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服装实训总结8篇

时间:2023-02-27 11:09:4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服装实训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服装实训总结

篇1

【关键词】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规划措施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最重要的基本教学建设之一,是高等学校优化结构、体现特色、提高质量、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的一项根本性建设。为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以及湖北省经济社会教育发展战略目标,以我院的服装专业为发展,做出以下规划:

一、专业建设现状

2008年,应用艺术系首次开设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方向,在校生50人,2010年计划招生30人。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现有专任教师为7人,兼职教师3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2人,硕士3人;“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为80%;来自生产第一线的兼职教师为3人。已逐步形了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并在学术研究、、获奖作品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成果。2009年10月,应用艺术系参加了“全国高职高专师生服装设计大赛”,教师与学生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1名教师取得了银奖及最佳工艺奖,1名学生取得了效果图优秀奖。2011年6月,08学生级学生的作品《渡》在2011年湖北省高等学校大学生服装设计毕业作品校际联展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的最佳市场推广奖,《夜色》系列获得了三等奖的最佳新锐设计奖。

2011年9月09级学生的作品《专属》和10级学生的作品《凤求凰》入围全国首届金富春杯“中华嫁衣创新设计大赛”,同时获得优秀奖。

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已建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室4个,包括:服装打板室,缝纫机房,编织机房,染织工艺室等。设备值50余万元,可满足60人同时进行专业实训。新建3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分别为深圳鸿瑞服装厂、武汉爱帝集团有限公司、台湾采轩服饰有限公司,满足学生顶岗实习。

面对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我院服装设计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点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和不足:

当前学生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学生重理论轻技术,不愿动手等。如何提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问题,有待于我们总结经验。

另外,由于设施设备的不足以及交叉学科的复杂性,校内专业实践教学条件仍不能完全满足专业发展的教学需求,特别是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设置还不够,实习实训设施设备技术含量一般,未达到当前企业现场设备的一般水平,校外的实习条件还不完全满足学生的数量要求,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科学研究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专业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具体规划措施

1.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适应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所涉企业与公司及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以社会评价、顾客满意率和招生就业率作为衡量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质量的标准,以基本技能+真实项目+顶岗实习项目导向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的专业建设模式作为专业培养特色,以学生基础素质、专业素质、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合理构筑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结构,改革和优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岗位需求实践教学,培养职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等技能人才,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创新。

2.规划目标与措施。①办学规模建设目标。逐步扩大招生规模,争取在三年内,达到在校生人数为80人左右。②课程建设目标及教材建设目标。课程体系的建设目标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以打造精品课程为主要工作目标,把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手段的更新和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作为课程建设的重点。具体措施:

(1)建设以制版、成衣工艺等核心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2)与企业合作开发核心课程与特色课程2-3门。(3)以《服装工艺》、《服装设计》、《男装结构》、《女装结构》为重点,争取在近一两年内建设优质核心课程4门,建成精品课程2门,编写具有高职高专特色教材1到2门,自编实训指导书2本。

③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本专业现有学生人数50人,现有专职教师数为7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一人,高级职称两人,硕士学历三人,“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为80%;来自生产第一线的兼职教师为3人。已逐步形了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但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有待加强,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需要努力培养专业的骨干教师,具体实施计划:

(1)鼓励教师进行学历深造。要求学士学位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已有硕士学位教师努力向博士学位方向伸展。(2)每学年要求1-2名专业教师进行有目标的、适合该教师专业发展方向的、针对性强的专业课程培训。(3)要求教师利用寒暑假下到企业第一线进行企业挂职锻炼,了解行业第一线的需要,从而改善专业建设。(4)鼓励教师发展第二专业,力求“双师”素质专业教师能够达到100%。(5)积极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力争兼职教师达到5人以上,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有较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的师资队伍和教学团队。

④专业改革建设目标。进一步完善对高职服装教育理论研究与社会需求调查,以便有针对性的不断改善教学计划,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专门人才。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与各行业协会、企业的联系,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本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专业教师一起共同修订本专业的培养计划,确定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方法。(2)在科学合理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保障其实施的科学性,使课程改革落到实处,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丰富第二课堂活动,每年通过讲座、实地考察等形式努力寻求课程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动态有机结合。(3)根据岗位定位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态度建立教学模块,以案例教学为主体结合项目教学、现场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实践性教学开发课程,加大核心岗位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

⑤产学研建设目标。计划逐步建立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服装研发中心。研发中心可以由企业技术人员、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项目,实现教学、生产、技术开发多种功能,具备良好的服装制作、服装设计、服饰品设计能力,具备仿真与真实职业环境相结合的开放型、共享型实践教学中心,从而达到企业、学校、学生“三赢”。

⑥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目标。校内扩大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实现“课堂与实训场地合一,实训与生产合一,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合一”,同时依托我系项目导向工作室,鼓励师生创办公司,开展 “创业型”人才培养。

目前我院服装设计专业拥有实训室5间,占地350平方米左右,分别是服装CAD制版实训室一间、服装制作工艺实训室两间、染织实训室一间、制版实训室一间。

(1)计划改善现有实训设施、设备,通过修复和改造完成原有实训设备的使用率。(2)添置新的设备,添置新技术、新工艺设备,满足一般企业用人技能标准所达到的教学需求。(3)建立多媒体教学设施、设备,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努力提高实训室的水准。在未来几年内发展成为实习实训仪器设备达到企业现场设备现场水平,使实习实训项目开出率保持在100%,同一项目能同时满足40人以上,实训室达到8间,实训面积达到500平方米左右的多功能实训室。计划新建服装展示中心、扩建毛衣编织实训室与服装工艺实训室,使之成为服装制作、服装设计、服饰品设计、服装表演等项目的实训中心。

校外增加实训基地建设,目前我专业已与武汉爱帝集团有限公司与深圳鸿瑞服装厂、台湾采轩服饰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可以保证30人左右的顶岗实习与实训教学,在已有的校外实训基地基础上,积极联系武汉市现有的知名服装企业,深化校企合作的形式,积极筹备企业供需见面会,让企业了解我们的办学模式与学生学习情况,争取在近一两年内增加校外实训基地三个,达到可以接受100多名学生同时实训的目标,来丰富学生顶岗实习的教学要求。

篇2

一、有效互动破解师生断裂

(一)师生断裂问题的主要表现

1.服装实训教学“独角戏式示范”直接影响学生服装技术定向映像的形成。

学生没有指向性、互动性地观察教师示范,直接的后果就是在头脑中不能初步形成连续性的、稳固的服装技术动作表象,以致直接影响到后续服装技术定向映像的形成。长此以往,学生的服装技能就会缺乏服装技术原本应有的相互联系,最终熟练而系统的服装技能也就难以在学生身上完整形成。

2.服装实训教学“放羊式管理”直接导致教师的示范讲解与学生的练习存在大面积的断裂。

现在中职服装实训的一般情况是,1~2个实训指导老师带四五十个学生实训,在示范讲解阶段已经很难在有限时空中形成“一对一”的教学关系,在练习强化阶段,实训教学很容易形成“空白时空”。教师认为“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生已经看过示范可以自己操作,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但是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遇到的问题很多,实训的质量大打折扣。

3.服装实训教学“零情感交流”直接导致实训师生关系淡漠。

服装实训教学中师生仿佛也成了服装工艺机器,师生交流的都是一种冷冰冰的“服装机器语言”:“缉合、包缝、扦边……”。长此以往,学生会形成服装学习的情感疲倦,教师也会褪去榜样权威的光环,服装实训情境失去本应有的美感。

(二)师生断裂问题的解决方法

1.师生有效互动的内涵和做法。

在中职服装实训教学中的师生有效互动,从时空的维度来讲,应包括示范讲解时的师生互动、练习强化时的师生互动和反馈总结时的师生互动。从学习心理学的维度来讲,应包括言语信息的师生互动、动作技能的师生互动和情感意志的师生互动。

具体以基础裙实训教学的教师示范讲解为例分析,教师在做后片操作示范时,不能只做示范而不对学生进行简洁、概括与形象化的言语信息说明。最重要的言语信息互动还应包括请出一些学生,“现场直播”教师正在示范的是什么服装动作,说出教师在做后片时和做前片有什么不同之处,也可以要求学生尝试分析或者直接提问其中所包含的基本原理。这样学生观察教师示范时就有显著的指向性,流畅的师生互动会使教师的服装技术示范有效性大大增强。同样进入到学生的练习强化阶段,教师可以在基础裙的学生练习中,严格执行并合理调整巡回指导方式与节奏,按照“做前片”、“做后片”、“做里子”的结构分别进行示范和练习,通过小步子前进方式使巡回指导更紧密,使师生互动更紧密,从而促进实训质量的全面提高。

2.有效互动的前提是情感意志的互动。

在实训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中,最容易忽视的是情感意志方面的互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地尊重和支持学生的服装技能学习,采用磋商、亲善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合理接受学生作为青少年阶段正常的不成熟行为,充分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最终掌握服装技能。

二、模块化课程破解课程断裂

(一)课程断裂问题的主要表现

1.服装理论课和服装实训课各自为政,不能形成合力。

较为典型的问题是服装理论课和服装实训课的教师往往对于同一种款式的服装在制作工艺上存在着不同的主张看法,造成学生在实践操作时的紊乱,既不能在理论上找到正确的支持,也不能在实践上得到可靠的验证。这样就严重地影响了教学的权威性,直接导致服装实训教学异化进行。

2.服装传统实训教学内容跟不上现代服装发展步伐。

例如在服装实训教学中,教师还在使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长久不变的传统模式,没有结合现代化的服装CAD制版及输出技术,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还有一些实际服装生产中早已灭迹的工艺,部分教师仍在一成不变地教授学生。例如衣领制作还是以树脂衬操作为例教学,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早已使用粘合衬。

(二)课程断裂问题的解决方法

1.形成课程模块化的基础保证:服装理论课和实训课相互配合。

在中职服装实训中,服装理论课主要包括《服装结构制图》、《服装设计基础》、《服装CAD》,与服装裁剪、缝制、锁钉、整烫等工艺是紧密相关、相互统一的。服装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制图方法是否科学准确、数据使用是否精准到位,都要靠缝制好的样衣来检验。因此,在教学上必须密切配合,才能保证学生全面掌握服装“艺术+技术”,真正实现服装实训培养的目标要求。

2.形成课程模块化的具体做法。

首先,统一组织服装教学顺序。服装教学应该改变传统服装教学的“前后顺序”——理论在前,实践在后,统一服装理论和服装实训的教学安排和进程,坚持同步一体,做到服装的品种、款式一条线下去,教学内容和方法设计一体考虑、相辅相成。

其次,阶梯式整合,综合设置模块。中职服装实训教学设计可以参照服装品种、款式安排模块,具体安排“衬衫、裙子、裤子、马甲、连衣裙、上衣、大衣”等7个大实训模块,“基础衬衫、中式衬衫、领结式衬衫、无领短袖衬衫;基础裙、加片裙;基础裤、松紧带裤、牛仔裤;马甲;平领连衣裙、背心裙;西服、暗襟上衣、前衣身起领上衣;双排扣大衣、插肩袖大衣”等17个小实训模块。模块化的实训课程做到理论和实践内容充分结合,彼此渗透,每一道服装工艺工序范例以模块的形式出现,形成阶梯式课堂任务。综合工艺课与设计课、制版课、服装CAD等课程内容,可充分吸收现代化服装设计与工艺的核心元素提高对市场的认识。

以服装模块化课程来整合服装理论和实践,来聚焦服装技能的全部内涵,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不同的科目之后有一个综合运用、整体优化知识的过程,给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的机会,使其在服装实训教学中体验展示成衣成果的快乐,促进服装实训兴趣的持续生成。

三、校企一体化破解校企断裂

(一)校企断裂问题的主要表现

1.与服装企业岗位要求相比,中职服装专业学生技术水平“苍白无力”。

刚走出校门的学生面对企业的设备、工序,面对服装生产流水作业、质量监控,面对同行的熟练程度、水平、速度,都感到陌生和茫然,原本在学校学习的技术一下子显得苍白无力,几年的中职服装实训没有给足支撑和动力,要改变尴尬局面,只能继续做学徒拜师学艺或放弃专业选择转行。

2.在服装企业文化土壤中,中职服装专业学生技术心理“水土不服”。

刚走出校门的学生面对团队连带合作与个人责任的重压,很难完成角色心理的快速转变;面对服装企业“零缺陷”的技术文化要求,学生原来“60分万岁”的思想显然难以适应。对企业的认同感与对自身的认同感产生很大的反差,部分学生最后选择了逃避和放弃。

(二)校企断裂问题的解决方法

1.学校应该主动带领教师和学生贴近当地一线服装企业,主动研究企业的市场需求和生产特点。

学校应将教师、学生带出校门,组织他们深入本地区的几个大服装企业、大商场、广大消费者群体进行专项调查。从流行款式、面料、色彩入手,了解搜集相关资料,设计并制作问卷调查卡。采用问卷与个人专访相结合的方法,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心理,了解各类服装的社会性和艺术性,奠定并形成服装企业生产的学习氛围。

2.学校应该主动为企业提供服装品种的项目,以项目为平台形成实训教学中的校企一体化。

篇3

关键词 立体裁剪 多维空间 设计思维 实训练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人类生存的大千世界是一个色彩斑斓、千姿百态、变化无穷、万千造型并存的世界,多维空间造型的物质形态数不胜数。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立体裁剪》多维空间造型设计思维与实训练习,主要探索如何在《立体裁剪》课程教学中运用多维空间设计思维对学生进行实训练习。

1《立体裁剪》课程与教学现况

“立体裁剪”是服装设计制作的一种技术手段,是以人体作为独立“物体”,而服装则是这个“物体空间”的外包装,类似于我们生活中物品的包装(如:糖果、茶叶、玩具等等物品的包装)。

立体裁剪服装作品与物品包装类比示意图

“立体裁剪”也可以说是人体外包装的立体构成,采用手法是运用面料覆盖在人体或人台上,并通过分割、折叠、加量、减量、褶皱、编织、造型、缝合等多种技术手段制作成的人体多维空间包装――服装。

《立体裁剪》课程在我国服装专业教学中一般分为两大实训模块,即基础实训模块与创意实训模块,“多维空间造型法”则是创意实训模块中的拓展衍生部分,它不同于以往的礼服设计制作,而是以多个多维立体构成空间为源点设计制作服装,重点训练学生运用“多维立体构成空间”设计制作服装的设计思维方式和能力。

在《立体裁剪》课程创意实训模块教学中,运用“多维立体构成空间”法进行实训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式,重点训练学生采用“多维空间造型法”为服装设计思维源点进行服装设计与制作。流程大致为:先以多维立体构成源点进行服装款式设计或草图设计(其中包括:主题思路、造型设计、面料再造、面料选择,色彩确定等等);再采用纸张或胚布在人台上进行款式造型;款式造型完成后,取下纸张或胚布,进行平面款式衣片的修改完善;接着对正式面料(包括再造后形成的新型面料)进行裁剪;完成后回到人台进行最后的拼接与调整;最后一步就是进行缝制完成成衣。学生在整个作业过程中重点提升以“多维空间造型法”为基础的综合设计制作能力。

2什么是立体裁剪“多维空间造型法”教学

在《立体裁剪》课程创意实训模块的教学中,指导学生提高服装设计的造型创作和制作能力,培养适应现时代实用创新型人才是我们的教学主方针,也是我们教学改革急需要探索的方向所在。

综合我们四年的教学培养计划来看,在大力提高学生毕业后就业率与创业率的同时,我们也要结合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培养能与国际接轨的高端人才,运用“多维空间造型法”进行《立体裁剪》课程创意实训模块的教学,就是这方面的教学探索与改革。

立体裁剪的“多维空间造型法”也可以称为 “立体构成”在服装立体裁剪中的运用,它是服装裁剪中二维(传统平面打版裁剪)与多维(立体形态在裁剪的应用)的结合教学方式,其中又以多维立体构成形态为主要实训目标,比如:以A字型服装造型为例,我们把A字型服装想象为一个三椎体,那么我们在这个三椎体上就可以进行任意的切割、展开与错缝而形成大相径庭的立裁服装款式,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在立体裁剪课程学习时设计思维的趣味性、活跃性和动手积极性。

“多维立体空间”是指多个立体造型组合成的空间,具体应用至服装设计中,采用传统平面裁剪法是很难达到的效果,而运用到《立体裁剪》课程的创意模块教学中,学生能很容易利用直接、直观、简易的手法达到意想不到的造型效果。

如:当二个大小不等或相等的正方体,其中一个正方体以人台为中心固定不动,另一个正方体则进行水平推移、上下推移或穿透移动,每移动到不同方位就会形成不同的新空间,或者是变形的空间造型,如果再在位移空间的基础上加以其他变化,如:曲线、面料再造、三角体、柱体、面料分割、错缝等技术手段,学生就可以创意出无穷尽的服装款式,重点是教会学生通过“多维立体空间”技法,掌握《立体裁剪》课程创意模块中的学习设计思维方和制作方式,是“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的教学理念。

3“多维空间造型法”教学实例

3.1教学实例

(1)新旧上海(暂命名),2012级学生,分组实训。

(2)主题思路:采用上海上世纪3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件(如老留声机等)、广告画、服饰等,与现代上海的标志物图案对比,主题思路来源于她们的上海专业考察。

(3)款式造型手段:杨桃型结合风琴折叠型为主体,配以球体和柱体表面不规则分割和穿行款式设计,旗袍局部与现代服装造型相结合。

(4)面料、色彩和图案:面料―银色光泽面料、黑色皮革或仿皮,深灰色针织面料;图案―30年代怀旧色图案与现代上海标志物彩色图案相结合,图案技术采用面料数码印刷并拼贴制作。

(5)作业过程:设计思路―设计草图―人台纸张或胚布造型―球、柱体纸张或胚布分割造型―平面打版―成衣面料裁剪―缝制成衣―图案拼贴―调整完成。

(6)作业过程图片:

设计草图 制作过程花絮

(7)最后的作品

3.2其他教学实例

(1)课堂作业,2012级学生,个人实训。

(2)款式造型手段:各款采用的造型手法均不同,有采用曲线加不规则立方体;有采用三椎体造型的;有采用不规则曲面错缝技法的;有采用编织法加圆凹旋转造型的。

(3)面料、色彩和图案:根据各款式选择面料、色彩多样。

(4)作业过程:设计思路―设计草图―人台纸张或胚布造型―球、柱体纸张或胚布分割造型―ELV材料切割造型―平面打版―成衣面料裁剪―缝制成衣―调整完成。

(5)作业图片:

4教学体会和总结

通过48课时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的教学,学生们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在立裁创意服装设计制作实训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由平面扩展(服装原型)―三维空间元素(基本廓型)―多维空间元素(复杂廓型)―回到平面(复杂廓型的平面版型)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们系统掌握了多维空间元素与人体结构、服装结构关系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在利用多维空间元素创意服装设计与制作上,既拓展了原创设计思维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对特异造型服装制作的动手能力,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在本课程中得到突飞猛进。

篇4

(一)师生思想认识不够

首先,部分服装专业教师对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组织实践教学还不明确,在实践实习过程中出现放任自流的情形。其次,学生对实践教学也普遍存在片面认识和消极情绪,仍然只关注服装设计的造型与美感,追求艺术设计的创新,认为工程技术是服装技师的工作。他们都忽略了设计教育的终极目的,即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单一的知识结构难以适应现代服装行业的需求。本专业培养的人才需要系统掌握服装设计、产品开发、商品企划、生产管理及销售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及知识,精通服装结构和工艺的基本原理与技能,通晓服装纸样设计、成衣工艺设计、工业推板、服装CAD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基本具备鉴别、选用、初步开发制衣材料的能力;具备从事服装设计、服装制版、产品开发、服装营销、服装展示、服装工业化成产和管理等岗位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就业压力影响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建设

近几年,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服装专业的学生数量也在成倍增长,就业压力很大。许多服装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忙于四处求职、考研,实习实训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不可能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在第七、八学期设置的专业实习、专业考察以及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中,多数学生以求职、应聘等为借口,简单应付实践课程,而学校和教师也不得不放宽要求。以我院服装专业第八学期的毕业设计为例,毕业设计是检验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有效手段,但因为就业或在外地实习等缘故,许多学生不得不简化程序或降低毕业作品的质量,更有甚者花钱雇人做毕业作品。虽然学院制定了严格的规定,但仍有学生报有侥幸心理。

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课程建设对策

(一)建立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学院坚持以国家需要为前提、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原则,于21年重新制订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上强调培养“注重实践,能够在服装行业从事设计、企划、制版、工艺技术、管理营销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技术性专门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加大了专业实践课程的学时比例。针对服装设计与工程本科专业四年学习的特点,从专业考察、服装工艺实践、服装设计实践、生产实习、服装专题设计、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七个环节来设置实践课程。重要环节又划分为不同难易内容,循序渐进地安排在不同学期。例如,服装工艺实践划分为基础实践、课程实践和针织工艺实践。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设计方向设置为:第二、三学期安排各一周的工艺基础实践;第五学期安排二周的工艺课程实践;第六学期安排一周的针织工艺实践。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工程方向设置为:第一学期安排一周的工艺基础实践;第三、五学期安排各一周的工艺课程实践;第六学期安排一周的针织工艺实践。这样的实践环节合理地分布在本科四年的学习中,优化了专业实践课程的结构。

(二)更新观念,改革实践课程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课程越来重要,实践工作量不断加大,难度也在逐渐增加。因此,要大力宣传实践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深入细致地做好教师、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认识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性,明确目标,变被动为主动。实践课与理论课是同样重要的,但我校现在实行的实践课程课时的计算方法还很原始,与理论课的工作量差距甚远,而且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实践课程的工作量不能充分体现出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工作量的不平衡不能体现出重视能力教育,不能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教学中去。所以,建议学校根据实践教学的特点,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管理办法,并且为教师提供企业实习和培训的机会,提高教师科研与教学的水平。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规范化管理

每一门实践课程都有较强的针对性,所以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根据实践教学大纲制定好本门课程的教学计划。其次,制定实践项目指导书或实践手册以及考核标准,这些材料既为实训提出了详细的目的、要求和任务,也规定了考核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从理论的理解到实践操作有一个整体实训规划,同时也有助于督促教师和学生认真完成实践任务。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建设,有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例如,把一些有代表性的服装款式或工艺复杂的零部件的制作过程录制成光碟,在实训室中播放,让学生反复观摩,更清晰地了解服装制作的工艺过程,使实践操作的步骤更程序化。利用摄影机、数码相机等设备将现代化服装工厂里的科技化含量较高的流水线设备以及生产工艺流程摄录下来,配以详细的讲解和说明,播放给学生观看,既缓解了学校资金短缺、设备更新速度慢的问题,又可以将现代数字化的服装生产线展示给学生。通过这些教学形式,教师的教学

劳动更具知识化,还可以节省出时间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解决学生在实操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课程效率。 (四)完善实践课程的考核机制

篇5

(一)师生思想认识不够

首先,部分服装专业教师对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组织实践教学还不明确,在实践实习过程中出现放任自流的情形。其次,学生对实践教学也普遍存在片面认识和消极情绪,仍然只关注服装设计的造型与美感,追求艺术设计的创新,认为工程技术是服装技师的工作。他们都忽略了设计教育的终极目的,即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单一的知识结构难以适应现代服装行业的需求。本专业培养的人才需要系统掌握服装设计、产品开发、商品企划、生产管理及销售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及知识,精通服装结构和工艺的基本原理与技能,通晓服装纸样设计、成衣工艺设计、工业推板、服装CAD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基本具备鉴别、选用、初步开发制衣材料的能力;具备从事服装设计、服装制版、产品开发、服装营销、服装展示、服装工业化成产和管理等岗位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就业压力影响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建设

近几年,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服装专业的学生数量也在成倍增长,就业压力很大。许多服装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忙于四处求职、考研,实习实训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不可能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在第七、八学期设置的专业实习、专业考察以及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中,多数学生以求职、应聘等为借口,简单应付实践课程,而学校和教师也不得不放宽要求。以我院服装专业第八学期的毕业设计为例,毕业设计是检验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有效手段,但因为就业或在外地实习等缘故,许多学生不得不简化程序或降低毕业作品的质量,更有甚者花钱雇人做毕业作品。虽然学院制定了严格的规定,但仍有学生报有侥幸心理。

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课程建设对策

(一)建立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学院坚持以国家需要为前提、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原则,于2010年重新制订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上强调培养“注重实践,能够在服装行业从事设计、企划、制版、工艺技术、管理营销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技术性专门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加大了专业实践课程的学时比例。针对服装设计与工程本科专业四年学习的特点,从专业考察、服装工艺实践、服装设计实践、生产实习、服装专题设计、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七个环节来设置实践课程。重要环节又划分为不同难易内容,循序渐进地安排在不同学期。例如,服装工艺实践划分为基础实践、课程实践和针织工艺实践。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设计方向设置为:第二、三学期安排各一周的工艺基础实践;第五学期安排二周的工艺课程实践;第六学期安排一周的针织工艺实践。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工程方向设置为:第一学期安排一周的工艺基础实践;第三、五学期安排各一周的工艺课程实践;第六学期安排一周的针织工艺实践。这样的实践环节合理地分布在本科四年的学习中,优化了专业实践课程的结构。

(二)更新观念,改革实践课程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课程越来重要,实践工作量不断加大,难度也在逐渐增加。因此,要大力宣传实践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深入细致地做好教师、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认识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性,明确目标,变被动为主动。实践课与理论课是同样重要的,但我校现在实行的实践课程课时的计算方法还很原始,与理论课的工作量差距甚远,而且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实践课程的工作量不能充分体现出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工作量的不平衡不能体现出重视能力教育,不能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教学中去。所以,建议学校根据实践教学的特点,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管理办法,并且为教师提供企业实习和培训的机会,提高教师科研与教学的水平。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规范化管理

每一门实践课程都有较强的针对性,所以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根据实践教学大纲制定好本门课程的教学计划。其次,制定实践项目指导书或实践手册以及考核标准,这些材料既为实训提出了详细的目的、要求和任务,也规定了考核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从理论的理解到实践操作有一个整体实训规划,同时也有助于督促教师和学生认真完成实践任务。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建设,有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例如,把一些有代表性的服装款式或工艺复杂的零部件的制作过程录制成光碟,在实训室中播放,让学生反复观摩,更清晰地了解服装制作的工艺过程,使实践操作的步骤更程序化。利用摄影机、数码相机等设备将现代化服装工厂里的科技化含量较高的流水线设备以及生产工艺流程摄录下来,配以详细的讲解和说明,播放给学生观看,既缓解了学校资金短缺、设备更新速度慢的问题,又可以将现代数字化的服装生产线展示给学生。通过这些教学形式,教师的教学劳动更具知识化,还可以节省出时间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解决学生在实操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课程效率。

(四)完善实践课程的考核机制

篇6

Abstract: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clothing brand run by college in relevant colleges, this paper proposes some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provides some useful experience for common colleges, especially the clothing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关键词: 校内;服装品牌;服装专业教育;建设

Key words: in college;clothing brand;clothing professional education;building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6-0227-02

0 引言

随着国家教育部2011年16号文件以来,“引企入校”、“办校进厂”、“企业办校”、“校办企业”、“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半工半读”、“学徒培养”等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就在各大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蓬勃开展起来,但是真正能够将校办企业发展起来,并形成品牌的院校是少之又少,原因是什么呢,中国职业服装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呢,服装教育如何与校办品牌协调发展呢?本文就以上问题根据某院校成功地校办服装品牌加以浅析。

1 校办服装品牌的研究意义

1.1 有利于研究校企进一步融合 校办服装品牌的建立能够针对服装设计专业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实训,校内校外实训紧密结合,了解服装设计的方法、工作流程等。同时在校内和公司间进行不同阶段的实训。能够抓住企业经营特点有的放矢,从合作伙伴上就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具有实训的多媒体性、多渠道性、多流动性,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全面地了解服装设计行业的各种工作方式;也有利于不同企业全面了解本院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整体水平,进行一对一的实效实训,帮助学生今后的专业发展,力求多元化的完成教学与社会能力的综合培训,使教学与企业项目相融合,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专业人才。

1.2 有利于研究产、学、研一体化的方法 校办品牌在建成之后,保持同社会企业、服装设计公司的共同合作与科学研究,使之更专业化、市场化、完善化。也为学生提供了实训场地,让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够总结出大量的实战经验,增强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能为服装设计市场输送大批的实战型人才。这两方面应是高职高专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也适用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

1.3 有利于研究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方法 校办品牌的建设要根据现代社会需要,顺应国际高职教育潮流发展,利用先进硬件设备设施,经过严格综合技能培训,可以使学生充分掌握服装设计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术技能,能胜任本行业需求的各类工作岗位和具有行业要求的思维创新能力、快速适应能力、技术操作能力、管理运行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使学生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得以实现。公司将为社会和行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设计专门人才构建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1.4 有利于研究如何锻炼教师队伍 在教学环节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能力,师资队伍专业水平的提高预示着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公司的建设和运行可以在实践中锻炼教师的专业能力,从而在教学中取得更好效果,以达到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1.5 有利于探索服装专业教育的新模式 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现状决定了服装专业教育必须以品牌为导向,以专业教育为锲机,培育出适合品牌发展的当代行业主力军。

2 中国服装教育的发展趋势

服装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基于两方面的,一方面是基于学生的,因为学生是专业教育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应该是以学生的专业教育为主导。调查表明:服装专业的学生有80%以上对于毕业以后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懵懂无知,因此服装专业教育需要创造出类似服装企业尤其是高端品牌企业般的设计、生产、营销等一系列模拟环境,藉此解决学生在这方面的需求与好奇心,并使其更加明确学习目标,明确自己在大学三年或四年内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术;因此许多院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企业的认知度,但是服装专业属于技术性专业,许多任务都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逐步完成的,校企合作模式只是让学生看到企业的运作,并没有实际去体验,因此还是处于最原始的初级阶段,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建立校内服装企业就成为了最直观的方法,这也就对服装专业教育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是基于服装行业的发展的。研究表明:中国的服装行发展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服装企业招工难,招设计师更难,找到适合的设计师是难上加难,还由于企业文化、企业理念、企业发展等原因,许多设计师不能够长期服务于该品牌,导致国内许多有意向发展服装品牌或正在发展服装品牌的企业濒临品牌消退的境地而难以长足发展;而在这种大前提下,出现了培育国际品牌和养活国外设计师的现状,令中国的设计师汗颜。出现这种现状的基本原因在哪里呢?不是国内的设计师缺乏创意,也不是我们的设计师就比国外的设计师差,而是我们的专业教育缺了什么,如果我们在学习专业时就给学生注入品牌理念的实践,相信这种现状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

因此,校办服装品牌的建立与发展势在必行,那么,校办服装品牌应该怎样发展,又需要哪些条件呢?

3 校办服装品牌与服装教育的协调结合与发展的条件论

笔者总结了相关院校校办服装品牌的成功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

3.1 校办服装品牌建立的前提:学院的大力支持 ①资金支持:一个企业要发展,资金是第一位的,注册品牌、购买材料等,校办服装品牌虽然在校内,但其发展仍然要以企业的形式存在,因此强大的资金后盾是必不可少的;②后勤支持: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要考察市场,要款式设计,要购买面辅料,制作N多样衣,要开订货会,大批量的生产校内无法完成,要找生产企业,要跟单,要找分销商,要追踪货款,这一系列的工作没有强大的后勤力量也是无法完成的。

3.2 校办服装品牌建立的制度保证: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每一个专业的灵魂,它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是师资、校内外实训基地等教学条件建设的前提,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非常严肃的,一旦制定完成,在相对一段时间以内基本上是在稳定中求改进的,国内的服装教育可以说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要大范围的改变他,以期适应校办品牌的发展,在许多方面院校是面临着巨大压力的,但是只有大胆创新,才有可能在服装专业教育之路上探索出适合行业发展的之路。

3.3 校办服装品牌建立的人才保障

①专业带头人方面:专业带头人是校办品牌的执行长官,决定着校办品牌的发展方向,因此至关重要。

专业带头人首先要具有高尚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严谨正派的学风;其次要学术造旨深厚,学术思想活跃,在专业上步入了专业前沿领域,有突出的专业研究方向,并取得了创造性的、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教学和科研成果,能组织和带领青年教师进行专业建设的拔尖人才。而校办服装品牌更加需要有一个在企业摸爬滚打多年,有着丰富服装品牌发展经验,又有普通高校教学、管理经验的带头人,这个人至关重要,更为重要的是求真务实。

②专业教师方面:专业教师既是教学的主体,也是校办品牌的执行主力。要想建立成功地校办品牌,专业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品质和能力:

一是师德要求,要求教师要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三是实践能力,要求教师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不断研究,改善教育教学工作,提升专业能力。四是体现时代特点,要求教师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做终身学习的典范。五是团结协作的能力,校办品牌只靠专业带头人一人之力是万万不行的,要求全体专业教师共同努力。六是吃苦耐劳的精神,校办品牌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包括各方面的任务,这就要求专业教师能够耐得住辛劳,出色地完成。

③学生方面:服装专业教育面对的为高中毕业的高职或普通高校的学生,或中职类学生,部分学生较具有发展潜力,发展校办品牌,需要发掘这部分学生的潜力,帮助校办品牌实现长足发展。

3.4 校办品牌建立的基地、设备保证 校办品牌同其他品牌企业一样,需要一定的生产能力,这就需要一定的空间和相关设备。

4 校办服装品牌与服装教育的协调结合与发展应注意的因素

4.1 校办服装品牌与服装专业教育的关系方面 认清校办服装品牌的地位,是服装专业教育的补充,而不是主导,切忌为了品牌发展拿学生做试验,适得其反。

4.2 资金方面 认真细致研究资金运用方案,资金活动管控有度,避免资金调度不合理、营运不畅,可能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或资金冗余。避免资金活动管控不严,可能导致资金被挪用、侵占、抽逃或遭受欺诈。给企业带来大的损失,严重的导致破产。

4.3 人才培养方案方面 在保证教学质量与课程的前提下,结合校办品牌发展计划,认真有效的制定适合品牌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切忌过分强调品牌发展,忽略教学课程的重要性,切实做到服装专业教育能够在校办品牌的辅佐下达到双赢。

4.4 人才方面 专业带头与专业教师共同制定品牌发展计划,做到计划公开,资金公开,人员分配公开等,以保证品牌任务完成的前提下,公正公开透明的品牌运作。

5 结束语

中国的服装教育已经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稳定景象,尤其是“订单培养”“校企合作”等,但大多数是流于形式的合作,中国的服装教育事业要想彻底解决中国服装行业现状并将中国的服装行业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就必须发展校办服装品牌,而校办服装品牌的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在摸索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有特色的适合服装行业现状与发展的服装品牌专业实践教育。

参考文献:

[1]朱秀丽,吴巧英,郭建南,胡蕾.立足创新,引进国外优质资源,构建高等服装教育新体系[J].纺织教育,2006(05).

篇7

关键词 影视人物造型 角色设计 教学改革 项目驱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eaching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n Vocational College Character Image Design Professional "Film Character Modeling" Courses

HE Juan

(The Arts of Animation & Design, Hu'nan Mass Media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Changsha, Hu'nan 410100)

Abstract For vocational college character image design professional "film character modeling" teaching problems, put forward a "project-driven" teaching-oriented teaching reform program. Respectively, from the organization and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content, design and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 use of teaching methods, training and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curriculum assessment criteria and other aspects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

Key words film character modeling; character design; teaching reform; project-driven

1 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影视人物造型课程是根据影视剧本来分析剧情、分析人物(身份、年龄、性格、民族、职业)及人物性格和剧中的规定情景(人物所处的环境、时间、地点、时代背景、风俗)来研究剧中角色的外观造型,以对角色外部形象的造型进行设计。它综合了化妆、发型、服装的造型、质地、色彩以及风格等因素的表现效果,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完美结合。它不仅包含服装造型、发型设计、化妆设计、体态造型等具体内容,还包括了精神、文化等人文因素,使衣、形、神和谐统一;同时还是一个整体的、全面的构思与计划,也是把这种构思与计划通过一定的手段设计完成的过程。影视人物造型课程是为了满足三年高职高专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于2006年开设于我院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是非常重要的专业必修课课程。

2 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课堂教学没有深入课程本质

影视人物造型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设计师首先要分析剧本,然后从剧本出发根据演员的外形和气质来设计符合剧本中的人物形象。在过去的教学中,大都以T台秀或影楼造型的方式来设计模特的服装和化妆,再者是给出某个年代妆、日本艺妓妆、影视伤痕妆等这样笼统的实例操作来手把手教学,却并没有强调和突出影视人物角色设计的特点,没有赋予作品太多的个性和内涵。对学生来说,这部分知识几乎是匮乏的,做的设计也都停留在时尚、漂亮的浅层次理解上,没有深入挖掘影视角色内心世界与外在造型的关系,对人物的理解也不深刻,很难产生好作品。

2.2 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

由于该课程的特殊性,在学习过程中都是以实际操作为主要培养目的。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会忽略导入影视角色分析的理论基础。老师教什么他们就跟着学什么,学得比较零散,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被动,对课程内容没有一个整体的主动的把握。学习起来目标不明确,而只是学到些简单的技能,却没有把握好影视角色的内在与外在造型的关系以及如何表现出每个角色的唯一性。

2.3 学生缺乏真正的动手过程

以前的实训室设备没有现在这么全,这么方便,所以很多服装设计的缝制都是学生拿着设计图到外面找缝纫店去做,基本忽略了制作服装的过程。这样让学生对服装款式的裁剪没有全面而细致的了解,甚至对服装布料、材质的特点也没有很好地掌握,这样反过来对服装造型的设计思路也会有影响。

3 课程改革的思考

3.1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根据高职教育的定位,高职院校应加强实践性教学,与市场接轨。该专业的课程是根据现阶段国内企业、公司所运用的制作流程来设计的。而影视人物造型课程的每一项环节都是针对影视剧组、电视台个别栏目的制作环节来设计的。坚持按照职业岗位分析培养目标确定就业能力与素质分析分解能力要素点概括知识要素点对应要素点设置课程内容整合为课程形成课程结构形成培养方案的流程设置课程与教学方案,围绕就业能力培养,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具体说是基于工作过程来安排教学内容,从影视人物造型行业遵从的逻辑顺序安排教学内容,从发掘项目、搜集相关资料、进行角色分析、创作,到最后的制作,坚持从认知到实践再到应用,教学采取学生分小组进行的方式 ,力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的职业素养。

这次课程改革中,将之前的影视赏析课(40课时)和角色分析课(40课时)结合,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了解剧本剧情,剧中的规定情景,人物角色的身份、年龄、性格,来分析剧中的人物角色。并通过绘画的方式将服装和化装贴切表现在角色的整体造型上。以培养学生将文学剧本视觉化,对影视角色进行整体形象设计的能力。该课程总课时80个学时,教学内容共分为4个模块,教学模块一:影视人物角色的性格与造型分析。参考学时:16学时;教学模块二:影视人物角色的服装设计。参考学时:20学时;教学模块三:影视人物角色的化装设计。参考学时:20学时;教学模块四:影视人物角色整体造型的运用(含实训)。参考学时:24学时。各个模块分别从理论与实训两方面组织教学。其中,理论教学满足学生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分配32学时,实践教学满足学生对理论的掌握和熟练运用,分配48学时(比例为2:3)。

3.2 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在影视人物造型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将项目驱动学习应用到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根据一段文学作品,通过绘画造型来表现影视角色形象,掌握设计的方法和技能。不仅创新了教学模式,同时体现了高职专业教育的特色。在课程改革中还大力营造模拟工作环境来进行教学,使学生从学生的角度转换为设计人员的角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本课程将实训项目采用“项目驱动”的形式以剧本为项目下达给各个小组同学,小组按照影视拍摄剧组的运作机制进行运作、仿真实训。在影视角色设计创作中体现自己对于影视人物形象的构思。整个教学活动以小剧组的形式来组织,根据剧本中提供的人物进行创作,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实践能力,又加强了他们团队合作能力和求实创新的学习态度。

将课程教学完全置于真实的工作环境里,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创意与设计为一体的形式来组织课程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打破学科型课程主要进行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实现了工作即是课堂,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授”向“导”转变,从而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采用“项目内容一体化”的方法:分解课程项目实例相关知识,把影视人物角色的整体造型分解在每个章节里,再从服装、化妆、发型等方面结合项目实例分别举例讲解和练习,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该有能力完成整体的项目实例。

3.3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1)讲授法。以理论讲授为主,分析剧情、环境和人物性格等。(2)分析法。运用分析法对剧本中的人物角色性格、历史背景、规定情景进行比较分析,掌握剧中人物的不同个性和特质,为后面设计制作时所运用的造型、色彩、材质等有一个整体把握和调度。(3)案例法。运用对目前中外影视剧中的人物造型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从中掌握优秀设计作品的创作思路。(4)实训法。运用在剧组制中来仿真模拟,完成影视人物的整体造型。

3.4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影视人物造型是集绘画设计、服装设计制作、化装设计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我们的教学场所即是影视人物造型制作的流程环节,这里设备齐全,有画室、化妆实训室、服装实训室、摄影实训室、计算机实训室等。按照工作流程分区,是一个完备的人物形象塑造的工作场所。学生在这样真实工作场所的学习情景里,专业素养得到培养。同时还有多媒体教学和世界大学城的网络教学手段的共同使用,让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效果更明显。

3.5 实训环境

3.5.1 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

自本专业设立以来,实训设备上,先后拥有4个功能齐备的形象实训室,其中1个美发造型、专业化妆实训室;1个人物摄影实训室;1个服装实训室;影视人物造型实训室1个。另配置有梳妆台32个,专业电吹风32个,旋转椅32把,锁边机2台、缝纫机40台、多功能机4台、化妆材料、头模、头模架、各类舞台表演、戏剧服装、民族服装、仿真首饰、模特模型、裁剪刀、基础耗材等。保障了学生的制作成品从前期到完成整个流水线与社会、公司的统一衔接。

3.5.2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现有4个:湖南金鹰频道、艾特婚纱、“星.维纳斯”美容美发连锁店、杨柳形象设计工作室。计划到2015年底前再增建3个校外实训基地来作为补充。

本专业虽建立了基本对应于影视剧组、电视栏目流水线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但与高水平的实训基地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实训室数量、实训设备的质量都需要增加和提升;已有的工作室需要进一步管理和引导,该课程的研发能力有待提高;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有待进一步建设,方能满足在校学生的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的需要。

3.6 课程考核方法

该课程的考核以最终的作品为标准。在作品中考查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与我院影视艺术系表演专业的影视戏剧片段排演课程进行联合式、互动式教学。作品必须是学生的原创,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创作不同风格,好的学生作品,剧组或栏目肯定会给予采用,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意,并取得良好成效。

篇8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教学形式服务教学内容,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构成了完整互动的教学链。优化的教学形式可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更加容易实现理论知识的传授、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工作的技术技能型高层次人才。因此,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即在职业岗位上“能做事”、“会干活”的能力是高职教育教学的重点。服装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要注重知识的实践应用,实践操作、动手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教学的重点,在教学内容设定的前提下,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运用科学、有效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教学内容服务。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形式,可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更加生动、更加丰富、更加充实、更加便捷有效,在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训练课程中,可采取学干结合,先学后干,或在服装设计制作现场边讲课、边操作、边指导、边总结,点对面教、手把手学,使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再者,对于完成的课程任务,可通过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便学生从课堂中的观者、听者、答者、记录者转变成思索者、提问者、讨论者、积极参与者。

二、强专业基础与重实践实训的有机结合

专业基础与实践实训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互为衔接、互为依赖、互为影响的重要环节,专业基础知识是实践实训能力的前提,实践实训能力是专业基础知识延伸与应用,两者有机结合形成科学完整的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与系统。高职院校的服装专业是社会应用性、行业应用性十分明显的专业,服装专业学生是典型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中既要强专业基础,又要注重实践实训,并将两者有机有效结合,为服装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切实的教学保障,轻视和漠视其中任一环节,都将对服装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如何实现强专业基础与重实践实训的有机结合,一是要树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理念,加强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为后续的实践实习打好基础、创造条件。同时,注重实践实习课的教学环节,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得到充分培育和发展;二是要注重学校专业基础理论的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善于科学地安排教学计划,将专业基础理论有机地融入实践实训课,在实践实训课中将专业基础理论融会贯通,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即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以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实训,在实践实训中运用、验证和巩固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从而,提升专业教育教学的科学性、专业性、针对性、有效性;三是要注重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训的有机结合。由于高职服装专业教学鲜明的应用性,因此,企业实训见习成为服装专业教育教学不可替代的必要环节,是学生从学校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胜任职业岗位不可或缺的中转站。在企业中通过顶岗实习、实训实战,实现工学一体化,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就业的有机衔接,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程序,使学生的培养质量得到有效保障。此外,还要善于组织低年级服装专业的学生深入服装设计与加工企业,到生产一线观摩,到消费市场调研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社会、接触企业,直接感受服装的设计与生产过程,增强专业感性认识,明确学习方向,巩固专业思想,拓展服装专业教学的平台,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成长成才更加贴近社会、贴近专业。

三、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有机结合

学习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是当代服装专业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中的核心要素,也是适应社会发展、时展、行业发展的必备条件。2005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和要求是:更加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研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水平。可见,培养独立创新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通过服装专业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在注重培养服装专业学生学习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也是适应时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培养服装专业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学习实践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良好的学习实践能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只有具备良好学习实践能力的学生,才有可能不断地主动学习新的知识,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使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得到强化与转化,形成创新成果,从而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逐步成长为真正的创新型人才。而创新能力是学习实践能力的延伸与发展,同时,对学习与实践能力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促进学习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与完善。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服装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注重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如何培养服装专业学生的创新素质,笔者认为应从四个方面来推进: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萌发和形成要创新、想创新的意识,构建学生的创新意识自觉;二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即培育学生敢创新、不畏难、不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气慨与品质;三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能不能创新、会不会创新的品质与潜质,是能否最终取得创新成果的关键要素。创新能力是善于创新思维、发明创造、创新运用的能力,具有发展性、革新性、颠覆性特征,培育培养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对服装专业人才的迫切要求;四是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创新教学生态,通过营造良好的创新型教学氛围、改革教学方法、推进与完善学校和专业的制度设计,建立与完善激励机制,来为培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有利而必要的条件。

四、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的有机结合

高等职业教育是社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阵地,社会需要就是学校的责任和目标,学校必须根据社会的发展、市场的需求来培养相关人才。

因此,高职院校服装专业的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向应当更加贴近市场需求,为社会培养有用型实用型人才,为企业输送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现代应用型人才。目前,国内企业正处在一个转型期,从被动模仿加工型企业向自主研发,品牌经营型企业多元化发展。中高档服装市场及与服装相关的配饰行业市场潜力巨大,企业的规模生产、规模销售、网络销售等为服装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服装业走向技术密集型的必然趋势和计算机、网络信息、数控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WTO新规范的进入,迫使行业加速人员结构调整,急需补充成衣出样技术、工艺技术、市场开发、经营管理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CAD技术员、销售业采购顾问、专卖店经营主管、奢侈品营销管理员等新生新型岗位既为服装专业毕业生拓宽了就业渠道,也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服装专业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与社会发展同步,与市场需求同步,要确立发展意识,遵循教学规律,推进教学改革,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改革课程结构,建立学科特色,强化专业实践环节,使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契合呼应、有机结合。在强化专业基础、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为学生开设多方向的选修课程,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拓展专业视野和对社会就业的适应力,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技能内化和迁移。鼓励学生报考专业技能等级证书,使学生掌握多个单项技能以达到技能的复合性,使其成为具有多岗位就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五、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结合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