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32:4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机关事业单位季度工作,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工作满意度 事业单位员工 调查 解决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日益认识到,人是组织中最具活力性、能力性和创造性的要素,是组织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资源。尊重人、关心人,强化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促进事业单位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了解员工需求,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态度,通过了解员工工作满意度,可以发现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员工工作满意度的概念
对于工作满意度的概念,研究人员由于研究目的不同、背景不同,对其理解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讲,工作满意度是指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所抱有的一般性满足与否的态度,既然是一种态度,那么我们认为工作满意度也应包括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认知成分是对态度对象的知觉、理解、评价和信念,认知成分中既包括对某人某事之所知,也包括对某人某事的评价—赞同或反对;情感成分是指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如尊敬或轻蔑、喜欢或厌恶等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把工作满意度分为外部满意度和内部满意度.外部满意度更多涉及认知成分,内部满意度更多涉及情感成分.外部满意度主要来自于由外部因素而导致的满意度,它主要用于满足低层次的需要,如一位员工对一份工作不感兴趣,但他认识到努力工作能得到好的奖酬,如拿到高的工资或得到提拔.内部满意度主要来自于由内部因素而导致的满意度,它主要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及自我实现,如一位员工对工作本身的深深热爱,他从工作中得到了自我发展。
事业单位(包括学校、医院还包括一些政府机关下属单位)员工是存在工作安全感的,因为他们当中的大多数是所谓有编制的人员。编制在我国具有特殊意义,因为一个员工有编制就意味着单位不能随意开除此名员工,也就意味着工作成了“铁饭碗”,只要单位存在,就永远是这个单位的一员。
二、员工工作满意度调查方法
员工工作满意度调查是指通过通过员工问卷或访谈的方式接受管理者或第三方对企业相关问题的调查,以便领导者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由管理者或第三方根据调查结果所反映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和计划,并向员工公开。问卷调查法是主要和常用的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 : 首先根据此项研究目的,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根据以上的研究成果和所选择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问卷设计,以反映事业单位员工工作满意度。上级监管,包括对上级的态度及上级对自己是否公平等;工作本身,包括对工作的是否满意及工作情况等;对工作的认可,包括是否认为自己从事的是有意义的工作及其他人是否认可自己的能力等;薪酬福利,包括是否得到了恰当的报酬;晋升机会,包括是否存在晋升机会、晋升机会是否均等;组织环境,包括了组织的规章制度是否公平,是否存在性别歧视等;同事关系,指与周围同事能否和睦相处等。
例如:对某事业单位部分员工进行小范围的测试,包含24个题项的最终问卷。问卷采用Liken五级尺度测度的方法,要求应答者根据每一题所陈述的内容给予判断,范围为非常满意到非常不满意。问卷总共发放了200份,经过核查,确定有效问卷178份。表1给出了样本的分布情况。
通过对项目的数据、分析、回归分析的 研究的得出,影响事业单位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决定因素主要有6个,而其中的他人认可、组织环境和薪酬福利是三大主导因素。他人认可位居首位,这与事业单位员工工作具有安全性有关,因为事业单位员工如果不主动离职,一般会在该单位服务一生,因此,在漫长的工作时间内,获得上级领导和同事的认可,是至关重要的,这才能为下一步的晋升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事业单位员工间的人际关系很重要,因为事业单位目前的晋升制度的要求之一是要进行民主测评,搞好人际关系,对通过民主测评有极大影响。
三、事业单位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管理的本质,在于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使员工在群体中高效率地完成组织目标。显然,要使员工高效率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就必须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满意程度。因此,事业单位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寻找企业与员工之间需求和满足的平衡点,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
1.提高员工满意度需要良好的管理制度作为基础 。
完善的规章制度,能保障员工的权利。 根据双因素理论,管理制度属于保健因素的范畴。员工的许多不满意因素都是由于规章制度不合理或不完善造成的。要提高员工满意度,就必须在制度上让员工产生一种安全感和信任感认可,工作能够得到组织的重新树立企业的威信,用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引导员工有序地工作。通过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得员工在工作中遇到不公平对待时,能有章可循,能通过规范化渠道取得管理者的重视,避免员工采取极端的行为,从而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2.重视员工的职业发展,创造追求进步的文化氛围。
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工作中所需的技能和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因此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增强竞争力的必要职责。从员工的角度来看,自身的发展进步已经成为他们衡量自己的工作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积极鼓励员工进步,为员工创造公平晋级、提升、奖励等机会,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3.提高员工满意度需要妥善处理好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关系 。
由霍桑试验以及巴纳德等人的研究成果可知,在组织工作职能的实施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在成员之间感情相投的基础上,由于现实观点、爱好、兴趣、习惯、志向等一致而自发形成的结伙关系。非正式组织比正式组织更能满足企业员工个人的心理和感情需要,它的形式灵活多样,几乎所有的员工都会或多或少地介入某种类型的非正式组织。作为主管人员,了解一些非正式组织或群体的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管理者应该合理地处理好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关系,对某些消极现象进行敏锐地观察,采取措施引导员工的思想情绪,促使员工的行为向好的方向转变。同时也要有意识、有计划地促进某些具有较多积极意义的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和发展,例如技术研讨、学习互助、业余娱乐,使其成为企业管理的辅助工具。
因此在事业单位中,管理者要时常关心员工,并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员工满意度,还应当注意对这些措施的反馈控制,要定期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提供良好的组织环境和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在上级监管方面给员工更多的自由度和帮助,在工作设计上进行改善,多倾听员工的需要,也就是说,各种措施应当互相配合,相互促进,共同致力于事业单位员工工作满意度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傅永刚.如何激励员工.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2]王维.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硕博,2006年。
[3]崔晟. 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缺失与完善。 决策与信息, 2008 年第7 期总第43 期。
[4]项凯标等.人力资源管理工具与案例[M].北京:机械出版社,2009.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思考
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主要针对的是会计信息,因为会计信息如不真实,事业单位领导难以做出正确的发展决策,这对事业单位长久发展十分不利。也正是因为如此,事业单位通常将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工作的重点放在会计制度制定方面,以此希望通过此来为事业单位其他方面的内部管理制度工作提供借鉴。
1 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存在的几方面问题
1.1 内部管理认识不足。某些事业单位领导对内部管理并不在乎,认为内控管理没有必要,反而会影响正常工作。这一现状可以看出,某些领导者对内部管理制度认识程度不高,根本没有意识到内部管理制度工作对事业单位其他方面工作的开展起着积极的作用。还有一些领导认为内部管理制度只是针对于财务预算,与其他方面并无关系。这些错误的认知,让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相对于其他方面比较落后,由此导致内部控制无法处于平衡状态,进而更为严重的问题。
1.2 内部管理制度不够系统化。一些事业单位制定的人事制度并未进行责任划分或者是责任划分不够明确,由此导致员工对本职位的职能并不清楚,由此常常出现某些工作无人管理,而某些工作重复管理的问题。一部分事业单位并未制定明确的财务制度,也未能依照章程办理各项事物,所以领导对财务具体数目并不十分了解。再加之,财务制度实施过程中带有随意性,尤其是授权审批方面,事业单位通常都是由领导直接决策,开展授权管理。这一审批机制劣势明显,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实现系统化的一大阻碍。
1.3 缺乏强有力的审计与监督。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很大一部分事业单位都未曾设置内部监督以及审计部门,还有一部分事业单位虽然依照规定设置了相应的部门,但是各方面制度并不健全,所以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现如今,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单位领导,不仅如此,其他方面的审计工作都需要不同程度的请示领导,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与监督人员难以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进行强有力的审计以及监督,由此使得审计与监督力度大为降低。
1.4 缺乏风险评估体系。分析内部环境,识别存在风险的关键点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主要流程,然后以事业单位各个业务环节所面临的风险为主要依据,制定与之相对应的控制方法并监督执行,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其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是风险评估。
2 健全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的方法
2.1 提升领导意识。领导内部管理制度意识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效果的强弱,因此提升领导内部管理意识十分关键。国家有关部门应该组织培训,让每位事业单位领导都意识到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培训的过程中可以例举一些成功的案例,这样更具说服力。此外,事业单位领导阶层对制定的内部管理制度应该给予高度的支持,构建良好的制度实施平台,真正的发挥出领导表率作用,由此促进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工作的发展。
2.2 注重会计制度的构建。现如今,我国有关于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政策法规并未具体规定,也不曾有相应的条文作出规定,由此笔者认为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应该从健全会计制度开始,因为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会计是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只要做好此项工作,事业单位其他方面的内部管理工作都可以依照此进行管理,一段时间后,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技术方面,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工作都会进步。
2.3 落实预算制度。预算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从事工作活动和日常事务的货币表现,也是单位财政支出的依据,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制度对于一个单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要整理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和相关活动的预算,对于单位的活动预算和经费开支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尽量保证单位的正常开支不要超出所有的预算中,加强单位的预算意识,并且按照预算制度严格执行。其次,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制度和各部门的工作得到相应的职责配合,明确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能和工作责任,保证大家严格的执行预算制度。对于相关预算的编制和实施要严格的控制数量和数目,并且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来落实。
2.4 注重内部审计。建立健全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与监督工作分不开的,所以,加强内部监督与审计工作对内控制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合理设置一些岗位,使得每个岗位的职责都能够清晰明确,对于一些冗余的职位应该进行取消,对于一些不相容的职位,应该采取分离的方式,这样才能够确保各个岗位之间的制约和牵制。把审计部门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来设立,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分割开来,确保审计人员与财务人员的工作独立性,通过审查和监督工作,对相关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来掌握内部控制制度的工作人员的情况,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得到良好的实施,领导之间应该组建一个领导小组,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学习,为不断的完善企业的内控制制度而服务,并且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
2.5 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举措,同样,相关的内控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起到的是决定性的作用,内部控制制度要求的工作人员非常高。所以,身为一个单位的内控人员,不但要学习相关管理学方面的知识,还要掌握会计学的相关知识,并且,还要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和高尚的道德修养,这样,才能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中发挥良好的积极作用,只有内控人员的素质提高了,单位的内控制制度才会保持良好的机制。首先,在选拔人才的时候,要严格并且合理,严谨杜绝裙带关系。第二,内控制制度中,要根据责任制来实施工作,确保内控制度的完整合理落实。第三,要定期的为内控制度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让他们增长相关的技能和业务知识,以便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2.6 完善风险评估机制。事业单位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两个层面,即业务层面的风险和单位层面的风险。因此,事业单位在完善风险评估机制时,应该以这两层面的风险为出发点,分别定期对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另外,事业单位在结束风险评估工作之后,应该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并及时提交给单位的相关负责人,以便相关负责人根据该评估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应对各种风险,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得到及时的完善。另外,在风险评估后,单位应采用相应的控制方法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现今我国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工作存在的问题并不是无法解决,只要领导作出表率、注重会计制度的制定,就有希望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内部管理制度工作的一次飞跃,但是无论如何,最为重要的都是要保证制度坚决执行,而不是成为一纸空文,同时要保证各个部门彼此之间可以相互配合,为了实现内部管理目标而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闫秀梅.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问题及解决方法探析[J].中国总会计师,2016(2).
[2]白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1).
[3]熊显媛.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问题分析[J].企业导报,2016(4).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尤其是在会计监督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与企业的会计管理制度不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职能的体现主要是表现在预算管理、会计监督体制的完善等方面,本文就主要针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进行几点探讨。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监督 强化措施
会计监督作为会计的基本职能,其是组成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一个关键因素,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在客观上对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中,单位的负责人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然而目前在我国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中,却存在着由于人员素质不高或者是监督工作不力等因素而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人员违法乱纪等现象,这就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工作的强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现状分析
(1)会计基础工作不到位。在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中,由于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在内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欠缺之处,导致会计账目混乱、数据不真实等现象,使得会计基础工作十分薄弱。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中,领导把会计人员看作是可有可无的记账先生,把财务作为自己的财产,将会计监督制度流于形式。
(2)财务管理工作不到位。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部门,没有对会计人员的岗位进行合理的设置,在记账人员和业务人员的分工方面没有进行合理的分配,在针对会计业务的审批工作中也经常存在的不审批或者走形式的现象。有的单位中还存在着领导签字审批的现象,对于重大的财务决策只是经过领导一人审批则付诸实施,没有集体审议的过程。
(3)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无法保证。有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着账实不符的现象,经常有虚开发票和多开发票的现象;或者是利用各种形式,利用公款进行私人行为;在餐费、车费等项目的报销过程中也十分混乱,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造成单位大量的现金流失。
(4)公款消费漏洞巨大。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活动中,公与私的界限往往无法明确,尤其是在消费活动中,经常有公司划分不清的现象,而划分的凭证也仅仅是通过领导的指示,使得单位中集体决策毫无作用,财务人员也无法对消费的费用进行明确的定性和定量,无法进行科学的管理。由于一部分公款消费的数额越来越大,使得正常的财政资金被占用,使得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加重,不仅造成了一些干部的腐败行为的发生,使得党和政府的形象受到严重损害,同时也对地方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5)会计监督制度不完善。在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也没有建立起明确的内部监督机制,各岗位监督职责没有得到明确;另外在会计核算方面,也存在着核算标准不明确、核算方法不科学等问题,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支出混乱。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会计监督的意识比较薄弱。目前,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对会计监督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于建立会计监督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甚至简单的认为会计监督就是财务部门的预算控制,认为只要有财务部门对预算进行监督,就可以不用建立会计监督制度,因此,很多事业单位都没有明确的建立起完善的会计监督制度,对于单位内各项费用的支出都没有明确的报销制度。
(2)会计监督体制不完善。由于领导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使得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会计监督体系没有得到有效的建立与完善,也使得这些单位的会计监督制度不具备约束性和严肃性。另外,在审批制度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往往都是由领导就对重大的项目进行决策,财务负责人更是有名无实,无法发挥其监督与辅助的作用。在各项费用的报销过程中,更是将审批与审核点到,使得监督人员无法发挥其审核和把关的职能。
(3)会计监督机构的设置不够完善。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中,没有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进行合理的配备,有的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并不是专业的财务人员,不兼容的职务相互兼岗的现象也大量的存在,最为普遍的就是出纳员兼任记账员,或者是出纳员兼任档案保管员等等。另外,在会计岗位的责任制度的设置上也不够明确,有的会计人员对于自己的岗位职责并不是很了解,甚至个别的财务人员在利益的趋势下而丧失了自己的原则,帮助不法分子进行非法乱纪的活动,造成了整个会计监督系统的混乱,会计监督职能的实效。
三、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措施
(1)提高领导对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视,强化领导的主体责任。作为领导,要不断加强自身对法律和会计法规的学习,对自身所承担的责任和所处的地位进行明确,对于单位内部的会计部门,要定期的进行培训和学习,通过正面的榜样和负面的典型事例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使他们能深刻的认识到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在单位内部营造一个良好的会计监督工作的氛围,使每个人都能够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自己,执行自己的职责。
(2)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明确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涉及到钱物的收付、结算、登记必须由两人以上分工办理;在会计核算上坚持复核制度,制单和复核分别由两人完成;印章控制,财务专用章由专人管理,个人印章由自己保管,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会计、出纳分工要明确,不能一个代办;明确审批程序。所有支出必须经过财务人员先审核,票据是否合规,项目是否合法,手续是否完备,再由领导签字,实行自下而上的逆向审批办法。明确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使决策权和执行权分离,相互约束、相互监督。明确其他会计管理工作职责和制度。健全发票收据领、用、缴、销制度,建立票据台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建立政府采购台账,按采购计划做到应采尽采;建立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严格调阅会计档案登记制度;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内部财务公开制度,提高支出透明度。
(3)加强财务人员的素质建设。首先就是要严把会计人员的准入关,会计管理部门应当不断强化考风考纪,对快进人员的从业资格进行严格把关,使真正掌握良好的职业技能的人员不断加入到会计人员的队伍中。其次,单位内部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对会计法规和制度的强化学习,使会计人员在不断加强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政策水平也不断提高。再次,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面对金钱和利益的诱惑,会计人员应当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不为利益所动的优秀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各种的行为出现。
(4)加大会计法律法规违反行为的处罚力度。目前经济快速发展,而会计监督反而弱化,由于经济发展多元化,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立法工作相对滞后,不少经济活动没有相应的法律制度来规范,而出台了的会计法律法规与现实要求有很大差距,导致会计约束机制滞后,一方面要利用本地新闻媒体对违反会计法规制度的行为进行曝光,引起社会的关注,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大《会计法》执法检查力度,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要严肃处理,确保法律的威严。
四、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市场的一员,与其他企业一样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要通过不断完善管理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财务管理工作是整个管理工作的核心与基础,行政事业单位只有不断的加强对会计监督工作的建设,不断完善内部企业管理制度,才能够确保自身持续、稳定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彬.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存在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现代经济信息.2010(08).
[2]巫继红.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完善对策.会计师.2010(01).
[3]孙琪光,赵莹.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思考.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03).
[4]陈玲玲.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财经界.2010(02).
关键词: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财务管理 影响
十以来,伴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创新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事业单位在单位性质、类型和业务特点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科学事业单位对其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政部于2013年底,以财会[2013]29号文的形式印发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文中简称“新会计制度”),自2014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
一、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创新点
(一)新增了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涉及的会计业务
在新会计制度中新增了与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决算、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改革相关的会计业务处理,这样设置既满足了财务核算的需要又有利于各项财政体制改革政策的贯彻落实。
(二)完善会计科目体系和相关会计核算
新会计制度对原有的会计科目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新增了部分会计科目,也取消了部分科目,对各会计科目的确认基础、核算内容和账务处理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为科学事业单位的会计实务操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新会计制度中细化了收入、支出科目的设置,按照收入科目和支出科目相匹配的原则进行设置,更有利于科学事业单位进行收支核算。在净资产中新增“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转”等科目,以满足对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非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等不同性质和来源的资金管理需要。
(三)新增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核算内容
其目的是为更真实、准确地反映科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有利于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新增“在建工程”核算内容,要求基建会计并入“大账”
单位基本建设属于单位管理的一部分,与之相关的资产负债应在单位会计报表中全面反映,这样更有利于加强单位资产负债的管理,规范和降低财务风险。
(五)改进科技产品的核算方法
新会计制度中首次对科技产品采用成本核算的方法。新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科学事业单位应在“科技产品”科目下设置“生产成本”和“产成品”两个明细科目,“生产成本”明细科目归集、核算科技产品所发生的实际成本,“产成品”明细科目核算已验收入库的科技产品的实际成本。
(六)完善财务报表体系和结构
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财务报表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取消了原资产负债表中收入和支出项目,在财务报表中增加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并改变了原收入支出表的格式。这样的调整使科学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列示的项目和内容更加完整、合理,披露的内容更加充分,满足了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在收入支出表中全面反映财政资金、非财政资金的收支、结转和结余等情况,体现了大收大支的管理模式,更好地满足科学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等方面的信息需求。
二、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施后,对科学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进一步保障了我国科学事业单位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加强和规范财政资金的会计核算
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重点强调了对财政资金的会计核算,重新界定了财政补助收入的核算口径,并明确指出各支出科目应按照财政补助支出进行明细核算。在新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了财政补助收入、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等科目的核算内容及相关账务处理流程,且在财务报表中新增“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专用于披露财政资金的收支情况。
实行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后,各单位应加强对财政资金的收支管理,规范财政资金的核算内容,加强单位内部财政资金的预决算管理,做好财政资金的精细化管理。
(二)细化结转、结余资金
新会计制度中完善了结转、结余资金的管理,对结转、结余资金进行了严格的划分,将原“财政补助结存”科目细分为“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两个科目,更利于财政结转、结余资金的管理。
此外,新会计制度中也加强了非财政资金的结转、结余管理,设置了“非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等科目,明确指出各类结转、结余资金的会计核算流程。
各科学事业单位在执行新会计制度时应根据资金性质和来源进行单独核算,做到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细化本单位结转、结余资金的管理工作。
(三)更利于真实准确反映单位资产情况
新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了对除文物和陈列品、动植物、图书和档案及以名义金额计量的固定资产以外的其他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并创新提出“虚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账务处理办法。所谓“虚提”是指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时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不列支单位成本。“虚提”折旧和摊销不影响科学事业单位支出的预算口径,满足了单位预算管理需要;于此同时,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可以有效地反映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价值消耗,真实准确的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有利于推动科学事业单位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相结合,进而为单位内部的成本控制提供财务数据。
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自2014年1月1日起,各单位应当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对于以前年度取得的固定资产要补提折旧。为顺利实施新会计制度,各科学事业单位一定要做好本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对于达不到新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资产及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并做好相关实物资产的登记管理工作。
(四)强化资产管理
为规范科学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解决单位资产管理中对于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的相关资产不入账的问题,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增加了“名义金额”入账的核算方式,即以1元人民币入账,规范了单位的资产管理。
新制度要求,对于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如没有相关凭据、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也无法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应将取得的资产以“名义金额“入账,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该资产进行披露。以”名义金额“入账有利于单位将取得的资产及时入账,保证单位资金账面的完整性,可以有效防止资产流失。
(五)加强科技产品的成本核算
各科学事业单位在进行科技产品成本核算时,可以借鉴企业会计制度中生产成本的核算方式。在“科技产品”二级科目“生产成本”下分别设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三级明细科目,用三级明细科目来归集与科技产品有关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以便更清晰完整地反映科技产品的成本构成,为科技产品的成本管理和控制奠定良好基础。
“科技产品”区别于其他企业产品的最显著特点是科技含量高,并且带有一定的创新性,但其不足是验收合格率较低,针对这一特点,新会计制度将科技产品的入库按照产品能否通过验收分别进行了规定。验收通过的科技产品才能办理入库手续,在账面上正式被确认为单位的资产类存货;验收未通过的科技产品,不予入库,直接确认为经营支出,各单位应做好科技产品的入库管理工作,将验收通过的科技产品及时确认为单位存货。
(六)完善财务报表体系,便于披露财务信息
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了财务报表的形式及内容,其中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和附注。资产负债表取消了原收入、支出项目,增加了净资产项目,这样更便于直接披露单位的净资产信息。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为新增加的财务报表,主要用于反映财政补助的收入、支出情况,该表可以清晰反映科学事业单位财政资金、预算管理等方面的信息。新的财务报表体系更能直接、准确反映出科学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收支情况,为单位的管理者提供更准确、清晰的财务数据,减少单位运营管理的经济成本。
三、结束语
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出台是我国会计制度发展历程上一次重大的变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下,为各科学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适应了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新时代要求,有利于科学事业单位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深入研究探讨新《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有利于正确认识新会计制度对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新要求,从而提高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水平。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新会计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修订后的《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3]29号).
[2]许威.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实施对财会工作的影响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13,(16):235、238.
[3]王兴焕.试论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3,(27):164-165.
本人述职报告(总结)
一、思想上,严于律己,自觉加强党性锻炼。积极参加“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学校各项政治学习。注重学习学习强国,养成看新闻、读报纸的习惯,使自身的政治经济理论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二、工作上,开拓创新,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具体汇报如下:1、承担省委党校第三批特色专题数据库和省情数据前期数据收集、文件编辑、上传、对接工作,计1500余条,顺利通过验收结题;2、9-11月在主体班开展三次图书馆日活动中,承担前期课件的制作和馆藏数字资源检所使用的主讲任务;3、在省委党校办学质量评估工作中,协助做好图书馆近三年的工作台账和相关佐证材料,承担制作读者手册,及信息处、财务处、学员服务处、行政处四个部门的台账核对工作;4、年初新校迁建后,参加本部门图书盘点1万册,协助书籍整理、查找、核对等工作;5、负责华东片区图书馆和信息化会议的前期准备工作;接待来校调研的各家兄弟党校,做好本部门的信息报送;6、调研期和王梦莹老师一起完成调研报告;做好图书馆编印的四期专题资料校对工作;开展学科馆员服务后,及时收集对接部门购书需求;7、协助领导挑选学员宿舍书籍,做好核对、验收、移交等工作;8、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在两会期间完成一对一的接待任务,积极参加建校70周年运动会、文艺汇演、微型党课。
三、教学科研上,积极参加青年读书沙龙活动、积极参加用学术讲政治、集体备课、理论研讨会等一系列活动,积极申报国家课题。
回顾一年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今后一要加强学习,提高工作能力。二要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务实高效。三要认真总结工作得失,及时改进。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活动,一直都是事业单位在职工作人员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笔者在文中主要以新一轮机关事业单位中的工作人员的保险制度改革的意义为出发点,进行相关内容的深入分析。
1 有利于促进我国现有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制化
我国于1993 年颁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后,便开始了广泛的深入的探索与全面组建公务员相关制度,并于 2006 年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直到 2014 年止,我国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并没有全面完整的相关法律法规,与之有关的法律依据都只是闲散于一些在不同时期颁布的法律条例、法规、办法和通知中,规范的内容过于笼统和概念化。我党于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决定》与《办法》相继落实实施,进一步深化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工作原则、工作范畴、具体内容、保障能力、管理机构等一系列相关的问题。[1]此举不仅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实质性的内容填充,还是推动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建立法制化、一体化、严格化的养老保险制度的一大助力。进一步地促使了我国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合规合法的前提条件下井然有序的进行,全面做到有法可依的良好局面。
2 有利于全面展现社会的公平性,进一步推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由于市场分配机制自身的客观缺陷而严重诱发的社会分配不公的问题,同时也比较容易造成社会性的矛盾问题。社会保障这一项内容是由我国政府进行公共管理中的一项职能,是全面调节我国民众收入再分配的主要手段,不仅可以极大地缓解初次分配不公的问题,进而全方位的保证社会的公平性,同时还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不可以完全脱离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能力而自主的存在和运行,需要将其全部纳入至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内,使其可以实现社会化,与当前阶段中的社会保障能力呈现一致,尽可能的缩小、弥补不同行业中和不同会计阶层之间存在的差距。在现行的改革活动中,通过自主的建立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的实现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共同发展。[2]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完全由国家或者机关单位财政包办一切的问题,使其工作人员可以真正实现自身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进而全方位的展现社会公平性和政府具体职能,进一步地缓解当前阶段中的凸显的社会矛盾。
3 进一步的减轻了国家的经济负担
当前阶段中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个人原本是不需要缴纳养老保险费用,由政府进行全局性的财政干预,给予其最大限度的财政支持,其工作人员的“生老病死”基本上都是由国家进行全包。但是随着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此种养老保险制度虽然具有十分完备的保障性,但是与社会经济中的其他成员的保障机制和形式相比,不仅严重缺乏其公平性,同时政府方面的财政负担也必然会越来越重。长此以往,必定会出现不堪重负的问题。当前阶段中现行的保险制度中,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承担一部分的养老保险费用,进一步的深化了工作人员自身的主体责任意识,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缓解了政府财政方面的巨大压力,极大地降低政府自身运行的经济成本。
4 有利于推进我国政府机构的不断优化改革
我国最近这几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全部明确的制定了比较完备的公务员录用和退出的制度。[3]但是在实际的社会发展中,却面临着公务员进入到工作岗位中比较容易,退出却比较困难或者是进入到岗位的过程中非常困难,退出更难的现实问题。首先,每一年我国都会有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希望可以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到公务员队伍中,中小型企业很难招到优秀的工作人才。其次,部分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除正常退休外,基本没有人主动的退出原单位走向社会实际生产,进一步地导致了我国现有的机关事业单位时常出现人浮于事、工作效率比较低下的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我国并没有建立科学全面的养老保险制度。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有关部门要求公务员依据公务员的相关工作制度,在实际进入到企业并按规定参与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后,需要依据个人在机关单位中工作的年限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助,并将其全部转入本人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中。最后,机关事业单位中的退休金待遇比较高,养老金的替代率可以高达 90%以上。但是其社保养老金替代率只有 40% 左右,经济社会中的大部分的企业职工很难真正的享受到企业最终的补助资金待遇。为此,我国相关部门对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需要双管齐下,进而科学有效地降低二者退休后资金待遇的本质差别。逐渐实现由原本的国家保障转向为社会性保障的良好局面,进一步的明确由机关事业单位进入企业工作后社保金接续问题的处理方式和工作流程,切实有效地减少机关事业单位退出人员的顾虑,进而为政府部门的改革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
2014年,我市市直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243人,离退休人数2540人,缴费人数5795人,全年缴费收入4037万元(其中财政补助1470万元),保险支出4349万元,当年结余-312万元。纵观近十年的数据,从2005年第一年实行养老保险以来,由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基本工资增长有限,而退休人员不断增加,致使我市保险收入基本处于缓慢增长的现状,养老金支出却大幅提高。2014年保费收入比2005年的3005万元仅增长了34.34%;而保费支出比2005年的2589万元增长了67.98%。累计滚存结余逐年减少,按现有趋势来看,预计2015年累计滚存结余将出现负数。
二、机关事业单位历年养老保险政策变化
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范围由以下组成:全额事业单位的合同制工人和聘任制干部、差额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全部人员及机关工勤人员。我市机关事业养老保险起步于1990年,当时主要是事业单位的合同制工人参保缴费;1996年,当时的人事局正式出台了《关于做好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劳动合同制工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职工和事业单位聘用制干部养老保险基金收缴工作的意见》,确定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征缴范围: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劳动合同制工人和聘用制干部从签订合同之日起缴纳老保险,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全部参加,该政策一直执行到2005年。•工作研究随着社会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为了维护职工的合法利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关于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关于改革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2005年阳泉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市直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扩大了征缴范围,即由原来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全员参保扩大到市直差额预算的事业单位也纳入到全员参保,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参加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编外人员参加企业养老保险。
三、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我市现行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是2005年颁布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旧的养老保险体制早已不适应当前的实际情况,造成我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参保人数小幅增长,退休人员大幅增加,保费收入增长乏力。一方面受经济和政策影响,机关事业单位现有编制基本处于只减不增,随着越来越多的参保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而新进参保人数增长不够,导致养老负担加重。另一方面,原有部分差额预算事业单位由于变为全额事业单位以及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改为企业,造成一部分参保人员停止缴费,同时许多事业单位参公以后也停止缴费,因此参保人数增长呈现下降趋势。阳泉市第十一中学改革以前由阳煤集团企业办学,职工上缴企业养老保险,由于是省属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划归省里,改革后成为市属学校,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待遇也随之转移给市养老中心,增加了市养老中心的负担。随着退休人员的增加,退休费也在逐年增加,基金支付严重不足,收不抵支,每年要靠财政补贴,才能保证离退休人员待遇的正常发放。虽然按规定养老保险统筹基金收不抵支时,缺口部分由财政兜底,但是每年的年初,第一季度由于各种原因养老金收缴情况不太好,直接面临无法按时足额拨付养老金,严重影响到离退休人员的正常生活。以2014年为例,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当年出现缺口2100万元,缺口较大的事业单位主要集中在市级公立医院和市政建设等单位人数较多的单位。其中: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缺口246万元,阳泉市第三人民医院缺口231万元,仅6所市直医院缺口就达到805万元;阳泉市园林管理局、市政工程管理局、建筑设计院也有428万的缺口。此外缺口较大的还有阳泉市日报社(缺口112万)、阳泉市第十一中学(缺口77万)等。如果不增加养老保险的覆盖面,缺口势必越来越大。
2.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待遇差异日益加大引发新的矛盾和问题。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连续11年大幅增加,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从2006年到现在基本没有调整。主要是因为企业退休人员退休待遇是根据缴费多少和时间长短决定的,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政策仍执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文件精神,按比例计算养老金后加发个人账户部分,基本与在职缴费关系不大,缴费和待遇脱节。
3.经济增长乏力的新常态下,部分差额事业单位运转困难,无法按时发放补贴。这部分差额事业单位受经济下行带来的影响,自身经营性收入不足,单位效益差,由单位发放的生活补贴无法按时足额的发放,造成退休人员生活困难。阳泉宾馆之前是自收自支的差额事业单位,事业人员的养老保险还能按时缴纳。后来,阳泉宾馆被阳煤集团收购,加之阳煤集团效益下滑,职工工资正常发放都很困难,一是无法按时上缴职工养老保险,二是无法按时发放补贴。此外,阳泉市农作物良种场由于效益下滑,2014年应缴纳的93324.80元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支出全部拖欠,而养老保险中心按时发放该单位退休人员工资则达到42万余元。
4.缴费按照基本工资缴纳,未将全部工资总额纳入缴纳范围。虽然过去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办法比较落后,但是许多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纳仍然按照基本工资缴纳,导致保费收入偏低。
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建议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业务目标
1、全面完成2010年全市101家机关、事业单位,共8130名工作人员考核正常增加工资审批及业务数据的审核接收,并汇总上报贵阳市人事局。
2、审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称(岗位)变动调整工资195人、军队转业干部套转地方工资1人、受处分降低工资9人、基层农技人员浮动工资转固定5人、双千”队员连续三年优秀浮动工资转固定1人、挂职干部浮动工资2人;审核办理农业系统体制改革乡镇农业中心人员上划转移工资124人、调动转移工资手续90人;
3、审批大中专毕业生转正定级5人、新参加工作工人转正定级1人;
4、全面完成全市13家市企业工效挂钩决算和2010年方案审批工作;
5、认真执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进一步加强对机关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发放的监督和管理。
6、按照管理权限下文批准退休28人,办理退休手续28人、高龄补贴40人、办理遗属生活困难补助20人;
7、组织市总工会、市卫生局、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单位召开“市2010年1季度劳动鉴定会议”,对教育系统16名教师劳动(工作)能力进行鉴定。经4月24日劳动鉴定会议鉴定,共有15名教师符合丧失劳动能力标准,1名不符合。
8、完成2010年1季度全市81家参与财政统发工资单位统发工资的审核及数据录入。2季度审核因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正常晋升工资审批冲突,经与市财政局协商后未审核。
9、全面完成XX年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统计年报、企业劳动工资年报数据录入汇总上报工作;
11、结合实际,制定《市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培养工程实施方案》,拟于7月中下旬按上级部门要求,组织我市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参加技术等级考评考试,切实抓好方案的落实。
12、严格执行工龄认定政策,按管理权限下文更改9名机关事业工作人员参加工作时间;
13、按照管理权限下文认定机关事业单位8名工作人员工伤;
14、下文批准123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享受知识分子补贴;
15、完成贵化、省铁合金厂、农牧场、七砂四所子校,在职教师120名、退休教师69名划转移交地方工资审核工作;
16、对未达到XX年7月以后新参加工作人员定级工资标准的450人工资进行调整;
17、每月报送信息2条,半年报送信息12条。按时报送周报、月报、季报、半年工作总结。
(二)新增工作
1、按照XX年年11月7日第23次市长办公会议精神,完成卫生系统集体防治所86名在职人员、56名退休人员增加工资补助审批工作;
2、完成流长乡排洞村凝冻灾害调查统计和灾后重建方案拟写上报。协助排洞村搞好灾后重建,向受灾群众捐赠化肥5包、协调贵阳市九中落实重建资金7000元;
3、春节前夕,与市老干局联合组成慰问组,对我市机关事业单位8名住院病人进行了慰问。
4、积极与市老体协联系,组成门球、乒乓球、象围棋、健身球保健操四个项目共33人的队伍,参加贵阳市人事局举办的第十二届退休人员运动会比赛。并将参赛队员名单上报贵阳市人事局。
5、按照贵阳市人事局关于健全全市《省人事工资管理系统》数据库信息的要求,接收科协、总工会等95家单位工资管理系统数据库健全完善后的数据信息,并做好人员信息的审核工作。
6、发放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综合知识培训证书478个;技术工人技术等级证书74个。其中:初级工证19个、中级工证19个、高级工证36个。
7、完成部分07、09年考核正常增加工资审批表装订。
二、存在的问题
(一)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管理采用《省人事工资管理系统》进行,办公自动化程度高,缺乏熟悉工资政策又能熟练操作工资系统的人员。望局领导高度重视,予以配备。
(二)工资制度改革后,与新工资制度相配套的政策至今仍未出台,导致后续管理工作较为被动。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处分后工资如何处理、军队转业干部工资如何确定等配套政策尚未出台。
(三)新版《省人事工资管理系统》存在如:个别单位数据不能导入及导入数据不能覆盖等问题,给工资业务数据接收和汇总带来极大不便。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工资管理,继续做好日常工资审批
1、根据国家工资政策规定,切实加强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工资管理。
(1)按照工资政策规定,认真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务、岗位(技术等级)变动后的增降工资和重新确定工资工作。
(2)做好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新参加工作大中专毕业生、工勤人员见习期(试用期)满后的转正定级工作。
(3)就财政统发工资审核中涉及的问题,及时与财政部门协调,按时完成今年第3、4季度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中参加财政统发工资单位的工资审核工作。
(二)津贴、补贴审批管理规范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工作。
1、机关公务员津贴、补贴规范
认真执行好公务员工资制度,根据省、贵阳市对此项工作的安排布署,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完成公务员津贴补贴规范和建立地区附加津贴以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审批工作。共2页,当前第1页1
2、事业单位津贴补贴调研
按照上级部门布署,积极做好我市事业单位津贴补贴调研工作。
3、按照政策规定,认真做好知补、高龄补贴、建房补助及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的审批等工作。
(三)退休人员审批管理工作。
根据有关政策,认真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劳动能力鉴定、退休审批及对退休人员管理工作。
(四)科技人才二次开发管理利用
按照《市2010年科技人才二次开发工作计划》安排,重点做好两个方面工作:
1、针对我市农村农民群众缺乏卫生保健常识、有病难治、缺医少药的现状,组织我市医疗卫生系统各大医院具有中级以上职称退休医师,利用赶集天为群众义务诊疗、发放宣传资料,宣传日常卫生保健知识,提供流行病、多发病、常见病预防治疗咨询服务。
活动时间:2010年8月上旬
活动地点:王庄乡街上村赶集点
2、拟于7月中旬协调贵阳市卫生方面专家到我市二医开展义诊帮扶,同时开展以“小儿液体疗法”为题的专题讲座。
(五)技术工人等级考评及待遇落实
结合我市技术工人学历、技术水
平、技术等级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2010年机关、事业单位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围绕计划实施,认真做好三项工作:
1、申报考评人员资格审查、集中统一报名
按照黔人资(1996)1号文件规定,组织做好申报考评人员现有技术等级、参加工作时间、身份证、退休安置介绍信等资料的审核工作。
2、考评成绩公布、证书颁发
考试培训工作结束,贵阳市人事局下发考试成绩后,及时打印并在我局办事大厅公布。
公示期满,参与考评人员对考试成绩无异议,及时下文对所取得的技术等级进行认可。同时,通知各单位经办人员交纳照片,统一办理技术等级证书。
3、督促聘任、落实待遇
技术等级证书颁发后,积极与各单位联系,督促单位及时做好聘任工作,做好增资审批工作。
(七)其他工作
1、工龄、工伤认定
⑴严格执行工龄认定政策,按照管理权限认真开展市属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龄变更工作。
⑵按照管理权限,做好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伤认定和伤残等级鉴定工作。
2、省属企业子校划转移交
严格按照省和贵阳市对省属、市属企业子校移交工作的安排布署,认真做好拟划转人员个人档案查阅核实和工资套改、审批工作。
3、按照劳动工时计算审批有关文件规定,继续认真做好市属企业劳动工时计算审批。
4、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统计年报工作
⑴在上级部门规定时限内,及时完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统计年报工作。
⑵在上级部门规定时限内,及时完成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统计季报和年报工作。
5、工作动态信息、月报、季报报送工作
科室工作动态信息,及时向局办报送。并通过网络传送至上级部门和各有关单位。根据工作完成情况,每月报送信息不少于2条,全年报送不少于24条。同时,按时报送工作周报、月报和季报、半年及全年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