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33:5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信息工作措施,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网络洗钱 反洗钱 预防措施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日渐成熟,网上银行的相关业务已然成为当下最时髦,最流行的银行服务形式之一。最新的2014《中国互联网业发展报告》指出截止2014年6月,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2542 亿元,同比增长378%。下半年,仅“双十一”当天,淘宝购物来自移动端交易额高达243亿元。在如此大的交易规模中,网络购物所占的比率超过了50%。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日益增加的网络交易和移动支付比率不断上升,不法分子也开始乘机利用网络虚拟、敏捷、保密、国际等特性,推出了新的洗钱模式:网络化洗钱。它即是指通过电子商务活动和电子网络银行业务中提供的支付形式来掩盖其隐秘犯罪所取得的收益来源的犯罪活动。央行如何打击网络洗钱成为了反洗钱工作中的新难题。
一、网络洗钱的基本特点
网上银行是指银行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互联网向客户提供传统银行服务的业务。网上银行对比传统银行,效率更高,开放程度更广,使用也更加便捷。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了电子信息时代网络化的诸多特点进行洗钱犯罪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隐秘性
网上银行全是无纸化操作,客户更不需要与银行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只需按照既定的操作步奏就能完成传统银行业务。用户验证只需要提供商业银行给你提供的网银钥匙,认“证”而不认人。有些网上银行为拉取客户,甚至推出了匿名注册、交易等服务。为了便捷,转账、支付都不需要输入资金的来源以及资金的用途,网上银行面对每天巨大的交易量也不会逐一审查。这就使得不法法子可以迅速洗钱而不留下一点痕迹。留给央行日后审查的仅仅是一堆交易数据而得不到犯罪分子的任何信息。
(二)迅捷性
在网上银行服务中,客户面对的是机器而不是人。机器终端可以不间断营业,并能同时处理大量交易数据。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的迅捷性,将非法所得的大量资金打入自己事先开好的若干不同账户,改变资金流向,对资金进行不同方向的使用。因为将资金分成了很多小份,每个账户进行数额较小的洗钱活动,也不会引起相关督查机构的警觉。犯罪分子只需要点几下鼠标按几个键,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轻松将黑钱洗白并且掩盖资金来源。
(三)低成本低风险性
在传统的洗钱方式中,无论是通过地下钱庄还是通过非法走私,都将面临高风险高成本。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洗钱提供了一处低成本低风险的庇护所。在电商提供的平台成立网络电子服务公司,不法分子不需要交任何费用,电商为谋取自身利益也不会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查。这无疑大大降低了洗钱所需要的成本,同时也降低了风险。
(四)模糊性
不法分子通过在网络注册的大量账户,购买各类虚拟、实物、空壳产品。同时这些账户相互之间以不同目的为由反复转账,与正常账户来回转账,模糊资金来源,掩盖犯罪资金的用处,给监管部门审查带来了极大困难。
二、网络洗钱的基本模式
不法分子充分利用网络洗钱隐秘性、迅捷性、低成本低风险模糊性,结合传统的洗钱手法发掘出了新型网络洗钱模式。接下来就对这些犯罪手法进行分析,在其基础上提出合理化建议与应对措施。
(一)利用网上银行账户洗钱
由于网上银行的开放性,犯罪分子常常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大量他人身份信息,在网上银行进行账户注册。将非法所得资金先注入经常性正常商业用途账户,然后迅速以各种理由在这些账户中来回转账,在很短的时间内把资金迅速分散最终转入国外银行账户。这种做法不但逃避了监管者的法眼,甚至欺骗了防范系统。
(二)利用虚拟产品与电子货币来洗钱
电子货币是指通过电子化方式进行支付的货币。比如现在十分流行的电子钱包,各类智能卡。电子货币与传统货币相比更加随意,发行主体为了自身利益也不会设定太高的认证门槛,监管部门也不会严查。这无形中滋生了不法分子洗钱犯罪的念头。以某一网络公司洗钱为例,该公司发行自家的用于购买本公司产品的电子货币,然后委派他人购买电子货币再对公司产品进行虚拟消费。这样这笔消费资金就会以合理的名义进入公司正常账户。资金实际上一直是在不法分子自己手里,利用电子货币将不法所得的黑钱洗干净,做法十分狡猾。利用虚拟产品洗钱也是十分隐秘、简单。不需要面面交易,也不需要银行账户的转账,买方只需要使用虚拟产品如网络游戏币交易,卖方再将虚拟产品兑现把黑钱漂白。
(三)与第三方支付平台或其员工合作,共谋洗钱
一些第三方支付平台及其员工受洗钱犯罪分子贿赂,为了私利给不法分子洗钱活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比如让他们利用内部账号或是无记名账号对资金进行转移,甚至故意关闭监控软件给犯罪活动大开绿灯。
三、央行网络银行反洗钱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前文对网络洗钱与基本模式的分析,在网络反洗钱的工作上,央行虽然高度重视,也出台了很对政策来防范网络洗钱。但其中依然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急需要加以解决。
(一)网络用户身份识别水分大
在传统的银行业务服务中,客户都是与职员面对面,身份信息一目了然,不可能存在假冒注册的现象。在电子信息时代,一切都为了化繁为简,账户注册只需要跟着提供的步奏走,相关的认证检查也仅仅是走个过场。不法分子利用这点冒用甚至填写虚假个人信息,掩盖自己犯罪意图躲避相关执法部门的督查。
(二)没有完善的网银监控手段
网上银行账户间资金的转移十分的迅捷,短时间内会产生大量的交易数据。数据越庞大,从其中甄别可疑信息也就会越困难。央行缺乏行之有效的监控手段,再加上人手有限,一些信息难免会有遗漏。
(三)央行基层的监管能力不够
电子信息化的到来加速了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央行基层软硬件更新速度已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很多央行基层甚至都没有反洗钱部门。有些央行基层虽然有,但是督查手段十分落后,有的还处在非电子化阶段。不法分子往往利用央行基层在反洗钱工作中的“盲区”大肆进行网络洗钱活动。
四 电子信息时代下央行网络反洗钱工作措施与建议
(一)加紧出台健全完善的网络反洗钱法律法规,从法律角度对相关活动进行严格控制与监管
我国的《反洗钱法》制定于2006年,其相关内容已经跟不上时展的步伐。为避免《反洗钱法》在网络洗钱中的真空,必须联系实际加紧推出适合当展的法律法规,构建完善的法规体系。
(二)督促开展网络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加大对客户身份认证的力度
一是在客户注册的时候,必须要求客户提供真实的本人身份证复印件。同时开发软件,在客户进行身份注册的同时利用客户电脑前的摄像头对本人进行录像,拍照识别,并做永久记录。二是控制同一IP地址,同一身份的开户账户数目。三是对大额网络交易迅速监督,一有异常情况立马对资金进行冻结,对账户人认证信息进行再次审查。四是将征信系统也运用到网上银行的客户开户之中。客户进行初次注册立即跟真实信息核对,一有虚假就加入诚信档案,永久封存。
(三)加强国际网络反洗钱的交流与合作
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普及,网上银行业务范围也越来越广,通过网银都能实现外汇的买卖与结算。这也为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没有属地限制的空间虚拟性将大量非法资金转出境外提供了便利。只有加强国际间网络反洗钱的交流与合作,客户信息的共享,共同开发先进监控软件,利用技术去修复网络发洗钱工作中的漏洞。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中央银行要总结经验教训,与时俱进,将政策落实于实际发展,构建完善的网络反洗钱防范体系,保证国家金融体系长久稳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广谦.中央银行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S].2006
[3]刘自运.“超级网银”时代对网上银行反洗钱工作的思考[J].黑河学刊,2011(1)
2008年以来,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克服了人员少、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步步推进,保证了《条例》的正式施行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总体进展良好。按照省政府办公厅陕政办发明电[2009]49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督察调研的通知》要求
,我市就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和整改措施报告如下。
一、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情况
目前,全市纳入《条例》规定公开政府信息的10个县(区)政府、56个市直部门和中省驻安单位中均已成立了政府信息公开领导机构,安排布置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全市已初步形成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良好局面,为全市今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开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二、 工作机制和制度建设的情况
为了做好政府信息公开的起步工作,加强统一领导,强化部门协同,**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邹明同志为组长、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主管部门,市政府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管理工作。
政府信息公开领导组先后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对全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部署、有措施、有检查,下发了《**市政府关于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2008年以来先后建立完善了:
1.**市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2.**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3.《**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暂行办法》;
4.《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办法》;
5.《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追究办法》。
三、依申请公开情况
制定完善了“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等制度,严禁在工作出现推诿拖拉的现象出现。建立**市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程序。2008年以来,未受理任何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件。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由于我们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下功夫、抓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初步取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公开形式、内容单一等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单位在思想认识、工作部署和人员安排上不够重视,工作不主动;工作进展不平衡,县(市、区)之间、部门之间工作差距较大。
根据市政府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安排部署及要求,下半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力度。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落实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全面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做到目录内容与站内信息的一致性,规范信息公开流程,及时更新目录内容,方便公众查阅、申请、获取政府信息。不断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规范性和质量,切实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促进我市信息公开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发展。
(二)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内容。按照“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做好公开和免予公开两类政府信息的界定,完善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目录。重点做好机构职能、法律法规政策、发展规划、行政执法及动态信息的分类,保证信息内容的完整性。
2008年以来,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克服了人员少、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步步推进,保证了《条例》的正式施行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总体进展良好。按照省政府办公厅陕政办发明电[2009]49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督察调研的通知》要求,我市就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和整改措施报告如下。
一、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情况
在主动公开信息中,为了方便群众了解信息,通过多种方式信息。一是选用信息化手段,在××市政府信息网上开设专栏进行;二是通过电子信箱、传真电话和函,作人工答复;三是依托县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查询服务,受理投诉、咨询申请服务;四是通过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等途径进行。在主动公开信息中,始终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尽最大限度地把政策、法规、新闻动态及时通过各种渠道对外公布。少数不便公开或公众需求量很少的信息资料,通过依申请公开这一方式公布。除信息网站上公布之外,需要查阅相关的文件依据等可以直接到相关县区、各工作部门进行查阅。至2009年6月底,全市10县、区56个单位(部门)共政府信息3000余条,其中市直2400条,占80%左右。
目前,全市纳入《条例》规定公开政府信息的10个县(区)政府、56个市直部门和中省驻安单位中均已成立了政府信息公开领导机构,安排布置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全市已初步形成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良好局面,为全市今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开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二、工作机制和制度建设的情况
为了做好政府信息公开的起步工作,加强统一领导,强化部门协同,××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邹明同志为组长、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主管部门,市政府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管理工作。
政府信息公开领导组先后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对全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部署、有措施、有检查,下发了《××市政府关于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2008年以来先后建立完善了:
1.××市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2.××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3.《××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暂行办法》;
4.《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办法》;
5.《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追究办法》。
三、依申请公开情况
制定完善了“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等制度,严禁在工作出现推诿拖拉的现象出现。建立××市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程序。2008年以来,未受理任何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件。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由于我们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下功夫、抓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初步取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公开形式、内容单一等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单位在思想认识、工作部署和人员安排上不够重视,工作不主动;工作进展不平衡,县(市、区)之间、部门之间工作差距较大。
根据市政府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安排部署及要求,下半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力度。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落实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全面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做到目录内容与站内信息的一致性,规范信息公开流程,及时更新目录内容,方便公众查阅、申请、获取政府信息。不断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规范性和质量,切实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促进我市信息公开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发展。
(二)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内容。按照“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做好公开和免予公开两类政府信息的界定,完善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目录。重点做好机构职能、法律法规政策、发展规划、行政执法及动态信息的分类,保证信息内容的完整性。
关键词 农业信息工作;意义;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7-0291-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信息化工作面临新的需求和挑战。在当前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应用不断加深的大环境下,必须进一步重视农业信息工作的发展。只有更加全面地开展农业信息工作,才能使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进入一个崭新阶段,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提升农民的整体收入水平,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业信息化建设能否顺势跟上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可以有效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为农村经济建设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基础和保障,同时可实现传统农业模式的全面改进。本文就开展农业信息工作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
1 农业信息工作推进的重要意义
在推进当前农业信息工作过程中,农户如果可以第一时间获取市场信息,就可以对于自身的农产品生产过程进行相应调整和优化,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将信息化系统设备投入到农业生产当中,农业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将大大提升。例如在农业大棚生产中,通过对于远程灌溉控制系统和远程环境监测系统的结合应用,让整个农业生产的过程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控制。2个系统的协调工作,实现了对大棚内部湿度、温度等多方面的科学控制,同时也实现了对大棚内部的土壤情况、光照情况的实时统计和监控。再通过相关数据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的发送,农户就能在异地通过电脑和手机对于大棚内部的环境情况进行了解。如果相关参数超过了既定的技术标准和预警范围,那么就会适时通知农户,这样农户就能及时进行生产整改,确保大棚种植的整体效益。农业信息工作的推进,不仅仅是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同时也是提升农民生产水平、保障农民收入的一个关键举措。因此,必须要对农业信息工作的推进落实予以高度的重视和支持,这样才能带领我国农业发展步入一个新的台阶。
2 农业信息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虽然目前凤岗镇农村城镇化建设程度较高,加之近年来东莞市大力推动都市农业发展,农业科技水平相应得到较大提高,但是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推进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整体信息化开发利用程度偏低。由于个别地区信息化建设工作很难获得有效的资金支持,网络建设工作的滞后性影响了信息建设工作的落实,农户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与信息资源的获取较为滞后,对于农业市场方面的需求不能有效满足,因而种植户普遍停留在传统种植模式上。二是农户自身对于信息化建设工作缺乏正确的认知,同时对于信息化建设工作也缺乏足够的信任。三是农业信息工作推进的过程中,相关的专业人才有限,并且对具备农业知识和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有较大的难度。
3 促进农业信息工作的措施
3.1 正确认知农业信息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形势下,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在农业实际生产过程中,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机器、人机对话及“3S”技术(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先进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上,一改传统农业生产中的弊端和不足,有效地提升了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要想更好提高农业效益,必须提升对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正确认识信息化建设工作对于农业发展的优势。只有从思想上正确地认知和重视,农业信息工作的推进落实才能获得一个良好的支持和环境保障[1-2]。
3.2 提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深度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农户个体的生产经营范围相对较小,同时具有较强的分散性特点,市场方面也不具有较强的竞争性,在一些农产品囤积的情况下,农民本身虽然获得了增产,但是收入却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增加。在信息化基础应用的过程中,不仅要将应用重点集中在实际农业生产当中,更要以更加科学的眼光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当中。例如在农产品销售的过程中,通过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广大农民及时了解市场方面的需求,同时结合市场商品走势、价格变化等信息,对自身的生产行为进行调整。另外,信息化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也要为广大农民提供当前农业发展政策法规、农业科技、市场供求、价格行情、气象等多方面充足的信息,打破以往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诸多弊端和不足,实现信息的高效共享,让广大农民真正体会到信息化技术所带来的便利[3-5]。
3.3 加强信息化方面的教育宣传工作
对于当前农业信息工作的开展来说,农民本身素质水平有限与资金缺乏是制约信息化工作推进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我国传统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由于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种植方法对于农户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因而很多农户对于信息工作的推进缺乏正确的认识,同时也不能很好地对于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配合。因此,针对这方面的问题,要在农村地区更好地推进信息化方面的教育宣传工作。例如农村地区设立远程教育体系、建设农村图书馆,让广大农民对于农业知识有更好的了解,同时在逐渐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信息化建设工作所带来的优势,让广大农民形成对信息获取的良好习惯和意识。
4 结语
总的来说,农业信息工作的推进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要正确地认知当前农业信息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且从科学的角度入手,争取资金保障与人才支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工作的有效落实。在未来的农村建设中,农业信息化渠道将会被不断拓展,农民也可以真正地与市场面对面,农业经济发展建设工作也将步入一个更加持续稳定的发展阶段。
5 参考文献
[1] 余应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与探讨[J].河北企业,2016(12):117-118.
[2] 高沂,马慧敏,石莎,等.山西省农村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J].现代农业科技,2016(19):297-299.
[3] 李娜,朴在林,许童羽,等.农业信息推送服务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作用[J].农业经济,2016(12):70-71.
关键词:信息化 消防监督工作 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c)-0105-02
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范围都在不断地扩大,使得消防监督的工作步伐不断加快。尤其是最近几年里,各种各样的消防案件越来越多,并且消防案件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消防部门在工作人员不够的时候能够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减少对工作的投入,并且采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实现消防监督工作的动态管理,因此,加强消防监督工作的信息化发展是必要的,并且还要使消防部门的警务公开。
1 消防监督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状况
1.1 执法人员的思想认识不够
在我国的消防监督工作当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时间还比较短,有一部分的领导干部与执法人员对信息化的学习与研究还不够,与此同时,信息化的概念仍旧还没有确定,而且没有将实现消防监督信息化建设的任务作为消防部门的发展举措,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仍然还有许多的地方并没有真正的将信息化应用于消防监督工作中,而只是将这项工作停留在了文件和会议当中,展开执法工作的工作人员对待信息化的态度并不积极,更甚者认为人为办公比利用信息化技术办公好,这些思想和态度都是对消防监督工作非常不利的。
1.2 网络管理重视不够
计算机网络技术包含了网络技术与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技术知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它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目前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建设在社会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信息市场当中,将信息化建设和网络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我国的消防工作的发展速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相比较,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然而目前我国迫切的需要信息化技术来开展消防监督工作,这就出现了消防监督工作和信息化建设的矛盾,从而阻碍了消防工作的推进。消防监督信息化的建设基础是计算机技术,然而目前消防部门并不重视消防监督信息化建设,忽略提高网络管理能力的重要性,使得我国不同地区的消防监督信息化建设水平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对我国消防监督工作的发展非常不利。
1.3 技术应用差
目前的消防信息管理系统有很多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中的任何一个系统出错就会使整个信息传输受到影响,所以信息技术人员理应确保整个管理系统处于高度精密的状态。除此之外,随着整个社会逐渐加深对消防信息管理系统的认识,渐渐地使得火灾信息的及时性得到了提高,由于这个系统中的各个环节是紧密连接的,因此计算机系统的复杂性和每个环节间的协调性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防监督信息系统。从一开始的规划到后来的技术管理,只有以整个技术综合应用作为前提,网络技术人员将技术应用的系统化控制付诸实践,才能够使整个技术得到大力的普及。然而就现在的发展情况来讲,许多的网络技术人员没有认识到这类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并且在应用技术的过程当中没有有效地将火控实际需求和消防信息系统结合起来,并且在技术的管理上还存在着漏洞,导致无法应用信息化消防控制技术,而且没有有效地保证信息采集的消防信息化工作和传输效率。
2 消防监督信息化管理的设计目标、原则和功能
2.1 设计消防监督信息化系统的目标
在消防监督工作当中采用信息化技术的手段来使消防监督的网络化得以实现。不断推动消防监督工作科学化和合理化,更加快速和准确的处理收集到的信息数据,尽可能避免信息处理延时的现象,从而使消防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信息处理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建立统一的信息数据库能够集中管理总舵信息,可靠的监督数据资源。采用计算机技术能够确保数据完整性,并且做好数据的存储和备份工作,需要时以供查阅。
2.2 设计消防监督信息化系统的原则
设计该系统的时候应该遵循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针对使用者来讲的,系统的界面应该简洁美观、操作方便。第二个原则是在操作中,应该将办公室传统模式转变为办公室网上模式。经过利用计算机编程来整合数据,使得办公室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2.3 消防监督信息化系统的主要功能
(1)采集信息功能:工作人员利用传感器和一些其他不同类型的火灾报警控制器来收集重要的火灾报警信息,及时有效地展开救援灭火行动。
(2)处理信息的功能:根据收集到的火灾报警信息,工作人员会锁定系统中报警对象的地理位置,及时的分析和处理火灾信息。
(3)监督和控制功能:火灾自动报警和联动设备的检测都是二十四小时运行的,为了保证及时有效地开展防火工作,在第一时间获取到火灾的详细信息,然后再根据得到的信息选择最近的消防人员和到达路径,从而高效地完成消防工作。
(4)长期保存功能:火灾的数据信息可以保存较长的时间,还可以查询到某一个火灾详细数据信息。
3 推动消防监督信息化建设的举措
3.1 增强建设相关人才
随着不断发展的消防监督信息化,应该加强有关人才的培养,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追其根源,工作人员是信息技术的使用主体,为了更好地推动消防监督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应该不断地加强信息技术工作人员的技能和专业知识。针对目前消防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开展信息化的专业培训课程,引导消防工作人员深入了解信息化,并且了解信息化对于提高消防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信息分析人员,有能力指挥火灾实战中的突发状况。
3.2 重视整体的规划建设
根据总体规划、重点突破以及协调推进的原则,围绕着发展消防工作的目标,整体规划,并且合理地整合各个类别的业务信息系统,将现在拥有的人员和单位作为基本的元素,使各种不同的消防业务信息互相关联,形成一个整体,并且建立起消防业务基础数据,实现业务系统的基础数据共享。将消防门户网站作为依托,建立起一个全面、管理、服务、沟通、信息技术等服务为一体的“窗口”,提供更好的利国利民的措施,从而更好地满足群众和适应政府改革需求。
3.3 保障运行管理体系
为了进一步提高消防监督工作的质量,保障消防监督工作的运行管理体系是最重要的。在落实体系的具体过程当中,每个总队和支队都需要建立一个系统的业务部门,它的主要业务就是负责整体规划和设计信息化,对重大的问题提供决策并且管理日常的工作。在运行的具体过程当中,需要对信息技术运行的维护方面和实践中的安全方面多加重视,将信息设备中的内部保障与管理方式综合起来,做好系统合理化运行模式,使整个消防监督信息网络的正常运行得到保障。
4 结语
综合上文所述,该篇文章主要是针对目前怎样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提高消防监督工作,给消防部门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随着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需要信息技术参与到消防现代化的发展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得到有效的推广,及时的发现火灾和处理火灾,尽可能地缩短火灾救援的时间。虽然实现消防监督的信息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消防监督的工作效率,但是网络安全问题也是我们应该重视的,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来保证消防网络工作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摘要:新时期的政工工作是所有企业单位工作的基本立足点,政工工作与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与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为政工工作队伍里的一员,如何做好工作,关键在于人为,正确贯彻和落实政治思想工作,以人为本,才能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能动效果。本文针对新时期加强企业政工工作的措施加以简要分析和理解,将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意识,为创建和谐企业共同奋斗和努力。
关键词 :现代企业 政工制度 综合素质 以人为本
现如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也都随之不断变化。不难看出,加强建设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和注重企业单位政工队伍的建设势在必行。如何让企业管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现如今企业面临的问题之一。只有让企业政工人员以身作则,提高政工工作的整体水平和自身的素质,发挥政工工作的作用和力度,才能正确树立企业政工建设的新局面。
一、新时期企业政工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的党建工作为企业单位的政工队伍建设设立了一轮新的挑战。只有正确分析企业政工工作建设的问题所在,才能正确地排除政工建设道路上的阻碍。
1.缺乏稳定的政工工作。目前,政工队伍设立的首要任务,对需要承载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如果不想被新时代的发展所抛弃,就要全方位提高政工队伍的工作能力,让政工队伍在政治素养和道德素养上得到全面的提升,这种提升不仅要求政工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地积累工作经验,还需要其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各方面水平。在政工人员的眼中,这种精神层次的升华是一项不易的工作,处于边缘状态,而且就目前的形势看来,单一的政工工作方没有吸引人才之处。因此,政工人员频繁的流动,使得政工工作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
2.企业政工工作制度并不完善。通常,企业单位的政工人员多数属于某个特定的部门,他们的工作涉及非常广泛,没有特定的政治工作职能。这也是为什么政工人员在工作的时候很难精准地找到切入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因。找不准政治思想工作的切入点就导致相关工作不能及时落实。因为他们只能集中精力完成繁琐的大量的行政事务,所以导致在工作中政工队伍没有时间把自己的行政工作纳入到执行程序中去,这样导致降低了政工工作的效率,打击了企业单位政工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对事业的责任感,从而致使员工对企业领导的抵触情绪增加,信任度减少。
3.政工人员在思想认识方面有失公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加强企业政工工作的建设是势在必行的,这就需要政工人员不论职位高低都应该拥有正确的思想认识。但偏偏有些企业政工干部的思想有失公允,自我认知性不足,没有全面地认识和了解政治工作的思路和基本含义,更没有了解到政治工作的运作方式,导致工作不能积极有效地完成。在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不能精准地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能认真地调研基层员工的基本情况,盲目地开展工作。这些原因都是导致单位政工不能顺利进行的潜在因素,所以导致不能有效地提高政工工作队伍的能力。
4.缺少资金方面的投入。和计划经济时代相比,我国各企业对于内部政工思想队伍建设在意识上有所提高,多数企业也将政工队伍建设作为一个重点工作来看待,但从实际情况开看,我国多数企业似乎并未在真正意义上了解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对自身政工队伍建设上缺少资金的投入,企业内部政工活动经费的缺失,不能令活动得到有效开展,在根本上影响了政工队伍的建设步伐。
5.企业政工队伍结构不科学。关于企业内部政工队伍建设工作,是有一定专业性存在的。从我国当前情况来看,多数企业在政工队伍的结构中,设置得有失偏颇。普遍存在着年龄失衡,专业配置传统等不合理现象。在政工队伍中,普遍缺少教育、政治等专业性人才,现如今的企业一般将临近退休的人员安排在政工岗位中。
二、如何加强新时期企业政工工作
现如今,只有让企业关注对政工干部的思想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并全力构建完善的企业政工工作的制度,才能使企业政工工作飞速发展。
1.对企业政工队伍政治素养的全面提高。加快企业单位的政工工作建设,首先,要重视政工人员自身的思想作风,切实提高政工人员思想政治素养水平以及道德修养。其次,要提高企业政工人员全面业务水平与综合素质。因为企业单位政工人员素养的高低,以及洞察能力与自我意识直接决定政治工作的效果。在工作中,政工人员从各个方面都能体现出个人的素质,只有不断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与修养,才能使整体政工干部队伍的工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2.提高政工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实践性,利用科学理论对其进行指导。极力推动政工工作的发展,就需要政工队伍培养创新精神,来适应飞速发展和变化的新局面。政工人员要深刻认识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在纷繁复杂的工作面前,一定要多思考,多实践,掌握规律,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敢于创新。作为一名政工人员一定要端正对工作的态度,提高服务大众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政工人员也应看到自己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在企业内部要调解好各层级之间的关系,拉近与员工间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和归宿感,才能使得员工正确认识自己所担任的角色,全身心地投入服务于企业。
3.全力加强企业政工体系的建设。加强政工工作建设,要求培养和提高政工人员的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要加强企业思想政治的相关体系建设。在新时期中,企业要拥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完善管理体系就需要企业必须依赖相关体系的制约,这样才能规范企业政工团队的行为。在创建企业单位政工体系的发展中,可以通过设立有实践性的激励制度,让企业的制度改革在一种公平公正的竞争气氛中进行。同时还可以设立与企业自身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储备制度,只有不断完善企业相关用人准则,让员工意识到自我增值的重要性,提高政工人员的福利待遇,才能激励员工积极主动地服务于企业,带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4.加强资金投入。企业要想在真正意义上将政工队伍建设工作做好,就要专门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拨出款项。政工工作的有效开展,是支持企业发展的动力所在。企业领导们只有在真正意义上认识到这个问题,才能将企业员工的思想意识提升一个档次。员工的思想意识提高了,企业才能走向辉煌。
5.知识改变命运,科技改变生活,要提高技术含量,了解员工内心需求。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地完善政工工作的科技技术含量,从而达到顺应员工的求新欲望。这不仅要求政工的工作与企业的管理步伐相一致,提高工作效率,还要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进行电化教育,通过加大企业宣传媒体的传播力和感染力,创建出与企业员工思想相一致的专栏专刊,让企业与员工的沟通交流更便利,让员工内心需求进一步得到满足。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企业政工工作一定要顺应时展,响应十的方针政策,以人为本,努力完善和加强政工队伍建设,加强员工的政治思想,不断地自我提升工作能力,加强政工工作的科技水平。只有不断完善相关政治工作管理机制和体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实事求是的思想展开政工工作,正确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才能提高政工队伍的自身素质,推动企业政工队伍的建设,让企业在由我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上更好地发展和前进。
参考文献
[1]李圣.如何做好新时期企业单位政工工作[J].东方企业文化,2013(8)
关键词:新拌混凝土;影响因素;改善措施
水泥混凝土在尚未凝结硬化以前,称为水泥混凝土拌合物,新拌混凝土的工艺性质,称之为工作性(或和易性)。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也称和易性,是混凝土拌合物易于施工操作(拌和、运输、浇筑、振捣)且成型后质量均匀密实的性能。实际上,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是一项综合技术性质,包括流动性、黏聚性和保水性三个方面。流动性是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或机械振捣作用下,能产生流动,并填满模板的性能。黏聚性是混凝土拌合物在施工过程中其组成材料之间有一定的黏聚力,不致产生分层和离析的现象。保水性是保证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不致产生严重的泌水现象。
可见新拌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混凝土的流动性、黏聚性、保水性,因此,我们要保证这三个方面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一、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在桥梁施工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或参与一些混凝土浇筑作业,如隐蔽工程(钻孔灌注桩)、桩间系梁(承台)、墩柱、盖梁以及梁体混凝土作业,其通常选用现浇法施工,在施工当中,无论是采用哪一种浇筑工艺,都必须保证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然而我们经常发现一些问题,如新拌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出现流动性较大或较小的问题。当流动性较大时,施工人员采取在返场或在监督人员不注意的情况下直接进行浇筑;然而流动性较小时,施工人员采取在混凝土运输车搅拌罐里面加水的措施,然后以搅拌罐转动的方式完成搅拌作业,他们增大混凝土流动性的目的在于便于振捣或浇筑。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及时制止,因为他们的做法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工作行,往往会造成混凝土分层、泌水,甚至发生离析现象。从而造成工程经济损失或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尤其要注意一些隐蔽工程的混凝土浇筑工作,更应严格控制其新拌混凝土工作性。
二、新拌混凝土工作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1.水泥浆的数量。混凝土拌合物中的水泥浆,除了填充集料间的空隙外,包裹在集料表面并略有富余,使拌合物有一定的流动性。在水灰比一定的条件下,水泥浆越多,流动性越大,但如水泥浆过多,集料则相对减少,将出现流浆现象,拌合物的稳定性较差,不仅浪费水泥,而且会使拌合物的强度和耐久性降低;若水泥浆用量过少,则无法很好的包裹集料表面及填充其空隙,拌合物宜产生崩塌现象,失去稳定性,因此,拌合物中的水泥浆数量应满足流动性为宜。
2.水灰比的影响。在固定的用水量的条件下,水灰比小(水泥用量多)时,会使水泥浆变稠,拌合物流动性较小;若加大水灰比(减小水泥用量),可使水泥浆变稀,流动性增大,但会使拌合物流浆、离析,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因此,应合理的选择水灰比。
3.单位用水量。实践证明,对塌落度影响最大的因素还是单位用水量。增加用水量,流动性增大,但硬化后混凝土会产生较大的孔隙,从而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另外用水量过多,会使新拌混凝土产生分层、泌水现象,反而降低工作性。因此,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条件下,应根据混凝土流动性来确定单位用水量。
4.砂率。砂率反应了粗细集料的相对比例,它允许混凝土骨料的空隙和总面积。当水泥浆用量一定时,砂率过大,则集料的总表面积增大,包裹砂子的水泥浆层变薄,砂粒间的摩擦阻力加大,拌合物的流动性减小;砂率过小,虽然表面积减小,但由于砂浆量不足,水泥浆除填充石子空隙外,包裹在石子表面的水泥砂浆层变薄,拌合物的流动性变小,同时由于砂量不足,也宜导致离析、泌水等现象,影响工作性。因此,砂率有一个合理值。在水泥浆用量一定时,能使新拌混凝土获得最大的流动性,又不离析、不泌水时的砂率,即合理砂率。 转贴于
5.水泥的品种和集料的性质。水泥品种不同,达到标准时的用水量不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标准稠度用水量最小的水泥,其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较大。通常普通水泥的混凝土拌合物比矿渣水泥和火山灰水泥的工作性好。矿渣水泥拌合物的流动性虽大,但黏聚性差,宜泌水、离析。火山灰水泥流动性小,但黏聚性最好。在相同用水量的条件下,集料表面光滑、形状较圆、少棱角的卵石,所拌制的混合料流动性大,但强度较表面粗糙、有棱角的碎石低。
6.外加剂。在混凝土拌合物中加入某些外加剂,可在不增加用水量和水泥用量的情况下,有效的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行。
7.温度与搅拌时间。温度越高,混凝土拌合物的水分蒸发越快,流动性越小,温度升高10℃,塌落度大约减小20mm~
40mm,夏季施工时必须注意这一点。另外搅拌时间长短,也会影响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若搅拌时间不足,拌合物的工作行就越差,质量也不均匀。所以规范规定最小搅拌时间为1~3min。
三、改善新拌混凝土工作性的主要措施
1.调节混凝土的组成。在保证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经济性的前提下,适当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以提高工作性。
2.参加各种外加剂,使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符合不同的使用要求。
3.提高振捣机械的效能。由于振捣效能的提高,可降低施工条件对混凝土拌合物的要求。
四、结语
新拌混凝土工作行的影响因素综合为两大块,第一,人为因素,包括材料的选用、配比的准确性以及施工的规范。第二,自然因素,包括温度、降雨等。针对于以上两大因素,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针对于自然因素我们尽量避开降雨,还有可以通过外加剂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而人为因素,我们只有通过加强对拌合站(楼)内操作人员、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可通过非工作时间,进行专业培训,使他们增强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而在施工过程中有效的处理新拌混凝土工作性的问题,我们只有一批精干的施工和技术人员,才能使工程最优。
参考文献
[1]张美珍.公路工程检测技术:第2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7.
交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5.
袁捷.道路建筑材料[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新形势下;火调工作;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火灾调查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含量多、强调调查全面性与系统性、要求特别注意细节问题的工作,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都有着非常强力的要求,同时火灾调查工作的结果将会直接影响到对火灾事故影响的评判以及对引发火灾原因的鉴定。因此,相关火调单位必须加强对火灾调查工作的重视,加强对火灾调查工作中先进技术以及优良设备的引进工作,查找火灾事故的发生原因并制定对火灾影响因素的防治措施。
1、当前火调工作存在的问题
1.1火调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当前阶段下,相关单位对火调工作的重视性有待提高。具体来讲,相关单位在进行火灾调查工作的实际过程中,对火灾调查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或者落实不到位,在火调工作的完成过程中太过随意护着主观性太强,相关单位在进行火灾调查工作的过程中只是简单的调查一下火灾发生的原因,对火调工作中火灾的影响范围、火灾的等级程度、火灾的主要负责人、火灾的防治措施以及火灾的最终调查结果等等内容都没有完成相应的调查工作,对火调工作结果的质量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对后来者火灾预防措施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尤其是在小型火灾的事故调查过程中,相关单位为了尽早结案,没有对火灾现场进行细致的调查,只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出大致的火灾原因就结束了火灾调查工作,对火调工作结果的全面性以及深入性都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1.2火调工作的资金投入有待提高
上文中讲到,火调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含量多、系统性、全面性的调查工作,对相关的监测仪器和分析仪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甚至有的火调工作中还会应用到计算机模拟系统对火灾现场进行重新模拟以分析出火灾发生的具体原因。当前阶段,我国火调工作的资金投入有待提高,具体表现就是在火调工作中的仪器设备先进程度有待提高,仪器设备的限制导致火调工作的结果一直难以满足深入性和全面性的要求,严重者火调工作结果的真实性也有待追寻。
1.3火调工作结果的应用有待加强
针对火调工作结果的应用并不是仅仅对发生火灾事故的现场进行定案就结束了的,相关单位应该进一步加强火调工作结果的深入应用,保证火调工作结果能够有效的发挥其原因分析以及数据记录的作用,为火灾事故的预防发挥有效的贡献。同时火调人员的法律意识有待提升,对火灾调查过程中的查询问政工作没有做好清晰的签字记录工作,火灾事故原因的认定书下发的时间过于缓慢等等,都给火调结果的无误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2、提高火调工作质量的解决措施
2.1加强对火调工作的重视,建立火调工作管理制度
相关单位首先应该加强对火调工作的重视程度,根据火调工作的实际工作情况以及相关工作内容建立完善的火调工作管理制度,并且根据火调工作的实时进行情况对火调工作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改善和优化,保证火调工作始终能够保证自身调查结果的全面性、深入性、细致性以及真实性,对火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加强对单位工作人员火调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将火调工作当成与消防工作一样的重点工作。
2.2加强对火调工作资金的投入,保持火调工作的先进性
相关单位应该加强对火调工作资金的投入,在单位资金预算不够的情况下还可以向上级部门申请加强款项的伯父,利用拨付的资金购买先进的火灾调查监测仪器以及火灾原因分析仪器,保证火灾调查工作质量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事实上,各个地区政府应该把火调经费纳入政府消防工作预算的内容中,加强对火调工作资金的投入,建立地区火调工作的调查仪器标准,不断加强对先进火调技术的引进,保证火灾调查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保证火灾调查的结果能够为火灾预防工作发挥重要的效用。
2.3加强对火调工作结果的应用,保证消防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关单位应该不断加强对火调工作结果的深入和全面应用,而不仅仅只是将火调工作结果应用在火灾赔付过程以及火灾档案录入过程中。具体来讲,相关单位可以将火灾调查工作的调查结果当做火灾事故防治中的反面例子加强对火灾预防重要性的宣传,还可以对相同场所相同区域的火灾调查结果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数据挖掘工作,对相同场所的火灾发生原因进行清晰明确的调查,制定相应场所的消防措施具体条例。同时,相关单位应该加强火灾调查工作中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专业技能以及工作素质,保证火调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火调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能够有着清晰明确的原因分析依据,进而保证火调工作结果的质量。
3、结语
综上所述,火调工作并不仅仅只是政府调查部门的工作,火调工作与普通百姓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火调工作重要性的宣传,保证火调工作能够与民结合,保证火调工作的结果能够顺利的应用在消防工作上,切实减少火灾事故的影响和几率。
参考文献
[1]王静波.基层火调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17):280-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