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党支部课程总结8篇

时间:2023-02-28 15:36:1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党支部课程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党支部课程总结

篇1

一、动员广泛,计划全面。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活动伊始,各学生支部就在广大学生党员之中进行了广泛的动员,并结合各支部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科学全面的学习实践计划。一方面传达了学院党委和学工部的文件精神,强调了本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活动实施方案,对指导思想、目标要求、活动阶段安排、学习实践形式等方面做了详细的部署,保证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本次活动中,我院各学生党支部和广大学生学生党员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央指定的两本教材和学工部印发的《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为重点学习内容,认真研读,切实提高思想意识,对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等方面有了整体的认识和把握。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对自身客观情况、社会热点问题等有一定的思考和认识。

1.研究生三个支部更加注重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组织广大学生党员参加相关专题辅导讲座,开展小组学习讨论,在思想上和实践上统一了认识,对科学发展观有了进一步深刻的认识,同时还将科学发展观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进而提升了我们本次学习实践活动的理论水平。

2.07级本科两个支部、08级续本支部则更注重社会热点、自身成才发展与科学发展观的联系方面的讨论,以08级续本支部为例,在学习理论的同时,结合当今发展不均衡、失业率增高、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充分认识到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社会地位、作用入手,强调了大学生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进而明确了学生党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同时根据所学内容,从学生的角度提出学校在课程设置、服务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学有所用,从身边小事谈科学发展。

3.05级、06级本科支部和07级续本支部在11月7日进行了共青团模拟活动展示,这是《共青团工作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的一部分,也是我院学生支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在为期两周的活动准备中,广大学生党员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同时能够学以致用,将理论与现实紧密相连,把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果、青年特色和时代使命、共青团活动鲜明特点等元素融合在策划及表现形式中,既具有一定的观赏娱乐性,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教育性,使得广大学生在轻松氛围中了解改革、团建的知识,收获颇丰。

4.08级本科生中尚没有正式党员,08级本科学生党支部为联合支部,由辅导员担任支部书记。考虑到大一学生的实际情况,该支部除组织预备党员参加必要的专题讲座、集中学习讨论外,更加注重以实践的方式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组织支部成员参加改革开放三十年论坛,参观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双清别墅、军事博物馆的抗震救灾展览,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呈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使大一学生从感性认识更容易上升到理性认识,弥补了理论方面的不足。

总之,我院各支部能够充分认识和掌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切实增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自身成长成才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能够与个人思想、学习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同时结合自身学习和发展目标,积极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力求将自身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以实现自我科学发展。

三、形式多样,内容鲜活。本次学习实践活动不再拘泥于以前简单的学习模式和枯燥的理论讲解,而是采取参观、讨论、模拟展示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党员的学习实践积极性,增强了学习效果。同时,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和涉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问题进行讨论,使得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另外,有些学生党支部与团支部一起进行了学习讨论,扩大了学习的主体,把入党积极分子也纳入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来,进而增强了科学发展观的普及度,也提升了党后备力量的理论水平和思想意识。

在近一个月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院各学生支部能够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切实把学习落实到实处,致力于真正弄懂几个问题,踏实做好几项工作。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这一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首先,广大学生党员能够根据客观实际发现我们在发展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但是在尝试结合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方面还做得不够。我们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在于,要用这些知识去指导实践,切实解决问题。对于一些社会问题和学校发展问题,看到了问题的存在,但没有深入探究问题的症结、探索性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这也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普遍缺陷。

其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有一定的广度,但是深度还有欠缺。通过各学生党支部提交的阶段性学结可以看出,大家在集中学习讨论时涉及面很广,但基本都是泛泛而谈,很少能够真正深入探究,没有真正做到学习有专题、研讨有重点。

篇2

一、动员广泛,计划全面。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活动伊始,各学生支部就在广大学生党员之中进行了广泛的动员,并结合各支部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科学全面的学习实践计划。一方面传达了学院党委和学工部的文件精神,强调了本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活动实施方案,对指导思想、目标要求、活动阶段安排、学习实践形式等方面做了详细的部署,保证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本次活动中,我院各学生党支部和广大学生学生党员以党的*精神、中央指定的两本教材和学工部印发的《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为重点学习内容,认真研读,切实提高思想意识,对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等方面有了整体的认识和把握。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对自身客观情况、社会热点问题等有一定的思考和认识。

1.研究生三个支部更加注重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组织广大学生党员参加相关专题辅导讲座,开展小组学习讨论,在思想上和实践上统一了认识,对科学发展观有了进一步深刻的认识,同时还将科学发展观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进而提升了我们本次学习实践活动的理论水平。

2.07级本科两个支部、08级续本支部则更注重社会热点、自身成才发展与科学发展观的联系方面的讨论,以08级续本支部为例,在学习理论的同时,结合当今发展不均衡、失业率增高、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充分认识到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社会地位、作用入手,强调了大学生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进而明确了学生党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同时根据所学内容,从学生的角度提出学校在课程设置、服务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真正做到学有所用,从身边小事谈科学发展。

3.05级、06级本科支部和07级续本支部在11月7日进行了共青团模拟活动展示,这是《共青团工作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的一部分,也是我院学生支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在为期两周的活动准备中,广大学生党员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同时能够学以致用,将理论与现实紧密相连,把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果、青年特色和时代使命、共青团活动鲜明特点等元素融合在策划及表现形式中,既具有一定的观赏娱乐性,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教育性,使得广大学生在轻松氛围中了解改革、团建的知识,收获颇丰。

4.08级本科生中尚没有正式党员,08级本科学生党支部为联合支部,由辅导员担任支部书记。考虑到大一学生的实际情况,该支部除组织预备党员参加必要的专题讲座、集中学习讨论外,更加注重以实践的方式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组织支部成员参加改革开放三十年论坛,参观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双清别墅、军事博物馆的抗震救灾展览,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呈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使大一学生从感性认识更容易上升到理性认识,弥补了理论方面的不足。

总之,我院各支部能够充分认识和掌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切实增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自身成长成才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能够与个人思想、学习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同时结合自身学习和发展目标,积极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力求将自身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以实现自我科学发展。

三、形式多样,内容鲜活。本次学习实践活动不再拘泥于以前简单的学习模式和枯燥的理论讲解,而是采取参观、讨论、模拟展示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党员的学习实践积极性,增强了学习效果。同时,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和涉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问题进行讨论,使得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另外,有些学生党支部与团支部一起进行了学习讨论,扩大了学习的主体,把入党积极分子也纳入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来,进而增强了科学发展观的普及度,也提升了党后备力量的理论水平和思想意识。

在近一个月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院各学生支部能够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切实把学习落实到实处,致力于真正弄懂几个问题,踏实做好几项工作。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这一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首先,广大学生党员能够根据客观实际发现我们在发展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但是在尝试结合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方面还做得不够。我们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在于,要用这些知识去指导实践,切实解决问题。对于一些社会问题和学校发展问题,看到了问题的存在,但没有深入探究问题的症结、探索性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这也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普遍缺陷。

其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有一定的广度,但是深度还有欠缺。通过各学生党支部提交的阶段性学结可以看出,大家在集中学习讨论时涉及面很广,但基本都是泛泛而谈,很少能够真正深入探究,没有真正做到学习有专题、研讨有重点。

篇3

大类培养的重点在于满足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权利,学生能否对大类内各专业进行全面了解将成为学生自由选择专业的关键。由于大类培养的第一二学年所开设的课程基本是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程,很少涉及专业主干课程,这样导致学生对专业的了解不是很深入,在进行转专业调整的时候,会盲目跟风或者考虑不周最后反复调整的现象。这样不仅给学生学习带来不利因素也对教学管理带来沉重负担。为了让学生对大类内各专业有全面深入的了解一般在新生入学开始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专业介绍,这可以让学生在入学就对大类培养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进行初步了解,但学生由于刚刚入学,没有从高中时代学校规定我学什么课程我就学什么课程,考什么重点学什么的学习方式中转变过来,很难真正了解大类培养的真正意义和各专业的培养特点。其实在大学中对学生影响最直接的应该是学生自己的同辈群体,低年级学生一般倾向于向高年级的学长咨询有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如何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低年级的学生和高年级的学生更好的交流,这是我们在班级设置上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如果在班级设置上取消原有的年级+专业的设置方式,代之直接以专业命名班级,让同专业的各个年级学生同属一个班级,这样可以打破因年级造成的上下年级之间的隔离,比如学院直接设定电气1班、电气2班、电子1班、电子2班等,每个班级都由人数不等的四个年级构成。这样使得班级建制由横向设置变为纵向设置,便于上下年级之间交流学习,通过与高年级之间的交流学生也能真正了解本专业,才能感受自己是否适合本专业,大类内转专业才能真正发挥对学生双向选择作用。

二、大类培养模式下的班级组织建设

班级干部有时候不只是一个职位,他们有时候是班级的象征,学生承认本班级的班长和其他班干部的合理性等于承认班级存在的合理性,这会增加他们对班级管理和班级规章的服从和遵守程度,所以班委会组成人员特别是重要班干部不应该经常变动,即使变动也应该有班级成员民主选出。由于实行大类培养会导致学生班级人员流动,传统班级设置的班委会因人员转入和转出会导致班级组织人员过剩和稀缺的情况,班委会经常性的调整也会导致班级组织功能弱化、班级人员不服从管理等情况。因此,适应大类培养改革,有必要在班级管理上探索一种班委成员相对固定,班干部号召力较强的班级组织体系。大学生对于学校里面的榜样有着天生的崇敬,这是因为大学生处在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他们对于如何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比较迷茫,而向老师、向优秀的学生学习是他们成长的重要途径。让一些高年级的学习、实践能力比较突出的学长担任班级委员会的成员,一方面可以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健康成才,另一方面可以发挥优秀学生的号召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适应以专业命名的班级模式,班委会成员应该选择大类专业调整以后的高年级优秀学生担任班级干部,这样不仅保证了班委会的相对稳定性也可以发挥优秀学生对班级的管理的优势。在班干部的具体生成上,应该采用民主选举的方式,以保证班级干部的合规性和正当性。低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进入班委会的资格,但可以担任助理职位,以得到提前锻炼,也为后期选拔班干部培养后续力量。大学生班级党团支部是加强班级成员思想政治教育、塑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以及锻炼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连接学生和老师、学校的重要纽带。充分发挥班级党团支部的作用,对于老师和学校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了解学生成长的各种需求以提供各种人性化的服务和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班级党团支部还可以发挥自身的教育意义,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达到思想教育、舆论引导、丰富实践等多种作用。传统班级都有自己的团支部和党支部,但随着大类调整的进行,原有的班级党团支部成员也会因人员变动导致组织人手不齐,例如团支书或者组织宣传委员转到其他专业了,党支部因人数转出不适合继续保留党支部了。这样就会导致班级正常的团日活动或者志愿服务活动不能及时有效的开展,班级因成立党支部的人数不足也会导致班级党支部不得不撤销的情况。为了充分发挥班级党团支部的各种功能,适应大专业班级建设,应该让班级中高年级学习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班级团支书和党支部书记,以保持组织的相对稳定性,充分发挥高年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同时创造机会让低年级学生参与到团支部和党支部担任助手。

三、结语

篇4

一、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的基本情况

市现有离退休干部党支部85个,其中,离休干部党支部4个,离退休干部合建党支部81个;乡镇(办事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19个,市直及上级驻文单位离退休干部党支部66个。离休干部1011人,退休干部5234人,根据离退休干部的身体状况、特长优势和兴趣爱好,通过组织推荐、行政机构、社会、事业、企业聘请,有10%的离休干部、60%的退休干部直接参与党的建设、经济建设、文明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工作。2008年来,1700多名离退休干部捐款10万多元资助200多名贫困学生,并与他们结成了帮扶对子。200多名离退休干部长期担任各中小学校校外辅导员,教育指导青少年4000多人。2300多名离退休干部抗震救灾捐款42万多元。离退休干部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等重大问题向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200多条,有50多条好的意见和建议被基层党委、政府采纳。处理各种矛盾、纠纷820多起,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二、引导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的基本做法

(一)注重组织领导,营造老有所为氛围。按照李源潮同志“从全局考虑、从我们党的执政资源考虑,需要把老干部组织起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政治问题”的指示,坚持纵横协调,全面覆盖。纵的方面,坚持上下同步,市委专门成立离退休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离退休干部工作的研究部署;组织部门加强对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具体指导,每季度与市委老干部局共同对基层离退休干部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检查指导、考核表彰;各镇(街道)党委成立由镇党委书记、政工书记、组织委员和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组成的镇级离退休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具体领导各镇离退休干部工作。全市上下形成了党委高度重视、组织部门具体指导、老干部局抓落实、基层党委大力支持的良好局面。横的方面,注重引导带动,发挥市委老干部局统揽协调作用,先后出台《关于在全市离退休干部中开展“我为‘十一五’发展做贡献”活动的通知》、《关于在全市离退休干部中开展“关爱下一代”活动的实施方案》、《关于在全市离退休干部中开展“三学三讲”活动的实施方案》等,加强对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的组织引导,加大检查指导力度,营造老有所为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支部建设,提高老有所为觉悟。坚持把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的“大盘子”中考虑,与在职党支部建设同规划、同部署、同指导、同考核。根据基层特点,深入开展“五好支部”创建活动,规范组织关系,健全组织生活,加强班子建设,按时换届选举。2008年来,各镇(街道)新选举产生10名支部书记,34名身体状况好、思想作风硬、组织能力强的老同志进入各支部班子,退居二线同志担任基层支部书记的支部占65%,支部班子的年龄结构和身体状况得到了优化,有效提高了班子的整体素质和战斗能力;创新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新形式,在农村划片组建党小组,建立“”、报告工作、联系党员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把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成为引领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的战斗堡垒和坚强核心。各基层党委还通过定期组织召开老干部情况通报会、座谈会、观摩会等形式,让离退休干部开阔眼界,了解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长远规划,增强老同志们发挥余热、奉献社会、参与基层建设的热情。

(三)组建两支队伍,构建老有所为网络。结合离退休干部实际,以镇(街道)离退休干部党员为主体,采取广泛宣传、支部动员、党员自愿的方式,组建“两支队伍”,一支是常规队伍,即按照全市离退休干部书画协会、体育协会和老年艺术团的部署,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为单位,发动热爱和熟悉文体工作、党性观念强、身体比较好、有奉献精神的老同志成立文体活动小队,按照市级离退休干部文体协会的要求,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丰富基层离退休干部生活,全市共成立离退休文体活动小队190支;另一支是特色队伍,即结合镇(街道)实际,发挥离退休干部政治素质高、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威信高等优势,组建“特派团”、“智囊团”和“调解团”等特色队伍。市张家产镇组建离退休干部“特派团”和“智囊团”,“特派团”由身体素质好、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离退休干部组成,直接到联村党总支中担任成员,根据各自分工,正常参与联村党总支的日常工作,接受镇村党委的统一调度,完成各项工作目标,“智囊团”由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的离退休干部组成,成员以争作“三员”为工作目标,在农村进行巡回调研,主动献计献策,处理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稳定。市葛家镇按照自然村区划,把全镇划分成六个人民调解片,组建离退休干部“调解团”。“调解团”成员由每片所管辖的各村调解主任组成,每片推选1名片长,每三年聘任一次,可续聘连任,六名片长组成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形成了一种由村到片,由片到镇的组织形式,有效的化解了镇村矛盾和纠纷。

(四)健全机制保障,激发老有所为热情。一是经费保障制度。将为各镇(办事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支部书记发放的办公经费和个人补贴纳入财政统筹,财政局每年按照每个支部1500元办公经费和每个支部书记1800元个人补贴的标准拨付给市委老干部局,由市委老干部局进行发放;市委组织部每年将离退休干部按标准上交的党费按50%的比例留成,每年年底前一次性拨给市委老干部局,作为支部建设工作经费;各镇(办事处)基层党委也都为离退休干部参与新农村建设提供大力支持,实现了镇党委统一安排车辆接送老干部到村工作,中午统一在镇机关食堂免费就餐;统一对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离退休干部发放工资补贴,为老干部开展工作提供保障。全市上下形成了财政支持一部分,各基层党委支持一部分,党费留成支持一部分的“三支持”经费保障制度。二是考核表彰制度。市委老干部局将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情况纳入各镇(街道)全年老干部工作考核。每月编印工作简报,通报进度;每年年底进行考核,评选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次年年初召开表彰大会,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树立典型,促进工作。各镇(办事处)党委将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情况列入年终考核,设立专门年终考核奖,对工作突出、发挥作用显著者给予表彰,予以物质奖励,充分调动了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培训学习制度。依托老年大学和老干部党校,每季度组织举办全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培训理论骨干;依托远程教育网络,拓宽学习覆盖面,扩大离退休干部参与人数,发挥党支部书记带头作用,实现支部成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市委老干部局坚持每月向支部传阅文件和时政教育资料,每年投入4万多元为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订阅报刊和学习资料,补贴2万余元,组织离退休干部自费订阅各类学习材料2200多份。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每月至少学习一次,并实行学习联络员制度,通过结对帮学、上门送学等方式,确保每一名党员都能参与支部学习,感受党的温暖,提高老有所为本领。

(五)依托阵地建设,创建老有所为平台。一是加强基层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深入开展标准化老干部活动场所创评活动,通过完善检查考核机制、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依托开展活动促进,提高各镇(街道)的重视程度、建设力度。2007年以来,全市新建、改建、扩建活动场所23处,累计投资达210万元。市委老干部局为各镇、办事处、各部门配套桌椅、健身器材、娱乐设施共计20多万元。有11个标准化老干部活动中心(室)被评为市优秀活动中心(室)。二是加强老年大学建设。坚持深化教学改革,制定宽严适度的管理制度;充实教学内容,增设书法、戏曲等专业,增加办学班次;创新教学方式,探索实行有偿教育。截至2009年,全市老年大学学员达到2000多人次。三是开展多种活动。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以基层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为阵地,依托离退休干部文体协会,组织各文体小队开展形式多样的书画展、门球比赛、老年人运动会、文艺演出、建言献策、关爱下一代和抗震救灾等活动,丰富离退休干部精神文化生活,引导离退休干部发挥余热,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大发展。

三、引导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存在的不足和意见建议

尽管市在引导基层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一些基层单位对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落实不到位,对离退休干部缺乏关心,消弱了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部分基层单位对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缺乏正确的组织引导。三是引导基层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经费保障、阵地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四是部分离退休干部受思想观念、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社会关系、生活环境等影响,发挥作用的意识、程度、内容等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随着社会发展的突飞猛进,科技的日新月异,部分离退休干部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水平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针对以上不足,今后应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尊重关心老干部是前提。尊重关心老干部,就是要把老干部当着自己的长辈,认真落实老干部的两项待遇,多征求老干部的意见与建议,取得老干部的关心与支持。具体说来,就是要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落实情况通报、阅读文件、走访慰问等制度,落实好老干部政治待遇;完善老干部离休费、医药费保障机制,落实好老干部生活待遇,让老干部共享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成果。只有尊重关心老干部,才能使老干部深感组织的关怀,才能更好地得到老干部的关心、支持和配合,各项工作才能得到顺利开展,老干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才能极大的调动起来。

(二)领导重视是关键。领导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的程度。离退休干部有着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而且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有很强的号召力。实践证明,哪里的领导重视,哪里的离退休干部整体作用就发挥得好,哪里的社会就稳定,社会就进步,经济就发展;哪里领导忽视发挥离退休干部的作用,哪里的社会矛盾就多,工作就难开展。只有领导重视,把发挥离退休干部的作用列入工作议事日程,围绕中心,统筹部署,抓好落实,才能更有效地发挥离退休干部的作用,卓有成效地开展新农村建设。

(三)阵地建设是载体。离退休干部活动场所和老年大学是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是离退休干部进行学习和活动的重要场所。要不断推进离退休干部活动场所和老年大学建设,加强对各离退休干部活动场所指导检查,实现离退休干部活动场所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创建标准化离退休干部活动场所;完善老年大学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育形式,通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和实施老年教育工作,发挥辐射力、增强吸引力,构建离退休干部活动场所和老年大学网络,满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学习、活动的需求。同时,要依托载体,积极组织和开展适合离退休干部自身特点的文体活动,丰富离退休干部精神文化生活,引导离退休干部发挥经验、政治等优势。

篇5

关键词:治薄教学质量学校建设发展

三校合一的励耘小学,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学校行政人员审时度势,针对教育教学的薄弱点,经行政扩大会议研究和深入实际的调研,制定了励耘小学《五年发展规划》,力争打造路东片亮点学校。我校以“和谐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为教育理念;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以人为本、开发潜能、注重发展、适应未来”的办学理念;以“让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享受童年快乐”为课堂教学特色;努力构建文明校园、文化校园、和谐校园,经过三年的不断努力,尤其是近一年来,我校在学校管理、师资建设、办学条件、教育教学等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健全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是治薄保障。

首先,教学工作离不开管理。我校在上半年修改和完善了现有会议制度,如班主任会议、年级组长会议等,都对学校各项工作有着重要影响。有效地沟通了信息,积极地推动了学校正常工作。

其次,学校各部门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如:教导处健全学生学籍以及教师业务等管理制度,总务处健全财经管理制度,学校党支部、共青团、少先队、实验室、阅览室等也建立了相应管理制度。对于教职工,健全考勤制度,建立政治学习、业务进修等制度,设立师德准则等。对于学生建立在校常规、优秀学生评比条件等。

我校在贯彻实施管理制度过程中,利用多种形式,向广大师生员工进行宣传,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做到纪律严明、公正无私、一视同仁。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要求大家做到的,领导首先要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经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学校各方面工作的统筹协调,责任落实到人,不仅调动了教师积极性,而且学校形成了较好的校风。

二、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是治薄核心。

学校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以创“五好”班子为目标,以自觉学习、加强团结、勤政务实、廉洁自律为准则,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各项政策法规和上级文件精神。领导班子分工协作、职责明确,做到大事集体研究,小事相互通气,难事相互支持,每一个成员,都把各自分管的工作,当做促进学校发展的事业来做,从而能主动地、创造性地去设计和组织自己的分管工作。坚持教代会、校务会讨论,广泛听取意见,决策不主观、不武断,作风民主,受到了全体教职工的拥护和好评。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尤其是年初,学校被定为薄弱学校后,学校领导班子极为重视,立即成立治薄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薄弱学校改造推进方案》,班子成员针对学校常规管理中的薄弱问题,做到“三深入”——深入实际、深入课堂、深入学生。指导教学、听课、开展评教评学活动,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对教师进行形势政策、教育观念、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育,使教师队伍的敬业意识、纪律意识、师表意识、协作意识、奉献精神不断增强,积极引导教师从提高课堂四十分钟效益、搞好德育工作、激发学生学习愿望和内在动力以及不断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上来提升教育质量。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治薄关键。

优秀的教职工集体是学校的财富,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是学校健康蓬勃发展的希望和基石。我校党支部以“标准化党支部”、“示范型党支部”等创建活动为依托,认真开展“三争做、三满意”、“一个党员一面旗”、“在课题实践中、展我风采”等系列专题活动。校工会认真履职,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系列教育活动。积极引导教职工参与“社会公益性捐助、扶贫帮困活动”、“投身创卫、美我家园”、“学习型教工小组创优”、“青春在讲台上展风采”等系列活动,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越来越被人所关注,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个三校合一,平均年龄只有34岁的“年青”学校,我们改变了以往教师学习培训的方式,科学制订培训内容,突出了校本培训的重要性和实效性。学校充分发挥继续教育领导小组的作用,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把校本培训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学校认真分析教师现状和学校发展的基础,确立了师资校本培训,特别是校本课程和教师自身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强学校集中学习、小组研讨、个体自学的培训网络。按上级主管部门统一规定,根据学校情况,对集中学习、小组学习、个体自选学习作出保底要求,积极鼓励教工学历进修,体现上不封顶的原则。实施对教师学习目标达成绩效的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晋升聘任的必备条件。通过一系列措施,我校师资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教师专业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目前,我校65位专任教师中,大专学历33人,取得大学本科学历的达到了25人。专任教师学历符合规定及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书的比例为100%。专任教师中,具有小学高级教师资格的有29名,市级骨干教师3名,区级骨干教师4名。

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是治薄基础。

在这次治理改造薄弱学校工作中,我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全按照市一级一类小学的标准配备,高规格、高起点,进行合理配置。为了实现“教书育人”这一目标,学校紧贴科学发展前沿,在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投入巨资进行教学软硬件建设,以信息技术优势推动教学手段现代化。

上半年,我校在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投入8万元改造了学生微机室,淘汰了无盘站微机,建成拥有35立主机的学生微机室,本学期已投入使用;投入5万元改造了教师电子备课室,目前拥有高配置教师有机13台;投入10万元新建了现代的科学实验室、仪器室、党员活动室。与此同时,投入7.1万元增添了音、体、美、医疗器械等器材。其中,新增音乐器材1.8万元,体育器材3万元,美术器材1.6万元,医疗器械0.7万元和1500册图书。此外,学校自筹资金2万多元,改造学校的安全设施。

目前学校拥有教师电子备课室、学生微机室、多功能会议室、科学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体育器材室、保健室、校园网主控室、党员活动室等部室。各部室室内布局合理、优美,各种制度健全,表册齐全,器材明细帐和实物流水账明晰,并有专人负责。

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治薄目的。

(一)规范管理,狠抓质量,努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

为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水平,确保我校教师做到“备课求创、上课求质、辅导求全、作业求优”的质量标准全面落实,我校由教导处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常规教学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坚持做到“一月一重点”检查制度,还将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分为四部分由分管行政领导负责每月对其教学、教案、作业的指导检查,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教研组内教案、作业互查,促进了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相互交流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领导坚持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加强教学指导。合校以来我校以新城区教学评优为契机积极吸取各校在备课中的优点,从备课格式上作出了规定,要求40岁以下教师在备课中体现出“教学步骤”、“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四个环节,使备课真正成为教师创造性的劳动。

(二)科研先导,质量生存,引导教师步入职业幸福之路。

2003——2005年我校定“自主、合作、探究”为校内教研课题,取得了一定成绩,先后有多名教师的论文、课件在省、市、区教学成果评比中获一、二、三等奖。

2005年6月起我校以市级立项课题“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效果分析”为主题,突出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我们认真组织好了每阶段优质课评选暨课题实践活动,要求40岁以下教师人人参与。由于我们全体教师的不懈追求与努力,我们的科研成果是硕果累累,目前我校在2007年3月份完成了《市级立项课题中期检查报告》,形成了“教学设计新模式”、“教学效果分析评价体例”等重要的教研成果。在这两年的研究期间我校在各级各类教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获奖论文27篇,获奖教学设计23份,获奖课堂教学课例2节;编撰了获奖《论文集》、《教学设计集》各一本。

2006年7月确立“十·五”国家级科研子课题“学生空间观念形成的教学策略”的基础上,深入开展研究。在2007年5月全国课题组第一次论文交流会中,我校多名教师的论文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

(三)校本教育、打造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立足于打好学生科学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以六学(学做人、学生活、学建体、学科学、学劳动、学审美)为内容,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在开发过程中,学校形成了以校长、教导主任为首,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开发校本课程的组织网络,形成了“领导小组——开发小组——实践教师——学生信息反馈”的开发网络,完全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

篇6

【关键词】基层教学组织 教风师德建设 教研活动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005-02

一、前言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知识爆炸时代的到来,以及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深入,传统的基层教学组织已经不适合目前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如何适应高教新形势发展需要,建设具有可持续发展、充满活力的基层教学组织势在必行。

在当前回归教育呼声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如何重建符合社会及高校发展需要的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及其管理模式[1,2],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非常急迫的问题。本文提出并实践了四个方面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五个角色推动师生交流沟通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经验和方法。

二、四个方面深化教学改革与研究

为顺应社会和教育发展新形势的要求应围绕重构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平台、深化校企合作等开展全方位的教学改革与研究。由于不同专业开展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方法和内容不尽相同,因此本文以我校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与研究为例进行说明。

1.深化校企合作

通过教育部-IBM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和教育部-西门子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共建基于IBM Jazz的“IBM软件工程实验室”实训环境和基于西门子Teamcenter的“西门子软件工业化生产实验室”实训环境。

2.重构教学体系

“点”――以SWEBOK知识域作为核心知识点;“线”――以贯穿软件生命周期五个阶段、融合CDIO四个方面的“软件需求构思(C)①软件架构设计(D)②过程实现测试(I)③软件运行管理(O)”为主线;“面”――以IBM RUP为软件开发过程框架,组建“软件敏捷化开发”课程群;“体”――以西门子的PLM为软件工业生产过程的体系规范,组建“软件工业化生产”课程群。

3.改革教学模式

改革基于软件工程“过程”的实践体系、方法和环境,实施 “过程”监管的教育教学活动。实践教学模式的“过程化”实现了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前后连贯、逐层递进、持续有效的培养以及对教育教学活动过程化的监控、预警、反馈、管理、调控和引导。

4.优化教学平台

建设“融合型”的核心课程群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过程化”的实践教学网络管理平台、“模板化”的毕业设计流程监控平台、“开放型”的大学生学术活动交流平台,提供丰富的立体教学资源、实现教与学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反馈。

三、五个角色促进师生交流沟通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要想使各项教学任务正常运行并得到更好的效果,一定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和深度参与。为此,应充分开通基层教学组织里的各种渠道与学生加强沟通、增进交流,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由“行政、党支部、班主任、专业教师和师生教研小组”等五种角色共同构成的多层次、全过程师生交流机制。例如:

1.基层教学组织的行政部门:针对每个年级制订不同的专业教育计划并加以实施,如针对大一新生的专业认知教育,针对大二学生的学风和科技活动教育,针对大三学生的专业能力塑造教育,以及针对大四学生的考研与入职引导教育等。

2.党支部:与学生支部建立联合组织生活形式,党支部委员分别负责不同年级的党员班级,深入基层班级,了解学生动向。

3.任课教师:例用上课、答疑的时间,与学生实时进行交流、沟通。

4.班主任:e极参与学风建设,除了各项常规工作外,还积极开展后进生座谈会、教学反馈座谈会等活动。

5.师生教研小组:及时搜集学生学习反馈信息等。

四、总结

本文提出了四个方面深化教学改革与研究、五个角色促进师生交流沟通,通过系列措施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创新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些举措不但保证了教学活动的平稳运行、促进了教师教学素养的提升、培养了学生适应时代要求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水平,同时也加强了教学基层组织建设、增强了教师教学的积极主动性和团队意识、归宿感,受到了学生的高度评价。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研究生干部 组织建设 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Explore College Graduate Cadres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ZHAO Xuegong, YU Ying, LI Yi

(School of Optoelectronic Informatio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Sichuan 610054)

Abstract Graduate cadres are the core strength of Graduate management,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 and individuality graduate is the basis for graduate management graduate cadres tissu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management,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graduate Optoelectronic Informatio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i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level made a certain degree of explora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graduate cadres;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0 导论

2012年,我国研究生(包括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招生规模达到了584416人。而在2003年,我国研究生的招生计划规模为268925人,我国研究生规模10年扩招了1.17倍。研究生一般在第一年进行一定的课程学习,硕士为24个学分,博士为14个学分的课程学习,其他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近年来入学的研究生大中独生子女较多,这部分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一般都不能很好的实现自我压力的释放。研究生规模的不断变大以及当今研究生的特点,要求我们要用一种不同于本科生学生组织的管理和建设方法,利用研究生学生组织加强研究生实现自我管理,成为提高研究生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方法。研究生干部组织作为研究生组织的核心,代表和引领了研究生群体的发展方向和活动动,作为连接学校和研究生的桥梁,研究生干部组织建设对研究生管理和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接下来主要以电子科技大学大学光电信息学院研究生为例来谈论研究生干部组织建设。

1 研究生特点

(1)群体构成复杂。研究生群体的复杂性表现在多个方面。从生源上讲,研究生来源差别较大,高等学校、工作单位、失业在家等都有可能是研究生来学校之前的环境;从婚姻上讲,研究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结婚;从年龄上讲,研究生群体跨度较大,22~32岁为研究生的主要年龄区域;从学制上,普通硕士、博士、硕博连读生的为3年,直博生的为5年,但因为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学生攻读学位时间差别较大。这些差异使得研究生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为人处世方式等方面都形成了比较明显的群体特征。

(2)思想成熟度高。研究生年龄普遍存在22~32岁之间,生活阅历和生活经验较丰富,部分研究生还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基本形成,思想较为成熟,人格趋于稳定,能比较冷静、客观地分析和思考人生和社会的问题。

(3)独立性强,分散性大。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以科研为中心,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生活,科研训练因各个导师的不同而相互独立,同一个导师的学生因为资质的不同也不会同步,这些造成了研究生学习生活的独立性。因各个导师的课题差异性大,教研室也不在同一区域,研究生的分散性较大,班级观念、党团支部等集体组织的功能被弱化。研究生的干部组织建设,要充分考虑研究生分散性的特点,结合研究生分布特点,合理安排研究生干部,最大化的发挥研究生干部组织的作用。

2 研究生干部的组成及定位

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而建立。每个组织必然具有某些功能,以功能的实现来达到建立该组织的目标。研究生干部组织也是一样,建立它的目标就是配合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来对研究生进行组织和管理,因此,研干组织的功能主要围绕研究生的组织和管理来设定。结合我院研究生的实际情况,我院研究生干部主要包含以下几类。

研分会学生干部:研分会学生干部的主要负责研究生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党支部学生干部:党支部学生干部主要负责党员的发展以及支部活动、支部创建。

班级学生干部:班级学生干部主要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特别是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学术组织学生干部:学术组织学生干部负责分会建设以及讲座等各类学术交流。

学生助管:助管主要协助辅导员完成日常学生管理工作。

3 加强研究生干部组织建设的着力点

3.1 思路是建设的基石

研干组织的建设应以最大化的方便研究生管理为原则,在此基础上我院提出了总体建设思路为:平等和宽松管理,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制度化建设,培育好的组织文化,适当配置学生干部,形成良好竞争格局。

平等和宽松管理:研究生干部在理解力、控制力、社会阅历等方面比较成熟,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与处理能力,单方面的命令做事,不尊重他们的选择,必将影响整个组织的效率,平等和宽松的管理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一个学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整个组织而言,每个人的想法都有一定的不同之处,因此应该在日常的加强学生干部组织之间的内部的交流。

加强干部队伍制度化建设:平等和宽松的管理能最大化的激发每一个成员的激情,但任何组织都必须在详尽而富有监督力的制度下,才能够高效的运作。无论是研干组织成员的选拔、培养,还是具体管理中方向的把握,都需要一个组织架构合理、公平公正的制度。

培育好的组织文化:有这样一句话“三流企业靠能力,二流企业靠机制,一流企业靠文化”,可见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研干组织也要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组织文化,好的学生组织文化能促进良好组织氛围的形成,有利于利益冲突和意见分歧的解决,增强学生组织的凝聚力,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组织意识和合作观念的目的。

适当配置学生干部,形成良好竞争格局:随着研究生规模的变大,以前的研干组织架构难以应对正常的研究生管理,这样就要求我们适当对学生干部进行调整,对研究生组织的架构应在合理范围内保持稳定。在制度的保证下,研干组织运行过程中,应形成能上能下,竞争上岗的组织氛围,这样经过多次的选拔出的研干成员才能组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团体。

3.2 加强研干组织建设的着力点

有了加强研究生干部组织的思路,就应该有对应的措施去落实,我院加强研干组织建设的着力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着眼于“大班级”思想,以“研分会”统筹研究生管理工作。我们组建研分会的思路为:研分会主要成员由各个支部支委、各班班委、学生分会负责人等组成;尽量保证每个基层学生群体都有一名主要负责的学生干部加入研分会。这样使学院的所有研究生学生干部真正形成了一个整体,不同学生组织之间也建立了一个比较好的沟通机制,极大的促进了学院各个学生组织的发展。

第二精简研干组织,提高工作效率。对研干组织进行精简,既要对研干组织架构进行精简,也要对研干成员数量进行精简。以前的研分会下属部门包含宣传部、学术部、文体部、外联部、创新创业部,在运行中发现外联部和创新创业部在很多地方都能相互代替,学院研分会经过讨论决定合并这两个部门,这样不但精简了研干组织,也提高了研分会的工作效率。以前的支部以教研室为单位划分,后因为学校要求对支部的规模进行限制以及考虑到党支部组织活动的开展,对支部进行横向划分(以班级为单位划分支部),这样做有效的推动了党支部组织活动的展开。

第三完善规章制度,确保工作落实到位。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前的研究生管理制度明显不适应现在研究生管理的需要,研究生管理趋于精细化,也就要求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与其相对应。为了规范研干的管理,学院通过了《研究生干部考评制度》,为了使学生活动更具规范性和传承性,学院制定并通过了《研究生活动规范》等。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研究生各项管理工作切实做到了有章可循、规范运行,不但提高了科学管理水平,也提高了研干组织成员的工作激情和创造力。

第四定期工作会议。有了规章制度的保驾护航,学院的很多研究生管理工作都能很好的进行,但是在研究生管理运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通过定期会议,可以对一段事件的突发事件进行研讨、交流意见和建议,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快速解决有关问题并为以后的研究生管理工作提供引导。定期工作会议一般为:研分会-每周一次;支部书记会议、学术组织负责人会议-每月2次;班长会议-每月1次。

第五定期考核干部,及时给予激励。管理应以人为本,适当的激励是提高管理绩效的关键,适当的激励可以充分调动研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对每次研究生干部负责的工作完成时间、效果、参与度进行考核,每月进行一次汇总,对学生干部进行激励,主要以荣誉激励为主,其他的激励还包括关怀激励、目标激励以及物质激励。

4 总结

一年的投入,也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学生活动的参与率较以前有很大提高;每场活动的平均参与人数:由53人上升到 71人;不同学生组织联合举办活动达39场/次,较去年13场/次增长达200%;较好的响应了学生的需求,直接由学生提出的活动方案占所有学生活动的35%;学生对活动的满意度也有很大提升。

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有不少的问题:支部横向划分有利于支部的组织活动开展,但是不利于支部的传承;研究生干部在后半段会出现疲劳期,做活动激情降低,面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思考对策,进一步做好研究生干部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篇8

根据县教育局教基39号《关于开展xx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常规管理工作检查评估的通知》精神,现将我校xx常规管理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德育教育育人之本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立与完善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体制尤为重要。

每学期,我们健全以校长、副校长、少先队总辅导员、班主任代表组成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和管理,理顺学校党支部、教育工会、教导处、少先队组织在德育工作上的相互关系。要求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成为德育工作者,要在不同的岗位担负起育人的职责,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期初,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德育教育活动方案,根据方案拟订德育工作计划,并督促各班主任制订德育工作计划。平时,我们从如下几方面抓好德育常规工作:

1、认真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采取多种形式对教职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并组织教师进行师德学习。每周一下午教师例会时间,由学校党支部组织教师政治学习,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建立升降国旗、唱国歌制度。坚持每周一晨会时间升国旗,利用国旗下讲话时间向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以及“五爱”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3、充分发挥学校少先队组织作用。根据活动制度,切实保证班队会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要求每节班队会于课前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4、重视思想品德课教学,开齐开足课程,杜绝挤占现象,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要求其他学科教学注意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5、建立学校班队工作评比制度,此项工作由学校少先大队部组织,对照《班队工作量化考评细则》,根据各中队到校情况、守纪情况、卫生情况、学习园地及宣传栏出刊情况进行评比,发挥流动红旗的激励作用,期末根据少先队日查周评结果,分年级组评选先进中队,并予以奖励。此项工作锻炼了学生自理自立能力,学生文明习惯逐渐养成,集体观念大为增强,文明之花开遍校园。

6、每逢重大节日,抓住时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举办全乡性的“体运会”和“xx乡小学生艺术节”是我们的传统活动。

7、开办家长学校。通过家庭访问、家长座谈、普法知识讲座等形式向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普法教育,给家长介绍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推广家长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学期末,我们根据德育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认真撰写德育工作总结,将总结材料整理归档,作为德育工作考核的依据。通过努力,一个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环境已在我校形成。

二、常规管理常抓不懈每学期,我们在开学前召开行政会议,部署新学期工作,制定学校工作计划,安排日常工作行事历,认真抓好开学前准备工作,及时落实教学人员分工,制发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做好学生防辍工作。

平时,我们从如下几方面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