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8篇

时间:2022-08-24 04:43:4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

篇1

关键词: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框架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01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把人类带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生产力,信息技术正逐步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社会的发展对信息资源的依赖程序越来越高。然而由于环境的开放性以及信息系统自身的缺陷等因素,导致信息面临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如何保护信息安全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信息安全的解决不仅要要依靠技术,更应当加强安全方面的管理。只有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对信息安全进行正确的分析评估,制定出相应的策略并实施控制,才能保证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的安全。

二、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一般过程概况

至目前为止,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没有通用的管理方法、管理模式。不同的标准有着各自的风险评估方法和管理流程,下面文章分析了一些主要的标准的风险管理方法。

1.英国的BS7799,英国标准协会(BSI)颁布《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形成了BS7799的基础。之后经过改版成为国际标准。BS7799提供了一个对组织有效进行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公共基础,体现了信息安全的“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的原则。

2.AS/NZS4360:1999《风险管理指南》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个国家联合开发的风险管理标准,第一版于1995年,是在全世界内制定最早、影响最大、并且被国际标准组织(ISO)的国家性风险管理标准。

3.NIST SP800-30风险管理标准,是美国国家技术标准局(NIST)于2002年的信息技术风险管理指南,风险管理包括三个过程:风险评估、风险缓解、再评价及评估。

此外,有关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的理论和方法有许多,比如微软的The Security Risk Management Guide(《信息安全管理指南》),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开发的风险评估方法OCTIVE,系统安全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SSE-CMM(System Security Engineering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等。还有许多企业或个人参考标准开发的一些风险评估工具等。

三、一种综合的风险管理框架

近年来,许多学者指出需要建立一种综合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方法以减少传统的风险管理方法的一些不足。文章提出一个综合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框架,如图1所示。

框架将风险管理分为四个方面,四个角度,涵盖了风险管理风险评估的所有的内容。

框架的第一部分是标准规范,这是进行风险评估的指导性文件。

第二部分是工具技术,包括数学的模型、统计学的方法、相关的工具以及开发的计算机软件,还有操作中的某些经验等。

第三部分是过程步骤,这是一个动态的角度来分析风险管理。将把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分为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决策、风险实施、风险评价等六个阶段。

第四部分是风险管理的对象,企业组织中的人员、资产(主要指物理设备)和资产赖以存在的环境构成了实体层,企业的信息安全既要依靠技术,更要注重管理,管理则主要体现于策略中。而最终的目标都是保证企业的核心业务能正常运转,不会受到信息安全风险的影响。各层内部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关系。在实体层如人力管理、人员培训,对资产的管理需要分类分级别进行、要落实到人,资产设备的安全则有赖于周围的环境,比如安全边界的划分,电力、温度湿度的保障等。而这些都含有策略因素。此外,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软环境的因素也部分影响着策略的选择,如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关的知识产权、个人隐私权等也会影响组织的策略,组织在制定策略时不能与之冲突。在管理层,策略与技术是相互补充的,一些策略的实现离不开技术,比如不同层次的人员具有不同的访问控制权限,信息安全的保障也需要信息技术本身。技术本身也需要一定的管理。在目标层,保持核心业务的连续性,不受干扰是组织的目标。因此需要不断地进行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

四、总结

信息安全对组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信息安全管理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是管理层面的事件。本文给出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综合框架涵盖了风险管理的各个方面,为企业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BS 7799-1,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Code of Practice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 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e,1999.

[2]Australian/New Zealand Standard AN/NZS 4360:Risk Management[S].1999.

[3]NIST SP800-30, Risk Management Guide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ystems[S].2002.

[4] Microsoft. The Security Risk Management Guide[S].2004.

[5]ISO/IEC TR 13335-1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Security- -part1:Concepts and models of IT Security[S].1997.1.

[6] uccato,A.,Holistic security management framework applied in electronic commerce. Computer&Security 26(1), p256-265.

篇2

【 关键词 】 企业信息;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框架探究

1 引言

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信息化逐渐融入人们生活。信息资源对于现代企业来讲,是每时每刻都存在的运转载体,各种重要数据、企业的知识产权等这些都是企业的内部信息,除这些信息外,其他相关方面的数据也被企业所利用,例如合作伙伴、客户、员工等资料,尤其是一些服务性企业,比如网商、快递公司、金融公司、通信公司、航空公司等,这些企业更需要以信息系统作为支撑,信息资源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新形势下我国信息安全面临的问题

2.1 风险意识在主观上的淡薄

在我国信息安全上面,思想认识面临高风险的形势,大部分企业的管理高层对信息资产的认识严重不足。或者局限在IT的安全方面,没有合理的安全观念引导企业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完整性缺乏,规范安全风险和安全法律法规对员工的培训缺乏,很多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安全意识的薄弱造成的。

2.2 缺乏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思想

大部分企业仍是将传统的管理方法用在安全管理模式中,这种出现问题再去想弥补的方法是静态的管理,不能在提前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上做更有效的信息系统管理。

2.3 信息安全不仅仅是技术部门的事

多数企业认为信息安全的责任和义务都是IT部门的,造成信息技术部门无法和企业内部其他部门互动,进而形成孤立的局面。但是,信息安全的实现需要各个部门的全员行动,特别是规范标准以及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更牵涉到企业的每一名员工,全员行动的要求更是不能缺少。

2.4 存在重视安全技术而轻视安全管理的情况

现今为止,仍有很多企业仅仅依赖产品安全,认为信息安全就是信息产品安全。一般企业现在都会采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构建企业的信息系统,但是没有把相应的管理措施开展到位。信息安全问题应该加强做好管理工作,不能单从技术方面着手。

2.5 现代管理手段与理论欠缺

日益庞大的现代化信息规模与越来越复杂的网络结构,让现有的风险管理手段和理论都不足以让企业信息安全得到完全的满足,企业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和需要,把国际上优异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理论以及先进的最佳实践用作指导,以此达到信息安全的目的。

3 企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框架探究

企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框架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企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过程,二是企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实施。其中,实施是过程的保障,整合各种资源要通过实施才能达到;过程是实施的前提,对过程的清楚有利于建立企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统一理解,以此逐渐实现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企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计划、风险识别、风险监督、计划实施、风险改进六个动态过程。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是动态、持续性过程,信息安全通过潜在的风险识别、分析,同时进行计划、实施、监督、改善,然后再进入到下一个循环里,通过持续不断的循环活动进行有计划、持续的控制,不断改进。

参照戴明的PDCA质量管理模式,把安全项目实施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准备和策划、执行和部署、监控和检查、评价和改进,实施阶段有几个工作步骤:(1)准备和策划工作阶段,首先调研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现状,接着进行风险评估,然后编制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方案;(2)执行和部署工作阶段,进行部署安排,按计划执行,接着进行安全培训;(3)监控和检查工作阶段,做好企业安全现状检查,预测未来的变化;(4)评价和改进工作阶段,制定改善措施,响应紧急事件。

4 企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实施

在风险管理中人、过程、基础结构和实施是四大影响风险管理能力的关键因素,企业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能力同时也受着这四个因素制约,所以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就是人通过各类资源和企业基础结构达到信息安全风险管理过程的实施活动。

企业在开始尝试安全风险管理实施之前,很重要的一点是应该检验现有安全风险管理的完善度。假如企业在安全风险管理上没有规范的流程和正式的策略,就会出现框架的实施非常艰难。换句话说让企业有一些正式的策略和明确的指导,将避免大多数员工都在工作中不知所措。假如在安全风险管理上发现企业相对不够成熟,则可以采取试点的形式,把安全风险管理实施到单个业务单元中,直到通过试运行在框架中显示有效以后,再考虑将其他业务单元导入至整个企业框架中。

框架实践需要以最优实践的经验为基准,必须有利于企业确定安全现状,同时按照需要的安全方向进行改进,企业的安全风险管理能力通过不断的提高,就能逐渐努力向着安全的目标前进。

5 结束语

进入信息化时代,企业已经把信息系统的高效、互联、精确的特征当作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所伴随产生的信息安全风险就成了企业关注的重点问题。在此情况之下,企业建立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控制各种风险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动态循环是企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一个过程,在风险评估的前提下,要落实对风险控制措施。同时对过程的实施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这就需要一个明确清晰并且具有可操作性的信息安全风险框架来指导。还有需要探究的工作在信息安全风险管理领域里,但愿本文能引来更多这一领域探究,从而做出保障企业信息安全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慧勤.企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框架研究[J].2011,21(40):42-46.

[2] 惠志斌.企业IT风险管理的体系构建与实现路径[J].科技管理研究,2014,34(2):36-55.

[3] 叶铭.企业动态信息安全风险控制系统的研究[J].2012,08(11):81-85.

篇3

Abstract: 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enterprise, and in the current network environment, a large number of virus frequently attacks the enterprise's information system, and even cause system cannot deal with the attacks. Therefore,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ecurity should change passive treatment into active defense, establish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 in the information system, rationally use internal resources, and improv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 security. In this paper, the framework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ecurity risk management is studied, and the requirements, process and implementation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ecurity risk management are discussed.

关键词: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框架探究

Key words: information security;risk management;framework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8-0053-03

0 引言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信息化技术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且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对于企业单位而言,信息资源是保证正常运营的关键因素,企业运营的重要数据、客户资料以及知识产权等信息都是重要的信息资源,这些资源一旦泄露或丢失,会对企业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企业必须重视自身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管理的框架的建设,有效防止来自网络的恶意攻击,防止内部重要信息泄露或丢失,保证企业信息安全。

1 企业信息安全实践的需求分析

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是衡量其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但是,我国的信息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大部分企业没有树立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概念,企业的信息安全无法得到良好的保障。信息安全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不能仅凭企业短期内需要就采取某些措施,无法从根本上提高信息安全水平。想要做好企业信息安全实践工作,必须事先做好企业对信息安全的需求分析,形成全面的分析报告,并根据报告中的内容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企业信息安全现状。但是,需求分析的具体过程也不是始终不变的,而是会根据企业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进步发生改变的。信息安全风险的独特性必须在框架中体现出来。信息安全风险源于信息,信息本身具有不断发生变化的特性,从其以数据的形势出现开始,直至在各项功能中发挥相关的作用,这个周期内的每个阶段都有相的价值。信息安全管理就是要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保护,避免因这些资源受到损失而对企业的运营造成影响。企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框架中,必须能够发现信息资源即将受到的威胁,评估这些威胁会对信息资源造成的后果,以确定应对这些威胁的顺序。在制定风险计划时,需要明确对于风险的应对方式以及合理的控制措施。在风险的监督与改进过程中,需要根据这些风险采取适当的监控手段。总之,在此过程框架每个过程要素的分析中,都必须体现信息安全风险的独特性。

2 企业信息安全风险的类型及内容

一般来说,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信息安全系统通常面临以下风险因素:

①因线路故障、停电、网络通信设备损坏等导致网络突然中断。

②网站遭到非法攻击,主页被恶意篡改或者被非法植入煽动国家分裂或抗拒法律法规、歪曲事实、散布谣言的言论,以及破坏社会稳定、损害公司名誉的不当言论等。

③公司内部网络服务器或他服务器被非法入侵,相关网络设置被非法拷贝、修改、删除,发生泄密事件。

④公司内外网终端混用,被国网公司信息管理部门查处,造成公司信息泄露、丢失事件。

信息系统是企业正常开展生产运营工作的基本前提,信息管理系统一旦出现问题,轻则影响企业内部业务项目的正常进行,重则导致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亏损。因此,针对信息安全风险加强管控对企业来说意义重大。

3 企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方案

3.1 建立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流程

企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可按照图1所示流程逐步展开。

3.2 完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对信息安全风险的管理可以以阶段化的管理模式逐步展开,具体措施如下:

3.2.1 实施准备阶段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实施的准备阶段主要包括管理开端的建立、风险评估以及制定行动方案三个步骤。第一,在管理开端的建立中,首先要获得企业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支持,并且建立完善的管理质素,明确参与到管理过程中的工作人员的职责;第二,在风险评估步骤中,首先,确定风险评估对象的范围,其次,确定评估小组的成员,并且制定评估方案;最后,对评估小组成员进行与评估方案有关的培训。在这些准备工作结束后,评估人员就可以开始通过访谈或调查的形式来确定公司信息资源的具体情况,明确用户对信息安全的需求。再通过对风险进行识别与分析,发现企业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风险。第三,在制定行动方案的步骤中,需要完成保护方案的制定以及确定风险处理方式两部分工作。通常情况下,保护方案就是需要企业长期持续执行,能够帮助企业保证自身信息安全的方案,但不足以满足企业在短期内提高信息安全性的需求。因此,企业必须对所有控制措施制定相应的处理方式,在短期内解决企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3.2.2 部署与执行阶段

行动的部署与执行阶段主要有计划的部署与安全培训两方面工作组成。第一,行动计划部署。在这个过程中,安全风险管理计划中的所有措施都必须被执行,需要对具体行动方案进行必要的理解并执行。首先,要与企业中的员工进行事先沟通,防止在实施中遇到反对或抵触的情绪。其次,确保被安排到行动计划的员工能够把握这些工作的优先级。此外,必须制定行动执行保障制度,为计划执行准备足够的资源,以保证计划顺利执行。第二,安全培训工作的实施。在企业内部,从事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员工有时会将普通工作人员视为技术人员,显然这种想法是有问题的,并不是企业内的所有员工都了解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所以,我们必须了解企业中大部分员工知识利用信息系统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信息安全的保护是需要专业的信息安全人员进行的。所以,企业必须组织安全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保证他们在信息系统遇到危险时能够采取一些有效的行动,对系统进行适当的保护。

3.2.3 风险监督检查阶段

在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团队中,必须组建风险监督小组,在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对其进行监督与检查,小组应由小组负责人与检查人员组成。实施风险监督检查的目的就是为了掌握企业信息安全的实际状态,并且收集信息安全环境变更信息,方便对未来的风险进行预测。风险监督小组在获得这些信息后,必须及时向风险管理团队反馈,确保他们能够掌握企业最近的信息安全状态。

3.2.4 风险改进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工作:制定详细的风险改进措施。风险管理团队需要根据企业的信息安全状态制定详细的风险改进措施。通过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找出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限期完成,检查人员则要负责对具体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在改进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改进措施必须获得最高管理者的批准,特别是关系到整个企业或大多数部门的改进措施。风险监督小组必须随时跟踪纠正措施实施情况,验证改进措施的执行是否符合标准。

3.3 建立企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体系,促进信息管理工作不断优化改进

3.3.1 明_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流程

企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可以参照图2逐步实行。

3.3.2 信息安全风险的计算及处理措施

企业的风险可以通过多种计算方法得到,但通常资产的风险值可以定义为:风险值=f(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安全事件发生的危害性)=g(资产,威胁,脆弱性,已实施的控制措施)。评估人员根据这样的函数形式,可以采用一种类似5×5形式的矩阵来计算风险,其中行和列分别代表了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发生的危害性等级。当然,评估人员为了细化这些风险可以采用维数更多(更细)的矩阵。

4 结论及建议

企业通过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实施,能够确定长时间的安全风险管理计划,并且可以有效地缓解企业信息系统中的安全风险,提高工作人员对与信息安全风险的认识,建立健康的安全风险管理氛围,推动企业信息化发展。

另外,建议企业在实施信息风险管理的同时,及时建立信息安全风险预警系统,特别要加强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充分发挥技术支撑、机制保障作用,不断完善预防与抢险相结合,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信息系统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信息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王淳萱.大数据环境下国有企业的信息安全探析[J].冶金经济与管理,2016(02).

篇4

(一)识别风险的能力有待提高。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呈现飞速发展状态,尤其是近十年来银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和自动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但是伴随着新形势的到来,银行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外部风险,电子商务的盛行和网络资讯的发达使得网络渠道的业务比例提升,银行的信息安全面临着严峻的外部风险挑战。这使得银行业本身乃至整个社会对财产和信息的安全指数要求越来越高,在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下,银行业加强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是必然和必要的。但是现阶段,银行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受人才、技术、体系乃至设备的制约,整体的风险识别水平还比较低,亟待提高。

(二)信息安全风险形式严峻。我国银行业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相较于其他行业来说比较严峻,银行系统的开放性和电子商务数量和规模的大幅度增长使得其受到攻击的可能性大幅度上升。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更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往往对信息技术存在着严重的依赖,使得信息系统受到木马攻击、病毒侵害和钓鱼网站危害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二、银行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银行要重视信息安全风险识别体系的构建。信息安全风险识别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银行要想及时、完整地识别出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就必须重视信息安全风险管理识别体系的建设,从起点上提升系统的整体安全系数标准。银行要定期对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可靠性进行评估,严格按照全面风险管理的原则对风险进行识别和应对。

(二)银行要建立重大信息安全风险预警和应急方案。重大信息安全风险预警和应急方案能使得银行的信息风险保持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在新的金融时期,完善的银行信息安全应急方案给金融系统的稳定上了一层重要的保险。完善的银行信息安全风险预警和应急方案是一种事前控制措施,是银行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举措。

(三)国家要加大银行信息安全犯罪的惩治力度。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加大力度对信息安全犯罪进行打击。相关部门应该从根本上对这种犯罪进行严肃管理,将常规化管理落实下去,坚决杜绝形式化管理,一旦发现问题要给予严厉的惩罚。对于银行信息安全的重大犯罪要严惩不贷,对网络金融犯罪要高压打击。这样整个银行系统才会意识到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注重维护自身的信息安全。

(四)建立银行信息安全风险控制机制。首先,建立完善的风险责任机制。重点在于在银行信息安全风险控制体系要将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责任进行细化,做到每一个环节都有专门人员对重要事项进行负责,做到对风险负责、对安全负责。其次,建立完善的风险通报机制。通报包括对上级通报和对下级通报,对上级通报要客观真实准确,对下级通报要严肃认真,既不夸大也不隐瞒。最后,建立银行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团队。人才是银行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关键,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银行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团队是银行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主力军,他们在银行信息安全风险的识别、评估、应对等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篇5

开放、互联的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企业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集中信息并开放共享;另一方面,企业的核心信息资产又在不断外泄,引发无数信息安全问题。一谈到信息安全,首先想到的是网络安全,比如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数据加密等传统意义上的网络底层安全防护。但从广义上来讲,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企业的信息资产对经营的贡献比重越来越大。尤其在信息访问越加便捷的前提下,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需要源源不断地将信息不同程度地开放给客户、供应商、员工等,企业的信息资产也越来越暴露在更多的威胁之中。信息的三个安全特性,即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1)信息完整性风险管理。一方面,要保证信息在收集、加工过程中不能被恶意篡改、不能丢失、被窃取、损坏等;另一方面,也常为人忽视的是加工过程本身的科学性,需要防范因不恰当的加工方式而导致的数据失效或结果错误。(2)信息保密性风险管理。主要是指要保障没有被授权的用户无法使用信息系统,访问相应的资源。防止该类用户访问、通过非法手段攻击破坏企业信息资产。(3)信息可用性风险管理。主要是指保障被授权用户可以顺利、快速访问信息资产,保障信息系统稳定性和可用性。以上三个特性,同时也是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管理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三个步骤。

2企业信息安全风险识别

由于涉及企业的核心信息资产,所以相应的信息安全风险点分布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层面。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国内企业对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认识仍不到位。总体来说,有以下主要问题,也是常见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风险点。(1)信息安全组织和制度保障不足。没有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就无法有效地制定、执行安全管理策略,更无法进行有效的信息安全协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通常都有,但很少有单位能够严格执行,信息安全的政策制定也常常不符合标准,导致可操作性比较差或者达不到控制的目的。(2)信息安全相关人员意识不足。信息安全虽然已经被很多企业提到战略高度,但更多停留在口头上和管理层。大部分企业人员比较缺乏信息安全意识,安全事件报告不及时;对各自岗位相关的信息资产职责了解不清,对信息系统的错误操作导致信息泄密的事件屡有发生;部门单位还存在因人员流动导致的信息资产不连续等问题。(3)传输、存储信息资产的设备与网络存在安全隐患。部分企业存在网络有安全漏洞、存储设备老旧、数据资产缺乏备份机制等常见问题,一旦受到网络入侵、病毒攻击,或者发生硬件及性能问题,会导致信息资产大量泄漏或损坏。(4)访问控制及用户权限管理存在漏洞。在信息系统的实施阶段,为了便于用户测试或其他目的,部分用户权往往限过大。随着系统正式上线及应用,相应权限又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调整,对信息安全也留下了比较大的隐患。(5)软件系统及业务持续性风险。因为国产化和自主开发的趋势逐渐确立,大量企业选择自行开发软件系统,由于软件开发技术而导致软件本身存在一定漏洞,相应的开发质量存在隐患,连带的如运维、业务持续性风险均应相应考虑。

3企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

考虑到每个企业均有自身特点,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点也不同。按照通常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理论,在完成上节所述的风险识别之后,需要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指确认风险大小程度的过程,主要是要借用适当的风险评估工具和模型,包括定量的或者定性的方法,对信息安全风险点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以确定风险的大小和控制方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风险的大小并量化,从而可以采取适当的控制目标和控制方式开展风险控制工作。信息安全风险控制的作用体现在对组织信息安全的保障上,其有效性体现在当企业面临信息安全风险时对风险控制的有效程度,换句话说,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考验控制力度的有效性就是损失的程度,损失的越少越有效。反之,则控制无效。另一方面,信息安全风险控制也是需要成本的,控制力度大小与成本通常成正比关系,而且在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控制力度增长比例较小可能带来成本大幅增加。因此,信息安全风险控制的总体目标,是以最小的投入将信息安全面临的风险控制在组织可接受的范围内。

4结语

篇6

关键词:铁路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信息网络技术普及的时代中,在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强大的同时,铁路运输组织、服务、管理、建设等多方面的发展逐渐依赖于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目前铁路生产与管理已经进入智能化、管控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中,因此,信息与网络的安全性对铁路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随着信息化越来越强烈,存在的风险越来越多,这对铁路发展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威胁,下面对控制网络与信息安全风险提出了几点参考建议。

一、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结构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结构模型主要由技术、管理以及系统生命周期三大要素组成的三维模型。而信息安全是由信息安全技术与信息安全管理共同参与保护工作而实现的,信息安全技术的保护作用在于对信息安全保护采取的有效技术措施,而信息安全管理的作用主要在于对信息安全技术实施与运行过程中进行科学管理,促使信息安全技术发挥最大作用。随着信息安全风险越来越多,需要不断提高信息安全技术实施与运行能力,更重要的是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从政策、法律、技术、人员等方面进行全面管理,为保证信息安全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1、技术要素

在技术要素中主要含有环境、系统、网络、应用四个技术方面。铁路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环境安全是保护信息系统安全的基础与屏障,对于机房环境安全要求非常严格,从机房建设过程开始就需要对机房地址、周边环境等方面进行考虑,特别是对防火、防雷击、防渗水、防鼠害等多种对机房安全有影响的因素全部考虑在内,同时还要加强对机房维护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考虑。值班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电源管理、机房询问控制以及机房保密等方面中都会存在安全风险,因此需要对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来降低风险发生几率,保障信息安全。

系统主要是由硬件、软件以及数据组成,加强系统安全,首先要确保硬件安全、软件安全以及数据安全,一旦发生安全风险,就会使数据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等风险出现,因此,需要加强对其安全保护,保证数据安全、促使系统正常运行。网络是数据传输、分析、处理等方面的重要渠道,要对网络安全加以重视,网络安全是可以保证信息安全的基础,因此,需要对其加强管理,要从结构、访问、审计、设备、代码、病毒等方面进行全面加强防范措施。应用系统是实现信息权限管理的重要技术,具有赋予、变更、撤销等重要信息应用功能,因此,加强应用系统安全管理有一定的必要性。首先要完善专用用户登录识别功能;其次要提高访问控制功能;再次需要对重要信息进行加密保管;还要保证数据完整性,加强密码技术功能应用;最后要对资源进行合理控制,限制使用额度。

2、管理要素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效果与铁路内部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以及人员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没有完善的组织结构,相应的管理制度,会使内部管理混乱,进而发生信息安全管理不得当,同时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个人素质等因素都会造成信息泄露、丢失等风险存在。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铁路信息系统的安全要在组织结构方面得到安全保证。铁路信息安全管理应建立由上级领导层、中级管理层、下级执行层三个层面的管理组织机构,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以提高技术人员专业水平以及综合素质为目的,优化整个信息安全管理部门,促使铁路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得到保证。

3、系统生命周期要素分析

设计阶段的安全风险管理过程应对设计方案中所提供的安全功能符合性进行判断,作为采购过程风险控制的依据。应详细评估设计方案中对系统可能面临威胁的描述,将使用的具体设备、软件等资产及其安全功能需求列表。基于设计阶段的资产列表、安全措施,实施阶段应对规划阶段的安全威胁进行进一步细分,同时评估安全措施的实现程度,从而确定安全措施能否抵御现有威胁、脆弱性的影响。运行维护阶段的风险评估应采取定期和非定期两种方式;当组织的业务流程、系统状况发生重大变更时,也应进行风险评估。

二、采取措施建议

在信息系统规划、设计阶段,应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进行分析,同步规划、设计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和保护措施,建立安全环境,从源头上保障信息安全。对已定级的信息系统,应严格按照等保要求进行区域划分、边界防护、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及安全管理。构建一个全路信息系统可视化管理平台,对网络、计算机设备、应用系统部署、操作用户及角色、运维状态等关键信息进行全局监控,提高对系统中安全问题及其隐患的发现、分析和防范能力。建立全路统一的身份认证与授权机制,对各信息系统的用户进行统一管理,确保信息在产生、存储、传输、处理过程中的保密性、完整性、抗抵赖性和可用性。

铁路网络与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不仅仅是从加强技术或者管理任意一方面就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对信息技术与安全管理相结合,共同完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加强对信息技术内部结构的保护,从硬件、软件、数据、加密手段、权限管理手段等多方面进行安全防护,控制系统安全风险发生,同时还需要加强信息外部管理,从建设、人员、操作、管理等方面进行管理,保证铁路网络与信息安全,降低风险发生,为铁路发展提供信息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篇7

随着宽带网络和用户规模的不断增长,用户对宽带接入业务的高可用性要求不断增强,对电信运营商在IP城域、接入网络和支撑系统提出了更高的安全性要求。本文从信息安全管理的理念、方法学和相关技术入手,结合电信IP城域网,提出电信IP城域网安全管理、风险评估和加固的实践方法建议。

关键字(Keywords):

安全管理、风险、弱点、评估、城域网、IP、AAA、DNS

1 信息安全管理概述

普遍意义上,对信息安全的定义是“保护信息系统和信息,防止其因为偶然或恶意侵犯而导致信息的破坏、更改和泄漏,保证信息系统能够连续、可靠、正常的运行”。所以说信息安全应该理解为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通过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活动来保证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得到持续满足。这些安全需求包括“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防抵赖性”、“可追溯性”和“真实性”等。

信息安全管理的本质,可以看作是动态地对信息安全风险的管理,即要实现对信息和信息系统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标准ISO15408-1(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和评估规则),给出了一个非常经典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模型,如下图一所示:

既然信息安全是一个管理过程,则对PDCA模型有适用性,结合信息安全管理相关标准BS7799(ISO17799),信息安全管理过程就是PLAN-DO-CHECK-ACT(计划-实施与部署-监控与评估-维护和改进)的循环过程。

2 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步骤

如图二所示,在PLAN阶段,就需要遵照BS7799等相关标准、结合企业信息系统实际情况,建设适合于自身的ISMS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的构建包含以下主要步骤:

(1) 确定ISMS的范畴和安全边界

(2) 在范畴内定义信息安全策略、方针和指南

(3) 对范畴内的相关信息和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评估

a) Planning(规划)

b) Information Gathering(信息搜集)

c) Risk Analysis(风险分析)

u Assets Identification & valuation(资产鉴别与资产评估)

u Threat Analysis(威胁分析)

u Vulnerability Analysis(弱点分析)

u 资产/威胁/弱点的映射表

u Impact & Likelihood Assessment(影响和可能性评估)

u Risk Result Analysis(风险结果分析)

d) Identifying & Selecting Safeguards(鉴别和选择防护措施)

e) Monitoring & Implementation(监控和实施)

f) Effect estimation(效果检查与评估)

(4) 实施和运营初步的ISMS体系

(5) 对ISMS运营的过程和效果进行监控

(6) 在运营中对ISMS进行不断优化

3 IP宽带网络安全风险管理主要实践步骤

目前,宽带IP网络所接入的客户对网络可用性和自身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需求越来越高,且IP宽带网络及客户所处的信息安全环境和所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又在不断变化。IP宽带网络的运营者意识到有必要对IP宽带网络进行系统的安全管理,以使得能够动态的了解、管理和控制各种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由于网络运营者目前对于信息安全管理还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和人才队伍,所以一般采用信息安全咨询外包的方式来建立IP宽带网络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此类咨询项目一般按照以下几个阶段,进行项目实践:

3.1 项目准备阶段。

a) 主要搜集和分析与项目相关的背景信息;

b) 和客户沟通并明确项目范围、目标与蓝图;

c) 建议并明确项目成员组成和分工;

d) 对项目约束条件和风险进行声明;

e) 对客户领导和项目成员进行意识、知识或工具培训;

f) 汇报项目进度计划并获得客户领导批准等。

3.2 项目执行阶段。

a) 在项目范围内进行安全域划分;

b) 分安全域进行资料搜集和访谈,包括用户规模、用户分布、网络结构、路由协议与策略、认证协议与策略、DNS服务策略、相关主机和数据库配置信息、机房和环境安全条件、已有的安全防护措施、曾经发生过的安全事件信息等;

c) 在各个安全域进行资产鉴别、价值分析、威胁分析、弱点分析、可能性分析和影响分析,形成资产表、威胁评估表、风险评估表和风险关系映射表;

d) 对存在的主要风险进行风险等级综合评价,并按照重要次序,给出相应的防护措施选择和风险处置建议。

3.3 项目总结阶段

a) 项目中产生的策略、指南等文档进行审核和批准;

b) 对项目资产鉴别报告、风险分析报告进行审核和批准;

c) 对需要进行的相关风险处置建议进行项目安排;

4 IP宽带网络安全风险管理实践要点分析

运营商IP宽带网络和常见的针对以主机为核心的IT系统的安全风险管理不同,其覆盖的范围和影响因素有很大差异性。所以不能直接套用通用的风险管理的方法和资料。在项目执行的不同阶段,需要特别注意以下要点:

4.1 安全目标

充分保证自身IP宽带网络及相关管理支撑系统的安全性、保证客户的业务可用性和质量。

4.2 项目范畴

应该包含宽带IP骨干网、IP城域网、IP接入网及接入网关设备、管理支撑系统:如网管系统、AAA平台、DNS等。

4.3 项目成员

应该得到运营商高层领导的明确支持,项目组长应该具备管理大型安全咨询项目经验的人承担,且项目成员除了包含一些专业安全评估人员之外,还应该包含与宽带IP相关的“业务与网络规划”、“设备与系统维护”、“业务管理”和“相关系统集成商和软件开发商”人员。

4.4 背景信息搜集:

背景信息搜集之前,应该对信息搜集对象进行分组,即分为IP骨干网小组、IP接入网小组、管理支撑系统小组等。分组搜集的信息应包含:

a) IP宽带网络总体架构

b) 城域网结构和配置

c) 接入网结构和配置

d) AAA平台系统结构和配置

e) DNS系统结构和配置

f) 相关主机和设备的软硬件信息

g) 相关业务操作规范、流程和接口

h) 相关业务数据的生成、存储和安全需求信息

i) 已有的安全事故记录

j) 已有的安全产品和已经部署的安全控制措施

k) 相关机房的物理环境信息

l) 已有的安全管理策略、规定和指南

m) 其它相关

4.5 资产鉴别

资产鉴别应该自顶向下进行鉴别,必须具备层次性。最顶层可以将资产鉴别为城域网、接入网、AAA平台、DNS平台、网管系统等一级资产组;然后可以在一级资产组内,按照功能或地域进行划分二级资产组,如AAA平台一级资产组可以划分为RADIUS组、DB组、计费组、网络通信设备组等二级资产组;进一步可以针对各个二级资产组的每个设备进行更为细致的资产鉴别,鉴别其设备类型、地址配置、软硬件配置等信息。

4.6 威胁分析

威胁分析应该具有针对性,即按照不同的资产组进行针对性威胁分析。如针对IP城域网,其主要风险可能是:蠕虫、P2P、路由攻击、路由设备入侵等;而对于DNS或AAA平台,其主要风险可能包括:主机病毒、后门程序、应用服务的DOS攻击、主机入侵、数据库攻击、DNS钓鱼等。

4.7 威胁影响分析

是指对不同威胁其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评定,作为下一步是否采取或采取何种处置措施的参考依据。在威胁影响分析中应该充分参考运营商意见,尤其要充分考虑威胁发生后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和信誉影响。

4.8 威胁可能性分析

是指某种威胁可能发生的概率,其发生概率评定非常困难,所以一般情况下都应该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制定出一套评价规则,主要由运营商管理人员按照规则进行评价。

篇8

【关键词】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城域网

网络安全是网络时代的永恒话题,宽带城域网的网络安全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它总是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要充分考虑网络的整体安全性能,考虑设备容量及防攻击的性能,有效实施设备相关安全特性,同时又要透过复杂的技术细节,把复杂的网络简单化,把握宽带城域网的安全实质关。只有建立全面的安全防护体系,才能向社会提供一个安全、高速、易用、智能化的网络。

1、IP城域网的安全问题

IP城域网中,网络的各个层次承担了不同的能,具有不同的特点,通过分析各层的功能及特点得出对应的安全问题。要保证整网的安全就必须证各个层次上的安全。核心层是网络的核心,要负责整个城域网网络据包的快速交换、转发并且完成与骨干网通信。核层具有节点数量少、业务容量大的特点,一旦核心出现故障,将不能为整个城域网提供服务,故在核层要求网络结构相对稳定、业务可靠性、安全性要高。其存在的安全问题有:由于核心节点和链路故而导致业务中断;由于数据量大而造成网络阻塞的题;路由的安全问题;核心层设备自身受攻击的问题其常见的攻击有:(1)源路由攻击,报文发送方通在IP报文的Option域中指定该报文的路由,使报发往一些受保护的网络;(2)拒绝服务攻击。危在于受攻击后,网络可用带宽急剧下降,导致无法其它用户提供正常的网络服务,SYNFlood攻击是型的拒绝服务攻击等。汇聚层提供流量控制和业务管理的功能,也是证城域网中承载网和业务安全的基本屏障,更是保城域网安全性能的关键。汇聚层面临的安全问主要是路由安全、各种异常流量、用户业务的安全,及用户访问的控制。接入层是面向用户的外层网络,负责给用户提安全高速的多业务服务,其主要面临的安全问题是些基于二层协议的用户攻击行为和广播风暴等。

2、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内容和过程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是以风险为主线进行信息安全的管理,它的实施目标就是要依据安全标准和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对信息、信息载体、信息环境进行安全管理以达到安全目标。它贯穿于整个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包括对象确立、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审核批准、监控与审查和沟通与咨询六个方面。其中对象确立、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审核批准是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四个基本步骤,监控与审查、沟通与咨询则贯穿于这四个基本步骤之中。对象确立根据要保护系统的业务目标和特性,确定风险管理对象。风险分析针对确立的风险管理对象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价。风险控制依据风险分析的结果平衡安全风险与安全效益,选择合适的安全措施。审核批准包括审核和批准两个部分。这四个步骤贯穿于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当受保护系统的业务目标和特性发生变化或面临新风险时,重新进入上述四个步骤,形成新的一次循环,使所保护的系统在自身和环境的变化中能不断对应新的安全需求和风险。监控与审核对上述四步骤实行监控和审核。沟通和咨询则为上述四步骤的相关人员提供沟通和咨询,确保系统安全目标的一致及安全措施有效实行。

3、IP城域网安全管理

针对IP城域网中网络各层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本文结合某广电IP城域网针对网络的每一层给出一些安全管理意见。

(1)设备选择。核心层中硬件设备的选择很重要,硬件设备的性能将直接影响到核心层网络的安全。由于核心层网络数据流量大,必须采用高速无阻塞的路由器、交换机;设备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防雷击、防静电,并能够在正常的机房温度、湿度等条件下长期稳定地运行,这点汇聚层和接入层也应该同时具备。

(2)冗余策略。从结构安全上来看,主要安全问题就是单点和单链路故障,要避免网络的单点单链故障而导致业务中断就必须要做好网络软、硬件、传输介质及路由冗余。如采用至少两台路由器或交换机互连,以便在有一台出现故障时能够自动切换到另外一台设备而保证设备转发不中断。启用多生成树协议(MSTP),应用时将备用链路控于阻塞(blocking)状态,一旦主链路通信中断,能在很短时间内恢复。

(3)防火墙。核心交换机、路由器配备强大攻击防范能力的高速防火墙,可采用硬件防火墙,用于防病毒、防攻击,以保证网内安全。同时提供有效的认证措施,拒绝并记录非法的人为入侵。采用硬件防火墙独立于其它硬件,可单独肩负网络攻击带来的压力。此外还可利用地址转换(NAT)技术,对外屏蔽内部网络的主机地址。

(4)路由管理。选择合适的路由协议非常重要,路由规划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域网的可靠性及效率。路由协议有域内路由和域间路由两种基本类型。域间路由协议主要有边界网关协议(BGP)和外部网关协议(EGP)等;域内路由协议主要有开放式最短路由优先协议(OSPF)、中间系统路由选择协议(IS-IS)和路由信息协议(RIP)/RIP2等。建议采用开放式最短路由优先协议(OSPF),它的最大特点就是绝对的无环路,同时还具备快速收敛、链路通告、带宽开销少、延展开放的优点。如在同一城域网的路由设计上全网采用OSPF协议,建议其内部划分两个自治域,所有的骨干层路由器同属一个自治域,汇聚层和接入层同属另一自治域,可避免因汇聚层路由波动对骨干路由造成影响,同时也减少了路由协议对CPU资源消耗和路由信息传播所占用的网络带宽;核心路由器与出口防火墙之间建议采用静态路由互连,既安全又能简化路由表。

(5)流量过滤及流量攻击防范。在核心路由器上制定细致的访问控制列表(ACL),对流向引擎板卡的异常流量进行报文过滤,避免如网络风暴、PINGDDoS攻击、TCPDDoS攻击等对主控板造成CPU资源耗尽、网络流量过载,进而导致业务控制和协议计算发生中断的严重后果。充分利用核心路由的控制功能,当主控板发现来自接口板的总流量超过某个特定阈值时,即启动接口板上的CAR队列,将送往主控板的流量进行限制,从而保护主控板在流量过载的情况下正常工作。对于源路由攻击可采用关键数据身份认证与授权、访问权限控制、加密保存、加密传输等措施进行防范。对于像SYNFlood之类的拒绝服务攻击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防范:路由器上调整包括限制SYN半开数据包的流量和个数,并设定相应的内核参数,使得系统强制对超时的SYN请求连接数据包复位,同时通过缩短超时常数和加长等候队列使得系统能迅速处理无效的SYN请求数据包,还可以通过加固TCP/IP协议栈防范,只有完成TCP三次握手过程的数据包才可进入该网段。

结束语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原则是“最小安全成本,最大安全效益”。最可行的方案就是将安全事件对系统造成的损失和安全措施所需的安全成本适度量化并以数字表示,从而直观的对安全损失和安全费用进行比较,为安全决策提供有利的理论和方法指导。随着宽带网络和用户规模的不断增长,用户对宽带接入业务的高可用性要求不断增强,对电信运营商在IP城域、接入网络和支撑系统提出了更高的安全性要求。

【参考文献】

[1]吴世忠.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动态与趋势[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7(0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