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5 00:04:35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吊顶实训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高职;装饰材料;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一、高职“装饰材料”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建筑装饰设计与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其根本任务在于运用物质材料技术和艺术手段创造适应于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室内环境,通过室内装饰表达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建筑装饰材料是具体艺术表现形式的物质基础,亦即建筑装饰材料也是建筑装饰工程的物质基础。其材料本身的纹理、色彩、光泽、质感、质地、形状和物理性能等都直接影响着设计风格和装饰效果,优秀的室内设计项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同装饰材料和施工去完成和体现。另一方面,在建筑装饰工程中,装饰材料的成本占建筑装饰工程总造价的50%-70%。因此,装饰材料是建筑装饰设计专业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室内设计师完成一项设计项目所必须细致把握的一项工作。
建筑装饰材料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从本专业选择的教材来看,其主要内容是以介绍材料的技术性能及化学组成为主,对材料的视觉效果和对空间的创造能力、艺术表现和对人的心理反应等涉及的内容较少,这对高职院校为培养从事建筑装饰设计的设计师来讲,是极其匮乏的。同时,多年的教学经验与毕业生调研反馈,很大一部分同学在毕业后的装饰设计工作过程中对装饰材料的材质感观与视觉感观的转换,需要很长时间来适应。一般学生对装饰材料课程的学习非常重视,但无从入手,经常在毕业后的半年间大部分时间泡在材料市场。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建筑装饰设计专业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优化装饰材料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职院校建筑装饰材料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教学和调研中发现高职院校“建筑装饰材料的传统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建筑装饰材料是建筑装饰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所述内容是装饰装饰装修工程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内容繁多,经验性、实践性强;而现行教材内容较为驳杂,且整体性、逻辑性、各章节间的连贯性较差,多为理论性内容,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说,学习过程常常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兴趣,也会因内容较多难于记忆而产生畏惧情绪,这些显然是高职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不利因素,也给这门课程的教学带来了重重困难。
第二,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课堂上进行理论课的教学,课外带学生去材料市场调查收集装饰材料相关的资料和信息,由于每个班级的学生数量较多,教师的数量有限,加之材料市场场地分散,装饰材料的种类繁多,另外商家的商业化模式,很多材料市场和材料商若知道是学生考察实习,都不太欢迎,甚至对考察学习的同学进行恶意驱赶,直接打击了同学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同学们的材料认知学习。
第三,尽管绝大多数同学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优秀,但是在课外动手进行各类材料饰品的制作和真实的工程设计案例时常常无从下手,他们对装饰材料的真正理解和实际运用呈现红灯一片,造成大批毕业生会讲,在校的三年学习不如在企业呆半年更有成效。
第四,部分学校实训实习场地内的工具和操作平台数量相对较少,展示的材料样品陈旧,很多装饰材料及施工工艺展示手法单一,新旧材料缺少更新,材料实训室实际成为材料样品的摆设区。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根据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特点及当今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基于职业能力的提高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为导向,建筑装饰材料课程的教学要由室内走向室外,由课堂理论教学走向施工现场教学。基于我校优越的实训条件,在建筑装饰材料课程的多年教学过程中,大胆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改革。具体包括:针对课程特点,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实践教学环节,提出多种的学习实践。
(一) 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装饰材料的学习特点,课程内容从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先进性和经济性原则考虑,课程内容优化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课程内容要具有实用性。任何知识都应学以致用,特别是装饰材料与实际设计案例联系尤为紧密。课程内容的空洞、乏味极大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实用性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目的和动机。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根据装饰材料在建筑装饰装修过程中的运用特征,重点以培养学生熟悉各装饰部位装饰材料的类型、特点、性能及价位档次,擅长于在各类工程和使用环境下,合理、正确、艺术地选用不同装饰材料的运用能力作为教学目标。
第二,教学内容及时更新。装饰材料类型的更新不仅受到当前建筑装饰设计的趋势影响,还受到当时的各种工艺技术发展的制约。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设计多样化的趋势与新工艺新技术的成熟推动着装饰材料不断地更新换代,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与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以至于影响到学生在装饰行业内的竞争优势和生存机会。
(二)教学方法改革
为了适应学生在装饰材料课程基础知识和认知过程薄弱的特点,对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整体改革,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下方法:
1“案例式”教学法。是以一个单项装修工程的施工案例为主线,结合每种构造做法的特点,对装饰材料的性能要求,装饰材料与装饰构造的结合特点,以及装饰构造的表示方法,这条主线贯穿始终,变分散为集中,变模糊为清晰。即针对不同的施工实践在施工过程中的相似性原则,通过记录不同工种在现场施工的视频案例,结合实际施工案例进行有步骤的、阶段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以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清晰的逻辑思维方式,保证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完整性、连贯性,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教学目的。
2对比法教学。对于同一部位可以有不同种类材料使用的情况,将这几种材料采用对比法进行展示,譬如:作为吊顶的骨架材料,可以有四种材料——木骨架、轻钢龙骨架、铝合金骨架和型钢骨架。针对这四种材料的性能、特点、价位及使用条件对比讲解,并结合实训室的吊顶工程,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这几种材料并运用。
3“工学结合”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我们摆脱了“填鸭式”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贯穿于完成建筑装饰材料的调查研究这一主线,从课前的准备、项目设计、检验与评价,教师的主导地位被充分体现;学生接受课题、分工合作、收集资料、整理总结,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整个教学过程实现教学做合一,保证了极佳的教学效果,其意义体现在:对各类装饰材料的质地、性能、特点和使用情况亲身感知,提高学生对各式各样装饰材料的认知效果;分工合作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与组织能力;工学结合教学,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所必备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4“案例评述”教学法。针对某一真实(或仿真)工程设计案例的装饰材料分析布置课题,要求学生分组,每小组成员在课后收集相关资料,根据案例针对性地了解各类材料的质地、性能、特点、价位和装饰效果,讨论合作完成完整的装饰设计材料分析报告。
5“情景式”教学法。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装饰材料课程,感性认识是学生认识材料的重点。把教室里讲解的内容放在材料实验室、施工现场或材料市场等现场情景中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加深学生对材料本身的记忆。
(三)教学实践改革
虽然我校已有条件较完善的配套实训室,但材料市场与实际施工案例的考察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在材料陈列室所陈列的材料均是材料的样品,大规格材料的真实体验更能提高他们对材料的印象,而材料剖析实训室尽管能呈现工程构造,但它是静态的,学生进入动态的施工场景,现场体验材料的分割与肌理的组合,对他们进行更多的审美教育,而且要求他们课后对参观的场地进行实地材料总结,这对学生毕业以后掌握现场是非常有益的。
深入开展市场调查是作为装饰材料课程必须进行的教学实践活动,同时也是学生作为了解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重要手段。装饰材料市场类型多样,有综合型市场、有建材超市如全国连锁百安居建材超市以及一些分布在社区的小型建材五金店。通过市场调查,学生直接面对产品,了解产品的品种、规格、价格、性能等丰富信息。
四、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改革的绩效和促进
首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装饰材料课程改革实践中,学生的学习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如何选择适合装饰工程项目需要的、质量符合要求的材料。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除了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更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外,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课程要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大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课程改革基于材料的综合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有利于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渗透。在课程教学改革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能够独立、完整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突破传统,通过解决一些实际工程案例来实现对知识点的掌握,大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案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而如要解决问题,需要本专业相关课程的衔接渗透,综合运用各类知识,从而既是对先导课程延续又可为后续课程学习进行铺垫。
五、结语
结合高职建筑装饰专业教学特点,优化装饰材料课程教学内容,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装饰材料在建筑装饰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以及它与其他专业课程存在的必然联系,使学生学习的思路更加清晰、明确。通过实践性教学活动,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积极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拓展专业知识面,使得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极大提高,职业素养的培养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朱祖森,筑装饰材料课程教学创新浅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4,(10);
关键词:设计;实训;方式;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一、设计实训的前提条件
(一)学科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完备而科学
城市建设学院建筑装饰教研室的老师们通过近六年的时间,对建筑装饰专业从03级到09级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不断摸索、总结和调整,到今天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收获,建筑装饰专业的课程设置已较为完备和科学,并建立起了课堂与实习基地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日常教学与设计实训在时间和过程上必须打通
在课程调整和优化的过程中,教师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很好地将设计理论、专业知识与实际工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结合。虽说建筑装饰专业已经建立起了实习基地,但是多数情况下都是毕业年级在展开毕业实习时才会去实习基地实习。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缺乏这个环节,这种情况一方面制约了学生们对于设计理论、专业知识学习后的体会、消化,使其做出来的模拟设计方案缺乏社会性、现实性,导致方案的实施性就更差了,大部分同学设计出来的方案不能用于施工;另一方面,因为缺乏学习过程中的实训,也使大多数毕业班的学生面临实习心中没有底,不知道自己是否能适应和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学生们常常在毕业实习时感叹:“理想设计和现实设计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为了做好从专业、理论学习到毕业实习的准备和过渡工作,给学生们建立一个校园所学与社会实践接轨的知识构架体系,建筑装饰教研室酝酿出一个在日常教学中能穿插并同步进行的设计实训模式,以解决这个问题。
二、设计实训的专业理论学习基础
(一)设计实训的教学基础
在建筑装饰专业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完成一半的如《室内设计(上)》、《建筑表现画》、《建筑装饰构造》等主干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之后,并已经能够较好地掌握之前的《建筑装饰制图》、《建筑装饰CAD制图》、《建筑材料》、《设计构成》等相关专业课程之后,再进行设计实训是比较合理的。
(二)设计实训的实践基础
以《室内设计(上)》的课堂教学为依托,通过课堂现场教学去实践:带学生利用两节课的时间去进行现场量房的工作,回来结合测量数据完成家庭装修的设计方案。在尝试完成了两套没有加入业主需求等综合实际内容的纯理论化设计之后,学生们能够较熟练地掌握现场量房的要点和注意事项,以及结合量房数据完成CAD的户型平面图的绘制,并能在初步完成方案的造型设计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正式开展。
三、设计实训的方式
(一)宗旨和目标
实训讲求一个“实”字,要求做到真题真做,设计过程和方法步骤与市场上的家装公司基本同步。从测量、洽谈、设计、制图、出册等,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训练和培养,使其能够真切感受到社会现实设计的面貌,以及自己的能力水平状态。目的是让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能够很好地和毕业实习要求接轨,高水平、快速地融入社会工作中去。
(二)采取的方式
在征集设计房源上,可以采用公开征集的方式。可以通过媒体、网路、报纸等宣传媒介征集房源,由业主提供房屋的相关信息后,由专任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和参与学生人数,来确定设计房源。当然,所选房源离学校较近为宜。
目前我们在设计实训上房源的征集主要还是针对校内教师,例如,之前的设计实训,我们所采取的方式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就是在全校范围内征集15套教职员工拟进行装修的住房,由我院建筑装饰专业07级的学生免费为这些房源进行现场量房和初步设计,并向每一位成功参与活动的老师提交一套设计图册,包含:①量房实测后标明详细户型数据的CAD平面图纸一份;②结合业主要求完成的平面布置方案(图纸)三个;③择优选平面布置方案上色,并以此完成相应的天花吊顶的设计图一个,④设计说明和建议一份。第二个阶段,深入设计阶段:在学生小组和房主对前期设计图纸进行沟通之后再接着进行深入设计。
四、实训的作用和意义
(一)实训的作用
1.实训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理论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能力
设计实训的过程是围绕实践教学和实践作业展开的,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教师们准备充分,针对在实训环节中可能会出现的应用知识点准备了相关的指导教学的内容,从最初的组织策划到带队量房、进行专题课程指导、设计指导都针对学生们的问题作出了全程的指导。之后的整理打印图册、制作展板、布置展览等工作上也全部是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来完成。这种将设计实训的指导工作做到前面,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完成的学习实践过程,给了学生们更大的发挥空间,并将学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分割开来学习的各项专业课程来了一次组合运用,既解决了不少学生因为不清楚社会实际工作状况的流程而不明白各项专业课程所学之后的具体用途,也很好地模拟了实际工作的流程,将各门专业课程综合运用,打了一套组合拳。设计实训的过程,让学生了解了专业课程的重要性和用途,很好地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设计实训采用的全部是现实案例,除了要将专业知识综合运用之外,还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和提高了学生们的交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灵活应变实际困难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与我校的成功素质教育理论和方针不谋而合,也是对我校办学特色的一次成功践行。
与业主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首次尝试和体验。刚开始,部分学生显得紧张、不够自然,但很快学生们就进入了角色,能很自如地与业主交流,口头表达能力与交流沟通能力在实训中获得了很好的锻炼。这一点也提醒我们教师,在今后的课堂讲授中可以尝试多安排学生自我讲解方案,提前给学生锻炼的机会,使之未走出课堂已能对专业知识侃侃而谈。
3.促进了学生专业综合技能的提高
设计实训也很好地提高了学生们对专业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主要表现在:
(1)现场画户型图绘制能力的提高。现场画户型图的绘制与平时作业中画图是不一样的,只有通过实训中的现场量房的环节来获得锻炼的机会,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制图表达能力等的一次综合运用。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自己都感觉到收获非常大。
(2)制图能力提高。在课程作业中,学生们长期以来暴露出的问题就是设计图纸绘制不规范、制图习惯不好等,导致图纸的实用性大打折扣,且在进行图纸打印时,也因为制图不严谨而导致问题一大堆,在规范绘制图纸上都要花费不少时间。通过本次实训,学生在制图严谨方面的意识明显增强,图纸的规范程度大大提高。
(3)促进了学生图纸后期制作水平的提高。以往学生基本上完成图纸之后,就无法胜任制作图册封面、展览用展板等工作。为了制作好设计图册和展板,本次实训学生们也很好地综合运用了自己日常所学习的各种设计软件,提高了各种软件的运用速度,为今后学生们很好应对实习单位的试用、考察做好了准备。
(二)设计实训的意义
设计实训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课堂教学的充实
此次实训活动真正把日常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建筑装饰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教学多是通过教师口头表达及配合图片演示进行教学,存在一定的弊端。设计实训活动使课堂教学的内容与真实设计结合在一起,将理论与实践操作紧密联系在一起。此次实训使学生能够将课堂的知识运用在实际操作中,使理论知识更加充实,并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理解得更加清晰明了。
2.在现场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体验式教学方法
通过实训,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方式、现实设计的方法步骤和流程顺序有了清晰的认识,也能够充分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在正式工作之前能够尽量弥补。实训过程中和实训结束后,老师们都感觉学生们的学习劲头更足了,精神面貌也比以前好多了,有不少学生由原来的压迫式学习变成了自主性学习。
3.为建筑装饰专业未来专业学习构架的优化提出了一个更新更开阔的空间
未来,设计实训将成为建筑装饰专业的一个特色教学内容进一步完善、常抓不懈,力争在每届的4~5学期定期开展,并将设计内容、图纸深度向纵深层次推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与装饰公司等相关机构联合起来组织,让实训更逼真。
关键词:项目教学;实践;职业能力;项目教学体系
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城镇化进度的持续推进,大量实用型技术人才的短缺在建筑装饰行业尤为凸显。切实提高装饰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通过长期以来在众多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探索,项目教学的开发与应用,更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双师队伍的构建、职业能力课程的开发、教科研成果的生产应用与转化,也更利于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的提高。
一.项目教学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定位
近年来,河南省一直注重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多次在政策上给予积极引导(见下表),鼓励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积极试行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项目教学法是由德国引入的先进教学法。开展项目教学,在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上,确立了校企合作的核心地位;在实践教学的运行上,保证了教学环节的职业特性;在教学实践上,突出了教学的企业实践性,同时强化了实践教学过程的开放性,进而保证了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二.项目教学在建筑装饰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我校积极探索项目教学在建筑装饰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首先在人才需求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教学要求分析,围绕建筑装饰工程设计和建筑装饰工程施工两大环节中各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合理设置由单项技能训练逐步到综合性技能训练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逐步形成了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已显现出独特的职业能力培养优势。同时,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架过程中,从职业教育特点和装饰专业实际出发,根据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和实践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开发任务驱动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课程,及时修订项目教学的设置,将建筑装饰工程的工作流程信息实时运用到实践教学过程中。
1.建立链条型项目教学模式
以装饰工程项目的工作过程为主线设置实践环节链条,在建筑装饰材料认知、专业识图与制图、装饰构造设计、CAD施工图绘制、装饰施工工艺、装饰工程质量检测、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等专业课程实践中开展项目教学,使职业技能培养由浅入深、由简至繁、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并通过装饰工程项目综合实训、装饰设计综合技能实训等综合性项目教学,使各项技能进一步融会贯通,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技能和职业素养。
2.项目教学的开发实施
我校建筑装饰专业在实践教学中深化项目教学改革,以岗位技能培养为目标,将教学融入项目工作中,积极开发具有推广价值的项目任务书,合理确定各教学项目的驱动任务,根据项目任务和岗位技能要求构建起模拟公司的“项目组”组织模式,构建起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做一体化过程,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老师发挥引导、辅助的作用,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创建出模拟装饰工程工作环境的项目教学实施环境,确保项目教学的顺利实施。
案例:(地面、墙面、吊顶、轻质隔墙、门窗、涂料和油漆等)装饰工程项目综合实训是装饰专业的综合实践课程,是训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技能的重要环节。该项目在校内实训中心进行,项目任务为10的真实房间。每个项目组有6名学生组成,各自重点承担设计员、材料员、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资料员及实操工人等岗位工作,其中1人为项目组组长;各项目有固定工作台位和相关施工机具。项目实施工程中,校内教师和能工巧匠共同指导,重点把握建筑装饰材料的应用与检验、构造节点的设计与制作、关键施工工艺流程的掌控、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建筑装饰工程质量检验标准的应用等关键点,着力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应用能力。
3.校企合作的项目教学模式
加强校企合作,大力开展工学结合,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以校内专业教师、装饰公司一线专家、能工巧匠、学生组成项目组,为学生创作最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从已开展项目的教学实践来看,推行项目教学的校企合作模式,把学生分配到各个项目组中,由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直接参与实际工程,既增强了学生对实践课程的整体认识,又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最大限度地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4.多元化的项目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公平合理的项目教学评价体系,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为此,我们逐步建立起由项目组内部评价、项目组互评、技能指导老师(能工巧匠)评价、校内指导老师评价、企业专家评价,项目成果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抽查答辩等多元化评价形式组成的项目教学评价体系,为公平、公正、真实、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与职业素养提供了可靠依据。
三、项目教学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 室内装饰施工教学 教学方法 学习目标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4.045
室内装饰材料、室内装饰构造与室内装饰施工是室内设计及相关专业的主要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之上,通过实践环节的训练,掌握在室内设计的实施过程中的装饰材料、装饰构造以及装饰施工的相关知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这三门课程往往是由不同的老师在不同的学期进行教学,而实际上,这三门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相互之间却是有着紧密联系的。分别的讲授造成了教学的很多障碍与弊端。
本文试图通过对课程的教学改革,根据室内设计行业中助理设计师与室内装饰技术施工人员的相关工作岗位能力,对课程的内容进行重构,希望将这三门课程进行整合,以工作过程为向导,以岗位的职责为评价标准,消除教学的障碍与弊端,提升教学的质量,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材料、构造与施工的相关内容,为能胜任室内设计相关岗位的职责打下扎实的基础。
1教学中的问题
1.1 课程之间相互重复
装饰构造、材料与施工这三个知识群相互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在进行其中一个知识群的教学的时候,如果不涉及其他两个知识群,那么知识就会变得很孤立。比如在讲构造的时候,如果不讲材料,构造就很难讲的清,讲施工同样离不开构造与材料,所以在分开进行室内装饰材料、室内装饰构造与室内装饰施工教学时,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课程的重复,教学的体系就会出现矛盾,造成课程知识点的碎片化,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不能从完整的知识体系出发,全面了解课程的知识点。另外,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同的课程有大量的知识点重复,也会影响备课的效率,从而造成课程资源的浪费。
1.2 教学的逻辑性混乱
教学是一个科学的过程,需要合理安排课程的教学计划,要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课程的逻辑结构来进行教学安排,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室内装饰材料、室内装饰构造与室内装饰施工这三门课程如果分开教学,那么通常是由不同的老师来组织教学的,而不同的教师会以自己的学科背景和知识结构,对课程有不同的安排,甚至有矛盾的地方,那么学生在接受知识的时候就会无所适从,或者因为课程安排在不同的学期,造成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前后知识点无法衔接,造成教学逻辑的混乱。
1.3 理论性教学过多
室内装饰施工与材料类的课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课程的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仅仅靠课堂的理论讲解是无法真正掌握知识点的,而现有的教学往往受教学条件和教学方法的限制,造成理论性教学过多的情况,使得教学效果不尽理想,如在讲授顶面装饰构造时,如果大量的教学时间被用于讲授吊顶的分类方法、吊顶的建筑结构,而不具体地结合材料、施工工艺去学习,在具体的吊顶结构面前去认知,从具体的施工程序上学习,那么学生就会迷失在理论的大海里,无法获得具有实践作用的知识。
2课程改革的设计思路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邀请室内设计行业的专家进行指导,同时通过对室内装饰行业的人才需求的调查,将装饰构造、材料与施工这三个知识群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优化课程的内容与结构,降低了理论部分的比重,增加了大量的案例内容的比重。在讲授理论知识时,穿插实际案例的讲解。在课堂建立虚拟的案例的场景,把学生带入虚拟的场景中,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使原本枯燥的理论教学变得生动起来,通过学生兴趣的建立,使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的模式,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积极的学的模式。
确定的课程内容,是选择以施工现场为背景,以相关职业人员的直接需要为依据。根据照施工部位,以装饰施工任务或项目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并以之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同时,以实训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内容。
3课程学习目标
3.1 知识目标
(1)掌握室内装饰施工施工程序;(2)掌握室内装饰材料的特性;(3)掌握室内装饰工程构造;
3.2 能力目标
(1)能正确识图,绘图(主要是大样图、结构详图)。(2)具有装饰材料、施工设备与机具选择鉴别能力。(3)具备装饰施工中各项目的施工操作和技术指导能力。(4)具备装饰施工中各项目的质量检查、验收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施工项目的综合管理能力。
3.3 素质目标
(1)通过建立理论、实践一体化学习课堂,让学生拥有较强的职业意识。(2)通过分组练习,让学生拥有团队合作的意识。(3)通过教学实践过程中创新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4课程整体设计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析,按照课程的设计思路,我们将课程分为四个模块,如表1所示,第一模块是课程的导入,解决本课程的一些基本问题。第二模块是对于材料的认知,第三模块通过对地面、顶面以及墙面构造的学习和调研完成对室内装饰三大面的结构认知,最后第四模块,通过具体的装饰实例来深化对课程知识的理解。
5课程改革的教学方法
5.1 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以任务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法,在授课过程中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在讲授地面装饰构造时,就设计出教学楼地面装饰构造与材料调研、地面装饰材料调研等任务,通过具体的任务,使学生从身边的案例开始,培养学习的兴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提高。
5.2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就是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手段模拟营造实际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的教学方法。由于图片、视频、动画等教学手段各有优缺点(见表2)。因此,我们根据它们的特点,并结合课程内容有选择性地加以运用。
5.3 实践型教学方法
创造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到装饰企业、装饰材料市场去调研、实习,以便进一步消化和吸收课堂及实验课所学知识,在实践教学是,通过具体的课程任务书,布置具体的实践任务,将在现场遇到的问题反馈给老师,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掌握解决的方法,提高实践技能。
6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
课程的考核方法采用过程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生的成长过程。本课程满分为100分,过程考核占50%,综合考核占50%。其中过程考核是依据学生上课的考勤情况、课程任务的完成情况、学生课堂互动表现、学习态度等方面由教师综合评定成绩,主要是考核的是学生职业素质方面的能力。综合考核是依据学生项目实践的完成情况、作品的展示效果及过程是否具有规范性,由教师综合评定成绩,主要考核的是学生专业方面的能力。
7总结
[关键词]环境设计 实践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254-02
一、环境设计专业应强化实践意识
行业发展趋势决定了高校在专业教学模式上的转变,环境设计专业由于近些年在建筑行业的带动下,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因此,对于进入环境设计行业的人员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主要体现在实践经验方面。一个好的设计师不仅应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还应在签订合同、项目设计、预决算、施工监理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这就要求环境设计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实践教学的意识。
学生是环境设计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潜移默化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实践意识。美国教育家恰瑞罗特(C11ialelott,L)在《情境中的课程》一书中谈到:“仅仅告诉学生科学的概念和原理是没有效率的。”心理学专家经研究也发现,具体的情景教学会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把理论教学安排在学生熟悉的环境当中进行,可以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以人体工程学这门理论课为例,教师在理论课讲解的基础上,首先应为学生设定具体的测量任务,然后让学生从课堂中走出来,到寝室、食堂、图书馆等他们所熟悉的环境中去,对空间和物品进行实地测量,测量完成后,将实际测量的尺寸数据进行汇总。最后,对照人体工程学中提供的各项尺寸和数据指标,从中发现课本总结的数据与实际空间和物体尺寸的差异,使学生在理论课的授课过程中,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更加深刻地掌握课本知识,并且了解实际生活中不同场所对所摆放物品尺寸要求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为后期的案例设计课程打下良好基础。最终认识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并加深学生的实践意识,使学生在日后能够主动地投入到实践活动中来,巩固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二、注重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注重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就要求高校进一步完善实习基地的建设,使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接受规范的行业训练,缩短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的适应期,从而提高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成功率。
(一)设立校内实习基地
设立的校内实习基地应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材料工艺室。主要陈列着环境设计专业在施工过程中所经常用到的大部分材料,如板材、石材、管材、木材、饰面材料等。同时,也包括搭建好的一些隐蔽工程局部结构,如木龙骨纸面石膏板吊顶工艺、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吊顶工艺、上下水改造工艺等。使学生在了解材料属性的情况下,更加直观地掌握其施工工艺流程。
2.微机室。学生在手绘施工图和效果图课程训练后,进入微机室学习以现代科技手段计算机为主导的电脑效果图的制作技能,以及其他电子设备的应用方法,从而使学生适应现代设计行业快节奏的工作模式。
3.模型制作室。模型制做课程是在学生充分了解各种材料特性的基础上,结合设计图纸合理地使用各种材料进行加工和组合,呈现出现实三维物化的表现。在模型制作过程中,学生应在教师的看护下掌握各种材料加工机器正确的使用和操作方法,为日后工作中进行模型制作积累丰富的经验。
4.摄影工作室。摄影工作室的设立,不仅可以使学生将自己辛苦完成的手工制品通过二维形式保存和展示出来,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摄影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5.教师工作室。教师工作室是以教师为单位,通过教师与学生互选机制建立的,校内实习基地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亲身参与到实际工程项目从设计到竣工的各个实践环节中来,从而使学生在工作流程中了解各工种的行业操作规范要求以及掌握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教师在下达设计任务前,应根据工作室人数对成员进行分组,并选出每组的组长,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模拟设计公司设计小组的工作模式。各小组在接到教师下发的设计任务后,在各组组长的带领下一起讨论分析并制作设计方案,然后以竞标的方式进行本组方案的讲解与演示。最终由教师安排竞标成功的小组进行设计方案的修改与完善,并在后期做好施工阶段的工程日记直到工程竣工。
(二)设立校外实习基地
学生投入到社会实践当中,不仅为学生提供参与实例项目和接受实践锻炼的实训机会,学校也可以根据社会需求信息及时、准确地调整专业结构。
设立校外实习基地,其主要功能是对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在校学习的补充。学校应根据培养计划为学生在校外设立多个富有专业特点的实习基地,如建筑公司、景观公司、室内设计公司等让学生自主进行选择。学院以跟班实习的方式安排学生在各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为期半年或一年的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向实习公司申请顶岗实习,锻练自身的职业技能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从而使学生更加透彻地了解公司各职能部门的具体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在实习期结束时,还可以依据公司和学生的双向意愿签订用人合同,在减轻学生就业压力的同时,为行业输送合格的专业人员,从而避免高学历专业人才的流失。
三、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和评价机制
(一)实践教学质量评价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客体为教师,其评价主体为学生、院系领导及教师本人。在每门实践课结课后,学生以匿名问卷的形式,对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态度及授课质量等方面进行评分,使评价结果更具可靠性,更为真实地反映出教师的授课情况。院系领导主要对实践课程安排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教师自评应是教师在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后,对本门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自我评定。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应当在每门实践教学课程结课后及时进行,从而使教师更好地调整本门课的授课内容,最终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实践课程质量评价
实践课程质量的评价,应从教师队伍、教材选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获得更为准确的评价信息,从而构建实际可行的实践课程质量评价模式。
在实践课程质量评价模式建立的基础上,编制《实践课程质量评价标准》并成立实践课程质量专家评价小组,每个学期结束时都要对实践课程进行抽取评价,通过调阅实践课程自评材料、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计划和听取课程负责人的课程总结汇报。评价小组依据《实践课程质量评价标准》对所抽取的课程进行逐项打分并从多角度给出评价结果,使评价结论更符合实际。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设计专业不能只局限于书本知识,而应提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高等教育中设计学科与普通文理科在教学计划上根本的区别。教师如何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实践意识,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实践教学中来,是环境设计专业教育工作的核心。实践教学环节的构建正是围绕这一教育目标展开的,同时,也需要与社会相关行业、企事业单位的相互配合,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与评价机制,从而更好地为我国环境设计及建筑装饰装修行业发展培育合格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红,周竞学,张红光,李雨竹.构建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境.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9),.
关键词:机房;布线;装修;防雷;UPS
中图分类号:TP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3-7428-02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系统数量与日俱增,计算机机房已成为各大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枢纽,所有大型的信息服务系统、网络设备等都集中在计算机机房里[1-2],机房建设好坏牵一发而动全身。机房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切实做到从工作需要出发,以人为本,满足功能需要,兼顾美观实用,为设备提供一个安全运行的空间,为从事计算机操作的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2011年年初,揭阳市气象局中心机房建设工程实施,年底顺利搬迁。在此次建设和搬迁的过程中本人作为总指挥,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下面就机房建设该注意的事项作逐一介绍。
1 机房综合布线
综合布线为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交换信息提供一个模块化的、灵活性极高的传输通道。综合布线是一套完整的系统工程,不是没有技术含量的简单铺线,应包括强电、传输媒介、连接硬件以及安装、维护管理及工程服务等,综合布线的好坏事关网络性能好坏、网络扩充、安全、维护等实际问题[3-5]。本次我局中心机房的建设,网线全部使用AMP超5类和施耐德超六类非屏蔽网络线,以满足千兆网等技术发展的需要。根据我多年从事计算机管理、维护的经验,总结出布线时需要注意的几点事项,在布线时注意这些,才能保证我们更顺畅的享受网络。
1.1 硬件的选择
网络设备的选择,应尽量使用兼容或同一家公司的产品,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高端与低端甚至是同等级别不同设备间的不兼容问题。而且要选择质量保证的网络基础材料,例如跳线、配线架、面板和网线等,我选择的是AMP超五类线、施耐德超六类非屏蔽网线,以满足千兆网等技术发展的需要,选择AMP面板,且网络设备全部采用H3C产品路由器和交换机。
1.2 合理布线
由于计算机机房的布线很多,要合理布线,才能减少互相干扰问题发生。一是强电线路与弱电线路分开铺设,布置信号线路时应尽量减少由线缆自身形成的感应环路面积。二是不同线缆的铺设也要留有适当的间距,可参照《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第 5.3.3条的规定执行[6]。另外,好的网线接头的连接方式也是至关重要的,不管是采用568A还是568B标准来制作网线,一定要保证1和2、3和6是两对芯线,这样抗干扰能力较好。
1.3 散热要做好
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在运行时,都有高速运转的CPU与核心组件,当CPU风扇散热不佳时就会导致死机或自动重启,会缩短使用寿命,且故障不断,因此,在机房里要设计足够用的空调等降温设备,来确保设备正常散热、运行。我局机房面积约50M2,参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第7条的规定,配置两台3匹空调,且利用电子控制设备,24小时交替运行,互为备份,且当温度达到一定阈值时,则启动应急程序同时运行。
1.4 按标准制作合适的网线
网线可制作成交叉线或直通线,首先要明确使用的用途,然后合理选择适合的网线类型,若混淆种类随意使用就会出现网络不通的情况。制作网线时,必须严格按照EIA/TIA568A或568B布线标准来制作网线,如不按标准连接,虽然有时线路也能接通,但是线路内部各线对之间的干扰不能有效消除,从而导致信号传送出错率升高,最终影响网络整体性能。只有按规范标准建设,才能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也会给后期的维护工作带来便利。网线制作完成后,可用网线测试仪来测试通断情况,若个个绿灯都依次闪烁就OK了。
1.5 留足网络接入点
由于业务量的增多相应设备也会不断的增加,因此在我们进行网络布线的初期,一定要考虑到未来业务的发展,考虑到网络的扩容,网络的接入点设计冗余是非常重要的。
2 机房装修配备
机房的装修必须按照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根据具体选用设备及安装的要求进行设计和规划,其次要考虑机房内采光、防尘、隔音,同时机房内如吊顶和墙面装修材料和构架应符合消防防火要求,使用阻燃型装修材料,表面阻燃涂覆处理,达到阻燃、放火的要求。机房地板采用耐磨防静电贴面的防静电地板,抗静电性能较好,可以确保机房内的电子设备免受静电干扰[7];地板净空高度通常在10~50cm,方便地板下铺设网线、光缆、电缆或防雷地网。
3 机房建筑的防雷
我局网络使用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家通信运营商的光缆,这些通信光缆还有机房的供电电缆都是从室外引入机房,比较容易遭受雷电的侵袭。因此做好整个机房的防雷接地系统,防止感应雷通过电缆、光缆等途径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确保机房内所有金属部分处于等电位状态,降低雷击和雷电感应对设备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强电接入应进行过电压保护,按照国家规范分为三级,在所有重要、精密设备及UPS前端对地加装避雷器。同时,机房内所有机柜和机柜内的设备,都要做好接地[8]。
4 机房的供电
停电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经常发生,且电网供电质量差,电压时高时低。因此,必须在计算机机房内建立一个不停电的供电系统,配备功率足够的UPS(英文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的缩写)电源是必要的。使用UPS电源,可以保证计算机不丢失信息和数据,可以保证计算机设备的安全,不会划伤磁盘的盘面或者磁头受到损坏。我局机房采用30KVA的不间断电源,满足机房内所有服务器和网络设备以及气象台天气预报视频会商系统、业务系统和业务计算机的使用,同时满足我局未来几年的发展需求。
5 结束语
机房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它涉及到机房布线、装修,还有网络拓扑结构的选择等问题。揭阳市气象局的机房建设和搬迁历时半年多,终于在年底圆满完成,在建设的过程中,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也不断的积累经验,同时参考了不少地方的建设经验,并将这些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以期能对后来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黄劲灿,朱璇,梁慎青.分析广东省气象局中心机房搬迁之注意事项[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6(5):1221-1222.
[2] 周晓艳.计算机机房的建设[J].科技信息,2011(24):220.
[3] 徐国龙,张弢.智能建筑中的综合布线[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8):94-98.
[4] 彭剑.网络工程综合布线系统实训模型设计与实践[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2):21-23.
[5] 李奇国.网络综合布线教学改革与实践[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65-67.
[6] 王鸣晓,周淑玲.计算机机房静电防护技术的应用[J].山东气象,2011(2):34-36.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网络;物联网;大数据
目前,党和国家以及贵州地方政府对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贵州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3-2020年)》《关于支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等重要政策文件。项目组通过使用“实地调研”“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毕节职业技术学院现有校园数字化建设中已有的信息化建设规范、设施、系统等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存在“信息孤岛”、网络基础设施落后不完善、信息化运营维护能力较弱等明显问题,然后初步构建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数字化建设规范,希望能为学院决策层提供参考,实现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规划目标。
1需求研究
1.1需求调研
1.1.1问卷调查项目组根据经验制作了针对行政管理部门、学生的问卷调查表,从而了解到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数字化建设已取得了一定进步,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1.1.2实地调研一是项目组到信管中心机房了解网络、硬件及软件配置情况(网络拓扑如图1所示);二是到贵安新区相关企业调研大数据等新技术与校园数字化建设的关系;三是通过调研了解到物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流媒体、触控技术等能更好服务教育,推进校园数字化的建设到新的高度。如使用云计算技术提高安全存储管理的作用;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学院在决策、管理、教学环节的智能化;物联技术能实现设备智能识别、感知物理环境,如可实现校园智能感应绿化灌溉、资产扫描自动盘点入账。1.1.3文献研究阅读《智慧校园智慧服务和运维平台构建研究》《数字化校园发展现状调查与展望》等大量文献,了解校园数字化建设国内外现状。
1.2现状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建设现在较以前已有了较大的进步。然而,伴随各项主体工程的完成,信息化现状已不能满足需求,学院的快速发展对校园数字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需要更科学的顶层规划、设计(包括进一步消除“信息孤岛”“数据孤岛”等实际问题);二是网络基础硬件设施及配套设施需更规范;三是加强信息化运营维护能力。1.2.1顶层规划、设计情况如今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现状为金海湖区政府牵头安排规划,对于信息化建设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尚未形成统一的、共享的规范,该校管理、教学、生活等各模块“信息孤岛”的情况比较严重。一是信息系统分散建设,OA系统、教务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财务系统、关联性不强,存在重复建设的情况,缺乏统一管理;二是各类信息资源没有很好的共享关联,缺乏数据挖掘有用信息;三是数字身份认证不统一、不规范。1.2.2网络基础硬件设施及配套设施情况一是中心机房位于B栋3楼,目前已接入220伏、330伏电源,机房设施情况如下。一是有监控、精密空调、UPS电源、通风系统、防雷防火设备、门禁等。二是光纤接入情况为联通(300兆)、电信(100兆),学生宿舍不通校园网。第三,中心机房装修情况为:已有吊顶、防静电地面,无监控警报系统。四是无容灾备份设施及策略。五是身份数字认证不规范,校园一卡通系统、设备、管理方法较落后(水控、自助洗衣房、充电等系统接口为不同公司投入经营,均不愿意开放接口),未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园一卡通。1.2.3信息化运营维护能力情况一是信息化管理队伍弱小(信管中心为教务处下设科室,科室仅有3人且都兼任课教师);二是教职工虽然会使用信息工具,但能力不强,需提高信息技术素养;三是虽管理部门和教学部门都增设了大量的信息化硬件、软件,但维护和跟踪不够,信息化设备利用率低下;四是存在管理、教学、教研工作信息化不够导致效率低下的情况(如可以使用物联技术扫描盘点固定资产)。
2初步构建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数字化建设规范
根据需求调研,使用SWOT图(如表1所示)分析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数字化建设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综合权衡后,初步构建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数字化建设规范。
2.1设计思想
2.1.1统筹规划设计,分步骤逐一实施邀请专家进行设计规划,本着“急、广、优”先建的原则,合理统筹,理清目标,分清阶段,稳步推进。要根据各阶段和各建设内容的特点,量体裁衣,制定科学合理的规范及实施计划,学院要跟踪、总体协调。2.1.2规避重复建设,做到承前启后对于现有系统和资源要充分利用和整合,规避重复建设,在此基础上再着手新设施和新系统的建设,建设中要考虑到技术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2.1.3达到规定水平,具备特色要达到现今高职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定水平,同时建设要充分考虑毕节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力争在专业特色资源和管理方面做出特色。2.1.4接地气,建管两手抓把“实用、好用”作为建设数字化校园项目的目标。不能重建设轻管理,建管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要重视维护和运营,要提高全院教职工的信息化素养,扩大信息化管理的队伍,建设和管理使用要相互协同。
2.2实施思路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应与时俱进,向智慧型、智能型校园看齐,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弯道超车,后发赶超。从顶层着手考虑,应在四个方面进行建设:校园服务体系;教育云平台;资源体系;业务应用平台。2.2.1服务体系请一流专业专家团队运营维护,为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提供更实用、更优质的服务。2.2.2教育云平台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提供需要的接口标准,扩展基础平台,从而与未来的智慧城市融为一体。2.2.3资源体系这是属于学院内部的软硬件资源,包括硬件设施、数据、信息等内容,要承前启后,做出特色,充分利用,更新及时。2.2.4业务应用平台应整体设计毕节职业技术学院“管理、教学、生活、文化、服务、科研”等方面的业务应用系统,更加智慧、智能服务全员干系人。
2.3平台初步布局
结合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实际业务,教职工、学生、家长等作为业务干系人,把业务初步分为“管理、教学、生活、文化、服务、科研”6个主要模块,如图2所示。一是构建统一管理平台、统一门户和数据中心、统一权限管理和运行维护中心,整合软硬件、数据、信息,集成分析和挖掘数据;二是构建管理模块要根据规定标准和实际工作需求再造业务流程,利用物联网传感器等先进技术,实现人、财、物、事的智慧型管理;三是构建教学模块要始终牢记服务学生、教师,实训管理中3D虚拟模仿技术要理实结合,要有丰富的数字教学资源;四是构建生活模块要充分利用物联等先进技术构建智能感知、灵活的校园;五是构建服务模块要扩大服务范围,服务社会的职能要增强,要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体系;六是构建文化模块要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技术,打破与外界沟通宣传瓶颈;七是构建科研模块要项目规范化,随着学校基础设施的完善,软实力的提高相当重要,科研水平必须提高;八是构建资源体系要共享、共建、使用先进云平台,统一数据身份认证,提供资源库平台,应用及运维服务要一体化。
3结语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提升办学和教育管理水平、服务社会的水平、传递知识的能力、科学研究的水平。一是在教学上改良学习模式,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突出;二是在管理上提升管理水平,加强数据关联挖掘,实现辅助决策、智能推送,做成贵州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标杆;三是在服务社会上通过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的技术手段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四是在科学研究上要通过信息化新技术规范科研流程,提高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1]于长虹.智慧校园智慧服务和运维平台构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8):16-20.
[2]沙吉俊.网络规划设计在校园建设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测试,2016(18):88-90.
关键词:高职教育 民间美术 现代设计 探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4C-0058-03
近年来,现代艺术教育趋向多元化发展,艺术设计经历了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之后逐渐回归本土文化,开始重新认识到民族的艺术设计才是具有灵魂的设计,传统文化是一切艺术的创新源泉。民间美术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形式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知道,民间美术是由劳动人民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劳动实践过程中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从原古到今天的历史文化积淀,体现着中国独特的哲学观和审美意识。其艺术表现形式愈来愈被当代艺术设计采用。然而在高职高专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中很少有开设民间美术课程,传统图案知识在图案与装饰课程中学到,图案与装饰课程注重图案手绘和设计能力的培养,不能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民间美术知识,以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
我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分为电脑平面设计和室内设计两个方向,越来越多体现民间元素,使传统民间艺术巧妙融合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而不是硬性嫁接、断章取义,需要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民间美术知识。作为基础必修课之一的图案与装饰课程教学内容已不适合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要。如果能够设置民间美术课程,在民间美术课程中穿插图案与装饰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图案设计的发展脉络,从而容易上手,解决授之以渔的问题。所以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设置民间美术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万丈高楼平地起。没了这个源头活水,现代艺术设计教学就可能失去一块非常重要的基石,缺失了民间美术的感染和熏陶,学生搞现代艺术设计就很有可能找不到方向。为了凸显教育服务社会的宗旨,艺术设计专业有必要调整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科设置更加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市场的需求,实现多出人才、出对社会有用人才的目标。传统文化是一切艺术的创新源泉,民间美术更是一个民族现代艺术发展的母体,将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在融合与贯通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使高职高专课程更符合学生的发展、专业的创新和市场的需求,更适应教育发展趋势,更贴近服务市场的要求。下面从三个方面分析探讨民间美术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一、图案与装饰课程现状分析
当前艺术设计专业的图案课程教学沿用过去课程体系,并不适合高职高专院校低分考入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 。图案与装饰课程内容设置基本上是多少年不变的规则,题材上是植物、动物、风景、人物,创作是写生、变形、写意、抽象,技法上多是用水粉或丙烯颜料平涂和勾线,多年来沿用优秀本科院校图案与装饰课程系统而完整的教学理论。纵观各类图案与装饰课程教材可以看到,这一体系的课程设置更适合具备良好绘画功底、专业性强的艺术院校本科艺术类学生,而我校的学生大多是通过艺术联考最低分进入院校学习艺术设计,动手能力差,文化课功底薄,绘画基础弱,对传统课程体系表现明显不适应。
一是高职高专院校学制一般是3年,第三年基本是顶岗实习和毕业创作,专业基础课课时较少,基本是60课时,学生无法在很短的时间里提高绘画水平,无法达到教材要求的预期效果。二是大部分学生没有经过系统的考前美术培训,只是短期快餐式学习应付联考,绘画基础薄弱,没有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传统图案与装饰课程对手绘要求很高,学生上课不得要领,无法下手,无法获得成就感,学习积极性不高。三是大多数学生绘画的创造意识薄弱,导致实训无从下手, 图案从写生到变形到创意基本靠被动临摹完成作业,失去实训的意义,创作教学环节很难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设计思维没有得到挖掘和训练,与后期专业课衔接不上,在毕业创作中知识运用不当,使学生感觉学习找不到方向。四是无论哪一门艺术都要有独特表现,这种表现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勇立潮头。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文化课底子薄,学习能力差,整合知识进行创新难度更大,学生被动抄袭现象严重。所以创新要像国画大师李可染所说:要从传统中来,还要打出传统、超越传统。现代设计致力于本土文化精神的拓展,真正有灵魂的设计是民族的,创新是对传统的深入了解和应用。所以民间美术理所应当越来越受到现代艺术设计重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需要对民间美术有系统的了解,需要提高从传统图案中提取元素重构设计的能力。但目前的教材缺乏对民间美术知识系统的讲解以及运用民间元素进行设计的具体方法。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遇到的瓶颈,在这里提出来,主要想法是,在传统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现实需求,调整为以传统图案和民间美术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案,就这个想法向专业领域的各位专家请教。
二、民间美术课程设为艺术设计专业前导课的学术支撑及必要性
当今社会信息发达,进入“读图时代”“影像时代”,面对纷繁的影像世界,西方经济文化快速发展,对人们的生活习俗、文化形态、精神世界影响很大,我国的现代设计也受西方设计思想的影响,我们明白,体现当代民族灵魂的设计离不开民族本土元素,民族化的艺术设计作为一种表现形式通过造型的仿古和民间自然物质形态与现代的设计元素相结合,它与人们的吃、住、行有越来越密切的关系。随着我国国民整体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和审美的要求越来越高,民间美术的质朴和原生态是现代艺术设计创作的源头活水,从民间美术而来的现代艺术设计更有生活,更接地气,更能让人产生共鸣,受到人们欢迎和喜爱。现代艺术教育人才培养计划强调课程的实用性,调整后的民间美术课程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前导课程,设定为该专业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民间美术因其实用性、文化根源及审美价值,而奠定了其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前导课程的必要性。
一是从民间美术的分类看:
从民间美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角度出发,按照目前民间美术在艺术市场的活跃性和占有率将其大致分为种类:民间剪纸、民间木版年画、民间皮影、民间玩具、民间陶瓷、民间雕塑、民间印染与织锦、民间刺绣与编结,由此可见,这分类涵盖了生活中的种种,生活中处处是艺术,处处有艺术,生活的艺术离不开设计,设计的生活来源是民间的美术,艺术的设计离不开民间美术。民间美术是现代艺术设计的母体、根系和营养源泉,现代艺术从民间美术中升华和拓展,如果没有民间美术,现代设计是无本之木、无根之草。
二是从民间美术产生的文化根源及审美价值来看:
1.阴阳哲学观
从人类历史的远古到现代,在我国传统观念中,阴和阳是包罗万象最基本的概念,天地、日月、水火、冷暖、刚柔、吉凶、黑白等无所不在,阴阳八卦向来是中国民间美术造型的学理依据、哲学基础,有代表性的有山纹、水纹、鱼纹、鸟纹、蛙纹、回旋勾连纹、螺旋纹、圆圈纹、万字符,在我国六七千年前的彩陶上就已出现,它们象征太阳、月亮、漩涡,还有各种盘旋状态的龙纹、蛇纹,都与太极图形旋转结构有着内在的联系,这种阴阳图形之间的一动一静蕴涵着朴素的唯物辩证观。在我国民间美术中,这种旋转结构的图形多种多样,如民间剪纸蛇盘兔、太极双鱼,反映着事物阴阳相互对立、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生命生存状态。在阴阳哲学观的影响下,民间把这种格式即阴阳相对的格局和两两成双的造型方法称为“喜相逢”,是中国民间喜闻乐见的传统吉祥图案,具有回旋式的对称式结构,在对称中寻求变化,阴阳哲学观念下的“喜相逢”与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密不可分,突出图形结合、简洁含蓄的艺术特征,是现代艺术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形式美的法则。这种法则影响下的现代艺术设计比比皆是,生活中到处都有体现,比如香港凤凰卫视的台标设计成功借鉴中国传统凤凰纹样,采用中国特有的“喜相逢”结构形式,将媒体特点和品牌立意表达得淋漓尽致。两只盘旋的凤凰代表东西方两种文化的互补和交融。
2.五行色彩观
五行学说是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方法,是中华民族天人合一宇宙观的体现,中国古代盛行阴阳五行之说,通过用阴阳五行对应四时、四方说明世间万物的此生彼消与循环,并且用世界物质元素的五种颜色分类表示形成的世界观。金、木、水、火、土代表构成世界正常运转的五种基本物质形态,与黑、白、赤、青、黄这五种颜色对应的五色说,五色与人们的生产、实践活动密切相关,被先民们认为是天地的正色,赋予了吉祥高贵的意义,在中国的古代哲学、美学思想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阴阳五行观左右着民间美术用色的基本观念,如端午节用五色丝线缠绕的“粽子”样的避邪香包。由于土生万物的观念,所以土代表的黄色在方位上表示中心的位置,象征中央,代表权贵,在身体部位上代表胃,体现其重要性。自古以来,中国都把红色作为吉祥色,红色有着重要的精神含义,人们对其有着极特殊的感情,常被运用在各种吉庆喜事中,寓意人丁兴旺、瓜瓞绵绵,具有驱邪纳福、长长久久、喜庆吉祥的象征意义。例如中国银行标志选用红色和汉字组合变化的形式设计;2008年北京奥运会选择红色印章篆体“京”字作为标志。
3.民间吉祥图案说
民间吉祥图案是一种独具东方神韵的象征性艺术,吉祥题材承载了中华民族吉祥喜庆的寓意和内涵。吉祥艺术表现中的体裁题材、图案纹样、色彩构成等成为吉祥观念的象征性寓意符号,这在民间艺术作品中大量出现,同人们的生活结合,并赋予吉利喜庆、迎祥纳福的意义。民间美术善于将自然中的事物与美好的愿望相结合,“以象寓意”“以意构象”“借物抒怀”是民间美术造型中最常见的手法,如吉祥动物、吉祥植物、吉祥图符中的云纹、柿蒂纹、万字纹、回形纹、忍冬纹、缠枝纹、盘长纹、方胜等。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中国联通标志就是选用盘长纹进行变化设计,“盘长”是佛教的“八吉祥”,代表回贯一切、永无穷尽、生命不息,中国联通标志中迂回往返的线条象征高度发达的现代通信网络,同时体现公司与客户之间无距离的沟通、交流,符合公司性质定位,为联通用户扩展和业务推广起到积极作用。在现代设计中,这些吉祥符号常被现代演绎,传统盘长纹不再是佛家意义的符号,而是代表普遍意义的沟通。
综上所述,民间美术的传统性和历史文化传承性越来越受到现代艺术设计的重视,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在结构造型、章法布局、色彩运用、审美意境等方面的创作理念是相辅相成的,应该说民间美术根植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浓缩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包含了质朴的民族信仰及文化情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同根同源,是一切艺术创造的灵感和来源,将其设置为艺术设计专业前导课非常必要。
三、民间美术课程的教学要求
鉴于以上分析,艺术设计专业民间美术课程设置要从传统文化出发,从专业出发,从行业需求出发,从高职高专学生自身特点出发,设置完善而实用的民间美术课程,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知识重点,最终能运用民间美术元素恰当表现现代设计主题。
1.基础阶段要研究学生思想特点,结合地域文化特色,让学生重点掌握和理解民间美术以及蒙古族传统图案的造型特征、设色特征和吉祥寓意。这类知识的讲解需要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师准备大量的图例,便于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使理论知识不再枯燥。
2.在学习每一个单元的基础知识后,要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有大量的优秀民间美术元素的现代设计作品,及时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强化学习。每个单元的知识点要有典型的现代艺术设计成功案例。教师在讲解中要求学生搜集资料加深理解,按照不同主题构图、排版、解构、重构、整合资料探讨艺术设计方案的各种可能性。
3.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单元教学任务结束后,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资料;深入生活调研走访生活中涉及到的民间美术资源,开阔视野,加深理解民间美术与文化、生活、设计的关系,深度感受传统图案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例如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采集中式及蒙元文化特色的酒楼、家居案例;采集有民间传统图案的菜单、餐巾包、灯具、屏风等,体会其设计寓意。
4.采取分阶段分任务的阶梯教学法,每个实训环节可结合专业特点及学生特点布置作业,采集民间元素重构设计,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根据作业主题可以采用拼贴、手绘、打印、剪刻等多种手法,对不同能力的学生作业要求不同,培养学生利用形式美的基本法则设计控制画面、组织构图、安排色彩,例如把剪纸作品根据主题v书籍封面、包装、平面广告等w要求,在限定的时间内多次解构剪纸,重构画面,探讨各种构图方案。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弱化技法,强化构图和色彩,不追求细节,只要求达到整体布局语言统一即可。
5.每个单元的作业要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分阶段总结讲评,及时给学生作业指导,搜集资料也要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最后可以布置主题系列综合作业,可将前后单元内容结合为同一任务,以期末观摩的形式展出,学生需要提供作品的创意说明。以设置任务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在早期开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展出形式能增加学生的成就感。例如室内设计方向的学生主题综合作业是“敕勒川”农家餐厅或奶茶馆设计,主要内容有雅间挂件、餐巾包、菜单设计。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延伸吊顶、灯具、家具、屏风、装饰画、饰品的布局设计。要求学生借用前面所学民间美术知识,巧用民间元素或蒙古族吉祥图案进行创意设计。
6.教学内容任务化,教学知识点前后衔接,使课程内容紧凑,目的明确,阶段性明确的任务能使学生更易操作,学习任务简单明了,见效快,适合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刺激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大胆想法和初步探索,也是在教学的推动下,感觉到艺术设计教学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民间美术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对其有一定的学习、掌握、运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艺术发展的路径,才能恰当运用民间美术元素设计出好作品。现代设计应是干预生活的一门艺术,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为我们阐释清楚了在艺术探索中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艺术设计教育必须在打好传统民族文化底子的基础上,与区域经济、文化、科技、市场等紧密结合,创新服务方式,培养出的人才才能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将图案课程调整为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在基础课程时就建立学生的设计意识,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在意识和专业特长,避开弱势,把复杂的学习任务简单化,目标明确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下高效完成学业,为学生下一步进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实现艺术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项目名称:内蒙古民族民间美术资源在高校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项目编号 NJZC13346
参考文献:
[1]徐青青主编.民间美术[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M],2005.
[2]田自秉.著中国工艺美术史.知识出版社・上海,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