设置策略

学生中实际存在的分层现象,要求我们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个性化练习设计中在目标、内容和形式、及指导和评价上都能着眼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1. 目标分层

由于差异的客观存在,全班学生不可能在相同的时间内达到统一练习的标准,我们要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做不同层次的数学练习. 在练习目标的确定上,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使目标具有层次性. 同时,还应有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性”目标.

如学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后的练习设计:

有一批长度分别为1,2,3,4,5,6,7,8,9,10厘米的竹签(数量足够多),请你选出3根竹签作为三条边,围成一个三角形,你能围出哪些不同的三角形?若要求其中一条边长为10厘米,能围出哪些不同的三角形?

这种具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和结果的练习题设计,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对练习的结果由老师和学生一起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定各自的达成标准. 这样调动了学生完成练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 内容、形式分层

从练习设计的内容形式上,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练习为基础知识题,人人要做;B层练习为扩展加深题,“后进生”选做,“优等生”和“中等生”必做;C层练习为拔高题“中等生”选做,“优等生”必做. 这样的分层让学生“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该扶的扶一把”. 大大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达到“学生喜欢做,人人大收获”的境界.

3. 指导、评价分层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如果能针对每名学生的个性形成恰如其分的评价,就可以使他们的良好愿望变成现实. 因此,对A层练习的题目,教师着重对“后进生”进行面批、个别指导,主要进行及时的鼓励性评价. 对B层练习的题目,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自评自改,有时可采取延迟性评价,让他们有更多反思的空间. 对C层练习的题目,教师着重指导对“后进生”有参考价值的,让“后进生”参与听评,从中受到启发. 同时,要引导各类学生主动参与评价,通过互评、自评,让每名学生在班级群体中正确认识自己,使他们真正享受获得成功的喜悦之情.

三、生活化策略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个性化的数学练习就必须体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设计练习时可结合某一教学单元或某个研究专题进行,让学生通过观察、考察、测量等方式,将数学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

如在学生学习了比例尺之后,让学生在学校与家之间走走看看,通过步测的方法,确定不同区间的距离,然后运用比例尺的知识,绘制出学校与家之间的简易地图.

再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我设计让学生做一回装修设计师的练习:

如果你家的地面要重新装修,你能为你父母提供一份装修建议表吗?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问题来考虑:

(1)测出每间房间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每间房间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2)现在要给家里的地面贴上瓷砖. 请根据自己家的条件和爱好,选择你需要的材料,算出所需材料的量及所需的费用是多少.

【A瓷砖60 cm × 60 cm,80元/块,B瓷砖40 cm × 40 cm,50元/块】

(3)如果在客厅、餐厅的四周贴上木条,共需多少米的木条?

篇6

【关键词】化学;教学;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那么,他们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甚至将学习作为一种享受。那么,在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此谈谈个人的教学体会。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感情的交流,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因此,作为一名老师,要抽空去了解学生,深入到学生之中进行交流、沟通,除了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外,还应该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兴趣爱好等等。经常与学生打成一片,自然的与学生关系密切,久而久之产生一种信任,成为感情深厚的朋友,学生也觉得老师没有架子,是值得信赖的朋友,这样使学生从喜欢老师转变为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

二、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在考试棒的指引下,向学生有目的的灌输与中考有关的知识与技能,至于与考试无关的一切内容,都不在课堂上进行教学。那些与中考没有什么关系的化学小故事、化学发展史等等,很少在课堂向学生介绍,这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很难激发学生攀登化学科学高峰的勇气。事实上,新课程教学不仅仅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还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

三、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放飞思维的地方。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时刻害怕出错遭遇到老师的批评,那么,学生的学习学的不轻松的,思维也不会活跃的。活跃的思维只能在轻松的、和谐的环境下才能产生。因此,老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为学生创设和谐的、轻松的学习环境,尽量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少对学生蹬鼻子竖眼睛的。比如,在学习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关系时,可以给学生这样的比方:最外层电子就像人穿的外衣,电子得失了,好像脱去了一件外衣,但衣服里面的人没有变,因此,电子的得失只改变化学性质,就像改变人的衣着漂亮与否。但,不会改变元素的种类,就像无法改变外衣里面的人一样。这种幽默、风趣的教学用语,使学生处于很轻松、快乐的学习状态。

四、联系学生的生活

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十分的感兴趣,而化学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改明确指出,要让化学教学从生活走向化学,再由化学走向生活,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CO2性质的时候,可以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向学生介绍温室效应有关的知识,懂得保护森林的重要性。再结合生活实际,尽量节约能源,减少私家车的使用率,能乘公交车的,就不要开私家车。再如,在学习缓慢氧化知识时,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家庭厨房里的菜刀过段时间后,会不知不觉的生锈;热水瓶里的水垢,可以用醋酸除去等等,这些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化学原理,还很好的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巧设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上有很多奇妙的实验,引人深思,也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的演示实验,能给学生留下现象明显,动作规范、利索的影响之外,还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适当的增加演示实验的数量,或者对某些实验进行改进,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知兴趣。比如,上面所提到的缓慢氧气,可以设计这样的实验:老师事先将白磷溶解在CS2的溶液里,然后用一张滤纸沾些这种溶液,再将这种滤纸放在铁丝网上进行晾干,可是,还没有等到滤纸彻底晾干,就会发现这张滤纸自燃起来了,这个实验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欲望。

六、变学习兴趣为探知的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利用各种措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将学习兴趣转变为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初中生对新鲜的事总是好奇,有兴趣。但我们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上,好奇心是短暂的,如果老师不能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那么,激发的学习兴趣也没有大的教学价值,假如老师能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就能将学习的兴趣转为教学的有利于因素,就能调动他们进行科学探究的积极性。

总之,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每个老师值得研究的问题。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让学生自己想学习,喜欢学习,快乐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兴趣这个基础上的,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让每个学生在快乐的情绪下积极主动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李荣华“化学实验教学的新探索”《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年第6期

篇7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习兴趣;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对于理科学生而言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深得许多学生的喜欢。但是对于化学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来说,都会认为自己学习化学的基础差,认为自己学习化学没有什么兴趣。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的培养与提高,是提高学生化学成绩的关键所在。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应该怎样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呢?

一、提高化学学习兴趣从加强实验教学做起

化学的理论都来自于实验,其本身就是一门实验科学,是人们经过实验之后对所得知识与经验的归纳总结,上升为理论之后又应用到化学实验学习中来,使化学理论在实验中不断地得到完善和改进。有实验条件的学校,无论实验室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要认真地去完成。在动手进行实验前,必须清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在实验前可以先自己设计一下,然后与教材中的实验内容作对比,以便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查找出实验学习不足的原因。在实验中运用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科学合理、大胆的尝试。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要多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学生真正弄清楚理论知识的来源,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一定的合作精神。

在平常的学习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利用自己学习的内容,自行设计化学实验;也可以与同学互相合作,亲自动手做实验,认真观察、分析、记录实验内容,并写好实验报告。让学生树立科学的化学实验意识,让学生体验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实际才能激发学生兴趣

化学教师在备课阶段首先要对教材进行充分研究,了解自己学生的知识基础如何,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去搜集尽量多的相关教学资料,创设开发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存在疑惑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积极参与教学的主动性。

三、创设知识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要注重提问方式的选择,让学生对知识处于一种求知未满的心理状态。这样他们的学习动机就能很好地被调动起来,思维才能被激活。当问题通过学习得到解决之后,他们的潜能也就得到发挥,学习能力自然也会相应的提高。

四、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自然界、社会生活生产相结合,创设适当的课堂教学情境,将解决生活生产问题为引导,将化学实用化、具体化,这也是化学教学的主要特点之一。

比如:在教授醋酸知识的时候,有的学生就提出:父母在家烹饪排骨的时候为什么说加一点醋进去会有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食用的醋为什么不可以用金属类的容器去盛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些问题,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做一些家庭小实验,再对学生进行启发。如:将食用的醋倒入结有水垢的瓶子中浸泡一段时间,看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取少许碱面加入适量的醋,看看有什么反应。学生可以从这些小实验中分析出一些化学原理,然后进一步联系自己提出的问题去思考,原来认为百思难解的问题其实都是一些简单的化学原理问题。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的时代,教学工作者应该多吸取一些专业知识,用全新的教学理论武装自己,在教学方式上大胆改革创新,理解学生,用各种科学合理的方法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只有这样,化学教学才能上一个新台阶,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吴俊明,梁琨.努力学习、研究、实践“全面的化学教育”理论:纪念戴安邦先生逝世5周年[J].化学教育,2004(13).

篇8

一、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

课堂教学是化学教学活动中最普遍的教学形式,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对于整个化学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努力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是一节课的“序幕”,对引导新课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在上化学课之前一定要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出有趣的导入,让学生的目光在上课伊始就被牢牢地吸引住。例如,我在讲到“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时,就在上课的时候准备了两块面包,其中一个已经发霉,另一个还可以食用。我把这两块面包拿出来,然后说:“同学们,今天希望你们能够给老师解决一个疑问,大家看一下我手中的面包,生产日期都是一样的,但是一个还能吃,而另一个则已经发霉了,有没有同学能够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呢?”这时候,很多学生纷纷在下面发表意见:有的说是因为包装得不一样,有的则说是因为储存方式不一样。经过一番讨论,同学们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把面包储存在温度较低的地方,比如冰箱里,就不容易变质。这个时候,我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哦,原来如此,这个发霉的面包我的确没有放到冰箱,而另外一个则放在了冰箱里!”接着我又问:“为什么低温的时候就不容易变质呢?如果从化学的角度来解释,我们应该怎样解释这个问题呢?”这个时候,学生就进入了讨论探究中。这样一来二往,就自然地引出了本节课的中心内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并且在探究讨论中逐渐掌握了这些知识。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很多学生之所以对化学学科缺乏兴趣,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认为化学学科中的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对他们来说没有太大的实用性。在他们看来,课本上的化学知识与他们有很大的距离,无法使他们对化学知识产生认同感。事实上,化学学科本身就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实际并应用于实际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蕴含着化学知识。在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就有一个专门的模块《化学与生活》来介绍化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因此,我们要懂得利用化学学科的优势,努力把理论知识同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学科的实际用处,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我在给学生讲“金属的腐蚀”时,就围绕着这部分的知识给学生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我们都知道铁容易生锈,那么是不是任何条件下铁都会生锈呢?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让铁不生锈或者延缓生锈的速度,以保护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铁制品呢?同样是金属,为什么铜和铝就不容易生锈呢?通过这几个问题把课本上的知识同生活实际紧紧联系了起来,使得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

三、通过设疑引导学生思考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阶段,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疑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给学生讲原电池的原理时,在上课的时候给学生拿出了几种常用的原电池。有锌锰干电池、纽扣电池、手机电池等,这些电池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电池。然后我就针对这些电池提出了几个问题:这些不同种类的电池为什么都可以作为电源来使用呢?电池由哪些物质所组成?电池能够作为电源来使用是不是跟这些物质有关系?待我把这些问题提出来以后,学生纷纷开始在下面边思考边讨论起来,就这样通过几个问题成功地激发起了学生的思考行为,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重视语言艺术的发挥

语言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项基本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语言的使用也是一门艺术,如果教师能够学会把握语言的技巧。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些幽默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用一些生动的比喻解释抽象的知识,等等。这样在教师幽默、生动的语言感染下,原本枯燥的知识会变得更加有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兴趣是最重要的内部驱动力,有了浓厚的兴趣作为基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会把化学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而视为一种乐趣。在兴趣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学习活动会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过去的被动式学习变成主动学习。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自觉学习行为会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潜能的挖掘。因此,作为高中化学老师,我们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地转变思想,改进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我们的化学教学工作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志萍.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学周刊・A,2009,(8).

推荐范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