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园林绿化考察报告8篇

时间:2023-02-28 15:35:2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园林绿化考察报告,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园林绿化考察报告

篇1

[关键词] 园林法规

一、引言

法制化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 制定完善的园林法律和法令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与管理法制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发达国家经过长期的实践, 已建立起一系列的园林专业法;国外把园林法令纳入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等领域, 促使园林法制得以健康的发展。

二、我国园林立法现状

我国现阶段对于园林相关法律法规来自三个层次:

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28第九届人代会第30次会

议通过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

《城市绿化条例》1992/6/22等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18

《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

2.行业规范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 2002年240号

《居住区景观设计导则(试行))) 2004/6/7

《公园设计规范》

《城镇规划与园林绿化规范》2003年修订

3.地方性法规、条例(以北京为例)

《北京市城市绿化条例》于1990年4/21

《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1998/6

《北京市建设工程绿化用地面积比例实施办法》1991年1/1

《北京市绿化补偿费缴纳办法》1990年6/20,《关于加快本市绿化隔离地区建设暂行办法》、《关于北京市城市绿地植物种植的若干意见》、《关于北京市建设工程绿化用地面积比例实施办法的补充规定》、《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示范文本等[ 2]

三、现行园林法规存在的问题

1.园林法规体系构建的缺失

从宏观上讲,城市园林绿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与社会整体资源配置、经济发展模式、社会文明程度、人们的道德规范等有着紧密的联系。研究园林法制就必须分析以上诸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探讨其发生、发展、相互促进和制约的关系。在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成熟的条件下,园林有形市场的建立、市场游戏规则的确立等问题如不顺利解决,将会干扰甚至阻碍今后园林行业的发展。园林绿化建设涉及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法律上涉及各相关法律关系的制约和彼此间权利、义务关系的调整。这些关系问题在园林法制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发生碰撞。如何兼顾发展,最大限度地缩小矛盾,相互协调,成为园林法制殛待解决的问题。

2.园林法规内容中忽视可持续性的要求

我国现阶段园林设计的主要内容体现在改善城市环境的要求上,包含有对旧城区的景观改造,河道改造,城市广场、城市公园、企事业单位、居住区环境建设上。相关的景观建设行为正如火如荼的展开,然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这一层面的景观设计,更多的是注重审美的需求,相当大部分的工作是在做建筑和城市的“装修”,而忽视了作为管理控制手段的景观,即缺失可持续性的园林法规内容。

对现存景观管理的忽视,尤其对于具有文化价值的管理保护的缺失如下:

例:武陵源风景区、园林法规可持续性内容的缺失,改建和扩建过程中无法可依。

武陵源自古地处边远,旧时交通闭塞,舟车隔绝。其开发以1979年由张家界国营林场开放接待游客1. 3万人次开始,到2002年接待游客量560万人次,据不完全统计,1988年,充斥在景区内的各色建筑面积已达36万平方米,违章建筑面积3. 7万平方米。在保护与开发的博弈中,开发无限“风光”。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专家对武陵源的考察报告中,“对武陵源的旅游业基础在1992年评估后的发展速度十分震惊”,并对该景区亮出“黄牌”警告,责令整改。分析造成这一情况的过程,我们不难看出产生这一事件的原因:1990年以前,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基本上处于“无规划、无管理”阶段。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的《湖南省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颁布实施,但没有及时编制重点景区和旅游城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区内的建设项目没有按照总体规划执行,而且审批权限过于下放。致使风景名胜区建设快速膨胀,并且品质较低,规划管制过松,未经审批的违章建筑迅速扩展,是武陵源城市化最快的一个阶段。2001年湖南省人大颁布了((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并开始实施,这是在我国目前尚无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专门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出台的第1部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地方性法规。结合武陵源遗产保护、管理的实际,对森林、野生动物、环境、地质地貌、国土保护、建设管理、旅游管理、工商管理等制定了33个禁令。规范了建设项目审批手续,使规划建设走上了法制化轨道,风景名胜区内的建设项目得到了控制,品质得到了提升。

2000年4月,武陵源风景区建筑物拆迁总体方案出台,“连同居民住房在内将有近34万平方米的建筑物被拆除,耗资至少3.45亿元”,“自1990年到现在,景区所有门票收人也不过这个数,等于白干了”。

四、国外相关问题的启示

1.日本

在日本,《景观法》将景观设计体系分为景观规划(Landscape plan)和区域设计(District plan)两个部分,“景观规划区”是区别于城市规划区的单独指定的,由比城市规划区更广的范围,包含有自然公园(Natural park)、准景观地区(Semi-landscape district)、景观地区(Landscape district)、景观农业促进区(Landscape agriculture promotion area)、景观重要建构筑物(buildings important for landscape)、景观重要树木(Trees important forlandscape)、景观重要公共设施(Publicfacilitiesimportantforlandscape)个部分,使景观1)与城市建设的相关部门如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市政设施之间建立了一个共同的平台;2)与农、林、渔业之间建立平台;3)与历史及自然区域保护之间建立平台,形成大统一的景观概念。在各个分区范围内,景观规划注重控制性法规、条例和居民协议(agreement)的建立和与相关法之间的协调(如城市公园法、城市规划法、道路法、广告法等),通过市民的协作和控制规范共同作用,使区内景观的得以协调发展。

2.美国

美国是自然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且管理较为成功的国家,以美国国家公园体系为例:美国是首先以国家力量介入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和首先提出世界遗产地概念的国家,也是自然文化遗产保护较为成功的国家。目前,美国的自然文化遗产体系主要由:国家公园(由内务部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国家森林(由农业部林业局管理)、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由内务部鱼和野生动物管理局管理)、国土资源保护区(由内务部土地再生局管理)、州立公园(一般由各州政府的自然资源部管理)和某些博物馆等组成。其中的国家公园体系规模最大、制度最先建立、最完善,且包括了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考察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美国1970年通过的《国家公园事业许可经营租约决议法案》:“国家公园是不管现在还是未来,由内政部长通过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的已建设公园、文物古迹、历史地、观光大道、游憩区等为目的的所有陆地和水域”。在管理机制上,由于普遍采取了垂直管理模式,加之管理者对自身角色准确的定位,管理者较好地行使了对其预定的职能:美国国家公园的管理者将自己定位于管家或服务员的角色(steward),而不是业主(owner)的角色,即其不能将遗产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投入,更无权将资源转化为商品牟利,管理者自身的收益只能来自岗位工资。这样,既避免了地方政府带来的干扰,也基本避免了由于管理者自身原因造成的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

参考文献:

[1]冯采芹等编译:国外园林法规的研究

[2]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规划发展处编[M].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园林法规汇编,2006

篇2

关键词:新加坡绿地;低成本;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建设部不久前提出了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的要求,即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以最少的人力资源和能源投入获取最大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花园城市”新加坡是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典范,对建设宜居深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新加坡绿地管理模式的调查与研究,总结出其低成本维护管理主要表现在植物品种的应用、植物配置与管理、市场专业管理和完善法制体制等四个方面。

一、合理选择植物品种

在新加坡1800多种园林植物中,约有1500种是从世界各地引进,只要是优良的观姿、观花、观叶、观果等观赏植物品种都在其引种栽培的名单之中,决不局限于本地自然分布的乡土植物。新加坡常用的行道树雨树、南洋楹、双翼豆、印度紫檀和大叶桃花心木,鹤蕉、簕杜鹃和龙船花等花灌木,虽为外来品种,但非常适应新加坡的气候条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具有较强的抗性,对水、肥要求不是十分严格,生长粗放、养护简单,只需投入少量成本即可营造出一个自然有序、生长旺盛、色彩缤纷的花园景象。

二、植物配置与管理

1、简单乔草模式

新加坡总体的城市印象是简洁大方,城区接近居民活动场所的绿地多为简单的乔木与草坪结合的模式,减少了森林群落中遮挡人类视线的植物层次,使林下空间更为空旷,可以大幅增加通透性与舒适性。高大的乔木能极好地提供遮荫,满足了热带地区必要的绿化需求;耐粗放管理的开阔草坪则提供了一定的户外活动场所,且在养护上只需适当修剪,简洁实用的绿化模式不仅可以节省建设,而且能够维护低成本养护。

2、减少修剪成本

除了少数精品园区及景观大道外,在新加坡的园林绿地中极少看见平板规整的绿篱和灌木,各种不同树种混种而形成的自然生态比比皆是,包括路中的绿化带也绝少整齐划一,行道树及灌木皆无刻意修剪的痕迹,极少剪成几何形状的,而是任其自然舒展蓬勃地生长,但又不妨碍人行和车行的交通安全。这样就大大减少因过度修剪养护所造成的人力、物力资源浪费。

3、自然群落管理

距离城市居民活动较远的地带则尽量保持植物恢复为自然的群落配置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人为干扰,即不进行养护,让自然生态进行自我修复,形成非常自然的森林或草地。即使是疏林草地也只是一年几次的草坪修剪,其中各种杂草,小灌木根本不管它。跨越不同地域的快速干道,除路边的行道树与草坪外,两侧不设人工绿化的过渡带,直接为自然植被,不用养护。大树死后倒在林地中,除非影响到道路通行,一般都不予清除,保持其自然的状态,因为即便是死树,也是自然界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以便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降低人工的养护费用。

三、市场专业管理

在上个世纪80年代,新加坡遇到劳工短缺的问题。由于生活及教育水准逐渐提高,国人已经不大喜欢从事曰晒雨淋的园艺工作,所以开始推广承包商制度,把一些园艺工作比如割草、修剪树木、移植树木、打扫公园交于私人承包商负责。政府以公开、透明的招标方式邀请私人机构参与园艺养护作业,并规定承包商必须采用机械取代人工,提高生产力。

到目前为止,新加坡已有90%的园艺养护作业由承包商负责,每轮投标约有几十家企业参与,这些企业中,最长的也只在市场上垄断几年,每几年都有一批新的承包商脱颖而出。市场机制的有效利用加快了城市绿化的步伐,提高了绿化的成功率,调动了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管理、养护的积极性,从而增进经济效益。

四、完善法治体制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加坡为了避免因各类建设活动侵害绿地、森林和自然保护区,制定了一系列细致的建设管理措施,先后出台了《公园与树木法令》、《公园与树木保护法令》《公园和树木条例》《公园和树林规则》《道路绿地规范》等一批法律条例,完善绿地损害赔偿制度,对破坏树木者处以非常严厉的惩罚,其赔偿金额所包括的内容繁多且相当完整,基本涵盖了修复受损花草树木所需的人力和物力,如乱摘花草者罚款500-1000新币,随意砍伐树木者坐牢,并处以较大数目的罚款等。并且巧妙结合传统儒家文化与新加坡华人传统文化,如对于一些破坏公共环境者,其法律让他们穿上书有“垃圾虫”字样的黄色夹克衫,去东海岸清扫大马路,甚至拍照和登报,使受罚者深受其辱,引以为戒。在严格完善的法制管理下,市民和游客均能自觉遵纪守法,有效地减少人为破坏因素,绿化环境得到了良好的保护,从而降低了绿地的维护成本。

参考文献:

白伟岚. 从花园城市-新加坡看我国园林城市建设. 建设管理专刊,2011(7):18-19

陈巨新.花园城市新加坡-环境保护情况介绍.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6(8):46-47

汪永华. 新加坡园林绿化考察及对我国城市绿化的启示. 中州建设,2011(19):54-55

谢婷婷,潘伟抑. 新加坡城市公园生态考察报告. 广东园林,2004(1):45-48

篇3

关键词:山杜英;黑跗雪毒蛾;生物学特性

中图分类号:S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3004703

1引言

杜英科杜英属的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Lour.)Poir.)、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 Hemsl.)[1]因其生长迅速,易繁殖、移栽,秋冬至早春时部分树叶转为绯红色,红绿相间,鲜艳悦目,具有观赏价值,枝叶浓密具有降低噪音的作用,多作为行道树、园景树广为栽种,是我国重要的园林绿化树种。2011年至今,在武平县多处苗圃地发现危害山杜英、杜英的一种新害虫黑跗雪毒蛾[2](Stilpnotia melanoscela Collenette),笔者主要对其生活史和生物学特性进行阐述。

2材料与方法

调查地点位于武平县平川镇红东村两处苗圃地,调查杜英科杜英属的山杜英、杜英被害情况,在树上采集害虫带回室内进行饲养,同时不定期在苗圃地调查。饲养容器为透明塑料养虫盒,直径5.5 cm、高7 cm;玻璃培养皿,直径8.5 cm、高2 cm。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观察并记录黑跗雪毒蛾的活动时间、危害范围、危害程度及危害状,观察其生活习性,掌握其年发生代数、越冬虫态、产卵时间、幼虫孵化时间、成虫羽化时间等。

3结果与分析

3.1寄主植物

根据查阅有关资料,黑跗雪毒蛾目前在武平县属首次记录危害山杜英和杜英的新害虫,在苗圃地只危害山杜英和杜英,周围的桂花、紫薇、竹柏、红叶石楠等植物未见受到危害。

3.2危害状

黑跗雪毒蛾以幼虫取食叶片危害山杜英和杜英。初孵幼虫及幼龄虫啃食叶背叶肉,留下网状叶脉(图1)。随着虫龄的增加,幼虫食量增大,大龄幼虫啃食叶片呈缺刻状或孔洞,或食尽全叶,只剩树干、树枝,远看呈灰白色,危害严重时可造成杜英整株枯萎死亡(图2)。

3.3形态特征

(1)成虫。雄成虫体长约14 mm,翅展约37 mm,雌成虫体长约19 mm,翅展约46 mm;体、翅白色,具光泽,前、后翅和缘毛污白色,前翅顶端和外缘弧形;前胸背板具2个黑色条斑,呈“八”字状;复眼大,黑色;下唇须白色有绒毛;触角羽毛状,触角干白色,栉齿黄褐色。足黑色,腿节密被白色绒毛,胫节上白色绒毛较少,胫节和跗节黑色(图3a、3b)。

(2)卵。扁圆形,中央凹陷,条状排列,初产时为浅黄白色,近孵化时暗紫灰色(图3c)。

(3)幼虫。初孵幼虫浅黄褐色,体长2~3 mm,2 d后为浅黄绿色。老熟幼虫体长36~40 mm,体绿色,头红色,各节两侧均生有毛瘤,瘤上着生白色长毛,中间混生黑色长毛;胸部第一节前半部红色,两侧各有一个向前突出的红色毛瘤,瘤上着生向前伸的黑色长毛束;背中线黑色,两侧黄色,亚背线浅蓝色,两边具黑色纵线;腹部第一至第八节背面中央有一个黄色毛瘤,毛瘤上有突起的棘,毛瘤两侧着生黑色短毛,第一和第七节黄色毛瘤两侧具一个黑斑;第九腹节背面有一侧倒V形黄色斑,两侧着生向后伸的黑色长毛束;胸足3对,腹足5对,黄色(图3d)。

(4)蛹。被蛹,长椭圆形,绿色。雄蛹长约16 mm,雌蛹长约20 mm。头、胸及腹部两侧仍与幼虫期一样留有黑色和白色长毛;中、后胸背面中央有一条红褐色隆起纵脊,腹部各节背面红褐色。臀棘圆锥形,末端着生多枚小钩(图3e、3f)。

3.4生活史

黑跗雪毒蛾在武平县1年发生7代,在林间世代重叠明显。主要以幼虫在叶片或地被物上越冬,也有少量以蛹越冬。越冬幼虫各龄幼虫都有,耐低温,冬季天气暖和时仍可活动取食。林间越冬蛹翌年2月中旬开始羽化成虫。室内饲养的越冬幼虫3月上旬开始吐丝化蛹,3月中旬羽化成虫,4月上旬幼虫孵化,4月下旬吐丝化蛹,5月上旬羽化、产卵。

下旬至5月中旬,第2代在5月上旬至6月下旬,第3代在6月中旬至8月上旬,第4代在7月下旬至9月中旬,第5代在9月上旬至10月下旬,第6代在10月中旬至12月上旬,越冬代在12月上旬至翌年3月下旬。各世代生活史见表1。

3.5生活习性

3.5.1成虫期

据室内饲养观察,成虫多在傍晚17:00~19:00之间羽化。羽化时成虫不停地蠕动腹部,先用头部顶破蛹壳,然后再破壳而出,历时3 min左右。初羽化时双翅皱折不平,10 min后渐渐伸展开,外翻竖立于体上,约10 min后便平整呈屋脊状,之后静伏不动。成虫羽化后1~2 d,时雌、雄呈“一”字形。

雌虫后第2 d开始产卵,产卵在夜间进行。每个雌虫产卵量平均274粒。产卵历期3~8 d,第1 d最多,以后逐日减少。未经的雌虫也产卵,但不能孵化。

3.5.2卵期

卵多产于叶背及枝干上,呈条状排列。初产卵浅黄白色,2 d后变为淡紫红色,近孵化时暗紫灰色。卵经5~11 d开始孵化,多在白天孵化。

3.5.3幼虫期

幼虫5龄。初孵幼虫先取食卵壳,后再转食叶片。幼龄虫具群集性,啃食叶肉留下网状脉,3龄幼虫开始分散取食,有的吐丝下垂,随风飘散。初孵幼虫浅黄褐色,体长2~3 mm,2 d后为浅黄绿色,腹部第一节和第七节背面中央具2个黑色斑点。2龄虫黄绿色,体长5~7 mm。3龄虫头黄色,体黄绿色,长8~12 mm,背中线、亚背线明显。4龄虫头浅黄色,体黄绿色,长15~18 mm,腹部第一、二、八节背面中央黄色毛瘤比其它各节明显,毛瘤上有2个突起的棘,背中线绿色,两侧黄色,亚背线浅蓝色,两边黑色。5龄虫长26~30L,头部浅红色,脱皮2 d后体色逐渐变绿,头部颜色加深,食量明显增大,身体明显加长增粗,最长可达40 mm。各龄幼虫脱皮前后均停止取食1~2 d。幼虫日夜取食,受到惊扰时停止取食。幼虫历期平均22 d,越冬幼虫历期平均90 d左右。据观察,当食物不足时,幼虫的生长发育明显受阻,发育缓慢,有的无法再次脱皮,甚至死亡,有的大龄幼虫则提前进入预蛹期。

3.5.4蛹期

老熟幼虫进入预蛹期前食量明显增大,进入预蛹期时停止取食,吐少量丝于枝叶上、地被物中固定,头、胸部的暗红色和背部毛瘤的黄色逐渐褪去,体色变淡,虫体缩短,直至脱皮成蛹。越冬蛹历期较长,16~18 d,其它各代蛹期7~8 d。各代的预蛹期也略有差异,第1~5代的预蛹期为1~2 d,第6~7代的预蛹期为2~4 d。

4结语

山杜英、杜英在武平县是主要的行道树和园林景观树,省道306线沿线、马头山公园、碧水公园等处都有种植。由于该苗木被广泛应用到道路及各地园林绿化中,随着苗木的运输,黑跗雪毒蛾的危害范围将不断扩大,对道路及各地园林中的山杜英、杜英构成危害隐患。

黑跗雪毒蛾是一种近几年来在武平县严重危害山杜英、杜英的新害虫,以幼虫啃食叶片为害,将叶片咬食呈缺刻或孔洞,严重时叶片被吃光,整株树只剩树干、树枝,影响树木生长甚至造成树木死亡,进而影响道路及园林景观效果。研究表明:该虫在武平县1年发生7代,世代重叠,全年都有危害,主要以幼虫在叶片或地被植物上越冬。通过防治试验,施放白僵菌粉炮或喷施白僵菌粉,防治效果达85%以上;喷施森得保粉剂,防治效果可达96%以上。

参考文献:

[1]何国生.福建省主要森林植物彩色图鉴[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179.

[2]黄邦侃.福建昆虫志・第五卷(鳞翅目)[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68.

[3]蔡婷婷,金凤,陈乾,等.女贞新害虫球象生物学特性[J].中国森林病虫,2015,34(6):5~7.

[4]何学友,蔡守平.福建省油茶病虫害现状与防治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2016,182(1):33~37.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