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意识形态工作重点8篇

时间:2023-02-28 15:34:5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意识形态工作重点,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意识形态工作重点

篇1

王燕文指出,党的十以来,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定位,指明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前进方向。特别是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文化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系统透彻地阐明了新形势下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过去的一年,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着力抓根本把导向、抓改革促发展,抓重点创特色、抓关键强基础,在全省工作大局中发挥积极作用,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展现新气象、实现新突破、积累新经验,呈现持续向好向上的良好态势。

王燕文指出,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要看到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所在;要看到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要看到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局面,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充分认识在视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用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来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要根据中央和省委总的工作部署,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牢牢把握“两个巩固”根本任务,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心骨,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主动力,以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工程为主抓手,着力深化思想理论建设,着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着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提供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王燕文强调,新的一年各地各部门要突出重点、抓好落实。一要进一步把学习宣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凝聚思想共识。二要扎实抓好意识形态领域引导和管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三要抓住宣传教育、探索实践、弘扬优秀文化传统、优化社会风尚等关键环节,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四要加强改进主题宣传、网络宣传和舆论引导,着力巩固壮大主流舆论。五要开展好“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打造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六要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在提升文化发展水平中更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七要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工作,努力讲好江苏故事、展示好江苏形象。八要切实加强基层工作,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任务落地见效。

篇2

【关键词】文化 物态文化 报纸

探讨报纸与文化的关系,首先要进行概念上的界定。何为文化?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简单来说就是剔除了广义文化中的物质财富的部分。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将反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一、报纸是一种物态的文化

文化从内部结构上可以分为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等几个层次。其中物态文化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是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它涵盖了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报纸作为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自然也包含在物态文化之中。

当然,并不是任何物质都可以称之为物态文化。评判某一物质是否属于物态文化范畴的标准是该物质是否凝聚、体现、寄托着人的生存方式、生存状态、思想感情。从这一标准来看,报纸无疑是符合的。报纸的产生,本来就是为了满足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信息需求。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并且报纸也呈现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以《京报》为例,流行于明清时期的《京报》读者甚广,光绪年间曾流行一首竹枝词,反映普通人订阅《京报》的情形:“唯恐人疑不识丁,日来送报壮门庭;月间只费钱三百,时倩亲朋念我听。”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窥见,早在明清时期,报纸就已融入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而“时倩亲朋念我听”更是直观地表现了清光绪年间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与此同时,这种超个体性质的“生活方式”是融入了语言与心理结构,因为拥有共同语言与共同民族心理的社会较易形成其社会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念即文化,这种价值观念的形成本身就得益于传播,尤其是像报纸这样的大众传播。

从另一个更为直观的层面也可以印证报纸属于物态文化。在物质文化的概念中,有一个衍生的概念,即物质文化遗产,简单来说就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等价值的物质,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过去的物态文化。而现存的最早的报纸是分别收藏于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图书馆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的两份“敦煌进奏状”,显然,他们都属于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从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中我们可以明确一点,即报纸属于物态文化的一部分。

二、报纸打上了意识形态的烙印

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对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反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报纸作为一种常见的物质产品,实质上是新闻把关人的把关行为发生之后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凝结,体现着一个社会的上层建筑的特征,自然不可避免地受到其所处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影响。这是因为,报纸是由人创造、生产出来的,在创造和生产的过程当中无论是版式、内容乃至发行方式,都是由创造者的主观思想和创作者依靠从受众市场那里得到的信息反馈来决定。而这两者又都受制于社会意识形态。报纸因其是一种面向大众的物质产品,它的存在自然要符合代表大众的当前的社会意识形态。因此,不同时期的报纸都会被打上时代的意识形态烙印。

以我国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为例。在版式的设计上,刊物的外形仿造了中国旧式线装书;在表达方式上,刊物多采用通俗浅显的中文,既有长篇连载,也有诗歌、小品、小故事,同时大量采用章回体和对话体;在封面设计上,有意将孔子等圣贤与西方耶稣基督相提并论……以上种种对华传教士时空上的迂回宣传,便是出于《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的中国化的大众定位,于是无论是版式还是表达方式都迎合了清朝时期中国特有的社会意识形态。

三、文化的传递者

当前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媒体的兴起使得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如果传统媒体无法在时效性上紧跟网络的步伐,那么终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于是,争抢时效性、抢发第一手消息成为了传统媒体的工作重点,也使得文化作用于现实的速度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一种新文化现象的出现,在经过各媒体传播后,被迅速传递到人群之中,从整体上来说,加快了文化更替的频率,促进文化发展。

徐宝璜在《新闻学》中称新闻纸重要之职务,表现为供给新闻、评论时事、补助商业、补助教育或称灌输知识。其中,供给新闻和补助教育正是文化传递的直接助推力。鲍振青在《余之中国新闻事业观》中称:“夫新闻纸之使命,非仅代人耳目,作政客之传单,实有知道改造之社会之责任。此外,发展文化,援助外交,监督政府等均新闻纸重要之使命也。”同样说明了报纸必须肩负文化传递这一历史使命。

总之,文化与报纸如同大树与种子,种子本身就是大树身体的一部分,报纸本来就属于物态文化层面;种子携带着大树所特有的基因,报纸折射着社会的意识形态;而种子,也要承担着大树繁衍生息的职责,就如报纸承担着传播文化的职能。■

参考文献

①蒋含平,谢鼎新:《简明中外新闻事业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②王天根:《晚清报刊与维新舆论建构》,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③于海:《西方社会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④郭镇之:《传播论稿》,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⑤徐宝璜,《新闻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篇3

意识形态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工程,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担负着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任务。而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力量,更是肩负着落实教育方针、实现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和特殊使命,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推进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要求进一步强化教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能力意识和纪律意识,把意识形态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一是明确目标定位,强化大局意识。政治思想工作只有紧紧围绕工作重点,服从服务于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局,才能找准工作定位,体现自身价值,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满意。因此,我要以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为着眼点,识大体、顾大局、想大事、讲大度,自觉站在教育发展、学校发展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在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协调统一上想问题、处事情,推进我校教育的跨越发展。

二是强化责任意识。所谓的责任意识,就是清楚明了地知道什么是责任,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马卡连柯说过:“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我要进一步加大强化责任履行能力,持续提高工作水平。要懂得自己选择了当老师,就是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就要尽到正确引导学生的责任,就是要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就是要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传播者,要明确课堂讲授有纪律,个人言论要负责,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应严于律己,以自身的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三是注重学习提升,强化能力意识。当前,经济社会形势发生着深刻变化,社会生活方式和组织形式也发生着深刻变化,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样性,以及思想观念呈现出多元多变的态势,加强学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任务更加艰巨复杂。面对这样复杂的状况,我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业务研修学习,把增强能力意识放到重要位置。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必须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耳入脑入心”,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是强化纪律意识。在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师德建设,树立纪律意识尤为重要。我要继续加强以“人民满意”为主题的学习讨论活动,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中心,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全方位的角度审视自己,执着追求,精益求精,高标准,高境界,讲奉献,真正实现教师自己的主体价值。要进一步强化纪律意识,从本职工作出发,培养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从小事做起,树新时期的师表新形象。要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牢固树立“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思想,无论在课堂内外,都要加强自律,约束自己的言行,以崇高的师德陶冶学生,以美好的形象影响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教育学生,以深厚的文化底蕴雕塑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启迪学生,发扬无私奉献精神,致力于教育教学工作,与时俱进,开创新的业绩。

篇4

在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的角色充十分重要,是不可或缺的。但在这过程中,不同地区的条件不同,经济较好的地区,地方政府要努力保持;经济较差,地方政府要促进其发展。从总体来说,传统的地方政府经济管理职可以概括为:(一)制定计划,明确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地方政府综合研究影响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各种因素,包括潜在的和外显的,制定符合地区实际的计划。战略规划和计划明确了发展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指导经济发展。企业以此为依据,根据市场状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决策和相关内容。

(二)创造良好的区域发展环境

区域发展环境十分重要,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发展,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一个或几个要素处于主要地位的环境各要素,影响这一时期区域的性质和特征,有时还起决定作用。提高经济发展环境的质量,满足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要求。创造良好的区域发展环境,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出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快速度,政治、经济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培育良好的环境,帮助企业发展。

(三)建立和培育市场

目前市场存在不少问题,如产权关系不健全、市场主体不明确、市场不完备,缺乏统一公开市场规则,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要努力改变这一现状。地方政府要健全市场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各类软件,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同时抓好各类市场硬件建设。如建立健全各类市场交易的规则,使市场交易公平,市场秩序良好,市场主体的财产权利得到保护;创造有利条件将权利还给市场,培育各类行业管理组织和市场中介组织,让它们监督管理市场,并提供适当服务,沟通企业市场与政府。(四)实现充分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业关系着一个地区经济稳定发展,也关系着人民生活水平,以及个人的地位和尊严。地方政府要努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地方政府开展各项建设,履行经济职能,要从实际出发,分析地方财力是否充足,人民群众是否能够承受,关注基层群众,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维护社会公平。

二、地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如何创新

全球性金融危机要求我国地方政府全面提高经济管理能力,各级地方政府要借鉴相关企业管理理念思潮,运用新的管理理念指导政府管理工作,才能增强政府管理的能力和绩效,解决地方政府管理面临的许多问题,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的发展要求。

(一)知识管理的理念

1.知识管理概述及政府知识的构成

知识管理认为组织各项能力的提高要借助集体的力量,依靠团体的智慧共享各种知识。这是一种新的管理方法,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地方政府的知识可以概括为意识形态知识,行政知识和业务知识。意识形态知识主要包括我国的国体、政体、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理论知识等,它属于意识形态范畴。行政知识包括如何分析政策、研究政策、如何决策和在决策中获得的经验等。业务知识主要是指政府内部业务流程、各个岗位职责、部门隶属关系、业务要求、技能等,也包括政府公务员在长期工作中所积累的工作经验。

2.地方政府要努力做到知识共享

知识共享可以增加政府管理所必须的知识,并使这些知识不断更新。首先,知识共享可以促使知识融入个人的思想,使知识在运用过程中其价值将会呈几何倍数增长。其次,通过知识共享,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能提高。创新知识才能实现管理创新,知识经济时代,知识量和信息量大量增加,个人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掌握所有的创新知识,这就出现了个人知识拥有的相对匮乏性与知识需求的全面性之间的矛盾,知识共享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矛盾。最后,政府管理的灵活应变性可以借助知识共享得到提高面对社会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重大事件,政府要有效预防、积极响应、灵活处理,体现出很强的应变能力。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后,地方政府要提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执行能力,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二)文化管理的理念

1.地方政府文化概述

当代企业通过建设企业文化来提升竞争能力,地方政府部门在经济管理中引入文化管理的理念也是有必要的,因为它们拥有自身组织文化。所谓地方政府文化是地方政府权力建构、自身定位、工作理念以及运行机制的体现,反映了地方政府的存在、运行、发展的轨迹。其中地方政府价值取向是关键,这种取向表现在政府自身的规章制度,运作模式以及工作人员的观念,心理,行为和言语。

篇5

一、地方政府传统的经济管理职能

在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的角色充十分重要,是不可或缺的。但在这过程中,不同地区的条件不同,经济较好的地区,地方政府要努力保持;经济较差,地方政府要促进其发展。从总体来说,传统的地方政府经济管理职可以概括为:

(一)制定计划,明确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地方政府综合研究影响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各种因素,包括潜在的和外显的,制定符合地区实际的计划。战略规划和计划明确了发展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指导经济发展。企业以此为依据,根据市场状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决策和相关内容。

(二)创造良好的区域发展环境

区域发展环境十分重要,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发展,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一个或几个要素处于主要地位的环境各要素,影响这一时期区域的性质和特征,有时还起决定作用。提高经济发展环境的质量,满足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要求。创造良好的区域发展环境,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出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快速度,政治、经济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培育良好的环境,帮助企业发展。

(三)建立和培育市场

目前市场存在不少问题,如产权关系不健全、市场主体不明确、市场不完备,缺乏统一公开市场规则,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要努力改变这一现状。地方政府要健全市场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各类软件,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同时抓好各类市场硬件建设。如建立健全各类市场交易的规则,使市场交易公平,市场秩序良好,市场主体的财产权利得到保护;创造有利条件将权利还给市场,培育各类行业管理组织和市场中介组织,让它们监督管理市场,并提供适当服务,沟通企业市场与政府。

(四)实现充分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就业关系着一个地区经济稳定发展,也关系着人民生活水平,以及个人的地位和尊严。地方政府要努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地方政府开展各项建设,履行经济职能,要从实际出发,分析地方财力是否充足,人民群众是否能够承受,关注基层群众,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维护社会公平。

二、地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如何创新

全球性金融危机要求我国地方政府全面提高经济管理能力,各级地方政府要借鉴相关企业管理理念思潮,运用新的管理理念指导政府管理工作,才能增强政府管理的能力和绩效,解决地方政府管理面临的许多问题,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的发展要求。

(一)知识管理的理念

1.知识管理概述及政府知识的构成

知识管理认为组织各项能力的提高要借助集体的力量,依靠团体的智慧共享各种知识。这是一种新的管理方法,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地方政府的知识可以概括为意识形态知识,行政知识和业务知识。意识形态知识主要包括我国的国体、政体、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理论知识等,它属于意识形态范畴。行政知识包括如何分析政策、研究政策、如何决策和在决策中获得的经验等。业务知识主要是指政府内部业务流程、各个岗位职责、部门隶属关系、业务要求、技能等,也包括政府公务员在长期工作中所积累的工作经验。

2.地方政府要努力做到知识共享

知识共享可以增加政府管理所必须的知识,并使这些知识不断更新。首先,知识共享可以促使知识融入个人的思想,使知识在运用过程中其价值将会呈几何倍数增长。其次,通过知识共享,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能提高。创新知识才能实现管理创新,知识经济时代,知识量和信息量大量增加,个人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掌握所有的创新知识,这就出现了个人知识拥有的相对匮乏性与知识需求的全面性之间的矛盾,知识共享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矛盾。最后,政府管理的灵活应变性可以借助知识共享得到提高面对社会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重大事件,政府要有效预防、积极响应、灵活处理,体现出很强的应变能力。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后,地方政府要提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执行能力,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二)文化管理的理念

1.地方政府文化概述

当代企业通过建设企业文化来提升竞争能力,地方政府部门在经济管理中引入文化管理的理念也是有必要的,因为它们拥有自身组织文化。所谓地方政府文化是地方政府权力建构、自身定位、工作理念以及运行机制的体现,反映了地方政府的存在、运行、发展的轨迹。其中地方政府价值取向是关键,这种取向表现在政府自身的规章制度,运作模式以及工作人员的观念,心理,行为和言语。

篇6

关键词:卫勤保障;信息化水平;体系作战

在新时期下,随着社会意识形态多极化的形成,非战争条件下多样化安全威胁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主要矛盾。武警部队作战任务也随之发生了转变,更多的是担负着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恐怖事件及重大传染病爆发流行的处突。"姓军为兵,保障有力"是武警医院的根本职能和崇高使命。武警部队"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特点,决定了武警医院应急分队必须能做到遇到突发事件,能够迅速拉动,救治有力。近年,我院先后参加了抗洪救灾、抗冰雪灾害等卫勤保障任务。笔者长期参加于本单位应急分队工作,并参考兄弟单位经验,分析了目前武警卫勤应急保障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了一些思考。

卫勤保障的能力和水平,关系着部队官兵身体健康和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武警医院认真落实"真抓实备、保障打赢"两个工作重点,严格履行卫勤应急保障工作各项规定。应急保障意识得到强化,全员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得到加强。

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加强了软硬件建设,强化了快速救治能力。坚持从实战出发、从任务出发组训,科学筹划,周密部署,精心制定训练计划,按照"循序渐进、分类指导"的要求,示范教学、因材施教、训考结合,以考促训,确保训练效果和质量。

1 存在的不足

1.1卫勤人员不够稳定 目前,武警部队正在进行编制体质调整,人才培养与保留受到的影响较大,导致有些分队成员虽然经过训练已熟悉应急保障工作和程序,但也会面临复转的现实。临床一线的医务工作人员人数配备一直很紧张,每一个时间段都存在不同人员的外出学习和进修。这些因素都导致人员流动性大,卫勤分队的长期建设不够稳定,训练水平及保障能力难以逐步得到提高[1]。

1.2队员备战意识薄弱 常处和平时代,军人的紧迫感、警惕感差,军人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式认识地不够准确导致使命意识、备战意识非常薄弱,为兵服务意识淡化,一旦有卫勤遂行保障任务很难达到"拉得出、跟得上、站的开、救得下、治得好"的总要求。

1.3卫勤指挥和训练水平不高 卫生干部军事方面的知识少,不能满足现代化战争的需要。卫生干部缺乏军事术语、军事通讯信号、军事地形等知识。卫勤领导对新研发的武器没有系统学习,不能提出合理的卫勤保障计划[2]。平时自身专业的学习任务和工作压力大也使得队员们无法有更多的经历投身于军事常识的学习。

1.4保障水平有限 医院专项经费标准低,无法及时更新和维修卫勤装备。在抗灾一线,特别是信息化保障问题上显现得尤为突出。缺乏配套统一的卫勤信息采集、传输、汇总和分析系统,仍依靠手机、步话机等基本手段[3]。自我机动、生活保障及持续卫勤保障能力有待提高。

1.5装备与救治范围不相符 卫勤保障展开救治的不仅仅是一些简单的伤口包扎处理和清创手术。如遇紧急气管切开、颅内血肿清除、脑疝减压术和血气胸手术,现有的装备是不足以完成的。

2 发展趋势

2.1训练内容的多元化 医院应立足自身职能和保障范围,从实战角度出发,模拟灾害医学救援、突发事件、卫勤保障等实战背景资料,修订并完善各项预案。每一次的卫勤训练不再是模拟单一的事件,例如暴乱。而应该是逐一模拟各类事件,如洪灾、地震、泥石流、特大交通事故、反恐事件、各种重大活动的保障等。针对处理的事件不同,队员的训练内容也应有所不同,有所侧重。这就需要总结兄弟部队的实战经验。各分队通过模块在强化训练中达到各司其职,目标是确保机动卫勤分队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能按照拟定计划实施快速支援保障。在通过合成演练达到了然于心,保障有力。自身有条件的单位还应加强创伤医学和灾害医学学科建设,组建一支训练有素的,应对大型灾害医学救援的专业队伍。

2.2提升信息化水平 新时期卫勤保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转送救治,而将体现在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包含指挥信息化、卫勤系统与作战系统、远程医疗的应用,GPS定位系统、后勤资源调配信息化有机结合的应用。未来部队遂行的将是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作战,对于使用的武器也将是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武器,伤员的病情也会更加复杂,必须按照仗怎么打就怎么练的原则[4]。

2.3人才队伍的建设 卫勤保障系统的现代化,终究需要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不断加强。为了配合好需要,合作站模块需要熟练的技术人才来操作、维护,才能真正发挥装备的技战术水平。

2.4提升体系作战能力 卫勤保障不仅仅是战斗力服务,其本身就是体系作战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现有工勤保障模式还不够完善,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保障要求,与部队官兵日益增长的合理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必须按照"三军一体、军民一体"的体系作战要求去建设多维一体的作战卫勤保障体系[5]。

参考文献:

[1]包春艳,王志国,程洪海,等.武警医院卫勤应急保障分队训练工作的思考[J].武警医学,2008,3:280.

[2]周五成,王海平,罗鲜明.卫勤保障中旅救护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沈阳部队医药,2008,21(1):40.

[3]张为.抗震救灾卫勤保障实践与启示[J].医院管理杂志,2008,15(11):1004.

篇7

【关键词】

成就报道;特性;功能

成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结晶,是一座新闻的富矿。新闻媒体在如何挖掘这一富矿,创造出更多为受众所喜闻乐见的成就报道中扮演重要角色。搞好重大成就报道是党和政府弘扬主旋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与呼的重要手段。为此,每逢重要节假日、两会以及国庆日等媒体都会派出精兵强将,使出浑身解数来做好这道“家常菜”。本文对成就报道的特性及功能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成就报道实践有所启发。

一、我国成就报道的特性

成就报道作为中国特色新闻报道,在中国新闻传播中地位举足轻重。它不仅是党和政府传递信息、鼓舞民众士气的工具,也是人民群众获取经验、增强民族自豪感的重要途径。它具有新闻性、政治性、指导性和宣教性等特点。

1、新闻性

新闻性的核心是真实准确,成就报道的本质是一项新闻传播活动。作为新闻报道,新闻性是成就报道的第一特性。成就本身就是新闻。对于新闻媒体来讲,成就是新闻媒体的“家常菜”。成就背后的经验、方法探究,以及成就的影响等是新闻报道的“富矿”,无疑都极具新闻价值。成就报道以新闻的视角,最快速地通过对成就以及成就背后原因等的分析为公众提供可供参考的成就之路,新闻性显而易见。

成就报道并不局限于成就报道本身,还有创造成就的个人或者组织。在成就创建过程中,创建者都有或感人、或惊险、或好玩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成就报道的素材点,也是公众的兴趣点所在,趣味性强。

2、政治性

政治性指的是事物表现出的政治方面的特性。在我国,新闻报道是党和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新闻报道的政治性表现在新闻报道立足于实现党和国家某种政治意图、达到政治目的服务。成就报道从内容和报道语言运用上以及的时机上都具有较强的政治性。

首先,成就报道的内容具有政治性。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收音机,浏览各大网页,不难发现,当前,我国成就报道模式多为成就描述与成就背后政策、方针解读的结合。成就报道在挖掘成就背后原因时,多从国家政策、方针着手,分析政策的导向性因素,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其次,成就报道在报道语言上,多采用褒义、正面和形象的文字,在报道的语气上多为肯定、赞许的态度,以此来塑造党和政府正面、积极的形象,促进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以正面报道为主”是党和政府新闻工作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成就报道作为正面报道的典型,正是对党和政府新闻方针的贯彻。以每年的两会和国庆时期成就报道为例,“辉煌”、“喜悦”、“亮点”等褒义、中性词成为了这一时期成就报道的主题词。

3、宣教性

宣教性指的是成就报道的宣传和教育特性。法国著名哲学家路易斯・阿尔都塞在《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中,将国家机器分为强制性国家机器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他认为国家通过这两种手段来维护其统治。新闻报道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新闻报道实现对公众的教育,以达到国家统治的目的。在中国,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表达党和政府的态度、立场。成就报道展示的是党和政府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成就,对成就的重复、深入报道对公众的社会认知产生影响。

二、我国成就报道的功能

成就报道作为一种具有浓厚宣传色彩的新闻报道,作用具有其特殊性。它能巧妙的将报道与树立政府形象、引导公众舆论结合起来。

1、记录成就,见证历史

新闻是历史的记录者,记录成就是成就报道的客观价值所在。成就是个人在岗位、生活中实现价值的表现形式,是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的归属点。成就报道以新闻的手法记录在不同政策时期、不同年代人民群众在各方面取得的不俗成就,通过记者的笔、相机、摄像机等来记录成就,见证历史,对于当代人来说极具象征和纪念意义,对于后世来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满足人民群众了解某一时期的成就,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无论是中国开国以来的历史成就大事,还是对现有成就的回顾性的总结归纳性报道等,所有这些阶段性成果和行业、领域取得的成就,都是成就报道的选材范围。成绩报道通过对成就的记录,见证人民群众生活的点滴变化;见证党和国家取得的伟大成就;见证历史的变迁、技术的更新和时代的改变。

2、树立形象,宣传政策

现代社会越来越复杂化,公众由于时间和能力有限,对某部分事物的认识只能依赖新闻媒介来了解。但是在信息社会里,公众每时每刻都被海量的信息所包围,他们的认知和行为受到传播媒介所形成的信息环境也就是拟态环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成就报道作为正面报道无疑构建的是和谐、融洽的社会认知环境,对于党和政府向公众树立良好正面形象作用巨大,能够增强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成就的取得正是党和政府一定时期的方针、政策在实践中的体现。成就报道通过对成就背后方针、政策的解读,能够将党和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传递给民众,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促进方针、政策更好的实施落实。

3、介绍经验,服务受众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成就报道通过对成就的展现,回顾历史,可以启发现实。成就报道的意义并非仅限于成就本身,而是通过成就以及成就背后原因的探析,总结成就取得的经验和方法,以服务人民群众,鼓舞、激励公众创造更多成就。成就报道服务受众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成就报道通过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成就的介绍反映出社会发展的方向,成就的背后是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风向标,反映目前国家的工作重点,对民众的生活、就业、投资方向等等都具有极强的指导性。

其次,成就报道本身在内容上具有很强的服务性。对于公众关心的行业、领域,媒体选择有典型意义的成就进行报道,向公众介绍成就经验,让公众少走弯路,避免错误决定。从成就报道体裁而言,目前我国多数成就报道采用的是通讯和深度报道体裁,这些体裁相对于消息的点到即止,在内容上会更具服务性,多能对成就报道取得过程、取得成就经验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进行详细叙述,让受众在获知成就信息的同时能进一步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服务生活。

第三,成就报道能及时发现取得成就过程中的问题,将问题或以报道或以内参的形式向上级部门进行反馈,将信息传递给党和政府,也可以促进问题的进一步解决。对成就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对于成就受用者公众而言,同样具有服务性。

4、议程设置,引导舆论

相对于西方新闻媒体强调舆论监督为主的新闻理念而言,我国媒体更强调新闻的舆论引导功能。媒体对成就报道进行议程设置、引导舆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成就报道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党和政府用以宣扬成就、解读方针、政策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受众的需要。改革开放多年来,社会各方面建设如火如荼,尤其是涉及公众日常生活的出行、教育、医疗等的成就建设是公众关注的重点。对于公众关注的热点成就,进行议程设置,引导舆论是新闻传播规律的需要。

成就报道作为正面报道的主力军,是媒体扛起舆论大旗的重要手段。媒体通过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的报道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扬时代精神,将公众置于改革开放发展势头良好,各行各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媒体环境中,增强公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把握社会舆论方向。尤其是重要节庆日、两会、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等特殊时期,媒体往往在版面和时段上精心策划、文字报道配合图片、配发评论等形式,对某一成就的背景资料、人物进行预热报道,为公众设置议程,在全社会范围内设置成就报道舆论环境,为即将到来的重大成就造势。

篇8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尤其要强化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创新意识,努力做好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为高校培育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有力的思想保证。

【关键词】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者;意识

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教师中出现的新思想、新动向、新特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尤其应强化以下三种意识,围绕党和国家大局,服务学校中心工作,引导团结广大教师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1 强化责任意识

“责任重于泰山。”思想政治工作者责任感的强弱,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高校的育人质量,关系我们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崇高责任,增强使命感,努力做好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与重托。

1.1 是政治责任

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站在党和人民利益的高度,站在事关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高度,站在关系祖国前途命运的高度,讲政治,讲纪律,讲责任,讲奉献。把做好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重大而光荣的政治任务来完成。

1.2 是事业责任

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把思想政治工作视为一种崇高的事业去执着追求,增强事业心和进取心,敬业乐业勤业,精益求精,无私奉献。克服“无所作为”的思想,树立思想政治工作“大有可为”的观念。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加强研究,不断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1.3 是工作责任

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把做好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视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增强工作责任心,通过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的工作,努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因势利导,把全体师生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学校的中心工作上来。

2 强化阵地意识

思想文化阵地,无产阶级思想不去占领,必然会为非无产阶级思想占领。由于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从未停止过。任何时候,我们都要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用、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人们,影响人们。巩固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弘扬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特别是在高校,各种思想观点鱼龙混杂,良莠难辨,常常是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增强阵地意识,坚持“守土有责”,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占领校园每一角落。

高校的思想舆论阵地,可分为有声阵地和无声阵地。有声阵地,即指高校的广播、电视、电台、讲坛(主要是“两课”教学)等主要通过声音来传递信息,影响人们思想行为的舆论阵地。无声阵地指高校的校报、学报、黑板报、墙报、宣传窗、阅报栏等主要以文字符号来传播信息,影响人们思想行为的舆论载体。在现代社会,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还出现了网络论坛、贴吧、微博、微信等各种新兴媒体这块新阵地。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但要牢牢控制和守住传统的思想舆论阵地,发挥其在高校育人中的重要作用。而且要努力学习掌握新技术,建设校园“红色网站”,加强管理、监控和指导。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用社会主义思想、无产阶级思想占领这块新阵地,使之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 强化创新意识

创新是事业发展的动力,是思想政治工作生命力的源泉。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强化创新意识,更新观念,创新内容、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于教学科研的目的。

3.1 是观念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大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与时俱进的新观念。例如,新世纪新阶段的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与过去革命战争年代,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一定要面对面,可以不受时空限制。思想政治工作不光要说理,更要用情。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仅是政工人员的份内事,党政工团也要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协同配合。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仅限于八小时之内,还要延伸到八小时之外。思想政治工作者不能坐等问题找上门来,而要主动发现问题,及时做好工作。等等。

3.2 是内容创新

在不同时代不同阶段,党的工作重点、中心任务是有变化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不是凝固不变的。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围绕现阶段的中心任务,坚持从实际出发,紧密结合学校自身实际,紧密结合师生员工的思想实际去做工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坚持先进性与群众性相结合,区别对象,体现层次。要求党员教师要比非党员教师高,要求管理干部要比教师高,要求教师要比工人高。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教师的先进模范作用。坚持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既要继承发扬历史传统,进行优良革命传统教育,又要体现时代要求,对教师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进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深入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赋予时代的新内容。

3.3 是方法创新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从单一型转向复合型,力戒刻板说教,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要从垂直型转向水平型,克服“我打你通,我说你听”,居高临下,发号施令的做法,重视与工作对象平等协商,多谈心,多交流,多沟通。要从灌输型转向渗透型,在坚持理论说教、外部灌输的同时,更加注重在为师生员工搞好服务,解决实际问题中进行点滴渗透,使师生员工受到教育。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