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33:4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成功教育
我们的教育是培养成功者还是失败者,这个问题答案似乎很明确,但在教育实践中,却并不明确,因为在以升学为唯一目的教育体制下是少数学生取得成功,而多数学生处于一种失败者的地位。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是在应试教育下很多学生在学校其实扮演的是失败者的角色,很多学生毕业以后是以一个失败者身份走向社会的,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诸如修理工、瓦工等重体力劳动是心存自卑的,对自己的劳动角色是不认同的。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更是明显,有的学生擅长绘画,有的擅长写作,有的擅长体育,在注重学生智力因素开发的同时,一定注意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日常的工作中,一定注意每一个学生的优点长处和缺点,尽可能多地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长处与优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亮点,找到自信。作为班主任同时告诉我们的学生要正确面对自己的缺点,尤其是生理方面存在的缺点,千万不能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去作比较,否则永远就是一个失败者。班主任开展成功教育,让我们的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我们的学生在学校都能够有成功的成就感,让他们走出校门时都能够以成功者的心态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
二、挫折教育
“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巴尔扎克),“不幸是最好的大学”(别林斯基)。挫折教育与成功教育相辅相成,没有挫折和失败的人生是不存在的。现代家庭中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条件普遍较好,同时存在对孩子过度保护和溺爱现象,孩子在家里有求必应,很少被拒绝,忍受挫折能力极差,心理十分脆弱,因此,在生活中自理能力较差,不会洗衣服,不会洗袜子更不会做饭;在学校里不能够正确对待和同学及教师之间的矛盾,要么一味地怨天尤人,要么不从自身找原因,对经受的挫折和失败不能够正确对待,因此,出现诸多心理问题,甚至出现走向极端的事情发生。作为班主任对学生开展挫折教育,给学生讲明白只要人和人交往必定产生矛盾的道理,讲明白出现了矛盾应该如何处理的方式方法,并且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出现的矛盾不回避不退缩,给学生讲清楚处理的方法,相信坚持不懈地开展挫折教育一定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只有在学校中学会战胜挫折,战胜失败,将来才能坦然地面对生活的风浪。开展挫折教育,让孩子记住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千锤百炼始成钢;让我们的教师明白无论怎么恨“铁”,“铁”是不可能成钢的!
三、感恩教育
我们的学生将来要走向社会和形形的人交往,要面对许许多多不如意的事情,因此,在学校就要让我们的学生懂得要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身边的人和事。所谓平常心就是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自己的父母亲养育了自己,感恩自己的教师培养了自己,感恩自己的对手激励了自己,感恩社会让自己有了发展的机会。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珍惜;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宽容;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奉献。因此,作为班主任,要经常利用班会课、晨会课、国旗下的演讲等形式开展感恩教育,教育学生把感恩当作一种习惯,让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去感恩自己的父母,去感恩自己的教师,去感恩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一个人只要常怀感恩之心,树立感恩之德,履行感恩之责,就会自觉做到对祖国报忠心,对社会献爱心,对集体施关心,对父母尽孝心,对自我树信心。
四、诚信教育
青春期心理辅导
高中生处于青春后期。“长大未成人”是对他们心理发展特点的总体评价。根据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笔者从如下几个方面指导:
树立良好的心理指导观 首先要正确看待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树立良好的心理指导观。通过开家长会,家访等途径向家长宣传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使家长也能够正确地看待这些特点,树立正确的青春期中学生家庭教育观。班主任要多方位宣传青春期学生特点,树立正确的心理指导和教育管理观,作为生物学科的教师,结合青春期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心理指导,通过多种形式,采取多种途径向学生宣传青春期心理特点,生理卫生知识,使中学生正确看待自身心理发展的特点,学会自我疏导、自我调控、自我教育。
与学生交知心朋友 高中班主任不仅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还应该成为益友。在更多的场合,尤其在对青春期的学生进行心理指导过程中,应该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愿意接触、愿意沟通。他们的宣泄、倾诉得到解答、理解。不知不觉中会起到很好的疏通,引导作用。
理解与宽容 造成学生情感波动的因素有三个方面,即生理状态,社会影响,认识过程。由于性成熟过程的急剧进行,受性腺激素的影响,大脑皮层对下丘脑的控制暂时失去了平衡,这种平衡的破坏直接影响青春期中学生的情感过程。从社会方面,少年不断增长的自我欲求与社会现实互相矛盾,致使他们的自我欲求难以实现,这种矛盾造成情感发展的困难。从认识方面,中学生知识经验不足,缺乏辩证的思维方法,对事物的看法往往偏激,走极端;对自我需求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也认识不清,以致造成情感出轨问题。理解和宽容会让他们感受温暖,体会感谢。
形成正确的交友之道 通常情况下,人们希望交往,需要朋友在自己忧虑及痛苦的情况下倾听自己的诉说。学生害怕孤单,愿意和大家一起学习、游戏。班主任此时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自控能力,指导学生在交异性朋友时注意分寸,防止产生不健康的朋友关系。
正确对待与处理学生早恋 生理和心理上均日益成熟的少男少女,由于性意识的萌发而对异性产生有意识的爱慕之情称为早恋。早恋带有盲目性、短期性、幻想性、隐蔽性。由于学生经济上尚未独立、事业尚无定向、思想尚未定型、心理尚未成熟,因此早恋大多只有一个结果――失败。对此,班主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指导学生学会正常的异往。正常的异往对社会进步、学生自身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在交往中,强调学生的集体交往,反对个别交往、个别约会,同时指导学生在交往中注意掌握分寸,做到真诚坦率、落落大方。②帮助家长、早恋的学生正确看待早恋。班主任和家长不能视早恋如洪水猛兽,粗涉,应充分认识到这是客观存在的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以正面教育为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广博和深沉的爱对早恋者进行疏导。
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压力
初中生进入高中阶段,课程门类增多,内容加深,学业负担加重,要保持过去的好成绩不容易,再加上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社会舆论形成的强大压力,使整个学校形成压抑的心理氛围。针对独生子女家庭,家长对孩子寄托的希望越来越大,望子成龙会变成逼子成龙,这势必给孩子心理上造成巨大压力和痛苦。
在面对学生的压力时,主要的方法就是变压力为动力。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让学生相信自己 古往今来,每一位伟大人物在其生活和事业旅途中,无不以坚强的自信为先导。教师一定要想出办法让学生相信,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激起进取的勇气,才能感受生活的欢乐,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相信自己,坚定信心,勇往直前。
采取适合的解决方法 遇到压力,应教会学生冷静分析,想想自己的压力是什么?什么原因导致压力产生?一定要抓住关键,把问题逐一解决。在解决的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方法。
抛弃消极思想 一般说来,学生的压力、消极思想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周围消极思想的影响。因此,班主任会分辨消极与积极思想,尽量让学生避免接触消极思想。教师本人在工作和学习中要成为积极阳光的表率,多与已经毕业并走向高校的优秀学子交流,感受生活的美好。
找到学习的方向 帮助学生树立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找到自己的方向,学习有奔头,有收获,学习的心情好了,做事情的热情高了,自然会快乐生活,积极向上。而且会带给身边的同学、朋友许多积极的感受和帮助。
通过这次学习,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深感到做学生心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能把学生的任何问题都定位在表面处理上,而且应该透过现象看学生行为的心理因素,从根本上指导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
在这里,我谈一下自己这次学习的感受和想法。
感受之一:这次培训帮助我认识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重要。真正的心育确实是进行德育、智育等教育的基础,而心理健康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赢得学生、家长、学校的认同,才能更好的发挥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感受之二:这次培训帮助我重新认识了学生、认识了自己、认识了教育。可以说每一位教师都是爱学生的,正是有了这份爱,我们才对学生付出了很多,可结果却是我们常常感慨:学生怎么会是这样?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而我现在真正体味到: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一句话的内在含义,那就是我们没有真正了解学生、没有把握学生的心理需要,我们的爱再多却都偏离了我们的预期,简言之我们的爱不是学生所需要的,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这样怎能谈到教育的效果?也正因为如此,教师也无法体味到自己工作的乐趣,沉重的负担压得教师没有也不可能体味到应属于自己的快乐,这也许就是不懂心理教育、不会运用心理教育的必然结果吧!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会去观察学生、去了解学生、去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感受之三: 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师。作为一名正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每一个人都接触、学习过心理学,但一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却没有感到心理学的用途,因此早已将它抛之脑后了,虽然有时也会装模作样的应用一两个心理学的术语,那也不过是装装自己的门面罢了。可以说那是真的不懂心理学,更没有想到如何正确在教育教学上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所以在工作上产生了许多的困惑。正是这次学习它帮我才开始认识到心理学的重要,更帮我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原来我们在不经意之中虽运用着心理学,我们的困惑也正是源于不了解学生、不了解心理学啊!只有每一名教师都成为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师,我们才会更了解自己、更了解学生,从而更好的做好教育工作。
感受之四:通过培训我学到了更多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往,自己将心理健康课看的过于神秘,原因就在于没有真正的懂得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通过培训我明白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那就是:源于学生,服务学生;引导学生,把握人生!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班主任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有重要作用的一员,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尚未发育成熟,所以小学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班主任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的引导者和领路者,在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对小学班主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小学班主任在积极践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时候[1],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提高其重视,根据小学生特有的心理活动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教育。
一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根据党十对于教育问题‘立德树人’这一理念的提出[2],充分的体现了当前教育对于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做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不仅对于小学生现阶段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作用,对于小学生以后人格和性格的形成也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加强,对于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良好品质的养成有着积极的推动性质,让小学生树立一个正确并且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小学生心理教育原则
(一)渗透性原则
小学生由于其生理原因,年龄小,经历的事情少,使得他们的社会经验不足,处于模仿和认知的阶段。由于社会风气的变化,使得学生或多或少的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使小学生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变化。比如现阶段电子设备的流行,使得学生接触到了网络,而小学生还没有完全明辨是非和是否真实的能力,导致网络上的糟粕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伤害,而小学生的心理是非常脆弱的,一旦受到伤害将会持续影响其一生。所以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上要将所传授的道理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渗透,避免了学生对传统说教的排斥心理[3]。
(二)针对性原则
书本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通常是传统的内容和方式,并不能根据学生心理和时代的变化进行实时更新,因此小学的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要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根据学生现阶段心里的变化,考虑其生活中的所有因素,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使心理教育工作不拘泥与形式。
(三)以身作则原则
小学生习惯于对比较熟悉的人进行模仿,这是小学生的一种生理特点。学生不仅会模仿家长,也会模仿老师和社会中的人物。这是一种很危险的形式,因此班主任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要想让学生真正的保证心理和行为的不偏差,就要做到以身作则。只有践行这种模范行为,才能在部分学生在模仿老师的过程中不至于出现偏差。
三小学心理健康对班主任的要求
(一)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支撑班主任老师是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引导者,他们的存在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模范作用,因此班主任的举动也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授课过程中保持个人形象的整洁和端庄,保证综合素质的不偏差,保证心理素质的良好性,保证处事能力的公平性和正确性,只有真正做到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求,才能在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进行发现并疏导。
(二)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小学生现代教育观是区别于传统教育方式的新型教育理念,在心理健康的授课过程中,班主任不再承担绝对的主导作用,而是将这种角色通过对小学生的引导,建立起‘教师和学生是公平的’的教育观念[4],将自己的爱心灌输给学生,公平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和他们做朋友,改变传统的教师高高在上的姿态。
(三)随时掌握学生动态
新时代新时期对班主任的要求不再是拘泥于学习成绩中,而是要求其在保证学生成绩优秀的同时,还要注重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是要进行时刻的关注,保证学生不会出现较大的心理问题,以防止耽误学习的进程。班主任在看待学生的时候,要充分的结合其所有特点进行评估,不允许教师以成绩为衡量学生品质的唯一因素。用综合性眼光看待学生,对情绪低落的学生积极地进行了解和疏导。
四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分析
(一)真正了解学生之心理需求
在班主任的心理健康课上,可以针对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学生做朋友,保证学生将自己生活中的苦恼问题与班主任分享,真正的了解一个学生的心理,才能够针对其开展心理课程。例如有的学生不爱说话,不和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在课堂上也从不说话,表面上看来这是一种性格,但是根据班主任对这个孩子的家庭进行深入的了解后,才发现这个小学生生长在一个家教极其严格的家庭中,由于父母的长期以来严格管教,导致这个孩子害怕自己会说错话挨打,所以形成一种自我保护形势。只有深入的了解过,才能真的明白孩子心理的需求是什么样的,以便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的教育课程。
(二)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加之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小学班主任是学生学习管理中的主导,班主任通常在班级管理时与学生有比较多的互动的沟通机会,所以小学班主任要重视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心理教育,把握每一次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机会。例如有个班级定期进行‘主题周’活动[5],即每周定一个班级主题并根据学生对应表现给以表扬和鼓励,这种‘主题周’的设定,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能够学会良好行为模式和习惯的养成。
(三)关注学生心理变化
有一句俗话说‘要要育人,需先懂人’,这就说明小学班主任对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由于其生理特点,各方面经历少,使得学生都较为感性,像小孩子为什么遇到不高兴的事情容易哭泣,这就是感性思维的作用。因此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小学班主任要时刻的关注学生心理方面的变化。这些都要求班主任实时的关注学生心理上的变化,对其出现的问题及时进了解和疏导,避免事件发酵后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危害,只有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能够在心理健康教育上取得好的成效。
(四)充分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目前的传统教学方式中,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并不看重,导致班主任在心理健康知识方面掌握较少,所以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还要持续不断的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在心理的测评和咨询以及引导的话术、技巧方面进行研究,并且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开展奠定基础。
(五)营造健康的课堂氛围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存在各个方面的,课堂授课在小学生时间上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其氛围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心理承受能力相比成人要脆弱很多,部分学生对于教师在课堂上的严厉批评不太能够接受,所以也就要求班主任动员所有的任课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批评的方式,避免学生因为受到批评而出现的心理焦虑等问题。据2012年《南京日报》报道,山东省济宁市庙巷子小学施行的‘交往课堂’是授课方式的一个成功创新[6]。‘交往课堂’注重课前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为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对话提供了一个平台,突出了学生在授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五结束语
为了我国教育体制的良好改革,推进“新课改”教育模式,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经成为重要问题,因此要大力的加强此项教育,在真正了解学生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在班级管理的同时加强心理健康的教育,同时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用充分的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对小学生的引导。
参考文献
[1]任亮宝.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黑河学刊,2010,06(07):116-118.
[2]任丽.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13(16):23-24.
[3]刘娜.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方法探讨[J].新课程(上),2015,02(09):20-21.
[4]于金芝.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OL].中国培训,2015,06(18):26-27.
[5]唐惠麟.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融入[J].新课程(上),2016,04(13):223-224.
1.姓名:何琳
2.性别:女
3.年龄:13岁半
4.年级:八(2)
5.特长:写作
6.辅导教师:连巧红(班主任)
7.辅导时间:2010年3月至2011年元月
二、存在问题
与妈妈为敌:何琳特烦妈妈的“唠叨”,认为妈妈管得多,管得宽,管得严,尤其是妈妈偷看她的日记(她在发现妈妈偷看她的日记后,每次写完的事就在当页撒上白面粉,有指印可证),以致从心理上痛恨妈妈。为了报复妈妈,她在自己房间的门上写着“you are a pig”(你是一头猪),放学也不愿回家。她明明知道妈妈希望她学习成绩好,可偏偏不学习,考试时会的题目也不做。特意让成绩差,专门让老师请家长来,达到气妈妈让她痛苦的目的。
三、背景资料
1.家庭教育:爸爸是名领导,忙于工作,根本顾不上家里。妈妈是名工人,把生活的重心全放在孩子身上。与天下的父母一样“望女成凤”认为女儿的成功就是自己最大的功劳,对女儿实行高压政策,总认为女儿不及别人,她可以做得更好,且经常当面训斥何琳。何琳的每次进步,在她看来是理所应当,从未有过表扬,并经常拿何琳的不足与同学的优点相提并论。这样一来,何琳既对自己没有信心,又对妈妈很逆反,母女矛盾日益激化。彼此不愿面对,仇人一般。
2.思想模糊:何琳的家庭条件较好,衣食无忧,她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迫于妈妈的威力,勉强去学,就别提什么志向和梦想,也更别想让她刻苦、勤奋了(她总觉得自己也不是学习那块料)。
3.何琳自诉:妈妈总嫌我成绩差,斥责已是家常便饭。老师一让请家长,妈妈就罢工不做饭,唠叨个没完,甚至于辱骂,于是整个家里乌云笼罩,或者突发暴风骤雨,真是难过极了,根本没有沟通的可能,我唯一能做的便是趴在床上哭.......
四、分析与诊断
1.妈妈的教育方式欠妥当。
妈妈总是居高临下,对女儿又管得紧,曾追踪到学校。也缺乏耐心瓣教育和等待,急于求成,缺乏鼓励与赏识,多斥责和压制,殊不知压制往往带来反抗,致使女儿与她为敌。
2.何琳的模糊思想欠引导。
她以为自己是给妈妈学的,没有上进思想,没有什么学习目的,只要没人逼,她抓住一切机会放松自己,一进书房就坐在学习桌前磨蹭,妈妈希望女儿能言听计从,可女儿却我行我素,极力抵抗。
3.诊断结论:
班主任充当协调员,一方面劝说妈妈转变教育方式,一方面做学生的工作,使母女关系由恶性状态变为良性循环,使何琳能转变学习态度。
五、辅导策略
(一)转变家庭教育方式。给家长推荐周弘的《赏识你的孩子》一书,使家长看到孩子的闪光点,使家长明白“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呵斥中有爱迪生”;使家长坚信“垃圾也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使家长懂得多鼓励,少批评;要耐心,不急切;善理解,少怨烦,营宽松,不束缚;使得女儿接受妈妈,理解妈妈的做法,亲近妈妈。
(二)激励何琳求知上进。以面谈为主,兼以家访和电话。其一是与学生多沟通思想,梳理与妈妈的敌对关系,使其谅解妈妈的不当举动和做法,明白妈妈的“父母心”,化敌为友,进而我爱我家。其二是引导学习立志苦学。老师搜集相关的古诗、格言使其自勉。比如:让其摘抄《有志》诗:“天下无难事,在乎人为之,不为易亦难,为之难亦易。吾非千里马,然有千里志,旦旦而为之,终亦成骐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书到用时方恨少”......使其懂得珍惜时光,发奋有为。其三是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回应;从家访入手,时而送之“寄语卡片”;外出学习第一个长途电话打给她,让其感到总有一份情牵挂着她,爱人和被人关爱的感觉很美好......
六、效果
将近一年的辅导教育,何琳从心里上已经完全接受和理解妈妈了。她说“不”的时候少了,说“能”的语气坚定了,她的成绩已渐趋跨入上等行列,妈妈也转变了自己的讲话方式,在尊重女儿的前题下,与女儿有效沟通,母女关系融洽了许多。
七、感悟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心理健康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然而,在现实教学中,专职心理教师并不多,无法全面地对学生的动态进行观察、引导。为此,大多数学校让班主任协助心理教师进行心理辅导工作。班主任作为心理教育中最基础的一层,需要做好危机干预工作,负责本班的一些基础状况。
一、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现状
(一)未能及时调整好自己的身份
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学生心理的辅导者,还是知识的传播者。班主任集三种身份于一身,很可能产生角色的冲突。这三种角色,在方法上、目的上都有着本质的差异,尤其是年轻的班主任,常常会对此感到困惑。例如,心理教师将心理测量的结果反馈给班主任,使班主任也成为心理辅导中的重要一员,这样做有助于专职心理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班主任在平时开展心理教育工作时也可以留意学生的动态。然而在向班主任了解学生情况时,班主任却细数了一系列学生品德上的问题,并将此误以为是心理问题,这很明显是没有将心理和德育区分开而导致的结果,也是班主任角色混淆的体现。
(二)专业知识不足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教学活动,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活动,还是渗透在教育、教学及生活方方面面的教学活动。而现实中,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存在于班会课中,根据学校下发的任务,更多的是一些说教性的讲授,如男女生不要来往过密等禁止性的言语和条例的宣读。然而,学习过心理学的人都知道,强制性灌输得出的效果并不如意。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发育的特点,或是通过活动让学生慢慢体会,或是从生活的细节、对待人生的态度学会品味人生,追求自我的超越。这是一门让学生认识自己,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调节自我的学问。
(三)班主任的心理素质有待加强
在一些新闻报道中,我们会看到教师因为学生不听话而体罚学生,甚至虐待学生的消息,这些做法无疑会使学生对其产生不满,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相关研究也表明,中小学教师存在明显的职业倦怠问题,甚至部分教师还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这从根本上都不利于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进开展。学校的教育,归根到底是人的教育,是人影响人的活动。所以班主任是否能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心理是健康的,心理教育活动的效果才能更好、更持久。
二、有助于班主任开展心理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
如上文所述,要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就必须加强班主任群体心理素质的修养,还班主任一片蓝天,让其能更好的呼吸。具体加强班主任教师的心理素质,必须要从主客观合作做起。客观上,改变学校单一的评价体系,从追求高分数、零犯错的应试教育的弊病中解放出来。班主任是教育者,但也不能完全操控学生,让学生零错误,高成绩。所以,学校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出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不要只用班级成绩评价班主任,这样,班主任就有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身上。例如,艺术班的学生成绩不好,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他们显得格格不入,哪个班主任带领这个班,在职位升迁、职称评定方面都可能受到阻碍。但是其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极强,都是很优秀、很可爱的学生,只有学校改变了外在单一的评价体系,多元的评价班主任的工作,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纳入评价体系当中,这样班主任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道路中也能更好地展开工作。主观上,班主任也要端正自己的动机,要有坚定的意志、稳定的情绪和理智。我们知道,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复杂、任务繁重、责任重大,要花很多心思进行教育,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出现“有教无果”或反复无常的现象,从而招来学生、家长的抱怨。久而久之,班主任会受挫,甚至失去动力。所以,班主任的培养必须要以加强工作动机为基础,建立其奉献、博爱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引导学生不断成长,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才。
(二)营造和谐的班集体环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良好的环境,更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和人格的养成。所以,我们要重视一个班集体的班风。自由、民主、开放、和谐的班集体,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青少年群体重视朋友,重视群体,通过同龄人的群体心理相互影响、相互教育,以良好的互动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借此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更有利于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增加专业培训,提高操作能力,组织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班主任德育与心理教育无法区分,根本上是因为专业培训不到位。如果能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如讲座、培训班、工作坊和实践反馈督导等,让班主任们有机会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又能提高操作技能,这样,班主任不仅可以提高专业知识素养,还可以达到助人自助的最优化结果,从侧面提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提高培训的同时,还要让班主任从单纯的知识理论层面上升到可进行操作的层面,所以实践督导反馈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不仅仅要知道,还要能应用。如何实践呢?班主任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班级心理活动,例如以学生成长需要和遇到的问题为主线,组织进行班级讨论和经验交流。如开学的适应性教育、人际问题解决、自我认识提高、学习压力缓释、考试焦虑缓解、分科选择等,要根据学生所困惑的内容,结合共性和个性,有的放矢地举办主题班会,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消除困惑,超越自我。同时,针对一些特殊状况,有意识地为学生设置一些困境激励课程,激励他们勇于战胜挫折,战胜自我,为未来冲刺;增强其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纠正一些认识上的偏差;使其关注自己的心理变化。此外,进行心灵画展认识自我;进行演讲比赛,增加自信;通过心理电影赏析剖析异常现象;进行知识竞赛;排练心理剧进行自我提升等。这些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能让学生产生直接的情感体验,从体验中改变认知,塑造健康人格。
三、结语
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有着最直接的作用,班主任开展工作时如果能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将学生的异常情况告知专职心理教师,这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普及工作、危机干预工作绝对是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淑红.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02(5):13-14.
[2]钟宇泽.用心、爱心、精心:班级管理艺术浅谈[J].班级管理,2012(6):41-42.
[3]孙克霞,李光厂.再多给孩子一次机会:班主任班级管理案例[J].新课程(下),2012(6):4-5.
高中学生处于“青年初期”。这一阶段,他们更渴望被人理解,但又有鲜明的自我封闭性、排斥性,更渴望独立,但又极强的依赖性,更多的思考自己的未来,但又有些迷茫。更值得关注的是伴随着性发育的日趋成熟,性心理反应日趋强烈,“明显地打破了原有的心理平衡,对性的体验较为敏感、丰富”,容易产生性冲动。由于心理问题突出,高中生杀师弑母、女教师、沉湎于网游、结伙群殴等事例也时常见诸报端,甚至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令人触目惊心。
所以,我们班主任必须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寻求最有效的策略。
一、增雨策略:先入为主
所谓增雨策略,即指在高中生心理发育关键期及时给予他们心理健康咨询,帮助他们补充和更新心理认知结构,积极影响他们正确调整心理反应的战略。班主任要及时跟进,主动干预,对他们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要进行枯燥的理论说教,其实没有谁愿意听这些,而是要开展灵活、有趣的活动,营造春风化雨的氛围,濡染他们。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包括心理辅导培训、媒体资源以及来自学生身边的实际例子等,自我创造,开展适宜的活动。人生规划课已经被许多高中学校所开设;一年一度的开学第一课即是理想的教育素材;许多电视节目,如央视的青年励志公开课“开讲啦”、湖南卫视的“变形记”等,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这些内容,只要我们善于开发,就能从中发现理想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因为这些素材来自于真实的生活,鲜活灵动,主人公现身说法,很有感染力。
比如,央视2014年3月15日“开讲啦”嘉宾陈州,失去双腿而登临黄山的勇者,从孤儿到流浪者,再到歌者,最后成为励志榜样,“找到了幸福”。我们可以引导高中生从他短暂的人生轨迹分析他所遭遇到的“自杀”心理问题、屈辱的心理体验以及最后形成乐观坚韧的性格,从中返照自己,剖析自己的心理问题。以故事影响心灵,就比较容易种下心理健康的种子。
二、影子策略:积极陪伴
所谓影子策略,即指班主任要如影随形地时时刻刻关注高中生的心理问题,以不同的形式有形无形、有意无意地时刻陪伴着他们,使他们觉得班主任无处不在,感受到班主任的呵护和积极陪伴,进而促使他们不断地调适自己。
19世纪,美国享誉世界的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正是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和陪伴下,克服了无助、迷茫、痛苦的心理障碍,一步步创造了一个强大的自己,成为美国《时代周刊》评出的“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
可见,积极陪伴是给脆弱的心理以有力地扶持,给失衡的心态以适宜的平衡,给饱受煎熬的心灵以有效的疏导。积极陪伴只不过是一次次地聊天,一次次地聆听,一次次地散步,但是它却似一阵阵春风吹走了寒意。积极陪伴,就是朋友式的心理治疗。
高中阶段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很多老师步履匆匆,仿佛是一阵风刮来裹去;学生们由于巨大的升学压力使他们似乎没有过多时间思考其实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一方面,这就人为地造成了师生之间的隔阂,使他们宛如路人;另一方面,致使学生的心理问题积压越来越严重。如果问题等待爆发的时候才去思考,不就来得晚一些了吗?既然身担班主任的工作,我们就要承担起伴行的责任来,同行路上、上课之前、课余十分钟、大课间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不应该让伴行缺位。
三、包围策略:定点突破
所谓包围策略,即指班主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式,调动一切力量,定点解决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这是针对个别心理健康出现严重问题的学生。
心理问题极易导致精神问题,产生精神疾病,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但是他们一旦遭遇心理问题,我们要调动一切力量帮助他。
郭亮(化名),以高分考入一所省重点高中,但是高一学期尚未结束,即出现了严重问题:上街高喊可笑的口号,与别人格格不入,看上去行为明显失常,情绪狂躁。平时这个学生不爱与人交谈,自闭严重,常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自尊心极强,对别人的话特别敏感,其反应过度,常带有攻击性。很显然,这位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严重问题,有心理问题演变成精神问题了。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
一、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班主任是学生的导师,是学生在校期间的家长,更是学生的朋友。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最易产生“自己人效应”,学生视班主任为智慧的开发者、思想的引导者、心灵的沟通者、行为的示范者、做人的指导者、情绪的调节者、创新的启迪者。因此,班主任的有形与无形的影响极易对学生产生“共鸣—兴奋—内化”的效应。同时,班主任最易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能力、学习状况、人际关系、家庭背景以及其亲子关系。在学校里,与学生交往最密切、对学生了解最深入的是班主任。班主任不仅在情感上最接近学生,也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因此更能从情感、认识和行为等方面去影响学生;班主任方便通过观察、直接接触、与家庭教育结合等多种渠道全面了解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评定、早期干预和长期追踪辅导有重大意义。因此,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班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班主任也理所当然地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和骨干。
二、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基础
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既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更有助于人的社会素质,诸如后天逐渐培养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的提高。班主任在思想上要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人的发展、对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实现人格健全。要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必须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一方面,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为了开发智力、发展思维,因为就绝大部分人而言,在智力上并不存在显著的高低之分,而只有智力类别之分,因此必须着重开展学生个性心理教育,即进行自我意识、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习惯等的培养。应该说决定人的智力潜能的开发、学业和事业成败、生活质量提高的关键是人的个性心理健全和发展。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应该是学生学习心理、情感、意志品质、性心理、个性心理等方面的教育。
另一方面,科学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有三个层次:第一,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第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第三,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着眼于实现心理健康、预防疾病,更是为了优化心理素质,实现健全人格。积极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把重心放在“诊断和解除痛苦”上,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所以,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要定位在“发展”、“优化”和“开发”上,而不是心理问题的预防甚至“矫正”上。
三、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第一,导向性原则。
价值观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起着定向的作用。人文主义代表马斯洛承认“青少年不能没有导向”。学生毕竟不是成人,他们的心理尚未发育成熟,价值观尚未最后定型。在社会转型期,在意识领域价值多元的背景下,他们中许多人还不能独立地自我选择,需要班主任进行价值干预,进行澄清和引导。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依靠德育为自己导引方向。
第二,自原则。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应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调动学生自我心理发展的自觉性和能动性。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居高临下的简单灌输,必须淡化过程中的“教育”(说教)痕迹。应该帮助学生产生内在自信、自助的力量,提高学生对外界的适应性、和谐性,使心理健康教育达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
第三,疏导性原则。
班主任在教育实践中不再是强制灌输而是强调体验感悟,不再急于对学生暴露的思想和行为问题作出判断,而是多采用活动性和生活性的教育方式,如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
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不着痕迹地安排游戏、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并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升华、内化德性。在价值多元的现代社会,要通过疏导注重培养学生学会选择而不是一味地服从的能力。
第四,整合性原则。
班主任要视野开阔,深谙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各自的优点与局限,尽量做到取长补短。有些心理问题往往通过道德行为表现出来,有些道德表现往往反映着人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应突破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各自为政的传统模式,在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环境、不同场合都应接受不同行为规范的要求和制约,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在进行道德规范教育时,应针对学生个性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
四、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提高自身人格魅力
毋容置疑,班主任自身潜移默化的力量对学生的心灵世界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对学生人格的发展具有认同、示范、感召、共鸣、渗透等作用。因此,班主任个人的心理素养和人格魅力就是启迪学生自主育心,调节自我、塑造自我的外部环境。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质和在学生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客观上都要求班主任必须不断优化自己的心理素质,做高明的自我心理调节者、开发者、优化者。如果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那么,要让学生产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内在动力,达到追求心理健全、人格完善的境界将是极其困难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也是有限的。
(二)开发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一对一的沟通,如周记交流、谈话、指导都是班主任常常采用的方法,这些方法对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行之有效的。但是,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产生自助、自信的力量,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能量和心理弹性,还需要不断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如可以开展班级主题系列活动,作为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形式。如果活动建设注重主题性、主体性、情感性、文化性,对学生的思想感情将起着极强的碰撞、震撼和启迪作用,必然会大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也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三)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氛围和情境对学生心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班主任必须重视隐性教育资源的巨大作用,要特别重视有形与无形教育力量的融合,构建班级文化环境,创设积极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在积极的心理环境中建构自己的积极人格。一方面,要注意班级文化环境建设,如物质环境、制度环境、组织环境、行为环境、人际环境以及班风、学风的建设,精心设计、巧于安排,给学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使学生在和谐的、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中耳濡目染,陶冶心理素质。另一方面,要善于组织和调动家庭的力量,采用讲座法、个案研讨法、座谈讨论法、个别指导法等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指导,为学生的心理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