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0 22:29:1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教师学习材料,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
专家型教师主要指在教育教学的某一方面(主要是学科教学或学术研究领域)有专长的教师。专家型教师首先应具备一般教师所具有的素质,同时专家型教师要参与教育科研工作,要成为研究者,不能只是停留在“知识传递者”的角色上,而是自己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和探索。专家型教师应具备有求知欲、主观能动性和自学愿望、有合理的工作方式的知识、有演绎、归纳和类比的能力;在进行一项活动时具有确定其不同阶段所必须遵循的逻辑顺序能力;有形成和修改假设,拟定观察计划或实验计划以及理出事实与现象之间联系的能力;对收集到的数据材料能够加以处理,使之系统化,并且予以说明,从而得出结论;有独自作出具有科学根据的决定的能力;有清楚、确切、简洁的表达能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曾提出确定专家型教师不同于新手的三个基本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关于知识,专家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知识,如何教的知识以及如何专门针对具体要教的内容施教的知识,而且还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方面的知识,尤其在专家擅长的领域内,他运用知识比新手更有效;第二个方面是关于问题解决的效率,专家与新手相比(在专长领域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第三个方面是洞察力,专家比新手(同样也是在专长领域里)有更大的可能找到新颖和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可以看出,专家型教师与一般教师最大的不同在于:专家型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的知识和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即他们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素质。只有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才会有科研质量的提高,才会有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二、专家型教师的素质结构
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教师专业化为确立专家型教师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国内外的学者对这一问题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美国学者论述了受学生喜爱的教师特征有三方面:亲童性: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考虑学生的需要,鼓励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与进步;安全感:教师在学生面前的自信和随和以及由此形成的教师威信;个人组织能力和综合能力;教学组织、班级管理、课业规定等方面的使学生可以接受的能力、魄力和态度。我国学者叶澜提出未来教师的理想风格是“对人类的热爱的博大的胸怀,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复合的知识结构,在富有时代精神和科学性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凝聚生成的教育智慧。”唐松林等人提出了三维一体的教师的教育素质结构,即教师素质包括认知结构、专业精神和教育能力三方面,教师的教育素质结构是这三个维度组成的精神世界,其中认知结构起导向和支配作用,专业精神起动力作用,教育能力起保证作用,三者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制约、渗透的有机统一整体。
具体专家型教师的素质结构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高尚的师德: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教师的师德对于学校教育的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尚的师德包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科学的世界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强烈的责任感和对学生的尊重、关心和爱护;处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师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的成人和成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转变。教师的师德是教师个体的人格魅力的反映。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规范、人们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师的人格作为师德的有形表现,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教师的人格对年轻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
2.科学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是否具有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区分经验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重要标志。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持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不仅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育行为,而且还间接地影响着未来教育的性质与发展。作为专家型教师要树立尊重爱护学生,注重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树立“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教师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学生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给出现成真理的人”的教师观;树立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千差万别的个体,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学习和发展的真正主人,学生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和发展的可能,教育应不断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尽可能发展的学生观。
3.相当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一般地说,专家型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三方面的内容。强调教师对普通文化知识的掌握,是因为普通文化知识本身具有陶冶人文精神,涵养人文素质的内在价值,它能丰富人的文化底蕴,使人性更加完满,专家型教师对普通文化知识的掌握不仅要渊博,而且要精深,要内化到个体知识结构中去。掌握学科专业知识,不仅要求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基本内容有深入透彻的了解,还要了解学科的架构,发展脉络及学科信念等内容。教育学科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教学法及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知识,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专家型教师的专业能力除了应具有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决策能力、交往能力外,还必须具备相应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这是专家型教师区别于一般教师的根本所在。众所周知,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了解一些科研知识,掌握一些具体研究方法,只是为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才是从事科研工作的根本前提。教育研究能力是一个综合的能力结构,一般来讲,它包括以下几种能力:定向能力、理论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评价分析能力、组织科研活动的能力。六种能力在每个人身上的不同发展水平,就形成了每个人不同的研究风格。
4.勇于创新,具有一定的创造性:21世纪的发展呼唤创造型人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乃至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都与教师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没有教师的创造性,很难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创造性的学生。是否具有创造性是区分“教育家”与“教书匠”的重要标志。专家型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由口头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呈出来,而是艺术家、创造者。”专家型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即对教育发展前瞻能力,能迅速感悟、准确判断处于生成和变动的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趋势和新问题;具有教育智慧,及时把握教育时机,能根据实际环境选择和决策,调节自己的教育行为;尊重科学,不盲从和迷信权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新颖别致的教学内容;善于进行科学研究,能创造性地把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融会到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模式中去,对解决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
三、专家型教师成长的五大支柱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未来教育的目标即:使受教育者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就要求专家型教师要学会志远,学会认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研究。
1.学会志远:学会志远,远离浮躁,树立矢志不渝、终身从教的理想,牵引自己不断攀登个人潜能的高峰。志远即志存高远,亦即树立远大的理想。理想是人们奋斗的目标。人的一生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有高远的志向(目标)的牵引。理想是远航的标灯,有了它才有了前进的航向。
教师从事的工作是为了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为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奠基的工作,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需要每位教师要有鸿鹄之志,不断完善自己,“修身、齐家、治国”,使自己的人格、品行、学识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一面镜子端端悬挂、一面旗帜高高飘扬、一座山峰巍峨耸立。一位教师只有将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立志成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坦然面对浮躁的世界,甘于清贫,耐得住寂寞,咬定青山不放松,矢志不渝,才能激发出强劲的动力,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开挖到极致!
2.学会认真:学会认真,严谨务实,养成克尽职守,精益求精的习惯,做教人求真的真人。
认真是一种严谨的工作态度。有了远大的理想,在实现的过程中,态度左右着你的行动。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愈挫弥坚等这些态度是把理想达及现实的舟楫。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正在成长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个体,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逐步形成,这无疑要求从教者要象对待绿叶上的露珠一样认真精细的善待每一位学生。具体地说:教师平素的工作要一板一眼,要精致每个环节,细雕每个问题,实事求是,表里如一,没有半点虚假和浮夸,准确的传承文明,科学的启迪智慧,真挚的感悟人生,让学生追求至真至善至美;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有一双认真的慧眼,对待学生成长中的问题,见微知著,明察秋毫,及时指点,耐心帮助,对于成长中的亮点,善于捕捉,及时鼓励,促其光大。
认真的人会时时处处都完善细节。作为认真的教师,应懂得:教育无小事,事事为育人;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的一切(乌申斯基)。教师规范自己的言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心中永远装着学生,为学生的生动活泼发展,撑起一方蓝天。
3.学会合作:学会合作,双赢共进,形成取长补短、相携互助的协作氛围,共创美好前景。
人类已进入了“合作”的时代,什么是合作?在《没有人能独自成功》一书中是这样界定的合作:合作是所有组合形式努力的开始。一群人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目标,而把他们自己联合在一起。拿破仑把这种合作称之为“团结努力”。
知识经济时代,为什么成了告别了单枪匹马闯天下“孤胆剑客”时代而成为携手并肩走天涯“联手合作”的时代呢?其一,合作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个行业之间、各门科学之间等的分工越来越精细,而每个人所涉猎得知识及能力,相对浩瀚的知识海洋及纷繁复杂的世界而言,又是有限的。故而要完成一件事、成就一项事业,需要多方合作;其二,合作也是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需求。合作是一种智慧的聚合,采众家之长,优势互补,众人划桨开大船,团结就是力量,这种力量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再者,合作也是现代人自身发展的需求。《成功的七项习惯》中指出:第四项习惯是双赢,第六项习惯是合作协调。合作是“1+1>2”的效应,合作是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双赢共前。合作就是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启智开思。学会合作以经是现代人的基本的生活方略,必备的基本素质。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迫在眉睫,而起关键是教师要学会合作;再者,新的课程计划的颁布,新教材的推行,新的课程理念的逐步渗入,不同学科的相互融合,及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等等这些都要求教师间彼此合作,共同提高;还有,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相互配合,共育英才。在此系统中,教师要学会与家长及时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沟通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民主、平等合作的伙伴似的关系,这样学生的创造潜能才会有效的开挖。因此,教师学会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怎样合作呢?
首先合作者要有共同的目标,明确的目标,能使合作者形成合力执著的去追求。合力在物理学中是指:多个矢量在方向一致(共线同向)时,矢量值最大;而多个矢量组合在一起有夹角时,会形成内耗,矢量值较小。共同的价值追求即方向一致,可以使大家产生合力;再有,合作者集思广益——凝成合力的智力支持,合作者积极参与——凝成合力的行为保证,合作者相互体谅——凝成合力的情绪协调。如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合作,要用明确的教与学的目标来指引,要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的准确定位,让师生都积极踊跃的参与到课堂的探究中去,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成长的乐园。
4.学会学习:学会学习,与时俱进,养成苦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积极打造学习型组织。
许维诚先生在为《学习科学大辞典》作序中写道:“从个人来说,在无限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如何快速的获取自己的那一部分知识?随着事业的发展,又如何补充知识来满足新的需要?面对知识本身的不断发展,又如何能做到不落后于时代?这些问题都告诉我们,学习是每个社会成员终身的事情。”学习是一生一世的事,是现代人的第一需要。从某种角度说,学习已经成为每个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格调。只有学会学习,我们才能当今社会大潮中搏风击浪,勇往直前。
学会学习的内涵:学会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能够通过探索,独立地进行有效的学习。作为一名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学会学习尤为重要,其原因有二:
其一:学校的教育功能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教师从教的基石,《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指出“全世界在争论这样一个问题:学校应该教什么?在我们看来,最重要的应该是两个科目:学会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作者提出相互联系的四部分课程模式即:个人成长课程、生活技能课程、学习如何学习的课程、具体内容的课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习,教师应是学习的典范,应该率先学会怎样学习。教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而非简单的奉送真理,以即授之以渔。
其二:知识迅猛更新客观上要求教师学会学习。据技术预测专家测算,人类的知识,目前是每三年就增长一倍。西方白领阶层目前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率”: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知识就会折旧80%。面对知识的蜂拥而至,我们必须学会从中筛选、检索、加工、整理这些信息,从中提取出最有利于自己生活、最有利于师生发展的信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课堂常教常新,永远流淌着时代的春水。
综合国际、国内的一些研究成果,教师要做到“学会学习”,应当具有以下学习能力: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学会学习的方法;有效地沟通与表达;泛读和理解的技能;探究推理、解决疑难的能力;获得、处理与应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的意念;开展研究的能力;终身学习。
教师具备了较强的学习观念,要渐次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养成了学习的习惯,就需要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学习、学习、再学习,全力建设学习型学校。具体操作层面:
(1)个体学习
教师个人要勤学不辍,学会学习是每位教师的人生主餐。首先教师要主动学习间接经验。其途径是向书本学习,博览群书,一本好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语);向周围其他同仁学习,学习他们的教书育人的经验和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巧妙移植,可以少走弯路;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熟练的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再者,要积极主动积累直接经验。要向实践学习,实践出真知灼见,实践长才干。学习中有三点特别重要:一是迅速获取有用信息;二是利用它来解决问题;三是变革它推陈出新。
(2)互动学习
师生间的教学活动,主旨是培养学生学会积极主动的学习。课堂教学是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过程。教师是师生从事知识建构与发展的实验室,要积极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探究活动。师生、生生、生与媒体间可以尝试专注式学习、合作学习、专题学习、网络探索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式,使我们的学习真正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愿学、乐学、创造性的学。网络探究学习是一种以单一主体探索为导向的学习活动。它经常以网页呈现问题作为开始,引导学习者解决问题。在学习活动中,学习者犹如一位探险者,与一群各俱专长的探险高手,在网络中作知识探索。
(3)团队学习
我们的社会正从“学历化社会”走向“学习化社会”,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生活即学习。许多国家提出如新加坡等建设学习化的国家,上海等城市提出建设学习化的城市,我们教师工作成长的学校也应经过全体员工的努力而打造为学习型的学校。
如何使我们的学校向学习型的学校迈进?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的五项修炼是改善个人与组织的思维模式,使组织迈向学习型组织的五项技术。这五项技术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五项修炼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孤立或分割开来。学校要有自己鲜明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哲学,用共同的远景目标培养成员对学校的长期承诺,客观的审视自己,不断改善心智模式,团队中成员不断超越自我,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全局利益出发,全面提升整体的教书育人水准,全力打造学习型学校。
5.学会研究
学会研究,探索反思,养成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习惯,努力做专家型教师。
“教师即研究者”是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念。教师要想获得持续性发展,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就必须在自己的从教生涯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改进。教育研究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中的事实,进行了解、收集、整理、分析,从而发现和认识教育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
(1)教师为什么要成为研究者?
首先,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时展的客观要求。教学系统是有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等要素构成。其中教材即教学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要不断融入新鲜的血液,教师要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整合教材;新的课程开发国家把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和教师,教师即是课程的消费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这就要求就是应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教育的对象学生他们具有鲜明的个性、不同的智力水平等等,这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进行教育,开挖他们的智慧潜能,这些无疑都必须教师具备较浓厚的科研意识,要求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
其次,教育研究是教师成长的必备条件。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说,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展、专业能力提高和专业情意的发展,都离不开研究。一名师范毕业生由新教师成为合格教师,可以在实践中感悟或师于名师,而模仿和向老教师倾角是一条成为合格教师的捷径,可以少走弯路,缩短成熟期;而又基本胜任到名家名师的成长,则需要像科学家那样的探索研究,用理性的目光,大胆尝试,创造性地改进自己的工作,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业内的行家里手。国内外许多教育家,如美国的桑代克、我国的陶行知等人,他们都是教师出身,但他们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探索出教育的真谛,成为大教育家,被后人敬仰。
最后,只有教师成为研究者,才能使教研活动根植于课堂,也才能使教育研究成果很好的在教育实际中加以应用较好的变为教育生产力。“教师即研究者”运动的积极倡导者藤豪斯谈到:“如果没有得到教师这一方面对研究成果的检验,那么就很难看到如何改进教学,或如何能满足课程规划。如果教学要得到巨大的改进,就必须形成一种可以使教师接受的,并有助于教学的研究传统。”教师通过研究,可以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树立现代的教育发展观、人才观、教育教学观构建新的教育理念,使教育改革发展的先导和动力;还可以构建以生为本的高效的课堂创新模式,推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教育研究的理想是,每个课堂都是实验室,每一位教师都是科学共同体的成员。
(2)教师如何成为研究者?
首先,学校创设优良的外部环境,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提供发展空间。学校要以“科研兴校”为切入点,建立激励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机制,提供必要的研究硬件如研究经费、研究的必要设备等,定期组织教师间、教师与专家间的交流,确实把教师的研究落到实处。
专家型教师主要指在教育教学的某一方面(主要是学科教学或学术研究领域)有专长的教师。专家型教师首先应具备一般教师所具有的素质,同时专家型教师要参与教育科研工作,要成为研究者,不能只是停留在“知识传递者”的角色上,而是自己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和探索。专家型教师应具备有求知欲、主观能动性和自学愿望、有合理的工作方式的知识、有演绎、归纳和类比的能力;在进行一项活动时具有确定其不同阶段所必须遵循的逻辑顺序能力;有形成和修改假设,拟定观察计划或实验计划以及理出事实与现象之间联系的能力;对收集到的数据材料能够加以处理,使之系统化,并且予以说明,从而得出结论;有独自作出具有科学根据的决定的能力;有清楚、确切、简洁的表达能力。美国闻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曾提出确定专家型教师不同于新手的三个基本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关于知识,专家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知识,如何教的知识以及如何专门针对具体要教的内容施教的知识,而且还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方面的知识,尤其在专家擅长的领域内,他运用知识比新手更有效;第二个方面是关于问题解决的效率,专家与新手相比(在专长领域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第三个方面是洞察力,专家比新手(同样也是在专长领域里)有更大的可能找到新奇和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可以看出,专家型教师与一般教师最大的不同在于:专家型教师必须把握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的知识和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即他们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素质。只有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才会有科研质量的提高,才会有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二、专家型教师的素质结构
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教师专业化为确立专家型教师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国内外的学者对这一问题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美国学者论述了受学生喜爱的教师特征有三方面:亲童性: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考虑学生的需要,鼓励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与进步;安全感:教师在学生面前的自信和随和以及由此形成的教师威信;个人组织能力和综合能力;教学组织、班级治理、课业规定等方面的使学生可以接受的能力、魄力和态度。我国学者叶澜提出未来教师的理想风格是“对人类的热爱的博大的胸怀,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复合的知识结构,在富有时代精神和科学性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凝聚生成的教育聪明。”唐松林等人提出了三维一体的教师的教育素质结构,即教师素质包括认知结构、专业精神和教育能力三方面,教师的教育素质结构是这三个维度组成的精神世界,其中认知结构起导向和支配作用,专业精神起动力作用,教育能力起保证作用,三者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制约、渗透的有机统一整体。
具体专家型教师的素质结构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高尚的师德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教师的师德对于学校教育的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尚的师德包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科学的世界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强烈的责任感和对学生的尊重、关心和爱护;处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师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的成人和成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转变。教师的师德是教师个体的人格魅力的反映。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规范、人们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师的人格作为师德的有形表现,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教师的人格对年轻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
2.科学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是否具有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区分经验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重要标志。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持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不仅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育行为,而且还间接地影响着未来教育的性质与发展。作为专家型教师要树立尊重爱护学生,注重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树立“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教师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学生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给出现成真理的人”的教师观;树立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千差万别的个体,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学习和发展的真正主人,学生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和发展的可能,教育应不断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尽可能发展的学生观。
3.相当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一般地说,专家型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三方面的内容。强调教师对普通文化知识的把握,是因为普通文化知识本身具有陶冶人文精神,涵养人文素质的内在价值,它能丰富人的文化底蕴,使人性更加完满,专家型教师对普通文化知识的把握不仅要渊博,而且要精深,要内化到个体知识结构中去。把握学科专业知识,不仅要求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基本内容有深入透彻的了解,还要了解学科的架构,发展脉络及学科信念等内容。教育学科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教学法及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知识,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专家型教师的专业能力除了应具有教学能力、组织治理能力、决策能力、交往能力外,还必须具备相应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这是专家型教师区别于一般教师的根本所在。众所周知,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熟悉过程,了解一些科研知识,把握一些具体研究方法,只是为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才是从事科研工作的根本前提。教育研究能力是一个综合的能力结构,一般来讲,它包括以下几种能力:定向能力、理论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评价分析能力、组织科研活动的能力。六种能力在每个人身上的不同发展水平,就形成了每个人不同的研究风格。
4.勇于创新,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21世纪的发展呼唤创造型人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乃至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都与教师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没有教师的创造性,很难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创造性的学生。是否具有创造性是区分“教育家”与“教书匠”的重要标志。专家型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由口头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呈出来,而是艺术家、创造者。”专家型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即对教育发展前瞻能力,能迅速感悟、准确判定处于生成和变动的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趋势和新问题;具有教育聪明,及时把握教育时机,能根据实际环境选择和决策,调节自己的教育行为;尊重科学,不盲从和迷信权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新奇别致的教学内容;善于进行科学研究,能创造性地把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融会到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模式中去,对解决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
三、专家型教师成长的五大支柱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未来教育的目标即:使受教育者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就要求专家型教师要学会志远,学会认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研究。
1.学会志远
学会志远,远离浮躁,树立矢志不渝、终身从教的理想,牵引自己不断攀登个人潜能的高峰。志远即志存高远,亦即树立远大的理想。理想是人们奋斗的目标。人的一生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有高远的志向(目标)的牵引。理想是远航的标灯,有了它才有了前进的航向。
教师从事的工作是为了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为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奠基的工作,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需要每位教师要有鸿鹄之志,不断完善自己,“修身、齐家、治国”,使自己的人格、品行、学识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一面镜子端端悬挂、一面旗帜高高飘扬、一座山峰巍峨耸立。一位教师只有将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立志成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坦然面对浮躁的世界,甘于清贫,耐得住寂寞,咬定青山不放松,矢志不渝,才能激发出强劲的动力,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开挖到极致!
2.学会认真
学会认真,严谨务实,养成克尽职守,精益求精的习惯,做教人求真的真人。
认真是一种严谨的工作态度。有了远大的理想,在实现的过程中,态度左右着你的行动。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愈挫弥坚等这些态度是把理想达及现实的舟楫。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正在成长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个体,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逐步形成,这无疑要求从教者要象对待绿叶上的露珠一样认真精细的善待每一位学生。具体地说:教师平素的工作要一板一眼,要精致每个环节,细雕每个问题,实事求是,表里如一,没有半点虚假和浮夸,准确的传承文明,科学的启迪聪明,真挚的感悟人生,让学生追求至真至善至美;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有一双认真的慧眼,对待学生成长中的问题,见微知著,明察秋毫,及时指点,耐心帮助,对于成长中的亮点,善于捕捉,及时鼓励,促其光大。
认真的人会时时处处都完善细节。作为认真的教师,应懂得:教育无小事,事事为育人;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的一切(乌申斯基)。教师规范自己的言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心中永远装着学生,为学生的生动活泼发展,撑起一方蓝天。
3.学会合作
学会合作,双赢共进,形成取长补短、相携互助的协作氛围,共创美好前景。
人类已进入了“合作”的时代,什么是合作?在《没有人能独自成功》一书中是这样界定的合作:合作是所有组合形式努力的开始。一群人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目标,而把他们自己联合在一起。拿破仑把这种合作称之为“团结努力”。
知识经济时代,为什么成了离别了单枪匹马闯天下“孤胆剑客”时代而成为携手并肩走天边“联手合作”的时代呢?其一,合作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个行业之间、各门科学之间等的分工越来越精细,而每个人所涉猎得知识及能力,相对浩瀚的知识海洋及纷繁复杂的世界而言,又是有限的。故而要完成一件事、成就一项事业,需要多方合作;其二,合作也是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需求。合作是一种聪明的聚合,采众家之长,优势互补,众人划桨开大船,团结就是力量,这种力量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再者,合作也是现代人自身发展的需求。《成功的七项习惯》中指出:第四项习惯是双赢,第六项习惯是合作协调。合作是“1+1>2”的效应,合作是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双赢共前。合作就是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启智开思。学会合作以经是现代人的基本的生活方略,必备的基本素质。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迫在眉睫,而起要害是教师要学会合作;再者,新的课程计划的颁布,新教材的推行,新的课程理念的逐步渗入,不同学科的相互融合,及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等等这些都要求教师间彼此合作,共同提高;还有,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相互配合,共育英才。在此系统中,教师要学会与家长及时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沟通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民主、平等合作的伙伴似的关系,这样学生的创造潜能才会有效的开挖。因此,教师学会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怎样合作呢?
首先合作者要有共同的目标,明确的目标,能使合作者形成合力执著的去追求。合力在物理学中是指:多个矢量在方向一致(共线同向)时,矢量值最大;而多个矢量组合在一起有夹角时,会形成内耗,矢量值较小。共同的价值追求即方向一致,可以使大家产生合力;再有,合作者集思广益——凝成合力的智力支持,合作者积极参与——凝成合力的行为保证,合作者相互体谅——凝成合力的情绪协调。如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合作,要用明确的教与学的目标来指引,要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的准确定位,让师生都积极踊跃的参与到课堂的探究中去,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成长的乐园。
4.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与时俱进,养成苦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积极打造学习型组织。
许维诚先生在为《学习科学大辞典》作序中写道:“从个人来说,在无限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如何快速的获取自己的那一部分知识?随着事业的发展,又如何补充知识来满足新的需要?面对知识本身的不断发展,又如何能做到不落后于时代?这些问题都告诉我们,学习是每个社会成员终身的事情。”学习是一生一世的事,是现代人的第一需要。从某种角度说,学习已经成为每个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格调。只有学会学习,我们才能当今社会大潮中搏风击浪,勇往直前。
学会学习的内涵:学会把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能够通过探索,独立地进行有效的学习。作为一名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学会学习尤为重要,其原因有二:
其一:学校的教育功能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教师从教的基石,《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指出“全世界在争论这样一个问题:学校应该教什么?在我们看来,最重要的应该是两个科目:学会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作者提出相互联系的四部分课程模式即:个人成长课程、生活技能课程、学习如何学习的课程、具体内容的课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习,教师应是学习的典范,应该率先学会怎样学习。教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而非简单的奉送真理,以即授之以渔。
其二:知识迅猛更新客观上要求教师学会学习。据技术猜测专家测算,人类的知识,目前是每三年就增长一倍。西方白领阶层目前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率”: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知识就会折旧80%。面对知识的蜂拥而至,我们必须学会从中筛选、检索、加工、整理这些信息,从中提取出最有利于自己生活、最有利于师生发展的信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课堂常教常新,永远流淌着时代的春水。
综合国际、国内的一些研究成果,教师要做到“学会学习”,应当具有以下学习能力:把握熟悉世界的工具,学会学习的方法;有效地沟通与表达;泛读和理解的技能;探究推理、解决疑难的能力;获得、处理与应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的意念;开展研究的能力;终身学习。
教师具备了较强的学习观念,要渐次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养成了学习的习惯,就需要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学习、学习、再学习,全力建设学习型学校。具体操作层面:
(1)个体学习
教师个人要勤学不辍,学会学习是每位教师的人生主餐。首先教师要主动学习间接经验。其途径是向书本学习,博览群书,一本好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语);向四周其他同仁学习,学习他们的教书育人的经验和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巧妙移植,可以少走弯路;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熟练的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再者,要积极主动积累直接经验。要向实践学习,实践出真知灼见,实践长才干。学习中有三点非凡重要:一是迅速获取有用信息;二是利用它来解决问题;三是变革它推陈出新。
(2)互动学习
师生间的教学活动,主旨是培养学生学会积极主动的学习。课堂教学是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过程。教师是师生从事知识建构与发展的实验室,要积极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探究活动。师生、生生、生与媒体间可以尝试专注式学习、合作学习、专题学习、网络探索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式,使我们的学习真正能激发学生的爱好,使之愿学、乐学、创造性的学。网络探究学习是一种以单一主体探索为导向的学习活动。它经常以网页呈现问题作为开始,引导学习者解决问题。在学习活动中,学习者如同一位探险者,与一群各俱专长的探险高手,在网络中作知识探索。
(3)团队学习
我们的社会正从“学历化社会”走向“学习化社会”,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生活即学习。许多国家提出如新加坡等建设学习化的国家,上海等城市提出建设学习化的城市,我们教师工作成长的学校也应经过全体员工的努力而打造为学习型的学校。
如何使我们的学校向学习型的学校迈进?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的五项修炼是改善个人与组织的思维模式,使组织迈向学习型组织的五项技术。这五项技术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五项修炼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孤立或分割开来。学校要有自己鲜明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哲学,用共同的远景目标培养成员对学校的长期承诺,客观的审阅自己,不断改善心智模式,团队中成员不断超越自我,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全局利益出发,全面提升整体的教书育人水准,全力打造学习型学校。
5.学会研究
学会研究,探索反思,养成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习惯,努力做专家型教师。
“教师即研究者”是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念。教师要想获得持续性发展,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就必须在自己的从教生涯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改进。教育研究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中的事实,进行了解、收集、整理、分析,从而发现和熟悉教育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
(1)教师为什么要成为研究者?
首先,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时展的客观要求。教学系统是有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等要素构成。其中教材即教学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要不断融入新鲜的血液,教师要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整合教材;新的课程开发国家把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和教师,教师即是课程的消费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这就要求就是应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教育的对象学生他们具有鲜明的个性、不同的智力水平等等,这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进行教育,开挖他们的聪明潜能,这些无疑都必须教师具备较浓厚的科研意识,要求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
其次,教育研究是教师成长的必备条件。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说,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展、专业能力提高和专业情意的发展,都离不开研究。一名师范毕业生由新教师成为合格教师,可以在实践中感悟或师于名师,而模拟和向老教师倾角是一条成为合格教师的捷径,可以少走弯路,缩短成熟期;而又基本胜任到名家名师的成长,则需要像科学家那样的探索研究,用理性的目光,大胆尝试,创造性地改进自己的工作,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业内的行家里手。国内外许多教育家,如美国的桑代克、我国的陶行知等人,他们都是教师出身,但他们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探索出教育的真谛,成为大教育家,被后人敬仰。
最后,只有教师成为研究者,才能使教研活动根植于课堂,也才能使教育研究成果很好的在教育实际中加以应用较好的变为教育生产力。“教师即研究者”运动的积极倡导者藤豪斯谈到:“假如没有得到教师这一方面对研究成果的检验,那么就很难看到如何改进教学,或如何能满足课程规划。假如教学要得到巨大的改进,就必须形成一种可以使教师接受的,并有助于教学的研究传统。”教师通过研究,可以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树立现代的教育发展观、人才观、教育教学观构建新的教育理念,使教育改革发展的先导和动力;还可以构建以生为本的高效的课堂创新模式,推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教育研究的理想是,每个课堂都是实验室,每一位教师都是科学共同体的成员。
(2)教师如何成为研究者?
首先,学校创设优良的外部环境,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提供发展空间。学校要以“科研兴校”为切入点,建立激励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机制,提供必要的研究硬件如研究经费、研究的必要设备等,定期组织教师间、教师与专家间的交流,确实把教师的研究落到实处。
一、什么是人文关怀型班级管理
人文关怀型班级管理主要是指:作为一名教师先要具有对教师工作的满腔热情,通过实际管理工作,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潜能,是对学生的一种承认和信赖,是期望和尊重。二年级学生已基本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他们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懂得一些行为常规,而且愿意努力遵守。在上课听讲、完成作业、遵守公共秩序,尊敬师长、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体上说,对常规的认识不深刻,动作不到位,行为不规范。他们习惯过集体生活,喜欢和小伙伴一起活动;开始有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好表现自己,竞争意识和上进心有所发展,能树立近期的奋斗目标,都想争取成为好学生,希望参加少先队的一切活动,并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表扬。好奇、好动、好模仿,思维的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仍然是其共同的特点。人文关怀型班级管理注重发挥学生的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小学生较大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要。
二、与其他班级管理方式相比较的优势
与人文关怀型班级管理相比较,现在很多教师在教学管理中,普遍运用以下两种管理模式。一是经验型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没有理论指导,凭着感觉走。过去班级管理的经验就是管理的先验指南。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工作滞后,往往是班级管理出现问题时,才知道改变管理的具体策略。这个时候,已经给班级管理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这种管理方式使管理工作往往处于被动状态,班主任也经常处于应付状态,对工作没有兴趣,表现为随意性大,缺少计划性。就是有计划,也显得形同虚设,没有意义。二是制度管理型。在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班级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对学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用制度的形式,予以约束。这个种管理的模式,如果班主任,原则性强,对照班规,不考虑实际,就会开始比较顺当,但坚持一个阶段,就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个别同学,用打小报告的形式,经常的反映班级情况。如果没有人反映,班主任也不了解班级里的情况,制度就成为一纸空文。如果为了加强对班级的控制,鼓励学生打小报告,就会养成不良人格。2、师生关系僵化,缺乏感情的滋润。老师为了严格执行纪律,不分青红皂白,不关学生的内心感受。学生也会因为老师缺乏人情味,而出现逆发心理。进而破罐子破摔,把老师的话,当成耳旁风,甚至把老师当敌人。更谈不上尊重老师。老师这个时候的教育,就不会发生任何作用了。这样就往往形成了严重的师生对立。
在比较中,我们不难发现,把以人为本当作指导思想,就是我们要倡导的理念。所以,班主任要搞好人文关怀,贯彻人本观念,小学生也是有血有肉的,有丰富内心世界的人,就是要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放下师道尊严的传统,贯彻民主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人格健全,心理健康,富有智慧,思维敏捷,的优秀学生。
三、如何开展人文关怀型班级管理
㈠要注重与学生的心灵沟通。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由于环境、家庭等各种原因,养成一些不良习惯的孩子。比如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不够认真,一切感到无所谓等等。作为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应该尽可能的改变这种困境。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比如让这样的学生充当管理小助手,参与班级的管理,既能使同学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又能使小助手得以自我表现,体现自我价值。当然,参与班级管理的同学应该是广泛的,而要给每一位同学机会,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从内心深处迸出进步的火花。在年末评选“三好学生”时,也不能只从学习一个方面评价学生,要由同学集体表决。这种所谓的“信任”能够从心灵深处刺激学生的心灵,鞭策着他们的行动。
㈡强化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训练。现在班级管理中倡导一种“挑起来摘苹果”的理论,这一的理论,告诉我们:在某些方面,必须施加一定的压力,使人接受锻炼,才能促其发展。一部分成绩不好或家境不好的孩子普遍存在胆怯懦弱的现象。在全体同学面前,甚至连一句完整的话也说不出来。对于这样的学生,班主任不能听之任之,而应积极创造情境,逐步培养其自信心,促其性格朝健康的方向发展。我曾悄悄地对一位性格内向,很文静的男孩子说:“老师这几天较忙,对班级管理可能力不从心,你愿意帮我代管几天吗?”看着我诚恳的目光,他接受了。之后,我宣布让他代管几天班级,几天中,我观察他,发现他能够组织学生早读,组织学生扫地,有条不紊地组织班级工作。他开始变化了,并且变化出乎意料:性格开朗活泼了,似乎变了一个人。他的变化,更加坚定了我让孩子们“跳起来摘苹果”的信心,我总是寻找各种机会,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孩子们得到了应有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多元视角 学习材料 田忌赛马
“田忌赛马”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的学习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在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中寻求最优的策略,并在此过程中感悟优化的数学思想。以往的教学绝大多数教师按照教材的编排,从“田忌赛马”的历史故事引入,接着抛出问题:你知道田忌是怎么安排的吗?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然后结合生活中的比赛进行练习巩固,最后课堂小结。这样大众化的教学,学生学习了之后的确有所获得,但对于优化策略的理解并不深刻。究其原因在于学习材料,尤其是探究的学习材料的设计和使用。用田忌赛马的故事来探讨优化策略,有诸多局限:学生对田忌赛马的故事并不是很了解,课堂上学生兴趣不大;古代故事既成事实,不能随意改变;对阵的各级马匹,容易混淆;在故事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又显得比较生硬、跳跃,不容易和其他学习材料联系起来。
学习材料是教师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资料,是学生课堂探究的核心载体,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直接而显著的影响。教师需要通盘考虑、合理整合课堂学习材料供学生探究思考,引领学生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素养。数学学习材料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中需要怎样取用呢?下面以“田忌赛马”教学为例,谈谈基于多元的视角统合学习材料进行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基于学生主体的视角――切合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设计和运用学习材料时,需要围绕学生这个主体,考虑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唤起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经验,从而把握住学生学习的关键点。学生以往积累的数学知识和活动经验,只是为持续学习提供了可能的思路和方法,还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检验,从而巩固或形成新的数学学习方法。如果能结合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经验,联系学生的生活,就能够使课堂风生水起,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片段1】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扑克牌游戏好不好?(好啊)
出示游戏规则:每人抽3张牌,一对一PK,点数大的赢。
师:明白游戏的规则了吗?(明白)准备好了吗?
学生一起回答:准备好了!
学生的眼睛齐刷刷地盯着投影,等待电脑发牌。
1.唤醒生活经验
鉴于田忌赛马故事的局限,笔者将探究性学习材料更换为扑克牌比大小。扑克牌比大小作为一种游戏,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上来。更为重要的是这个游戏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经验,学生都经历过,而且在以往的游戏过程中已经有初步的、比较模糊的策略,能够依托所积累的生活经验进行深入的探讨。扑克牌比大小主要是比数的大小,比起对上等马、中等马和下等马进行比较,要直观、清楚很多,操作起来也非常方便,便于学生比较、讨论。
2.依托知识基础
在学习“田忌赛马”之前,学生通过“烙饼问题”和“统筹方法(沏茶问题)”的学习,对优化的策略已经有所理解,田忌赛马的策略可以丰富和深化优化策略。而学生原有的课堂学习活动经验也为开展探究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把握学习关键
学习的关键是学生针对学习的内容在学习上所遇到的疑惑和困难,教师需要在关键点上下功夫。“田忌赛马”的优化策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在不自觉地运用,但对于背后的原理并不清楚,或者没有去思考过,只是“知其然”,没有达到“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学中需要通过学习材料将重点放在为什么这样安排上。
二、基于材料本身的视角――一材多用
课堂上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原因,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提供很多的学习材料,因此,就要在同一个材料上下功夫,将学习材料用足用透。材料本身并不是数学,而是只提供了一个例子、一种现象,我们要从中去探寻背后的数学特点和本质。学习材料不能机械化、封闭化,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能够进行适当的变化,以巩固、深化、拓展学生的认识。这种变化可以有两种:一是学习材料本身,仅仅改变问题;二是适当改变材料中的某一个或几个条件,而问题不变。这两种方法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处理。
【教学片段2】引入经验初用
出示游戏规则:每人抽3张牌,一对一PK,点数大的赢。
师:谁能赢?
生:不一定。
师:如果小红想要赢,需要怎样出牌?
学生思考了一下:3、8、6。
师:能具体说一说吗?
生:3对9,8对7,6对4,三局两胜。
师:是这样吗?
学生齐声回答:是的!
教师出示两组扑克牌:9、7、4和8、6、3,先让学生初步给出对策。课堂上部分学生凭借生活经验马上就有了初步的对策,这是由于在现代的生活中,很多的比赛和游戏一般都是按照三局两胜来进行判定的,学生平时听说过、看到过,甚至也使用过。这与教学的预设相一致,说明这样的材料已经很好地引入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学片段3】枚举验证细用
师:小红是不是只有这样的安排才能取胜?
生:要把小红所有的出法试一遍才能知道。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试一下吧。请拿出练习纸,根据要求完成在练习纸上。(练习如下)
活动要求:
(1)独立思考,并填写表格。
(2)小组合作讨论:
怎样做既不会遗漏,也不会重复?
观察这些方法,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思考完成表格,先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生:我们是这样想的,先是8、6、3,小明赢;再是8、3、6,小明赢;再是6、8、3,小明赢;再是6、3、8,小明赢;再是3、8、6,小红赢;再是3、6、8,小明赢。
师:他们组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有什么好处?
生:从大到小,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也可以从小到大,这样也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师:是的,有序思考是非常好的方法。观察这些方法,你有什么发现?
生:小红总共有6种方法,但是只有3、8、6这一种方法才可以获胜。
学生前面已经给出一种解决方法,但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数学的学习不能止步于表面现象,更重要的是挖掘现象背后所隐含的本质。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地列出所有可用的方法,然后进行比较,最终让学生自己发现只有这一种方法能赢,这样便清楚地凸显出优化策略的价值,使学生初步理解了优化策略。另外,在枚举的过程中,也巩固和深化了有序思考的方法。
【教学片段4】更换条件变用
师:如果允许小红换一张牌,但不能比原来的大,你准备怎么换?为什么?
生: 把6换成5,5还是比4大。
生:也可以把3换成2,反正都是要输的。
生:3还可以换成A。
师:A表示几?
生:A就是1啊。
师:可行吗?
生(齐答):可以。
师:为什么不换8呢?
生:小明已经是7了,不能换了。如果换了,就只有一张比小明大了,那还赢得了?
师:刚才我们换了这么多,什么是不变的?
生:有两张牌比对方大。
生:用最小对最大,保证另外两张赢。
生:还要后出牌,如果先出牌就输了。(学生都笑了起来)
师:这也是很关键的哦。
接下来,对于前面用于探讨的学习材料主题并没有更换,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让学生有条件地换扑克牌,使学生迁移出牌的对策,深化优化的策略。其实,这里每张牌的点数都是精心设计过的,小红的三张牌只可以换其中6和4两张,另外一张8不能换;6只能换成5这一种换法;而3却可以换成2或A,换牌的策略比较多样化。然后将这些不同的策略进行比较、沟通,找到他们的共同点,使学生比较深入地理解了优化的思想。
三、基于学习内容的视角――三向拓展
巩固拓展练习是数学学习内容不可或缺的部分,其积极意义已经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巩固拓展可以从三个方向进行延伸:介绍知识背景、横向联系应用、纵向深入提升。学习材料便可以根据这三个方向来设计和安排,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比较、沟通。在沟通和比较中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从而形成更加立体、完善的认知结构网络。
【教学片段5】介绍知识背景
师:你听说过田忌赛马的故事吗?
出示“田忌赛马”:田忌和齐王赛马,他们的马都分为上、中、下三等,然而齐王的每一等马的实力都比田忌的马略强。
师:田忌要想取胜,该怎么安排?
齐王―田忌
上―( )
中―( )
下―( )
学生很快就填写完毕。
生:田忌用下等马对上等马,上等马对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三局两胜取胜。
师:你能说说扑克游戏和田忌赛马的共同点吗?
生:要先看对手出什么,再考虑自己出什么。
生:比对手弱一些,就要放弃一局最差的,努力去赢两局。
生:要全部情况综合起来考虑,合理安排,才能取胜。
师:你们真厉害!后来人们把这种合理安排、以弱胜强的策略称为“田忌赛马”。
在理解优化策略的基础上,重现田忌赛马的历史故事,让学生知道田忌运用优化策略取胜。通过这样练习的形式来介绍知识产生的背景,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文化;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和熟练优化的策略。通过寻找扑克牌和田忌赛马之间的联系来深化对优化思想的认识。
【教学片段6】横向联系应用
师:你觉得田忌赛马的这种策略在生活中可以用在哪些地方呢?
生:比赛。
师:能具体一点吗?
生:乒乓球比赛,用最弱去跟对方最强的比,最强的跟对方中等的比,中等的跟对方最弱的比。
生:玩拍手游戏也可以用到啊。
师:是的,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用上田忌赛马的这种策略,我们肯定可以把事情完成得更好。
数学来源于生活,还要重新回到生活当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并在横向联系生活和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认识,增强应用的意识,促进数学知识的巩固与发展,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片段7】纵向深入提升
出示拍球比赛:如果比赛中每个人都发挥正常,乙队怎样对阵才能获胜?用线连一连。
学生自主完成之后展示交流(有多种不同的方法)。
师:这么多的对阵策略都可以取胜,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最少取得三局胜利。
生:用强的三个人跟对方弱的三个人比,用弱的两个人跟对方强的两个比,就能取胜了。
生:要事先合理安排好。
师:同学们分析得都有道理,看来田忌赛马的优化策略还是很有用的。
从三局两胜到五局三胜,形式不同,场数增加,并且有多种取胜的策略,这是对田忌赛马优化策略的巩固深化和拓展。教师提供的探究性学习材料尽可能包含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层次思考和解决问题,达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的。在展示了学生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沟通提升。这里的沟通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方法背后共同的策略――优化。在沟通和比较中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每种方法,从而形成更加立体、完善的认知结构网络。
数学学习材料的设计和运用,要考虑学生的学情、材料本身的特点和学习内容的情况,放到课堂中,能够真正达到使学生乐于探究、善于探究的目的。当然,教学的预先设计只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在课堂实践中,还要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灵活、合理的调整,将预设和生成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学习材料应有的价值,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谢东艳.小学数学学习材料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2).
[2]王海儿.大 “ 材”小用与小“材”大用――数学学习材料的合理选择和利用[J].新课程阳光,2009(5).
[3]章志良,汪元英.使用学习材料的几点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07(6).
一、十以内数的学习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一)提供多元性材料,凸显数的现实意义
借助生活中出现的数据,可以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的存在感。
以“0的认识”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思考:小猴子吃桃子,可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在桃子与数一一对应的过程中,体会0可以表示一个也没有。
接着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你还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0,它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道:在尺子上见到过0,在温度计上见到过0,在电话机上见到过0,在门牌号码上见到过0,在账单上见到过0,等等。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每一种情况下0表示的不同意思。
除了教材提供的情境,收集补充大量的生活情境,尤其是学生生活的素材,可以有效激起学生学习的共鸣。
(二)提供对比性材料,强化数的序数意义
自然数既包含基数意义也包含序数意义,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我们比较强调数的基数意义,对于序数意义的理解相对比较薄弱。在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同时形成基数与序数的概念。提供一些对比类的材料,可以帮助我们较好地处理这一问题。
以“6、7的认识”一课为例,教师首先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6,然后呈现一些收集的材料,让学生说说这里的6分别表示什么?进而追问:左边框里的这些6和右边框里的这些6有什么不同?学生体会到左边的6表示一共有6个,右边的6表示第6个。通过对生活材料的对比,进一步感受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6个][第6]
如果教师能抓住教学中的每一个点有意识地渗透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的对比强化,而不是仅仅把教学的重心落在“几和第几”这节课上,相信学生对于数的序数意义一定会理解得更为深刻。
(三)提供序列性材料,体会数的整体构成
数的学习涉及很多知识,数的读写、大小、顺序、书写、基数意义、序数意义、数数、数的分与合等等,有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整体性学习数的相关知识?我们在实践中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以“10的认识”一课为例,呈现了主题图之后,教师问:你能在图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找到了图中有很多有关10的信息;教师追问:你知道10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数有什么不同吗?学生回答:10是一个两位数,它比我们以前学习的数都要大。教师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10这么与众不同,你想用哪些方法来介绍10呢?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用写、摆、拨、找、分等方法来介绍10。
[写一写][摆一摆][拨一拨][找一找][分一分][十位 个位][10]
教师提供学习单和操作材料,让学生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有序的研究,然后逐一反馈,通过“怎样介绍10?”就把有关10的学习内容整合起来了,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后续学习的基本框架。
二、千以内数的学习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自然数表示的核心。它是古代世界中最先进、科学的记数法,对世界科学和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有了十进制就可以逻辑地构造和表示数,包括数的组成和分解,也就是逻辑地认识数。
(一)提供生活化材料,构建数的直观形态
以“千以内数的认识”为例,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师:一千还能表示什么呢?请同学们借助桌上的材料,4人合作,自己摆一摆,数一数。
学生汇报成果。
组1:我们小组是用小棒来向大家介绍的,一捆是100根,100,200……900,1000,10捆100根的小棒就是1000根。
组2:我们小组是这样介绍的,报纸上这篇文章的这个框,框里的字大约是200个,200,400……1000,这篇文章的字数大约1000个。
组3:我们小组是借助袋装糖来介绍的,这里一包糖是500克,2包500克的糖就是1000克。
师:看来同样的数量,不同的物体,带给我们的感受各不相同!
对1000大小的感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选择的材料虽然各有不同,但都是1000在不同形态上的拓展,对于数的意义的建构是非常有效的。
(二)提供图形化材料,构建数的维度生成
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数形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借助图形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数概念的建立过程。
以“百以内数的认识”一课为例,教师设计了一个数小方块的操作活动。先给每个小组一堆小方块,请学生猜猜自己面前的这堆小方块有几个。 学生猜测,答案不统一。教师追问:到底有多少呢?你有什么好办法来验证?(数一数,摆一摆)教师继续追问:怎样让大家一眼就看出你们小组的小方块有几个呢?学生再次操作,数摆小方块,师生一起点评学生的作品。(小方块的个数不固定,有100,99,102,93等各种情况)接着课件展示整理小方块的过程。
通过数小方块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有序数数的价值,再用整理小方块的活动推动数形的结合,得到思维的深化。在后续的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延续这一思路,帮助学生数形结合。
(三)提供结构化的材料,体验数的多种表征
经过一系列对数的认识的学习积累,我们已经学会了用多种材料和方式来表征一个具体的数。我们还可以呈现一些结构化的材料,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和建构。
以“千以内数的认识练习课”为例,教师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教师提问:我们都知道一年有365天,想一想,如果请你来表示365这个数,你会采用哪些方法?学生先进行讨论:可以用摆小棒、拨计数器、数直线上的表示等。然后学生在练习纸上进行尝试,教师进行材料的收集和反馈。最后,将所有呈现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分类。
教师所提供的材料不仅是学生已经熟悉的,而且充满趣味,通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示365这个数的学习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也增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
三、大数的认识学习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一)提供逻辑性材料,比较数的位值意义
我们通常所说的“大数”是指千以上的数。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可以将大的数目,按照三位一节形象地表示出来。借助计数器等工具帮助学生理性思考数的生成方式,让他们学会用逻辑思维去推断数的建构。
以“大数的认识”一课为例,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复习导入的环节。
教师出示了4个“1”。
教师提问:仔细观察这四个计数器上的珠子分别表示什么数?学生回答:1,10,100,10000。教师追问:为什么同样的一颗珠子却表示不同的数呢?学生回答:1在个位上,表示1个一;1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1在百位上,表示1个百;1在万位上,表示1个万。接着教师板书数位顺序表的一部分,并总结道:原来不同数位上的珠子表示的数大小是不一样的。
利用计数器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有序地体会位值制,将其与数位顺序表对应起来,更是从形象到抽象的有效提炼,对于后续认识更大的数有着积极的铺垫作用。
(二)提供拓展性材料,经历数的基本推算
对于小的数来说,我们的操作材料是丰富多样的。一旦到了大数的教学,我们常常苦于如何选取操作的素材和如何设计操作的活动。事实上,借助一定的拓展性材料,我们完全可以实现操作学习的理念。
以“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课为例,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讨论的环节。
教师提问:说来说去,1万到底有多大呢?老师这里有几组数学信息。结合这些材料,你能想象一下,1万究竟有多大吗?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思考:
1.瓶子里大约有5000粒米,那么10000粒米大概到瓶子的哪儿?
2.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绕操场跑5圈是1000米,你估计你跑完10000米后会是怎样的状态?
3.这里是1000张纸,你来抱抱看,重吗?那10000张纸大约有多重呢?1000张纸叠起来大约有9厘米左右高,10000张纸叠起来有多高呢?
4.报纸上红线框出的部分大约有2000个字,10000个字大约需要多大的版面?你读完这一个版面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材料的选择遵循了三个维度:现实性,是生活中可感可知学生常见的素材;便利性,是相对比较小便于携带和呈现的素材;多元性,有表示颗数的米,有表示长度的跑道,有表示厚度的纸张,还有表示面积的报纸。对于数的不同形态进行了多元的呈现。
(三)提供序列性材料,抽象数的内在含义
让学生体验一个很大的数的时候,可以提供一些序列性材料,让学生从形象中逐步抽象出数的意义,综合运用推理能力来感受从量到形的提升过程。
以 “大数的认识”一课为例,教师呈现了三个层次的材料。
第一层次:初步形象感知大数。提供了教材中的漫画图片,想象这些数是很大的。1万张纸摆在一起大约有1米高,10万张纸摆在一起大约有3层楼高。1亿个小学生手拉手可以绕地球赤道3圈半。
第二层次:联系生活体会大数。例如提供一些社区或者城市建筑中的资料,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出示社区示意图:我们求智社区共有常住居民约10000人。出示体育馆图片:黄龙体育馆一次可以容纳5万人观看比赛。
第三层次:结合图形感悟大数。用长方形表示手上的细菌,如果用冷水只能冲洗掉一格的细菌,约40000个;而用温水加肥皂搓洗1分钟以上时,能洗掉9格的细菌;你知道9格的细菌是多少吗?
关键词 《装饰材料》课程 实践 应用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装饰材料》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培养学生掌握装饰材料的基本知识,具备初步合理的选材、用材的能力,同时对《施工工艺》《室内空间设计》《空间陈设艺术》等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课程从大多数的教学方法来看都侧重于理论,但课程对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的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具有很强、很实用的实际指导作用,仅凭大多数的理论学习和课堂上有限的课时教学很难培养出应用型、技术型人才。
1《装饰材料》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依靠课堂内大量的理论教学不符合本课程实践应用性强的特点
《装饰材料》课程涉及的内容很广,包括材料的主要成分、分类、属性、特征、制作工艺、使用方法、应用范围、发展趋势等方面。学生对主观内容可以直接通过理论的学习获取并吸收知识要点,但是制作工艺、使用方法、应用范围等方面需要大量的实践,仅依靠大多数高校教师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方式达不到知识面的整体覆盖。高校教师一般教学偏向于学术性,对于制作工艺等实践性的知识点和方法还是有所欠缺,必须借助相关专业领域技术人员的支持与辅助,我们常说“术业有专攻”,实践性还是长期施工和操作设备的技师更专业,如果只是理论讲授,学生很难理解,更不要说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特别是对于我校此类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宗旨的高校,应该尤为重视。
1.2课后的训练形式单一,对装饰材料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
经过调研和自我教学总结,《装饰材料》课程的课后训练形式基本以Word文本形式市场调研报告为主。此类的训练形式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在市场调研中,由于调研人是学生身份,考察常常受阻,阻碍资料的收集与提取,给学生的调研学习带来诸多不便。
(2)部分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存在有很大惰性,不愿意主动去调研和学习,因此调研报告抄袭现象比较严重,应付态度明显。
(3)调研报告以文字和图片总结为主,缺少一定的实践操作性,对装饰材料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不会有明显的提高。
以上是本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如果要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就应对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积极做出调整或改革。
2树立“三大目标”为人才培养方向,努力做到专业、企业、行业与时俱进
既使本课程得到一定的改革与拓展,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急需高级技术性人才的缺口。
2.1理论框架与实际施工工艺相结合,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高校教育体系是根完整的教育链条,每环出现问题都会影响人才能力的培养。作为《装饰材料》这门应用性、专业性、拓展性很强的课程,校方应该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应不断开拓本课程的实际操作材料、工艺、硬件设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组织学生参观材料加工工厂或学习材料的施工工艺,参与制作和操作,掌握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属性、装饰功能和应用范围,特别是要领性的环节,学生必须动手实践,实践是加深对知识点理解的最好方式,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落实在课程的具体环节中。
2.2授课与行业市场考察同步进行学习,以“专业与行业发展与时俱进”为目标
对于市场调研存在的问题,作为学院或者相关负责教师可以与企业或者品牌销售店面提前取得沟通,商家和学生形成很好的交流,能够让学生在装饰材料店面中多接触、了解新兴材料或者产品,在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前瞻性思维,积极研发新材料、新工艺、新装饰手法,培养出适合装饰公司、企业的材料研发部门等岗位大批量急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做到专业与行业发展与时俱进。
2.3通过专业技师在实践操作和材料施工中的辅助教学,以“优化课程设计与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
课程的设计除理论讲授之外,应该多加入一些实践操作的环节和课时安排,专门设置实训室或工作室。由于多数的高校教师更偏重学术性,在设备的操作或者材料施工方面比较薄弱,可引进兼职技师进行辅教学,使材料的实际应用方面要有相应的实际操作训练,同时采用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分离考核的方法,这样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做到与企业接轨、与市场接轨、与行业接轨。
《装饰材料》课程应该注重装饰材料的实践应用和操作能力的训练,因为学习装饰材料根本目的就是更准确更合理在装饰、装修工程中运用,体现出材料的价值和高品质的环境效果,因此实际应用很重要。在装饰材料店面考察和深入加工工厂进行实际操作学习体现“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的特色,同时起到拓宽知识面,提高兴趣点,加强实践能力的作用,为培养高校应用型和多方向的人才做准备。
参考文献
1、大局观念不强,工作不主动。
当任务多,责任重时,行动上多拖延。这样做的危害是使有的工作不能按时高质量完成,影响学校整体大局。究其原因,在于责任心不强,未能将自己全身心投入学校工作中,没有敢挑重担、勇挑重担的决心。
2、教学工作中,安于现状,教研教改劲头不足。
工作中对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思想,不能很快地接受,真正用到日常教学中,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创新意识,缺少锐意进取的精神。其危害是,影响了自身素质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不能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影响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其根源是“懒”字作怪,未能真正地热爱教师这一行,未能把教育学生当作已任,高有把教书育人当作人生的奋斗目标。
3、备课不精,教材钻研不透。
在教学中,只是被教科书牵着鼻子走,不明白、似是而非的知识,或需要扩展的内容,不能多方查找资料,查个明白。这样做知识讲不透,讲不清,学生听不明白,造成部分学生作业量增多,加重了学生负担,影响了课堂效率。究其原因是教学中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只把教育作为一种职业,而未把它当成自己应为之终身奋斗的事业。
4、工作方法简单,学生思想工作不够细致。
学生出了问题,不能耐心细致地了解实情,定出措施,想出办法,不能从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有时大声呵斥,有时口不择言。这样做,打击了学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影响了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究其原因是法制观念差,缺乏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
5、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缺乏平等的师生观。
工作中,不能与学生建立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总是摆出师长的面孔面对学生,使学生不能尽情地就出自己的心里话,工作中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其危害是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在学生中不能树立威信。究其原因是对学生缺乏爱心。
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定出以下措施:
1、加强以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认真领会内涵,加强师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教育新时期形势的需要。
2、认真学习教育法规,依法治教。
3、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投身教研教改中。
4、注意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学生的表率。
5、耐心细致地做好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工作,讲方法,重过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政治思想方面,本人高度自觉,长期坚持政治学习,写读书笔记,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按照各种法律法规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社会公德,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在教育教学方面,本人虚心请教,不懂就问,丰富自身业务知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因为"活到老,学到老"。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较高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重视对每一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和或相体罚。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与家长相互探究如何使学生发展的方法,措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够。一直以来,我认为我只是一个普通教师,只要教好书,上好课,管好学生,对得起学生和家长,完成领导分配的工作,就算是尽职尽责了。除了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外,平时对国家大事关心不够。
二是工作作风不够扎实,遇到困难不能知难而进,有时有任其自然的松懈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有时畏首畏尾,不能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
三是学习知识不够全面。总喜欢看自己有关教学业务方面的书籍,其它书看得较少,特别是一些理论性的看得较少。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吸收有些,但面上还不够广。认为那些理论书籍看起来枯躁无味,看了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几年的教学已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有了一种相对固定的模式,有时认为那些理论只是停留在书本上,在现实中很难行得通的。因此,就存在着一种不着急的心态。备课时虽然很认真,但懒于思考教学方法,疏于练习教学基本功。
今后改进的方向:
首先要更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不要遇难而退,要敢于与一切困难作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
其次爱岗敬业,热爱教育和学校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在平时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多听课,多学习有益于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教学经验。
第三热爱学生,关心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
第四严谨治学,刻苦钻研业务,树立优良作风,不但学习新知识,探索新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