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11:5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钢琴奏鸣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茨・彼得・舒伯特(Franz-Schubert,1797―1828)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西方音乐史上有着杰出的地位和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创作体裁广泛,涉及交响曲、管弦乐曲、键盘曲(包括大量的小品、奏鸣曲等)、歌曲、合唱、室内乐、教堂音乐、歌剧以及舞台剧作品等,其中艺术歌曲的成就最高,被人们誉为“艺术歌曲之王”。
在他短短三十一年的生命中,舒伯特创作了1000多部作品,其中有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歌剧音乐、22首钢琴奏鸣曲、19首弦乐四重奏、10部交响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等。
二、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概述
奏鸣曲是舒伯特钢琴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的创作数量仅次于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初期,钢琴奏鸣曲逐渐从兴盛步入衰弱,作品也从对理性的崇尚转向突出个人情感的表达。舒伯特将独特的个性、优美动听的旋律、灵活大胆的转调以及具有创新的曲式结构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他创作生涯中的二十多首钢琴奏鸣曲。舒伯特的奏鸣曲一般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早期的探索时期,第二个时期是创作的成熟时期,而第三个时期则是晚期,也是舒伯特音乐创作的巅峰时期。
1. 探索时期(1815―1818)
舒伯特早期的作品,受到了古典时期奏鸣曲风格的影响,节奏简洁、旋律线条清晰明亮,没有使用过于复杂的音乐织体,音乐表达中也没有较为明显的力度变化。如果将古典时期的奏鸣曲看作是一位思维清晰明朗的“哲学家”,那舒伯特的奏鸣曲则是一位具有幻想抒情气质的“诗人”。
2. 成熟时期(1823―1826)
这一时期,舒伯特的创作趋于成熟,专注于器乐、大型交响曲及钢琴奏鸣曲的创作。就其钢琴奏鸣曲这一体裁而言,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中,无论从规模上还是奏鸣曲本身的创作风格上,都和他早期作品截然不同,这一时期的作品拥有更加完整的结构,在整体创作手法上也趋于成熟,旋律刚柔并济,形成了他所特有的作品风格。
3. 巅峰时期(1828)
在舒伯特巅峰时期的创作中,他的创作思想显示出了更加成熟的一面。这种成熟无论从作品的内容还是艺术表现上都有所体现。就钢琴作品而言,无论从技巧还是情感表达方面,比起早期的创作都有了重大、突出的发展。也是自这时开始,在舒伯特创作中最早出现了浪漫主义音乐所特有的音乐元素、音乐形象和音乐风格。在情感表现上,自由地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抒情的特点;音乐节奏上,较之前的作品节奏变化更加丰富,节奏的运用也更加巧妙;旋律上突出抒情优美的特点,作品充满无限韵味。
三、舒伯特艺术歌曲对钢琴作品创作的影响
人们常说: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使诗变成音乐,而他的钢琴曲则使音乐变成诗。作为具有诗人气质的作曲家,将浪漫主义诗歌音乐化、音乐诗词化,采取兼收并蓄的艺术态度,形成了他独特鲜明的个人音乐风格。舒伯特的创作没有摒弃古典传统,但又力求摆脱其束缚,他的创作从内容、体裁、音乐语言、艺术形象和形式手法均富有浪漫主义气息,并充分体现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征。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可以看出诗意与音乐并重,其音乐十分清新、率直,那些充满了无限韵味的艺术歌曲令人永远难以忘记,并对舒伯特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他的钢琴作品的创作也有了更加深刻的意义。
1. 旋律性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在他的创作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他所创作的奏鸣曲等钢琴作品也深受其艺术歌曲的影响,这首先表现在作品的旋律性上。对有着浪漫主义憧憬并享有“艺术歌曲之王”称号的舒伯特来说,创作中的重点在于既要掌握好古典奏鸣曲的传统,又要寻找新的创作情感和审美观。由于艺术歌曲对舒伯特钢琴作品创作的影响,在钢琴奏鸣曲创作中同样重视旋律性,注重在如歌般的旋律中抒发个人情感、刻画生动鲜明的音乐形象。无论是在艺术歌曲还是奏鸣曲中,舒伯特都将主题紧密地与其他音乐要素联系在一起,互相依赖和影响,如节拍、节奏、调式等。就奏鸣曲而言,无论是哪个阶段的作品,舒伯特的创作都将旋律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2. 民族性
从1770年出生到1827年维也纳去世,贝多芬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作为18世纪欧洲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贝多芬除了年轻时短暂的几年外,他从未在宫廷任职,在他的音乐制作中,他坚信某些哲学理念,这些思想大部分源自于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的理想是自由、平等和博爱,贝多芬和法国的进步思想有密切的联系。贝多芬在晚年时耳聋带给他的绝望几次使他考虑过自杀,在他的著名的“海利根什达特遗言”中他曾说“只差一点我就会终结自己的生命――只是由于艺术才阻止我这样做啊,直至我完成所有我被召唤产生的作品时,我是不可能离开这个世界的。”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神圣的使命,什么也不能击垮和改变他的命运,他是一个独特的天才,他必须运用自己的力量来完成伟大的创作,给后世人类的文明史上添上辉煌的一笔。
在他的钢琴奏鸣曲中,我们可以立刻体会到与莫扎特、海顿完全不同的突出的特点。贝多芬的音乐里充满朝气和永不停止的脉动,而他发展主题的创作手法,总是体现在他对节奏的独特把握之中,与节奏的关系很密切,他的展开部是那么自然而然,浑然天成,充满感情,他的和声具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迅速让人们体会到欢乐、忧伤、欢喜、焦急。
贝多芬创作的早期,被认为是模仿或是博采众长的时期,他曾是海顿的学生,时间是从年轻时的作品直到1802年,中期是1802年到1816年,晚期从1816年到1827年,在早期贝多芬写了15首奏鸣曲,中期写了12首奏鸣曲,晚期写了5首奏鸣曲,再加上早期在波恩写了3首,一共35首奏鸣曲。
贝多芬的早期奏鸣曲在他31岁以前写的,钢琴奏鸣曲常常是遵循海顿和莫扎特遗留下来的古典形式,在他早期作品中《C小调悲怆奏鸣曲》无疑是早期中的精华,全部三个乐章统一贯穿一个主题,这是最早的奏鸣曲式范例在演奏技术上,贝多芬也大大发挥了当时钢琴所能发出的极限音量,运用了极限的音区,达到了极限的速度,在早期作品中就显示了与莫扎特与海顿的明显的不同,从他的作品中还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钢琴制造业,因为贝多芬总能把钢琴的音域的极限体现到他的作品中。
中期奏鸣曲,贝多芬从成熟期发展到鼎盛期,在这一时期f小调作品57号《热情奏鸣曲》发展到了顶点,其结构庞大,气势磅礴,包含了尖锐的矛盾和激烈的冲突,以及浓厚的情感,此外中期的C大调作品53号《华莱斯坦奏鸣曲》(即“黎明”)也是这一时期的杰作。
关键词: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演奏技巧
0 前言
莫扎特是欧洲古典音乐作曲家中一位十分伟大的作曲家,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是西方钢琴艺术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发展过程,只有真正的掌握了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演奏技巧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演奏,下面结合莫扎特创作根源和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特点,详细分析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演奏技巧。
1 莫扎特创作根源对演奏技巧的影响
在初学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时,演奏者要掌握莫扎特创作根源和演奏技巧,与其他钢琴奏鸣曲相比,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有着特殊的音乐魅力,由于莫扎特钢琴曲创作于古典音乐时期,其旋律及和声织体变化在该创作时期是十分少见的,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
莫扎特出生于奥地利的一个宫廷乐师之家,这对莫扎特后期钢琴奏鸣曲创作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莫扎特一生创造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且音乐作品的体裁涉及了众多领域,其中包括41部交响曲、22部歌剧、17部钢琴奏鸣曲、27部钢琴协奏曲、6部小提琴协奏曲、6部小提琴奏鸣曲、35部钢琴小提琴奏鸣曲等等。钢琴奏鸣曲的创作手法为古典奏鸣曲套曲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特点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与古典主义时期其他作品风格有着很大的区别,一般情况下在古典主义时期创作的钢琴奏鸣曲会直接显示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莫扎特由于其对音乐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敏感,使得其创造的钢琴奏鸣曲风格色彩明朗自如,多数以欢快的旋律为主,在演奏时体现了一种轻快的感觉。[1]同时莫扎特钢琴奏鸣曲还具有颗粒性强的特点,节奏较为活泼、旋律更加流畅清晰,不仅能够体现出一种古典主义音乐所具有的高贵气质,而且表现得更加细腻丰富,使作曲家的创作能力和性格在作品中得以良好的展示。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还具有歌唱性特点,将生活情感与艺术充分结合,使歌曲良好地反映出歌唱者的精神领域,同时由于莫扎特所处时代原因,也能够将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具有的歌唱性特点视为歌剧性特点,能够使听众通过听进行合理联想,并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具有故事的画面。
3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演奏技巧
通过上文分析使我们能够更加清楚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特点和创作根源,为了使演奏者能够将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中所包含的情感淋漓尽致的展示出来,下面就详细分析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演奏技巧。
3.1 触键技巧
钢琴最重要的演奏技巧就是触键,同时由于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具有严谨和严格的特点,因此对演奏者触键速度及力度都有较高的要求,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的触键方式决定了演奏出的音乐效果。[2]由于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独特特点,对演奏者手指的掌控能力和独立感要求更高,在弹奏过程中,如果需要手指的快速进行连奏,则演奏者的手指就会与琴键十分贴合,在进行触键时,就要求演奏者手指积极地进行跑动,以保证整个音乐演奏能够流畅的进行。弹奏作品中的跳音阶段时,演奏者触键速度要快,指尖要立于钢琴键上,这也要求演奏者要经常练习触键技巧,通过不断地练习掌握不同作品的演奏方式,使音乐演奏更加灵活流畅。
3.2 力度控制技巧
力度的控制会直接影响到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旋律音色,在莫扎特创作时期,古钢琴的音量相应的有所增加,手指触键力度决定了钢琴的声音,触键力度越大,演奏声音越大,触键力度越小演奏声音越小越轻柔,为了保证演奏者能够控制好触键力度,就要使演奏者掌握力度控制技巧。例如,在连奏时,演奏者应该明确使用均匀的力度进行控制,流畅是莫扎特钢琴奏鸣曲连奏的重要保证。[3]通常情况下,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演奏力度在p至f之间,很少用到f力度,使用时要尽量保证演奏强而不硬,轻而不虚。
3.3 颗粒性与语气技巧
颗粒性与语气是钢琴奏鸣曲演奏技巧的重要体现,只有掌握颗粒性与语气技巧才能使演奏者演奏体现出自身的独特之处,由于莫扎特处于古典主义时期,钢琴演奏作品呈现的是音色清晰透明、清脆的特点,因此在演奏过程中,应该重视语气技巧,特别是当演奏三十二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时,演奏者要以相当高的颗粒性弹奏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使其演奏出一种清晰地音乐质感。语气是演奏者通过触键力度变化的强弱而体现出的作曲旋律,将演奏作品的旋律和演奏者自身的呼吸相互融合,并良好体现于钢琴演奏中。
3.4 踏板技巧
钢琴奏鸣曲演奏技巧除手指上的弹奏技巧,还有踏板技巧,踏板是演奏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中十分重要的一项,踏板的良好运用能够使作品演奏更加灵活,更加生动,但是使用不当时会造成作品演奏音色混乱,使演奏旋律形成重叠的问题,破坏作品整体演奏效果。一直以来,在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演奏过程中是否使用踏板也是一个长久争议的话题,部分音乐家认为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中更重要的是演奏的颗粒性,因此不应该使用踏板,但是从钢琴和音乐作品本身考虑,钢琴右踏板的主要作用是为演奏琴弦增加共振,使钢琴演奏能够更加真实的体现出作者情感。由此看来,在演奏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时,应该结合作品表述内容,恰当地使用踏板,使其能够为作品演奏增添色彩。
3.5 断奏、连奏技巧
断奏和连奏技巧能够提高演奏者对作品音律控制能力,大部分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中常会出现连奏和断奏,特别是断奏,在两个音之间会存在长连线或短连线,短连线就是演奏中常说的语气,长连线就是连奏,只要保证演奏者能够顺利、流畅的进行演奏即可。断奏就是在演奏过程中,没有连线的位置。
在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中断奏分为:半连音、顿音、跳音三种发音形式,不同形式下对演奏者的触键力度和速度要求也并不相同。在快节奏作品中,断奏的演奏常常是明确、坚定的,慢速作品中断奏演示方式能够使演奏具有歌唱性,使演奏者能够更好地展示出作者情感。
3.6 速度与旋律技巧
速度直接决定了演奏者所演示出的莫扎特作品风格,只要改变演奏速度就会改变音乐风格,因此,为保证演奏者能够按照正常速度进行演奏,演奏者就要具备速度与旋律技巧,按照乐谱速度标记进行弹奏。同时由于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中具有丰富多样的旋律色彩,且其主调旋律能够表现出当时情感和生活状态,使旋律技巧在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 结语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演奏效果与演奏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让演奏者在了解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创作根源的基础上,系统、全面的掌握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演奏技巧才能使演奏更加成功,在演奏中更好地表现出作者的情感。
参考文献:
[1] 张李子.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演奏技法与特点探寻[J].中国民族博览,2016(09).
[2] 陈建忠.独一无二的魅力――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艺术风格研究[J].大众文艺,2012(01).
【关键词】莫扎特 奏鸣曲
莫扎特――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巨匠之一,用他短暂的一生为欧洲音乐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在所有的器乐创作当中,奏鸣曲是莫扎特音乐创作中最重要的体裁之一,是莫扎特音乐风格凝练精髓的体现。它在最精炼的篇幅里,涵盖了作曲家最为特性化的音乐语汇和表现手法,成为彰显其个性的标志性作品。
一.创作背景与作品风格
莫扎特一生共写了19首钢琴奏鸣曲,这些奏鸣曲主要不是为音乐会而是为家庭或个人演奏所用,深切寄托着他对个人生活经历的感受,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可以说,莫扎特的钢琴音乐更多的是他丰富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从莫扎特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的个性特点来看,莫扎特注重主客观的平衡,有节制的表现。以第十一钢琴奏鸣曲为例,该曲创作于1778年,表现的是莫扎特在曼海姆和巴黎旅行时所得到的音乐形象,在这个时期,莫扎特的艺术已臻成熟,创作进入旺盛期,一些优秀的钢琴奏鸣曲涌现而出,在这些创作中已渐渐显露出了他的独特的创作风格――富于歌唱性的旋律,精致匀称的结构和阳光般的明朗乐观的风格。这首A大调钢琴奏鸣曲就是具有典型莫扎特情感和音乐语言的代表。
二.曲式分析
变奏的手法是莫扎特用得最多的手法,A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就是由主题和六首变奏曲组成的一个动人行板。整个音乐形象纯朴,柔美,内涵,仍有悲切的音调。主题有两段构成,前半段为八小节,后半段为十小节。6/8节拍,附点节奏。采用了带有再现二部曲式主题的体裁风格,具有意大利西西里舞曲民谣特性,富于歌唱性。织体简单,音乐情绪内在而抒情,其从容不迫的速度和安详的态度更接近于莫扎特的特点。正如霍洛维兹所说:“莫扎特的艺术精髓是用很少的音符来表达,所以尽管织体简单,却每个音符都很重要,比起浪漫派的音乐,莫扎特的钢琴音乐需要更多的色彩。”①其歌唱性的特点在主题的呈示部和再现部表现得更浓郁,而舞蹈性的旋律在中间部分出现,使整个主题抒情而不失灵动的特点。
第一变奏,旋律以问答形式出现,音乐形象晶莹剔透。主要以旋律装饰与节奏变奏为主,织体变奏为辅,强调舞蹈性。旋律从一开始就用倚音、上下助音、经过音、颤音进行装饰,而十六分休止符串插其中,增加了变奏灵动诙谐的特点,并让旋律时断时续,使其带有诙谐性。左手以跳音奏法在稍停的间隙奏出和声轮廓,使音乐欢快活跃,维持一个等时值的律动,进行主题华彩装饰。中部第三、第四小节则用加快一倍速度,使骨干音提前奏完,后半拍附加同音反复的半断奏的方是以右手的十六分音符动态为中心,突出旋律装饰和节奏变奏,达到无与伦比的美感。
第二变奏,是一首快速流畅、华美的变奏曲目。细小的回音音型构成了具有华丽风格的花腔式咏叹调。在富有独特透明感的左手三连音的伴奏下,右手的颤音自然的融入到旋律中。第一乐句先铺平节奏用颤音装饰,后切断旋律音,用休止符和附加下行音阶式音型加以填充,间隔以跳音,使乐曲轻松活泼并有歌唱性,左手以快速的三连音分解和弦织体衬托。第二乐句加强力度,右手快速三连音分解和弦构成的旋律骨干音,左手用分解八度跳跃织体使音乐更具弹性。第三乐句铺平的跳音加装饰音快速填充,第三和第四小节变节奏推迟第三、第六拍出现的位置,第四乐句是同第一和第二两句的手法综合处理。该变奏和变奏一同样的运用了旋律装饰手法,却和变奏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形成了与之不同的流畅而华美的特点。
第三变奏,转为小调,十六分音符的起伏时起时落,音乐略显忧郁。乐曲以音阶级进为主,去掉装饰用围绕骨干音上下连绵起伏,使主体隐藏在十六分音符的新旋律中,构成主体、变奏一、变奏二的强烈对比。第一乐句用左右手相同的时值十六分音符律动结合起来,近似二声部复调陈述。第二乐句为了加厚和声力度,右手变成强有力八度十六分音符,以增强音乐气势。第三乐句,乐曲中部则变成三声部以形成对比。第四乐句再现第一乐句,最后两小节为了加强终止结束感,右手八度再现,左手织体向低音区扩展。
第四变奏,再回到A大调,和变奏三形成对峙,一改a小调的略带压抑的忧郁旋律,代之以明亮热情的乐思。这首变奏曲目以和声为中心,双手交错前,和弦式音型化占主要地位(旋律华彩装饰只有中部四小节)。左手不但以同奏八度勾勒出和声轮廓,还以交叉的方式在相距八度音程上重复,并加上三度旋律平稳柔和的咏唱而出。乐曲中部以歌唱性造成对比,保持骨干音在小节的两端,中间用音阶快速下行填充,第三小节骨干音保持在原位置,用经过音填充空隙,造成音阶下行有花腔女高音常用的唱法特征,同时音区向高低声部均有所扩展。再现部同呈示部。
第五变奏,慢板,运用速度变奏,以较慢的节奏和较快的节拍取代了前面变奏的轻巧的节奏,连续不断的变化极富特色。乐曲重新使主题旋律较为明显,高低音声部都回到乐曲开始时的音区,左右手都出现了细腻的三十二分音符,左手低音伴奏音型要有较好的音量控制和稳定感,尽量连贯起来,是音质柔和细腻,给人以种温婉舒心的感觉,在变奏五中装饰音甚至用了六十四分音符,成为套曲华彩装饰的顶峰,自然音体系和半音体系的恰当运用使旋律更加华丽。
第六变奏,速度为快板,4/4拍子变成十分适当做结束用的轻快而明朗的变奏曲。具有鲜明的舞曲性格,其中不乏诙谐俏皮的情绪融入其中,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是全曲的。第六变奏没有用固定的变奏手法,而是将前五个变奏加以总和,如在前四小节的变奏手法是结合了变奏二变奏五的非等时值华彩装饰,后四小节则结合了变奏四的等时值华彩装饰,中间音阶上下行和辅助音结合了变奏三的等时值律动华彩,结尾处的回音音型和变奏一相吻合。全曲在变奏六作了一个总结性的描绘,频繁的织体变化,音阶级进式和分解和弦式的交替进行,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就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热闹场面。
整个变奏套曲层次清楚,手法多样,变化丰富,对比鲜明。归纳有以下几方面特点:其一,全曲以装饰性手法修饰主题,使主题旋律时而清晰可闻,时而隐蔽在各种外音和多变的节奏之中。其二,全曲运用等时值律动的装饰和花腔咏叹性装饰两种装饰手法,一一在各段曲目中交替使用。其三,各变奏在进行中,严格地保留主题的二部性结构形式,只有在第六变奏中乐曲结束后,为了加强终止式做了八小节的补充。其四,全套曲始终建立在一个调式上,虽然变奏三采用了调式对比,由A大调改为a小调,但全曲原主题的骨干音和声仍保持着原来进行。
三.演奏风格
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无论是力度的变化,传情的歌唱性,还是演奏的技巧,都需要我们认真地加以研究。为此,在演奏莫扎特的这首A大调钢琴奏鸣曲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触键和演奏方法――莫扎特的音乐非常细腻,因而对他的连音、跳音、半跳音、经过音等的触键方法及声音的要求,需有明确的触键点,落点并非只在琴键的底部,各个深度都可以产生不同的力度层次。在演奏时连音、跳音要弹得明确,连的奏法要弹得非常流畅连贯,衬托出歌唱性的旋律,断的奏法是用来衬托活跃旋律的,要弹得有动力,声音每个都断开。其次,要注意用跳音构筑的音群的演奏,要弹出华丽的曲线美,注意手腕要固定,力量集中在指尖上,轻巧而敏捷地演奏。演奏时,手臂要放松,多用手指、手腕的动作,指尖感觉敏锐,快速的音符要弹得有光泽,触键均匀,要有穿透力,声音要像一颗颗透明的珠子穿在一条线上。
2.速度和力度的把握――弹奏这首A大调钢琴奏鸣曲时必须注意:速度避免过激,应严格保持节拍、节奏要求,整个演奏也不应由此而缺乏生气和动人的表现。演奏他的奏鸣曲快板不宜太快,如第六变奏,通常介于120~126之间,即一拍四音一般不超过126;慢板也不宜太慢,如第五变奏,一般在48~50之间。演奏这首莫扎特的作品在整体上要贯穿相同的、稳定的均匀速度,不能忽快忽慢,这也是古典主义严谨音乐风格所提倡的。由于莫扎特的键盘作品都是为古钢琴写的,而在现代钢琴上演奏莫扎特作品就要恰当的掌握其力度的分寸,其分寸的限度一般为:pp―最轻弱地触键,同时带有秘密、神秘的回声性质;p―可爱的、柔韧的、触键坚定而有表情,mp与mf―介于轻与响之间,像平静的说话语气。力度的范围必须是手的任何动作坚挺与弹性的结合,要做到灵活平和,轻而不虚,强而不硬。
3.旋律色彩的把握――莫扎特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中旋律色彩极为丰富,是其精髓,它的主调旋律最能表达人的情感,常常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在演奏中要正确理解和表现莫扎特音乐的“歌唱性”,使演奏既充满歌唱性的丰富表情,又保持质朴的奥地利民族、民间音乐风格。在演奏过程中要将旋律线条理清,不断感受到旋律的轮廓,即旋律进行的上升、下行、拱形、波状。要使旋律有丰富的说话语气,注重主调音乐的立体感和流畅动感的韵律,要注意旋律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需要衬托和扶持。
总而言之,莫扎特这首作品演奏的困难在于风格的分寸标准和把握,其精髓就是在于给听众心灵带来美的享受,通过富于歌唱性的音乐在人们面前展现出无限绚丽多姿的色彩变化。
注释:
①《霍洛维兹谈莫扎特》郑雪梅译.《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6年04期.第72页
参考文献:
[1]杨民望.《欧洲音乐史》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2]郑兴三.《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研究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
[3]朱敬修,唐瑰卿.《外国音乐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4]张丽.《试析莫扎特的钢琴音乐特征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2
[5]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一、 音乐风格的对比
音乐风格是作曲家的性情气质、思想感情和时代思潮风气的混合产物。从音乐史上看,处于同一时期的作曲家,其创作风格必然要受到那个时代的社会思潮、社会风尚和社会心理的影响,并且在作品中显示其历史的独特性。
如右表所示,通过几个方面进行分类比较,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到两人奏鸣曲创作特征与音乐风格的异同性,从而能够在演奏中进行更好诠释。
二、 触键与音色
在弹奏海顿和莫扎特的奏鸣曲时,要将手上的动作与古钢琴的声音相结合来表达古典主义特有的典雅和高贵的气质。海顿的音乐充满了蓬勃朝气,富有幽默感。演奏时,要用晶亮透明的音色、均匀清晰的音律、生动活跃的节奏、流畅悠扬的气息、圆润优美的歌唱性来表现海顿特有的风格。在弹奏时手臂要多放松,要多用手指和手腕的力量,指尖要感觉敏锐,快速的音符要弹得有光泽,声音要像一粒粒珠子穿在线上,演奏如歌的音乐时,手、臂、肩要放松。遇到短小动机时,要充分利用手腕送手指的力量,向内滚动,表达诙谐幽默的情绪。
三、速度与力度
钢琴奏鸣曲中稳定的速度是极其重要的。海顿和莫扎特从未在他们的奏鸣曲中标有速度记号。在力度上,海顿和莫扎特的奏鸣曲的力度记号一般只在pf之间的范围内,依据当时的作品是为古钢琴而作。因此在处理上我们要对声音进行更好地控制。
四、装饰音的奏法
海顿、莫扎特的装饰音继承了巴赫的传统,其中倚音、回音、颤音为常见的。在弹奏时应遵循基本原则:长倚音一般具有留音的效果,并与主要音符对分时值;回音应当包括在主要音符时值内,装饰音的第一个音应该当在拍子上而不是在拍子前,回音有时从拍子上开始,有时在拍子后开始,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颤音可以奏为“波音”或“回音”的形式,也可奏成长倚音。
五、踏板的运用
关健词:奏鸣曲;奏鸣曲式;莫扎特;贝多芬
一、从古二部曲式到古奏鸣曲式
1.古二部曲式。古二部曲式流行于17世纪后半叶到18世纪前半叶,主要应用于器乐曲的创作,是巴赫、亨德尔古组曲中舞曲常采用的典型结构形式。它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通常采用比较稳定的乐段,调性是从主调开始,并结束在从属调性上。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发展和全曲的结束,从从属调开始,结束于主调,以第一部分主题材料为基础创作而成,但是调性很不稳定。规模常比第一部分大,略带展开特点。
2.古奏鸣曲式。古奏鸣曲式是古二部曲式的扩大,也是成熟期奏鸣曲式前身。在古奏鸣曲式中,已经形成有完整的结构的主题,即主部和副部。两者之间还有起调性过渡作用的连接部。副部后面则有结束部。所以,古奏鸣曲式第一部分的结构和成熟期奏鸣曲式的呈示部已基本一致,而第二部分则包含主部的展开和副部的再现两个段落。第二部分中,主部的调性发展比古二部曲式活跃,从这一点看,比较接近于成熟期奏鸣曲的展开部;但展开的手法比较单纯,展开的素材通常仅限于主题,则又与成熟期奏鸣曲式有较大区别。
二、古典成熟期的奏鸣曲式
早期成熟的奏鸣曲式形式主要形成于维也纳古典乐派初期,由于当时社会变革对于音乐创作中表现的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奏鸣曲式在这种条件下获得了巨大发展。18世纪中叶,奏鸣曲式开始定型为三部性结构,具有了结构功能完备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个部分,进入成熟时期。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作曲家们对于奏鸣曲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海顿及其同时代作曲家作品的奏鸣曲式。在海顿及其同时代作曲家的作品中,奏鸣曲式仍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风俗生活音乐的特点,主部和副部的对比不很鲜明,往往主部和副部都是歌曲、舞曲或进行曲性的,不过主部比较活跃,副部比较安静而已,有时甚至主部和副部是同一主题,但织体写法不同,调性也不相同,这样就构成了单主题的奏呜曲式。
2.莫扎特奏鸣曲中的奏鸣曲式。海顿之后,奏鸣曲式在莫扎特手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莫扎特成熟时期的作品中,奏鸣曲式已有了显著的革新:主部采用开放性的乐段结构,因而增强了继续发展的动力;连接部用主题材料写成,起着主部第二乐句的作用,因而从主部到连接部造成了一气呵成之势;副部虽较安静,但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加进主部的主题因素,使对比形象相互影响,并推动副部积极发展,甚至出现戏剧性的转折;结束部也具有主题性格,常从副部的补充主题开始;展开部的规模扩大,成为音乐形象戏剧性发展的中心。
3.贝多芬奏鸣曲中的奏鸣曲式。贝多芬在莫扎特对奏呜曲式进行革新的基础上,从事进一步的开拓,加强了奏鸣曲式的戏剧性,在他的作品中,矛盾的因素不仅存在于主部和副部之间,也存在于主部内部。在呈示部中,主部和副部往往就有了初步的展开,而在展开部中则有更大的展开,并引起了音乐形象的尖锐的冲突。再现部在展开部的戏剧性发展以后,往往带来巨大的发展动力,比起呈示部来,在调性布局上和结构上都有较大的变化,甚至在性格上也起了变化,有时再现部是当展开部发展到时进入的,这就使整个奏鸣曲式在急遽的戏剧性发展中前后一气贯穿。尾声不仅起到补充的作用,有时还扩大到第二个展开部的规模,成为整个奏呜曲式的第四部分。
三、从19世纪的浪漫派音乐开始到现在奏鸣曲式的发展
从19世纪的浪漫派音乐开始到现在,由于音乐创作的个性化和标题音乐的发达,奏鸣曲式有了长足的进展,一百多年以来,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和各个学派的奏鸣曲式各有其特点,如:主部和副部之间的对比加强,在速度、节拍和体裁特色上也都形成对比,这样在呈示部中就有了套曲的因素。在结束部则是副部的抒情形象的补充,并和副部打成一片。笔者以古典成熟时期莫扎特和贝多芬奏鸣曲式的不同,说明奏鸣曲式从古曲到浪漫初期的转变。
1.贝多芬扩展了主部主题的曲式结构。在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快板乐章呈示部的主部一般是乐句或乐段构成,即大都是一部曲式。而在贝多芬奏鸣曲中,主部内部有了呈示、展开、再现三个部分,通常为单二部或单三部曲式,作为呈示部对比的两个方面之一的主部自身结构有了扩大,内部出现了对比因素,使主部所蕴含的内容增加。
2.贝多芬在调性布局上引入了非单一调性。在莫扎特奏鸣曲呈示部中主部的调性基本是单一的。而贝多芬在继承了传统的调性布局基础上,逐步引入了主部内部的非单一调性。同时,贝多芬经常是在主部调性陈述之后,运用调性或调式色彩进行同一材料的对置,然后又回到主调本身。主调内部的对置调非常丰富,有属方向的,有下属方向的,其中包括大二度、小二度等有关系调的对置,调性布局呈有趣的对称状,服从于主部稳定的目的,并反映出三部性结构的基本思想。
3.贝多芬增加了主部主题内部的对比性。在莫扎特19首钢琴奏鸣曲中,一般地讲,主部主题的构成大多要么是一气呵成的歌谣式主题,要么是上下句呼应的歌唱性旋律。在贝多芬部分奏鸣曲中,主部主题中的对比因素的对比度越来越大。贝多芬把莫扎特奏鸣曲中主题之间的对比,逐渐变化为主题细部结构之间的内部对比,包括乐句之间的对比。对比的方向表现出高度的多样性,极大地加强了主部内部的不稳定性及动力性。
在莫扎特成熟时期的作品中,奏鸣曲较海顿及其同时代的作曲家已有了显著的革新。主部采用开放性的乐段结构,因而增强了继续发展的动力,副部虽较安静,但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加进主部的主题因素使对比形象相互影响,并推动副部积极发展,甚至出现戏剧性转折。但在贝多芬的作品中,主部与副部音乐形象及性格对比鲜明,矛盾更加尖锐。
四、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和音乐表现内容是贝多芬对奏呜曲式进行变革的根本原因
1.莫扎特创作的时代背景。17~18世纪的欧洲处于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随着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同腐朽的封建制度的矛盾日益尖锐,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在反封建斗争中发生了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涉及了宗教、哲学、政治、经济、科学、史学、文学、音乐等各个方面。启蒙运动思想家们用无神论反对上帝和宗教迷信。在哲学上以机械唯物论批判中世纪的经院哲学,政治上以社会契约论否定君权神受,用理性的原则、自由平等的原则批驳中世纪的等级特权,用知识科学启迪人们远离愚昧无知和传统偏见,从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各种障碍,为建立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制度在思想上、理论上铺平道路。
关 键 词 :海顿 莫扎特 演奏
海顿和莫扎特同是维也纳古典乐派杰出的作曲家,虽然两人年龄相差24岁(海顿生于1732年,莫扎特生于1756年),但两人之间却有着深厚的友谊,这两位伟大音乐家的友谊被传为佳话。钢琴奏鸣曲的创作在海顿和莫扎特的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正是两位大师在音乐上的不断探索,得以使钢琴奏鸣曲套曲形成,他们也成为音乐史上十分重要的创造家和奠基者。本文将从演奏的角度对海顿和莫扎特的奏鸣曲进行比较。
一、音乐表达方式的不同
作为同时代的作曲家,他们的音乐在织体、和声、曲式以及作品所反映的明朗乐观的情绪上都具有属于那个时代的共同特点。但是,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以及个人天性的不同,使他们的音乐风格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海顿自小几乎遭到遗弃,未经良好教育,不得不在拼搏中长大成人,他的父亲是马车工匠,母亲是厨师。海顿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当地的民间歌舞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海顿的创作得以同多民族的奥地利民间音乐保持密切的联系,与他的童年经历密不可分。海顿虽然学习过键盘乐器和小提琴的演奏,却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音乐教育。他真正的学校就是生活本身和工作实践。1761年,当海顿29岁时,开始为保尔·安东·艾斯特哈齐亲王工作,此人是财势最大的匈牙利王族之长,热爱音乐,慷慨资助各项艺术。保尔·安东之兄尼古拉斯于1762年承袭亲王王位,海顿在这兄弟二人手下工作近30年。海顿的任务是创作亲王点写的任何品种的音乐、指挥演出、训练管理所有的音乐人员、保持乐器完好。亲王拥有一支25人左右的乐队,演奏人员都是从奥地利、意大利或别处招来的最优秀的音乐家。这样的条件对于海顿的创作可谓是理想之至。因此,海顿以他的104首交响曲和36首弦乐四重奏的创作及贡献,被人们称为“交响乐之父”。
故而,海顿惯用的管弦乐创作思维,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在他钢琴音乐的创作中。可以说,他的钢琴作品都具有乐队效果。他在钢琴上模仿各种乐器,几乎将交响乐中的音响特点都移植到钢琴上了。在他的奏鸣曲中,时而有乐队的全奏,时而有乐器之间的对话,这些都需要我们用较为饱满的声音、丰富的共鸣以及细腻的音色变化将其表现清楚。
而莫扎特家教有方、见多识广。他的父亲是一位小有才华和声望的作曲家,一部著名的小提琴演奏论著的作者。在父亲的培养下,莫扎特3岁学习钢琴,5岁开始作曲,6岁即以“神童”的身份在维也纳、慕尼黑以及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各国旅行演奏。通过这些旅行,莫扎特有机会直接了解当时欧洲各国最优秀的音乐成就,艺术视野大为开阔。与著名歌手的频繁接触使莫扎特意识到,成为自己信条的那种音乐美感尚未在器乐中体现,他觉得应该在器乐中造访人声。从此歌声支配他的全部音乐想象。
莫扎特的器乐作品中一切都在歌唱,甚至包括他的快板。他的音乐语言来自歌剧,每一首作品都仿佛是莫扎特的一部歌剧,每一句、每一小节都有很细腻的人物刻画,并在键盘上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令人陶醉。莫扎特的旋律大多在右手,所以力度的对比、变化都要靠右手来控制,在注意音色的同时还要注重乐句的呼吸,每个乐句都要交待清楚,要弹奏得圆滑,乐句中不要出现重音,句尾的处理要自然。而左手常常是带有韵律的伴奏音型。正如法国钢琴家吉泽金所说:“弹奏莫扎特,左手伴奏永远是轻轻的。”
二、乐器发展的影响
乐器的改进与发展始终推动着音乐风格的演变。新的乐器制作技术带来了新的音响世界,为作曲家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使之乐思涌动,翱翔于中。
18世纪中叶的“维也纳式击弦机”钢琴深受海顿和莫扎特的喜爱,该琴的特点是机件灵活,琴键触感较浅而轻,有很灵敏的制音系统,共鸣不强,音量偏小,但音色清晰透明。莫扎特的钢琴音乐都是为当时的古钢琴所作。因此,我们今天弹奏他们的作品时,就需要考虑如何在现代钢琴上弹奏出古钢琴的声音特点。经过上述的了解,我们基本上可以确定我们所需要的声音。在弹奏连音时,我们需要的是具有颗粒感、棱角感的清秀的声音。所以,应当特别注意指尖触键时力量的集中感,指尖感觉敏锐,触键时间勿长,快速的音符要弹得有光泽,触键均匀,有穿透力,声音不要发粘,不可过重,要弹得爽朗、轻快,要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18世纪末期,海顿的创作晚期,他接触到经过英国钢琴制作师——布劳德伍德改进的古钢琴,这是一种体积更大,音量更强的钢琴,其特点是:音域扩大到五组半八度,触键感较重,并且是一音三弦,音板厚,所以音量大,共鸣强,声音深沉浑厚。经过改良的古钢琴,其共鸣已经可以更为准确地奏出具有乐队效果的音响。海顿的最后5部钢琴奏鸣曲,包括在英国创作的3部“英国奏鸣曲”是他专为改进后的钢琴创作的,这些作品被视为钢琴音乐宝库中最早的一批珍品。因此,当我们弹奏海顿晚期作品的时候,其音响效果和对音色的追求要区别于他的早期作品以及莫扎特的作品。在表现乐队全奏的和弦时,以及模仿其他乐器的音色时,要敢于表达,认真倾听所弹奏的声音是否符合作品的要求。
三、曲式发展与音乐的组织
在注重音乐表达以及音色等细节的同时,还要从音乐的整体上来把握演奏风格的准确,以确保演奏效果符合作者的要求。因此,了解海顿和莫扎特在奏鸣曲曲式上的区别是很有必要的。
海顿在钢琴奏鸣曲创作方面深受C.P.E.巴赫的影响,他潜心研究C.P.E.巴赫的奏鸣曲,热衷于奏鸣曲快板乐章中主、副部主题统一的处理手法,在音乐形象上的对比性质还不强烈,只是在调性上进行对比。海顿奏鸣曲式的连接部与展开部的规模增大,而这两部分含量的增加,体现出奏鸣曲式的乐思发展的原则,它以小动机作为核心,活跃于移动的调性与和声变化之中并推动音乐向前发展,到了贝多芬的时代,这个蕴涵着动力的因素被发挥得更加充分。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在海顿的奏鸣曲中,音乐形象的统一、一致是至关重要的。他的音乐形象大多是充满朝气、富有幽默感的,要抓住和理解其内在的音乐气质,才能在弹奏中保持音乐形象的统一。由于调性上的对比,应当弹奏出声音色彩上的变化,要注意指尖上的控制以及听觉对色彩的追求,在海顿的音乐中是一个五彩斑斓的缤纷世界。
莫扎特在钢琴奏鸣曲曲式上的发展比海顿又前进了一步,无论在乐曲的结构规模、形式的均衡统一,还是在主题性格的对比、和声的应用方面都达到更为纯熟的地步。莫扎特的主题本身就很完整,不像海顿的主题留有较大发展余地。虽然古典钢琴奏鸣曲呈示部的第二主题直到贝多芬手中才被赋予全部的意义,但是与海顿相比,莫扎特在奏鸣曲呈示部中奠定了更有独立性的第二主题,并且往往通过连接部的准备才导入,从而更强调了它的意义。莫扎特的第二主题音乐个性丰富,但是往往在它们出现后,是一连串快速经过句或者是新的乐思,此后不复展开。这种随心所欲的创作方式成为莫扎特笔下特有的、兴之所至的轻松风格。
莫扎特对奏鸣曲式的发展使他的作品中有了更为丰富的音乐形象。在一首奏鸣曲中往往有多个角色,因此在弹奏中要注意角色的转变,所有的角色的独白、对白都要有分寸,都要有细腻的刻画。莫扎特的慢板乐章常常用咏叹调来表现他的旋律天赋。在他的音乐中,旋律始终是第一位的。
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同时代的作曲家,海顿和莫扎特这两位大师的作品在钢琴文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演奏的角度对海顿和莫扎特的奏鸣曲进行比较,对准确掌握他们作品的演奏风格有积极的作用,而正确掌握其作品的演奏风格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与追求。
参考文献 :
[1]帕翠卡·法罗斯·汉蒙德著,冯丹、姚纯青、张凯译.钢琴艺术三百年,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
【关键词】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演奏风格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W.A.Mozart)的钢琴奏鸣曲属于古典派的奏鸣曲,在其室内乐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音乐荡漾着人们的灵魂,使人们的情操变的高尚。莫扎特以他无比自然、流畅、直率的天性,显示其音乐的精神面貌——优雅、甜美、柔和、细腻的感情。他的钢琴奏鸣曲是钢琴艺术史上不朽的精品。关于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通过近百年来不断的学术考证、探讨以及演奏实践,演奏的处理有较大的发展和变化,如何忠实地再现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原貌,追求其演奏风格的纯正性,是摆在每个专业演奏者面前都想解决的问题。现在就让我们从以下几点闸述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风格
―、正确的把握风格
莫扎特早期的器乐创作风格受约.塞.巴赫的影响较深,在技巧的运用上也比海顿等前辈的作品更近代化、更富于效果、更趋于成熟。在他的钢琴奏鸣曲中,主题形象生动,富于歌唱性的旋律,多半是生活风俗性的。快板乐章及其明亮、灵巧、典雅,表现出阳光般的明朗和乐观的情操,更重要的是必须看到他这些成就的获得是与他在当时反封建的斗争中意志越来越坚定,思想日渐成熟和对社会现实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分不开的,莫扎特的内心世界始终与其时代的风云密切相交。
我们可以发现,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可能较为直率地表现作曲家内心的情感,但任然是有所控制,音乐的韵味深蕴于风格之中。莫扎特的音乐很容易显现出高洁、清淡的气质和性格刻画的能力。而音乐又保持着自身的内在逻辑,诉诸心灵的渴望,这是一种风格,—种“纯音乐”的变革。这种风格逐渐替代严肃的巴洛克风格,成为可感的、新的维也纳古典风格。莫扎特在18世纪70年代紧紧追随海顿,创造了区别于巴洛克风格的音乐,在钢琴奏鸣曲的写作风格上,着眼于取悦公众和使之易于理解,在大众化与通俗化上勤于思索,顺从了社会的形势。他的风格是前后一贯、比较稳定的,基本上是一种风格模式,主要表现如下:
1.作品极富有旋律性,形式结构消晰、严谨,织体细致,音乐语言平易近人,思想感情丰寓,极有诗意.
2.主调音乐代替复谓音乐,以“旋律与和声背景”为主体的主谓音乐占据主要地位。在主调音乐中有着及其广泛的复调展开模仿性因素。
3.功能和声及其调性关系体系成为音乐的骨架,大胆采用了调内离调和转调的手法,和声语言富于动力,烘托出旋律形象的表現力和美感,丰富了调式并发挥了多种表现力。
4.奏鸣曲式代替了古组曲、二部性古奏鸣曲、托卡塔等曲式,变奏曲的形式和技巧被广泛运用,为古典的装饰变奏形式引申,主题的构成在技术上富于动机的展开,容易在发展部自由的发挥。
莫扎特创作了标新立异、智慧与自然紧密结合的钢琴奏鸣曲,这使他悠然自得的神情、气质贯穿在轻盈和柔美的旋律中,溶解在崇高的音符中。其精巧独创性,給人以—种在表情上更富于变化的魅力,在他身上,灵感不是结果冥思苦想而来,正相反,他似乎处于通常的环境下,平衡的状态中,酷似宁静的泉水源源不断,无穷无尽。莫扎特的天才正是懂得吸收音乐艺术中的精华而弃其槽粕,以那纯净而善良的心不断地求索和探寻,并善于综合各地不同风格于一体,形成他独特的表现生活真情实感的风格。
二、结构分析
莫扎特奏鸣曲的结构是严谨的,大部分体现的是抽象结构思维,主题形象比较单一,两个主题之间的对比也不强烈,基本上是建立在4+4的乐句结构上,笫2、4小节往往是平行乐句,8小节构成―个乐段而产生的单二、单三曲式较多,主部、连接部、副部、结尾部篇幅都不太长,整个呈示部一般在四分之二拍100小节、四分之四拍60-70小节;展开部一般仅在30-50小节:结尾一般也较小,仅仅是奏鸣曲式的补充,因此4、8、16小节结构是基础。
在演奏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时,必须—个音一个音,一句一句,一段一段的构架,使毎个音都经起推敲。莫扎特的音乐之所以构成为一种艺术,正是由于它有自身的结构規律和表现方式,有它讲究的規范的性格体现, 我们大致可以从3个方面加以理解:
1.首先要对音乐的动机、主题、乐句.,分段直至整体结构有一个印象。要明确动机和主题,以及它们的发展和变形,获得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整体印象。2.认识旋律声部与伴奏声部之间的关系,着重考虑三度叠置的和弦构成的协和概念,懂得怎样去强调一些支声部或是和声上有意义的音,使音乐的倾向性更为丰富。3.对乐谱上的各种记号、术语、指示都予以分析研究,要避免太多的形象性与情节性的构思。理解和掌握音乐结构,就必须从基本乐思出发,使每个细节和整体都有严格的控制。
三、节奏与旋律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旋律演奏的色彩极为丰富,是它音乐的精髓,它的主调旋律最能表达人的情感,常常处于主导地位。为了正确地理解和表现莫扎特音乐的歌唱性,必须掌握几个问题:
1.要将旋律线条理清,不断感受到旋律的轮廓,即旋律进行中的上升、下行、拱形、波状。要让旋律有丰富的节奏语气,注重主调音乐的立体感和流畅感。
2.努力发现作品中指法与旋律的各种规律,一般要用较深的触键,保持旋律的流动性、完整性。歌唱性的旋律要用慢而深的触键方法,臂膀、手腕、手掌、手指须协同一致,上下左右活动自如。
3.在演奏莫扎特奏鸣曲时,要体会连贯大臂的细微动作,在极连贯的旋律上,大臂的调节对于乐句的气息连贯显得尤其重要。
莫扎特钢琴音乐是以严格节拍组成的音乐,而节奏是音乐的时间形式,是音乐比不可少的因素。为了提高演奏的水平,获得精准的节奏脉搏和韵律,我个人认为可以参照一下几点:
(1)增强手指的稳定性及指尖肌肉的灵敏度,演奏时要倾听节奏的均勾、弹性、律动及惯性。要不断需要内心的听覚,使自己清晰的感觉到音乐曲的流动和变化,因为律动是莫扎特的性格所在。
(2)左手应该坚持用严格的节拍弹奏,在慢乐章的弹性节拍,大致的使用范围在乐句的高点处、音乐的变化处及音量突然变化处,注意不能有停顿感,要始终贯穿音乐的感觉.
四、触键的讲究
触键时手腕必须做到有把位感,根据音乐的走向,是手指总是处于五指的位置,绝对不能有任何生硬的感觉。特别是要求表情的力量贯穿始终.当旋律要求连奏时,手指必须十分接近琴键,指尖应该很有组织、很有控制的下键,手指要贴着键盘移动,重心从一个指头自然地无缝隙地移交到另一个指头,使连音演奏达到高层次。音阶型的经过句要求干净、准确,触键要轻快,多用弹性的手腕和臂膀控制结实的指尖;弹奏有弹性的跳音和圆滑的小连句,句头和句尾的起落动作是做好句子的根本关键,每一组音阶和琶音都充满虚和实的变化。音色要明亮而又圆润,就要求手臂用松而不懈的通透力量,是指尖发音敏捷、略有“点”的感觉,控制好自己的肌肉感觉。无论是跳音还是强音,指尖都应有力,让手腕的弹性与灵活性结合好,不需要增添任何外加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