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专业双语教学8篇

时间:2023-02-28 15:34:03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专业双语教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专业双语教学

篇1

一、“双语教学”的理论定义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是:一个能运用两种语言的人。在他的日常生活中能将一门外语和本族语基本等同地运用于听、说、读、写,当然他的母语语言知识和能力通常是大于第二语言的。双语教学的定义是: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简言之,“双语”和“双语教学”的界定是:将学生的外语或第二语言,通过教学和环境,经过若干阶段的训练,使之能代替,或接近母语的表达水平。

在中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目前绝大部分是用英语。它要求用正确流利的英语进行知识的讲解,但不绝对排除汉语,避免由于语言滞后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应利用非语言行为,直观、形象地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降低学生在英语理解上的难度。

二、通信专业双语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高校语言的教学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进行日常交流,更多的是为了专业知识的交流,从而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最终提高国际竞争力,同时学生也学到了本专业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但是,传统通信专业英语课存在一个教学误区,课堂上只是阅读一些英文专业文献的片断;老师将原文翻译成汉语,再讲句式或篇章结构和专业词汇;学生主要记忆一些专业词汇,学一些书面英汉互译技巧。学生主要通过专业英语课来学习普通英语,而不是用普通英语来学习专业知识,如果要学生将所学英语用到实际的专业中去,有时他们连最简单的数学公式都无法用英语表达出来。这种局面的改变不能单纯依赖英语语言教学来改变,而应该在英语语言教学的基础上通过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来改变。这主要包括教师教学指导思想的转变,以及教学所要训练学生达到的由用汉语思考专业问题到用英语思考专业问题的转变。

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现教育功能,完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搞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双语教学正是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素质教育探索的一个新的突破口,“以育人为本”是双语教学的最根本目标。通过开展双语教学更好地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外语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三、通信专业双语教学的设计

(一)教材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无论是国内、国外通信专业教材的变化都很大,国外教材中有不少新技术、新思想,双语教学若采用这样的教材,可以把这些先进技术结合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之中。双语教学必须使用英文原版的各类学科的教材,没有原版教材,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教材的选择上,国内已经有了大量的国外影印版教材,特别是在电信、通信等领域,所有的协议、国际标准以及辅助设计软件都是英文的。这为双语教学提供了很大的选择余地。互联网上也有大量的内容可供选取,为教师备课、写讲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通信专业的“数字信号处理”理论随着电子技术及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高校通信专业大多数都选用了国际知名大学的英语原版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已影印出版的《DigitalSignalProcessing——AComputerApproach))(2ndEdition)和优秀原版教材《CommunicationSystems(4thedition)》(SimonHaykin著)进行双语教学;课程教学内容涵盖完整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将通信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并与之有机结合,并且通过自制生动形象的英语多媒体课件来帮助授课,大部分学生表示这种方法好。

(二)双语教学方法

“双语教学”项目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包括:1.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生在家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浸入型双语教学。2.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本族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下转第207页)(上接第192页)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保持型双语教学。3.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称之为:过渡型双语教学。

中国不像新加坡、加拿大、印度是一个双语国家,语言环境并不是中外并重,学生接受能力有限,教师自己的英语水平都是原因。所以中国的双语教学环境决定了它的目的性,属于“外语”教学范畴,而不是“第二语言”的教学范畴。中国的双语教学只能是上述界定中的“保持型双语教学”。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适量适时地给学生补充一些专业词汇是可行而且是可取的。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语言障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在每一章开始之前,先布置预习或讲解相关专业词汇;在学期初适当讲授一些课堂常用语,并鼓励学生积极使用这些用语参与课堂活动;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教材内容要求和实际应用状况,计划一些讨论题和课堂讲座,这样可以充分地利用学生想表达自己观点的情感,调动学习积极性,释放学习潜力。此外,针对一些学生英语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差的现状,加强学生课外作业中的阅读量,通常是针对课后某几个问题布置一段文字阅读,然后要求其用英文写出问题答案并准备口头解释。

除此之外,通过充分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的优势,集动化效果、声音、图片等于一体,不但可以大大地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而且采用多媒体授课可以提高教学效率,特别是双语教学课程,这样能够减少板书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留给英文讲授和与学生的交流上。学生可以把精力放在思考如何用英语来表达所选知识和与中文的表达有何不同等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由汉语到英语的转变。

(三)存在的问题

双语教学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就学生方面而言,在我国多年英语应试教育的特殊情景下,再加上高校扩招,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要达到双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中国目前培养的教师因为知识单一,外语语言能力不强,一般不具备用外语进行各种学科教学的能力。所以学校应该大力引进英语水平高,学科知识强的复合型教师。特别注重青年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的培训和提高,将青年骨干教师推到双语教学的第一线去锻炼。

篇2

摘要:高校法学本科专业的双语教学课程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能为法学学生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打下一定的基础。但目前我国的高校法学本科专业的双语教学普遍存在教材缺乏、学生学习兴趣低、授课教师外语水平有限、课程设置等问题,所以在教材市场上迫切需要一系列合适的配套教材的产出,同时,授课教师也得想办法尽量提高外语水平并在课堂上因材施教。

关键词:法学;双语教学;改革

现今我国很多高校的法学本科专业开设了双语教学课程,有的法学院校开设的是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私法,有的则开设的是诸如合同法和国际经济法,或者商法、国际法等课程。高校法学本科专业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对法学本科专业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好处,例如提高法学本科专业学生的法律专业外语水平,为后续的继续深造打下一定的基础;但在实践中法学本科专业设置双语教学课程存在一定问题,需要继续探索。

一、高校法学本科专业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双语教学课程学习,就如同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只有当学习者接受的是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input)以及学习者集中于对意义或信息的理解时,才能产生学习习得。高校法学本科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的难点问题主要在于学生接受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的技能水平过低,不能集中理解所获得的信息。具体来说存在以下问题:

(一)相应的双语教学课程教材缺乏

就目前的法学专业双语教学课程的教材市场上,可以说要找到一本比较好的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的本科生的双语教学课程教材非常难。现有的法学专业本科双语教学课程教材,要么就是全英文版教材要么就是中文教材里间杂些英文的解释或延伸阅读,对于非英语科班出身的法学专业学生来说全英文版教材实在是太难了,而且教材价格相比较来说比较昂贵,学生不愿意负担或负担不起自己看不懂也听不懂的书籍;而且以笔者这些年对自己所承担的双语教材课程的寻求历程来看,这种间杂英文解释的中文教材也基本上是以中文内容为主,英文解释仅仅占到很少很少的比例,因此这种教材其实并不能算得上是一本真正的双语教材,因此这种教材并不利于真正开展双语教学;所以目前国内教材市场上缺少一本真正合适合法学专业本科生的双语教学课程教材。

(二)学生的外语水平参差不齐

高校里,即使是一个班级,也是大概有三十号来人左右,而这三十名学生里,从其开始学习外语开始,各自的外语水平各异。进入大学后,这种差距更加明显。就以大学英语四六级来说,有些高校现今已将大学英语四级与毕业证、学位证脱钩,所以有不少学生大学期间连大学英语四级都没通过,更何况于专业性更强的需要法律专业外语为基础的双语课程了。因此对于外语水平较高的同学来说,他(她)进行双语学习的兴趣就要浓厚些;而对于外语水平本身就不太高的同学来说,双语课程学习可能就是难于上青天。另外,不少学生觉得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工作跟外语也打不了多少交道,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跟外语没有多大联系,就算是自己以后可能会从事跟法律有关的工作,但是也不一定需要用得上法律专业外语,所以对法律专业外语的学习兴趣不大。因此,双语教学既要考虑到满足外语水平高的同学的求知欲望,又要顾及到外语水平低的同学的接受程度,还得要注意与学生未来是否从事相关工作联系起来,的确是会有点顾此失彼。

(三)授课教师的外语水平的有限

双语教学对授课教师提出了不少高要求高标准,授课教师不仅要精通法学专业知识,还得具有较高的公共英语说、听能力以及法律专业外语的读、写、说等能力。而现实中法学专业双语教学的不少授课教师并非是英语科班出身,也没有得到多少国内或国外专业进修的机会,所以不少授课教师对进行双语教学难度也比较大;有些授课教师可以基本上用英文授课,但学生听起来又费劲,同时这又势必会拉慢教学进程、课堂互动性也不强。所以实践中在双语教学课程中,授课教师更多的是使用中英文PPT或全英文PTT,同时辅以中文语言进行授课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并不能达到双语教学课程设置的目标的效果;这就会使得双语教学课程设置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二、高校法学本科专业双语教学改革探索

针对以上高校法学本科专业双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可采用以下几种对策来探索解决:

(一)双语教学课程教材的配套跟上

法学本科专业双语教学课程迫切需要相应的合适教材的面世。对此种教材,可采用国内自编出版的教材。可由外语水平非常高的法学专业学者或教师,选择一本较好的国外外文原版教材进行适当地简化改编或者节选部分精华内容,②加入中国元素,根据中国文化、专业背景,结合中国法学专业大学生整体的外语水平和专业水准,进行适当地中文解释或注释。这种自编教材既适合中国国情,又将书籍价格保持在一个比较合理的价位上,学生们也都比较能接受。

(二)提高法学专业双语教学师资的外文水平

高校应尽可能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承担双语教学课程的授课教师的外语水平的培训。如针对授课教师的开口难或者外语口语水平不高的情况,可专门开设短期的外语口语班,聘请能熟练运用外语进行沟通和授课的外语专业老师来强化训练。再者可与兄弟院校开展双语教学方面的合作和交流,组织授课老师们互相观摩、互相学习!现在国家大力鼓励高校教师们出国访学等,授课教师可利用各种国家或者高校支助项目进行为期一年或半年的短期培训,这样既可提升外语水平又可积累法学专业知识。

(三)根据学生的外语水平进行授课

双语教学因使用非母语的外国语言,因此对于运用非母语并不熟练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也会产生厌学心理。因此为保持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双语教学中,应更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提前阅读、查阅资料、小组讨论、互动交流等主动性和合作性的学习。而且更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为学生考虑,教师应充分注意并收集学生在课堂里的各种上课感受,以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为出发点,采取渐进渗透式的双语教学模式。同时。教师在上课时应尽可能将中西方文化差异背景向学生讲授,以便最大程度的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内容。③授课教师在授课时,还应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可选择趣味性较浓的跟生活密切相关的经典案例进行讲解。

(四)设置合理的专业课程和双语比例

篇3

本文认为,地方独立学院法学本科双语教学的目标应根据社会及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制定,教学上应该充分按照独立学院自身实际情况,设定符合独立学院特色和学生特点的法学人才培养方式,即坚持为地方服务的理念,兼顾学院发展及学生特点。

二、广立学院法学专业双语教育的价值定位

综上,独立学院的法学双语教学欲取得显著效果,就要根据地域、功能、任务等重新定位。本文认为,作为区内独立学院,法学专业双语教学活动要考虑以下方面:

(一)社会价值:坚持为地方服务的理念

法学专业双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更多为地方服务的涉外法律人才。随着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流域合作、中越两廊一圈合作、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等区域经济合作的提出和推进,广西经济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国家南海战略中作用也日益重要。《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确立了广西十二五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的目标。据2010年的经济数据,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达2927.8亿美元,仅次于欧盟、美国和日本,居第四位。在这些经济活动中,蕴藏着巨大的法律服务机会,但是,现阶段广西律师介入这些经济合作、提供法律服务的机会并不多。根据2011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司法厅公告,全区通过2010年度检查考核和备案的律师事务所389家,律师4098人,公职、公司律师156人、法律援助公职律师205人。与全国20万人的律师队伍相比,广西的律师队伍即使从人数上看也是较弱的。这4000多律师,大部分集中在南宁、柳州、桂林、北海等本地区经济较发达的城市,而边远地区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则非常少,个别县只有不到3名的律师(白色市西林县只有2名律师)。其中,从事涉外案件的律师就更是少之又少,即使首府南宁,百所大所涉外律师也是凤毛麟角。因此,借西南重地的区位优势和中国—东盟贸易区的建立,在法学教育中开展双语教学,为地方培养急需的懂外语、专业精、实践性强的复合型涉外法律人才是区内高校的重要任务。

(二)工具价值:重视外语与法学技能

外语和法学都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因此,在法学双语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外语及法学理论的工具价值。《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我区教育发展也面临多重挑战。随着我区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对各级各类的人才需求空前旺盛,我区教育必须肩负起建设西部人力资源强省(区)和实现“富民强桂”的人才培养重任。”实际上,一方面,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偏低,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观念相对落后,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素质教育推进困难等问题亟待解决;另一方面,广西对于涉外法律人才又是十分急需的。“截止2009年12月31日,广西具有相当外语水平(大学英语四级)的律师仅489人,仅占当时广西律师3755名的13%。”“在这些懂外语的律师中,绝大多数的外语是英语。但实际上,即使取得英语四六级证书,能熟练使用英语作为法律服务工作语言的律师也是少之又少。其他语种,初步了解,极个别律师懂法语、德语、韩语、日语等,而对东盟法律服务中急需的越南语、缅甸语、老挝语、泰语等小语种人才,更是凤毛麟角,甚至难觅踪影”因此,在法学双语教学中,必须注重法科学生的实践性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外语的语言工具的重要作用,法学务实的学科本质。

(三)工程价值:注重学生能力的均衡培养

法科专业开设的课程对建立法科学生的知识体系十分重要。根据法社会学工程价值学说,如果将法学专业比作一个机器的话,每门课程犹如该专业中的齿轮,如果某个齿轮松动的话,那么学生的素质必受到影响。所以,“法学教育的双语教学是通过外语这一语言介质进行法学专业内容的教学。它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法学专业学科的知识,其传播途径是外语。”对法学双语教学来说,法学与外语的知识及技能同等重要。但适宜开展双语教学的法学课程确实需要一定条件,我们“应优先选择世界范围内趋同性较强以及中外理论相近且联系越来越密切或者说与国际密切联系的课程”。此外,还要考虑授课对象的外语基础。一般而言,大一、大二的学生经过高中阶段的外语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外语能力,但是要达到能够通过外语学会法学知识的程度,其外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还是要经过大学阶段的磨练才能适应外语授课和外语思维模式。所以,在本科一、二年级进行外语教学很难达到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三、广立学院法学专业双语教学活动的改进措施

(一)专业课程的设置

如上所述,将广西区内独立学院法科教育的目标定位为为地方培养懂外语、专业精、技能强的实践性复合型法律人才是比较恰当的。所以,在课程的设置上,法学教育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本科教育的始终,外语课程设置与法学课程同步。具体而言:1.课程设置上,将开设双语课程的范围限定在具有一定国际性的法学课程上。可以优先考虑以下课程:(1)专业核心课程中的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等;(2)非专业基础的国际法类课程,如国际商法、WTO案例分析等;(3)外国法律知识介绍课程,外国宪法、外国民商法,英美合同法等;(4)应用文写作类及实务操作型课程,如涉外文书写作等。2.教学时间上,课程开设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外语水平、学习兴趣及发展方向、师资队伍等因素。所以,大一时,开设外语课程,强化外语听、说、读、写、译各项能力;大二时,以外语课程形式开设介绍东盟各国法律概况的相关课程;大三时,根据学生兴趣,开设外国部门法的专业选修课。具体到广西,可以考虑开设东盟国家的外语及相关法律课程。3.某些课程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的特点,可以在国际经贸、外语、法学专业中开设通行的基础课,打破专业限制。教学形式方面,可以增加课外与课内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加跨专业实习机会,增强法科学生综合运用法学知识及外语工具的能力,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对广西而言,与东盟国家相关的外贸、金融、经济等行业及为其服务的涉外律师事务所均可以为法学学生提供较多实践机会。

(二)教学活动的条件保障

篇4

书中内容覆盖面广,内容丰富,每一部分讲的不是特别深奥,适合初学者适合开展双语教学,可以加入英文原版设计网站和相关视频,提高教学效果,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英文网站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设计,在提高设计视野的同时,提高了英语水平。

二、双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一)双语教学的重点双语教学的目的就是熟练运用英语这一语言工具,学习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及时了解国外最新发展成果和研究动态,吸取营养,更新专业知识。

(二)双语教学的难点1.学生教师英语水平问题学生和教师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内容不好把握。很多专业老师不是英语专业的,本身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就很一般,再加上较为拗口的专业词汇,教师的英语表达不流畅,发音不准确,很难有较好的和教学效果。另外,大部分同学的英语水平不是很高,加上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各个地方有些发音还不是很准确,带有一些方言口音,更是增加了英语交流的难度。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把握好英语的难度和分量,以专业知识为主,英文讲解为辅,循序渐进,增加英文的分量,避免因为听不懂英语而放弃专业知识的学习。2.双语教材匮乏,全英文教材授课难度大,学生接受程度有限双语教学发展起步晚,大学专业课程较多,一些合适的教材目前还是比较匮乏,没有一定量实际课堂教学作为基础,很难编出适合不同专业,不同水平的学生的教材。因此,在双语教学开发课程的初期,我们要本着选择好的教材,自己融会贯通,编排最适合当代学生的教材来满足教学。

三、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一般有些学生对英语没有兴趣,或者是较为抵触,如果我们再用英语进行专业课的教学,他们会很反感,甚至对专业知识都会产生抵触。这需要我们老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寻找他们的兴趣点,融合专业知识,深入浅出。同时,将一些有意思的,具有表性的实例引入课堂,结合专业,中英文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过程中中文和英文的教学比例不好把握在开设双语课程的初期,有的人认为双语比例越高越好,甚至有人推荐中文教材,全英文授课或者是全英文的教材。笔者认为英语的比例在教学中占到三分之一即可,选用中英文的教材,以中文为主,适当融入英文原版课程,结合相关网站和视频,进行专业知识的教授即可。如果英文教学占有过多的分量,会让学生将精力都放到英语的学习和翻译上,而忽略了专业知识。

四、双语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未来的发展

篇5

1《工业工程导论》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工业工程导论》是工业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工业工程是一种将人、设备、物料、环境和信息等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并对工业等生产过程进行系统规划设计、评价创新,进而提高工业生产率和社会经济效益的专门化综合技术,内容日益广泛。它既带有鲜明的工程属性,又有着显著的管理特征,是一门工程技术与组织管理等有机结合的交叉学科。通过学习《工业工程导论》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与认识工业工程的基本内容、特点和方法,从而为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与实践打下良好基础。《工业工程导论》涉及的内容宽泛,以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为例,包括如下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工业工程历史、定义和地位,具体有工程和工程教育的历史概述、工业与系统工程、工业与系统工程职能的组织和管理;第二部分是工业工程的职责范围,具体有生产工程、厂址选择、工厂布置、工作测定和设计、财务补偿、作业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财务管理和工程经济、人事管理、管理系统设计、物料搬运、分配和路程安排;第三部分是运筹学和大规模系统分析的影响,具体有运筹学、确定性的数学规划、工程项目管理、概率模型、系统概念。所以内容宽泛,跨度大,就我校教学计划中规定的32学时来看,只能是选择性的重点讲授上述内容的1/3左右。《工业工程导论》部门内容相对有难度,特别是与工程紧密相关的部分,如:制造工程里面的各种加工方式、流程等相对专业的内容,对于管理类的学生来说有难度。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只是在认识实习时对制造企业有个初步了解,而认识实习只是走马观花,难以取得更为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来说,财务管理、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方面的课程显得偏难。再者,运筹学、概率模型等又需要有较好的数学功底。

2《工业工程导论》双语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我校在制定本专业培养方案时,选择《工业工程导论》进行双语教学的原因如下:首先,工业工程导论部分内容虽然涉及面广,但难度相对较低。其次,工业工程导论是整个工业工程专业的知识基础,进行双语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和外语能力两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工业工程与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专业方向一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于专业外语更为娴熟,在期望使学生切实掌握课程基本内容的同时,也可通过对外语的大量运用,进一步锻炼和提高自身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下面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该门课程双语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2.1英文教材的筛选

选用什么样的教材,首选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因为,作为双语教学知识的吸取方,学生的外语水平和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对双语教学的效果有着关键的作用。工业工程专业近年来成为工科院校的热门专业,该专业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总体较好。但中学阶段的哑巴英语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口语和听力偏差。同时,专业词汇贫乏是导致原版教材无法直接使用。另外,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需经过语言和语思维的双重转化。考虑到双语教学的特殊性,教材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又要兼顾对学生外语能力的提高[3,4]。因此,生源好、学生基础扎实的院校,应尽量采用原版教材。原版教材语言地道、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内容详实,能够提供该领域前沿专业知识。在选用原版教材的过程中,还应注意英文的难度,语言过难会导致学生的厌烦,进而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产生不良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原版教材并非完美无缺,有些内容本该简单精炼,却过于详细,书本过厚,价格过高。因此本人在国外将原版教材《工业与系统工程概论(第3版)》,进行了部分影印编册后发给学生作为教材使用。

2.2教学方法的改进

鉴于《工业工程导论》课程涉及的概念、定义、公式、术语、专有名词的数量较多,并且这些术语不仅仅来自管理科学领域,也来自工程技术领域及计算机技术领域,使用英语讲授对教师和学生都要求很高。教学过程中信息量大,学生在掌握课程的众多知识点之外,还需要记忆大量的专业词汇,并采用英语来进行理解和思维。为保证课堂45分钟的教学质量,课前预习成为必须的过程。在每节课结束前的5~10分钟,在布置该节内容的课后作业的同时,还须安排学生对下一节内容进行课前预习。双语课程的教学不是单纯的英语教学,不能像大学英语授课那样,把对单词、句子和段落的阅读和理解作为重点。只用英语解释会让学生费解,教师还需要用中文讲解,即采用穿插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外,学生更需要主动学习,到图书馆或网络,包括一些专业论坛来查阅相关资料,及时温习并整理已学知识。对于生源一般的普通院校各专业,由于课程的专业性和理论性,采用英文教材+中文讲授的模式更与实际情况相符。经过4年的摸索,研究者已从最初采用的全英文教授转变为目前的混合型,并且结合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替代课堂板书,丰富了教学内容。如此一来,学生在听教师英文授课的同时,可与授课老师用英语进行课堂专业知识的互动讨论。授课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主要用汉语讲授,再让学生精读教材后与老师交流讨论,以真正受益。通过这种模式,优化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尝试借鉴MBA教学中的“案例讨论式”教学活动,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发挥多种教学活动及教学方法的优势,真正提升双语教学效果。

2.3多元的考核制度

在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一个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不仅对整个教学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调动教师和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机制[5]。或者说,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一方面是可以检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反映了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可以督促学习和引导教学过程。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专业素质和外语素质是双语课程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为同时满足大纲和与实际相接的要求,教师要收集和整理很多针对当下中国国情的资料,以充实教学内容,因此其隐性和显性的工作量和难度要比普通教师高很多。此外,由于学生外语能力和专业素质存在差异,采用双语教学往往会对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产生影响。一些外语基础弱的学生会产生厌恶情绪,教师可能会在课堂上面临更多的难题。为此,需要学校管理者在政策上鼓励教师深化研究、大胆实践,完善教师的奖惩制度,对其超额付出给予认可。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双语课程的考核应同时关注教学过程和最终考试结果,使二者实现统一。建议教师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灵活运用笔试、开卷、闭卷、半开卷等方法。并可将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及讨论的次数和质量作为评价内容,鼓励学生阅读英文文献、撰写外文报告,学期末考核可将口头考试与书面考试结合。书面考试可中英文结合,建议多考主观题,让学生自主思考,有更大的答题自由度,以锻炼学生的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从管理的角度来讲,双语教学的监督机制也需要建立完善,并纳入日常的教学管理议程,从制度层面对双语教学实行管控,制订详细可行的评估细则,对教学大纲、教材的选用、教案、教学进度表、教师准入条件、课堂教学检查、试卷、学生意见反馈等进行规范化管理,做到有案可查,有章可循。

3《工业工程导论》双语教学效果

经过连续4届的讲授,从10级学生的反感厌恶,到11级学生的新鲜有趣,到13、14级级学生的适应融合。连续4届的统计数据来看,《工业工程导论》双语课程较好地完成了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任务,并培养了学生的外语兴趣和专业外语水平。从学校近3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统计结果来看,工业工程专业的国家英语等级考试通过率和优秀率大幅度提高。从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学生评教”模块的统计来看:68%的学生反映经过一学期的双语学习,自身的思维和英语水平有显著的进步,学习兴趣大大提高;12%的学生反映课程讲授的速度太快,信息量过多,导致学生的印象模糊,为此,需要教师精心备课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参与性。由于学生英语水平差距较大(以12级学生为例,58名同学中,8人通过六级考试,24人通过四级,还有26人未通过四级考试),学生接受能力差异很大。学生在学量专业知识的同时,大量阅读、理解英语必然难度增大,因此,需要根据学生英语基础的不同,因材施教,进行分类教学。

4双语课程教学的建议

篇6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双语教学;现状调查

1对象与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大理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15级(大三,543人)和2016级(大四,517人)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n=1060)。采用课题组设计的综合调查问卷,通过问卷网进行无记名调查。调查问卷包括27个问题,其中5个为开放式问题。调查内容包括学生的英语基础,对双语教学目的和重要性的认识,目前双语教学开展形式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对双语教学的教材、内容、中英文所占比例的认识,双语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以及对双语教学的意见与建议等几个方面。使用SAS9.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率)表示。

2结果

2.1学生基本特征及英语学习现状

1060名学生包括740名女生(69.8%)、129名(12.2%)卓越医师班学生。接受调查的学生中,2015级学生占51.0%,2016级学生占49.0%,487人(45.9%)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其中162人(15.3%)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2.2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识和态度

1060名学生中,19.1%的学生喜欢双语教学,而讨厌或非常讨厌双语教学的比例占17.0%。男生和女生对双语教学的喜爱程度相似(17.5%、19.9%),但卓越医师班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喜欢程度显著高于普通班学生(29.9%、17.7%)。811名学生(76.5%)认为双语教学对于临床专业课的学习是重要或非常重要的,197名(18.6%)学生认为一般重要,37名(3.5%)学生认为不重要,15名(1.4%)学生认为非常不重要。42.5%的学生认为学习专业英语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综合英语能力,10.8%的人认为主要目标是掌握核心专业词汇。65.2%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是职业需要,63.4%的人认为有助于了解最新专业资讯,22.2%的人认为对留学有帮助,37.9%的人认为有利于应付考试。

2.3临床医学专业双语教学现状

86.1%的学生认为本专业至少20%以上的专业课程开展了双语教学,其余13.9%的人认为完全没有开展双语教学。双语教学的主要形式为使用中文幻灯片、用中文讲授,多数教师仅对关键词语进行英文标注,很少有英文讲解或全英文教学。双语教学评价多以名词解释的形式进行考核,手段单一。仅有2.2%的学生表示非常适应双语教学,能完成几乎所有的作业和考核,52.3%的学生表示不太适应或很不适应,仅能完成≤30%的作业和考核。针对目前双语教学现状,85.3%的学生认为是因为缺乏专业英语基础及双语学习经历,专业英语水平不高所致。32.0%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英语水平和教学思维及方法有待改变,45.6%的学生认为包括教材在内的双语教学资源有待完善,仅有4.3%的学生认为目前双语教学做得很好,没有不足。56.7%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最大的问题在于学生能力不足,其次为教师教学方式有待改变(21.7%)。

2.4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双语教学现状,63.0%的学生建议开设医学英语课,先学习基础英语,再学习专业英语。针对双语教学形式,57.4%的学生推荐采用中英文课件或讲义,以中英文双语讲授,仅有2.4%的学生推荐全英文课件、全英文讲授。71.5%的学生建议培养学生专业英语能力、完善教学资源(43.6%);42.6%的学生认为应完善双语教学制度,统一授课要求及评价方式;还有的学生认为应加强师资培训,必要时可聘请外教,举办专业文献读书报告会,开设双语选修课,适当增加双语教学课时数和师生互动机会。

3讨论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尽管大理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双语教学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部分学生认可,但仍然存在学生英语基础差、对双语教学不够重视,教师双语教学能力薄弱,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资源匮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本次调查暴露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困境,纵观国内,类似的情况也非常普遍,绝非偶然。深入了解双语教学现状对于提高双语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针对目前本专业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实际及学生建议,采取以下针对性措施,以期提高双语教学效果。

3.1提高认识,加强英语学习

双语教学的目标并非仅仅让学生记忆一些医学专业词汇。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学生认为双语学习的目的是掌握医学词汇,应付考试。学校应该从学生入学开始,宣传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使学生意识到双语教学的长期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英语能力和交流能力,提高终身学习、获取信息的能力[8]。大理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大多来自边疆地区,英语基础相对较差,本次调查中,54.1%的学生未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尽管多数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十分重要,但仅有19.1%的学生喜欢双语教学。英语基础是能否开展双语教学以及决定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短时间内显著提高英语水平绝非易事,只有通过不断强化英语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开设大学英语主修课、双语选修课,举办医学前沿读书报告会、英语竞赛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英语水平。

3.2加强师资队伍和双语教学资源建设

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英语水平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效果的关键。双语教学要求教师除了具有较好的专业素质外,还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较强的语言整合能力及沟通能力。好的双语教师应该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语言能力,又有良好的沟通与教学掌控能力。因此,学校应加强教师双语教学培训,举办双语教学比赛,通过校际及国际交流提高教师双语教学能力。同时,专业课教师和英语教师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既有利于专业课双语教师成长,又能使学生在学科知识和英语技能发展两方面有所收获[7]。此外,通过本次调查也发现有关双语教学的教材、课件、音像等资料较缺乏,学生课后无法利用相关资源自学,尚未形成良好的双语学习氛围。学校应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双语教学的投入,引进国外优秀教材或音像作品,建立双语教学课程网站,提供双语教学自主学习平台。

篇7

    1 医学专业双语教学

    在解释“医学专业双语教学”的概念之前,首先解释一下“双语教学”的概念。英国着名的朗文出版社出版在《朗文英语词典》里的解释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第二语言,也就是通常说的外语作为学科的教学用语,这不仅仅是通过上课学习外语,更重要的是通过第二语言来掌握和运用本学科的专业知识的能力[2]。第二语言是一种媒介,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它将学生的专业学习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由此可以认为医学专业双语教学是指在国际化的研究和实践背景下,教师在课堂

    上通过国际化语言英语输入医学信息与知识,进行医学实验与讲解,用以帮助学生在英语的环境下掌握医学相关知识与操练的能力。使用医学双语教学,不仅是我国医学专业走向国际化、增强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措施,而且也是医学专业学生掌握最新知识的一条重要捷径。

    在我国开展医学专业双语教学试点的实践表明,开展医学专业双语教学具有一定的时效性[3]。首先,医学专业学生用英语来掌握医学术语也是国际医学专业教学的通常做法,符合双语教学的要求;其次,医学专业学生用英语来进行交流也是提高医学专业学生的外语水平的有效手段;第三,医学专业学生用英语来阅读医学专业的论文与书籍,积累医学专业的信息知识是医学生迎接信息时代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挑战时应具备的能力之一。国际医学专业对双语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是有计划、有系统地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体,使医学专业学生在运用两种语言能力以及医学知识与文化学习上均能达到顺利而自然的发展。

    对于学习者而言,医学专业双语教学是通过教学语言、教学资源达到学习课程教学内容,而对于教师而言则是为了实现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4]。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医学专业双语教学习得英语和交流语言,医学专业双语教学强调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强调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全方位的第二语言的交互作用,而不仅仅是教师在医学双语课堂上从头到尾用英语授课。医学专业“双语教学”需要特定的语境存在,也就是只有当英语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与汉语同时成为交流用的语言时,医学专业双语教学目标才能顺利实现,这不仅反映在双语课教学上,还反映在医学实验或其它医学实践活动中。

    2 医学专业双语教学模式发展

    2.1 医学专业双语教学模式

    目前世界上流行的医学专业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3种:第1种是浸入型双语教学(immersion program),即课堂教学使用一种非学生母语语言进行专业教学;第2种是过渡型双语教学式(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即课堂教学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使用第二语言进行专业教学;第3种是保持型双语教学(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即医学专业学生先使用本族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专业教学。

    在中国的医学院校由于有英语的四六级考试,医学专业学生对英语普遍较为重视,而且随着中小学英语教育的普及使得大多医学专业大学生具备了较好的英语基础,这也是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大多采用过渡型双语教学和浸入型双语教学的原因。二者相比较,浸入型双语教学是医学专业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和理想教学效果。但是在医学专业实际双语教学中,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外语接受水平和对医学专业知识的了解程度,所以对于条件不成熟和部分学生英语水平不高的情况,可先在医学院校的一、二年级实施过渡型双语教学,然后在三、四年级再转为浸入型双语教学。在双语教学中,无论教师选择和运用何种教学模式都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扩大学生医学英语词汇量,提前讲解涉及医学内容的词汇。(2)医学内容涉及的语法较难理解时,可先讲解语法。(3)教师讲解医学内容所使用的英语句子必须符合学生实际的外语接受和理解水平。(4)授课时要利用各种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如图片、多媒体、录像等,尽量把医学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直观化,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医学专业知识。(5)课堂上双语教师可以用母语回答学生问题,如有必要教师也可以使用母语讲解,但母语的使用要控制在20%的限度。

    2.2 注重医学专业双语教材的开发

    医学专业双语教学的实施离不开原版医学教材,目前国际医学界进行双语教学的普遍做法是引进原语言目的国的医学教材[5]。如引进英美、澳大利亚或加拿大等国的原版医学教材用于专业课教学,这样医学专业的学生就有机会接触原汁原味的外语医学教材,但是不利的因素是如何选择具有先进性、学术性、易接受性的原版教材,因为医学专业双语教材的选取决定了双语教学效果的好坏。还有一种方式是医学院校与外语出版机构合作编写适合于自己的双语教材,这里可以采用对医学专业双语教材进行专家评审和教材立项的方式开展,这样医学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又能够保持自身的教学特色。授课教师在双语课上也可以参照国外的教材、结合国内的教材编出适合自己学生学习的讲义。

    2.3 采用病例教学

    医学专业双语教学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采用病例教学的方式来学习英语或专业课知识,比如教师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提出有关病例(如黄疸、呕吐、便血等常见病例),通过病例教学引出医学专业术语和专业知识,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英语结合专业知识对医学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与实践。

    采用病例教学要结合运用计算机、投影仪和网络视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这样才能使医学双语教学授课内容变得生动、丰富,增大课堂信息量,同时还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病例照片与模型再加上教师的肢体语言,使学生在双语课上迅速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再有一种病例教学就是模仿国外医生与患者就诊程序,要求学生用英语问诊患者,而模拟患者的教师则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问诊,然后通过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的医学知识迅速做出诊断,达到临床知识和医学英语的双语教学同步提高。教师采用病例教学需加强与学生交流,及时解答学生存在的问题和疑虑,定期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

    2.4 建立医学双语教学评价体系

    在建立双语课程评价体系时,既要考虑医学专业双语教学目标的定位、又要考虑学生外语方面的接受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高。由于大多数医学专业本科学制是5年,在双语教学的初始年级(如一、二年级)一般不宜将医学学科双语教学目标定得过高,评价体系要顾及医学学科双语教学的实际情况。评价体系应考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这样评价体系具有循序渐进的导向性,因而是实施双语教学的重要激励手段。构建双语教学评价体系,需要重视学生外语交流能力、外语综合运用能力的评价,要改变评价中重知识、重书本的倾向,要将外语听说能力、外语运用能力列为评价内容。对于医学专业学生的外语发展评价,笔者认为在明确总体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对原有的医学生外语发展目标和评价标准体系进行适当调整,制定分年段双语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包含医学学科专业用语和专用句型。而在学科目标评价方面,应对双语授课的医学学科进行研究,调整其发展目标和相关评价标准,使之与外语学习相适应。

    3 医学专业双语教学改革

    目前中国医学院校难以适应全英语教学,因此构建医学专业英语资源库势在必行,可以为医学“双语教学”铺路架桥。以往的医学英语资源以科普文章为主要素材,在课堂上以语言分析为教学方式,这并不能发挥医学专业英语资源库的优势。构建医学专业英语资源库应包括医学术语、原版经典医学教科书、核心期刊医学文献、网上医学资料、医用口语、医学科普演讲等等。这样在双语教学中才能进行系统医学专业知识教育,为医学专业人才的系统培养服务,也是加强与医学实践紧密结合、实施医学专业双语改革的措施。

篇8

关键词:国际化会计人才;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张倩(1982-),女,山东临沂人,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黑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章金霞(1978-),女,安徽安庆人,黑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7)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科技学院教学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5-0075-0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对外开放趋势的加强,会计作为“国际性商业语言”必然要实现国际化,会计人员要熟悉国内外的会计准则及国际会计协调等知识,并能使用双语交流和工作。这就对会计学专业的双语教学提出了迫切的需求。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内很多高校开始引入合作办学,开设ACCA、CGA等合作项目,采用国外会计原版教材开展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是指通过外语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从而满足经济发展和学生未来职业需求,同时对教师及时吸收学科前沿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了解本学科最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对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高素质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

一、会计学专业教学的现状

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概括为:“培养精通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熟悉国际会计准则与惯例,具备国内会计师执业水准和基本具有国际会计师执业水准,能熟练运用英语和计算机,具有全面综合素质与适应能力,能够在跨国公司、外商投资企业、国际或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政府部门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实务工作的国际型、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的优秀会计学专业人才。”即培养“国际型、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优秀会计学专业人才”。财政部于2010年9月《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这使我国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的、高级会计人才的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我国有些高校很早就在会计学专业开展双语试点教学。从1989年开始,上海财经大学等陆续在会计专业课尝试双语教学。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高等院校应使用外语进行专业课等课程的教学,普通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也要考虑双语教学情况。目前,部分高校纷纷与国际职业组织合作,将国际会计从业资格培训与学历教育结合。

二、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为了顺应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的趋势,很多国内高校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广泛开展双语教学工作。相比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双语教学下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教学目标不明确

王理(2007)[2]指出双语教学主要使用中、英两种语言,引进英文原版教材,专注于专业知识与英语技能经验双重构建的教学范式,最大的特点是面向学生心智发展的动态过程,充分体现教学的“增值”效应,即在专业课教学课时内完成相应的英语教学。姚芳(2008)[3]认为当前双语教学的目标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目标,旨在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语言目标,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目标,旨在使学生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姜萍、刘晓迎(2009)[4]认为双语教学的实质并非用外语来解释知识点,而是把语言作为媒介,使学生了解同一内容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变现。

教学目标不明会导致本末倒置。在双语教学初期,往往存在“翻译课文、专业术语等”等误区,部分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就是专业英语课,甚至从某种程度上等同于英语课。即使有些高校重视双语教学的专业知识培养,试图达到专业知识目标和语言目标,但对文化意识问题注意不够。

2.双语教育教学管理落后、模式单一

在会计专业课的双语教学过程中大多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把学生当做接受知识的被动客体,依托于教材、板书和多媒体课件传授知识,填鸭式教学,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师生难以交流互动,部分学生对双语教学缺少浓厚的兴趣,部分学生将注意力放在了专业词汇和英语翻译上,而忽视了专业技能的培养,导致双语教学目标偏离。由于受语言能力的限制,需要耗费大量学时,难以保证预定教学任务的完成。

目前采用的双语教学的模式大致包括以下三种:[5]采用外文教辅材料,用汉语讲授;教师在授课时采用外文与汉语结合的方式,但是教辅材料及考核都采用外文;完全采用外语进行授课,包括教材、课件、板书、练习、考核等各个环节。在初期可以选择第一种模式,之后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教学方法的改进等逐步过渡到完全外语授课。

3.双语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国际会计专业双语教学师资需要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外语语言能力、教学能力等。作为国际会计双语教师,不仅要把握学科前沿、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而且要精通外语。能够很好地完成以上双重任务的教师还远远不够,专业技能较高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多数是中年教师)外语水平可能不高;而外语应用能力较高的青年教师,又可能在专业水平与实务方面略显不足。外聘国外的师资也存在一定难度,即使有能力外聘,也可能由于文化背景等原因影响双语教学的课堂效果。

笔者所在学校的会计双语课程主讲教师尽管已获得硕士以上学位,专业知识比较丰富,并且有国外进修经历,但也难以保证以流利的外语及时地把国际最新的会计知识传授给学生。

4.教辅材料不完善

会计专业双语教学中,部分院校采用原版外文教材,这能够使学生在外文的环境下提高外语水平,更好地了解国际会计准则,但缺乏对中国会计体系的认识,同时由于外文教材价格昂贵,学生难以负担,影印版本的更新速度跟不上快速发展的会计形势。部分高校教学过程中实行双教材制,中外结合。这种选择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单一采用原版教材的不足,但是学生往往会以中文教材为主,导致双语教学的真正目的不能实现,而且中外存在差异,学习过程有难度。另外,也有高校仅选用国内教材或译本,甚至无教材,仅要求学生记住一些会计专业词汇,以便阅读外文资料。同时,在双语教学过程中,缺少配套的习题、案例、试题等材料。这种现状都难以保证会计专业双语教学预期目标的实现。

5.教学支持力度不够

虽然大部分院校积极鼓励会计学专业相关双语课程开展教学改革立项,并且已经通过学校审核,在学科建设结构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双语教学”管理体制,但是,对双语教学改革的投入依然不足。在学生的考核管理中没有体现双语课程的优势,多数学生在双语课程学习中付出了更多努力却没有得到认可;在管理模式上忽视了双语课程的特殊性,授课教师教学任务重、学时压力较大,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三、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改革探索

1.明确双语教学目的

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用英语理解和表达专业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查阅更多英文文献和资料,加深学生对国外先进的知识体系以及前沿学术理论的了解,着力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国际竞争能力。所以,在会计专业双语教学过程中应明确定位,其目标是把外语作为工具,而侧重于传授会计专业知识和实务经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外语应用能力,引导学生查阅外文文献,尽可能地了解国外的会计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动态,掌握先进的会计专业知识体系。同时,还要考虑到文化的差异,培养跨国交流能力。

2.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

要积极探索会计双语教学的有效模式,结合学生的外语能力选择双语教学模式,体现因材施教。最初的“principle of accounting”可以采用中文授课为主、英文授课为辅,让学生接触会计的专业词汇和知识;然后,“Financial accounting”采用中英结合、不分主次的方式,建立学生英语学习的信心,逐步培养外语学习的思维和能力。后续的“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及“management accounting”等课程采用全英语的教学模式。在“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课程可以采用英文案例授课。

改革教学手段,突出“以需求为动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改理念,开展互动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综合能力,探索先进模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开展不同的实践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进行分流、小班授课,还要加强教学各环节的监控,完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3.师资国际化培养与建设

鉴于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不足,迫切需要建设一支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双语师资队伍。第一,政府要从政策上提供大环境的支持,从资金、体制等方面努力为双语教师培训、交流深造等创作条件。第二,高校也应注重完善师资结构,通过与国外高校保持长期稳定的师资合作计划积极吸引海归,并定期安排本土教师出国访问或培训,支持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以提高科研能力和外语水平,掌握理论前沿知识。第三,实施青年教师挂职锻炼机制,选拔专业基础扎实、外语水平较高的教师到国外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等部门带职实习。这有助于教师了解国际惯例和价值观,累积和丰富职业经验和技能,更好地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融会贯通。国际化师资建设是开展双语教学的保障。

4.教辅材料建设

会计专业双语教学应采用立体化教材,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需要。立体化教材要求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教学。为了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呈现科学性和先进性,教学过程不仅要有纸质教材,而且要有配套的教辅材料。要结合电子教材与网络出版物,形成集成多功能的系列化教学方案、内容丰富的教学包,并与网络教学的网站结合,形成更加方便、更有利于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立体化教材体系如图1所示。

我校国际会计教学过程中“Financial accounting”、“Management Accounting”等双语课程选用的是原版教材。该教材内容新颖,分析透彻。理论联系实际是该书的最大特色。因为教学过程中完全采用国外教材有时不能体现我国的会计准则内容和教学内容,所以对于某些课程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教材。例如我校的“初级会计学”(双语)的教材选用自编教材就满足了这一要求。教师应多渠道查阅外文的前沿专业信息,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编写外文讲义和电子教案,弥补双语教材内容的不足。

5.加大双语学科和课程建设的支持力度

开展双语教学需要持续和不断积累经验,全面长远的学科和课程建设规划有助于明确双语课程的选择、师资配备以及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辅材料的建设和选用、考试方案的确定等。因此,政府和高校应划拨专项经费开展双语学科建设和课程立项,制订相应的双语教学鼓励政策,大力支持双语教学改革。例如提高教师讲课报酬和学生双语课程的学分、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等。我校的国际会计课程“初级会计(双语)”已经建成校级优秀课,在此基础上应该争取精品课的建设,同时建设更多的精品课程。

6.开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立足本土实际,加强与国际间高校交流与合作,不仅可引进国外师资力量和优秀的教辅资料,还可以引进优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实现国际接轨,并且可以实现教师队伍和学生的中外互换交流,在提高师资力量的同时给学生提供国际化的学习环境,使其获得知识和文化意识的双重发展,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国际化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林颖,曾志新.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探索,2007,(6):1-2.

[2]陈艳利.基于国际化办学的财经类院校双语教学问题研究——以会计学专业为例[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5):85.

[3]王理.双语课程学习动力测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11).

[4]姚芳.会计双语教学的目标[J].会计之友,2008,(439):68-69.

[5]姜萍,刘晓迎.会计双语教学与会计教育国际化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0).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