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论文8篇

时间:2023-02-28 15:34:4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论文

篇1

赵保和:北京市幼儿园信息化,相对于中小学信息化来讲比较滞后,但和全国相比还是比较超前的。1989年,在北海幼儿园,我市专门举办了幼教信息化的研讨会,随后又在东城三幼(原崇文三幼)举办了全市的研讨会,在此之后,以研讨会为形式对学前教育的推动延续至今,这说明从政府到主管部门,对学前教育信息化都非常重视,可以说在那段时间里,行政推动促进着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政府部门在其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经过多年的发展,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一领域,一些幼儿园自发地组织开展这样的研讨会,并加入到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行列当中。如今,这一活动已经成为群众自觉自发的行为,充分体现了教育信息化在幼儿园和幼教意识中的普及,作为管理部门,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北京主要利用何种手段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赵保和:我们以课题为引领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在“八五”阶段,北京市的幼儿园开展用课题做引领实现对教育技术的研究,自始至终没有间断过。研究的课题中,不仅是北京层面的,国家级的课题就有近百个,从“八五”阶段《电化教育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转变》到“九五”阶段《信息技术促进幼儿形象思维发展》,体现出我们的研究方向和视野在不断地改变和提升。此外,在这期间最重要的是我们打造了一支学前教育信息化的专业队伍,培养了一批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这在此后的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管理部门,您是怎样来培养这专业支队伍的?

赵保和:作为管理部门,针对这支队伍我们有组织地来安排他们进一步的发展。五年前,我们专门成立了一个幼教应用信息技术的专业组织(北京学前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由孔震英园长任会长。我们认为要推动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行政干预,因此,淡化行政色彩,强调两条腿走路是我们此时的理念。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呈现出几个亮点:

首先,我们坚持组织的专业性,结合幼教的特点来开展培训与教研,强调独立开展有特色的工作。其次,坚持群众性,重在发挥群众的力量,贴近教育实践。最后,坚持学术性,强调边干边学,在实践中总结理论。

除此之外,“培训在先,设备在后”的发展路线,省去了幼教等待设备完善的时间。我们自发组织针对幼儿园的专业培训,使面向幼教的信息技术培训呈现多元化,其中“四路连评”:评论文、评课件、评课例、评博客,是我们检验培训成果、汇聚优秀资源的最佳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核心团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很多曾经的幼教,已经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并积极地参与到课题的研究中,这些都是我市幼教信息化发展的特色。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今后,在管理方面将会有哪些突破?

篇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界出现了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发展趋势,国内学者称之为教育信息化。教育的信息化逐渐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平台,而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大厦的奠基石,它的信息化对整个教育信息化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有了好的软、硬件环境,教师们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有着重要意义。

信息素养,通俗的理解是对信息的搜索、加工、处理,再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对信息内化,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种素养、能力在网络时代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幼儿教师朝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素质。幼儿园教师的信息素养应当是“知道如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以获取相关学前教育教学信息,创造性地开发、丰富幼儿园教育资源,合理、灵活运用多种信息解决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技术技能”。

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是闽南地区重要的学前教育培养基地,每年都会为社会输送300~500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分布在闽南、闽西和闽北等地区,为提升海峡西岸的学前教育质量做出贡献。为适应学前教育信息化进程,学院每年都会举办幼儿园信息技术师资培训,培训内容从以前单一的办公化软件应用基础,发展到现在的多媒体软件应用、课件制作等更高技能。

由于幼儿园教师多来自闽南三地,数量庞大,可以利用深度访谈、网上问卷、网下答卷等多种形式收集所需的信息,从而建立起相关的数据库。随着调查研究的展开,数据资料和信息量将会急剧增大。以泉州地区为例,截止到2004年共有幼儿园604所,加上各种幼教机构,将达到700个单位,一个普通幼儿园一般师资有40人左右,这样单单泉州地区从事幼教行业的人员就有近3万人,而每个教师的数据资料包含有多方面,其中包含着巨大的信息资源。要如何合理地、高效地挖掘出这些数据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我们的教育培训提供指导,单靠传统的数据分析手段是无法胜任的。因此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以及所在单位的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面向学前教育师资信息素养的数据挖掘技术研究。

数据挖掘,现在已经在一些领域上得到成功的应用,在高层次的教育管理领域的应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不仅是师范院校、综合大学,包括很多大公司、大企业也参与到这项造福未来的事业中。

在学前教育管理领域上,数据挖掘还是个全新的课题。本文将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被研究对象——幼儿园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信息素养,包括:

1.个人信息意识与态度,包括教师的业务能力、信息环境建设,以及教师的信息意识,利用信息手段解决工作和生活问题的主动性。

2.个人信息知识和技能水平,包括教师多媒体软件使用情况、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网络技能、知识技能与课件制作的能力。

3.个人信息素养综合因素以及学习目标,包括信息化教学意识、信息道德与安全、信息技术培训要求以及信息技术困难。

通过对以上三方面的研究分析,我们希望能从中找出影响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主观和客观因素,从而指导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方案的制订,更有助于学前教育师资职前教学计划的制订以及培养目标的调整。

二、教育领域的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现状

在教育管理领域内,数据挖掘技术正在慢慢地被推广,主要是应用在图书管理、教务管理、教学评价、数据分析等事务中,但总体上研究不够成熟。当前国内各大师范院校也意识到数据挖掘的重要性,在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均开设了“数据挖掘”等相关课程,如南京师范大学的“Web数据挖掘与推理”、“数据库与数据挖掘”等课程。随着关联分析、聚类、概念描述、偏差检测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数据挖掘必将在教育领域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随着人们对这一技术的日益关注,相信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范围也会越来越广,从而快速推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在学前教育领域内,由于管理人员在技术上的不足,数据挖掘的相关应用基本上是空白,更多的是利用Excel图表或SPSS等工具对调查结果进行简单的汇总分析,得出结论。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前教育界的专家也开始注意到信息素养的培养问题,并对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进行调查研究,但对于得到的数据、问题之间的内在关联、相互制约等关系,没能进行更有意义的发现、推理。

三、研究意义及方法

在学前教育领域中,作为主体的幼儿教师是一个特殊的年轻群体,她们普遍学历不高,研究水平有限,学习能力也不如中小学教师,但却是个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群体。由于特殊的教育环境、教学对象,使得她们需要借助更多高效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来丰富课堂,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而信息技术正是最好的工具。因此,如何加强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笔者已通过调查问卷、网络答题等方式,不断地收集、积累相关数据,构建数据库,而如何利用有效的途径,并从这些数据中发现有用的信息,进而对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指导,有着长远的意义。

因此,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

1.持续地通过问卷调查,网络答题等方式获取数据,形成“学前教育师资信息素养数据库”,并结合个别访谈形式,探讨泉、莆、厦、漳、龙岩等地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整体水平;

2.根据领域专家要求,将各因素分成11个挖掘问题,并利用挖掘工具探索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3.设计数据挖掘模型,利用数据挖掘工具,对不同的挖掘问题分别采用关联规则、聚类方法进行研究;

4.探讨不合理规则,利用测试数据集对挖掘结果进行检验;

5.挖掘结果可视化、直观化,方便用户对结果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杜安平,周期玉.Big6与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构建[J].实践研究,2006,(6):730-734.

[2]戴莹.东台市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调查研究[C].江苏省2005年度学前教育优秀论文,2005.

[3]王铁军.数据挖掘技术在教学评价系统中的应用[J].现代计算机,2005,(3):11-14.

篇3

关键词:学前教育;信息素养;数据挖掘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界出现了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发展趋势,国内学者称之为教育信息化。教育的信息化逐渐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平台,而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大厦的奠基石,它的信息化对整个教育信息化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有了好的软、硬件环境,教师们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有着重要意义。

信息素养,通俗的理解是对信息的搜索、加工、处理,再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对信息内化,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种素养、能力在网络时代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幼儿教师朝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素质。幼儿园教师的信息素养应当是“知道如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以获取相关学前教育教学信息,创造性地开发、丰富幼儿园教育资源,合理、灵活运用多种信息解决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技术技能”。

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是闽南地区重要的学前教育培养基地,每年都会为社会输送300~500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分布在闽南、闽西和闽北等地区,为提升海峡西岸的学前教育质量做出贡献。为适应学前教育信息化进程,学院每年都会举办幼儿园信息技术师资培训,培训内容从以前单一的办公化软件应用基础,发展到现在的多媒体软件应用、课件制作等更高技能。

由于幼儿园教师多来自闽南三地,数量庞大,可以利用深度访谈、网上问卷、网下答卷等多种形式收集所需的信息,从而建立起相关的数据库。随着调查研究的展开,数据资料和信息量将会急剧增大。以泉州地区为例,截止到2004年共有幼儿园604所,加上各种幼教机构,将达到700个单位,一个普通幼儿园一般师资有40人左右,这样单单泉州地区从事幼教行业的人员就有近3万人,而每个教师的数据资料包含有多方面,其中包含着巨大的信息资源。要如何合理地、高效地挖掘出这些数据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我们的教育培训提供指导,单靠传统的数据分析手段是无法胜任的。因此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以及所在单位的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面向学前教育师资信息素养的数据挖掘技术研究。

数据挖掘,现在已经在一些领域上得到成功的应用,在高层次的教育管理领域的应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不仅是师范院校、综合大学,包括很多大公司、大企业也参与到这项造福未来的事业中。

在学前教育管理领域上,数据挖掘还是个全新的课题。本文将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被研究对象——幼儿园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信息素养,包括:

1.个人信息意识与态度,包括教师的业务能力、信息环境建设,以及教师的信息意识,利用信息手段解决工作和生活问题的主动性。

2.个人信息知识和技能水平,包括教师多媒体软件使用情况、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网络技能、知识技能与课件制作的能力。

3.个人信息素养综合因素以及学习目标,包括信息化教学意识、信息道德与安全、信息技术培训要求以及信息技术困难。

通过对以上三方面的研究分析,我们希望能从中找出影响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主观和客观因素,从而指导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方案的制订,更有助于学前教育师资职前教学计划的制订以及培养目标的调整。

二、教育领域的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现状

在教育管理领域内,数据挖掘技术正在慢慢地被推广,主要是应用在图书管理、教务管理、教学评价、数据分析等事务中,但总体上研究不够成熟。当前国内各大师范院校也意识到数据挖掘的重要性,在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均开设了“数据挖掘”等相关课程,如南京师范大学的“Web数据挖掘与推理”、“数据库与数据挖掘”等课程。随着关联分析、聚类、概念描述、偏差检测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数据挖掘必将在教育领域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随着人们对这一技术的日益关注,相信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范围也会越来越广,从而快速推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在学前教育领域内,由于管理人员在技术上的不足,数据挖掘的相关应用基本上是空白,更多的是利用Excel图表或SPSS等工具对调查结果进行简单的汇总分析,得出结论。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前教育界的专家也开始注意到信息素养的培养问题,并对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进行调查研究,但对于得到的数据、问题之间的内在关联、相互制约等关系,没能进行更有意义的发现、推理。

三、研究意义及方法

在学前教育领域中,作为主体的幼儿教师是一个特殊的年轻群体,她们普遍学历不高,研究水平有限,学习能力也不如中小学教师,但却是个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群体。由于特殊的教育环境、教学对象,使得她们需要借助更多高效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来丰富课堂,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而信息技术正是最好的工具。因此,如何加强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笔者已通过调查问卷、网络答题等方式,不断地收集、积累相关数据,构建数据库,而如何利用有效的途径,并从这些数据中发现有用的信息,进而对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指导,有着长远的意义。

因此,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

1.持续地通过问卷调查,网络答题等方式获取数据,形成“学前教育师资信息素养数据库”,并结合个别访谈形式,探讨泉、莆、厦、漳、龙岩等地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整体水平;

2.根据领域专家要求,将各因素分成11个挖掘问题,并利用挖掘工具探索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3.设计数据挖掘模型,利用数据挖掘工具,对不同的挖掘问题分别采用关联规则、聚类方法进行研究;

4.探讨不合理规则,利用测试数据集对挖掘结果进行检验;

5.挖掘结果可视化、直观化,方便用户对结果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杜安平,周期玉.Big6与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构建[J].实践研究,2006,(6):730-734.

篇4

一、我们的优势

在幼儿园教学中,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实现信息化教学,拓展幼儿的思维,促使幼儿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现实要求。信息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将有力地推动幼儿园教学现代化,对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幼儿素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园自1991年以来参加了“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中央电教馆的子课题研究,重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二、我们的做法

1.管理工作数字化

我园在管理工作中实现数字化,建立了一系列智能管理平台:园务、后勤、卫生保健、教师邮箱、短信、博客、电子门禁考勤系统、视频电话系统等;还建立了管理工作资源夹、保健工作软件、班级电子管理册、教学课件资源包、电子白板课件共享包、幼儿电子成长档案、教师成长档案、网络资源库等。

2.家长工作信息化

我园利用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视频监控系统等多种途径建立展示平台,使家长全方位了解幼儿园的管理、卫生保健、特色课程、幼儿活动、教育科研等;利用网站、博客专栏、短信平台等多种方式搭建沟通平台,促进家园有效互动。

3.教学工作现代化

为了保障教育信息化工作开展的有效性,我园形成了以园长、保教主任、教研组长为核心,以年级教研组为面,以专题教研组为点的研究网络;确立了美术、科学、数学、音乐、剪纸五个专题教研组;成立了“信息技术支持组”,负责管理幼儿园的网站和帮助教师解决技术问题。我园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先后投入了大批供教学使用的电子设备:电子白板、触控一体机、iPad等;建立了网络系统,实现了无线网络覆盖;建设了幼儿卡拉OK厅、电子沙画区、数字化阅读教室等专用教室。

三、我们的成果

1.在教学理念上做到三个转变

我们从根本上做到了三个转变:从研究教师“如何教” 转变为幼儿“如何学”,从注重教师“主导”转变为注重幼儿“主体”,帮助幼儿从 “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改变教师“包办代替”的言行,给幼儿更多的表达机会,突出幼儿“主体”地位,从观念上、教学形式上必须改变。

2.在教育活动设计上努力做到(如图1所示)

3.在信息技术作用上明确两点

我们认为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帮助幼儿学习,辅助教师教学(如图2所示)。

我们进行资源整合,合理运用电子白板、iPad、多媒体等电子设备完成传统教学不易达到的效果,适当运用PPT,Flash,iEbook白板软件、网络小程序等多种软件在教学中帮助幼儿学习,辅助教师教学。在研究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运用信息技术不能只用皮毛,不能为了用而用,应该思考为什么用、如何有效地利用。我们根据活动的目标、活动的重难点、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对设备功能与作用进行充分挖掘,尤其对电子白板的辅助功能进行了深入探究(如图3所示)。

4.在实际运用中的五大策略

“十一五”期间我园以“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育活动整合策略的研究”为子课题进行研究,逐步总结出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的新型教学模式。

在实践研究中,我们还逐步总结出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教学策略(如图4所示):

活动前,运用知识渗透策略、游戏巩固策略;活动中,运用情境激趣策略、提问引思策略、立体感知策略、帮助理解策略、情感激励策略;活动后,运用合作欣赏策略、家园合作策略。

活动前,教师利用知识型课件、游戏型课件,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拓展幼儿的知识面,帮助幼儿巩固学习。此外,通过博客,使幼儿进行交流与分享。

活动中,我们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优化教师教、幼儿学的过程,使教师、信息技术、幼儿融为一个整体,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1)情境激趣策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融入学习的氛围

学习兴趣是幼儿学习的直接动因。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能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需要教师通过教育手段去激发、提高和保持的,我们的主要做法有:①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有融入活动之趣;②创设游戏机会,让幼儿有在玩中学之乐;③创设真实情境,让幼儿有身临其境之感。

(2)提问引思策略―利用信息技术提出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思考,调动幼儿已有经验

利用信息技术提问与教师提问相结合,能够从听觉、视觉上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调动已有生活经验。我们借助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使游戏贯穿教育活动中,让问题的提出更加游戏化、自然化,幼儿的回答更加情境化、多样化,使媒体、教师、幼儿之间充分互动,从而提高了教、学过程的“自然融合”。

(3)立体感知策略―利用信息技术提供信息,引导幼儿充分感知,丰富幼儿的表象经验

幼儿的感知应是全面的、完整的,当遇到实物较小、不常见、瞬间变化等情况时,我们会采取具体认知、抽象认知双管齐下的方法,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例如:中班美术活动“猜味道”中,教师先请幼儿直接感知,品尝了四种味道的食物,再用数码相机记录下幼儿的不同表情。之后,教师请幼儿进行间接感知,这时大屏幕上会播放幼儿尝味道时的照片,幼儿观察后再进行绘画。由于表情是瞬间的,所以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整合运用,呈现了不易保留的影像,使孩子们进行立体感知,丰富了表象经验。

又如:在幼儿完整阅读故事的时候,教师利用链接iEbook电子杂志这一功能,使纸质的小书变成了生动的“电子大书”,在动听的背景音乐下翻阅,使故事欣赏起来就像是在看真实的绘本,有效还原阅读环境,在优美的阅读意境中让幼儿更好地欣赏并理解故事内容。

(4)帮助理解策略―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重难点,帮助幼儿有效理解,提高幼儿学习效果

①利用放大功能,解决难点问题:信息技术具有放大功能,帮助教师将不易呈现的内容展示出来,解决难点问题。

②利用再现功能,展示难点问题:信息技术具有再现功能,可以呈现瞬间、动态、不宜看到的事物,解决传统教学不能完成的问题。

③利用交互功能,解决重点问题:电子白板是幼儿学习的工具。在大班剪纸活动“京剧脸谱”中,幼儿在白板上进行图片翻转和拼图游戏,在体验中理解对称这一难点问题,轻松地剪出了对称花纹的脸谱。

④利用动态功能,巩固重点问题:在小班语言活动“好饿的毛毛虫”中,教师先播放用Flash做的故事片让幼儿完整欣赏,初步感知故事,之后用PPT课件帮助幼儿进行语言表述。

(5)情感激励策略―利用信息技术呈现结果,满足幼儿情感需要,激发幼儿再次学习的动机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特有的优势,通过实物投影、数码相机、摄像机等设备,记录幼儿活动的过程或结果,使幼儿充分体验活动的成功与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再次学习的动机。

在教学活动后,教师发挥信息技术优势,通过欣赏型课件和博客专栏分享经验,提高幼儿合作学习的能力。我们利用Movie Maker,PPT,Flash等常用软件,充分发掘交互平台中蕴含的教学策略,使这一技术真正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突破,使幼儿在教学活动中能够真正地感情参与、行为参与、思维参与。

四、我们的成绩

1.促进了幼儿发展

(1)多种教育资源的整合,增强幼儿信息意识。

(2)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3)教师、媒体、幼儿的互动,促使幼儿思维活跃。

(4)多种课件的整合运用,增加幼儿的社会交往。

2.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1)多种途径收集信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2)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提高教师反思能力。

篇5

北京市昌平区机关幼儿园是一所拥有58年历史的幼儿园,有着美术教育的传统特色。如今,在信息化教育大发展的新形势下,他们与时俱进,在“以美启智,和谐发展”办园思想的引领下,不仅扩大了“美育”的内涵,更将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促进了幼儿快乐成长、教师专业提升,打造出一所富有特色、充满时代气息的北京市示范幼儿园。本期,我们将通过园长专访和“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整合”2个栏目, 向您展示北京市昌平区机关幼儿园的风采,一起聆听刘淑新园长的办园理念,学习教师们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的经验,共同感受幼儿园的教育信息化。

刘淑新,大学本科学历,中教高级职称。曾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电化教育研究会学前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先进个人、昌平区优秀教育工作者、昌平区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好校长(好书记)、昌平区教育工委优秀党务工作者、昌平区“十一五”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试验中优秀管理者等荣誉称号。现担任全国现代信息技术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市女园长协会理事,北京市昌平区机关幼儿园书记、园长。

座右铭: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融入了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北京市昌平区机关幼儿园(以下简称“昌平机关幼儿园”)是一所充满了美术气息的幼儿园,无论是教学楼的楼道墙壁上还是教室中的投影屏幕上,都“挂”满孩子们自己绘制的缤纷画作,使这里俨然成为孩子们乐于学习和生活的“艺术小天地”。幼儿园一直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精神,秉承“以美启智,和谐发展”的办园思想,找准“美术目标领先,辐射其他领域”的园所定位,利用信息化设备完善办学条件、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幼儿快乐成长、教师专业提升,以美育教育为特点整体推进幼儿园和谐、稳定发展。

美术教育是昌平机关幼儿园一直以来的发展特色,幼儿园重点培养幼儿的美术素养。近年来,随着对教育理念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幼儿园自身的持续发展,其内涵逐渐得到丰富,“美育”的涵义不再仅局限于美术教育层面,而是渗透到儿童培养的方方面面,贯穿幼儿园教育教学始终。为此,幼儿园将“以美育人”的核心定位为对儿童进行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儿童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刘淑新园长说:“行为美、语言美、建筑美、作品美、运动美等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而我们的任务就是引导幼儿认知和感受这些‘美’,让‘美’贮藏在他们的心中,并自然地流露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这样才会真正帮助幼儿实现全面发展,为他们的幸福人生奠基。”

改善办园条件 创造美育教育环境

2006年,昌平机关幼儿园被评为北京市示范幼儿园,为满足适龄儿童的入园需求,幼儿园科学规划,对教学楼、户外场地等进行了改、扩建,以营造适合开展美育教育的儿童学习和生活园地。为此,幼儿园为教师和幼儿分别设计了美术教室,满足他们“教”与“学”的不同需求。教师美术教室的定位落脚于教研和培训,集欣赏、创作功能于一身,为提高教师的艺术修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而幼儿美术教室则更具功能性,开辟了水墨、色彩、泥工、写生、阅读、木工制作、剪纸等多种区域,配备充足的创作工具和材料,为幼儿自主表现、大胆创造提供条件和空间。在这里,孩子们可以打破年级和班级的界限,共同开展多种美术活动,既保证美术教育顺利开展,又使孩子们养成了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良好习惯。

除此以外,幼儿园还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对于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以前瞻性的眼光、发展性的理念,将电化教育的优化配置与美育教育相结合,进行合理规划配置,逐步完成信息环境的优化。刘淑新园长说:“信息化发展不仅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也是我们幼儿园教育发展与时俱进的动力。在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方面,我们始终以科学而积极的态度迎接机遇与挑战,结合昌平区教委提出的四项发展定位,确立了‘建设与实践并举,创新与发展共存’的信息化发展理念,有效促进园所信息化应用普及、资源建设以及综合水平的提高。”

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昌平机关幼儿园开始从优化信息环境、整合信息资源、开展信息培训3方面构建园所教育信息化系统工程。

首先,进行信息环境优化。通过硬件投入和软件支持相结合的方式先后完成了幼儿园外网和局域网的建设,继而开通幼儿园门户网站、班级博客,建立家园飞信系统,搭建“班班能上网、时时能共享、处处能交往”的网络环境。为展示园所特色、方便通知传达,幼儿园在2011年采购并安装了大型户外电子屏,家长拥有了可以直观了解园所情况和各项通知的有效窗口。此外,幼儿园还对每间教室进行多媒体改造,配备多媒体一体机、数码相机、实物展台、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等设备。同时,为全园配备摄像机、单反相机、移动投影仪、电子白板、录音笔等,为信息技术应用和美育教育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环境。

其次,进行信息资源整合。在园内局域网建立了资源库,收集各种课件、图片、视频、文字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结合不同领域的课程需要贮备教育资源;同时购买了多种教学软件,保证教师的使用需求。

第三,开展相关的信息培训,保证信息化设备和资源应用得当,真正服务于教育教学。

重视美育引导 实现幼儿自主发展

刘淑新园长认为,幼儿发展的真正含义蕴藏在其进行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获取信息、利用资源、体验感受等方式,解决自身感兴趣和有需求的问题,进行主动建构,自主发展,从而获得积极愉快的情感态度,实现全面、富有个性、可持续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遵循幼儿的年龄、学习特点激发他们的兴趣,从园所美育教育特色出发培养可以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儿童。

在开展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会给予幼儿很大的自主选择和探索空间。幼儿可以在具有多种功能的美术教室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美术内容进行学习,利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艺术创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通过不常见的工具和材料的搭配组合出创意十足的作品;也可能由于工具、材料选择不当而遇到“创作瓶颈”,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干预,教师扮演答疑解惑的角色,给予幼儿有效帮助。

借助于信息化建设,幼儿可以充分利用局域网开展学习,使自主学习遍布于园所的各个角落。如幼儿园的网站建设有名画欣赏、民俗艺术、自然风光、动植物、建筑、艺术创想、画种介绍等多种资源库,幼儿可以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创造拥有自己个性标签的作品。他们可以用相机记录下自己的创意作品,放到班级博客或电子大屏上进行展示。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很直观的美感教育,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可以真切地体会到劳动和付出的快乐,感受到劳动就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美”,进而享受劳动美,发扬劳动美,为自己和身边的人带去幸福与快乐。

除此以外,教师也会利用信息化设备和资源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为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通常会利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堂、游戏、锻炼、就餐等多种场合播放风格、节奏、律动不同的音乐,让他们感受其中的微妙差别,在专项时间做专项活动,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为提升幼儿的艺术感知力,教师会利用电子白板、投影仪等设备展示美术作品,播放视频和课件资料,将抽象的知识生动化,让幼儿在兴趣的引导下走进美术课堂,走进艺术殿堂。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外星人”

创设多元化的艺术环境,也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可感知的学习环境。为此,幼儿园会定期举办各种展览,如新春灯展、春天风筝展、民俗艺术展、师生作品展、秋天农作物创意展、祖国山河摄影展等,让幼儿大胆创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升其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的能力。

喜欢观察、喜欢探究、喜欢交流、喜欢用美术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悟是昌平机关幼儿园开展美术教育过程中幼儿的外显能力表现,而内在的持久效应则是孩子们热爱生活、乐于求知、喜欢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特质的形成,这将是幼儿自主发展的持久动力,也是幼儿园进行美育教育追求的目标。

提升艺术素养 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是推动幼儿园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园所凸显发展特色、累积综合实力的关键所在。为培养出具有艺术特长的幼儿,打造具有较高艺术素养和信息素养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因此,昌平机关幼儿园在各项工作中高度重视“人”的因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谋求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全面发展。

昌平机关幼儿园将对教师的培养分为常态发展和美术教育能力发展两大方面,实行有针对性的精细化管理,确保每名教师都能获得有针对性的培养,开创自己的幼儿教育之路。

常态发展管理,需通过普通发展、重点培养、阶梯建设三个方面入手。

普遍发展,即通过狠抓教师的师德表现、常态规范、相关培训、教研活动以及教学比赛等多种形式,普遍提高全园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此同时,通过“抓规划、定目标、重落实、见成果”的管理过程促进教师发展,让每一名教师都能感受到自己的点滴进步,确保全园教师共同进步。

重点培养,则是实现教师有层次成长。为师德好、业务精的教师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以打造名师为目标,通过专家培养、外派学习、实践演练、比赛展示等多种形式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阶梯建设,即坚持“专家带骨干、骨干带新人”的“传、帮、带”方式进行教师队伍阶梯建设,先后聘请多位专家来园指导。

关于美术教育能力发展管理,则从提升教师的艺术素养入手。

(1)针对教师在理解美术教育内涵、开展美术活动内容、组织方法策略等方面的问题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引导教师进行头脑风暴式学习,为教师进行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通过聘请专职幼儿美术教师实地指导,拓展普通教师对于美术教育的认识。

(3)定期组织教师外出采风,参观美术馆、798创意展区等,拓展教师视野,涵养美术素养。同时,定期对教师进行水墨画、线描画等不同美术形式的教研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教育教学方法,有效提升美术活动的效果。

(4)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美术比赛,以赛代练,提升美术素养和教育能力。近几年,昌平机关幼儿园有62篇美术论文荣获市级以上奖项;50个美术优秀课例在市、区获奖;48人次荣获世界、国家绘画大赛指导奖项。

同时,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指导他们用好信息化设备,实现装备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如组织开展基本办公软件操作、PPT使用、图片处理、视频编辑、电子相册制作、Flash软件制作等方面的培训,以及照相机、录像机、移动投影仪、实物展台、电子白板等信息化设备的使用技巧培训。

教师开展户外写生活动

篇6

【关键词】学前教育 实践教学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C-0038-03

一、实践教学信息化的背景

国家与政府重视发展学前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宏观政策为学前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2010年11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要尽快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要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2011年10月,教育部颁发《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指出,进一步强调把信息化教育手段应用于各级各类教师教育。

近年来,随着国家与政府不断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得到空前的发展,各种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计划名额剧增,许多幼儿师范类院校面临着在政府指导下的急速扩张,出现了分散多校区、招生规模扩大而专业规模发展不平衡、办学成本高而收费低、培养培训任务繁重而技术手段落后的情况。在扩张的同时,如何解决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定位是高端技能型人才,技能的落实则需要实践,如何在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寻找一条破解诸多难题的改革与发展之路,势在必行。2012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要“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要“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提升师范生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能力”;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和应用,将现代教育技术渗透、运用到教学中”。实践教学的信息化从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解决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有待于学界加强研究与探索。

二、实践教学信息化的指导原则

(一)以教学模式改革为着力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加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提升师范生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和应用,将现代教育技术渗透、运用到教学中”。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也有教学模式改革的论述。教学模式的信息化改革势在必行,作为刚升格的高等专科学校,应积极贯彻国家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把握社会发展的大好时机,推进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以信息化支撑教育教学改革。要加强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学校教师与企事业技术专家共同参与教学,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采用“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教学方法;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实践类课时占总教学时间的50%以上;正式聘任的企业兼职教师达到50%,企业兼职教师所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专任教师每两年下企业时间累计不少于3个月。根据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是不可能达到此要求,不打破常规教学模式,比较难以实现实践技能的培养,而破解的唯一方式就是信息化。

(三)以信息化平台建设为改革的突破点。信息化模式的改革不是凭空的,必须要有所依托,要有一套完整的信息化平台。信息化平台能有效整合资源,提高管理效率,支持教学模式改革,促进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搭建信息化平台,建立信息化校园网,是改革必经之路,是改革的突破点。

三、实践教学信息化改革与建设措施

(一)建构空中教室,共享优质资源。建构空中教室,可以实现职前与职后协同发展。充分利用校外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实现资源共享,降低办学成本,做好、做实“2+1”实践教学改革的前期工作,提高办学效率,可以较好地解决前面遭遇到的种种困难。

1.打破常规见习模式,提供远程见习渠道。“2+1”教学模式改革中,前2年的教育见习,通常是采用集中式见习1~2周,由于跨地区办学,运营成本高。通过建立空中教室,实现试验点场景现场直播,让学生可以在课程学习中实时连线试验点,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利用信息化平台建构的空中教室,可以免去两地来回迁徙之苦,提供更多的远程见习机会,见习的时间可以大大地超过2周,从而积累更多的实践知识与经验。

2.提高教学效度,加强见习共性问题集中性指导。针对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人员比较紧张,教学任务比较重,再加上见习指导任务,以致教师的工作强度相当大的现状,建构空中教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学强度,把远程见习与理论教学融为一体,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通过远程见习、教学观摩等方式,发现共性问题进行集中性指导,对于个别性问题则可以灵活处理,从而有效地提高指导效率。

3.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实现职前职后资源设备共享。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该校除学历教育外,还承担着广西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重任。建构空中教室不仅可以让全日制学生获益,同样也可以让参加职后教育的学员受益,而这些设备与资源可以实现充分地共享,有效利用校内各方资源,降低办学成本,实现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资源设备充分共享。

4.拓展教研资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由于教师教学任务重,来回两地奔波,没有太多的时间深入幼儿园等实习基地观摩学习,而空中教室的建立,提供了远程观摩的机会,极大地拓展了教研资源,组织专业教师观摩学习,研究一线的教学,保持良好的教研氛围,对于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有特色的优质课程,可以利用高清录播设备,进行录制收藏到特色课程资源库,以备日后反复观摩研讨,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善用微格教室,提升师生教学技能。微格教室是在装有电视摄像、录像系统的特殊教室内,借助摄像机、录像机等媒体,进行技能训练和教学研究的教学环境。微格教室已经被国内外许多高校和培训机构作为培训教师教学技能、技巧的一种有效方法而采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中,需加强微格教室的建设,充分利用微格教室来提升学生的教师教育技能。

1.在教育见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教师教育技能训练。“2+1”教学模式中的“2”,是在前两年的教学过程中,借助微格教室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训练学生对幼儿园教学活动过程的各个环节或片断的分析,如语言、表情、动作、演示、提问等教学技能,训练学生的导入、强化、组织、试误及结束等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

2.促进微型教学常规化,提升师生评价水平。信息化模式的改革,需要时间来推进,利用微格教室可以有效地促进微型教学的常规化。在微格教室中,教师借助摄像监控系统可以实时掌握每一组学生的训练状况,学生在模拟教学训练后,通过及时重播录像,也可了解自己训练的情况。在微格教学训练过程中,具有多种形成性评价方式:可以是“教师”角色扮演者通过重播自己训练的录像,肯定成绩,分析问题,进行自我纠正和评价;也可以是同组训练的“学生”角色扮演者通过听课、一起观看重播录像,对“教师”角色扮演者的模拟教学情况进行讨论、分析和评价。此外,指导老师也要对“教师”角色扮演者的模拟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这些评价方式,对于帮助“教师”角色扮演者提高教学技能是及时有效的。有效的多种评价方式可以真实地反馈信息,客观、全面的评价,有效地提升师生的评价水平。

3.以较少的教学实施,传授较多的教学技能。进行微格教学的一般方法是:由受训者(人数以10人为宜)用10至15分钟的时间,对某个教学环节,如“组织教学”或“授新课”进行试讲。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时间短、人员少、速度快。试讲情况由录像机记录,指导教师和受训者一起观看,共同分析优缺点,然后再作训练,直至掌握正确的教学技能。经过信息化手段的介入,使得受训者教育教学能力得以迅速提高,掌握丰富的教育教学技巧。

4.实施资源信息化管理,实现异时点播教学或同步教学。借助网络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利用微格教室,可以对优秀教师、外聘特级教师的示范课程进行转播或实况录像,供其他师生观摩、学习。学校重大活动,如外请专家、学者讲课,做报告,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校园卫星电视网结合,把微格教室的活动和课程向全校同步实况转播,供全校师生观摩、学习。利用信息化平台的资源管理功能,对优秀资源可实现异时、异地点播教学。

(三)教育实习实训信息化。“2+1”教学模式改革中的“1”即最后一年是到幼儿园或幼教机构进行实习实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教育实战能力。加强教育实习实训信息化建设将有利于教学模式改革和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可以选择有合作关系的幼儿园作为示范点,包括四种类型:亲子园示范点、幼教特色示范点、区内优质园示范点、区外先进地区优质园示范点。这些示范点的信息化改革具体表现在:

1.岗前技能训练信息化。岗前技能训练是指学生在完成全部专业理论课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践能力训练。学生在进入幼儿园实习之前或进入幼儿园实习初期,应对学生强化技能训练。岗前技能训练信息化,是指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生在各实习点可通过网络管理系统阅读岗前技能训练方案,了解训练项目内容、训练要求、实训地点和时间进度安排、分组与指导教师安排、过程考核模式、经费预算等,逐项完成训练任务,并通过训练日志汇报实训过程,以便学校对训练过程的了解、检查、调整,做好质量监控。

2.实训过程管理信息化。实习过程包括集中实习和顶岗实习。集中实习是指学生到学校统一安排的(下转第51页)(上接第39页)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的专业实习;顶岗实习是指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进行的具有就业倾向的实习。实习过程包括在工作岗位观摩、见习、岗位实践、完成实习任务或项目、总结反思、能力提升等。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教师对实习工作的指导到位、系部对实习工作的管理到位、学校对实习工作的监控到位,提高实习任务完成的效率,保证实习工作的质量。

例如,在实习准备阶段,通过网络管理系统,帮助学生阅读《毕业实习任务书》,了解实习目的与要求、实习时间、实习单位和地点、实习步骤与内容、指导教师安排、学生管理办法、成绩考核办法等;在实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每日(或每周)实习日志和教师指导日志,加强指导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互通,系部、专业带头人可与实习基地和兼职指导教师加强信息沟通,实习生与学校教务管理部门的沟通,实习生与学校心理健康指导教师之间的信息沟通,实习生互相之间的信息沟通;帮助学校、系部对实习过程进行质量监控等;在实习的总结阶段,通过管理软件,开展多方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社会评价等,检测实习效果,以便进一步开展团队交流、技能比赛或专业技能展演等,展示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信息化。学生可通过网络管理系统接受老师指导,进行选题调整、资料收集、论文撰写或毕业设计作品创作、作品修改、成绩评定等。

4.人才培养质量跟踪管理信息化。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单位、就业岗位和工作情况的信息跟踪,分析人才培养的质量、数量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契合度,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与教学改革的方向。

此外,信息化模式改革还包括校内课务管理信息化、学籍管理信息化、师资管理信息化和教学计划管理信息化等方面,通过管理软件模块和网络信息技术,科学安排课程、教师、教学场地与教学时间等,以解决学校多校区、系部多级管理状况下的教学管理和师资队伍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强化质量监控,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改变美国教育:技术使学习更强大――《2010教育技术规划》解读[J].开放教育研究,2010(8)

[2]谢应琴.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2006(5)

[3]唐林兰.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4]史丽君.应用型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教育实践研究,2010(12)

[5]米庆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下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7)

[6]张宏星. 网络信息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10)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B312)

篇7

关键词: 幼儿教师 科研水平 提高途径

进入新世纪后,现代教育科学研究取得长足发展,教育科研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教师基本素质的重要指标,其中也包括幼儿教师。我工作在幼儿教育第一线,时间跨度长达十四年,担任过从幼儿教师到园长等几乎幼儿园所有职务,熟悉幼儿园管理流程与内容,了解幼儿教师所有的工作内容。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水平、教育理念、教育理论、科研水平、个人魅力等[1]。我通过与同事、同行交流,结合自身成长的困惑,对幼儿科研相关问题作了探讨。

一、幼儿教师科研现状

(一)幼儿教师普遍学历层次较低,科研意识淡薄。

我国大部分的幼儿教师的培养,由原来的中专逐步向大专过渡,趋势是向高层次发展,但是现今由于客观历史原因,绝大部分骨干幼儿教师(30岁左右)都是中专和大专的文化水平,文化水平的结构特点决定幼儿教师综合素质,他们大多对于科研没有基本的概念,很多工作都从自我感受的感性点出发,以前人和自己的经验作为工作的指导和出发点。大部分幼儿教师的工作观点是完成基本的日常班级管理与幼儿管理,认为没有必要开展幼儿教育的科研工作,觉得科研工作距离自己比较遥远,只要管理好自己的班级,做好本职工作即可。很多幼儿教师就算表面进入了科研领域,其实只是为了考核、评职称或者完成市、区、园里的工作任务,几乎没有主动进行科研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幼儿教师进行幼儿教育科研的主动性、兴趣性、积极性等各方面都不成熟,往往是被迫参与、从事科研的,科研意识非常淡薄,基本没有机会体验教育科研和科研应用所带来的乐趣,并享受其中的成功感[2]。

(二)幼儿教师科研知识比较缺乏。

所谓幼儿教师科研知识特指幼儿教师从事科学研究所必备的基础知识。我结合通过自身工作经验,与周边同行的交流,以及相关报告的调研发现,30周岁以下的幼儿教师中只有极少数幼儿教师系统学习过幼儿科研知识,很少有人了解如何参与幼儿教育科研活动,几乎不懂科研课题设计的规范与流程,不了解幼儿教育论文撰写的规范。很多幼儿教师认为幼儿科研就是写论文,甚至是写工作小结。他们根本无从了解教育科研是一个从收集、选题、论证、立项、计划、调研、撰写、修改、结题到撰写完整报告、,再跟踪提高、研究的过程[3]。在这种情况下,很少有幼儿教师会主动订阅幼儿教育理论的相关报纸、刊物,更不会主动寻找、学习相关幼儿科研理论知识,大部分幼儿教师科研为零。

(三)幼儿教师科研能力普遍很弱。

所谓幼儿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指幼儿教师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学前教育领域中的某些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并找出其中一般规律的过程,最终反过来指导教育实践、提升学前教育水平。幼儿教师科研能力很弱主要表现在:1.幼儿教师普遍感觉科研难度很大,不知如何从何获取课题,不知如何开展研究课题;2.研究课题方法、手段单一,主要集中表现就是上网搜索资料,然后抄抄、改改、写写,应付了事,完成任务,不求创新;3.研究方向很集中,基本就是取材于幼儿的日常行为管理内容,然后就某一点进行经验性的总结,造成大多数论文雷同;4.研究应用性狭隘,科研内容推广性、应用性不强,大多数属于纸上谈兵,实际应用价值不大。

二、提升幼儿教师科研水平的途径

(一)加强学历教育,提升整体层次。

当前幼儿园的主体教学力量是主干教学教师,绝大部分以师范专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为主。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下,学前教育的生源并没有得到提高,招收的学生大都是初中毕业生,文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入校文化成绩较差。在这种生源质量的前提下,即使通过严格的学前教育培训,也很难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幼儿教师。我们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走访身边同行发现,幼儿教师的科研概念起源于其在学生时代的学习,然而他们在师范学校学习学前教育专业时,课程中几乎没有相关指导性内容,在学生时代没有科研概念。现代社会,知识就是力量,起跑线教育受到重视,激烈的社会竞争下,家长不遗余力,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与金钱,选择优秀的学前教育资源。一方面是社会的高要求,一方面是培养的低层次,相互矛盾、冲突。所以要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科研水平,就必须提高学历教育水平,在整个培养幼儿教师体系中渗透科研相关内容,使招生、培养过程、实习、毕业四个环节紧紧相扣,提高招生标准,夯实文化理论基础,使得生源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加强培养过程,在培养过程中灌输终身科研的概念,利用课程教学,建立幼儿教育的科研方法体系;加强实习过程,让学生利用理论去实践,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总结新问题,从而激发学习与科研的欲望;重视毕业环节,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要求,严格毕业论文答辩流程,建立毕业生档案,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指导,让学生离开学校并不脱离学校,经常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指导。

(二)幼儿园工作管理。

幼儿园作为幼儿学前教育的集中场所,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管理人员占据很小部分,绝大部分都是幼儿教师,直接带班从事幼儿学前教育管理。现在的模式基本上都是老教师带新教师,这里的老教师是教龄长而不是年龄长。社会化大发展,优质的幼儿教育资源稀缺,需求量增大,很多优质民办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他们大多数喜欢招聘一些有经验的幼师做管理人员,而从事一线的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则喜欢招收青春、活泼的大学毕业生。很多新幼儿教师进入此行业后,基本就是靠老教师带,加上自己摸索,逐渐凭借经验在从事幼儿教育。这种教学管理模式,使得他们积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增长了阅历,但是对于长期从事幼儿教育教学工作者来说,变繁为简并不是有利的。在幼儿园工作管理方面,应该将幼儿园的发展与教师的成长相结合,以双赢为归宿点。定期邀请高校幼儿教育教学类的科研教师和幼教科研专家入园进行学术讲座;积极营造崇尚幼儿教育教学科研的园内氛围,鼓励中青年教师投身科研,让大量的感性材料变成理论知识,指导自我的长期实践;加强科研的绩效考核工作,将科研纳入每年度的年终考评,形成硬性指标,鞭策普通幼儿教师开展科研工作[4]。

(三)个人职业发展与规划。

根据人的生存需求理论,我们当然希望每位幼儿教师能够将幼教事业当成终生从事的事业来经营,并从中获得肯定和快乐,满足自己的需求。但是在现实中,我们通过调研发现,绝大部分幼儿教师在5~8年的时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而8~12年的时候甚至会出现强烈的不意愿或直接离职,原因主要是觉得职业没有发展,人生缺失规划。所以我们应该在幼儿教师入园时,安排老教师结对帮助,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工作观、人生观。通过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每位新幼儿教师都懂得如何理解个人职业发展与规划,在个人职业发展与规划中,将自己长年累月的丰富经验书面化、理论化将是一件快乐的事。通过引导,幼儿教师会发现并了解科研的必要性,在科研中进步,在科研中快乐,在科研中将自己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材料,形成总结、课题、讲义、论文,并与更多的同行分享、共享科研的成果,将个人成果推广,从中获得成功与满足感,达到个人职业发展的长期化结果。

(四)教育主管部门。

作为幼儿园的直管上级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幼儿教师的科研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长期性的准入、准出标准不是教育主管部门所能制定的,但是对于幼儿园的直管上级部门来说,很多事情大有可为:1.定期举办各幼儿园的科研工作讲座,进行科研重要性的宣讲;2.定期举办科研交流研讨会,进行幼儿园论文评比,营造市区浓厚的幼儿教育科研氛围;3.定期组织市区骨干幼儿教师参观考察全国优秀的幼儿教育科研基地(优质幼儿园);4.定期召开科研课题推荐会,向广大年轻幼儿教师推荐科研项目和方向[5];5.长期举办市区的幼儿教师科研竞赛,让需要科研项目的幼儿教师有项目可申请,有项目可研究,等等。

我们相信通过以上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逐渐营造良好的幼儿教师科研氛围,让广大幼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去,将大量的实践经验转化成科学理论,指导自我的再实践,在工作中不断提升理论与实践水平,为祖国的幼儿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燕.教师是教育实践主体也是教育研究主体——兼谈幼儿教师怎样提高自身素质[J].学前教育,1999,(8).

[2]白桦.创造性地开展园本培训工作,2006(05).

[3]郭力平.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展望[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

篇8

具体目标:

到2015年,江干区教育信息化建设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1.提高标准,加快数字校园建设步伐。按照教育超前发展的战略定位,坚持教育现代化、数字化发展方向,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继续实施名校(园)集团化战略,确保新建配套中小学、幼儿园在功能布局上能满足现代化学校的办学需求。“十二五”期间,建设10所示范性数字校园,建设3~5所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1~2所创建为省数字校园示范学校。

2.统筹发展,深化教育应用平台建设。建设标准统一、数据互通、资源丰富、功能齐全、高效安全、广泛应用的区校两级教育信息化平台体系,涵盖统一身份认证、电子政务、门户网站、网络教研训、协同备课、自主学习、竞赛考试、课题管理、论文管理、网上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视频会议、直播交流、远程教学、家校互联、学生成长档案、班班通主页、个人微博、即时通讯、校园一卡通等各项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应用功能,到2015年,全面建成“数字江干”教育信息化应用体系。

3.加强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按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及“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要求,认真做好教育技术能力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岗位培训等多种手段,积极推进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技术支持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考核工作。同时通过招聘现代教育技术专门人才,壮大现代教育技术的师资队伍。

主要工程

1.数字校园建设工程

数字校园是指利用先进成熟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数据库技术,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规范与完备通用的技术规范,基于统一的信息标准整合、集成各种信息资源,构建安全、可靠、可扩展、易维护的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为广大师生提供简便、快捷的网络化信息服务。

2.数字化教育应用平台体系建设工程

建立融基础教育、继续教育和社会教育为一体,以江干教育信息网门户网站为核心,实现与各学科子网站、各校园网门户网站无缝整合,面向公众的一网式教育信息服务系统。

以现有的办公业务系统为基础,整合全区教育电子政务应用与资源,建设江干教育电子政务系统,开发能满足一站式协同办公要求的教育业务管理应用功能,以明显提高管理决策科学化水平和无纸化、数字化办公能力。

建设功能完备的远程教学平台,一要能为学校和各级教育机构提供视频会议服务;二要能对优质课堂、各类活动进行网络直播;三要能对各类视频资源进行有效管理,提供合理便捷的上传、下载、分类、检索、点播功能;四要有良好的交互功能,满足因特网远程教学需要;五要能有效沟通其他业务平台,提供视频类资源支持服务。

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服务社会为目标,建设江干教育数字图书馆。

3.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程

制定全区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引进紧缺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稳定队伍,每年对网络管理人员、技术骨干进行培训至少48课时。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