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营销专业职称论文8篇

时间:2023-02-28 15:33:1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营销专业职称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营销专业职称论文

篇1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许多国家将交通、电力、通讯、仓储等基础设施称为“社会间接资本”,其建设水平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中,长沙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完善各项配套设施,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

【关键词】许多国家将交通、电力、通讯、仓储等基础设施 称为“社会间接资本”

【本页关键词】毕业论文 职称论文 职称论文写作 本科论文写作

【正文】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长沙外商投资环境许多国家将交通、电力、通讯、仓储等基础设施称为“社会间接资本”,其建设水平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中,长沙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完善各项配套设施,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一是加快跨省市区的交通干线建设,尤其要重点打造连接粤、港、澳和出海快速通道,提高与粤、港、澳和出海港口之间的人流、物流速度,降低运输成本,为商品进出口和粤、港、澳地区出口导向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创造条件。二是着力加强长株潭路网建设,建成长株高速、黄萍高速、长潭西线高速,形成长株潭高速外环。三是完善骨架干线,加快国省道、县乡道改造步伐,全面形成市区到县(市) 、县(市) 到辖区乡镇“一小时交通圈”。四是在水路方面,长沙市要大力提升航道等级,完善港口设施和码头功能及吨级结构。重点建设好霞凝新港工程, ,将其建成中国内陆最具影响力的现代化航运港口;配套建设好霞凝物流园区,形成干支相通、通江达海的内河水上通道;加强与上海、中部口岸的“大通关”合作,积极探索区域通关改革,缩短长沙出海航程;五是着力加快市、县(市) 、乡(镇) 三级客货运站场建设,基本形成以公路主枢纽为中心,各县(市) 、乡(镇) 为连接点的客货运输网络;六是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水、火、电比例结构,加快推进地区性电网与省网相连促进区域间电力互补,使电力供应充足。

三、利用外资,促进长沙加工贸易的发展那么长沙如何利用外资,促进加工贸易的发展? 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下列政策措施:在贸易政策制订的过程中将加工贸易的发展置于一个战略的高度,重视和鼓励其发展。在吸引加工贸易转移方面制定较进取的策略,提供比珠三角和长三角更优惠的引资条件,在政策、交通设施、电力和劳工等方面发挥长沙的吸引力,同时保持加工贸易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产业转移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积极开展加工贸易招商,实施外资带动,推动加工贸易实现大跨越和大突破。将产业招商与加工贸易招商项目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吸引一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性强、发展前景好的“配套协作型”加工贸易龙头项目,延长加工贸易的产业链,提高加工贸易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程度,释放加工贸易的辐射能力和聚集效应,促进加工贸易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移。我市的农业资源和天然资源丰富,出口以粮食和其他原料等附加值较低的产品为主,如果能利用外资,大力发展配套的加工工业,会有助于提升长沙的出口产品结构。充分发挥长沙在资源、人才、技术、交通等的比较优势,吸引跨国公司建设生产基地,设立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更大范围地聚集为跨国公司配套的加工制造商,形成大规模产业群。重点发展以IT为代表的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强产品的加工贸易,不断提高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比重。积极吸引和承接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大的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环节的加工贸易。各区县可结合本地实际,特别是结合本地的特色经济,培育潜力大、前景好、竞争力强的加工贸易龙头产业,带动上下游企业配套发展,逐步建立起加工贸易出口基地。积极利用长沙金霞海关保税物流中心的优势,降低加工贸易企业的物流成本。长沙金霞保税物流中心将实现保税仓储、国际物流配送、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口岸功能和退税功能、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功能,集海关、检验检疫、物流基地、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我市加工贸易企业可充分利用其政策优势,将深加工结转产品直接出口到保税物流中心,然后由下游企业从保税物流中心进口,节约物流成本。

【文章来源】/article/66/4381.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篇2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 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中国论文 职称论文

课题:跨国公司并购后营销渠道重组和管理研究

merger and acquisition

the research history and situation of sales channel management

关键词:cristal,millennium,并购,钛白粉,b2b,企业对企业,营销渠道重组,渠道管理;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绪论(4000字左右)

1、选题背景:

选题依据:国际大环境(金融危机),行业环境(多家大化工公司倒闭,公司间收购、合并)处于大规模调整阶段。

2、研究目的和意义:

总结本公司对于渠道整合的经验和不足,用理论工具进行分析,并加以改进实施。也对同行业中类似情况提供借鉴(甚至是国内民营企业收购跨国公司)。

3、研究的内容、思路和方法:

二、b2b营销渠道重组和管理的理论基础(8000字左右)

1、国内外对于b2b营销渠道重组和管理的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理论成果;

国内研究理论成果;

2、渠道战略、设计、评估、重组和调整的理论基础:

营销渠道战略;

营销渠道结构、设计(设计目的,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等);

渠道权力/力量;

渠道成员选择、评估;

3、渠道管理的理论基础:

营销渠道中的产品管理、价格管理;

渠道成员激励;

渠道冲突管理;

渠道绩效评估;

渠道和谐;

三、产品、行业、公司简介(大环境和小环境);(5000字左右)

1、简介:钛白粉,国内外行业、市场、竞争现状(主要是dupont的营销渠道状况);

2、cristal和millennium公司基本现状介绍;

3、cristal和millennium产品类型简介;

4、公司制定(既定)的营销渠道战略、渠道结构设计和选择;

四、cristal、millennium合并前后的营销渠道现状和分析(8000字)

1、合并前双方各自的渠道情况;

2、合并后渠道冲突问题出现,和原因分析;

3、市场、渠道分析;

4、渠道成员评估;

五、营销渠道重组和管理的实施情况和成果(4000字)

1、产品管理、价格管理;1000字

2、渠道成员激励;1000字

3、渠道冲突管理;1000字

4、渠道绩效评估;1000字

5、渠道和谐;1000字

六、结论(1000字)

参考文献

[1] (美)anne t. coughlan, erin anderson, louis stern, 蒋青云, 王彦雯, 顾浩东等译. marketing channels营销渠道(第7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2] (美)bert rosenbloom, 李乃和, 奚俊芳等译. marketing channels营销渠道管理(第6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3] (美)lou e. pelton, david strutton, james r. lumpkin, 张永强, 彭敬巧等译. marketing channels: a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approach营销渠道:一种关系管理方法(第2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4] 邓捷, 吴立峰, 乔辉等. 钛白粉应用手册.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5] 汪涛. 组织市场营销.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6] (美)ray wright, 胡左浩, 杨志林等译. business-to-business marketing: a step-by-step guide 组织间营销.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7] 郭毅, 侯丽敏, 李耀东. 组织间营销.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

[8] (英)chris fill, karen e. fill, 李孟涛, 杨旭等译. b2b marketing: relationships, systems and communications,b2b营销:关系、系统和传播.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

[9] 李怀斌, 杨立斌, 陈建勋. 战略营销学. 科学出版社, 2005

[10] 苗月新, 王俊杰, 李凡. 营销渠道概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11] 王方华, 奚俊芳. 营销渠道.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

[12] 廖金泽. 非常渠道.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13] (美)philip kotler, kevin lane keller, 王虹, 应斌译. a framework for marketing management 营销管理(第3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14] (美)russell s. winer, 刘凤花, 王献伟译. marketing management 营销管理(第3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15] (美)carl mcdaniel, charles w. lamb jr., joseph f. hair jr., 时启亮,朱洪兴,王啸吟译. marketing 市场营销学. 格致出版社, 2009

[16] 连漪. 市场营销管理——理论、方法与实务.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4

[17] 庄贵军, 周筱莲, 王桂林. 营销渠道管理.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18] 吕一林, 彭雷清. 营销渠道决策与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2008

[19] 李敬. 渠道营销.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

篇3

关键词 区域经济;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02-0013-05

服务区域经济是高等职业教育重要职能。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的协调是高等职业院校发挥服务区域经济职能的重要前提。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以下简称苏城院)成立于2006年,8年来学校从江苏区域经济特点出发,不断调整专业结构,目前基本形成了满足区域经济要求且相对稳定的专业结构。

一、苏城院专业设置状况分析

(一)专业设置及变动

苏城院2011和2012年招生19个专业(其中,有一个专业分两个方向),2013年招生23个专业(其中,有一个专业分两个方向),增加了软件技术、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环境工程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物联网应用技术5个专业,停招了1个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从专业分布来看,苏城院的23个专业中,没有明确指向第一产业的专业,明确指向第二产业的专业有7个(其中,建筑业4个,制造业3个),占比30.43%;明确指向第三产业的专业14个,占比60.87%;其他专业2个,占比8.70%。

(二)专业招生状况

2013年苏城院23个专业共招生1964人,比2012年增加了291人,增长率为17.39%,在生源趋紧的条件下,招生人数的增加显示苏城院获得了考生与家长的认可,办学声誉进一步提高。

在2013年招收的1964人中,从专业指向来看,明确指向第二产业的专业招生800人,占当年招生总人数的40.73%;明确指向建筑业的招生人数为697人,占比35.49%;其余为指向制造业,占比5.24%。而2012年明确指向第二产业的专业招生587人,占比为35.09%;明确指向建筑业的招生人数为440人,占比26.30%;其余为指向制造业,占比8.79%[1]。苏城院招生专业及人数在第二产业内的分布情况见表1。

第三产业是一国经济中最为活跃的一个部分,国家统计部门将第三产业划分为14个产业开展统计。苏城院的招生有14个专业明确指向第三产业,共招生838人,占当年招生总数的42.67%,苏城院面向第三产业的专业共涉及8个行业,具体行业分布见表2。

通过表1和表2可知,2013年苏城院的业设置中有60.87%的专业指向第三产业,但这些专业的招生数只占该年度苏城院招生数的42.67%;指向第二产业的专业虽然只有7个,占比30.43%,招生数却达到40.73%,并没有明显的向第三产业倾斜。

二、区域内专业设置状况比较分析

(一)总体分析

至2013年江苏省共设立高职高专院校82所,基于2012年的招生数据分析苏城院专业设置与招生数分布的合理性。

由于全省招生数据过于庞大,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单用2012年在宁高职高专招生院校的招生数据与苏城院2012年的招生数据进行对比,具体数据对比见表3。为了更好地看清苏城院分行业招生占比与在宁高职招生单位分行业招生占比的差别,制作图1。

由表3和图1可知,苏城院与在宁高职招生院校分行业招生比例分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总体趋势基本一致,部分行业存在放大和收缩,体现出苏城院的专业设置与招生相对集中,利于做大做强相关专业。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明确指向建筑业专业招生数占比远远高于建筑业产值占比,这和2000年以来持续十几年的房地产热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结合表3发现,在宁25所高职院校面向建筑业的招生总体趋热,招生占比为11.59%,远高于建筑业6%的产值占比,而苏城院面向该行业招生占比又远高于在宁25所高职院校面向建筑业的招生占比水平。结合表1发现,这一趋势在2013年进一步加强,招生占比高达35.49%,蕴含较高风险,随着近年来房地产业的降温,建筑业将会受到冲击,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本文由wWw. dYLw.NE t提供,第 一论文 网专业写作职称论文和毕业 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 T]

(二)分专业招生数分析

苏城院2012年招生的19个专业中,招生人数最多的前10个专业,见表4。其中,建筑工程技术、物流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工程造价、会计专业是在宁高职院校招生人数最多的前5个专业。

分析表明,苏城院的专业设置与专业招生数分布与在宁高职院校总体招生数分布有共同之处,也有自己的个性一面,反映出苏城院已在逐渐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

对表4的数据分析发现,2012年苏城院明确指向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的招生占比明显低于对应产业的产值占比,体现出对制造业与批发零售业的人才培养数量不足。结合表3发现,整个在宁高职院校对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的人才培养均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其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与研究。对比表2,2013年苏城院对制造业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弱化,批发零售业的人才培养力度有所加强。

(三)新增专业分析

2013年,苏城院新增了软件技术、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环境工程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物联网应用技术等5个专业,从区域内来看,新增的环境工程技术在南京高职院校中属首次开设,其余4个专业其他高职院校均有开设,不属首设。同时,新增的5各专业招生状况并不理想,具体招生情况,见表5。

在宁高职院校2011-2012的招生数据表明,除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招生数持续增长外,其余3个专业招生数都在减少,考虑到2012年与2011年相比,招生总人数有所下降,可以认定除电子商务外的2个专业的招生情况基本稳定,苏城院新增专业区域内招生情况见表6。

对比表明,苏城院新增的5个专业在区域内招生状况基本稳定,专业本身社会认可度没有问题。

三、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吻合度分析

(一)总体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能否较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是检验高职办学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苏城院的专业设置结构与江苏区域经济结构对比,见表7[2]。

为了更清晰地把握苏城院专业设置与江苏省区域 经济的吻合度,制作图2。图2显示苏城院招生分行业占比与江苏省区域内分行业占比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说明苏城院的招生分行业占比与区域经济结构基本吻合,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苏城院作为一个招生个体的理性选择,毕竟一所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不可能涵盖区域经济生活的所有方面。

(二)新增专业与区域经济新增长点的吻合度分析

江苏省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制造业中增长最快的6个产业分别是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具体增速见表8[3]。

2012年,面向第三产业的投资获得大幅度增长,全年服务业投资增长21.4%,在15个服务业行业中,投资保持增长的有14个,其中,金融业增长77.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73.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63.6%,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长50.3%。

苏城院2013年新增的5个专业,环境工程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等2个专业的新设,是苏城院从自身办学条件出发,对区域内制造业增长而产生人才需求的应对;软件技术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增设体现了对第三产业增长的关注。

四、结论与建议

分析表明,苏城院在近8年的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稳定且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结构,一些专业已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重视第三产业的人才需求与培养,建立比较有效的专业增减机制,新增专业契合经济的未来发展;重视考生与家长的专业需求,能够及时调整招生计划;办学过程中能够扬长避短,重视与其他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差别化。但也存在对制造业专业与人才培养重视不足,面向第三产业专业实力不强,社会认可度不高,新设专业创新性不足等问题。

(一)结合自身特点构建重点专业群,提升专业竞争力

苏城院的专业设置已经面向第二、第三产业18个行业中的10个行业,专业门类比较广泛,存在的问题是专业竞争力存在差异,从而造成专业招生人数的分布不均。

1.发展制造业类专业群,提高制造业人才培养能力

学校应在现有专业的基础上,结合江苏区域经济特点,构建重点专业群,提升专业竞争力。如,可以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基础上构建自动化生产专业群;在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基础上构建化学与化工类专业群,进一步可发展生物制药类专业群,提高学校对江苏区域内产值占比高达41.40%的制造业人才培养能力。

2.跨系部整合,发展面向第三产业的专业群

苏城院目前设有传媒艺术系、城市科学系、建筑工程系、信息工程系、财经系、外语系、公共管理系等7个系及公共课管理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师资资源丰富,专业背景多样。学校应该打破系部之间藩篱,构建面向第三产业的跨界型专业群。如,构建有财经系主导,跨越多系部的市场营销专业群,与建筑工程系共建房地产营销专业,与城市科学系共建化妆品营销专业,财经系可自主开发金融与理财产品营销专业等。构建以传媒艺术系主导的艺术设计专业群,包括艺术设计(装潢设计、园林设计、人物形象设计、广告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等专业。

(二)扩大招生规模,构建合理专业招生结构

苏城院目前有两个规模较大的专业群:一是建筑类专业群,2013年招生697人;二是物流管理专业群,2013年招生615人。两个专业群的招生总人数占学校招生总人数的66.80%。这样的招生结构压缩了其他专业的生存空间,其他14个专业的招生总人数为652人,只占学校招生总人数的33.20%,平均每个专业招生46.57人。

苏城院受办学条件限制,招生规模一直不大,使得专业招生结构调整空间不大,存在做大做强专业及专业群与风险过于集中的矛盾。但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可以扩大专业招生结构的空间,培养出若干实力强大的专业群,专业招生结构也将会趋于合理。

(三)加强招生宣传,提高学校及专业的知名度

2013年,苏城院虽然完成了招生总计划,但有多个专业没能完成计划招生数。这些专业近几年在专业、师资等方面建设成果丰硕,而2013年的招生却意外滑坡,主要原因在于招生宣传力度不够。

目前,苏城院参加教育厅组织的在各市开展的现场招生宣传,并建有招生网站。但是,这两种传统的宣传手段显然不能满足考生与家长对学校专业的认知需求。在招生过程中,要利用一切可用的网络推广工具,宣传学校及专业;同时,也要广泛关注网络中关于学校及专业的问题及反馈,在网络中树立学校及专业的良好形象。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十二五”规划课题《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吻合度研究》,编号:12SEW-Y-023,主持人:徐永兵)

参 考 文 献   [本文由wWw. dYLw.NE t提供,第 一论文 网专业写作职称论文和毕业 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 T]

篇4

【关键词】《奔跑吧兄弟》传播特性粉丝效应营销

《奔跑吧兄弟》是浙江卫视于2014年10月推出的一档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一经播出收视率便居高不下。该节目引进韩国版《Running Man》,并由浙江卫视和韩国《Running Man》主创团队联合制作而成。

《奔跑吧兄弟》是继《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等节目之后,我国内地电视台又一次引进韩国的电视节目。与韩国版《Running Man》相比,《奔跑吧兄弟》在保留原节目固定游戏环节的同时也融入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元素在其中,比如《白蛇传》等故事情节。节目从开播起便引起高度关注,至2015年1月16日第一季收官,连续15周拿下周五综艺节目收视第一的宝座。

一、《奔跑吧兄弟》的传播特性

1、创意独特,故事性强

《奔跑吧兄弟》改变了以往中国户外节目惯有的闯关形式,每期以不同的故事情节为主线,分小组进行比赛,获胜一方获得宝物或奖品。节目中的撕名牌环节是其标志性项目,节目播出后广受欢迎,并在现实生活中不断被模仿。《奔跑吧兄弟》冒险与益智相结合,整个节目几乎没有完整的台本,每一集只有一个整体的构思,是在半策划半发挥地进行,这是节目的一大看点,即使是导演都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随机性很大,这也是真人秀节目的“真实性”所在。在整个节目中笑料百出,嘉宾也毫不避讳在镜头面前暴露自己的丑态,还原了一个个更亲民、更接地气的明星形象。这种真实的表现手法最近几年在电视屏幕中大获成功,例如《爸爸去哪儿》、《花儿与少年》等,原因在于,相比较以往明星“修饰”过的形象,观众更愿意看到一个去掉光环的、真实的明星呈现在自己面前。可以说《奔跑吧兄弟》颠覆了观众对传统户外竞技综艺节目的印象。

《奔跑吧兄弟》的成功之处还在于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整个节目随处都在设置悬念,改变了娱乐节目只为博观众一笑的目的,而是在讲述故事,吊足观众胃口的同时,将观众引入到故事情节中来,让观众一起参与到剧情中。嘉宾在节目中的比赛并不是毫无目的的,而是为了完成某项任务,让整个故事更加完整。一期节目大约90分钟,也就是一部普通电影的时长,在整部“电影”中有竞争,有悬念,有猜疑,有励志,有笑点,不到最后一刻,永远不知道最后的结局。再加上后期制作中音效、字幕、镜头剪辑的处理,使整个“故事”紧凑、搞笑,具有故事性和悬疑性,充分调动了观众的好奇心和观看欲望。节目中心策划推广部主任王征宇说:“全片采用了大量的电影、电视剧的剪辑手法,通过各种倒叙和插叙的表现,悬念感和逻辑性会更强。这也是韩国版《Running Man》节目的精髓,这种独特的叙事结构在之前的国内综艺节目中是前所未有的。”①

2、成员特点鲜明,吸引观众眼球

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邓超的数学陈赫的腰,祖蓝的大笑baby的娇,少林宝强会功夫,黑牛李晨体格好,郑恺一屁全撂倒。”在这个段子里传神地描绘了七名成员的特征以及在节目里给人印象深刻的表现。可以说,节目组选取明星时也煞费苦心,每个成员都有自身的特点,或幽默搞笑,或百变卖萌,或力大如牛,或娇柔可爱,所有成员在节目中都发挥了各自的优势与特点,随着节目的进行,七名成员的特点也越发鲜明,例如王宝强招牌表情“傻笑”,陈赫被封“撒娇王”,Angelababy的女神形象等等。有了鲜明特点,在节目前期宣传中便可以“大做文章”,播出后期可跟进宣传,吸引观众眼球,聚集更多粉丝观看。

作为真人秀节目,看点就在于将明星安置在陌生的环境中,让其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看明星的真实表现。不仅考验明星的体格,也在考验明星在游戏中的情商和智商,要求明星在节目中能够放得开,大胆玩。可以说,《奔跑吧兄弟》完美的消费了明星,也将明星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在观众眼前。不矫情、不做作,告别刻意煽情,突破宣传个人魅力的无底线“秀”的怪圈,注重明星在竞技中的真实表现,让观众眼前一亮。比如一向以女神形象出镜的Angelababy在节目中素颜亮相,一时在网上大获好评,拉近了明星与观众的距离。作为娱乐节目,最重要的就是要搞笑,而这一点,《奔跑吧兄弟》表现得淋漓尽致,除了后期的搞笑字幕之外,演员的出色表现功不可没。表情夸张,语言诙谐,各种搞笑动作贯穿其中,观众在看节目时笑声不断。根据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电视节目的功能之一是心绪转换功能,《奔跑吧兄弟》正是在观众结束一周工作后的周五晚上播出,轻松搞笑的娱乐风格深得人心。

3、大制作、高投入

《奔跑吧兄弟》是浙江卫视节目中心与韩国SBS团队联合制作,韩国版《Running Man》本身就是高投入的节目,在韩国颇具人气,远赴北京、香港、泰国等地,在设施及布置上也是“毫不吝啬”。在制作与投入上,中国版《奔跑吧兄弟》比韩国版《Running Man》有过之而无不及。据节目组介绍,中国版《奔跑吧兄弟》特地邀请了两位韩国“大拿”加盟节目,其中一位是红遍亚洲的《来自星星的你》的主编剧。韩国团队在前五期尽全力为《奔跑吧兄弟》保驾护航,不仅全员参与前期节目录制,并在后期制作中把关,首期节目便是由韩国导演曹孝镇亲自剪辑的。除了导演、编剧,韩国版《Running Man》的七位明星也加入其中,在节目中与中国“跑男”展开激烈的撕名牌项目,赚足了中韩观众的眼球。

后期制作的精良也是《奔跑吧兄弟》走红的一大原因。紧凑的剪辑技巧,悬念的设置,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某种程度上说,《奔跑吧兄弟》是在用做电影的技术和思维做一档娱乐节目。

二、《奔跑吧兄弟》的营销策略

1、跨屏营销

《奔跑吧兄弟》不仅收视率节节攀升,节目的成功也使七位固定成员的身价迅速飙升。四小花旦之一的Angelababy成为全民女神,更是接到了羊年春晚的邀请函,受欢迎程度 可见一斑;队长邓超受到关爱,以至于一条简单的关于其妻子、儿子的微博便能引来上万的关注;王祖蓝更是在节目期间求婚成功,与女友的最萌身高差也引来无数关注和祝福;郑恺因在第三期节目中放了一个“屁”,娱乐了观众,郑恺本人也在微博里自黑到底,人气爆棚,粉丝数量一夜间增至8万。

在节目播出的四个月里,“跑男”们不仅穿梭于各个城市,更是从电视屏幕跑到了电影院。由陈赫和Angelababy主演的《微爱》以及由陈赫、郑恺主演的《匆匆那年》都是在《奔跑吧兄弟》播出期间上映。趁着三位明星的“跑男”热,两部电影均取得不错的票房。《微爱》上映第一天票房就达到3600万元,上映三天票房过亿元,《匆匆那年》总票房近五亿元。李晨与范冰冰绯闻不断,带动了《武媚娘传奇》的热播,邓超微博活跃,发孙俪剧照成功宣传《芈月传》。“跑男”成员借助高人气成功进行粉丝变现,实现了跨屏互动,带来了丰硕成果。

2、粉丝效应

“粉丝”是“对某事物之狂热者,迷”,常用来指代流行文化现象的积极参与者与狂热者。②随着媒介的发展以及大众娱乐节目的多样化,粉丝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他们疯狂而执着地追逐自己喜爱的明星,利用一切传播工具展开追星活动,粉丝一族已然成为了当下的一种社会现象。

粉丝们为追逐明星,不惜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尤其进入互联网时代,移动媒体的发展为粉丝们的狂热追星提供了便利条件,贴吧、论坛、微博,无处不存在粉丝们的身影。粉丝具有一个鲜明特性便是参与性,著名学者詹金斯指出,不断发展的媒介技术使普通公民也能参与到媒介内容的存档、评论、挪用、转换和再传播中来,媒介消费者通过对媒介内容的积极参与而一跃成为了媒介生产者。③如今,无论我们是在刷微博还是在逛论坛,由粉丝创建的内容比比皆是,媒体已经不再被专业媒体人垄断,粉丝逐渐参与到明星话题的制造中来。

作为真人秀节目,选择具有较高人气的嘉宾参与节目是节目组必须要慎重考虑的,《奔跑吧兄弟》中的七位固定成员中除了郑恺名气稍逊于其他明星之外,其他成员几乎在参加节目前便已经具有了较高人气,这便给节目带来了一定数量的观众基础,试想,喜欢女神Angelababy的粉丝怎么会错过这样一档尽显女神动人可爱的节目?在节目播出期间,成员微博与粉丝互动,发表观看节目后的感言,拉近了明星与观众间的距离,同时也带动了粉丝继续观看节目的积极性。

3、延伸大银幕

《奔跑吧兄弟》第一季刚刚结束,同名大电影的广告已经铺天盖地。趁着余热,大电影已经于1月30日上映,这不禁让依旧沉浸在“跑男”中的粉丝们欢欣鼓舞。继《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喜获成功之后,《奔跑吧兄弟》又抢在今年贺岁档走进电影院,可以说是电视节目成功跨屏的两个典型案例。《奔跑吧兄弟》之所以可以走向大银幕与之本身具备的故事剧情不无关系。摆脱以往综艺节目主持人讲话,嘉宾做游戏的呆板格局,《奔跑吧兄弟》更具有戏剧性,从开始到结束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并且这个“故事”讲述的真实,结局不可预估,这才是观众愿意买票走进电影院看一档电视节目的原因。

对于电视节目走向大银幕,自《爸爸去哪儿》开始评论便是两级分化,有叫好者,也有吐槽者。《奔跑吧兄弟》大电影宣传阵势已经展开,有关的微博、新闻层出不穷,无论是拍手叫好,还是嗤之以鼻,都在无形中让“跑男”们加速度“跑”进了电影院。当然,票房如何,还要看观众是否买账。

参考文献 [本文由wWw. dYlW.NE 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各种职称论文和毕业论文,欢迎光临DYlW.neT]

①杨雯,《〈奔跑吧兄弟〉:比快乐更比励志》[J].《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11-20

②胡瑛,《媒介重度使用者“粉丝”的受众特性解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篇5

形式单一与其他社科期刊不同,基础教育领域的文章有其特殊性,不能一味地强调学术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而忽略了刊物的可读性和视觉效果。从印刷形式来看,大多基础教育类学术期刊采用单色平面印刷的图文呈现方式,最多在封面或插页上采用彩色印刷对教育新闻、学术会议等做信息介绍,设计老式,其装帧风格仍停留在若干年甚至十几年前的水平。因此,与其他大众传媒(广播电台、电视、互联网)相比完全处于劣势。另外,从出版流程和要求来看,期刊杂志出版周期比较长,与广大教师的即时性要求不相适应,不能及时地跟踪热点问题和重要教育事件。

刊物定位不清晰基础教育专业涉及的领域广泛,学科门类庞杂,学科设置跨度大,这样导致了不少基础教育学刊存在着栏目设置零散、风格雷同、同质化现象严重等问题。即使是一些优秀的基础教育学刊也存在栏目学科优势不明显,学科读者定位不准。教育期刊原本的功能是传播最新信息动态和成功的教育经验,研究热点焦点问题,为教师教育教学提供专业支持。可近年来,不少教育期刊其功能只剩下发表评职称论文了,创新性低,不少一线教师反映:“教育期刊变成教师的练习册了”,“期刊在循环发表文章,5年甚至10年前看过的文章又出现了。”[2]而从内容来看,基础教育方面有些文章空洞抽象,理论晦涩难懂,实践性不强;有些教学实践文章又过于具象,研究背景和对象无典型性,缺乏学术规律可循,无法普遍适用。

学术影响力偏低,缺乏学术规范意识与专业类教育理论、教育科学期刊相比,基础教育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偏低,学科较弱,缺乏学术规范意识。“目前中国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达在学术规范方面突出的问题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缺少研究现状的描述;二是参考文献贫乏。”“国内的许多教育研究成果,在表达上缺乏对研究现状作基本和不可缺少的交代,这既不利于读者了解中国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起点,也不利于读者知道现在的研究创新在何处,有何新的结论和建议。这或许是许多中国学者研究存在的通病。中国的教育研究成果,尤其是以教育实验、调研报告等形式出现的学术性论文更应引起重视。”[3]这样的问题在基础教育学刊上表现得更为突出,主要还是因为作者很大一部分是中小学校的教师,他们的学术规范意识往往比较薄弱,采用便于组织和记忆知识的模式作为论文的撰写框架来安排和填充资料,写作方式简单重复,论文质量不高。

学科编辑力量不强为数不少的基础教育学刊虽然创刊时间已经不短,但由于长期定位不清,特色不明,有的根本就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刊物还停留在来什么稿用什么稿的阶段,编辑缺乏策划意识,整体素质不高;发文数量很大,但是学科分散,读者很难通过阅读来了解本学科的前沿问题和特点话题。有的编辑部编辑人员身兼数职,承担着几个栏目和学科的稿件处理工作。有的编辑部甚至缺少某学科编辑,其他学科编辑凑合着组稿审稿,直接影响组稿约稿的编辑质量。基础教育专业门类多样,分科细化,隔行如隔山,如果不是专家来编辑稿件,学刊将一直停留在表面,不能真正给予读者深层次的启发和思考,从而影响到学刊的个性策划,影响了创办特色优势栏目,影响了整本刊物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发行量很少,渠道单一由于受众的特殊性,不像教学参考、教学辅导书那样市场需求量大,基础教育学刊的发行主要面向教育行政机构下属的教研室、教育科研机构、幼儿园及中小学校教育工作者和高校教育学院学者、研究生等,以邮局发行和自办发行为主,甚至有些期刊主要是以赠送方式在发行。发行的力度较弱,主要表现在:缺乏高效率的发行手段,市场开发重视不够,没有很好地利用新兴传媒的传播手段。另外,从事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编辑不太重视发行业务和营销策略,很少主动地“走”出编辑部去关注:目录能否调动读者翻阅期刊的意愿?引起读者注意的是哪些文章?哪些人在阅读自己编辑的期刊?期刊影响着怎样的读者市场等等。相关信息的调研在期刊每次发行后很少继续深入,这样使得基础教育学刊失去了充分正确的市场反馈信息,产生了发展道路上的断层。

基础教育学刊缺乏竞争力的原因

竞争力是参与者双方或多方的一种角逐或比较而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它是一种相对指标,必须通过竞争才能表现出来,笼统地说竞争力有大有小或强或弱。竞争力是对象在竞争中显示的能力。因此它是一种随着竞争而变化着的又通过竞争而体现的能力。从以上现状可以看出,随着信息社会和产业经济的发展,基础教育学刊的竞争力在各个方面都有所下滑,分析原因如下:

(一)体制问题2003年,中央文化体制改革促使教育期刊生态发生显著变化,过去单一的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主办模式逐渐分化为三种类型:一是仍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主办的报刊,它主要集中在各省市教育报刊社(期刊社);二是由党报党刊主办的教育报刊;三是从属于各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教育类报刊。目前全国有30个省(区、市)都成立了教育报刊社或期刊社,承担着指导教育工作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舆论引导职能。大部分基础教育类学刊和其它学术期刊一样,挂靠在政府的某个行政单位名下(或是学校或是教育科学研究院),主管单位和主办单位都是非盈利性的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因此收入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划拨。这样的管理体制和资金运行模式导致期刊没有生存压力,经营意识薄弱,没有危机感和竞争意识,因而也不会去全方位、深入地了解市场,建立应对市场的完整的运作机制。

(二)办刊宗旨问题当前许多期刊过多追求实用性,一窝蜂地去创设雷同的栏目,出版雷同的文章,重复研究、重复发表,领导和专家打招呼的论文优先发,名校名老师的文章保证发。这样就导致了一种急功近利的学术期刊生存环境。另外,对于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教师职称评定中科研要求越来越高,导致教师们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外,为了写文章而写文章,在没有归纳目前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的前提下,闭门创作,东拼西凑,这样的文章经不起推敲,对他们的教学也毫无帮助和启发。但在不少基础教育学刊上,这类文章并不少见。因为对于这类稿件,编辑部往往收取不菲的版面费,有些基础教育学刊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甚至拿出了绝大部分版面有偿征集教师稿件。实用主义放在第一位,也许能够在短时期内取得一点经济效益和市场利益,但这会导致办刊思路的极度功利化和办刊视野的狭隘化,使期刊发展空间越来越狭窄。难以树立期刊的品牌形象,竞争力更是无从谈起。#p#分页标题#e#

(三)编辑队伍问题目前,影响我国基础教育学刊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是从业人员素质偏低。随着期刊出版的迅猛发展,学术竞争日益白热化,编辑队伍素质能力与期刊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越来越凸显。编辑如果无法从期刊定位与学科专业发展趋势上进行创造性地编辑与选题,无法敏锐地发现教育政策和教育活动背后所能引起的学术热点探讨,无力执行期刊的品牌建设规划,那么期刊能否生存下去也将成为问题。可见,编辑自身素养的提高,对于高质量的论文的录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能力素养偏低的编辑可能不仅不能录用高质量的稿件,甚至会犯下一些比较低级的错误。基础教育学刊编辑队伍的专业水平,已经成为了期刊发展的阻碍力。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与编辑人员既无教育学学科专业背景、又不具备较强的学术文献编辑与鉴别能力有关,尤其是期刊品牌建设与品牌经营意识更薄弱。

(四)出版方式转型问题在出版业由传统向数字转型的今天,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出版业,原来的以纸质印刷为基础的操作流程,已经不能适应数字化、网络化出版的要求。与传统出版相比,数字出版具有出色的快速地查询、海量的存储、低廉的成本、方便的编辑等特点。基础教育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出版对大多数学术期刊来说,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期刊的数字化出版,推动了学术资源交流与共享,提高了学术期刊的影响力;而另一方面,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出版发行,也对当前大部分的数字期刊的经营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期刊的发行对象在科研中对纸质文献的依赖性逐步降低,而广大教师进行科研创作时习惯于利用网络文献数据库检索文献,网络检索不仅准确率高,而且信息内容丰富新颖,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期刊发行量的萎缩。

基础教育学刊增强竞争力的对策

在分析当前基础教育学刊问题形成的原因之后,笔者认为,为了打造和提升基础教育学刊的竞争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出路。

(一)规范期刊出版标准笔者发现,不少基础教育学刊对出版格式并不是很重视,不少学刊的文章没有摘要和关键词,作者简介过于简单,甚至没有引文标注和参考文献。如果参考国际编辑出版标准,符合标准的寥寥无几。因此,提升基础教育学刊市场竞争力,首先要规范基础教育学刊出版标准、遵从国际编辑惯例。完善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和参考文献,并同时配有英文翻译。学术规范设计细节较多,如题目是否简洁明确,关键词是否准确,摘要的信息量是否丰富和具体,作者的信息是否完备等。切实保证基础教育学刊的文章质量,促进出版格式和出版质量达到国际标准。同时,编辑部要对编辑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和业务学习,杜绝质量差强人意的“人情关系”稿件,积极建立学者型编辑工作体制,并能够依托专家学者成立期刊的学术指导委员会或编委会,在期刊出版中让他们参与审稿、修改稿件和选题策划等实质性工作。对文章的研究规范有一定的要求。要遵循科学成果形成的逻辑,则需要协助作者在正文中通过详细叙述包括理论基础、研究假设、研究设计、资料来源方法、资料分析方法、研究的信度与效度等在内的研究方法来体现。[4]通过科学化的管理使编辑工作具有主动性从而提高效率。

(二)确立学刊的定位和栏目优势期刊首先要确立自己的定位,采取精细型和集约型风格。基础教育学刊应该是面向更多的、有起码阅读习惯的教师和教研员,将抽象的、理性化的教育思想、理念寓于教育教学案例之中,从而对教师专业化成长形成较强的影响力,与其他传媒错位竞争,形成自己的定位和优势。哪些选题将会具有研究价值,发表后会引起反响,在调研中发现选题,这些都需要编辑有前瞻性的意识和敏锐的眼光。基础教育学刊的编辑要与基础教育界建立密切的联系,建立基础教育专家系统,专家系统中不仅要有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决策者、教育管理者、名校名师学者,还要有教学实践第一线的研究型教师。全面了解基础教育领域的前沿进展,及时掌握基础教育领域的新成果、新动向和新问题。除了明确好学刊的定位之外,还要在栏目设置上提升优势。创办特色优势栏目是一条适合基础教育学刊良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创办优势栏目要在充分认识到市场需求规律、地域差异、同行动态以及自身特点的前提下,实施论证分析,创设特色栏目。栏目设置好以后,编辑人员的工作也要跟进,在组稿和约稿方面下大功夫。

篇6

【关键词】电力营销;服务补救;补救措施;中国论文;职称论文

0.前言

随着目前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过去供电公司的集政企于一身的垂直一体化的垄断经营模式正在被打破。发电企业从供电企业的分离和以后在售电环节引入竞争,使得供电企业越来越感到竞争的压力。供电企业已开始认识到,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开展服务营销,不仅能改善公司形象,而且还能更好地实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达到开拓电力市场,促进电力销售,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但是,供电企业在开展服务营销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时,却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那么,这些失误为什么不可避免呢?面对这样的服务失误,供电企业又该如何处理呢?

1.电力营销的“服务”特征

1.1不可感知性

这是服务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即服务的很多元素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当然,服务的不可感知性也不是绝对的。相反,在现实生活中,一方面大多数服务都具有某种有形的特点。例如,在餐饮业的服务中,不仅有厨师的烹饪过程,还有菜肴的物质加工过程。另一方面,随着企业服务水平的日益提高,很多消费品和工业品是与附加的顾客服务一块出售的。而且在多数情况下,顾客之所以购买某些有形商品如汽车录音磁带、录像带等,只不过因为它们是一些有效载体。对顾客来说,更重要的是这些载体所承载的服务或效用。

1.2不可分离性

有形的工业品或消费品在从生产、流通到最终消费的过程中,往往要经过一系列的中间环节,生产和消费过程具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而服务则与之不同,它具有不可分离的特点,即服务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同时进行,也就是说服务人员向顾客提供服务时,也正是顾客消费服务的时刻,二者在时间上不可分离。服务的这一特性表明,顾客只有而且必须加入到服务的生产过程才能最终消费到服务。

1.3不可贮存性

服务与有形产品间的第三个重要区别是贮存能力。产品是有形的,因而可以贮存,而且有较长的使用寿命,服务则无法贮存。

2.服务补救理论及其意义

2.1服务补救的定义

因为电力作为一种“服务”商品,具有无形性、异质性、不可分离性和易逝性等特征,另外,更重要的是服务质量评价的主观性特点,这些都注定了服务失误不可完全避免,且大量存在。服务补救是服务企业在发生服务失误后所做出的一种即时和主动性反应。服务补救与顾客抱怨管理是极其不同的。

2.2服务补救与顾客抱怨管理的区别

2.2.1服务补救具有实时性特点

这是服务补救与顾客抱怨管理之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顾客抱怨管理一般必须要等到一个服务过程结束之后,而服务补救则必须是在服务失误出现的现场。如果等到一个服务过程结束,那么,服务补救的成本会急剧地上升,补救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调查显示,如果服务失误能够得到实时处理,企业可以留住95%的不满顾客,相反,如果企业拖拖拉拉,虽然问题最终解决,但只能留住64%的不满顾客。

2.2.2服务补救具有主动性特点

顾客抱怨管理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即只有当顾客进行抱怨时,企业才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安抚顾客,使顾客满意地离去。美国消费者办公室(TARP)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问题的顾客中,只有4%向公司有关部门进行抱怨或投诉,而另外96%的顾客不会抱怨,但他们会向9~10人来倾诉自己的不满(坏口碑)。顾客抱怨管理“不抱怨不处理”的原则,将严重影响顾客感知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从而影响顾客忠诚,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境地。但服务补救则不同,它要求服务提供者主动地去发现服务失误并及时地采取措施解决失误,这种前瞻性的管理模式,无疑更有利于提高顾客满意和忠诚的水平。

2.2.3服务补救是一项全过程的、全员性质的管理工作

而顾客抱怨管理则是由专门的部门来进行的、阶段性的管理工作。一般来说,服务补救具有鲜明的现场性,服务企业授权一线员工在服务失误发生的现场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而不是等专门的人员来处理顾客的抱怨。

2.3服务补救悖论

有效的服务补救不仅能够消除顾客不满,而且可以产生更高的顾客满意,从而将原本不满意的顾客转化成忠诚的顾客,这种现象被称为“补救悖论”。同时,从服务补救中获得“二次满意”的顾客通过传播积极的口碑为企业发展新顾客创造了良好的广告效应,因为他们通常将自己的愉快经历告诉4至5个人。分析表明,服务补救必要性的内在逻辑是:

(1)服务的特点决定了服务失误在所难免。

(2)服务失误导致现有顾客的流失与新顾客的发展。

(3)服务补救通过创造顾客“二次满意”可以培养顾客忠诚,同时又有利于发展新顾客。

因此,从根本上说,在有效服务补救的基础上,提高服务质量,可产生更高的顾客满意度,进而产生更高的顾客忠诚,最终带来更高的收益增长和利润率,因而是服务性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3.电力营销服务补救有效措施

3.1争取第一次就提供完善的服务

这就需要电力企业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作保证。为此,企业可以从收入分配体系入手,在经济责任制考核上引入“按劳分配、按优分配”的激励措施,将服务人员的业务量、服务水平、客户满意程度等综合评分与奖金直接挂钩。另外,细化和规范服务监督体系,提高客户的监督性和参与性。

3.2建立顾客反馈的专门系统

为顾客投诉提供便利手段服务补救始于服务失误的识别,只有清楚地了解服务失误之所在才能实施针对性的补救。识别服务失误的常规方法是收集顾客投诉,然而,并非所有不满意的顾客都进行投诉。投诉者是例外,大多数不满意的顾客不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因此,电力企业不应仅仅停留于针对公开的投诉进行补救,还要通过各种渠道发掘那些“沉默的大多数”,设法鼓励他们把不满意的问题说出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顾客反馈的渠道和方式逐渐增多。现代企业大都改被动地听取顾客的反馈为主动回收顾客的反馈,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建立专业电话(如开通95598热线)或提供固定网址,这样以便及时倾听顾客的意见。

3.3授权一线员工可有弹性地自主执行补救作业

首先,在一线关心问题,正如企业的首问责任制,无论抱怨来自何种渠道,听到顾客抱怨的第一个人有责任确信问题已得到彻底解决。另外,公司要做的是给员工适当授权,以使问题在发生时就得到解决。一个未被解决的问题可能会很快升级。

3.4抚慰顾客并给予适度补偿

当顾客对服务产生不满时,要首先承认问题的存在,主动承担责任,真诚地向顾客道歉,设身处地地帮助顾客解决问题,使顾客对补救的交互公平性形成积极的评价。在确定补救水平时,企业只需选择达到顾客预期的水平,没有必要使补救水平高于顾客预期,因为高于顾客预期的补救不但不能实现更高的顾客满意,反而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3.5从补救中学习,完善电力服务措施

从补救中学习,就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整合、分析并用来改善电力企业的工作,做好回访和跟踪服务工作,在解决顾客所反映的问题之后,两个星期内要与客户再次沟通,确认客户对处理结果表示满意。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聘请这些客户作为企业服务工作的社会监督员,定期征询其意见,对具有借鉴意义的建议给予奖励。如企业通过对用户咨询的内容进行汇总,可以调整企业的市场宣传;通过顾客对客服质量的投诉进行汇总分析,可以进一步完善业务流程并改良服务技巧。

篇7

(一)企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中国企业发展迅速,数量剧增,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对高素质人才需求日益迫切。然而,员工职业化意识、素养普遍缺失,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二)人才培养的突出困境

技工院校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低下,学习动机趋于实用性;学习自主性较差,大多数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主要靠教师传授,很少对学习进行自我反思,学习活动策略水平不高。教师教授的大部分专业知识、技能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无法满足企业所需。学生不了解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方式,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踏入社会后,往往需要经历颇久的“实习过程”才能逐步适应。

(三)学生职业化的要求

人社部《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根据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特点,坚持能力本位办学理念,通过加强职业素质、专业技能、社会能力培养,开展职业指导、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创新创业能力。技工院校学生的职业化进程迫在眉睫,急需与之配套的全方位改革。

(四)递进式改革的重要价值

技工院校追求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并使其贴合现代企业对劳动者的需求。在技工院校学生职业化进程中,实施“四纬递进”系列化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感悟企业精神,形成职业能力,确保学生按市场岗位要求零距离就业。

二、学生职业化进程研究现状

在国外,学生职业化素养的培育往往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内,教育与就业紧密结合、互相依存,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澳大利亚的“行业主导型”等,但目前尚无专门在学生中开展职业化系列改革的相关研究。

在国内,技工院校学生职业化技能和素养的培养尚处于尝试阶段,欠缺成熟度;紧密联系社会实际、根据企业需求构建学生职业化的改革体系没有形成科学规范的系统。不少学者和技工院校教师分别从德育模式、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校园文化创建等角度提出了一些职业化改革的建议和策略,但尚未从教学流程、管理模式、实践活动、评价理念等不同层面系统化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革模式。

三、“四纬递进”改革内涵

技工院校学生职业化进程中“四纬递进”改革,是指在推进技工院校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过程中,采用“四纬递进”方法,依次实施“行为引导型”课堂教学流程、采用“仿真企业”班级管理模式、推行“公司制”项目实践活动、倡导“三维对接”评价理念。借助递进式一浪推一浪的改革实践,实现学生与企业的顺利接轨,实现学生与职业尽早建立联系,增强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企业需求的职业意识与素养,提高就业竞争力,如图1所示。

四、“四纬递进”改革实践

(一)纬度一:实施“行为引导型”课堂教学流程

1.内涵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行为能力为目标,教师利用行为引导,借助一系列教学程序的构建,通过多种不定型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力求真正实践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从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契合学生职业化的发展趋势。

2.流程模式

我们不断完善教学流程,建构起“确定目标——习得新知——创设环境——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展示评价”的一系列框架结构。借此,以“师生互动、手脑并用、团队合作”为特色的教学模式日臻成熟,与现代企业对员工的职业能力要求接轨。

首先,教师依据学生的基础、能力安排学习内容,确定专业、方法、社会等能力的达成目标。在新知习得阶段,教师依据教学目标所确定的学习结果类型及学生实际,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引导文法教学、“头脑风暴”法教学、畅想设计法教学等,采取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使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其次,教师通过创设环境,提供信息,让学生根据工作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实践经验和较强的计划、决策能力。而展示评价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自省,充分挖掘闪光点。根据学院与学生实际情况,我们明确制定出运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流程后应达成的培养目标(见表1)。

(二)纬度二:采用“仿真企业”班级管理模式

1.内涵

在“职业活动导向”教学理念指导下,在保持班级特征的基础上借鉴和模仿企业,以理财教育为切入点,以企业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方式为载体,将企业的文化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

2.建构机理

(1)班级组织。我们制定了《“仿真企业” 班级组建实施方案》,组建“班级公司”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

每一个“班级公司”都提出自身核心价值内容,浓缩为企业精神,冠以“企业”名称。此外,我们还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董事长工作职责》、《董事长工作考核、奖励办法》、《仿真企业干部岗位职责的指导性意见和分级聘任、考核制度》、《仿真企业考核奖励、员工先进评比及处分总则》、《企业员工日常职业行为规范》、《基本工资发放办法》、《项目创收奖励办法》等。

(2)运作方式。一是采用“五常法”管理。“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模仿专业对口企业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分析企业情况,检查布置工作。做到职责分明,措施到位,督查有力,讲究实效。“公司”干部每天定时、不定时地对各项工作(学习情况、仪容仪表、卫生等)进行巡视检查。

二是组织职业活动。我们建立了与人合作与交流、数字应用与分析、信息处理与解决问题、自我学习与创新四大核心技能平台,通过丰富多彩的职业拓展活动,让学生强化职业意识,养成职业 习惯,确立理财观。

三是发放虚拟工资。我们制定《员工理财制度》:“员工”每个月的真实货币分固定支出(学费、代管费、伙食费等)、非固定支出(零花钱、通讯费、添置衣服和学习用品等)。建立“员工”理财明细账,每月底“员工”将本月虚拟货币总收入、真实货币总支出及盈亏情况报给“财务部”汇总,公开财务情况。采用虚实结合方式进行奖励,员工所获虚拟货币工资超过班级平均虚拟货币工资以上部分,可以按比例折算成学分,冲抵不及格文化课。

四是融入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本质特征是创新创造、注意细节、结果导向、团队导向、进取性等,其核心是企业精神和价值观,我们将其融入班级文化建设。

五是贯穿质量目标。我们贯穿职业标准、品德标准等质量目标,让学生适应职业岗位需求,顺利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具备职业发展潜能,塑造学生人格、道德品质,以满足社会道德规范要求。

(三)纬度三:推行“公司制”项目实践活动

1.内涵

借鉴“头脑风暴”教学法,在组建专业对口的“学生股份公司”背景下,以股份制形式,将某个职业实践活动分解成符合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职业实践活动,以班级任务书形式由各公司员工去完成,应用项目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学生以“员工”身份对公司进行资金、技术入股,生产产品;教师以“项目任务总监”身份对产品质量进行引导把关,共同完成项目产品生产、销售,如图3所示。

2.实施机制

(1)组织机构。成立贴合专业特点、学生兴趣爱好的生产经营公司。“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由教师担任,负责公司全面运作管理、制定运作计划及规章制度、控制原材料采购数量及样式、指导产品制作样式及工艺。下设生产、销售、后勤等部门,各部门经理由学生担任,部门内设若干班组。生产部经理负责生产管理,协助董事长进行工艺指导,研发制作新产品,做好小组产量、品质记录;销售部经理负责产品推销、财务记账;后勤部经理负责出勤、纪律、卫生、场地管理。“公司”由教师和学生按自愿原则共同参股,可向学校申请活动经费,作为运作资金,学生自主管理经营。

(2)教学安排。通过对行业、企业、家长、学生进行多种形式调查座谈,筛选出若干种比较受欢迎的实用技能作为教学内容(项目来源详见下页图4)。总经理根据活动特点制定实施方案,负责确定学习新型产品的内容与目标,并给学生提品信息,按制作要求布置任务;引导每个班组制定计划,借助资料分析,确定所需原料、数量和所需工具及制定工艺流程。班组长给“员工”分配任务;教师指导班组开展工作,进行质量监控,学生以合作方式完成任务。

(3)教学要求。我们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锤炼生存能力、劳动技能,使学生掌握生活常识,具备公民素质。我们拓展思维空间,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展示活动主题。对掌握相关科目技能的学生,可授予学校劳动技能培训证书或经国家认可的资格证书,并定期、不定期地举行一系列技能比武。

(4)销售、核算。由销售部精心选拔宣传、营销队伍开展销售工作。主要销售渠道包括:利用午休时间在食堂、寝室前向教育园区内的师生推销,把产品送至代销店或通过同学、家人、亲戚等关系进行销售。 “公司”根据制作产品的实际情况进行成本核算,兼顾原料损耗、人工工资和教室电费等成本,售价按照成本价的120%核算。

(5)创新创业植入。我们创造性地将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植入项目实践活动,建成集产品生产、技能鉴定、科技研发、成果推广于一体的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激发学生创业意识,提升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提供全方位的社会服务。

(四)纬度四:倡导“三维对接”评价理念

1.内涵

在技工院校学生职业化理念指导下,依据国务院《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和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精神,以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为目标,依据学生所拥有的三种不同身份——学习者、职业人、社会人所一一对应的三种评价维度,构建起“三维对接”的多元化、新型、综合评价理念,如图5所示。

2.指标建构

我们构建的“三维对接”评价模式中,确定了作为学习者的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身为职业人的2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作为社会人的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详见表2)。

五、改革实效

(一)探索职业化教学改革路径,实现与职业世界无缝对接

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密切结合,实现了专业与行业对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要求对接,使学校的专业结构优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更加符合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更好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变化,促进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深化。

(二)缩短就业适应周期,提升综合职业素养

学生经历企业全部业务过程,了解体会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增强了对本行业的了解与热爱,实现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全面提高,充分浸润企业文化,实现“零距离”就业,进一步提升就业竞争力。

(三)树立科学正确的理财意识,了解市场运作程序和规律

学生通过理财学习,懂得基本的财务知识,树立科学正确的理财意识,了解市场运作程序和规律,调动市场经济意识,为进入社会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积累了必要的感性经验。学生意识到应树立敬业思想、创业意识,敢于承担工作和家庭责任,懂得积累财富。学生通过创办模拟公司进行模拟训练,可降低将来新办企业的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和企业存活率。

(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提供可持续发展经验

学校进一步加强了与社会行业、企业的合作。学校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向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向转型,切实增强了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如培训企业员工、合作进行产品研发等。学校依托企业设备、技术力量及与社会行业的联系,进行全方位合作办学,凸显出“真实业务进校园,专业教学进企业”的特色。   [本文由WWw. dYlw.NE t提供,第 一论 文网专业写作职称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参考文献:

[1]李晓玲.行为导向——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2(11).

[2]陈启琛.浅谈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催化作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2).

[3]赵志群.德国职业教育设计导向的教育思想研究[J].职教论坛,2007(1).

[4]郑仕杰.对中职教育企业化管理的探索与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篇8

摘要:本文对目前我国大学商务英语口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近年来得到外语界普遍肯定和重视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并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口语学习作了例析。希望在该理论的指导下,能确立学生在商务英语口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切实提高商务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1引言

商务背景下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是商务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因为它决定了商务沟通的成败。但长期以来,商务英语口语的学习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商务语学习者的口语交流能力和水平与社会的实际需要有相当差距。本文对目前我国大学商务英语口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近年来得到外语界普遍肯定和重视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并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口语学习作了例析。希望在该理论的指导下,能确立学生在商务英语口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切实提高商务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2商务英语口语学习的现状分析

2.1目标定位不正确在很多人看来,口语课的目的就是让很多学生能用英语准确流利地交流。这一观点不能说不对,但对商务英语口语学习而言,却并不准确全面。口语课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敢说会说,但在不同情况下说什么、怎么说,这实际上是一个关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课题。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好的交流表达并非仅指语言语调标准流畅,更重要的是要言之有物。商务英语口语学习的学习者是英语专业的学生,语音语调的标准和语法的正确与否不应该再是这个阶段口语课的主要任务。学生上课操练的话题也不应该仍停留在彼此介绍、聊聊兴趣、说说天气的层面,而应将口语训练与所学的商务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但这种商务情景下的英语交际表达能力也不应只限于对课文示范对话的模仿上。模仿是必要的,但纯粹局限于模仿不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及系统思维能力。因此,在我看来,普通英语口语课(GeneralOralEnglish)与商务英语口语课(oralbusinessEnglish)尽管都是口语课,但普通英语口语课是基础性课程,而商务英语口语课则是应用性课程,后者比前者的学习目标应高一个层次,其学习目标应是在前者学习目标基本达到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在不同商务情景下运用所学商务知识(包括跨文化交流知识等)准确分析问题,并最终用正确流利的英语口头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目标与当前社会职场对商务英语毕业生的要求是吻合的。2.2学习内容的局限性英语口语局限于外贸英语会话是当前商务英语口语学习中一个很普通的现象。这一点从许多学校的商务英语口语学习采用外贸英语会话类的书作教材就可以看出来。这个问题的产生可以从我国商务英语发展的历史渊源中寻求解释。从20世纪50年代起,商务英语被称为外贸英语(ForeignTradeEnglishorEnglishforForeignTrade),并一直沿用到80年代。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我国开展的对外商业交往主要是商品的进出口贸易,很少用其他的商业方式。因此,外贸英语的称谓是符合当时的情况的,也是十分贴切的。但最近20多年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加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的影响,使得我国对外商业交往形式日趋多元化,今日的商务涵盖范围极广,包括金融、营销、管理、旅游、物流等许多方面,贸易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即使是贸易,也由原来的货物贸易扩展到、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等。显而易见,外贸英语一词已不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并逐渐被商务英语或国际商务英语所取代。但名称的转变却并未带来商务英语口语实际学习内容的改变,在许多学校的课堂上,名为商务英语口语的课程重点讲授的内容依然是外贸英语会话,以对外贸易业务流程中的各主要环节作为会话课的主题,围绕该主题学习示范对话,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在此基础上,再做情景对话的操练。但外贸英语毕竟不能等同于商务英语,掌握外贸英语会话内容与技巧也远远满足不了当前社会职场对商务英语毕业生的要求。2.3商务英语学习者在口语学习中的非主导地位教师仍然是课堂的核心和控制者,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历年在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并未得到真正的贯彻。以我对商务英语口语课的实际情况的观察和了解,发现目前大家在商务英语口语学习课堂上主要是采取以下的方式进行教学:先听课文示范对话的录音或看录像,接着就课文中出现的词汇和语言点进行讲解,然后做每单元后面针对课文内容和语言点设计的练习,根据本单元所学的内容,完成一些类似的情景对话。这种学习模式表面看来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从熟悉课文内容(听磁带、看录像、听老师讲解等),到简单初步地运用所学课文知识内容(做练习以测试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语法、词汇、句型等的掌握),再到较复杂地运用所学知识(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情景对话)。但仔细推敲一下,就不难发现,在这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都只是在被动地完成教师所安排的一个个步骤和任务,而并非主动地参与其中。学生课堂上有创造性地操练口语的机会和时间太少,其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并未得到真正的调动。此过程中的教师就好比导演,而学生只是演员,台词、情节和表演方式都由导演预先设置好的,演员只需照导演所说的去做,完成导演预设的各个环节就可以了。显然,这种传统的学习模式并未收到很好的效果。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

3.1建构主义理论的由来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让.皮亚杰(J•Piaget)。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皮亚杰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可见,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图式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图式改变)。认知个体(儿童)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是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逐步建构起来,并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的。这就是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3.2建构主义学习特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

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也就是说,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它强调:1)学生为中心;2)“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3)“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4)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5)利用各种信息资源;6)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口语学习例析

为清楚地体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对口语学习的指导,拟将以“奥林匹克运动会话题”为口语学习内容来进行例析,说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在口语学习中的应用:(1)创设情景。首先,要围绕这一内容拟定若干题目,确定与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例如奥运会的历史和中国在历次奥运会中的成绩等问题;其次,确定媒体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选择适当的媒体形式直观、形象地把选定的问题表现出来。如利用在图书馆和Internet上查阅的资料制作了一个关于奥运会历史的多媒体演示软件,在导入环节播放。(2)发现问题。播放软件后,让学生谈看法。一位说,从奥运会举办的时间轴线,他注意到奥运会是每4年召开一次。另一位则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并不总是这样,例如1904年、1906年和1908年这几次是每两年举行一次。还有一些学生则注意到在时间轴线的1916,1940和1944这几个年份没有举行奥运会,很自然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年份没有举办奥运会?”(3)组织协作。学生被分成若干小组,对所发现的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在这期间可在各小组中走动,给困难小组或个人提供帮助,也可参与到其中一组的讨论中。(4)达成共识。各小组派一代表发表他们的讨论结果。一个小组回答可能是这些年份发生了一些重大事情;另一小组回答可能发生了战争;历史知识丰富的小组指出1916年停办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1940和1944年停办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后经过讨论和协商,大家一致认为:①奥运历史初期有几次过渡性(两年一次)的奥运会;②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对举办奥运会产生了影响。从以上释例可以看到,用多媒体计算机建立一个有关奥运会某个专题的情境,并以奥运历史或中国在历次奥运中的成绩这类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锚”(学习的中心内容),用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精神,再通过展开讨论,把对有关教学内容的理解逐步引入深入。在这样的探索、讨论、总结中,学生达到了真正练习口语的目的。在这个课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置,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5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商务英语口语学习的注意事项以上只是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口语学习案例,商务英语口语学习则不仅要遵循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还要注意其学科特点。

5.1注意情境的创设光有书本、黑板及教师的讲解的课堂激发不了学生“说”的欲望,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即使勉强开了口,也常常是在“背”句型、“背”对话,算不上是对知识的运用。教师只有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才能增加呈现内容的生动性、真实性,让学生处于一种真实的交际情境氛围中,激发他们对呈现内容的关注和兴趣,激发他们的联想,唤醒他们已有的图式,从而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在真正的知识运用中构建新的图式。而交际情境的设计一方面要符合商务英语口语的教学内容,选择有关金融、营销、管理、旅游、物流等方面的话题;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情境的丰富多样性。除了利用多媒体以外,还可将教室假定为外宾接待室、超级市场、制造企业、展览会展台、机场、宾馆、餐馆等,让学生扮演成这些情境中的人物,开展对话,甚至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在真人、真事、真景下进行会话。

5.2注意商务英语口语教师的角色转换大多数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师资都是英语专业毕业,语言能力虽然强但缺乏国际商务知识。而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掌握相关商务专业知识,而且由于教学活动延伸到了课外,也要求教师提高对学生课外学习过程的管理和指导,教师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不再局限于每周2个课时,课外也要与学生保持经常的联系和沟通。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合作者,其实际的工作时间和责任被延长和扩大了。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工作具有相当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心。:

5.3注意培养自主性口语学习的途径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商务英语口语学习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也提高了。虽然多数学生有学好英语的强烈愿望,并希望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但是他们习惯了等老师来“喂”知识,因为多年来传统教学方式给他们带来的惰性和依赖性阻止了他们积极地参与知识建构,传统教育和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也在协作性的培养上留下了严重的缺憾。怎样才能改变学生已有的、不适合建构式学习的思维结构,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培养学生从依赖老师向自主性学习迈进的途径有很多。Gardner和Miller(2002:8)的观点是可以通过“自我指导学习”、“自我教育”、“独立学习”和“自我获取式学习”来实现自主性学习。四个术语的含义似乎各有不同,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鼓励学习者确立学习目标,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四个术语中“,独立学习”是通向自主学习的前奏(Gardner和Miller,2002:8)“。自我获取式学习”则是“一种提高学习者学习自主性的方法”(Sheerin,1991:144,引自Gardner和Miller,2002:8)。5.4注意利用合作学习克服口语学习焦虑学习焦虑是影响商务英语学习者口语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它是商务英语学习者在口语活动中产生的不安、焦急、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状态,包含交际恐惧、面子焦虑等,而合作学习却可以帮助学习者可以在同伴的帮助下,通过与他人合作完成口语任务,不断提高自己应对交际恐惧和面子焦虑的能力。

6结语

众所周知,外语学习,无论是为何种学习目的,无论采取何种学习方法,最终结果必须体现在自身的成长进步上。我希望通过尝试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商务英语口语学习,能像桥梁一样将课堂教学与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消除目前商务英语口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消极影响,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尽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口语学习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但我相信,在商务英语口语学习中有选择、灵活地贯彻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真正做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应该是今后商务英语口语学习发展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