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34:4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文化建设工作思路,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辅导员 网络文化 角色 途径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2013年9月,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四川调研时强调,各高校要把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摆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高度重视,精心实施,抓出实效。同时当前网络信息爆炸和信息污染使教育环境复杂化,也给推进高校网络文化健康有序发展,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1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高校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多元化、开放性的新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也是高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①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其中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1.2%,大学生比例占到10.8%,学生仍然是网络用户的主体。以3G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以其强大的信息功能和娱乐方式,改变着大学生生活环境、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②电子科技大学开展的一项关于大一学生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平日里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为3.2h,占用了白天学习生活1/4的时间。为此,在新媒体时代下,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对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
2 辅导员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的角色
2.1 学习者和推动者
贾德芳等指出,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数量巨大,来源广泛,使得传统教育模式中辅导员在信息量的占有上处于优势地位的局面被打破。③面对90后学生利用和掌握网络等新媒体技术比很多辅导员还要精通和熟练,辅导员自身的素质无法很好地与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相适应等问题,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推进的过程中,辅导员要敢于争做信息时代的学习者和交流者。在事务性工作之外,主动积极地创造条件,挤时间花时间给自己充电,拓宽视野、打开思路,及时更新信息和知识,将新媒体技术用于实际工作开展。同时,辅导员要真正融入到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学会利用这些新的媒介手段,在学生中去普及和助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优秀平台,促进教育引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2.2 整合者和监管者
高校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开放性、多元化以及区别于其他网络文化的创造性、思想性和学术性等特点。④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文化,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教育引导的重要参与者,需要整合多样化的新媒体技术,以贴近和有利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为根本,找到与学生日常事务工作及教育引导工作的结合点,保证网络资源利用的有效化。其次,在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辅导员要加强对学生使用网络的监督和新媒体的管理,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网上舆论氛围,实现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的合力。
2.3 引导者和教育者
辅导员的个人魅力表现为其在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能力、气质、性格等人格特性,是高校辅导员的核心竞争力。⑤借助新媒体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辅导员要不断更新观念,跟上学生的步伐,掌握新媒体技术,以更加灵活及时有效的形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开设优质的辅导员博客或主页,通过自己在网络文化中的躬行实践给学生树立榜样,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成为更受学生欢迎的引导者和教育者,促使教育引导的方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
3 辅导员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的工作思路
3.1 建立学生事务工作平台
面对高校学生日常事务工作信息量大、内容繁杂等特点,网络作为新媒体的重要媒体形态,对于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系统化和时效性起着积极作用。一是要对QQ群、飞信、微博、邮箱、微信平台、博客、专题网站等网络工作方式进行筛选和归类,明确不同的网络途径在日常事务工作中的作用发挥机制,加强具体工作开展的针对性,使学生事务从分散管理转变为集中管理。二是网络工作平台要体现师生共建,充分发挥班委、党员、辅导员助理等学生骨干力量在年级、班级网络平台中信息和工作开展中的助推作用,保证各类消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各项事务工作实施开展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3.2 打造网络之家助推教育引导
在各种网络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辅导员――学生一对一谈话、主题教育、班团活动等教育引导的实效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针对学生学习活动时间安排紧凑及辅导员有时在事务性工作中难以抽身的困难,借助相应的网络工作方式,开辟教育引导的新途径,打造充满关爱的网络之家。例如通过QQ群或微信公众平台建立党员之家、科创之家、留学之家等,给不同需求的学生群体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营造严谨优秀的学风氛围;其次辅导员通过自己的博客或主页以及专题教育网站,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选择、大学规划等开设分享专栏,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3.3 借网络窗口展辅导员魅力风采
辅导员的个人魅力对于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其个人魅力除体现在平日工作生活的一言一行外,也包括观念的更新和知识的学习。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博客或主页以图文并茂的活泼形式,成为展示个人魅力风采的重要窗口。辅导员要善于利用这一窗口,找准教育发展的规律,更新教育引导的观念,跟上学生的步伐,加强对网络技术的学习,熟练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等新技术;以贴近大学生的需求为本,加强辅导员博客或主页建设,结合图片、视频、文字记录学生的成长点滴和自身的成长感悟,精心设置版块,如温馨提示、日常事务、出国留学、随笔闲谈、视频分享、时事政治、你们的大学生活等,以丰富博客的内容和形式,提升辅导员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引路人,也是当前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主要推动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紧随时代步伐,辅导员更要学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高驾驭网络能力的新方法,创新工作开展模式,通过网络开辟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新途径,增强教育引导的实效性,为创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和氛围尽一份力量,还有更多的工作方式和途径值得探索和丰富。
注释
① 腾晓春,郭志宏.新时期下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9):249-251.
② 屈艺.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研究[J].前言,2012(13):182-183.
③ 贾德芳,秦广久,李晓玮.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创新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2013-03-22.
一、血站文化内涵与血站文化建设
血站文化属于是一种以人为核心的文化理念、价值理念、行为准则以及生活方式,其是广大血站工作者在长期采供血中逐渐形成的,其已经成为所有血站工作人员共同奉行的行为、价值总和。血站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团体,由于其具有特殊的行业特点,从而形成了特殊的文化特色,其主要以血站价值观为核心,以血站发展目标为宗旨,以凝聚人心为动力,以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为发展内容,从而构建其一个集理论文化、思想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环境文化为一体的血站文化体系。
血站文化建设必须建立在业务拓展过程中,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一个全体采供血人员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血站的文化建设需要与血站未来发展实际紧密联系,并注重在现有文化基础上进行总结分析与升华。建设血站文化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全体血站工作人员形成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其中主要包括:建设的理念、使命、目标、精神等等,最终文化建设则需要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制度,以此来达到树立良好的血站社会形象、提升血站服务质量与水平、规范血站工作人员行为之目的[1]。
二、血站文化建设的新思路
(一)进一步健全血站制度文化
制度作为血站文化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形成各种行为准则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也包括了血站工作人员对血站工作的态度与认识。血站管理部门应该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及规范操作标准,通过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促使血站工作人员形成强大的向心力与约束力;建立血站综合目标管理责任机制,进一步明确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切实规范相关操作流程和技术标准,并严格实施岗位目标考核机制,将激励机制落到实处,通过科学地、正确地创造性运用文化制度,才能保证血站文化逐渐走上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发展道路。
(二)完善血液采供服务文化
服务文化作为一个单位的“面子”工程。血站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其所面对的服务对象均是无私奉献的广大的无偿血液贡献者,如何构建良好的血站服务文化,笔者提出八字服务原则“以人为本、一心一意”,其中“以人为本”主要是对献血者进行人性化关爱,在服务过程中提供热情、细心服务,时时为他人着想,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性化献血氛围[2];“一心一意”主要是指用我们要用一种“爱心服务”理念去赢得献血者的满意,在服务过程中尽量做到满足献血者的多层次服务需求,将以往的单纯的“服务态度”逐渐转换为“人性化”服务理念。
(三)加强血站工作人员培训文化
在血站文化建设中,提升血管工作人员的基本理论知识及技能也是其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能够快速、有效、全面的提升血站工作人员的基本理论知识及技能,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一方面需要加强工作人员的思想培训,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科学发展观、“中国梦”以及党在新时期所提出的一些方针政策,帮助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荣辱观,同时提升工作人员运用理论知识决解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积极引进新理念、新技术,定期组织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和参与交流学习,落实工作人员的岗位继续教育,以此来提升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
(四)健全血站无偿宣传招募文化
公路文化自从提出以来有着独特的概念特征,这种文化主要是在与公路有关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它不仅包括公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实践活动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说管理和养护。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公路文化和公路的物质方面有很大的联系,随着物质层面的不断发展,公路文化会运用而生,而这种文化也能够反映物质方面的内容。我国的公路文化存在着很大的特色,而且还有区域差异,这种文化都是时间的沉淀,需要相关人员的不断研究和探索。公路文化在新的时代里具有新的特色,这主要受到我国文化大背景的影响,国家文化的转型对公路文化的发展方向有很大的影响,这些发展和变化主要体现在综合化和人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而且还要强化其对现代化建设的服务功能。我国的公路文化建设虽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但是发展水平仍然不高,很多工作还需要不断探索,而且在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口号化和个人化的倾向开始出现,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需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2.思想政治工作与公路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明确思想政治工作和公路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对于公路事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思想政治工作和公路文化建设并不是同一种类型的工作,在开展的时候要注意二者之间的区别。二者的工作都是和人有关,开展具体的工作都是以提高人的精神和素质为主要的目的,公路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干部和职工的作用,而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会影响建设的效率,因此在对员工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时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的作用。二者在工作对象上的一致性导致他们在具体的工作中都要重视思想和精神方面的作用,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影响着整个行业的精神面貌。思想政治工作和公路文化建设工作都需要发挥相应的职能来实现最终的目的,而规范员工的行为都是二者在建设中所要发挥的职能。虽然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在很多方面存在着相同点,但是他们之间的差异是很明显的,处理思想政治工作的部门是独立于公路行业中的其他部门的,并且有显著的区别,这种工作主要强调的是自身的职能属性,而公路文化建设的着眼点却不再这个方面。思想政治工作和公路文化建设是通过不同的工作方式来完成工作任务的,开展文化活动或者利用文化设施是公路建设中的经常会用到的方式,这些途径能够体现出文化方面的性质;而思想政治工作和员工的思想觉悟有很大的关系,公路行业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要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进行,而且还需要加强理论建设,这样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公路行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因此要学会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
3.公路文化建设需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3.1政治方面
公路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很多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文化建设就是该项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文化建设和公路行业的精神面貌有很大的联系,在公路行业加强文化建设既是建设我国特色文化的需要,同时也是物质文化发展的结果。在新的时期,公路行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很大的现实需要,我国的很多行业都加大了开放的水平,不仅引进先进的技术,而且价值观念的西化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因此为了使公路行业中的职工干部能够在工作中坚持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重要的方式,思想政治工作在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说让一些先进的党员干部在建设中发挥先锋作用,这就会影响公路行业职工的工作气氛,而且政治理论的学习能够是文化建设工作按照党的方针路线进行。
3.2完善人格特征
公路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在工作对象上是相同的,它们都是针对人来开展具体的工作的,所以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需要充分学习相关的理论,这对职工的思想觉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公路行业的干部职工在人格方面的完善也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当员工有更高的职业素质和人生境界时,他们会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完善公路的文化建设,因此职工的人格特征在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之间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4.新时期如何加强公路文化建设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4.1以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追求
公路行业中加强文化建设需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公路行业职工的逻辑思维对行业价值体系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支配作用,因此在构建和谐的公路文化的时候要使行业的价值取向有新的要求,这种价值观需要有一定的基础,而且要根据人们的需求来制定,人们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会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这都是他们本身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的结果。文化的演进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其中人们的态度和倾向就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而且价值体系在发挥作用的时候还需要行为规范的力量。公路的行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职工价值理念的体现,价值观念在整个文化建设中起着基础的作用。公路行业的文化建设既要理论知识的夯实,同时又离不开实践活动的作用,建设和谐的公路文化需要实现各个环节的目标,而精神文化是所有环节中最重要的方面,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要发挥价值观念的作用,通过各种措施来避免不和谐的因素,并且要深入了解整个行业的需求,这样才能实现精神文化系统在公路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4.2在文化表现形态上必须突出公路特色
公路行业的文化建设活动的具体文化内容需要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文体活动和语言活动都是常用的形式,这些直观的文化行为必须要符合公路这个大环境,在具体的内容方面要充分体现公路的特色。在文化建设中体现公路的特色需要在具体的活动中体现一定的主题,在整个文化领域要使先进的思想和正气占据最重要的位置。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比较深远的,因此公路行业在文化建设时要严厉抵制腐朽的思想,并且还要采取相关的措施来防止消极的工作态度,在开展公路主题文化时要符合具体的标准,其中满足大众的需求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文化建设要和群众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文化本身的价值。建立特色的文化体系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整合当地的资源是建立特色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且还要根据时代的特色来丰富文化的形式,公路行业建设特色的文化要融合多方面的力量,其中科技的作用不可忽视,而且在还要使整个文化体系能够有较强的包容性。
以价值观念为基础、以价值目标为动力的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它在整个企业文化中起到了支配的地位。它对企业的团体意识、企业形象、道德风尚、经营哲学以及管理制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精神在用语言阐述时,通常用一些既富于哲理又简洁明快的句子予以表达,以便于对外宣传,容易在人们脑海里形成鲜明的印象,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个性鲜明的企业形象;同时也便于职工铭记在心,时刻用于激励自己,形成企业发展的内驱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企业文化;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9 ― 0074 ― 02
在现今经济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表现为企业文化的竞争。任何一个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其必须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它是一种以团队价值共识为本的管理理论,是企业发展的剂,对企业的道德、规范以及行为准则和价值观会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日益完善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快速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得到蓬勃发展。近几年,企业文化逐步渗透到企业经营生产及管理的各个层面,对推进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起到了日益突出的作用,尤其是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创新搭建了新的平台,找到了新方法、开辟了新路子。
但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发展时间短,企业管理水平低,在企业的建设和发展问题上,更多注重的是利润和效益,却很少考虑企业的文化建设,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笔者通过从企业文化的内涵、基本特征、功能、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对中小型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的建议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以期待完成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入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希望为企业的文化建设尽一点绵薄之力。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美国奥美广告公司董事长格威曾有一句话:“没有文化的人是愚蠢的人,而没有文化的企业则是一台失控的狂乱飞转的机器。”企业文化这一概念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欧美国家中率先提出的,进入中国也有二十余年的历史了。
经过二十余年的吸收、消化,“企业文化”开始被我国理论界和企业界所重视。特别是当大家都意识到,杰出而成功的公司大都有着强而有力的企业文化,比如美国的沃尔玛、宝洁,中国的海尔、联想等,建设自身的企业文化便被纳入到众多企业的管理议程里。就在这种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里如火如荼进行之时,我们不禁有个疑问: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
再解答企业文化的内涵之前,先举个例子:海尔84年开始创业,那时,它还是一个负债140多万、濒临破产的集体所有制企业。人心涣散,天时、地利、人和都得不到。很多员工都对这个企业丧失去了信心,一年间有一百多人调的调、走的走了。现任海尔首席执政官的张瑞敏就在这时接过了海尔前身、原青岛电冰箱厂厂长的职务。他上任后,大胆改革思想、不断创新,短短十六年间,便把海尔扩展到今天全球拥有3万多员工、年销售额400多亿元、企业总资产额160亿元的跨国大集团。很多人开始思考海尔能够发生这么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问及这个问题,张瑞敏回答道:“我主要做了两件事情:第一,我是一个设计师;第二,我是一个牧师。牧师是传经布道,而我是传播海尔文化。”他说,海尔企业文化是海尔的核心竞争力。
其实,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企业的物质文化是指企业的机器设备、厂房、产品等,其主体是物;企业的精神文化,就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和确立的思想成果和价值观念等。狭义的企业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即指支配企业及其职工在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时,向自然索取、与社会交往中,共同持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企业文化主要为三个层面,第一是视觉文化,指包括企业环境、现场布置、各类标识以及公司本部设施在内的并具有一定代表性覆盖的物质文化;第二是行为文化,指包括企业规章制度、徽标、企业之歌、仪典形式以及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行为规范;第三是理念文化,指包括企业精神、企业目标、企业价值观、企业宗旨、工作作风等在内的观念形态和精神范畴。
以价值观念为基础、以价值目标为动力的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它在整个企业文化中起到了支配的地位。它对企业的团体意识、企业形象、道德风尚、经营哲学以及管理制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精神在用语言阐述时,通常用一些既富于哲理又简洁明快的句子予以表达,以便于对外宣传,容易在人们脑海里形成鲜明的印象,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个性鲜明的企业形象;同时也便于职工铭记在心,时刻用于激励自己,形成企业发展的内驱力。
二、企业文化的作用
(一) 导向作用
企业文化主要是理性文化,决定了企业行为的方向;它是总钥匙,启动的企业通向现代化科学的大门,指导着企业通向成功之路。企业文化是企业职工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引导着企业和全体职工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
(二) 凝聚作用
共同的价值观,把企业全体职工凝聚在一起,增强企业的内聚力,这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要为社会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或劳务,实现这个任务必须依靠企业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企业文化是一种理想的粘合剂,把企业全体职工的追求,集中在企业共同奋斗的经营目标上,彼此合作,同心协力,和衷共济;减少职工之间,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摩擦和内耗,增强其内部的凝聚力。企业文化使企业全体员工有了共同的信念,每个职工都坚信自己的企业有美好的前景,把企业的命运当成自己的命运,都愿意为实现共同的理想目标而努力工作。企业与职工之间,领导与群众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相依为命。这样企业就会形成巨大的内聚力,这是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源泉。
(三) 规范作用
企业文化来源于职工群众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实践,反过来又规范职工群众的行为,成为职工自觉遵守的准则,因而最有说服力、号召力和约束力。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人财物、销及其运行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必须依靠严格的规章制度,这是绝对必要的。但是,管理制度再严密也不可能包罗万象,制度管理的强制性往往使职工在形式上服从,而不能真正赢得职工的心,这是现代管理最忌讳的。企业文化是管理制度的升华,它把名目繁多的制度,压缩、提炼成富有哲理性并具有极大感召力的企业行为准则厂纪厂风,企业管理者按照行为准则来启发、诱导职工适时的修正自己的言行,达到与企业目标和价值准则的一致;如果职工违反了企业的行为准则,即使别人不知道或不加责备,本人也会感到内疚,失去心理平衡而进行自我修正。因此,企业文化大大便于职工在具体问题上达成一致的认识,便于全体成员理解和执行企业各级管理者的决策和指令,自觉地按企业整体战略目标来调节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职工素质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三、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入企业文化建设
(一)明确中小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对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在创建自己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不以人为本的问题,不能体现人文关怀。
我国大多中小型企业只顾效益的提升,不顾员工的利益,忽视员工的内心感受,并不能做到以人为本,不能够在“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指导下建设。
有些企业文化建设形式简单、缺乏实际内容,无自己的特色、缺乏创新。往往重形式,轻核心文化建设。
(二)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可以相互促进
当前,企业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股份制改革以后,企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对于各方面工作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把先进企业文化所具有的时代魅力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结合起来,将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的局面为之一新。正确把握和处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对于企业的和谐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企业文化建设必将呈现新的时代特点。我们要积极培育企业文化,逐步向纵深发展,成为行业有影响力的优秀文化,为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新的内容和活力。
当前我国经济已步入全球化。企业改革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群众性探索和创新事业,近几年民营施工企业纷纷崛起,加上入世之后,一批实力雄厚的国外建筑企业涌入,市场竞争日趋残酷。而一些国有老牌施工企业施工设备老化,生产工艺结构亟待调整,利益格局调整和企业体制转换,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不少新要求。
人创造文化,文化也改造人。企业员工不仅是企业文化创造的主体,而且也是企业文化的载体,是企业文化的承载者和实践者。企业文化的实质就是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文化,而在实施学习型组织战略的过程中,学习的核心也是人。因而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把人作为企业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在制定决策时优先考虑人的因素;充分重视人的价值,把人放在积极、主动的位置上,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关心人、依靠人、培养人和造就人,才能充分激发员工的热情和进取心,使之从内心深处产生对企业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并真正把个人的前途和企业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中小企业应逐步建设和完善自身的企业文化,使之不断地适应发展需要,有效地提升企业竞争力,在经济浪潮中迎头而上。
文化根植于内心,无论我们如何忽视它,它总是无孔不入,顽强渗透,顽强生长。对于一个中小企业的成长来说,优秀的企业文化看起来虽然不是影响其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它能够使企业成为一个高凝聚力的社团,能够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因此中小企业作为一个生产经营实体要想增值扩大,必须在建设和提升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征进行创新和发展,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使企业上下朝着共同的目标奋斗。
〔参 考 文 献〕
〔1〕佚名.海尔企业文化案例及文化分析〔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7,(01).
〔2〕吴政.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4.
〔3〕安博.浅谈中小企业文化建设〔M〕.商业现代化.2008,(21).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改革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已经逐步提上日程,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的好坏,不仅关乎整个企业的发展效率和工作进度,而且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走向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如何才能有效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呢?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有哪
些呢?
一.企业文化建设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1.顺应企业发展的整体趋势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已然成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新活力,不仅能够有效促进企业文化建设领域和范围,而且能够促进文化改革的广度和深度。现代企业管理中,对管理模式和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是基础,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时代要求。新时代的企业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地位与日俱增,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因此,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顺应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2.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企业建设特别是文化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整体指导方向,这是建设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的基础,有助于提高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深化企业改革的基础,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仅仅局限于一小部分人的职业素养,范围狭隘效率低,要想促进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必须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全面提高,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现代社会的科学发展,完善现代企业的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推动现代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企业文化建设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流于形式
目前,我国众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普遍存在形式化、表面化的问题,违背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宗旨,不利用企业文化建设的长远发展。很多企业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文化建设过程中,不追求文化建设真谛,单单从形式着手,追求短期的效果和业绩,追求典型的形式主义,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长久发展下去,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文化建设,更会影响现代企业的整体发展。
2.创新思想政治工作逐步趋同
对于极具生命力的现代企业,企业不同,文化建设也不同,但是,传统的企业文化逐步呈现趋同的态势,市场定位和竞争战略逐步趋于模板化,很多企业中的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理解比较肤浅,甚至不懂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和重要价值,不能很好地挖掘企业文化特征特色,导致文化建设呈现中空的态势,只是一味地照搬照抄,不能凸显企业个性,空洞的单纯的口号,不仅误导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方向,而且阻碍了企业文化建设核心价值的树立和发展。
三.企业文化建设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路径
1.调动企业积极性,提高创新力
企业文化建设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路径之一就是要充分调动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感召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要形成积极发展积极创造的氛围,规范各级企业职工行为举止,激发职工的想象力和钻研精神,认真严谨地对待本职工作,遵纪守法,追求和谐,维护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实施,这是企业文化建设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2.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政治实效
坚持以人为本,也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路径,这样才能使企业以“人”为出发点,以人的最终目的和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为人民做好事,做实事,这是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注重职工的切身利益,解决企业职工的燃眉之急,有助于协调企业与职工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缓和人际关系,促进企业和谐,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展开,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总而言之,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是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步骤,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并实现企业的整体社会效益。创新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发展建设的精神支柱,有效解决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境,不仅能够有效促进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还能一定程度上规范企业发展的整体走向,促进企业的完美转型和全面建设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分析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路径,提高企业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效果和应用效力是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创新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思想政治工作路径极为必要,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现代社会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的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新磊.企业文化构建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河北:河北科技大学,2011.
[2]于淼.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
关键词 石化 营销调运 特色 企业文化
2008年,独山子石化销售公司与铁路管理处整合成立了营销调运处。为了融合资源,理顺工作思路,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营销调运处制定了“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即:一个统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二个坚持(坚持以人为本抓安全,坚持以生产运输、经济效益并重);三个第一(把安全当做领导班子的第一政治,员工的第一利益,企业的第一效益);四个到位(管理体系努力做到“组织、领导、责任、措施”四个到位);五个站段(继续构建“平安站段、诚信站段、和谐站段、文化站段、绿色站段”)。而铁路站段作为营销调运基本组织单位,对营销调运处工作思路落实执行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营销调运处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在建设初期,营销调运处党委对各站段的宣贯及企业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基层站段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思想认识误区
一是不了解企业文化的正确涵义,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文化技术培训,把二者混为一谈,持这种观点的人员占20%。
二是不清楚营销调运处的“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的具体内涵,认为落实工作思路、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是处领导、机关科室和站段长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因此不愿意学习和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对相关条款、内容进行死记硬背,这类人员占30%。
三是歪曲理解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的正确涵义,要求取消现行规章制度的约束考核,在工资奖金的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这类人员占5%。
四是认为“一二三四五”是新产生的额外的工作,增加了自己的工作负担,因而产生厌恶、排斥情绪,这类人员占20%。
五是认为“一二三四五”牵涉的范围比较宽泛,在实际操作中不知该从何处入手,这类人员占15%。
六是能正确理解并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参与本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这类人员占10%。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一个好的工作思路或管理理念如果得不到基层干部员工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就无法很好地落实执行,从而成为一纸空文,如果被曲解,还会造成管理和生产混乱的局面,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
由于在执行“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和实行人性化管理上,所有的站段都处在零起跑线上,再加上各自工作性质的不同,谁也无法借鉴彼此的经验,因此,营销调运处通过摸索、尝试采取以下措施,逐步创建出了一套适应本单位的管理模式,使“一二三四五”(尤其是“五个站段”)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迈入了良性轨道。
二、加强宣传贯彻,使员工时企业文化建设有正确的认识
针对75%的员工对“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和企业文化建设认识混乱的问题,处党委加大了宣贯力度,使大家明白了以下几个问题:
1.企业文化建设不是技术文化培训,而是指企业全体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
2.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决策者和管理者的工作,它需要全体员工身体力行,全员参与,全面营造氛围。
3.以人为本的核心虽然是实行人性化管理,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要抛弃规章制度,因为作为高危石化行业单位,要从根本上改变其存在的各种不良工作秩序,就要建立一系列的运行机制,从而从严约束人的行为,建立良好的工作学习秩序,创造良好的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并通过有效的激励评价机制、高效的运行管理平台使企业文化真正深入人心,否则,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就有可能变异成“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人情化”管理或是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的“任性化”管理。
通过近5年的宣贯,目前全处已有80%的员工对“一二三四五”和企业文化建设有了正确的认识,对企业文化建设措施由排斥、抵触逐步转变为主动接受和逐步落实,为本单位进行“五个站段”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扫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障碍。
三、结合工作实际,逐级分解指标
“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中,与站段直接相关的就是“五个站段”(即:“平安站段、诚信站段、和谐站段、文化站段、绿色站段”)建设,“五个站段”从字数上看内容不多,但涉及的面却非常宽泛,以至于部分站段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进行。针对这种情况,处党委根据工作实际,对“五个站段”的内容进行了认真研究,并抽丝剥茧,将“平安、诚信、和谐、文化、绿色”对应分解成“安全生产、诚实守信、团结安定、勤奋好学、环保节能”的工作指标,为“五个站段”的建设提供了参考思路,并取得了以下成果。
1.“五个站段”的内容同本单位的一日标准化作业、班组日常管理紧密联系起来,如工电段借鉴并提倡的“四不伤害”原则(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被伤害),使段上员工在工作中学会重视自身安全的同时,也培养了关爱、保护他人的意识和行为,平安与团结和谐的氛围逐步形成。
2.要求员工说老实话、做老实人,爱岗敬业,遵守职业道德,使“诚信”建设具有了可操作性。
3.创新员工培训,鼓励员工自学成才和参加处、公司和社区的各类文化活动,并努力营造文化建设氛围。
4.大力开展绿化工作,建设生态文明。以全国绿化模范单位、集团公司绿色车间洗罐站为模板,五年来种植各类树木13.8万棵,灌木50万株。绿化面积由原来(2008年)54万m2,增加到了目前的109万m2。做好环境绿化的同时,部分站段进一步延伸、扩大“绿色”的范围,把其与“5S”管理和节能降耗结合起来,每天及时清理工作现场的工作和生活垃圾(主要是在现场用餐时所用的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及时回收废旧材料进行分类,始终保持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干净整洁,并做到节能降耗,使“绿色”站段建设的概念不再狭窄和抽象。
5.补充、完善管理制度,对表现优秀、工作突出的员工予以奖励,对无视单位规章制度、工作不力的员工进行警示教育,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避免了人性化管理向“人情化”管理和“任性化”管理发展。
由于把“五个站段”建设和人性化管理融入了本单位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不但没有成为本单位的额外工作负担,反而为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通过近5年的努力,营销调运处的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五个站段”和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初见成效。
;在制定工作目标上,“一般高”,讲远近不够;在宣传教育对象上,“一锅煮”,分彼此不够;在宣传教育活动上,“一阵风”,抓经常不够;在宣传教育方法上,“一副样”,出生动不够;在宣传教育推进上,“一家忙”,搞合力不够。这些问题,既是我们现实工作的薄弱环节,也是我们今后工作改进和创新的着力点。因此,仅就拜泉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实践,笔者认为,必须在精心打造好普法“1234”工程上狠下功夫,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要做到“一个确立”
就是要确立理念创新的科学工作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确立一个创新的、科学的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指导实际工作的灵魂。从1986年至今,拜泉县普法经历了“一五”探索、“二五”实践、“三五”重在建设、“四五”依法治理、“五五”全面建设法治县五个阶段,我们的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深化和发展,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坚持不断创新的科学工作思路。“五五”普法初期,根据普法依法治理的形势和任务,我们拜泉县提出了“条块结合、齐抓共管;典型引路,分类指导;拓宽渠道,活化形式;普治并举,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实践证明,这条思路是科学的、可行的。
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抓好“两个强化”。即:强化职能定位,强化工作手段
强化职能定位。就是根据《“五五”普法规划》和《依法治县纲要》的要求,结合各部门、各单位工作职能的实际情况,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将各职能部门的抓普法工作职责用文件分别固定下来,达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责权明确、任务落实”的工作目的,克服过去单靠依法治县办“唱独角戏”和“小马拉大车”现象,形成强大合力,从而构成“条块结合、纵横相融”的大普法格局。
强化工作手段。就是要建立科学的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评估体系,具体就是建立科学管理机制、严格考核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一是要合理分类。合理分类是为了科学定标有的放矢,就拜泉县共分七大类,即:中省市县直执法综合管理类、中省市县直社会服务类、县人大、政协及党群机关综合(事业)类、农村乡(镇)类、教育类、企业类和社区类。二是要科学定标。确立科学目标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归宿和起点,在整个法制宣传教育系统中处于指导和支配地位,对于确定公民法制宣传教育的任务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目标的确立就是按照不同类别、实现时间和可能程度,可以分为根本目标和具体目标,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根本目标可分为组织领导重视程度、基础工作、普法工作、依法治理和超前工作五个方面,具体目标可分为若干条,近期目标就是当年可实现目标,长远目标就是五年可实现的综合目标,由近及远、阶梯式、;连贯性将公民法制宣传教育导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三是要严格考核。就是由县委、县政府目标考评办牵头,汇同组织、宣传、依法治理办等部门,采取平时抽查、半年检查、年终兑标相结合方式进行分类严格考核,逐项逐条兑标。四是要落实“一票否决”权。就是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对各部门、各单位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大目标考核体系,对年度未达标的落实“一票否决”权机制,确保普法依法法理工作的顺利推进。五是要强化各种监督手段。就是人大的法制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人民团体的群众监督、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等手段,督促各级党委政府抓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六是要强化激励手段。就是要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既要制定好方案,又要组织好每年度的经验交流会、总结表彰会,大力宣传、树立、表彰和奖励先进典型,以此来带动中间,激励后进,形成“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工作浓厚氛围。
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突出“三个结合”
普法与法律服务相结合,普法与文化建设相结合,普法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突出这“三个结合”就是打破过去就普法而普法的工作做法和工作方式,跳出固步自封的工作怪圈,拓宽渠道,活化形式,寻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新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一是普法与法律服务相结合。围绕法律服务是做好普法工作的根本要求,只有在开展法律服务中找准普法工作方位,才能使普法与法律服务互为促进,相得益彰。普法可以搞些必要形势,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就是群众最关心的就是我们普法工作正要搞的。法律服务也是如此,目前要着力开展关系民生与发展问题、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人民内部矛盾调解问题、公民权益保障问题和贫弱群体法律援助问题等法律服务工作,通过广泛开展法律服务和结合个案调解,有针对性宣传有关法律法规,以案说法、以案普法、以案学法,增强当事人及周围群众的法律意识,以此达到普法与法律服务双丰收。二是普法与文化建设相结合。围绕文化建设是做好普法工作的有效途径,只有在文化建设中找准普法切入点,才能促进普法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结合城乡文化建设正在兴起的热潮,一方面可以将文化阵地与普
法阵地、文化图书与法制图书、文化学习与普法学习、文化活动与普法活动等有机结合、同步推进。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繁荣地方文艺之机来开展法制文艺活动,充分发挥文化馆、文化站、剧团专业队和群众业余队的作用,深入乡村、深入生活、创作编排群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形象幽默、朗朗上口的法制方艺作品,在城乡巡回演出,使法律条文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直观,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灵活性、趣味性和实效性。三是普法与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广大农民普法一直是普法工作的“重头戏”,也是困扰普法工作的难点,因此,必须抓住广大农民对现代科技应用的积极性,结合每年度农村科普之冬、科普之春和科普下乡活动,将普法教育融入其中,随之开展送法下乡活动,通过“
;在制定工作目标上,“一般高”,讲远近不够;在宣传教育对象上,“一锅煮”,分彼此不够;在宣传教育活动上,“一阵风”,抓经常不够;在宣传教育方法上,“一副样”,出生动不够;在宣传教育推进上,“一家忙”,搞合力不够。这些问题,既是我们现实工作的薄弱环节,也是我们今后工作改进和创新的着力点。因此,仅就拜泉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实践,笔者认为,必须在精心打造好普法“1234”工程上狠下功夫,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要做到“一个确立”
就是要确立理念创新的科学工作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确立一个创新的、科学的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指导实际工作的灵魂。从1986年至今,拜泉县普法经历了“一五”探索、“二五”实践、“三五”重在建设、“四五”依法治理、“五五”全面建设法治县五个阶段,我们的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深化和发展,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坚持不断创新的科学工作思路。“五五”普法初期,根据普法依法治理的形势和任务,我们拜泉县提出了“条块结合、齐抓共管;典型引路,分类指导;拓宽渠道,活化形式;普治并举,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实践证明,这条思路是科学的、可行的。
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抓好“两个强化”。即:强化职能定位,强化工作手段
强化职能定位。就是根据《“五五”普法规划》和《依法治县纲要》的要求,结合各部门、各单位工作职能的实际情况,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将各职能部门的抓普法工作职责用文件分别固定下来,达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责权明确、任务落实”的工作目的,克服过去单靠依法治县办“唱独角戏”和“小马拉大车”现象,形成强大合力,从而构成“条块结合、纵横相融”的大普法格局。
强化工作手段。就是要建立科学的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评估体系,具体就是建立科学管理机制、严格考核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一是要合理分类。合理分类是为了科学定标有的放矢,就拜泉县共分七大类,即:中省市县直执法综合管理类、中省市县直社会服务类、县人大、政协及党群机关综合(事业)类、农村乡(镇)类、教育类、企业类和社区类。二是要科学定标。确立科学目标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归宿和起点,在整个法制宣传教育系统中处于指导和支配地位,对于确定公民法制宣传教育的任务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目标的确立就是按照不同类别、实现时间和可能程度,可以分为根本目标和具体目标,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根本目标可分为组织领导重视程度、基础工作、普法工作、依法治理和超前工作五个方面,具体目标可分为若干条,近期目标就是当年可实现目标,长远目标就是五年可实现的综合目标,由近及远、阶梯式、;连贯性将公民法制宣传教育导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三是要严格考核。就是由县委、县政府目标考评办牵头,汇同组织、宣传、依法治理办等部门,采取平时抽查、半年检查、年终兑标相结合方式进行分类严格考核,逐项逐条兑标。四是要落实“一票否决”权。就是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对各部门、各单位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大目标考核体系,对年度未达标的落实“一票否决”权机制,确保普法依法法理工作的顺利推进。五是要强化各种监督手段。就是人大的法制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人民团体的群众监督、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等手段,督促各级党委政府抓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六是要强化激励手段。就是要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既要制定好方案,又要组织好每年度的经验交流会、总结表彰会,大力宣传、树立、表彰和奖励先进典型,以此来带动中间,激励后进,形成“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工作浓厚氛围。
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突出“三个结合”
普法与法律服务相结合,普法与文化建设相结合,普法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突出这“三个结合”就是打破过去就普法而普法的工作做法和工作方式,跳出固步自封的工作怪圈,拓宽渠道,活化形式,寻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新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一是普法与法律服务相结合。围绕法律服务是做好普法工作的根本要求,只有在开展法律服务中找准普法工作方位,才能使普法与法律服务互为促进,相得益彰。普法可以搞些必要形势,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就是群众最关心的就是我们普法工作正要搞的。法律服务也是如此,目前要着力开展关系民生与发展问题、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人民内部矛盾调解问题、公民权益保障问题和贫弱群体法律援助问题等法律服务工作,通过广泛开展法律服务和结合个案调解,有针对性宣传有关法律法规,以案说法、以案普法、以案学法,增强当事人及周围群众的法律意识,以此达到普法与法律服务双丰收。二是普法与文化建设相结合。围绕文化建设是做好普法工作的有效途径,只有在文化建设中找准普法切入点,才能促进普法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结合城乡文化建设正在兴起的热潮,一方面可以将文化阵地与普
法阵地、文化图书与法制图书、文化学习与普法学习、文化活动与普法活动等有机结合、同步推进。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繁荣地方文艺之机来开展法制文艺活动,充分发挥文化馆、文化站、剧团专业队和群众业余队的作用,深入乡村、深入生活、创作编排群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形象幽默、朗朗上口的法制方艺作品,在城乡巡回演出,使法律条文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直观,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灵活性、趣味性和实效性。三是普法与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广大农民普法一直是普法工作的“重头戏”,也是困扰普法工作的难点,因此,必须抓住广大农民对现代科技应用的积极性,结合每年度农村科普之冬、科普之春和科普下乡活动,将普法教育融入其中,随之开展送法下乡活动,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