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内科学论文8篇

时间:2022-09-30 11:23:0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内科学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科学论文

篇1

根据胃溃疡的发病过程控制相关药物进行治疗。采用抗酸性的药物,采用细胞内部的受体剂、粘膜的保护成分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消除剂和抗生素完成相关药物的治疗过程控制。抗酸剂有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铝,主要的复方剂是胃舒乐、胃康等等,这类药物可以有效的缓解相关治疗过程。阻断剂H2包括甲氰咪胍、法莫替丁和呋喃硝胺,这些药物都是通过对细胞壁的阻碍过程完成胃酸分泌的控制,从而保证有效的防止胃酸过多造成胃部不适。法莫替丁服用八周后逐步完成治愈效率的90%以上。胃黏素受体阻断剂可以一直胃部的细胞壁的胃酸受体控制,完善综合性胃酸分泌的有效愈合效果。

2胃部的粘膜保护剂控制

通过增加胃黏膜内部的药剂使用可以加深胃部的粘膜厚度,对胃部十二指肠粘膜起到有效的控制和保护作用。表面制剂是采用硫酸化的蔗糖碱性铝盐,保证水内释放过程控制。分别采用胃蛋白酶和胃酸的综合作用实现胃酸内部环境负电颗粒的控制,形成一种较为丰富的粘糊状物质,这种物质可以有效的形成一个内部的保护屏障。De-Nol是一种胶质枸橼酸铋盐,具有与硫糖铝类的物质同样的刹菌剂,可以保护增胃部粘膜的有效控制过程[2]。

3抗幽门螺杆菌类型的药物控制

伴随着胃炎、胃十二指肠的感染问题的严重控制,HP感染情况收到威胁,完善胃炎和胃溃疡的有效治疗过程控制,降低整体发病率,采用胶态果胶铋类药物,四环素或阿莫西林可以完成有效的治疗过程,采用甲硝唑,一天三次给药,连续两周服药,可以有效的清除80%~90%的幽门螺杆菌。另外,对于胃溃疡的相关药物治疗还有抗生长抑制素八肽,可以有效的改善综合性的消化系统的分泌过程控制,逐步的改善胃溃疡的内部出血和病变,从而有效的控制病情的发展过程。

4胃溃疡的维护治疗过程控制

篇2

统计学处理。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带教制度综合考核成绩比较。两种带教制度的综合考核结果比较提示,“双导师”带教制的硕士研究生经过三年的系统学习,综合考核成绩明显高于传统带教制的硕士研究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观察组问卷调查结果。对观察组硕士研究生进行自制问卷调查,大部分研究对象对“双导师”带教制度表示认同。

(三)导师与观察组学生对“双导师”制度的总体评价比较。导师及观察组硕士研究生对“双导师”制度的总体评价提示,硕士研究生经过两位导师三年的培养对该制度较为认同,而各导师决策则更为谨慎,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试行“双导师”制带教,改变了以往的临床教学中只注重操作技能训练的传统临床带教模式,而与传统的中医跟师学徒教育模式相比,可使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除了常规强化临床知识和操作技能外,更可由双导师给予学生进行不同角度的创新思维和科研意识的启发和引导,使硕士研究生在学校所学习的系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紧密联系起来,保证了各个阶段作为培养硕士生创新思维方式、基础实验能力和娴熟临床技能的重要完整性。

“双导师”制度被引入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是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的创新。有研究表明,“双导师”制度已取得了一定的预期效果,既可提高教学质量、也能节约教学资源。两位导师在教学职责上有着的明确分工,实际上是对目前高等院校有限的教学资源的一种合理分配。

篇3

(一)评价方法。两班均进行一学期的中医针灸内科学课程学习以后,进行期末闭卷测试。试卷由教研室中非授课教师在题库中随机抽取,试卷分析工作由研究生完成。最后,将考试成绩进行汇总、分析和比较。

(二)统计学分析。将所有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t检验和秩和检验,检验标准α=0.05。

二、结果

将两班的期末成绩相比较(见表1),对照班(1班)的平均分为75.367±7.753,试验班(2班)的平均分为82.533±6.822,两班有显著差异(P=0.000),说明试验班学生掌握知识的平均水平好于对照班。将两个班的期末成绩分布进行比较(见表2),可见两个班之间有明显的差异(P=0.000)。试验班成绩优、良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班,中等、及格和不及格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班。

三、讨论

(一)教育现状。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高等医学教育为“精英教育”。学生在预修医科、获得文理学院学士学位并且通过医学院入学考试(MCAT)之后,才有资格进入医学院学习,这体现了对学生的高素质要求[5-6]。但是国内的高等医学教育现状是学生通过高考直接升上医学院进行学习,而且医学院校的门槛分数参差不齐,导致国内医学生本身素质不能普遍的达到高水平。另外国内高等医学教育学制可分为五(六)年制本科、七年制本硕连读和八年制本硕博连读,与国外终身医学教育相比时间被大幅度的压缩了,也就是说国内医学生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医学知识[5]。中医针灸内科学是一门后期临床教学的主干课程,学生需要在熟练掌握基础理论课程的前提下学习与临床相关的知识,这无形中加大了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课业负担。学生普遍反应本门课程的知识点过多,学习之后掌握度不好等问题。

(二)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曲线理论的应用。记忆和遗忘是相反的过程,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遗忘是人体大脑对信息处理的一个综合的、复杂的过程[7]。艾宾浩斯的记忆理论来源于他的无意义音节记忆试验,在此试验中他将所有混杂因素排除,发现了在没有背景信息的条件下的记忆和遗忘规律。其试验得出的结论是遗忘在记忆之后立刻开始,但是遗忘的速度并不均匀[8],并且越熟悉的材料被人们遗忘的速度越慢(见图2)。上图形象地说明随着复习次数的增加,遗忘的内容越来越少。我们本着此理论,要求针灸内科授课教师对学生进行随堂测验及课后小结,目的是督促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多次记忆。本次试验的期末考试结果显示试验班的平均成绩以及优秀率明显高于对照班,说明该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较好。本次较好的试验结果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中医针灸内科学的课程排课紧凑,周一到周五每隔一天都有理论课授课安排,为学生提供了短期内的课内复习时间。其次,授课教师在试验班教学中利用课前及课后时间的考试和小结,反复强化学生已学的知识点,促使学生对知识点产生长期记忆,有效地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点的遗忘率。

四、结论

篇4

临床见习在医学生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到中医临床实践过程中起到一定衔接作用,是从一名中医临床学生即将成长为具备一定高素质临床水平的医生最为关键的一步。一方面在于医学临床实践能进一步巩固学习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在于增加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临床独立工作和思考的能力,为日后独立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此过程中笔者根据《中医内科学》的特点,以“早期导入临床,后期强化技能”为主线,通过“早实践-多临床-零接轨”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的临床知识和实践技能,实现理论与临床实习的零接轨。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从二年级开始,《中医内科学》课堂学习期间,留出一点课时作为临床的见习时间。如脾胃系统疾病包括对胃痛、腹痛、泄泻、痢疾等中医内科常见消化疾病的就诊基本顺序、中医四诊合参的要点、辨证论治、理法方药运用过程等各方面内容。通过临床见习,有助于把临床运用的实践知识与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学习中医内科学的浓厚兴趣。

2实训教学

面对当前进入临床实习的学生较多,而医院门诊典型患者少的现状,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达到一定规模的量化,建立一批高水平,规范性,多样化的临床教学基地和临床教学模拟环境。注重不断完善临床实习基地的硬件建设,更要开发一些教学软件的建设,比如教学融入到临床中,通过安排具有经验丰富的教授进行课堂和临床的培训,中医院校临床教学与医院间应加强的临床交流,对于临床教学的督导,加强带教老师的团队建设,增强临床带教老师的授课能力,不断引进新的临床博士以提升临床教学能力,促使教学工作日趋示范性、健康化、年轻化。为学生搭建一个中医内科学的实训基地,也是一个中医内科理论学习到中医内科临床实践间的知识平台。学生在大学2年级系统学习完《中医内科学》的理论知识后,学校才启动此模式,学校实训中心是借助临床的一些模拟设备如电子把脉仪器、电子舌诊图等为临床实习的学生营造一种栩栩如生的中医内科学临床实践环境,基于实训教材以及大纲,带教老师指导学生,在强化实训基础上,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临床技能比赛,参照国家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要求,模仿其考核方式,也采用三站式的临床考核,即“病案的采集”、“病案的书写”和“技能操作”。而对于常用实用的临床知识及技能进行训练,如脾胃病,对胃痛疾病的八纲辨证、四诊等掌握,诊断的依据,与胸痹、腹痛、真心痛的鉴别诊断、如何区别其他症型等、以及所涉及的常用方剂如二陈汤、保和丸等,这样可以使学生既加深了之前背诵和理解过的中医内科学知识,增强对中医内科学的临床形象直观的认识,同时又锻炼了学生临床技能有效判断临床实际操作。

3实习教学

学生在结束短期内的临床实训考核后,将进入临床实习的阶段。按相关专业并把此阶段实习学生进行分组分配到临床各科轮转,面对面与对患者的交流,进一步在临床实践中把课堂知识和临床阶段所学知识相结合。带教老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患者的病史采集和针对性的查体,从而使学生不仅注重对阳性症状,又能避免遗漏患者的阴性症状。再进行充分的分析病史特征和诊断的依据。此时,带教老师不能先给出诊断的结果,要主动引导学生讲述以何种依据为诊断要点做出诊断,借以提出相关的鉴别诊断。让学生自己揣测和分析并参与讨论,总结诊断的方法差异。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则有利于提高学生临床综合的分析能力,使其对可以掌握正确该系统疾病的知识。岗前实习培训的必要性在中医医院开展岗前实习培训是十分有必要的,它是集技能和理论培训、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培训、中医思维和四诊能力的培训为一体。开展岗前实习培训,分进实习点前培训和进实习点后两步走。第一步的进实习点前的培训一般是在主干课程结束后,通过1-2周的培训临床基本操作,强化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和一般操作技能;开展必要的职业素养培训,其中包括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进入相关科室的基本规章制度,加强学生在临床学习过程中的职业素养。第二步在进实习点后,医院教学科应开展实习生规范学生医生的职业素养,了解每个临床科室诊疗范围,熟悉常见临床理化检查项目指标,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完成病历书写,着重强化学生对病历书写的规范化,培养学生对疾病的辨证论治思维。进入临床科室后,实习生在所在科室必须要有清晰的认识,科室主任或教学秘书须重视实习生的培养,通过会议或座谈的形式,介绍科室的情况、学习科室规章制度,强调实习要求和考核要求(必要情况下,可以印发科室的实习生考核事项),使学生明确实习任务和职责。岗前的医患关系培训,是毕业实习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法律的完善,患者维权意识的提升,以及社会媒体的对医患关系的过度关注,今年来我国的医患矛盾和纠纷发生率急剧攀升,导致在教学中医患关系的复杂性。因此,临床教学的培训中,培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了解患者的医疗需求、及时有效进行患者及家属的疏导工作、让患者了解医疗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尽量避免在预防医疗中发生医患纠纷。在既发的医疗纠纷,培养的应对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处理纠纷的能力等,都是毕业实习生培训的重中之重。

4结论

篇5

国内师资力量主要来源于中青年教师,基本上存在着阅读能力较强,而口语听力相当较弱的倾向,这与国内语言环境有莫大的关系。而专业外语水平则主要与其在工作后积累有关,加之教师英文授课经验普遍较少,教师普遍反映对留学生课堂提问的英语发音非常不适应,往往需要通过重复甚至书写的形式才能明白学生的提问,由此导致授课的效率降低。如何缩小教师授课水平的差异,提高教学质量,这是目前医学专业留学生教育上存在的共同难题。本校针对教师进行了为期1年的英语提高班来加强师资力量,这与天津大学推出的《留学生英语授课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不谋而合,这也将是评判全英文授课教师师资水平的主要标准[4]。但是提高专业外语水平需要的是日积月累地学习和应用,在短时间内,教师最需要恶补的是冗长的专业外语单词及准确的发音,怎么解决教师英语的交流与需要向医学留学生传播大量医学专业知识这之间的矛盾,除了充分的备课,适当运用英语的思维方式,积极主动地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沟通,完全可以排除语言文化不同所带来的障碍。学校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强师资培养,多聘请优秀的外国专家,进行相应的示范教学[5]等之外,根据教学大纲,编制出授课章节的多媒体教学方案,由于主体内容均在多媒体上展示,甚至学生通过预习后就能够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图例及注解,就基本理解即将教授的内容。这样可以相对缩小教师的英语水平差异,从而减少教师英语水平的差异化,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2多媒体技术在医学内科学教学中的利弊分析

2.1多媒体计算机的使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计算机使人类接受信息由单纯的数字、文字扩大到文本、图像、图形、音频、动画、视频等,把图、文、声效果与计算机的巨大信息存储、控制及处理能力相结合,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交互式控制[6]。针对计算机可将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来演绎临床内科学中各种疾病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转归等这一特点,变繁为简,从而充分活跃学生的临床思维,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提高学习兴趣的效果。

2.2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简化医学教学中教师授课难度在相对较为抽象的内分泌课程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如激素对周围组织及器官作用,传统教学由于该部分较为抽象,较难理解,往往这个时候最考验教师的外语水平,如果反复讲解加上举例等不能让学生听懂,留学生这时候随机提问会打断教师的思维,最终留学生对课堂的难点仍不清楚。而多媒体课件具备将声、光、色、电等物理或化学信号转变数字信号,经过计算机综合分析和复杂的处理后进行还原,进而拓展信息处理范围和空间,用图形、动画等多种生动、形象、直观地表达方式在课堂时间、空间内传送大量的教学信息,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尤其是教学中最难以用英语词汇来准确描述的和难以表达的临床疾病发病机制及免疫学改变等的教学内容演示出来,从而弱化教师英语水平带来的教学质量差异,同时可激发学生的临床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减少知识的遗忘性,有效地提高学生们对临床知识的理解能力。

2.3增加师生间的互动通过多媒体教学时计算机动态图像多层次的不断变化和清晰文字的配合,将整个内科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演绎得生动活泼,通过简明扼要的图文概括了知识要点,可以变繁为简,变枯燥乏味为生动有趣;除了仅传统教学时有课本和教师语言的感知外,多媒体课件能产生额外视觉感官刺激,就像收音机与电视机的差别一样,多方位来调动了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7],学生通过反复地对难点或抽象知识点的学习上,由于多媒体良好的交互性,可以让学生对这些部分反复观察,深刻理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解。例如在肺部啰音的听诊方面,学生通过在多媒体上反复听诊,学习原来传统教学上不同的病理性呼吸音的区别,学习上变得更加轻松和教学的过程更具趣味性。

2.4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才能相得益彰由于多媒体本身固有的特点,可短时间内传播大量的信息量,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画面切换过快,就会使教学重点不突出,学生动手记笔记的能力下降。整个教学课程如果全部使用播放模式,一味地强调多媒体的作用,会造成教学手段单一,成了典型的电脑“满堂灌”[8]。传统教学中,教师在黑板上边写边讲解重点内容,虽然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学生能够边记录边记忆,即使记录于课本空白处也会明显易于课后的复习和对知识难点的理解。因此,在采用多媒体播放教学内容时需要给学生们做笔记的时间,所以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必须灵活地掌握教学进度,尽量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记录和思考时间,确保学生有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兴趣主导、情景交融、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仍是多媒体教学上的需要和要求,使得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仍需要结合传统教学的提问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及学习积极性[7]。所以作者认为,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并不对立,相反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灵活地将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提问等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以教师为主导,积极活跃学生们的思维和课堂气氛,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篇6

1.1实施方法2组理论授课教学内容相同。本研究在2个班中医内科学临床见习中实施。

1.1.1试验组实施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方法。首先,按照中医内科学见习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常见病、多发病的患者为主,带教老师带领学生接触患者,一般以新入院的患者为好。第1次接触患者时,通常以1个学生为主向患者及其亲属询问有关病史,然后由小组其他成员补充询问。接着由同一个学生或另一个学生进行望、闻、问、切四诊查体,并将检查结果向全组汇报。如果学生问诊或查体有遗漏或错误时,可以相互指正和补充,直到全组学生认为无遗漏和错误为止,必要时带教老师亦可进行适当的提示和补充。其次,接触患者后带教老师应立即组织学生进行第1次小组讨论,让主询问病史的见习生进行汇报、归纳和分析患者的病史和临床特点,提出初步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其依据,拟订进一步的诊疗方案,然后再由其他学生进行质疑并提供新的意见。如果学生在讨论中发现自己在问诊和查体方面的某些遗漏和错误,可由学生自行提出解决的办法。若确实存在某些遗漏和错误而学生没有及时发现时,带教老师应适当提示学生并提供必要的讲解,帮助学生想办法补充遗漏,纠正查体错误。在此过程中,带教老师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和异议以及其他各种相关的问题。老师可暂时不直接解答这些问题,可将这些问题归纳、总结为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按学生兴趣分配给每个学生,作为学生自学的内容,要求他们应用各种资源(包括教科书、杂志、网络、图谱等资料)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必要时带教老师可为学生指出需查阅的相关资料等。再次,在全班讨论前,小组中指定一名学生对病例进行追踪,这名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向患者的主管医师询问患者的病情发展变化、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必要时在主管医师带领下察看患者。每次获得新的病例资料后,这名学生都要及时地向全体组员汇报。在全班讨论前小组长组织全小组的同学对病例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和诊疗过程制作成PPT形式,待全班大讨论时用。最后,在全班大讨论时,带教老师做主持。各小组先由一名学生用PPT形式向全班同学将本组病例的病史、查体、辅助检查结果、实际诊治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讲述,还可以讲述自己的学习心得,本组其他同学可对该同学的发言进行补充和更正,并阐述自己的意见及自学心得(每组10min以内),然后由带教老师和其他组的同学围绕病例提问题,该小组的学生进行解答,最后带教老师对该病例所涉及的临床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补充、讲解,并对该小组的学习过程进行点评。逐个小组依次进行。

1.1.2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中医内科学见习带教方法。

1.2效果评价学期末对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结合临床技能考核成绩、中医内科学综合笔试考试成绩得出结论。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2结果

2.12种教学方法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效果比较中医内科学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总分30分,“优”为27分及以上,“良”为22分及以上至27分(不含27分),“中差”为22分以下。考核成绩效果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2组中医内科学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2.2对2种教学方法的主观评价分析2011—2012学年、2012—2013学年共发放调查问卷196份,收回有效问卷194份,分别从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是否开阔思路,能否培养自觉学习能力,能否提高互助沟通能力,能否对基础知识起到复习作用,能否锻炼对疾病判断力和对资料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能否享受学习兴趣等8个方面进行调查。2组调查问卷A+B选项(A选项为有明显作用,B选项为有作用)结果比较见表2。

2.32种教学方法综合考试笔试成绩效果的比较中医内科学卷面成绩满分70分,“优”为63分及以上,“良”为52分及以上至63分(不含63分),中差为52分以下。笔试成绩效果比较见表3。由表3可见,2组综合笔试考试成绩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以病例引导的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优点:①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理论;②提高学生中医内科临床思维和诊治的能力;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④对全面提高中医内科学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新型医学人才有着重要意义。以问题为基础、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近年来国际上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是教师引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强调把学生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通过合作解决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方法提供新的依据。新的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临床见习教学过程的实施中,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开阔了思路,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了学习和教学的乐趣,整个课堂气氛活跃,通过深入的学习,扩大了知识面,利于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由此可看出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以问题为基础、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方法效果更佳。

篇7

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受各自经济、文化、宗教等因素影响,其思维、学习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讲,留学生大多主动,热情,勇于发言,表达直接,因此传统“填鸭式”授课方式不适合留学生教育。尤其是中医内科学,不同病证病因相似,但病机诊疗大相径庭。比如脾胃系十余种病证,病因不外乎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素体本虚,但病位有别,病机迥异,内容枯燥、无序,仅作照本宣科的讲解,学生难于理解和记忆。为此,为符合留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授课形式方面要有所创新。授课中,为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增强记忆,提高学习兴趣,需要应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授课。通过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录像、FLASH动画、流程图,以及表解式、比较式、归纳式、提问式的表格汇总,使所授内容由抽象晦涩难懂变为形象生动直观,使学生看得见、听得懂、易接受,增加学生对这方面内容的感性认识。

另外,根据留学生的学习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其中针对A类和B类学生,在课程任务讲授结束之后,建议预留一定的学时,采用PBL(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其教学模式为: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分组讨论—总结点评。PBL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塑造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培养创新力和理解获取新知识、有效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1]。因该两类学生掌握知识全面,具备一定综合分析能力,故有条件实施PBL教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PBL教学模式使学生从传统教学中的“教什么,会什么”转变为让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毕竟留学生学成回国后,脱离中医大环境,遇到问题只能自行解决。通过PBL教学,可以使受教育者终生受益。

2采用模拟实习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中医内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在实践中学习,才能加深理解,更好地掌握其课程精髓。临床见习带教便是课程结束后的另一种教学形式,是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教学过程,也是帮助学生提高临床技能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但是,近些年,由于患者维权意识增高,医患关系不协调,尤其是对与患者交流有障碍的外国留学生,要进行临床实际操作非常困难,采用模拟实习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因此,采用模拟人教学及应用多媒体临床教学模拟系统教学更为必要。模拟病人(Simu-latedPatient,SP)又称标准化病人,顾名思义,是人为的根据一定要求扮演的标准化的病人,目前教学中多由临床带教老师扮演模拟病人。其优势在于:模拟实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模拟的临床环境,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留学生临床实际操作难的问题。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能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利用所获得的资料做出初步诊断及进一步的处理方案。另外,从模拟病人反馈的信息中可发现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如漏问相关阴性症状,漏查一些与鉴别诊断及并发症有关的体征等,从而可以使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常见的错误进行讨论,以提高教学质量。另外,我们也可以利用教学医院和教学培训基地的多媒体临床教学模拟系统,该系统提供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模拟真实场景,学生可扮演各自角色,巩固深化理论并与实践相结合。因此,采用模拟实习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弥补临床实际中的一些困难,也有助于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篇8

1.内科学资源库模块构建与初步应用分析              

2.中医内科学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3.“内科学”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探讨 

4.小动物内科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探讨 

5.强化内科学研究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 

6.内科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利与弊 

7.结合内科学教学实际,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 

8.内科学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 

9.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0.提高中医内科学理论教学质量的探讨 

11.《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12.浅谈内科学教学方法的应用与体会 

13.如何加强实习生中医内科学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14.内科学教学中病案教学法和传统讲授法的比较 

15.口腔内科学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思路探讨 

16.Blackboard平台应用于口腔内科学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17.PBL教学在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8.对医学生内科学临床实习综合能力量化考核的研究和探讨 

19.基于临床案例的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20.内科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新模式的初步探索 

21.案例式教学法在高等中医药院校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22.临床医学内科学双语教学调查分析 

23.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引入现代医学知识的方式和意义探讨 

24.PBL教学模式在兽医内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和思考

25.改良PBL教学模式在医学留学生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26.医学生内科学双语教学需求调查分析 

27.新世纪教材《中医内科学》“咳嗽”篇历代文献引述的相关问题 

28.培养创新理念,提高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质量 

29.抛锚式教学法在临床医学八年制内科学实践教学应用初探 

30.内科学教学中的“逆向思维”与“横向”教学法 

31.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应用初探 

32.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的应用 

33.谈医学生如何学好内科学 

34.能力本位教学法在中职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35.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内科学PBL教学模式介绍及借鉴 

36.口腔内科学教学改革初探 

37.临床医学留学生内科学全英教学探讨与反思 

38.中医内科学内分泌代谢系统病证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9.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兽医内科学教学方法探讨

40.中医内科学PBL教学法问题设置初探 

41.中医内科学教学在本科生临床轮转实习中的应用 

42.浅析如何提高内科学教学艺术 

43.师生微信内科学互动平台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44.内科学双语教学的思考与改进 

45.三年制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内科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研究 

46.采用多种形式教学 提高学生学习内科学的兴趣 

47.案例式教学法在兽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48.《中医内科学》中英文教材比较研究 

49.中医内科学症状术语规范化研究 

50.结合八年制医学生特点进行内科学见习教学初探 

51.心血管内科学专业发展趋势及设想 

52.建立八年制临床医学生内科学考核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与探讨 

53.《内科学》教学改革探讨 

54.规范消化内科学临床教学查房模式的实践研究 

55.“做乐赛”教学模式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56.内科学考试试卷分析与评价 

57.中医药高等院校精品课程内科学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实践 

58.基于中医思维模式下的中医内科学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59.论宋金元时期中医内科学发展特点 

60.TBL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61.浅谈《内科学》双语教学课程的建设 

62.内科学临床见习课双语教学方式的可行性探讨  

63.如何提高内科学专业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64.思维导图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65.内科学临床见习实施案例教学应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66.内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67.案例式教学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68.福建省内科学学科发展报告 

69.内科学课程改革中教与学的创新性研究 

70.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内科学双语教学刍议 

71.案例式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72.内科学见习教学中临床思维能力培养 

73.改革考试内容方式 提高内科学教学质量 

74.以LBL联合CBL为基础的八年制内科学教学实践 

75.内科学双语教学探究 

76.内科学PBL教学模式对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索 

77.医学生内科学见习课的调查分析  

78.内科学“考站式”考试的实施及评估  

79.基于系统科学理论及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内科学教学精细化设计与管理 

80.病例引导的内科学心血管疾病立体式见习教学法研究 

81.中医内科学课程运用形成性评价教学的实践刍议 

82.内科学见习课采用CBL联合PBL法初探 

83.医学留学生内科学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践 

84.多媒体在医学留学生内科学英文授课中的作用 

85.内科学PBL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 

86.CBL,PBL与TBL整合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学中的实践 

87.诠释学在中医内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88.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教学体系改革初探 

89.《内科学》实践教学中“双语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90.内科学教学改革分析与探讨 

91.心血管内科学中英双语教学实践回顾与探讨 

92.基于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的内科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93.PBL教学方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94.八年制诊断学和内科学教学改革探索 

95.内科学教学中以问题为基础的病案教学法探讨 

96.基于PBL的内科学教学模式探究 

97.内科学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 

98.PBL教学法结合LBL教学法在呼吸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