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09:3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质量职称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影响因素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是指在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当事人的过错,使得建筑物在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给建设单位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事件。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其中最基本的因素有四种:人、物、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人的因素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差异,这是工程质量优劣最基本的因素;物的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更加复杂、繁多;质量事故的发生也总与某种自然环境、施工条件、各级管理结构状况以及各种社会因素紧密相关。由于工程建设往往涉及到施工、建设、使用、监督、监理、管理等许多单位或部门,因此在分析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时,必须对以上四大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1建筑材料方面的因素
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结构的物质基础,建筑材料的质量好坏,决定着建筑物的质量。但在实践中由于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造成质量事故的比比皆是。使用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会给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在实践中建筑材料及制品的质量问题主要体现以下方面:
1.1使用不合格的钢材。一些施工企业看重效益,不看重质量,低价购买一些不合格的钢材如地下小炼铁厂、黑工厂生产的螺纹钢或圆钢,或者是从废品回收站买来生锈钢材,致使钢结构强度和韧度达不到要求,为建筑安全埋下隐患职称论文。
1.2使用的砂子杂质含量大。一些施工企业为省工钱赶进度,一是以次充好,该用石砂时不用石砂,而用价格稍低的石粉代替或掺杂部分石粉。二是砂子不上铁筛,连大带小,一齐拌入混凝土中。三是砂子中泥土含量太高,不经水洗,直接用于施工。这些做法导致的问题是混凝土强度不够,取样打压后,不符合要求,容易诱发桩基偏位、基础下坠、顶部开裂渗漏等问题。
2施工方面的因素
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质量隐患往往导致安全事故,而不安全因素又可能为质量事故埋下隐患。虽然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施工企业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责任问题做出相应规定,但在实践中由于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不按程序操作,导致工程质量事故频发。施工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建设前期的工作问题。建设前期的某些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工作,如果不认真按有关规定去做,很可能就决定了建筑工程质量的先天性不足,如项目可行性研究、建设地点的选择等。如果这些前期工作做得不好,很容易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有时损失是十分严重的。
2.2违反设计程序。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应当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原则。但大量的质量事故调查证明,不少工程图纸有的无设计人,无审核人,无批准人,这类图纸交付施工后,因设计考虑不周造成的质量事故屡见不鲜。
2.3违反施工要求。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决定了它和钢筋组合时的坚固程度,添加的砂、石、水泥还有外加剂都必须有一定的比例才能达到设计确定的等级。但在工地上搅拌站砂、石严重混堆问题时有发生,在配混凝土时,水泥、砂、石、水和外加剂根本不过秤。有的工地甚至根本没有秤,现场的混凝土配比例牌只是摆设。这样就大大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带来重大安全隐患。
3工程技术人员方面的因素
建筑产品的优劣,除了建筑材料全部合格外,最根本是人员的素质问题。提高施工一线技能工人的职业技能和基本素质是提高施工企业整体素质、保证施工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但在中国建筑施工领域,农民工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工程建设的“主力军”,而这支主力军的素质却令人担忧。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较低,且大部分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因此,由于缺乏质量意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也比较多。另外施工技术人员数量不足也是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都可能造成技术工作出现漏洞。
建筑管理人才缺乏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人才相对不足,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和重要行业管理人才严重匾乏;人才结构失调;人才布局不合理;优秀管理人才流失势头不减;管理人才制度、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存在严重缺陷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业的深层次发展。
4监理方面的因素
建设工程监理直接负责工程质量的检查验收,因此监理工作对建筑工程质量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目前我国监理工作存在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工程质量,为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埋下了隐患。监理方面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建设监理制度不完善。我国现已出台了《建筑法》、《工程建设监理规定》等一系列法律、规章,基本形成了上下结合配套的建设监理制度体系,对建设监理的开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但随着建设监理的深入发展,有些法规显示出不合理的成分,影响监理事业的发展。
4.2建设监理水平不高。现有的工程监理项目多数为施工阶段的监理,尚需向其他阶段发展。监理服务档次不高,绝大多数情况下停留在工程现场的质量控制上,在投资控制和进度控制方面往往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这就造成有些施工单位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为了赶进度不按施工规范施工,材料上偷工减料,导致发生建筑工程质量事故。
4.3监理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在工程监理工作中,部分监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检查把关不严,造成监理人员对工程施工的监控不力。通过调研发现有的总监理师兼任许多项目的总监;大多数监理人员,特别是总监理工程师根据自己对建设监理的认识和工程经验开展工作,随意性很大。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
4.4监理单位技术装备和检查手段落后。落后的技术装备和检查手段,使得一些质量隐患不易被发现而发展成为质量问题。比如,施工中使用的很多建筑材料,在用于工程施工以前,除了必须同步提供质保材料和准用材料以外,有的还要进行实验室试验,有的必须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复查,由于装备和手段原因导致被忽视的材料质量问题引发的工程质量事故问题在住宅建设中是屡见不鲜。
5法律法规方面的因素
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分三个层次,即基本法律、行政法规、规范标准。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执行不力,是产生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问题的社会原因。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5.1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建筑法》构筑了我国建设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且对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有专章阐述。但该法律也逐渐显露出缺乏适应性,过于原则性,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如对相应的处罚措施没有规定具体数额和幅度,完全根据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确定,不利于操作,客观上增加了执法的随意性,要么处罚过重,要么处罚过轻,就同一行为可能出现异罚现象。
5.2条例细则不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比《建筑法》在质量管理方面更加具体化,可操作性强,明确提出了“谁设计、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这一原则分解了质量责任,加大了质量管理的处罚力度,但也存在备案制度细则不完善的问题。
5.3验评标准、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强制性标准等规范标准,不断更新,但官方色彩浓,执行起来不到位,不具体,可操作性差。
除此之外,在整个法律法规及标准中没有明确建筑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中检测机构、监督机构及认证机构不同的权力和义务。另外,在建筑法律实施过程中,没有机构针对法律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修订完善工作滞后。
参考文献:
[1]白锋.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与安全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李子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钱胜.建筑工程质量及事故问题.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1.1材料采备和控制。主要生产材料包括:沥青(含改性沥青)、碎石、砂、矿粉、矿物(木质)纤维等。原材料采购前要求供应商提供由有资格的试验、检测机构出具的项目齐全、质量符合标准的试验资料。在此基础上,施工方还将从材料场(厂)取有代表性的样品做试验,进一步验证,如果没有问题方可采购。此外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加强管理,使材料不会变质、不被污染。
1.2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2.1目标配合比。根据图纸设计及规范要求,经试验确定目标配合比。
1.2.2生产配合比。按目标配合比及所选用的材料进行试拌,以二次筛分后进入沥青拌和楼各热料仓的材料取样进行筛分,重新合成材料配比以达到较优曲线,以此确定各热料仓的材料比例,干拌和成料后进行筛分验证,同时反复调整冷料仓进料比例,以达到供料均衡,由此确定生产配合比。
取目标配合比设计最佳油石比及最佳油石比±0.3%三个油石比进行试拌,再以各种试拌沥青混合料作马歇尔试验,绘制密度、稳定度、流值、孔隙率、饱和度等同沥青用量关系图,综合选定满足规范各项指标要求的生产用油石比。
按生产配合比进行试拌,铺筑试验段,并用拌和的沥青混合料进行马歇尔试验及路上钻取的芯样试验,由此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
1.2.3施工准备。对基层进行验收,复测其高程及其他各项参数,对不满足设计要求的及时向业主和监理汇报。对各种施工机具进行全面检修,应经调试并使其处于良好的性能状态。应配备有足够的机械,施工能力需配套,重要机械宜有备用设备。
1.2.4施工放样。各结构层的纵断面高程(厚度)采用悬挂钢丝基线来控制,横坡由摊铺机的熨平板控制。每间隔5m设一基准线立柱,按高程悬挂钢丝。为保证钢丝绷紧,在两端紧线器上安装测力器,以保证钢丝拉力不小于800N。钢丝基准线悬挂完成后,对基准线进行复测。摊铺过程中随时对基准线进行检测。在路缘石及中央侧石(或防撞墙)侧面按设计高程弹出墨线作为摊铺厚度的监测线。在水泥稳定层的表面撒出控制摊铺机行走方向的灰线,保证摊铺机始终沿灰线行走。
1.2.5沥青混凝土的摊铺及碾压。施工前对水泥稳定石粉层进行彻底地清扫。清扫干净后,在稳定层表面少量洒水,待表面稍干后,用沥青洒布车喷洒透层沥青。透层沥青应洒布均匀、不流淌、无油膜,洒布机无法洒布的地方用人工进行补洒。透层沥青洒布后应立即封闭交通,并报监理进行检验认可。
(1)摊铺。采用二台摊铺机梯队作业,联合摊铺,两台摊铺机前后相距10~20m,纵向接缝重叠100mm。
在摊铺机起步50m采用墓准线控制摊铺,调整好铺筑厚度和横坡,并对自动找平梁进行校正,50m后采用找平梁控制摊铺。摊铺机调整好虚铺厚度、横坡,采用两次加热对熨平板进行预热。
至少6辆运料车在摊铺机前按序排列等候,装料后摊铺机开始摊铺,运料车始终保持在摊铺机前200~300mm处卸料,由摊铺机接住,推向前行,并有专人跟踪检测高程、横坡和厚度,及时进行校核与调整。
控制摊铺机的行驶速度在2~3m/min,使之与拌和站的拌和能力相匹配,保持摊铺过程中摊铺机匀速前进,不得中途变速,同时控制混合料摊铺温度在110~130°C,并不超过165℃。
(2)碾压。碾压按照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进行。压路机紧跟在摊铺机后面碾压,在终压温度前消除全部轮迹,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后立即停止压路机作业,以免过振。
初压:采用轻型钢轮压路机(时速控制在1.5~2km/h)静压一遍。从断面低的一侧向高一侧逐步碾压,温度控制在120°C以上。
复压:初压完成后即刻进行,采用振动压路机振动碾压4遍,复压速度为4~5km/h。温度最低不低于90°C。
终压:紧跟复压进行,采用轻型钢轮压路机时速控制在2~3km/h,静压一遍,以消除轮迹为止,在70°C前完成。碾压完成后,用核子仪现场测试压实度供参考。
碾压过程中严禁过压,为了使压路机不粘轮,利用压路机洒水装置向碾压轮洒少量水。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时,压路机轮迹重叠宽度不超过200mm,采用静压时,压路机轮迹重叠宽度不少于20cm。
碾压时压路机不得在新铺的沥青混合料上转向、调头、左右移动位置或突然刹车停在温度高于70°C已经压过的混合料上。不得先起振后起步,不得先停机后停振。
1.2.6接缝处理。施工中的纵接缝全部为热接缝,碾压时应先由两边压起,再碾压缝中线部分。施工中的横接缝采用45°角的斜接缝,各层的横接缝应错开,在下次摊铺前,先用摊铺机熨平板对横接缝端部进行预热,再进行摊铺。对横缝处用人工进行修整,用钢轮压路机对横缝进行横向静压,并检查平整度,不符规范要求时进行修衬直至达到规范要求。
1.2.7SMA路面的施工特点。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与沥青混凝土在原料和生产工艺上有一定的差别,故施工工艺也有所不同,以下主要针对SMA混合料施工的不同点,相同点不再赘述。
(1)SMA混合料的拌制与运输。拌和SMA混合料时,集料的烘干温度一般要提高到20°C以上。拌和好的混合料储存时间不得超过24h。
纤维投入采用机械投入,每拌和一锅,自动称量一斗。
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必须加盖篷布,防止表面结硬。
(2)SMA混合料的摊铺。SMA层采用摊铺层前后保持相同高差的雪橇式摊铺厚度控制方式。
SMA混合料往往同时使用改性沥青,黏度较高,摊铺温度高,摊铺阻力要比普通混合料大。当下层沥青混凝土未硬化时,不宜接摊铺SMA面层,以免摊铺机轮胎刨开下面层。
混合料的可压实余地很小,松铺系数要比普通混合料小得多,一般不超过1.05。摊铺、碾压要一气呵成,在尽可能高的温度下进行,所有的施工工序必须在温度下降至100%以前全部结束。
(3)SMA路面的碾压成型。a.SMA必须采用刚性碾碾压,不容许采用轮胎压路机。b.碾压SMA必须密切注意压实度的变化,过碾压是个大忌。一般初压用10T钢碾紧跟在摊铺机后面1~2遍,复压用钢碾静压3~4遍,或振动压路机振动碾2~3遍,最后用较宽的钢性碾终压一遍即可结束。c.由于SMA的结构组成的特点,初压的痕迹极小,压路机碾压过程中,前轮不会发生明显的堆拥。如果产生堆拥现象,说明粗集料没有充分嵌挤好,或者嵌挤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对这种混合料必须废弃。d.SMA路面的接缝。纵缝:两台摊铺机成梯队同时进行摊铺,相距在10m以内,使纵缝始终保持在热接缝状态。
横缝:为了提高平整度,一般采用切割成垂直平面的方法,由于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切割比较困难,要在每天施工结束,尚未完全冷却之前,就切割好,并用水将接缝隙部刷干净,第二天涂刷黏层油,即可接着铺新混合料。
1.2.8养护。在施工结束后,应封闭交通,以保证路面不被污染、压坏。如有意外造成路面破损,应及时用路面综合养护车修补。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后,方可开放交通。
2施工(生产)工艺
通过铺筑实验段选出最佳的生产配合比,拌和过程中精确控制油石比及各个环节的温度,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施工时严格按规范及施工组织设计操作,对运输、摊铺、碾压及养护等工序,均制定相应的质量检测标准,在施工过程中跟踪检测。
3现场防护
在施工过程中及施工结束后,应封闭交通,以保证路面不被污染、压坏。如有意外造成路面破损,应及时用路面综合养护车修补。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后,方可开放交通。
2质量控制的手段
建设单位是工程建设的主体,是工程建设项目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对工程质量负总责。工程质量是工程项目投资效益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有效方法,应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始终。建设单位相关部门应全权代表建设单位履行职责,采取超前控制,预防为主的手段,将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达到预期的质量控制目标。
3对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
项目的建设过程执行工程监理制,是现行工程建设市场走向规范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并与国际上通行的项目建设管理方法接轨。建设监理制实施以来,工程建设质量明显提高,工期和投资控制有了保障。为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使监理单位能够有效控制工程项目质量,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和监理合同的要求去做,并赋予监理工程师相应的权力,使监理工程师能够较好地履行监理合同所规定的各项职责,达到控制工程质量的目的。
业主对监理的监督控制,主要通过监理工作月报和进行现场监督。监理工作月报主要反映内容之一就是对工程建设质量的控制情况。它包括:单元工程验收情况;本期单元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统计;单元工程优良率控制图;分部工程验收情况;施工试验情况;质量事故;暂停施工指令;本期工程质量分析(包括产生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和质量对策一览表)。现场监督就是业主派驻现场管理人员(如可设现场质量控制部),根据监理月报反映的质量情况,通过现场勘察,来督促监理和施工单位对有关质量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共同搞好质量控制,达到质量控制的预期目标。
4对施工单位的质量控制
通过招标,选定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从事工程建设,签订工程施工合同。建设单位对施工质量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工程监理进行。工程监理依据监理合同对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理,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活动完全处在监理控制之中,通过控制人员、材料、机械、方法工艺和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通过现场质量检验、落实检验方法,参与分部工程、隐蔽工程验收等措施来控制工程建设质量。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由参建各方人员参加的工程质量联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成立督察组织,随时对工程建设质量实施督察,防止质量事故的发生。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项具体而细致的工作,是搞好工程质量、强化建筑结构、美化装饰工程的依据方法,及其优化控制的科学,它融合了施工管理人员、监理人员以及建筑工人的综合素质。加强工程现场管理,不但可以为施工单位节省资金,而且也为提高施工效益,强化工程质量、美化城市环境做出贡献。
项目业主在开工前,应公开招标,选定与工程建设任务相适应的承包商,并签订工程承包合同。业主对施工的具体质量控制主要是委托监理进行。监理依据项目业主与承包商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对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监理,使承包商的工程质量活动完全处在监理的控制之中,有效地开展质量控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问题不是监理和施工单位就能解决的,还需要业主做大量的工作。业主在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确定工程质量控制流程中主动控制影响质量的因素(包括人员、材料、机具、设备、施工顺序和方法等)。工程质量控制流程明确后,进一步完善质量监督组织,如业主可设质量管理部门,直接负责监督监理和施工单位的质量行为,并协调二者关系。
4.2抓好质量检验、落实检验方法。质量检验方法包括:操作者的自检、班组内的互检、各工序间的交接检、质检员的巡检,以及业主、监理、设计及政府质量监督部门的检查。
4.3对分部工程、隐蔽工程组织验收。对不同类型的分部工程及隐蔽工程,应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验收。不同类型的分部工程因工程内容不一,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也不同,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及行业标准组织验收。
4.4审查质量问题(事故)报告,参与现场质量监理会议。当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事故),应及时引起重视,防止诱发重大的质量事故,组织专人调查分析原因及特点,并审查监理、施工单位填写的工程问题(事故)报告单及处理方案报审单。
5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竣工验收是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后期工作,是全面考核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及时委托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检测单位对工程建设质量进行全面检测,为工程顺利通过验收奠定基础。及时组织由参建各方参加的单位工程验收,对工程质量有疑虑的地方,现场进行查验,发现问题,尽早处理,消灭质量缺陷。客观、公正地评定工程质量等级,使工程质量等级评定能够准确反映工程建设的内在质量。严格按照验收规程进行工程验收,发现质量问题,责令有关单位限期处理。建设单位应加强对工程扫尾工作的管理力度,由监理单位督促施工单位按期完成,确保工程完整。
6缺陷责任期的质量控制
缺陷责任期是工程内在的、隐蔽的质量问题容易暴露的时期,通过试运行,有些质量问题会暴露出来,形成质量缺陷。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这一阶段的质量控制,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分清责任,限期处理。工程自办理交工验收手续后,在规定的期限内,因勘察设计、施工、材料等原因造成的工程质量缺陷,要求施工单位负责维修、更换。建设单位对各种修补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验收,保证修复质量,向运行管理单位交送一个合格的工程。
7结束语
以上,只是从施工准备、施工、竣工几个阶段浅述了建设单位如何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控制。实际上,质量控制始终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总结、探讨。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作者:本丛书委会.出版社: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04-08-01.
[2]建设工程施工管理.作者:刘钟莹.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3-1.
[3]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的弊端分析.作者:邓惠琴.出版社:山西建筑.2004-30(1).
1.1钢材的质量控制
钢材进场时,质量证明书(原件)、出厂时印有厂标、钢号、炉罐(批)号、直径等标志的标牌必须齐全且一致,否则,应拒收。施工方对到场的钢筋进行抽样检测时,需提前通知监理工程师,在监理工程师见证的情况下进行抽样。钢筋应分批按规定进行力学试验和焊接试验。力学试验包括抗拉试验、屈服点、伸长率、冷弯试验。焊接试验(搭接焊)包括外观检查和拉伸强度试验。钢筋试验报告由监理工程师审查合格后,该批钢筋即可使用。钢筋原材料检测应以同厂别、同炉号、同规格、同一交货状态、同一进场时间,按批量进行检测。钢筋的各项试验,如有一项不符合钢筋的技术要求,则应取双倍试件(样)进行复检,再有一项不合格,则该验收钢筋判为不合格。不合格钢筋不得使用,并要有处理报告,以防止混入其它批量中。在监理工程师认为必要时,需增工程材料的质量控制袁舫(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400014)加钢筋的抽检频率。使用前,应对钢筋表面的污垢进行清除。钢筋必须顺直,弯曲成型后,表面不能有裂纹、鳞落或断裂等现象。
1.2水泥的质量控制
工程中所用的水泥,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范、本工程的施工工艺和设计要求。经采购进场的水泥,必须具备出厂合格证和出厂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水泥使用前,应根据其批量按规范要求进行随机抽样试验。试验项目包括水泥强度试验,体积安定性试验,凝结时间、标准稠度、水化热等技术参数的试验,必要时需做细度、有害物含量的检测。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的不同,试验项目也不相同。试验的结果,须报监理工程师审验。有以下几种情况的水泥一律不得使用:未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受潮或包装袋破损严重;出厂试验报告上未具有3天和28天强度;水泥存放时间按出厂时间算起,超过三个月。
1.3砂的质量控制
初步选定的砂,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技术规程和标准的要求,需进行全面检验。检验项目为筛分析、含泥量、坚固性、有害物质含量、比重、质量密度、含水率。必要时需检测氯盐含量。进场的砂在使用前,应根据产地、规格、进场时间、数量来确定验收批。其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查确认后,方可使用。砂的检测应以同一产地、同一规格、同一进场时间,根据其批量确定验收批进行检测。
1.4碎石或卵石的质量控制
采购先期,需调查料场蕴藏数量及开采、运输条件,并根据国家颁布的技术规程和标准,对初步选定的碎石或卵石取样进行全面检验。碎石或卵石检验项目为:筛分析、含泥量、强度、针片状含量、压碎指标值、有害物质含量。必要时需检测比重、质量密度、含水率。进场的碎石或卵石,在使用前应根据产地、规格、进场时间、数量确定验收批,抽样检验。检验结果报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方可使用。检测应以同一产地、同一规格、同一进场时间,根据其批量确定验收批进行检测。
1.5混凝土外加剂质量控制
混凝土外加剂,应使用经过国家有关部门鉴定并批准生产的产品。产品要有生产厂家的质量证明书,其内容包括厂名、品名、包装、质量(重量)、出厂日期、性能和使用说明。进场的外加剂,使用前应按要求分批抽样检验。检验内容包括:固体含量、减水率、泌水率、抗压强度比、钢筋锈蚀、含气量、凝结时间、坍落度损失。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并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和施工工艺的要求。
1.6粉煤灰质量控制
进场的粉煤灰,需按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分批抽样检验。粉煤灰检测项目:细度、烧失量、需水量比、含水量、三氧化硫含量。通过检验并确定使用的粉煤灰,其使用掺量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和施工工艺的要求。
1.7预应力材料质量控制
钢绞线应提供其坯料生产厂的有关资料,质保书(原件)、发货码单和标牌等相关资料必须齐全且一致。按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对拟定使用的或到场的钢绞线进行分批抽样检验。试验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查合格后,即可使用。锚具必须是通过国家技术产品鉴定的生产厂的产品,并具有该锚具生产厂的质保书(原件)等相关资料。按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对锚具的硬度、锚具的静载、锚具的性能等技术参数做出检验。检验结果经监理工程师审查后,方可使用。
1.8电焊条质量控制
电焊条必须是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优质产品,并具有生产厂的质保书(原件)等资料。按有关规定对电焊条做抽样检验。按有关标准对电焊条的焊接性能等技术参数作出试验,试验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验,签认后才可使用。进场的电焊条按有关规定妥善保管,注意防潮。
2结束语
1.1质量管理意识薄弱
有些施工单位对于工程质量管理缺乏必要的重视,无法将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往往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却忽略了工程质量的有效管理,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效益,反而对工程质量和企业的发展都造成了巨大影响。
1.2给水工程规范化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给水工程建设过程中,通常由行政部门或者是相关的授权单位对施工企业进行管理,导致有些没有按照规定执行建设程序和没有及时办理相关手续的企业无法获得及时的监督与管理,为工程管理质量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
1.3给水施工质量缺乏完善的标准以及质量责任的切实落实
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给水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给水工程的质量检测标准也在不断提升。因此必须给水工程的质量检测标准不断走向完善,不然会导致质量检测标准不合时宜,不能够满足现代的城市给水工程建设的需求,造成项目工程质量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另外,质量责任得不到切实落实给水工程弊端之一,一旦存在质量问题,无从落实责任,对施工质量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1.4给水工程施工单位缺乏严格的质量管理程序
有的施工单位自身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而且大部分单位都有将工程分包的现象,这就导致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管理与质量控制工作得不到有效保障。有些给水施工单位不具备相应的资质,在质保体系的建设方面不够完善,随意变更设计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对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1.5缺乏完善的项目监督管理机制
监理人员在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一部分给水工程施工单位,却通过各种手段躲避或者拒绝监理人员的监督,使得工程质量无法获得有效保障。另外有些监理人员疏于职守,对施工单位缺乏严格的管理,造成了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督的缺位,严重影响给水工程的长远发展。
2给水工程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强化策略
2.1做好给水工程施工前的准备
第一,当签订给水工程施工合同以后,要根据施工设计图纸和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才能确保施工的有序进行。因此必须要熟悉了解施工图纸,对于施工现场的地下建筑物、电缆、光缆、天然气管道等分布情况要充分掌握,才能避免施工时对其产生的损坏。对于施工现场的技术人员要进行必要的技术交底,以此保证工程顺利开工。第二,材料的采购也是施工准备阶段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严把材料质量关对于工程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进行材料的选购时,要确保进场的材料具有符合国家规定和施工标准的合格证、检验报告等资料,尤其是管线材质,如果质量不好,则其抗压、抗渗能力就较差,这对于工程施工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在现场的项目管理人员要适当对材料进行抽检,确保进场的材料质量有充分保证。第三,做好测量放线工作。测量放线是否科学是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数据不够准确,会导致管道的最终位置不符合图纸的设计要求,严重时甚至会产生倒坡现象。所以,给水工程施工施工之前必须落实交换桩的复测和保护工作,未经设计人员同意不能够擅自变更管道的走向。
2.2加强管道安装质量的检验
在市政给水工程的施工工程中,施工单位必须以设计方案为依据选用经过全面检验后的高质量的管道材料。因为在市政给水工程中,管道的使用年限的要求常规下要超过20年,因此必须严格检验于管道材料的抗压性以及抗渗性,避免在其使用过程中产生严重的质量问题,如变形或是渗漏等。市政给水工程管理中,给水管道是否遵循规范的安装流程进行安装,极大地影响着施工的质量水平,所以,施工单位必须加大好各项安装环节的质量监控,特别是对柔性管敷设问题的监控,必须将环刚度以及荷载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提升管道安装的质量水平。
2.3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质量检验标准
作为国家重点监管的城市建设项目的市政给水工程,根据国家要求,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质量检验标准。在管理与监控市政给水工程的施工质量时,质检人员必须深入把握并理解国家有关的质量标准,严格的监督并管理对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在市政给水工程的施工工程中,假如发现偷工减料或者是违规操作的状况,质检人员必须马上制止,同时向工程管理部门反映,促使相关人员尽快进行制定改进措施以及整改方案的制定。
2.4逐步建立统一的施工质量监理标准
现阶段国内的市政给水工程的施工监理制度不够完善,监理人员缺乏专业技术,导致城市难以形成一个规范的施工质量监理标准。市政给水工程的监理人员必须在归纳并总结各项目的施工监理经验,与专业人士进行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共同探讨并深入研究,进而制定出与国内市政给水工程施工监理现实相符的规范的行业标准,同时进行积极推广,将统一的行业标准推广到各施工单位好排水工程监理单位之中,进而使给水行业朝着可持续科学发展的方向不断前进。
3结语
1趋势分析数据
根据《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中血液质量控制检查项目,结合中心供应临床的10种血液成分(全血、悬浮红细胞、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单采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冰冻血浆、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选取24个关键指标(见表1),记录关键指标的每月质控数值。
2关键指标的选择原则
选择与临床输注疗效相关的或能体现制备工艺的定量项目为趋势分析的关键指标。
3建立警戒限和行动限
将关键指标的合格标准设置为行动限,将其作为需进行回溯性调研,必要时采取措施的界限。将关键指标合格标准的120%(>合格标准为符合)或80%(<合格标准为符合)数值设置为警戒限,将其作为需引起关注的界限。
4图表绘制
每个关键指标制作一份图表,以月度抽检袋数为横坐标,以检测结果数值为纵坐标,将每袋抽检制品的检测结果以折线图的方式绘制于图上,并设置警戒限和行动限。
5偏离数据的判定
对检测结果超出行动限、同月抽检的4袋血液成分中有3袋检测结果超出警戒限或检测结果趋势有严重漂移(连续6~8个检测结果朝向检测合格标准线方向有明显连续上升或下降),定为偏离数据。
6趋势分析的指标
连续性趋势分析的数据应不少于20个点,如少于20个点,仅进行数据监控,可进行积累数据,达到20个点后进行趋势分析。每月点图后对于连续性趋势予以关注,并对产生偏离数据的情况予以分析,必要时采取措施。
二、结果
1除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有部分指标抽检结果
未能100%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外,其余8种血液成分全年48袋抽检结果的各项关键指标均100%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中未能100%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的指标为Ⅷ因子活性。
2冰冻解冻
去甘油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项目出现1次偏离数据(1个月中有3袋检测结果超出警戒限),甘油残留量项目数据曲线距离警戒限较远,趋势分析结果为正常。
3悬浮红细胞血
红蛋白含量项目出现1次偏离数据(检测结果趋势有严重漂移)。新鲜冰冻血浆Ⅷ因子活性项目出现2次偏离数据(超过警戒限)
三、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投资项目的不断增加以及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建设施工企业也在迅速发展。在企业发展的同时,部分企业的施工管理和人员素质并没有跟上步伐,不懂技术,不能对施工质量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发生了很多重大的质量事故。而一些质量很差的工程的出现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大影响。在施工过程当中存在很多关键环节,其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是否合格都影响着工程的最终质量,就比如在施工中必须考虑到的机械、材料、人员以及施工工艺问题,还有地质环境和天气变化对工程的影响等等。而工程中的一些特定的工序一旦完成,并不像一些其他产品一样能拆卸,出了问题只能修补或拆除,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工程质量的管理、不断提高工程质量水平显得极其重要。当前社会,工程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基础建设和发展国民经济等重大决策成败的关键。
2建筑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问题分析
1)进一步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各级领导一再强调“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质量方针,这也是我国建筑市场中一直贯彻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因此订立质量工作目标,制定相关的组织措施与管理制度,采用全面、科学的管理方法并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来建立完善管理机构和质量体系的相关责任制是质量控制工作的要点。在质量控制目标管理的实施中,想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就必须紧紧抓住目标制定、目标开展以及目标的过程控制等环节,努力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使各部门负担起各自的质量管理职责,保证达成自身的管理目标,以确保整个项目质量管理目标的实现。2)抓紧图纸的会审工作。如何在施工前期做好施工图技术交底工作和相关的设计文件工作决定着能否实现施工组织。因此每一个参加现场施工的人员都应当认真学习和熟悉图纸,摸清楚设计当中的关键质量控制程序,严肃对待图纸会审工作,这样做既能帮助设计单位减少在设计当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又能使各个施工单位更加全面的了解工程的特点和关键部位的质量要求。因此,在场的每一个施工人员都应当严格把握好现场技术交底工作,并尽力做好每一个施工控制环节,因为这些工作的好坏能够直接影响工程最终的质量。3)做好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如何使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直接决定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一个工程如果没有好的质量保证措施就不可能有好的产品。因此,在施工前期,施工方应当根据所提供的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对整个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并结合质量目标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工程质量的相关内容来编写相关的施工组织设计,与此同时在施工前制定好具体的质量保证计划和实施方法。4)制定保证工程质量的标准。面对施工中的规范规定,由于一些施工操作规程和相关标准并不是强制标准,因此某些施工企业往往忽视按标准操作,随意更改施工工序,改变施工材料,造成质量下滑。其实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施工是保证质量的重要环节,所以,有实力的施工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技术能力和实际情况,编制自己企业内部的规程和技术标准,用来将技术力量转化为施工标准,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建立检查改正制度,确保以企业内部的操作标准来保证工程质量目标的完成。
3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问题分析
1)选择优秀的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保证质量中人的因素符合现场施工的需求。由于工程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是建筑产品的直接生产者,施工质量的好坏决定于他们的素质高低与质量意识的强弱,因此必须选择有素质的人员。然而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思想和技能的培训,不单要提高其技术素质还要提高其质量意识,这样才能确立质量方针。只有管理技术人员有较强的目标管理和质量检测的能力,质量控制才能得以实施;同时施工人员还要有严格的态度和精湛的技术,能够通过技术规范和质量验收规范等对建筑产品质量进行有效控制。2)做好材料检验工作,严格把关材料及施工设备的质量。工程质量的基础是施工设备和建材的自身质量,如果设备和建材的质量都不符合规范要求,或者是有选择不当的问题,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并导致事故发生。因此在建材购置时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选择国家认可和有一定的技术资金保障的供应商,同时也要货比三家,选择有产品合格证和社会信誉度高的产品,这样既能买到有质量保证的产品也能降低采购成本。目前建筑市场的建材鱼龙混杂,因此必须坚决抵制和杜绝一切伪劣产品进入施工现场,这就有必要实行施工采购过程的质量监控,对要进场的材料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检测工作。3)做好分项工程的检查验收和隐蔽工程验收工作。坚持执行施工相关人员互检和专检结合的方法,以预控为主,治理为辅。在检查中发现违背规范的做法,特别是不按照强制性标准要求进行施工的,要及时进行整改处理,整改合格再恢复施工,杜绝一切质量隐患的产生。
4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水平问题分析
仅仅依靠开会喊口号来做好质量,是不可能提高工程质量的,也不能消除影响工程质量的消极因素。要提高工程质量和保证经济的效益还必须得依靠先进技术的应用。积极投入新材料和新的工艺以及新技术和新产品,依靠科技的力量,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才能解决工程中的质量问题。国内企业应当充分了解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的学术发展,了解工程方面的新技术推广并加快旧工艺和设备的淘汰。同时还要制定考核制度,不断地提高和改进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全面推行质量管理;还要积极加强工程建设队伍的教育和培训,同时逐步推行持证上岗制度来确保工程质量的实施。
5结语
(一)地面空鼓裂缝。
防治措施:(1)严格处理底层,清理表面污物,并用水冲洗干净。(2)对于人员活动频繁的部位以及空鼓面积大于400cm²或裂缝显著者应予返修。(3)局部返修应将空鼓部分凿去,四周宜凿成方块或圆形,并凿进良好处30-50mm,边缘应凿成斜坡形。修补前1-2d,清水冲洗使其充分湿润,修补时先在底层及四周刷水灰比0.4-0.5素水泥浆一道,然后用面层相同材料的拌合物填补。
(二)厕浴间多水房间地面渗漏水。
厕浴间及多水房间地面常有积水,顶棚表面经常潮湿,沿管道或管道接头处渗漏水,造成环境恶化。防治措施:(1)楼面上预留的管道孔洞,轴线偏差应符合要求。(2)管道安装后,宜用细石砼认真浇补管道四周洞口,混凝土等级应比楼面结构砼提高一级,分层浇筑。局部试水,并认真做好养护。(3)认真做好防水施工,尤其是墙四周阴角及管道处的附加层不得遗漏。(4)铺设地面前,应检查找坡方向和坡度是否正确,保证地面排水通畅。(5)坐便口在楼板的排水预留口应高出完成地面100mm,切不可歪斜或低于楼面。(6)浴盆在楼面板上的排水预留口应高出完成地面10mm,浴盆的排水铜管扦入排水管内应不少于50mm;地漏接口安装好地漏防水托盘后,仍应低于地面20mm。(7)上下管道的接口缝隙内缠绕的油盘根应捻实,并用油灰嵌填严密。(8)排水管道应用吊架,固定牢固,横管的坡度要符合要求。(四)水磨石、大理石、花岗岩等板块铺设的地面有空鼓声或板块松动,有的板块裂缝。防治措施:(1)地面基层清理必须认真,并充分湿润。以保证垫层与基层结合良好。垫层与基层的水泥浆要涂刷均匀。(2)石板背面的浮土杂物必须清理干净,对于背面粘有塑料网格的,铺粘前必须将其撕掉,并应先用水湿润,等表面稍干后进行铺设。(3)垫层砂浆宜用1:3-1:4干硬性水泥砂浆,铺设厚度以2.5—3cm为宜,过厚会引起局部空鼓。(4)板块铺贴易二次成活,第一次试铺放后,用橡皮锤敲击,既要达到铺设高度也要使砂浆平整密实。根据锤击空头声,搬起板块,增减砂浆,浇一层水灰比为0.5左右的素水泥浆再安铺板块。(5)板块铺设24小时后应洒水养护1—2次,保证板块和砂浆粘结牢固。(6)局部空鼓可用电钻钻几个小孔,注入纯水泥浆(掺入10%—20%108胶)或乳胶。孔洞表面用原地面同色水泥浆堵抹后磨光即可。
二、铝合金门窗工程
(一)铝合金门窗立口不正。
防治措施:安装铝合金门窗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在洞口弹出立口的安装线,照线立口。
(二)锚固做法不符合要求,铝合金门窗框锚固件的材质、规格、间距、位置及固定方法不符合规范要求。
防治措施:(1)铝合金门窗选用的锚固件,除不锈钢外,均采用镀锌镀铬镀镍的方法进行防腐处理;(2)在铝合金门窗框与钢铁连接件之间用塑料膜隔开;(3)锚固板应固定牢靠,锚固板的间距不应大于600mm,锚固板距框角不应大于180mm;(4)在砖墙上锚固时,应用冲击钻在墙上钻孔,塞入直径不小于8㎜的金属或塑料胀管,再拧紧螺钉进行固定。
(三)铝合金门窗框变形,铝合金腐蚀,门窗框周围出现缝隙。
防治措施:(1)铝合金门窗框与洞口墙间隙应用发泡剂填塞密实。表面留5—8mm深的槽口,用密封胶嵌填封严;(2)在施工过程中不得损坏铝合金门窗上的保护膜。
(四)铝合金窗扇推拉不灵活。
防治措施:(1)根据窗框尺寸精确进行窗扇的下料和制作,使框扇尺寸配合良好;(2)窗框四周与洞口墙体的缝隙采用柔性连接,以防止铝合金窗框受挤压变形;(3)选用强度符合规定的铝型材和与窗扇配套的滑轮。
(五)铝合金窗渗漏水。
防治措施:(1)在窗楣上做鹰嘴或滴水槽,在窗台上做出向外不小于10%的流水坡度;(2)用矿棉毡条等将铝合金窗框与洞口墙体间的缝隙填塞密实,外面再用优质密封材料封严;(3)对铝合金窗框的榫接、铆接、滑撑、方槽螺钉等部位,均应用防水玻璃硅胶密封严实;(4)在铝合金窗框下滑挡水板上开流水孔,使雨水由孔中排到室外。
三、抹灰饰面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