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儿童早期教育论文8篇

时间:2022-03-29 15:36:5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儿童早期教育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儿童早期教育论文

篇1

论文关键词:幼儿健康成长的杀手锏

 

在幼儿的成长历程中,影响其健康成长的因素多种多样,人们一致强调学校和教师对幼儿教育影响的重要性及主导作用,但却常忽视了对幼儿健康成长的杀手锏~~~家庭教育。

研究证明,人生的头六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胜过六岁以后所有发展阶段的总和。而早期教育与其说给孩子许多东西,倒不如说是让孩子失去许多东西。为了不让孩子失去更多,这就要求提高家庭教育素质。因为,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素质左右着孩子的未来,也是影响他一生的、最重要的老师。

那么,父母该如何对子女进行早期教育呢?众多学前教育专家指出:学前教育应当遵循学龄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于生活及各项活动中,捕捉儿童身心发展各个阶段的敏感期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

经研究调查显示:“人对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是极微小的,小到几乎觉察不出的事,都具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则要求甚严和细心,具体来说家庭教育要做到以下十戒:

一:不要瞧不起孩子。有时候家长也许会对孩子说:“你怎么这样笨啊!”或者“你是木头人吗?”每当这类瞧不起孩子的话脱口而出时,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观念。如果父母说:“你下次再这样,就要你好看!”或者说:“你再打弟弟,妈妈就要狠狠揍你一顿”。每当孩子听到了这些话,他们会惶恐难过,从而对父母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三:不要贿赂孩子。有些父母许诺孩子,如果读书成绩好,就给买什么东西,以此将刺激作为动力,这不是个好办法。这样的贿赂会引发孩子做事的动力由内转向外,他不是为学习建立起来的良好自我观念而学习,而是为了物质奖励。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目的性。

四:不要逼孩子答应“下次不敢了”。孩子犯了错误,妈妈气极地说:“好,现在你要答应我,你再也不敢这样了。”可不一会儿,老毛病有犯了,妈妈觉得自己受了骗,大怒地骂道:“你答应妈妈的,怎么又不乖啦!”妈妈该知道,要孩子许诺是没有意义的。许诺和恐吓是一对难兄难弟,对孩子不会起积极的作用。假使碰上敏感的孩子,逼他许诺反而会使他再度犯错而感到难过。即使孩子不太敏感幼儿教育论文,也会使孩子口是心非。

五:不要过度保护监督孩子。过度保护监督孩子会挫伤孩子的自我观念,削弱孩子的自主能力核心期刊。因为当父母过分监督孩子的行为时,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照料自己的能力不很自信。我们应该把“只要孩子自己做,决不包办代替”当作座右铭。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六:不要对孩子唠叨不休。过分唠叨不休,会使孩子觉得父母认为他没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厌恶不快的感觉。其实,有条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七:不要强迫孩子立即盲目地服从他人。如果你硬要孩子丢开他正做着的事,听你的话做别的事,他的反应会很不乐意。父母应事先提醒孩子,等一会儿要他做什么,比如说:“小明,差不多再过十分钟,你该进来吃饭了!”同时,他们也可以允许孩子在服从命令之前有稍作抱怨的自由,比方说:“喔,妈妈,我非要现在进来吗?”要求孩子立即而又盲目地服从,对抚育出独立而自我调节的人,这种做法是无效的。

八:不要纵容孩子。过分纵容孩子并不利于孩子自身。因为孩子迟早要长大成人,要走上社会,有些在家里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难说了。因此,纵容孩子只会剥夺孩子的潜在能力的发展机会,阻碍他成为能干、独立、能自我调节的人。

九:不要用不一致的规矩管教孩子。有些父母凭自己的喜怒随意设立规矩,同样的行为有时遭罚,有时由他去。这样会使孩子感到迷惑。孩子需要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来教育他。更不要对孩子说反话,孩子的是非辨别能力还很弱,若在他犯错误时说反话则会误导孩子,使他遵循、认可“反话”。

十:不要订不适合孩子年龄的规矩。假如你希望一个2岁的孩子同5岁的孩子一样循规蹈矩,只会使他自觉无能。因为你期望于他的,是他的年龄不可能达到的行为水平。这对他的自我观念有极坏的影响。

家庭教育中应极力践行这十戒,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更好地发展,有个美好的未来,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所以这就要求父母应充分认识孩子的性格特点,充满爱心,细心、耐心地对待每个孩子。为了孩子,做到这十戒,我们又有何不可!为了孩子的未来,提高家庭教育的素质,利用好这个杀手锏,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篇2

论文关键词:家庭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尊重人才,重视教育已也生入人心。近几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增长,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提高,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要求也更为迫切。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受到最好的教育而不至于落在起跑线上,这个也是早期教育受到广泛关注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这也是新时期新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要求。

随着政府对早期教育关注程度的提高以及教育资金的投入,学前教育来到了生机勃勃的春天。这不仅仅是对学校老师的挑战同时也是对家庭教育的挑战。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也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这是在我见习的期间看到的,去年冬天我在一所公立幼儿园见习,我所在的班级是大四班,有一天早上我发现有两个孩子在争吵甚至还动手打人,我上前了解情况,原来是明明想借圆圆的玩具,明明不肯,圆圆就动手抢了他的玩具,所以两人就了打起来。

我和带班老师钟老师聊到这一现象时深有感触:现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深受老人的宠爱,有些家长因为工作的原因不得不把孩子交给老一辈的人幼儿教育论文,这种现象使孩子身上或多或少的带着一丝骄纵和自私。爸爸妈妈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宠有什么好吃的也让着孩子,仅孩子吃,孩子根本不懂的什么叫做分享。

这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事,筱筱的爸爸妈妈每天都忙与做生意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她。筱筱和外婆住在一起,外公早已去世,而外婆自己开了一个小店,没有太多的时间照顾筱筱,筱筱没天都一个人呆在家里,没有人和她说话,陪伴她的就只有一个玩具娃娃。。在学校筱筱也不爱说话,和小朋友们的关系也很差,从不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总是独来独往。

我想这和家庭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家长甚至存在着这样的教育误区: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孩子送到学校就是老师的事,教不好就是老师的责任。

熟不知家庭教育是早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父母必不可少的一种永恒的责任与义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家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家庭是幼儿进入社会的桥梁,是儿童进入社会的起点中国。父母的爱好、言行、行为习惯对幼儿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样家长的期望,,教育态度对幼儿的行为,性格的养成也是至关重要的。

针对这些现象我认为改善家庭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家庭教育的改善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改善家庭教育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校方面

1、家园合作。促进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纠正家长的教育误区,形成正确的、科学的教育观,如请家长来园参观了解幼儿的这一天的学习生活,在园表现,让家长观看幼儿在学校的游戏、活动,了解幼儿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2、举办亲子游戏促进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

二、家庭方面

1、尊重幼儿。幼儿是有意识的、有思想的,独立、单一的个体,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更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应该得到尊重。父母应重视对现有阶段的教育,即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注重智力的发展。以幼儿的兴趣为第一导向,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父母通过仔细观察幼儿潜在的天赋信号就能发现幼儿的天赋,并进行开发使其得到发展。

2、提升父母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不少父母认为自己的知识水平差,就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对幼儿的家庭教育把自己作为父母的职责仅仅等同于“保姆”的看附义务,只负责幼儿的衣食起居。而不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最了解孩子的人也是接触孩子最多的人。

3、理智地对待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父母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想妥善的处理并解决这些问题幼儿教育论文,就必须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譬如:当父母心情不好,有事在忙或对幼儿提出的问题难以启齿时父母往往会说:去去去小孩子家的问那么多干嘛或者是没看见我在忙吗等等,诸如此类的回答只会挫伤幼儿的好奇心和自信心。再比如当父母对幼儿提出的问题难以做出回答时父母往往会做出模棱两可或者错误的回答,这不仅仅使幼儿失去一个观察事物的好机会也可能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认知,在这个时候父母可以直接说出妈妈不会,但是我们可以一起查查书本或者电脑,不仅仅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还可以促进父母与幼儿之间的感情,这又有什么不可为的呢。

4、让孩子学会爱。在当今社会,大多数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故而孩子受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等等学许许多多亲人得爱,幼儿无时无刻不被爱所包围,可是他们却不懂得用爱来回报他人,认为爱自己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并不会感到珍惜,这是十分可悲的事。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用故事,儿歌等一些幼儿喜欢的形式或言传身教的方法让幼儿学会关爱他人,帮助他们形成真、善、美的概念,培养幼儿的美好情操。

幼儿时期的孩子,成长更多的是一种健康心智的发展,所以家庭教育一定得使用正确得当的方法为孩子打造一个良好的能激发幼儿的兴趣的环境

09学前

39号

陈凤英

篇3

论文摘 要:本文基于国内早教专业教学改革研究现状,结合早教市场发展实际,立足我院办学理念,积极探索早期教育教学体系,以期推进教学改革。本文从早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构建较为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技能;探索学科课程教学改革,强调改进教学方法,逐步完善教学设计;引进行业知名专家、学者参与教学等几个方面进行阐释。

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儿童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儿童发展,对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而面对儿童服务需求激增和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现状,进一步提高儿童生活质量和受教育水平急需社会力量的加入和支持。随着早教事业民营化的快速发展,对早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对早教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一)早期教育概念的界定

本文所谈到的早期教育,是对0-6岁婴幼儿及其父母、婴幼儿与父母或养育者之间开展的,有助于婴幼儿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与健康成长的互动式活动。可见,早期教育的内涵包括了通常意义上的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但又同时强调对婴幼儿成长环境的改善。早期教育的开展是建立在婴幼儿个体生理成熟和心理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二)早期教育教学体系改革现状

目前,为切实提高早教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高专兄弟院校对早教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主要包括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更新课程设置、加强实践环节等方面。从理论知识的角度改革早教专业课程模式,强调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如:周洪升对加大专业技能课时比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应将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比例调整为4:6,加大音乐、舞蹈、歌唱、美术、钢琴和手工课的课时量,增加夜自习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在研究中,他强调了学生只有通过一种外在的展示“技能”,才能体现学生的专业素养。从实践的角度来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强调教学改革应始终贴近幼儿园教育的实际,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应始终贯穿于“实践本身”,并突出了幼儿园教育见习和实习的重要性。从具体学科课程的角度进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强调改进教学方法,突出教学中学科课程与现实的针对性和指向性问题。主要集中在学科教学和课程改革方面:(1)关注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手段等方面;(2)关注课程的教学设计,着重强调调整教学计划,改革课程教学模式等方面,如:廖萍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改革初探”一文中指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应根据其培养目标,从实用性出发,在课程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大胆改革,着重指出应加强舞蹈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的学习和训练,更重要的应联系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展开舞蹈练习,如“练习儿童舞蹈”等。

(三)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早教育教学体系初探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在广泛学习研究各高职高专早教专业教学改革经验、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在工学结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认真践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积极推进早教专业教学改革,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原则,以抓好教学建设为基础,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为主要内容,突出基础知识与基础能力的培养和专业核心技能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全面进行早教高职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

1.修订早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构较为合理的课程体系

我专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素质为本位、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模式修订了早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早教专业课程体系涵盖了“公共课和专业课体系”、“专业方向课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综合素质体系”,以能力训练为核心,突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注重课程结构的整体设计和整体优化,在理论课与实践课、专业课与通识课、主干课与非主干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主修课与辅修课等课程类型上统筹安排,合理配置。合理设置通识课和专业课体系,突出专业课的主体地位。通识课程占总学时的30%,专业课占总学时的70%。 转贴于

(2)根据高职层次的培养周期,适当精简理论课,同时增加专业选修课,合理规划、形成系列,具备足够的开放度和弹性,以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优势发展方向。突出早教教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专业理论课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即培养学生的早教教学活动组织与管理能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高职早教课程体系的特点在于加强实训、突出实践,加强专业素质培养,注重基础理论和技能课程与艺术特色课程相结合。

(3)强化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中强化专业实践课、教育类实践课、社会实践及其他实践活动,拓展实践教学环节、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加强管理与考核,做到合理安排、讲求实效,真正达到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2.加强实践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技能

早教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从专业知识结构、专业能力结构、综合素质结构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专业知识结构:以早教教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核心,掌握各门早教专业主干课及基础课。专业能力结构:包括能设计组织幼儿活动、能创编幼儿舞蹈、能创设幼儿园环境,能与家长进行良好沟通;综合素质结构指具有现代先进的早教理念;有较强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乐业敬业精神,工作责任感强;有健康的心理,保持积极、乐观、自信的心态,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失败,正确看待各种社会现象,学会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各种问题;具有健康的体魄,有较强的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精神。基于人才培养的需要,专业建设加大了实习、实践教学力度:早教专业的学科课程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50%。特别是要求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教学保证实践训练学时和实践环节的指导,要求任课教师抓好课程见习和综合见习的指导工作。与多所早教机构达成长期合作协议,建立实训基地,定期开展见习、顶岗实习,观摩和研讨。

3.积极探索学科课程教学改革,强调改进教学方法,逐步完善教学设计

在学科课程教学改革中,关注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施等,关注各门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着重强调调整教学计划,改革课程教学模式等。各门课程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贯彻以早期教育教师职业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和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通过课堂实践环节、专业认知、平行实习、顶岗实习等方式进行实践能力培养。

4.引进行业知名专家、学者参与教学

为推进课程改革的步伐,培养符合行业需求人才,我专业大力引进行业知名专家、学者以及早教机构一线骨干走进课堂,开发专业课程。为我院课程改革带来动力和活力。

综上,培养富有市场竞争力的早教人才,关键在于结合市场人才需求实际,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得进行课程改革,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改革探索的步伐永无止境,本文仅是关于早教教学体系的初步探索,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篇4

本学期,我园将继续认真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坚持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的理论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纲要》,以教育局提出的“五个突出”为切入点,规范与细化管理过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全面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寻求科学高效的人性化管理为重点,以夯实教科研基础、深化特色教育研究为手段,进一步转观念、强内涵、促发展,以创建省“平安校园”为抓手,不断开创我园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二、主要工作目标:

1、合理规划,统筹资源,为下学期中心幼儿园的异地新建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努力改善村级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发展合格园,以一套中心园与村园一体化管理的模式,真正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3、在严格实行《江苏省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基础上,力争巩固三年入园率为98%的基础上,学前教育继续向0——3岁年龄段延伸。

4、努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在教育实践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方式与策略,引领不同层次的教师跨入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的境界。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多渠道、多方式为教师提供学习、练习的平台,确保每一位教师能通过多种途径得以发展和提高。

5、加强课程审议,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完善课程园本化建设,着实推进有效教学,努力构建园本特色

三、具体措施:

(一)、调整布局,整合幼教资源

针对中心幼儿园生源的不断充足,而现有园舍无法拓展的现实情况下,我们将积极争取市教育局、镇党委的大力支持,调整布局,进行统一规划,撤并近端村幼儿班,及时递交申请报告,异地新建中心幼儿园一所,集聚幼教资源,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敞舒适、安全温馨的良好育人环境。

**幼儿班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靠近江浙临界地带。本学期我们将积极争取当地村委领导和老百姓的大力支持,改善办园条件,新建合格园一所,着实推进村级幼儿班的撤并工作,全面改善我镇村级幼儿园办园条件,真正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使我镇幼儿教育步入统一科学管理的轨道,切实提高保教质量。

(二)、构建社区、幼儿园互动的早期教育体系

在横向上,依托社区,定期研讨幼儿早期教育工作,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形成家庭、幼儿园、幼儿园和社区相结合的幼儿教育网络。定期组织0—3岁的幼儿家长参与幼儿教育活动,面向0—3岁儿童家长开放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指导等服务工作,传输亲子教育理念,促进幼儿家庭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三)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优质队伍

1、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开展“五爱”教育,即:爱国、爱岗、爱园、爱生、爱已。特别关注新上岗教师的教育与引领,激发教职工爱岗敬业的精神。通过学习教育活动,教职工努力自觉做好本职工作,树立高度的事业性和责任心。我们继续发扬优良的团队作风,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本学期继续实行家长问卷,不断规范师德行为。

2、强化反思与研究,倡导教师要以先进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教育研究的目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积极开展“1、3、5”行动研究,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业务技能。认真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积极撰写教育笔记与教育论文,期末以评比的形式挖掘优质价值。

3、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发挥好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抓好对骨干教师的过程管理,通过上课、讲座、沙龙、竞赛等形式,给骨干教师提供展示的机会,给青年教师提供学习研讨的机会,提高全体教师的工作能力。本学期将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市级a级优质课评比,不但壮大骨干教师队伍。

(四)开展园本教科研,努力构建园本特色

本学期深入开展有效教学研究,立足本园特点,以园本教科研为平台,不断提高保教质量和教师素质,完善评价机制,切实提高课程的实施水平,努力构建具有园本特色的园本课程。

篇5

本学期,我园将继续认真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坚持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的理论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纲要》,以教育局提出的“五个突出”为切入点,规范与细化管理过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全面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寻求科学高效的人性化管理为重点,以夯实教科研基础、深化特色教育研究为手段,进一步转观念、强内涵、促发展,以创建省“平安校园”为抓手,不断开创我园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二、主要工作目标:

1、合理规划,统筹资源,为下学期中心幼儿园的异地新建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努力改善村级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发展合格园,以一套中心园与村园一体化管理的模式,真正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3、在严格实行《江苏省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基础上,力争巩固三年入园率为98%的基础上,学前教育继续向0——3岁年龄段延伸。

4、努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在教育实践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方式与策略,引领不同层次的教师跨入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的境界。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多渠道、多方式为教师提供学习、练习的平台,确保每一位教师能通过多种途径得以发展和提高。

5、加强课程审议,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完善课程园本化建设,着实推进有效教学,努力构建园本特色

三、具体措施:

(一)、调整布局,整合幼教资源

针对中心幼儿园生源的不断充足,而现有园舍无法拓展的现实情况下,我们将积极争取市教育局、镇党委的大力支持,调整布局,进行统一规划,撤并近端村幼儿班,及时递交申请报告,异地新建中心幼儿园一所,集聚幼教资源,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敞舒适、安全温馨的良好育人环境。

**幼儿班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靠近江浙临界地带。本学期我们将积极争取当地村委领导和老百姓的大力支持,改善办园条件,新建合格园一所,着实推进村级幼儿班的撤并工作,全面改善我镇村级幼儿园办园条件,真正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使我镇幼儿教育步入统一科学管理的轨道,切实提高保教质量。

(二)、构建社区、幼儿园互动的早期教育体系

在横向上,依托社区,定期研讨幼儿早期教育工作,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形成家庭、幼儿园、幼儿园和社区相结合的幼儿教育网络。定期组织0—3岁的幼儿家长参与幼儿教育活动,面向0—3岁儿童家长开放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指导等服务工作,传输亲子教育理念,促进幼儿家庭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三)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优质队伍

1、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开展“五爱”教育,即:爱国、爱岗、爱园、爱生、爱已。特别关注新上岗教师的教育与引领,激发教职工爱岗敬业的精神。通过学习教育活动,教职工努力自觉做好本职工作,树立高度的事业性和责任心。我们继续发扬优良的团队作风,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本学期继续实行家长问卷,不断规范师德行为。

2、强化反思与研究,倡导教师要以先进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教育研究的目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积极开展“1、3、5”行动研究,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业务技能。认真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积极撰写教育笔记与教育论文,期末以评比的形式挖掘优质价值。

3、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发挥好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抓好对骨干教师的过程管理,通过上课、讲座、沙龙、竞赛等形式,给骨干教师提供展示的机会,给青年教师提供学习研讨的机会,提高全体教师的工作能力。本学期将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市级a级优质课评比,不但壮大骨干教师队伍。

(四)开展园本教科研,努力构建园本特色

本学期深入开展有效教学研究,立足本园特点,以园本教科研为平台,不断提高保教质量和教师素质,完善评价机制,切实提高课程的实施水平,努力构建具有园本特色的园本课程。

篇6

【摘 要】2011年芬兰政府批准实施的《2011-2016年教育和研究发展规划》是芬兰实施新一轮学校和教育系统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本文从《发展规划》制定的背景入手,指出它是对芬兰全纳教育、教育机会均等、终身学习等理念的体现,分析了它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并指出它在教育政策上的特点及改革和发展的侧重点,试图对我国的教育规划和改革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2011-2016年教育和研究发展规划》;内容;特点;述评【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5)04-0072-04

2011年12月15日, 芬兰政府批准了《2011-2016年教育和研究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这个规划是政府在教育领域的五年发展计划(2011-2016)的纲领性文件,它是为了完成芬兰政府制定的教育和研究方面的十年目标(2011-2020),即芬兰政府期望在2020年成为世界上最具有竞争力的国家,本国青年人和成年人的学习成就在OECD(世界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中保持领先地位等目标而制定的政策性文件,被列入政府财政预算的范围,从2011年末开始实施,并将在2016年评估其实施效果。

《发展规划》背景与理念

1.《发展规划》的制定背景

在2013年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最新一份全球经济竞争力报告中,芬兰的全球竞争力排名仅次于瑞士、新加坡,位列第三。芬兰经济的崛起令世人震惊,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地下资源并不发达的北欧小国在短短一个世纪里迅速崛起呢?芬兰有一句名言:“教育是芬兰的国际竞争力”。多年来,芬兰的教育投入占 GDP的比重都在 6% 以上,教育开支在政府预算中位列第二,仅次于社会福利支出。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与投入带来了芬兰教育的高品质和科学研究的高水准。以OECD 举办的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Student Assessment )测试为例,芬兰在OECD 成员国中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并有三次名列榜首。

过去十几年来,芬兰因其在PISA中的抢眼表现而被世界各国奉为教育的典范。然而在2012年12月3日的PISA2012结果却让芬兰教育“跌下神坛”,芬兰从榜首跌到了十名以外。芬兰教育一直是国人的骄傲,PISA测试全球第一的光环效应,让世界各国竞相研究芬兰的教育政策、教育体系和教育运作机制。这次芬兰的失利让芬兰人开始反思本国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尤其是反思2004年的新课程改革(2004年芬兰正式颁布基础教育国家核心课程 《National Core Curriculumfor Basic Education2004》)给芬兰教育带来的影响与变化。

2.《发展规划》对芬兰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

《发展规划》的核心目标聚焦于以下三个方面:促进教育公平——全纳教育;提高所有水平的教育质量——教育机会均等;支持终身学习。这三个目标的实现是相辅相成的,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性。 “兼顾公平、追求卓越”一直是芬兰全纳教育理念的核心,让每个人都接受公平的、高质量的教育始终是芬兰教育努力的方向。教育公平和质量两者兼顾的原则体现了芬兰教育政策在追求公平和卓越上两者达到了辩证统一。对教育质量的追求体现了芬兰教育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更表现出芬兰对学生在PISA 中表现欠佳的担忧,对近年来学生学业成绩下降的重视。

全纳教育:全纳教育最早是针对特殊教育提出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纳教育的内涵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它不再仅仅针对残障儿童,而把目光投向了地区差异、种族差异、文化背景差异等方面,全纳教育反对歧视和排斥,主张所有人都有在一起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注重合作,反对竞争。在《发展规划》中,把“移民参与到教育与培训中”作为一个独立的章节论述,指出由于移民的语言能力与本地人存在差异,因此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培训成就,政府要通过一些措施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为他们接受更高更深层次的教育或培训做好准备;在早期儿童教育部分,政府提出了“为全体适龄儿童提供学前教育”的思想,虽然已经有98%的儿童接受了学前教育,但是政府更要关注居住在人烟稀少地区的儿童是否参与其中,少数民族人群的儿童是否参与其中,具有移民背景的儿童是否参与其中。

教育机会均等:教育机会均等一直是芬兰社会福利的基本内容。《芬兰义务教育法》 第628 条规定,九年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进一步保证整个国家教育上的足够公平。“芬兰政府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在其居住地就近入学,不择校制给居住在不同地区的学生提供了均等、高质量的教育机会”,在《发展规划》的第一部分明确提出了政府要实施“教育机会均等行动计划”,这个均等的概念不仅指每个适龄儿童在童年早期和基础教育阶段都能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还包括那些有特殊需求的学生以及处于危机边缘的学生也有机会获得相应的学习支持。这个计划更考虑到学生既定的不可改变的社会和家庭背景对学习成就的影响,即在早期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儿童的起点就是不同的,这个差异主要来自他们的家庭背景、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个体遗传差异、性别等,而这些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即便是在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也是一样的。

终身学习:芬兰1999年修订的《宪法》第16条明确指出:“公立当局必须保证根据公民的技能发展和特殊需要,提供给他们除了基础教育之外其他类型的教育,并赋予他们自我完善的权利,不能因缺乏教育手段而阻碍其发展。”终身学习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从法律上确立了其地位。《发展规划》针对芬兰目前面临的社会状况,发展了终身教育的定义和内涵:学习并不中止于年轻人获得证书或学位, 而是意味着成年人一生中都在持续学习,意识到终身学习的理念意味着知识和竞争力变得可见,教育政策必须保证知识和技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被学习者获得。《发展规划》为终身学习提供政策保证,这种政策要让学习者实现从一种教育水平到另一种教育水平的转换,实现从教育到劳动力市场的转换,且个体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发展规划》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发展规划》总共分为十一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教育水平和能力”,相当于全规划的总纲;第二至第八部分将教育按照时间分成了早期儿童教育(第二部分)、基础教育(第三部分)、中等教育和培训(第四部分)、中等学校(第五部分)、职业教育和培训(第六部分)、高等教育机构和研究(第七部分)和成人教育和培训(第八部分)分别加以论述;第九部分论述了教育评估和对未来的预测;第十部分是对学生财政资助相关问题的论述;第十一部分为附录,揭示了2009-2016年的教育财政支出以及2009-2016年的瑞典语言教育的财政支出。

在总纲部分,政府把整个国家教育水平及能力的提高作为《发展规划》的核心,通过政府改革和理念更新,把教育机会均等推向实践层面,建立全民教育体系,切实加强公民接受平等教育的机会,使教育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加强教育和生活、工作的联系,实施国家语言教育战略,重视对移民的教育与培训,这些要点突出了芬兰近年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分阶段论述各类教育时,《发展规划》对每个阶段的论述均有其侧重点,这些侧重点延续了芬兰一贯的教育方针政策,同时体现出芬兰应对国家和社会所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的具体改革措施,体现出政府期望通过教育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及方式。例如,在早期儿童教育阶段,提出要转变早期儿童教育的政府机构管理职能,通过立法把早期儿童教育和日常看护的服务从社会事务和健康管理部门转到教育和文化部门,这无疑发展了早期儿童教育的内涵,使其从单纯的日常护理拓展为照顾、喂养和教育均包含在内的奠基性工程。在基础教育阶段,政策制定者们意识到虽然芬兰在PISA测试中阅读、数学和科学三个科目上都表现出色,而且芬兰在学校之间的差异以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不同造成的学业成绩差异很小,但是PISA还是暗示了学校和学校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且有些差异有增长的趋势,比如男女生在不同科目的表现不同。为缩小这些差异,课程改革、小班化教学、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社会技能培养都成为可行的途径或方式,均纳入《发展规划》制定措施的考虑范围。在芬兰,中等教育包括综合中等教育和职业中等教育两类,相对应这两类教育,《发展规划》将论述的重点放在职业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政府的财政支持、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促进职业国际化等方面。在对高等教育的论述部分,针对芬兰目前面临的劳动力紧缺的现状,把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缩短教育时间,让学生尽快投入到劳动力市场作为政策重点;同时不忘关注劳动力的质量问题,建立评价人才质量的体系和进行教育改革是应对科技快速发展所带来冲击的良策。第八部分——“成人教育和培训”提出将加大成人教育的质量评估系统建设,把如何提高成人教育和培训的有效性,为国家提供更加现代化、更具有竞争力的人才作为目标。

芬兰的教育评估一直采用内外结合的方式,内部评估指自治市和学校的自我评估,外部评估主要由教育评估委员会完成;同时国家教育委员会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也会介入到教育评估中。《发展规划》的第九部分提出了建立国家教育评价中心的打算,这个中心在2014年初开始运作,由教育评价委员会的相关操作部门、高等教育评价委员会和国家教育部三个部分组成,合并的组织将包含评价委员会和国家教育部的所有明确的操作流程,来保证评估和改革的明确性。重点关注新中心独立的管理职能和运作职能,它的运作将与教育部门的股东保持紧密的联系。第十部分是对学生资助的行动纲领,主要集中在资助对象的描述上,资助的对象中将更加关注那些已经组建家庭或孕育了孩子的学生,因为这两者都意味着一个额外的财务负担,这个负担并不包含在学生财政资助中。例如,住房贷款,政府增加已经有孩子的学生的学习资助,住房补贴,最大限度地给予学习贷款的担保,这些都将保证这些特殊的群体接受教育的权利。

《发展规划》对2011-2016年的教育目标、重点关注和发展的方向非常清晰明确。每个阶段的教育均与芬兰目前的国家状况和面临的经济发展问题休戚相关,又形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性的整体教育改革方案。全民崇尚教育的基本共识让教育改革在芬兰不是突变式的激进革命,而是渗透在一个又一个5年计划中的渐进式的变革。

《发展规划》的主要特点与启示

1. 通过立法保证所有适龄儿童接受早期教育的权利,早期教育系统要向高质量、专业化发展

《发展规划》认为所有的适龄儿童都应该有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学前教育是连接日常看护到基础教育的重要的中间环节,芬兰通过立法保证学龄前儿童的受教育权利。早期教育的质量观念应该基于对儿童成长发展和学习的整体观念,主要为儿童未来的广阔的跨学科知识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早期教育的目的是为儿童的终身学习、幸福生活,健康的个性,以及技能、能力和价值观平衡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是要促进儿童的社会交际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这是儿童未来能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先决条件。为了保证这些目标的实现,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和规范的评价体系也成为首要和必备的先决条件。

中国的学前教育不属于立法规定的义务教育,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现状存在地区差异和质量差异。如果能通过立法确保所有的适龄儿童都能接受早期教育,并保证不同地区的早期教育的质量不存在显著差异,这是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机会均等的第一步。

2. 基础教育以综合能力为导向,学生的情感、技能和社会技能发展要得到足够的重视

政府将制定不同科目教学的国家标准,教育改革将加强技能培养和艺术科目、自然教育、公民和价值教育,教育环境标准等科目间的整合以及更加丰富多样的语言课程。芬兰的小学生一般只上半天课,下午半天参加课外活动或各种学习或娱乐俱乐部,主要的目标就是让所有低龄的儿童都能获得想要的活动,加强家校合作,让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发展特殊能力。这样的教育让学生觉得学习压力小,学习兴趣得到保护,没有厌学情绪,潜力可进一步挖掘,同时在此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适应社会。基础教育学校的角色定位是为了促进学生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发展学生的社会包容性和交际能力等。

这些理念和政策值得中国的基础教育借鉴和参考。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课程不能流于形式,要与学科教学保持同等的地位;基础教育弱化知识的考核,强调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来促进学生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都是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要考虑的问题。

3. 中等教育和培训建立灵活的学习途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机会

1994 年课程改革以后,芬兰普通高中的课程学习由过去固定的 3 年制改为具有弹性的 2~4 年制,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方式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普通高中教育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其继续深造、工作、生活、 发展个人兴趣和促进个性形成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同时还要为他们提供在有生之年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芬兰学生16 岁之前在综合学校中学习,到毕业时再确定是接受普通高中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宽松的学习途径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可以实现跨专业学习和为了证书参与培训的模块,在中等学校学习的同时可以获得职业教育的证书。

我们可以参考芬兰的经验,设计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灵活的学习途径和发展通道,设计出多样性综合的质量评价体系, 将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中等教育的重点之一。

4. 高等教育建立“发展学习中心”,加强教育和工作生活的联系

芬兰重视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衔接,加强教育和工作生活的联系。面对当前芬兰劳动力紧缺的现状,政府试图找到工业生产和福利社会的平衡点,加快培养人才的速度,把手工业和设计等与芬兰的主干产业密切联系的技能渗透在高等教育的课程中。每所大学都设有职业发展课程和其他以职业为导向的课程,统称为“发展学习中心课程”,这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学习者在学校学习期间需要尽早熟悉未来工作环境,因此高校与企业和雇主的合作是职业教育和培训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由于迄今为止还没有系统的培训能与未来职业相匹配,因此芬兰采纳最具操作性的最有效的定义,诸如“工作中心”“需求驱动”和“应对环境”来发展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竞争力,相对应的教育理念的更新,尽可能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职业发展图像和雇佣前景变得更加重要。在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标准的修订中,加强对工作中的规则、社会影响力这些知识的评价,提供职业竞争力的评估,也将成为联系教育和未来职业生涯和未来更好生活的方式。这些经验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些参考。

5. 通过评估与改革相结合的方法,追求更高品质的教育质量

在《发展规划》中不止一次地提到教育改革的问题。芬兰的教育改革一直以来都注重政策的连续性,这种持续性是芬兰基础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着眼于长期战略目标和原则,高质量、有效、平等和国际化一直是芬兰教育政策制定的

关键词 。同时,教育改革和教育政策的制定又建立在对已有教育实践和经验的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以教育评估为导向。芬兰法律规定,所有的大学和技术学院都有责任与义务评估其教育和研究状况,而且所有评估结果都要公开。芬兰非常重视这些评估的结果,并认真分析产生的原因,以评估的结果为起点,制定教育政策和实施教育改革。芬兰的教育评估呈现多层次、专业化和多样化等特点,其评估层次可分为国家、区域、地方和其他评估等。评估团队是由专家组成的独立评估系统,评估的内容并不局限在考试测评这种单一形式,包含了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学习效果评估、状况和系统评估、主题型评估以及国际合作评估等多种形式。芬兰的评估体系建设始终遵循着两大原则:(1)评估是为促进教育发展服务,而非管理控制的工具;(2)评估所获得的信息是为行政机构和学校服务,而不是为了公众或家庭。基于此,在实践中芬兰不仅重视本国评估经验的总结,通过自身评估实践不断改进评价系统, 而且注意借鉴吸收其他国家的评估经验,通过欧盟加强与其他成员国在高等教育评估领域合作的项目。例如,OECD的PISA测试成绩对芬兰人反思其教育现状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新成立的芬兰国家教育评价中心将把2012-2015年度的评价侧重点放在教育平等是否实现、教育生产力和教育成本投入的有效性方面和教育对社会福利、就业和竞争力的影响方面。由此可见,这些评估和质量体系的价值取向都是将教育看作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重点考量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最终指向实现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高质量的教育与培训。

参考文献

池蕾. 芬兰教育的理念及特色[J]. 特区实践与理论,2010(5).

邵志豪、袁孝亭、董妹娜.教育中的平等与质量[J].教育探索,2012(10).

尤哈?萨沃莱宁、阿里?霍韦恩.芬兰教育奇迹的崛起与幻灭?[J].上海教育,2013(12).

王悦芳.芬兰基础教育改革的逻辑与理念[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6).

吴 甜.芬兰基础教育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J].基础教育参考,2005(9).

朱恬恬. 芬兰基础教育评估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9(11).

吴甜. 芬兰基础教育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J].基础教育参考,2005(9).

田腾飞. 芬兰基础教育的质量标准及其评估机制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3(4).

汪霞. 芬兰普通高中的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J].学科科学,2003(7).

李俐. 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及启示[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4).

崔瑞锋, 张俊珍. 芬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及其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07(2).

minedu.fi/export/sites/default/OPM/Julkaisut/2012/liitteet/okm03.pdf.2014h t t p : / / w w w . f i n l e x . f i / e n / l a k i /kaannokset/1999/en19990731.pdf.2014.

篇7

亲子园 教研活动 实践 反思

一、幼儿园开展早教的情况分析

(一)幼儿园开展早教的优势

根据我国《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儿童受教育对象要从3~6岁拓展到0~3岁。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0~3岁婴幼儿教育越来越被重视。社会上0~3岁婴幼儿的早教机构也应运而生,由于大部分机构是一种赢利性质的,对早期教育的特殊性、师资、硬件等方面都不能得到保证。而作为幼儿园在拓展0~3岁婴幼儿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

1.现有设施和教学设备投资小

幼儿园的感觉统合训练,蒙特梭利教育,奥尔夫音乐等八种能力都能在教育教学中体现。

2.具有专业培训的幼儿教师

教师队伍稳定,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只需再次培训和提高。

3.有专业的医务人员:具有医疗保证和咨询

4.对幼儿园的发展大有好处

(1)扩大了幼儿园的市场和知名度,储备了生源;

(2)充分利用幼儿园的资源,对入幼儿园小班之前进行了入园实践活动;

(3)提高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了师资水平;

(4)增进了家园的沟通和交流;

(5)解决了婴幼儿的入托问题。

(二)幼儿园开展早教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开展早教活动仍然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加以完善和规范。

1.亲子园只有一名专职教师,师资严重不足。

2.担任教学工作的其他教师全部是兼职教师。

可以这样说这些教师都是双重身份:周一至周五是当班幼儿教师,周六至周日是亲子园专职教师。

3.绝大部分教师在来亲子园代课之前没有接触过0~3岁婴幼儿的教育,尤其没有家庭教育的指导经验。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相应的教研计划,进而能够充分发挥幼儿园开展早教的优势,又能够将幼儿园早教活动进一步完善、规范,从而更好地开展幼儿园早教活动。

二、采取的方法和途径

(一)理论专项培训

1.了解亲子园的重要性

0~3岁婴幼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各种亲子教育,促进了孩子积极主动地发展。在家庭中,较好地普及科学的早期教育理念和方法,能使家长得到教育孩子的基本培训。可以说,这项活动是家长学习科学育儿的重要课堂,也是家长学习科学育儿的重要课程。形成了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配合更加默契。

2.教师角色的转换

(1)亲子园教师与幼儿教师的区别

第一,教育对象更复杂,教育任务更重。

因为它面对的不仅仅是0~3岁婴幼儿,同时面对他们的家长,而他们的家长这一群体也是复杂多样的,除了父母以外,还有祖辈及其他亲属,甚至包括保姆或相关养护人。因此,教师一定要善于应对在亲子教育活动中的复杂局面,在执教时,需要带动家长科学地与婴幼儿互动,指导家长学习科学的育儿方法,同时,必须正确对待每节活动都有家长监督的这一现实,所以亲子教学堂堂是公开课。

第二,孩子年龄更幼小,指导要求更高。

教师要有咨询水平,教育视野要更宽广,要多掌握新信息,了解学习不断变化更新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式。

第三,互动方式更多样,人际沟通更频繁。

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灵活、随机地进行教育,实现计划性教育和随机性教育相结合。

(2)实现幼儿教师向亲子教师成功转型

①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

首先,热爱幼教事业,富有爱心,喜欢和婴幼儿亲近,态度谦卑,亲和力较强,亲子教师应该是愿意用全部智慧和心血培育婴幼儿,全面关心每个婴幼儿的成长。

其次,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能够以身作则,为婴幼儿的未来作导航。

再次,了解、掌握家长的心理,善于和家长沟通、配合,能与其他教师团结、融洽的协作。带好婴幼儿仅凭一个教师是不够的,必须使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密切合作才能做好。

②全面的知识技能

与幼儿园教师相当,进一步了解0~3岁婴幼儿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水平、关键期、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及家庭教育指导等略。

③必备的专业素质

观察能力。在教育教学中洞察婴幼儿的认知、言语、表情、行为、情感、爱好、特长及心态变化等,从而有效地引导、调节、控制活动过程。

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能唤醒婴幼儿思想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婴幼儿的想象力,调动婴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等,简明、流畅、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且富有幽默感与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所有的教具必须熟练操作,同时能制作相应的教具或玩具。

组织能力。教师要注意把空间转给家长,尽量让家长和婴幼儿发挥主导作用,教师主要起到衔接、主持、协调活动的作用。

沟通能力。除了要学会和婴幼儿沟通,还要具备与家长的沟通能力。

④充分的心理准备

承受压力。每次课都是公开课,观摩课,都要接受家长的质疑和检验。

勇于接受挑战。新型的教育模式,即根据我园的教育模式在1小时内要完成许多个小的亲子活动。

总之,亲子授课是重视过程,不强调结果。相信孩子主动吸收能力,注重细节教育,个性差异,尽量避免婴幼儿等待。强调从婴幼儿兴趣出发,强调自由,开放和弹性。必须注重的是在课堂中不用褒贬词说孩子,不轻易碰触孩子身体。在教学过程中避免引起家长讨论和发问。給每个孩子均等的教学时间,不用选择性的词汇。

3.了解早教课程

通过了解早教课程,可以使婴幼儿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培养初步婴幼儿的生活习惯和技能,掌握初步的知识,加强婴幼儿的身体锻炼,加强婴幼儿、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特点鲜明的亲子环境

亲子园十分重视环境的创设,让良好的教育理念自然的融入到环境中,鲜活、及时地为生活在其中的人提供帮助和资源。具体包括:开放性,开放幼儿园各种资源和环境,利用现有设施和教学设备发挥资源和环境的作用;亲子性,亲子园环境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为亲子互动提供条件和便利;发展性,让环境与家长对话,为家长提供了了解亲子教育的重要性及亲子教育的内容,让家长能够反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便进行研究,从而不断完善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2)创设适合0~3岁婴幼儿活动的教室

包括大运动教室、精细动作教室、休息室等。大运动教室以增强婴幼儿大肌肉机能为内容,适合各个年龄婴幼儿的活动。精细动作教室以发展婴幼儿小肌肉动作为内容,可进行集体教学,提供保证适合每个年龄的婴幼儿人手一套操作材料。休息室供婴幼儿稳定情绪和休息,内设活动区、益智区、休息区。环境创设应注意为婴幼儿建立充足空间,为其提供便利的自由选择玩耍并具有家庭气氛的环境。

(3)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

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集体活动。帮助家长解决“什么是良好的早期教育环境”,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开发智力以及各种潜能和情感交流。

个别辅导。根据不同的孩子的特点差异进行个别辅导;下班见习:每学期为亲子园的孩子提供2~3次每半天到班上体验生活的机会,让孩子感受集体生活,为入园做好心理上和生活上的准备。

主题活动。根据不同的季节和节日进行一些不同主题的亲子活动。

(4)科学合理的亲子课程

通过教育实践,亲子教育活动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大部分:来园活动、探索实践、轻松时刻、体能训练、音乐活动、集体游戏、教育经验大家谈。这些旨在让婴幼儿熟悉环境、同伴和教师,让家长通过活动掌握培养指导婴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基本技能知识的手段,且能让婴幼儿在活动间隙得到休息和调整, 针对不同年龄段婴幼儿发展要求进行安排,培养婴幼儿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初步学习共处、交往、合作等,并且让家长、教师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

(5)系统规范的亲子教材

不断搜集整理资料,在教育教学中形成适合婴幼儿特点之本园特色教材,有计划编写1岁~1.5岁、1.5岁~2岁和2岁~2.5岁三个年龄段上下学期教师用书;制定亲子园各项工作职责,为亲子园教育管理积累经验。

4.外出参观培训

更新观念牢牢把握社会关注的教育新动向,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和参观。

利用暑假进行前期的筹划准备工作包括制定宣传方案,教室环境的布置,示范课的准备,请家长带孩子参观亲子教育环境和设施,利用周六、周日进行咨询活动,制定学期教育教学计划等。初步掌握了0~3岁婴幼儿亲子教育的方法,掌握了婴幼儿心理特征,了解婴幼儿营养膳食等方面的知识,学习科学育儿的方法,为开展0~3岁婴幼儿亲子教育实践奠定基础。

(二)实践专项培训

实践专项培训的总原则是“一学习、二实践、三循环”。

“一学习”,是指理论学习、听课学习和主动学习,具体是指上述理论方面的学习、听主讲教师课的学习及自身不断汲取知识的学习。每一个学习的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

“二实践”,是指在有了一定基础后,给主讲教师配课,熟悉各个教学活动环节,自己亲自主讲其中一个小环节,然后一步一步深入直至全部教育活动都能胜任。这是一个包括配课、熟悉教学、部分主讲、完全胜任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三循环”,是指将所有年龄段的教学活动以上述方式进行,使每一位教师熟悉每个年龄段的教学活动并能胜任。

(三)教研专题探索

在开展亲子教育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发现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就组织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进行讨论,将大家讨论的话题拟成我们的专题研究课题,通过多次的实践,再实践,再到理论,形成了我们以下专题研究成果:

第一,《在亲子教育中转变家长的观念》获西安市教育活动评比一等奖。

第二,《在亲子教育中教孩子学习交往、学习共处、学习合作》获西安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

第三,《发挥幼儿园优势,托幼一体化实践探索》获西安市碑林区教育活动、论文评比二等奖。

第四,《0~3岁婴幼儿教育实践方案研究》列为西安市基础教育课题,通过两年的研究,专家的考察论证已结题并颁发了结题证书。

第五,在2006年和2008年陕西省举办的“0~3岁婴幼儿教育研讨观摩大会”上作了《0~3岁婴幼儿教育实践初探》和《创新0~3岁婴幼儿教育》的大会发言;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还作为现场会交流之一。

三、实践与反思

(一)教师获益

幼儿园教师通过在亲子园(早教)代课,对各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细致的了解,知道家长的想法;与家长的沟通更密切、融合;对孩子熟悉,这些孩子进入幼儿园时已经是“熟人”了;教师自己在教孩子和家长的同时,自己也在不断的学习,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能力也在不断积累和提高。

(二)孩子、家长获益

孩子、家长从没有像这样全方位的得到指导帮助。孩子与孩子之间得到了互相交流、共处、合作;在每一个关键期都会得到专业指导;帮助孩子从个体交流向集体交流过度,促进了孩子情感发展。

家长之间的经验交流,使每个家庭获得了高质量的家庭教育资源;家长各方面也得到了提升。

(三)促进幼儿园和家庭的密切联系,托幼一体化衔接更紧密自然

“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处处有教育”,在亲子活动中,我们逐步让家长接受了这一理念,使家长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也遵循这一理念,扭转重知识学习,轻习惯养成的教育观念,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进与孩子的亲情,潜移默化的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形成教育合力。

总之,0~3岁婴幼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各种亲子教育,促进了孩子积极主动地发展。在家庭中较好的普及科学的早期教育理念和方法。能使家长得到教育孩子的基本培训。可以说这项活动是家长学习科学育儿的重要课堂,也是家长学习科学育儿的重要课程。形成了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配合更加默契。

幼儿园开展0~3岁婴幼儿教育实践证明,一方面,让更多的家长有机会学习并掌握实用性很强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使家长成为“高效能的父母”。有效配合幼儿园教育,完善家庭教育环境。另一方面,抓住婴幼儿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开展多种有趣活动,有效地促进婴幼儿身体、情感、智力、交往和独立性的发展。同时,提供提前熟悉幼儿园环境的机会,为孩子入幼儿园小班过集体生活在环境适应、身体适应、心理适应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教育规划纲要辅导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蒙特梭利著.付地红,张冬梅译.三岁决定一生[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

篇8

摘要:“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针对当前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价值取向功利化的问题,顺应幼儿探究的天性,回归幼儿学习的本真,强调“重过程、重探究、重体验”,“去功利、去程式、去权威”,建构了“微项目”活动课程,提炼了“三策略四环节”的实践操作范式,探索“三有四好”的多元个性化评价体系。

关键词:“去结果”;科学启蒙教育;学前教育

人常会在成长和成功中选择后者,这是人追求结果的常有思维。其实,“不在乎旅游的目的地,而在乎沿途的风景”才是我们真正应有的价值取向。2011年,吴江实验小学幼儿园在梳理、细化、总结、传承“十一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去结果”的概念,申报的课题“‘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实践研究”成功立项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5年,课题如期结题,并被评为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精品课题培育对象。

一、“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价值

追寻:“三去三重”过程与结果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哲学范畴,又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当前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普遍存在价值取向功利化的问题:“重权威”——教育过程一言堂,教师角色固化,不给幼儿自主、质疑、突破常规的机会;“重功利”——教学过程只关注概念、知识的教授,忽视、剥夺幼儿的实际体验和需要,儿童立场缺失;“重结果”——教育教学关注预设知识的学习效果,忽视幼儿探究的过程和个体经验建构的实际状况等。针对这些问题,“十二五”期间,我们在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的指导下,基于幼儿求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传承与发展的视角,原创性地提出了“去结果”的概念。“去结果”并不是否定结果、不要结果,而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在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重过程、重探究、重体验”,强调“去功利、去程式、去权威”,顺应天性,回归本真。“三去三重”教育理念基于儿童立场,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面对种子,就必须遵循种子的成长规律”[1],“三去三重”把儿童视为“种子”,致力于顺应幼儿探究的天性,使幼儿天性充分张扬,个性自然释放,灵性快乐生长,从而真正回归幼儿学前教育学习的本真。它注重幼儿好奇(敢于创新)、好问(勇于质疑)、好动(乐于探究)、好学(善于思考)等核心素养和学习品质的养成,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的“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等精神实质高度一致,使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更具科学性、适切性、整体性和发展性。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我们初步建立了“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理念体系,确立了“顺应天性,回归本真”的价值追求,进一步明晰“三去三重”教育理念,并将理念转化为一种通俗易懂的,教师所熟悉、能领悟、可操作的实践性操作流程,使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真正从“说教”走向“润泽”,从“功利”走向“快乐”,从“刚性”走向“弹性”,塑造人格于无形,全面提升科学启蒙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去结果”是一种价值取向,也是一种理念追求;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方法。“去结果”说明有无限可能性,其最终的价值就是顺应幼儿的天性,回归学习的本真。

二、“去结果”的实践探索:顺应天性,回归本真

(一)建构“微项目”活动课程,实现课程特色创生

当前幼儿科学课程散落在各种教材之中,科学活动之间没有相互关联性,不成体系,具有零碎性、碎片化的特点,忽视了幼儿科学学习的深度、广度和连续性。基于课程建设碎片化的问题,我们以“顺应天性,回归本真”为基点,基于“三去三重”核心理念,建构了“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微项目”活动课程(以下简称“微项目”),实现了园本课程的发展和园本特色的创生。“微项目”指的是在连续一段时间内,围绕某个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内容开展的微型系列科学探究活动。它基于幼儿立场,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社会,以项目的形式将科学活动系统化、深入化、生活化,强调将科学教育渗透在一日活动中,鼓励幼儿通过集体探究、区域探究、亲子探究等多元探究方式在生活、游戏中深度学习。“微项目”涉及动物类、植物类、沙石类、生活用品类四大探究类型,每个项目包含问题搜索、主题导引、主题网络、活动导航、主题探究、主题环境、主题评价、主题感悟板块。其主题微小,体现问题性;目标清晰,体现层次性;内容丰富,体现真实性;方式多样,体现过程性;环境灵动,体现互动性;评价多元,体现开放性;感悟真切,体现思辨性。“微项目”活动课程追随幼儿探究天性自然生发、生长,润泽了幼儿灵性,实现了幼儿探究的生动、互动和灵动。研发的“蚕宝宝来了”“种向日葵”“快乐石之旅”“车轮轱辘辘”四大经典微项目活动案例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可供同类别幼儿园借鉴学习。

(二)提炼“三策略四环节”的实践操作范式,创新教学行为方式

当前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缺乏可实施、可操作的方法和范式,教师往往停留于观念、理念的层面,普遍存在“一提理念头头是道,实践操作却又回到原点”的问题。针对教师教育理念与实践操作脱节的问题,“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充分吸收了现代教育学、发展心理学等经典教育理论,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关精神为指导,重点研究“幼儿学习方式”和“教师指导策略”,体现“以学定教”“以学论教”教育观。针对过去科学教育中“重教轻学”的弊端,我们创生了“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三策略四环节”的实践操作范式。“学”与“教”全面聚焦“做中学、玩中学、悟中学”三大策略,关注幼儿核心素养的养成,彻底改变教师“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轻游戏,重结果轻过程,重统一轻差异,重权威轻事实”等倾向,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自主探究,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焕发灵性。其操作范式为“情境创设—动手操作—体验交流—生活拓展”,注重让幼儿在情境中游戏、在探究中建构、在体验中感悟、在生活中发现。通过情境创设、动手操作、体验交流、生活拓展四大环节,引领幼儿尝试以多种方式自主探究,支持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探究。四大环节可根据活动的需要灵活调整、多元组合,在实践中形成多种变式。其常规操作流程如下“三策略四环节”实践操作范式创新了教学行为方式,是科学启蒙教育活动的新方法、新思路、新经验,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三)探索“三有四好”的多元个性化评价体系,拓宽教育评价渠道“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评价结合“三有四好”幼儿培养目标,基于幼儿“有爱、有礼、有信、好奇、好问、好动、好学”核心素养的考量,遵循“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其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2]的原则,主张正视幼儿的个性和差异,倡导多元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关注幼儿发展的独特性,实现评价的形式、主体、功能的多元性、个性化,促进幼儿持续发展。课程评价工具《幼儿成长档案》《观察记录册》的运用,使“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三去三重”核心理念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

三、“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研究成果

(一)专家指导全程化,研究不断深化

我们牢牢把握开题论证、课题调研等契机,与专家充分对话,充分吸取经验,直面问题,对课题方案、研究思路、研究成果等进行反复梳理和修正,进一步明晰研究方向,凝练“去结果”的内涵、特征,梳理操作路径,进一步提升研究品质。在开题论证会上,专家一致认为课题选题独到,立意新,定位高,课题设计完整,框架清晰,研究内容从宏观到实践,形成完整的体系,有一定的深度。课题研究成果“‘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实践研究”由苏州市推选申报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评选并获二等奖。申报过程中,相关专家亲临现场,给予手把手的指导,厘清了一直困扰我们的“去结果”科学启蒙教育的教育理念,从“二重二去二淡化”到“三去三重”,使课题核心理念更清晰、更透彻。

(二)研究成果多元化,多主体获得发展

⒈激发了幼儿科学探究的灵性。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始终以幼儿求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和归宿,遵循“启迪创新思维,塑造创新人格”的研究思路,强调尊重幼儿的探究天性,尊重幼儿的个性,关注幼儿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让幼儿在亲历探究全过程中,实现生动、互动和灵动发展,真正成为“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本真”儿童。

2.实现了教师科学教育的生动。研究中,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受到冲击和挑战,并不断地得到优化,彻底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教师们牢固树立“顺应天性,回归本真”的观念,基于儿童立场,走进孩子的内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给幼儿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尝试、去探究,真正成为“呵护童心,守护童真,激发童趣”的“求真”教师。

⒊形成了家、园、社区共育的合力。“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家庭、社区资源,形成家、园、社区共育的合力。家长既是科学教育课程资源的提供者,也是科学教育活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幼儿园周边环境(公园、印刷厂、同里古镇等)也都成为幼儿探究的好去处,为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注入不竭动力。

⒋推进了幼儿园科技特色建设。伴随着课题的研究,幼儿园从日常管理、教科研活动、一日活动、环境创设、家园互动等,到幼儿园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角落,都流露着浓郁的科学探究的气息,科技特色建设扎实推进,成为《未来科学家》科技特色幼儿园联盟成员单位,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果。

(三)成果推广多平台,赢得广泛赞誉借助

“一室一基地二中心”,即肖菊红名师工作室、“幼师国培”项目实践基地、幼教课程研究与发展中心、探究式启蒙教育研究中心,形成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核心团队,定期开展主题式沙龙、跟踪观察、课程审议、公开教学、交流展示等活动,充分展示、推广“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同行的高度认可。幼儿园先后承办瑞吉欧教育与中国早期教育实践国际研讨会、全国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暨区域游戏的设计策略高级研修班、教育部“国培计划”研修等活动30多次;先后接待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4个国外访学团来访,接待来自、山西等全国各地的5000余名幼儿教师来园参观学习。肖菊红园长担任省教育评估专家、省“名师送培”专家、省校(园)长网络课程授课专家、苏州大学和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幼师国培项目培训专家、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导师,肖菊红、周惠英应邀在省教育厅选派赴英国培训学习结业成果展示、校长国培计划、长三角幼教名师精品活动观摩研讨会、省科技特色幼儿园联盟科学教育研讨会、省引智培训等活动中公开教学10余次,开设讲座50余次,培训人数达20000余人。幼儿园编著的《在探究中成长——幼儿园科学项目活动精选》《幼儿成长档案》以及参与编写的《幼儿园科学探究故事20例》公开出版,10多篇科学启蒙教育论文、研究方案、研究报告发表于《上海教育科研》《早期教育》等期刊。

参考文献:

[1]朱自强.儿童教育的“种子法则”[J].人民教育,2015(1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