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保护行业调研报告8篇

时间:2022-11-02 18:47:0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保护行业调研报告,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保护行业调研报告

篇1

一、什么是公路养护行业文化

公路养护行业文化是文化在公路领域的反映和体现,是随着公路事业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具有鲜明行业特点的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概括地说,公路养护行业文化是公路养护职工在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等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交通部《交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对此这样界定的:精神文化是交通行业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交通行业的核心文化;制度文化是体现交通行业价值理念、规范交通行业行为的规章制度;物质文化是体现交通行业价值理念、展现交通行业外在形象的环境和形象标识。因此,公路养护行业文化是公路事业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公路养护行业文化与公路事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繁荣。

二、云南公路养护行业文化建设的问题

近年来,我省各级公路管理部门日益重视公路文化建设,把公路行业文化建设作为对内凝聚人心、激发活力,对外展示行业风貌、构建和谐公路的重要举措,且取得了显着成绩。如:从XX年起,省管公路贯彻“12435”发展思路,促进了省管公路的机制改革,使公路行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以受社会高度评价的“三个工程”为例:

“321”工程即:三年时间,建设300个高标准的大管理所,200个设施完善的石料场,100个设备齐全的机械化站”。到XX年底,全局已建成大所275个、石料场156个、机化站108个,新改建职工宿舍8530套。基本解决了职工住房简陋,材料靠外购,手业养护等历史遗留问题。“321”工程不仅改变了我省公路养护的传统组织结构形式、养护技术手段和职工生产生活环境,还扭转了养路职工过去“技术素质低,养路机械化水平低,养护生产力低”的“三低”状况。

“安保”工程。“安保”工程即:“以人为本,以车为本,消除隐患,珍视生命”为主题的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截止XX年底,全局投入资金11503万元。自实施安保工程后,在全省机动车猛增至600万辆的情况下,XX年的交通事故比XX年下降39.8%,经济损失减少32.6,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减少309人,这是我省20多年历史上没有过的。“安保”工程,受全社会欢迎,都称这项工程为“救命工程”。

“人性化服务工程”。全局以为公路用户提供安全行车环境、为公路维护提供安全环境、为公路设施提供安全保障,的“三为”作为最高服务标准。围绕"实施安保工程,增设服务设施、规范标志设置;填筑会“吞人”的深侧沟;在主要交通路口、风景区设置人性化标志标牌;实施环境生态绿化工程,为用户提供安全保障、路政咨询服务、温馨亲情服务、公路通行信息、路况信息服务、畅通便捷服务,打造公路人性化服务的民本形象。树立云南公路路况好、路风正、行车畅、效益高,安全快捷的良好形象。

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以下难点:

(一)、云南公路职工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公路行业是一个社会性、技术性、服务性、综合性很强的部门,它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基础性作用,这需要从事公路行业管理的人员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然而,当前公路行业职工文化素质偏低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十.五期末,我省省管公路在编人员20206人,专业技术人才仅为2993人,占职工总人数的14.3,技术工人15443人中高级以上技工仅占32.9,职工队伍素质偏低,文化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高素质高层次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缺乏。

(二)行业核心价值观缺失。

行业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职工对行业性质的认识,即公路行业是干什么的;二是对行业使命的认识,即公路行业的存在是为了什么;三是对行业现状的认识,即公路行业现在如何;四是对行业前景的认识,即公路行业未来的发展如何。可以说当前绝大多数公路职工对上述四个问题的认识是模糊的,或者是不全面的。

(三)行业文化与行业脱节。

公路文化建设本质上是一种管理行为,目的在于规范管理行为,优化行业形象,增强品牌效应。当前的公路文化建设大都表现为提口号、拉标语、定制度,开展文艺体育活动,停留在公路文化建设的外延和表象上,与公路行业的建设、养护管理等实践结合不够,没有把文化元素融入我们的行业。

(四)、对行业文化建设的问题认识欠缺,思路不清。

对公路行业文化建设的问题认识欠缺,思路不清。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公路行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不明确,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形式和监督方法;二是对公路行业文化建设的思考和理解缺乏层次性、系统性、重要性的认识,对于渗透在公路行业职工内心世界中行业群体合力挖掘不够;三是对公路文化在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着模糊认识,有着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只要有公路不怕没路养”,“事业单位,不怕下岗”等传统思维方式。

篇2

【关键词】专业建设;调研;就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一、电厂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建设调研基本思路

(一)调研目的

随着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发展模式和规模的转变,随着市场对人才水平需求的不断提升,我院电厂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的培养模式日渐显示出许多方面的不足。为了弥补培养模式的不足,促进教学方法的改变,我们走进热电厂、企业动力厂(站)、城市热源厂等生产一线,了解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趋势;了解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信息反馈;了解目前企业比较紧缺的专业岗位;了解兄弟学校在本专业建设过程中的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及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路;了解企业与院校在互利合作项目、顶岗实习意愿等方面的情况,我们从2012年9月到10月期间组织安排专业教师对部分企业和高校进行走访和调研,期间先后去了大唐内蒙古多伦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锡林浩特热源厂、锡林热电厂、通辽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和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通过调研,从了解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和人才需求状况为切入点,及时跟踪人才市场需求及岗位要求的变化,来研究分析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做到培养实用型人才和企业就业市场的有效对接。

(二)调研的任务

为电厂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建设收集资料和素材,为创建品牌专业奠定基础。

(三)调研的范围

锡林浩特市部分企业、锡盟周边企业以及部分高职示范校。

(四)调研的内容

1.企业发展现状、用工需求及岗位要求

2.从业人员现状

3.我院开办本专业的优势和定位

4.兄弟院校专业建设的经验

(五)调研方法

调查小组访谈法、问卷调查法。

企业调查人员主要是:企业生产负责人、人事部门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等。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一)人才需求分析

1.专业设置背景——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目前锡林郭勒盟地区有6家火电厂,容量593.3万千瓦;风电34家,容量265.4万千瓦;2家企业有自备电厂(多伦大唐煤化工和苏尼特碱业),装机容量30.1万千瓦;2家热源厂。

到“十二五”末,预计全盟工业增加值达到860亿元,电力装机容量突破2000万千瓦(火电装机1500万千瓦,风电装机500万千瓦,光伏发电20万千瓦),发电量力争突破1000亿度。

2.专业发展的机遇——煤电综合企业的发展

今后一个时期,锡林郭勒盟乃至周边地区大型电力企业将会不断增加,随着电力装备水平、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迫切需要较多的、高层次的设备管理、设备操作及维护人员,以保证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也需要对设备不断更新、改造,以保证现有设备发挥最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创造最大效益。我院立于内蒙古中部,当地褐煤储量位居全国第一位,“十二五”期间以建设亿吨级煤田和推动煤电一体化为重点,加快大型坑口电厂建设,借着“煤电油为基础,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体系的发展,电厂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培养的人才可以弥补火电厂、企业动力厂(站)、热源厂等企业对发电、热能动力等专业人才需求不足的情况,为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更好的服务。

(二)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分布情况

通过这次走访调研,统计和分析回收的问卷得到:

1.专业从业人员情况(生产车间)

(1)要求学历是本科以上的占20%,大专包括高职高专及以下的占80%;

(2)在知识能力方面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占85%;

(3)用人单位更注重综合素质的占98%;

2.目前较紧缺的人才

通过走访的企业了解到,目前企业比较紧缺的人才就是集控运行人员,尤其是熟悉锅炉、汽机、电气专业的全能值班员。

3.对应的一线职业岗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去热力发电厂、企业动力厂(站)、城市热源厂等生产一线,从事热能动力设备与系统运行、检修、安装、检测等方面的岗位技能工作和管理工作。

主要工作岗位:热力设备运行岗(集控运行及辅机运行),热力设备检修岗(锅炉、汽机、各种泵、热力管道等)。

相关工作岗位:热力设备安装与调试、自动控制、热工仪表使用及维护、检修等。

发展工作岗位:热力设备节能技术应用改造和基层管理。

4.主要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见表1)

(三)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需求

我们经调研分析认为,本专业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应包括:

1.知识结构

①文化知识:是毕业生从业所必须具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应掌握的常规性和前瞻性知识,如人文、数学、计算机应用、普通物理、体育等。

②专业知识: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专业基础知识是指适应工作岗位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如:机械制图、热工基础等。如锅炉设备知识、汽轮机设备知识、泵与风机设备知识、热工仪表及自动控制知识、热力设备安装与检修知识、热力设备运行知识及一定的专业岗位管理知识。

核心知识:锅炉设备知识;汽轮机设备知识;热力设备运行知识;热力设备安装与检修知识。

2.能力结构

①通用能力:计算机操作基本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收集信息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拓展能力。

②专业能力:阅读和绘制机械图能力;金工操作基本技能;电工电子工艺的基本操作技能;热力设备检测能力;常用热工仪表的校验、安装能力;热工节能与环保技术应用能力;热力设备运行中常见事故的预判断与处理能力;热力设备运行经济性分析管理能力等。

③职业核心能力:热力设备运行、检修能力。

3.素质结构

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

被调查对象普遍认为,在构建电厂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以基础理论为前提,以专业知识、实践技能为核心,优化技术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要专而精,针对性强,专业知识面和视野要拓宽,重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之间的衔接和渗透、融合和转换,有效地更新理论知识,为专业增添当今科技的新内容,同时要打通知识、能力和技能培养之间的“接口”,使毕业生真正能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对本专业教学环节的建议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认为,能力的培养要以能力应用为主线,突出实用性实践技能,要把职业标准中应知、应会的内容纳入课程体系,要覆盖本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并把素质教育融于整个教学过程,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适应、调解能力。为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可采用“宽口径”与“专业化”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凸显“厂中有校,学做一体,工学结合” 的专业特色。

三、对本专业现状的分析及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分析,结合高职教育理论的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高职教育在办学层次上不是中职教育的简单上移;在教学模式上不是普通专科的翻版;在教学内容上不是本科的简单压缩;在教学设计上不是理论课与实践课的任意拼合。高职教育首先要明确自身的任务,围绕培养目标,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必须明确专业的职业指向,其次是认真分析本专业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然后确立课程体系,实现教学设计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

(一)本专业现状的分析

1.从原来的人才培养方案看,课程相互独立,专业课程的学时数少,有些内容深度不够(比如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相关知识、运行过程中操作票的填写等内容),实践课程独立设置,相关知识未能有机的渗透和融合到一起。

2.从知识方面看,学生学完一门课程之后,因不能及时与应用“接口”或与相关知识接轨,在专业教育阶段很难形成综合应用能力。

3.从能力方面看,在实践教学环节,延续着传统的模拟训练方式,实训的项目、方式方法、要求与生产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与生产实际有较大的差距。

4.没有注重对学生个性、专业兴趣的发展。

综上所述,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今企业科技迅猛发展的现状,必须加以改革,以便适应现代科技和技术发展的需要。

(二)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

1.加强与示范校的紧密联系。首先聘请示范学校的专业带头人为本专业建设的校外专家,指导和引领本专业建设;其次可以和一些示范院校签订交流互助协议书,在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改革的探讨、实验实训室建设等多方面可以对流、互助合作。

2.加强与企业深度合作。首先当地一些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为本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开展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讨论新的课程体系,确立核心课程;其次和企业教师共同开发课程。

3.本专业核心课程学做一体化教学环境的建设。

4.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使实践教学体系科学可行,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把现有的实验实训设备进行合理化、规范化建设,实现企业环境与学校环境相结合,努力营造学生如在企业生产现场的工作氛围。

5.通过调研,按照职业岗位群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以企业调研和专家咨询为指导,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参考,构建课程体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制定课程标准,要强化课程的质量管理。

6.依托专业,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结构优化、梯次合理、有鲜明团队精神和良好教学效果、较高科研成绩的教学团队。

7. 加大教学改革力度,通过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推动研究性教学,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

8.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完成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试题库建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上学习资源。组织教师编写课程讲义,并逐步完善和提高,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市场需要。

四、专业建设的目标

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注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衔接,要加强课程与课程的衔接、课程讲授与能力训练的衔接,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使它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加大改革力度,并以区级品牌专业建设的获得作为未来本专业建设的一个全新平台,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和教学资源配置,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行业发展趋势、符合市场需求的本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把本专业办成学院内乃至全区有影响力的品牌专业。

参考文献:

[1]丘伟.《锅炉操作工》.

[2] 编委会编.《火电厂生产岗位技术问答》.

作者简介:

徐淑芳(1967.5—),女,副教授,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主要从事电厂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教学与教育研究。

篇3

【关键词】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结构状态和运行机制,包括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培养评价[1]。科学、高效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高质量护理人才的重要保障。为了进一步完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同时针对目前“4.5+0.5”的学制背景安排,由我校牵头组织江苏省职业教育护理协作委员会6所成员学校,对现有的方案进行调研,为其新修订提供依据。

1 调研内容及方法

1.1 调研对象

江苏省职业教育护理协作委员会6所成员学校,由各校护理专业负责人先广泛征集护理专业相关骨干教师调研意见后统一汇总。

1.2 调研内容

对当前《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实用性、设置比例、开课顺序、教材选用、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等16个核心、热点问题进行调研。所有调研问题中,包括7个是非题,7个选择题,2个开放式问答题。

1.3 调查方法

采用电子问卷调查法,根据问卷内容开展。电子版本反馈的调研问卷统一收回。本次发放问卷60份,问卷回收率100%。

2 结果

所有调研问题中,是非题、选择题汇总表(详见表1、表2)

表1 是非题汇总表

3 讨论

3.1 高职护理专业的文化课与专业课设置比例如果调整为4:6是否合理?

调研对象表示护理专业是一特殊学科,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护士要求高,新技术、新技能层出不穷;有各种学历层次的教育,竞争激烈;高职护理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有限,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和理论和技能,对高职护生而言,短期的培养目标是学生能就业,如果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顺利进入职场。因此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学习均应齐头并进。

3.2 提升护生职业素养,提高就业能力,除了目前的课程,还需开设哪些课程?

调研对象表示为了护生能更好的适应未来临床岗位,还应开设一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护理专业的课程,明确工作的内容、性质、意义及价值,如《医院感染管理》、《临床护理新技术》、《临床护理专业防护及相关法律法规》、《临床护理思维》、《医疗护理差错预防及应激预案》、《感恩教育》等相关内容。而上述课程在以往的课程开设中并未涉及,可以考虑逐渐增人护生学习课程设置中,以期培养适应新时期护理专业需要的专业人才。

3.3 目前高职护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那些?如何解决?

3.3.1 人文素质作为综合素质的主要内容,已成为社会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在护理专业学生就业的过程中,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护理教育的知识结构体系存在人文课程偏少、课程开设不合理、随意性大的问题[2]。同时当前教育教学中人文学科课程学时及比例不合理、专业课程与人文课程之间缺乏横向沟通、护生对人文教育的认识和重视不够、人文教育的途径和教学方式的单一、缺乏科学的测评体系等。解决方法可在课程安排上提早让学生接触临床,让学生认识到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理论必须与实践紧密结合,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与人合作能力。同时在专业课程及实践活动中注重并增加后者的培养和考核。

3.3.2 初中为起点的学生,心智成熟不够,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对知识的内在转化不够,临床工作中可能会对知识的灵活应用有欠缺,在将来的职场竞争中难以有长久的竞争优势。从护理专业的严谨性,和专业发展的趋势来看,建议招收高中起点的学生。

3.3.3 过于重视技能竞赛,竞赛操作标准与临床实际脱轨、抠细节,跟临床真实情景差距太大,培养的护理人员刻板、机械化。无论是日常护理教学还是各类护理竞赛应重视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是护理职业的核心胜任力之一[3],培养护生(下转第246页)(上接第229页)评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面对临床复杂的护理问题进行有目的、有意义的自我调控性的判断、反思、推理及决策[4]。

3.3.4 护士执业考试与专业课程改革(强调动手能力培养)不协调。建议执业资格考试应由实践操作与理论两部分组成,适当减少理论考试难度,增加实践考核及面试等临床应急处理问题能力方面的测试,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

4 结论

据调研结果显示,调研对象对目前《五年制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情况基本满意。高职护理专业的文化课与专业课设置比例若调整为4:6,赞成及反对意见持平。新的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后,作为护理教育工作者,依然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措施,为探索一条适应高职护理人才培养的道路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姜士伟.浅析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内涵及构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77-80.

[2]沈雁霞.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探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4):102.

篇4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信息数据;安全;存储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4-3226-02

数字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方向,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科技的知识宝库,随着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不断加快,全方位信息服务水平的不断深入,信息数据资源不断增多,馆藏信息数据的安全保护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信息数据安全保护有两层方面的含义:一是数据自身的安全保护,主要是指采用现代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主动保护,如数据保密、数据完整性、双向身份认证等。二是数据存储的安全保护,主要是采用现代先进的信息存储手段对数据进行主动保护,如通过磁盘阵列、数据备份、异地容灾等手段保证数据的安全。数据自身的保护是一种被动的防护,必须基于可靠的加密算法与安全体系来进行,而数据存储的防护是一种主动的防护措施,是将数据本身或者其中的部分以及全部内容在某一点的状态以特定的格式保存下来,以防数据源出现丢失或毁灭等其他各种原因不可用时,可及时准确的将数据备份内容进行恢复的技术。

1数据安全保护技术的现状

在说明现状之前,请看二个真实的例子:

1)2007年5月,蓝色巨人IBM遭遇了一起令人尴尬的数据丢失事件,一批存有IBM员工和客户账户信息等敏感信息的数据备份技术磁带在运送到纽约西切斯特郡过程中意外丢失后又神秘消失了,由于其中只有一部分磁带对信息进行了加密处理,因此剩余磁带中的信息都面临随时泄露的风险,这就迫使IBM不得不在当地报纸刊登广告,希望有人能归还这些磁带。

2)2008年初,瑞典公共图书馆Stockholm的一台电脑上发现了一个带有军方机密信息的U盘,其中包括Improvised Explosive De? vices(简称IED,一种可在安全距离有效地引爆起获的简易爆炸装置)和阿富汗国内地雷分布等数据信息。随后该U盘被人交给了瑞典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晚报《Aftonbladet》,并由后者移交给了相关政府机构。

这两起案例虽不涉及图书馆行业,但其中的危害还是让我们认识到单纯的数据存储保护不能够完全的保证系统数据源的安全,即时已经备份了的数据也会面临安全性问题。数据存储保护的最终目的就是快速、准确的将信息恢复至某一时刻的状态,犹如时光机器,可以将信息的历史状态完全记录并进行回放,无疑是一剂可以随时服用的“后悔药”。但是,一旦这剂“后悔药”别人也能服用甚至被销毁,那么数据存储保护技术还能保护你的数据吗?

结合数字图书馆来说,馆藏信息数据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馆内信息,包括历史沿革、馆藏图书机读目录等。二类是自建信息,包括科研信息收集库、馆内读者个人信息、资源服务跟踪信息等。三类是购买信息,包括各种电子资源等。就目前所知的的解决方案,大体可以分为物理保护与逻辑保护两种形式:1)物理保护主要确保存储备份的介质在储存与运输时时的完整性与可靠性。2)逻辑保护主要指备份数据不会被解密,不会被非法的、非授权的访问读取。数据备份技术加密是也解决方法的另一种途径,但在执行数据备份技术任务时会对客户端的性能造成影响,通常在30%~50%之间,因此后台加密技术只有在多核CPU普及后才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2图书馆信息数据保护之道:备份、容灾走向融合

在云平台、智能共享愈演愈烈之时,未来图书馆信息数据将怎样发展?诸多解决方案供应商均了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除了云平台、虚拟化以及大数据等热门词汇毫无悬念地位居其中之外,数据容灾首次得到专门"对待",预测的结果表现出了现有数据备份方式将会改变,简单化保护管理将成为未来数据灾难备份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

我们认为,未来的所有产业都将基于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动力在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产业随着信息技术的量变或质变而变化。结合到图书馆行业,笔者认为未来的图书馆更多的是数字图书馆,实体的纸质图书馆将仅限于城市内综合馆的一部分,信息化的数据资源将是图书馆内容的主体,数据信息将越来越重要,相应地,对灾难备份方案的要求和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如果因为灾备方案的缺失,硬件故障致使整个系统宕机,长时间无法恢复,所有图书信息服务业务被迫停止,急需查找的资料或书籍而连不上本地区数字图书馆,进而影响到决策或某项商业活动,所造成的危害根本无法用数字去衡量。

但由于成本方面和技术普及需要时间等客观因素,目前采用的备份方案或只能够备份数据,或只能够备份系统,更有的是仅仅只针对某些应用程序的备份,灾难来临需要数据恢复时又需要备份方案中配套的专门恢复软件,当需要多个备份方案同时进行时就造成了相关资源和经费的浪费并增加了数据管理的复杂性。2012年2月1日,根据Acronis 2012年全球灾难复原指数(Disaster Re? covery Index, DRI)显示,全球仍有32%的中小企业采用3种或3种以上的备份、容灾解决方案。无独有偶,笔者在与图书馆同行交流当中了解到甚至有同时使用4、5种备份、容灾解决方案的。

众所周知,数据备份的目的是为了恢复,而最关键的步骤也是恢复。然而这么多种的灾难备份解决方案,却没有增加数字图书馆在遭遇数据灾难时恢复的信心。由于要从多种不同的备份环境中恢复需要的数据非常繁琐,图书馆行业甚至是所有相关产业都迫切希望能够拥有一种能够在各种物理平台、各种数据库、多种虚拟以及云端平台环境中使用的“通用恢复平台”。

面对这种需求,有的数据灾难恢复方案商已经开始有所研究,主要方法是在“通用恢复平台”上集成多种备份恢复技术,已优良的用户界面和傻瓜式的操作来以降低管理的复杂性。如一些方案商提出了灾难备份恢复一体融合的理念,戴尔在它推出的以“流动数据架构”为核心的智能数据管理解决方案实际上就是“存储备份容灾一体化”的雏形:“流动数据架构”通过以“适合的地点、适合的时间、适合的成本、适合的数据”,为客户优化存储基础架构,更智能的数据管理策略提供有力的帮助。戴尔认为现有的数据存储有五大问题:1)存储架构缺乏灵活性,扩展成本居高不下。2)存储架构效率低下,存储性能和容量浪费惊人。3)数据保护成本昂贵。4)维护和管理成本等隐性成本偏高。5)信息监管成本越来越大。针对这些问题,当然主要的是存储上的问题戴尔提出了通过流动数据来帮助用户实现高效IT和降低存储成本。在“流动数据构架”中,通过使用内容感知的重复数据删除技术,帮助用户实现存储数据的压缩,在存储空间不变的情况下,最大化的利用存储容量。而虚拟存储技术则是一个在虚拟环境下的高效存储技术,能够使用户的存储效率最大化。利用自动分层技术则能帮助用户实现数据的自动化存储问题,它能自动分辨出高使用率数据和低使用率数据,实现高低数据之间的自动流动,让信息数据可在主存储、备份及容灾系统之间自动流传。

当然在这方面有所成就的不止戴尔一家,包括国际厂商的惠普、EMC,国内厂商的浪擎、清华等都加强了在存储和灾难备份方面的一体化整合,包括服务器、网络以及存储的灾备一体化融合解决方案层出不穷,简单化管理、智能化、自动化必然是数据信息保护行业的大势所趋。

然而,就目前国内中小数字图书馆经费和技术条件的实际情况,对那些服务对象为综合大馆的以硬件为基础的一体化灾难备份恢复解决方案只能“望洋兴叹”。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方案提供商以其敏锐视角开始为这部分用户提供了单纯利用软件来对数据信息进行备份的方案,以能够确保服务中断后可最大限度的快速恢复,例如SIMPANA软件,它是Comm Vault一体化信息管理(Sin? gular Information Management)软件套件的品牌名称,它提供了数据保护、归档、复制、资源管理和搜索模块,并利用统一的一套源代码无缝的结合在一起,能共享相同的服务功能。再如爱数的云落地战略,它的核心就是云计算平台,它直观的展示了“一个中心,多个基本点”的思想。平台战略以Tx3系统中心为中心,多业务应用节点为基本点,战略的核心是Tx3云平台,目前的业务应用节点包括爱数备份软件、爱数备份存储柜、爱数AnyShare等应用产品。总的来看,这些方案提供商就是围绕着云平台在进行软件活动,提供“软件即服务”的功能,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灵活添加功能模块,这就是云计算中的“按需付费”。

3数字图书馆云时代需要更高级的业务连续性与数据保护

云计算是什么?这个答案众说纷纭,我的理解是云计算实际就是资源服务,是一种把在单独各个机房的各种资源整合到一起,并能通过互联网提供给更多的人使用的一种新技术,这个资源包括服务器的运算资源、存储空间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信息资源。使用的人不需要知道服务器在哪里、空间在哪里、软件安装在哪里、数据信息存储在哪里,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只要有互联网就能够使用,用专业的话就是提供:更低的成本,更快速的交付,更多样性的服务,它不是特定的技术,而是一种服务理念,是通过按需弹性扩展和用户自助服务实现IT服务的便捷性和自动化。

因为云计算有着这么多的优异特点,很多企业都构建了自己的“私有云”,而数字图书馆行业也逐步开始在构建自身的“私有云”,因此如何在云时代实现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在各种“私有云”之间实现异地容灾,都是新一代数字图书馆构建时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目前,较为有效的云环境数据安全解决方案还不多,调研报告显示,云计算以及云端的数据安全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准备阶段,该阶段主要进行的是新技术的储备和新概念的推广,相关解决方案和商业运行模式尚在接触、摸索中,用户对云的认知度较低,大多持观望态度;其次是起步阶段,该阶段内一些较成熟的案例逐渐显露,用户对云的了解和认可程度也在不断提高,逐渐有新的方案提供商介入进来,根据自身的理解,涌现出大量的多种各样的解决方案;第三是成熟阶段,云的相关产业链和行业生态链基本成型,各提供商解决方案开始趋于成熟稳定,用户通过云计算取得良好的效果,并成为信息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现在我们认为刚刚进入准备阶段,各种解决方案尚在摸索,不过其中不乏其佼佼者,比如国内信息安全厂商椒图科技近日就在北京召开了JHSE安全云解决方案会,首次向外界公布了椒图科技在云计算方面的安全理念,并着眼于云计算基础架构平台建设提出了体系化的安全云解决方案,再如总部在北京的全球信息安全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SafeNet也了一个应用在云计算网络应用模式上的数据安全方案,通过该方案,组织机构可确保“云”模式下敏感数据的安全。还有飞康CDP的持续数据保护方案,该方案针对“云”模式下的数据提出了以数据持续保护、系统快速恢复、备份和容灾一体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都对数据信息的灾备有一套自己的做法,其飞康CDP的连续保护技术最具特色,主要特点是:

1)在整个数据的生命周期过程中都能提供强有力的保护,它不仅仅是保护数据,还保护数据环境和系统;

2)该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对云环境的基础架构没有影响,对已有的系统架构也没哟改变的要求;

3)提供了一套全面灾难防护手段,能够防范各类逻辑方面和物理方面的灾难,确保能够实现本地云环境的全面恢复;

4)具有开放式架构的特点,能够兼容大多的云存储设备;

5)在数据恢复时,具有可以人工选择数据恢复某一个项目的技术;

6)在云端环境下,主机可以做到全天连续备份;

7)具有多种复制策略(连续复制模式、压缩模式、基于时间增量模式、基于数据增量模式等策略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

8)轻易实现从私有云、公有云环境的本地持续数据保护及不同地域间的云平台环境的的云飘移。

总的来说,在当今不断变化的“云”环境下,只有经过验证的解决方案才能够提供精细、持续的安全保护控制,用户希望能够充分利用“云”的优势,而不必以牺牲安全为代价,云的普及离不开数据安全,保证系统与数据安全势必任重道远。

4数字图书馆的数据保护任重道远

数字图书馆的数据安全包含的内容很多,该文仅仅是从存储角度来论述一个数字图书馆数据信息的保护方式,其他的如网络攻击方面,有人员管理方面等没有进行论述,这些也是数据保护的一个重要内容。总的来说如何进行数据保护不仅仅是图书馆工作者所思考的问题,也是IT行业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数字图书馆数据保护建设要统一考虑,长远规划,保证技术的先进性和可扩展性,在技术上要适应新的网络动态变化,建立适应的安全保障体系,同时要加强安全管理,增强馆员的安全意识,这样才能保证数字图书馆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正伟.海量数据持续数据保护技术研究及实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2(S1).

[2]中小企业数据备份、容灾走向融合[I].微电脑世界,2012(3).

[3]梁晓欢.数据库安全、虚拟化和云计算——现代IT领域数据保护所面临的三大关键技术挑战[J].电脑与电信,2011(4) .

[4]马骁宇.企业数据保护和存储安全解决方案[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8).

[5]宋爱林.高校图书馆公共机房数据保护综合方案研究[J].图书馆界,2010(1).

[6]田全红.浅析新一代数据保护策略在云计算时代的应用[J].甘肃科技,2011(17).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