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07:50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药物制剂技术,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粉体技术;药物制剂;应用
1 降低粒径提高溶出度
药物的溶出度除与药物的溶解度有关外,还与物料的比表面积有关,一定温度下固体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与其比表面积成正比。而比表面积主要与药物粉末的粗细、粒子形态以及表面状态有关,对片剂和胶囊剂来说与崩解后的粒子状态有关。因此药物粒度大小可以直接影响药物溶解度、溶解速度,进而影响到临床疗效。例如,微粉化醋酸炔诺酮比未微粉化的溶出速率要快很多,在临床上微粉化的醋酸炔诺酮包衣片比未微粉化的包衣片活性几乎大5倍。
对难溶性药物或溶出速率很慢的药物来说,药物的溶出过程往往成为吸收的限速过程。药物的粒径降低时其比表面积增大,药物与介质的有效接触面积增加,将提高药物的溶出度和溶出速度,因此降低粒径是提高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灰黄霉素是一种溶解度很小的药物,超微粉化与一般微粉化的灰黄霉素制剂相比较治疗真菌感染,其血药浓度高且用药剂量小。
很多药物是多晶型的,在粉体处理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晶型改变,其溶解度、稳定性、疗效等都可能受到影响,应多加注意。
2 减小粒度增强疗效
临床上,药物不论以何种形式给药,药物粒径的大小都会影响药物从剂型中的释放,进而影响到疗效。在改善药物崩解和溶出的同时,药物的吸收增加,生物利用度和疗效均可得到较好的提高。
对气雾剂而言,雾化后药物粒子的大小是药效的主要决定因素。气雾剂混悬液中粒径在微米以上的粒子存在时限很短,无法达到有效的局部治疗效果;但若粒子太小则不能沉积于呼吸道,易于通过呼气排出。所以一般认为,起局部作用的气雾剂粒子范围以3~10微米为宜;欲发挥全身作用,则粒子宜在1~45微米。国外学者研究了3种不同粒度的双香豆素胶囊抑制正常凝血酶原的活性作用时间面积和血药浓度-时间面积之间的关系,发现粒度、溶解速度与疗效三者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即粒度小,溶解速度快,疗效好。
有人研究了非甾体类抗炎药萘普生的不同粒径对大鼠胃肠道的刺激性及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萘普生的粒径从20微米减小到270纳米时,避免了大粒子在黏膜黏附而导致的局部药物浓度过高,可以显著地降低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并能有效的提高药物的疗效。
3 粉体新技术促进制剂现代化
近年来,随着粉体技术在制药工业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和制剂现代化的发展,粉体技术有了新的突破和应用,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粉体技术如中药的超细粉体技术、纳米粉体技术等。
4 超细粉体技术提高中药复方制剂疗效
超细粉体技术又称超微粉碎技术、细胞级微粉碎技术,是近年国际上发展起来的一项物料加工高新技术。该技术是一种纯物理过程,它能将动、植物药材从传统粉碎工艺得到的中位粒径150~200目的粉末(75微米以下),提高到中位粒径为5~10微米以下,已逐渐在中药制剂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通过超细粉体技术加工出的药材超细粉体,粒径<10微米,药材的细胞破壁率≥95%。因细度极细及均质情况,其体内吸收过程发生了改变,各组分会以均匀配比被人体吸收,有效成分的吸收速度加快,吸收时间延长,吸收率和吸收量均得到了充分的提高。而用常规粉碎方式由于粉碎粒度较大,混合均匀度偏低,不同性状的药物成分会因其细度、细胞溶胀速率、从细胞壁的迁出速度、B值及对肠壁吸附性的差异而在不同时间被人体吸收,其吸收量值也会不一,由此可能会影响复方药物的疗效。而且,由于在超细粉碎过程中存在"固体乳化"作用,复方中药药粉中含有的油性及挥发性成分可以在进入胃中不久即分散均匀,在小肠中与其他水溶性成分可达到同步吸收。这与以常规粉碎方式进行的未破壁药材的吸收和疗效会大相径庭。
5 纳米粉体技术改善制剂多种性质
纳米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刚刚诞生并正在崛起的新科技,它的基本涵义是在纳米尺寸(10-9~10-7米)范围内认识和改造自然,通过直接操作和安排原子、分子,创造新物质。
国际上公认0.1~100纳米为纳米尺度空间,在药剂学领域一般将纳米粒的尺寸界定在1~1000纳米。药剂学中的纳米药物基本可以分为两类:纳米载体系统和纳米晶体药物。纳米载体系统是指通过某些物理化学方法间接制得的药物-聚合物载体系统(即纳米粒),如纳米脂质体、聚合物纳米囊、纳米球等。纳米晶体药物则是指通过纳米粉体技术直接将原料药物加工成纳米级别(即纳米粉),这实际上是微粉化技术、超细粉技术的再发展。
将药物加工成纳米粒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度和溶解度,还可以增加粘附性、形成亚稳晶型或无定形以及消除粒子大小差异产生的过饱和现象等,从而能够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临床疗效。在表面活性剂和水等存在的条件下可以直接将药物粉碎成纳米混悬剂,适合于口服、注射等途径给药以提高吸收或靶向性,特别适合于大剂量的难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和注射给药;也可以通过适宜的方法回收得到固体纳米药物,再加工成各种剂型,如活性钙的纳米化,可大大提高吸收率,我国已能大量生产。
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和GMP的广泛实施,粉体技术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为现代给药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制药工业的不断发展也对粉体技术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伴随着当前中药现代化和纳米技术的发展,粉体技术也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必将得到更完善的发展和提高,从而促进制药工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盖国胜.超细粉碎分级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式,并针对其实施的过程,进行了相关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课程改革药物制剂技术任务驱动法
[作者简介]郭秀梅(1975-),女,黑龙江木兰人,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副教授、执业药师,在读硕士,主要从事与制药相关
的生产与质量管理的教学与科研;万春艳(1967-),女,黑龙江牡丹江人,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制药工程学院专业带头人,教
授、执业药师,主要从事药物制剂技术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职业教育研究;高娟(1970-),女,黑龙江牡丹江人,黑龙江农业经济
职业学院,高级工程师、执业药师,硕士,主要从事药物制剂生产与药学服务研究。(黑龙江牡丹江157041)
[课题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高职药物制剂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
果。(课题编号:115C-642)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5-0148-02
随着国家医药事业的发展,许多医药院校开设了“药物制剂果,每组
4-5人比较合适,分组时可以自由组合,然后选出组长,
技术”课程,本门课程理论性较强、内容枯燥,学生学习时提不起接下来各组员就可以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分工协作,共同完成
兴趣。在药物制剂课程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生产任务。(2)任务的设计。在对黑龙江省医药企业调研、毕业
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为学生将来走上社生跟踪调查和专业建设委员会论证的基础上,归纳出专业核心
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更有助于解决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就业岗位与相关就业岗位,提取每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
实现高职院校“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完成工作任务应具有的职业工作能力及支撑能力要求的专业知
一、课程改革的实践识。根据就业岗位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任务按教学
1.任务驱动的组织与实施。(1)学生分组。本环节以小组方需要进行解构、重组,形成一个个的模块、项目和任务。这从根
式共同协作完成工作任务的分析,弥补目前高职学生独立分析本上改变了以往教学和生产脱节的现象;改变传统的理论和实
问题能力的不足,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考虑到讨论和操作效践教学方法,采用四阶段教学法进行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
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
2.任务驱动教学实施过程。任务驱动教学实施过程分为四
个阶段:任务设计阶段、任务探索实践阶段、任务评论阶段、拓展
阶段。
第一,任务设计阶段。本阶段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在选取典
型工作任务的时候应该充分重视并精心设计,充分分析工作任
务所涉及的知识点,并对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提前
准备,以免措手不及,并把工作任务的相关资料提前发给学生,
明确需要讨论的问题及要求。
根据任务驱动法的要求,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将课
程内容的重点放在各制剂如何进行生产操作方面,理论则侧重
于与制剂生产有关的工艺,并教会学生能正确使用制剂相关设
备,突出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第二,任务探索阶段。本阶段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根据自
己学会的知识和操作水平,利用以往的经验与积累自主完成工
作任务。学生只有亲自动手操作,才能把理论所学与实际生产
紧密结合。
第三,任务评论阶段。本阶段包括评价和讨论两个环节,评
价依据各组学生工作任务的过程和完成情况进行小组自评、互
评和教师评价,主要分析学生在实际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团结协作能力、卫生习惯和职业素质等方面的优缺点。通过相
互讨论和评价,学生不仅锻炼了能力,还能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以便更好地完成下一个工作任务。
第四,拓展阶段。工作任务完成后,通过拓展使学生能够对
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更注重技能方面的培养。例如,
“片剂的处方工艺设计与制备”
任务,教师要在工作任务结束后进行答疑解惑、相关知识拓展,
使学生能对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进行识别与总结。
二、课程改革的创新之处
1.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制药类课程教学中较实用的教学方
法。在“药物制剂技术”课程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不仅能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为学
生将来走上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2.实现“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改
变,真正实现对学生技能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改革可以使我
院“药物制剂技术”课教学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变革,
改变纯理论的教学方法带来的弊端,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
真正实现对学生技能的培养。
3.以任务驱动为中心整合“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教学内
容。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制药类专业的特点,结合岗位
需求和前后课程内容的衔接,以“必需、够用”为度,统筹考虑和
选取教学内容。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
“教、
学、做”一体,开发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实训实习项目,编写工学结
合的特色教材《药物制剂技术》,完成从重课堂教学向重实践教
学转变,从知识型教学向能力型教学转变,从接受式学习向自主
性学习转变。
三、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及其局限性
1.典型工作任务的选取。选取任务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
题:第一,典型性。即紧密围绕所要传授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理论
选编一些有代表性的任务,以达到通过对实际生产的操作使学
生加深理解药物制剂基本理论之目的,并能分析和解决实际生
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二,可操作性。任务必须能够通过实
践来完成,要根据学院实际条件和教学实际情况选择常用剂型
品种的生产为典型工作任务,尽量避免抽象和完全理论化的任
务出现,以便于任务驱动教学过程的实施。第三,综合性。即所
选任务要把学过的知识和即将要学的知识综合进去,这样学生
才能综合运用药物制剂的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要实行小班授课制。任务驱动教学要进行理论和实践教
的分析和讨论,在大班教学的情况下,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是相当
困难的,即便勉强采用,也不可能产生应有的效果。
3.一门课从头到尾都用这种方法也是困难的。如一些基本
理论、基本操作等就不适宜使用任务驱动教学,因为学生对有关
的基本理论、基本操作还没有任何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要完成给
定的工作任务会比较困难,并且药品生产过程要求非常严格,生
产任务实施的场所与真实的工作环境有很大差异,制药设备通
常是价格较贵的成套设备,需要有足够的场地放置。再者,对生
产环境卫生的要求较高。因此这时只能采用讲授法等方法来讲
授这些制剂理论、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
4.任务驱动的时间与效益不一定成正比。任务教学以学生
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教师的有效组织为保证,以精选出来的典
型工作任务为主线,而要做到这些方面的有机结合往往较为困
难,有时会产生耗费时间较多而收效甚微的效果。所以,任务驱
动教学在时间和效益上存在着矛盾,它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花
费大量的时间去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但教师和学生的精力
和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如果更多的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那么
时间和精力就不能得到保证,这也直接影响到任务驱动教学的
使用及进一步推广。
总之,要使任务驱动教学法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真
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适应未来的发
展,需要我们高等职业教育者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朱懿心.高职高专教师必读[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李秉桥,洪庆根,陈铁柱.开展课程评估促进课程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
研究,1998(2).
[3]熊淑慧.任务驱动主体参与教学法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6).
[4]武海明,姚小莉.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模式浅析[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3).
[5]熊永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
2007(6).
[6]凌受林“学案式”.主体教学模式在高职金工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7]蔡文雄.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职教中的应用[J].职业,2009(6).
[8]高健.高职化学制药技术专业《药剂学》课程教学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
2008(5).
[9]曾广朴“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
文化,2008(6).
关键词:微课;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改革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微课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以微课为代表的教育信息化,能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师和学生、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增强沟通,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1高职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药物制剂技术是高职药学专业、药品生产专业都必须要学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药剂学理论指导下研究药物制剂生产与制备技术和质量控制的一门学科。本门课程涉及面广,知识点分散,内容枯燥乏味,但实践应用性较强,也是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采用“一言堂”“填鸭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1.1偏重理论教学,学生积极性不高
我院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总学时108学时,理论课54学时,实训课54学时,根据前期课改已将课程设置为12个项目,59个任务,近千个知识点。课程知识体系复杂,诸多理论和定义晦涩难懂,加上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导致他们普遍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求知欲望,给平时的教学带来很多困难。
1.2信息化发展滞后,教学模式不够先进
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普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虽然也利用了诸如启发式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手段,但是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使用较少,教学模式和手段不够先进。
1.3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脱节,缺乏联系
我院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在理论教学中简化了教师的讲授过程,实践教学中具体剂型制备流程较长,剂型种类繁多,且实训设备较为复杂,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很多学生因为理论知识欠缺、操作不熟练导致药物制剂制备失败,知识和技能学习都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微课在高职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针对高职药物制剂技术教学现状,为使其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将微课引入课程改革[1]。在高职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微课主要应用于云端学习、课堂教学、实训指导、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等方面。
2.1微课在云端学习中的应用
信息化时代,教育目标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化发展能力。在高职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满足不同学生课程知识学习的需求,通过云端丰富的教学和课程资源,结合学生自身学习能力按需学习,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根据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改革特点,我们调研药物制剂技术各个技能考核点,组织教研室教师讨论分析,确定适合互动教学的微课制作方案。教师再根据方案拍摄微课视频,清晰明确地展现药物制剂各种剂型的制备流程,并将制作好的微课视频上传至教师的云端空间,学生可以通过云端自主下载观看学习。课堂学习前,教师可以在云端建立讨论组,学生将自己在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在讨论组中提出来,既可以由组内学生互相讨论,也可以由教师负责解答。比如在学习阿托品的制备时,学生可能对等量递增法的概念和特点不理解,通过微课的学习,学生会主动提出等量递增法与打底套色法的区别是什么等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灵活自主的移动化云端学习体验中,实现了跨越时空限制的移动学习、自主学习,更因为微课的主题明确、内容聚焦、终端多样化的特点,适应了学生的个性学习、泛在学习。
2.2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既可以作为视频文件,也可以加工嵌入教学课件中,指导课堂教学,在备课、课堂讲授、课外辅导中得到应用。在备课阶段,教师将药物制剂技术中各类剂型按技能抽考点分别制作成讲授型微课视频,比如技能抽考点“胶囊剂的装量差异检查”,学生在课前可以预习胶囊剂的特点、分类和制备流程,重点和难点在于胶囊剂的装量差异和片剂的重量差异是有区别的,使学习有针对性。在课堂讲授阶段,在新课导入和重难点教授时,根据技能考点将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设计成相应问题和情景,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比如基础模块的技能考点“进入洁净区的洗手消毒”,微课中可以利用洗手的调查结论入手,即“80%的人洗手洗不干净”这一结论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将“七步洗手法”循序渐进地展现给大家,重点难点一目了然。在课外辅导阶段,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典型问题开设专题讨论,帮助学生整理思路、查找资料、反思总结,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3微课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药物制剂技术的实训教学占整个课程教学的很大比例,也是这门课程的关键部分。而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由于理论知识欠缺,对药厂制药设备又相对陌生,因此很难掌握药物剂型的制备流程和设备操作规程。利用微课可以方便学生课前课后学习实训操作原理、步骤和操作规程。比如我们在制作技能考点“空白片的制备”微课时,通过引入复方阿司匹林片的处方,介绍了复方阿司匹林片的处方设计,特别是阿司匹林的不稳定性,帮助学生理解片剂的制备流程和注意事项。在制作技能考点“旋转式压片机冲模的拆卸”微课时,利用国内广泛使用的ZB35-B压片机作为实训设备,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药厂实际设备,有效提高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4微课在教师专业素质发展中的应用
在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微课不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对专业教师来说,也能促进其教学研究、业务水平的提升。专业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需要团队分工合作,这本身也是一种教学研究活动。由于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知识日新月异,专业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以保证自己可以胜任本课程的教学工作。比如笔者连续参加湖南省首届、第二届微课比赛,通过团队合作、微课制作和教学实践,分别获得了两次二等奖,达到了与省内外其他教师进行教学方法交流的目的,与同行互相学习,不断积累,不断进步。
关键词 药物制剂技术 教学现状 知识整合 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药物制剂技术》课程作为医药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工作在各医药类职业院校的课程建设中已备受重视。各院校也尝试运用了多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但由于受到传统的学科系统化和学问化课程设置的束缚,以及某些院校教学资源的相对滞后,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与职业教育理念不相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不能有机整合
目前,大部分医药职业院校的《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仍存在以理论知识为主,先理论后实践,理论与实践割裂的现象。少数师资力量较好,教学资源相对充足的院校虽然采用了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但仍存在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对割裂、整合不够等问题,导致学生所学知识缺乏完整性、系统性、关联性,影响教学质量。产生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教学资源缺乏
目前国内药厂制剂生产方面的设备基本上是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大型设备,价格昂贵。大部分医药职业院校由于受到资金的制约,实训设备等教学资源严重缺乏或滞后,教学只能以课堂或简单实验的形式为主,无条件进行生产性实践教学。某些条件较好的院校虽然花费了大量资金购买了部分设备,但人均设备台套数远远不够,再加上师资不足,上课只能是全班学生围着一台设备,课时量根本无法满足让每个学生熟练操作设备,更谈不上带料进行实践生产练习。另外,药品作为特殊的商品,不像做个小椅子、小板凳,得到的产品可以进行销售而转化成教学资本。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制剂生产设备,几分钟内就会消耗大量的原辅料和包装材料,使教学成本成倍增加。这些客观条件的存在,制约了《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的实施,更无法在教学中进行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的整合。
为解决教学资源缺乏给《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带来的阻碍,诸多院校采取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将学生送入药厂车间一边生产,一边学习。但是由于当前校企合作机制仍不完善,医药企业生产任务较重,企业机密性较强,生产过程控制严密等原因,企业不会允许学校教师进入车间对学生进行指导,即使学校聘请了企业的员工作为指导师傅,也只能是教会学生一些机械的操作,对为什么这样做和一些必需的技术理论知识讲解很少。笔者所在学校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采取了网上教学、学生自学、利用业余时间派教师到企业进行集中理论指导和实践性学习方法指导等办法,虽然无法达到理想中的知识整合和教学效果,但对学生生产经验的积累,对工作本身的了解和基本工作过程知识的获得作用很大,相比在学校无法进行真实的生产实践学习已经是非常有效、值得推崇的一种教学模式了。
1.2 教师实践经验缺乏
专业教师(包括双师型教师)应当既是“教育的行家”,又是“行业的专家”,是拥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应当既懂教学又懂技术,既能专业理论教学又擅长专业技术指导。然而,目前在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中,相当一部分专业教师(包括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以及实践能力都很欠缺。据一项初步调查统计,在我国职业教师队伍中,能完全胜任实践教学,表现出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包括双师型教师)仅占专业教师的5%左右。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显示“高职院校2/3左右的教师没有生产实践经历,缺乏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①
大部分医药职业院校的《药物制剂技术》课程专业教师也存在以上问题,有的教师对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只知其一,有的甚至只知学问倾向的理论知识,对完成生产所需技术理论知识知之甚少。在这种情形下即使有好的教材,好的教学资源,教师也有无从下手的感觉,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做到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的有机整合。为解决教师技术实践知识缺乏的问题,笔者所在学校利用每年暑期时间安排专业教师到一些和学校深度合作的企业进行一个月的顶岗锻炼,同时也在每学期轮流安排教师进行一人一学期的顶岗锻炼,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另外,与企业合作进行横向课题的研究也是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和教科研水平的有效途径。目前,基层企业大量存在的技术问题一般不为本科大学所重视,这恰恰给了职业院校施展拳脚的舞台。②
1.3 教学情境与实际工作过程相差太大
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的结合点是实践性问题,实践性问题设计的好坏是能否顺利实现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整合的关键。实践性问题必须来源于工作实践,从工作实践中提取出来,实践性问题的设计必须与学生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对职业教育课程而言,并非所有问题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那些与学生未来工作实践密切相关的问题才具备这种作用。③综上所述,能否以实际的工作场景创设教学情境,以实际的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活动是影响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知识有机整合的因素之一。
药品生产的特殊环境是诸多院校的药物制剂实训基地很难达到的,无法为《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教学建立一个高度仿真的教学和实训环境,导致学生无法切身感受将来的工作环境。要解决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单靠学校的力量是很难做到的,必须要借助企业的力量建立一些生产型的实训基地。笔者所在学校采取了与某医院进行合作,建立药物制剂生产型实训基地,场地设施均属于学校,生产由医院制剂室员工和学校老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医院以租用和雇佣的形式完成生产任务。这种合作方式可直接由老师带领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下,进行真实产品的生产,完成生产的同时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相关知识的指导,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的有机整合。
2 教学过程忽视专业能力以外的其它能力培养
专业能力以外的其它能力是指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及学习方法,要注重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要注重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以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④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统称为职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是人的基本生存能力,后两者是人的基本发展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要注重培养人的综合职业能力。这一理念已受到广大职业院校的高度重视,但由于受到传统的学科系统化教学模式的影响,有的专业课老师仍然觉得学生的行为习惯、人文素质等的培养是家长、班主任、基础课和文化课老师的职责。有的专业课老师虽然认识到了这一理念,但只是出现了问题才进行说教,没有在教学过程中刻意设计而进行系统培养。
医药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主要从事药品的生产及销售等工作,要求必须要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极强的责任意识,生产中各个岗位、前后工序都要相互协调,团结协作,确保药品安全、有效。另外,医药产业是全国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知识和技术更新速度较快,如果不具备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以及创新等能力(方法能力)是无法紧跟医药行业发展步伐的。
在进行《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时,除了教会学生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还应注重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将医药企业文化、规章制度、GMP意识、职业素养、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等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 教师主体而学生被动的现象依然存在
由于受到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方式的影响,职业院校的一些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仍以自我为中心,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率低下。某些医药职业院校的《药物制剂技术》课程的教学也存在以上问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式教学采用单调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简单的教学媒体,缺乏有意识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设计,对教师教学能力的专业化要求降低到“讲授”和“示范”上,现代教学论中所倡导的“学习顾问”意识和能力无从体现,也不能实现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发展的教育目标。相反的,以学生为中心可以全面促进人的职业能力发展,是现代职业教育培训的主要方式。对这种方式缺乏足够重视,是造成我国教学培训质量低下的主要症结。⑤
笔者认为采用项目教学法,可以有效解决教师主体而学生被动的《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现状。以典型制剂产品的生产作为学习项目,根据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或生产典型产品的需要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参加收集信息、制定计划、作出决策、实施计划、反馈控制、评估成果等教学全过程。整个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主,教师担当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伙伴的角色,真正意义上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药物制剂技术》课程作为制药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课程设置、教学组织上必须以现代职教理念作为指导,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真正意义上做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
注释
① 尹洪弟.职教人才培养面临的几个问题及思考[J].江苏教育(职教版),2010.4:56.
② 贺贤土.有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几个观点[J].江苏教育(职教版),2010.12:17.
③ 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33-236.
关键词:纳米技术;药物制剂;应用分析
随着不断研究给药系统理论,高分子科学得到了高速的发展,药物系统的剂型和研究品种也一致增多和变化。新兴的科技逐渐的应用于药物制剂中,相比较来说纳米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现在已经在各个领域以及医药卫生行业广泛应用,尤其是药物制剂上。经过研究发现,大部分物质得到纳米的尺度后,就可能出现性能突变,表现为一些不同于分子形式和宏观形式的特殊性能,这些特点均可以列入新型药物开发中,也说明药物研发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由于现代药学制剂的研究主要是运用新型科室的手段,将过去药物的束缚摒弃,制造新型的药物,让药物具有更多的优点,这些优点纳米药物均具备,使其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战胜疾病。
一、何为纳米技术
纳米属于一种长度单位,用符号表现为nm。1纳米等于1毫微米,是一米的十亿分之一,约为10个原子的总长度。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假如说一个头发的直径是0.05mm,将其径向剖为5万根,每根的厚度大约就是1nm。
纳米技术是研究在0.1~100nm结构尺寸范围内的原子、电子以及分子的特性以及运动规律,这属于一项新兴的技术,也属于纳米级的制造技术。科学家在长时间研究后发现,在物质的构成上,纳米尺度下隔离的原子或者分子具有很多新的特性,合理的运用这些设备能够制造出一些特定的功能,换句话说就是纳米技术。纳米技术也就是一种用单个分子、原子射程物质的技术。
二、纳米技术与药物制剂
在药剂学领域所说的纳米范围包括了超过100nm的亚微米粒子,正是因物质的物理空间出现了变化,才导致物质的生物学特性、理化特性等出现了巨大的改变。在药学领域应用纳米技术,已经作为一种前沿科学,被研究人员不断的探索。最近几年,在药物制备方面已经广泛应用纳米技术,同时经过研究发现,纳米技术能够加强药物的稳定性,降低刺激胃肠道的成都,引起的不良反应术后,而且药物的利用度很高等诸多优点。大部分药剂学中指的纳米粒指的是纳米药物及纳米载体,所说的纳米药物是说通过纳米技术能够直接将原料药加工诶纳米粒,纳米粒从本质上上即为超粉技术以及微粉化技术进一步的发展;纳米载体也是说将多种未见溶解和分散的纳米粒,具体是指纳米球、聚合物胶囊、聚合物纳米囊以及纳米脂质体等等。纳米药物制剂与过去的药物制剂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以下主要介绍纳米技术制备用于纳米新型药物的几种形式:
(1)纳米乳液 为一类运用纳米微乳化技术制成的微粒直径属于纳米级同时动力学和热力学稳定的胶体分散体系。微乳液主要是由水相、油相、表面活性剂以及助表面活性剂构成的一种外观透明或者半透明的液体稳定体系。微乳液是在微乳化技术下形成的制剂,是物质或者药物更有助于穿透生物膜同时被吸收。纳米乳液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药物通过皮肤进行吸收,延长药物的消除半衰期,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2)纳米凝胶 主要是一种新型的运用纳米技术载药系统,通过纳米级聚合物在结果上网格组成水凝胶颗粒,主要包括化学凝胶和物理凝胶两种。化学凝胶是由交联共价键形成,物理凝胶是由非共价键形成,使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和较强的负载能力,发挥靶向治疗的效果,生物利用度较高,效果好。
(3)固体脂质纳米粒(SLN) 多是指物质粒直径在10~1000nm,表现为固态胶体颗粒状,主要是常温下固态的合成或者天然类脂为载体的一种新型给药系统。通过研究发现,SLN不仅能够对药物的释放速度进行控制,同时还可以避免药物出现泄漏或者药物发生降解,能够发挥很好的靶向治疗等诸多优点。
(4)聚合物纳米粒 分天然和人工合成两种,多在10~1000nm之间的粒径,呈固态胶体颗粒,属于一种低毒、高效的靶向药物载体。聚合物纳米粒已经被广泛应用与人工化学合成药物以及蛋白类药物等方面,发展前景广阔。
(5)纳米药物结晶:主要是运用多种不同的技术将药物转变为纳米微粒,直径多不超过1000nm,分散形成所说的纳米晶体。其具有毒性低等优势,但是纳米药物结晶基本适合用于全部药物类型,甚至是一些对水存在高度敏感性的药物,也可以制备成为纳米结晶。
三、小结
纳米技术主要用于药物制剂中生产的新型药物,具体有纳米凝胶、微乳液、固体脂质纳米粒等等,通过研究发现这类新型药物制剂能够对改善药物的稳定性、控制药物的释放、提升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低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提升药物的靶向治疗等等。在药物制剂中应用新型纳米技术避免了过去药物制剂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在药物制剂上纳米技术发挥了明显的效果。纳米技术还在不断的进步和完善,相信不久的将来必然会出现多种新型纳米药物制剂,与此同时也提醒我们注意应用纳米药物的前提是遵循自然规律,更快更好的促进药物制剂的发展,使其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参考文献:
[1]马莉,魏玉辉,段好刚等.地西泮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大鼠经鼻腔给药的药动学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1,24(01):548-549
[2]梁健钦,刘华钢.白藜芦醇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工艺及形态学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30(14):105-106
[3]杨涛,吕扬,杜冠华.影响仿制药物临床疗效的因素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2010,36(19):697-698
[关键词]综合实训药物制剂技术效果评价
[作者简介]相会欣(1978-),女,河北新乐人,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药物制剂技术;郝艳霞(1962-),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药物制剂技术;李素霞(1981-),女,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药物制剂技术。(河北石家庄050026)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160-02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是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制药工程系的一个主干专业,目的是为了培养具备较强的药物制品生产现场操作与组织管理能力,具备一定的药剂产品技术研究与开发、产品营销能力,能够在药品行业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从事生产操作、技术管理、质量管理、技术开发与产品营销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本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前除应掌握广泛的基础知识,还须具备坚实的实践技能和主动创新精神,能够独立分析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需要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使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以及基本技能得以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为以后的顶岗实习及今后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实训课程实践
根据学院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同时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制剂技术专业人才,在本专业二年级学生顶岗实习前开设了“药物制剂综合实训”(以下简称“综合实训”)课程。以使学生熟悉药品研发、生产、质量检验、流通、临床应用等过程,使学生能系统安排相关实验,使各学科知识相互融会贯通,由点成线,由线成面,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目的。本课程是一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学院与石家庄多家医药企业合作,结合制剂实际生产岗位,分析学生应具备的岗位操作技能,共同对该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1.教学方法。在实训整个过程中贯穿“支架式”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为学生搭建一个可以向上不断攀援的支架,引导学生灵活地将“学过的”“练过的”和“要练的”知识与技能灵活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教师适时予以指导,突出能力目标,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
2.实训内容。为达到预期的实训效果,结合实训条件及常用剂型的应用情况,以典型项目为载体,进行实训教学。任务主要包括:项目一,维生素C相关剂型的调研和制备;项目二,乙酰水杨酸相关剂型的调研和制备;项目三,中药材板蓝根的相关调研和常见剂型的制备;项目四,软膏的调研与制备。各组对任务进行细化并做出安排,促使其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动手和综合处理能力。
3.组织形式。实训过程中按照工作任务小组分组进行,具体实施过程如下:老师布置任务,分组;学生通过网络、图书、市场调研搜集该项目的相关资料,汇总资料,分析讨论并设计初步实验方案;分小组对不同剂型(处方)进行反复实验;根据质量标准,参考相关资料,改进制备工艺;各组讨论,制作PowerPoint进行汇总;进行答辩总结会,展示自己的产品;老师作最后的分析总结,评出优秀小组和个人;学生上交心得体会和实训报告。
4.实训环境。为确保实训教学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效果,实训过程以校内制剂实训室为主。为弥补本实训室在设备及其他方面的不足,同时利用我系其他实训室的仪器及设备,使整个实验能从实验设计到制剂成品检验顺利进行;此外,为尽可能地使实训接近实际生产,实训过程中安排学生到部分实训基地进行实地参观和操作,最大限度地实现实践教学与企业“零对接”。
5.实训指导。在实训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实训前老师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同时通过提出一系列典型的问题,如乙酰水杨酸有哪些剂型?剂型和疗效之间的关系?成品检验主要有哪些项目?学生通过问题的引入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搜索相关资料,根据资料确定初步实验方案,老师对其方案进行指导及修正,之后学生根据修正后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适时地予以指导和帮助,及时纠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朝着实验优化的方向前进。
6.考核评价。根据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学生评价方式的多元性,改革了之前的评价方式。过去学生评价以平时成绩、实验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为考核依据,本课程采用了现场考核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小组评价、团队协作能力、实验产品质量与综合测评相结合的全方位的考核模式,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加强了学生的职业素质、技能操作、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培养创新型实用人才奠定基础。集学生的责任心、学习态度、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创新应用于一体,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二、综合实训课程效果评价
通过本次综合实训,学生对药物制剂有了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对各学科之间相互联系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在一次次实验中增长经验,在反复实验中增加能力。整个过程中,学生因需而学,因学而练,因练而用,因用而活,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效果好。打破以往以老师讲解示范、学生机械操作的传统实训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变以往单一实验教学模式为多样化立体式教学模式,达到了有效实训的目的,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2.能力升。学生分组协商、讨论,独立探索、共同修正,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适时地给予指导、帮助,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综合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兴趣浓。学生学习热情浓厚,学生独立查阅资料、调研,讨论、逐步完善、制备出成品,成就感与自信心倍增,学生反映此综合实训课程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组织协调等能力,为以后的顶岗实习及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受好评。通过对企业及近两年毕业生的调查,企业对本课程的实训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毕业生经过制剂综合实训后在岗位适应的更快,通过这种模式培养出的制剂人才才是企业真正所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
三、讨论
综合实训的灵魂在于按照就业岗位要求,应用综合知识技能的思路与方式训练学生。通过综合实训,促进了知识的整合,学生通过综合实训能融汇各学科知识并予以贯通,综合性的思考问题,实际操作能力得以增强,掌握了基本的职业技能,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铺上了坚实的基石;教师对综合实训的指导过程也是自我完善的过程,促进了指导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及知识技能的更新,有利于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现代职业教育技术。
但是在实训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逐步改进,如实验仪器设备不够充分,需要学校给予支持,投入经费,逐渐完善实验条件;实训过程中学生能完成一定任务,但学时有限,尚不能面面俱到;且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反复实验,少部分学生急于求成,造成实验结果不够理想;另外,综合实训也对指导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老师不仅具有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更要具有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同时能够及时解决学生实训过程中的疑难问题,需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综合实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实验课的科技含量、改变实验教学模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够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和推进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在以后的综合实训教学过程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培养出更多符合岗位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应晓英.药学多学科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2).
[2]郝艳霞.教与练的有效互动—支架式教学法在制剂技术专业综合实训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0(26).
[关键词] 教学方法;药物制剂技术;高职药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4(c)-0160-02
药物制剂技术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是高等职业学校药学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核心课程,对学生药物制剂职业能力培养和药学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本课程特点是知识易懂,知识点零散,容易混淆,内容枯燥,学生难以系统掌握,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效果不佳[1]。近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积极进行本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将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中加以应用,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制剂综合能力也得以普遍提升,为药品生产、医疗机构制剂的制备等岗位培养实用的药学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现将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方法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 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指导思想。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传统的项目教学思路不是很清晰,多是先进行基本理论讲解,然后在下次课时进行相应实验操作,这种方法很容易造成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连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学习起来存在一定的被动性[2]。而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法,则是教师先提出实训任务,教师讲解、现场示范,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选择原辅料,确定制备工艺,教师批准后开始实施。如胶囊剂制备项目教学在实验室进行,教师先给出实验项目即胶囊剂的生产指令,学生接受生产指令后先听教师的讲解,教师讲解时利用现场设备进行示范,教会学生如何分析处方、确定装量、如何灌装、灌装时对环境有哪些要求、对所制备的胶囊如何进行装量差异检查和崩解时限检查等,学生实验兴趣浓厚,对亲自操作充满期待。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悉心指导,同时启发学生总结影响胶囊剂装量差异的因素有哪些,硬胶囊剂还应做哪些常规检查,该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利用典型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是药物制剂技术教学联系实际的特色形式,其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有助于高职高专药学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案例教学法的一般程序是:布置案例、指导学生初步分析案例、学生提出观点、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全面分析案例、得出结论并总结[3]。
案例应用一般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案例导入式,以案例的分析材料带出教学内容和知识点[4],从而导入新课,如在讲述栓剂这一剂型之前,首先给出痛风患者口服吲哚美辛胶囊后出现黑便现象这一案例,学生会联想到吲哚美辛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教师再启发学生通过将吲哚美辛胶囊制成哪些剂型可以减少其胃肠道不良反应,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第二种是案例切入式,即在讲授过程中及时给出相应案例,如在讲授药用辅料的重要性时,采用震惊全国的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亮菌甲素案例,同学们就会记忆深刻;第三种是课后总结式,即在教师讲解结束后给出相应案例,学生运用课上所学知识,对案例分析讨论,对课堂教学内容起到复习、巩固和总结的作用,如注射剂制备过程讲解完毕,即给出维生素C注射剂的制备案例,学生从维生素C的稳定性入手,分析处方中各种辅料的作用,选用的依据,灭菌方法,操作注意事项等,通过总结性案例将本次课堂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对本堂学习内容进行一次实践。
3 流程教学法[5]
药物制剂技术这门课程知识点多,容易混淆,学生学习时一看即懂,一丢即忘,难以系统掌握,教学内容叙述性强,普通教学法显得单调而枯燥,致使学习效果不佳。为理清学生思路,笔者采用了以剂型为主线的流程教学法。即以各剂型的工艺流程为主线,在介绍流程中每一道工序的操作要点时,引入必备的相关理论、辅料的性能与选择、操作的注意事项等内容,使零散的知识点通过工艺流程这一主线串联在一起,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便于学生的记忆。
4 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6],教学中通过问题的设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同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该方法特别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如在介绍片剂的制备方法时,本研究以常见的复方阿司匹林片制备作为实例,从乙酰水杨酸的化学稳定性问题开始,运用药物化学知识,结合片剂制备方法和过程,找出影响本品稳定性的因素,即乙酰水杨酸遇水易水解,水解产物之一为水杨酸,具有胃肠道刺激性,乙酰水杨酸水解时受金属离子的催化。下一问题就是如何增加制剂的稳定性,如添加防止乙酰水杨酸水解的稳定剂柠檬酸,制备方法不能采用能引起乙酰水杨酸水解的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设备选择时,避免选用能引入金属离子的金属筛网,剂中硬脂酸镁因为含有游离的镁离子而不能被选用,启发学生从学过的药用辅料中选择最适宜的剂类型。最后一个问题是剂的用量,因为剂均是疏水性较强的固体物质,用量过大在增加性的同时,增加了片剂的疏水性,容易造成片剂的崩解和溶出不合格,而溶出度较差是片剂最主要的缺点,这样能使学生对剂的选择和用量有更大的重视。通过设定问题、解决问题、以问题为中心,配合处方设计过程和方法的选用,完成本剂型的实例教学,同学们记忆深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增强。
5 比较归纳法[7]
学生对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差异的一些问题易混淆,难记忆,而采用比较归纳法可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由于模块教学法将各剂型按形态及制法的不同分为若干模块,所以有些内容会反复出现,显得内容繁琐、不系统,如聚乙二醇在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液体制剂中都提到,肠溶材料在多个章节涉及到,因此最后根据其不同规格进行归纳总结,变零散为系统。
6 实物演示法
实物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通过直接展示可使学生对抽象的东西有直观的印象,实物演示法在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应用广泛,归纳起来有三种。一是直接展示,即在介绍各剂型特点的时候首先将相应剂型代表品种进行展示,学生首先对该剂型具备了直观印象,便于理解其剂型特点。这种方法对不常见的剂型及容易混淆的剂型更常用,如小剂型膜剂,学生没有应用的历史,比较陌生,如滴制法制备的软胶囊和滴丸剂,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剂型,配合实物展示,学生更便于理解其制备原理和剂型特点。二是通过实物展示,便于学生对不同制备原理和工艺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如颗粒剂不同的制备方法,其粒型、粒度有较大的差别,教师平时收集不同厂家生产的板蓝根颗粒,在讲解颗粒剂制备工艺时,展示不同制粒方法所制颗粒的不同,便于学生对工艺原理和产品性能的理解,也使学生对药品质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三是在介绍制剂生产工艺时,展示平时收集到的不合格药品,如裂片、花片、皱缩片,由学生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及应该采取的解决措施,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有实实在在的用途,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7 多媒体教学
与普通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可承载更大的信息量,从而节约时间和空间,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动态性、图文声并茂等特点更能突出要点、难点,可从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8]。在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笔者制作了全程的多媒体课件,包括颗粒剂、丸剂、片剂、软胶囊剂、硬胶囊剂、注射剂等重点剂型制备过程的动态视频,三维混合机的动态视频,单冲压片机工作过程的动态flas,渗透反渗透法、离子交换法原理的flas,这些多媒体课件对学生掌握重点剂型的制备方法,理解制药设备工作原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笔者在高职药学专业药物制剂技术教学实践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邢蓉,陈根德,王秀.药剂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药事,2010,24(10):1027-1029.
[2]赵洁,刘中秋.药剂学教学改革浅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2):165-167.
[3]刘宗梅.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06,28(17):73-75.
[4]陈军,蔡宝昌.案例教学法在药剂学教学中的运用[J].药学教育,2007, 23(6):31-33.
[5]苏瑾,于莲,孙维彤.流程教学法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0,33(2):58.
[6]李青文,谭冬梅.多种教学方法在《护理学导论》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吉林医学,2009,30(14):1538-1539.
[7]缪菊连,吴俊珠,高鹏飞,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注射剂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高职研究,2011,(9):192-193.
【关键词】创新;改革;药物制剂;实践
引言
各大高校纷纷开设了医学专业,并进行了详细地划分,提供相应的设备与资金。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作为医学专业的分支学科对于医学事业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对于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学生的教学却存在种种问题,教育工作者总是侧重于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而忽视了其实践能力。而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是实践能力、应用能力极强的学科,需要大量的实践才能对于本专业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要想在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有所成就就必须拥有创新精神,而创新发挥作用也必须要以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为基础。所以各大高校必须要以创新为总指挥,进行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实践课程进行改革,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一、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课程的开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国际地位也逐步提高,随之我们也加大了对于科教文卫事业的投入,科技强国和教育强国将是我国未来发展的目标。而我国要想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超高科技水平的国家首先必须要成为一个教育强国,教育将会源源不断地为各个领域输送人才。随着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日渐的重视,各大高校也纷纷建立,以培养人才为己任,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则以新型的专业崭露头角。药物制剂专业所从事的工作就是研制药物来解决人类身体的疾病。这是一门技术要求高、实践性强的学科,这门学科与人们息息相关,可以说这个专业的出现会促进医学事业的发展,也将为人类健康的保护神。
二、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教学中的问题
(一)由于药物制剂技术专业需要有着一定的药学知识储备,所以在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受教育者则对于这些基础性的药学知识极为关注,而在此同时,却忽视了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实践性。甚至有些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熟记厚厚的医学书籍,却没有时间待在实验室进行实验。这便是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实践性的忽视。我们都知道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它不是单纯地进行理论研究,而是一门与药物的研制、生产有着密切关系的技术含量极高的学科,实践的缺失会导致该学科丧失原来的学科作用,也不能为科技领域输送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二)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它也不是一门纯技术的学科,我们一整天待在实验室并不一定会研制出新型的药物。这门专业同时也需要一定的药学基础知识,而该专业的技术性则使得人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实践上,从而忽视了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于前人药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这会导致一切的实验都将是徒劳的。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的渗透,学生和老师只是纠结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反复实验但不会有新的发现,所以我们必须在学习前人药学知识积累的前提下,以创新精神去引导,这样才能使得药物制剂的研究有所成效。
三、实行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既然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出现了种种问题,那么我们应该及时的解决这些问题,这些才能有好的学科建设,也能使得各大高校能够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则是必须的,只有进行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才能培养出既有药学理论又能基于药学理论研制出极为有效药剂的全面型人才,这也是我们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
四、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必备宝典―创新精神
上文已经提到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是非改不可了,那么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该如何改革呢?接下来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一)在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将药学基础知识和实践课程并行关注,这样才能使得药学知识能够应用到实践,也能够使得每次的实践都将是极为有效的。理论和实践的共同发力才能使得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能够培养出高质量的技术人才。
(二)我们应该以创新为动力和导向进行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需要我们需要一定的创新精神,敢于向既定的成果挑战,敢于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这样才能走好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路,也能探询到新的奥秘。
五、结束语
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不同于我们所学习的人文科学,可以说它是一门技术型专业,操作性和实践性极强。在当前的各大高校里都有开设这样的专业,其原因是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与中国未来的医学事业以及人类的身体健康有着必然的联系。但是,在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创新精神丧失和理论知识不够充分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的个性就是创新的来源和可行性,以创新为导向进行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改革才是有效的。
作者简介:马莎(1984-),女,民族:回,籍贯(省、市):云南省蒙自市,学历:硕士,职称:助教,研究方向:中药药剂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