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小学二年级健康教育8篇

时间:2023-02-20 15:10:4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小学二年级健康教育,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二年级健康教育

篇1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小学二年级学生;教育戏剧;干预效果

一、创造性思维和教育戏剧的主要内涵

关于创造力的定义多种多样。总的来说它是一种产生出人意料和高品质的、与问题任务相关的新思想的能力(Sternberg,2003)。吉尔福特总结出创造力的六个特性: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再定义性、敏感性和洞察性。创造力的思维特点为创造性思维,它是创造力的核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的特点,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的辩证统一。

台湾张晓华(2004)给出以下定义,“教育戏剧(Drama in Education)是将戏剧与剧场的技巧应用于学校课堂的一种教学方法”。我国研究者马利文等人在初中生中开展教育戏剧的实践研究中提到,教育戏剧教学分为两个基本部分,即热身游戏和创造戏剧。两个部分各有各的作用,游戏能够让参与者放松身心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来,创造戏剧则是表现自我的机会,通过戏剧的创造和表演重新认识自我和他人。两者在程度上是递进的关系。

二、研究设计简介

研究目的:

验证教育戏剧是否有利于提高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探讨教育戏剧是如何提高小学二年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试图探究出一种可供参考的运用教育戏剧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模式。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通过整群随机抽样,从北京市某小学二年级中选取八个自然班中的26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创造性思维前测。根据测试结果,从中选择两个创造性思维水平相当的班级进行研究,实验班8班和控制班1班的主要任课教师、教学设备、学业成绩和智力水平等相当。男女比例约为1:1,平均年龄为9岁。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了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郑日昌编制的《创造性思维测验》为测量工具,将每个分测验分半,一半用于前测,一半用于后测,使得该测验更加适用于小学二年级学生。该测验的分半信度为0.62,计分者信度为0.96。其效标效度为0.31。

具体来说,言语测验部分包括:1.词语联想。词语联想是让被试者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两个字,如“人”和“开”进行组词,要求后面的词的最后一个字和前面的词的最后一个字相同,不能出现重复的词。根据组词的数量计算流畅性得分,数量最多者记1分,其他被试按照该比例计算流畅性得分;按照组词的类别计算变通性得分,如本次测验中整理前后测所有词语共得到7类(学习生活名词、其他名词、学习生活动词、其他动词、形容词、数量代、副连助叹拟),“学习生活”是指与学习和生活关系密切。如果一名被试的答案包括7类,那么他的变通性得分为1分,其他人的变通性得分按照该比例计算;独特性得分是先将7类中每一类的总数与所有词语的总数相比得到一个比值,再用1减去该比值得到每类的独特性指数,再与每个被试在每类所画的数量相乘得到一个小分,最终将该被试每类小分相加得到7类总分,把总分最高的人定为词语联想部分的1分,其他被试按照该比例计算独特性得分。2.故事命题。故事命题部分是给出一则短故事,让被试读完故事后拟定标题,要求拟定的标题越多越好,越和别人不同越好。其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的计分方法同词语联想。其中,通过整理前后测所有故事命题得到5类(远主题名词、远主题名词短语、远主题动词、近主题名词短语、近主题动词短语),“远”和“近”是按照与故事主题相关程度划分的。

图形测验部分是添画,是让被试根据给出的椭圆形补画出图形,让椭圆成为所画事物的一部分,要求让人一眼就能辨认出所画的东西是什么,画得越多越好越独特越好。其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计分方法同词语联想。通过整理前后测所有答案将画作分为九类(人、动物、植物、食物、交通、家居、军事、自然、卡通)。

测验总时间是30分钟,其中词语联想部分规定在5分钟内完成,其余各题不单独计算时间。三道题的每个维度最高分为1分,测验共计9分。

其中,考虑到二年级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同时为了减少测验过程中的测验效应等因素,将施测时间控制在一堂课内。另外由于所测三性的重复,本研究未采用原测验的“亭子和路”的小设计。另外,由于“画影子”部分在类型上是有客观分类限制的,而创造性思维是不应受到限制的,所以未采用画影子部分。

三、 前测结果分析

在本研究中,二年级学生前测总人数为260人,创造性思维前测的总体平均分为2.28分。其中,创造性思维的三维特性即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的平均分分别为0.57分、1.12分、0.58分。可见,小学二年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和独特性平均分接近,标准差接近,变通性平均分比流畅性和独特性平均分高,学生变通性整体水平高于流畅性和独特性,见表1;从频数统计得出,所有学生创造性思维总分的离散性程度不大,呈正态分布,其中最大值为4.76分,最小值为0.21分,平均数为2.28分。

从1班和8班的前测平均分来看。1班总平均分2.24分,流畅性0.56分,变通性1.13分,独特性0.56分。8班总平均分2.33分,流畅性0.58分,变通性1.16分,独特性0.59分。可见,1、8班的总平均分及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平均分较为接近。通过t检验得出1班和8班之间在平均分、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差异均不显著,所以1班和8班在参与前测的所有班级中的创造性思维水平是相当的,因而本研究选取1班和8班分别作为控制组和实验组。详见表2:

表2 1班和8班前测情况对照表

四、干预效果分析

(1)创造性思维干预效果

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8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后测平均得分高于前测平均分,增益值是2.58分,t检验结果表明,8班前后测得分之间的差异达到极其显著水平(P值为0.000)。另外,从个案分析角度来说,8班某同学创造性思维总分增益值最高达到4.67分,流畅性增益值最高达到1.85分,变通性增益值最高达到1.65分,独特性增益值最高达到1.89分。这些说明经过8周教育戏剧对小学二年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干预以后,实验组8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干预是有成效的。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创造性思维水平的变化

学生数 前测( ) 后测( ) t P

8班 35 2.33 0.64 5.43 1.19 -17.52 0.000

1班 33 2.24 0.64 2.84 0.70 -5.39 0.000

(2)流畅性干预效果

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8班创造性思维流畅性前后测得分之间的差异均达到非常显著水平(p值为0.000)。说明教育戏剧对促进二年学生创造性思维流畅性发展方面是有显著效果的。具体情况见表4:

表4 流畅性变化

学生数 前测( ) 后测( ) t P

8班 35 0.58 0.21 1.76 0.51 -16.71 0.000

1班 33 0.56 0.20 0.76 0.24 -3.82 0.001

(3)变通性干预效果

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8班创造性思维变通性前后测得分之间的差异达到非常显著水平(P值为0.000)。说明教育戏剧对促进二年学生创造性思维变通性发展方面是有显著效果的。具体情况见表5:

表5 变通性的变化

学生数 前测( ) 后测( ) t P

8班 35 1.16 0.26 1.91 0.29 -11.65 0.000

1班 33 1.13 0.29 1.31 0.24 -2.593 0.014

(4)独特性干预效果

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8班创造性思维独特性的前后测得分之间的差异达到了非常显著水平(P值为0.000)。说明教育戏剧对促进二年学生创造性思维独特性发展方面是有显著效果的。具体情况见表6:

表6 独特性的变化

学生数 前测( ) 后测( ) t P

8班 35 0.59 0.21 1.77 0.50 -16.85 0.000

1班 33 0.56 0.20 0.77 0.25 -3.84 0.001

从教育戏剧对不同性别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影响的差异来看,统计结果表明,实验班8班男生创造性思维前后测得分之间有显著差异(P值为0.000),增益值是2.59分。实验班8班女生的创造性思维前后测得分之间也有显著差异(P值为0.000),增益值是3.51分。控制班1班男生创造性思维前后测得分之间差异与8班相比不显著,增益值只有0.67分。控制班1班女生创造性思维前后测得分较8班相比也无显著差异,增益值只有0.53分。表明教育戏剧对促进小学二年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无论男生女生均有显著效果。同时,实验班女生的增益值高 于男生,在同样的干预内容和干预方法下,女生却比男生有更高的增益值,说明教育戏剧对促进小学二年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方面,女生比男生更有效。具体情况见表7、表8:

表7 男生创造性思维水平的变化

学生数 前测( ) 后测( ) t P

8班 17 2.32 0.60 4.91 1.21 -9.62 0.000

1班 18 2.25 0.67 2.92 0.73 -4.30 0.000

表8 女生创造性思维水平的变化

学生数 前测( ) 后测( ) t P

8班 18 2.35 0.65 5.86 0.99 -21.09 0.000

1班 15 2.22 0.63 2.75 0.67 -3.20 0.006

(5)实验组和控制组后测比较

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8班创造性思维水平以及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后测得分与控制组1班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非常显著水平(P值为0.000)。说明教育戏剧对促进二年级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方面是有显著效果的。具体情况见表9:

表9 实验班与控制班创造性思维后测的差异比较

五、讨论与结论

(一)干预效果产生的原因

首先,从教育戏剧的内容和过程上来看。教育戏剧包括暖身游戏和创造戏剧、结束三大部分,这与心理健康课程的内容和形式的要求是一致的,能够将教育戏剧的形式运用到心理健康课程中去。“暖身游戏”的形式深受小学生的喜爱,能够调动起他们加入课堂中来的积极性。第二部分的“创造戏剧”通过向学生展示小故事让学生写标题,或是给出几个关键词让学生安排角色和剧情表演戏剧,编排和表演的过程本身就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例如学生结合教师给出的具体问题情境“如何帮助画家脱离危险”,学生分小组运用头脑风暴法迅速思考出了如“让助手从旁悄悄提醒”,“给画家的鞋安上弹簧”等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这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是一种提高,同时教师从旁提示学生尽量想出独特有价值的方案,孩子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想出与众不同的方案,这体现了对创造性思维独特性的培养。第三部分“结束”可以与每次干预的课后作业结合起来。可以说本研究的干预方案充分结合了教育戏剧的内容和过程,将创造性思维的三维特性紧密结合在干预过程的点点滴滴中,因而能够得到显著的干预效果。

其次,从教育戏剧的特点来看。课堂上所进行的戏剧活动大多为角色扮演,多属于即兴创作,并非那种有剧本或者众多观众在场的正式戏剧。一方面适合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另一方面也与创造性思维的三维特性想符合。全部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学生参与戏剧活动可以使他们得到最大的学习机会,每名学生都能在创造戏剧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另外,参加戏剧演出的学生可以被视为参与者或游戏者,而不是演员,课堂的重点不在于表演的结果而在于戏剧创造的过程体验,可以说通过小组商量角色和剧情等一系列的过程就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二)其他可能影响因素

在实验组和控制组前后测t检验时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控制组前后测也达到了显著水平。这可能与控制组学生在创造性思维方面的自然成长因素的影响有关。另外,也可能是因为学生受到了练习效应的影响以及教师期待效应的影响造成的。

总体来说,教育戏剧对培养小学二年级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具有显著效果,在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维特性的发展上,教育戏剧的形式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就性别而言,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采用教育戏剧的形式都能够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其中对促进女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优势更为明显。可见,教育戏剧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六、研究的不足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对于干预是否具有持续的后续作用,干预过程中的一些客观因素的控制,为何教育戏剧的形式对于女生的效果比男生显著,为何后测标准差要比前测标准差

数值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高在多大程度上解释其创造力的提高等方面还有很多的缺憾,也是我们今后需要继续完善的方面。

参考文献

1.张晓华.创作性戏剧教学原理与实作[M] .台北:成长文教,2003.

2.Landy, R. (1994). Drama therapy, concepts, theories and practice. Springfield: Charles Thomas.

3.马利文,赵小刚.初中开设教育戏剧活动课程初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

篇2

一、指导思想:

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患,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生理与心理都健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心育是各育的基础和中介,在素质教育中处于重要位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发展性、预防性的教育,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中小学生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任,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心理、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不仅要重视培养青少年思想文化道德素质,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基础教育的一个显着特点。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潜能,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这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未来人才的质量,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分析:

小学二年级心理健康课本,按“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这个小学素质教育目标培养,从生活心理辅导、学习心理辅导和人格心理辅导三个方面安排内容。通过故事和事例让学生感受学习,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提供良好的教育。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

结合本册内容,在教学活动中,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未来人才的质量。

各部分教育教学重点如下:

自我意识方面:结合小学低年级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重点放在小学生自我社会角色认知和借助他人进行自我评价,以及良好自我体验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上,认识到自己是一名小学生这一社会角色,受到老师或家长表扬和批评时,知道原因何在,学会自我分析,使自身言行向好的方向发展,有较强的自我体验,善于发现自身优点,树立自尊和自信意识。

智力方面:对小学二年级学生智力训练重点放在观察力和注意力的培养方面,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观察及观察的意义,引起他们对训练观察力活动的重视。教学生会使用常用的观察方法了解注意及注意的作用,重视自身注意力的提高。

情感方面:认识喜、怒、哀、乐等基本情绪表现。体验积极情绪,保持心境

愉悦。认识并分析消极情绪(烦恼)产生的原因,并学会用简单方法驱除烦恼。抑制不合理需要,从而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

意志方面:提高他们对意志的认识。由于年龄尚小,理解力相对较差,故借助于日常生活现象和故事进行。用外力或自己制订规矩来约束自己,提高自制力。借助于情境表演启发学生勇于战胜挫折和困难。

个性方面: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培养与大自然和谐和乐观向上的性格特征,增强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学会谦让和合作。

学习方面:从最基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兴趣着手, 培养学习兴趣,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姿势,保证身心健康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交往方面:激发交往欲望,训练言语表达能力,为交往创造条件,懂得基本的交往礼仪。

四、教学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胜利的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训练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里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五、质量达成目标

二年级学生具有独有的特点:擅长于识别物体的特点、判断物体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点,能很快并很容易地掌握任何一个物体所固有特征的思维特点。二年级学生乐于向其他人交流自己已经做过的事情语言表达特点,这是在心理课上鼓励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和培养科学、文明的用语习惯的积极因素。二年级学生一是易受同伴的影响,一是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会交往和与人合作特点。

希望通过本学期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友爱同学,热心帮助别人,不怕困难,努力克服困难的品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教学进度表

第一学期

时间

内容

第二周

说说我自己

第四周

健康的生活习惯

第六周

不开心的时候

第八周

彬彬有礼的好孩子

第十周

如果我是他(她)

第十二周

看谁记得快

第十四周

学会观察

第十六周

学会整理

第二学期

第二周

做开心的自己

第四周

朋友眼中的我

第六周

我有不同意见

第八周

发现别人的优点

第十周

我的学习习惯

第十二周

学会合作

第十四周

当我遇到陌生人

篇3

〔关键词〕沙盘;积极关注;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2)19-0019-03

沙盘游戏(sandplay therapy)是通过使用沙子以及有关人或物的缩微模型来进行心理辅导的一种方法。这种疗法的基本原则在于最大限度地给人们以想象的自由,用象征性的意义来表达自己,最后在自由、安全的氛围中完成自我修复或自我成长。

一、沙盘游戏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可行性

在众多的心理学流派以及心理咨询方法中,分析心理学派创始人荣格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治愈的能力以及自我整合的趋向。许多研究也证明,沙盘游戏作为个体获得和表达社会交往能力的情境,可以帮助个体摆脱自我中心倾向,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情感,这是解决冲突、合作及其他社会能力发展的基础。沙盘游戏还能帮助个体学会表达和控制情绪,学会处理焦虑和内心冲突,对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沙盘游戏是一种具有多种心理教育功能的综合活动,影响着个体情绪的发展、社会适应性的发展,以及智能和创造力的发展。基于这一理论基础,笔者认为,沙盘游戏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是具有可行性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沙盘游戏可以应用于团体心理辅导

在团体心理辅导中,采取团体沙盘游戏(Group Sandtray Play)的形式,能够在游戏过程中达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提高语言表达与逻辑思维能力的效果。美国乔治州立大学博士陈越红老师在“5.12”大地震发生后,带领团队先后在都江堰幸福小区、绵竹紫岩小学等地震灾区为那里的孩子作了沙盘游戏,为灾区孩子的心理康复工作作出了贡献。2009年春季,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心理教育中心采用“越红沙盘游戏技术”首开全国先河,开展了第一期沙盘游戏心智成长训练营,收到了很好的成效。沙盘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改变习惯,发展自己,敞开心扉,悦纳彼此。而这一切的改变都是孩子自发产生的,这也印证了沙盘游戏的根本理念——相信每个人都有自我完善的能力。

2. 沙盘游戏使个体可以安全表达内心世界

对于个性内向、不善表达的在校学生,沙盘是很好的交流方式。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不能用准确的词汇来形容自身的感受,而沙盘游戏的非语言性弱化了文字符号的传递,能更为直观地投射儿童的内心反应或创伤世界。此外,对于青春期叛逆少年或性格自闭的学生,沙盘游戏都能起到很好的沟通作用。

3. 沙盘游戏适合家长和教师

沙盘游戏适合的对象范围宽广,适合儿童也适合成人。因此,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除了采用个体沙盘游戏帮助学生完善自我外,还邀请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亲子沙盘游戏可以有效地改善家庭成员关系,促进成员间深层次的心灵沟通,尤其对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积极作用。师生互动的沙盘对于师生关系的改善有着明显的效果,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4. 沙盘游戏可以作为心理治疗的辅助手段

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可以继续使用自己在专业领域中运用的得心应手的技术。沙盘游戏弥补了许多治疗方法的不足,如完形技术、心象法、身体活动法、认知重建技术、艺术治疗以及催眠技术等治疗方法都可以和沙盘治疗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图1 学校沙盘游戏功能室设置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沙盘游戏,“积极关注”和“全情鼓励”都是辅导员要主要采用的教育方式。

图2 以“积极关注”及“全情鼓励”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积极关注: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被关注、被尊重是人的一种心理需求,当一个人被关注的时候,自尊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认为自己有价值,觉得自己重要。

“积极关注”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积极主动关注”,另一层意思是关注对象“积极的部分”。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独特的地方,需要被他人发现。如果学校能把这些积极的方面当成种子耐心地培养,学生便有了自己成长的力量。当一个学生被如此关注时,便能够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价值。

全情鼓励:与我们平常说到的“鼓励”涵义稍有差异,这里的“鼓励”是指看到对象身上的潜在特质,或者说从对象的行为中发现了对方身上表现出来的某些方面的潜在特质。而表扬则是以表扬者的价值观为标准,受表扬的对象会形成外化的价值标准。对学生来说,当形成外化的价值判断标准时,他内心对自己的评价就不容易获得一种恒定性。

因此,沙盘游戏可以让个体觉得自己被认可、有价值感,从而提升自尊。能帮助学生按自身具有的特质、潜能、兴趣、爱好去发展自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也促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发展。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沙盘游戏个案

基本信息:小轩(化名),男孩,8岁,泡桐树小学二年级学生。自入学以来,全班学生都在慢慢地疏远他,以致于现在没有一个小朋友愿意和他玩。班主任很着急,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小轩在班级里无法与他人沟通,行为怪异。

第一次沙盘(2011年3月15日)

篇4

【关键词】 语言;人体;攻击;预测;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395.6 B 8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10-1178-03

Longitudinal Study on Physical and Verbal Aggression Among Pupils/SHI Song-shan.Hospital of Ludong University, Yantai(264025),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growth of physical and verbal aggression,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By using Class Play Inventory and Peer Nomination, 288 children of grade two were used to collect data for 4 years and SPSS 16.0 was used to analyze data. Results The boys' physical aggression declined significantly from grade two to three and maintained stable from grade three to six; The girls' physical aggression raised significantly from grade two to three and maintained stable from grade three to six.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boys and girls in physical aggression at grade two, an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boys and girls in physical aggression from grade three to six.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boys and girls, between ages in verbal aggression.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physical and verbal aggression at the same age. There wer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arly and late aggressive behaviors. Conclusi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physical aggression between boys and girls are different and the developmental trend of verbal aggression between boys and girls are same. Girls' early heavy aggressive behaviors would be stable in middle childhood. Physical aggression predicts late aggressive behaviors more than verbal aggression.

【Key words】 Language; Human body; Aggression; Forecasting; Students

攻击行为是指有意伤害他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1]。已有研究关注的焦点多是身体攻击,指用肢体或器物对身体伤害的行为[2]。言语攻击是指用言语的方式伤害他人心理的行为,包括说坏话、制造谣言、孤立他人等。言语攻击与关系攻击、社会攻击、间接攻击概念有交叉之处,但不完全相同。言语攻击与身体攻击存在密切关系,身体攻击常伴随着言语攻击。有研究认为,早期的身体攻击会转化为后期的言语攻击[3]。已有研究对言语攻击、身体攻击是否存在性别差异还存在不一致的结论[4-7]。本研究主要对攻击行为的发展进行描述,包括随时间表现出的趋势、性别差异、身体攻击与言语攻击之间的差异。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呼和浩特市3所小学随机选取二年级5个班级(全部为汉语授课)共计288名儿童(男生141名,女生147名)。平均年龄为(9.25±3.9)岁。连续追踪4 a,每年5月份收集一次数据。由于转学等因素,5次测量的人数不完全一致。三至六年级参加的分别是311,314,325,254人(其中1个班级在六年级时被解散后分到其他班级,故这个班级被试六年级的数据在本研究中没有使用)。

1.2 测量工具与变量 因为言语攻击比较隐蔽、不容易被观察,而只有经常交往的同伴才能比较准确地报告他人的言语攻击,所以使用同伴提名的技术。由儿童填写“班级戏剧”。指导语的基本意思是,班里要演戏剧,需要挑选演员,请儿童根据问卷上描述的行为特征列举同学的姓名,1个题目(角色)最多列举3个同伴,1个人可以“演”多个角色,没有合适的人选可以空缺。这样,每个人有提名别人的机会,也有被提名的机会。该测量工具广泛应用于世界各文化背景下[8]。为避免班级容量的影响,每个班的提名在班级内转换为标准分。该问卷二至六年级的内部一致性系数都在0.93以上。

身体攻击以“某个人经常和别人打架”、“某个人经常欺负别人”,所列举的提名作为身体攻击的依据。从二到六年级,2个题目在各个年级的相关在0.59~0.85之间浮动(P值均

言语攻击以“某个人喜欢在背后说别人坏话”、“某个人不喜欢另一个人时,就让别人不和他/她玩”,所列举的提名作为言语攻击的依据。从二到六年级,2个题目在各个年级的相关在0.62~0.71之间浮动(P值均

1.3 统计分析 使用SPSS 16.0数据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身体攻击、言语攻击的发展趋势与性别差异 以5个年级的身体攻击为组内变量,性别为组间变量,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5个年级的身体攻击与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F=5.03,P

以5个年级的言语攻击为组内变量,性别为组间变量,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考察言语攻击的发展趋势。结果显示,主效应和交互作用都不显著。

2.2 身体攻击与言语攻击的差异 为考察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的差异,对同一年级的2种攻击行为进行配对的平均数差异检验,结果显示,各个年级学生的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3 身体攻击、言语攻击发展的稳定性 为考察攻击行为的稳定性,以二年级的攻击行为预测以后4 a的攻击行为。以0为标准,将二年级身体攻击分数大于0的儿童划分为高身体攻击组,小于0的为低身体攻击组。结果表明,身体高攻击的有68人,低攻击的有220人;言语高攻击的有77人,低攻击的有211人。

2.3.1 用二年级的身体攻击对后期身体攻击、言语攻击的预测 以三至六年级的身体攻击为组内变量,二年级学生的身体攻击程度(高攻击组和低攻击组)、性别为组间变量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二年级身体攻击程度的主效应显著(F=4.02,P

对三至六年级的言语攻击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性别主效应显著(F=4.01,P

2.3.2 用二年级的言语攻击对后期身体攻击、言语攻击的预测 以三至六年级的身体攻击为组内变量,二年级言语攻击程度(高攻击组和低攻击组)、性别为组间变量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二年级言语攻击程度的主效应显著(F=6.09,P

3 讨论

3.1 攻击行为的发展趋势 男孩身体攻击随年龄表现出下降,这趋势可能源于以下几个因素:首先,随年龄增长,儿童之间言语沟通增多,通过协商解决矛盾的可能性增加[8];其次,攻击行为不被同伴所接受、遭到拒绝[9],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攻击行为;第三,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增强[10],延迟满足能力提高,使激情状态下可能出现的攻击行为得以延缓或抑制;第四,儿童对同伴更具有同情心,而不使用身体攻击[11]。

女生身体攻击从二到三年级之间表现出上升的趋势。这可能是因为在二年级时女生很少使用身体攻击,与男生相比表现出的身体攻击非常少。随着女生学校生活经验的丰富,胆子越来越大,也使用身体攻击来处理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另外,根据社会学习理论[12],女孩对男孩行为的观察,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导致女孩身体攻击的加强。随着两性性别角色的互化趋同[13],父母、教师会潜移默化地表现出对性别角色的期望和要求,如对女孩身体攻击的容忍度比过去有所提高;男女平等的现实也淡化了女性的传统观念,在行为上与传统差距更远。

男生在二年级时的身体攻击明显高于同时期的女生;三到六年级,男生和女生的身体攻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人们的预期有差异。因为女生攻击行为的上升和男生攻击行为的下降,所以身体攻击表现出的差异不明显。言语攻击的年级差异不显著,与相关研究结论[14]一致。但本研究还显示,言语攻击的性别差异也不显著,这与已往研究结论[14]是不一致的。这种研究结论的差异可能由被试所在的地域文化差异所造成。

3.2 身体攻击、言语攻击发展的稳定性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早期的攻击行为与后期的攻击行为存在关联,这种联系只表现在女生身上,即女生比男生的攻击行为稳定。攻击行为的产生受多种因素影响,有外在环境的和内在个人的。总体来讲,成人对女生攻击行为的容忍度要低于男生,持压抑的态度。尽管外界持否定的态度,但仍然有表现出攻击行为的女生。所以,女生攻击行为的原因可以更多地归因为内部因素,而内部因素相对于外部因素来说是比较稳定的,所以,女生攻击行为也相对稳定一些。调查结果还显示,身体攻击的稳定性更强,早期的高身体攻击可以预测后期的身体、言语攻击,而早期的言语攻击只能预测后期的身体攻击。身体攻击产生时通常伴随着言语攻击,但言语攻击可以单独出现。所以,身体攻击能预测后期的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

4 参考文献

[1] 郑淑杰,蔡淑兰.儿童社会性发展.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224-226.

[2] UNDERWOOD MK.Sticks and stones and social exclusion: Aggression among girls and boys//SMITH PK, HART CH. Blackwell handbook of childhood social development. Oxford UK: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4:533-548.

[3] CRICKS NR. Engagement in gender normative versus gender nonnormative forms of aggression: Links to social-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Child Dev,1997,67(6):2317-2327.

[4] CRICKS NR, GROTPETER JK. Relational aggression, gender and social-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Child Dev, 1995,66(2):710-722.

[5] RYS GS, BEAR GG. Relational aggression and peer relations: Gender and developmental issues. Merril-Palmer Quaterl, 1997,43(1):87-106.

[6] KNIGHT GP, FABES RA, HIGGINS DA. Concerns about drawing inferences from meta-analysis: An example in the study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aggression. Psychol Bull, 1996,119(3):410-421.

[7] 陈欣银,李正云,李伯黍.同伴关系与社会行为:社会测量学分类方法在中国儿童中的适用性研究.心理科学,1994,17(4):198-204.

[8] CHEN X, RUBIN KH. Social and school adjustment of shy and aggressive children in China. Dev Psychopathol, 1995,31(7):337-349.

[9] 谭雪晴.儿童关系攻击行为与友伴数量关系的研究.精神医学杂志,2009,22(1):33-34.

[10]郑淑杰,石松山,郑彬.小学生攻击、情绪问题发展趋势与自我控制关系的追踪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8,29(10):909-911.

[11]应贤慧,戴春林.中学生移情与攻击行为:攻击情绪与认知的中介作用.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24(2):73-78.

[12]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10.

[13]盖笑松,王小宁,张婵.走向双性化的性别角色教育.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9,259(5):227-231.

篇5

这14人分别为潜江市竹根滩镇前明村小学和竹根滩镇中学学生,年龄最大的15岁、最小的9岁,年级最高的为初二、最低的才上小学三年级。

“我们只是希望学校按照国家规定收费,让适龄儿童都能读得起书。”5月22日,原告之一、13岁的前明村小学五年级女生张文芳说。张文芳全家4口人,父母都有残疾,家境十分贫困。今年2月初开学报名时,她家一时交不起钱,向学校要求只交教学用书的钱,学校不同意。拖到4月上旬,她不得不交了课本资料费67.82元和课辅资料费39.45元(共107.27元)。可直到起诉时,张文芳得到学校所发的全部教材和资料价格合计仅有50.58元。

14名学生状告市教育局和物价局的诉讼请求是:撤销潜江市教育局和物价局出台的一些不合理的中小学收费文件。

14名学生和家长的起诉理由是,按国家规定:“从2003年春季开始,教辅材料一律不准编入《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发行部门不得向学校征订或随教材搭售一切形式的教辅材料”、“中小学校不得组织学生购买一切形式的教辅材料”。然而,潜江市教育局发文,要求近20种教辅材料,由“各学校,园林分局,市直各单位”组织“学生征订”。同时,潜江市教育局和潜江市物价局把教辅材料编入《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而且语、数单元训练题等12种教辅资料是没有书号的非法出版物,并要求原告非买不可。

湖北省教育厅文件规定:“凡属‘选用选订’类的用书,一律由学校根据本地教学实际和学生经济承受能力选订,不得强行征订和搭配。”然而,潜江市教育局文件和潜江市物价局文件却把“选用选订”类的用书,当成“必修课教科用书”。如《健康教育》一书,省里规定本属“选用选订”的,学生却被要求非买不可。

同时,家长们还反映,按国家规定,“教材基准价按出版、发行等环节发生的行业平均成本和5%的成本利润率核定”的精神,“教辅资料不得盈利”。然而,潜江市的语、数、外、史、地、生、物、化等11种单元训练题和《科技新苗》定价并未做到“不得盈利”。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14位原告都由自己的父母或祖父、祖母担任法定人。原告张芳、张涛的祖父———70岁的退休教师张家高说:教育局和物价局把学生当“摇钱树”,我支持孙子、孙女起诉。

潜江市实验小学老师、原市人大代表姚立法还向记者反映,潜江市教育局多项收费属于违规收费,例如把《课外作业》等近20种教辅材料统统列入教学用书目录和课本资料项目。全市学生被强行征订,仅此一项,每年收取经费500余万元。

潜江市教科所编的《科技新苗》,属于应整顿停办的书刊。但潜江市教育局却规定非买不可。以前是一人一年7.60元,现在是一人一年16元,广大师生怨声载道。2003年秋,教研室编印的《水乡明珠———潜江》一书,教育局规定从小学二年级至高中三年级人手一册,但不敢列入收费目录,而是规定由班主任收费,还教唆小学生撒谎,“如果上级检查就说是送的”,仅此项收费就达80余万元。

姚立法还说,潜江全市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学生报名时,“自然学具”、“美术学具”、“数学学具”等非买不可,人手一套,不交钱不准上学。村小学本来没有英语教师,但学生们年年都交英语课本的钱。学生们既没得到英语课本,更没有上英语课。

国家要求农村中小学推广黑白版教材,潜江全市不少乡镇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交的是彩色版课本的钱,得到的却是黑白版的书。

还有,潜江全市中小学生都交了“放影费”,但他们大多数人没有看过电影。潜江市违反学生自愿原则,每学期都要交“防疫费”,初中三年级毕业生必须交8元体检费。最近初三学生参加体检交钱没有开票,开学初不少学校开票用的是“湖北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收款专用凭据”,更多的学校在报名后不多时便把学生的票据全部收走了。

篇6

随着市场经济浪潮冲击,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价值观念日益多元,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正向中小学生侵袭。北京师范大学 “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组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北京、河南、重庆、浙江、新疆等5个不同地区抽样选取的16472名中小学生中,小学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和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占20.6%,初中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和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占17.1%;高中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和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17.3%。沉迷网络、性格偏激、低龄犯罪……极个别孩子的极端行为不时敲响社会警钟,值得我们深思。

俗话说,浇树要浇根,育人要育心。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逐渐纳入中小学课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实际需要相比仍显不够。比如,师资力量紧缺,专业教师不够,外行兼职来凑,整体素质不高;教育方式偏差,从书本到书本,就理论谈理论,没有什么针对性;目标导向不明,考核指标不完善,育人效果难落实……问题根源在哪?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家长、老师对学生只问考试成绩好坏,不管心理健康与否。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成为可有可无的“选修课”。

作为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心理健康教育“补课”刻不容缓。这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希望学校、家长、社会携起手来,本着素质教育的宗旨,精心煲一份“心灵鸡汤”,让中小学生带着阳光般的心灵健康成长。

不要以爱的名义伤害了孩子

你的家庭到底是给孩子提供避风港还是第二战场,是让孩子多睡一个小时还是让他多上一门课,家长们都是可以选择的。

曾有媒体报道,南京有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女生,考了44种证书。在北京,一些小升初学生的推荐材料厚达100多页,各种获奖证书、证明琳琅满目。这是好的教育吗?这能够帮助孩子成才吗?

在教育的问题上我们应该向日本学习。譬如,日本幼儿园通过每天的穿衣、换衣等,让孩子练习独立生活的能力,养成有条不紊做事的习惯。一些幼儿园不重视知识教育,孩子们没有课本,只有每月一册的绘本。幼儿园的教学计划中,没有数学、绘画、音乐这些项目,更别说英语、奥数了。问他们教什么?答案让你永远也想不到:教孩子们学会笑眯眯!还教什么?教会说“谢谢”。

教育的一个非常基本的价值,是帮助一个人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评价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否成功,一般有两个标准:一是在小学的时候,如果他能够与书为友,也就是说养成了阅读的习惯,教育就完成了一半,“喜欢读书的孩子不会学坏”。二是在他高中阶段形成了独特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如果实现了这一点,他的教育的另外一半也成功了,他就会主动学习。如果一个年轻人在选择大学时一片茫然,大学毕业后又一片茫然,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擅长做什么,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失败。

中国的无数家长正以爱孩子的名义破坏子女的健康成长,而他们对此却浑然不觉或无能为力。实际上,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暂不能改变的情况下,家长们依然有选择的余地。你的家庭到底是给孩子提供避风港还是第二战场,是让孩子多睡一个小时还是让他多上一门课,家长们都是可以选择的。家庭教育不能被应试教育绑架,家长更不能成为应试教育的帮凶。

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有效管理

日前,广西某高中多名高一学生因没有参加学校例行的跑步训练,被政教处副主任处罚,要求他们在操场爬行。无独有偶。前不久,厦门市世平学校6名小学二年级学生因在午休时“跑来跑去”,被班主任下令分组互打同学耳光。这两起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引发热议。

在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和管理中,总会有学生不守规定与制度。然而在今天,在社会各界对学校和教师有很高期待的情况下,一旦学校和教师对违纪犯规的学生处理失当,就会引起学生、家长以及网络舆论的高度关注甚至不满,这给学校日常管理的有效性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这两起事件不仅给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敲了警钟,也提出一个新课题:如何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管理。

教育中的惩戒绝不等于单纯、粗暴的体罚,不能是伤害,更不能是虐待,而是要通过合适的惩罚,让学生对自己的过失有足够的认识,并能为自己的过失负责,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成长。因此,教师在实施惩戒时,一定要注意技巧和方法,惩戒处理得当,既能达到惩罚的初衷——教育学生,又不对学生的人格和尊严构成侵犯,让教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从国际上看,在美国的家庭或幼儿园中,有一个人人知晓的词叫“time-out”(暂停)。如果孩子犯了错,警告、提醒后仍然屡教不改,家长或老师会把孩子抱到一旁,让他们停止正在做的事情,几分钟以后才能得以继续。在英国、日本的中小学,则有让违纪违规学生面壁思过的禁闭室。

可见,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教育工作者只要真的想办法,就一定能找到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的好办法,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惩罚。

淡定对待大学排名

日前,一家大学排名机构公布了今年亚洲大学排名,香港科技大学再次“打败”香港大学,成为亚洲最佳大学。而连续两年排名下跌的香港大学则表示,并不为排名担忧——

现在,提升排名成为很多大学校长的共同目标,大学排行榜已影响到一些高校的战略规划。但同时,大学排行榜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单纯对排名位置的追求,可能导致大学行为的异化,偏离其正常轨道。排名还将所有大学都置于一个模子中,不利于高校的多样化发展和展现高校活动的复杂性。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审视目光下,在笔者看来,淡定对待大学排名下跌的港大,对内地高校有着多重反思和纠偏的价值。

毫无疑问,大学排名靠前当然值得欣喜,意味着可以赢得社会、家长乃至大量投资者的青睐。但问题的关键是,如果一味沉湎于排行榜上位置的上升,不仅降低了排行榜的价值,而且是大学非理性对待排行榜的表现,长此以往,所谓的排行榜必将失去意义。

就港大来说,面对排名下跌,首先承认了排名的价值——“校方更多地会关注排名榜中个别参考因素对大学的发展有何指导作用,然后进行一些参考”,进而提出了理性的对待方式——“港大在学术文章引述的一项中,得到的分数较高,这证明了港大的学术研究是得到肯定的。”这无疑值得内地高校学习和效仿。

篇7

【关键词】 健康教育;贫血;缺铁性;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对比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R 55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11-0985-03

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全球性的营养缺乏病。在中国,铁缺乏是导致贫血的主要原因。缺铁性贫血严重影响少年儿童的体格发育、智力发育及其成年后从事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能力。国内外研究表明,相对贫乏的营养知识会影响良好膳食行为,从而引起青少年营养相关性疾病的发生[1-2]。我国城市儿童青少年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已从以往的饥饿和疾病转向生活和行为因素[3]。营养教育是通过改变人们的饮食行为,从而达到改善营养状况为目的的一种有计划的行为。作为一种方便、经济的干预措施,营养教育正被各国政府和营养学专家广泛应用于居民营养状况的改善。为了解营养教育干预对改善缺铁性贫血的影响,探索一条适合新疆改善缺铁性贫血的有效途径,同时为卫生、教育部门制定中小学生健康促进策略提供基线资料和科学依据,笔者于2006年至2007年对乌鲁木齐市2所小学和2所中学8个年级近千名中小学生进行了针对缺铁性贫血的营养教育干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乌鲁木齐市2个区各抽取经济、环境相同的中、小学,分别确定为对照组和营养教育组(简称教育组)各1所。为便于日后干预后的跟踪调查,除新入学的一年级和即将毕业的小学六年极、初中三年级和高中三年级以外,在每所学校其余每个年级随机抽取各1个班的学生,共9个年级,18个班,基线调查883名学生,由于高三分班转学等原因,流失研究对象28人,终线调查855人。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根据健康教育KAP模型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经反复修改和预调查。基线调查和终线调查采用相同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膳食营养基本知识、接受营养知识的态度、良好的膳食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均为多选题。调查前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现场解说,再由调查对象无记名填写问卷,当场收回。考虑到小学二三年级学生对问卷的独立理解能力的限制,要求调查问卷在家长协助下完成;但膳食营养基本知识部分无法排除家长诱导因素,因此,营养知识以小学生家长来分析。基线调查共发放问卷902份,有效问卷883份,有效回收率为97.9%;终线调查发放问卷868份,获得有效问卷855份,有效回收率为98.5%。

1.2.2 血红蛋白测定 采用“全国中小学生常见病防治规范”中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氰化高铁法。

1.2.3 营养教育的实施 教育组小学生利用思想品德教育课,教育组中学生采用集中式讲座的形式,由营养专业人员为学生讲授缺铁性贫血防治的相关知识,并在学校展出缺铁性贫血防治知识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展板,发放《缺铁性贫血防治知识》手册。对教育组全部对象实施1学年营养教育。

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第2次问卷调查和血红蛋白检测。按年级的高低分4个年龄段分析,即小学低年级(二三年级)、小学高年级(四五年级)、初中(初一、初二)和高中(高一、高二)。用教育组学生对营养教育的反映和教育前后2次问卷中各项内容、血红蛋白的变化进行自身比较,同时对教育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1.3 统计分析 血红蛋白全部原始数据录入Excel 2003,由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营养教育效果评价 见表1~3。

2.1.1 营养知识知晓情况 见表1。

教育组除小学低年级学生家长以外,各学段学生对蛋白质、铁、钙和维生素C的食物来源等的认知有明显的改善,听说过膳食指南和了解其内容的人数明显增多,与对照组或教育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1.2 饮食行为 营养教育后,规律性早餐、鸡蛋消费、饮奶消费、畜禽肉类消费等健康饮食行为,除小学低年级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年龄段学生与对照组和教育前相比,均有所提高,(P值均

2.1.3 营养态度 教育组各学段学生对于早餐重要性的认识、对营养知识的兴趣和希望从健康教育课获得营养知识的态度与对照组和教育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2 血红蛋白与贫血患病率比较

2.2.1 血红蛋白 教育组和对照组各学段在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2.2.2 贫血患病率 在营养教育后,教育组各学段男女生贫血患病率较营养教育前均有显著下降(P值均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营养教育后,儿童少年营养知识水平有大幅度提高,各学段学生对蛋白质、铁、钙和维生素C的食物来源等的认知有明显的改善,听说过膳食指南和了解其内容的人数明显增多。说明对少年儿童采取针对性强、乐于接受、通俗易懂和形式多样的营养知识教育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营养教育后,教育组学生对营养知识的兴趣、早餐重要性的认识和希望从健康教育课获得营养知识的态度显著好于对照组,可见营养知识的提高可以促使中小学生具备良好的乐于从学校接受营养知识的态度,为在学校开展营养教育奠定了基础。

从饮食行为方面的分析也可以看到,通过营养教育,中小学生在规律性早餐、鸡蛋消费、饮奶消费、畜禽肉类消费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转变,特别是低年龄段学生较高年龄段学生的改变更加明显;不喜欢食用蔬菜水果、喜欢饮用含糖和碳酸饮料等不良饮食行为均有下降。

值的注意的是,虽然营养教育对少年儿童的营养知识、相关态度和饮食行为的改善以及对血红蛋白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对于贫血患病率的降低效果尚欠理想,可能有很多因素影响到从知识到行为结果的顺利转化。饮水或果汁可促进铁的吸收,而饮茶、咖啡、碳酸饮料则阻碍铁的吸收[4]。调查结果显示,与正餐同时饮茶的不良饮食行为,无论教育组还是对照组,各学段学生均呈现出终线调查均高于基线调查的现象。

结果还显示,乌鲁木齐市儿童少年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小学生在营养教育干预后贫血患病率也在20%以上,而未进行营养教育的小学男女生和高中女生的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分别达到了34.1%,38.5%和25.0%。

缺铁性贫血严重影响少年儿童的体格发育、智力发育及其成年后从事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能力,同时营养状况和饮食习惯对儿童青少年学业成绩会产生影响[5],因而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6]。建议学校相关部门应把营养教育纳入到教学计划当中,采用多种途径(如电视、报纸、社区宣传、讲座等)进行营养宣教,改善儿童少年缺铁性贫血,提高少年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4 参考文献

[1] WEHLING WAK,McCARTHY AMA.Health lifestyle program:Promoting children health in schools.J Sch Nurs,2002,18(6):322-328.

[2] 马冠生,孙静.北京市小学生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的现状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2,21(5):343-244

[3] 李里特.国外营养教育与管理.中国食物与营养,2004,5:4-5.

[4] WERNER L,KORC M,BRANON PM.Efeect of dietary mangese deficiency and dietary composition on rat pancreatic enzmye contect.J Nutr,1987,117:2 079-2 085.

[5] RAMPERSAUD GC,PEREIRA MA,GIRARD BL,et al.Breakfast habits,nutritianal status,body weight,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 Am Diet Assoc,2005,105(5):743-761

篇8

【关键词】 精神卫生;同伴接纳;教师接纳;社会测量法;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B8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8)010-0749-05

同伴关系作为小学生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社会性发展、健康人格的形成与自我同一性的获得,以及适应学校和今后的社会生活,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伴接纳程度的高低还直接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1]。同样,教师是小学生学校生活的“重要他人”,对促进小学生自我发展与个性的形成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研究发现良好的教师接纳能促进小学生学习,并减少问题行为,有利于良好思想品行的养成、健康情绪的培养、学业成绩的提高,以及促进其身心健康与个性的全面发展[2]。同时,学习作为学龄儿童的主导活动,是个体走向成熟,自立于社会的必由之路,能否胜利完成学业是学校适应的重要指标之一。有研究显示,学习成就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3]。以往大多研究都是孤立地探讨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同伴关系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把三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实际上,这几个变量之间也有可能存在密切关系。此外,俞国良等人的调查发现,小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主要包括学习、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具体而言,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不适应的学生会逐渐增多,小学五年级学生此方面的问题最多。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小学二年级学生最多,三年级最少,四年级又开始增多。在人际关系方面,二至五年级小学生问题逐渐增多,五年级最多,六年级小学生明显减少[4]。因此,本研究探讨同伴接纳、教师接纳、学业成绩这三个变量与小学二、四、五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福州市三所小学二、四、五年级的2200名学生中抽取445名学生,其中二年级145名,四年级138名,五年级162名;男生223名,女生222名;平均年龄为9.7±2.1岁。

1.2 工具与方法

1.2.1同伴正向和反向提名测验 采用社会测量法中同伴等级评定表的方法来测量每个学生的同伴接纳程度。请被试按照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程度分别依序写出班里3个以内同学的名字,没有的可以不写,即将一个班级内每个儿童的姓名依次排列,紧挨着每个姓名是一个五点评定尺度(很喜欢、喜欢、一般、不喜欢、很不喜欢)。儿童所得全部分数的平均值为其最后得分,然后再以班级为单位转换为标准分数Z。按同伴评定标准分数Z>1、-1≤Z≤1和Z

1.2.2教师接纳程度测验 采用社会测量法。分发给教师他所在班级学生的名单(顺序是随机排列的),在每个学生姓名后附有一个五级评定尺度(很喜欢、喜欢、一般、不喜欢、很不喜欢),根据教师自己认为该学生在班级中受欢迎的程度来选择。根据平均数(M=3.55)与标准差(SD=0.81)将教师接纳水平划分为3组:Z>1为高接纳组,-1≤Z≤1为中等程度接纳组,Z

1.2.3学业成绩测验 以被试期中、期末两次大考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成绩(百分制)和平时的学习情况作为衡量学业成就的指标。以各班级为单位分别将各科成绩转换为标准分数,再予以加总处理。根据平均数(M=1.45)与标准差(SD=0.96)将学业成绩划分为3组:Z>1为高学业成绩组,-1≤Z≤1为中等学业成绩组,Z

1.2.4心理健康测验 选用Ache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 CBCL)(家长用卷)[6]为测量工具。共113个项目,分为9个维度(退缩、躯体主诉、焦虑/抑郁、社交问题、思维问题、注意问题、违纪行为、攻击、性问题),其中退缩、躯体主诉、焦虑/抑郁属于内向问题,违纪行为、攻击属于外向问题。量表按0-2三级计分,得分越高,表明其行为问题越多。整个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25、0.809。

1.3 施测程序

学生测试采用集体施测,施测前,由主试向学生说明指导语,待他们完全理解要求后开始作答。教师、家长施测由主试统一指导语后,自行独立完成。教师、家长测试与学生测试在同一周内完成。

1.4 统计方法 进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

2 结果

2.1男、女小学生Achebach儿童行为量表评分情况

小学男生Achebach儿童行为量表评分位于前3位的依次为:攻击性、多动、强迫性。小学女生评分位于前3位的依次为:攻击性、抑郁、多动(见表1)。

2.2小学生同伴接纳、教师接纳、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

相关分析发现,心理健康和同伴接纳、教师接纳、学业成绩之间呈负相关(r=-0.22、-0.26、-0.17,均P

对同伴接纳与小学男生心理健康各因子之间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男生同伴接纳与其社交退缩、多动、攻击性、违纪呈负相关(r=-0.21、-0.34、-0.19、-0.30,均P

对同伴接纳与小学女生心理健康各因子之间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女生的同伴接纳与抑郁、社交退缩、多动、攻击性、违纪、性问题呈负相关(r=-0.14、-0.24、-0.24、-0.26、-0.21、-0.14,P

2.3不同水平的同伴接纳、教师接纳和学业成绩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三组不同同伴接纳水平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显著差异(F=11.610, P

2.4学业成绩、教师接纳、同伴接纳与心理健康的路径分析

对学业成绩、教师接纳、同伴接纳与心理健康总因子分进行路径分析。由图1可知,教师接纳(β=-0.18,P

3 讨论

3.1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特点

本研究发现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几个突出的问题,主要是攻击较多,男生常捉弄、欺负其他弱小儿童,女生则常用言语讥讽、挖苦其他儿童;自控能力差,小动作较多,注意力不能集中;情绪比较激动,紧张,易激惹,爱哭闹。有些男生还存在强迫观念与行为;有些女生则表现出对父母过分依赖,厌学,孤独,不合群。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他们处处以“我”为中心,但又缺乏一定的社交技巧,不能容忍其他的儿童的缺点和过失,不愿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因此不受同伴的喜欢,此时,这些小学生就觉得自尊受挫,欺负行为也随之增多。

3.2小学生同伴接纳、教师接纳、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以往的研究都指出同伴接纳程度的高低与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联系。Shields等的研究发现,被拒绝的儿童比较其他儿童(受欢迎的、一般的、被忽视的、矛盾的)报告了较为强烈的孤独感。同时,被拒绝儿童也容易出现抑郁[7]。本研究发现,高中低三类同伴接纳水平的儿童心理健康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即低同伴接纳组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多,而中、高同伴接纳组的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相关分析还发现,男女生同伴接纳与社交退缩、多动、攻击性、违纪存在负相关,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8]。可能原因是在同伴的眼中,那些爱欺负人、不遵守纪律的儿童并不是好学生,而胆小、害羞、怯懦的儿童更不会受到同伴的喜欢。

本研究发现,教师接纳与儿童的抑郁、社交退缩、多动、违纪、攻击性等心理健康因子存在负相关,进一步做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教师接纳水平的儿童心理健康存在显著差异。王耘等研究发现,被教师忽视、师生关系紧张都会导致儿童学习不良,自暴自弃,以及攻击性、退缩和孤独感等一系列心理障碍[9],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小学生与教师关系是其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关系,那些受到老师关爱、照顾的儿童会努力表现得最好,这些学生的问题行为相对较少。而对于那些常常不被老师理睬或根本不喜欢的儿童,则违纪、欺负等问题行为也会增多。

俞国良等人的研究发现,学习不良儿童缺乏社会能力,不被同伴接纳,存在侵犯、退缩等不良社会行为,且比一般儿童更孤独[10]。还有研究表明,学习不良儿童比非学习不良儿童更具敌对性,在人际交往中更具有自卑感,强迫意念和强迫行为[11]。本研究也发现,学业成绩与儿童心理健康某些因子呈负相关,进一步做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学业成绩水平儿童的心理健康存在显著差异,即学业成绩好的儿童心理问题要少于学习中等与学习困难的儿童。

3.3学业成绩、同伴接纳、教师接纳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学业成绩对心理健康虽然没有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学业成绩对教师接纳有显著的影响,而教师接纳又对心理健康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学业成绩在另一方面通过教师接纳间接地影响心理健康;同时,学业成绩还影响了同伴接纳的水平。小学生的学业成绩是教师评价学生的标准,也是学生评价自己与同学的重要指标,而且教师是小学生学校生活的“重要他人”,教师的关注、情绪反应与行为表现都会给他们造成影响,同伴更能为小学生提供安全基地与情感支持。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会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同伴尊重,因此问题行为就相对较少,自我感觉良好,心理健康水平也高。而调皮、爱捣乱、不爱学习的学生常被教师当作“差生”而冷落,在同伴中地位较低,常感到自卑和无助,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参考文献

[1]邹泓. 同伴接纳、友谊与学校适应的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3:55-59.

[2]王晓辰,李清. 影响童年期同伴接纳的若干因素[J]. 教育评论,2006,5:36-38.

[3]俞国良. 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J]. 教育研究,2001,5:22-26.

[4]俞国良.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 教育科学研究,2001,7:62-65.

[5]高翔,程利国. 改善小学生同伴接纳的干预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6-8.

[6]徐韬园. Ache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9,(增刊):45-52.

[7]Shields A, Ryan RM, Cicchetti D. Narrative Representations of Caregivers and Emotion Dysregulation as Predictors of Maltreated Children's Rejection by Peers[J]. Dev Psychol, 2001, 37(3): 321-337.

[8]王耘,王晓华. 小学生的师生关系特点与学生因素的关系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3:18-23.

[9]程利国,高翔. 影响小学生同伴接纳因素的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2:35-42.

[10 ]俞国良,辛自强. 学习不良儿童孤独感、同伴接受性的特点及其家庭功能的关系[J]. 心理学报,2000,32(1):59-64.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