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中学生科普论文8篇

时间:2023-02-28 15:33:0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中学生科普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学生科普论文

篇1

为了营造科技创新型建设氛围,贯彻《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加快科普示范城区建设步伐,推动我区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鼓励优秀人才的涌现。按照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通知“为贯彻落实建设节约型社会、创新型国家的精神,2015年第3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主题为《节约、创新、发展》的要求”,为了把此项活动办成我区的特色和精品项目,经庐阳区科学技术协会、区教育局、区中小学科普工作者协会研究,拟在2014年11月份,举办庐阳区第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庐阳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庐阳区科学技术协会、庐阳区教育体育局、庐阳区中小学科普工作者协会及相关学校。

庐阳区第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机构:

主席:黄|

副主席:姜鸿杰刘芳王翠英

执行主席:殷硕景董召奎谷云岳彩莲

大赛执行:闫如成邹磊

大赛组织协调:王碧波尹亮鲍妮娜

“创新大赛”组织委员会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共同协商组成。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庐阳区青少年科普协会(区电化教育馆408室)。

二、大赛宗旨:建设节约型社会、创新型国家

三、大赛主题:《节约、创新、发展》,科幻画不单设主题。

四、大赛参加范围:庐阳区范围内职业学校、高中、初中、小学及幼儿园的在校学生和民办机构辅导的学生。

五、活动内容:竞赛活动包括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展览、优秀论文评比和科学幻想画比赛等。

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面向所有中、小学生。

2)参加发明创造比赛的作品应是青少年自己选题、自己设计、自己制作。评选委员会依据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评出优秀项目。

3)科学论文要求青少年自己选题、自己研究、自己撰写;参加科学讨论会的论文可以是中小学生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完成的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等。评选委员会依据论文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评出优秀论文。

4)创新方案设计的参加者是中学生,它要求青少年运用现有的知识、通过收集和检索获得的信息,经过调查、走访、分析、论证以及研究性学习,对重大现实问题可能设想的解决方案,或对未来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可能实现的新进步、新形态、新形式、新概念、新产品和新服务进行设计和创作。

5)创新方案设计的参加者是中学生,它要求青少年运用现有的知识、通过收集和检索获得的信息,经过调查、走访、分析、论证以及研究性学习,对重大现实问题可能设想的解决方案,或对未来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可能实现的新进步、新形态、新形式、新概念、新产品和新服务进行设计和创作。

6)竞赛类作品要求

1、每名申报者在一届大赛上,只能申报一项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包括集体项目)。

2、申报者所申报的项目必须是2013年7月1日后完成的。

3、申报书不能与研究报告等其他申报材料装订在一起,否则视作不合格申报。

4、查新报告:所有参赛项目应提供查新报告,其中技术发明要提供专利查新报告。查新报告的格式会在申报表中体现。选手必须对类似论文或项目进行检索,并说明自己的项目与他人的论文或项目相比有哪些创新之处。

5、评审标准。作品按照自主选题、自己研究、自己撰写、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的要求。具体见《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章程》。

6、科技辅导员创新项目应附说明项目原理、用途、改进点等的材料和项目实物照片。

六、活动要求: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科技活动的领导,认真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和实施。要围绕主题,以立足普及、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创新实践为原则,广泛开展活动。

七、参赛要求

1、严格规范竞赛工作。坚持“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和研究、自己制作和撰写”的“三自原则”,坚持“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的“三性原则”。

2、注重能力培养。注重青少年科学探究和创新实践基本能力的培养。倡导青少年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主动探索身边的科学问题。鼓励和发掘青少年质朴的原始创新意识。强调和提倡青少年主动发现、自主研究、自主创新。

3、作者人数规定。同一项目(竞赛项目)的作者不得超过两名,否则不予申报,两名作者的项目视为集体项目,集体项目按10%的比例参评。一个项目的辅导老师不得超过两名。获奖项目只表彰第一辅导员。

4、科幻画作品要求

1)作者要求:5—14周岁的少年儿童。

2)作品要求:

①、参评作品要求符合主题,充分体现科学幻想;

②、参评作品一律在规格为38M×54M纸或其它材料上绘制,不需装裱;

③、作品形式可以是油画、国画、水彩画、水粉画、钢笔画、铅笔画、蜡笔画、版画、粘贴画、电脑绘画等画种,作品风格及使用材料不限,但不包括非画类的美术品、工艺品;

④、参评作品仅限个人作品,即由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作品,不接受集体作品;

⑤、参评作品要注意构想的独特性、新颖性。抄袭他人作品,一经发现将被取消参评资格。

3)评审标准:按照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统一要求。

5、科技辅导员竞赛要求

1)每名申报者在一届大赛上,只能申报一项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包括集体项目)。

2)申报者所申报的项目必须是从当年7月1日往前推不超过两年时间内完成的。

3)申报书不能与研究报告等其他申报材料装订在一起,否则视作不合格申报。

4)科技辅导员创新项目应附说明项目原理、用途、改进点等的材料和项目实物照片。

5)查新报告:所有参赛项目应提供查新报告,其中技术发明要提供专利查新报告。查新报告的格式会在申报表中体现。选手必须对类似论文或项目进行检索,并说明自己的项目与他人的论文或项目相比有哪些创新之处。

八、申报材料:

1、科幻画:科幻画原件、申报表一式2份,一张张贴于作品背面,一张用回形针附在作品上。

2014年9月15日前,科幻画申报材料、汇总登记表(同时报送电子版),逾期不接受申报。作品资料请自行留存,作品不退。

2、学生竞赛项目:作品1份、申报书1份、查新报告1份(同时报电子版,每个作品建一个文件夹,文件名称:学校+项目名称)。

3、教师竞赛项目:作品1份、申报书1份、查新报告1份(同时报电子版,每个作品建一个文件夹,文件名称:学校+项目名称)。

4、学生科技实践活动:作品1份、附件1份(电子版同时报送)。

九、专家评委:为了提高我区青少年科技创新的水平,本届大赛由庐阳区科学技术协会和庐阳区教育体育局组织专家评审,并将邀请安徽省青少年活动中心、在肥科研院所专家和市科协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比赛进行评审。

评委会顾问:黄|(庐阳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姜鸿杰(庐阳区区委常委、科协主席)

刘芳(庐阳区区委常委、副区长)

王翠英(庐阳区政府副区长)

评委会主席:董召奎(庐阳区科协常务副主席、科技局局长)

殷硕景(庐阳区教育体育局局长)

评委会副主席:岳彩莲(庐阳区教育体育局副局长)

谷云(庐阳区科协委员、科技局副局长)

评审组组长:徐楠桔(省科协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安徽省青少年创新大赛组织成员之一)

郑军(科协青少年活动中心二室主任兼、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项目负责人)

评审组评委:韩德民(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省动物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青少年创新大赛专家评委)

孙怡宁(中科院合肥智能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安徽省青少年创新大赛专家评委、合肥市青少年创新大赛专家评委、安徽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评委)

王刚(合肥市第一中学生物教研组组长、高级教师,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辅导员)

十、作品评审方式:采取专家评委评审,并提出修改意见。

十一、作品征集对象:庐阳区区域内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及职业学校、民办学校的所有在校学生。

十二、表彰奖励:区级竞赛根据不同项目设置作品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优秀社会实践奖,另设优秀辅导奖和优秀组织奖。

十三、奖项设置:

1、科技创新特等奖(包括科技论文、发明制作、科学幻想画、社会实践):共100名

2、科技创新一等奖(包括科技论文、发明制作、科学幻想画、社会实践):共150名

3、科技创新二等奖(包括科技论文、发明制作、科学幻想画):颁发获奖证书

4、科技创新优秀组织奖6名

5、优秀科技辅导员:中、小学10名

十四、活动依据:依据庐阳区《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科普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庐阳区中小学科普工作考评标准》的要求开展本次活动。我们将庐阳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校的参与率作为对学校科普工作考评重要条件之一。

十五、工作日程安排:

1、筹备:2014年6月15日至11月30日;

2、2014年10月15日成立第六届创新大赛组织机构;

3、2014年11月18日上报作品;

4、2014年11月22日专家评审组对作品评分;

篇2

根据《中小学生科技节活动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我校学生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丰富我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我校科技教育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二、活动主题版权所有!

探索与创新

三、活动内容

按照区教体局的文件的要求我校这次科技节活动主要包括四项内容

⒈中学生创造活动

⒉中学生电脑制作活动

⒊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和竞赛活动

⒋开展读书(名著、科普书籍等)活动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月日至月日)

各班要高度重视这次科技节活动,立足本班实际,按照学校团委的统一部署,确保活动落实到实处。要按照“班班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总体要求,围绕“探索、创新”的活动主题积极参加,扎实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二)组织实施阶段(月至月)

各班要在认真宣传发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暑假期间,做好活动的安排,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扎实开展科技节系列活动。

⒈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和竞赛活动

各班要积极通过板报、宣传栏等活动阵地向全校学生宣传科普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社会科学发展史和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有关知识,了解科技进步与教育发展的关系,激发学生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学校将于九月份开始进行黑板报比赛,九月主题:古代科技、近代科技;十月主题:现代科技。每月底由学校团委、学生会组织进行评选,并设立奖项:一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二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三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

学校将组织以级部为单位的全校性的科普知识竞赛活动。竞赛内容包括:科学发展史(古代、近代、现代科技)、古今中外科学家的知识和教科书中的知识。

竞赛形式:笔试、闭卷(分高中组、初中组两套试题)

竞赛时间:月中旬

具体安排:每班推选名同学参加由学校组织的知识竞赛,采用百分制,取名同学的总分为指标,按从高到低确立奖次。

一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二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三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

⒉中学生创造活动

主要包括四类:

()发明创造类:指利用有关科学理论知识做出的新颖独特、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即“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

()创意设计类:指因原材料、工艺等限制未能做出发明创造的实物,但根据科学原理和发明创造方法完成的创新设计。

()科学幻想画类:指着眼于新世纪人类生产、生活因科技的发展可能呈现的巨大变化,通过科学幻想,绘出未来科技、生活的美丽画卷。作品要求:可用油画、国画、水彩画、水粉画、铅笔画、蜡笔画、版画、粘贴画等绘画技巧、风格及使用不同材料表现;作品规格一律为×,横竖均可。

()科学论文类:指源于科技活动撰写的科学成果论文。如:实验报告、考察报告、观察报告、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

以上四类活动每班于月日前各上交校团委两件作品,学校届时将组织学校领导、有关老师进行评选,评分标准为分制,一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二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三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

⒊中学生电脑制作活动

主要包括五类:

()电脑绘画类:运用各种绘画软件完成的绘画作品,包括组画、连环画或是单幅画,单纯的摄影作品不属于此项活动范畴。

()电脑动画:运用各种动画软件完成的二维、三维电脑动画作品。作品容量应不大于。

()电子报刊:运用各类文字、动画、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创作的电子报或电子刊物。电子报应该有报名、刊号、出版单位或出版人、出版日期、版面数(至少四个)、导读栏(真实或虚拟的)等刊物所包含的要素。

()网页:使用语言或网页制作工具编制的阐述某个主题或传递某类信息的作品。大小不超过。

()程序设计:以各种计算机程序语言编写的具有较为明确的设计思想、贴近中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程序设计或游戏软件。提交的作品中应包括源程序、流程图和帮助。

以上各类作品制作,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创意、设计并自己制作,指导老师可以给与一定的指导,但不能直接参加制作。并于月日前上传到学校服务器上的科技节电脑制作”文件夹中,并注明班级和作者,每班上交作品二至五件。一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二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三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

⒋开展读书活动版权所有!

学校组织同学们在暑假期间“读名著、颂名诗、看名片、学名人”的活动,强化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科学态度,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能力,完善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时开阔学生视野,掌握科学知识。学校将以级部为单位组织“读书笔记”比赛,一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二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三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各班于月日上交校团委二至五篇读书笔记。

(三)成果展评阶段(月份)

各班要认真在全班学生中进行宣传、发动,并按时、按量的完成,学校最后将评选出在整个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班级和个人予以奖励,班级团体总分按照以下标准:

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和竞赛活动占

中学生创造活动占

中学生电脑制作活动占

读书活动占

届时学校评选出在整个系列活动中的优胜班级:一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二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三等奖(每级部)奖励班级量化分分。并将优秀作品进行展览及上报教体局参加全区的比赛。

五、成立领导小组和评委小组

篇3

参赛队伍需要完成由简入难的3级比赛任务,共有5次竞赛机会,取最好的三次成绩。以石门高级中学为主力的中国代表团,以过硬的实力,轻松拿下第1级和第2级任务。第3级比赛的首要任务是营救被困在着火房子里的娃娃。这是去年新增的任务,然而当年没有一个队伍能够完成,今年能否实现突破,也成为整场赛事关注的焦点。

失败、失败、差一点成功、别的队伍差一点成功……在这样的胶着中,石门高级中学的年轻选手们顶住巨大压力,与中国代表团齐心协力,相互勉励。终于在还有最后一次竞赛机会的时候,中国队的TMSL-Innovator成为全场第一个成功营救娃娃的机器人。刹那间,赛场沸腾了,掌声、欢呼声汇成的热浪,让这群来自广东南海的年轻学子久久不能平静。

作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石门高级中学坚持“科技与人文并举”的办学理念,在科技教育方面硕果累累,是佛山市唯一一所连续两次被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广东省科学技术厅授予“广东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2010-2014、2015-2019)荣誉称号的学校。在佛山市南海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的关心与支持下,学校专门成立了机器人教学与实训中心,师资和硬件等方面都达到国内超一流的水平。作为佛山市科技教育的闪亮名片,石门高级中学的机器人项目不仅多次获得国际家用机器人灭火比赛的世界冠军,在世界教育机器人大赛(简称WER)赛事上也连续多年代表中国队斩金夺银。

不走寻常路

佛山市石门高级中学创办于2003年,创建时为老牌名校石门中学的一个校区。学校坐落于佛山市高新区、中国知名的工业大镇――狮山镇,临近狮山大学城、南海信息产业园,与众多高科技企业毗邻,科技教育资源得天独厚,科技教育氛围浓厚。2005年,学校新的领导班子成立之后,一直在探索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个新建的校区,在生源、师资、办学条件等各个方面都面临着很多困难,要提高办学质量,应寻找一个怎样的突破口?

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开始的新课程改革为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一方面,科技创新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另一方面,学校又可以通过科技创新活动来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效率。因此,学校积极挖掘自身的优势资源:建校时间相对于其它区直属高中较迟,采购的教学硬件设备和所建立的实验场室较为先进,紧跟时代步伐和科学前沿;自身培养和引进了一批拥有科技教育特长背景的教师,充实了师资队伍。依靠这些得天独厚的教育优势资源,在上级的领导和政策支持下,结合校情特色和时代需求,2005年始,学校将特色教育目标定位为“科技教育”特色,将之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一方面大力开展科普教育,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进行大胆创新,搭建了“佛山市石门高级中学创新科组”和“佛山市石门高级中学学生科学院”两大平台,在科普教育的目标、内容、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2005年成立的“佛山市石门高级中学科技创新科组”,由16名教师组成,文科、理科类、实践活动类、发明类辅导教师,在各自负责的项目上定期开展研讨、交流活动。目前已有一批教师成长为科技辅导骨干教师。同年,学校还成立了“佛山市石门高级中学学生科学院”,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的任务交给学生自己,把学习与运用科学文化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组织、设计和实施科学实践和科学研究。学校科普工作的日常任务主要由“学生科学院”负责。高年级的学生通过“传帮带”,带动了低年级的学生。

走出快乐路

1.赏心悦目的科普活动

(1)开办科普讲座。在科技文化及风筝文化节期间,学校邀请中科院专家、国内外著名教授、中小学特级教师、其它行业的科技专家以及校内教师为学生开展科普知识讲座。每次活动包括各个学科共15场次,内容涵盖航天、环保、生物、生理、脑科学等多个领域。

(2)看科普录像。2005年以来,学校图书馆每年购进超过200万元的图书及影音资料,其中包括一定数量的科普教育光盘。学校利用班会课、课外活动的时间,每学期安排适量的课时播放光盘,观看后还要求学生讨论并撰写科技小论文。

(3)参观博物馆、工厂、农村、创新中心。每年寒暑假,学校都安排适量的选修作业,要求学生到外地旅游时要增加参观博物馆的项目。学校附近有相当多的创新中心,如佛山科技馆、五金创新中心、电脑科技创新中心、磨具研发中心、佛山林科所等,学校多方联系,组织学生参观。每学期还会组织一次参观附近工厂、农村的活动,让学生深入生产实践活动场所,亲身体验。

(4)进行科技考察。主要是科技辅导员组织学生进行考察。如狮山的城建对原地貌和环境的影响、兴和村实验基地、佛山林科所的茶花基地、铝材加工厂等,还包括广宁竹乡等科普基地。

(5)组织科技夏令营和冬令营。部分师生已到过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参观当地的科技馆、航天中心、博物馆,参加青少年科技比赛等。

(6)举办科技文化周。文化周活动丰富:科学发明与科技论文评比、学科科技制作比赛(主要是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实验技能比赛、科普知识竞答赛、科普讲座、科普电影等。

(7)开展科技宣传活动。在世界环境日,组织师生调查学校的“三废”治理情况,请环保局的专家对如何保护校内小湖作环境保护专题报告。结合世界水日、爱鸟周、世界防治荒漠化日、世界动物日等节日,组织出科技专刊、办科技黑板报,通过这些学习宣传,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在以文化课教学为核心的学校教育中,科普活动只要认识到位、动作到位,仍然是有时间、有空间的。只要内容新鲜,切合学生的实际,科普教育是深受学生欢迎的。

2.怡情悦性的课题研究

难能可贵的是,学校的科技教育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科普上,而是结合学生的爱好和特长,组建科技研究小组,让学生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来。学校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每次时长为一个学期,由高一全体教师参与指导,以备课组为单位,并为学生提供各种活动题目作为参考,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研究课题,经教师同意后实施。高一下学期则在各个班级结合通用技术课程,开设发明与技术课程,内容包括发明、工业技术和专利的相关学习。

依托课堂教学,在科技研究小组和学生科学院里开设特色课程,共分为环保类、生物类、制作类、信息技术类、论文类等五类。每类课程又分为若干个子课题。(1)环保类课程包括节能节水项目、多种能源发电项目、生活污染研究项目、生物杀虫项目、佛山地区污染研究项目。(2)生物类课程依托学校的教师资源和科技活动基地设置了兴和村基地项目、佛山林科所指导项目、学校生物科技园项目、肇庆“竹博物馆”项目。(3)制作类课程包括模型制作项目、无线电制作项目和比赛项目。(4)信息技术类课程包括智能机器人、学生动漫、网页制作、单片机、科学DV、3D动画制作等。(5)论文类课程即教师指导学生开题、结题、撰写符合规范的小论文。这些课题大多都是学生在平时的研究活动中研究过或参与了的活动,可操作性强,研究方便,易于深入,有相P的资源做执行保障。每两周一次,各个相近题目的小组在教师的参与下开展一次集体交流活动。

3.陶情适性的校本教材

近三年来,随着校本课程的不断开展,学校积累了众多素材和教学资料,编写了多本校本教材和资料。《计算机软件开发》内容既囊括了编程语言基础、软件界面设计、各模块编程技术,又有软件项目管理及文档编写、参赛作品实例,从技术到应用都给出了优秀范例。《单片机创新应用开发入门》内含《便携式危险灯制作》之电子制作入门体验等8个探究活动,学生学完后能全面掌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开发的基础知识。《中学智能机器人》,有6课内容为仿真机器人,有10课内容为实体机器人,以未来伙伴仿真软件和零部件作为教具。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时,可以自己设计、搭建机器人造型,设计、制作控制电路,设计、编写、下载控制程序,让机器人动起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做机器人”。《发明创新》注重介绍创新思维方法,如观察发现法、组合创造法等6种,附录里还介绍了专利法,以便学生依法申请专利。《科技动漫》从撰写剧本、flash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动画镜头设计等方面,手把手地教学生做动漫。《身边的科技创新实验》选题内容包括环境、生物/ 化学、食品、健康等方面。这些选题大部分来源于学生科学院成员曾经研究过的成果。口香糖、中草药色素、果蔬清洗机等选题都是学生们认为特别“好玩”的,在创新实验中一步步获得丰富的科学素养。

走出一路风景

苦干加巧干,一批优秀教师在科技教育中获得了优秀业绩。“全国十佳科技教师”闫灵麟老师,每年辅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都获得了省级以上的奖励。李雪芬老师辅导学生的科技论文项目获得了广东省一等奖,李老师被评为广东省优秀辅导教师。李忠伟、莫宇楼、刘世能、郑兆圣、谢坦娜、李戬、徐毅、夏云等一批老师都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进一步加强科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学校于2012年引进了南粤优秀教师、佛山市名师、南海区学科带头人李强老师。李强自2012年以来辅导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级机器人大赛共获得4项国际机器人大赛冠军,30多项全国冠军或一等奖;2015年被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聘为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担任历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机器人竞赛裁判长工作;主持了广东省“十二五”规划课题《STEM教育理念下高中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研究》《中学智能机器人特色课程开发研究》等;编写了《中学智能机器人》《WER设计与制作》等校本课程。

学生综合素养不断提高,优势特长得以长足发展。2008年起,学校科技创新获奖的等级和数量已经连续9年在佛山市稳居榜首,为南海乃至广东基础教育实现了多项零的突破。2009年8月,沈钊同学荣获青少年气候大使评选全国中学组第一名,成为在联合国气候大会演讲的第一位南海学子。2013年12月,在“未来科学家”活动中获得2金4银的优异成绩,这是历年来广东省中学生首次夺得该项竞赛的奖牌。2014年世界级机器人大赛,10名学生取得了总分第一。2014届高三学生周仕成(广东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程序设计一等奖获得者),被名校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录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随着南海区区域教育品牌战略的推进与深入,我们深信‘科技与人文并举’的特色办学之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好。”谈及石门高级中学科技教育的前景,陈冰锋副校长信心百倍,豪情满怀……

记者观察

2014年报道南海区高中创新发展专题时,记者第一次走进石门高级中学,最吸引眼球的自然是各式实验室和丰富的科技创新作品。印象深刻的是,在生源并不具备优势的情况下,学校坚持素质教育与特色教育同步发展,坚持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和谐发展,坚持普及教育与竞技教育健康发展,“促进全体学生得到最有效的发展”的教育理念,既契合时代要求,又符合学校现实需求。三年后重访,科技教育已成为学校的成长驱动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和优势特长的发展。

科技之美,美于创新。科技之美,美于挑战。科技之美,美于高峰之上还有高峰。在一次又一次的试验、调试下,活动的趣味性来自于未知,每一次体验都会带来新的挑战,使人不断挑战昨天的成绩,成就更好的自己。诚然,每个项目都没有唯一正确或完美的解决方案,有着无数种实现的可能,需要独创设计、战略规划和团队协作,并融合跨领域的知识技能。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下成长的学生,应该是充满想象力、创造力、有技能又有热情的专业个体,能够终其一生直面挑战、永不退缩。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精神财富毕业,是每个醉心于教育的教师最希望看到的硕果累累。

篇4

科普,亦即科学普及的简称,主要是利用各种媒介,将科学知识传播到社会各个层面,以促进民众对科学的认知、提升社会的科学素养。为了达到全民普及的目的,科普文章必须将艰涩的科学知识适度的简化,让大多数非专业的读者也能够消化、接收。

科普的用法在中国大陆通用已久,但早期台湾地区并不惯用科普一词,直到1983年以后才逐渐广泛使用(张之杰,1983)。原本台湾地区的科学性文章通称为“通俗科学”,用来区别专业的学术论文,而在以儿童为阅读对象的科学文章则称为“儿童科学读物”。

由于儿童时期是人类求知欲最旺盛的时期,每天除了吸收课堂上的知识外,也应该经常阅读课外读物,养成阅读的习惯。根据台湾南投地区小学4、5、6年级的调查统计,有45.5%的儿童平日以阅读为主要的休闲活动,而其中又有72.8%喜欢阅读儿童科学读物,且61.9%的父母也注意到儿童有主动阅读儿童科学读物的习惯(萧名均,2009)。由以上的调查可知,少儿科普是少儿课外教育极受重视的一环。

市售刊物以阅读对象来区分,成年人阅读的为一般杂志,而成人以下的刊物即为教育类。适合学龄前儿童(3~6岁)阅读的刊物,称为幼儿杂志;适合小学生(6~12岁)阅读的刊物,为儿童杂志,而适合中学生(12~18岁)阅读者,则称青少年杂志。

由于笔者从事儿童月刊出版工作多年,对相关刊物较有涉略,因此以儿童科普期刊为主,并将年龄层扩展到青少年阶段,对台湾现有的少儿刊物进行统整,再从中了解少儿科普教育的现况。

1研究方法

由于少儿刊物具有分龄的特色,受众局限在特定的年龄层,多半为家中有适龄人口的家长订阅,销售方式以直销为主、店销为辅,在一般书店无法取得完整的出版讯息,因此本次考察的少儿刊物主要取自台北市立图书馆的儿童馆收藏,另外也由台湾图书馆调阅部分刊物。

在台北市立图书馆的期刊架上,至2012年持续出刊的儿童杂志共有20种,其中有4种以学龄前的儿童为阅读对象,另外有7种主要内容为英语、作文和艺术等,完全未涉及科学性文章,因此不在本次调查范围,最后计有9种少儿杂志为本次考察目标,此外在台湾图书馆则补充1种少儿杂志。

杂志内容描述取2012年出版的期数,除了概括性地介绍之外,还针对各杂志科学篇章选择,各篇章的格式和文图配置情况进行简述。

2少儿杂志简述

在本次考察的10种少儿杂志中,《新小牛顿》是唯一的少儿科普杂志。《新小牛顿》于2004年由《小牛顿》转换而来,至2012年3月共出版90期。杂志主要的阅读对象是5~10岁的儿童,亦即小学中低年级,因此杂志内容标有注音符号,字级较大,文图比为图像多于文字。杂志页数共82页,杂志的主题与科学相关,但也包含部分社会、人文、地理等篇章。综观2012年1~3月号的《新小牛顿》,杂志在每期都有特定主题,该期杂志所有篇章皆围绕主题而成。就笔者规纳,2012年1月号(88期)主题为“企鹅”,2012年2月号(89期)主题为“热”,2012年3月号(90期)的主题则为“树”。以90期内容为例,相关篇章便有《山上的台湾二叶松》、《妙手回春的树医生》、《树木家族点点名》、《大树小杀手进攻了!》、《树木家族点点名》、《守护行道树的好朋友》、《啄木鸟敲敲敲》、《爬树小精灵──树蛙》、《在雨林的顶端散步》、《树啊!我想认识你》、《帮老园丁种树》、《大树的回忆》。

除了《新小牛顿》之外,其他9种杂志都是综合性杂志,但有部分篇章属科普范围。

《新生族教学月刊》创刊于1991年,至2012年3月共出刊252期。虽规为综合性杂志,但属性与杂志不同,由封面上印有“国语”、 “社会”、 “数学”、 “自然”与“生活科技”字样可知,其主要功能为教学的补充教材。全本杂志并无主文,而是由各学科的题库组成,其中科普相关内容占的比例颇高,单期123页中有12单元、51页属科学性题库。

《地球公民365》创刊于2005年5月,至2012年4月共出刊81期,每期页数120页,该杂志内文并无注音符号,图文各占版面的一半,读者年龄层应为小学中高年级和中学阶段。杂志内容包含8大领域,其中生态记事、科学常识两个领域属科普范围。在81期中,共有6单元、32页为科普文章,内文大多为论说文,中间穿插漫画和插图。

《小学生巧连智》是日商巧连智多媒体学习月刊,包含知识阅读本、DVD和网络。知识阅读本每期56页,阅读对象为小学低年级学生,杂志内文均标有注音符号,版面以图为主,文字量较少。杂志内容配合小学学科,其中科普相关的内容主要为自然与生活科技,隔期出现数学篇章。

《大嘴鸟亲子教育杂志》原名《大嘴鸟亲子数学》,1996年10月创刊,于2008年5月更改为现名,原为介绍幼儿园和小学数学为主的数学杂志,改名后为综合性月刊,阅读对象为5~12岁儿童,文字部分有注音、部分没有注音。杂志每期54页,其中科普文章占2012年3月号(186期)的5单元、24页,除了自然与生活科技相关篇章之外,还固定有数学资优生介绍和《数学评量》,是该杂志的特色。

《国语青少年月刊──少年飞讯》于1995年10月创刊,至2012年4月出版196期,为国语周刊杂志社出版的月刊,适读年龄是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文章皆无注音,版面文多于图。全书112页,在196期中有22页为科普文章。

笔者任职的《小达文西》杂志于2006年1月创刊,至今出刊76期。每期96页,适读年龄为小学生,除少数篇章外,杂志内文都含注音,图文各占版面的一半。在2012年4月号(76期)中,共有5单元、17页为科普文章,表现方式大多为图文各半,每期有固定数学漫画单元。

《未来少年月刊》为天下远见集团在2011年1月才创刊的新杂志,至2012年4月出刊16期。由于《天下远见》为台湾知名杂志,旗下的少儿杂志有许多名人参与撰稿,内容也比其他少儿杂志具杂志感。每期126页,在16期中有5单元、17页为科普文章,除文图篇章之外,还有动手做实验单元。

《TOP945》为市面上少见的双周刊,由出版中小学教科书的康轩文教集图于2003年1月创刊,至2012年4月出刊210期,分为初阶版和进阶版,初阶版适读年龄为幼儿及小学低年级,进阶版适读年龄为小学中高年级,内文皆有注音标示。在进阶版每期有72页,科普文章在210期有1单元、8页,209期则有4单元、17页。

《幼狮少年》为台湾最老牌的青少年综合月刊,由1976年创刊至今已出版426期,每期110页,科普文章所占比例较少,426期只有1单元、4页,425期则有2单元、7页。由于适读年龄为初中生,文字无注音,版面文多于图。

3结论与讨论

台湾地区由于少子化,少儿刊物的生存不易,科学专门性的杂志更是少数,1978年4月创刊的《少年科学》、1984年3月推出的《小牛顿》、1986年10月创刊的《小小科学眼》和1985年2月日本授权的《哥白尼21》等杂志皆已陆续停刊。至今仍持续出刊的少儿科普杂志只有《新小牛顿》和《少年牛顿》,这两种杂志是在2004年由《小牛顿》杂志一分为二而来。

科学包括了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生物等学科,这些基础学科在学校已有相关课程教授,但家长订阅科学刊物的目的仍是补充课本的知识,并使自然科学成绩进步,因此杂志内容与一般少儿科普书籍内容差异不大。在成人科普刊物中常见的科学新知,由于内容较艰涩难懂,不易转化,在少儿科普刊物中极少见。

不论是少儿科普杂志,或综合性杂志的科普文章,内容都以生物和生态为主,理化较少,数学更是少见。大量的生物相关单元,可能是因为简单易读,且较受少儿喜爱之故。然而科普的目的是普及科学知识,若仅传达单一学科的讯息,无助于科学向下扎根。

科普刊物除了以文字传达知识,还常利用插画与照片解说。尤其在少儿科普刊物中,图片占版面很大,且当读者群年龄层愈低,图片愈多、文字愈少,可见图片对少儿科普文章的重要性,因此科普杂志必须注意的图片的选用和解说。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中学生 英语 阅读 能力

阅读首先是“为了得到乐趣,为了获取信息”,可见不应只是为了学习语法、词汇,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获取新的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目前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就存在着这样的误区:仅仅把阅读材料作为学习语言知识的载体,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

一、英语阅读理解在英语学习中的地位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中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口头的和书面的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听、说、写能力提高的关键。通过阅读,扩大了知识面,增加了词汇量,交际时就不会因为知识或词汇贫乏而言不达意,写作时才能语言地道、内容丰富。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中学阶段阅读能力的高低对学生以后的进一步深造也有很大影响。据了解,许多中国留学生初到国外,阅读这一关就很不好过。他们每天除了要应付上课外,课后还往往需要阅读数十乃至数百页参考材料。而对于习惯于逐字逐句地阅读的学生来说,要完成这样的阅读量显然是很困难的。问题的关键就是阅读速度慢。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人们要从浩如烟海的科技情报资料中获取所需的信息,就必须提高阅读效率。

二、影响阅读理解能力的因素

1.语言因素。语言因素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即学生对字母、单词、短语、习惯表达法及语法知识等的掌握与运用。阅读是为了获取信息,而信息是以语言为表达形式,所以必定会受到语言表达形式的影响。

2.非语言因素。学生阅读的心理状态与阅读理解的有效度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学生阅读时目的明确、信心十足并有强烈的阅读欲望,其效果就相对较好;反之,如果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阅读时处于紧张焦虑状态,就会产生抵触心理和厌倦情绪,从而使阅读理解大打折扣。

三、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是扩大阅读范围

近几年绝大多数中考、高考阅读材料是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人文、生活、人生观、科普、习俗、历史、人物等。

例如:NMET98阅读C篇简介一些美国人喜欢说“White Lies”;学生除了看懂文章外,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也极为重要,它是阅读理解的催化剂。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话语不能脱离文化背景而独立存在。文化背景知识的获取,除了教材课文阅读外,更多的是通过课外阅读英文读物,而课外阅读材料的选取一般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体裁多样、题材广泛,包含记叙文、应用文、议论文,涉及人文、历史、生活、人生观、习俗、科普等,趋向现代化、生活化、知识化,突出实用性与时代性、趣味性。

二是尽量选用原汁原味的英文读物,而且这些读物应具有一定的生词量。

四、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有效的阅读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阅读技巧包括:快速寻找文章的主旨句,把握文章的大意;根据文章的段落,理清作者的谋篇布局;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和代词的指代;通过分析文章的用词,推断作者的态度。

文章的主旨句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端或文章的结尾,集中精力把主旨句找出来。文章的第一段通常为主旨句段落,最后一段通常为总结段落,其他的段落都是说明主旨句的。了解文章的段落结构,对提高学生回答细节问题的速度大有帮助。细节题一般是按照文章的顺序逐步提出的,学生掌握了这一技巧,可以迅速、准确地找出问题的答案。

五、培养阅读兴趣,调动阅读的热情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的一种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一个人一旦有了这种心理倾向,他就会主动、积极、执著地去探索,使学习获得明显的成效。兴趣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自信心。选择内容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报刊,很容易激发他们强烈参与的欲望,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讲“Let’s celebrate!”第一课时,就可以先请学生在《英语辅导报》中寻找有关festival的内容,上课时,先找学生尽可能用英语复述梗概,其他同学可以就复述提问题。这样就会在上课之初就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阅读理解是心理机制、语言、文化背景知识、阅读速度、阅读技巧、解题思路交织、互动的心理思维和创造性活动,是在实践中“实践检验积累提高再实践再检验再积累再提高”循环往复、不断完善的认知实践过程。只有持之以恒,坚持这一认知、实践过程,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石安石 詹人凤 语言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威尔金斯 外语学习与教学的原理[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7。

篇6

1.1“走”,走出校园,扩大视野

走进科研机构和大学实验室,参与各种科学实验。例如,参与克隆分析植物体DN段,检测土壤铅、铬、镉、汞和砷等重金属含量,分析叶片叶绿素、胡萝卜素、花青素、苹果酸、草酸和柠檬酸等色素分子或有机酸物质含量,检测菜篮子、果篮子农药残留和亚硝酸钠含量等实验。6位学生开展了季节和产地对蔬菜和水果中亚硝酸钠含量影响的调查研究,提出反季节或长期储存的蔬菜和水果亚硝酸钠会增高的观点。学生走进旅游景区,研究旅游活动对景区植物影响:在蒙山旅游景区,发现蒙山旅游区植被演替滞后于自然区,旅游干扰对5m内植被影响显著,建议及时清除外来入侵植物,降低旅游活动干扰强度,严格保育自然林;走进河流湖泊,检测分析水体各种营养盐含量,观测水藻种类、密度和初级生产力;研究沂沭泗流域水环境生态健康,发现跋山水库作为临沂城区供水水源地仍存在较大规模的网箱养殖,水质时而会超过国家水标准限值,存在水质安全隐患;走进丘陵山岳,调查分析森林植被乔灌草3层各种植物多样性差异;26位学生先后展开了泰山、蒙山、昆嵛山、沂山、大青山和孔林6种丘陵山岳植物多样性课题研究,发现麻栎林比刺槐林和黑松林更为适应当地生境,建议可以直接改造乔木层,适当增减伴生乔木树种以使群落得到改善,利用自然力实现林下植被合理配置。

1.2“看”,亲眼所见,亲身感受

学生看校园环保实例,倡导低碳校园;看校园美化绿化,提出立体绿化;且看且行,5位学生开展了创建生态现代化校园调查与探索实践活动。例如,学生看河流河道沟渠,看水库、水塘和水井,看农村水利管网设施,开展了山东农村水利调查与探索实践活动;看鸟窝,看鸟类筑巢与防护林宽度、防护林高度、防护林植物种类、防护林周边环境等因素的关系,8位学生开展了高速公路防护林内喜鹊和灰喜鹊营巢特征调查与探索实践活动;看钓鱼,看钓鱼位置,看钓鱼时间,看钓鱼频次,看钓鱼种类,看钓鱼获量和看鱼竿鱼饵,5位学生开展了沂河休闲垂钓调查与探索实践活动。

1.3“读”,读科学新闻,读科普书籍,读学术文献

课程要求学生需要读科学新闻,读科普书籍,读学术文献。例如,读《科技日报》和《中国科学报》,了解最新生物学科学进展,关注国际国内生物学学术前沿;读《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作品集》的生物学项目部分和《中国科技教育》,这样能够科学地选题,触类旁通。读生物学、环境、化学和地理等自然科学学术文献,学习科学论文写作,提高学生自己的科学研究的理论深度和思维广度。

1.4“讲”,讲自己的学术见解,讲自己的所悟所感

学生讲自己的学术见解,讲自己的所悟。例如,讲“岱崮地貌植被”,讲“塔山植被恢复”,讲“沂河蓝藻水华”。3位学生曾经召开过“岱崮地貌植被”研究成果新闻会:讲崮形山体比普通山体封闭和孤立,容易演化形成或保留珍稀植物物种,建议采用“大崮单围,小崮并围”的方式,保护区域植被;建设岱崮地貌主题公园,进行地质地貌研究或科普活动;发展风景旅游、探险旅游和农业旅游,促进区域经济发展。2位学生受邀参加临沂市水环境政府决策调研座谈,讲抑制沂河微囊藻属蓝藻水华爆发的生物措施,为临沂市沂河流域水环境监测预警治理等问题献计献策。3位学生研究“塔山植被恢复”课题以后,讲塔山植被恢复为黑松林—赤松林—栓皮栎林,而非《中国植被图》上标注的油松林—黑松林,提出沂蒙山区荒山绿化应以乡土植物为首选,建议不再引种日本落叶松林、火炬松林、柳杉林和杉木林。此外,并参加国际会议,讲“运河改道对南四湖水体影响”,讲“50年来塔山植被与物种多样性变化”,讲“石梁河水库藻类多样性季节动态与水质评价”:3位学生受邀参加第13届世界湖泊大会,讲运河改道提高了氮磷和水温,降低了酸碱度和叶绿素,而这主要通过废水废气排放和改变水体折光系数导致;1位学生受邀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环境论坛,讲50年来塔山植被栓皮栎林和麻栎林森林增多,黄背草和白羊草草地减少;1位学生受邀参加第11届国际河流湖泊大会和SCOPE国际环境论坛,讲无序采沙、网箱养殖和河湖阻隔是导致石梁河水库藻类多样性指标偏低的主因。

1.5“做”,做科技小发明,争做“明天发明家”学生

做科技小发明,争做“明天发明家”。例如,做学校景观水池水质健康维持系统,依据生态学原理,铺设底质淤泥、沙子和砾石,栽植睡莲、莲藕和浮萍,放养鲢鱼、鳙鱼和鲫鱼,投放水螺、河蚌和泥鳅,成功保证了水池水质永续健康维持,该系统目前已被学校采纳实施和推广,效果良好;做重金属污染土壤植被快速修复实验:1位学生挑选各种抗性植物做重金属毒性测试,设置一系列重金属浓度梯度,筛选高抗毒性植物种类和植株,尝试分析一些小分子有机物,以期获得高抗性物质、机理或机制;做荒山造林树种种间关系实验,挑选本地常用的荒山造林树种,野外采集各种树叶制成水溶液,设置各种正反交试验和交叉实验,测试植株根茎叶生长情况和部分生理指标,获得了最佳的荒山绿化造林组合建议。

2课程实施后的效果

2.1科学创新素质明显提高

在整个教学研究过程中,65位学生获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等奖;3位学生获第二届未来杯全国中学生创意设计竞赛三等奖;6位学生获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三等奖;19位学生以突出的科学创新素质获得21所高校的自主招生录取资格;3位学生以卓越的科学创新素质获得了清华、北大的自主招生考试资格。

2.2自然科学研究的成果丰硕

学生的科学考察,扎实工作,研究成果丰硕,先后承担了科普活动项目1项、山东省科协学术活动重点项目1项、临沂市科协学术活动重点项目4项和临沂市政府决策咨询项目2项。有11位学生发表学术论文,荣获临沂市优秀自然科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临沂市政府决策咨询项目优秀奖1项。

2.3科普宣传和区域辐射成效

篇7

【关键词】科学素养 高中生物教学 新课程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15-02

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有非常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它指的是一种长期教育培养下而形成的习惯,科学素养是一种人的内在品质,包括科学的态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科学性以及批判精神,也包括知识技能的获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知识和办法。当今社会是一个高科技、高速度、高信息化社会,科学技术以超过任何一个时代的速度飞速发展。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限于某个领域的竞争,而是国家的整体素质的竞争。

全面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目标。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指出设置研究性学习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增强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高中生物学科是以科学实验探究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科,教师应该把科学素养培育作为本学科教育的重要目标。在高中生物教师在课程规划、课程教学、社会实践等方面,应加强以渗透科学素养教育的设计。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思维的品质,力图让学生形成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方法。课堂教学是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关键场所,我们应该开发各类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

1.重视必修课教学科学素养的培育

生物必修课教学内容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最基础、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科学知识和技能是构成科学素养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是学生从事科学工作和其它工作的基础。生物教学必须克服单纯为应付各类考试而进行必修课教学的错误倾向,认真挖掘教材中科学素养的其它因素。重视科学素养培养的有机结合、渗透。

学校通过绿色评价引导教师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在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中,增加科普特长生的评价等级。

2.积极开发科技类选修课

针对各地乡土特色的科普课程资源丰富的特点,鼓励教师开发乡土科技课程,如生态学调查实践、动植物环境资源研究、食品安全等科普类课程,还可由学校行政部门组织优秀教师开发地方科普课程。

选修课是学校进行科学教育、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良好途径。生物学选修课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的适当拓宽和加深。选修课的内容除反映学科知识外,更要渗透科技知识、反映新的科技成果,体现STS教育思想、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同时结合生物科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从而提高学生对生物科技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和献身生物科学的热情,增强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3.灵活开设科技活动课

重视实践活动,开设科技活动课。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可以使青少年对科技的兴趣转化为意识,进而转化为责任与能力。主要形式可以有:(1)专题活动。去科技场馆参观,大学院所的实验室学习等。(2)科技宣传活动。查阅相关资料自己设计科技知识展览栏等。(3)科技夏令营。集中专题培训,访谈专家、讲座等。(4)科技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等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了解:问题的提出、方案的确定与实施、团队的合作培养、信息的处理问题的解决等,从而促使学生动脑、动手,锤炼其科学态度、意志品质。

4.重视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

鼓励生物科技辅导员辅导学生科技实践活动,并落实科技辅导员的基本待遇。制定相关政策,在职评、评优评先等方面向一线科技辅导员倾斜,重视生物学科科技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学科技辅导员的作用。

聘请大学、科研院所相关专家作为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导师,引导科技工作者走进中小学校园,大手牵小手,促进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

5.鼓励中小学生参加科普活动

篇8

如:一学生在记叙文《变迁》中这样写:……阿婆笑着对我说:“自以来,我们家的生活日益美满。我虽年高体弱,不再从事田间劳动了,然而干些家务还精神抖擞的。”

这几句话中的“日益美满”、“年高体弱”、“从事田间劳动”、“虽……然而”、“精神抖擞”等词语,用得不妥,不合乎老阿婆的身份口吻,这里将谈话的口语体,误用正规的书面语体。

再看学生以《道路》为题写的议论文其中一段: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我国几十年来的革命和建设得出的真理。现在,我国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无限生机。

从文体看,我们没有理由说它不是议论文,但从语言材料看,满篇政治术语,像报刊上的大社论,不合作文语体。

从以上两个例子看,证明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中,对“合体”的理解还存在问题。为克服这一弊端,我们必须重视作文的语体教学。

“语体”,简言之,就是语言运用的风格。作文语体是文章中体现出来的话语风格,它的形式取决于语境。平时我们在工作、学生、生活中用笔“说话”时,总会考虑对象是谁,目的是什么,从而选用与之相适应的词语、句式、语气,修辞手法等等。而不会不管什么情境,都用一个腔调说话,这种在具体的语言活动中,由于场合、条件、交际对象、目的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语言材料,采取不同的语言组织方式,就形成了不同的作文语体。从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原则出发,我们把社会上常用的书面表述语言,根据自身特色,暂且将它划分为三种作文语体,口语体,正语体和雅语休。

这三种语体的特点是:口语体多用日常语言(包括方言,俗语、工语),句子可能不合语法规范,但灵活自由,亲切易懂,正语体使用普通话规范语言,还有专门用语、术语,表达规范,严谨,给人以严肃感。雅语体多用古今中外形象性。情感性词语、富于文采和感染力,遣词造句常常突破语言规范。

下面举例说明:如果我们以《路在脚下》为题,表达对挫折的看法:口语体:地上的路多着呢,哪一条不是坑坑洼洼的?人一辈子也难老是顺当啊,摔倒了爬起来就是了。

正语体:社会生活充满了矛盾,因而我们在工作、学习中遇到困难也是必然的。只有坚定信心,克服困难,才能有所进步。

雅语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尽管人生道路上布满荆棘,我们也要披荆崭棘追求真理。

表达同一个意思,但各具不同的语体特点,这些语体又适合于不同的文体,中学阶段主要训练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四种实用文体和散文这种审美文体,在进行作文语体教学中,必须搞清文体与语体的关系。一般来说,文体如语体并不完全是一一对应关系,但以一种语体为主。

如:记叙文--口语体为主,略带雅语体。

说明文--正语体。

议论文--正语体为主,略带雅语体。

应用文--正语体。

散文--雅语体为主,略带口语体。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