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11:0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全天计划,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水田 机械化 配置
1.垦区水田生产特点
1.1经营体制 垦区水田生产的经营体制是土地采用租赁经营,经营方式是“四到户,两自理”,种植户独立经营。
1.2生产规模和土地条件 由于垦区人少地多,分户经营规模相对较大,地块规整、面积较大,适合机械作业。
1.3生产技术 黑龙江垦区水田生产属于寒地水稻种植,是水稻生产积温临界地区,采用的是旱育稀植技术,生产技术应用有高台做床,钢骨架大棚旱育苗,机械整地,机械插秧,生产期分段施肥,水稻恒温催芽,机械收获等。
1.4 现有机械状况
1.4.1动力机械 12马力手扶拖拉机占一定比重,是现有水田生产的主要机械,主要用于水整地和运输作业; 25~80马力轮式拖拉机承担基础整地、水整地、运输和收获作业,是水田生产的主力军。其中25~35马力拖拉机数量所占比重较大,在基础整地作业上表现为功率不足,作业质量差。
1.4.2整地机械 有平翻犁、旋耕机、动力圆盘旋耕犁、搅浆灭茬机、平地板。平翻犁、动力圆盘旋转犁适于不同作业条件,在水田翻地中占绝对比重;旋耕机适用于低茬收割地块的基础整地;平地板承担水整地作业;搅浆平地机能适应各类收获作业的水整地,可实现高留茬还田和原茬水整地。
1.4.3收获机械 水田主要有200马力以上的全喂入式收割机,收割机收获质量好,效率高,但是数量相对较少;100马力以下全喂入收割机占水田收获机绝大比重,另外还有少量的半喂合收割机。
2.垦区水田生产对机械的要求
2.1水田基础整地对机具的要求
垦区基础整地方式主要以翻旋为主。随着水稻种植年限的增加,逐年的平翻作业形成了坚实犁底层,加之现有动力机械功率较小,耕层逐年变浅,制约了水稻产量的提高。水田生产急需要解决的是茎秆还田,培肥地力问题,随着水稻收获逐渐走向机械化,茎秆还田已经得到解决。但是由于水稻产量高,茎秆量大,加上收获机械功率小,只有高茬收获才是降低收获损失的最佳办法,却给基础整地带来一定的困难。大量茎秆留在地表,水整地不易整平,插秧时秧苗插在容易茎秆上造成死苗和飘苗,因此要求水整地机具具有灭茬功能。
2.2插秧对机具的要求
垦区水田插秧方式是以机械插秧为主,人工插秧将逐步被淘汰,主要是由于人工插秧易引起的保苗不足,插秧深度不标准,影响水稻产量。
2.3 水田收获作业对收获机械的要求
2.3.1水稻茎秆量大,成熟后籽粒、茎秆脱水难,适合直收时间短。安全水分收获一般都是在枯霜期后3~5天,随着气候变暖,垦区枯霜期的年份很少而且逐年延后,一般年份在10月15日,而垦区初雪在10月20日,这就给水稻安全收获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
2.3.2水稻产量高,粮食数量大,晒场面积不足,水稻成熟就收获容易出现捂粮、烂粮,惟一的解决办法是采取分段收获。水稻分段收获是在水田刚起步阶段的主要收获方式,主要采取人工割晒、机械割晒、人工打捆、码垛、脱谷。随着大马力收获机械的逐渐引入,这种收获方式已被淘汰,虽然大马力收获机械能够满足拾禾作业,但是适合的割晒作业机具较少。主要是由于水稻种植行距宽,而且植株矮,顺着插秧方向割晒容易造成塌铺;另外水稻茎秆水分大,收获季节正直秋季,气温低,阳光不足,茎秆不易脱水。因此,如何放铺既能有利于机械拾禾又能在短时间内脱水,这是个关键问题。
2.3.3水稻效益高,种植分散,生产规模较旱田种植规模小的多,随着农户收入的不断增加,资金的不断积累,种植户渴望以户为单位的配套机具,给统一作业带来较大难度。
3.机具配置建议
3.1动力机械 要选择40马力以上的四轮驱动拖拉机。
3.2整地机械 选择平翻犁、旋耕深松机、深松机、动力圆盘耙、搅浆灭茬整地机。
3.3插秧机 选择8行插秧机。
1、水泥完全硬化一般要28天。
2、在正常养护情况下,要28天后才能拆掉模板,此时才是水泥的终凝时间段,也达到最稳定时期。
3、水泥强度通常分为初凝和终凝两个龄期,一般3天达到初凝,28天达到终凝,而且在此期间要做好地面养护。
以上就是对于水泥完全硬化需要几天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帮助网友们。
(来源:文章屋网 )
一、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县大水网建设为核心,坚持兴利除害相结合、开源节流并举、防洪抗旱并重、开发保护并行,按照“先主后次、先急后缓,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科学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确保工作力度、资金投入、建设规模、综合效益在去年基础上再有大的提升,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灌溉条件不断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二)任务目标。今冬明春,全县计划完成水利工程880项、土石方394.08万立方米、砼4936立方米,总投资10617.96万元,解决2.23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新增灌溉面积0.965万亩,改善恢复灌溉面积4.345万亩,新增改善除涝面积12.21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2.28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8104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3万亩。
二、工程规划
(一)县属重点工程。
1.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项目。年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项目涉及严务乡西片区,规划发展高效节水示范片2.28万亩。
主要建设内容:新建扬水站10处、安装恒压变频20台套、铺设管道194.32公里、安装变压器10台套,架设输电线路7公里,修建生产路31.2公里,安装墒情测报系统1处,新建协会办公场所1处;疏通排水沟307.95公里,新建农田防护林网255亩。项目总投资2684.5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200万元,省财政资金800万元,市财政资金400万元,农民自筹284.55万元。
完成任务时间:今冬。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计划通过实施水源工程改造和管网延伸,解决全县38个社区(村)、2.2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主要建设内容:管网延伸工程,铺设村外管道29.44公里,村内支管道16.45公里,入户管道51.48公里,架设高压线3公里。工程总投资1099.0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362万元,省财政资金218万元,市财政资金117万元,地方配套402.01万元。
完成任务时间:今冬。
3.新增千亿斤粮食项目。项目区位于常家镇境内,南起马颊河北岸,北至甄家洼干沟。项目区耕地面积2万亩,涉及社区(村)16个。
主要建设内容:新建扬水站7座,铺设PVC低压管道70公里,新挖、治理排水沟渠斗农沟60公里,新建支沟生产桥(涵)30座,整修机耕路30公里,新建农田防护林网300亩。项目总投资1004.2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80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204.25万元。
完成任务时间:今冬明春完成。
4.徐园子乡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县年度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位于徐园子乡,南起战备路,北至路,东起庆棣边界,西至马东干沟,规划耕地面积1.3万亩。
主要建设内容:新建扬水站8座,配套输变电线路6公里,新建渠系建筑物192座,开挖沟渠35公里,平整土地0.5万亩,新建和整修机耕路35公里,新建农田林网0.06万亩,植树6万株。项目总投资128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800万元,省财政资金360万元,市财政资金40万元,县级以下自筹80万元。
完成任务时间:今冬。
5.张培元土地整理项目。张培元土地整理项目区位于徐园子乡裕华社区,在苏家洼腹部规划面积3314.5亩。西起徐苏公路西200米左右的张培元村组耕地西界,东至苏周沟,北起苏南沟,南跨张刘沟,至张培元村组耕地南界。
主要建设内容:整治塘坝1处,新建塘坝1处,新建引水闸1处,土地平整2022.5亩,铺设输水管道14.65公里,出水口196个,阀门34个,阀门井34处,新开挖排水沟19.8公里,整治排水沟8.4公里,回填排水沟41.9公里,新修机耕道路16.5公里,维修砖拱桥2处,新建砖拱桥20处,重建涵管桥4处,新建涵管桥114处,种植农田防护林8153株,新建管理所1处。项目规划总投资1269.53万元。
完成任务时间:今冬明春完成。
6.花牛赵高效节水项目。项目区位于徐园子乡花牛赵社区,规划耕地面积2000亩。
主要建设内容:新建扬水站1座,铺设PVC管道10.66公里,整治生产路5.91公里,整治排水沟渠5.91公里。项目总投资139.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60万元,省财政资金4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21.37万元,县级以下农民自筹18.53万元。
完成任务时间:今冬。
(二)乡村工程。各乡镇(街道办)在配合县有关部门完成县属重点工程建设任务的同时,要完成以下工程项目:
1.方田改造工程。今冬明春规划改造方田面积3.3万亩,排水沟渠270公里,新建配套建筑物353座,土石方60.6万立方米,总投资1686.7万元。
2.骨干沟网治理工程。今冬明春计划清挖疏浚沟渠52.57公里,土方96.1万立方米,水闸2座,总投资854.03万元。
3.危桥改造工程。今冬明春全县水毁桥改造工程11处,土方1.2万立方米,钢筋混凝土0.825万立方米,总投资600万元。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县政府将成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有关部门要抽调技术人员组建工程建设指挥部,制定实施方案,对各类工程进行分类指导,严把质量关,确保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工程顺利实施。
(二)深化改革,健全体制。积极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新增千亿斤粮食、徐园子乡中低产田改造等重点项目,工程完工后全部移交灌溉用水协会管理。骨干沟网治理工程完工后,由县水务局灌溉公司管理。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工后,移交县供水公司管理和经营。通过落实以上管护措施,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从实际操作的角度上说,大型品牌活动是企业品牌形象体现的关键环节,要想塑造一个企业的国际化品牌形象,需要通过活动过程中的语言、文字、图形、视频、声音、舞蹈、内容等全方位诠释“国际化”的理念,并展示出国际化的“品质”和“服务”,才能真正确保与会者获得深刻的国际化感觉,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特别是对于一直以来本土味浓重的福田品牌,要通过一场大规模的新闻会活动塑造出全球化、国际化的形象,更是不容易。我们带着极大的压力和兴奋感,通过“四环定位分解执行法”,顺利地达成了目标。
第一环:“国际化”目标确定与分解
从一开始,大家就很明确本次会要达成的目标,即“给自主品牌的商用车――福田拓陆者塑造出明确可感的国际化形象”。这一形象看似虚幻,其实也很真实和确定,从执行层面来说,意味着整个会的方方面面都要能体现“国际化”,不管是视觉还是听觉,是行动还是理念。
“国际化”对于福田而言,代表着通过这个全球会,向社会各界展示自主品牌商用车“福田拓陆者”的国际化价值、全球化战略和由“中国创造”并向外开疆拓土的坚定信念。而要想组织一场千余人参与的大型活动,并在活动细微之处贯彻落实“国际化”思想,就要求我们必须与各方沟通,具体包含福田品牌国际化的意义、国际化的调性、国际化的行为和国际化的结果等,从执行人员(工作人员、福田员工、第三方供应商)到目标客户(全球经销商、国内外媒体),都要进行反复的传达和沟通,确保“国际化”的品牌目标深入人心。
第二环:“国际化”的活动内容设定
为了使“拓陆者”会达到“大场面、大传播”的效果,我们特意把整个会分为两大板块,即重点媒体专访板块和全球盛典板块。
媒体专访安排在盛典开始之前,主要目的是让部分重点媒体深度了解福田的经营战略和新车拓陆者的性能,以PPT讲解和深度交流方式,全面展示福田汽车的品质和文化,达到对活动消息深度理解和深度报道的目的。而盛典则是面对所有媒体、经销商和社会各界人士,目的是通过视听感受、语言文字、艺术表现等综合形式,通过现场体验和互动,生动形象地展示福田的强大实力和国际化形象,这是会的重点。
全球盛典的框架内容设定,主要是通过三大篇章进行演绎,包括激励篇――海外经销商颁奖典礼;激动篇――拓陆者全球盛典;激情篇――拓陆者品质内涵演绎等。
在激励篇章上,设计的内容是福田海外业务战略计划和福田汽车年度海外TOP10经销商颁奖典礼,这两个重头戏让整个篇章丰满有力;在激动篇章上,主要设置了新车仪式和拓陆之舞,福田副总经理用英文讲解拓陆者的优势特点,从科技理性的角度讲述拓陆者的优秀性能;在激情篇章上,主要由拓陆者发现之旅视频和六国风情舞来演绎,通过载歌载舞的感性艺术形式,展示拓陆者的价值品质。
第三环:“国际化”的创意表现
在本次会上,为了把“国际化”的概念落到实处,我们从新车亮相、文案撰写、平面设计、视频制作、舞蹈编排、语言串词等方面都围绕“国际化”的概念进行创作,而在场地选择、硬件配备、舞台设置、灯光呈现等方面上,也均以“国际化”的标准进行配置,以使活动具备扎实的综合基础。在具体的执行中,我们重点进行了以下四大“国际化”创意。
震撼的开场视频:一开场的暖场视频,往往奠定了一次活动的格调,我们以“实力福田,中国商用车第一品牌”为主题内容,以福田15年发生的大事来进行视频演绎,包括福田海外第一个生产基地的竣工、第50万辆福田汽车的出口时刻、福田全球化步伐的每一个重要脚步等,通过凝重、雄浑、宏大、激扬的音乐、舒缓写实的风格和剪辑现有素材等手段进行创作,并通过英文配音加中文字幕的方式,达成了务实、震撼的效果。
拓陆者5T概念挖掘与演绎:为了解决商用车普遍不被媒体关注的问题,专门根据拓陆者特性总结提炼了5T要素概念,具体包含:Turbo(动力性)、ComforT(舒适性)、Task(通过性)、Technology (特技性)、Trust (安全性)。采用英文讲解结合屏幕的互动展示,给观众留下性能卓著的深刻印象。
新车出台方式:为了表现拓陆者的优秀性能和科技品质,我们特别采用了视频和实体统一衔接的方式亮相――16连屏的巨大屏幕,展示拓陆者穿越荒凉的草原、通过茂盛的森林和险滩、穿行崎岖的山石路、越过皑皑白雪的高原,接着,屏幕下方溅起银色亮点后画面幻出黑屏,屏幕从中间分开,真正的拓陆者皮卡车出现了,这时亮灯,皮卡车缓缓驶下坡道,来到转动舞台,梦幻般地进入了观众的视野。
六国风情舞蹈表现艺术:为了表现拓陆者用户的全球化,受国际用户欢迎和追捧的感觉,我们特别邀请了大量外籍演员进行六国(产品重点出口销售国)风情舞蹈的表演,包括南非的乐队表演、澳大利亚的牛仔舞、智利的现代舞、马来西亚的爵士舞、伊朗的宫廷舞、巴西的热舞等等,不同肤色演员围着汽车跳动的热辣舞姿和展示的各国民俗风情,艺术化地演绎了拓陆者勇往直前的开拓精神,给大家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第四环:“国际化”的活动执行管理
试想,一场2000人参加的活动,200多个工作人员的指挥和协调,还需要把各方人员的最佳状态调动出来,没有一定的管理智慧是不可想象的,为了确保管理的高效率和准确度,我们整合运用以下三种管理思维:
扁平管理思维:扁平管理思维在大型活动中的作用显而易见,即反应速度快,有利于迅速准确地处理各种突况。该模式的运用,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总指挥,他需要具备快速判断、准确沟通和即时决策的能力,不仅要走一步想三步,还要走一步确保一步,能同时对供应商、媒体、客户、自身的工作人员进行指挥和控制,这些都需要多年的活动经验的磨练,更需要一支成熟的作业团队来支撑。
动态管理思维:动态管理在本次活动执行上有两个主要体现,即天气情况的监控和媒体接待管理。活动当天天气情况的监控,提前一周开始并每天持续更新,为了确保准确度,直接与活动所在地的昌平区气象局联系,进行即时动态的更新。
在媒体接待和管理上,24小时即时沟通更新制度非常给力,200多家国内外媒体人员的沟通和接待,涉及到所有媒体人员的联系、机票的预订、接机、酒店预订、现场控制、礼品发放等诸多环节,不仅要做到无差错,还要达到贴心满意的高度。我们的经验就是之前精心准备,之中用心接待,之后沟通总结。与人的沟通没有捷径,只有用心才是王道。
一体化管理思维:在这次活动的秩序管理上,所有工作人员在活动开办的前一周就紧密联合作战,整个活动的现场管理执行工作手册将近1000页,细到领导的走位图、礼仪的台步、兼职的妆容、麦克风电池更换的时间点等,都有全面规范和解说,确保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工作和标准,所有人员的工作朝着一个方向叠加,最终达成最初设定的目标。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搞好班组管理的思想基础和动力源泉。从理论上讲,安全文化的发展可有力地促进安全管理,而安全管理的优劣又影响着企业文化的普及。从管理层面上来看,企业班组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搞好安全生产,这也是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宗旨。建设好班组安全文化,不仅能完善制度文化建设,而且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责任感和紧迫感,将每位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奋斗目标引入到班组建设中来,从而促进企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基层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包括班组精神文化、班组制度文化、班组人本文化、班组管理文化等多个方面。
1.班组精神文化。班组精神是新的理念,班组精神应着重培养班组“安全第一”的意识,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使“安全重于泰山”的思想深入人心。在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中,班组长要因势利导、善于总结,结合实际加强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安全法律法规的教育。同时,要给员工以人文关怀,带着感情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如:设立“班组长安全寄语”、“班组亲情对话”,在学习室悬挂班组每个员工的全家福照片、安全誓言等,这样有力促使员工树立安全意识,形成安全文化理念,牢固构筑起班组安全思想防线。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文化活动,如:“班组长演讲”、“安全文艺演出”、“班组联谊会”、“安全书画展”等,让员工在班组文化娱乐中,明白安全是职工的根本利益,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没有发展。
2.班组制度文化。要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制度细化安全工作。各基层队负责人要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创造条件、出谋划策;安全、宣传等相关部门要具体指导,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提供帮助。组织上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顺利进行提供可靠保证;管理上,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办法,调动员工积极性;工作上,将安全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严格落实兑现班组长的待遇,增强班组长抓好安全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要建立班组安全分析会议制度,分析当班安全生产情况、完善安全工作措施,总结经验找出差距,确保班组实现安全生产。
3.班组人本文化。人是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安全生产的实践者。油田企业要搞好安全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班组员工素质。多数事故教训告诉我们,80%以上的安全事故是由于人的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造成的。因此,培养班组员工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的提高,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对此,要加大对班组员工的教育和培训。通过教育和培训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安全技能,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每一名员工中,从而促进班组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人人参与安全管理,人人重视安全工作,做到横到边、纵到底,不留安全死角。
4.班组管理文化。安全文化源自安全管理,所以创新和发展必须建立在安全管理基础之上。从管理上来看,有些单位班组安全管理相对滞后,突出表现在:有的管理基本到位,但缺乏创新;有的管理自主能力差,不能适应安全工作;有的投入不足,设备相对落后,技术力量薄弱,致使工作常常出现脱节;有的管理松懈顾此失彼,到处亡羊补牢。能把安全管理上升到安全文化建设层次的更是极少。对此,必须要着力提高班组长的管理水平。一是要把好班组长的使用关。通过岗位竞争、择优选聘,把德才兼备、能打善战、精于业务、胸有韬略、管理有方的班组长选,使班组管理跃上新台阶。二是履行好班组长职能。班组长的职能就是抓安全、抓质量、抓现场管理。班组长要正确对待、妥善处理安全质量与生产任务、经济效益的关系,促使安全工作向良性发展。
二、建设基层班组安全文化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1.给予班组安全管理更大的自。一些企业班组安全管理基础不扎实,是导致管理乱、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其中如何处理班组管理中的权、责相统一方面是存在的共性问题。所以,应在现有基础上给予班组安全管理更大的自,将安全绩效考核、安全水平监测、事故处罚权限、相关责任分解逐步纳入到班组管理工作范畴。将安全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充分发挥班组的主观能动性,使安全责任真正落实到人头。
2.做好班组长的选拔培养工作,着力提高班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一是要把好“人口”关,通过公开竞争和择优选聘等方式将最合适的人选到最适合的岗位;二是要把好“充电”关,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建立班组长长效培训教育机制;将工作目标和个人目标结合起来,将企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统一起来,不断提高他们适应新形势、开创新局面的实践技能和安全素质。只有舞好舞活班组长这个“龙头”,才能带动班组安全文化创建的顺利进行。
3.建立健全班组安全活动制度。结合当前我们班组安全活动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今后要在活动的实效上下功夫,在深度和广度上做文章。如组织开展以“安全连着你我他”为主题的信任和互动活动,增强班组成员间团结协作意识。并注重吸收其他行业和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宝贵经验,形成独具特色的安全文化创建载体。同时,还要着力改善班组安全文化阵地投入不足的现状,为班组安全文化创建提供完备的软硬件环境,使班组安全活动逐步实现制度化、科学化、大众化。
4.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安全生产全过程。要以班组长、党团员为骨干,认真细致地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矛盾不上交、问题不出班组。要坚持班前、班中、班后不断线,因人因地去跟进,达到推进企业安全生产的目的。
关键词:油田 全面计划管理 研究
全面计划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内外环境及条件变化,结合长远和当前的发展需要,合理地利用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组织筹谋企业全部经营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提高经济效益而进行的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一、石油企业实行全面计划管理应该把握的几个要点
1.从重生产转向重生产经营
长期以来,石油产品作为国家的基础能源和战略物资,其生产销售完全由国家统包统配,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高度集中在国家政府部门。原油价格由国家统定,原油生产、地震和钻井工作量等由国家统一安排,原油产品、物资供应、劳动组织由国家统一调配。企业的任务就是完成国家安排的生产计划和各项工作量指标,石油企业的计划就是生产和工作量的执行计划。石油企业改制上市后,完全与国际接轨,产品价格与产量均由市场来决定,企业的计划就必须做到生产经营一盘棋,因此,石油企业的全面计划管理是由生产计划管理向生产经营计划管理转变。
2.从重投资转向重经营效益
在计划经济下,石油企业的投资是由国家统一安排无偿使用的,投资没有与经济效益挂钩,企业的计划也就成为分投资、批项目计划,考核企业的是地震工作量、钻井工作量、产量完成多少,而对企业的投入产出比、利润不考核,企业投资要得越大,工作量完成得越多,企业的贡献越大,造成了企业争投资、要项目,摊子越铺越大,成本越攀越高,投资规模难以控制。石油企业改制上市后,资金的筹措量、投资规模的大小、经营效益的好坏,就成为计划部门考虑的主要问题,全面计划管理是由重投资向重经营效益转变。
3.从重短期转向重长期
企业原有的计划管理工作重点是对指令性指标进行年度计划管理,中长期计划相对薄弱,战略研究和项目前期调研论证工作滞后。企业虽然也制定了五年、十年规划,但仅仅是为了完成上级编制规划的要求,是堆工作量、上项目、要投资的规划,成本连年上升,投入安排较大,给上级留有砍一截的余地,对企业没有实质性的指导意义。石油企业改制上市后,股东看重的是企业长期发展前景,因此,企业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取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效益,必须制定一个科学、合理、可行的中长期计划。所以,企业全面计划管理是从重短期向重长期规划转变。
4.从重局部转向重全面
以前从生产经营的过程看,仅仅是生产阶段的计划管理。由于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不需要企业自己决定,对环境的调研、市场的预测、内部信息的分析也就显得次要,制定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划也未能重视;原油销售不需要企业自己推向市场,企业的经营计划相对薄弱。从资金的来源看,投资由国家无偿拨给,企业的贷款计划和其它资金筹措计划元足轻重。从资金的投向看,为完成上级生产任务,企业资金计划是切块使用,层层下拨,无资金投向的选择权和责任,投人后产出的效益如何问津较少,投资决策管理薄弱。石油企业改制后,投资者与经营者分开,要确保投资者的利益,使投资回报最大,取得最佳效益,其生产经营的每一环节都不可忽视,所以全面计划管理是从重局部向重全面转变。
二、实施全面计划管理的具体对策
随着石油企业重组改制上市成功后,企业真正踏上了股份化、市场化的轨道,外国大石油公司的参与,使油气勘探开发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石油企业内部资金筹措、人员结构、劳务提供、资源配置等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而决定了石油企业计划管理的观念必须转变,并尽快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全面计划管理模式。
1.强化企业发展战略计划管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石油企业全面计划管理应将目标管理放在首位。企业通过对外部环境的了解,明确企业所处地区的油气勘探程度,通过对远景资源量、预测资源量、控制资源量、探明资源量的构成综合分析,确定企业的油气勘探方针,是在本地区扩大勘探或是到异域拓展新区;是发展油气主业,还是压缩勘探投入,开发新的产业;并预测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应达到的目标。企业通过拟定多个目标方案,经科学的测算及专家对目标方案的优选,从而确定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
2.真正实现以项目为主线条的全过程计划管理
项目计划管理应是石油企业全面计划管理的重点。按项目计划管理的优点是:线条清晰,目标明确,利于操作。石油勘探开发包括区域预探、评价勘探、试采开发等,具有投入高、风险大、工期长的特点。为了提高勘探开发的整体效益,可实行项目全过程计划管理。首先,对项目进行分阶段预测,预测出项目的投入产出比,确定盈利目标,再进行分阶段计划管理。区域勘探阶段计划管理,通过资源预测和经济论证,实现控制资源量最多且单位控制资源量的资金投入最少。评价勘探阶段计划管理,实现探明储量最多且单位探明储量的投入最少。开发阶段计划管理,效益评价以一定的投入建成多少产能为标准;生产经营阶段计划管理,效益评价以一定的投入获得多少收入为标准。同时,在全面计划管理过程中,结合石油勘探的特点,加大投资风险计划管理。
3.以市场为导向,实施全面生产经营计划管理,提高企业效益。
重组改制后,油田成本核算要与国际接轨,立足于投资者最大回报,追求效益最大化,确保利润目标的实现,企业的计划管理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实施全面生产经营计划管理。
企业要改变以往的先干后算为先算后干,确保产出大于投入,效益第一。以企业的最终收益为目标编制企业计划,以保证企业最终目标的实现。在市场经济下,企业呈现的是围绕市场运作的独立系统,其内部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都是系统的一部分,计划就如同这个系统的链条,贯穿于始终,为使这一系统正常有序运转,应实施全面生产经营计划管理。
参考文献
[1]陈瑞峰,兰州石化公司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优化[D].兰州大学,2007.
[2]钱伯章,朱建芳.世界天然气供应和需求预测[J].天然气与石油,2006(4).
何为“40%天花板”
“40%天花板”系指《证券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应当符合: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净资产的百分之四十。”其立法初衷在于保护债券投资者利益,使公司公开发行的债券余额与其净资产保持适当比例,以保证发行人有足够的偿债能力,避免发行人因负债过高而出现偿付风险,影响到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均较低的公众投资者,进而演变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事件。
但随着中国公司债券市场的扩容、银行间市场的发展和机构投资者队伍的成长,上述规定越来越不适应公司现实的融资需求,已经逐渐演化为妨碍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大问题。“40%天花板”限制了发行人自由配置融资结构的权利和直接债务融资空间,不利于公司通过直接融资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功能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这一规定也与国际惯例不符,在资本市场日益国际化的今天,40%的发债规模限制对境外企业进入我国债券市场融资设置了障碍,不利于我国债券市场与国际接轨。
为什么要突破“40%天花板”
在公司债券市场发展初期,政府在债券发行、产品创新、市场交易等方面起主导作用的模式对于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发挥后发优势,快速推动市场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从金融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成熟市场经验来看,要推动中国债券市场向纵深发展,还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才能激发出市场的创新动力和内在活力。而“40%天花板”直接在总量上为我国的公司债券市场发展划定了上限,限制了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然与上述市场理念和市场需求背道而驰。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牢固,国际金融体系的内在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但本次危机也为我国经济创造了国内经济转型与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难得机遇。从当前债券市场发展进程和长远目标定位来看,此时也正是突破公司债券市场“40%天花板”的最佳时机,理由如下:
债券市场功能凸显,发展逻辑逐渐清晰
近年来,随着我国债券市场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拓展,各类产品和交易工具的不断丰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债券市场已经成为中国进行宏观经济金融调控的平台之一。债券市场在配置社会资源、支持金融体制改革、防范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已逐渐得到政府和市场主体的认同。
政府部门已逐渐认识到,债券市场的定价功能和避险功能在我国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及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作用巨大,债券市场尤其是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对于调整我国长期存在的融资体系发展不平衡,直接融资比例过低问题意义重大。同时,在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直接债务融资市场的政策指导下,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逻辑亦已日渐清晰,逐步形成了以场外市场为主、场内市场为辅,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分工合作、相互补充、互通互联的市场体系。
债券市场投资主体定位理念转变
未能正确定位公司债券市场的投资主体是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和逻辑起点。正是由于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存在误区,监管机构和相关部门在发展公司债券市场时,对公司债券的信用风险异常担心,唯恐由此引发群众的不满,进而通过强制要求银行担保,对发行实行近乎严厉的审批,使公司债券市场得不到较快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公司债券市场的逐步发展和扩容,监管机构开始重新思考这一问题,在发行批准文件中不再强调必须将一定比例的债券发售给个人投资者,而商业银行次级债、信贷支持证券以及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企业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信用类固定收益类证券在机构投资者构成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中亦得到有序规范发展。
机构投资者队伍日趋成熟
1997年,人民银行受命组建了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建立,为培育和发展债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群体提供了重要契机。它第一次把机构投资者从投资者队伍整体中分离出来,使监管者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促使其更好更快地发展;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建立,也使得中央银行能够把过去已经建立起来的,一些有助于机构投资者发展的政策措施与对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培育结合起来,加快机构投资者队伍的成长。
1997年6月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时,全部市场参与者仅为16家商业银行,到2009年末,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参与者已经达到9398家,是1997年的587倍。而且随着市场的发展及其他类型机构投资者的进入,银行间市场的参与者已经远远超出了银行范围。机构投资者迅速成长为未来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市场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这些能够识别和承担风险的投资者及其所拥有的资金量将为公司债券向纵深发展提供真正的“蓝海”。
我国债券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现实要求
从国际经验看,美国、欧洲、日本及东南亚等主要经济体对公司债券的融资规模均没有约束,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进行自我调节,唯一在法律法规中明确约束的韩国亦仅在《商业法》中要求“债券融资最大规模不得超过最近一次公布的公司净资产的四倍”,并且公司发行债券也无须经过监管机构核准,而是通过法律法规要求其必须完全、真实地向监管机构和投资者披露相关信息,投资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判断。
在上述体制中,没有法定规模限制并不等于可以无限制发行债券。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发行人、承销商和投资者通过在风险判断基础上的反复博弈对某类(或某个)公司的最佳发行规模形成共识,每家公司均将根据其信用评级等因素在一级市场中找到自己对应的基准发行规模。
市场化的规模确定方式更加有利于发挥债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丰富市场主体投融资渠道,同时也有利于培育成熟的债券市场机构投资者,有利于公司债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随着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经济地位的日益加强,金融国际化进程步伐不断加快,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的国际化已不可逆转,由市场化机制确定债券融资规模是我国债券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现实要求。
突破“40%天花板”的战略路径
推动修改《证券法》,取消对公开发行的40%规模限制
《证券法》中对公司公开发行债券实行40%的规模限制并无法理依据,而只是当年债券市场初创时期各种因素博弈下的暂时选择。这一规定虽然在一定时期内为控制企业负债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中国银行间市场的建立,机构投资者队伍的成长,公司债券市场的扩容及其向纵深的发展,上述规模限制越来越不适应企业的实际融资需求,限制了发行人自由配置融资结构的权利和直接债务融资空间,不利于公司通过直接融资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功能和支持实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我们应该相信经过十几年的经验和教训积累,经过市场法律法规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市场主体已基本具备保持市场健康、平稳、有序的理性认识和约束环境,取消这一不合理限制的条件已经成熟。
推动司法解释,区别对待机构投资者市场和个人投资者市场
《证券法》第10条以列举的方法对公开发行证券进行了界定。具体来说,《证券法》所界定的“公开发行”包括:(1)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证券;(2)向累计超过200人的特定对象发行证券。
根据上述条文及相关立法说明的解读,所谓向不特定对象是指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证券,其逻辑前提是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的交易所市场,认为无论发行对象人数多少,只要涉及不特定的社会公众,都属于公开发行。上述条文制定之时银行间市场尚未成立,所以条文的拟定并未考虑完全由机构投资者组成的银行间市场。向“特定对象”发行考虑的也是发行人的内部人员、与发行人有联系的公司、机构和人员以及机构投资者。因其考虑因素中均涉及个人,如果特定对象人数过多,则仍然可能会累积系统性风险,所以本条对特定对象的人数限定为累计不得超过200人。从上述对“公开发行”的界定来看,由于其逻辑起点在于“公众性”,因而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监管,所以规定了200人上限。但我们认为,上述对公开发行的人数限制并无科学依据,也不符合机构投资者市场的特点。
考虑到我国目前银行间市场的发展现状及进程,在《证券法》中界定“非公开发行”时应对这一因素特别考虑,若公司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券,且其发行对象均为经过资质认定的合格机构投资者,则均应认为是“私募发行”。在此,“公”的含义只应认为是针对风险识别能力较弱的公众投资者而言。所以,更合理的解决之道应当是对从银行间市场中通过一定资质审核选定一部分“合格机构投资者”,而不是单纯进行人数限制。对合格机构投资者而言,因其具备较强的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所以对其进行非公开发行不应有数量限制。这既是对证券“公开发行”更为科学的认识,也是在“私募发行”领域率先突破“40%天花板”,为公开发行最终取消债券发行规模限制的极具可操作性的办法。
遵循上述思路,对银行间市场“私募发行”进行所谓“200人”限制也就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确定“合格机构投资者”的遴选标准更加有实际意义。实际上,我们在实践中已经开始践行这一成熟的市场理念。2003年证监会的《证券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就对“合格投资者”作了规定,其基本理念也是借助了美国等发达国家广发采用的“安全港”原则,所以,将这一办法扩展运用至整个债券市场将有利于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和成熟。
从《证券法》留白入手,推进私募发行方式和产品创新
《证券法》是我国资本市场最高位阶的法律,而国家立法机关2005年刚刚对《证券法》进行了大规模修改,现在若只推动修改《证券法》第16条,即便能够获得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相关部门的认可,也仍需耗费大量时间进行讨论,并完成相关“三读”程序,整个过程很有可能旷日持久,从短期来看并非最优选择。而《证券法》第16条也只是明文规定“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净资产的40%”,对私募发行债券则没有明确的规模限制,只是规定“非公开发行证券,不得采用广告、公开劝诱和变相公开方式”。从立法解释学及《证券法》的整体立法逻辑来看,法律并未对“私募发行”债券规模作任何限制。
因此从《证券法》留白入手,打造私募融资平台,通过私募发行方式和产品创新在短期内突破“40%天花板”,是较为当前最为可行的现实选择。即首先在私募发行领域进行实质运作,在条件成熟时同时推进《证券法》对公开发行40%限制的修改,这样对公司债券市场向纵深发展更为有利,也有利于债务融资工具创新。
通过司法解释明确资产支持类债券不受“40%天花板”规模限制
资产支持类债券是企业或金融机构将其能产生现金收益的资产加以组合,出售给特殊目的载体(SPV),然后由特殊目的载体以该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持发行的债券。与传统的债务融资相比,通过证券化的方式,企业将信用风险进行了有效转移,也正因为如此,资产支持类债券并不以企业自身的信用为基础,而是以经过证券化的特定资产为基础,所以“40%天花板”对融资企业而言便没有实质意义,只要企业经过结构性剥离的资产能够得到投资者认可,便无需以“40%天花板”进行人为限制,而应当通过债券的发行失败机制将其交由投资者去判断。从这一角度出发,在不进行法律修改的情况下,通过司法解释明确部分结构性产品领域不受“40%天花板”规模限制,在短时期内较修改法律而言比较容易为监管部门和市场所接受,对公司债券市场的平稳可持续发展而言也较为可行。
结语
事实上,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甚至是同一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客观上都不可能有一个统一、合理的负债率标准。按照公司财务学的理论,企业在总资产利润率大于负债利息率时应当增加负债,扩大财务杠杆,以获得更大的收益来满足股权和债权持有者的利益要求。在债务融资工具发展之初,制度建设尚不完善的情况下,“40%天花板”对于控制风险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上述规定越来越不适应企业现实的融资需求,已经逐渐演化为妨碍债务融资工具创新和扩容的大问题。与成熟市场经济相比,我国公司债券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水平与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不相匹配,难以很好满足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
因此,加快发展仍是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建设的第一要义。“40%天花板”问题是个中国问题,所以更为可取的解决之道仍然是中国式的渐进式突破,这样既可以避免大规模修改法律条文带来的市场动荡,也能够避免市场在短期内积聚信用风险。在债券市场尤其是公司债券市场向纵深发展的今天,我国债券市场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实现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的跨越式发展,勇敢突破历史形成的“40%天花板”,已成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选择。
(广西桂林市全州县水产畜牧兽医局541500)
摘要:全州县枧塘乡高峰村委翟家村养殖户利用水稻田开展中华鳖生态养殖技术探索,每亩(667m2)投放体重100g的中华鳖种120只,经过3年的饲养管理,每亩收获体重1500g以上的高品质商品鳖150kg,产值4.5万元,成活率达90%以上,在水稻基本不减产的情况下,大幅度增加优级水稻产量和鳖的产量,提高稻田的综合经济效益。
关键词 :中华鳖;稻田;生态养殖
鳖俗称甲鱼、水鱼、团鱼等,卵生爬行动物,水陆两栖生活。鳖富含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多种营养成分。此外,龟甲富含骨胶原、蛋白质、脂肪、肽类和多种酶以及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鳖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具有鸡、鹿、牛、羊、猪五种肉的美味,故素有“美食五味肉”的美称,有清热养阴,平肝熄风,软坚散结的效果。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州县的养鳖业一直处于传统养殖的摸索阶段,大多以池塘模式为主。由于鳖的生长周期长,市场优势不明显,饲料来源困难,投入相对较高,因此发展慢、规模小。1991年以来,全州县枧塘乡高峰村委翟家村某些村民利用江河中野生鳖种资源,经过二十几年选种、驯化、培育等实践,逐步掌握了稻田生态高效养殖中华鳖技术,并带动了全村40多户农民开展稻田中华鳖生态高效养殖生产,养殖面积达到100多亩,平均年产量约5t,产值近150万元。由于坚持环境生态和喂养生态,确保了鳖的品质,不少外地客商慕名前来购买,村民们的养殖规模在不断扩大,收入也在不断提高。现将该村稻田生态高效养殖中华鳖技术总结如下。
1稻田的选择与配套设施建设
1.1稻田的选择
养鳖的稻田应选择交通运输方便,但背离交通路道的偏僻安静处,地势相对低洼,水源充足,水质好、无污染,水流通畅,排灌方便,单个田块在3~10亩为宜。
1.2稻田的改建
根据田块的形状和大小,在稻田的一边开挖一字沟或环形沟,为鳖提供休息和隐蔽场所兼喂料的场所。沟的面积为稻田面积的10%左右,一般为南北走向,宽2~3m、深1m。稻田中间建长方形(南北走向)或园形沙滩,供鳖晒背用,一般长2~5m,宽1~2m,园形的直径一般为1.5~2.0m左右,高度比田面高0.4m以上。
1.3防逃设施建设
鳖生性好动,有用四肢掘穴和攀登的特性,因此防逃设施的建设是稻田养鳖的重要环节[1]。在稻田的四周用砖头混凝土等材料建成高出田面30~50cm的围墙,内壁用水泥浆涂抹光滑,并且在进排水口设置防逃栏栅,以免鳖爬出逃跑,还可以减少受到老鼠、蛇等天敌的伤害。栏栅既要方便农田注、排水,又能防止逃鳖,最好用木制闸门框带铁丝栅网(也可用竹篾编成的栅栏),网目3cm为宜,闸门上可做一个溢水口,以便下大雨超过标准水位时溢水。
1.4稻田清理消毒
改建好稻田和做好防逃设施后,稻田应清除杂物并经曝晒后,用生石灰100kg/亩全田泼洒消毒,1周后注水达20~30cm待用。
2水稻的栽种
水稻选择抗病害强,产量高的杂交品种。为了让鳖有足够的空间在田间活动,减少鳖爬行过程中对水稻的损害,秧苗采用宽窄行栽种,宽行间距50cm,窄行间距30cm。对水稻分蘖抽穗期的影响小,鳖的活动范围加大,对其生长非常有利。
水稻宽窄行栽种,通风良好,光合作用强度大,植株长得粗壮,稻穗比常规方法种植的大,粒数也多,产量并不低;还能降低水稻叶面的湿度,减少了水稻纹枯病、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的发生[2]。
3鳖种的放养
3.1鳖种的选择和来源
稻田养殖投放的鳖种必须健康,无伤残,活动力强,最好就近购买。有条件的可从江河中捕捞野生鳖开展自繁自育。
3.2鳖种的放养
鳖的生长周期比较长,根据当地的养殖经验,稻田养鳖的放养规格平均为100g/只左右,每亩放养120只。放养前将鳖种放入3%~4%的食盐溶液浸泡5~10min,以杀灭体表的寄生虫。或者用1%的食盐混合小苏打(1∶1)的溶液浸泡20~30min消毒,预防水霉病。放养时,选择晴天的中午,将装有鳖种的工具轻轻地倾斜放到稻田的水边,让鳖自行爬入水中,注意水温,温差不超过2℃,以利于鳖快速地适应环境,提高成活率。
春季可适当地向稻田中投放经过消毒的小鱼、小虾、螺、蚬、河蚌等,让其自然繁殖,作为鳖天然饵料的补充。
4日常管理
4.1饲料投喂
鳖属变温动物,水温对鳖的生长影响很大。根据鳖的生活习性,当水温达到20~30℃,鳖开始摄取食物,当水温达27~30℃时,摄食活跃,生长速度最快。鳖喜食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饲料。根据当地的养殖经验,主要投喂从江河中捞取的螺及小鱼、小虾(以鲜活鱼为主)等,也购买少量的小干鱼、动物内脏等,搭配适当的植物性饲料(麸类、南瓜等)。投喂遵循“四定”原则,即定时、定量、定质、定位,投喂量根据天气、水温和鳖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一般为鳖饱食量的80%左右为标准,一天分上午9时,下午5时投喂两次。如有过多残饵,要及时清理,以免污染水质,并适当调整下餐的投喂量。
4.2巡田观察,防逃、防盗
稻田养鳖要勤巡田,经常观察鳖的生长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经常加注新水,保持20~30cm的水深,高温季节可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适当增加水深。观察水质变化,有无污染,定期换水和排污,每周换新水1次,换水量为原水量的1/3左右,既保持了原有水体的生态平衡,又增添了活水,更利于水体中生物和鳖的生长。及时检查防逃设施,如有破损应及时修整,观察有无病害及天敌,及时预防,注意防盗。
4.3积极防病
稻田中养鳖,鳖可为稻田疏松土壤,捕食害虫。鳖的排泄物和剩余的饲料为水稻提供了有机肥料,水稻不用施肥也生长得很好。水稻不施肥,水质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同时也减少了鳖病的发生,既保证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又保证了鳖的产量和品质。如发现有病鳖,要立即捞出隔离治疗,并对同田鳖采取预防措施;如发现有死鳖,要立即捞出销毁,以免污染环境,引起大面积的感染。日常生产工具要注意消毒。在养殖过程中,可每月用漂白粉2~3μg/L或生石灰15~40μg/L全田泼洒消毒1次,2~3个月1次也可。
5收获
5.1捕捞和暂养
根据市场行情,及时捕捞出售达到上市规格的商品鳖。一般经过3~4年的养殖,鳖的体重由放养时的100g长到1500~2000g左右,个体大的会超过2000g。捕捞一般采用诱捕法,熟练的养殖户也可直接用手去田里把鳖取出来。没有达到上市规格的或者暂时没有出售的鳖,可在田里继续养殖,如果需要翻修稻田设施的,可在房前屋后修建一个小的暂养池,把剩余的鳖转移至暂养,或移到其他养鳖的稻田暂养殖也可,等翻修好后再移回去。
5.2收入
根据我县高峰村的养殖经验,这种模式养殖的鳖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每亩稻田平均收获100只以上,平均每只鳖重达1500g以上,市场售价为300元/kg,亩产值达4.5万元,平均每年每亩产鳖达1万元以上,大幅度地提高了稻田的生产效益。
6小结
高峰村的稻田生态养殖中华鳖模式,因其生长环境好、饵料丰富、营养全面、水质无污染、生产成本低,稻田中的鳖因采食了落水的禾花,被当地村民称为禾花鳖,其品质好,肉鲜味美,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同时水稻无需施肥、喷洒农药,生产的稻谷品质优、产量高,形成良性循环,实现了高效生态种养结构示范模式。这种稻田生态高效养鳖模式为全州县充分发挥稻田资源,水资源以及中华鳖种资源等地方优势资源大规模生产优级水稻和商品中华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调整我县稻田产业结构,实现稻田产业品牌化,标准规模化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