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九年级化学教学8篇

时间:2022-06-22 07:48:3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九年级化学教学,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九年级化学教学

篇1

九年级化学知识量多、面广,是初中九年级学生刚接触的一门新科目,学生充满了期待,这一新的领域将会给他们展示一个什么样的知识世界。教师应一开始就要抓住时机,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够以独到的形式讲解化学知识,并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学形式要幽默而有趣味。那么每一节化学课将是学生们期待的课堂。我任九年级化学多年,要使学生便于理解记忆,牢固地掌握实验步骤、技能、方法,物质的性质、变化,化学用语、概念,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环保,化学与社会,化学与历史,化学与未来等知识。本人采用的方法是:顺口溜记忆法,家庭小实验法,趣味故事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师演示与学生实验等方法进行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仅供同仁参考。

一、顺口溜记忆法

例(一):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查)

2、向试管中装药品。(装)

3、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定)

4、点燃酒精灯加热。(点)

5、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收)

6、将导气管移离水槽。(离)

7、熄灭酒精灯。(熄)

以上七个步骤归纳为七个字:查、装、定、点、收、离、熄。

谐音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例(二):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归纳为:

金氢左,非金右;

含氧者,氧最后。

一排顺序二标价,价数角码来交叉;

价数角码要约简,得出式子要检查。

根据以上顺口溜以氧化铝为例:。

例(三):空气成分顺口溜:

空气组成别忘记,主要成分氮氧气;

氮七八来氧二一,零点九四稀有气;

还有两个零点三,二氧化碳和杂气;

百分体积要记清,莫要当成质量比;

还要注意防污染,环保意识要树立。

二、趣味故事法

例(一):讲到二氧化碳的性质这一节适时说一故事如

下:

有一探险队带着一条狗走进一峡谷,狗突然死了,但探险队的人却安然无恙,这是什么原因?让学生思考回答后老师再结合二氧化碳的性质总结答案。(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供给动物呼吸)。

例(二):讲到元素符号时的故事如下:

在60年代的时候,有一卖铁锅的店铺,进一批带耳的铁锅卖了半年全生锈都没有卖掉。于是请来一位初中毕业生给写一份广告,广告内容如下:

广大用户:

本店进了一批“Fe”耳锅,物美价廉,货物有限,需者速来购买。广告张贴后,不到半天的时间一抢而光,请问是什么原因?让学生带着有趣的问题思考后老师再总结:原因是:广告中把铁写成Fe,广大用户认为,带有英文字母(Fe)的是洋货,一定是好锅。以此:1、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2、以Fe元素为例向学生讲述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是:一大二小,即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

趣味记忆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不改变教师原来的教学模式,教师只要在自己的教学中随时应用,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有推广和使用价值。实践也证实了这种记忆方法十分奏效,该法在我多年的教学中,学生爱好浓厚,学习积极性高涨,我的课堂教学深得学生喜爱,深得师生好评,在毕业会考中,连年取得优异的成绩。

三、家庭小实验法

家庭小实验真实、直观、易做,学生通过做家庭小实验

获取知识、获得技能、发展能力。因此,家庭小实验可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实验(一):讲到分子的性质:分子与分子之间的间隙时,就叫学生回家做:1+1是否等于2的实验。

实验指导

黄豆和大米混合。

实验用品:等体积的透明玻璃水杯2个、大碗1个、黄豆和大米。

实验步骤

取满满的一杯黄豆(即1体积的黄豆),取满满的一杯大米(即1体积的大米),将杯中的黄豆和大米倒入大碗里均匀混合。然后将混合后的黄豆、大米全部装回玻璃水杯,将一杯装满,观察另一杯是否装满。

实验现象

另一杯没有装满。

结论:分子与分子之间有间隙。

小实验(二):讲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给学生讲以下故事:

俗话说:“饭前一碗汤,苗条多漂亮;饭后一碗汤,肥肥又胖胖。”妈妈在家为小明同学准备了一碗汤,小明一尝淡了,要妈妈加盐;小明一尝还是说淡了,又要妈妈加盐;小明再尝还是说淡了,再要妈妈加盐。食盐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它是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根据此故事叫学生回家做实验。

实验指导

食盐溶解在水中

实验用品:透明的玻璃水杯一个,适量食盐、适量水、筷子一支。

实验步骤

取三分之二一杯水,在水中慢慢逐渐加入食盐,并不断用筷子搅拌。

观察现象

食盐是不是无限制的溶解在这杯水中。

结论: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四、多媒体教学法

(一)有利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信息素养

篇2

九年级化学课程是学生的入门课程,学生由开始时学习热情高涨到后来兴趣减弱,直至普遍对化学的学习感到困难与吃力。原因是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能及时的解决,会对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对他们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文章主要分析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几点方法。

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要使学生获得多么高的分数,而是要使学生的化学素质和修养得以提高,以适应今后的长远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正是为了激发教与学中居于主体地位的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领悟、体会化学学习的快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技能、方法,进而培养能力,形成化学素质,提高化学修养。

一、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化学现象,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增强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使暂时联系的形成。例如:镁带的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PH色板与酸、碱、盐的作用等实验现象,使学生感到世界是这样的奇妙。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更易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兴趣。例如:学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性质实验,设计这样一个实验问题:在装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然后通入二氧化碳,同学们会发现紫色石蕊溶液会变成红色,再把变红的紫色石蕊溶液进行加热同学们又会发现红色又会变成紫色。又如,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制备的实验的方法,把大实验划分成小实验,先让学生思考每个小实验中的实验要点和要掌握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先把大实验划分成: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怎样检验氧气?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再比如:学习制作过滤器及过滤时的注意事项,设置的问题为过滤混有少量泥沙的氯化钠溶液,看谁用的时间最少,看谁得到的溶液最清澈。通过设置实验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不断理解和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深入钻研、主动创造的精神。

二、加强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往往使学生听得入神、想象丰富。首先,讲课时语言要准确科学;其次,要生动形象。例如:讲述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时,借助比喻: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就好比吃饭饱不饱与吃饭多少的关系,吃饱的人不一定吃得多,没有吃饱的人不一定吃得少。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就会豁然开朗,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又比如,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化学变化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是质量守恒定律的核心内容。将化学变化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比作学生调座位,有助于对这一核心内容的理解。联想调座位的过程中,学生的类别(男、女生)、人数、体重不变,很容易理解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通过运用比喻,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学生更易于理解所学的知识。

三、丰富课外活动

根据中学生普遍喜欢化学实验这一特点,平时结合教学内容,或穿插复习学过的内容及相应的实验,随机性地开展课外活动,以便使学生学有所用,活跃思维,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家庭小实验,自制简易净水器、自制水果电池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氧气的制取、性质时,可参观氧气厂,亲眼看到制氧的全过程,目睹液氧和固氧都是蓝色的;在讲化肥的制取时,可到化肥厂参观,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还可进行化学专题讲座、专题报告、开展化学游戏、办化学小报等。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密切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进行化学史教育

化学史知识对学生有巨大的教育意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适当地选插有关的生动史实,创设诱人的知识情境,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空气的成分时,选插氩的发现史实:英国科学家瑞利从测定出来的氮气密度的微小差异中,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元素――氩,这充分体现了科学家诚实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思维方法。再如,学习碳酸钠的有关性质、用途后,接着向学生介绍我国着名化学家侯德榜在改进碱的生产方面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过程包括预习、阅读、解题和观察、记忆、思维等。如记忆过程,将抽象难记的知识,采用一些窍门记下来。例如:把化合价,酸、碱、盐溶解性表编成“口诀”、“顺口溜”,学生兴趣浓厚,记忆效果就好。学生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知识就能掌握得牢、用得活,就能获得知识内在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巩固学习兴趣、爱好。

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科学探究学习更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科学的情感。初中化学的探究活动,选题可以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力求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引导,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和化学息息相关。例如,通过对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雨水(河水)PH的测定的探究和对水资源的调查等,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地、独立地发现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活动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培养了学生的技能和才能。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将会有更高的积极性。

篇3

关键词:课前教学;实际需要;设计教学

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取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状态,如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参与,思维处于抑制状态;课堂气氛沉闷,那么教师就很难教学,更谈不上课堂教学效果。而课题教学效果又取决于课前教学的设计,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谈谈课前教学设计的一点体会:

一、根据学生生理要求设计教学

从初中学生的生理特点看,学生正处于大脑发育时期,学生大脑的可塑性很大,如果引导不好就会抑制学生的大脑,使学生大脑处于被动状态,学生就会在课堂上感到疲倦,学生就不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那么你这堂课就是你在唱独角戏,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根据学生的生理先从有趣的实验、讲授有关的化学史的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大脑处于积极活跃的兴奋状态,产生求知欲,在课堂上发挥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

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由宏观到微观,如果符合这个认知规律,学生的学习难度就会降低。例如在教学中从学生已知的事实来说明未知的道理,那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我在氧气的应用过程中推理得到氧气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的性质;从二氧化碳灭火的应用,推理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的性质等。任何学习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激发学生先前的经验,温故而知新,使学生的学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教学

如果一堂课不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把知识点设计的高高的,学生好似听天书,照搬教学环节,不根据学生实际教学,课堂就会变得死板僵化,从而失去活力。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问题情境,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交流、讨论活跃思维,使他们能主动参与在教学中,这样教学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总之,在教学设计中一定不能只是以教师的单方面去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的心理、认知规律、实际需要来设计,教学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绍凯.初探提高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策略.课程与教材研究,2011(12).

篇4

关键词:九年级化学;概念教学;教学策略

一、九年级化学概念的特征分析

1.抽象性

化学概念是指对同类属性的化学事物本质的抽象概括。因而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化学的学科特征就在于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这样的研究对象是生活中看不见、摸不到的。因而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化学概念是具有抽象性的,例如,“原子”的概念。在化学概念中,原子是指“不能在化学反应中再分的最小微粒。”这样的定义具有抽象性。

2.基础性

从不同的角度与深度来理解化学领域的概念,所得出的结论必然是不同的。在高中领域对化学的学习要比初中的学习更加系统、深入。这样也就产生了化学概念的第二个特征――阶段性。九年级的化学概念是化学的初级概念,具有基础性特征,而这一阶段的学习也主要以基础学习为目标。

3.关联性

化学概念之间存在关联性,对于某一概念的学习是掌握其他概念的前提性要求。而九年级的化学概念多为基础性概念,因而这些概念之前的关联性就更加紧密了。例如,原子、质子与中子的概念。

二、九年级化学概念教学策略分析

加强九年级化学概念的教学,应当在充分考虑九年级化学概念的基础上,总结出相应的对策。具体分析如下:

1.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化学实验

化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因为要通过直观具体的情境向学生讲解化学概念。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中最具有直观性的授课手段,因而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为学生讲解化学概念。

例如,在分子概念的讲解中,可以应用化学实验的方法。要进行分子概念的实验需要教师在课前准备若干烧杯、多个试管、三个量筒以及各种化学试剂。在正式开始讲解概念前,教师可以先通过实验引入问题,将两个烧杯中各注入50毫升的蒸馏水,然后在一个烧杯中加入一匙盐,在另一个烧杯中放入10毫升的氯水。然后让学生观察变化,进而引出分子的概念。然后,在学生初步了解到分子的概念之后,再进行第二个实验,可以在两个量筒中分别注入50毫升的水与50毫升的酒精,然后将两个量筒的水仪器注入另一个大量筒中,然后让学生观察变化,进而总结出分子的特点。最后,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此实验中,可以在两个烧杯中注入50毫升的水,在一个烧杯中滴入氨水,在另一个烧杯中滴入酒精。然后让学生通过闻的方式分辨不同的水。最后再对分子的概念进行总结。而通过上述实验,学生可以对抽象概念产生直观的感受,对于学生来说,分子这种在生活中看不见的化学符号,从此就有了现实的意义。

2.注重课程与日常生活结合

化学概念是一种抽象的概念,生活中难以找到与概念一一对应的实体物件。因而,造成了化学概念难以理解的问题。而这就要求我们教授在化学概念时要注意概念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过滤概念的讲解中,可以将其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要将过滤的概念融入生活中进行讲解需要学生的广泛参与。因此,这堂课程可以在教室外进行。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在教室内进行,教师首先要给学生讲解过滤的知识。可以通过过滤实验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讲解过滤的定义,还要向学生讲解过滤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图所示。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过滤方法之后,就可以进行第二步了。

第二步,可以在室外进行操作。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学校的池塘边进行污水过滤实验。这样就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过滤这个化学概念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使这个概念不再显得抽象而难以学习。

3.对化学概念进行归纳对比

化学概念具有关联性,这样的特性会使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时产生混淆。而有些化学概念是十分复杂,不易区分,有些化学概念的特征并不明显。而这些都对学生学习化学概念造成了困难。因而,要对化学概念进行归纳总结,使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区别能够被直观地呈现出来。例如,原子与元素的概念区分,具体如下表所示。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对化学概念的学习,学生是最重要的因素,任何好的方法都需要使用到学生中才能起到作用。因而,学生也要端正学习态度,共同努力,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关于化学概念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5

在新课改影响下,化学实验的重要价值越发受到认可。由于九年级化学教材中存在许多抽象的化学知识,所以单凭教师的一己之言,很难使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针对这一状况,教师可通过化学实验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的化学知识直观展示给学生看,以及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从而使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获得有效进步。

一、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探究的现状与重要意义

实验对化学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也有助于丰富化学课堂的实践内容,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得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发现存在诸多消极因素,对化学实验教学产生了阻碍作用。如实验内容的琐碎性。化学实验时间本就较短,若实验内容过于琐碎,不但会降低学生的实验兴趣,也会对化学实验效率产生影响,使化学实验的重要性难以得到发挥。再者,学生自身实验能力不足。学生在实验中过于依赖教师对其的帮助,使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等始终得不到提升,最终对化学实验教学造成阻碍。

二、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探究

在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教材,进行探究式实验;联系生活,开展化学实验延伸;并发挥自身对学生化学实验的促进作用,从而实现学生化学学习水平的有效进步。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探究,具体内容体现如下:

1.立足教材,进行探索式实验

在传统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采用验证性方式来进行教学。这种方式虽具有一定优点,但却忽略了学生在实验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等极为不利,这种弊端是很容易发觉的。所以,在现阶段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化学教材内容,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式实验,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升学生化学学习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掌握到化学实验的有效方法,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投身于化学课堂实验之中,这样才会使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获得进步,进而使化学实验教学的深层次价值得以彰显。

另外,学生在进行探究式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化学实践之中,这样才会使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让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与热情。同时,教师应对化学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梳理,总结出教学的重难点内容,以及概念性内容,并针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而进行探究式化学实验的设计,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获得对化学重难点知识的有效理解与掌握,从而推动九年级学生化学学习水平的进步。

例如,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课时,教师应围绕本节课内容,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实验。首先,教师应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实验课堂中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投身于探究式实验中,以促进学生对“物质变化和性质”一课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使学生思维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等获得有效进步。

2.联系生活,开展化学实验延伸

生活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是不可与生活设计脱离的,只有借助于生活实例,才能够引发学生共鸣,提升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参与性与主动性,使九年级化学实验课堂效率可以得到提高。所以,在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联系生活实际,来开展化学实验延伸,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中汲取到化学实验的养分,使学生能够明确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这样不但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以推动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与进步。另外,教师可以成立化学实验课外活动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生活化学探索,让学生归纳与总结探索得来的成果,并依据此来实施化学小制作、以及写出化学实验小论文等,从而使九年级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得到进步。

例如,在开展“铁生锈”的实验教学时,教师应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化学实验延伸。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探寻“铁生锈”现象,引发学生对铁生锈现象的思考,并在实验过程中,加入少许硫酸溶液,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化学实验的神奇之处,以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3.?l挥教师对学生实验的促进作用

教师是辛勤培育学生的园丁,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引者。所以,在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发挥自身对学生实验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构建出良好的化学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化学实验中能够游刃有余,不断取得化学实验水平的进步。

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观察每一个学生,看其是否能够充分参与到化学实验之中,若发现有学生在实验中东张西望,注意力不能集中于化学实验中,教师就应对其进行督促,以保障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参与性。另外,对于学生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错误,教师应予以及时纠正,以避免错误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阻碍,使整个化学实验功亏一篑。并且,教师应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信心,让学生能够乐于进行化学实验,这样才会使化学实验的重要作用得到发挥,最终实现学生化学实验水平以及学习水平的总体进步。

篇6

关键词:九年级 化学教学 情境创设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趋势,以及科学技术发展周期的日益缩短都使传统的教学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而且世界一流的教育必须是创新人才大量涌现的教育,必然是为抢占世界科技发展制高点而不断提供一流人才的教育。在这样的形势下,以知识为载体,以情感为动力,以思维为纽带的师生素质和人格不断提高的师生共振类型的教学系统应运而生。要构建师生共振的教学系统,首要的问题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实施情境创设在化学教学中方兴未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显示出了勃勃生机。情境创设有机的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一把学习的快乐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感觉到学习不再是一件受苦的事情,而是生活中最有趣和最伟大的游戏[1]。

1.情境创设的原则

1.1目的性原则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包括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就应该创设一定的情境,有机地将这些目标整合在情境中。

1.2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反映着教学的客观规律,是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公认的教学原则。这个原则在两千多年前已被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及古希腊大思想家苏格拉底所重视。九年级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教育,他们在这一阶段的学习,将对他们今后乃至一生的化学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注意情境的启发性,要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能够引导学生的独立思考,要能够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为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并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由理性认识向实践转化创造条件[2]。

1.3真实性原则

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教育不能离开生活而独立存在,建构主义非常重视情境的真实性,真实的情境来源于日常的生活,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启迪意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创设贴近真实生活的情境可以改变以往学生对知识刻板的、不完整的、肤浅的认识状况,能够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唤醒,使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他们所学所想不再是与现实生活或实际无关,就会不由自主的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1.4多样性原则

单一的格式化与程序化的情境,容易使学生的学习变的枯燥、单调。很难使学生对学习化学产生持久的热情,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不同的教学过程,选择和组织不同类型的、鲜活的教学情境,不断的给学生的学习以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势必会得到保护并不断高涨[3]。

1.5主体性原则

情境创设的根本的目的不是教师的教。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依据不同学习者的智能特点,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之能适合于学生的实际,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才能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才能得到逐步的提高。

2.情境创设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2.1情境的引入

中学生受生理和心理的影响,对新鲜的事物总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而在我们奇妙的世界上,千百年来酝酿出的和化学相关的故事,对九年级的学生更是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这些故事或惊险离奇、或感天动地,大都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它们或见于史书记载,或见于人物传记或见于民间流传等,取材极为广泛。课堂上教师一个动人的故事,能够很快的使学生的学习进入的角色,在愉快的情境中快乐的学习化学知识,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端正学习化学的态度,激发创新的智慧火花。

2.2 情境的体验

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如果在教学中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从学生的发展着眼,创造性的理解和运用教材,为学生构建“生命课堂”,无疑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得到激发。如果说情境是带有情感色彩的特定教育教学场景,那么体验就是学生认知内化的催化剂。没有体验,感知就不会深刻,没有体验就不会有自我构建,更不会有创造的发生。体验会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会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化学源于生活,源于实践,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教学中,作为教师应根据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为学生创设一种现实的、有吸引力的、鲜活的、富有生活气息的,可以激发学生学化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情境。通过紧密联系实际,联系社会生活现象的情境,使学生获得体验,才可使化学知识形象化,让学生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给学生带来荣誉感和化学的价值感,从而促进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

因此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要做一个有心人,经常收集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教学资料,将知识巧妙的融合到生活情境中,就可以使学生学得有趣、学有所得。

2.3情境的拓展

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息息相关。二者相辅相成。科技的发展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结晶。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教师结合科学知识和科学素材创设出适宜的学习情境,并适当的加以拓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整体性、规律性、独特性的认识,提升学生学习生活的经验和能力,培养了学生乐于探究的心理,勇于创新的精神,提升了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论

总之,作为学科教学过程的情境设计相对于今天的教育发展战略来说可能是微观的,可是微观的事物中常常包含着最有丰富内涵,最有生命力的东西。构建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具有良好的灵活性与变通性的教学情境,符合时代的要求,方兴未艾,己被很多的教育工作者认可与积极实践。

参考文献:

[1]林素琴、江孟.化学课堂气氛沉闷的教师主导原因分析及其调控措施[J].化学教学, 2007,6,20-23.

篇7

1. 教师要继续学习有关课程改革理论,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培训,要认真钻研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九年级化学教材;重新定位九年级化学教学理念,从培养专才向培养未来社会公民转变,树立良好职业道德。

2. 加强教学中的德育,落实全员德育观,把化学教学的三大目标之一:德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的教育完成到位。化学教师应把崇尚科学、爱国、爱环境、爱家园、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二、立足课堂,把课堂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

1. 注重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语言情境。教师的语言力求简炼、生动、准确、形象、通俗、风趣,动作配合得体,做到深入浅出、绘声绘色,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如教“分子原子”时,可朗诵一句诗“居芝兰之宣而闻其香,居鲍鱼之室而闻其臭”。

巧问、启发。从“巧”字上做文章,教学过程中在适当时候巧问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往往可以起到激趣作用。如教“分子、原子”时提出: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而原子核又由什么构成?质子又由什么构成?停顿一会儿后解释,质子的构成目前还没有结论,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有待于我们这一代人去探索研究。

运用插图。如教“生活中化学”时,用课本(下)P90、P92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吸烟的害处和黄曲霉菌诱发癌症。

运用一些技术手段。如教“2CO2”中2表示的意义时,用CO2、CO2重叠演示,解释化学式前的“2”,并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2”作分析比较,解决一些易混淆的问题。

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教师的引导和培养分不开。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与否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以生为主。教师要让学生多动脑去想,不给现成的解答而在于“启”起“导”的作用;让学生多动手去做,感受化学这门课实验乐趣,用实验探究理论,在做中想,在做中记,在做中归纳小结,得到结论,感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别人身上学到自己没有的知识,学到自己前所未有的技能,同时,培养其团队精神;让学生进行一定的练习,使他们自己知道自主学习的效果怎样。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教“化学肥料(二)化肥的鉴别”时,[全过程分看、想、合作交流、动手探究、练习等步骤]首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三幅图[看],提出:①这些农作物缺什么化肥?②如何区别氮磷、钾肥?③如何施肥?[想]第二步学生观察实物(肥料)填表,组内交流,学生小结(肥料外观)[合作交流];第三步学生探究,小组自由交流,代表汇报,归纳区分氮、钾肥的方法[动手探究];第四步选三种无标签的肥料给三种缺不同化肥的作物施肥[练习]。

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在化学教学中,较常见的学习方法:自学教材、尝试练习、综合归纳、观察分析、讨论交流、探究等,这些方法应在不同课程加以指导运用,为学生提供学习的钥匙。

三、加强能力培养

教学中对学生应加强自学教材能力的培养。化学教材各章节内容的知识点比较多,较零碎且通俗易懂。加强观察有助于学习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观察现象,归纳小结中实验必需的环节。加强探究能力的培养。探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学习情境,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会协作交流,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开展学生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应为活动表现评价(课内和课外)和纸笔检测评价(单元、期中、期末)。活动表现评价是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各项学习活动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和理解、认知水平、表达交流技能等进行全方位评价。纸笔检测考试着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将评价结果加以记录,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给出恰当的反馈以激励学生进步。

篇8

关键词:九年级化学;化学用语;纠错;教学方法和策略

化学用语是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化学教学内容都跟化学用语密切相关。可以说,没有化学用语就没有化学教学,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对刚接触化学学习的九年级学生来说,是学习难点和分化点,是学好化学的关键所在。有人说:“得化学用语者得天下!”由此可知,化学用语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所以,对待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和如何进行纠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介绍五种纠错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首先是要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到元素符号等化学用语时,学生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可能原有的兴趣会逐步消失,甚至丧失学习化学的信心。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也可以结合介绍与我们生产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有关化学科学知识。其次我们可以横向联系、进行学科知识渗透。比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语文、生物等各科的联系起来,使各科的教学互相促进,各科知识互相渗透。例如可以和生物中光合作用联系起来,可以和古诗词联系起来。其三,可以进行联想,和其他相关类似的知识联系起来增加趣味性。比如,生石膏和熟石膏的化学式可以这样记忆:一回生二回熟(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 2CaSO4・H2O);又比如N2O(画成笑脸)、NO2(画成苦脸);再比如这样两个化学反应: CaO + H2O = Ca(OH)2 (生石灰煮熟了)

2CaSO4・ 2H2O 2CaSO4・H2O + 2 H2O(生石膏烤熟了)。

都可以很好的起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为以后少出错误奠定基础。

二、提前布局,适当提高教学要求

从第一节化学课开始,我们要有前瞻性思维,凡是涉及到的常见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在教学中我门可以提高要求,提前要求学生记忆和使用元素符号、化学式来表示常见物质、书写用化学式表达的化学反应的表达式。而不是按照教材中的要求,只书写物质名称和文字反应的表达式即可。这样做可以减轻以后化

学用语学习和书写的难度和压力,也为以后少出错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强化书写的规范训练,培养良好书写习惯

学生书写化学用语不规范等问题,在考试时候一定要失分的。因此,平时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求学生记准练熟元素符号、化学式、原(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方程式等的书写,掌握书写规则,增强书写的基本功,培养良好习惯。在以后的作业和考试中出错的概率自然就会减少很多。

四、纠错要快、狠、准

第一要及时从考试和练习中收集和反馈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得到纠正。

第二要从学生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中提取出一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错例,在黑板上叫学生进行纠错;或者设计成一系列的改错题、判断题、选择题让学生练习。第三在进行错题讲评时,教师要进行纠错归纳提升,寻找最佳的纠错方法。同时,教师自己要书写规范,起模范作用。

五、归纳整理,探究规律、学会学习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化学用语的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方法可以提高化学用语学习的效率,减少出错率,能取得事半动倍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彻底抛弃传统的化学用语教学方法,不能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学生只能“依样画葫芦”。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现代化学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探究中学,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学会思考、学会总结、学会动脑动手。在探究过程中得出规律,获得新知,同时学习能力等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通过自己学来的知识印象和记忆特别深刻,自然就更难发生错误。

比如,设计情境让学生探究发现规律,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下表是按某些规律组合的一些物质的化学式:

S C P

Mg Fe Al

H2 N2 O2

CO SO2 H2 O

FeO Fe2O3 Al2O3

HCl HV2 SO4 H3PO4

NaOH Mg(OH)2 Al(OH)3

NaCl MgCl2 AlCl3

KMnO4 K2MnO4 Na2SO4

通过观察上表,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启发学生从元素种类、原子个数、原子排列顺序、右下角码部位四方面去观察、分析、比较,让学生自己得出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和物质的分类等规律。

1.从元素组成上看出,可知物质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从元素组成上看出,可知单质分非金属固体单质、非金属气体单质和金属单质。

3.从元素组成上看出,可知化合物分为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酸、碱、无氧酸盐、含氧酸盐。

4.从元素排列顺序看出,化学式的书写,金属元素在前,非金属元素在后。

5.从化学式中原子数比看出,元素在形成物质时候有一定的化合价。而且必须用化合价确定原子个数比。

6.可以得出用化合价确定原子个数比的规律和方法。只要把化合价交叉即得原子个数比。并且交叉后原子个数比要约简成最简个数比。

7.可以得出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