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初中化学实验操作8篇

时间:2023-02-28 15:35:0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初中化学实验操作,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初中化学实验操作

篇1

作为一名在农村学校工作的初中化学教师,如何利用有限的条件做好同样是一本化学教科书上的演示实验就显得尤为关键。就拿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吧: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的第二个单元第一个课题中,有一实验(检测空气中氧气含量)中要用到大橡皮塞和钟罩等仪器,在那个时候,无论我怎样寻找,我翻遍了所有的装橡皮塞的盒子,只找到了一个大的橡皮塞,可在检查气密性的时候,发现这个仅有的大橡皮塞因老化而气密性不好,故无法使用。但是,难道实验就不做的吗?“不行”!我这样告诉自己。得想办法,于是我找来一只矿泉水瓶子下端切去,留下上面的似钟罩的一大半,拧开盖子,把燃烧匙的上端烧红后直穿矿泉水瓶盖,再做一些密封措施,一个简单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实验仪器(附图)就做好了,后来在课堂教学上用这个自制的实验仪器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实验的时候,效果还蛮好的。

我 以前经常面临着化学实验教学仪器及药品投入不足的问题,有了这次成功,经过认真寻找,我发现完全可以从生活中寻找一些代用品完成实验。

首先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物,代替实验器具。比如用普通废旧塑料药瓶代替化学实验中反应的锥形瓶,旧圆珠笔壳代替玻璃导管等。现在的学生节约观点比较淡薄,头脑中没有多少低碳概念,圆珠笔的笔芯用完后,不买笔芯,把圆珠笔的壳子一扔,重买新的笔。可以及时抓住这一现象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解决了实验器材短缺的问题。

篇2

关键词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实验能力;实验考核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1-0109-02

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化学学科中的地位毋庸置疑,许多地市也将实验操作纳入了中考考试范围,借以突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学校在实验操作测试前的一至两周,让学生强化练习实验操作测试中规定的几个实验,不断地重复训练之后,学生确实能得到一个让人满意的实验成绩,但是这样的成绩其价值何在?如果变成其他的实验考试试题,学生又会交上怎样的答卷?

以2014年淄博市初中化学实验操作试题为例,淄博市共考查了18个化学实验,分别为:过滤粗食盐水;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仪器的连接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探究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配制50 g

10%的氯化钠溶液;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并验满;测定A、B溶液的pH并判断其酸碱;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化学反应;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探究纯碱的化学性质;蒸发一定量饱和食盐水;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探究酸碱指示剂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这些实验操作中离不开以下基本操作:过滤、液体(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固体)药品的加热、仪器的洗涤、仪器的连接、气密性的检查、物质的溶解、物质的称量、蒸发。所以只要学生学会最基本的实验操作,将学习化学的地基夯实,便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以下是笔者在实验基本操作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各位同行进行交流。

1 强化实验安全教育

在基本操作教学中,笔者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安全教育。当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实验进行学习的时候,首先让学生知道进入实验室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了解必要的实验室安全规则。这里的安全教育实际上是一种生存能力的教育,因为化学实验是有一定危险性的,如何避免这些危险,则需要听从教师的指导,做到规范操作。但也不能因此而束手束脚,不敢尝试,若有想法,必须于教师交流,得到允许后才能实施。而实验过程中与同伴的合作、对实验时间的科学安排等则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尤其是实验结束后对实验仪器的洗涤整理更是这一习惯形成的重要载体。

2 强化实验基本操作的学习

淄博市张店七中使用的是鲁教版五四学制化学课本,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安排在了八年级全一册课本中的第一、第二单元,包含了以下基本操作: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物质的称量、仪器的连接与洗涤。针对这些内容,笔者安排了七节课:

第一课时:实验室安全和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第二课时:药品的取用

第三课时:物质的加热(液体)

第四课时:物质的加热(固体)

第五课时:物质的称量(托盘天平的使用)

第六课时:物质的称量(量筒的使用)

第七课时:黄泥水的净化(过滤、蒸发)

这七节课的授课环节基本相同:1)看书了解注意事项;2)教师演示规范操作;3)学生模拟教师个别指导;4)实战演练;5)找错误。授课中采取以下方式。

1)即时拍照抓典型。学生喜欢上实验课,那种热情释放出来之后给人的感觉便是课堂秩序混乱,相信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实验课不好管理。学生对仪器药品充满了好奇,教师演示的时候他们的注意力早已被那些实验仪器所吸引,早就对实验操作跃跃欲试,教师的演示效果不理想。所以在每节课中,笔者都会寻找两类典型:一种是操作比较规范的,另一种则是出现典型错误的。找到之后拍照留念,及时上传到电脑作为当堂的达标训练:你认为以下操作中哪些有错?错在哪?相对于教师寻找的练习题而言,学生更愿意修改自己同伴出现的操作错误,当然谁也不想成为这种反面典型,于是在课堂中观察得格外仔细,课堂效率明显提高。

2)操作比武大练兵。在第一节实验安全课上,笔者便把实验基本操作的学习计划简单介绍了一下,并要求四个大组做好规划,因为每一节课留出十分钟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大比武,比武的内容便是当天所学的基本操作。要求每个大组推选一个选手、两个评委,当然每节课推选的人员必须不同。比武时选手操作、评委打分(本组评委不给本组选手打分),以十分为满分,错一处扣一分,同时必须说明为何扣分。其他学生做监督。这样七节课结束后,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要么上台展示操作,要么充当评委,不论其身份如何,他都必须认真学习有关操作,否则小组的利益便会受到损失。

3 模拟测试强化基本功

七节课的操作学习结束后,笔者又安排了一节实验复习课和一节测试课。一个班六十一二个学生,即便是全校的化学教师都来充当监考教师,可能也得需要半天的时间,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不说,对于教师而言太辛苦,对于学生而言效果也不是最佳,最主要的是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因此,每个班由学生推荐了十个学生担任实验助理,实验助理的任务是:

1)协助老师对同学们的实验基本操作进行指导,增加老师的指导面;

2)在实验操作模拟测试中承担监考教师的职责,针对同学的操作进行评分,如有扣分需说明扣分原因;

3)每一个实验助理与本组的成员选择一个实验考题(事先制定了三道考试题:加热氧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物、将2 g食盐溶解在20 ml水中、过滤粗盐水并蒸发得到食盐),制定评分规则,并在班内交流完善,进而形成实验操作测试中的评分标准。

经过这些活动,学生在无形之中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成了对知识的内化与提升,也将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转化为学习化学的内驱力。经过这些准备之后,每个班在测试中低于9分的学生未超过5人。

4 将课堂延伸,从生活中寻找化学基本操作

实验基本操作是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基础,只有将这些基本操作烂熟于心,甚至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有意无意地使用这些基本操作,才谈得上实验基本技能的提升。

学习了药品的取用之后,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生活中哪些操作与我们所学的“药品的取用”相似?其相似之处是什么?学生的回答有:1)倾倒花生油、酱油、醋等调料时,要将其标签向着手心,倒完后刮净最后一滴,且立即盖上瓶盖,并使调料瓶的标签向外――液体的取用;2)调味品如盐、鸡精等没有说明用量,取少量――固体药品的取用;3)洗盘子刷碗――仪器的洗涤;4)餐具的摆放,衣服的整理――实验室药品的分类整理;……

同样,学完过滤操作之后笔者又如法炮制,提出了下面的问题:生活中的“过滤”操作有哪些?学生的答案有:1)喝水的口杯中的纱网;2)豆浆机的滤网滤去豆渣;3)漏勺捞饺子,将饺子与饺子汤分离;4)水龙头出水处的纱网;5)家里安装的“纱窗”“纱门”,防止蚊蝇飞入;6)吃火锅时用漏勺捞菜,将菜、汤分离;7)熬中药时用纱网分离药渣和药水;8)捕鱼用渔网;9)空调出风口的空气清洁器;10)下水道篦子过滤垃圾;11)筛子筛米;12)做蛋糕时用的鸡蛋分离器,将蛋黄蛋清分离;13)香烟上的过滤嘴儿;……

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化学实验,学生对化学实验不再抱有神秘感,也不再惧怕化学实验,多数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与人们的生活真的是息息相关,在化学课堂上学习的化学实验的相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在生活中有意识地操作,不仅能巩固一些实验基本操作的要点,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变式思维,实现知识的活学活用,让实验基本操作成为学生在生活中的一种不自觉的行为。

参考文献

[1]王磊.中学化学实验及教学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9.

[2]蒋毅民,梁宇宁,苏桂发,等.以化学实验竞赛促进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 2013(4):271-272.

[3]蔡毅飞,薛来,周娟.化学实验竞赛促进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3):139-141.

[4]冯建元.加强对中学生化学实验探究意识的培养[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2):91-92.

篇3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实验操作考试 利弊

在新课改中,极力强调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设置等都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出发点。每年统考检测也要向检测学生的素质靠拢等等。素质教育也体现在我们初中化学的教学上。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新教材人教版课本中设计了大量的学生探究实验,更是增进学生素质教育的一大途径。新课改后,化学学科的教材内容的结构、知识点的变动等除外。另外的一大亮点就是把实验操作考试纳入了中考。实验操作考试成绩加入中考成绩。这一重大的举措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应试教育无法比拟的。但实验操作考试具体实施起来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以下便是我从这几年的实验考试中总结出来的几点看法。

1.实验操作考试有利方面

优点一: 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是学生实验考试的必备条件,这些在生活中也有用处。以前的化学实验考试体现在试卷上,很多学生对正确的操作背的很熟,却不会用,成了典型的“纸上谈兵”。现在的实验操作考试要求学生首先会清点自己实验的药品、仪器。其次,是对常见仪器的使用。如:天平、量筒、酒精灯、胶头滴管等的使用。在打开试剂瓶,瓶塞倒放这一习惯动作的要求上,考试时也有特别指明。这个正确良好的习惯在生活中也大有好处。比如,倒水瓶里的开水时拿掉水瓶塞要倒放。喝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等,都可以防止塞子沾上杂质而影响健康。另外,做完实验后,要求学生整理仪器、药品,清洗仪器。这也教给学生做事要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优点二: 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实验操作考试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实验室的基本操作,还对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实验考题“鉴别氨水、硫酸铜、氯化钠、氢氧化钠四种溶液”,学生通过观察颜色,闻气味就可以鉴别出硫酸铜和氨水,再把剩下的两种无色液体分别取少量于试管中,分别倒入少量硫酸铜溶液,观察现象。这个实验让学生从自身的体验中理解到――1.鉴别物质可以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3.含铜离子的溶液遇到含氢氧根离子的溶液就会生成沉淀。4.充分灵活的利用现有资源也可以达到目的。实验考题“碳酸钠溶液中混有硫酸钠的鉴别”,有助于学生理解含碳酸根的物质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硫酸钡沉淀不溶于水也不能与盐酸反应。

优点三:培养学生能力。实验操作考试不仅检测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也是加深学生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实验操作考试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向监考老师描述实验现象,并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整个实验过程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还训练了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例如:实验操作考试题"氢氧化钙变质的实验探究",学生通过观察到用样品配成的溶液在滴入酚酞后变色,可以分析得到样品中还有氢氧化钙,从在样品配成的溶液加入稀盐酸后有气泡冒出,而分析得出样品有部分变质了,并且是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实验操作考试可以说是做到了让学生知识和能力并进的完美集合。

优点四:对学生合作思想的教育。实验操作考试前,教师一般都会训练学生做要考试的实验。在大量的平时训练中,一般要求几个同学一组,相互学习,相互合作,这样学生学得快并且实验过程安全顺利。在考试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会亲身体会到同学之间合作是一件美好而快乐的事。

2.实验操作考试的弊端

2.1 客观上,在边远地区,教师待遇差,收入少,教师少而工作量大

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实验员,一切实验工作都由科任教师完成。教师的水平和精力有限。学生基础知识差,学习自觉性差等等。以至于在按国家标准设置的课程上难以完成化学教学任务,所以更没有时间去做大量的学生实验。许多教师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在考前对进行突击性的训练,学生也是为了考试去背实验。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2.2 部分考试题与教材联系不紧密

在学生的探究实验教师演示实验中没有涉及到的实验在考题中出现,这些题对学生学习化学帮助不大,但教师又不得不组织学生学习和操作练习,造成教师工作量的增大和时间的浪费。例如:考题“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废液溶质实验探究”,题目要求废液中含稀盐酸和氯化钙,学生要向废液中滴加碳酸钠至产生沉淀。这个实验对学生的学习的帮助不大,作为考题就有点多余。

2.3 各个地区的考题不同,各个考点评价标准不同,造成对学生的不公平

有的地区,即使在同一个县内,由于交通不便,考点分散,各学校的实验器材不配套,缺乏专业的监考老师等等特殊的原因,使学生的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与学生实际的技能悬殊太大。

篇4

[关键词]初中化学理论知识实验操作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90082

初中化学作为自然科学课程之一,课堂教学包含理论与实验两方面。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又要配之以相应的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验中消化理论知识,并通过自身的思维能力分析实验要点和操作原则,从中补充完善自己的化学知识体系。

受农村学习环境的影响,农村学生实验能力普遍较差,而中考对实验能力的要求却逐年提高,且化学教师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动手与创新能力。只有在日常学习中,尽可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设计、自我监控等综合学习能力,才能提高学生成绩,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为今后的主动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一、农村初中化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初中化学教学课堂上,很多化学教师没能正确处理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之间的关系,有人重理论轻实验,有人轻实验重理论,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1.基础知识教学抓不牢,学生没能很好地掌握入门技巧。初中化学课程主要的教学目标是教会学生基础的化学入门知识以及培养基本的自然科学思维,这要求化学教师要狠抓化学基础知识教育,稳扎稳打巩固初中生的根基。就目前农村初中化学教学而言,教师只顾教学进度的推进,教学没有能够取得应有的成效,学生化学基础薄弱,直接影响到了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2.实验设备不足或过于陈旧,教师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农村初中教学投入有限,进而导致化学实验设备的不足,老旧的设备没能及时更换。教学硬件上的弱点是导致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不高的硬伤之一。此外,农村初中教师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仍停留在传统的课本说教上,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略实验操作的演示。

3.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的关系处理不当,教学效率不高。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学科之一,理论和实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农村初中化学教师仍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思维模式下,片面追求考试分数的提高,忽略学生探讨科学、走近科学的潜质,注重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忽略化学实践操作。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之间的关系长期处理不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系

只有正确处理好化学课程理论和实验的教学关系,让两者相辅相成,学生才能在理论学习时对实验充满好奇,在实验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化学知识水平。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农村初中化学教学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点来改进初中化学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教学的关系:

1.加强对学生开展基础知识教学,打好化学学习的根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要立足于浅显易懂的元素、公式以及化学现象,通过最基础、最基本的教学来逐步引导学生接触化学知识,形成初步的化学思维。化学教师要根据农村初中生的具体情况,不要片面追求教学进度,只有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化学课程教学,才能不断打好农村初中生化学学习的根基。

2.充分发挥实验操作的教学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实验教学可以活跃教学氛围,集中学生的学习精力,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化学实验的每一个细节的操作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课本上的知识点也将会呈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在有趣的化学实验中萌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助于学生主动地接受化学课程。

3.在理论知识教学中渗透实验操作思维,在实验操作中深化理论知识。自然科学的教学讲究实验与理论的结合,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善于将实验与理论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理论教学中灌输实验操作的思想,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又要不断引申到理论知识的讲解,这样由表及里、层层推进的教学策略将不断促进化学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在给固体物质加热时,一定要注意:“试管固定铁架台,铁夹离口三分一,受热试管口下倾,免使回水管炸裂,固体平铺近管底,移动火焰匀均受热,用毕待冷再拆卸,洗净放稳莫着急”;在给液体物质加热时,要注意:“盛液不过三分一,外壁拭干防烧裂,木夹持管手握柄,45度倾斜来加热,液面液底匀受热,管口对空不对人”。只有在实验操作中不断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学生才能及时吸收。

总之,农村初中化学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细致、全面地考量教学的目标,以学生为本,提出适应于课堂教学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农村初中学校综合教学条件比较薄弱,在化学实验教学上的投入也相对较少,这就要求农村化学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运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将最多的知识教授给学生,让理论知识教学和实验操作高度融合,不断促进农村初中化学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贾翠平.初中化学情境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13(23)

篇5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基础实验 操作技能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现阶段学生课业负担日渐沉重,考试竞争激化。教师教学中忽略实验教学,对实验功能认识不足,讲实验、画实验、用实验习题、多媒体代替学生实验的现象依然很多。学生实验目的不明确,大部分学生只重视实验操作而不重视实验理论,实验技能差,存在依赖、敷衍、恐惧、厌倦等思想。以上问题严重影响学生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形成,直接影响化学教学质量,影响学生科学素养和化学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要改变教师观念,加强初中化学基础实验中学生的操作技能,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下面我就如何加强初中化学基础实验操作技能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提高基础实验操作技能的基石

初三是学生初次接触化学的学期,不仅是化学这门功课,化学老师也是学生初次认识的对象,因此第一节化学课尤为重要。教师用化学实验将学生带入化学世界,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带来的视觉冲击,将学生的眼球牢牢锁住,奇妙的化学现象让学生想要了解其中奥妙,不仅如此,学生还想跟老师一样做实验,探究奥秘,所以,让学生对做实验感兴趣是加强学生基础实验操作技能的一块基石。

我的第一堂课通常以“烧不坏的手绢”开场,当我将浸过酒精和水的混合液的棉布手绢拧干,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点燃的时候,火一下子往上蹿,看的学生全体“哦”地倒吸一口气,有的学生睁大眼睛屏住呼吸看着我接下来怎么做,有的学生则紧张地跟我说:“老师小心啊,火好大。”当我轻轻晃动手帕,火熄灭后,用手展开手帕给大家看的时候,同学们惊奇的眼神投过来的时候,我知道,我的学生已经喜欢上了我的化学课。

当然,除了“烧不坏的手绢”这个经典开场白外,还可以设计很多化学实验吸引学生的眼球。如上教版九上的第一章就是介绍仪器及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仪器的操作,我们可以设计溶液酸碱性的实验作为开场白,里面涉及的试管、滴管都是我们需要介绍给学生的基本仪器。如我们将无色酚酞滴入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本来两种都是无色透明的溶液,遇到一起马上变成亮亮的红色,这一变化一定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对化学的无限兴趣。

二、教师扎实的基本功是教授实验的必备条件

在有兴趣的基础上,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做实验,因此,老师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显得尤为重要,精准地将实验操作技能传授给学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从最初的仪器使用一一介绍给学生,初三化学老师演示实验操作就如家长给牙牙学语的孩子做示范教说话一样,妈妈说什么,孩子学什么。所以教师在演示实验的时候,操作必须规范,我在上演示实验之前,必须先做一遍实验,注意操作是否规范,当然还要思考实验是否会出现意外导致不成功,若不成功必须找出原因,诸如这些都是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当然,除了这些平时的点滴积累外,积极参加教育局组织的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操作能力竞赛也是我提高自身实验技能的方法,在竞赛中,我发现任何实验都离不开最基础的操作,一点点都马虎不得,最细微到取过高锰酸钾的药匙应用滤纸擦干净。小小的动作,大大的影响,因此,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必须到位。

三、充足的实验课是学生提高基本操作技能的铺路石

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的必需,但仅仅靠实验演示中学生上台协助这一途径,提高空间很小,所以进实验室是加强学生基本演示操作技能的关键。可是由于时间紧、学校资源限制等原因,学生进实验室的机会非常少,显而易见,这成为加强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最大的绊脚石。所谓熟能生巧,我们要加强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就要带学生进实验室,因此,实验课是我们提高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最好方法。

除了以上原因,还有一些有条件做实验却很少进实验室的理由,因为进入实验室以后,学生对于各种仪器的好奇心,驱使他们迫不及待地尝试,对于教师维持课堂纪律是一件比较辛苦的事情,因此很多教师宁愿选择课堂演示实验或者视频播放代替,让学生记下知识点即可。其实,我认为,事情未必有想象得那么糟糕,学生好奇正是化学实验需要的精神,进实验室活跃因为进的少才会这样,如果我们能够开足实验课,学生能经常进实验室实验,那么结果可能完全不一样。我觉得应该先要改变教师觉得进实验室是件苦差事的观念,这样我们才可能在愉悦的心境下进行实验,将探索精神在实验室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只有在实验室中尝到化学的奇妙,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后,化学理论的学习才不再是一件难事。比如《基础实验2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在做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一瓶可乐,让他们进实验室之前先喝掉几口,这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件非常新鲜的事,可以喝又可以做实验,从心理上讲学生已经进入了一个兴奋状态。接下去进入实验室将可乐瓶塞上单孔胶塞,导管伸入预先放好紫色石蕊试液的小试管中,轻轻晃动可乐瓶,当紫色石蕊试液由紫色变为红色那刻,学生的注意力瞬间被吸引,如此强的视觉冲击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换来的,我想接下去的实验学生一定会饶有兴趣地跟着老师进行的,其中的奥秘他们自然不会放过不探索。

四、家庭小实验是学生基础实验操作技能的最佳体现

化学紧密联系生活,家庭小实验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又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上海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下册 第七章中的广泛应用的酸碱盐中的家庭小实验:醋鸡蛋。这个家庭小实验虽然非常简单,但考查了学生很多知识,如鸡蛋和醋放入杯子的先后顺序应遵循先固后液的原则,所以应先放鸡蛋后倒醋,现象中的鸡蛋上下沉浮可以请学生利用化学及物理知识总结原因,再深入讨论,这个气泡是什么?或者我们可以继续设计一个家庭小实验探究气体的成分。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将产生的气体导出,所以学生可以参照之前学过的实验室气体制取方法,显然是一个固液常温型的制备装置,那么我们应该选取什么物品替代实验室中制取少量气体的小试管呢?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材料替代导管呢?又要用什么替代检验二氧化碳的澄清石灰水这种试剂呢?

学生的脑海中要先有这样一些想法,然后才可以进行家庭小实验,这些想法的出现正是学生平时熟悉化学基本操作的体现。口服液是家庭里经常出现的,所以口服液的瓶子可以代替带着胶塞的小试管,在胶塞上打个孔,吸管则可以代替导管,唯一的难事是澄清石灰水。我们回想第七章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中有介绍酸碱指示剂的内容,知道一些花可以做酸碱指示剂,其实我们经常吃的蔬菜沙拉中的紫甘蓝就是一种很好的指示剂,紫甘蓝汁遇酸变红色,遇碱变绿色,所以我们可以用紫甘蓝水替代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只要我们心系化学,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是化学,利用手上的材料很容易制作简单有趣的家庭实验,不仅提高学生的化学基础实验技能,还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这就是学生基础实验技能提升的最佳表现。

综上,在化学实验中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有利于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对实验的改进和创新,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研究过程,有利于学生学科方法的形成和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基础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参加知识的获取过程,通过形式多样的实验课堂和家庭小实验,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基础实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化学的能力,形成一套切实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探究方法。

参考文献:

篇6

一、比赛前――高处不胜寒

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经常不能开齐开全。在比赛前,听到许多教师议论:化学实验过程中碰到教材中没有的实验怎么办?万一要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玻璃仪器怎么办?教师在比赛前的那种紧张,反映了教师的底气不足,可见平时缺少实践操作经验,缺少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比赛中――书到用时方恨少

1.专业知识的苍白无力

比赛分笔试和实验操作两部分,其中笔试部分有这样一道题:在实验室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我们通常选用红磷,如果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浓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以选用木炭进行实验,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这是一道常见题,许多教师都认为可以,因为在平时的化学练习、训练中答案就是这么给的,教师也是这么讲的,而忽略了木炭的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这个因素。我们许多教师的知识水平只停留在能做对中考试卷,能将学生不会的题目讲会。这样的知识水平已无法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想要给学生富含生命营养的长流水,教师的学识就要如同澎湃的长江水。

2.实验操作时纸上谈兵

(1)知识水平的欠缺

如按要求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铁溶液,少数教师竟然不知道摩尔和质量之间该怎样换算;

按要求配制100mL的酚酞试液,许多教师不知道酚酞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实验是很难成功的。

(2)缺少创新精神

如,在验证二氧化碳能用来灭火的性质实验中,由于实验中故意设置了实验障碍,所给的集气瓶容积小,当将二氧化碳倒入放有高矮不同的两支蜡烛的烧杯中时,发现蜡烛都不能熄灭。创设的问题是:这个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吗?你可以进行怎样的改进让实验成功?有的教师根本就想不到从二氧化碳的量或烛芯的长短这些影响因素去考虑。

三、比赛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要增进对化学实验重要性的理解

新课程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但少数教师认为化学实验教学费时费力,还不如直接给出一些实验现象让学生读、记,效果更显著。因此少数教师不是“做”实验,而是在黑板上“画”实验,在课堂上“讲”实验,这严重影响了化学教学质量,违背了新课标的理念。教师不去研究、改进、创新实验,长此以往,教师的实验能力将得不到提高,同时也影响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2.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首先教师要做好演示

实验,演示操作必须规范,要能发挥其示范作用,使正确的操作技术和方法形象化,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做实验时,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严谨认真、规范准确。药品的使用、仪器的安装、气体的制备及检验,要环环紧扣,顺理成章。教师平时也应认真组织学生完成学生必做实验,重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的学习。

教师还应该尽可能地创设实验,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自主探究。例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与实践”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氧气的制取装置,设计出气体制取装置,然后根据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由学生自主设计并动手装配一套最满意的装置。

3.要落实化学实验考查的方案

中考是指挥棒,它指向哪儿,教师就会教到哪儿。几年前,泰州市各校在中考前对学生进行化

学实验操作考查,并将考查分数计入中考总分。那段时间,各校的实验教学都能正常开展,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确实有了提高。后来取消了化学实验考查,落实到化学中考试卷中考查。但我个人觉得落实还不到位,力度不够,无法体现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水平,不足以让师生引起重视,因此出现了重文考轻实验技能的现象。因此,只有加大考核力度,让学校、师生共同重视化学实验,才能让教师和学生真正“动”起来。

4.教育部门要多开展化学实验培训活动

篇7

[关健词] 化学实验操作 出错点 纠错方法

学习化学重视要实验,通过实验加深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因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因而,化学实验的学习始终是化学学习的重点。化学实验对其操作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实验操作的对错决定着实验的成败。有些同学不重视实验操作中的细节,错误操作带来的后果是实验失败甚至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在学习化学实验时,一定要注意操作是否正确。

我在几年的化学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如下几点供参考:

一、药品的取用

出错点:1、取粉末状药品,由于药匙大,加药品时不能深入容器内致使撒落或附着在容器内壁,而不知用V形纸槽代替药匙送药品入容器内。2、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口没紧挨接受器口致使药品外流,标签没向着手心,造成标签被腐蚀。

正确方法:(1)取用粉末状或细粒状固体,通常用药匙或纸槽。操作时,做到“一送、二竖、三弹”(即药品平送入试管底部,试管竖直起来,手指轻弹药匙柄或纸槽),使药品全部落入试管底部。(2)取用块状或大颗粒状固体常用摄子,操作要领上“一横、二放、三慢竖”。即向试管里加块状药品时应先把试管横放,把药品放入试管口后,再把试管慢慢竖起来,使药品沿着管壁滑到试管底部。(3)使用细口瓶倾倒液体药品,操作要领是“一放、二向、三挨、四流”。即先拿下试剂瓶塞倒放在桌面上,然后拿起瓶子,瓶上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着试管口让液体没试管内壁慢慢地流入试管底部。

二、振荡盛有液体的试管

出错点:手握试管中部或中下部抖动。

正确方法:手指应“三握两拳”,握持试管的中上部,留出试管中下部便于观察试管现象。振荡试管时,用手腕力量摆动,手臂不摇,试管底部画弧线运动,使管内溶液振荡,不可上下颠,以防液体溅出。

三、使用托盘天平

出错点:(1)直接用手拔游码。(2)托盘上不放或少放纸片。(3)药品放错托盘(右盘)。(4)在托盘上放多了药品取出又放回原瓶。(5)称量完毕忘记把游码拔回原点。

正确方法:要领是“托盘天平称量前,先把游码拔零点,观察天平是否平,不平应把螺母旋;相同纸片放两边,潮、腐药品皿盛放,左放称物右放码,镊子先夹质量大,最后游码来替补,称量完毕作记录,砝码回盒游码零,希望大家要记住”。

四、胶头滴管的使用

出错点:是指与无名指没夹住橡皮胶头和玻璃管的连接处;将滴管尖嘴伸入接受器口内。

正确方法:用无名指和中指夹在橡皮胶头和玻璃管的连接处,不能用母指和食指(或中指)夹持,这样可防止胶头脱落。吸液时,先用大拇指和食指挤压橡皮胶头,赶走滴管中的空气后,再将玻璃尖嘴伸入试液中,放开拇指和食指,液体试剂便被吸入,然后将滴管提起,禁止在试剂内挤压胶头,以免试剂被空气污染而含杂质。吸完液体后,胶头必须向上,不能平放,更不能使玻璃尖嘴的开口向上,以免胶头被腐蚀,也不能把吸完液体后的滴管放在实验桌上,以免沾污滴管。

五、量筒的使用

出错点:(1)不能依据需量取液体体积选择合适量程的量筒。(2)液体加多了,又用滴管向处吸。(3)手拿着量筒读数;读数时有的俯视有的仰视。

正确方法:使用量筒时应根据需量取的液体体积,选用能一次量取即可的最小规格的量筒。操作要领是“量液体,筒平稳;口挨口,免外流;改滴加,至刻度;读数时,视线与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不慎加入液体的量超过刻度,应手持量筒倒出少量于指定容器中,再用滴管滴至刻度处。

六、仪器的连接

出错点:把玻璃管使劲往橡皮塞或胶皮管中按;拆的时候使劲拉;手握弯管处使劲用力将管拆断,手被刺破。

正确方法:“左手持大口,右手持插入,先润湿,稍用力转动插入就可以。”即左手持大口的仪器,右手握在靠近待插入仪器的那部分,先将其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使其插入。将橡皮塞塞进试管口时,应慢慢转动塞子使其塞紧,塞子大小以塞进管口的部分为塞子的1/3为合适。拆时应按与安装时和相反方向稍用力转动拔出。

七、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篇8

【关键词】实验教学;学习效率;初中化学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初中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知识学科,它的教育目的是为了让初中学生学习了解各种化学反应的产生原理,并懂得灵活运用这些化学知识,所以,初中化学教师应当积极利用实验教学来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从而有效地巩固和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知识的学习和实验应用能力。

1.营造活跃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环境

教学研究表明,实验环境的活跃性直接关乎学生参与化学实验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尤其是对于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的初中生。传统的实验教学过多依赖于教材中有关实验步骤的重复性操作,很容易使学生对所接触的实验产生抵触感,致使化学实验教学环境显得非常枯燥、乏味,无法激起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兴趣。实际上,在初中化学教材中,许多化学实验均是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或者与学生已形成的生活经验存在反差的化学实验现象,比如,借助氨水和氯水生成氯化铵的“滴水生烟”、西红柿导电来验证电解质导电实验、借助过氧化钠滴水引燃棉花团的“滴水着火”现象等等,这些趣味性化学实验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热情,所以初中化学实验教师需要充分借鉴这些兼有趣味性和“奇怪”特性的化学实验来激发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好奇心,为学生开展初中化学实验奠定良好的教学基调。

例如,在讲解“盐类水解”部分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时候,化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借助试验台上的各种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来开展如下实验:在分别盛有氯化钠溶液、氯化铵溶液以及醋酸钠溶液的烧瓶中或者试管中滴入石蕊溶液,并仔细观察滴加后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通过该实验操作,学生会发现三种溶液在滴加相同物质之后,所产生的溶液分别变成了紫色、红色和蓝色。针对该种实验现象,学生的思维会同其已有的知识产生强烈矛盾,并且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为什么不同盐溶液会具有不同的PH特性?如此一来,借助该实验的合理开展,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引出“盐类水解”该部分知识的教学,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从盐类电离出的离子是否会对水电离平衡造成破坏来分析上述现象的成因。

2.创造更多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机会

除了注重化学实验操作要点之外,还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验教学机会。初中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知识学科,它来源于实际的生活,是历代优秀的化学专业人士在生活中发现、研究、探索、总结从而得出的更为系统化、科学化的知识。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当积极为初中学生创造更多的化学实验学习的机会。需要注意的是,化学实验固然可以锻炼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也有助于辅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从而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有关化学实验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要明确化学实验的教学地位,其本身是辅助化学教学的重要工具,不可过度依赖初中化学实验开展教学而忽视了传统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从而全面发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

初中化学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为初中学生创造更多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机会:一方面,初中学校方面。初中学生的化学实验器材的购买、实验室基础设施都是由学校方面来进行统筹管理,所以学校需要结合初中化学教学现状来合理购置化学实验基础设施,及时更换那些老化或者损坏的化学实验器材,以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来开展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另一方面,从初中化学教师角度来看,教师需要结合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来合理分配化学课理论课堂以及实验教学二者的时间分配工作,确保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践行化学实验操作,否则如果分配给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时间比较短,那么很容易因时间短而使学生匆忙地进行实验,来不及进行思考,效果也势必会大打折扣,起不到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3.严格控制初中学生化学实验的细节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