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09:3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八年级地理知识点小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校地理老师工作总结1
时间很快,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回首这半个学期,收获颇多。高一年级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我们一方面努力实践新课程改革的思想理念,探索新课程改革的种种问题,同时我们也不乏困惑。
一、前一阶段教学工作的回顾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暑假新课程培训活动,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
2.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虽然所带的五个班的学生普遍比较差,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改变过去教师“一言堂”的局面,设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通过适时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针对那些基本地理规律和原理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难度较大,逻辑性较强。如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二章第一节中“大气的运动”等,对于这些内容,在课堂上首先采取以教师讲述为主,让学生理解这些基本原理和规律,然后再让学生结合教材和练习进行自我领悟,最后再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索,从而使学生达到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基本知识的目的。 对于那些教学内容难度不大,学生易于理解的章节,如“地球在宇宙中”、“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等。其基本组织形式是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阅读、讨论等形式自我学习(有时也在课前先布置学生提前预习或搜集相关资料),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学或课前预习提出相关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教材上的,也有可能是教材外但与本节内容相关的),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等对问题进行探究,最后教师进行简单的归纳与小结。这种课型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结合学科特点,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到地理学科而言,主要表现在自学能力、地理图表的分析、处理能力、空间思维能力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上述能力的培养。
二、存在的问题
1、新课程地理教材正文简短,有的只有几句,许多知识点到为止,留给教师发挥的余地过大(变相地加重了教师负担);同时,新课程标准要求不具体,讲多深、讲多少,很难把握。
2、新课程地理教材提倡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生很活跃,但由于活动过多,一节课很难讲完,出现了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不足的现象。
3、学生普遍感到地理难学,而且地理知识缺乏系统性,比较零散。许多老师说:地理新课程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更困难。
4、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面小,学生在应试的路上跑惯了,只知道解题解题。面对在观察发现猜想论证的新思路上学习,感到陌生不适应。因此,要在课堂上开展“活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十分困难。
三、今后教学的几点想法
在课堂上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自己对问题的解释,运用证据和共同探究的策略,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不同组之间进行答辩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寻求合理的答案(非惟一性),教师在其中主要起点拨引导的作用。对于实验等花费时间长这一点,可以尝试在课前就对学生说明该实验的目的、操作过程,提前准备。 针对知识缺乏系统性、零散的情况,我们要学会总结,及时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针对难学这一点,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心理上预先让学生喜欢它,尽量发现学生某方面的优势,并不断强化其学习地理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把课程标准分解,刚开始要求放低一点,让学生尝试到成功,兴趣就会越来越浓;高一的学生年龄较小,多数学生才十五、六岁,所以要注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能成人化,以引起学生共鸣。通过上述做法,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教师教起来容易,学生学起来也就不难了。 作为教师,在新课改试验的第一年,我们要不断的摸索,要勇于创新,不断完善自己。
学校地理老师工作总结2
本学期教学的是八年级地理下册,共六个章节。如果按照正常教学速度计算,至少需要十七课时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教学。考虑到五月份的地理结业会考在即,从学期伊始,我就充分思考了教学进度、学生知识的构建、课程改革及地理会考的备考等之间的关系。制定了合理的教学与活动计划,并有序地进行教学。最后得以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并取得了教学改革与结业会考方面的一些成果。以下把教学的成果及经验归结为:
一、 建合理的知识框架
为应对结业会考,本学期的教学不得不快速度、少时多量的进行。根据地理课程标准中“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教材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学;化难为易、删繁就简教学;归纳框架知识,构建链式知识教学等,使教学更贴近生活,使知识要点更易于掌握,更利于识记。这样,也使得大部分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学习,收到了意料不到效果。
二、 以课改理念教学
地理课程标准的六个理念告诉我们: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不再是盲目的教学教材,传授知识要点。而是要教授对学生的生活及 终身发展有利的地理知识。另外,在教学中还得注意方法的指导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为此,本学期在教授基本地理知识的同时,更多地渗透生活中的地理常识,通过探讨学习,切实地为学生发展着想,让学生学有所用。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使地理学习变为一种学生感兴趣的、乐于参与探究并获取知识的活动或方式。这样的教学即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协作、探究精神,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家乡的感情,增强爱国、“爱家”意识。
三、 会考工作落实
在完成教学教材之后,即进入了紧张的会考备考和应考工作。复习过程中,我把中国地理作为复习重点,指导学生以强化练习作为主要手段,以提纲复习为辅,并抓住对基础知识的识记,通过反复识记、理解与运用,实现对知识点的识记。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结业会考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会考及格率为60%、补考及格率为100%。
诚然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有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学生探究学习意识不显著、会考成绩不尽人意等,这些现状都值得在今后的很长时间里去不断完善和提高。但是,相信只要有不懈努力的恒心和毅力,今后的教学定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学校地理老师工作总结3
时间飞逝,转眼本学期又要结束了。回首本学期的工作,有得失,也有收获。在担任初二的地理教学工作中,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实际条件和学生实际,勤恳,敬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如下:
一、本学期的工作
1、认真备课、上课,备学生而、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设计课型,拟定教学方法,认真写教案。每课都“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能力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在知识层面注入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发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因为八年级需要理解的内容多,知识的空间概念强,根据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利用了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理解力,提高教学效果。
4、积极认真参加学校及教研组的教研活动。研究探讨课程教法、学法,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二、本学期取得的成绩
本学期在我和全体学生的合作和努力下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地理主要是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懂得自学地理的方法,教会学生阅读地图,并熟悉它们,为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打下基础。初中地理第三册主要从中国区域地理的角度,用事实材料,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的居民,如何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生产和促进社会进步,以及不同的地区所出现的程度不同的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故此,我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为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地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存在的不足
当然,在工作上我还是存在某些不足。譬如,课堂上不能及时地关注到每个学生,让每个人都真正参与到课堂当中;因为教的班级多,不能把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都落实到位。还如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一节课下来,总觉得原来会的还会,不会的还不会。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1、加快教学方法研究,在教学中认真吸收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加以变通,并从理论的角度,加以深华。
2、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微课设计;研读课标;地图;虚拟情景;探究区域差异;知识建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057-01
当下网络微课资源渐渐多了,但纵观笔者尝试给学生开发微课资源和使用情况,网络资源适合本校学情使用的并不多。15年底,八年级上册完成教学任务,为了缓解下学期初中地理毕业升学考试的教学压力,需要适当提前教授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面对部分学生借不到书本,乃至没有地图,提前上课,并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于是,笔者尝试将要教授的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的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以及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将这两个章节以微课的形式,设计制作并使用,收效不错。学生觉得对教材知识点有疑惑,还可以课后自行复习温故。笔者结合自己任教4个班级的学情,确定微课制作流程的三部曲如下:
一、研读课标和考试说明,提纲挈领,微课设计将教材知识化整为零,化繁为简,更要突出其少而精的特色。
教师先解读《四大地区》的课程标准有两条:1、在地图上找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他们的自然地理差异。2、用实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结合微课10分钟以内的时间,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要求老师要抓重点,咬难点,重视细节研磨,设计短小精悍的问题,促进学生的细节学习,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加深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从而实现从微课学习到课堂学习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运用。以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为例,部分学生会将青藏地区的高寒等典型特征混淆。究其原因,这类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外乎只识记知识点,不求甚解,不了解自然要素的相互影响。其实青藏地区的“高寒”,“高”是成因,“寒”是结果,青藏地区第一级阶梯的地势高导致了该区域气候特征的寒冷。如此了解气候特征的成因就可以避免不同区域知识点的遗忘或混淆的发生。因此,我们在微课设计探究问题的时候,是为知识的呈现作铺垫。探究问题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和表达能力的锻炼,这才能通过微课少而精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而不是容易遗忘、分散的知识点。归纳同类型的课例,如四大地区,只要针对不同的课型,这样根据自己所任教班级的学习情况,确定微课所选择突破的重难点,才能立竿见影地夯实学生的知识点。
二、微课设计,突出以地图为载体,从而串联知识,更渗透读图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在教师展示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提取地图地理信息的技能。通过地图,再现地理知识。如《西北地区》以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导入西北地区的学习。通过驼队由东向西穿越西北地区为教学情景,展开教学,更凸显借助地图教学的重要性。通过途经景观的变化对比,通过学生的视觉冲击,来强化其学习的接受能力,同时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寓教于乐,引人入胜。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模仿老师的指图和读图方法等,间接提升学生的读图技能。当学生学会看图、读图、析图、用图,学生就可以把薄弱的基础知识,通过地图的载体,加以知识再现融会贯通。通过地图的运用,才能化繁为简,引导学生掌握区域学习的方法,通过对地图中的地理特征的分析,了解其相互关系,将零散的知识通过归纳分类,成因分析等串联起来,从而构建知识系统。
三、微课设计通过虚拟情景设问,通过探究区域差异的原因,从而凸显区域特点。
笔者发现通过探究问题,比平铺直述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以西北地区为例,先找出西北地区的分界线,了解其西北地区分布的位置和范围,再设问:探究西北地区分界线的地理意义?紧接着追问:为什么西北地区最典型的自然特征是干旱?在解析答案:距海遥远,山脉阻隔时,承上启下导入西北地形特征的讲解。
西北地区以高原、盆地为主,找出主要地形区?学生带着问题,有学习任务,有的放矢地学习。再追问:西北地区的地势特征?位于第二级阶梯。有部分学生常常无法准确判读西北地区的地势所处哪一级阶梯?借机温习,复习三级阶梯的划分依据。建议:设计的微课要适当的留白,给学生思考的间隔时间,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模仿老师的表达等,间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举例说明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的设置情景问题:为什么西北地区的新疆建有坎儿井?引导学生分析西北地区干旱,坎儿井的建设,有利于其中高山冰雪融水等水源过多蒸发。追问,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适合发展种植业吗?引导学生对比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所处的季风区和西北地区所处的非季风区的差别,从而凸显其主要的农业类型是畜牧业。再强调西北地区只有在水源丰富的绿洲或者河流沿岸才适合发展种植业,于是西北地区的种植业有绿洲农业和灌溉农业的特点。通过探究生活中问题,明确不同的地理概念。
最后,微课设计知识小结,实现知识再现、迁移与从而实现知识系统的建构。
通过选择题或者判断题,让观看微课的学生,跳一跳就能做对题目,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就感,鼓励学生通过自学,提升自己的自学能力。利用表格对比的方式提升学生分类、归纳、比较和分析的能力,还可以结合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归纳西北地区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的自然特征,及其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后期,部分学生试看,通过修改,真正做到贴合学生的需求,完善优化,提升课程设置制作的质量。
【关键词】社会学科;初中地理教学
湘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倡导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利用地理学科的特点和优势,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地理教师,不仅要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广博的社会科学知识。那么,如何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呢?笔者认为:除了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兴趣外,首要任务就是要理顺地理学科与社会学科的关系。地理学与社会科学,尤其是与政治时事、语文、历史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这些学科都要用到地理学的有关知识。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积极借助政治时事、语文、历史促进地理教学的案列。
案列一、政治对地理教学的促进
如政治时事――就是一定时间发生在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都是一定的地理空间)的重要事件,因而没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就很难想象能把政治时事的学习搞好。因此,我在讲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三节“西亚”中的“阿拉伯国家”知识点时,向学生提出了几道思考题:
(1)美国为什么要侵占伊拉克?
(2)美国的做法是正义的还是野蛮的?他能否征服伊拉克人民的民心?
(3)假如你是伊拉克人民你会怎样做?
问题提出后,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有说美国霸道野蛮的;有说美国以大欺小的;有说伊拉克人民要起来反抗,誓死捍卫自己祖国完整的。通过穿插这样敏感的时事热点,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倍感享受今天和平幸福生活的自豪。
又如《思想政治》二年级上册第五课《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的“环境问题的危害”里有一副这样的漫画(如图)我将其制成课件,引用到“滚滚长江”与“滔滔黄河”的授课中,向学生提出如下话题:结合“黄河”与“长江”的对话,说说“黄河”与“长江”的“昨天・今天・明天”?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众说纷纭。小结归纳:他们的昨天(国家治理前)长江、黄河给人民带来不少的灾害,如水灾、旱灾;他们的今天是指长江、黄河在治理后的现状,如三峡水利工程、小浪底水利工程得建设给人民带来福音;他们的明天是指长江、黄河现在存在的问题今后应如何解决和综合利用,变害为利,造福子孙后代。如解决“黄河的凌汛”与“断流”的根本措施,“洞庭湖”与“荆江”的变化与治理措施、发展前景等。
再如初三《思想政治》第一课“古代社会”一节的这样介绍:在远古时代,人类为了生产和生活,必须了解地理环境,必须了解周围有哪些山丘河湖,有哪些天然物可以采取。后来,由于生产的发展,剩余产品的交换,贸易、航海、战争等都要求对地理环境有更多的认识。
通过政治学科与政治时事知识的渗透,弥补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全面了解,扩大了知识面,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让学生放眼世界、展望未来。
案列二、语文对地理教学的促进
语文知识里也或多或少的涉及到地理知识。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七律・》这首八句的诗,就有五句涉及地理事物: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河、岷山。为此,我在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自然资源”一章学习中,为了调节学习内容的枯燥无味,我引用了的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我一起头,学生马上就能朗朗上口地跟着背下去。最后,我提出:谁能把这首诗所涉及的地理名找出来?学生马上交头接耳,有查语文书的,也有挠头思考的,课堂的学习气氛空前高涨。
又如在讲“滚滚长江”的“长江三峡”时,我引用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还有郦道元写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在讲“滔滔黄河”的“地上河”时,我引用了李白的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在讲“中国的气候”一章“梅雨”时,我引用了赵师秀作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青池塘处处蛙。”杜牧写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在讲“季风”时,我引用白居易写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在讲“高山气候”时,我引用白居易写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在地理教学中应用诗词歌赋,琅琅上口,应用得法,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能创造一种诗情画意般的教学氛围,这些诗词犹如一道道地方风味小食,桌上佳肴,悠远飘香,回味无穷。因此,巧用古诗文教学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教材《隆中对》一文中,也设计了许多地理事物,所以没有地理知识,学语文也往往会困难重重。
案列三、历史对对地理教学的促进
由于历史事件也总是在一定的地域中发生的,历史与地理也就像一对亲姊妹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学历史课本就有不少地图。如《》、《郑和下西洋线路图》、《中日形势图》等,这些地图无不要借助地理地图知识解决。在地理教学中穿插历史故事进行教学,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在讲“季风”时,我穿插了“孔明巧借东风”、“草船借箭”等故事。又如讲“北极地区”时,穿插“北极星的传说”、“美丽的大熊星座”等故事。
这些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深受初中学生的喜爱。根据青少年的这一心理特征,在课堂上巧用历史故事,不仅充实了地理知识的内容,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同时还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探索未来,并可通过历史故事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综上所述,要上好一节高效优质的地理课并不容易,社会学科了解的多少,直接影响地理教学的效率。我们每一位教师有必要尽快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协调课程之间的关系,统筹教学目标,规划相关内容,研究学科整合,从而开阔教学思路,挖掘教学潜力,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从多方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 正如一位名人所做:读诗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教学使人周密,……天文地理使人博学多能。
参考文献:
[1]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地理教学目标设计[J].朱雪琴,汤茂林.地理教学.2013(20)
[2]浅谈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J].邹开亮.学苑教育.2013(14)
[3]地理课堂教学中多元智能开发的策略[J].肖彦军.地理教学.2013(03)
[4]地理课程标准修订说明[J].陈澄,林培英.基础教育课程.2012(Z1)
[5]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环境的功能与优化[J].黄勤雁.地理教学.2011(20)
[6]反思多元智能理[J].余新.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03)
[7]多元智能理论与教师素养形成[J].牛实华,白晶.继续教育研究.2011(04)
[8]多元智能与全球教育转型――2010年北京多元智能国际研讨会带给我们的启示[J].张金秀.中小学管理.2011(01)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课堂 反馈 口头展示 书面展示 行为展示
展示赏学是反馈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语言、形体等方式表达对事物的认识、知识的理解、观点的差异,从而使“旁观”的教师发现学生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展示能发现学生对问题、知识独到的理解和方法,也能暴露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或不足,教师有针对性地点拨,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疑难问题能力,同时有助于提高学习地理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究竟如何展示、展示什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来定。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合适展示方式对强化教学效果尤为重要。
一、口头展示
口头展示,就是学生在讲解、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能用简洁、流利的地理术语表达、阐述自己的观点。
1.归纳知识要点
地理教材中有丰富的阅读材料,如七年级上学期的《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学生在自主阅读后只要能归纳出主要知识,即地球是一个球体即可。再如:地图家族一览、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胡焕庸和黑河―腾冲线、竺可桢与物候学、京杭运河等。这些内容只要求学生了解,可以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要点。
2.限时记忆
教学中强调理解记忆,但还是有一些需要机械记忆的内容。如:领土面积居中前六位的国家,可以用首字记忆法,即:俄加中,美巴澳。其他如:七大洲的面积排序、人口超过1亿的十一个国家、五个自治区的名称、四个直辖市的名称、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主要山脉、主要河流等可以让学生限时记忆。这类展示可以放在小组内进行,由小组长负责检测过关,个别学生在班内展示自己的记忆方法,将好的记忆方法在班内推广。
3.辩论
上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时,可以把全班同学分为两部分,四个小组的观点是南方好,另外四个小组的观点是北方好,教师指导学生展开任务,从气候、地形、水源、矿产、工业、农业、交通等方面收集资料,开辩论会。通过辩论的准备过程,学生掌握了主干知识,通过辩论进一步加深了对南北方差异的理解。教材中可以进行辩论的还有如:北京的四合院是拆还是留、航空与高铁哪个发展前景好等。
4.讲故事
历史事件的发生常和地理相联系,通过讲故事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加深印象。
上季风气候时,可以借《三国》中的故事活跃课堂气氛。赤壁之战前,周瑜为火烧曹军做了精心准备。他想起自己竟疏忽了一件大事,并急出病来。诸葛亮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东风”,并答应能借东风。为什么“欠”东风呢?因为赤壁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当时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风,极少刮东南风,周瑜的焦急是符合气候规律的。所谓“借”东风,其实是诸葛亮预测到冬至前后短时间天气反常现象。列举故事引出冬季风,加深了学生印象。
5.评时事
上中东地区时可以结合叙利亚、也门等国的时事加深学生对该区域的了解和关注。启发学生借助新闻、班级的报纸等进一步学习与地理相关的知识。
二、书面展示
书面展示,要求能将展示的内容条理化,能较好地反映问题的要点和逻辑关系,有利于学生阅读和理解地理知识。
1.填图
地理的很多知识点最终要落实到地图上,填图是训练和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很好方式。如学习中国的山脉时,可以给每位学生一张空白地图,让学生按照山脉的不同走向分别在图上画出山脉,并在图中填注山脉的名称,由小组推荐或教师选取填得较好的作品通过实物展台进行展示。同时请几名同学到台上分别填写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等山脉,让其他同学进行更正和补充。
2.析图
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阅读是一个难点,如八年级上学期P39页的活动题,要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利用多课件,把图展示出来,让学生上台,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海口、五道梁、吐鲁番的气候特点。在分析过程中,上台的同学得到了锻炼,问题得以暴露,台下的同学也可以同学的分析中进行思维。
3.编口诀
在上东南亚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记住东南亚各国的重要农产品,上课时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一起归纳。最后编成歌诀用一句话小结:“马棕泰橡律蕉麻,印尼椰子泰国米。”教学中国的疆域这一节时,我让学生按逆时针方向找出中国的邻国,并归纳记忆,最后学生归纳为:“十五邻国陆上环,朝鲜蒙古俄罗斯,哈吉塔巴阿富汗,印尼不丹缅老南。隔海六国莫相忘,印尼马文菲日韩。”教学长江流经的省区时,学生编了一句话:“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谐音为:“请壮士,穿云雨,恶相干,腕舒服。”意为:请到一个有勇有谋的壮士,一路穿过云雾缭绕的横断山区,回来的路上遇到两伙劫匪,壮士巧施离间计,令两伙人恶斗之后两败俱伤,壮士舒舒服服地离开。
4.设计手抄报
教材和课堂的容量是有限的,有时教师可以对一些知识做一些拓展。如学习自然灾害一节时可以让每个小组出一份关于地震的手抄报。收集资料了解地震的破坏情况,如何防震,如何避震,如何自救、互救。让课堂内容得以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三、行为展示
行为展示就是通过适当形式的表演,反映地理知识内容,学生了解问题的实质。
1.道具展示
《海陆的变迁》中关于板块运动和地形形成的关系时,可以让学生用书本演示板块受挤压时地壳隆起形成山地高原的过程。
2.肢体展示
等高线图比较抽象,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五种地形部位,如何与等高线图对应,可以让学生握起左拳,拳心向下,观察并指导大家在手上找出山顶、鞍部、山谷、山脊、陡崖。学习长江时,我请了两名学生,一名较高的学生右手贴着耳朵举起,左手斜向上举,呈字母“L”状。另一名矮一点的学生双手举起呈投降状,似字母“W”再请一位学生从源头开始介绍各河段的名称、上中下游的分界线、支流与城市名称、流经的省区、地形区等特点,这样展示学生会记忆犹新。
3.歌声展示
地形与民俗相关,会影响民歌的特点,在教学《地形和地势》时请学生分别唱《青藏高原》、《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茉莉花》等片段,感受地形与歌曲的联系。
展示形式的内容要科学,形式要合理,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学生的展示过程是体验知识、理解知识的过程,使课堂由“一言堂”真正变成“群言堂”。形式始终是要为内容服务的,最忌讳为了展示而展示的伪高效。一节课,学生究竟展示什么、如何展示,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来定。这就要求教师真正转变教育观念,敢于放手,让学生在展示中动起来,表达自我、提升自我,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韩海霞.课堂展示8形式.
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是一线地理教师还是其他教学工作者及用人单位都达成共识:地理知识无论是在应试还是在社会生活或工作实践中越来越重要,与之不相符的是地理科程没有得到重视,学生整体地理水平参差不齐,更有甚者在接受学校正统地理教学的学生对一些地理基础概念都是模糊的,对现实中发生的热点地理现象是漠视的。为何会这样?是学生对地理知识不感兴趣还是地理问题的趣味性和重要性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又或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偏差,笔者就针对这些问题在所在的中职类学校展开调查研究。笔者所在的学校是省示范职业高中,也是县城唯一的职业高中,学生生源主要是来自本县,他们都参加过普通高中入学考试,综合成绩大多不是很理想,存在严重的偏科情况,加之63%的学生来自农村,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差,基础教育部不是很好,本完成义务教育之后就准备外出务工,早早就业缓解家庭经济压力,由于国家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无论是资金还是政策都向职业教育倾斜,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除了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国家设置的奖学金以外,每学期还能获得稳定的补助,让很多学生从上学那一刻起就没有经济方面的后顾之忧。资金的倾斜能解决经济问题,但基础教育问题不是仅仅靠资金就能解决的,县农村的义务教育尤其是这一阶段的地理学科教育更是让人担忧。调查反映小学自然学科基本就是语文、数学或者是其他学科的老师讲授,没有专门的地理学科的老师任教,授课过程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
到了初中,有了好转,有专门的地理授课老师,但不是初升高的考试科目,只是初中一、二年级开课,一个学校往往就一个,情况好些的不过一个年级一个,课时就很难保证,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令人担忧,这就直接影响学生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针对本校学生的现状,他们面临就业和升学的双重机会,一方面由于大多数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家庭经济情况不是很理想,根据自身需要和家庭的经济压力就要求学生尽快学得技能,早日满足社会需要,同时也能缓解家庭经济困境,那就是通过职业教育取得职业技能获得就业机会,这种学生往往要求很实际,在学习过程中主要考虑所学知识是否使用。另一方面一部分学生要求进步,就业虽然是最终的目的但是通过有效途径去高等学府继续深造是提升自身的主要方式,而他们和前一类学生共同面临学习基础差的问题,基于此通过地理教学既要满足职业教育需求又要使得他们具有和同等学力的学生竞争的能力,融通教学模式应势而生。职业学校的融通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将升学和就业都作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正如其概念提到的一样,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满足一般的职业需求又要满足学生升学的要求。地理融通教学模式丰富了地理教学模式,对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通过不同选择获得更多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在实施融通教学模式过程中借鉴其他在职业学校发展和运用较成熟的其他教学模式的成功之处,还有其他学科在此之前实施融通教学模式中所取得的成果和不足都是此次研究的重点学习对象,当然也要尽力克服在这一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才有利于职业教育的积极健康发展,无论对地理学科本身还是自己所在的职业学校或者是其他职业类学校对教学模式的探索都有借鉴意义。
二、发展地理融通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一)中职融通教学模式内涵
所谓职业教育的融通模式就是将升学导向教育和就业导向教育相结合“两条腿”并用的一种教学模式。一方面让愿意升学并有能力升学的学生参加直对口高考或者是普通高校入学考试,使得职业高中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入高等院校深造学习,另一方面让没有升学意愿或升学意愿不强的学生有一技之长,适应社会需要,为他们做好直接就业导向教育服务。
(二)运用好融通教学模式的注意点
1.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调查研究发现,刚进职业高的学生很多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其中大多是不自信,他们之前以成绩分优劣,长期处于文化成绩这一单一标准评价下很容易焦虑和不自信。所以有针对性地在学生刚进校门时就要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说明之前的成绩不能代表什么,尤其是地理学科,大家的起跑线都是一样的,高中地理在高中阶段很特殊,因为不作为中考的考试科目大家在学校学习时没有很好的重视,并且地理科目的在校学习在八年级就结束,所以它几乎是“零基础”学科。只要今后认真学习,地理学科成绩绝对不会让每一位为它努力多的人失望,使学生明确无论是学习能力强还是动手能力强,无论是选择升学还是选择就业,地理学科绝对是实用用很强的学科。
2.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帮助学生树立目的端正态度是学好地理学科的前提。正如学者姜大源提出的关于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研究指出,社会劳动由单一向复杂转变,社会职业由单职业向综合职业转变,信息爆炸催生由一次性学习向终身学习转变。由此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应将学生的学习综合知识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但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进入职业高中之前因种种原因没有很好学习地理学科,并总认为地理基础差,在今后学习过程很困难,开始出现“畏难”情绪,或者是主观片面认为地理是“无用”的学科,因为之前的地理学习无论好或不好对他们都没有影响,尤其是从功利的角度上看也没有任何影响。由此要针对这些错误认识帮助学生端正态度,使他们认识到地理是自然科学,小到每天身边的风、云、雨、花草、空气,大到山川、海洋、自然灾害无一不和地理有关,除了实际生活中点点滴滴和地理相关外,还直接关系到考试成绩,进入高中之后地理就是必修科目。所以,不管就业还是升学都绕不开地理这一学科。
3.结合学科趣味和学生的兴趣。地理是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选修的旅游地理、环境地理,很多旅游专业的学生强烈要求丰富课本内容,并要求利用节假日讲解与其专业紧密相关的知识,这就说明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并且知道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挖掘更多的相关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在讲解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还结合身边的实例和时事新闻,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课堂教学时间和知识都是有限的,将教学知识在课外无限扩展,利用本县优秀的旅游资源和本校的教研基地,布置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教学和娱乐相结合,既学到知识并达到学以致用又培养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热情。
5.不断开展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拓展学生的发展途径。时代在进步,知识也在不断更新,要满足职业高中的学生既能达到升学考试的要求又熟练掌握一门技能的需求,职业高中地理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仅要不断更新知识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利用互联网技术丰富课堂内容,这样才能不断拓展学生的发展途径,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需求。
(三)操作实践
融通教学模式适用于实践课和基础理论课。以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要素整体性》为例。中职学校地理科程没有专门的课本,所以采用的是普通高中的教材,加之中职学校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短,因此教师要在课前制作导学案时打破原来课本的编排顺序重新制定三维目标和课本的重难点及相应的教学任务。
1.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和重难点。本课有两课时,其知识目标是自然地理要素的整体性的概念、表现和在实践生活中的运用,能力目标是理解和掌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并在实践中运用。情感目标是积极参加小组活动,有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积极建设家乡的热情。教学重点是自然地理要素整体性的表现。教学难点是自然地理要素整体性的表现和运用。
2.课堂教学过程。首先信息收集,将班里学生分为五组,让组长分配好组员的各自任务,将课前编排好的导学案分发到各小组。最后进行问题引导,提出问题1:为何自然环境中一个要素变了其他要素都随之发生变化?问题2:结合身边例子分析我们市过度开发地下水对其他自然要素的影响?我们县保护环境,扩大绿化面积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产生哪些影响?其次各小组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后结合老师的导学案思考讨论分析老师提出的问题。再次各组学生代表回答问题并根据需要演示,老师和其他组组员给分析评价和评分。老师应给予更多的积极评价和鼓励,并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最后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本节课的重难点,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网络资源多收集相关地理知识,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后观看《探索》栏目。课后复习本节课的知识,对比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知识点的异同,并布置下节课的任务。
3实践课教学。布置学生利用周末或课后活动休息时间到正在建设滨河公园实地观察和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具体体现,并提出滨河公园在建设过程中哪些是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运用。
三、地理融通模式的问题
正如融通教学模式的概念提到的一样,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满足一般的职业需求又要达到学生升学的要求,挖掘学生地理学习的潜能,让学生通过不同选择获得更多的地理知识,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但同时地理融通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遇到课时不足的问题,若多次组织实践课教学就会影响有些专业的专业课的学习,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地理课时安排不一致,中职学生在应对普通高中学生高中试题时比较吃力。
四、结语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地理教学;中国的地形;实践
交互式电子白板整合了现代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其结合了计算机、投影机等电子白板备课系统成为一个超大的计算机屏幕,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现代学习方式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辅助手段已经悄然地走进了课堂,如果能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的辅助教学优势,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结合我自己在《中国的地形》教学中,通过与现代多媒体教学现状的对比,谈谈自己对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感受。
一、多媒体教学现状
1.黑板粉笔教学
本节课一大难点教会学生阅读并运用中国地形图,在使用黑板粉笔教学模式下进行时,教师边走、边说、边写,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及课堂活动进行交互式教学,师生之间情感交流与双边互动得到了充分的实现,但是“黑板+粉笔”的教学形式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黑板的面积有限,一节课下来板书要换几遍,在黑板上重复写写画画很浪费时间;二是本节课的大部分环节都要用中国地形图来解决,教师只能用版图来描绘中国地形图,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必须有过硬的版图能力。
2.投影机幕布教学
本节课在“投影机+幕布”的教学模式下进行时,使原来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通过图形、动画等形式变得直观易懂,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交互式白板的优势
本节课我使用了电子白板系统和PPT程序交互使用多媒体整合,以下教学环节能够突出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势:
1.情境设置,来自生活中的地理
本节课讲授《中国的地形》这样一个自然地理知识,怎么能吸引学生呢?我想起学校用了一学期的下课铃声――《歌唱祖国》,里面有这样一句歌词“越过高山,越过黄河,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因此决定使用插入音视频的功能放出歌曲来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美好河山以及复杂多样的地形,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并且与PowerPoint中插入音乐的功能相比更为便捷,这是一大亮点。
2.整体切入,突出教学重点
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地图是这个学科的精髓,目前教学中通常所使用的单一的PPT课件在课前做好以后在课上不能随意改变,改变起来也比较麻烦,但是使用电子白板备课系统可以将地图大小和颜色的任意改变,还能在课件中加入自己想要的元素,如文字拖拽,音视频文件等,这在PowerPoint课件中是无法实现的,并且能即插即用,轻而易举优化课堂效果!
本节课设计的重点是中国地形三级阶梯之间的分界线以及中国的主要山脉分布,在明确我国地势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后,让学生在自己的地形图上将三级阶梯之间的分界线描出,为了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该知识点,请一名学生上台使用白板的书写功能将答案展示出来,学生将答案写在白板上,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集中点评批注,还能够记录下来作为以后的教学资源!使得让原本“死”的地图“活”起来,增强课堂互动,便于学生观察地图。
在交互式白板上用电子笔可以任意写画,请一名学生到电子白板上用不同颜色描出三级阶梯之间的分界线以及标注出不同走向的山脉,通过动手尝试,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且可以直观地看到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特点,使本来枯燥的记忆知识通过动手变得形象,让课堂能够真正动起来!
3.课堂小结,复习巩固
一节新课内容讲授结束后通常要进行课堂小结,白板的板书回放功能可以将课上教师所写的板书按先后顺序放映,帮助学生理清教学思路,想回顾几遍都可以,教学重难点通过不同颜色的字迹来体现,一目了然!
知识回顾以后要通过习题来加强巩固,导入填图练习让学生在屏幕前作答,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还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以上这些环节中借助白板使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现代学习方式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学更生动、更直观,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反思
交互式白板在保证多媒体教学优势的同时让老师从讲台上重新站了起来,回归到原来的边走、边说、边写的教学习惯。不但如此,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将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记录下来,比如一个学生的答题是常见的典型错误,只要写到白板上就可以自动记录下来,今后随时都可以找出来作为案例,这对我们的教学有很大帮助。
交互式电子白板中对图片的处理非常的方便,尤其是给大量频繁使用地图的地理学科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教师也无须花费过多时间在黑板上写写画画,而是可以随时从资料库中调用各种教学资源在电子白板上显示,但是这样对地理教师地理绘图基本功的锻炼会减少甚至会荒废,因此教师也不能完全依赖于电子白板进行教学,平时也要注重加强版图能力的培养。
但是要想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成功地上好一节课,让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双边互动毫无阻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程序的熟悉,教学资源的准备,这些可以说是“一劳永逸”,而白板能够把互动概念向更高层面、更深层次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