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5 00:10:1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英文学习计划,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每天上午10:00~10:30分(周一至周六)为完全英语时间,在班上的所有同学及教师在此时间段内强制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可以干其它事,但是,在这段时间里,即使你在和朋友聊天,也必须用英文交流。
不定期的在完全英语时间里搞一些专题交谈、专题讨论以、专题演讲以及小话剧。在这段时间里,不得干其它事,集中精力搞好我们的每一个活动。
在我们班群里聊天,必须用英文。
周六晚英文大片欣赏时间,此时间段内建议大家不要做其它事情,仔细欣赏,看完电影后,每个人都用英语作一个简短的发言(可以是你对该部电影的一些见解,可以是电影中一句让你印象深刻的话。周六晚所有的对话强制使用英文。
周六电影推荐活动,同学们可以为周六晚的电影选片,但选片的要求是电影是英文的,而且要有英文字幕(不能是中文字幕),同时,推荐电影的同学还要准备好在电影开始之前,对这部电影作一个简单的介绍(英文)。
学习计划 Study Plan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term, I made a plan for my study. Now, I find that I carry it out well in the past month. I was poor in Chinese and English last semester. Therefore, I put the two subjects in the priority and I spent much time on them. Happily, I made progress in the two subjects this semester. Besides, math and physics is not so hard for me, but I must do many exercises to improve my knowledge. Half of an hour for each is necessary and I have always been doing so. The other subjects are easy for me. As long as I carefully listen to the teacher in the class and do some reviews, I can do well in them. While, it does not mean that I attach no importance to them. I make plan for my study to ensure the efficiency of my study.
译文:开学之初,我给我的的学习制定了一个计划。现在,我发现在过去的一个月我能够很好的实行。上个学期我的语文和英语很差,因此我把这两个科目作为我的首要任务并花很多时间在上面。很高兴的是,这学期我这两科取得了进步。此外,数学和物理对我来说不是很难,但是我必须多做练习来增加我的知识。每个科目花上半个小时是有必要的,我一直都是这样做的。其他的科目对我来说很容桂。只要我课堂上认真听课,课后复习我就能够把它们做好。但是,这也不意味着我不重视它们。我给我的学习制定计划以保证我的学习效率。
通过上面我对我的学习计划的介绍,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相信同学们会学习的很好的哦。
【关键词】英语学习;文化差异
引 入
有一个波兰朋友给我讲过一则笑话:三个女孩站在一面可以检验照镜子的人是否讲真话的魔镜前,如果是真话,可以实现一个愿望;如果是假话,照镜子的人就会消失。褐发女孩首先说:“我想我是最漂亮的。”嘭的一声,她消失了。接着,红发女孩对着镜子说:“我想我是最聪明的。”嘭的一声,她也消失了。轮到金发女孩了,她站着镜子前,小心翼翼的说到:“我想……”她还没说完,就嘭的一声消失了。这个笑话的背景是在西方,大多数人都认为金发的女孩很笨,他们甚至根本就不会思考。所以,当那个金发女孩说:“I think”的时候,镜子就已经觉得她在说谎了。如果不知道这个文化背景,就很难理解这样的笑话。
我们当中很多人,经历了中学六年系统的英语学习,又接受了多年的大学英语学习,甚至有一些还顺利通过了四级和六级的英语考试,可以说,已经基本掌握了英语语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但在实际运用中,由于对英语国家文化缺乏了解,缺乏对文化差异的洞察力和敏感性,不少英语学习者常常以汉语思维去理解英文语句,导致对英语中隐含文化内涵的语言现象理解不准确、不深刻、甚至产生误解;在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时,也常常按照汉语文化的习惯进行表达,造成了运用不恰当、不得体,甚至出现用语的失误的情况,给交流、沟通与合作带来了阻碍。
因此,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必须重视英汉两种语言间的文化差异,加强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才能正确恰当地运用语言,自如交流,促进中外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沟通与合作。
具体而言,英语国家和中国文化之间的差异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域文化的差异
地域文化指由所处地域、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文化,表现为不同民族对同一现象或事物采用不同的言语形式来表达或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以中英两国为例,中国是以陆地为主,且古代中国人大都从事农业或以农业为生。因此,中国人对“土”有着深厚的感情,反映在语言中就有“土生土长”、“土崩瓦解”、以及现在流行的“土鳖”、“土豪”等大量含“土”字的词语;而英国是一个岛国,渔业、造船业、海运业在其经济中所占比例甚大,因此,有大量的包含“water”、“sea”、“fish”、“boat”等单词的词组,展现了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hot water(困境)、when one’s ship comes home(当某人发财致富时)、eat no fish(诚实的人)、spend money like water(挥金如土)。
因此,汉语中的“望子成龙”不能直接英译成“expect his son to become a dragon”,而应译成“expect his son to become successful”或“hold a high expectation for his child”。否则一定会让英语国家人感到万分的不能理解。
二、社会风俗的差异
在文化传承方面,英美文化的典故多来自于古希腊、古罗马神话以及圣经故事。比如最后的晚餐,Achilles’ heel(唯一致命弱点)、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Penelope’s web(永远完不成的工作)、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等。而中国文化的典故则多来自于历史人物和民间传说。比如司马昭之心、毛遂自荐、孔融让梨、木兰从军等等。
排队是英语国家人固有的习惯。去商店购物、进餐、买票、上车等都按顺序进行,绝对没有人插队,熟人见面也不会乘机帮忙。给你提供服务的办事员如果发现有人插队,立即制止,不讲情面。轮到你的时候,还要等到他或她叫你的时候,你才可以越过黄线接受服务。否则会受到批评。
外国人吃饭往往是采用分餐制,或者自己点自己喜欢的菜品。而中国人则多是在同一个盘子里夹菜。吃完饭付账时,如果不是你特别要求今天请客,都是采用AA制。但这并不会影朋友之间感情,也没有人会觉得难为情。他们在餐桌上,一般不谈公事。这与中国人习惯的饭局上谈业务、促成生意大大的不同。常常有人在与外国人谈判时发现,这些外国人可以餐桌上与你称兄道弟,显得相当随和、好说话。但一旦回到了谈判桌上,他们却依然是寸步不让。
现在很多年轻人学习欧美的影视作品,在日常生活中,甚至上课、上班甚至是参加公共社交活动的时候都穿着背心、短裤、拖鞋等不合礼仪的服饰。他们却不了解,欧美人在正式的场合是相当讲究着装的。男士通常会穿西装、内搭衬衫,打领带,穿皮鞋。女士在正式场合则身穿礼服套装,配戴耳环。
三、价值观的差异
1.性恶与性善:西方古代哲人以及古代宗教大都主张原罪说,即,任何人天生就是有罪的。与西方古代哲人相反,中国古代圣人大都主张“性善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不同的人性论观点也影响了中西文化发展的道路。西方国家从“性本恶”出发,注重管理,强调依法治国。中国传统文化从“性善论”出发,注重人治,强调以德治国。
2.张扬与谦虚:当西方人当取得成就或荣誉时,一般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和喜悦。当受到别人赞誉时,也都欣然接受,并表示感谢。相反,中国文化则反对炫耀,认为会得意忘形;主张内敛,提倡谦虚,避免锋芒毕露,认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当听到外国人夸耀自己时,中国人常用“哪里哪里”、“一般一般”等回答表示谦虚。而这样的回答经常使西方人迷惑不解。
四、思维方式的差异
1.思维模式的不同:中国人较多曲线式思维,美国人较多直线式思维。曲线式思维是指围绕着某个中心主体绕圈子,迁回靠近主题的思维方式。直线式思维则指直接切人主题,直截了当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中国人的曲线思维方式和美国人直线式思维方式的差别表现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在写作习惯上,中国人无论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偏向于经过一定的铺垫之后再步入主题,讲究的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而美国人在写作习惯上强调清楚直白,一般文首有全文的主题段,每段段首有全段的主题句,以后的内容都是此主题的延展,完全是直抒胸臆。在交流方式上,中国人讲究委婉含蓄,不言而自明,强调暗示的作用:而美国人则着重有话直说,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意见。
2.思维角度的不同。以茶叶的命名为例。black tea对应中国红茶。表面看起来,对同一物体赋予了不同的颜色似乎有些奇怪。其实,英语国家是从茶叶颜色的角度来给茶叶命名的,而中国则是从茶水的颜色的角度来命名的。
3.思维习惯的不同。汉语中主动语态使用频繁,而习惯于客体思维的西方人却常把观察或叙述的视点放在行为,动作的结果或承受者上,并以此作为句子的主语,因此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广泛,如(他们)结婚六年没有儿子,然而妻子却出人意料地给丈夫生了一对双胞胎。英文多半会说After six years of married childlessness, the father was suddenly presented by his wife with a pair of twins.
五、习惯用语
每一种语言都有它独特的成语和俗语,我们这些成语和俗语称为习惯用语。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经常在理解这些习惯用语时感到困难。这是因为你不可能从组成某个习惯用语的字面上来了解它的意思。比如,Newcastle(纽卡斯尔)为英格兰东北部的工业港市,盛产煤,素以煤炭出口闻名。因此常用“carry coals to New castle”比喻“多此一举,画蛇添足”。Busboy常被理解成公共汽车上的售票员或司机。然而Busboy与公共汽车没有任何关系,它指的是在餐馆中收拾碗筷、擦桌子的杂工。此外,a small fortune表示巨资、nose of wax指软耳根、没主见的人、blue blood是贵族出身、贵族身份的意思。
这里只是列举了英语习语中很小的一部分,这些习语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下来的,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改变。比如,rain cats and dogs不能说成rain dogs and cats,one hundred and one thanks(十分感谢)不能改为one thousand and one thanks.
英国语言学家Jenny Thomas认为,语法错误从表层结构上就能看出,也很容易被发现。所以即使发生了这样的错误,受话人也会认为说话人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可以谅解。但如果一个能讲一口流利英语的人因缺乏对对方文化的了解而出现失误,他很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教养或不友好,他的行为会被误会为粗鲁和敌意。正如美国著名人类学家E. Sapir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因此,在英语学习中注重了解英汉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意识,显得十分重要。一是要加强对英语知识文化的认知,从阅读古希腊、古罗马神话、圣经故事、伊索寓言等书籍和英语国家报纸、影视剧等入手,主动获取英语国家的自然、地理、社会、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哲学、科技成就等知识文化内容,逐步建立全面完整的英语文化知识体系,为语言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要强化对英语交际文化的融入,真正使语言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回归到“交流”这一本源,积极参与各类英语社交活动,主动利用书信、网络交流等交际途径,在语言应用中积极了解英语国家的信仰习俗、价值取向、生活方式、行为准则等交际文化内容,学习模仿体态语、社交礼仪、交际环境、交际方法、交际态度等方面的非语言文化内容,潜移默化的融入“母语”交际模式。三是要注重英语语用习惯的积累,要真正掌握英语,除了语法、词汇、文化等方面的学习外,对包括词组、习语、固定搭配等内容的语用习惯的掌握同样重要。语用习惯是经年累月、约定俗成的,往往无法追溯其本源、理解其成因,因此要养成良好习惯,注重不断积累、自觉还原运用,才能原汁原味地掌握地道英语。
【参考文献】
[1]刘艳辉.浅谈英语学习中的文化差异[J].牡丹江师范学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2]李文敬.浅谈中英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J].林区教学,2011(1).
[3]张宁.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J].中国翻译,1999(3).
[4]孙仲娜.谈文化差异对词汇联想意义的影响[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9(6).
[5]曹小红.词汇的文化内涵与汉英跨文化交际[J].滁州师专学报,2001(6).
[6]杨贤玉,吴明清.注重汉英文化差异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J].十堰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
关键词:茶文化;英语教学引言英语教学方式应该更加多元化,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要体现出英语的魅力,针对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更加完善的英语教学模式。而茶文化背景下的英语教学,能够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茶文化在我国具有扎实的群众基础,能够激发社会各阶层对英语学习的热情,茶文化与英语语言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并且深受中国人民以及西方国家人民的喜爱,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茶文化,不仅可以提升英语教学整体质量和效率,同时还能够促进中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1大学英语与英国茶文化的关系概述
中国有几千年的茶文化历史,并深深影响着世界的茶文化发展。其中以英国茶文化最具代表性。随着现代人对茶文化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许多院校已将茶文化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保证开展教学课程的过程中,同时讲解茶文化的背景以及文化理论,让茶文化被更多的年轻人所熟知。在开展英语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西方国家同样重视茶文化,因此,可以适当引入西方的茶文化知识,让学生有一定的文化功底,才能更准确的掌握英语语言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由于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语法、句法以及语言场景的使用,教师可以以茶文化为背景,不断融入茶文化教学理念,确保学生对英语教学更感兴趣,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驾驭能力。截至目前,多所高校已将文化教育与语言教育相结合,提高了英语教学的利用价值,并确保在融入茶文化以后的英语教学课程变得更有意义。学生了解基础茶文化内容以后,可以更准确的理解英语词汇,并掌握重、难点英语语法和句法的使用方法,既保证学到了更多的英语文化知识,又可以对中国的传统茶文化进行学习和弘扬,让英语课程教学变得更有意义。
2高校进行茶文化教学的有效措施
随着中国茶文化流入英国,英国本土渐渐接受了这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并将其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形成了独有的茶文化内容。
2.1增加选修课
与其他学科的授课方式不同,茶文化的教学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让学生可以以良好的心态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完成其他科目的学习任务。由于学生掌握了茶文化的相关内容,因此,在学习其它文化科目的同时,可以适当引荐茶文化的基础知识,并要求教师对相关茶文化历史进行讲解,加深对其他文化的印象。学生有了一定的文化底蕴,才能在文化底蕴的基础上陶冶情操,顺利完成其他科目的学习任务。
2.2不同的渠道推广
茶文化在我国生活中十分常见,教师也在课堂上大力宣讲茶文化的内容,因此,学生有了更多渠道来了解茶文化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对茶文化进行推广。为确保学生了解更多的茶叶品种,并在推广的同时,融入自身对茶文化的理解和看法,各大院校可以在图书馆设立茶展览区,并提供相关介绍书籍,让学生完成茶文化知识的自主学习任务。适当开展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诗词大会,要求学生在大会举办之前,不断积累茶文化的知识和内容,以便提高答题过程的精彩程度。校园内部也应大力宣传茶文化的知识,鼓励更多学生普及茶文化,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茶文化的相关理论,确保我国优秀的茶文化可以传播得更快、更广。利用校园广播的宣传方式,能够迅速提高茶文化在校园的影响力,有针对性的对茶文化的知识进行宣讲,满足了茶文化爱好者的学习要求,提高了学生对茶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
2.3将茶文化与学生自身的专业内容结合
由于学生需要学习英语课程知识,因此,教师将茶文化知识在英语课堂上推广,能够弥补学生茶文化知识的空白。教师引入的文化内容以西方茶文化为主,英国的茶文化是西方茶文化的代表,为避免学生对学习茶文化知识不感兴趣,教师可以采取中西方文化结合的教学模式,既保证满足学生对汉语文学的学习需求,又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传播英国茶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茶文化知识的精髓,进一步体会茶文化内容的价值。外语专业的学生需要用英语与外国友人进行交谈,在了解英国茶文化的内容以后,可以满足特定语境的交流需求,让交流的内容变得更加完整,提高了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流畅性。
3茶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与传统的英语教学课程不同,融合了中西茶文化后的教学内容,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搭建英语课程基础,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弥补知识的空缺。由于学生首先了解了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所以在对英语课程进行学习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学习不同的内容,并有阶段性的进步和提高。
3.1阅读中西茶文化文学作品,丰富英语教育内容
学生想要更好的了解英语的重要内容,可以先从阅读西方茶文化文学作品开始。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言学习能力,英语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符合学生阅读能力的茶文化文学作品。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文学作品,并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阅读课程,全面了解西方文化的知识,并以此为基础,了解英语的使用方法和表达技巧。因为这种学习方式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求,因此,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更多的英语知识,加强英语知识的储备量;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尽量阅读原著,以免在进行汉英互译的过程中,受盗版错误翻译的影响。学生积极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并深入了解茶文化的知识,感受作者在茶文化氛围中的思想和情绪变化,才能更真切的了解茶文化的历史价值,并进一步提高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最后,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平等的交流空间,让学生提出对阅读作品的看法,检验学生英语水平提升的状况,才能顺利完成下一步教学方案的制定任务。奥斯汀的《曼斯菲尔德庄园》、《诺桑觉寺》以及最为著名的《傲慢与偏见》进行阅读。这些作品各有各的艺术风格,且与茶文化息息相关,同时也对英国饮茶方面的风俗习惯、文化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概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将这些作品推荐给学生,或定期的举办英语优秀作品心得交流座谈会、恳谈会等,这将使学生在作品的交流中不断的增长自己对英国茶文化以及不同区域风俗习惯、文化特征的理解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东西文化差异,提高学生基于英语文化理解英语知识的能力。
3.2立足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观
诸多高校开展英语教学课程,都要先让学生了解中西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课程的同时,有选择性的进行学习。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和规范用语习惯,才能确保学生在与国外友人进行交流时,语言更为严谨,口语表达能力明显提高。由于中英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性,所以学生在翻译时一定要注意,翻译的内容应避免与中西方文化产生冲突,避免翻译以后的文章难以被理解。教师应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性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英语课程教学任务。由于某些学生存在英语成绩较差的状况,因此,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茶文化的同时,为避免学生出现理解歧义或无法理解茶文化根本内涵的状况,教师需要先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在课后自行上网查阅与茶文化相关的资料,了解茶文化的起源以及相关历史背景,然后教师针对这一类学生增设培训科目,比如单独出课后复习题,让学生的个人能力有质的飞跃。学生需要谨遵教师给出的教学方法,接受教师的指导性意见,才能经过不断努力,既可以了解了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特点,又可以以英国本土的茶文化思想,完成英语知识的学习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注重茶文化导入的层次性,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英语专业的教学课程需要教师有阶段性的开展教学任务,也需要学生个人能力有层次的提高,才能确保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师为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需要不断学习,并适当的将茶文化知识在课堂上进行宣讲,让学生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顺利的完成英语课程的学习任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开展茶文化的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语境,让学生的语言能力逐步提高。由于教师讲解的理论知识更有逻辑性,学生学起来也更为方便,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应根据教师的指导性办法,在课堂上认真思考,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另外,学生应利用课余时间对不懂的知识进行补充,或者找老师进行询问,弥补茶文化知识的空缺。教师也应与学生共同讨论,充分了解学生的爱好兴趣,才能将制定的理论教学方法更好的应用于实际,让学生的个人成绩稳步提高。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避免在短时间内为学生灌输过多的知识内容,假如学生无法消化和理解,那么这些知识内容的讲解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开展以茶文化为基础的教学课程,还需教师有阶段地制定教学计划,让学生慢慢融入这种学习氛围,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英国文化历史悠久、渊源流传,因此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文化知识,就可以从茶文化方面入手,通过优秀茶文化作品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重点、难点知识。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积极的引入英国茶文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品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阅读西方优秀文化作品为基础,先让学生在茶文化的海洋中畅游,从而用茶文化去感染、熏陶每一位学子,丰富学生的见解,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去阅读英国优秀的著名原著作品,若存在问题,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英汉互译本,从而帮助学生通过学习英国茶文化,更好的掌握英语语法、语感等方面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颜学军.《失明抒怀》语言层面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12(5):2-4.
[2]袁宏.从语言层面谈儿童绘本的翻译[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11-14.
[3]彭富强.论文化与思维方式对英汉语的影响[J].新西部(理论版),2014(8):35-36.
[4]肖辛格.例谈影视作品标题的翻译策略[J].文学教育(上),2013(3):45-46.
英语作文一:英语学习计划
Plan for English Learning
I’m a middle school student. I love English, but it’s hard for me. Now I have a good plan to learn English。
I have a pronunciation problem. I can’t pronounce so well. So I plan to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it. I can’t read English passages quickly and can’t write a passage clearly. Now I plan to read more and practice writing often. As for listening, sometimes I can’t understand what others are saying. So I plan to improve myself by listening to the radio and TV. Grammar is the most difficult for me. I have no idea of it, but I think my English teacher can help me with it。
With this English-learning plan, I’m hoping for great progress。
译文:
我是一名中学生。我喜欢英语,但是对我来说却很难。现在我有一个很好的英语学习计划。
我的发音有点问题。我发音不好。所以我打算听磁带并跟读。我不能快速地阅读英语文章,也不能清清楚楚地写文章。现在我计划看多些书,经常练习写作。至于听力,有时候我无法理解其他人在说什么。所以我打算通过听收音机和电视来提高我自己。对我来说语法是最难的。我都不知道怎么办,不过我觉得我的英语老师能够帮助我。
有了这个英语学习计划,我希望能取得很大的进步。
英语是我国学生学习的第二项重要语言,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汉语言对英语学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然在掌握一门语言过程中,母语肯定会对第二语言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只有将第一语言科学合理的运用到第二语言中去,充分发挥第一语言积极有效的影响,才能推动我国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1文化基础和语言学习之间的关系
1.1文化基础差异对语言交流的重要影响
文化基础和语言学习中本身具有紧密的联系,在语言交流过程中更是突显出了不同文化基础之间的差异,由于历史文化、行为习惯以及表达方式之间的不同,势必会给语言之间的交流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语言文化环境背景下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充分了解汉语言的表达方式以及英语国家的语言表达等。如,中国人本身习惯用“哪里,哪里”来表达自己十分谦虚的态度以及与交谈方的客气。而是在英语过程中“哪里,哪里”却被汉语言文化基础薄弱的人理解为地点方位的询问,这种不严谨的英汉互译的学习和表达方式给那些极不专业的英语学习人员造成了语言差异,也由此说明了汉语言文化基础和语言交流之间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
1.2文化基础差异对英语学习的重要影响
想要全面的掌握和了解一门语言就必须深入的掌握该门语言信息的文化内容,中国的孩子从小在汉语言文化基础中学习,各部门的教师都会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的进行汉语言文化知识的传授,特别是语言文学课堂上更是让学生汉语言文化基础不断深厚,也给英语学习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但是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英语学习的整个教学大纲就是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会话、听力、朗读和写作等能力,但却忽视学生真正英语交流能力的培养。例如,每位中国孩子都熟悉掌握在英语练习中普遍掌握的“Howoldareyou?”这句简单的英语对话。但是在西方国家中“Howoldareyou?”却是西方人们为之回避的敏感话题,这句英语对话的提问,让西方人们误解为是对个人隐私的侵犯,是十分不礼貌的行为。这也充分表现出了文化基础的差异给英语学习产生了极大地的影响,也要求英语教师在教授学生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只是书本的照搬照抄,还需要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英语教学方式。
2汉语言文化基础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2.1汉语言文化基础对英语学习的正面影响
我国汉语言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汉语言自身就具备博大精深的特征,汉语言文化更是对其他语系的产生和形成起到了主要的推动作用,产生了巨大影响,汉语言文化自身的历史地位、国际地位十分深厚,给我国英语学习工作的开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汉语言文化基础给英语学习的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英语发音、英语词汇以及英语句法三个方面。
2.1.1汉语言文化基础对英语发音的有利影响
那些汉语能够流利表达、吐字清晰以及发音标准的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发音的把握和学习过程中更加有力,普通话水平和等级越高的英语学习者更具优势,语言表达方式,能够帮助英语学习更加熟练和扎实的掌握汉语言文化的基础上,更加熟练的把握英语发音中元音和辅音的发音方法。
2.1.2汉语言文化基础对英语词汇的有利影响
中英文之间本身存在着同形异义词的特征,如英文中“white”一词主要是白色和光亮的意思,“awhiteskirt”用汉语翻译过来主要是“白色的裙子”的意思,而“awhiteroom”用汉语翻译过程是“一间明亮的房间”,而在汉语表达过程中白色本身也代表光亮的含义,这两种表达的方式也能够充分的体现出中文和英文在一定程度上意义是相同的。
2.1.3汉语言文化对英语句法的有利影响
主-谓,主-谓-宾,主-谓-宾-宾,这是中文和英文句法主要构成结构,如,在主-谓结构中,她走了的英文表达方式是:Sheleaved;在主-谓-宾结构中,她买了一辆自行车的英文表达方式是Sheboughtabike;在主-谓-宾-宾结构中,她递给我一本书的英文表达方式是:Shepassedmeabook.上面几组例子充分证明了,中文和英文在句子结构的排列以及语言表达过程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顺序排列并没有任何差异,这样,将中文句子直接转化为英文的句子,主语、谓语以及宾语之间不进行变化,也为英语句法的掌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为英语学习建立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2.2汉语言文化基础对英语学习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中西方文化差异 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贸易的加速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沟通已经是当代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背景下,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社会和宗教等环境的不同,导致中西方文化差异。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总是习惯于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因而作出了不准确的推论,以致产生误解和曲解,影响交际效果。通过对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分析,来指导英语教学。
一、中西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文化差异
1.个人隐私。
在某些方面,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中国人提倡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比如对方的年龄、收入、婚否、家庭状况都是很私人的问题。
2.时间观冲突。
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他们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在西方,要拜访某人,必须事先通知或约定,并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经商定后方可进行。而且西方人一般是准时到达指定地点。而中国人则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有些人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般不会像西方人那样严格地按照计划进行,往往时间观念很淡泊,西方人对此往往感到不适应,从而引发冲突。
3.赞扬与赞美冲突。
各国的风俗、礼仪、交流都受特定环境的影响,都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在受到赞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会谦虚地说“不好”、“不行”等,因为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这体现出中国人在交往时,更注重委婉、含蓄。例如:一位外国旅游者对导游小姐说:“Your English is quite fluent.(你英语说得很流利。)”这位导游小姐谦虚地回答:“No,no.My English is very poor.(不,不,我的英语讲得不好。)”对于中国人的谦虚回答,英美人会误解为对方对自己的判断力表示怀疑。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因为西方人注重直来直去,“坦率”就能体现他的价值观和交流方式。
4.称呼语言的差异。
在交际中,中国人重视等级差别,为了能抬高别人的地位,喜欢用官衔称呼对方,以示礼貌。以“姓+行政职务”作称呼最为常见,人们对职称是副职的领导称呼时,也习惯省去“副”字,以示尊敬。而在英语国家,在非正式场合,同事及上下级之间一般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以表示礼貌。但是在一些正式场合,人们也用一些头衔称呼对方。
二、造成文化冲突现象的原因探究
造成中西文化冲突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究其根本,就是因为中西双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背景,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行为等多方面的差异,甚至是冲突,分析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思维模式存在差异。
文化会影响人们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和认识,不同的国家存在不同的文化,因此在思维模式方面必然存在差异,这一点在中西文化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逻辑和分析,而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则表现出直觉整体性,这一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特征。西方人想法喜欢直来直往,而中国人则比较含蓄、委婉。
2.行为规范各不相同。
由于从小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的不同,导致中西方人的行为规范的差异,所以常常会产生误解、不快甚至更坏的结果。比如说中国人轻拍小孩子的头部表示一种友好,而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极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父母会对此非常愤怒。所以说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否能够正确地识别和运用行为规范是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要保障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就必须理解对方的行为规范,尤其是什么行为是被禁止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遵循入乡随俗的原则。
3.价值取向不同。
人们的交际能力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必然与价值观念联系在一起。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特有的价值体系,这套体系能够帮助人们区分美与丑、善良与邪恶,这就是人们的处世哲学、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但是它不能脱离具体的文化而存在,每一种文化的判断标准是不同的,这种文化认为是好的,另一种文化可能认为不好,但是它们在自己的文化体系内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绝不可以理解为一种价值标准先进,而另一种价值标准落后。以中西文化为例,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推崇谦虚知礼,追求随遇而安,不喜欢争强好胜,同时社会风气也往往封杀过于突出的个人,正所谓“行高于众,人必非之”。在中国文化中,集体取向占据主导地位,追求个人发展被视为一种严重的个人主义,必然会受到谴责。而西方文化则非常崇尚个人主义,“随遇而安”被看作是缺乏进取精神的表现,是懒惰、无能的同义语,为社会和个人所不取。人本位的思想根植于他们心中,人们崇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实现个人利益,并且认为个人利益至高无上。
三、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避免文化冲突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我们与西方的交往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很多文化方面的冲突,直接影响到了跨文化交往的效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极有必要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1.转变教学观念。
在我国目前的教学体系中,外语教学多半只在课堂上进行,教师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如果教师只把重点放在语法和词汇教学上,学生就不可能学会语言的实际运用,也无法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授课的教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切实认识到文化冲突的危害性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把握英语文化知识教育的量与度,以及教学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改进教学方法。
一直以来,大学的英语教学侧重点都放在了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加以控制,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电影、投影仪、互联网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可以让学生通过西方电影了解国外的风俗,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使其学到知识。
3.通过阶段性专题介绍,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各国文化差异。
阶段性专题介绍是立足于课堂外,通过专题讲解、请外籍教师介绍、搞活动、组织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较系统的文化导入和交际能力培养。专题题目有:颜色用法差异、动物寓意的差异、体态语言的差别、圣诞专题晚会、英美谚语专讲、禁忌语专讲等。每次专题讲座前,可先请学生课前准备,根据主题选择分组回答问题、急智题抢答、小品演出、找错误、看原版电影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拉近学生与跨文化交际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语言氛围中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许果,梅林.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Vol8,(6):121-123.
摘 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发展,大学英语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从过去的以教师为主、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以能力为中心,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混合式学习、翻转式学习等模式不断涌现。然而在实践中,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应用这些新的学习方式的时候发现效果不是很理想,这和学习文化有很大的关系。文章基于教育信息化的背景和学习文化的理论,认为教学信息化既丰富了大学英语学习方式,也对学习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我国传统的学习文化和大学自身的校园文化又影响到大学英语学习方式的转型,所以高校必须构建适合创新学习方式的学习文化。
关键词:学习文化;大学英语;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6-0017-04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成为影响我们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技术,同样也影响着教育的发展。教育信息化,改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推动着学习文化的转变。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技术的限制,我国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由教师主导,教师系统地讲授词汇、语法、课文,学生被动地学习、记忆,通过考试来评价学习效果。但是,当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如果还是延续传统的学习方式,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加重,听说能力继续弱化,不利于学生的升学和就业。在此背景下,国内许多高校的英语教师都在探寻新的英语学习方式,比如自主式学习,混合式学习,翻转式学习等,但是这些新的学习方式在推行过程中总是困难重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学习文化的制约。许多学生从小习惯了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形成了稳定的学习文化,进入大学阶段再去接受新的学习方式就感觉到力不从心。因此,从学习文化的视角研究大学英语学习方式的转型就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教育信息化丰富了大学英语学习方式
1.教育信息化内涵
所谓的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就是要使教学手段科技化、教育传播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1]。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教育信息化对未来教育发展的重大影响,并将其写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第十九章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2.教育信息化带来了新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英语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者应该首先掌握语言的形式,如词汇、语法、句型等,通过语言形式来理解语言内容。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我国传统的英语学习方式将重点放到对语言形式的直接的学习上,要求学生背单词,记句型,学语法,并且用应试教育的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导致学生的英语水平停留在答题上,听说能力非常差[2]。当然,这种传统的英语学习方式既与传统的英语教学理论有关,也与技术的限制有关,是在仅有一块黑板和一本教材的条件下,教师和学生在考试成绩的压力下的无奈选择。
进入互联网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方式也不例外。当前,许多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先进的语音视听环境为英语教学提供了硬件保障。同时,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智能手机几乎人手一部,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学习成为可能。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和发展创造出丰富的英语学习方式。
(1)自主式学习
自主式学习是指学习者能够明确自身的学习需求,能够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自主性地学习知识、技能和能力等。自主式的学习者在学习活动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和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价。和传统的被动性学习方式相比,自主式学习更多依靠学习者的自觉自律,但前提是学习者碛凶灾餮习的条件。如今,互联网学习资源特别丰富,智能手机的普及让自主学习更为便利,满足了学习者随时随地随性的学习需求。当然,自主学习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只是一种辅助方式,还需要依靠其他学习方式。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就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它是建立在认知发展理论和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强调相互依存感和个体责任感[3]。合作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成员的互助合作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能否成功,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的积极配合和参与,需要有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实践证明,大学英语合作学习有助于建立学习者的自信心,增强学习者的成就感,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3)混合式学习
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指把传统学习方式和网络化学习方式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4]。混合式学习的优势在于融合了课堂学习和网络在线学习的优势,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主导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课堂集体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个人自主学习三种方式融为一体,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混合式学习既是学习资源的混合,也是学习方式的混合。
(4)翻转式学习
翻转式学习实际上就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之外利用互联网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5]。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式学习成为可能。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学习优质的教学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老师去学习知识,老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答疑解惑和与学生互动交流。翻转式学习的盛行离不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翻转式学习不是减轻教师的责任,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
三、教育信息化对学习文化的影响
历史经验证明,技术的变革会推动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转变,会引发人们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转变。进入21世纪,互联网渗透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角落,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更是加速了这种影响,而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和发展则加速了学习文化的变化[6]。虽然目前关于教育信息化对学习文化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并不多,但是我们能够明显感觉到,技术变化在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思维和学习行为,技术要素和学习文化的融合日益明显,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教育信息化对学习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1.学习文化的起源
学习文化这个词在汉语里有两种理解,一种理解是动宾词组,学习是动词,对象是文化;另一种理解是偏正词组,文化是主语,学习就是修饰文化的,学习文化是文化的一个子集。本文研究的是后者。学习文化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而关于外语学习文化的研究则是近十年来刚刚兴起的,最早由Cortazzi & Jin (1996,2002)提出,之后有许多国内外的学者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之所以外语学习文化广受关注,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学生采用传统的英语学习方式投入时间长但效果不理想,以及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到国外大学学习产生的不适应;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创新英语学习方式被引入中国,但是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的时候不太理想,这使得学者们开始关注学习文化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2.学习文化的涵义
所谓学习文化,指的是某群体有关学习的习惯性认识与行为模式,学习者受到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而形成的有关学习的内隐性认识与行为[7]。Cortazzi & Jin (2013)指出:学习具有文化性,不同文化群体对如何教与如何学可能持有不同的喜好、期望、理解、价值观与信念。夏纪梅、吴潜龙(1999)认为,学习文化是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的体现,包含对学习本质和学习方法的理解,对课堂教学的期望,对师生作用的认识及这些观念、态度和认识在教学上的反映[8]。Cheng(2002)认为,学习文化就是某群体外语学习者对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的期望、态度、价值观念及在这些认识指导下的行为。黄文红,崔刚(2016.02)认为外语学习文化就是某群体共享的有关外语教与学的内隐性认识与习惯模式,既受到本民族文化背景影形成的具有本土特色的理念与行为,也受到各种局部情境变量(如区域经济水平、学校类型等)影响而形成的习惯性认识与行为模式[9]。本文认为,学习者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之间存在一个调节变量,那就是学习文化,它既包括我国传统的学习文化,也包括大学的校园文化。
3.教育信息化推动了学习文化的变化
教育信息化对学习文化的影响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教育信息化影响到学生学习的价值观。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方式,学生被动地接收学习信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学习方式,这些创新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中心,以师生共同参与为主要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自主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这就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价值观,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第二,教育信息化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方式。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使学生的学习突破了传统课堂的限制,学生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到来自世界任何地方的教学资源,网络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加速了学习资源和学习信息的流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才有可能。学校的出现使分散式的个体学习变为集中式的团体学习,而网络的出现则将分散式和集中式、个体学习和集体学习统一起来,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文化。
四、学习文化对大学英语学习方式转型的影响
当前,转型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热门词汇,教育行业也不例外。教育的转型归根到底是学习方式的转型,而学习方式能否顺利转型不仅取决于教授者,学习者,硬件设施,也取决于无形的学习文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虽然催生出许多新的学习方式,但是这些学习方式能否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与学习文化关系较大。
1.我国传统学习文化对大学英语学习方式的影响
我们经常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类似的可以说学习文化影响学习方式。在教育领域,我们经常说要学习美国、德国的教育方式,但是效果不甚理想,原因就和学习文化有关。我国传统的学习文化主要特点是学生被动输入多但输出少,教师重知识传授但轻技能训练,学生个体学习能力强但团队学习力不足。就英语学习文化来说,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以教师为主导,以词汇语法学习为中心,以阅读为主要学习途径,以笔试成绩为考核标准,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外语学习文化[10],这种学习文化主要是传统民族文化影响的结果。自古以来,我们崇尚师道尊严,在教学内容上重视系统化的理论,在教学方法上习惯“填鸭式”讲授灌输,在考核方式上重成绩轻应用,这就导致中国式的英语学习表面看起来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很多,但学生的听说能力很差,效果很不理想。
2.大学校园文化对大学英语学习方式的影响
我国的大学校园实际上是一个小社会,校园文化必然会体现出民族文化的特征,同时也有各高校自己的特点。所谓的校园文化,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并涵盖全体教职员工,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校园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不同的高校具有不同的校园文化,比如美国的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校园文化就有明显差异,国内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校园文化也不同。校园文化一般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因此它对学习方式的影响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去思考。首先是物质文化,学校的物质条件,网络基础设施,实验实训环境是创新学习方式能否开展的前提;其次是制度文化,学校是否有规范的和明确的鼓励创新的制度是创新学习方式能否开展的保障;最后是精神文化,学校是否有敢于冒险和创新的精神、融洽和谐的师生对话气氛、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是创新学习方式能否开展的精神支撑。
五、构建适合创新学习方式的学习文化
1.营造宽松自由、开放包容的课堂文化
课堂文化是我国传统教育文化的缩影,是阻碍学习方式变革的关键因素,但是要想彻底改变这种传统文化难度非常大。杨D(2013.03)对阻碍学习方式变革的课堂文化特征作过准确的描述:忽视个体需求差异的划一性、自上而下灌输知识的等级性、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封闭性、重内心体验轻外在追求的向内性和分数至上的非正常竞争性[11]。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一直默默地进行着课堂文化适应,从未想过去改变这种现状。学生到了大学课堂,这种思维惯性和行为习惯还在延续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方式,导致许多英语教师在实施新的教学方式的时候举步维艰。因此,创新学习方式要从改变课堂文化做起。
首先,教师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了解学生在学习方式上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其次,教师要发扬课堂民主性,减少自身的权威干预性,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能够包容和理解学生的新想法,因为新的学习方式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下才能顺利开展。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既包括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包括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合作。因为学习在本质上是在同他人的沟通过程中实现的,英语学习作为一种语言学习活动,只有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才能提高语言应用能力,这实际上就是西方倡导的交际教学法。
2.高校应加强物质文化建设,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一般来说,高校物质文化包括了校园自然景观、建筑风格、校容校貌、基础设施等。互联网时代出现的许多新学习方式能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离不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当前,我国政府已经将教育信息化写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各高校也在着手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本文提到的许多创新英语学习方式,大多离不开基础的硬件设施,包括校园网、图书馆、多媒体视听实验室、网络终端等。所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加强物质文化建设,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是创新学习方式应用的基础。
3.高校应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保障创新学习方式的开展
大学的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工作守则等,它能够维护高校正常的教学和管理秩序,促进良好教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高校制度文化建设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入手,一是教的制度,二是学的制度。
关于教的制度,许多高校都有具体的规定,如教师用什么教材,用什么方法,工作量如何计算,教学效果如何评价等,但是这种统一规定的制度制约了教师教学的自主性,影响了创新教学方法的采用。所以,制度建设首先要改变教的制度,高校应给教师更多的教学权利,鼓励教师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允许教师自由选择教学评价标准,并在薪酬设计方面体现出倾向性。
关于学的制度,许多高校也有明确的规定,学生何时何地学,怎么学、怎么考都有具体的规定。但是这种死板的规定同样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自由。比如,现在的网络公开课特别流行,学生可以借助网络挑选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质课程资源,高校应出台大学生网络学习学分认证制度,给学生的网络学习提供制度保障,提高他们网络学习的积极性。像英语这种语言学习,传统的笔试考核手段不足以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所以高校应出台多元化的灵活的学习效果评价制度。
4.高校应加强精神文化建设,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
大学的精神文化表现在大学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情感气质,是一个学校思想、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包括学校所有成员的群体意识、精神风貌、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教风学风等。大学英语教学方式的改革离不开大学精神文化的建设,因为只有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平等民主的学习气氛,以学生为主、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才能让创新学习方式有生存的土壤。否则,创新学习方式只能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展板,教师教学改革的一块试验田,喧哗过后学生的学习方式又回到从前的传统方式。因此,精神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同时难度也是最大的,需要高校长期不懈地坚持。
六、结语
传统的英语学习方式研究多数是基于技术的角度,参照国外的一些文献和国外高校的教学实践,但很少考虑中外文化的差异。本文主要基于学习文化来研究各种创新的英语学习方式在中国高校课堂推行中的障碍,为英语学习方式研究找到一个新的视角。学习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也在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慢慢变化。创新英语学习方式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非常有必要,但是我们要认识到学习文化对创新学习方式的影响,要在现有学习文化基础上来探寻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当然,学习文化只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之一,除了学习文化,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考评机制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12]。所以今后我们在研究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的时候,必须考虑到更多的变量,必须引入实证研究,这样才能为我国高校大学英语学习方式转型找到适合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胡小勇,祝智庭.技术进步与学习文化――信息化视野中的学习文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4(8):12-16.
[2]杨晓燕.中国学习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9):137-139.
[3]杨阳,李春梅,戴岩.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大学英语听说合作学习[J].科教文汇,2008(4).
[4]马武林,张晓鹏.大学英语混合式学习模式研究与实践[J].外语电化教学,2011(5):50-57.
[5]拉塞尔・L・阿克夫,丹尼尔・格林伯格.翻转式学习:21世纪学习的革命[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
[6]赵兰.教育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学习文化转型路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6).
[7]王云华.英语学习中的文化学习与学习文化[J].基础英语教育,2011(4):3-8.
[8]夏纪梅,吴潜龙. 中西外语学习文化的差异与融合[J].外语界,1999(3):16-18.
[9]黄文红,崔刚. 外语学习文化概念述评[J].现代双语,2016(2):128-136.
[10]张妙霞. 中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习文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