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刘姥姥的性格特点8篇

时间:2023-02-28 15:34:4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刘姥姥的性格特点,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刘姥姥的性格特点

篇1

 

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长廊中,呼之即出的鲜活人物 ,洋洋大观形象万千。《三国演义》中的“智雄”诸葛亮,“奸雄”曹孟德;《水浒传》中的英雄武二郎,《西游记》中的“魔雄”孙大圣等等,他们,听名如闻黄钟大吕,品味如赴满汉全席,但真正令我“入魇”难返的还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境。我以为,能以《红楼梦》中众儿女为梦中情人,当是人生最惬意的事情,但我不配,只能为曹公“造人”手段之高妙唏嘘俯首。并且一梦三十年,至今不醒。

本文是我结合《基础写作学》授课 的需要,析《红楼梦》高人笔法,正学子视听,避免人物描写时的千人一面,异口同声。

鲁迅说过: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个人的眼光不同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本人非经非道,无才有德,也不怎么革命。只是对《红楼梦》中曹公雪琴“以笑传神”的艺术手法,情有独钟。最为我称道的就是对同一个场合里的不同人物,作者写他们不同的外部行动,来展现他们各自不同的个性。使每一个“这一个”都栩栩如生。

空谈无益你我,现有《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当中的一幅“群笑图”为证:下面,我就来探讨这幅“群笑图”中,作者在“以笑传神”方面,怎样用“笑”的不同举动,来表现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

人的音容笑貌是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主要外在形式,是人的内心世界向外敞开的窗口。作为叙事文学的小说,必须通过对人物音容笑貌的描写,来达到塑造鲜明人物形象的目的。曹公雪琴在“群笑图”中,正是通过对特定场合,特定人群,各自笑貌的 “同” 与“不同”的描写,来表现他们各自的出身、地位、身份、教养,对他们“笑态”的影响作用。作者以发笑人群中各自笑态的“专利”,来达到使形象本身增值的目的。为分析的方便,现将《红楼梦》第四十回的“群笑图”一段转引如下: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盘子站在当地,一个丫环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 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哎吆,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曲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这幅“群笑图”的背景是刘姥姥到贾府打打牙祭。家宴之前, 她在被凤姐掂掇,鸳鸯嘱咐之后,明白了自己今儿个要扮演的角色 , 果然,刚刚开宴,刘姥姥的一句自嘲,一个扮相,就把在座的太太夫人姨妈公子小姐侍女丫环一起逗乐,上上下下都一起哈哈大笑起来。下面我要重点分析的就是这幅“群笑图”中的每个人都为 什么要那么笑?这样各自的笑态和他们的性格有什么相关。

首先撑不住的是史湘云,这位豪门千金。“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举止洒脱,性格豪爽,酒场轮盏,撸袖搳拳,不让须眉半点。听到刘姥姥粗话,看见她猪的扮相,竟至于嘴无遮拦,一口饭都喷出来,没剩星点。这场合,这方向,这速度,这数量,真不辜负了“英豪阔大宽宏量”。哪里还有半点,史家千金,小姐模样?作者写史湘云笑样,突出的是她的“喷像”。接下来写林黛玉笑样,表现的则是一棵“病秧”。林黛玉这棵终生背着“还泪宿债”的绛珠仙草,在贾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谁曾见她几次笑过?但今天外来的这位“野意”儿,刘姥姥粗俗的话语,拙劣的表演,林黛玉可是第一次见得,这些都着实让她想笑了。但笑首先 要呼入大量空气到肺里,再从气管喷出,才能发声的。这个过程对在座的任何一位来说,平常得就像打个哈哈,但此时在笑的不是别人,而是林黛玉,一个得了阴虚症的忧郁患者。她的肺叶怎么经得起着剧烈的胀缩呢?

以上是我分析的曹雪芹传神文笔,在写笑的动作手法的高妙之处,你若是今天的写作者,该从中悟出些什么呢?

 

参考文献:

[1]《红楼梦》曹雪芹 高鹗 著 华夏出版社 2007年1月北京第1版 第335-336页.

篇2

关键词:红楼梦 语言 修辞

《红楼梦》中人物语言的成就,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作者笔下每个典型形象的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使读者仅凭这些语言就可以判别人物。《红楼梦》人物语言中的修辞同样具有鲜明的特色。不同人物语言修辞手法的运用具有极强的倾向性,带有鲜明的人物身份、性格、思想烙印。

《红楼梦》中语言最幽默的人物当属林黛玉和王熙凤。二者语言的修辞特色同中有异,相同之处是都喜欢用典,不同之处是林黛玉语言中的多是典出古语和传统文学。例如第三十七回,红楼女儿开社吟诗取号,探春自己命名为“蕉下客”,黛玉说“你们快牵了他去,炖了脯子吃酒”。然后她用“蕉叶覆鹿”的古语解释了大家的疑惑,众人听后都笑起来。此处折射出黛玉深厚的学养、敏捷的才思和高雅的情趣。再如第二十回,宝钗生日宴会上,林黛玉对宝玉说:“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说的湘云也笑了。这个带有讽刺意味的诙谐语段取自《水浒传》中两个戏名,与当时看戏的场景自然融为一体,使人物感情表达含而不露,话说给宝玉,锋芒却对着宝钗。相比之下,王熙凤语言中充分汲取了俗语、俚语、歇后语等口语中的精华,例如,“聋子放炮仗———散了”、“拿着皮肉倒往那不相干的外人身上贴”、“没吃过猪肉,也看见过猪跑”等等,这些习语既给作品增添了趣味性,同时刻画出王熙凤的犀利泼辣的性格特点。

除了用典,林黛玉语言的修辞特色还体现为多用反语和双关。例如,第二十八回中,黛玉故意用双关语“呆雁”来戏谑宝玉,其中蕴含了人物情感以及复杂敏感的心态。林黛玉伶牙利齿,爱打趣人,有过人智慧,但寄人篱下的孤独处境使她强烈的自尊不容一点伤害,因此她语言中多处是讽刺别人,以达到一种自我保护,这是人物身份和性格特征作用的结果。与此不同,王熙凤语言的修辞特色除了引用习语,还多用夸张和拟人的手法。例如,第三十五回,谈到贾母的饮食,王熙凤说:“我们老祖宗只是嫌人肉酸,若不嫌人肉酸,早已把我还吃了呢。”一句话没说了,引的贾母众人都哈哈的笑起来。凤姐故意言过其实,表面是拿贾母开玩笑,实际上是为博取贾母的欢心。再如王熙凤陪贾母玩牌,不直接说贾母牌艺高超,偏说贾母盛钱的小木匣本事大,能把她的钱都给叫进去:“得了、得了,把我面前的这一吊也拿去得了,里面的钱在招手了,你就一股脑的拿去,省得里头的钱费事儿。”她用了拟人的手法,把一场赌局之间的金钱往来说得幽默风趣。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凤姐语言中的言情、状物都栩栩如生,极为切合凤姐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点。同样是思想机敏、口舌犀利,黛玉的一言一行来自她没有雕琢过的纯真天性,而凤姐的语言是为自己服务的有效武器,或逢迎、或拉拢、或命令、或哄骗,用袭人的话来说“真真的二奶奶的这张嘴怕死人!”

另外其它小说人物语言中修辞也具有鲜明的特色,例如刘姥姥的语言中多用俗语、俚语。在第六回,刘姥姥进贾府向凤姐求助,先是听凤姐“大有大的难处”,后来又听见给她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出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等乡村俗语,与刘姥姥的身份地位相符,却与当时使用的场合相悖,由此造成诙谐的效果。再如第二十八回,在筵席上众人齐聚行酒令,轮到薛蟠,他“急的眼睛铃铛一般”,瞪了半日,又咳嗽两声,才说道:“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众人听了都大笑起来。“铃铛”和“乌龟”,一个明喻,一个暗喻,把一个粗俗、胸无点墨的呆霸王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篇3

第一关

1. 《红楼梦》中“金玉良缘”象征的是_________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_________ ,“木石前盟”是指开篇神话中_________ 和_________的“还泪之说”。

2. 请写出“金陵十二钗”其中三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红楼梦》原名_________,该书以_________ 、 _________的爱情悲剧为核心,以_________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4. 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_________、懦弱的_________、精明的_________、孤僻的 _________,取“ _________”之意。

5. 《红楼梦》第六十六回“情小妹耻情归地府,冷二郎一冷人空门”中的情小妹是_________ ,冷二郎是_________。

6. 在贾府四小姐中,有一个“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的小姐,其治家能力足可与王熙风媲美的是_________ 。

7.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_________ ,“美玉无瑕”指的是 _________。

8. 《红楼梦》中,有一个女子,她模样标致,语言爽利,心机极深细,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个人是_________ ;还有一个女子,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只能凄婉地唱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个人就是_________。

9. 《红楼梦》中有个女子不拘小节,喜欢身着男装,说话大大咧咧,甚至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她是_________ 。

10. 曹雪芹给小说人物命名是匠心独运的,许多的人名谐音组成一个个的谜团。请写出下列人物名的谐音双关语。

抱琴、司棋、侍书、入画()

甄英莲( )冯渊( )贾雨村( )甄士隐( )

11. “花气袭人知骤暖”是《红楼梦》中给起名字时说的一句话。

12. 贾府中的最高统治者是 _________,管理贾府日常事务是_________,在管理上最具改革色彩的女子是_________。

第一关通过了吗?恭喜你!请继续接招――

第二关

1. 《红楼梦》中颇具叛逆性格的三人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2. 《红楼梦》中最卑躬屈膝的丫环是_________,最有反抗性格的丫环是_________,性格最刚烈的丫环是_________ 。

3.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作品塑造了三个悲剧人物:_________,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_________ ,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_________,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身凄凉孤苦。

4. 最具叛逆性格的丫鬟是 _________,涉及到她的情节有_________ 。最卑躬屈膝的丫鬟是_________。书中还刻画了一个善良风趣的农村老妇人,她就是 _________。

5. 下列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判词,请指出这些判词分别预示了哪个女子的命运。

(1)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

(2)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3)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6. 《红楼梦》中最热闹的情节是_________ ,最有趣的情节是 _________,最凄惨的情节是 _________ 。

7. 贾宝玉佩戴的玉叫_________,薛宝钗佩戴的是_________ ,史湘云佩戴的是 _________。

8. 猜灯谜。

(1)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

(2)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

(3) 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 ( )

9. 补全下列歇后语。

(1) 刘姥姥进大观园――()

(2) 王熙凤害死尤二姐――()

(3) 千里搭长棚――()

10. 下列回目中的第一个字很好地概括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请补充完整。

( )湘云醉眠芍药稠; ( )香菱情解石榴裙; ( )平儿情掩虾须镯;( )晴雯病补雀金裘; ( )紫鹃情辞试忙玉; ( )袭人箴宝玉。

11. 迎春在诗社中的别号是(),但她生性懦弱,仆人给她起的绰号是()。

12.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四句判词概括了()一生的遭遇和命运,其中“两地生孤木”是指()。

有点意思吧?后面还有更难的――

第三关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宝玉对黛玉叹道:“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简述这段话之后,黛玉的内心世界发生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红楼梦》中,人物形象众多而鲜明,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 在红楼梦中,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兴盛衰亡。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刘姥姥的性格特点,以及她在全书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红楼梦》中,探春是一位改革家,简述探春理家时主要做了哪些开源节流的改革。

篇4

    同学们都喜欢阅读名着,也都想在中考语文中拿下名着试题得分,但由于平时没有掌握阅读名着的正确方法,因此不少同学的得分并不理想。那么,什么才是正确阅读名着的方法呢?

    根据各地中考名着题的不同设计,笔者总结出如下方法:

    一、了解作者背景

    在阅读名着之前,对作者的有关情况应有所了解(包括作者生平、家庭背景、政治思想、生存状况等),这将有助于你对其作品内容的阅读理解。如阅读《红楼梦》,应对曹雪芹的身世有所了解;阅读《聊斋志异》,你要了解蒲松龄的身世遭际;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要知道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

    平经历。有的同学在答名着题时,连作者都想不起来,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这些都是对作者生平经历不甚了解的缘故。

    二、理清故事情节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同学们之所以爱读名着,就是因为那里面的故事情节生动有味,吸引人的眼球。由于不少名着都是长篇巨制,故事情节复杂多变,再加作者创作手法的不同,所以只有理清故事情节,才能把握全篇。如长篇小说《水浒传》,总的故事情节是写以一百零八将为首的英雄好汉们是如何被残酷的社会现实逼上梁山走造反这条路的,但在每一回里,又根据各自情况的不同有具体的故事情节。九年级《语文》上册人选的《智取生辰纲》,就是节选该书的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这里的“智取”就是故事的主要情节。根据中考名着题的特点,还需要同学们学会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故事情节。

    三、分析人物性格

    名着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我们为什么能够区分出他们呢?因为每一人物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一部《三国演义》,光主要人物就有一百多位,但一说到足智多谋为蜀汉鞠躬尽瘁的军师,我们就知道此人是诸葛亮;一提及“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权臣,我们就知道是曹操。人物性格不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也就不尽相同。《水浒传》中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红楼梦》中刘姥姥“见笑”大观园,都是人物的性格使然。

    另外,有的文学名着还就人物的性格配有相应的外号,最好也能记住,这对分析人物性格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如“黑旋风”是《水浒传》中李逵的外号,由此可以看出他“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性格特点;“凤辣子”是《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绰号,由此可以看出他性格泼辣的特点。

    四、积累名言警旬

    名着中都有不少名言警句,记住这些名言警句,不仅利于解答试题,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着《安娜·卡列尼娜》开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又如我国四大名着中每一章回的回目,均用对偶句的形式列出,提纲挈领地概括出每一回的内容,记住它们,就记住了章节的主要内容。还有一些名着对人物有高度概括的评语,也应注意积累,如“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就是《红楼梦》中评论王熙凤在贾府悲惨下场的诗句。

篇5

动作描写就是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古今中外的作家在创作中都非常重视动作描写。俄国作家阿・托尔斯泰说:“描写人物时,您千方百计去发现能代表他的内心状态的动作。”“有时,只要一个这样的动作,就足以描绘出那人物的特点了。”要把人物写活,表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就必须选择人物有代表性的具体动作来描写。

动作可以说是反映人物精神、性格的一面镜子,人物细腻复杂的感情和曲折微妙的心情变化,都可以通过人物的动作很好地表现出来。因此,只有描绘出人物一系列的行为动作,才能使人物的性格鲜明,形象丰满,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动作描写按描写内容可分为单一动作描写和动作群描写。单一动作描写指重笔特写凸现人物的个性。动作细节,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往往是个性化人物的特有标志。重笔特写凸现人物的个性,揭示人物复杂而深邃的内心世界。动作群描写指浓墨泼写体现人物性格。动作是无声的语言,是人物个性的符号。浓墨泼写人物一连串的动作,在动作群的刻画描写中可使人物形象具体,生动,栩栩如生。

【典例分析】

例1: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巴尔扎克《守财奴》)

分析:老头儿76岁,梳妆匣内是金首饰。“一纵”“扑上”,动作像老虎一样灵活、凶猛。76岁的葛朗台如饿虎扑食,形象地刻画出一个爱财如命的拜金主义者形象。

例2:他们在那山坡前,战经八九个回合,八戒渐渐不济将来,钉钯难举,气力不加……那呆子道:“沙僧,你且上前来与他斗着,让老猪出恭来。”他就顾不得沙僧,一溜往那蒿草薜萝荆棘葛藤里,不分好歹,一顿钻进,那管刮破头皮,搠伤嘴脸,一毂辘睡倒,再也不敢出来。但留半边耳朵,听着梆声。(吴承恩《西游记》)

分析:“一溜”“不分好歹,一顿钻进”“一毂辘睡倒”等动作描写只能属于猪八戒,将其自私可笑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例3: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曹雪芹《红楼梦》)

分析:一段精彩的“笑”的动作描写,一连写了好多个人的“笑”,同样是“笑”,却是千姿百态,紧扣各人的身份和性格。

例4:书记官站起来,开始宣读书。……结果他的声调就混合成不间断的嗡嗡声,听得人昏昏欲睡。法官们一忽儿把胳膊肘倚在圈椅的这边扶手上,一忽儿倚在那边扶手上,一忽儿闭上眼睛,一忽儿又睁开,彼此交头接耳。有一个宪兵好几次把刚要开口打呵欠的那种痉挛动作压下去。……玛丝洛娃听着书记官朗读,眼睛盯住他,时而呆呆不动地坐着,时而全身一震,仿佛打算反驳似的,涨红了脸,后来却沉重地叹了口气,把手换一个放处,往四下里看一眼,随后又凝神瞧着宣读的人。(托尔斯泰《复活》)

分析:法官们的动作变换体现出他们的漫不经心、草菅人命,玛丝洛娃“震”“涨”“叹”等动作表现出全神贯注、抗争无门,两者形成鲜明对比,震撼着读者的心。

【技法指导】

1.精确用词,细化动作过程。

冰心的《小橘灯》中有一段文字对小姑娘做小橘灯这一动作过程的描写:“她拉住我,一面极其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把那小橘碗的四周相对地穿起来,像一个小屋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着,又从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蜡头,放在里面点起来,递给我……”精确的用词,体现了小姑娘动作的熟练,生动地写出了小姑娘特有的气质及在艰苦环境中磨练出来的生活能力,“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2.描摹动态,突出人物个性。

鲁迅的《社戏》中精心选择了一组典型的动作:“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一“点”一“磕”,一“退”一“出”,好一群“弄潮的好手”,灵活而又老练!一组恰到好处的动态描摹,显示出水乡少年的干练、天真、活泼而又顽皮的性格。

3.抓住细节,表现内在情感。

朱自清的《背影》中有一段经典的“望父买橘”的描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通过对行动不是很方便的父亲艰难地爬铁道为“我”买橘子的动作描写,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深沉的爱。

【实战演练】

1.寒风呼啸,写一段母亲在庭院中扫雪的文字。(150字左右)

思维拓展:冬天扫雪肯定和平常扫地不一样,想一想,在寒风中扫雪该用上哪些动词?怎样串起来才能最恰当地体现母亲的辛苦?同时,寒风呼啸,院子里会怎样,母亲会怎样?可辅以其他相关的描写,更好地突出母亲的动作。

2.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体育运动进行相关的片断描写。

思维拓展:这个文题很宽松,可选择面也很广。因为题目要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运动,所以更好切入。在写作的时候,如果写个人的体育运动就要注意运用好相关的动词,把过程描述清楚。如果是群体体育运动,就要突出重点,展现出最精彩的一面。

3.请写一段老师从教室门外走进课堂到正式上课这一过程的文字。

思维拓展:把握住老师的动态特征、步伐、体态,通过身体语言揣摩他内在的思想感情。抓住最能体现该老师性格特点的动作着力描摹,做到要言不繁。

4.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

篇6

关键词:红楼梦;趣笔;方式;意义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3-0009-01

虽然《红楼梦》中作者在开篇中就说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但在这心酸泪中却不乏幽默的趣笔。现在在这里对其趣笔的方式极其意义做一个简要的探析。

一、趣笔运用的方式

(一)引入陌生人,运用陌生视觉使描写生趣

此例最典型的便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如一进荣国府中对挂钟的描写:“只听得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的一物,却不住的乱晃。”这样的描写比直接描写挂钟要形象生动的多。二进大观园中,刘姥姥的视觉、语言都让这次宴游充满了趣味。第四十一回,顺着刘姥姥的脚步对怡红院的描写也妙趣横生“只见那女孩儿不答应。刘姥姥便赶上来拉他的手,咕咚一声,便撞到板壁上,把头碰的生疼。细瞧了一瞧,原来是幅画儿”。

再如第五十一回中,晴雯病了,请了一个外来的大夫,从这个大夫和众婆子口中我们又听到一些趣闻“方才不是小姐,是位爷不成?那屋子竟是绣房一样,又是放下幔子来瞧的,如何是位爷呢?”“倒是个大姐――那里的小姐!”

(二)口语和俗语的运用使语言生动形象,趣味十足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书中有很多俗语,“《红楼梦》俗语有三百一十五条”有很多专门研究。而“书中人物引用俗语最多的是王熙凤”凤姐的俗语信口拈来。第三十回中,她说宝玉和黛玉“有这会子拉着手哭的,昨儿为什么又成了乌眼鸡呢”。在贾母跟前也是说“谁知两个人倒在一处对赔不是了,对笑对诉,倒像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两个都扣了环了”。第三十五回中做莲叶羹,凤姐让做出十碗来,并且说:“不如借势弄些大家吃,――拖赖着我连我也上个俊儿”。这些俗语的运用增加了文章的趣味。

(三)利用场景添趣笔

红楼梦中有很多聚会的场景,在这样的场景中总是少不了趣笔的添加,第二十八回中宝玉、薛蟠等的聚会很快活,能把“唐寅”看成“庚黄”成了众人的笑料。第三十八回中,众人吃螃蟹宴时,主子丫头闹成一团,趣味非常,连贾母也说凤姐:“你们看他可怜见的,把那小腿子脐子给他点子吃也就完了”。 第四十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更是把大观园笑的天翻地覆,“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这句话成为红楼梦的一段经典描写。

(四)典型人物的典型话语

在红楼梦中最具有诙谐性格的就要数王熙凤,“文中通过幽默趣笔摹写戏谑谐笑之声态,获得生动鲜明的性格最为成功的当然应数凤姐”。在文中凤姐的幽默语言比比皆是,如第二十二回贾母为宝钗过生日凑份子,凤姐开口道:“一个老祖宗给孩子们过生日……这个够酒的,够戏的?”引得众人大笑,贾母也道:“我也算会说的,怎么说不过这猴儿。”第二十九回,张道士拿盘子来请玉,凤姐儿笑道:“你只顾拿出盘子来,倒吓我一跳。我不说你是为送符,倒像是和我们化布施来了”。达到的效果是“众人听说,哄然一笑,连贾珍也掌不住笑了”。……

与凤姐之俗趣遥相对应的是林黛玉之雅趣,林黛玉不仅是一个爱哭的人,也是一个爱笑的人“人们时常只注意到林黛玉的‘哭’,是个‘泪人儿’,似乎她不会‘笑’其实不然,林黛玉并非一味地以眼泪洗面,整日地哭哭啼啼,她会笑,有时笑的非常开心,笑得很美。”如第二十回,“林黛玉俏语戏娇音”中黛玉打趣湘云“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这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着你闹‘幺爱三四五’了”。当宝钗列举一系列的绘画用料时,黛玉在后面接到“铁锅一口,锅铲一个。”并解释到:“我替你要口锅来,好炒颜色吃。”一会儿又拉探春悄悄的道:“你瞧瞧,画个画儿,又要这些水缸箱子来了。想必他糊涂了,把他的嫁妆单子也写上了。”引得众人笑声不止。

二、趣笔在文中的作用

(一)表现人物之间的亲密关系

文章中幽默的趣笔表现了人物之间亲密的关系,就如平常说话如果两个人关系生疏,就不会逗笑,正因为关系和谐,彼此亲密非常,才会有这么多的打趣。如第七回中就说“那尤氏一见了凤姐,必先嘲笑一阵,”凤姐的回应是:“你们请我来做什么?有什么好东西孝敬我,就快献上来,我还有事呢。”第三十八回中,主子丫头坐在一处互相取乐,不分彼此,凤姐在丫头桌子上吃饭,鸳鸯笑道:“好没脸,吃我们的东西。”凤姐儿笑道:“你和我少作怪。你知道,你链二爷爱上了你,要和老太太讨了你作小老婆呢。”这说明了凤姐与尤氏与几个丫头,与大观园中的众儿女都关系颇好,大观园里的众儿女关系亲密和谐。

(二)突出人物性格

幽默是人的一种睿智的表现,红楼梦中凤姐的幽默大部分关乎利益,关乎人情充分体现了凤姐的“才自精明志自高”伶俐机敏。黛玉虽然也幽默但是大多时候只能在众姐妹间,在清静的大观园才能纵情地展现自己活泼开朗的一面。正表现了他的轻灵娟秀,不如世俗,天真烂漫。相比之下宝钗也有幽默的时候,如也会打趣香菱和湘云“呆香菱之心苦,疯湘云之话多”,(四十五回)也会讥讽黛玉“我方才说你认不得娘,你细想去”。(五十七回)也会说岫烟,“人还没过来,衣裳先过来了”(五十七回),但是较之黛玉却少的多,也不如黛玉更积极主动,兴致勃勃。体现了宝钗的雍容大方,安详稳重的性格特点。

(三)泪中之笑,增多情感层次

在很多情节中文章本来是伤感苦恼的情景,但作者突然增加趣笔,使读者在泪中却发笑,增加了文章的感情层次。在第四十六回中刑夫人有心要替贾赦纳鸳鸯为妾,鸳鸯愁苦异常躲进园子里,平儿给他出法子说:“你只和老太太说,就说已经给了琏二爷了,大老爷就不好要了。”袭人也凑趣说:“他们两个都不愿意,我就和老太太说,叫老太太说把你已经许了宝玉了,大老爷也就死了心。”这时鸳鸯心中正在愁苦,作者却添了此一段趣笔,让读者看的心思波折,联想无穷。第五十七回,宝玉听紫鹃说林黛玉要走,迷失本性,毫无理智的乱闹“听到了一个‘林’字,便满床闹起来说;‘了不得了!林家的人接他们来了。快打出去罢。’”让人看的又可笑又伤感,后面贾母听太医说的不耐烦道:“你只说怕不怕,谁同你背药书呢。”而贾母说要耽误了病,就拆了太医院的大堂,太医还只在说“不敢,不敢”真真让人捧腹。这段文字描写让人在笑语中却体悟到最深沉的感情,体现了作者高人一等的笔力与才气。

(四)换角度看问题,增强文章厚重感

在文章中作者有的时候会走出大观园,去换个角度看贾府,这样一则使读者耳目一新,二则增强了文章的层次性。如刘姥姥两次进入大观园对荣府的描写,尤其是第二次,其中对菜肴、酒器、糕点、酒令、景色、卧室、卧室布置的描写都因为刘姥姥的加入而变得格外有趣。“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这个菜里有毒,俺们那些都成了砒霜了。”“我们那里最巧的姐儿们,也不能铰出这么个纸的来。我又爱吃,有舍不得吃,包些家去给他们做花样子去倒好。”并且这陌生化的趣笔是双向的,能从乡下人眼中看到贾府的派势,也能从贾府人的角度了解到乡土农民的生活习性,在无形中增强了作品的厚重感。

再如以上举的给晴雯看病的大夫的例子,让我们了解到在外人眼中贾府中的丫头有着什么样的派势。

总之,这些趣味的描写使文章起伏有致,兴味无穷,突出了人物性格,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增强了文章的层次感和厚重感。

参考文献:

篇7

同学们都喜欢阅读名著,也都想在中考语文中拿下名著试题得分,但由于平时没有掌握阅读名著的正确方法,因此不少同学的得分并不理想。那么,什么才是正确阅读名著的方法呢?

根据各地中考名著题的不同设计,笔者总结出如下方法:

一、了解作者背景

在阅读名著之前,对作者的有关情况应有所了解(包括作者生平、家庭背景、政治思想、生存状况等),这将有助于你对其作品内容的阅读理解。如阅读《红楼梦》,应对曹雪芹的身世有所了解;阅读《聊斋志异》,你要了解蒲松龄的身世遭际;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要知道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平经历。有的同学在答名著题时,连作者都想不起来,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这些都是对作者生平经历不甚了解的缘故。

二、理清故事情节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来反映社会生活。同学们之所以爱读名著,就是因为那里面的故事情节生动有味,吸引人的眼球。由于不少名著都是长篇巨制,故事情节复杂多变,再加作者创作手法的不同,所以只有理清故事情节,才能把握全篇。如长篇小说《水浒传》,总的故事情节是写以一百零八将为首的英雄好汉们是如何被残酷的社会现实逼上梁山走上造反这条路的,但在每一回里,又根据各自情况的不同有具体的故事情节。九年级《语文》上册人选的《智取生辰纲》,就是节选该书的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这里的“智取”就是故事的主要情节。根据中考名著题的特点,还需要同学们学会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故事情节。

三、分析人物性格

名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我们为什么能够区分出他们呢?因为每一人物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一部《三国演义》,光主要人物就有一百多位,但一说到足智多谋为蜀汉鞠躬尽瘁的军师,我们就知道此人是诸葛亮;一提及“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权臣,我们就知道是曹操。人物性格不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也就不尽相同。《水浒传》中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红楼梦》中刘姥姥“见笑”大观园,都是人物的性格使然。

另外,有的文学名著还就人物的性格配有相应的外号,最好也能记住,这对分析人物性格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如“黑旋风”是《水浒传》中李逵的外号,由此可以看出他“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性格特点;“凤辣子”是《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绰号,由此可以看出她性格泼辣的特点。

四、积累名言警句

名著中都有不少名言警句,记住这些名言警句,不仅利于解答试题,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开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又如我国四大名著中每一章回的回目,均用对偶句的形式列出,提纲挈领地概括出每一回的内容,记住它们,就记住了章节的主要内容。还有一些名著对人物有高度概括的评语,也应注意积累,如“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就是《红楼梦》中评论王熙凤在贾府悲惨下场的诗句。

五、写读后感巩固

篇8

1.比照中描写,凸显变化,富有立体感。

一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下的神态是不同的,我们可以把同一人物在不同情境中的表情比照着来写,以体现其情绪的变化,使读者能够揣摩其内心波澜,使人物鲜活灵动。如鲁迅的《孔乙己》,当酒客们嘲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取笑他“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先是由“不回答”酒客到“睁大眼睛说”;当酒客说“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时,他则是“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他面部表情的变化显示出其企图维护“读书人”的面子却并不清白,有偷窃行为的矛盾心态。

在同一时间,同一场合里,不同的人物神态是各异的。因此,在场面描写中表现人物迥异的神态,必须考虑其年龄、性别、性格、身份等的差异。如《红楼梦》第四十回中,写到贾母宴请刘姥姥吃饭时的情景:

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她姐妹换衣裳的。

且看,史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这是大笑,可见其豪爽率真;而在场的佣人们却“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这是收敛的笑,想忍却忍不住,因其身份低微而不能尽兴地表现出来。

2.配合中进行,注意穿插,呈现协调性。

人物对待某一事件、某人的态度往往不是从神色表情的单一角度来表现的,往往伴之以相应的语言、如此,动作等,因此,描写神态不能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隔离开来。方可在具体情境中体现性格角度的多样化,显示一种协调的美感。

如高尔基的《童年》中:

他那双绿莹莹的眼睛充满着热情,闪闪发光,金色的茸毛欢乐地竖起来;他那尖尖的嗓音变得又粗又重,对着我的脸吹嘘起来:……船在水里走,我赤着脚在岸上拉纤,踩着又尖又利的碎石子……

这段文字抓住他(外公)眼神的光泽、脸部茸毛的情状(这是神态)表现人物讲诉其光荣历史时的自傲,结合人物的语言描写使读者了解到年轻时的外公强悍、不畏艰险、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

3.表述中推敲,遣词造句,富有感染力。

成功地刻画人物形象得益于生动、准确、细腻的描写。因此,进行神态描写,不仅要仔细观察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更要通过准确、生动的语言将其表述出来。这就要在词语的选用上斟酌,还可以选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马克・吐温在《百万英镑》中,写衣衫破旧的“我”到裁缝店饱受冷遇,后来“我”拿出了百万英镑的大钞,“笑容遍布满脸”的小伙计“这个笑容就马上牢牢地凝结起来了,变得毫无光彩,恰像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比喻句的运用既写出笑容凝固的情态,又表现其见钱眼开的谄媚、势利嘴脸,反映出了小伙计此时的窘迫、难堪。

总之,成功的神态描写可以管窥人物的性格特征,起到了言约意丰、以少胜多的效果。记叙文类的文章中,塑造人物形象是重中之重,应重视描写人物的神态描写。

我们仨

赵宇星

我们仨, 三人成“众”。上面的“人”是爸爸,他的双臂圈出一片宁静的港湾;右面是妈妈,左面是我,我靠近妈妈心的位置……

――题记

背影・思绪万千

还记得小升初时,父亲为了能让我上一个好学校,整天奔走。那段时间,一吃过晚饭,爸爸就马不停蹄地奔走着。一想起来,我的鼻子不觉间就会酸酸的。累了一天的爸爸何尝不想倚着沙发,抽根烟,看看电视呢?

一周过去了……每次,他回来后一句话也不说,倚在沙发上,脊背微驼。他习惯性地伸出手,点一支烟,慢腾腾地吸着,额头上的皱纹更深了,两眉之间有个明显的“川”字。他眼中充满迷茫,从鼻孔徐徐飘出的烟雾似乎也带着满腔愁绪……妈妈此时一改常态,看着爸爸一根根地吸烟,却不再多言语了。

终于,尘埃落定,我进入了一所重点中学。开学前一天的晚饭后,我看着爸爸倚着沙发,细长的眼睛微微眯缝着,眼中的喜悦似乎在随着眼角流淌。他点起一支烟,享受着吞云吐雾的惬意……我流泪了,怕爸爸看见,扭脸往书房走去走入书房时,看到爸爸微驼的脊背似乎挺拔了许多。再一瞥,那已显苍老的背影令我思绪万千……

默契・门里门外

我家住在一楼,每天路过的人很多。但无论是我下晚自习还是爸爸下班,妈妈总是按时开门,无一例外。常常是爸爸在门外站着,手还在裤兜里摸索钥匙,妈妈已经把门打开了。对此我非常好奇:“妈你怎么知道爸爸回来了?”开门时,妈妈眼角的鱼尾纹舒展开来,像极了金丝菊的花瓣。翘起的睫毛垂下来,蒙住眼睛,给人一种深邃而又神秘的感觉。妈妈故弄玄虚地告诉我:“那是――第六感……”但有时爸爸很晚了都不回来,妈妈的“第六感”似乎就不灵了,门外一有声响,她就条件反射般地去开门,果然不是爸爸。妈妈脸上有些许的失落,嘴微微噘起,嘴里还一边喃喃着:“可该回来了……”我们回家的脚步声,对于妈妈来说,一定是最美妙的音乐。第六感,将门里的妈妈、门外的我们紧紧连在一起……

温馨・三人世界

这是我记忆中最美的画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