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中学语文8篇

时间:2023-02-27 11:09:5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中学语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学语文

篇1

语文阅读承担着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任务,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作为一种教学手段,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一、阅读教学要充分体现师生互动

阅读是让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堂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

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一一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辟一墙报,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

语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应在教学目标的统领下,利用文本这一载体,通过师生交流、合作来完成教学要求。语文课堂的主题应是师生徜徉于语言文字之中,或 斟酌品味,或讨论研究,或演讲复述,或倾听沉思。可借助多媒体,使之与文本发生关联,并推动师生、生生合作。

针对鲁迅先生的《祝福》一文,笔者做了如下设计:

1.学生自主阅读,整体感知课文

完成生疏字词、相关文学知识的归纳、梳理;为祥林嫂制作人生年谱;理清文章倒叙的写作方式。

2.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祝福》,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比较电影与原著情节上的不同。

3.转入课文学习,让学生探究两种不同类型作品情节上的异同点和电影作品同文学作品在刻画人物上表现手法的区别。

这样学生学得就比较投入,激情被调动,思维被打开,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影视作品给人的是强烈的视觉与听觉感受,而语言文字给人的是长久的心灵震撼。语文阅读教学中恰当使用多媒体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助于提高教师自己的教学效果。 转贴于

三、如何培养语文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是艺术,也是技术。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必须遵循其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而进行,同时又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为中心,中学语文阅读能力在各阶段培养目标是不同的,一般可分为下面几个发展阶段:

1.积累阶段

这是一个动态而连续的过程,更是后面阶段能力具备和发展的基础。积累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义的基础知识要打牢,能够准确地判断单复句并能分析其结构,要熟练地把握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的特点;思想感情方面:能够阅读范文和课外读物,学会理解或吸收比较丰富的思想感情,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复杂思想感情和新观念奠定基础;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阅读作用很大。教师应结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绍,然后要求学生积累。

篇2

一、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目前状况的成因

1、城乡差别的影响

农村中学教育和城市教育相比,相对来说比较落后,无论是师资力量的配备,还是教育投资都比较少,因此上级主管部门对农村中学的语文教改既没有严格的要求,也没有评价机制,更谈不上在农村中学进行教育科学探究。因此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只要照本宣科就可以了。

2、农村中学生源的影响

农村中学近年来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形成新一轮的高峰期,在这表面繁荣的现象背后,不难看出新生学龄儿童的锐减,预示着三五年后,现有的教师不是缺编,也不是饱和,而是严重过剩。一般的乡村又没有资格和资源办高一级的学校,相反城里的高一级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这样既有远见又有实力的优秀教师纷纷涌进城里,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和转岗的教师留守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也不例外,这样农村中学语文教改就无从说起。

3、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当今竞争的时代,各级教育行政管理者深感自己的生存危机,一味地追求政绩。他们逐层逐级下达政绩责任指标。农村中学管理者为了完成目标,为了自己短期内的政绩,不得不忽视人性管理,这就很自然地把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又转到应试教育上来。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重视传授双基。忽视对学生创造力、积极情趣和意志理念的培养。对学生的不尊重、不公平、不公正、不民主的现象屡见不鲜。语文教师只管完成教的任务,而不善探究学生学的方法。惟一能检测学校尺度的是中考和高考。中考和高考成绩决定着师生的命运,决定着学校管理者的命运。这样导致了学校急功近利,千方百计迫使学生考高分、完成上级的指标数。

4、师生创意衰退的影响

由于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只注重结果,不问过程,语文教师也就不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了。他们总结出“千说万说,数据落脚”。备课程式化,工作“工匠”化,学生的学习被动化,作业任务化,学生的生活机械化,教师不思趣味性、灵活性,更谈不上创意性。他们教出的学生共性多,个性少,模拟多,创意少,套话多,真话少,模式多,动手少,抄袭多,动脑少。有些老练的农村语文教师公开地指出“改一步成先进,改两步成先烈”。这也道出了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的症结所在。

二、改变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目前状况的策略

1、改变评价机制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领导者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摒弃传统的评价机制,不能一味地片面追求升学率,高分率和名牌学校的上线率。尤其是对农村中学语文的课堂评价标准应重新制定。

2、给学生一个启发的课堂

所谓启发课堂,就是创造性教学,它是将创造性的教学思想运用于教学活动中,把创造性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相结合的一种尝试,这种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变化教学方式,其目的是启发学生的创造动机,鼓励学生的创造表现,增进学生的创造才能。

3、教育政策的倾斜和平衡

篇3

中学语文朗读教学略谈

摘要: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也是完成中学语文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教师要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学生的朗读水平是一定会提高的。

关键词:朗读 学生 课文 教师 教学

篇4

一直苦苦追求着你,我人生中的语文。

我时常散步在旅途中,探索语文的境界。它给了我清风与明月,给了我山光与水色,给了我碧海与晴空。

旅途中,我观赏了陶渊明的朵朵点缀的南山,龚自珍的片片落红幻化成的春泥,晏珠的独自徘徊落寞了的曲径,温庭筠的脉脉斜晖笼罩的碧水。

旅途中学语文的确不同。你让我看到春的希望,“一枝红杏出墙来。”你让我感受夏的热烈,“小荷才露尖尖角。”你让我体验秋的喜悦,“稻花香里说丰年。”你让我不畏冬的严寒,“梅花香自苦寒来。”

旅途中,我怀着“东篱采菊,南山饮酒”的心境,去“坐看云起时,行至水穷处,”赏“禅房花木,曲径通幽,”品“荷笠斜阳,青山归远,”忆“黄梅时节,棋子灯花。”

旅途中,我散步至“曲径通幽处,”望林荫夹道,听好鸟鸣叫。”清脆的鸟鸣坠入耳中,犹如小石子坠入平静的湖面,荡起圈圈涟漪。浓郁的绿色染绿了鸣鸟的羽翼,染绿了清洁的空气,染绿了心情。“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神秘感让心中荡起一丝一缕疑感。

在旅途中,散步在“渭城朝雨?徘岢荆?蜕崆嗲嗔???rdquo;的春天,望着“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沐浴在“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昭苏”里,观赏着“芳草有情牵戏蝶,飞龙无主寄骚人。”

篇5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模式;现阶段,中学语文

在教学时采用的模式还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即将应试为方向、升入高一级学生为目标进行教学,过多注重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在语文培养学生素养方面能够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应用教学模式,将教学成果变得高质、高效,是目前对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中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方向

语文教学更重视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等,更深层次则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素质,引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语文价值有所体验、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的精神品德和审美能力。语文教育教学的最高目标便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知识,而中学是对学生人文知识进行培养的一个重要教育机构,能将系统、多元、全面的人文知识传授给学生。为了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中学教学宗旨必须体现出人文教育,这不但是现代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提高中学语文教育成果的主要途径,同时,这还是中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向。

二、中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1、创设精品教学课程。在对中学语文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时,以实践教学经验和完善的中学教育理念作为理论支撑,根据学生类型的不同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能帮助教学理念具有科学性、前沿性和多元性。大胆地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尝试并运用创新理念,有足浴系列化语文课程的形成。系列化的语文课程不仅要求将主要知识面覆盖[1],同时还应加强培养素质的系列课程的开展,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方向进行课程分类,例如小说、唐诗宋词鉴赏、当代文学热点问题和现代文学经典作品等课程。并且,各个学校还应与国家、省级的有关竞聘课程的文件和活动积极配合,开设并拓展网络课程,中学语文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建设和学习网络精品课程,引导学生将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促进精品模仿课程的打造和建设,通过网络共享资源提供给他人进行学习。2、课堂导入趣味性。“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这是黑格尔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们不难看出对于人而言兴趣的重要性,将其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或许并非每篇课文、每节课都要求学生有兴趣,但是如何将学生心理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契合度找到是众多语文教师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由于过于单一的教学手段,仅仅是教师讲、学生听,借助黑板进行板书的模式不但使语文课堂十分枯燥无味,同时与现代社会的发展也不再适应。借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语文课堂充满活跃气氛是改革语文教学模式的关键之处,凭借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要想实现该效果可以借助多种形式语文活动的开展,例如课前演讲、辩论会、故事会、即兴发言、知识竞赛、心得交流、演讲比赛和诗文朗诵比赛以及情景模拟训练、经典影视作品赏析等,而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够将教学内容变得更丰富,能够将生动、直观的体验带给学生[2],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感受到自然美景得到深层次的感悟。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乐趣有着直观感受,还能帮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使学生逐渐加深对语文学科的喜爱。3、加强合作学习。“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通过孔子曾经说的这句话我们能够了解到,早期的时候孔子便注意到合作学习。而在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中,合作学习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引起了语文教师的重视。传统的班级整体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促进了合作学习的形成,两者之间各有互相无法取代的作用,并且没有任何冲突存在。而不管如何优化语文教学模式的具体步骤,都无法将班级授课制的主导地位改变。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逐渐的将教学情景引入到整体授课中,将学习问题提出并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改革由于这种方式是以前者为基础进行的,能使班级整体教学和合作学习关系融洽,从而更好的达到教学预期目标。两种学习方式还能将结构互补,班级整体教学存在着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完善的缺陷,合作学习由于过于分散缺乏教师的整体指导,而结合两者不但能使学生个人素质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还能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融洽。

三、结语

语文课程不但能够体现出优良民族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是对学生文学修养、人文知识、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因此,必须不断深入对语文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的探索,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全面发展。

作者:哈力木拉提·阿不都热依木 单位:新疆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语文;修辞;中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1B-0092-01

一、 语文及修辞的内涵

语文,顾其名而思其义,“语者,言也;文者,书也”,通俗地讲,即口头语与书面语。修辞学不仅是语文知识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还对语文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

吕叔湘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就要走上修辞学、风格学的道路,也就是文学语言的研究,这是语言学与文学交界处的学科。” 在培养学生此类素质与能力的过程中,修辞学教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不过目前中学教学界对修辞的概念往往含混不清,往往将修辞简单地与修辞格等同,下文拟就修辞的概念扼要解释。“修辞”一词最早出自《易经》,《易经・乾卦》云“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此语的含义就是修饰其话语(包含言辞及文辞)需立于诚、信之上,如此方可居守其功业。古人这种“质文统一”的修辞观是需要我们学习与继承的,中学的语文修辞教学不能忘其本宗,这种语言表达的基础要求和道德底线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二、 修辞的分类

现代修辞学中修辞的含义由上述概念发展演变而来,但如上文所论,当今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将修辞与修辞格简单同一,犯了一个不小的错误,往往会误导学生。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提出修辞的两类分野,即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消极修辞是指以语言表达的明白精确为目的而进行的修辞。消极修辞一般遵循语法逻辑常规,是抽象的、概念质的。积极修辞又称“ 特殊修辞” “艺术修辞”,指以语言表达的形象、生动为目的而进行的修辞,往往是具体的、体验的,价值高下取决于意境。

语文写作中消极修辞的运用,举个简单的例子,裴多菲在《勇敢的约翰》中写道:“这殷勤的女人说后,就依了约翰,立即领他走到她的坟地,那里,让他独自与苦痛同在,他跌倒在爱人的坟边,流着眼泪。他想念着过去的、美丽的时光,她纯洁的真心燃烧着情焰,她甜蜜的心,她娇媚的脸――凋谢了,此刻在冰冷的地下长眠。”在这里,裴多菲没有运用过于复杂的表现手法,几个简单的他称代词就把语义表达得非常清楚。

相比消极修辞而言,积极修辞更为丰富。我们大体可以依照陈望道的说法将积极修辞分为辞格和辞趣两类。辞格亦即修辞格,包括材料上的辞格,如譬喻、借代、双关、引用等;意境上的辞格,如比拟、讽喻、示现、夸张等;词语上的辞格,如析字、飞白、省略、回文等,章句上的辞格,如反复、排比、对偶、顶真等。辞趣又可分为辞的意味、音调、形貌三个方面。比如,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里的“三千丈”白发显然不是在讲事实,而是采用夸张的手法(即运用增加修辞格的方式)表达个人的感受、体验,可以让人充分感受其“愁”的深度与广度,重点是要让读者听众体会那种意境及感受。

三、 修辞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效用

(一)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现代社会要求中学生具备基本的审美能力,修辞作为语言文字表达格式,能培养学生的语言及文字美感,提高他们语言表达能力,能让他们的语言更加准确、生动、丰富。修辞学这种突破语法逻辑原则,寻求新奇表达形式的特征使它具有特别的修辞性美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充分地分析经典篇目中的修辞范例,那么学生的鉴赏、理解能力也会得到迅速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美感更为强烈,审美意趣也会得到提升。

(二)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辨能力

阅读和鉴赏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思考历程。选入教材的文章都是名家名篇,充满了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具有丰富的内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唤起学生日常生活类似的经验感受,展开积极的形象思维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另外,各种修辞的运用,语言文字的生动与否是次要的,它主要的特征是在表达概念时表现出的精准性。比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描述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 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里不论是形容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等所用的几个表示色彩的形容词“碧绿”“光滑”“高大”“紫红”,还是描述几种动物形态的动词“长吟”“伏”“直窜”等,它们无疑都十分精准而又形象,说理合理而清晰。通过阅读并鉴赏此类文章,学生的逻辑辨析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当然,修辞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远远要比上文论述丰富得多,只有充分而又正确地融入修辞教学的语文课堂才可以称得上名副其实的语文教学,也才能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中学语文;写作教学;兴趣;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2-0073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均提到了“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既是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需要,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一切需要创新的活动都离不开思考,思考就要有一定的思维方法。因此,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开始,而中学阶段最能体现学生创新活动的教学就是作文教学。写作是充满创新性的心智活动,属于精神产品。情感是人类创造中的一种主体力量,积极健康而优秀的情感品质和情感能力,给人以智慧、力量和信心,促人成长、助人成功。因此,写作文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很好的训练方式,将创新思维引入作文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指个人因对客体的积极的爱好倾向所产生的情绪紧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学生的生活空间相对较小,但其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生活也充满着喜怒哀乐,他们也想有一个值得信赖的倾诉对象。如果作文一旦成为其情感渲泄的最佳途径,那么蕴含于其中的写作内驱力是无穷的。与学生沟通情感,让学生有话对你说,敢对你讲,让自己静心倾听学生倾诉,这是作文教学获得成功的真谛。中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在作文教学中满足学生“说”的愿望,不失为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只要在“说”的训练中引导得当,学生创新的火花就会喷发出来。教师要放手让学生采取多种写作形式来进行自主作文,即教师指定一定的范围,让学生自由命题作文,通常可以用周、日记的形式来完成。学生自主地选题、选材,取各自想写、好写的内容,各展所长,发挥优势,鼓励首创。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积极地感知、操作、观察、分析、探索,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不仅极具特色,而且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品质得到了培养。

二、以学生为主体,导入生活体验

写作是一种精神活动,正如作家王蒙所说:“生活并不能直接化为创作,只有经过作家心灵的汲取、选择、消化、感应、酝酿、裂变、升华、飞跃,变成作家心灵的一种负载、力量、火焰以后,作家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作文也一样,需要学生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精神劳动,才能写出好文章来。同样是观察秋天的田野,有的学生看到的是丰收的喜悦,有的则可能看到劳作的艰辛,有的则可能看到人与土地的关系……对学生不同的心灵感悟,我们都应该予以尊重,虽然有深有浅,但都映现了一个活泼的“我”的灵魂。中学生有好玩好动的天性,常常会开展各种有趣的课外活动。这种活动也会成为写作材料。如写事、写活动,就可亲自去参与。找几个伙伴来个老鹰捉小鸡、踢场足球赛、来个智力急转弯等。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教学应该尽量拓展学生的生活面,不断丰富其生活阅历,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有自己的经历,有较为丰富的感觉和感受,一闭上眼似乎都能“看到”活生生的场景和形象,但往往是“写不出”或者“写不好”,这说明生活毕竟不等同于写作。新课标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主动地参与学校和社区的各种活动,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发现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

三、多维参与实践,注重积累运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作文的本质是表达自我感受,表达心灵的声音。作文的过程,其实质就是思维转换的运动过程,即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寻求表达依据并加以清理、整合、提炼与升华的过程。在主体的写作过程中,想象和构思是其思维活动的重要方面。这里的积累除了生活阅历、生活体验和生活积淀外,还指课外文学作品的阅读拓展和相应练笔。新课标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许多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被列入推荐范围内。课标在弱化语文学习其他刚性指标的同时,着重强化了课外阅读的刚性指标,这是引人注目的。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就是吸纳与倾吐的关系,无法想象只写不读会导致学生怎样贫乏与苍白的作文。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克拉森的实验研究已经表明:学生充满趣味的课外阅读对发展其写作能力,远胜于机械的写作训练之增加。

另外,课外练笔,形式随意,短小轻松,对于丰富学生词汇量、提高其驾驭语言能力、养成个性化的写作习惯,具有显著的功效。感受是写作冲动的重要构成因素。学生的感受越强烈越能引发写作欲望;感受越深刻,写出的东西越能刻骨铭心;感受越细腻,写出的东西越生动逼真。培养感受能力的基本途径是观察,特别是对内心世界的感悟与体验。作文教学中不能只拘泥于教学这个课堂,而应扩大为生活、社会的课堂,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体验。观察是写作的基础,观察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的知觉活动,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视、听、嗅、味觉等多种感官进行仔细观察获取认识,从而积累写作材料。通过亲身实践,扩展自己的生活空间,走近伙伴,接触自然,深入社会,让沸腾的生活映入脑海,写的东西就会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

篇8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 名字 语文学习 提出问题 学生自主实施 成果展示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始终思考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应用新课程的教学方法。下面,我以一堂语文课《名字里的学问》为案例,谈谈自己对新课标下的综合实践课的感想。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课程。它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而研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角,从根本上改变着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它的开展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①提出问题②学生自主实施③成果展示。

以《从名字中学语文》为例

在第一阶段,因为我所教的这个班的某些同学的名字非常有趣,如赵亮(照亮)、刘杨(留洋)等,引起了学生们对如何起名字这个问题的兴趣,因势利导,我向学生提出了围绕名字搞一次研究活动的建议,获得了积极地响应。同学们纷纷发言,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最后整理归纳,决定从七个方面入手收集各类名字,包括其中含有诗文的,含有成语的,含有虚词的,含有叠音字的,含有颜色的,含有数字的,含有谐音的。

在第二阶段,由于时间和精力上的限制,不可能每个人都能从这七方面进行探索,因此我建议他们分组,每个小组着重研究一个方面。学生愉快地接受了我的建议,并且制定了研究计划。在此过程中,语文科代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她组织将全班同学划分成七个小组,并确定了各小组的组长,组长又对自己的组员布置了任务。

在学生分组实施研究计划的过程中,我时刻关注着他们的进展情况,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引导他们采取更有效地调查手段,扩大获取信息的范围,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在第三阶段成果展示中,我们利用电脑、投影仪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制作成幻灯片展示了学生收集的文字和图片信息,这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大屏幕上一张一张的放映出来,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几个当堂朗读自己作文的同学,向其他学生介绍了自己名字的故事,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课上气氛活跃,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

同学们的表现,让人惊喜,也促使我思考,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想法。

1、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立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立足根本、立足现实,选择学生最感兴趣、最关心的主题和内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觉得学习不仅仅和课本有关、和他人有关,更重要的是和自己有关。比如“名字”这个主题的选择,直接和每位学生都产生了联系,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认识名字就是认识他自己,研究名字就是研究他自己,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充分展现出来,并不断地放大。通过研究名字,他们了解了父母对自己的祝福和期望,明白了自己在父母心中、在家族中的位置和重要性,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乐观、更加自信。在研究过程中,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主动,一种学习的愉悦始终伴随着他们。

其次,注重课本和生活、书本知识和现实经验的联系,从生活的广阔海洋中去发现丰富的课程资源,拓宽学习的范围。过去的语文教学,一支笔,一本书,就在教室里学一学期,老师教得无奈,学生学得无趣。实际上,语文教学的资源非常丰富,生活中处处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次我们从名字入手,找准了学习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今后的研究学习提供了许多经验。这次活动进行当中,有的同学就已经发现了对联、商铺名、广告语这些与语文联系紧密的目标,值得我们继续研究下去。

2、与以往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促使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变化,教师由过去的课堂的主人变成了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成了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指导贯穿在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在提出问题阶段,我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防止脱离现实条件。在实施阶段,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教会他们怎样利用工具书,如何进行访谈、做笔记,如何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归纳。在成果展示阶段,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他们把研究成果制作成幻灯片,在大屏幕上播放,使他们的成果得到充分的展现。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通过上网搜索、去图书馆查找、与同伴交流等多种形式,获得了书本上难以获得的真实体验,学生的愉悦和满足是难以言表的。在展示课上,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做主讲人,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师生之间建立了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关系,学生在成长,教师也在成长。

3、在这次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的写作热情像火山般喷涌而出,不可遏制。由于这次作文的内容就是写自己的名字,以往无病、废话连篇的作文少了,言之有物、内容充实的作文多了起来。许多同学反映,这次写作文得心应手,摆脱了无话可说的困境,尤其是聂健强同学的文章在课堂上朗读后,获得了听课师生的一致好评。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