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7 19:19:3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人员培训,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特种作业 人员培训 培训方法 研究分析
众所周知,不同的行业需要不同的人才,某些特殊的行业需要特种专业人才,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从事特殊作业。特殊作业在解决特殊事件、专业操作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特种作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也存在着较大作业风险,因此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与管理至关重要。通过规范化、合理化的培训,提高特种作业人员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做好积极锻炼身体素质,练就特种作业过硬的心理素质,更好地开展特种作业,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现状解读
(一)特种作业人员种类多,涉及面广,对专业技能要求突出
当前我国特种作业人员基于自身的需求在培训开展的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目前我们针对开设的培训作业种类有:电工、焊工、制冷等专业培训,工种类型多样,工作涉及范围广阔,不同的操作技术、不同的岗位安全等级对其职业技能的要求都比较高。更加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对我国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是不小的要求与挑战,对教学组织管理、师资力量、师资水平、教学培训设施都提出了更高的培训要求。
(二)特种作业学院综合素质低,文化程度不高,理论水平与实际技能不协调
在特种作业人员中有两种教学现象。其中老职工在长期的实践中获取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在实际操作时十分到位,成熟老练,技术可靠,但是受年龄的限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不理想,缺乏必要的学习积极性,法律意识与安全作业意识比较低下,因为年龄的限制使得其对新技术的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学习兴趣不高。对于新职员来说,虽然具有一定的学习热情,对新事物的理解能力比较强,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因为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往往错误百出,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练习脱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新员工与老员工存在培训的两个极端。两者需要合理中和,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尝试实践,在具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拓展知识面,学习新知识。无论是新员工还是老员工,都要增强安全操作意识,对新型特种设备的构造、性能及使用规范有着充分的了解,改变以往认为没用的错误观念。
(三)培训时间紧张、培训内容多,重点不突出
更多的企业主要抓生产任务,认为进行特种作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是浪费时间与精力,其实这是对特种作业培训认识的极大偏见,即使时间再紧也要开展专业特种作业培训。当前受时间限制,鉴于培训内容的繁多,导致员工在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吃力,对知识的掌握不到位。在进行培训讲解时重点不突出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特种作业培训的效果。
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主要措施分析
(一)提高重视,充分理解特种作业培训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之所以对特种作业不重视,其中最为关键的原因是认识上不到位,对特种作业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没有充分理解。特种作业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成本及进度,如果特种操作人员专业技能不到位就可能导致设备操作不规范,产生不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此外,如果企业在特种作业培训中投入较多的时间与精力,那么实际的生产效率将会大大提升,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了,事故发生率降低,更能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与经济产值的创造。
(二)打造培训知名度,与企业建立有效交流与沟通
主要的特种作业培训机构要在满足基本特种作业热暖需求的基础上,注重从培训方式、培训质量及培训内容上加以改进,使其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积极加强组织管理,改革创新,自我发展,树立自己的品牌,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有效连接,在培训的过程中,认真负责,技术教授到位,对于每一位学员都循循善诱,仔细教导。保证特种作业培训与企业发展的配套。
(三)注重培训引发,因材施教杜绝形式主义
特种作业培训类型不同,实际的培训内容也差异明显,针对不同工种,不同文化程度及职业需求,只有采取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才是最有效的培训教学。对学员进行培训时要正确认识作业场所的环境安全要求,通过亲自示范传授教授给他们特种设备安全使用技能,培训与教授的内容具有实际效用,杜绝形式主义,以真正掌握与应用为目的,对于不同的学员主张因材施教,诱导教育,从而更好地促进培训教学,实现企业生产实际需求的满足。
(四)紧随时展,采取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时代的发展对教学方法的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在特种作业培训中很重要。我们可以尝试多样的教学方式。采取教学引导的行为方式,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集中学员注意力,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尝试故事、案例的导入等。可以主动采取知识传授与技能讲解答疑的教学方式,按阶段进行,循序渐进,不断深入。教学应该坚持启发与思维的原则,尽最大限度调动学员自身的思考能力。教师要学会课堂总结,对每节课的培训内容进行知识梳理与回顾,帮助学员深入了解知识,不断巩固自身所学。教师可以布置课下作业,作业的布置要突出实践性,课堂上扩大学生的自,课下注重对学生自由思考能力的考察与锻炼,多管齐下,更好地促进特种作业的培训。
结束语:大量的调研结果显示,我国每年因操作失误及安全意识低下造成的特种作业伤亡人数十分惊人,并且呈现递增发展的趋势。针对这一现状,积极做好特种作业培训工作十分必要,作为特定行业的工作人员首先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操作技能,从而更好地开展特种作业。
参考文献:
[1]崔磊,赵春杰.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浅谈[J]. 科技创新导报,2012,26:248.
[2]镡志伟,柳红卫.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安全,2013,02:44-46.
论文摘要: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否真正做好这项培训工作关系到能否更好地落实政府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的政策,关系到企业、社会的安全生产问题。针对我省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这几年开展的情况,我们发现了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思路。
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是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国家为加强危险岗位的有效管理而制定的一项强制性政策。近几年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得到逐渐加强,并步入正轨,企业和个人都会主动地组织和参加培训、考核,取证上岗,无证上岗的情况正逐渐消失。但是,在此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认真对待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解决,才能保证培训工作的质量,才能达到持证上岗的真正意义。
一、我省在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带来重复培训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国家经贸委《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13号令),已经明确了十多种特种作业工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对其进行考核、管理。但事实上,建设系统、质量监督部门、电力系统等部门也有相关文件和政策,与安全监督部门存在职能上的交叉,责任权限不清,造成各部门、各层次都在培训,大有一哄而上的局势,造成重复培训,使受训单位和个人无所适从,加大了企业和有关人员的负担。
2.特种作业人员的范围界定不清晰。
目前按规定有13种特种作业,但实际中有很多应纳入的工种未能包含,如危险化学品操作工等;而有些未纳入的又以文件形式将其包含在内,如将加油站操作工列入特种作业人员,实际中法律依据不足,培训也很难开展。
3.培训机构资质、师资资格问题。
培训机构数量不少,但未具备资质的单位或机构也在培训,有的培训机构聘用的教师综合素质较差,不具备必须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相关的安全生产基础知识,未取得相应的有关部门的教师资格认可,导致整个培训质量差,企业有怨言,政府权威性受影响。
4.培训机构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开展进行培训的问题。
(1)有的没有经过认可的未取得培训资质的也进行培训,有的培训机构为了减少开支,没有按国家颁发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标准》进行,减少了“授课时数”;有的培训单位组织培训班时,由于条件所限,只进行了理论考试,不进行实际操作的考核;有的培训单位考试要求不严,安排的是闭卷考试,实则开卷考试,更有甚者是由他人代考,自己只是签名。
(2)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基础工作薄弱。
有的培训机构安全培训管理工作基础较差,没有建立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档案。学员报名培训前未对“身体健康”项目进行核查,没有体检只要有单位证明即可,造成有的特种作业人员患有某种“禁忌症”,却仍在从事不得进行的特种作业;对“文化程度”一栏也睁一眼闭一眼,未达到实际文化水平的也参与培训;考核不过关的往往以“已收培训费了怎么也得让人家过”的说法千方百计帮助“过关”。学员的学籍档案未能如实完整建立等。
5.企业、工人认识不到位的问题。
(1)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必要性、重要性虽然是逐渐得到大部分企业、公司的认同。但,事实上,仍有不少的企业、公司在这一方面认识不足,舍不得投入,认为对新进厂的员工进行的“三级培训”已包括了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再组织特种岗位个人参加特种作业培训是重复培训,存在抵触情绪。产生的问题就是,一个特种岗位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只有一个有证,以应付安全生产监督检查,部分特种作业人员没有按规定持上岗。
(2)特种作业人员的复审不重视。企业不重视特种作业人员复审工作,认为取到证后就一劳永逸了,没有定期复审,每年复审的人数仅仅只占应复审人数的1/5。某些人员已离开原操作岗位或证件过期了,但仍没有进行再培训,就直接上岗。
除了以上5个方面的问题,在我省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中还存在着其它一些问题。如,培训教材方面存在的问题。初次培训、一次复审、二次复审这三类培训教材的侧重点没有明显的不同,令参加复审的人员感到培训是反复的,都一样,从而导致抵触情绪的产生。
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严格按照培训大纲的要求落实培训工作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工作,不仅仅在于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安全生产知识,也不仅仅在于实现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更在于对实现整个社会的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在于体现政府的施政方针,在于落实“三个代表”。
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培训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式下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为进一步做好我省的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应该正确的面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法。下面,就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思路和对策。
二、抓好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对策:
1.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组织有关行业和部门,开展特种作业人员范围的调整、确定工作,及早出台新的政策、法规,改变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中存在的特种作业范围界定模糊不清,改变政府职能部门职权交叉,从而避免培训机构、企业、工人无所适从,减轻企业、工人的负担。据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已经在2004年5月开始着手开展这项符合与时俱进的工作,在《关于安全生产许可工作中有关培训问题的通知》中明确提出组织有关行业、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开展特种作业人员范围的调整、确定工作。这是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它的出台将改变目前特种作业培训工作政出多门,特种作业范围界定不清的局面。
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培训机构的资质认定及监督管理应进一步加强。这是规范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的前提,是加强政府权威性、体现政策严肃性的要求,也是提高证书含金量的要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通过提高培训机构申请资质的“门槛”,对教学条件、培训内容要有比较严格的要求;通过提高对培训师资自身能力的要求;通过规范培训机构的培训行为,要理论和实际操作两方面都要注重,实现培训工作质量上的提高。此外,对培训机构实行必要的淘汰制度,对培训师资实行资质认可制度,培训教师应持证上岗。这也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可行方法之一。培训质量上去了,企业和工人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的工作才会认同,才会消除抵触情绪。
3.培训机构要认真落实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的要求,把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入门关”。特种作业不同于一般工种的作业,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从业人员也必须具备相应的特殊条件。国家关于特种作业人员的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一是,年满18周岁,未满60周岁;二是,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三是,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本工种作业的禁忌症;四是,参加特定的培训,经安全技术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合格。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根据事故伤亡统计规律,我们知道,人的不安全因素在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中占多数。事故的肇事者往往也是事故的第一受害者。特种作业是一种高危险的作业,所以各培训机构应严把这一道“安全门”。没有达到相应文化程度要求的不予参加培训,没有县级以上医院证明身体健康的不予参加培训。为工人负责,也为政府负责。改变观念,不要将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应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同时,培训机构也应加强自身的教学条件,提高师资的水平,保证培训的质量,做好学员学籍档案的建立、维护和管理。
4.加强法制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和工人的安全认识,使其转变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积极组织和要求特种作业人员参加培训,持证上岗。《安全生产法》第23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国家关于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必须在年审期内参加年审,没有参加年审或年审不合格的,证书失效。特种作业人员没有持证上岗或持失效证件上岗一样会受到法律法规的制裁,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所以,企业方面也应加强这一方面的工作,按规定配备相应的特种作业人员,而不是拿几本证应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检查。企业要实现安全生产、保证经营的顺利进行,应将企业内的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列入企业的日常工作表中,督促本企业的特种作业人员参加培训、复审,实现特种作业人员个个持证上岗,并应将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列入企业聘用的条件之一。另一方面,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在日常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也应进一步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的检查,督促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为了百姓的安居乐业,为了社会的安定团结,为了国家的繁荣发展,我国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是越抓越紧。不管是培训机构,还是企业、工人都要注重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作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我们的目标是不断地、切实地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避免和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实现安全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应对问题,负责任的做法不是回避,而应是深入思考,寻找思路和对策。
(2004年12月)
参考文献:
黄玉治.2003.《对新形势下安全培训工作的认识》.安全文化网
类别 单位 金额(元)
-----------------------------
本市培训 人·月 350-450
外省市培训 人·月 700-900
-----------------------------
说明:
下午好,我是来自__镇财政所的__,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严谨,是财政人员必备的素质》。
这次培训为期四天,包括了预算,农桥,一折通,非税收入,资金监管,国库收付等和财政相关的各门课程,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虽然每门课程的时间都十分有限,但财政人对工作的严谨态度却贯穿始终,让我印象深刻。不管是对预决算编制时的层层审批制度,还是对非税收入的严格界定,亦或是财政审批的规范步骤,都让我懂得严谨是一个财政人必备的素质。我当了一年一折通专管员,有过切身的工作体会,对此,感受就更深了。
在过去的一年,我接待了很多来访的群众,其中有一位老人让我映像深刻。那时天气还非常寒冷,一大早,财政所的门还没开,我就看见他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门外。看办事人员来了,他急忙跟在我们身后。我问他来办什么事,他只是从怀里哆哆嗦嗦的拿出了一个塑料袋,打开之后又是一个布包,裹了一层又一层。最里面是一张存折,他告诉我说:他昨天去银行取钱,银行说拿不出来,又到村子里去问,村里说要到我们这里来办,所以他一大早就乘着公交车到财政所来了。看我们早上还没来,就只好在外面等。我打开一看,发现他是一名五保户,拿的是国家发给五保户的津贴,由于身份证上的姓名和存折上用户名音同字不同,银行在要求出示身份证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没把钱取给他。后来开了证明,老人顺利取到了钱,上公交车之前还跑到财政所来,他拿出存折,里面夹着刚刚取钱,高兴的捏着钱对我说:谢谢你啊,我的钱取到了,假如没有这钱,我都不知道下个月怎么过。我笑着送他离开,心里却很难受。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大爷,为了取到这笔钱,顶这个寒风绕了一大圈。假设我们在初始录入信息的时候,能够仔细核对一下,把信息对不上的排查出来,及时和村里的会计联系,今天就不用让老人跑这么多冤枉路。
这次培训也提到了一折通的管理,将补贴发放的过程分成录入,核对,上报,发放这四个步骤,并对每个环节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虽然会觉得有些步骤的作用是重复的,想要缩减一下,但事实告诉我,每个步骤都必不可省,它们的存在都是为了保证最后能够将钱成功发放到每个农户手中。我也有过倦怠,想要得过且过的时候,每当这时,脑中就会浮现出那位老人的背影,告诉我手下的工作该有多么重要,一刻都不可懈怠。
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中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公司从单片机研究所成长为今日的中国知名电子企业,是依靠一批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为后盾和支持的。随着公司的飞速成长与发展,迫切需要一批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符合公司成长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成为力源领导二十一世纪的重要保证。在今后的几年中,公司将适应信息化与现代化的潮流,大力提高产品的研发能力,开展信息服务,扩大市场份额,增强在电子界乃至整个it界的影响力。适应公司发展的总体战略,必须配置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成为公司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保证,也是公司广大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
培训对象的确定
根据公司发展的总体战略和人力资源的总体计划。通过人力资源培训计划,确保组织在需要的时候获得所需合格人员,并使组织和个人获得最大益处,是公司确立培训计划的重要依据。
从公司成长来看,文秘人员是公司的重要组成人员,虽然处在不同的工作层次、不同的工作部门,但都是企业运行的重要公务系统、参谋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公关系统等等,文秘人员是公司人员系统中一支重要的组成部分。公司目前正处于急剧成长期,一支符合信息化企业的有效管理架构需要全面建立。企业形象的宣导,公司内文化的确立,公司的文秘人员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文秘人员是公司形象的“窗口”,其工作的直接性与特殊性决定了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而且,随着公司的成长与发展,也积累了培训的实力,也有能力开展培训。为了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必须加强文秘人员的培训。
从文秘的工作任务来讲,文秘工作必须要符合公司成长与发展的需要。文秘工作是一项内向性与外向性结合的工作,她与公司的客户及社会公众直接和间接交流,其业务素质随着公司的成长理应得到不断的提升,否则将会成为公司发展成长的瓶颈。
从文秘人员个人来看,从其构成分析,她们都受过比较专业的教育,然而却面临着工作多样性与复杂性的挑战,每个人都想追求一份比较充分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机会,都想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客观上具有培训的动力。也要求了公司的文秘培训必须注重公司内发展的职业技能,这是培训发挥经济效益的保证。
培训目的
以造就进取、责任的力源人为目标。使公司的文秘人员更进一步地掌握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内容。并促进知识更新与提高。实现文秘人员更进一步创造性的实现工作目标。提升工作层次。焕发工作热情和责任感。增强工作积极性。使个人的知识和技术得到更新;为更加复杂、高层次的工作作准备以及为今后个人生涯发展计划服务,使个人适应组织形势的发展。
建构理想模型
公司文秘人员的理想模型是根据公司对公司的发展需要确定的。包括:
基本条件:合理的学历结构(大专以上,计算机财会、文秘等专业等)
外倾与内倾相结合的性格特征
成熟具有判断力
仪容大方,良好的气质
公关礼仪:有较强的公关意识,有足够的公关专业知识
良好的修养、言谈举止文雅
沟通合作意识强
文字文书处理能力:熟练掌握windows95、office97
有较快的文字录入速度
高效处理企业内各种文书
商务技能:良好的财会知识素养
良好的市场、销售知识素养
公司的财务报表
调查分析
对公司需要培训的文秘人员进行调查摸底,从上述理想模型中给出的量表通过调查,得到一些基本资料,从而作出分析报告,找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方式与内容。
培训方式
培训方式与内容的确立必须符合公司的要求和公司内文秘人员的职业技能发展需要。在培训方式选择上,可以采用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在国际上广为流行的模块培训模式作为基本方式。模块课程,直接与实际工作情景一致,也与人们形成能力的环境一致,符合养成工作能力的客观规律性。其次,教学方式是“教师讲解、学员自习、研究案例、实习训练”的方法,通过测评、反馈,进一步帮助学员提高职务工作能力,几个环节相互交叉和循环往复。模块培训模式由于它的特殊结构,形成了有利于培养现职劳动者工作能力的功能。
培训内容与要求
根据这一模式的出发点,我们将公司内文秘人员的培训计划内容初步确定为四大模块,并赋以具体的要求。具体为:
一、公司文秘的基本素质及优化
通过了解公司的成长情况,明确基本素质要求:
政治和道德素质要求: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敏捷高效的工作作风
诚实可信的个人品行
格守机密的职业道德
2.知识素质要求
扎实的基础知识
必要的相关知识
精深的专业知识
3.能力素质要求
写作能力
说话能力
阅读能力
办事能力
社交能力
4.心理素质要求
动机兴趣意志意识性格
素质优化的方法
二、公司文秘的公关礼仪及塑造
公关礼仪的重要性:公司的形象、个人的修养
电话、接待、会议、信笺
塑造:气质学习
三、公司文秘的商务技能及培养
文字处理、现代办公设备的应用、现代公司财务原理、会计学原理、营销
四、公司文秘的文书
注意问题
培训内容与实际需要结合,要注重企业岗位的需要,注重操作技能的提高。培训与发展结合。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培训实施
培训费用
培训教师
培训结果评估
为了提高培训效果,要对培训项目进行评估,并进行严格的成本和效益分析。通过评估,可以帮助企业正确地确定培训目标,可以反馈信息,诊断问题,改进工作。考评
附:文秘人员考评表
(一)
被评人:日期:
评量人:评量期间:
职务内容描述
基本状况评量点数(从1到5)
不断学习和掌握文秘知识和技能
对公司及工作的态度及责任感
吸收及知识更新能力
文书处理
对windows95、offices97及网络的掌握情况及运用
汉字的录入速度
处理公司文书的能力
公关技巧
具有一定的公关礼仪知识
具有一定的人际关系技巧
能够有效宣传公司形象
熟悉办公室礼仪
商务技能
财会知识
主要优点
主要缺点
重要贡献
工作量
1.该员工作量是否恰当?太重?或可以承担更多工作?
绩效等级杰出
很好
好
应在加强
不满意
发展方案
应该如何才能使该员更进步?应给予什么训练?如何发展?
评量人签名:日期:
主管核准:日期:
被评人签名:日期:
被评人的反应:
(二)自我评估表
姓名:日期:
在看了你的评量及发展方案的想法?你自认为你的优点、缺点是什么?
过去你的最大工作成绩是什么?失望是什么?
关键词:国企、培训、人力资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对国有企业而言更是如此。在我国。如何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如何在企业裁员时使留下的员工能补充离职员工所掌握的技能,以及如何留住人才、减少人力资源培训成本等,已成为我国国企改革与发展的一个现实课题。
一、目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存在的问题
1、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投入严重不足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无论是在规模上、规格上、质量上都不能很好地适应生产经营的需要,重生产轻培训的现象比较普遍,培训投入严重不足。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要将总收入的1.5%-3.0%用于员工的培训,而我国则是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1.5%。这1.5%远不能满足培训的需要。
2、适合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体系尚未建立
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培训内容停留在简单的基本技能培训上,以“应急式”的业务培训为主,很少做到全面、准确地从素质要求、知识结构、能力出发来分析培训需求,制定培训的中长远规划和分阶段计划,对培训效果缺乏有效的分析、评价和反馈,缺乏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培训制度。
3、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计划未能很好地与员工本身的需求相结合
培训计划没有考虑如何充分调动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没有考虑员工个人的发展因素、员工本人的意愿、员工个人的素质,“为培训而培训”。企业在落实培训计划中,有时为了凑人数把应该参加甲理论培训的人送去参加乙理论的培训,使培训的知识不能充分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造成培训资源的浪费。
4、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培训的激励制约机制
目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薄弱除了投入不够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培训激励制约机制,职工参加培训只是听任于行政命令,职工别是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的职工不愿培训,躲避培训的现象严重。尽管有的培训计划安排得很详细,由于缺乏一套培训与岗位(工资)晋升、晋级相联系(不培训或不达到一定的培训效果不得上岗)的制度,并没有从根本上将职工培训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5、培训形式单一,师资队伍缺乏
企业培训大多以理论教学、课堂教学为主,对职工的现场操作能力的培训力度不够,考核也不严。在人力资源培训的教师队伍建设上,缺乏深度和广度,大多数往往满足于从本企业的技术人员和技师中抽调任课,由于其自身工作任务重,授课往往缺乏系统性,“应付式”的教学比较普遍,很少有企业与大专院校和企业联系,聘请有经验的教师,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员工和企业真正的培训需求。
二、国有企业员工培训机制构建对策
根据目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实际需要,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基本思路应是:
1、确立“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人事工作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部。在市场经济形势下,“人力资源”的概念才开始提出来。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在企业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说,如何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水平,通过人力资源的培训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是当前面临的重大任务与挑战。海尔集团的成功经验与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海尔的成功在于它的竞争力。影响竞争力的因素有很多,如规划、战略、市场销售,等等。但是,海尔人认为,培训也是竞争力,并建立了以价值观念培训为基础、以实战技能培训为重点、以良好的培训环境做保障、以个人生涯培训促发展这样一种人才培训机制。所有影响竞争力的因素都有一个知识转化的过程,培训无疑是知识转化和传播的最佳途经。国有企业提高对“人力资源”在生产诸要素中的地位的认识,确立“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是搞好人力资源培训的前提。
2、加大对人力资源培训的投人
人力资源培训的投入不仅仅是一个经费问题,还是企业发展的战略问题。要认识到培训支出是很重要的投资,这种投资在促进员工素质提高的同时,和其他投资一样是有回收的,而且回报更高、更为重要、更为长远和更有意义。增加培训投入不但能使人力资本增值,而且也成为企业吸引人才,保持员工队伍稳定的重要因素。国有企业员工培训欠账太多和高级技工、高级管理人才严重缺乏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国家应考虑提高培训费的提取比例,并实施国有企业“两高”人才培养计划。
3、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
(1)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
培训制度是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的基础,它包括培训服务制度、培训激励制度、培训考核评估制度、培训奖惩制度、培训风险管理制度等。培训制度需要企业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结合本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参照国内先进企业或国外一些成功企业的经验认真制定。
(2)掌握培训需求信息
一般来说,企业培训需求的分析必须包括三个环节:组织需求分析,岗位(工种)需求分析和员工个人需求分析。通过分析,了解哪些员工需要进行什么样的技能培训,需要补充什么知识,了解上一次培训无论是培训者还是受训员工存在哪些问题,为制订新的培训计划提供依据。
(3)制订培训计划和进行培训经费预算
制订完善的培训计划是完成培训目标、实现培训预期效果的关键。因此,在制订培训计划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培训计划要服从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的战略需要二是培训计划要能协调企业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兼顾企业集体利益和员工个人利益三是要注重短期培训、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之间应形成互补,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脱产培训之间要相互协调四是企业培训计划应兼顾员工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让培训计划同时成为可提升员工的发展计划五是培训计划必须建立在企业对人力资源现状统计分析和需求预测的基础上,防止盲目性。
由于我国目前培训经费只占员工工资总额的1.5%,为了把钱花在刀刃上,在制定堵训计划的同时,必须认真编制培训经费预算。可以利用会计方法计算培训成本,一方面要切实满足保证员工的培训需要,另一方面能够提供必要的培训成本控制和费用节约方案。
(4)实施培训计划
实施培训计划是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中的关键。再好的计划在实践中得不到充分的实施便没了意义。培训计划的实施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确定培训机构——企业内部培训还是组织外出培训二是确定培训内容——要保证其适应性、时效性和针对性三是培训的考试考核四是学员的管理等。
(5)评估培训效果
培训效果的评估是对受培训的员工是否达到培训目标进行评估。这是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一是从企业角度去评估。看企业花这么多钱和时间是否合适看是否改变了受训者的工作行为,看是否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
二是从受训者的角度评估。看受训者究竟学习或掌握了哪些东西,这可以以考卷形式或实地操作来测试看受训者是否把培训中学到的知识技能有效地运用到工作中去。
三是从培训机构的角度评估。看培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检验当初的培训设想是否真实有效。
4、企业人力资源培训要与创建学习型企业结合起来
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它与创建学习型企业的目的是一致的。为此,二者必须很好地结合起来。学习型企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创新,而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是企业创新的本源所在。包括理念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等。
管理工作的特点导致众多管理人员对培训重视不够,管理人员更多是被动地执行政策,形成了照章办事的定势思维,缺乏工作创新和竞争的激情,容易埋头于眼前繁重琐碎的事务性工作而忽视提高,从而造成自我封闭状态和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的思想观念。管理人员普遍认为管理知识与理论的培训与所从事的工作联系不紧密,针对性不强,无法直接应用于工作中,因此积极性不高,认为仅凭现有知识和经验也能干好管理工作。这样,既耽误了个人成长,又影响了医院事业发展。
二、医院管理人员参加培训的意义
1.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需要
当前,由于医院对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远远不如医务人员,加之缺乏现代管理知识和技能,大多数管理人员感到工作压力大,学习与医院管理相关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已成为管理人员的迫切需求。同时,现代化医院的快速发展,对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医院管理人员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专业领域。因此,医院管理人员专业化是医院管理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激发管理人员个人潜能、发挥自身价值、满足个性发展的内在需求。
2.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医院要想科学健康地持续发展,精湛的医疗水平、高精尖的医疗设备、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都是必不可少的。但要使这些转化为社会和经济效益,就必须有科学的管理为其保驾护航,因此,对管理水平起决定作用的管理者进行培训,加大继续教育的力度成为当务之急。
三、加强管理人员培训的思考
进一步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养,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培训效果,建立专业化的管理队伍,促进管理工作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具有与师资队伍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具体做如下思考:
1.建立领导机制,重视对管理人员的培训
医院管理是一门科学,对管理知识和技能要求很高,管理实践需要有专业的管理理论作指导。想要使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知识结构得到专业化的调整,就必须转变观念,高度重视管理人员的培训,把培训教育工作引入专门的领导机构中进行管理。上级主管部门应将管理人员培训纳入培训的范畴内,了解管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建立恰当的培训目标,选择合理的培训内容、方式、编织可行的培训方案。增加管理人员培训开班次数,提高管理人员参加培训比例,扩充管理人员培训内容等。
2.建立培训机制,健全培训体系
医院要把管理人员的培训、培养和教育作为是医院适应和参与医疗市场竞争,确保在竞争中站稳足跟、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医院负责培训工作的部门,应结合上级主管部门的管理人员培训政策、制度制定出本院针对不同培训对象、级别,作出多种培训形式、有针对性内容的培训安排。对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制订不同的培训目标,并且能够及时、科学地更新培训内容,并以制度的形式规定下来,保证管理人员培训教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保证培训内容的科学性、内容先进性。
3.建立多样化的培训方式
培训可采取几种方式。理论培训:一是全脱产培训:将管理者送到高等院校以管理专业为主进行长期的、系统的、规范的学习教育培训。二是不脱产短期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由医院组织在较短时间内,请专家教授对管理人员进行专题讲课培训。三是管理人员通过自主学习。四是国内考察培训:主要学习国内最先进的医院管理经验。五是出国培训:医院中高级管理人员必须走出国门,打开管理人员的眼界,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自身管理能力,提升管理水平。实践培训:一是轮岗:对新进入管理部门的新同志,先不固定科室,采取每个行政部门都进行轮岗的办法,让他们熟悉医院整体情况,全面了解掌握各部门的工作业务运转情况,拓宽视野,提高处理事务的能力。二是外出进修培训:将行政管理人员送到外单位短期进修实习培训。对提高行政人员的管理素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完全必要的。三是传、帮、带:在工作要做到有目的地“传”,有针对性地“帮”,有重点地“带”。
4.建立考评机制,重视培训成果转化
一、项目目标:
通过加强农村卫生人员培训,提高其专业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具体包括提高乡(镇)卫生院的中医(含民族医)等专业服务水平,提高内科、外科医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提高村卫生室人员中医药专项技能水平;进一步提高乡(镇)卫生院管理人员的卫生管理和和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县(市)卫生局局长(副局长)的管理能力。
二、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和培训人数:
(一)培训对象:
乡(镇)卫生院培训中医(含民族医)、内科、外科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各1人,中医(含民族医)人员要求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人员;每个村卫生室培训1名获得国家规定执业资格的乡村医生或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乡(镇)卫生院院长(副院长);县(市)卫生局局长(副局长)。
(二)培训时间:
1、乡(镇)卫生院中医(含民族医)人员培训:共培训130天。其中:理论培训60天(计480学时),由设区市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临床实践70天(计560学时),中心卫生院中医人员到设区市中医院或综合医院中医科进修,一般卫生院中医人员到县级中医院或综合医院中医科进修。
2、乡(镇)卫生院内科、外科人员培训:由设区市集中培训,各5.5天。
3、村卫生室人员培训:采用视频教学方式到乡(镇)卫生院集中培训5天。
4、乡(镇)卫生院管理人员培训:由设区市集中培训,为期5天。
5、县(市)卫生局局长(副局长)培训:到省级接受培训,为期7天。
培训工作在*年11月底以前结束。
(三)培训人数:
1、乡(镇)卫生院中医(含民族医)人员培训:共培训1965人(每个乡镇卫生院1人);
2、乡(镇)卫生院内科、外科人员培训:共培训3930人(每个乡镇卫生院内科、外科各1人);
3、村卫生室人员培训:共培训52907人(每个村卫生室1人);
4、乡(镇)卫生院管理人员培训:共培训1965人(每个乡镇卫生院1人);
5、县(市)卫生局局长(副局长)培训:共培训136人(每个县、市1人)。
三、培训内容:
(一)乡(镇)卫生院中医(含民族医)人员培训
重点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熟悉中医养生防病相关知识,能够运用中医药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断、治疗。
(二)乡(镇)卫生院内科、外科人员培训
重点掌握乡(镇)卫生院内、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
(三)村卫生室人员培训
重点掌握中医药服务一般技能。
(四)乡(镇)卫生院管理人员培训
重点掌握有关卫生政策法规、卫生管理、财务管理等知识,提高卫生管理和财务管理能力。
(五)县(市)卫生局局长(副局长)培训
重点掌握有关卫生政策法规、卫生管理、卫生经济学等知识,提高政策水平和管理能力。
四、培训职责分工
(一)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1、按照中央《*年中西部地区农村卫生人员培训项目管理方案》要求,负责制定本省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实施方案、培训计划、监督评估方案和考核评估标准,开展监督评估并组织实施;
2、负责选编乡(镇)卫生院中医(含民族医)人员培训教材及市级师资培训的组织实施;
3、负责县(市)卫生局局长(副局长)培训的具体组织实施;
4、省卫生厅委托省卫生厅考试培训中心,负责选编乡(镇)卫生院内科、外科人员培训教材。
(二)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1、负责乡镇卫生院中医(含民族医)人员集中理论培训的组织实施;
2、负责中心卫生院中医(含民族医)人员到市级医院临床进修学习的具体组织实施;
3、负责乡(镇)卫生院内科、外科人员培训的具体组织实施;
4、负责乡(镇)卫生院管理人员培训的具体组织实施;
5、负责村卫生机构人员培训的统一组织实施。
(三)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1、负责一般乡(镇)卫生院中医(含民族医)人员到县级医院临床进修学习的具体组织实施;
2、根据市里的统一要求,负责村卫生机构人员培训的具体组织实施。
五、资金安排
中央财政安排部分培训补助经费,不足部分由地方负责安排。乡(镇)卫生院中医(含民族医)人员培训,中央财政按平均每人每天4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培训130天补助5200元;乡(镇)卫生院内科、外科人员培训,中央财政按平均每人每天4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培训5.5天补助220元;村卫生室人员培训,中央财政按平均每人每天3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培训5天补助150元;乡(镇)卫生院管理人员培训,中央财政按平均每人每天8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培训5天补助400元;县卫生局局长(副局长)培训,中央财政按平均每人每天12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培训7天补助840元。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的培训计划制定、有关材料编制以及对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培训工作的监督、考核评估所需工作经费,由省级财政安排。
市、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的培训工作有关费用由同级财政部门安排解决。
六、组织领导
开展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村卫生机构人员、乡(镇)卫生院管理人员、县卫生局局长(副局长)培训,是提高农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实施方案》的规定和要求,加强领导,认真做好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把好培训质量关,严禁弄虚作假、走过场。每期培训班都应严格按照卫生部《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大纲》的要求,按照教学计划、完成培训任务,保证培训质量。
省卫生行政部门组建培训技术指导组,负责培训工作的技术指导、监督检查和总体评估。
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培训工作的管理和指导。
八、管理监督与考核评估
(一)考核评估目标
通过加强对培训工作的考核评估,以保证培训班的组织和实施,提高培训效果,保证培训质量。
(二)考核评估内容
考核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培训班的组织实施、培训班的经费使用、培训对象的合理性、培训的效果等。
(三)考核评估所需的信息收集
考核评估所需收集的信息包括:培训通知、培训计划、课程设置、培训对象、培训资料或教材、学员名录、培训班照片、教学测评表、培训总结报告等。
(四)考核评估的组织
各市、县(市)卫生行政部门在每次培训班举办前1个月内向省卫生厅提交举办培训班的通知、培训计划、课程设置、培训对象等有关资料。在培训班结束后2周内,向省卫生厅提交教学效果测评表、培训资料或教材、学员名录、培训班照片及培训总结报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