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五年级数学册8篇

时间:2022-12-15 19:26:29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五年级数学册,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五年级数学册

篇1

        二、知识整理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简单统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约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简单统计》 复习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据整理的方法,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数据算出平均数。

        《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目标:使学生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休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空间观念。

        《约数和倍数》复习目标:1.使学生系统掌握约数和倍数有关概念,进一步弄清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熟练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和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复习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的意义、性质、约分、能、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各种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2.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3.进一步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三、过程与方法:

篇2

五(6)班学生对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掌握都比较好,学生计算能力也较强,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但是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弱。解决问题的思路还不够开阔和灵活。全班学生总体智力水平较好,但是一个班级里学生智力差异明显,班级学困生有几个。学生总体学习习惯较好,但是,有少部分学生习惯较差,常常不完成家庭作业,课堂作业也很是马虎潦草,课堂经常不专心听讲,除此之外,个别学生还要做小动作,自由讲话。种种现象,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所以,提高五年级数学的教学质量任重道远。

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及重点、难 点)

“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7 个单元,分成五部分。第一部分数的认识,有三个单元: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四单元“认识分数”和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二部分数的运算,是第八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第三部分式与方程,是第一单元的“方程”;第四部分探索规律,是第五单元的“找规律”。第五部分是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公倍数和公因数” 这一单元的要求大纲的要求比做了调整。第四单元和第六单元是有关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教学,这两个单元将揭示分数的意义,研究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倍数和公因数的知识是对分数进行通分和约分的基础,因此教材在第三单元先教学“公倍数和公因数”。数的运算中,学生已经学习了计算分母小于10 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本册教材在揭示分数的意义后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学生在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的过程中,能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计算的过程又是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教学,能及时引导学生将整数加法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推广到分数加法中,发展迁移能力。“找规律”教学简单图形平移后覆盖次数的规律。

由于学生对图形平移已有初步体验,也具有一定的探索规律的能力,因此安排这一内容是恰当的,能逐步提高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用列表和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学用倒推(还原)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这对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是有价值的。同时,能进一步增强学生运用策略分析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2 个单元,一个单元是图形的认识,即第十单元的“圆”; ”;一个单元是图形与位置。对平面上常见的直线图形的认识经验将有助于学生对曲线图形的认识,这也是学生对平面图形认知结构的一次重要拓展。本单元的教学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1个单元,是第七单元的“统计”。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表示数据方式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有效地表示数据的能力。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在本册教材中同样作了富有创意的尝试,共安排四次。这些实践与综合应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智能、情意)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经历探索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2、让学生在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

3、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

数学思考:

1、在认识等式、方程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认识公倍数、公因数等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认识分数的意义等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

4、在学习用数确定位置,认识圆等过程中,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5、在学习统计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解决问题:

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

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方程、分数、数对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其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用数对描述简单行走路线和简单的图形变换等活动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应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

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措施:

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1)

   | | | | | | | |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4、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

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5、精讲多练,熟能生巧。

优生名单:

周洁、汪天祥、陈怀磊、许志浩、葛利娟、张梦瑶、刘媛媛、陆悦

学困生:

汪浩、曾梦梦

篇3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

(24分)

(共12题;共24分)

1.

(2分)把

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绳子是全长的_______,每段绳子长_______米。

2.

(2分)在

这个分数中,当a=_______时,分数值是1,当a=_______时,分数值是5,当a=_______时(a

3.

(2分)

是一个_______,它的分数单位是_______,它有_______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把它化成带分数是_______。

4.

(2分)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面各数,并把这些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25

1

2.75

5.

(1分)

=

_______=

_______%

6.

(4分)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小数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7.

(1分)小明原有20元钱,用掉x元后,还剩下_______元。

8.

(2分)一个两位数既是3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而且是偶数,这个数最小是_______,最大是_______。

9.

(2分)17和51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_,最小公倍数是_______。

10.

(2分)一堆煤有6吨,可以烧10天,平均每天烧这堆煤的_______,3天烧了_______吨。

11.

(3分)一项工程甲队独做6天完成,乙队独做8天完成,甲队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_______,乙队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_______,_______队的工效高。

12.

(1分)小明为了观察自己的学习状况,决定将每次测验的成绩绘制成统计图,他应选用_______。

二、判断。

(5分)

(共5题;共5分)

13.

(1分)

x+3=3x

是方程。

14.

(1分)判断,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

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一定是假分数.

15.

(1分)大于

而小于

的分数只有一个。(

16.

(1分)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17.

(1分)一根电线分成4段,每段是

米。(

三、选择。

(5分)

(共5题;共5分)

18.

(1分)下列图中涂色部分可以用0.3表示的是(

)。

A

.

B

.

C

.

19.

(1分)

是真分数,x的值有(

)种可能。

A

.

3

B

.

4

C

.

5

D

.

无法判断

20.

(1分)

的分子减少3,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

)。

A

.

减少3

B

.

减少6

C

.

减少4

D

.

增加4

21.

(1分)三个连续的奇数的和是45,其中最大的一个数是(

)。

A

.

14

B

.

15

C

.

16

D

.

17

22.

(1分)要反映某地的气温变化情况,应绘制(

)。

A

.

条形统计图

B

.

折线统计图

C

.

扇形统计图

四、计算。

(30分

)

(共4题;共30分)

23.

(4分)直接写出得数.(根据近似值符号的要求估算)

2012+705=

603×39≈

2÷0.02=

0×0.54=

1﹣

+

32×25%=

×

÷

24.

(8分)解方程。

(1)6.2+40%x=15

(2)80%x-35%x=

(3)

25.

(12分)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9和10

15和45

16和40

26.

(6分)把下列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的分数。

五、应用知识。

(16分)

(共2题;共16分)

27.

(8.0分)下面是小明某天从家出发到山区的行车情况统计图。

小明某天外出行车情况统计图

(1)小明共行驶了_______千米。

(2)小明出发后,经过_______小时到达了目的地,途中休息了_______小时。

(3)不算休息,小明平均每小时行驶_______千米。

28.

(8.0分)下面是一辆旅游车往返于动物园和旅行社的时间和路程情况统计图。

(1)旅游车经过_______小时到达动物园,游客在动物园参观了_______小时。

(2)在_______这个时间段旅游车行驶的速度最快。

(3)旅游车前4小时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千米/时。

六、解决问题。

(20分)

(共4题;共20分)

29.

(5分)张华计划7天看完一本210页的《米老鼠学数学》这本书,平均每天看全书的几分之几?5天看全书的几分之几?

30.

(5分)学校食堂运来60袋大米,比运来的面粉多15袋。运来面粉多少袋?(用方程解)

31.

(5分)有两根彩带,一根长30厘米,另一根长16厘米。现在要把它们剪成长度一样的短彩带且没有剩余,每根短彩带最长是多少厘米?

32.

(5分)北京在申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中,共有105张有效票,北京获得56张。北京的得票占有效票的几分之几?

参考答案

一、填空。

(24分)

(共12题;共2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二、判断。

(5分)

(共5题;共5分)

13-1、

14-1、

15-1、

16-1、

17-1、

三、选择。

(5分)

(共5题;共5分)

18-1、

19-1、

20-1、

21-1、

22-1、

四、计算。

(30分

)

(共4题;共30分)

23-1、

24-1、

24-2、

24-3、

25-1、

26-1、

五、应用知识。

(16分)

(共2题;共16分)

27-1、

27-2、

27-3、

28-1、

28-2、

28-3、

六、解决问题。

(20分)

(共4题;共20分)

29-1、

30-1、

篇4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

1、复习三年级下册知识: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的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或相减。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化成相同的分母,再加减。

注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方法要灵活处理,可以:

(1)先全部通分,再进行计算;

(2)也可先计算三个数中的两个数后,再进行通分的;

(3)也有先部分进行通分,算出部分的结果后,再第二次通分的。

注意:具体的题型具体分析,尽量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

补充知识点:整数加减法运算定律在分数加减法中同样适用,见下图:

4、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通常是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来得到。

注意:对于某些分数也可以将它化为分母是10、100、1000之类的分数,然后再直接写成小数形式。例如:

5、常见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1、长方体、正方体各自的特点:

顶点

个数

个数

大小关系

条数

长度关系

长方体

8

6

都是长方形,特殊的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其余四个面是完全一样的长方形。

相对的面是完全一样的长方形。

12

可以分为三组,相对的棱平行且相等。

正方体

8

6

都是正方形。

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12

长度都相等。

注意: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或者 长×4+宽×4+高×4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灵活运用公式,能求出长方体的长、宽、高或是正方体的棱长:

长方体:长+宽+高=长方体的棱长总和÷4    长=长方体的棱长总和÷4-宽-高

正方体:棱长=正方体的棱长总和÷12

3、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了解正方体平面展开图的几种形式,并以此来判断。

正方体展开规律(四类)

第一类,中间四连方,两侧各一个,共六种:

第二类,中间三连方,两侧各有一、二个,共三种:

第三类,中间二连方,两侧各有二个,只有一种:

第四类,两排各三个,只有一种:

4、长方体的表面积是指六个面的面积之和。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宽×高+长×高)×2

正方体表面积=边长×边长×6

5、露在外面的面的个数:有两种常见的观察方法。

方法一:看每个纸箱露在外面的面,再加到一起;

方法二: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看每个角度都能看到多少个面,再加到一起。

例如:如图,4个棱长都是10厘米的正方体堆放在墙角处,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

解:首先应找出有多少个面露在外面:

如果用法一的方法来找:3+1+2+3=9(个);

如果用法二的方法来找:从上面看有3个面,从右侧面看有2个面,从正面看有4个面,共有3+2+4=9(个)。

因为每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所以露在外面的面积=10×10×9=900(厘米2)

答:露在外面的面积一共是900平方厘米。

6、发现并找出堆放的正方体的个数与露在外面的面数的变化规律,采用列表法来找规律,例如: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比起整数乘整数的意义,它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包括两种情况:

(1)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即求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是求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1)分母不变,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2)能约分的最好先约分。

3、打折的含义,例如:九折,是指现价是原价的。

4、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子相乘做分子,分母相乘做分母,能约分的最好先约分。计算结果必是最简分数。

5、比较分数相乘的积与每一个乘数的大小:

(1)真分数相乘:积小于每个乘数;

(2)真分数与假分数相乘:积大于真分数,小于假分数。

6、认识单位“1”: 也称整体“1”, 把一个完整的量(比如一段路程、一项工程、一筐苹果、一本书、一段时间等)或一个数(正数)视为一个整体或一个单位,可记为“1”。

例如:教室里男生人数是总数的:把教室里的总人数当作单位“1”;教室里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把教室里的女生人数当作单位“1”;

注意:要找出被当作单位“1”的量,必须首先找到“关键句”,就是有“分率(后面没带有单位的几分之几)”的句子。这样的句子结构往往是:谁“占”(或“是”、“相当于”、“正好”等)谁的几分之几,其中“的几分之几”左边的“谁”就是单位“1”。因此,这个方法可以简单概括为:找单位“1”就是看“的”字左边的量。

7、一个数乘以小于1的分数,所得乘积小于原数(简称:小小)

一个数乘以大于1的分数,所得乘积大于原数(简称:大大)

第四单元《长方体(二)》

1、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物体的容积。

2、常用单位:体积单位:米3 (m3) 分米3(dm3) 厘米3 (cm3)

容积单位:升(L)  毫升(ml)

补充知识点:冰箱的容积用“升”作单位;

我们饮用的自来水用“立方米”作单位。

单位换算:(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为1000)

(小单位化成大单位要除以进率,大单位化成小单位要乘以进率。

可以概括为:小化大除一下,大化小乘一下)

1米3=1000分米3  1分米3=1000厘米3

1升=1000毫升

1升=1分米3

1毫升=1厘米3

单名数与复名数之间的互化:

单名数:由一个数和一个单位名称组成的名数叫做单名数。

复名数: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及单位名称组成的名数叫做复名数。

复名数化为单名数:8米320分米3=8020分米3=8.20米3

单名数化为复名数:3800毫升=3升800毫升

25.7立方分米=25立方分米700立方厘米

3、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a3

补充: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S×h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横截面面积×长

4、灵活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如:长方体的高=体积÷长÷宽

5、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方法一:将不规则物体投入有一定量水的长方体容器中,测量长方体的长和宽以及水位升高了多少,然后把数据代入到长方体的长×宽×水位升高高度中,即得到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方法二:将不规则物体投入装满水的容器中,将溢出的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测量长方体的长、宽以及水位高度,然后把数据代入到长方体的长×宽×水位高度中,即得到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第五单元《分数除法》

1、如果两个数的乘积是1,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

注意: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2、求倒数的方法: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

注意:1的倒数仍是1;0没有倒数(因为在分数中,0不能做分母);整数n的倒数是:。

3、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就是把这个分数平均分成整数份。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4、整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5、除以一个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6、比较商与被除数的大小:

(1)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

(2)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

(3)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

7、用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样的问题。

例如:鸭的孵(fū)化期是28天,它是鹅的孵化期的,求鹅的孵化期是多少天?

(1)方程解法:根据题目中包含的等量关系:鹅的孵化期×=鸭的孵化期,可设鹅的孵化期为x天,则:

答:鹅的孵化期为30天。

(2)算术解法:先找到题目中作为单位“1”的量,然后看这个量是已知还是未知,若已知则用乘法,若未知则用除法。

由题意知,作为单位“1”的量为鹅的孵化期,它是未知的,所以用鸭的孵化期除以它对应的分率,即:

答:鹅的孵化期为30天。

注:找单位“1”的方法为:找单位“1”就是看“的”字左边的量。

8、解简单的方程时可以直接采用的公式:

加数=和-另一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乘数=积÷另一乘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第六单元《确定位置》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置的方法:

(1)以某一点为观测中心,标出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将观测点与物体所在的位置连线;用量角器测量角度,最后得出结论在哪个方向上。

(2)用直尺测量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例如:下面是一个平面图:

①以学校为观测点,丁丁家的位置

是 西 偏 北45°,距离学校1800米。

②以学校为观测点,青青家的位置

是 东 偏 北26°,距离学校1500米。

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找到题中的等量关系式

(2)解设所求量为x

(3)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相应的方程

(4)解答方程,注意计算结果不带单位。

(5)检验做答。

2、在有多个未知数量的应用题中,通常应将1倍数设为x,举例如下:

例:爸爸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父子俩年龄之和为40,求父亲和儿子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解:首先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式:爸爸年龄+儿子年龄=40

因为儿子年龄是1倍数,所以:设儿子年龄为x岁,那么爸爸年龄就是4x,代入等量关系式得:

爸爸年龄为:4x=4×8=32(岁)

答:爸爸的年龄为32岁,儿子的年龄为8岁。

3、相遇问题:相遇问题涉及到的公式: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相距距离=速度和×相遇时间

数学好玩

包装的学问:要节约包装纸,就要使包装后的表面积最小。对于将两个盒子包成一包的情况,两个盒子重叠的面积最大时,包装后的表面积最小,最节约包装纸。

注意: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让长方体最大的表面重叠在一起。

第八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1、复式条形统计图:用两个不同的条形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的数量。

2、复式折线统计图:用两根不同的折线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的数量。

(复式统计图的好处:可同时对两个不同的数量进行比较)

3、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就是平均数。

平均数具有代表性,任何一个数有变化,平均数都有反应。

篇5

【关键词】电教媒体 ; 新课导入 ; 新课进行 ;介入时机电教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介入时机得当则有利于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有了充分的事先准备,教师在课堂上才能适时、适当地使用各种教学媒体,使之产生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下面以新课导入中和新课进行中多媒体的运用为例,谈谈电教媒体的介入时机。

1新课导入中电教媒体的介入举例

1.1巧设悬念导入。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例如:教学“能被3 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师利用实物投影让学生当场书写一些数,师生进行比赛,看谁最先判断出这些数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跃跃欲试,但随着数位增加,数目的增大,他们的判断会越来越困难。很自然,学生会想:老师用的什么诀窍,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教师抓住这一“火候”,启发导入,从而把学生的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非达”的愤悱境地,引起对新知强烈的探究愿望,把学生带入广阔的数学天地。

1.2利用故事,激发联想。针对小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典故、谜语、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分数大小的比较”时,老师说:“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这时老师打开录音机“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会,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说:“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六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吧?”悟空乐了,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应得的还少呢?”听完故事,老师说:“谁能告诉八戒这是为什么吗?”这样的导入,既生动有趣,又蕴含着新知识。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与教学有关的趣闻、故事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为课堂教学成功铺下基石。

1.3设置障碍导入。“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思维一般都从问题开始。这种导入就是教师适当创设“问题意境”,提出疑问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积极思维。例如:刚学完同分母分数加法,再学习异分母分数加法时,我利用投影片说:“这儿有两块同样大的饼,请第一个同学切下它的1/2,第二个同学切下剩下的1/2 (即整块饼的1/4)。”然后问:他们一共切下了这块饼的几分之几?有些同学迅速地回答是1/2+1/4=2/6。此时我没有急于给予否定, 而是再请一个同学切下另一块饼的2/6,然后将两个2/6作比较,学生清楚地看到, 两个2/6怎么不相同呢?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欲望。 教师顺水推舟:好吧!咱们今天就来学习异分母的加法。

2新课进行中电教媒体的介入举例

2.1在新旧知识连接点上。在领会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凭借电教手段助一臂之力,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从而轻松地获取新知识。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设计了两组画面。第一组认识一个数或一个计量单位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再通过学具配以折折、摆摆、画画等实际操作,感知单位“1”,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以及何为“平均分” 。第二组认识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如8个苹果组成的整体、12面小旗组成的整体 ……通过课件在银幕上依次显示。同时教师边引导边板书,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回答教师在讲解“分数的意义”过程中所提出的有关问题。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分数概念诸多要素有了全面的感知,即而抽象概括,一个东西(一个苹果、蛋糕)、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如一堆苹果、一些小旗、一片森林、一 群羊、一队小朋友……)都可看作单位“1”(同时银幕不断显示这些画面,加深对单位“1”的具体理解——单位 “1”小可小到比细胞还小,大可大到整个宇宙)。由平均分成2份、3份……最后抽象为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将抽象出来的各个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就很自然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2.2在学生思维困惑处。教者如能在学生思维困惑处介入电教媒体,既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也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我将教材P37页11题改为:由27个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把它的表面全部涂上绿色,然后将此绿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绿色的各为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绿色也没有的?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投影在银幕呈现“切割”、“ 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其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2.3在教学关键处。在教学关键处,借助电教手段,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关键是要求学生弄清楚分母不同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在教学1/2+1/3时,我设计了这样两框投影片(投影片略),教学时,首先展示第一框,启发提问:1/2+1/3结果是多少呢?是2个1/2吗?是2个1/3吗?同时旋转动片,从1/2片的阴影使学生看清2个1/2的阴影面积便是整个圆;然后旋转1/3片,使其占有2个1/3的阴影面积,此时再将1/2阴影面积与1/3阴影面积相加后,与上两次2个1/2与2个1/3面积所得圆的阴影面积均不同,然后再旋转它们各复原位。使学生直观观察到1/2+1/3既不是2个1/2,也不等于2个1/3。从而自然得出异分母分数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结论。明确了这个道理后,学生由于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正迁移的启示,就会立刻联想到通分,化为同分母分数后再相加减。待学生答出各分数通分后的结果时,展示第二框,并将两框图形完全重合在一起。这样,整个思维过程、计算方法全溶于一框投影片中,比用传统媒体——由几个不透明的图来讲述,效果要好得多。

在实际教学中,只有科学地依据各种媒体的功能,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其特性,才能达到预期目的。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使各种教学媒体真正达到升华教学过程,改善教学效果的作用。

篇6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测试8

一、单选题(总分:40分本大题共8小题,共40分)

1.(本题5分)用6个长、宽、高分别为3、2、1厘米的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则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小为

A.80平方厘米

B.72平方厘米

C.66平方厘米

D.56平方厘米

2.(本题5分)把一个棱长为a米的正方体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这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是(

A.8

a2

B.6

a2+a2

C.无法确定

3.(本题5分)下列四个平面图形中,不能折叠成无盖的长方体盒子的是(

A.

B.

C.

D.

4.(本题5分)下面各图中,不能拼成一个完整正方体的是(

A.

B.

C.

D.

5.(本题5分)一本书长16厘米,宽12厘米,厚2厘米,把2本同样的书包成一包,至少要(

)平方厘米的纸.

A.608

B.928

C.944

D.112

6.(本题5分)把一个长8

cm、宽5

cm、高3

cm的长方体加高3

cm,则表面积增加(

)cm2。

A.40

B.24

C.15

D.78

7.(本题5分)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30cm2,把它平均分开后正好是两个相等的正方体,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cm2。

A.

15

B.

18

C.

13

D.

50

8.(本题5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48平方厘米,则它的每个面的面积是(

A.6平方厘米

B.8平方厘米

C.12平方厘米

D.24平方厘米

二、填空题(总分:25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9.(本题5分)棱长是4cm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____,体积是____.

10.(本题5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54dm2,占地面积是____

dm2.它的体积是____dm2.

11.(本题5分)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____个面,____条棱,____个顶点.正方体可以看作是____、____、____都相等的长方体.

12.(本题5分)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比是3:2:5,已知它的宽是4分米,它的体积是____,表面积是____.

13.(本题5分)一根长90厘米的铁丝,用来做一种棱长3厘米的正方体框架,最多可以做____个.

三、解答题(总分:35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

14.(本题7分)

15.(本题7分)计算下列图形的表面积:

16.(本题7分)补画图形,使之成为长方体的直观图.

17.(本题7分)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3.5分米,它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18.(本题7分)学校门厅里有2根方柱,每根方柱高4米,地面都是边长0.5米的正方形.如果要在每根柱子四周贴上大理石,贴大理石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三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测试8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3×2+3×6+2×6)×2,

=(6+18+12)×2,

=36×2,

=72(平方厘米);

答:则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小为72平方厘米.

故选:B.

2.【答案】:A;

【解析】:解:a×a×(6+2)=8a2(平方米),

答:这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是8a2平方米.

故选:A.

3.【答案】:C;

【解析】:下列四个平面图形中,不能折叠成无盖的长方体盒子的是图C。

故选:C

4.【答案】:B;

【解析】:解:根据正方体展开图的特征,图A、图C和图D能折成正方体,图B不能折成正方体;

故选:B.

5.【答案】:A;

【解析】:解:(16×12+16×2+12×2)×2×2-16×12×2

=248×2×2-384

=992-384

=608(平方厘米);

答:至少要608平方厘米的纸.

故选:A.

6.【答案】:D;

【解析】:8×3×2+5×3×2=48+30

=78(cm2)

所以表面积增加78

cm2。

故选D。

7.【答案】:B;

【解析】: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为:30÷10=3(平方厘米),

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3×6=18(平方厘米),

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18平方厘米。

故选:B

8.【答案】:B;

【解析】:解:48÷6=8(平方厘米);

答:它的每个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

故选:B.

9.【答案】:144平方厘米;64立方厘米;

【解析】:解:表面积:4×4×6=144(平方厘米)

体积:4×4×4=64(立方厘米)

答:正方体的表面积是144平方厘米,体积是64立方厘米.

故答案为:144立方厘米、64平方厘米.

10.【答案】:9;27;

【解析】:解: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是:54÷6=9(dm2),

因为3×3=9,所以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3dm,

3×3×3=27(dm3),

答:它的占地面积是9dm2,体积是27dm3.

故答案为:9,27.

11.【答案】:6;12;8;长;宽;高;

【解析】:解: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正方体可以看作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故答案为:6,12,8,长,宽,高.

12.【答案】:240立方分米;248平方分米;

【解析】:解:长:4×

3

2

篇7

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期教五年级,共有学生29人。从去年的学习成绩看,该班学生大部分学生平时在数学学习上态度较好,上课能认真听讲,能自觉按时完成作业,但有个别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加上学习方法有待改进,导致与班级整体脱节。针对本班的数学教学现状,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在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采取以优带差促中等赶优等的办法,同时不忽视优生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

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人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地表的变化及保护"、"能量的表现形式及相互转换"、"宇宙天体的构成及探索"、"科学探索历程及科技未来展望"等研究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相关主题及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引领学生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及事物变化的相互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本册教科书注意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整理,注重用联系的观点构建教科书整体结构。随着学生科学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直接生活经验在教科书中的呈现越来越淡化,相反,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逐渐丰富,这些知识经验为进一步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了条件,并在教科书中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来。从每单元的结构分析,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并且相互关联得更加紧密,表现出学生知识经验纵横交错的"网络化"结构特点。

六、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小博士协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2一、全册教材内容分析及改进意见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具体可分解如下: 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图形的变换和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在学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版块。

二、本册教学任务和目标

1、基础知识和技能: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

2、

3、5的倍数的特征;

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⑦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3一、以课堂为核心,提高教学效率

1、认真备课。

认真准备课堂内容,做到具有实效性。对我来说,去年已经带过一年的五年级数学,但版本不一样,对人教版的教材比较陌生,要想在课堂上运用自如,课下必须下足功夫,所以我熟读教材,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课下,针对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为什么,究竟是我的教学方法有问题,还是没有把握住教材的重难点,然后在下节课查缺补漏。此外,在备课本中我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再联系以前的教学经验认真设计练

2、上课。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我在教学中积极利用多媒体的动感性,直观性,尽可能的把教学中的重难点,简单化,然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在轻松的课堂中掌握知识。

(2)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在教学中我注重利用学生身边的事和数来创设问题情境,对高年级的孩子来说,动手操作比说教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获得快乐。

(3)注重评价。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一些奖励措施对学生进行评价。根据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表现,采用加分的形式对其进行鼓励,每个学生都渴望被表扬鼓励,老师不经意的一句鼓励可能对孩子产生很大的鼓励作用。所以,在课堂上我不会吝啬我的掌声、我的微笑。

3、作业批改。

与上学期相比,本学期在作业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改变,注重了作业的实效性、情感性、沟通交流性。作业本不仅是检查学生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还是我和学生情感交流的通道、教师改进教学的镜子。我从不搞题海战术,每次的作业量不大但我要求他们要有质量,通过作业本,我会发现学生在哪些知识点上掌握的不够,需要在下节课上加以强调。同时我也注重作业的评价,对做得好的表扬称赞,画个大大的笑脸,做得不好的加油鼓励。

两个班的数学程度不同,所以辅导时也不可能同步,二班的差生比较多辅导课就去的次数多,然他们反复练习一些较容易的题目,增强他们的信心。

二、注重学生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轻松快捷地学好知识;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有损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如果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学习知识就会事半功倍。所以在本学期,我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例如,认真书写、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及时总结反思、学会阅读课本等一般习惯养成和特殊习惯养成,并在各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接受知识更快更有效了。

三、积极提高自身修养积极

1、不断充实自己。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时代在变迁,如果不及时充实自己的大脑,你就会被淘汰。所以,在本学期我认真阅读学校订阅的一些小学教育报,认真利用学校为我们提供的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

2、积极参与学校的专项研究,打造快乐高效的数学课堂。

通过积极参与学校的优质课教学活动、各种教研活动,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运用于自己的课堂。

3、积极参加学校的论语背诵活动,提高自己文学修养的同时可以借鉴古代教育大家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受益颇深。

总体看来,这学期有进步,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如在教学中,课堂语言不简单明了等,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努力逐步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和新课程标准理念,争取更加的优秀、完美,继续保持我所教学生的优秀,超越自我,挑战自己,既是,还要更好!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4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43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但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三、教材分析

1、数与代数本册教科书有关数与代数的知识安排了倍数和因数;

分数;分数加减法和方程。这几部分内容联系是紧密的,倍数和因数的学习为学习分数做准备,分数的学习是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基础,分数加减法的学习以及学生前面掌握的整数四则计算是学生学习方程的基础。

2、空间与图形在这部分内容的设计中,充分体现“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通过观察物体、制作模型、数学实验等方式,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表象,在这些表象的支持下,通过亲身体验来帮助学生获得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本质特征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统计与概率这部分内容不但出现了单式的折线统计图,还出现了复式的折线统计图,并且把学习重点不放在如何制作统计图上面,而是放在如何运用折线统计图来了解信息,应用信息上面,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统计观念的目的。

4、实践与综合应用本册安排的综合应用在编写方式继续采用了程序性的活动方式,为学生设计出基本的活动程序并指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进行活动,并在每个程序下面都给学生留有记录、分析、计算和写建议的地方,明确要求学生参与整个活动过程,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倍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在1~100的非零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非零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并知识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以内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知道什么是因数、公因数和公因数。

在1~100的非零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非零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公因数和公因数。

3、知道什么是奇数、偶数、质数、合数、互质数和最简分数,会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4、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

知道分数和除法、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成分数)

5、会进行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运算及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会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6、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用方程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7、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并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8、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单位长度的实际含义。

9、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这些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0、进一步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通过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11、初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初步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1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类推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察和统计观念。

五、教学措施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与第一学段的学生相比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5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包括小数的乘法、对称、平移与旋转、小学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因数与倍数、统计、总复习七个单元内容。

二、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28人。大多数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符合年龄及年级特点,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数学的信心较强;学生信息窗的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同时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性解决问题的方面也欠缺,需要下大力量来培养训练。同时也存在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家长配合不到位现象,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本班的学生能够听从老师的教导,但是自主创新的意识还是比较缺乏,针对这现象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加强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对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家长常于疏忽的学生,应在课内课外加以帮助,使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算的口算;

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认识循环小数。

2、使学生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地计算小数混合运算式题,培养学生自觉进行简便运算的意识。

3、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能够用分步列式和综合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并在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中,使学生体会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

4、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特征;

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会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引导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等图形变换的方法设计简单的图案。

5、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之间的互化。

并初步学会运用简单的工具测定直线和测量两点间较远距离的方法,了解步测和目测的方法,以及初步了解密铺,能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密铺图形。

6、进一步学习统计表,会填写较复杂的统计表;

了解统计表中的“合计”、“总计”的具体意义,会根据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能对统计表进行初步的分析;理解统计表中的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能根据所给数据求加权平均数,并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通过一些简单事件,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7、使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学过的运算定律、性质和计算公式。

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会解一些简单的方程。使学生学会列方程解一些比较简单的应用题的方法。

8、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有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和可能性以及综合应用等领域的知识得到系统的整理,数学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解决问题的意识得到加强,能力得到发展,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

1、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和正确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4、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特征,

5、在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过程中建立“新”、“旧”图形之间的联系,

6、渗透转化、对应思想,

7、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8、掌握实际测量的方法。

9、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1、正确确定小数乘、除法中积、商的小数点的位置。

2、利用图形特征解决一些较灵活的实际问题。

3、对学生户外学习活动的组织及任何一种测量方法的掌握要有一个反复。

4、实践的过程。

5、列方程解应用题时。

6、如何找等量关系

四、教学措施

1、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品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题、练习题的设计,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及思品教育因素,结合教材内容适时适度的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通过计算和应用题的解答,培养学生仔细的良好学习态度,以及题后验算的良好习惯。

2、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小数乘除法要求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关键是理解意义、掌握方法。重点要让学生知道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是根据积德变化规律来确定的。

(2)重视基础,要求适度。小数乘除法的计算要求“比较熟练”,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只要求达到“正确‘。同时对口算的训练要给予一定的重视,要掌握口算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3)运用规律,合理计算。整数的运算定律对小数的计算同样适用,教学时要培养学生观察题中的数据,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合理运算的意识,并注意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体验计算教学的开放性。

(4)验算检查,养成习惯。小数的乘除法计算可以进行相互验算,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要进行“步步为营”或者“一步三回头”式的检查,重要的是使检查和验算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检查和验算,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认真、塌实的学习态度和作风,让学生终生受益。

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能力

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能力,是小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蕴含的因素,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4、能力培养目标: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形象感受——抽象概括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进一步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渠道,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学习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课时安排

1、小数的乘法7课时

2、平移与旋转4课时

3、小数除法11课时

4、简易方程9课时

5、多边形的面积13课时

篇8

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全班共有学生18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但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一) 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乘法和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

(四)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

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

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公式。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向周边的居民宣传有关禁毒知识,做禁毒宣传的小能手。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4、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合作探究,拓展引申。

6、给特殊群体更多的关心与爱心,因材施教,分层次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一、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改进教学工作的措施及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掌握学习方法

6、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创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四、预计达到的效果

1、能根据现实生活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并会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2、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3、继续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验算的好习惯。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3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各自的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措施

1.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加强教学的探索性和开放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与概率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四、课时安排:

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1、小数乘法(8课时)机动(1课时)

2、小数除法(13课时)机动(2课时)

3、观察物体(3课时)

机动(2课时)

4、简易方程(18)课时机动(2课时)

5、多边形的面积

(12课时) 机动(2课时)

6、统计与可能性(5课时)机动1课时

7、数学广角(3课时)机动1课时

8、总复习(4课时)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4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一) 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乘法和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

(四)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

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

2、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公式。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向周边的居民宣传有关禁毒知识,做禁毒宣传的小能手。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任教的五年级(2)班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比过去有很大的进步,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基本上能积极思考,举手发言,合作意识较强,少数学生能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但总体上从期末测试情况看,学生的成绩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学困生的面还是比较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方面有不同的收获。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各自的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学设想

1.加强探索性和开放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主要体现在下面几方面:

(1)内容的呈现、展开更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增强了探索性,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用字母表示数的教材编排,从学生熟悉的探索规律入手,由符号表示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让学生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教学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一个量时,增加了开放性和探索性。

(2)以等式的基本性质为解方程的依据,生动直观地呈现解方程的原理。长期以来,在小学阶段教学简易方程,方程变形的主要依据是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是用算术的思路求未知数。这样的教学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因而易于理解,但是却不易与中学的教学衔接,到了中学还需要重新学习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或方程的同解原理解方程。现在,根据《标准》的要求,从小学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而且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3)解方程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有机结合。

将解方程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有机结合,在教学解方程时,例题的内容都是由实际问题引入方程,在现实背景下求解方程并检验。这样处理有助于学生理解解方程的过程也有利于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观察物体”的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学习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和提高,让学生通过观察几何形体,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且不能一次看到物体所有的面;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两个物体及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和位置关系。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同时,练习对从不同方向观察得到的图形表象,结合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判断,从而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多边形的面积”单元,则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理解了面积的概念,会计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形成有关多边形面积的系统知识。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得到较多的有关空间观念的训练机会。

首先,每种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教学,均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得到。

其次,按照知识学习的先后顺序,逐步提高探索的难度和要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就直接让学生试着将三角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到梯形面积的计算时,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自己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

第三,研究每一种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教材均没有给出推导的过程,以便于学生从多种途径探索,自己得出结论,从而给教师和学生都留以较大的创造空间。

3.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注意选取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生活事例作为素材,让学生感受、体会所学知识的含义,为深刻的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可能性的教学,教材设计了学生经常进行的各种游戏——足球比赛、跳棋、击鼓传花、跳房子,等等。通过操作、实验、研讨,让学生了解游戏规则中蕴涵的数学问题,讨论其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从而丰富对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的体验,形成对这一抽象概念的正确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的思维习惯。

例如,中位数的教学也是安排了“掷沙包比赛”的内容,让学生在主动的、有趣的收集、分析、描述数据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理解中位数的意义和作用。

4.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解决问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教学时注意将解决问题的教学融合于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通过各部分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数学广角”单元以及数学综合运用活动中,加强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使学生逐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动手实践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教学时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考虑到学生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等因素,注意选择知识内容深刻、内涵更丰富的教学素材,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