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10:5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党的十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
一、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纵观中外各类职业学校,中职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这类学生人数达15%以上。人数是越来越多,主要原因是:近年来,缺乏有力的关注和有效的对策,同时我们德育效能很差,跟不上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速度。总之一句话“当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非常令人担心”。
我们常常听到某学校有孩子“离家出走”。专家调查:平均两个班最少有一个孩子,有这样的打算,也就是说一个学校至少有几十个学生有这种心理问题。
前几年曾经出现过某中学优秀学生铁锤杀母事件,这是突发的一件事吗?像他这样的心理不成熟,有暴力倾向的学生很多。只是条件不具备,时机不成熟,还没暴发出来!
当然,不仅是上面的心理问题,还有的学生太焦虑、太孤癖、太任性、太自卑、非常嫉妒等等,这些心理问题每个班里都能找到例子,只是程度有轻有重。
这就是我们当今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那么到底什么是心理健康呢?
二、心理健康概念
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心理健康是这样被定义: “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这句话换一个说法,意思就是:“如果你这个人与其他人相比较,发现符合你们这个年龄段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特点,那么你的心理是健康的,反之就是不健康。”
例如:到了十一、二岁的孩子至少会交些好朋友,如果一个朋友都没有。那这个学生心理一定有问题!
那么,怎样去判断一个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呢?
由上面我们知道:一个学生心理是否健康应该这样评判:“如果这个学生与其它学生比较,发现符合这个年龄段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那么该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反之就是不健康。”
有人会问:中职这个年龄段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具体特点是怎样的呢?我从中职生的学习、人际关系、自我认识、社会适应四方面进行剖析,就能知道中职生心理健康的一班标准。
三、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第一方面是学习:
1、智力正常:一般地,心理健康的学生智商至少应该在80以上,不然,就是弱智,他就不能顺利完成学业。这样的学生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学生。
2、能自我满足:这里所说的满足感,实际上就是一种学习上成就感。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的成就动机。有些学生,对自己的要求过高,一心想成为全班第一、二名,结果总是对自己不满意;而有些学生却不想有所作为。认为反正自己不行,对自己丧失了信心,甘于落后。这种过于强烈和过于滞淡的学生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学生。因为大部分心理健康的学生都是能“保持在适中的水平上体验学习的成就感”能在学习中获得自我满足感,从而不断增强自信心。
例如:有一学生考了65分,非常高兴,因为他本来就只能考60分,65分对他来说已经能在学习上获得自我满足感。这就是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如果一个学生本来成绩是90分,考了65分,也嘻嘻笑笑的,不当一回事,甘于落后的话,这就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
3、能排除学习中不必要的忧虑:有些学生考试不理想会产生悲伤情绪,考试前会出现焦虑。问题在于,心理不健康的学生一直不能摆脱这些不良情绪的阴影,结果焦虑过度,由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甚至害怕去学校,对学习产生逃避。心理正常的学生在学习中也有烦恼,会采取积极的方法,会摆脱这一消极情绪。
第二方面是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学生既有好朋友,又乐于与人交往。能与父母形成亲子关系,与老师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同学形成较好的同伴关系。
我们常发现班级中有的学生乐于与人往,但总是交不到一个朋友,没人理他。这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学生。有些同学却喜欢独来独往,把自己封闭起来,这些都是人际关系不健康的表现,也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学生。
第三方面是自我认识:
心理健康的学生,不但能了解自己,而且能接受自己,接纳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并努力谋求自己的最佳发展。甚至有些学生对自己无法弥补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有时还会自我安慰。有些学生,一次考试考砸了或做了错事之后,总是极力地找各种借口或对同学和家长隐藏。还有些学生就是不承认自己某些方面的缺点。这些都不算心理健康的学生。
第四方面是社会适应力。
人是生活在现实环境中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个人的生活和学习有重要意义。所以心理健康的学生都能了解现实,正视现实。社会生活也能符合大部分学生的准则。生活和社会适应不良的学生容易产生出各种心理行为问题。
例如:有些高年段学生沉迷电脑游戏,沉迷虚拟世界里,对学习不感兴趣。这些都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学生。
以上四点,是我们评判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如果我们知道学生有心理问题,如何处理呢?这里有必要说一说心理健康水平的四个等级。
四、心理健康水平四个等级
按一定的条件,人可以分成三六九等。同时按心理健康水平,人可以分成四个等级。
一是完全健康型。心理非常正常完全符合这个年龄段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特点这种人占多数,不用服务。
二是一般问题型。前面提到不能排除学习上忧虑、交不到朋友,自我封闭,焦虑、孤癖、任性、自卑、嫉妒等等都属于这一类。大部分学生心理问题都属这一类,这一类学生有少许心理冲突与障碍。要送交心理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辅导!
三是人格异常型如想自杀、想杀人、有强迫症等。这一类人有严重的心理冲突与障碍,一定要送交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这属于临床心理学的范围。以心理辅导员能力不足以处置这类心理问题。
【关键词】 职业;疲劳;精神卫生;对比研究;学生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 R 395.6 G 443 G 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7-0802-03
Impact of Occupational Burnout and Mental Health o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ir Students/ZHU Shu, DONG Li-ping, DU Rui-hong, et al. Medical Department of Northchina University, Jilin(132013), Jili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eachers' occupational burnout and mental health on mental health of their students in the schools in Jilin area,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First, questionnaires about teacher's occupational burnout and 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 were conducted among 1 192 teachers in 19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Jilin area. Totally 81 Teachers whose occupational burnout and mental health were lower than the norm level and 64 higher than the norm were sampled randomly, and then 3 346 students charged by twogroups of teachers in the classes of 16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mong the schools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with mental health test (MHT). Results Mental health of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was better than th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he class-master's occupational burnout and mental health were at a low level, which led boy's loneliness, girls's phobia, pupils' learning anxiety and phobia,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ersonal anxiety and phobia.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m. Conclusion Teacher's occupational burnout and mental health has influence on secondary and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Key words】 Occupations; Fatigue; Mental health; Comparative study; Student health services
教师的职业枯竭和心理健康水平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一直受到关注[1]。为针对性开展学生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靠的依据,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笔者于2009年对吉林地区19所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职业枯竭问卷和90项症状自评量表,对吉林地区19所中小学校共1 192名教师进行调查,检测出存在职业枯竭和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的班主任81人,随机抽取32人;无职业枯竭和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常模的班主任64人,随机抽取30人;然后对62名班主任所教班级的3 346名学生,采用中小学用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得到有效问卷2 982份,有效率为89.12%。其中男生1 554名,女生1 428名;小学生1 396名,中学生1 586名。存在职业枯竭和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的32名班主任所教的小学生761名,中学生515名;无职业枯竭和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常模的30名班主任所教的小学生635名,中学生1 071名。
1.2 方法
1.2.1 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量表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 采用王芳、许燕提供的中国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量表[1],分别筛选出无职业枯竭和存在职业枯竭的班主任。并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2],分别筛选出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常模和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的班主任。然后在19所中小学校进行随机抽样。
1.2.2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采用中小学生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进行测量。《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是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修订而成的,可用于综合检测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该量表有8个内容量表和1个效度量表(即测谎量表)。8个内容量表分别是:学习焦虑(A)、对人焦虑(B)、孤独倾向(C)、自责倾向(D)、过敏倾向(E)、身体症状(F)、恐怖倾向(G)、冲动倾向(H)。内容量表总分反应个体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同时各分量表统计结果,可诊断个体在某一方面的心理问题倾向与严重程度,得分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3]。
1.3 数据收集与整理 应用Foxpro程序建库录入数据、筛选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 表1结果显示,心理健康者2 676人,占有效问卷的89.74%。其中中学生1 460人,占92.06%;小学生1 216人,占87.11%。男生1 394人,占89.70%;女生1 282人,占89.78%。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小学生(χ2=19.752,P
2.2 教师职业枯竭和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2.1 不同性别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表2结果显示,小学班主任有职业枯竭和心理健康水平低,可使男生的孤独倾向和女生的恐怖倾向有统计学意义(P
2.2.2 不同性别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表3结果显示,中学班主任有职业枯竭和心理健康水平低,可使男生的孤独倾向和女生的对人焦虑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2.3 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表4结果显示,班主任有职业枯竭和心理健康水平低,可使小学生的学习焦虑、孤独倾向和恐怖倾向有统计学意义,中学生的对人焦虑和孤独倾向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况 在所调查的中小学生中有心理健康的占89.74%,有心理问题的占8.92%,有心理障碍的占1.34%。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小学生。叶苑[4]的研究显示,城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正常的有82.7%,有心理问题倾向的有14.8%,心理问题较严重的有2.5%。说明吉林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3.2 教师职业枯竭和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教师有无职业枯竭和心理健康水平高低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一直受到关注。研究结果表明,吉林地区教师有职业枯竭和心理健康水平低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小学班主任有职业枯竭和心理健康水平低,可使男生的孤独倾向和女生的恐怖倾向有统计学意义。中学班主任有职业枯竭和心理健康水平低,可使男生的孤独倾向和女生的对人焦虑有统计学意义。中小学班主任有职业枯竭及心理健康水平低,对男生的孤独倾向有影响,说明班主任的不良情绪情感、认知、行为导致男生孤独、抑郁,人际关系不良,表现为退缩、自我评价较低、受同伴欢迎的程度较低。小学女生的恐怖倾向较明显,说明班主任的不良情绪情感、认知、行为使本来就胆小的女生更害怕教师,进一步泛化害怕所有的“权威”,导致恐惧心理,控制点不适宜,表现为退缩、问题行为、面对困难无法应对。而中学女生的对人焦虑明显,说明女生人际交往障碍,表现为退缩、怯懦、依赖性强、自卑感强,在他人面前常感不安、焦虑、不善表达,在人际关系上容易产生焦虑。
班主任有职业枯竭和心理健康水平低,可使小学生的学习焦虑、孤独倾向和恐怖倾向有统计学意义,中学生的对人焦虑和孤独倾向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小学班主任的不良情绪情感、认知、行为使小学生易产生情感障碍,学习中遇到困难不敢向教师请教,也不知如何处理此类问题,导致学习焦虑;教师情感枯竭,可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减少,进一步影响到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产生退缩,表现为孤独、自我封闭。另外,由于吉林地区小学班主任的带班时间长,一般是3~6 a,这使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较长,而小学又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大。而中学班主任的不良情绪情感、认知、行为对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方面,中学阶段恰是学生的青春期,此时的自我意识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心理是否健康往往在人际关系中得到反映;人际关系中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害羞、胆怯、自卑、嫉妒和闭锁心理。
研究结果显示,教师有职业枯竭和心理健康水平低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恐怖倾向等方面。这说明教师有职业枯竭和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学生的情绪情感、人际关系、学习成绩、自信心方面有影响。因此,应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以便对其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予积极的影响。主要应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入手,如政策支持、社会舆论、家长的理解、学校定期开展学生和教师的心理健康讲座及必要的个体心理咨询等活动,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 参考文献
[1] 王芳,许燕.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心理学报,2004,36(5):568-574.
[2]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3] 郝秀刚.某职业中专学生心理状况调查.中国校医,2008,22(1):73-74.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大学生 心里健康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现已经成为大众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生作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群体,正在日益壮大。他们有着许多共同特点,但因为未来发展目标和社会待遇等差异而又具有个别性。就心理健康教育这方面来说,我们更应该特殊看待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2013年初,对山东水利职业学院水利工程系1089名学生做了一项问卷调查,其中大一学生占43%,大二学生占39%,大三学生占18%。调查统计分析显示,大约30%的学生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中,因为就业竞争很激烈而造成的心理压力的学生占46.5%;因为家庭经济收入底而造成自卑和挫折感的学生占20.5%;因为人际交往所带来不同程度心理困扰的学生占17%;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而造成学习压力的学生占10.5%;另外,还有5.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不佳,需要通过寻求他人帮助解决,然而,这些存在心理障碍的高职生们,当自己一人无法从困境走出来的时候,绝大部分选择了向父母、亲人和朋友求助,只有极少数的同学选择专业老师和专业的心理医生。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就业形势严峻是当前困扰高职生的主要心理压力,调查中虽然只有大三的学生面临毕业实习,但大一、大二的学生也同样感受到了未来就业形势的严峻。
总之,目前困扰高职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主要有:就业压力、家庭经济困难、人际交往及情感问题、学习压力等。就此而言,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确实不容忽视。另外,还有部分有特殊问题的学生,例如:抑郁症、精神间歇性失常、行动怪异、孤僻症等,虽然这类学生所占比例不高,但是一旦出现问题所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性是相当大的,因此,应该引起各类高职院校的高度关注。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高职院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面临着学业、人际交往、就业等人生重要课题。从目前各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障碍来看,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症状:孤僻、抑郁、强迫、焦虑、偏执、冲动等,造成高职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个人、学校、家庭和社会四个方面因素。
1、个人因素造成的心理障碍
当学生刚刚脱离家庭进入高职院校后,远离亲人和朋友,陌生环境和自我认知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心理方面的不适应,这就使很多学生面对实际困难时不知所措,难免会产生思家念旧的情绪,进而难以适应现实的学习生活。另外有一部分同学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和他人,看问题常常有失偏颇,这就影响与他人正常的交往。在学习生活中,有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素质发展还不够成熟,理想与现实出现脱节,他们往往会对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就业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提出过高的要求,由于期望值过高,不能清醒的面对现实,一旦达不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就会失意灰心,进而对生活产生无望的情绪。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学习生活以及人际关系上遇到问题,虽然能找到处理问题的一些方法和策略,但时常会出现一些不成熟的心理,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如果他们的偏执的想法和做法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处理,就会导致心理障碍。
2、学校因素影响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学校教育影响着一个人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要始终坚持不懈,这对当代大学生尤其是高职生具有重要意义。据统计,有心理问题的高职生所占的比例较高,而且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往往会跟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培养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归咎于中小学对心理健康这方面的培养教育不够重视,作为高职院校在这方面更应该切实负起责任来,真正做到为每一位学生负责,为每一个家庭着想。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必要的物资设备。有些院校只是单方面的强调专业知识跟专业技能的掌握,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导致很多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得不到及时地疏导和教育。
3、家庭因素影响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现代心理学表明,家庭教育对人的一生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影响人早期的健康人格的形成。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父母的言传身教很重要,但一个完整的家庭相比之下应该放在首位。家庭的变化,如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家庭关系复杂、家庭矛盾以及家庭经济收入的变化等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
4、社会因素影响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多样化的职业教育,但是人们对这种职业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这种教育模式是一种“另类”教育,觉得“只有普通高等教育才有出路。”由于这种片面的错误认识,相当一部分学生宁愿打工也不愿意接受高等职业教育,还有一部分的高职生,仍然认为是因为当初分数不够理想,无可奈何才作出的选择。另外,随着现代前卫生活方式的发展对传统道德思想教育的冲击,很多大学生抵制不了外界不良信息的诱惑,产生了一些道德困惑和心态失调,形成诸多复杂多样的心理问题以及一些不良事件,比如频频出现的酗酒打架事件、偷盗行为案件等。
对于当前高职生复杂多样的心理状况,迫切需要不断加强对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应该倡导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采取各种各样的有效措施, 进一步促进高职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和综合水平的协调发展,使他们努力做到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
参考文献:
[1]赵慧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7.(09).
[2]董文军.谈心理健康教育的五大原则[J].教育探索,2007.(11).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074-03
一、问题的提出
为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对在校高职大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业已成为高等学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渠道,是培养自我意识健全、人格完善的根本途径。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实际效果。但是,在目前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中,存在着诸多的实用性不强的知识,学生掌握了这知识不但对自己心理健康调节不起作用,反而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从而给大学生带来新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如,关于学习问题,教材中大量篇幅介绍了一些学习的理论,笔者认为这是不合适的。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材,应该着重侧重于实际应用,即如何解决沟通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不应该是以理论知识介绍为主。因此,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实效性,是我们目前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以辽东学院信息学院新生(2011年9月入学)为试验对象,用随机取样的方法,抽取两个班为实验组(62人);两个班为对照组(64人)。采用的是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实验前,首先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大学生进行前侧,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然后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心理健康课程改革实验,实验组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侧重于应用,对照组仍然采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一个学期后,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后侧;最后,将前侧与后侧数据比较,分析改革实验的效果。本研究的数据材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的比较:
1.实验改革前两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较。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前,分别对两组大学生进行SCL-90因子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得分均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差不大,而且大学生均有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实验组大学生教学改革前后心理健康水平比较。对实验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前与实验组教学改革后大学生SCL-90因子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前后得分均有显著差异。(见表2)这说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影响,实验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良好。
3.对照组前后测SCL-90因子分比较。对照组前测与后测大学生SCL-90因子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前测与后测因子分上得分没有显著差异。(见表3)这说明对照组的大学生经过半个学期后,心理健康水平没有太大的变化,这进一步说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学对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的效果。
4.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SCL-90因子分比较。对实验组教学改革后大学生SCL-90因子分与对照组大学生SCL-90因子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因子上得分与实验组改革后得分均有显著差异。(见表4)
这说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影响,实验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良好。
四、讨论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与教学内容有着高度的相关。实验改革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因子得分均没有显著差异,如表1所示。这说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差不大,而且大学生均有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学改革实验结束后(一个学期),实验组与对照组因子上得分均有显著差异,如表4所示。实验组的大学生SCL-90的所有因子皆成阴性,对照组实验前后因子得分没有显著差异,如表3所示,这说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实验改革是成功的。传统心理健康教学对大学生影响不大,没有起到应有的实际效果,而采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验所取得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五、结论与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实效性存在着高度的相关。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同于心理学课,心理学侧重心理基础理论,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应用学科,应侧重于大学生心理调控技能的培养。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对大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决定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在内容体系上应侧重于实际操作。由于受课时的限制,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理论内容不宜过多,而在于精,并且所占用的课堂教学时间不宜过长,可大约占2/5左右,其余的应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即实践操作。心理健康问题辅导主要是解决大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既可以是发展问题,也可以是健康问题,二者应以大学生的发展问题为主。
参考文献:
[1]马力.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2012,(5):43-44.
关键词:中职卫生学校 教师心理健康 调查分析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由许多独立的特质组成,而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必须拥有健康的心理。教师的心理健康既是教学效果的保证,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随着中职卫生学校生源水平的逐渐下降,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加繁重,心理压力逐渐增大,因此认识、分析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就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调查概况
1.调查背景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教师肩负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然而,社会的关注、舆论的焦点、体制的改革、竞争的激烈,都使得教师要面对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14个地区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了抽样检测,发现有52.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有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有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有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因此关注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状况刻不容缓。
2.调查目的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职业的特性要求教师必须要拥有良好的心理。通过调查,可以更好地掌握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为正常的教学秩序及教学效果提供保障。
3.调查对象
阳泉市卫生学校在职在编的全体任课教师共54人。
4.调查时间
2014年1月。
5.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二、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在问卷调查表中,内容涉及教学压力、师生关系、职业展望、职业信念等多方面,通过对问卷调查表的汇总,分析如下:
1.中职教师的教学压力较大
在调查中,有55%的教师感觉自己的教学压力大,精神不佳,声带长期处于嘶哑状态,晚上会有失眠情况。
2.中职教师对教师职业的展望缺乏信心
教师应是一个高尚的职业,被众人羡慕,选择教师职业更应是理想的实现。但调查显示,如果再次择业,近半数的教师认为可能会选择教师职业,而不是一定会选择。在选择教师职业的原因上,仅有20%的教师是因为热爱教师职业。更有45%的教师认为,如果有可能,想要离开,给自己一个新的发展机会。
3.中职教师认为自身的社会地位较低
在第25题调查“认为目前中职教师的社会地位”时,在54名参与调查的教师中,有37人认为中职教师的社会地位处于中下层或下层。
三、问题的归因分析
1.社会方面
在全社会的教师这个大群体中,有九年义务制教师、有高中教师、有大学教师,也包括中职教师。而21世纪的中职教育已非宠儿,中职学校在家长和社会各界眼中地位偏低。无论是在社会还是行业,中职教师都难以找到自己应有的价值定位。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对中职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要求也已不能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嘴的阶段。中职教师要向双师型、学者型、技能型方向努力和发展,这对教师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压力。
与教师同行或公务员相比,中职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普遍偏低,中职教师常戏称自己是最廉价的脑力劳动者。日积月累,教师心中必定会产生心理落差,而逐渐转变成心理压力。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没有充足的信心,整日碌碌无为,缺乏目的性。有些教师甚至逐渐失去了对中职教育发展的信心。
2.学校方面
虽然没有初、高中的升学压力,但笔者学校教师人数偏少,而教学及行政管理工作任务较重,有70%的教师都是身兼数职,既是一线教师,又要充当班主任、科室管理者等角色。教师要称职,班主任要负责,科室管理者要尽责,多种职责加在教师头上,这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师的日常工作压力。
同时,职称评定、评教评学、工作协调、领导评价等因素的存在,也是教师心理压力增加的原因。
3.教师方面
对于教师自身而言,在学校这个小范围内,他们希望通过努力可以得到价值的体现。在学校的教科研活动、业务比赛、优秀评比中,他们会付出自己的大量心血。而结果并非都可以遂人愿,这就需要教师自己做好心理调节。因个性差异的存在,面对相同的工作环境和境况,有的教师积极乐观,能很好地处理,通过诉说、运动、购物、唱歌等方式来缓解和排解内心的心理压力;有的教师则怨天尤人,不能应付压力情绪和事件,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遇事就往最坏的方向想,不易排遣压力。
4.学生方面
招生制度的变化,使得中职学校为了保生存,招收学生的质量不断下降,学生的品行、学习态度、个人能力等已远不如从前。不服从管理,不尊重老师,不懂得感恩,不知道回报,甚至有些学生不满管理,对班主任老师大打出手,教师尊严在学生心中所剩无几。
学生的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较低,对学生的管教少,不能与教师齐抓共管,把所有的管理担子都甩在教师身上,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管理难度。
在这种现状下,中职教师要先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才能让其成才。教师管理的重点更多地放在了怎样让学生不出事,能安稳上。只要不出大事就是最大成功的想法在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
四、启示与结论
第一,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第二,中职教师需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第三,要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人,就必须重视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
第四,应采用不同的方式、形式,促使中职教师树立正确观念,消除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五、建议
要解决中职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就需要多方面进行努力,既要加大社会支持力度,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又要从学校管理体制方面进行改革,还要加大人文关怀,加强教师的自我调试能力,积极面对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一是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投入,为职业教育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要在全社会做好尊师重教的宣传工作,营造社会氛围,不断提高中职教师的社会声誉和地位。
二是学校应继续完善教师聘任制,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增加教师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提供学术平台,为教师的业务提高创造条件,增强中职教师的职业信心。
三是学校管理应人性化,营造和谐人文氛围,实现公平竞争,形成激励机制。在教科研申报、中层竞聘、职称评定等方面要做到公平、公正,让教师间形成良性竞争,让教师在工作中体会到职业幸福感。
四是开展心理咨询,定期开设心理讲座,从正面对教师群体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学校在创造宽松教学环境的同时,要将教师队伍心理健康的调节工作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可以利用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资源,也可以外请相关的心理专家,采用集体辅导或个别咨询及治疗的方式,让教师学会自我保健,自我调节,自我放松。
【关键词】校外实训;心理问题:英语专业
一、研究意义及目的
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下,高职学生往往被认为是学业上的失败者。不可否认,学业上的挫败感给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相对于本科或者重点本科院校,高职学生存在认知方式消极,自信心不足,压力管理、情绪管理能力较弱,缺乏处理人际关系技巧等常见问题。在高职学生参加校外实训时,陌生的工作环境、工作的压力以及与同事领导复杂的人际关系都加剧了学生们的心理困惑。再者,英语专业女生多、男生少,其心理问题有其特殊性,为更好地了解校外实训期学生的心理状况,笔者设计了本调查。
二、研究的问题与方法
本调查是针对高职学生校外实训期常见心理问题的一项实证研究,研究的问题是:①高职学生校外实训期的心理状况,②男女生在校外实训期间心理状况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③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校外实训期心理状况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④城市生源与农村生源学生在校外实训期心理状况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1.调查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外贸分院13应用英语3个班,共120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108人;独生子女51人,非独生子女69人;城市生源学生43人,农村生源学生77人。
2.调查工具
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来收集数据,问卷项目内容合计编排共44项,包括生活应对、工作适应、职业准备、人际关系、学习、情感这六个角度对学生具体心理状况进行描述,问卷采用五级制进行评分,其中“1”代表情况非常不符合,“2”代表情况基本不符合,“3”代表情况有时符合,“4”代表情况基本符合,“5”代表情况非常符合。
3.调查过程
为保证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课题组在正式测试之前进行了小规模的试验,并做了适当修改。正式调查在学生在校外实训进行了一周之后进行,时间为30分钟。
三、结果与讨论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去除一些无效问卷(有遗漏未填完整问卷),回收有效问卷共112份,数据全部输入计算机,并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处理。
1.校外实训期学生整体心理状况分析
将所有测试结果按生活应对、工作适应、职业准备、人际关系、学习、情感六大类进行统计处理,平均值和标准差如表1所示:
因本次调查采用五级制评分标准,平均分高于3表示学生处理这方面的心理问题能力较好,反之则被认为较差。从表1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实训期处理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力最强(M=3.07,SD=1.48),职业准备得分次之(M=3.03,SD=0.70),对于义乌工商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因校外实训期间还是住校,所以不会因为地域的原因给他们造成情感问题,另在实训之前,实训单位对参与实训的学生进行了岗前培训,所以在职业准备方面的问题也较少。但是其他四方面,得分都低于3,说明学生在实训期的生活适应、工作适应、人际关系处理和实训期的学习上都存在较大的问题,需要指导老师给予关注与并做相应疏导。
2.男、女生校外实训期心理状况差异比较
英语专业男生少、女生多,本次调查对象中男生为12人,女生100人,以性别为分类变量,对男女在实训期间心理状况的六个方面进行了均值比较和独立样本t检验,所得结果列于表2。
表2的统计数据表明,男生除了职业准备和情感两方面均值得分低于女生,在生活适应、工作适应、人际关系和学习方面均值得分都比女生高;在生活适应(t=-2.34, p
3.城市生源与农村生源学生校外实训期心理状况差异比较
本次调查城市生源学生51人,农村生源61人,课题组以生源为分类变量,对城市生源和农村生源学生在校外实训期心理状况的六个方面进行了均值统计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从上表数据可见,城市生源学生在校外实训期心理健康水平普遍高于农村生源学生,其中人际关系(t=3.81,p
4.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学生校外实训期心理状况差异比较
参与本次调查的独生子女人数为45人,非独生子女67人,笔者以是否独生子女为分类变量,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学生在校外实训期心理状况的六个方面进行了均值比较和均值差异t 检验,所得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3中我们发现,独生子女在校外实训期间心理健康水平都不及非独生子女学生,其中在生活适应和人际关系方面差异特别明显,已经达到显著性水平。这一现象与独生子女从小生活的家庭环境有一定关系,独生子女学生一般来自城镇,家庭条件较优越,不懂分享与谦让,待人处事更加独行专断,进入工作岗位难免出现生活适应困难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惑。
四、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高职校外实训期学生易产生心理方面的困惑,具体来看,女生心理状况普遍不如男生,城市生源学生心理状况普遍优于农村生源学生,非独生子女学生心理方面困惑少于独生子女学生,因此,实训指导老师在学生校外实训期间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给予重视,并重点关注容易产生心理困惑的学生群体。
参考文献:
[1]唐继红.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西南大学,2005,硕士学位论文.
[2]胡娜.高职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心理状况研究.吉林农业大学,2011,硕士学位论文.
【关键词】贵州 高中学生 心理健康 应对措施SCL-90
高中阶段是个体在身体、心理、知识各方面承上启下的转折时期,也是个人成才、事业成就的准备时期和性格定型的关键时期。然而,他们正值青春期,情绪不太稳定,又面临升学、择业等压力。与其他年龄阶段的个体相比,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更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高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贵州是个多民族、经济欠发达省份,有自己的区域文化和不同于其它地区的某些特点,特别是贫困地区高中学生由于生长环境、文化背景、经济状况、学习基础等各方面条件的影响,面对的心理压力和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其他地区相比,有相似之处,可能也有不同之点。因此,加强对贫困地区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贵州省毕节、遵义、铜仁等贫困地区的高中学生及贵阳市高中学生各3000人,分别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艾森克人格量表(EPQ)的测试,共获得贫困地区有效问卷2361人,其中男生1183人、女生1169人;贵阳市有效问卷2136人,其中男生1202人、女生935人;高一学生1248人、高二学生2068人、高三学生1181人;年龄平均17岁。调查对象均为自愿参加活动,排除人格障碍及严重躯体疾病者。
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现场调查。测试前心理调查人员对协调人员进行培训,在专业心理调查人员的指导下采用统一指导语,进行团体测试,要求学生独立作答,完成后当场收回。分别将有效问卷输入到心理健康测试软件系统,计算其数据。
3.统计学方法。对以上数据进行检查检错后输入SPSS15.0系统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正态检验、方差齐性检验、秩和检验等统计处理。
4.调查工具。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学号、班级、民族等。采用的问卷:(1)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由Derogatis,L.R编制,共有90个条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量表采用5级评分,该量表用于反映有无心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o(2)焦虑自评量表(SAS)是由张(w.K.Zung)编制。本量表含有20个反映焦虑主观感受的项目,其中15个为正向评分,5个为反向评分,采用1~4的4级评分。该量表可以评定焦虑症状的轻重程度。(3)艾森克人格量表(EPQ)是由P、E、N、L四个量表组成,分别为精神质(P)、情绪稳定性{N)、内外向(E)和效度量表(L),对个性特质和心理健康都能较好的测查,共有R8个题目。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并且迅速成为我国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与飞速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相对的,是存在一定滞后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在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严重不足,影响了高职院校心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作用
(1)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能够显著提升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师资队伍本身的素质与心理健康工作的成效是息息相关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具备更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可以将原本以被动解决问题为主的工作方式转变为主动分析问题,通过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和解决措施,从根源上消除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2)改善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能够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帮助高职生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决其心理障碍。教师可以通过相应的引导,使得学生掌握心理压力的合理宣泄途径,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实现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改善,确保工作能够取得一个良好的效果[1]。
(3)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人格与价值观念的形成时期,其心理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起伏不定的情况。最近几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已经成为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性问题,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能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强化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
就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情况分析,其在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基础薄弱,心理健康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无法有效满足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实际需求;二是培训不足,虽然高职院校一直都在强化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培训,但是就实际效果看,与预期目标尚存在很大的差距;三是缺乏保障,有超过80%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师在薪资待遇方面较低,不会选择相应的岗位,加上相关政策法规体系的欠缺,严重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高职院校必须切实做好师资队伍的建设。
(1)注重人才引进
对于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人才急缺的问题,应该关注人才引进,对师资队伍进行拓展。高职院校应该从自身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强相应的宣传工作,通过对外招聘的方式,吸收一些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教师或者毕业生,也可以与心理学专业的在校生签订委托培养协议,做好人才储备,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2]。
(2)强化岗位培训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于心理健康教师的岗位培训,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方面,应该加强专业素质的培训,为心理健康教师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使得其能够不断接受最新的专业教育,对自身的专业素质进行提升,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另一方面,应该重视爱岗培训,确保专职教师能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树立起爱岗敬业的精神,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师资队伍的长远健康发展。
(3)完善体系保障
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教师薪资待遇差的问题,高职院校应该完善相应的体系保障,确保师资队伍的稳定性。一方面,应该对保障体系进行完善,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整体待遇,提升其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将心理健康教师与专科教师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提升其对于自身工作的自豪感;另一方面,应该对激励机制进行健全,结合绩效考核机制,将心理健康教师的薪资待遇与工作业绩结合在一起,激发其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