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设备事故分类8篇

时间:2022-10-01 22:07:0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设备事故分类,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设备事故分类

篇1

【关键词】集控站;信息;优化

1.前言

随着集控站在全省范围内的逐步推广和使用,远动自动化信息优化意义重大。从集控站和电网调度关系的层面来说,变电站事故主要由集控站监控人员进行决策、判断和处理,电网调度负责整个电网运行方式执行及事故决策和处理。

2.集控站远动自动化信息分层分类范围和目标

本文以沱河集控站为例,进行集控站自动化系统信息优化,实现远动自动化信息分层分类。

远动自动化信息性质层面上的分层分类。根据电网信息的重要性,集控站自动化系统需将电网事故、异常信息按不同类别在告警窗口上分类显示;编制远动自动化信息分类规范,为今后变电站自动化信息接入范围提供标准。

集控站用户界面层面上的信息分类。编制典型的用户交互界面,为集控站监控人员进变电站的设备巡视和事故处理,提供方便、快捷的手段。事故处理时,能依据事故来源进行迅速溯源。通过事故告警,定位变电站一、二次系统,通过一二次设备的关联信息,使运行值班人员迅速定位事故发生地点。

3.远动自动化信息分层分类的主要做法

3.1变电站自动化信息分类

将变电站运行信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事故信号、第一类告警、第二类告警及第三类告警。

事故信号:事故信号事故总,保护、自动装置动作,断路器跳闸信号

第一类告警:设备故障告警,异常运行或过负荷等信号;第二类告警:系统波动干扰,参数越线等信号;第三类告警:正常运行信号,操作信息、主变调节分接头,特殊控制等。

将变电站一、二次设备状态、动作信号进行分类,在变电站新建、改造时,该分类作为该变电站远动基本的和必需接入的信息。

事故类:变压器各种电气量保护动作、保护出口信息;变压器各种非电气量保护动作及保护出口信息;变压器开关变位信息;开关各种保护动作、保护出口信息、开关变位信息;压变二次空气开关跳、压变二次回路断线;所用变低压总开关跳及故障;直流系统接地及交流输入输出故障

第一类告警:变压器过负荷、油位高低、压力释放动作、保护装置告警、闭锁调压、超温、冷却装置故障类的信息、冷却装置电源故障;开关控制回路断线、弹簧未储能、气体压力低类、气压低闭锁操作类、液 压机构压力低、保护装置异常告警、液压机构压力低、保护装置异常告警、保护闭锁、机构箱内的各种异常告警信息;电压回路断线、电流回路断线、互感器气压低、互感器需补气等信息、计量用电压 消失、保护用电压消失;交直流回路缺相等、交流系统设备运行故障告警

第二类告警:各级母线电压越线

第三类告警:遥控操作信息、正常操作开关变位信息、主变分接头调节信息、刀闸变位信息、压变二次并列信息、保护装置及远动装置上的操作信息、远动及监控系统运行信息、开关把手远方就地信息、变压器冷却装置运行

3.2集控站用户界面层面上的信息分类

在集控站自动化系统上,通过信号关联和画面制作,完成典型用户交互界面的编制。

变电站正常运行时,显示绿色,发生事故或告警时,该变电站时显示为红色。分类依据:以每个变电站分别定义为独立的信息对象个体,当该站任何动作事件而没有复归确认时,光子牌信号显示红色。点击某个变电站则进入该站的平面布置图。

某变电站发生事故或告警时,显示该变电站平面图内。变电站平面图内容包括:主控制室、110kV设备区、35kV设备区、1#主变设备区、2#主变设备区、10kV开关室等,每个设备区内均显示各间隔的运行状态,异常时,该设备区某间隔光子牌显示为红色。点击某个设备区,则以弹出式窗体,列出该设备区内各间隔所有信号状态。其中,为了事故处理时能及时掌握现场情况,加入了“微机保护动作查询”功能。需要一提的是,所有二次设备信号均归类到相应的一次设备间隔内,目的是减少监控人员操作画面的次数,以提高事故处理的效率。

3.2.1开关类

进入该区域后,系统将按照一次开关等设备间隔,显示该开关及其机构的状态信息。

信息分类规则:按设备间隔(110kV变电站开关类间隔信息内容)

开关机构异常类:开关弹簧未储能、气体压力低类、气压低闭锁操作类、液压机构压力低、保护闭锁、机构箱内的各种异常告警信息、开关状态信息

保护动作类:开关控制回路断线、两侧刀闸状态、保护装置异常告警、保护闭锁、保护电压消失、各种保护动作及出口信息、保护装置的操作信息、远控/就地把手状态

互感器类:电压互感器的低压空气开关跳、互感器气压低、互感器需补气等信息、计量用电压消失两侧刀闸状态、压变二次并列、PT失压、二次回路断线等状态信息

3.2.2主变设备区,按照变压器本体及保护两类按照变压器间隔合并归类变压器本体动作类:油位高低、压力释放动作、闭锁调压、超温、冷却装置故障类的信息、冷却装置电源故障、有载调压装置故障类的信息、有载调压装置电源故障、中性点刀闸位置等变压器保护动作类:过负荷、各种电气量保护动作及保护出口信息、各种非电气量保护动作及保护出口信息、变位信息

3.2.3交、直流设备类型

交流系统:所用电电源故障、所用电空气开关跳等信号

直流系统:电压过高、电压过低、母线接地、充电机故障、直流系统交流失电等状态以及异常信息

4.推广应用

通过集控站远动自动化信息优化,提高电网监控效、减少电网故障处理时间,有利于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在集控站自动化系统上,通过信号关联和画面制作,完成受控站典型用户交互界面的编制。

某变电站发生事故或告警时,显示该变电站平面图内。变电站平面图内容包括:主控制室、设备区、主变设备区、开关室等,每个设备区内均显示各间隔的运行状态,异常时,该设备区某间隔光子牌显示为红色。信息分类依据:以每个设备区内设备间隔定义为独立的信息对象个体,当该设备间隔内任何动作事件而没有复归确认时,光字牌信号显示红色,点击某个设备区,则以弹出式窗体,列出该设备区内各间隔所有信号状态。其中,为了事故处理时能及时掌握现场情况,加入了“微机保护动作查询”功能。需要一提的是,所有二次设备信号均归类到相应的一次设备间隔内,目的是减少监控人员操作画面的次数,以提高事故处理的效率。

由于二次保护部分已归类到相应的一次设备间隔中去,主制室设备区主要包含交流系统、以及直流系统等类型。分类依据:按交、直流设备类型。

篇2

【关键词】调控一体化;分类报警;责任区划分;告警窗分类显示

1 概述

国家电网“三集五大”运行改革之后,各地区电网相继实现了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在该种运行方式下,调控一体化系统需要同时兼顾电网监视与电网调度两种职能,调度员和监控员共用一个操作平台。因此,调控一体化系统不再像过去的EMS系统只采集变电站的事故和位置信息,而是要将变电站的各类保护信号、机构信号、公用信号等全部采集上送。这样就造成了调度员每天要面对大量实时上送的信息,调度人员需要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重要的事故信息。如不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这种状态将严重影响调度人员对事故信息的接收与处理。

2 解决方案

2.1 分类报警

2.1.1 保护信息分类

将调控一体化系统采集的所有保护信息和变位信息按监视设备的危急程度及信号特点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型的信息采取不同的告警处理方式,以便更好地滤除次要信息,强调重要信息。信息共分为四大类:事故信息、异常信息、告知信息和变位信息。

(1)事故信息 包括全站事故总信号及各间隔事故总信号、各间隔保护动作信号、主变火警、消防装置动作信号。

(2)异常信息 包括所有一、二次设备的异常与告警信号。断路器机构告警信号:分合闸闭锁、重合闸闭锁、SF6 告警闭锁、漏氮报警、油泵打压异常、断路器弹簧未储能等。电网安全自动装置异常及闭锁信号:装置异常、直流消失、 通讯中断等。二次回路告警信号:TA、TV 断线、控制回路断线、直流接地等。其它异常告警信号。

(3)告知信息 包括断路器加热、储能、控制电源断电,油泵启动、空压机启动,交、直流环网失电,保护收发讯机动作,录波启动,保护启动失灵,事故照明,消防装置,生活水泵、环境监测等辅助设施信息。

(4)变位信息 包括开关、刀闸、手车等一次设备的变位信号,“就地/远方” 把手变位信息、风冷投入状态、备自投充电状态、直流均(浮)充状态等状态信息。

2.1.2 分类报警方式

将采集的信息分类之后,针对不同类型的信息采取了不同的告警方式及画面制作方法,表1说明了分类报警方式。对事故信息采取了响警报、报语音、光字牌闪烁、信息上告警窗和推事故厂站画面五种方式,以强调事故信息。而对次要的告知信息只采取了响铃和信息上告警窗两种方式。调度和监控人员可以直观的从图形及声音的不同处理方式上,来快速的区分告警信息的危急程度,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

2.2 划分责任区

依据调度员和监控人员监视和管辖的不同区域,对电力系统设备进行划分,不同的调度员负责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区域,这个区域就叫做责任区。调度员在工作站的控制台上选择本机的责任区,设置了责任区的工作站只接收该责任区中的告警等信息,只能对该责任区中的厂站(设备)进行人工操作。由于对系统管辖设备进行了责任区划分,每个调度或监控人员只负责监视该责任区内的各类信息,其信息量大幅减少。

2.2.1 责任区定义

由于不同地区对责任区划分的依据不同,建立基本责任区的概念,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建立相应的基本责任区。例如:(1) 依据地理区域分为城北责任区和城南责任区;(2) 依据电压等级分为220kV责任区和110kV责任区;(3)依据管辖设备分为断路器责任区和母线责任区。

责任区分为基本责任区和复合责任区,复合责任区为一个或几个基本责任区之和,复合责任区所管辖的厂站(设备)为其包含的基本责任区管辖的厂站(设备)之和。如图1所示:

2.2.2 责任区选择

每个服务器节点或工作站节点都可以依据本机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责任区,并对责任区中的厂站(设备)负责。用户也可以在有权限的基本责任区和复合责任区之间进行切换,并为机器设置默认责任区。

2.3告警窗分类显示

由于每天会有大量的实时信息上送,多数信息会在告警窗中显示,其中既包括事故信息、异常信息、告知信息,也包括遥测越限信息和开关刀闸的变位信息等。各类信息混杂在一起在告警窗内滚动上送,致使调度和监控人员无法快速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内容。因此,提出了对告警窗进行分类、分页处理,将不同类型的信息在不同的页面予以显示。划分了实时信息、事故信息、异常信息、越限信息、变位信息、操作信息、告知信息、系统运行信息和未复归信息九大类。不同类型的信息将在相应的页面内显示,运行人员可以直接点击页面切换查找需要的告警信息。如图2所示:

篇3

关键词:监控信息;优化整合;告警优化

引言

本文在深入分析一、二次设备监控信号发出的原理,根据实际监控需求,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优化了监控信息,大幅减少监控信息量,并根据监控信息对电网直接影响的轻重缓急程度,将之划分为事故信息、异常信息、变位信息、越限信息、告知信息五类[1],从而将五类信息按照重要程度进行设置,实现了变电站监控信息的优化分类,有效归并。并完成了分类告警、光字牌、事故推图、语音报警、监控图形变色、监控信息分类检索。对异常、事故类信号制作了集中显示光字牌,实现了光字闪烁,并使用语音报警;对越限的设备、数据实现监控图变色;监控系统实现对五类信号的分类检索[2]。

1 安徽电网原有监控模式及监控信息分析

2012年8月份之前,安徽电网变电站的监控模式如下:

(1)500kv变电站处于有人在变电站后台机就地监控,变电站内装置发出的监控信息全部逐一传输至现场监控机。500kv变电站信号很多,各站按规模不同有4000至10000多个信号,在监控过程中出现过信号过多造成监控人员分析困难,重要告警信号不能第一时间处置的问题。

(2)地区公司一般采取变电运行集控中心对多个变电站进行集中监控的模式,采取将变电站内装置发出信号逐一传输至集控中心集控系统,由变电运行人员根据告警信息来对变电站进行监控。部分集控中心由于监控变电站数目较多从而信号很多,造成运行人员监控困难。

(3)变电站告警多采用时序信息的方式,所有信号都在告警窗按时间顺序逐一显示,这使监控人员必须要从繁杂的信号中人为判断信号的重要性而做出处置,造成监控人员工作压力大,容易出现失误。

(4)监控系统都将所有保护信号制作了光字牌,光字牌的数目过多,查看较不方便,不能很好的起到辅助监视的作用。

(5)语音报警功能,多采取预先录音或语音合成的方式播放告警信息,在信号量多的时候只能一条一条播放,速度跟不上,而且对监控人员处置信号造成干扰。

(6)监控系统都只实现了网络拓扑的功能,未实现设备越限的提示,监控人员只能定时去监视设备是否越限。

2 监控系统信息告警优化整合

2.1 采取信息分类、归并、优化、分层分区的思想

在保证安全、有效实施监控的前提下,根据监控信号所发生的原理、反映的设备运行的情况以及信号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监控信息进行了大幅度的整合,在整合后,信号数量大幅减少(例如500kv昭关变由12085个信号减少至2289个,500kv当涂变由7736个信号减少至2184个),有效的提升了监控效率。

2.2 采取信息反映设备运行危急程度的分类

将监控信息分为事故、异常、越限、变位、告知五类告警信号,如保护动作、重合闸信号、火灾信号归为事故类,反映设备运行状态异常、故障类信号归为异常类,开关分合信号、开关分相分合信号归为变位类,反映设备越限的信号归位越限类,闸刀、接地闸刀分合信号以及反映设备正常运行状态的一些信号归为告知类[3],这种分类的方法更方便监控人员进行监控,便于重要监控信息定位,减少了监控人员的工作量,使监控工作更有效率。

2.3 监控信号优化整合的实现

2.3.1 实现了五类信息的分类告警功能

第一类事故信息,指反映电网故障、设备故障而保护动作出口跳合闸的信息,包含事故信息、保护动作信息、安全自动装置动作信息,此时伴随开关跳闸,通过监控系统合成一个开关事故分闸信息,上事故信息告警窗,用于集中判断电网故障。第二类异常信息,指反映变电站设备运行异常情况、威胁电网安全与设备运行的报警信息,上异常信息告警窗,用于及时发现变电站设备运行状况。

第三类开关变位信息特指开关类设备状态改变(合闸、分闸)的信息,不包括电容器、电抗器开关分合闸信息,上开关变位告警窗,用于及时发现电网运行变化。第四类遥测越限信息,指反映电网重要遥测量超出报警上下限区间的信息,主要有:电压、电流、负荷、油温、功率因数等,上遥测越限告警窗,用于及时了解电网运行参数。第五类告知信息,指反映电网设备运行状况、状态监测的一次闸刀信息、二次保护投退一般信息,包括电容器、电抗器开关正常操作分合信息。

2.3.2 制作了事故和异常信号光字牌,集中显示为了实时掌控整个电网现存的事故异常信息,利用各变电站光字牌动作,设置全网光子牌动作列表图。

2.3.3 实现了事故推图功能。

2.3.4 实现了越限信息在监控图上变色的功能。

2.3.5 实现了语音报警功能。对于事故和异常信号,系统将以不同的语音提示监控员。

3 应用效果

通过对监控信息的整合优化后,信息量大幅减少,五类信息的划分减轻了值班人员的负担。在监控中,无需重点关注的信号,如告知类,更加明确,关注的点更加集中,有效缩短了对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置时间。大幅提高了监控效率:

(1)抗击台风“海葵”的应急处置。台风造成安徽电网500千伏线路跳闸3条,220千伏线路跳闸1条,110千伏线路跳闸6条,35千伏线路跳闸33条,10千伏线路跳闸790条,各种事故、告警信号海量涌出,通过实现监控信息优化整合,大大缩短了事故信息收集、梳理、故障判断、决策处置等各环节的时间,事故处理平均时间缩短50%以上,为用户快速恢复送电提供了保障。

(2)界面更加友好,信息定位更加快速准确。通过开发光字闪烁、事故推图、语音报警、变色等功能,解决了监控信息量大、信息定位困难等多项关键技术问题,界面显示更加符合值班人员习惯,监视方式实现多样化,值班效率更高。

4 结束语

实际应用证明,通过监控系统信息告警优化后,极大地提高了监控效率和准确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它有效地解决了监控人员面对大量的告警信息,快速做出处置,保障了电网及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李海燕,程刚,王建峰. “调控一体化”监控信息的分层和分类[J].科学之友,2005,29(23):106-108.

[2]何明眉,赵宇.变电站监控信息智能判断专家系统探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NO24:19-20.

[3]杨世勇,陈林,胡为民.调度监控信息分级分类标准及展现方式研究[J].湖北电力,2011,8:13-14.

篇4

关键词:安全评价 塔机检验 危险有害因素

在特种设备的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中,由于检验环境条件的复杂性和检验工作的特殊性,检验人员身处一线检验现场,会遇到许多危险有害因素,为防止和减少检验安全事故,保障检验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本文特别从安全评价的角度,来认真分析在普通自升塔式起重机检验过程中,针对检验人员的一些不安全因素,通过对检验系统中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来分辨、识别、分析确定检验系统中存在的危险,以利于提高检验人员的安全警惕性,并对在检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险有害因素做到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一、 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一定限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

二、 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

所有的危险、有害因素尽管其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有害的后果,都可归结为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1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量;2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并导致危险有害物质的泄漏、散发和能量的意外释放。

以上两方面因素是危险、有害因素转换为事故的根本原因。

三、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是为了便于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与识别。

(一)、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以下4类。

1、人的不安全行为:如作业过程中的心理、生理性危害;指挥操作错误、监护失误、违反劳动纪律等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

2、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指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如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电伤害、噪声危害;标志缺陷、爆炸品、致害动植物等。

3、管理缺陷;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不完善、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等。

4、环境因素如:通道不畅、采光照明不良、作业场所空气不良、室内地面滑、作业场地狭窄、恶劣气候等。

(二)、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进行分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事故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

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机械伤害

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人、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5)触电

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6)淹溺

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

(7)灼烫

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8)火灾

(9)高处坠落

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10)坍塌

a)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

b)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

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14)火药爆炸

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

(19)中毒和窒息

(20)其他伤害

(三)、按职业健康分类

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险、有害因素分为7类:

1.生产性粉尘、

2.毒物、

3.噪声与振动、

4.高温、

5.低温、

6.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

7.其他有害因素等。

四、特种设备起重机械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方法

起重机械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起重机械主要有以下危险、有害因素:

(1)翻倒或坠落:由于基础不牢、超机械工作能力范围运行和运行时碰到障碍物等原因造成。

(2)超载:超过工作载荷等。

篇5

生产安全事故是指职业活动或有关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意外突发性事件的总称,通常会使正常活动中断,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对职工、公众或环境以及生产设备造成即刻或延迟性严重危害的事故。由于各行业性质、特点不同,具体事故严重程度的划分标准也不同,职工伤亡事故的伤害程度的分类划分如下:

一、 职工伤亡事故的伤害程度分类

1、 按伤害程度分:根据国家标准(GB/T15236-94),职工伤亡事故按伤害程度分为:

(1) 轻伤事故:指一次事故只有轻伤的事故。

(2) 重伤事故:指一次事故只有重伤无死亡的事故。

(3) 死亡事故:指一次事故死亡1-2人的事故。

(4) 重大死亡事故:指一次事故死亡3-9人的事故。

(5) 特大死亡事故:指一次事故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的事故。

2、 按经济损失程度分:根据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程度,事故通常分为:

(1) 一般损失事故:一次损失1万元以下的事故。

(2) 较大损失事故:一次损失1万元或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事故。

(3) 重大损失事故:一次损失10万元或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事故。

(4) 特大损失事故:一次损失100万元或100万元以上的事故。

二、 火灾事故严重程度分类

1996年11月11日由公安部、原劳动部、国家统计局联合颁布的《火灾统计管理规定》将火灾事故分为特大火灾、重大火灾和一般火灾三类。

1、 特大火灾事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火灾,为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下同);重伤20人以上;死亡、重伤20人以上;受灾50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100万元以上。

2、 重大火灾事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火灾,为重大火灾事故;死亡3人以上;重伤10人以上;死亡、重伤10人以上;受灾30户以上;直接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

3、 一般火灾事故:不具有前列两项情形的燃烧事故,为一般火灾。

凡在火灾和火灾扑救过程中因烧、摔、砸、炸、窒息、中毒、触电、高温辐射等原因所致的人员伤亡,列入火灾人员伤亡统计范围。其中死亡以火灾发生后7天内死亡为限,伤残统计标准按原劳动部的有关规定认定。火灾损失分直接财产损失和间接财产损失两项统计,具体计算方法按公安部的有关规定执行。

凡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都为火灾,所有火灾不论损害大小,都应列入火灾统计范围。所有统计火灾应包括下列火灾:(1)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燃烧爆炸引起的火灾;(2)破坏性试验中引起非实验体的燃烧;(3)机电设备因内部故障导致外部明火燃烧或者由此引起其他物件的燃烧;(4)车辆、船舶、飞机以及其他交通工具发生的燃烧(飞机因飞行事故而导致本身燃烧的除外),或者由此引起其他物件的燃烧。

三、 船舶交通事故分级标准

1990年6月16日交通部的第16号令《船舶交通事故统计规则》,船舶发生碰撞、搁浅、触礁、触损、浪损、风灾、火灾及其他造成财产和营业员损失或人身伤亡的交通事故。根据事故船舶的等级、死亡人数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将船舶交通事故分为小事故、一般事故、大事故、重大事故。

四、 道路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分类

国务院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6条规定,根据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程度和数额,交通事故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根据公安部修订的道路交通事故等级划分标准,各类的标准如下:

1、 轻微事故:是指一次造成轻伤1至2人,或者财产损失机动车事故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事故不足200元的事故。

2、 一般事故:是指一次造成重伤1至2人,或者轻伤3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的事故。

3、 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1至2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3万元以上不足6万元的事故。

4、 特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伤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或者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的事故。

五、 铁路行车事故分类

1987年12月10日铁道部颁布的《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按照事故的性质、损失及对行车造成的影响,将行车事故分为重大事故、大事故、险性事故和一般事故。

(一) 重大事故

1、 客运列车发生冲突、脱轨、火灾或爆炸,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构成重大事故:

(1) 人员死亡3人或死亡、重伤5人及其以上者;

(2) 机车中破1台;

(3) 动车、客车中破1辆;

(4) 货车大破1辆;

(5) 单线或双线之一线行车中断满2小时,或影响本列车满2小时。

2、 其他列车发生冲突、脱轨、火灾或爆炸,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构成重大事故:

(1) 人员死亡3人或死亡、重伤5人及其以上者;

(2) 机车大破1台或中破2台;

(3) 动车、客车大破1辆或中破2辆;

(4) 货车报废1辆或大破4辆(大破2辆折合报废1辆);

(5) 单线行车中断满4小时并影响其他列车,双线之一线行车中断满4小时,双线行车完全中断满2小时。

3、 调车作业(包括机车车辆整备作业)发生冲突或脱轨,造成下列后果之一时,构成重大事故:

(1) 人员死亡3人或死亡、重伤5人及其以上者;

(2) 机车大破1台;

(3) 动车、客车报废1辆;

(4) 货车报废3辆;

(5) 单线行车中断满4小时并影响其他列车,双线之一线行车中断满4小时,双线行车完全中断满2小时。

4、 由于铁路技术设备、其他临时设备破损或货物装载不良,致使铁路技术设备破损,造成2款各项后果之一时,构成重大事故。

(二) 大事故

1、 客运列车发生冲突、脱轨、火灾或爆炸,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构成大事故:

(1) 人员死亡1人或重伤2人及其以上者;

(2) 中途摘车或货车中破1辆;

(3) 重型轨道车报废;

(4) 单线或双线之一线行车中断满1小时,或影响本列车满1小时;

(5) 报废钢轨200米及其以上或钢筋混凝土轨枕500根及其以上。

2、 其他列车发生冲突、脱轨、火灾或爆炸,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构成大事故:

(1) 人员死亡1人或重伤2人及其以上者;

(2) 机车中破1台;

(3) 动车、客车中破1辆;

(4) 货车大破1辆或中破2辆;

(5) 重型轨道车报废;

(6) 单线行车中断满2小时瓶影响其他列车,双线之一线行车中断满2小时,双线行车完全中断满1小时;

(7) 报废钢轨200米及其以上或钢筋混凝土轨枕500根及其以上。

3、 调车作业(包括机车车辆整备作业)发生冲突或脱轨,造成下列后果之一时,构成大事故:

(1) 人员死亡1人或重伤2人及其以上者;

(2) 机车中破1台;

(3) 动车、客车大破1辆或中破2辆;

(4) 货车报废1 辆或大破2辆;

(5) 重型轨道车报废;

(6) 单线行车中断满2小时并影响其他列车,双线之一线行车中断满2小时,双线行车完全中断满1小时;

篇6

[论文摘要]本文对近年来我国电网发生的一般电网事故情况进行了概述,分析了这些一般电网事故产生的原因及特点,同时对遏制和减少电网事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电网事故具有停电范围大、影响面广,甚至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灾难性影响的显著特征。因此,长期以来电网经营企业一直把防范电网事故,特别是防止大面积停电和电网瓦解事故,作为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全国各地电网的一般电网事故发生率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降低和减少,极大地影响了电网的运行和地区经济的正常发展。为了探求事故的规律和特点,采取防范措施,有效地遏制和减少一般电网事故,避免发生重大及以上电网事故,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在此笔者对近年来发生的一般电网事故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自己关于减少一般事故发生的一点意见和对策。

1、近年来一般电网事故类型分析

1.1、按原因分类:从发生电网事故的原因来看,引发一般电网事故的主要因素有:继电保护、恶劣天气、外力破坏、误操作、质量不良、人员责任及其他原因。

1.2、按责任分类:一般电网事故按责任分类可分为:自然灾害、制造质量、外力破坏、运行人员、施工设计、人员责任和其他。据统计,自然灾害(雷击、雾闪、覆冰舞动等)、人员责任(运行人员和其他人员责任)、外力破坏和制造质量依次是一般电网事故的主要责任原因。

1.3、按技术分类:一般电网事故按技术分类则可分为:继电保护、雷击、接地短路、恶性误操作、误碰误动、设备故障和其他。其中,接地短路(外力破坏、对地放电)、继电保护(保护误动、保护拒动、二次回路故障等)和雷击是构成一般电网事故的主要技术原因。

1.4、按设备分类:一般电网事故按设备分类一般可分为:输电线路、继电保护、其他电器、开关、刀闸、组合电器等。实践表明,输电线路、继电保护依次是造成电网事故的主要设备原因。

2、电网一般事故的特点

通过多年来对一般电网事故的成因的综合分析,特别是结合笔者所在的从南方电网的实际,认为一般电网事故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2.1、人员责任居高不下:例如,2001年至2003年间,整个华中电网149次一般电网事故中,由于人员责任造成的一般电网事故共53次,占全部一般电网事故的35.57%。统计分析表明,在人员责任中,以运行人员、继保人员、检修人员的责任最为突出,是人员责任的主体。其中,属运行人员责任的一般电网事故共27次,包括误操作9次恶性误操作,3次一般误操作,占全部人员责任的50%。

2.2、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外部运行环境日趋恶化:据统计,在2001年至2003南方电网的149次一般电网事故中,因输电线路故障造成的一般电网事故共70次,占全部一般电网事故的46.98%,是构成一般电网事故的首要因素。对70次线路故障按技术分类,由于自然灾害(恶劣天气、雷击、污闪、雾闪等)引发的线路故障共30次,占线路故障的42.86%;由于外力破坏造成的输电线路外力短路共21次,占线路故障的30%;由于维护处理不当(维护不当、处理不当、树障、巡视不到位等)造成的故障共11次,占线路故障的16%。线路故障按电压等级分布,220kV线路15次,占21.4%;110kV线路52次,占74.28%;35kV及以下线路3次,占4.28%。

2.3、电网结构薄弱,事故影响面大:长期以来,由于受“重发轻供”的影响,一些电网的电网建设一直相对滞后,电网结构薄弱,不能满足相关安全准则的要求;220kV及以下系统,特别是110kV系统中单电源供电或单回联络线供电方式较多,致使在1条线路或1个变电站故障时造成多个变电站失压。

2.4、继电保护问题突出:据统计,在2001—2003年南方电网一般电网事故中,按技术分类属继电保护因素的共39次,占全部一般电网事故的26.17%,是造成或扩大为电网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由继电保护技术分类可以看出,保护误动、误碰误动、保护拒动和二次回路故障是造成或扩大成电网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39次继电保护技术分类中,保护误动共19次,占48%,居各类技术原因之首;其次是误碰误动共8次,占21%。对39次继电保护问题进行责任分析,由于制造质量不佳共15次,占38%;继保人员6次,占15.3%;其他人员责任(运行、试验、检修、调试、管理等)共11次,占28.2%。继保人员和其他人员责任两者合计共17次,占43.59%。可见,保护误(拒)动和人员责任是继电保护造成或扩大一般电网事故的主要原因。

3、遏制和减少电网事故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一般电网事故,应该说我们各电力部门、单位都一直在努力改善。笔者认为,构成一般电网事故原因往往都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或管理问题。因此,要遏制和减少电网事故我认为必须是多管齐下。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电监会、国家电网公司关于电力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要求。在学习贯彻落实中进一步提高对电网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针对一般电网事故暴露出的共性问题,克服疏于管理、安全隐患未及时消除、反事故措施执行不力和人员责任心不强等问题,从组织上、制度上、管理上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3.2、加强输变电设备运行管理,针对一般电网事故的特点和暴露出的共性问题,加强运行维护,积极开展专项治理。(1)重点做好220kV及以下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和防雷、防污闪工作,加强输电线路巡视检查、定期清扫、零值检测、接地电阻摇测和地网检查等工作。对雷害事故较多的线路易击段和污秽严重的重污区应开展专项综合治理,提高输电线路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线路跳闸率。(2)根据季节特点,严密关注线路走廊的变化,加强线路“特巡”工作,防止树竹放电和大面积山火造成输电线路跳闸。(3)加强变电设备管理,重点做好变压器类设备的技术监督工作。对变电站、升压站的电气设备在加强电气性能检测的同时,还应做好其机械性能的检查。特别是对运行年久的刀闸及其引线接头要运用红外测温或无损探伤技术检查接触状况和机械强度;对管母开展变形观测;对支柱瓷瓶运用超声波探伤技术检测机械强度;对接地网根据运行时间和土壤情况,开挖检查地网腐蚀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缺陷。(4)针对近年来电力设施外力破坏事件不断上升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强化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和公安部门做好电力设施的保护宣传、打击盗窃和破坏电力设施的工作。充分发挥业余护线员的作用,建立群防群护的联防机制。及时掌握临近电力设施或线下施工作业情况,向施工作业单位通报有关安全要求,增设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加强作业监护,防止施工碰线、车辆撞杆等外力破坏。

3.3、加大电网建设和改造资金投入,优化完善电网结构,加快电网结构调整,提高电网技术装备水平。电网建设和电网结构调整受资金、通道与站所资源、建设周期以及投入产出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短期内不可能见成效。因此,当前应加快单电源供电的110kV及以上变电站的改造,且认真做好其供电线路的运行维护,重点做好线路的防雷、防污闪工作,降低线路的跳闸率;同时,应做好变电站的下一电压等级侧运行方式的管理,安排备用电源,并安装自投装置,以防止供电线路故障时变电站全站失压。

3.4、加强继电保护的运行管理和技术监督。(1)加强继电保护装置入网管理、整定计算管理和运行维护工作,把继电保护“五查”工作作为强化继电保护管理和技术监督的常态机制。(2)严格执行二次设备与装置的定期检验、检测、试验标准,重点做好母差、主变、失灵等重要保护的检验工作,严格质量验收标准;重视二次回路管理;严格整组试验和带负荷检查等项目的检验,确保回路接线正确,装置动作可靠,防止一次设备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拒动和误动,扩大事故。(3)提高继电保护专业人员的技术素质,严防继电保护人员“三误”事故发生。

3.5、加强运行管理,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强化操作中的唱票复诵、核对、监护等过程管理。制定防范违章解锁、带地线合闸、误碰压板、误接线、误整定等电气误操作和误调度事故的措施,并严格执行与考核,杜绝误操作事故。

3.6、加强职工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岗位技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职工教育应面向生产实际,注重职工的岗位技能、异常情况分析判断和缺陷发展的预见评估等综合能力的培训。要通过实施标准化作业、规范职工的作业程序和作业行为,控制和减少生产作业的随意性、盲目性,杜绝人员责任事故。

结语

电网一般事故的预防和有效遏制对于保证电网正常运行,确保网内各地区生产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电网经营企业应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一般电网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参考文献:

[1]、肖红,绵竹地区电网事故分析及四川电网变压器中性点保护[J],四川电力技术,2005/06

篇7

【关键词】自动化控制 机械加工工艺

机械加工行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的繁荣,机械加工企业创造的社会经济价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部分。机械加工行业属于国家的基础产业,是构成我国工业化基础的关键组成部分,不仅为国民生产提供基础的物质保障,还为国民生产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机械工业是否健康稳定的发展,影响着和其关联的产业的发展。只有发展机械加工业自动化技术,才能使机械加工行业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目标。

1 机械加工工艺的生产特征

机械加工指的是机械加工企业为了获得半成品或者工件,利用机械加工设备和工艺,去除多余原材料的加工过程。而随后进行的成型工艺指的是利用锻压、焊接等手段来获取产品的加工方法。机械加工具有的生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工种种类繁多

根据加工项目和工艺的不同对机械加工工艺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车工、铣工、锻工、磨工、镗工、钻工等,不同的工种在进行加工操作时所面临的危险因素是不一样的。并且不同的企业的规模和类型对机械加工工种的需求是不一样的。随着机械加工工艺的科技创新,一些新的加工手段不断涌现,例如电解加工、特种加工、超声加工和激光加工等。

1.2 加工范围广泛

机械加工的加工范围在不断扩大,从形状上包含了常见的块状、条状、锥状等,还包括不规则的几何形状;从加工对象的材质选择上也越来越宽泛,比较常见的是各种金属和合金,同时还包括非金属的加工材料,例如木料和塑料等。

不同的工种和不同的加工对象需要利用不同的工艺设备进行生产,很多情况都需要人去进行操作才能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因此在生产中出现的安全事故也不尽相同。

2 安全管理的内涵和目标

安全管理的内涵指的是在人们社会生产活动过程中,遵循客观的生产规律,采用科学的生产活动方式,对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管理,通过制定相应的控制、组织、协调等措施,实现规避风险和事故的有计划的活动总称。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中,安全管理要实现的目标就是要对生产活动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故,然后有针对性的采取应对措施。例如在工业生产中对职业病的预防,采取一系列的科学的保护措施,保障工人远离由于职业因素导致的人身安全事故等。同时,机械加工中的安全管理可以保障机械加工企业的设备和财产的安全,保障工人工作环境的安全,从而促进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只有安全管理到位,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性发展。

3 机械加工工艺中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

根据我国制定的造成企业职工出现伤亡事故的分类条例中,依据不同的因素分成了20类。当中和机械加工有关的职工伤害事故被统一叫做机械伤害事故。虽然在条例中的分类非常详细,但是并没有对由于机械加工引发的伤害事故进行更详细的分类。根据当前和机械加工行业有关的职工伤害事故的调查数据分析显示,所统计到的伤害事故同样没有进行伤害性质的划分。由于没有对机械加工中造成的职工伤害事故进行分类,直接影响了伤害事故的防治措施的缺失,伤害事故总是重复发生。为了减少或降低机械加工中伤害事故的发生,有必要对其进行细致的分类,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手段。

为了深入研究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不同加工工艺所隐含的危险因素,笔者对最近几年机械加工业中出现的机械伤害事故进行了详细而充分的分析,调查资料表明,在收集的1000起机械伤害事故只能够,一共导致职工死亡人数为40人,轻伤人数为18人,重伤人数为995人,其中重伤人数占到总的伤亡人数的90%以上。为了研究方便,对事故按照不同的加工工艺进行了分类,由此得出不同的加工工艺出现事故在总事故数量中所占的不同比重,为下一步控制危险因素提供数据支持。

3.1 车工和镗工生产操作中对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

根据车工和镗工在机械加工工艺中的操作特点,应当注重对以下三个方面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第一,在工件和夹具上安装防护设施,例如卡盘、花盘等。第二,在光杆和丝杠上设置防护设备。第三,在皮带轮和挂轮上安装防护设施。

3.2 在切削过程中应当采取的防护措施

带状切屑根据其特点,可以尝试利用断屑槽把带状切屑折断,也可以用断屑器把带状切屑做成节状,从而降低其危险因素,降低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率。针对在机械加工过程中飞溅的切屑,可以加设防护板或是防护罩,遮挡崩碎的切屑。此外,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切屑,要利用正确的安全工具及时清理,避免由于切屑堆积引发的安全事故。加强对操作工人的安全教育,必须按照规范的安全准则穿戴安全护具,工作中要集中精力,按照规程操作。同时,企业要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定期检修,防止由于设备老化引起的安全事故。

3.3 在铣工操作中应当采取的防护措施

铣工操作中容易出现事故的部位集中在机床的旋转区域,其主要原因有三点:一个是没有安装必要的防护设施;另一个是缺乏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还有一个是刀具应用不当,夹具安装结构混乱等。针对这些引发安全事故的危险因素,可以采取的防护措施包括:第一,提高操作工人的安全意识和业务水平;第二,增设和完善铣刀刀罩等防护手段等。

4 结语

鉴于机械加工工艺种类繁多,工艺复杂等特点,出现机械伤害事故的几率大的特点,在机械加工过程中,要提高防护措施,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及时对加工设备的安全防护设施进行维护,强调按照正确的操作规范进行生产活动,加强对危险因素高的设备部位进行重点防护,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崔松华.机械加工工艺中危险因素的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8):18.

[2]张庆利.浅谈机械加工工艺中危险因素的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2012(08):20.

篇8

关键词:播出安全 事故分类 应急方案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9-0187-02

1、广播电视播出安全的特点

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收听收看权益。所以,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是全国广电系统的一项长期的根本任务。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涉及各级电视传输部门和单位,要经过多种设备、多种环境才能把信号安全送到千家万户,在这传输过程中又经过多种操作和多种信号转换,所以在传输、播出过程中及易发生问题。尤其是现在极端恶劣天气和电磁干扰日益增多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安全播出问题。

2、播出安全事故的分类和技术特征

事故分类。广播电视事故分为播出事故、技术安全事故和侵扰事故三大类。其中,播出事故包括系统外事故和系统内发生的技术性事故和责任性事故。

播出事故。播出事故包括停播事故和劣播事故。停播事故是指造成广播电视信号停播(停传)、错播(错传)、漏播(漏传)或造成信号技术指标劣于规定的停播限额的事故。虽未造成停播事故,但是造成信号技术指标劣于规定的正常范围,称为劣播事故。播出事故分为台内事故和台外事故[1]。

(1)台内事故。台内事故又称系统内事故,是指由于本单位对安全播出产生直接影响的部门、人员或由本单位负责维护的电路、设备或系统所造成的播出事故。台内事故分为责任性事故和技术性事故。1)责任性事故。这类事故完全是由人员的行为过失而导致的错播、停播事故。责任明显,后果严重。包括:人为操作失误事故,处理不当事故和维修责任事故。①操作失误:由于是操作人员自身发生的,自己难于及时发现、纠正。特别是此类事故多发生在节目播出中心、传输控制中心、有线电视前端或大型发射台站的节目、天线调度中心。②处理不当:当发生技术事故时,由于判断或处理失误,延长了事故的时间,所延误的部分属于处理不当。发生此类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事前准备不足,遇事太慌;二是技术不过硬。③维修事故:由于系统中某一环节或某一设备未按规定检修、测试,或未按要求检修、测试;设备检修后没有很好的试机,或检修设备后发生恢复错误,而导致的停播、劣播事故。④编播责任事故:是指由于编辑、制作、导播或主持人的过错造成的播出事故。例如:录像带后期编辑制作后没有倒到起始位置,在黄金时间造成长时间的错播;送错播出带;误送播出带等。2)技术性事故。技术性事故是指由于设备的技术故障或系统的技术配置上的缺陷,以及设备零部件(如电子管、电容、绝缘子等)由于自身原因损坏而造成的事故。其中不包括按规定使用到寿命终止的贵重元器件损坏时所造成的规定更换限额时间内的停播。一般说,技术事故是人力无法制止的,系统的设备多,出现设备故障是难免的,但是不一定都造成事故,或者只发生瞬间的或极短时间的事故。这取决于设备检查维修,易损零部件的检测和备份,设备配置的合理备份,各种可能故障的处理预案以及人员对设备的熟悉程度、处理故障的水平和系统本身的自愈能力等。

(2)台外事故。台外事故又称系统外事故,是指由于本单位无法控制和抗拒的原因造成的播出事故,包括供电问题、节目源信号问题以及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事故。技术安全事故。技术安全事故是指在广播电视运行、检修或大修中发生的危及人员生命安全,或导致设备重大损坏的事故。它不仅造成人身伤亡、设备损坏,而且会造成长时间的重大停播。技术安全事故包括人身安全事故和设备安全事故 [2]。

3、节目播出应急方案及故障的判断处理

各种播出事故原因有很多,也较为复杂,有节目本声的问题,也有系统软件或硬件问题等等。

处理事故的原则是,工作人员一旦发现,应马上采取相应措施,采取静止画面过度,备用活动画面垫播等,按照预案处理要求,选择最佳方案,防止连锁事故。具体而言,值班员应应加强责任心,时刻检测播出画面,时刻监测设备状态,如发生信号中断等事故,要冷静分析原因,判断事故性质,实施最佳预案处理,以最快速度恢复节目播出。如故障一时难以处理,应汇报领导,做出节目内容等相关处理程序。

在播出部门,要预备一些应急方案。例如,所有直播节目,应有主备路信号,甚至四路信号,并且各路信号都应保证保证畅通、互不交织。每次在进行直播前都应进行设备调试、技术检测,还要进行相互转换测试;直播节目也应有一定时间延时。应备有一些静止画面,内容应为公益广播宣传语,如节水、防火、绿化等内容,以备随时之需;还应备有一些活动画面,例如音乐风光欣赏等,机器进行滚动播出,在紧急事态发生时起垫播作用,进行完美过渡;如晚会的直播、重播等重大节目,需采用双带播出来备份节目;在机械手自动播出内有两台录象机循环播出,系统另外设两台备机,以防止机械手顺序错乱或播出应急使用。

如何能快速判断故障和处理故障,这就需要我们的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值班经验,对各类故障和问题的预判能力,值班员带头脑中备有各种故障的原因和最佳解决方案。如录像带播出信号中断,最先想到的应是录像带是否合符制作标准等。节目播出带要求开头铺设1分钟彩条,30秒黑场,节目从头到尾应连续,节目后不能有其他素材或内容,每个上线播出带应倒至带头等等。如果播出设备是机械手自动播出方式,应先将播出数据输入电脑,前期各项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应一丝不苟不能出现任何差错,一个小的闪失可能造成重大播出事故。节目起止点与机身单填写不一致容易造成节目录入不准确,导致播出中出现黑场,有时编辑制作部门疏忽大意,忘记将素材插入预留空间,导致黑场,一盘磁带多个内容,多段时码,导致机械手找头失误。有的事故往往是值班员责任心不强,未将磁带倒至带头,导致播出事故。广告、收视预告等播出带往往是一盘磁带多段内容,此类节目往往时长较短,出入点精确到帧,并影响到电视台的广告收入,节目制作、技审单填写、程序录入等等都各个环节都要求仔细核实准确无误,出现问题处理时间不充裕,容易造成较大事故,形成连锁事故,影响恶劣,所以要提高值班员的责任心,做到精益求精,防患于未然。

现场直播时,由于节目内容环节较多,工作人员所属部门多,必须仔细校对节目直播的时间、地点、内容、信号源,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并与节目部门导演共同做好现场协调和应急处理。了解节目信号源走向,有助于工作人员明确分工,及时采取措施,有的直播信号从现场转播车直接经由主控机房分配到播出线播出,有的要途经演播室包装后再送到播出线播出,如运动会的现场直播,前后方节目播出系统包括节目准备系统和播控系统,是经过反复的技术论证、对比测试而搭建的机械手、播出平台、广告硬盘、切换台、监视器具有稳定性和合理性,但也有可能出现技术故障、网络故障,应当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节目准备系统是待播节目登录微机,多路信号和时间的分配调理过程,如出现问题,往往表现为节目传输网络中断,无法调出准备界面,节目数据有出入,无法向播出线的电脑发送节目等,直接影响当时上线节目准备和次日节目程序制作,此时应立即通知相关技术人员抢修,对临时直接送往播出线的节目与播控值班员协调进行手动播出,确保各套节目安全有序播出,待系统恢复后,仔细检查播出程序及相关磁带信息,以免误作删除程序。

播控系统出现故障,有机械手、切换台、广告硬盘机、监视器、字幕机故障等,应根据事故类型作出紧急处理。设备的故障应根据设备故障的类型作出判断后相应处理。每年有“两会”、运动会直播、晚会等重大活动,一般重大活动都会系统设计,同时还做出相应的应急方案,具体为:首先,任何节目或中心的直播活动,都必须事先明确授权谁能在现场指挥节目更改,并由被授权人的联系方式;其次,根据播出系统的特点,紧急节目更改的详细指令必须在十分钟前到达,以确保安全播出;再其次,重大宣传活动时,播出部主任必须在岗,科长、领班加强巡视,发现设备故障及时处理上报,敏感时期保证24小时有科组长在岗值班;要求重要录像节目双带播出;最后重大宣传活动的直播节目,要求相关节目部门提供与之相匹配的垫播节目[3]。

4、结语

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既要通过硬件改造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也要通过各种培训来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政治素养,更要提升各种安全播出应急机制建设处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系统效能,确保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

参考文献

[1]武成梅.讨论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