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内审员培训总结8篇

时间:2023-02-28 15:36:1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内审员培训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审员培训总结

篇1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1 领导重视,提高全员素质,增强全局意识

笔者曾做过这方面的了解,有些实验室只是把内审工作做为一项迎接外审工作的不得不做的工作,对之重视不够,所以内审质量不高,有效性不够,要真正把内审做好,要领导重视,提高全员素质,增强意识。

1.1 认真学习,充分了解内审工作的目的、作用及重要性,提高认识

内部审核是管理体系中质量控制的不可分割一部分,是对管理体系运行是否符合管理体系文件要求进行审核,也是对管体系文件是否有效进行审核。内审工作不只是内审组的事情,它要靠实验室全体共同协作完成的,提高内部审核的质量就要提高实验室的整体认识,首先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内审工作的重要性,并组织员工学习实验室认证准则、相关的法律法规及体系内质量文件,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实验室内审工作的重要性,了解自己在内审工作的职责,这样,不仅让大家学到了更多的理论知识,还会将学到的知识认真贯彻落实到工作中去,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精心选拔内审员并不断对加强内审员素质能力培养

内审员是实验室内审的主体,他们的素质能力是实施有效内部审核的基础和保障,所以,内审员必须是经过严格的挑选,首先内审员要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熟悉所审核领域技术及相关知识,熟悉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及技术操作;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各类标准;熟悉单位内部的管理状况,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敬业,正直、公正、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缜密的综合分析能力、准确的判断力及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并且参加认可准则和审核要求、方法、技巧等知识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证书具备从事组织体系内部审核资格。要保证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运行,内审员的素质能力就需要不断的提高,内审员可以通过继续接受培训、自学、教学培训、参加各种相关会议或其他相关活动等保持和提高个人素质、知识和技能;也可以通过不断地参加内部管理体系审核来保持和证实其审核能力。

2 精心策划,制定年度审核计划和每次审核计划

质量负责人需精心策划年度的内部审核计划,这是做好内部审核工作的关键环节。策划应充分考虑实验室的特点,如组织结构、工作特点、过程和内审员的知识能力结构、人员搭配等。通过切合实际的精心策划,形成年度内审计划,每年度的内部审核要求覆盖与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部门、岗位。在审核计划中应明确:审核范围、审核依据、审核时机和频度、审核部门、内审人员组成、审核资源保证、审核持续时间等。具体到每一次内部审核,应按年度计划安排和内审程序规定详细编制内审计划再实施。特别是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内部审核计划制定时要统筹策划,对关键人员承担的工作量要仔细考虑。

3 做好审核前准备工作,为审核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1 文件预审

文件预审是制订抽样方案的基础。在现场审核开始前,审核组长一定要组织审核组成员审阅受审核部门的有关文件,才有可能制订出合理的抽样方案。文件预审的范围要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相关作业指导书、质量控制计划和记录比如受审核部门的典型检测报告,以及以前的审核结果和出现不符合的情况、相关方的抱怨记录等。

3.2 编制内审检查表

现场审核检查表是抽样方案的具体落实,是现场审核的重要工具,编写检查表的作用是:一是为内审员提供如何进行内审的指导(相当于内审工作指导书),二是弥补内审人员经验不足所需的必要文件。三是防止审核覆盖面不全或遗漏某些重要过程和区域,对内审人员有提示作用。四是防止审核中出现不公正、偏见,减轻审核人员心理负担。五是使内审工作有序、按计划进行,确保达到审核的目的。所以,编制检查表是内审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检查表编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内审的结果,编制检查表一定要有针对性,应根据实验室组织结构、检测/校准项目、范围、能力及过程特点进行编制。内审检查表一般包括计划审核项目、需寻找的证据、抽样的方法和数量、完成该项检查的时间以及所依据的文件要点。管理体系初建时,可采取由审核组长统一编制的方法;随着管理体系的不断成熟,应该由参加内部审核的内审员独立编写,但是所有内审员编写的检查表要经过审核组长统一审阅、批准后才能用于现场审核,必要时,可以组织审核组集体讨论,以防止审核内容的遗漏或重复。检查表的编制还应考虑使用者的经验、知识能力,一般而言:(1)对于工作能力强和内审经验较丰富者,可略为简单。(2)对于新参加内审的人,因缺乏足够的经验,检查表要更为细化一些。

4 编写好内审报告和总结报告

审核报告是审核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在内部审核策划时应制定好审核报告的格式,确定内容和要求。编写审核报告时应注意:(1)简单明确,不宜过长,简明扼要地叙述审核内容。(2)为了不跑题和遗漏内容,在预先策划好的格式和内容的基础上编写。(3)要用典型的事实、数据说话。(4)对于不符合项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不能就事论事,要以可操作、可控制、可评价为基本原则。(5)审核结论应与末次会议上结论一致。(6)对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要作出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对成功的方面给予肯定,对存在问题的方面提出改进的方向。每一次内部审核结束后,质量负责人应组织有关内审人员对审核情况作出全面分析评估并写出总结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1)内部审核年度计划完成情况;(2)对不符合项进行分析,寻找原因;(3)对主要不符合的总结性说明及纠正措施完成情况;(4)对质量管理体系作整体评价;(5)对薄弱环节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6)为管理评审输出明确信息,要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的方向明确。为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提供有力的证据。

5 结束语

实验室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是一项系统化、文件化的复杂验证过程,涉及实验室所有与检测有关的部门、审核准则的所有要素,只有全体员工高度重视,积极配合,不断学习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努力做好内审工作各个环节的工作,并在管理运行实践中不断摸索适合本单位实际工作的审核模式和措施,才能提高内部审核的有效性,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使之处于持续改进之中。

篇2

随着电力企业的组织机构改革,很多企业考虑到行业未来趋势和自身的发展建立了多套的认证体系,而企业中的体系管理人员均为兼职内审员,受工作专业和工作环境的多重因素影响,多体系专业知识不够深入,对标准要求理解不够透彻,执行不够到位,开展跨专业体系管理内审相对困难。如何建立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兼职内审员队伍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建立企业内审领导小组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想做好企业内审,首先要建立健全公司的内审管理领导小组,制定推动企业体系建设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方法,明确负责人及各部门的职责,制定详细的内部审核计划。组建一支专业的兼职内审员队伍,正确开展企业内部审核验证体系的有效性和符合性,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实现持续改进,从而降低风险保证体系运行有效。

内审领导小组的建立,有利于企业的体系主管部门与领导层有效的沟通,便于审核小组及时、准确地向管理层汇报企业内审情况,使得企业领导认识到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重要性,引起领导层的重视,有利于推动体系的有效运行。

二、筛选专业人才组成内审员小组

企业各类专业管理体系的关注重点不同,如:质量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计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等,体系领导小组应筛选出具有实践经验、业务能力较强、非常熟悉组织运作的各专业的管理技术骨干人员,并有一定比例的中高层人员参加,且业务部门和生产管理部门的人员应占大多数,这样的人员配置才能保证在审核时更多地关注生产和业务管理中的问题,提高审核的有效性。同时专业工作经验也十分重要,丰富的工作经验是企业内审员形成理论联系实际工作能力的过程,没有相关的工作经历,对审核区域的工作内容、流程或工艺不熟悉,就难以开展有效深入的审核。如何筛选出适合企业的内审员,有效整合企业内审员队伍,是企业体系内审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对于审核员的筛选条件:

1.具备专业知识与体系标准的能力。对于电力施工企业来说,企业内审员需要了解送电、变电不同专业的施工特点,具备深厚的专业技术功底,了解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测量管理体系和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四个管理体系五个技术标准”的要求,虽然各专业管理体系的关注点不同,但都是企业整体管理体系中的子体系,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又存在区别,需要专业的内审人员兼顾好各个标准体系审核内容,将审核标准的要求与实际专业知识有效的融合。对于多体系内审工作的开展,需要内审员多年工作实践的锻炼,才能摸索出一条正确的审核方法。

2.具备沟通交流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内审员开展工作的有效手段。对于受审核部门和人员应该做到审核沟通细致,耐心,对于不同层次的受审核人员从多角度予以建议,按其理解方式和接受程度将问题阐述清楚,与受审核管理层沟通时应做到明确轻重缓急、利害关系及可能造成的后果。同时通过内部审核可以做到上传下达的纽带作用,将内审中收集的基层员工对公司体系管理的要求和建议反馈至管理层,将公司最新的方针政策传达给基层员工。

3.具备团队协作的能力与企业风险意识。一个团队里的审核小组由各专业内审员组成,协调审核团队内部关系,审核员和审核组长的关系,做出有效的判断,合作协调不仅仅表现语言更表现在行为上。审核员应善于观察,在审核中善于发现企业基层的问题,通过开具观察项、不符合项,提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无法预知的风险。

4.具备撰写审核资料的能力。审核是一个过程,审核员应有效的收集企业管理信息,建立审核思路,并形成有效的审核记录与审核报告。对审核中的审核发现(不符合项)的统计、分析、归纳、评价,并对报告内容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三、不断强化兼职内审员队伍

企业内审员的专业审核能力对内审的有效性十分重要,他们不仅应该了解公司施工专业知识,还应该熟悉知道各个标准体系的审核准则,掌握审核的技巧,而要掌握这些能力势必要通过培训和审核实践。参加内审员培训是获得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和审核方法及技能的有效途径,所有的内审员都必须参加培训,通过考试取得内审员证书后才能具备参加内审的资格。

企业的体系主管部门应该定期组织企业内部审核员参加第三方组织的各个标准换版培训,平时也应该以交流座谈会的形式,聘请资深审核员,进行专业沟通指导,对内审过程中存疑的问题,进行互动交流,搭建企业体系内部管理沟通平台。

四、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篇3

标准作业规程

1.0 目的

规范品质部员工培训工作,使内审员培训系统化、规范化,最终使员工具备满足工作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2.0 适用范围

适用于物业管理公司品质部内审员的培训工作。

3.0 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及抽检培训的实施情况、验证培训的效果。

3.2 品质部经理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并具体组织实施。 4.0 程序要点

4.1 培训计划的制定

4.1.1 品质部经理于每年的12月15日前做出下年度的内审员培训计划,并上

报公司总经理和管理者代表审批。

4.1.2 内审员培训计划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a) 不违反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

b) 有具体的实施时间;

c) 有考核的标准;

d) 有明确的培训范围;

e) 有培训费用预算。

4.2 品质部标准作业规程的培训

4.2.1 培训内容:

a) 《质量体系文件编制标准作业规程》;

b) 《质量体系文件和资料管理标准作业规程》;

c) 《内部质量审核实施标准作业规程》;

d) 《内部质量审核管理标准作业规程》;

e) 《质量体系文件编码管理标准作业规程》;

f) 《品质部日常抽检工作质量标准作业规程》;

g) 《住户意见征集、评价标准作业规程》;

h) 《工作记录管理标准作业规程》;

i) 《绩效考评管理标准作业规程》;

j) 《不合格纠正、预防标准作业规程》;

k) 《品质部员工绩效考评实施标准作业规程》。

4.2.2 培训要求:

a) 内审员必须熟练掌握品质部标准作业规程中规定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要

求, 对重要内容要求熟记;

b) 内审员必须充分理解按照标准作业规程进行工作的意义,充分理解作业

规程中的每项条款的内在含义。

4.2.3 培训的形式:

a) 教员边讲边示范,内审员随听、随记、随操作的形式;

b) 内审员边讨论、边理解、边回忆的形式。

4.2.4 品质部标准作业规程的培训每月至少进行两次,每次不少于60分钟。

4.2.5 品质部标准作业规程的培训由管理者代表或品质部经理组织,教员可以

由公产领导和任何一位工作技能较高的品质部员工担任。

4.3 ISO9000基本理论和现代企业管理基本理论的培训。

4.3.1 培训的内容:

a) ISO9000质量体系基本理论培训(2000版国家标准);

b) 内审员培训;

c) 行为科学培训;

d) MBA基本教程培训;

e) 其他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培训。

4.3.2 培训形式:

a) 送外培训;

b) 请外部专家前来培训。

4.3.3 ISO9000质量体系基本理论和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培训每半年至少安排

一次,每次不少于3天。

4.4 物业管理基本法规、基本理论的培训。

4.4.1 培训内容:

a) 物业管理相关法规、条例实施细则;

b) 物业管理的基本理论;

c) 物业管理行业多年总结出来的特色管理制度。

4.4.2 培训形式:

a) 内部请理论素养高、知识全面的员工担任培训教师;

b) 外部请物业管理专家讲学;

c) 外出参观、参加专项培训;

d) 内部讨论研究。

4.4.3 物业管理基本法规、基本理论的培训每季度至少安排一次,每次不少于

一天。

4.5 公司其他相关标准作业规程的培训。

4.5.1 培训内容:公司所有相关标准作业规程。

4.5.2 培训形式:

a) 由公司领导或其他部门员工进行专项规程培训;

b) 品质部内部讨论,然后请公司领导答疑。

4.5.3 公司其他标准作业规程培训,每季度至少安排一次,每次培训时间不少

于60分钟。

4.6 其他相关知识培训。

4.6.1 培训内容:

a) 写作知识培训;

b) 公共关系培训;

c) 其他有关知识。

4.6.2 培训形式:

a) 外出培训、参观;

b) 请外部专家授课。

4.6.3 “其他相关知识”培训每年至少安排一次, 培训时间、规模、范围视

情况而定。

4.7 每次培训时,内审员如无特殊理由均不得请假、迟到、早退,请假需经

品质部经理事先批准。

4.8 每次培训后均应就培训内容对参加培训的员工作出书面考试或考核,检

测员工参加培训后的收获和培训效果。对参加培训后考试不及格的员工依照《品质部员工绩效考评实施标准作业规程》和《行政奖罚标准作业规程》处理。

4.9 每次培训后,品质部经理均应对培训效果作出评估,并将参加培训的员

工考试成绩连同教材、效果评估表,一并在品质部归档长期保存。

4.10 《培训记录》、《培训计划》《员工培训登记表》也应事后在品质部归档长

期保存。

4.11 本规程作为品质部员工绩效考评的依据之一。

5.0 记录

6.0 相关支持文件

篇4

关键词: 提高 内审 有效性

对于一个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检验检测机构来说,如何有效地将内部审核工作和其他内部质量控制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检验检测机构如何提高内部审核的有效性,本人总结有以下几点:

1、内审员良好的个人素质是内部审核工作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

内审员在内部审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和改进起着监督、参谋等作用,高素质的内审员是成功内审的基础。内审员应保持相对独立性、公正性,为人正直,既要精通质量标准,又要熟悉管理状况,在质量体系的有效实施方面应具有模范带头作用,成为认真执行和贯彻实施质量体系的积极分子。在内部审核中,内审员必须有大局意识,增强质量观念,内审员不仅要及时发现质量体系运行中的不符合或缺陷,还要挖掘质量体系低效及潜在问题。依靠外界培训、自主学习、实践参与等途径来持续提高内审员的素质是成功内审的坚实基础。

2、管理者的领导方法和方式是确保内部审核工作质量的关键。

一个实验室的工作能否搞好,关键在领导。内部审核是一种持续的内部管理行为,没有管理者的支持,内部审核就难以开展,也不会取得应有的效果。内部审核也是一种自觉的内部管理行为,而不是一项被动的应付性活动,因此,内部审核需要各个被审核部门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内部审核是一项从体系现状开始,以发现问题为先导,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而进行的定期审核工作。任何一个体系总是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任何一个部门或一项活动都不例外,质量改进是无止境的,因此,内部审核是为体系而服务的,是为了持续改进,而不是为了惩罚错误。

3、切合组织实际的内审方式是成功内审的前提。

由于内审是针对各个组织的,而各个组织的实际情况不可能会完全相同;即使是同一个组织,在不同的时期、阶段,也可能会有着不同的机构设置和分布;在同一个组织的内部,分支机构可能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内审的方式必须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策划,根据可供安排的时间和人员的情况,选择集中式的或滚动式的内审,也可根据检验检测机构规模的大小,选择一级或多级的内审。

4、内部审核后续工作的完善是重中之重。

内部审核是管理体系质量改进活动的一个重要的、正常的信息来源、依据和推动力,每次内审之后,都应导致质量改进行为取得成果,这是衡量内部审核实际效果的基本标志之一。内部审核后续工作包括被审核部门实施对内部审核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的纠正措施以及内部审核员对其实施情况的跟踪审核和验证工作。这两项工作的落实直接关系到内部审核工作的成效,是完善质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必须把内部审核过程和内部审核后的整改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内部审核工作的全部功效,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5、“促进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内审的灵魂。

贯标工作始于管理,终于管理,内审必须始终以“促进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从内审的策划起,要考虑采取的内审方式应能够促进管理的提高;在具体审核时,要依据这样的线索来进行审核。对内审工作进行总体评价时,要以是否促进了受审核方管理水平的提高为判断原则。而那种问了职责、查了记录、看了现场而不问及管理有效性的审核,则不易促使组织注意提高自身管理的改进,也不可能会长久地符合标准要求。

篇5

【关键词】 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72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85-02

自2006年以来,为规范采供血机构,确保血液安全。卫生部相继颁布了“一个办法,两个规范”及《血站技术操作规程》等法律法规,规范了采供血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运行和发展。为了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内部审核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内部审核是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及其运行的符合性、有效性、适应性进行定期系统的审核,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1 内审的目的、范围

1.1 目的 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验证采供血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并通过内审发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确保采供血机构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1.2 范围 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采供血实现过程和支持过程所涉及的所有科室。

2 制定内审计划和编制内审检查表

2.1 根据国家法规要求,内审至少毎年进行一次,[1]以验证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可持续改进。在内审实施前,成立审核组,由审核组长根据审核准则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制定内审计划,内审计划中明确了审核目的、审核依据、审核范围、审核方法、审核部门、审核内容以及审核的日程安排。内审计划编制完成后,由质量管理科科长签名确认,由站长批准执行。

2.2 根据审核准则和血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内审检查表,内审检查表涉及到采供血过程和支持过程的所有科室。内审检查表要体现出本科室的全部过程,编制时要有章可循、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有代表性,确保审核的完整性,提高审核的系统性和有效性。[2]内审检查表一般包括审核内容、审核方式、被审核部门、审核标准、审核发现描述、审核部门和审核结论。

3 审核实施

3.1 召开内审首次会议 内审之前,由审核组长组织召开内审首次会议,要求血站站长、质量负责人、业务负责人、安全卫生负责人、各科室负责人、血站内审员参加,并签到。会议主要内容是宣读内审实施计划,发放内审检查表,内审员明确审核内容,本着查严、查实、查细的原则,对各部门进行审核。

3.2 现场审核 现场审核是内审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内审员应根据内审检查表的内容依据以下原则进行审核: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原则。客观事实以证据为基础,不含有任何个人猜想、推理成份;②标准与实际核对的原则。凡标准与实际未核对过的项目,都不能判为符合或不符合;③依次递进审核的原则。审核包括:实际有没有、做没做、做得怎样三个方面依次递进。收集客观证据,及时分析形成审核证据并记录,避免事后追忆。

内审员根据内审检查表按部门进行审核,审核的主要方法是:①问(面谈):与被访人面谈、提问;②查(阅):查阅相关记录和文件;③看(观察):现场观察;④记(录):记录审核过程的有关事实。

现场审核以客观为依据,以法律为准则,内审员与各科室协调、合作,共同把内审工作做好,找出差距,持续改进,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

3.3 审核发现 将收集到客观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类,以形成审核证据,经审核组对审核证据进行客观评价形成审核发现。

3.4 开具不合格报告 首先审核组开具不合格报告前,与各相关科室进行沟通后开具不合格报告。审核组按照按不合格形成原因,开具不合格报告。主要包括:①体系性不符合:体系文件与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不符;②实施性不符合:未按文件规定实施;③效果性不符合:虽按文件规定运作,但未取所期望的效果,缺乏有效。

3.5 编制审核报告 审核组长应根据审核结果编制《审核报告》。审核报告是对本次内审工作的一次总结,编写后由站长审核批准后。审核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①审核的目的、范围、依据和日期;②审核组成员;③审核过程概述;④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评价;⑤存在的主要问题;⑥提出的不合格项,负责纠正的部门、完成的期限、所采取的纠正措施要求并对其追踪验证;⑦明确发放范围;⑧编制人和站长签字。

3.6 召开末次会议 审核组组织召开全站职工会议并签到,审核组组长宣读本次内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要求发现问题的科室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追踪验证所采取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4 结论

内审工作是检验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内审发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为了提高内审工作质量,至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4.1 领导重视 内审工作开展的好与坏,与最高管理者的重视与否有直接关系。只有管理者全面支持工作,内审员与各科室沟通、协调才好开展,确保内审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才能达到内审的目的。

4.2 控制审核过程,降低审核风险 内审员要严格执行审核计划,使审核过程有序进行;并且合理进行抽样,使样本具有代表性;识别关键过程,把握审核重点;评审主要因素,注重过程能力;控制审核结果,保证审核的客观性。

4.3 提高内审员审核能力 在审核过程中内审员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审核的效果,所以提高对内审员的审核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审员除了应提高审核技巧外,还应该加强审核方面知识的学习。因此,为提高内审员审核能力要经常对内审员进行质量审核方面的培训,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稳定、有效的运行。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事业机构 质量管理体系 内部审核 内审员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1-0088-01

质量管理体系是通过审核确定质量管理水平的,其中内部审核是审核中的关键一环,在外部审核进入之前,事业机构要进行内部审核,按照质量体系的要求定期对自身进行检查,目的就是通过内部审核检验生产过程是否在按质量计划进行,有偏离及时修正,有问题及时解决。可以说外部审核只是一次成果检验,而内部审核则更是维持事业机构质量体系正常运行的保证。目前有的单位不太重视内部审核的作用,认为和外部审核重复,单纯依赖外部审核,这样不但增加了事业机构管理成本,更使事业机构迟迟通不过外审,质量水平上不来,更损失了经济效益。

内部审核有其自身的关键程序,对这些关键程序予以重视才能认识到内部审核的作用,也才能做好内部审核工作。

一、事业机构最高管理者首先要端正思想,正确认识

事业机构的最高管理者是事业机构的总指挥和总调度,对事业机构管理至关重要,也是事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总负责人。事业机构的质量方针是由最高管理者的,它要与事业机构的组织方针相一致,因此都是由最高管理者确立的,因此,最高管理者的思想方向,决定着事业机构的组织方向,也决定着事业机构的质量管理方向。最高管理者对事业机构的质量管理给予多少的重视程度,就会投入和调拨多少的资源用于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质量就会有相应的变化。最高管理者重视质量管理,就会通过其领导的作用创造事业机构全员重视质量的氛围,创造全员参与的环境,协调事业机构各部门进行协作,提供财力物力的支持,使事业机构内部审核得以顺利进行。可以说,最高领导者的端正态度,思想上的重视是从根源上保证内部审核正常有效开展下去。

二、建立高素质的内部审核队伍,保证内部审核质量

在质量体系审核中,审核员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质量,进而影响到事业机构的质量管理水平,因此为保证内部审核的高效高质,建立相应高素质的内部审核队伍是关键。合格的内审员除具有一定的学历水平和培训资格外,更重要的是内审员自身的素质和经验,这决定了内审员对标准与实际工作的结合、尺度的把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内审员可以是事业机构内部人员或外聘,但都必须是与待审领域无关的人员,以保证审核的客观性。内审员必须取得内审资格,并具有一年以上的质量管理经验。内审员必须是责任心强,对待问题公正客观,坚持原则的,同时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对事物判断准确。内审员必须熟知质量体系及其文件、程序、组织结构、职能关系、评判准则、检验标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同时也要了解事业机构生产的过程、产品和服务。

内审员不仅是内部审核的执行者,也是事业机构质量标准的宣传者、质量体系的体检师,是事业机构质量工作的推动者,因此事业机构要重视内审员的选择、内审队伍的组建,选择满足上述条件的高素质内审员,保障事业机构内审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建立明晰的审核程序,便于实施

内部审核是一套系统工程,涉及事业机构各部门,人员众多,项目也很多,因此建立起明确清晰的内部审核程序,使程序不因人而转移,才有利于整体的实施以及工作的接续,更有利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有利于质量体系的运行。防止因人员变动造成工作无法进行,保证工作富有成效。

首先做好内部审核的准备,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也为后续工作定下了良好基调。聘任满足上述条件的有资格的无领域交叉并且业务熟练的内审员,组建高素质内审团队;必须由事业机构最高管理者担任内审团队的领导者,负责内审计划的审批和实施管理,明确团队成员分工,各司其职,按照内审计划按期按地实施内审工作;将内审所需文件表格准备齐全,首先是内审计划,其次有记录表,会议签到表,不合格项报告、审核报告等,使审核工作更有效率。

接下来是内审工作的正式实施,内审工作的首次会议、内审组会议和末次会议这三个会议贯穿了内审工作的整个过程,因此对内审工作的整体进行具有重要的掌控作用,必须开好。首次会议要向参会者解释清楚审核的所有内容,使事业机构更好配合内审工作,将内审安排落实到位;期间内审组要召开内审组会议,对现场审核期间的情况进行总结,对发现的问题予以归纳,形成不符合项报告,对现行质量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价;最后在末次会议上通报审核结果,提出不符合项整改措施,答谢各部门的支持配合,内部审核工作圆满结束。

篇7

关键词: 实验室,质量体系, 内部审核

Abstract: the laboratory is management to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internal audit of the quality system of effective method, also is the laboratory to meet external audits of important before quality activities. Through laboratory internal audit, not only can deter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quality system, and can arouse, the organization department and personnel of a weak link for the manage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for laboratory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uthor's experience in practice, how to carry on the experimental city internal audit problems, from several aspect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laboratory, quality system, internal audit

中图分类号:G424.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序言

实验室内审是管理层改进和完善质量体系的有效手段,也是实验室迎接外部审核之前的重要质量活动。通过实验室内审,不仅可以确定质量体系的有效性,而且可以调动、组织部门和人员对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管理和改进,对于实验室内部管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实验室应根据预定的日程表和程序,定期地对其活动进行审核,以确定其运作持续符合质量体系和本标准的要求

1、 内审的目的

(1)验证实验室运行是否持续符合管理体系的要求:通过内审,检查质量体系要素(过程)是否在质量手册或其它体系文件中有明确的条款作出相应的要求,是否符合《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ISO/IEC 17025:2005)或其它标准文件的要求,并在各项工作中实施。

(2)确定已实施的组织的质量手册及体系文件的有效性:通过内审,检查实施的情况,得相关的证据,并与体系文件中的要求进行对比,确定体系文件中的各项要求是否在工作中得到全面的贯彻。

(3)为改进质量体系创造机会,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内部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不足和缺陷)可以为组织管理体系的改进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同时针对不足和缺陷采取改进措施(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并将内审报告提交给管理层,作为一项管理评审的输入。

(4) 为外部审核作准备:通过内审,及早发现质量体系中的不足和薄弱环节,有助于在外审之前改进不足,获得较好结果。

2、内审的组织

(1)实验室按照一定的频次进行内审:内审至少应当每年进行一次,应制定内部审核计划,计划应涉及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每一个要素至少每12 个月被检查一次。对于规模较大的实验室或检查机构,比较有利的方式是建立滚动式审核计划,以确保管理体系的不同要素或组织的不同部门在12 个月内都能被审核。安排内审频次时还应考虑校准/检测项目、实验室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的特点以及要素(过程)、部门、区域或活动的重要性等因素,进行适当增加。

(2)实验室按照一定的组织进行内审:首席执行者负责内审的决策;内审的组织和实施由质量负责人(质量主管)负责,首席执行者授权部门配合,如质管部、办公室、人事部等;内审的具体实施由质量负责人或内审组长负责;内审组成员配合组长工作。

(3)实验室内审所需的资源:人力资源,内审员应当由具备一定知识和技术、熟悉质量体系运行过程和认可要求、受过相关的内审员培训、经考核取得内审员资格且得到任命的人员担任;工作条件和设施,如审核活动的场所、通信设施、办公电脑系统和交通工具等;时间、行程安排;工作文件,包括内审计划、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其他质量文件、检查表、签到表、不符合报告等;其他信息资源,包括与质量体系运行有关的档案、质量记录和样品、抽样、量值溯源、方法、测量设备、结果报告、质量保证、投诉、抱怨等信息。

3、内审的计划

(1)实验室内审的范围:内审应包括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各个要素(过程)及涉及的各个部门和岗位,与质量体系相关的重要的活动和区域。

(2)实验室内审的依据:内审所依据的主要有《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ISO/IEC 17025:2005)、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质量记录等。

(3)实验室内审的时间、日程安排:合理安排时间、避开某些部门的工作高峰,提高内审效率;对于实验室是母体组织的一部分的情况,需考虑物资供应、后勤支持等部门的合作问题。对于较大型的或有分支机构的实验室,合理安排行程,可增加现场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实验室内审员的工作:内审组长应当与相关内审员进行沟通,确定他们各自所承担的任务。内审员应当审核特定的质量体系要素或运行部门。内审员应当对被审核部门有一定的技术了解。

(5)工作表格的准备:内审表格应当有利于审核员进行调查,并便于记录内审结果,包括用于评价质量体系要素的内审计划表、内审实施计划表,通常根据内审员的审核内容进行划分;用于记录内审结果的报告,如“不符合项记录表”、“纠正措施记录表”以及用于总结内部审核情况的内部审核报告等。

4、内审的实施

篇8

一、量力而行

审核认证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不是想当然的,必须具有一定的管理和经济实力为基础。有的企业为了拿到认证证书而参与贯标认证,到头来功亏一篑,不但没有拿到证书,反而造成人力与物力的损失;也有的企业以拿到证书为目的,通过了认证,但并没有规范管理,从而大大增加了企业内耗,使领导和广大员工对质量体系产生抵触情绪,证书也就形成了一张废纸。98年度常宏公司的规章制度基本健全,拥有各类管理人员60余名,各部门组织机构和管理职责已经完备。规范管理和与国际接轨的企业需求及集团的大力支持已具备贯标认证的条件。经过最高管理层的讨论决定98年6月份正式开始贯标认证。

二、领导作用

中、小企业的领导对质量和贯标工作的观念、态度直接左右贯标工作的进程,可以说领导的重视是一个企业质量体系创建、保持并规范运行的基石和后盾。经验证明很多企业审核认证半途而废或认证后质量管理滑坡都是与领导的不够重视分不开的。贯标工作伊始,公司的最高管理者十分重视,把贯标工作作为全年工作计划的头等大事,投入了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对质量体系文件加深理解,以身作则,同时也制订了严格的奖惩制度,在整个企业内营造了积极的贯标氛围。这也是企业能一次性通过认证注册的重要原因。取得证书后,很多企业最高管理者往往对贯标工作的关注日趋减弱,主要源于贯标初期的重视是对拿到证书的认识,而非对建立质量体系的重要性的认识。常宏公司“管理者推动方式”与“收益者”(主要是顾客)双重推动的模式是通过认证后最高管理者重视贯标工作的一个明显标志。最高管理者在认证后制订了贯标工作的长远规划,确定持续改进的目标、基本方向与途径,在整个企业内倡导改进的做法,培养持续改进的意识和价值观,防止认证后各级管理人员产生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错误思想。

三、全员意识

有了管理层的重视只是贯标工作的基础,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参与和支持,如果质量体系只有领导的重视,没有基层人员的认真执行,那么质量体系将形同虚设。如何提高全体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合作性是体系是否有效运行的关键。贯标伊始,公司领导全面负责,把握大局,正确引导,为认证工作掌舵领航,公司各部门及各级人员一丝不苟,团结一致,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尤其在不合格项控制和纠正预防措施控制上,一改过去沿袭几年的老思想,老方法,老传统,采用符合ISO9001质量标准要求的管理程序,使运作程序规范、合理、可操作,为认证付出了辛勤汗水。

四、重在贯彻落实

很多通过认证的企业都会有同样的感触-----文件好编执行难。我们一开始就重视程序文件的可操作性,对程序文件可操作性进行了两次修订,并且在编制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时候,上上下下进行反复的论证和修改,方方面面进行有效的沟通。在制订目标时,公司管理层经过多次研究,征求多方面建议,使质量方针简洁、易记;质量目标尽可能量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为日后质量体系的贯彻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保证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在符合标准前提下,突出实用性,尽量达到执行起来顺畅,没有被套住、别扭的感觉;对可执行性文件(企业内控标准、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和计划、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等外来文件)进行了较为客观的界定,对企业内控标准和工艺操作规程进行了重新修订,删除繁琐的条款,并将成熟的操作经验以简明的叙述融入其中,使其操作时易于执行,对质量记录尽量采用表格的方式,在设计表格时,突出重点,做到不漏项,无多余项,保证了在记录过程中便于操作。以上几个方面保证了质量体系在贯彻落实中的简捷、易行。带动了执行人员的积极性,没有把记录填写和执行质量体系做为一项包袱来看待。

我们还在质量体系培训的基础上加大管理力度,要求公司的各级人员严格按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执行,对有令不行或违反操作规程的给予惩罚,从另一方面保证了质量体系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

五、认证后对企业的促进作用

1.分工明确

通过认证对企业的促进作用最明显的一个特征,不但解决了各岗位的职、责、权,而且构成了相互关联的网络,为“追求完美,为用户提供期望的工程和服务”构建了质量保证机制,任何工作和责任及相互关系皆用文件形式确定下来,其标准化程度是过去从未达到过的,改变了以前好事有人争,错事互相推诿;质量保证变成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真正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统一,规范与操作的一致。产品(包括产品和服务)质量能够起到有效的追溯,一件不合格品(产品、材料、服务)很容易追溯到责任人,查明不合格的原因。

2.拓宽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

增强企业的整体实力,(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公司信誉及资源配置)才能够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创立品牌战略。ISO9001正是在积累和总结世界发达国家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由国际TC技术委员会制定的统一国际标准。它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产品(产品和服务)质量,能够向顾客和第三方提供足够的保证和信任。常宏公司取得认证后,公司的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综合实力明显加强。在装饰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常宏公司拓宽了市场,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六、企业通过认证后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认证只证明企业的质量体系符合ISO9001国际质量标准,而保证质量体系是否能够持续有效的运行才是企业认证的根本。如何保证企业的质量体系持续有效的运行呢?下面就从三个方面予以简述:

1.持续有效的开展质量体系审核

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只能表明这个企业的质量体系符合和满足GB/T19000-ISO9000族标准中某一质量保证模式的基本要求。实践证明,即使企业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质量体系在实际运行中,总是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改善和不断改进的机制,就会出现各种影响质量体系运行的问题,逐渐使质量体系运行困难,就会出现企业管理滑坡。最终导致质量体系名存实亡。因此,为防止认证后出现管理滑坡,公司明确了内部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等文件化体系。持续有效地开展质量审核,对质量体系运行做出正确诊断,对发现的不合格或潜在的不合格,实施纠正/预防措施,使质量体系步入良性循环,完善不断改进的机制。持续有效的开展内审,领导重视是关键,全员参与是基础,内审员是机制改进的保障。如何开展审核,不断地发现问题和监督落实纠正措施使其有效。

1)设置专职内审员,赋予内审员相当的权限,并充分肯定内审员的工作成果,激励内审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管理者代表亲自过问质量审核工作,审批质量审核计划、协调审核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督促纠正措施的落实,强调审核的重要性和实效性。

3)反对“报告满天飞,不能实际解决问题”的作法,内审员要主动处理问题,日常事务要自己解决,不能任何问题都向领导汇报。对于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必须由领导解决时方向其及时汇报。对于潜在的问题要有敏锐的预见性,将引发不良后果的原因、过程、解决方案等及时向领导层报告,以便决策。只有这样,内审员的重要性和作用才能体现。

4)反对“能力”不强或管理知识困乏的人担任领导职务,对人的管理及能力的评价不要以做了多少事,而应是做成了多少事为评价原则。以免使下属员工产生抵触心理。

在质量体系检查的方法上采取“三结合”,定期审核与日常监督审核相结合、专题审核与专业审核相结合、要素审核与部门审核相结合。上述方法的结合使质量体系检查的内容和范围更全面更有代表性,真正能够做到审核横到边、纵到底。

质量问题不能够在措施上得到落实,久而久之评审就会走过场,贯标成果就难以巩固,企业管理就会滑坡,内审员的业务能力也得不到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改进的机制也会消弱。我们采取的较为有效的措施是:

1)审核的结果与公司经济责任挂钩,奖惩兑现。我们把质量体系审核(日常监督审核、专题审核、管理评审等)、产品质量审核、过程质量审核分别纳入考核,占一定的考核分。对不合格或纠正措施的实施整改情况,由公司品管部负责跟踪到底,问题得不到落实、得不到改良决不罢手,并向管理者代表直接汇报问题的整改情况。

2)将审核出的问题进行量化分解,对重复出现的不合格项进行重点跟踪闭合,对责任人进行处罚和教育。

3)注意内审员业务能力的培训和考核。要求内审员注重自身业务能力的培养。如果一名内审员对专业知识不刻苦钻研,不及时掌握内审的好方法,不了解质量管理的新要求,就不可能很好的完成审核任务。为此,派出内审员参观培训或聘请专家来公司讲学指导。同时,公司组织内审员一起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为了掌握内审员的业务能力,企业组织对内审员的业务能力进行跟踪考核。

2.注重内部沟通

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对公司各部门、员工之间存在的质量问题,由公司组织召开碰头会、专题会及质量分析会进行讨论解决,消除了部门壁垒和责任推诿,使质量体系的自我改进机制不断得到加强。

推荐范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