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干部作风整治表态发言8篇

时间:2023-02-28 15:34:1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干部作风整治表态发言,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干部作风整治表态发言

篇1

这次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动员会议是县委、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前面,洪海县长对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讲得很全面、很具体,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切实抓好落实。两个乡镇和三个部门负责人结合各自实际,做了很好的表态发言,表明了抓好这项工作的决心和信心。下面,我就进一步抓好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思想认识上要重视。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市委、政府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些说到底就是要实现农村生产方式和广大群众生活方式的转变。所以,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促进人们生活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工作。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优化发展环境、树立新形象、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任务,强化措施、狠抓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极大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但是,客观审视全县城乡环境卫生,我们的情况不容乐观,问题依然很多,主要表现在:工作抓得不扎实、不深入、不广泛,群众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非常淡薄,县城公用设施、服务功能不完善,特别是公共绿地少,乱停乱放、乱堆乱倒、滥搭滥建,滥涂滥画等不良现象较为普遍,交通秩序混乱、闯红灯、随意停车等交通违章行为一些人习以为常,不爱护林木、乱砍滥伐时有发生。这些都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适应,与人民群众的要求有差距。因此,全县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迅速统一思想,不断深化认识,自觉把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作为加强民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的一项硬任务、硬要求,从实抓起、从快落实,务求使我县城乡环境实现根本好转,并长期保持。

二、工作合力上要增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群众关注度高、涉及领域广、工作任务重,不是哪一个部门所能解决的,全县上下要共同努力,形成工作合力。要严格实行责任制度,涉及“十大工程”专项整治的分管领导和牵头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认真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县级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到包抓乡镇,抓好检查督促,协调处理好具体问题;县级各部门要对照职责分工抓好份内工作,搞好所包乡镇的清洁卫生和秩序规范,检查、指导、联系督促乡镇抓好环境综合治理;乡镇和村(社区)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抓好群众的组织发动、责任的细化分解、具体事项的处理落实。特别要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环境净化、美化工作,教育引导他们及时清扫自家门前、街道的卫生,以实际行动支持环境卫生整治活动;要广泛发动在校学生,组织开展拾垃圾、拔草等“小手拉大手”活动,使他们成为维护环境卫生的“小卫士”;要广泛发动所有机关干部,积极投身到这次整治活动中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迅速掀起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热潮,真正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努力形成人人关心环境卫生、个个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良好局面。

三、措施办法上要得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与创建自治区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结合起来,与民风建设和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活动结合起来,与安全生产大教育、大检查、大整治活动结合起来,按照县上制定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要求,统筹协调,整体推进,以县城为核心,以村镇为基础,以道路为关键,行非常之举、尽非常之责,真抓实干,全力攻坚,努力营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城乡环境。县城环境整治方面,一要以这次活动为契机,严格建筑规划审批管理,下大力气遏制违章私搭乱建的现象。二要按照“规划保绿、依法建绿、补植增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的原则,充分利用有限的城市空间,在县城内能植树的闲置地、荒地、水边、沟边、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庭院和居民小区大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大幅度增加绿量。三要突出对重点部位、背街小巷、卫生死角“脏、乱、差”进行治理,做到治理改造一片,规范管理一片,提升水平一块,确保治理实效。农村环境整治方面,要进一步规范“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体系,完善乡村环卫专门机构,配备清扫保洁、垃圾清运人员及设备,确保农村环境卫生有人扫、垃圾有人运、违章有人管。合理规划建设一定数量的垃圾池、收集点,做到垃圾及时清理。加强工业废渣、建筑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置,坚决制止工业垃圾、建筑渣土等各类散装物料运输沿途撒漏、肆意倾倒的行为。交通环境整治方面,要与交通安全大教育、大检查、大整治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安全防护、信号灯等设施建设,保证车辆按位有序停放。要加强重点路段、路口监管,改进完善交通秩序管理勤务模式,切实解决主次干道闯红灯、乱穿马路、翻越栏杆、不走斑马线和逆向行驶等突出问题。要严格执行客运车辆交通违法信息通报反馈和抄告联处制度,加强营运管理,教育司乘人员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四、制度机制上要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不能只仅仅局限于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强日常管理,确保整治工作常态化。要加快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城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彻底破除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现象,全面提高管理水平。要开动脑筋,大胆推进改革,创新城乡环境管理等方面的新机制、新办法,努力实现由养人不管事,向管事不养人转变。要继续坚持合理分工、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城管、建设、公安、工商等职能部门的作用,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明确乡镇、部门、社区、街道职责,强化社区事权,做到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不断提高城乡环境综合管理水平。要建立群众与城乡管理职能部门之间的交流机制,与社区党建、社区建设、社区管理和居民自治紧密结合,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真正将任务和责任落实到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区域和每一个部门、单位、个人,建立起责任明确、考核严格、监督到位、绩效挂钩、责权统一的“封闭式”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篇2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近年来,我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干部作风建设为总抓手,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全镇干部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为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三年增幅均在50%以上。20__年以来,我镇先后被授予“省级文明镇”、“省级卫生镇”、“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单位”、“市小城镇建设先进单位”、 “市五个好乡镇党委”等50多项县级以上荣誉称号。

一、坚持常抓不懈,构建长效机制,用制度规范作风

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主体是干部,关键靠教育,根本在制度。为此,我们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逐步建立完善了长效机制,以制度规范作风,为思想政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一是用制度规范学习作风。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政治上坚定。在学习中,始终坚持一个“带”字,以学风带作风,以领导带干部,以干部带群众,努力打造学习型社会。党委中心组带头,每周五进行一次集中理论学习。每周一召开例会,组织机关干部学习。每年举办十期以上培训班,组织全镇55岁以下的党员干部,利用远程教育、培训班等形式,集中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精神等党的重大理论,并进行理论考试,参加学习的党员超过1000人次。通过学习,使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

二是用制度规范从政作风。坚持多措并举,注重对干部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防范。结合全县开展的“管理规范年”活动,我们修订完善了机关管理十项制度,对机关干部的一言一行都做了明确规定、具体要求,并装订成册,机关干部人手一本。全体机关干部统一着装,并佩戴工作标牌,办公楼前公开栏内全体机关干部照片公开亮相。在镇府大院设立了“书记信箱”,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深化行政审批、财政管理、工程招投标制度等,坚持公开、公正、透明,营造了风清气正、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三是用制度规范用人作风。着眼“选得准”,坚持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原则,紧紧把握“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总体要求,把促进发展作为选用干部的标准。去年村“两委”换届中,139名村“两委”成员中“双高双强”型人才达到119人。着眼“用得准”,注重根据干部的能力特长、个性特点进行安排,努力把干部放到合适的位置,把位置留给合适的干部,让真正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近两年来采用竞争上岗制度,调整中层干部20余人次。着眼“考得准”,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对各村和各部门不断完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更加突出对科学发展等内容的考核,把群众评价与考核评价结合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全镇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四是用制度规范决策作风。针对我镇实际,制定了严格的决策程序,凡是重大决策、研究干部任用、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等,都坚持广泛征求意见,发扬党内民主,集体研究决定,确保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镇委确定的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坚持全程跟踪督查,并定期向群众公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坚持“四民主两公开”制度, 扎实开展“民主议政日”等活动,严格农村财务管理、重大事项审批制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村党支部、村委会、民主理财小组等村级组织职责,对村务决策、村务管理、经济活动、土地管理等重点工作严格程序、重点规范,使村级工作更趋严谨规范。

二、坚持开拓创新,不断丰富载体,用活动展现作风

为确保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我们主要开展了六项活动,并以这六项活动为载体,展现全镇广大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是从我做起,向我看齐。在广大镇村干部中开展了“向我看齐”活动,班子成员向党委书记看齐、中层干部向分管领导看齐、一般干部向中层干部看齐、党员和村民代表向支部书记看齐。

二是七比七看,比出干劲。开展了“七比七看”主题实践活动,一比思想,看谁政治观念强,维护稳定发展经济思路新,点子多;二比干劲,看谁干劲大,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强;三比团结,看谁大局意识强,团结协作风格高;四比作风,看谁作风硬,民本意识强;五比学习,看谁获取新知识新理论快;六比纪律,看谁守党纪守镇规,执行力度大;七比贡献,看谁奉献意识强,对三个文明建设贡献大,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是承诺践诺,立说立行。每年年初,全镇领导干部、中层以上机关干部及村党支部书记结合各自实际,就廉政建设和当年工作打算进行了表态发言,并全程录像存档。

四是严格军训,强化纪律。每年年初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军训,开展每周一升国旗、唱国歌,逢会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增强广大干部的纪律性。

五是换位思考,献计献策。开展“假如我是党委书记”征文活动,广大机关干部换位思考,为全镇发展献计献策。

六是

驻村蹲点,服务群众。镇党委每年都要组织两次驻村蹲点活动,驻村时间不低于30天,驻村期间,我镇领导干部和包村干部组成工作组进村入户,自带被褥、炊具,吃住在村,了解群众需求,摸排不稳定因素,推动各村新开工了一批工业项目或公益性项目,稳步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通过驻村活动都要为各村、群众解决难题100余件热点难点问题。

三、坚持执政为民,着眼服务民生,用发展诠释作风

坚持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衡量标准,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改善民生作为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强化宗旨意识,改善群众工作,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把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成果体现在改善民生、服务群众上。

一是科学谋划蓝图,鼓舞群众。镇党委领导班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深化对镇情民情的认识,深化对发展机遇与挑战的认识,结合实际制定了适合好生的发展规划。20__年,我们在镇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奋战五年,实现两个翻一番,三个翻两番”的奋斗目标,即规模企业个数翻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城镇建成区面积翻两番,城镇居民翻两番,财政总收入翻两番。20__年,我们提出了“建设四环三网一水系,当好对接__排头兵,扮靓__东南门”的奋斗口号。经过近两年多来的不懈努力,目前已基本实现了所有既定目标。20__年,我们又提出了“打造亿元强镇,建设现代__”的奋斗目标,确保工农业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000万元,分别增长75.6%和78.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为今后好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服务群众。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城镇建设龙头,不断扩大城镇面积,提升城镇档次,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今年1—8月份,全镇实现财政总收入5045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52万元,共完成工业生产总值76.62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26亿元;招商引资9.85亿元;新开工百万工程44个,其中过千万元的9个,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2家,企业总数(含个体工商业户)达到1600余家。全镇城镇建成区面积已扩大到15平方公里,接近全镇总面积的二分之一,39个村中已有21个村庄被纳入中心村建设体系。今年我们又投资20__多万元用于城镇道路、地下管网等建设,逐步形成了“四纵九横”的城镇格局,各项基础配套设施趋于完善。目前,投资20__万元的蒸汽工程、投资20__万元的天然气工程、投资450万元的金三角广场建设等总投资2.05亿元的15项基础性项目建设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之中,“四环三网一水系”的城镇格局初步形成。

篇3

一、坚持常抓不懈,构建长效机制,用制度规范作风

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主体是干部,关键靠教育,根本在制度。为此,我们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逐步建立完善了长效机制,以制度规范作风,为思想政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一是用制度规范学习作风。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政治上坚定。在学习中,始终坚持一个“带”字,以学风带作风,以领导带干部,以干部带群众,努力打造学习型社会。党委中心组带头,每周五进行一次集中理论学习。每周一召开例会,组织机关干部学习。每年举办十期以上培训班,组织全镇55岁以下的党员干部,利用远程教育、培训班等形式,集中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精神等党的重大理论,并进行理论考试,参加学习的党员超过1000人次。通过学习,使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

二是用制度规范从政作风。坚持多措并举,注重对干部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防范。结合全县开展的“管理规范年”活动,我们修订完善了机关管理十项制度,对机关干部的一言一行都做了明确规定、具体要求,并装订成册,机关干部人手一本。全体机关干部统一着装,并佩戴工作标牌,办公楼前公开栏内全体机关干部照片公开亮相。在镇府大院设立了“书记信箱”,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深化行政审批、财政管理、工程招投标制度等,坚持公开、公正、透明,营造了风清气正、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三是用制度规范用人作风。着眼“选得准”,坚持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原则,紧紧把握“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总体要求,把促进发展作为选用干部的标准。去年村“两委”换届中,139名村“两委”成员中“双高双强”型人才达到119人。着眼“用得准”,注重根据干部的能力特长、个性特点进行安排,努力把干部放到合适的位置,把位置留给合适的干部,让真正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近两年来采用竞争上岗制度,调整中层干部20余人次。着眼“考得准”,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对各村和各部门不断完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更加突出对科学发展等内容的考核,把群众评价与考核评价结合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全镇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四是用制度规范决策作风。针对我镇实际,制定了严格的决策程序,凡是重大决策、研究干部任用、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等,都坚持广泛征求意见,发扬党内民主,集体研究决定,确保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镇委确定的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坚持全程跟踪督查,并定期向群众公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坚持“四民主两公开”制度,扎实开展“民主议政日”等活动,严格农村财务管理、重大事项审批制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村党支部、村委会、民主理财小组等村级组织职责,对村务决策、村务管理、经济活动、土地管理等重点工作严格程序、重点规范,使村级工作更趋严谨规范。

二、坚持开拓创新,不断丰富载体,用活动展现作风

为确保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我们主要开展了六项活动,并以这六项活动为载体,展现全镇广大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是从我做起,向我看齐。在广大镇村干部中开展了“向我看齐”活动,班子成员向党委书记看齐、中层干部向分管领导看齐、一般干部向中层干部看齐、党员和村民代表向支部书记看齐。

二是七比七看,比出干劲。开展了“七比七看”主题实践活动,一比思想,看谁政治观念强,维护稳定发展经济思路新,点子多;二比干劲,看谁干劲大,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强;三比团结,看谁大局意识强,团结协作风格高;四比作风,看谁作风硬,民本意识强;五比学习,看谁获取新知识新理论快;六比纪律,看谁守党纪守镇规,执行力度大;七比贡献,看谁奉献意识强,对三个文明建设贡献大,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是承诺践诺,立说立行。每年年初,全镇领导干部、中层以上机关干部及村党支部书记结合各自实际,就廉政建设和当年工作打算进行了表态发言,并全程录像存档。

四是严格军训,强化纪律。每年年初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军训,开展每周一升国旗、唱国歌,逢会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增强广大干部的纪律性。

五是换位思考,献计献策。开展“假如我是党委书记”征文活动,广大机关干部换位思考,为全镇发展献计献策。

六是驻村蹲点,服务群众。镇党委每年都要组织两次驻村蹲点活动,驻村时间不低于30天,驻村期间,我镇领导干部和包村干部组成工作组进村入户,自带被褥、炊具,吃住在村,了解群众需求,摸排不稳定因素,推动各村新开工了一批工业项目或公益性项目,稳步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通过驻村活动都要为各村、群众解决难题100余件热点难点问题。

三、坚持执政为民,着眼服务民生,用发展诠释作风

坚持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衡量标准,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改善民生作为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强化宗旨意识,改善群众工作,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把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成果体现在改善民生、服务群众上。

一是科学谋划蓝图,鼓舞群众。镇党委领导班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深化对镇情民情的认识,深化对发展机遇与挑战的认识,结合实际制定了适合好生的发展规划。20*年,我们在镇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奋战五年,实现两个翻一番,三个翻两番”的奋斗目标,即规模企业个数翻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城镇建成区面积翻两番,城镇居民翻两番,财政总收入翻两番。20*年,我们提出了“建设四环三网一水系,当好对接*排头兵,扮靓*”的奋斗口号。经过近两年多来的不懈努力,目前已基本实现了所有既定目标。20*年,我们又提出了“打造亿元强镇,建设现代*”的奋斗目标,确保工农业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000万元,分别增长75.6%和78.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为今后好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服务群众。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城镇建设龙头,不断扩大城镇面积,提升城镇档次,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今年1—8月份,全镇实现财政总收入5045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52万元,共完成工业生产总值76.62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26亿元;招商引资9.85亿元;新开工百万工程44个,其中过千万元的9个,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2家,企业总数(含个体工商业户)达到1600余家。全镇城镇建成区面积已扩大到15平方公里,接近全镇总面积的二分之一,39个村中已有21个村庄被纳入中心村建设体系。今年我们又投资2000多万元用于城镇道路、地下管网等建设,逐步形成了“四纵九横”的城镇格局,各项基础配套设施趋于完善。目前,投资2000万元的蒸汽工程、投资2000万元的天然气工程、投资450万元的金三角广场建设等总投资2.05亿元的15项基础性项目建设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之中,“四环三网一水系”的城镇格局初步形成。

篇4

在学习传达全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会议之后,我们又召开全县优化发展环境动员大会,对进一步加强全县软环境治理工作进行动员部署。这充分说明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表明县委、县政府致力创优环境、加快发展的决心和信心。这次会议也是我们学习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最直接的行动和体现。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动员全县各级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创优环境、提高效能,以发展环境的大提升推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刚才,王伟同志宣读了《关于优化发展环境的实施办法》,廷师同志就切实加强软环境治理工作作了很好的讲话,有三个部门负责同志结合自身职能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希望大家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思想上要高度统一,努力塑造天镇良好的对外形象

发展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决定着一个地方的发展前景和后劲。我们天镇作为欠发达地区,尽管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自我发展能力仍然脆弱,基础设施条件仍然薄弱,发展环境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优化发展环境、塑造良好形象,不仅是全县各级各部门的重要职责,而且也是20万天镇人民的共同责任。

(一)优化发展环境是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重大举措。省委袁纯清书记在省党代会所作的工作报告中强调,推进转型跨越,以大开放推动大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是制胜砝码,要下大力气解决投资者反映强烈的软环境不“软”的问题。袁书记讲到的“制胜砝码”这四个字,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点破了环境的重要性和方向性。我们要把省党代会精神和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落到实处,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优化发展环境、塑造良好形象是全局工作的关键,是深化工作思路、落实决策部署的突破口。我们在当前谋划部署这项工作,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全县人民的注意力引导到加快跨越发展上来,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努力营造人人为发展出力、人人为天镇添彩的浓厚氛围,形成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强大活力。

(二)优化发展环境是推动绿色跨越发展的重要保障。环境就是生产力,形象就是吸引力。好的环境可以促进扩大投资、吸引人才、聚集各类生产要素,助推跨越发展。我们天镇自身基础差,自我发展能力弱,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天镇想要加快发展,除了争取国家和省市的投资、启动民间投资外,必须扩大对外开放,借助外力,吸引外资,加快项目建设。可以说,在天镇,优化发展环境的要求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迫切,优化发展环境的作用比任何地方都显得更重要。我们要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形象就是吸引力的思想,把抓环境建设放在重要位置,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大工作力度,使天镇经济发展环境不断得到优化,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优化发展环境是营造文明进取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天镇地处边塞,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长期艰苦的生活环境中,我们的干部群众形成了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品格和勤劳纯朴的民风,这是加快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由于受地理环境的影响,特别是由于长期的封闭落后和贫困,使得天镇文化和社会资源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一些地方、某些领域、少数群众中存在观念落后、眼界不宽、自信不足等问题。优化发展环境,不仅可以解决影响发展环境的具体问题,而且有助于发展天镇优秀的文化传统,挖掘天镇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全体人民的文化素养,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开放水平,营造宽松和谐的舆论环境和人文环境,真正形成一种亲商、安商、便商、富商的社会氛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二、工作上要全面加强,努力营造优质高效和谐的发展环境

对于发展环境来讲,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近年来,围绕优化发展环境,开展了大规模的干部培训活动,引导干部转变观念,加深对发展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大力加强廉政警示教育和干部作风建设,干部廉洁从政、依法行政能力得到不断加强;推行目标绩效考核工作,实行县四套班子领导包联项目、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制度,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县发展环境得到了优化。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发展环境现状与落实好省市党代会精神的具体要求还不相适应,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个别干部思想还不够解放,作风漂浮,执政能力还有待于提高;一些部门和干部缺乏大局意识和诚信意识,服务水平还有待提升;有些执法部门执法不够规范,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虽然仅体现在部分领域,仅存在于个别部门或个人身上,但却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将直接影响我县的发展环境和对外形象。要切实解决好上述存在的问题,必须要从根本上进行治理,下大力气在六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打造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可以展现一个地方独具特色的个性和魅力,最能招项目、引资金、聚人气。尤其是在跨越发展的大形势下,我们更应着眼于大气开放、积极向上、和谐创新,不断优化全县人文环境。我们天镇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边塞特色鲜明,只要深度挖掘并大力培育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就能将人文优势转化为商机、转化为产业。要不断丰富边塞文化内涵,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文化活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引导培育积极向上、宽厚包容的社会心态,让市民在享受精神生活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素质。要加强培训,充分发挥党校、学校、社区、村级活动场所、农村文化阵地等宣传作用,让普通百姓走进课堂,接受品德教育和观念更新。要进一步加强党风政风建设,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努力形成讲道德、树正气、立新风的良好氛围,提高全社会的文化道德水平,用先进文化占领舆论阵地,用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引领社会和谐,增强我县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打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发展是第一任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发展软环境中一个最基本的条件。一要大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针对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社会矛盾新特点、新规律,坚持以民生为基、服务为先、管理为要,加强政府引导,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妥善解决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二要认真做好工作。要严格落实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县级领导包联制度、稳定责任考评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集中力量解决问题,推动事要解决。同时,要深入推进“县级领导周一下访、周二接访,科级领导周一接访、周五下访”制度,切实畅通渠道,规范秩序,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三要深入推进平安天镇建设。要引深平安天镇创建活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联动综治防控网络。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严防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活动,严厉打击侵害群众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三)打造宽松顺畅的政策环境。一套好政策就是一个明确的导向,最能吸引投资者、经营者的眼球,从而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重点要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制定要科学。要紧密结合我县实际,对已有激励和扶持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要进行全面梳理,按照“经营领域上放开、准入条件上放宽、市场门槛上放低、税费政策上放活、发展空间上放大”的原则,在用足用活国家、省、市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把涉及企业发展、投资条件、投资者的各种待遇等有关政策放宽到企业和经营者最满意的程度,努力消除阻碍经济发展的政策“中梗阻”。二是执行要到位。在政策的执行上,要不论市场主体的经济成份、规模大小,均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对待。在落实政策中,要顾全大局、放眼长远,雷厉风行、态度坚决,开动脑筋,对于定下来的事情,要不讲条件、认真落实。同时,要将相关政策措施法制化,并逐步形成抓政策落实的工作机制,对已出台的政策措施定期督导,督促各项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到位。三是责任要明确。每一名党员干部也要切实承担起维护法律权威的责任,不断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与水平。任何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为了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而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

(四)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建设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社会水平,是优化发展环境的关键所在。一要推行标准化管理,优化行政审批程序。要大力提升政务服务质效,简化办事程序,实行专人负责、跟踪指导、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服务制度,开展“一个窗口服务,一条龙作业”,为企业和项目开辟“绿色通道”。二是强化以人为本观念,提高服务效率。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和企业的需求改进工作,从“便民、高效”上入手,提供人性化服务,把思想观念从传统的“重管理”彻底地转变到“重服务”上来,依法行政,规范服务,全面提高服务水平,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三是健全监督机制,提高行政效能。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实行严格的问责制,不断加强对工作人员规范行政、依法行政的监督检查力度,下大力气查处一批损害群众、企业和外来投资者利益的不法行为,特别是对一些影响恶劣、群众反响强烈的典型案件要派专人清查问题并给予责任查处。

(五)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是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充满活力的市场机制关键环节。我们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场管理服务机制,不断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扎实开展清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营秩序专项行动,坚决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制假售假以及不正当竞争等不良经营行为,切实维护市场经营主体和消费者合法权益;要加强市场经营信用体系建设,创建失信者行业禁入制度,维护合法经营的信用秩序,构建良好信用经营环境,真正让诚信者有市场、能获利,失信者无机会、受惩处。相关部门要立足本职,在优化市场环境上动脑筋、想办法,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内容,充分发挥好服务职能,加大服务市场力度,为市场经营者提供优质服务、解决经营难题,营造良好经营环境,切实增强我县市场活力,促进市场繁荣。

(六)打造优质服务的创业环境。优质高效的创业环境是激发市场活力、扩大经济总量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激活内力和借助外力上下功夫,把创业作为发展之基、富民之本、强县之源。要紧紧围绕“总量上规模、结构上档次、质量上水平、管理上台阶”这一目标,以加强服务引导、优化发展环境为主要抓手,不断完善鼓励和扶持政策,加快龙头企业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创业能力。要强化宣传、加强引导,在全县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各级各部门要将促进创业作为我县的一项重要任务,珍惜难得的时代机遇,在全社会形成支持创业、崇尚创业的良好氛围。要进一步明确,只要是对天镇发展有利的,我们就一定要坚决支持;只要想创业、敢创业的我们都要给予平台;只要能够创造社会财富、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我们一定要给予鼓励支持;只要是合法经营的,我们都会认真保护,真正让想创业、会创业、能创业的群众都能在天镇找到创业空间,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创业积极性,为我县经济繁荣打造创业热土。

三、措施上要更加有力,努力把优化发展环境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优化发展环境、塑造良好形象”能否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键在于加强领导,关键在于领导带头,关键在于真抓实干。我们要从加快天镇跨越发展的大局出发,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坚强有力的组织措施,狠抓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发展环境、树立天镇形象,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工作作风的检验,也是对各级干部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和水平的考验。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亲自主持谋划、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督查落实;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抓具体,及时协调解决发展环境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其他领导既要抓好分管业务工作,又要抓好分管部门的环境建设。各行业各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解任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要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

(二)落实责任考核。要对各乡镇、各部门的情况进行考核,重点考核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优化发展环境、塑造良好形象工作的思路是否明晰、措施是否落实、效果是否明显,考核各部门工作作风、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是否得到改善,考核各部门管理范围内影响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

(三)强化责任追究。要深入反思“四个问题”,即:我们职能部门的角色定位到底是什么?在优化发展环境中该如何去做?执法管理服务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采取什么方法去执行管理服务?通过深入反思提高思想认识,立足自身职能,找准坐标,摆正位置,及时调整思路,搞好配合,为优化发展环境谋实招、出实力。要加大问责力度,对于那些明知故犯,不注重环境优化而造成影响或一定后果,特别是严重影响我县形象、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要严厉查处。

(四)重视督促检查。加强对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和优化发展环境各项制度措施落实的经常性监督检查,及时将督查结果上报县委、县政府并向社会公开通报。要将督点放在发现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上,实行经常性明查暗访,加大处理和曝光力度,逐一提出处理整改意见,一检查一通报、一问题一剖析。对问题较多、群众反映较强烈的部门,要重点督查督办或重点监控,做到哪里不落实就跟踪督查到哪里,哪里难推动就把精力投在哪里,直到事情解决,群众满意。

(五)加大宣传力度。要切实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正面典型的导向、示范、带动、辐射作用。同时要对顶风违纪、破坏发展环境、损害天镇形象的反面典型进行曝光,加强警示教育,努力形成人人关心发展环境、共同优化发展环境、悉心维护发展环境的社会氛围。

篇5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抓好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和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目标,既包括发展农村生产力,又包括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在“三农”工作的具体体现。归结其丰富的内涵,就是“一个前提、二十字要求、三条原则、四大任务、五项建设”。一个前提,就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20字总要求,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个方面是相互协调、共同促进的关系;三条原则,就是从各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原则,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相结合的原则;四大任务,就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五项建设,就是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因此,可以看出,新农村建设在具体工作思路上,不仅注重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改变村容村貌,而且注重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不仅重视在经济上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而且重视在政治上尊重农民的民利;不仅强调立足于促进农业和农村自身的改革与发展,而且重视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带动农村;不仅强调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而且注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提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不仅立足于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而且谋划长远。市委提出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跨越式发展、实现“重返百强”目标的迫切需要,又是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宁国的重要基础。

在年初召开的全市“决战十一五,重返百强县,打造新××”动员大会上,市委、市政府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项目及园区建设、城市建设与管理作为贯穿“十一五”发展的三大战役,以重点工作的新突破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这是市委、市政府立足我市发展实际,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抓住了这三项重点工作,就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部,就抓住了发展的主动权。动员会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挥分部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村工作重点,排定了具体的工作计划,明确了工作时限,强调了工作责任,落实了具体承办单位,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此次会议的召开,也标志着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式拉开了序幕。当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付出坚持不懈地艰辛努力。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既要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不良倾向,更要克服畏难情绪和无所作为的思想,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脚踏实地地做好各项工作,扎扎实实地落实各项工作部署,不断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宏观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从宏观环境来看,中央和省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支农惠农力度不断加大,今年又提出了把建设资金的投向和结构,由以城市建设为主向更多地支持农村建设转变。同时,省及××市把振兴县域经济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将从政策、资金、重大项目布局、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重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我市将得到更多的支持。未来一个时期,东部产业将加速向内地转移,我市毗邻苏浙地区,地处长三角纵深腹地,在承接东部转移和占领东部市场中首当其冲,尤其是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从我市发展阶段来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迈上了新台阶,正处于城乡经济融合加快、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城乡体制改革加快的重要时期,开始迈入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我市具备了较好的条件。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完全有理由、有条件,也有能力走在全省前列。这次市委、市政府制订出台的1号文件,目的就是要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大力增加农民收入,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从当前农村发展实际来看,我市较早地提出了“融入苏浙沪经济圈”发展战略,加快“两个基地,一个后花园”建设步伐,与发达地区的产业互补性不断增强,农业的外向度和商品率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已经连续三轮位居全省首位,并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我市较早地实施了行政区划调整,确定了“七镇率先”发展战略,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乡镇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同时,我市农业特色资源优势明显,无论在产业基地规模,还是在龙头企业的群体和层次上,都具有一定的基础,产品加工、区域发展的空间很大,产业竞争优势明显。

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深刻领会中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署,准确把握我市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抢抓政策机遇,积极应对挑战,解放思想,奋力拼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整合一切优势资源,切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努力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二、把握重点,扎实推进,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良好开局

关于今年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市长已代表市委、市政府做了具体部署。在这里,我着重强调以下三点。

(一)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抓住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这个核心。当前,我们最大的不足是发展不足,解决所有矛盾和问题,最终要靠发展。“二十字要求”第一位的就是“生产发展”。因此,必须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和第一要务,切忌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理解为新村庄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最现实、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这既是发挥我市资源优势的需要,也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现实途径。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最关键的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建设。要不断加大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通过完善政策、舆论宣传等有效措施,吸引更多的工商资本、外来资本、民间资本向农业产业化领域集聚,引导企业通过加大投入、资本运营、技术改造等措施,努力向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力争尽快扶持壮大一批、培育发展一批、引进嫁接一批。要围绕我市主要农产品和特色产品,加深资源开发,加大品牌整合力度,创出一批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有一定影响、有一定市场份额的农产品名牌。要抓住安徽被列入全国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试点省份的机遇,大力宣传品牌、保护品牌、开拓市场,努力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要通过龙头企业的反哺强化作用,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突出发展森林食品、木竹加工、畜禽养殖三大主导产业,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连接千万小农户走向大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是在现行农村经济体制下发展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经济组织形式,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认识。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以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为重点,通过“产业链”、“利益链”等形式,兴办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发展。

(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抓住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根本。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让广大农民过上富裕、美好生活的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因此,我们要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来抓,既要在农业的广度和深度上充分挖掘增收潜力,又要在农业农村外部努力开辟增收途径,拓宽增收渠道。今年,省委发出了“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全民创业号召,这是农民群众通过自主创业增加收入的很好载体,而新农村建设为全民创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农民是最大的创业群体,蕴藏着强烈的创业愿望和巨大的创业能量,关键是要把他们的创业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要大力倡导和弘扬创业精神,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消除“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思想,营造鼓励和支持广大农民干事创业的浓厚社会氛围。要着力解决农民在创业中遇到的融资难、项目审批难、启动成本高等实际问题,帮助农民走进创业的主战场,促进农民向工人和经营者转变。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形成经营理念、资金技术的“回流”。要进一步培育壮大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引导和扶持他们做大做强,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创业致富的道路。同时,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目前,全市19万农村劳动力中有近10万人外出务工,劳务收入占农民现金收入的60%以上,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我们要继续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产业来抓,认真总结近年来我市劳务输出工作的经验,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拓宽输出渠道,尤其要进一步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妥善地解决好外出务工农民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把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和培训,最大限度地把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转化成人力资本,促进农民就业和农民增收。

(三)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抓住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这个重点。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是广大农民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需要。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5句话的总要求中,有3句话都与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密切相关。我们务必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改变农村公共事业滞后状况、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来抓,逐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面貌。一是要继续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人畜饮水、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尤其是“村村通”工程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但是,与农民生产生活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抢抓国家和省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性机遇,认真研究和分析上级配套资金和项目的投向,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加快“村村通油路”工程和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小流域治理,推进安全饮水、新型燃料、信息入户、科技兴农等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民急需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要抓紧做好村镇规划工作。建设社会版权所有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规划先行。3月份之后,我们将从宣传阶段转入村庄整治阶段,各项工作都要在村镇规划下具体实施。因此,抓紧做好村镇规划是当务之急。要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认真做好首批30个村的规划编制工作,尤其是要抓紧时间做好2镇12村的试点村镇的规划工作。这2镇12个村,既是试点,也是示范点,将成为全市村镇建设的板样,也将直接关系到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水平。因此,市委、市政府对你们寄予了厚望,希望你们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真正起到典型示范的作用。三是要切实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要继续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成果,不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妥善解决好贫困学生就学难的问题。要继续深化乡镇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要继续加大对农村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方面的投入,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调动民间艺术人才积极性,繁荣农村文化事业。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科学思想文化知识宣传教育和“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形成健康和谐、文明向上的农村新风尚。

三、加强领导,改进作风,扎实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业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对农村是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对农民是一种美好的时代福音。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深化认识,加强领导,改进作风,强化措施,扎实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推动我市跨越式发展、实现“重返百强”的一件大事,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市委、市政府已经组建了新农村建设指挥分部,作为专门的领导机构,加强工作统筹协调。分部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并拿出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来抓新农村建设,明确自已职责和任务,找准工作着力点,制定工作规划和具体措施。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是新农村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工作来抓,党政主要领导要认真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把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上。每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都要确定1—2个试点村,象市里抓试点工作一样,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特别是2个试点镇,要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机构,并组织精兵强将成立专门的班子,具体负责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实施工作。版权所有

(二)转变作风,抓好落实。当前,是农村政策最好的时期,是农村发展空间最大的时期,也是发动群众、调动农民积极性最有利的时期。特别是在全面取消农业税的同时,又实行城乡统筹发展的一系列惠农政策,为进一步改进干部作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创造了大好的历史机遇。各级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要切实抓住机遇,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防止和克服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工作无事干、不会干的消极倾向,防止和克服群众不找干部、干部不找群众的“两不找”现象。要以开展农村综合改革为契机,主动贴近农民搞服务,适应农民需要搞服务,改进方式方法搞服务,切实帮助解决农民群众的实际问题,树立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增进与群众之间的感情,努力形成广大干部群众心齐气顺、共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局面。要着眼长远,充分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始终保持迎难而上、排难而进的旺盛斗志,始终保持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激励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要立足当前,从本单位、本部门做起,从眼前的事情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地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

篇6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抓好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和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目标,既包括发展农村生产力,又包括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在“三农”工作的具体体现。归结其丰富的内涵,就是“一个前提、二十字要求、三条原则、四大任务、五项建设”。一个前提,就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20字总要求,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个方面是相互协调、共同促进的关系;三条原则,就是从各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原则,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相结合的原则;四大任务,就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五项建设,就是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因此,可以看出,新农村建设在具体工作思路上,不仅注重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改变村容村貌,而且注重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不仅重视在经济上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而且重视在政治上尊重农民的民利;不仅强调立足于促进农业和农村自身的改革与发展,而且重视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带动农村;不仅强调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而且注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提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不仅立足于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而且谋划长远。市委提出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跨越式发展、实现“重返百强”目标的迫切需要,又是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宁国的重要基础。

在年初召开的全市“决战十一五,重返百强县,打造新××”动员大会上,市委、市政府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项目及园区建设、城市建设与管理作为贯穿“十一五”发展的三大战役,以重点工作的新突破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这是市委、市政府立足我市发展实际,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抓住了这三项重点工作,就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部,就抓住了发展的主动权。动员会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挥分部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村工作重点,排定了具体的工作计划,明确了工作时限,强调了工作责任,落实了具体承办单位,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此次会议的召开,也标志着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式拉开了序幕。当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付出坚持不懈地艰辛努力。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既要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不良倾向,更要克服畏难情绪和无所作为的思想,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脚踏实地地做好各项工作,扎扎实实地落实各项工作部署,不断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宏观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从宏观环境来看,中央和省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支农惠农力度不断加大,今年又提出了把建设资金的投向和结构,由以城市建设为主向更多地支持农村建设转变。同时,省及××市把振兴县域经济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将从政策、资金、重大项目布局、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重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我市将得到更多的支持。未来一个时期,东部产业将加速向内地转移,我市毗邻苏浙地区,地处长三角纵深腹地,在承接东部转移和占领东部市场中首当其冲,尤其是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从我市发展阶段来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迈上了新台阶,正处于城乡经济融合加快、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城乡体制改革加快的重要时期,开始迈入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我市具备了较好的条件。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完全有理由、有条件,也有能力走在全省前列。这次市委、市政府制订出台的1号文件,目的就是要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大力增加农民收入,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从当前农村发展实际来看,我市较早地提出了“融入苏浙沪经济圈”发展战略,加快“两个基地,一个后花园”建设步伐,与发达地区的产业互补性不断增强,农业的外向度和商品率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已经连续三轮位居全省首位,并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我市较早地实施了行政区划调整,确定了“七镇率先”发展战略,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乡镇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同时,我市农业特色资源优势明显,无论在产业基地规模,还是在龙头企业的群体和层次上,都具有一定的基础,产品加工、区域发展的空间很大,产业竞争优势明显。

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深刻领会中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署,准确把握我市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抢抓政策机遇,积极应对挑战,解放思想,奋力拼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整合一切优势资源,切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努力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二、把握重点,扎实推进,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良好开局

关于今年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市长已代表市委、市政府做了具体部署。在这里,我着重强调以下三点。

(一)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抓住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这个核心。当前,我们最大的不足是发展不足,解决所有矛盾和问题,最终要靠发展。“二十字要求”第一位的就是“生产发展”。因此,必须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和第一要务,切忌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理解为新村庄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最现实、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这既是发挥我市资源优势的需要,也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现实途径。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最关键的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建设。要不断加大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通过完善政策、舆论宣传等有效措施,吸引更多的工商资本、外来资本、民间资本向农业产业化领域集聚,引导企业通过加大投入、资本运营、技术改造等措施,努力向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力争尽快扶持壮大一批、培育发展一批、引进嫁接一批。要围绕我市主要农产品和特色产品,加深资源开发,加大品牌整合力度,创出一批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有一定影响、有一定市场份额的农产品名牌。要抓住安徽被列入全国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试点省份的机遇,大力宣传品牌、保护品牌、开拓市场,努力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要通过龙头企业的反哺强化作用,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突出发展森林食品、木竹加工、畜禽养殖三大主导产业,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连接千万小农户走向大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是在现行农村经济体制下发展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经济组织形式,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认识。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以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为重点,通过“产业链”、“利益链”等形式,兴办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发展。

(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抓住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根本。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让广大农民过上富裕、美好生活的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因此,我们要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来抓,既要在农业的广度和深度上充分挖掘增收潜力,又要在农业农村外部努力开辟增收途径,拓宽增收渠道。今年,省委发出了“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全民创业号召,这是农民群众通过自主创业增加收入的很好载体,而新农村建设为全民创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农民是最大的创业群体,蕴藏着强烈的创业愿望和巨大的创业能量,关键是要把他们的创业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要大力倡导和弘扬创业精神,教育和引导广大农民消除“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思想,营造鼓励和支持广大农民干事创业的浓厚社会氛围。要着力解决农民在创业中遇到的融资难、项目审批难、启动成本高等实际问题,帮助农民走进创业的主战场,促进农民向工人和经营者转变。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形成经营理念、资金技术的“回流”。要进一步培育壮大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引导和扶持他们做大做强,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创业致富的道路。同时,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目前,全市19万农村劳动力中有近10万人外出务工,劳务收入占农民现金收入的60%以上,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我们要继续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产业来抓,认真总结近年来我市劳务输出工作的经验,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拓宽输出渠道,尤其要进一步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妥善地解决好外出务工农民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把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和培训,最大限度地把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转化成人力资本,促进农民就业和农民增收。

(三)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抓住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这个重点。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是广大农民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需要。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5句话的总要求中,有3句话都与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密切相关。我们务必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改变农村公共事业滞后状况、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来抓,逐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面貌。一是要继续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人畜饮水、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尤其是“村村通”工程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但是,与农民生产生活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抢抓国家和省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性机遇,认真研究和分析上级配套资金和项目的投向,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加快“村村通油路”工程和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小流域治理,推进安全饮水、新型燃料、信息入户、科技兴农等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民急需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要抓紧做好村镇规划工作。建设社会版权所有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规划先行。3月份之后,我们将从宣传阶段转入村庄整治阶段,各项工作都要在村镇规划下具体实施。因此,抓紧做好村镇规划是当务之急。要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认真做好首批30个村的规划编制工作,尤其是要抓紧时间做好2镇12村的试点村镇的规划工作。这2镇12个村,既是试点,也是示范点,将成为全市村镇建设的板样,也将直接关系到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水平。因此,市委、市政府对你们寄予了厚望,希望你们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真正起到典型示范的作用。三是要切实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要继续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成果,不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妥善解决好贫困学生就学难的问题。要继续深化乡镇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要继续加大对农村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方面的投入,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调动民间艺术人才积极性,繁荣农村文化事业。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科学思想文化知识宣传教育和“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形成健康和谐、文明向上的农村新风尚。

三、加强领导,改进作风,扎实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业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对农村是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对农民是一种美好的时代福音。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深化认识,加强领导,改进作风,强化措施,扎实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推动我市跨越式发展、实现“重返百强”的一件大事,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市委、市政府已经组建了新农村建设指挥分部,作为专门的领导机构,加强工作统筹协调。分部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并拿出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来抓新农村建设,明确自已职责和任务,找准工作着力点,制定工作规划和具体措施。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是新农村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工作来抓,党政主要领导要认真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把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上。每个乡镇、街道办事处都要确定1—2个试点村,象市里抓试点工作一样,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特别是2个试点镇,要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机构,并组织精兵强将成立专门的班子,具体负责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实施工作。版权所有

(二)转变作风,抓好落实。当前,是农村政策最好的时期,是农村发展空间最大的时期,也是发动群众、调动农民积极性最有利的时期。特别是在全面取消农业税的同时,又实行城乡统筹发展的一系列惠农政策,为进一步改进干部作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创造了大好的历史机遇。各级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要切实抓住机遇,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防止和克服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工作无事干、不会干的消极倾向,防止和克服群众不找干部、干部不找群众的“两不找”现象。要以开展农村综合改革为契机,主动贴近农民搞服务,适应农民需要搞服务,改进方式方法搞服务,切实帮助解决农民群众的实际问题,树立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增进与群众之间的感情,努力形成广大干部群众心齐气顺、共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局面。要着眼长远,充分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始终保持迎难而上、排难而进的旺盛斗志,始终保持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激励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要立足当前,从本单位、本部门做起,从眼前的事情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地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