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大学生素质拓展8篇

时间:2023-02-27 11:11:4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大学生素质拓展,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学生素质拓展

篇1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培训

[作者简介]彭浩(1969-),男,四川成都人,西南财经大学体育部,讲师,研究方向为素质拓展教育。(四川成都610074)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0-0154-02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精英群体,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是民族复兴的希望,是中国强国之路的基石。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是关系到21世纪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一、当前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状况

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达到让人正确面临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目的。

当前大学生是通过高考选拔产生出来的,从小接受的是单向的、被动灌输的应试教育的训练,应试能力较强,仅仅是智力素质部分的反映,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难以通过高考反映,所以在这样的机制下选的人才存在先天不足。当今我国高校教育中,虽然也有素质教育的要求,但以各项学科专业成绩评价为体系的奖学金制度下,重智力轻综合素质的状况比比皆是,这重蹈了应试教育的覆辙,从根本上忽略了培养完整人文素质、完善人格教育的宗旨,最终使大学生表现出思想道德素质水平不高、智商高情商底、社会适应能力差、自我意识强团队合作意识差等。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大学毕业生不仅要具备知识和技能,还要能够适应环境,融入社会,但从高校毕业后怀揣各种证书的大学生往往不能适应社会的实际需要,感到理想和现实脱节,社会也因为大学生眼高手低而抱怨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脱节。

二、拓展培训的理念和形式

拓展培训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当时盟军征集了几十条商船,成立了大西洋商务船队,为后勤补给运输物资。德国军队派出“海狼”潜艇集群在大西洋进行拦截。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军袭击,许多海员葬身海底,但每次也都有人活下来。经过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研究发现,生还者大都不是年轻力壮的人,而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求生技能和团结合作精神的人。后来英国哈恩等人创办了阿德伯威海上学校,训练年轻海员的海上生存能力,并且收到显著成效。二战结束后,组织行为学家和教育家发现,曾经接受过训练的人,在社会各个领域都有杰出的表现,这让他们从“阿德伯威”训练模式里得到启发。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后许多人在面对飞快的工作节奏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时,表现出胜利和心理的诸多问题,如焦虑、压抑、工作能力下降、厌世等。于是“阿德伯威”模式的培训在世界各地被广泛推广,接受训练的对象由海员扩大到学生、政府公务员、工商业者等。

拓展培训的理念是熔炼团队、挑战自我。形式是在特定的环境里,由培训师提出任务,由受训者自己和团队来解决问题。在项目结束后,团队人员自我总结、分享,进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拓展项目的设计也是从“熔炼团队、挑战自我”的培训理念出发,包括有个体心智类、个体体能挑战类、团体沟通类、团队合作类培训等。在团队类项目训练中,要求提升信念、沟通、包容、感恩、信任等能力。在个体类项目训练中,要求完善自我管理、创新、自我认知等能力。拓展培训是体验式教育方式,培训过程是训练—感受—分享—总结—应用—解决问题。根据美国体验式教育理论家库伯的理论,体验式学习基本特征如下:第一,体验学习是一种过程。第二,体验学习是以体验为基础的持续过程。第三,体验学习是运用辩证方法不断解决冲突的过程。第四,体验学习是适应世界的完整过程。第五,体验学习是个体与环境之间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的过程。第六,体验学习是创造知识的过程。这一理论充分揭示了人本主义和交互式教育的特点。

三、拓展培训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意义

1.参加拓展培训可以帮助大学生重塑普识价值观念。长期接受应试教育,受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加之思想教育内容、方法、手段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和青少年发展的特点,造成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薄弱,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发生偏差,理想淡漠、思想混乱等。拓展培训的项目是从现实实例中提炼出来的,任务的完成过程表面上看是大学生执行能力的表现,其背后则是思想道德素质的综合衡量,对成为社会人必须具备的普识价值观念的重塑意义重大。如“雷阵图”项目中,狭隘的个人主义和缺少理想和坚定的集体信念是无法完成任务的。

2.参加拓展培训可以突出大学生主体性自我教育。拓展培训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只是配角,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主体地位,每个具体项目的完成都是学生自我规划和执行的表现。在项目结束后,受训大学生个体要完成自省式的分享回顾,这样就达到了自我教育的效果,并且印象深刻。

3.参加拓展培训可以加强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大学生是社会人,这就决定了他们必须在社会中与其他个体和谐相处,融入其中,实现个人价值。拓展培训是以团队形式开展的,成功需要合作,每个团队成员必须积极默契,相互配合。如“海难逃生墙”项目,依靠个人能力是不能完成集体脱困的,必须发挥全体成员的智力和体力,才可以达到“一个都不能少”的终极目标。

4.参加拓展培训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在顺境中长大的,没有受过多少磨难,所以进入社会独立生活后,遇到困难时会不知所措,在心理上会表现出焦虑、无助、抑郁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影响学业和健康,这使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拓展培训中的大多数项目都是针对提高受训者的心理能力而设计的。在一个个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大学生不断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建立坚强乐观的必胜信念,这对他们是终身受用的优秀的心理品质。如在参加高空项目时,学生必须学会自我调整心态,敢于克服恐惧,激发勇气,才能完成超越自我的目标。

5.参加拓展培训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拓展培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努力克服困难,不断超越自我。拓展培训以其特有的方式、内容与特点,提升大学生抵抗挫折和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能让团队中每个参与者在共同的目标下一起体验成功与失败,享受快乐与痛苦,磨炼意志,在活动过程中懂得团队力量和团队精神的重要,体会团队合作的意义,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能使大学生在培训过程中学习和培养客观地评价自己,让自己与他人、群体及社会保持和谐关系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对于大学生顺利融入社会意义深远。

6.参加拓展培训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沟通和社交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是拓展培训的主要内容。拓展培训中很多项目是要求在听不见或看不见的情况下完成任务的,这对沟通与表达能力是很大的考验。如“孤岛求生”项目中,有盲人岛,有哑人岛,也有正常人岛,每个岛之间还没有桥梁连接,只能借助几块漂浮在水里的木板搭桥,最后将所有人集中在一起才算完成任务。随着任务的进行,参与者的沟通顺畅了,隔阂消除了,交往能力加强了,信任与友谊建立了,自然任务也达成了。

7.参加拓展培训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和创造力。培养创新和创造力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点。拓展培训的项目设置和采用的形式都是有针对性的,项目的任务也是需要有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执行才可以完成的,这对参与者是极大的考验。只有开动脑筋,打破常规,充分发挥想象力,挖掘自身的潜力与创造力,才能创新式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行之有效地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训练方法。

8.参加拓展培训可以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拓展培训中很多实例表明面对困难时态度的确很重要,如果个体和团队有积极的态度,则成功的几率就很大,反之就很小。因为有成功的信心,就能够开动思想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反之满脑子充斥的就是失败的场景。因此,参加拓展培训有利于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拓展培训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补充,是大学生终身自我教育的起点,是打破应试教育旧的教育机制、转变教育思想与模式的契机,是未来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引入了素质拓展培训课程,并且得到了大学生的热烈欢迎,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相信积极地利用拓展培训先进的方式和理念,深化高校教育思想和模式的改革,全面实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就一定可以实现。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篇2

关键词 大学生 篮球文化 素质拓展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所谓的篮球文化是经过人们长期从事篮球运动或观赏它而逐渐被提炼和形成的,是对于篮球的行为方式和意识的总和。到了21世纪初期,高校确定把“素质拓展教育”作为本世纪培养大学生的指导思想与策略,21世纪是科技日益创新的时代,只有提高了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才能为建设现代化更好地服务。所以在通过研究高校篮球文化的含义与特性之后,再提出一系列关于增强高校篮球文化建设的措施、途径和办法,必然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拓展发挥着毋庸置疑的作用。

1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1研究的对象

篮球文化与大学生素质拓展。

1.2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调查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整理,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访谈法:就篮球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拓展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和哪些特殊作用等问题与北京体育大学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了解。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篮球文化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

当我们大学生拥有了良好身体素质这一基础,大学生其它素质的提高便指日可待了,所以虽然我们在大学校园里主要学的是知识但身体素质方面我们也必须高度重视。篮球运动是由我们每一位正常人所必须拥有的各种跑、跳、投等基本技能所组成。它对于参与者的力量、速度、柔韧和耐力等各种身体素质的发展有着及其高效的作用。所以只要我们坚持长时间科学合理的篮球课堂教学和快乐健康的休闲篮球活动,必然可以使得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逐渐得到增强。

2.2篮球文化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功能

虽然早期的篮球运动是于1891年以体育游戏的形式出现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以及篮球运动本身的发展。它便逐渐地演变成了一种集体能、智能、技能以及心理能力于一体的高强度的现代竞技体育运动项目。所以必然对参与者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2.2.1 增强参与者的心理承受能力

篮球运动是一种运动时间相对较长的体育项目,在运动中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求参与者能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参与这项运动,发扬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精神,展示自己的水平,从而使我们能够在困难面前从容不迫、安之若素。而参与者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他们参与篮球运动时所需要的高水平的心理承受能力贮备的保证。

2.2.2 提高与对手进行心理战的能力

现代篮球运动已经发展成为一项国际性的竞技体育运动项目,而与此同时高校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样就使得篮球比赛越来越紧张和激烈,绝大多数的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几乎处于一种不相上下的状态,恰在此时,运动员心理承受能力的高低便成了比赛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了。因此,在日常的篮球训练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心理战术的应用。

2.3 篮球文化对大学生创新素质的作用

当今社会是科技与创新的年代,而大学生作为这个时代的人才和精英。学会不断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是当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而篮球文化的培养对创新素质的发展有着比较独特的作用。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拓展要求丰富,主要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能力等方方面面。由此可见体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大学生群体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栋梁和一笔不可缺少的宝贵财富,是促进社会进步与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在体育课堂和休闲娱乐中加强篮球文化教育与培养,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促进终身体育概念的形成,还可以促进参与者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发展以及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3.2 建议

虽然篮球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拓展的作用很突出,但是真正去践行它的大学生却不多。而且在我国篮球运动好像只限于男生而很少有女生真正理解它,就算理解了也总以为篮球文化就算对自身素质有很大的拓展也不会去参与。这也就让我们觉得这项运动有性别差异似的。另外,篮球文化包括社会篮球文化、校园篮球文化和家庭篮球文化。所以要想篮球文化能够把它的作用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并作用于当代的大学生以及每一位参与者,我们必须要充分的重视这三个方面的篮球文化而不仅仅是校园篮球文化。

参考文献

[1] 李国兴,范志勇.高校篮球文化对大学生成长过程的影响[J].体育师友,2007(3).

[2] 董胜利,王永强.高校篮球文化与和谐校园的构建[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7(6).

[3] 许奋奋.试论高校篮球文化的价值[J].鸡西大学学报,2008(3).

[4] 孙明治.关于我国篮球文化的一些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2).

篇3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素质拓展训练 心理健康教育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状况及其存在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高校逐渐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设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系列心理活动等。很多高校还每年开展“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活动或心理健康节、心理文化节活动等,引入了心理剧表演、心理电影赏析、团体心理辅导等,各类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然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并不是十分显著,而且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服务对象定位太狭窄。目前,很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定位不恰当,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对少数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上,过于突出了补救和矫治型为主的心理咨询模式。而实际上,这不管是从教育的公平上看,还是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特点上看都是不合理的。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只是少数,大多数学生都处于正常的心理状态。为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要面向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更要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以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旨归。(2)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不强。很多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针对性,尤其是对“边缘学生”的关心和照顾缺乏,如贫困生、女生、非学生干部等。另外,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差别,根据学生性质因材施教,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取得较好效果。(3)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很多高校尤其是一些民办高校、地方高校等,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没有真正重视,存在专职心理工作人员缺乏,经费投入不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处于停滞状态的现象。(4)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单一化。目前,很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开展预防性心理教育,如新生入学时的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二是矫治型心理教育,如对学生实施个别心理咨询或治疗。事实上,发展性教育的对象更为广泛,因为它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培养全体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力、良好的人格特征、充分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这些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

对于这些不足,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在2009年11月份召开的首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国际论坛上指出,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在指导思想上实现两个转换:把主要面向少数学生的心理咨询转换成主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型教育;把以补救和矫治型为主的咨询模式转换为以发展性和预防性为主的教育模式。要真正实现这种转换,需要转变指导思想,同时更重要的是引入创新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二、素质拓展训练的起源及内涵

(一)素质拓展训练的起源

素质拓展训练起源于欧洲二战时期的英国,当时主要为了训练水兵的生存能力,后来被推广到世界各地。训练目标也由单纯的体能训练、生存训练扩大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1995年拓展训练经由香港传入大陆,目前福建、上海、广东等地的户外拓展发展极快,这些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早在几年前都已建立专业的拓展训练基地。很多城市已经将此训练的理念灌输到各个行业管理培训体系中。目前这种先进的训练方式主要流行于企业管理及销售团队等,在学校尚未被广泛应用。

(二)素质拓展训练的内涵

素质拓展训练主要以拓展游戏、拓展项目、预设情景等形式开展,注重参与者全身心投入,积极参与,用心体验,真诚感悟,不仅在身体上得到锻炼,在心理、精神层面也能够得到升华。素质拓展训练中更重要的是学会迁移,把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与传统的知识技能培训所使用的说教和灌输方式不同,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训练,是对人的思想、意志、品质、能力、体力的磨练和考验,同时也是对人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临场经验的模拟和训练,是一种将素质教育与现实体验相结合的“实战演习”。拓展训练能激发个人潜能,有助于人培养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提高沟通交流的主动性和技巧性,树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团队精神,极大增强合作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因此,这种训练方式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经验、体验社会教育、形成正确的人际、情感和社会性价值观等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作为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新形式。

三、素质拓展训练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将素质拓展训练应用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使心理教育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发掘大学生的潜能。

(一)素质拓展训练可以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素质拓展训练可以激发人的潜能,使人培养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提高沟通交流的主动性和技巧性,树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团队精神,可以对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人际交往、爱的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等方面进行专项训练,可以很好地完成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二)运用素质拓展训练促进新生适应

进入大学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个转折点,新生需要面临很多的新任务,包括环境适应、人际适应、目标定位、社会角色定位等,这些都是成长过程的重要组成,需要面对极大的心理挑战。任何一项任务没有完成好都会对大学生涯产生重要的影响。素质拓展训练注重过程体验,通过游戏项目,让新生参与到团队中来,并从团队的互动中体验到人际沟通、信任、支持、感悟的力量,从而促进新生之间彼此很快就可以相互熟悉,相互了解,形成团队。此外,素质拓展训练对于提高新班集体的凝聚力,改善新班集体的人际氛围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为此,素质拓展训练应当是新生入学教育的必修内容。

(三)素质拓展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非专业素质

非专业素质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就业岗位需要不同的非专业素质。例如,人际关系能力是管理人员的重要的胜任力特征;自信、灵活、主动和情绪控制能力等个人特质是客服人员重要的胜任力特征;自主创新是优秀软件开发人才必须具备的特质,等等。素质拓展训练可以根据具体的专业就业方向需求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提高与大学生的就业相匹配的非专业素质。

(四)素质拓展训练可以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

素质拓展训练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进行不同主题内容的训练。结合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可以构建一个适合大一至大四不同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和需要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体系。如针对大一新生的环境适应和人际沟通主题训练,针对大二学生的自信心、团队合作能力主题训练,针对大三学生的统筹协调、社会责任感和责任心主题训练,以及针对大四学生的面试技巧和就业压力管理训练等。

参考文献:

[1]李小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C].首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国际论坛成果汇编,2009:4-10.

[2]张明霞,李颖杰.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J].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6,3(3):234-235.

[3]唐新华.素质拓展训练在工程应用型本科学生逆商教育中的作用研究与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9(27):160-162.

[4]陈沛娥.浅议户外素质拓展大一新生心理矛盾的调适[J].中南论坛,2009(1):6-7.

[5]钟向阳.高校新生心理适应素质训练手册[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

[6]桑志芹,邓旭阳主编.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8.

篇4

一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与就业能力的内涵

(一)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2002年3月由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推行的,基本内容是以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眼点,进一步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以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在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与其他等六个方面引导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该计划注重课内外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主要围绕职业设计指导、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价体系、强化社会认同四个环节,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Ⅲ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

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关于就业能力的定义是:就业能力是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进一步讲,就业能力是在劳动力市场内通过充分的就业机会,实现对自身潜能的自信。国内常见的定义或描述有:所谓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也有的指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所具备的能力,包括基本就业能力与特殊能力。也有的认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指在校期间通过学习或实践而获得工作的能力,它包括保持工作以及晋升的能力。总的说来,就业能力是一种就业竞争能力、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

二 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必然要求

(一)大学生就业中的核心问题是就业能力的不足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与经济高速增长的短期不平衡问题在就业领域的突出表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性因素也有社会性因素。而从学生自身来看,最重要的就是就业能力的不足。而着力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引导大学生科学择业,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核心环节。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就要高度重视大学生个性发展和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职业素养能力的提高,在求学期间提高心理素质,陶冶高尚的情操,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综合素质高、发展较全面的人才。

(二)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有利于大学生就业

我国的教育体制虽然不断改革,但是仍未能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大学生还无法实现理论上和现实上的全面发展,通过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可以逐步消除这一弊端。课堂知识的积累、课外活动的锻炼、社会生活的完善,有利于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另外,素质拓展计划可以在大学生的在校期间,利用不同的素质教育新途径,针对学生的个人情况进行职业设计导航,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对其毕业后的择业就业有很大帮助。因此,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必然要求。

三 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促进个性全面发展

大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至少包括两个方面:―是自主性的全面发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主体是学生,高校以大学生的自主设计确定素质拓展的内容和方式。自主性原则不但保证了学生在素质拓展计划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能够保证学生的个性特征在素质拓展过程中得到尊重和张扬,学校通过举办不同类型的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从而实现大学生自主性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大学生择业过程主动性的发挥。二是独特性的全面发展。目前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具有独特性素质的人才更受亲睐,但独特性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大学生只有在不断的成长和发展中、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在社会实践锻炼中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性。高校可以通过开展素质拓展活动,如演讲比赛、主题设计活动、各种文体活动都可以培养和展示大学生的独特性,尤其是设计活动,能够激励大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聪明才智展现个人魅力。当然,学生的独特性因人而异,高校只有充分开展各种不同的活动,才有利于大学生在参加各种活动的实践中逐渐形成自身的独特性,为将来的就业积累资本。

(二)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主要是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目前多数用^单位要求求职者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据了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缺乏“工作经验”。然而,我国高校教学偏重理论教育,轻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企业也不大愿意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造成学生缺乏社会工作经验,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求职就业中就会遇到很大困难。在高校教育中,除了鼓励学生自身加强实践能力的锻陈之外,高校就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本质属性就充分突显出它的实践性特点。通过组织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等多方面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在活动中由于有了大量锻炼表达自己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机结合,做到学以致用,提高自身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能力。

(三)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需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仓4业意识的高科技人才。而大学生就业时所需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可以通过开展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方面的素质拓展训练进行提升。通过开展科普宣传和“挑战杯”等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成立大学生科技小组,开展发明制作竞赛、学术论文竞赛等,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开展大学生科技论坛、创业讲坛活动,邀请科技专家、创业精英、成功校友等方面的突出人才为大学生传授科技创新经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通过定期开展创业计划培训及创业计划大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为学生提供就业实战锻炼的舞台。充分利用好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创业实习基地和创业园等创业实践基地,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创业经验。在素质拓展创新创业的活动中配备得力的指导教师,特别是要加强对创业受挫学生的心理引导,帮助其总结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不断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日后的就业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高校通过实施素质拓展计划,鼓励学生在学校范围内组织成立各种不同的社团,如文学社、艺术协会、心理协会等,并跨系跨专业定期开展不同的社团活动。通过成立社团、管理社团或参加不同的社团活动,既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也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沟通和交流的桥梁,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大

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工作、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的活动,如社会服务活动、社会公益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可以尽早了解社会现状、认识现实社会、懂得人与社会的关系,锻炼其社会交往与社会活动能力,为日后能够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五)提高职业素养与能力

许多学子考上大学后,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成功感和优越感,自信心增强的同时也易于自我感觉过于良好,自我评价过高,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以至于不清楚自己的未来走向,等到临毕业时才匆忙进行职业选择。据调查,大部分大学生不太关注自己的求学生涯规划和中长期职业发展计划,而是过分依赖已有的经验,缺乏与就业指导机构的沟通交流,对就业政策、就业环境、就业形势等缺乏及时而全面的了解。他们多按照培养方案与导师指导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以为只要获得文凭就意味着完成了就业准备,就能顺利就业,结果往往是措手不及,被市场牵着鼻子走,被动就业。通过素质拓展计划,针对学生个人情况进行职业设计导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与目标,以实现准确定位,做好自己的职业选择和决策,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同时,有针对性地参加本专业和非专业的技能培训,考取各类技能证书,也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六)提高挫折承受能力

随着竞争的加剧和不确定性的增强,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考察应聘者的挫折承受能力。所谓挫折承受能力,就是指在失意、困难、失败等面前要有很强的抗挫折的耐力。当前的大学生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普遍具有心理脆弱、遇事敏感、抗挫折能力差等显著特点。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在求职过程中,经常会遭受这样或那样的打击,特别是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极易陷入焦虑、迷茫和抑郁等心理状态,不仅逃避现实,甚至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个别人还走上了极端道路。大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差,已经成为影响毕业生就业能力提高和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加强承受挫折的训练显得极为重要和必不可少。高校可以通过开展素质拓展计划,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心理教育资源,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社会心理学、自我调节、就业观等方面的培训和引导,使其正确评价自己,了解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克服自卑、浮躁、依赖、恐慌等心理,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挫折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在素质拓展的社会实践中,学生必定会经受失败、遭受挫折,但是往往只有在失败中才能更好地成长,学生会自觉和不自觉地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增强克服挫折的信心,提高社会适应力,才能在将来为展示自己的才华踏出第一步。

参考文献

[1]李卓慧,郑澎,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现状实测调研报告[J]中国成人教育,2010(2)

[2]杜德省,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实考量与培养策略[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

篇5

【关键词】校风 学风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20-01

校风学风作为师生员工的共同作风,经常以心理气氛的形式出现,构成校内心理环境的主要部分,对每个人的思想、行为、作风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莫过于“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我认为在大学校园里贯彻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竞争力。在目前竞争如此激励的社会中,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为自己挣得一个满意的前程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就如同在一个校风学风优秀的学校里,极少有学生旷课,不上晚自习的现象产生,即使有人想逃课,但当他环顾宿舍四周发现每个寝室都人去房空,只有他一个人有这个举动时,相信他会在无形而有效的好学风气的引领下背起书包走进教室的。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在学分制的全面推广,班级功能的相对弱化,大学生公寓的普遍建立后宿舍意识增强,班级意识减弱,大学生的流动性增强,大学生的选择性增强等问题下应运而生的。它是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以此来提高同学们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业就业能力。而相应地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后必然对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进和促进作用,当一所大学的学生素质整体提高的时候,学校的校风、学风自然得到了提高和改进。

一、现阶段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现状

经过多年的实践,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已逐步走向正轨,己探索出一套模块化设计、分阶段实施、项目化运作、阵地化建设的素质拓展运行机制。通过“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与学生工作、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相结合”的“三结合”举措,深入开展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和技能培训及其他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拓展活动,成效初显。

二、现阶段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中存在的部分不足

(一)学生对素质拓展计划不了解

大多数同学入学后,对素质拓展的了解仅限于网络上的宣传和参加部分校园文化活动,对于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实施的素质拓展计划知之甚少,贯彻力度不够。

(二)同学参与素质拓展活动不均衡性

由于各项机制并不十分完善。很多同学能够参与到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中,但是很多同学只偏重于一个或几个方面,无法达到全面发展,同学们对文艺、体育等方面兴趣浓厚,但对于科技类、职业生涯规划类等活动却不甚了解。

(三)活动的创新性与特色性不鲜明

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继承了以往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品牌,继续推进“挑战杯”、“宿舍文化节”、“红五月合唱节”、“一二九科技节”等项目。同时还应该突出现阶段活动的创新性,体现特色,树立品牌,不可局限于过去的做法,不能将素质拓展看成是登记活动,应构建合理的训练项目,确立有特色的训练平台,创新设计训练理念。

三、加强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希望和建议

以“增强了解,强化认同”为切入点,分层次结合各种样式的活动,逐步改进。

(一)增强了解,加大宣传工作力度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过程在增强理念及意义层面的认识上,更需要加强的是一些更为直观,能给予同学们更多感性认识的机会成立由杰出青年、科技俊才、商界精英等优秀青年群体组成的导师团,通过结对辅导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取向、责任意识、职业设计、心理素质等全方位的靼造和培养,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知识比赛,继续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都是可以采取的形式。

(二)强化认同,加强学生自主性与组织、协调活动相结合

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主性,而自主性的发挥也必须以一定程度的认同为基础。只有在同学认识到素质拓展对于自身的意义,认识到素质拓展的主体是大学生,才能在素质拓展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在第二课堂中开展素质拓展工作要自始至终发挥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在整个实施过程中都贯穿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原则,达到发展个性、健全人格、完善自我的目的。

(三)完善评价体系、监督机制, 激励保障

素质拓展训练的成果直接体现到《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上,必然要求有一套科学和权威的评价体系。部分高校提出的加强校内外素质拓展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实行公益服务、社会实践等工作学分化管理制度可以为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提供借鉴,即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中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算作一门计入学分的课程,一旦有了学分的保障那么同学们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必然增强,参与人数必然增加,而学校实施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更是起到了提高学生素质,这样必然会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四)充实“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的内容

1.加强大学生素质拓展的研究和推动工作。开辟“大学生素质拓展研究专题”,建立“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专题网站”,以便更多的同学能了解并参与到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中来。

2.进一步加大对与大学生素质拓展有关的硬件建设的力度。

3.加强学生活动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学生活动可以从不同方面聘请校外教育专家、作家、运动员、艺术家等参与指导学生的素质拓展训练。

篇6

二、 活动主题: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团队精神,爱在我们身边

三、 活动地点

早上----报告厅

下午----旧篮球场

晚上----活动中心(团委)一楼大厅

四、 活动时间

2010年11月6日(上午九点到晚上10点)

五、 参与对象

全校新生代表【学生会成员优先】(预计300人)

六、 活动主持人

杨富钧

七、 活动项目及规则

上午

1、心理宣讲【11月6号上午9:00—10:30,报告厅(暂定)】

(1.活动意义:做一次深入同学们内心世界的宣讲(用事例、典型视频等做铺垫)

此项活动可以让同学们了解任何一个成功的事件,人物在背后都是经历了无数的磨练,都是在挫折面前成长起来的,让大家用全新的心态去面对自己所遇到的一切困难}----此项目用半小时分享;【此项预计时间一个半小时】

(2.所需物品:多媒体教室一间,老鹰的成长经历视频,PPT,相机,背景音乐

2、不可完成的任务【11月6号上午10:30---11点40】

在规定时间内分组收集规定物品(物品:两只鞋,一套晚礼服,一顶保安帽子等等(待定))。

下午(12:30—17:00)

3、团队展示【下午12:30到13:00报告厅】

展示团队风貌包括,队名,队形,队歌,口号等。

4、集体意识【下午13:00---14:00,旧篮球场】

(2. 活动意义:此项活动目的旨在,让各位同学深深理解团队一致性的重要性,一个犯错就将牵连自己的团队}享;

(3.所需物品:扩音器,矿泉水,纸杯,藿香正气液,相机2部

(1.游戏规则:在两棵树之间用绳子织起的网,有大小形状都不规则的十九个洞口,假想为有高压的网丝,在规定的时间内,队员要互相配合在不碰触到网子的情况下全部穿过去,并且穿过的洞口不能再过人,而碰到“高压网”就表示任务失败,需要重新再来。在接到任务后,队长和队员充分发挥大家的智慧,广纳建议,制定穿越计划,共同协商协作,把每个人或抬着或扛着安全送过网洞,每次的成功换来的是大家的欢呼雀跃,最后所有的队员都顺利穿过了“生死网”。用半小时分享

(2.活动意义:整个游戏凸显的就是团队合作,无论多么好过的洞口一个人是不能保障通过的,而大家认为很难过的洞,在大家的合作下也都顺利通过了,可见团队的作用是很大的,一些看似无法做到的事情,在合作好的队伍中都是可以完成的,这个道理让大家在游戏中认识的更深入了}

(3.所需物品:扩音器,网绳,气球,矿泉水,纸杯,藿香正气液,相机2部。

6、南极浮冰【15:30---16:30,旧篮球场】

(1.游戏规则每队成员的身体成拱形,前后连接,从最后一位队员开始从这个拱形往前面爬,在爬行的过程中,该队员的身体不能与地面有接触,直到到达最前面一位队员,这位队员的身体才能与地接触,否则重新开始;

(2. 活动意义:此项活动目的旨在,让各位同学再次了解团队一致性的重要性,与生活的艰难,只有坚持才能成功}----此项目半小时的分享时间;

(3.所需物品:扩音器,气球,矿泉水,纸杯,藿香正气液,相机2部,红纸,塑料胶带>

晚上

(1. 游戏规则:生命之旅要求我們兩人一隊,其中一個人戴眼罩,另一個人扶者他走,途中不准説話,只能用肢体语言表达使其对方知道前方的路况并安全通过,当进行一段路程之后,换由另一位同学来带上眼罩,但是搭档会和其他组的成员交换<就是说不是和以前的搭档一起>,档的引领下走过重重阻碍,完全将自己的生命交到了同伴的手上。在开始之前伴上背景音乐【此项活动的起点在游泳池二楼,最终的目的地依然是游泳池二楼,途经的路线崎岖】

(2.活动意义:此项活动目的旨在,让各位参与此次素质拓展的同学深入感受学会感恩是多么的重要,让他们学会爱护身边的每一个人,学会感谢身边的每一个人,让他们从此不再漫无目的的学习生活}----此项目半小时的分享时间。

(3.所需物品:背景音乐---《田园》,《感恩的心》,《烛光里的妈妈》,《前面》,相机2部>

八、 人员安排

1. 总负责人:冯金龙、杨茂、闫琦、杨富钧

2. 活动主持人:薛姣(暂定)

3. 各队助理:待定(各助理不能参加活动)

4. 考勤:办公室

5. 摄影:新闻中心

6. 新闻稿:新闻中心

7. PPT:文娱部

8. 宣传:宣传部

9. 人员组织:各部门负责人

10. 会场准备工作:体育部、权益部、

11. 现场秩序:全体助理及工作人员

12. 扩音器(音响):文娱部

13. 矿泉水:生活部

14. 纸杯:生活部

15. 眼罩:权益部

16. 报告厅的借还:学习部

17. 会场的清理:全体学生会成员

九、经费预算

1. 矿泉水4桶(8元/桶)=32.00元;

2. 纸杯4袋(7元/袋)=28.00元;

3. 音响100元(或者扩音器)

4. 黑色布条(用于生命之旅)=70元

5. 胶带(用于穿越生死网)=4元

6. 横幅=70元

合计=204.00元

十、活动注意事项

1. 每一活动项目必须要有专人负责每一个步骤;

2. 天气下雨将活动延后;

3. 活动过程中的人员安全问题(若遇到头晕的同学给藿香正气液);

4. 预备扩音器的电池;

5. 报告厅的提前落实;

6. 确保各项活动相关准备工作事宜;

7. 整个素质拓展结束之后,将教室里的相关设备还原复位。

十一、活动前期准备工作安排

1. 活动前期准备必须在周四前完成;

2. 在活动前两天给各大二部长开会;

3. 活动前期宣传由宣传部在食堂门口(展板及横幅);

4. 生命之旅的路线由杨富钧及大二助理设计,路线障碍全为自然障碍;

5. 视频与背景音乐收集好之后提前两天交杨富钧处核实。

策划书:权益部.杨富钧

篇7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Quality Development

Practice Teaching Research

YANG Kangxian, YANG Bin

(Yunnan College of Business Management, Kunming, Yunnan 650017)

Abstract Quality development practice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train professional people, the paper discusses on necessity and ways of quality development practice teaching.

Key words quality development; practice teaching; professional literacy

1 高职院校开展素质拓展实践教学的必然性

1.1 高职院校职业化人才培养的理念和学情决定了开展素质拓展实践教学的必然性

职业人的人才培养理念是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三个具体的维度构成,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应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但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总体水平较低,基本素质普遍不高,专业知识的掌握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较而言,显现不出学生的优势,学校要培养出具有职业特色的学生,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为切入口是关键。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以前的“学”心理阴影的影响,对传统的灌输、枯燥的教学模式的素质教育方式更感到压抑、反感,甚至使教学双方出现阻抗。素质拓展实践教学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将大部分课程安排在室外进行,精心设计一系列新颖刺激的情景让学生主动体验,在情景体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思想得到启发,认知、行为发生改变。适时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大空间、课内外相结合的素质拓展实践教学,整体规划,科学管理,就能解决专业教育及传统素质教育未能解决的深化综合素质的教育问题。

1.2 “素质拓展训练”转变为“素质拓展实践教学”,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育的层次

实践教学有以下特点:(1)实践教学更强调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在亲身体验和身体力行中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把握。(2)实践教学侧重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强调主体能力的锻炼和优化。(3)实践教学以体验感受为依据,侧重过程评价。“素质拓展实践教学”与“素质拓展训练”相比,笔者认为实践教学具有“整体规划,管理科学,考核完善”的教学体系优势,可以有效避免课素质拓展训练管理制度不严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明确、组织管理跟不上的弊端,把部分课外活动、实践活动、素质拓展训练纳入教学体系,进行实践教学,提升职业素质教育的层次。

1.3 素质拓展实践教学可以把学生工作纳入学校教学体系,形成整体规划的大教育格局

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的“两张皮”现象长期制约着高校的发展,专业教学中往往只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不能将专业教育与职业人才培养的总目标结合起来;而学生工作由于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指引,往往容易走入理论说教和俱乐部式的活动形式的教育状态。通过素质教育实践教学,特别是把学生工作的一些隐性的教育内容以学分的方式融入教学体系,可以整合多层次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职业素养提升,优化学生工作,形成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融合的大教育格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 开展素质拓展实践教学的途径

2.1 以职业化理念为核心,制定素质拓展实践教学计划

职业人的人才培养理念是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概念体,其中职业人的综合素质具体来说应该由职业道德、职业品质和职业精神共同组成。因此,高职院校的素质拓展实践教学计划应紧紧围绕“职业人的综合素质”开展设计,将职业人中的职业道德、职业品质和职业精神的培养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拓展实践教学计划当中,避免见子打子,为开展实践教学而开展教学,为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和课时而东拼西凑的现象发生。比如,“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训练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主动、深刻地认识到信任别人和勇于承担责任是一种优秀的道德品质,理解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感悟到团队合作精神是迈入社会必备的素质,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品质和职业精神。

2.2 以职业素养提升为目标,推进素质拓展实践教学课程多形式、大空间整合、开发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一样都同样面临着教育时间、教学资源紧缺的问题,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相当有限的,只有将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形成课程包的形式才能够满足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例如,我院分散在各教研组、学生处、团委、公寓管理中心、保卫处分管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职业精神为共同目标,整合到素质拓展实践教学体系中来,统一规划,系统管理,科学评价,互相渗透,相得益彰。例如,志愿者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程结合,借用思政教育专项经费、教师等教学资源,开展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在丰富思政实践教学渠道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组织、沟通能力;又如,职业心理测评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课程相联系,为学生确立未来职业目标提供了解自我的科学测评手段;把人文素养教育、心理健康、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讲座打包整合开展讲座,在全方位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同时加强了学校的学生工作。再例如,在团委、学生处领导下的学生干部组织是学校学生工作的依靠力量,学生在这个组织中接受培训,辅助团委组织开展各类校级、二级学院的文体活动,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责任感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但是有的同学也会因为受挫等原因离开学生干部的组织。实施参加学生干部期满即可获得素质拓展实践教学学分的机制,可以是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的同时保持学生干部队伍的稳定性,形成学生干部组织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我院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素养讲坛、网络课程学习、书法练习、淑女(绅士)训练营、人际、自信团体心理训练营、职业心理测评、担任学生干部、参与社会实践等内容都统一整合到素质拓展实践教学中来,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必修和选修的方式选择参与不同的项目,期末结束考评合格着按《素质拓展学分构成及验收标准》规定的考核方式及学分计入方式按学生在不同学期已经开展的实践教学成果以学分的方式计入《素质拓展学分实施手册》,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的前提下,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素质拓展实践教学中来,便于整体规划,科学管理,实现了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

篇8

1.2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

《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卷中将课程设计定义为:“课程设计是课程的组织形式或组织结构。它取决于在两种不同的编制水平上的决策:一种是概括水平,在这一水平上要做出价值选择;另一种水平是具体水平,在这一水平上涉及有关课程因素的技术设计和实施问题”。施良方在《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一书中提出课程设计包括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课程目标有行为目标、展开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三种取向,课程内容包含教材、学习活动和学习经验。廖哲勋教授认为:“课程内容是一系列比较系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总和。课程内容是根据课程目标从人类的经验体系中选择出来,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序列组织编排而成的知识和经验体系。”

1.3心理素质拓展课程设计的相关研究

心理拓展训练的理论基础是体验式教育。杜威所倡导的“从做中学”的思想对后期的体验式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体验式教育的理论代表还有皮亚杰、库伯等。皮亚杰的学习和认知发展模式把学习看作是同化和顺应之间的辩证过程,即经验被同化于概念之中,同时概念也要对经验做出顺应。库伯通过对杜威、勒温、皮亚杰的学习模式的回顾,把学习描述为一个起源于体验并在体验下不断修正并获得观念的连续过程。但学校的“素质拓展训练”在形式和内涵上又有了新的丰富和延生。学校心理拓展训练从最初的“团康模式”向“综合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已经不断的完善并丰富。“团康模式”最初是针对企业的不同需求所产生的一种培训模式,是一种旨在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快乐开心的培训方式。“团康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开心、刺激、好玩、新奇和惊险。它通过简单的活动,营造快乐、活跃的现场气氛,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训练模式”是指通过有挑战性、趣味性、震撼性的训练项目来达到学员体能上的锻炼、精神上的震撼,同时考验学生的应变及团队的协作、组织领导、危机处理等能力。目前很多社会上的拓展训练学校多半是采用“训练模式”。“认知模式”实质上是指通过项目的体验实现有意义的教育,教育模式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有用的知识或者启发学生的情感。“综合模式”是学校心理拓展训练的教学模式在经历了一要素论、二要素论、三要素论之后所出现的多元要素构成的教学模式。

2.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课程设计的思路构建

2.1课程目标设计

20世纪初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的开展强调了对课程目标的重视。有学者认为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以围绕课程目标的确立、实现及评价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模式被定义为目标模式,其经典形式为“泰勒原理”,即通过目标的确定、经验的选择、经验的组织及结果的评价的回答,构建课程设计的模式。美国课程理论专家蔡斯(RobertS.Zais)将课程目标划分为课程的总体目标,学科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目标三个层次。其中第三层次上的课程目标是指课堂教学的最近成果。本文采用第三层次的课程目标,并将课程目标理解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预期学习结果”。

2.2课程内容与结构设计

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四类:基础类项目、破冰类项目、激发类项目和升华类项目。课程的结构设计主要是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以及每次课程的具体目标选择适当的项目进行组合,以实现心理素质拓展课程的有效性和系统性。

3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课程实例分析

大一新生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群体。他们带着期望来到一个新的陌生环境中,彼此渴望交流,但是常常不知如何迈出第一步。相对与中学的课程,大学的课堂相对松散,没有固定的教室和时间让同学之间有更多频繁的交流,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有助于让班级同学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有更好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本文以针对大一新生开设的心理素质拓展课程为例,就课程目标、班级规模、课程内容与结构设计、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分析。

课程目标:从个人层面上,提高新生的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从团队层面上,增强班级同学熟悉度、集体凝聚力、提升团队意识。课程班级规模:30—60人。

课程内容与结构设计: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主要选择破冰类和基础类的项目,项目的选择遵循有的放矢、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体验学习”的方式,动静结合,训练体会与思考领悟相结合,从身体到心理,从感受到认知,由外而内提升人际交往能力,达到课程目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