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银行公司客户经理工作8篇

时间:2023-01-29 14:07:5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银行公司客户经理工作,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银行公司客户经理工作

篇1

专业金融入学时间20__年9月

试点单位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直属学院

调查单位中国银行重庆分行__支行

调查时间20__年4月20日------20__年5月15日

20__年5月15日

调查提纲

一、调查对象(包括基本情况):

中国银行__支行是重庆分行的下属机构之一。地处__区杨家坪国际金融大厦,该行成立于1989年,至今已有十五年时间,该行共有18个网点,240名职工。截止20__年4月末,一般性公司存款余额为9.5亿元,一般性公司贷款余额为4.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61。

二、调查时间:20__年4月20日至20__年5月15日

三、调查内容:

1、优质客户的开发与管理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根基。

2、综合多样的银行产品是获得客户的法宝。

3、建立过硬的客户经理队伍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关键。

四、调查体会:

中国银行__支行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拥有一批稳定的优质公司客户,该行重视优质客户的营销、管理和维护,善于利用自身的优势产品来吸引客户,同时积极推行客户经理制,各项业务有了进一步发展。但在改善客户结构,合理运用银行产品及完善客户经理制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努力。

调查时间:20__年4月20日----20__年5月15日

调查地点:中国银行__支行

被调查人:中国银行__支行分管公司业务的副行长:陈乾平

调查目的:以客户为中心开展经营活动是现代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基本法则。银行的资金来源与客户,只有把资金投放到优质客户手中,通过为客户提供多层次、相互配套的综合产品,才能尽可能多地获得利润,提高业务的综合收益水平。近年来,个人金融业务发展较快,但就中国银行__支行而言,公司业务仍占主导地位。为掌握目前商业银行公司业务发展的现状以及公司客户的开发与管理的情况,特作此调查。

调查结果:

优质客户的开发与管理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根基。综合多样的银行产品是获得客户的法宝。建立过硬的客户经理队伍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关键。

调查记录:

问:中国银行__支行是哪一年成立的?

陈:中国银行__支行成立于1989年。

问:中国银行__支行目前的公司业务发展如何?

陈:截止20__年4月末,一般性公司存款余额为9.5亿元,一般性公司贷款余额为4.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61。

问:您认为,公司业务在银行占什么样的地位?

陈:以客户为中心开展经营活动是现代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基本法则。银行的资金来源与客户,只有把资金投放到优质客户手中,通过为客户提供多层次、相互配套的综合产品,才能尽可能多地获得利润,提高业务的综合收益水平。近年来,个人金融业务发展较快,但就中国银行__支行而言,公司业务仍占主导地位。

问:贵行已拥有多少优质公司客户?

陈:在现有的公司客户中,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的占公司客户28,B级以上的占公司客户的26,也即是B级以上的优质客户占达到54。

问:在银行产品的营销推广方面有何心得?

陈:综合多样的银行产品是获得客户的法宝。我行推出的信用证项下的应收帐款作质押开立银行承兑汇票的新产品受到许多有进出口业务的客户的赞赏,不但稳定了老客户,还开发了一定的新客户,推动了我行业务的发展。

问:贵行已实行了客户经理制吗?

陈:建立和推广客户经理制是现代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符合现代商业银行改革的内在要求。我行于20__年8月起在支行的公司业务部和零售业务部试行客户经理制,目前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

__支行公司客户开发与管理的现状

以客户为中心开展经营活动是现代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基本法则。银行的资金来源与客户,只有把资金投放到优质客户手中,通过为客户提供多层次、相互配套的综合产品,才能尽可能多地获得利润,提高业务的综合收益水平。近年来,个人金融业务发展较快,但就中国银行__支行而言,公司业务仍占主导地位。

一、优质客户的开发与管理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根基。商业银行作为客户资金融通中介,与客户已成为“荣辱与共”的共同体。近年来,随着银行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优质客户成为各家商业银行争夺的焦点,一切经营管理活动都围绕优质客户展开,以客户满意为最终目标。商业银行只有拥有一大批稳定的优质客户,才有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才能把资金投放到优质客户中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保证资金安全。银行业是高风险行业,其自身风险与客户风险紧密相关。开发优质客户是银行从源头上控制风险的关键举措。如果银行拥有一大批优质客户,就可以保持存款的稳定性,防止资金的流动性风险,如果银行将大部分贷款投向优质客户,银行信贷风险将大大降低。中国银行__支行在解掉历史包袱后,从20__年起大力发展优质客户,注重客户结构的调整,在现有的公司客户中,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的占公司客户28,B级以上的占公司客户的26,也即是B级以上的优质客户占达到54,已经拥有一定规模的优质客户群体。使得其经营实力大大增强,品牌形象得以提升,竞争优势凸显。

二、综合多样的银行产品是获得客户的法宝。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银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银行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和创新能力。产品是银行开发与管理客户的工具,没有银行产品,银行的客户开发与管理工作就无从谈起。银行产品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1、既有赢利性又有风险性。任何一种银行产品都可能给客户或银行带来盈利或损失,这是银行产品的典型特征,不考虑二者关系的银行产品最终将导致该产品的失败。2、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银行提供的产品由一系列配套组成,能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同时它存在于社会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是其他产品无法比拟的。3、集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为一体。客户要想获得银行的产品,必需通过银行或其分支机构,而不象商品那样通过批发商、零售商等中间商,银行产品的这一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同业间的竞争。4、增值性。人们购买银行产品或服务的主要目的是期望回报,这是银行产品区别于其他服务的显著特点。5、价格弹性大。在目前的金融市场中,许多银行产品是可以相互替代的,这就加

剧了产品的竞争。在这种形势下,价格的微小变动都可能引起银行产品需求的巨大变动。中国银行新产品的开发是商业银行在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指导下,不断满足客户新的需求,赢得客户,建立与客户长期战略合作利益伙伴关系的要求,是金融竞争及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银行__支行在立足于银行传统业务的同时,注重新产品的营销和推广,其推出的信用证项下的应收帐款作质押开立银行承兑汇票的新产品受到许多有进出口业务的客户的赞赏。不但稳定了老客户,还开发了一定的新客户,推动了自身业务的发展。三、建立过硬的客户经理队伍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关键。建立和推广客户经理制是现代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符合现代商业银行改革的内在要求。一是转换经营机制的需要。商业银行其经营策略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必须及时掌握市场的变化,了解客户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以此实现自身的经营目标。要做到这一点,光有柜台人员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一支主动了解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提供优质服务,从而发现、培育和巩固优良客户的专职队伍。为适应这一需要,建立和推广客户经理制,服务方式从原来的多线对单点转变为束线对单点,方便了客户,提高了效率与质量。二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一般的柜台人员及行政人员受工作职责的局限不能全面的掌握情况,而客户经理在拓展客户的过程中与外界接触较多,能及时掌握外界的环境、竞争对手的动态及客户需求,从而选定目标市场,弥补自身在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缺陷,实施适当的营销策略,开展有效的竞争。三是适应社会对金融服务需求的需要。传统的银行业务人员因内部的职能分工所限往往只能为客户提供一两种现有的服务品种,难以满足客户日益差异的需求,必须有一批可以主动为客户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专业队伍,才能巩固和发展优质客户。

调查结果:

优质客户的开发与管理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根基。综合多样的银行产品是获得客户的法宝。建立过硬的客户经理队伍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关键。

调查体会:中国银行__支行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拥有一批稳定的优质公司客户,该行重视优质客户的营销、管理和维护,善于利用自身的优势产品来吸引客户,同时积极推行客户经理制,各项业务有了进一步发展。但在改善客户结构,合理运用银行产品及完善客户经理制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努力。

调查结论和建议:

1、一步加强优[本文来源于文秘站-www,,找范文请到文秘站网]质客户的开发管理工作,不断壮大优质客户群体。虽然通过近几年的努力,中国银行__支行已拥有一批优质的公司客户,但想要在日趋激烈的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必须不断发展新的优质客户,壮大优质客户群体,使自身的负债业务稳步增长,增强资金实力。

篇2

【关键词】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

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各商业银行明显加快了零售业务转型的步伐,纷纷大有摆脱传统公司业务发展瓶颈的气势,尤其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开展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一时间“对公业务上收,零售业务下沉”经营理念视为银行零售业务改革的真理。短短几年内,庞大的零售业务平台在各行逐步搭建起来了,无论从组织构架,人员管理,业务培训,流程再造还是绩效管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且在一段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零售业务收入在整个银行业务收入中的比重不断提升,然而,过快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带了一系列负面的影响,对银行整体业务,尤其是公司业务造成不利影响。

1.传统对公业务人才的流失。

按照“对公业务上收,零售业务下沉”相关要求搭建组织构架及客户营销平台,将公司业务和零售业务人为的分裂开来,成立了若干公司业务客户部,承担规模以上客户的维护营销工作,网点仅承担部分微小客户的维护工作,而主要经历放在了个人客户的维护和营销上。

在这样情况下成立的对公客户部门在工作开展上面临了巨大的困难。一是在身份确认上,以前客户经理开展工作往往以网点作为依托,能够较好的确认自己的身份,理顺与客户间的关系。现在依托一个没有物理网点支持的客户部,让客户缺乏一定的信任感。二是在为客户提供服务上,很明显的可以看出,客户部门对网点的营销与网点对客户提供的基础服务是割裂开来的。客户经理在与客户的交流中没法承诺网点基础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营销效果明显减弱。并且由于客户部门往往并没有在企业开户的网点办公,这样对客户的日常经营状况及资金来往状况不能很好的把握,也明显减少日常与客户接触的机会。很多情况下,由于人员变更频繁,很多企业并不清楚自己的管户客户经理是谁,而客户经理也不知道自己所管企业的相关情况,就更谈不上对企业的维护和营销。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公司客户流失严重。三是绩效考核上。客户部门是从原有网点的基础上剥离出来,业务经营范围变窄,考核指标更细化、更专业化,应该说,考核上变得不利。另一方面,对公客户经理们一时也不能适应这种工作的方式。因此,在收入上往往产生很大的落差。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在零售业务转型的初期,很多优秀的公司客户经理都选择了跳槽,这样对一些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公司业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2.营业网点缺乏公司业务营销动力。

转型后的营业网点主要是进行零售业务的拓展及优质个人客户的维护工作,从网点主管到各个人客户经理,再到各柜员,搭建了一个完整高效的零售业务营销的平台。不断的进行流程优化也仅仅是为了怎么样能更好的拓展及维护高端个人客户及更好的营销中间业务产品。在对公司客户的维护及拓展上基本上为空白。一是没有配备专职的对公客户经理,对公司业务的开展不熟悉,大多数个人客户经理并没有从事过对公客户的营销及维护工作,不具备专业知识。二是网点没有公司信贷业务权限。按照条线分管的原则,公司业务上收,只有客户部门才有信贷调查的权限,网点不能开展公司信贷业务,对企业客户的维护仅仅停留在提供柜台基础服务上。三是网点存量对公资源很少。进行条线划分以后,但凡较大一些的公司客户就划归了客户部门维护,网点留存的仅是一些基本没有任何潜力的低端对公客户,对其潜力开发有限。四是对网点对公业务的考核基本没有。由于网点属于个人条线的主战场,在大力发展个人业务的前提下,基本弱化了对网点公司业务的考核,无法调动网点对企业客户拓展及维护的积极性,即使有时在工作遇到一个公司业务的需求,也由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而予以拒接,造成整个网点公司业务不断萎缩的一个状态。

3.基层网点对公业务服务水平降低。

基层网点不仅弱化了对公司客户的维护与拓展,同时在对公司客户的基础服务上也逐步变差,其中核心的原因还是对网点的定位及考核的导向作用。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了《营业网点功能分区域现场管理工作指引(试行)》,据了解,按照该指引要求,为进一步强化网点现场服务与营销功能,提出大力实施“大厅制胜”策略。按照“公司业务上收、个人业务下沉”的思路,明确了营业网点“以服务个人客户为主,兼做对公结算平台”的功能定位,同时依据营业网点的功能划分为自助网点、基础网点、骨干网点和理财中心四类。在这四类网点中并没有提出对公司客户营销和拓展的职能,由此对网点的定位很容易看出,网点在对公业务发展中比较尴尬的位置。另一方面,在对网点的绩效考核计划书上,并没有对公司客户的营销提出明确的要求,即使在考核上有一些公司业务维护的分值,也往往淹没在轰轰烈烈零售业务营销的大潮中了。在这样的一种导向下,不可避免使得网点全员逐步降低对只是挂名在本网点的客户部门的公司客户的柜面服务工作。再有,网点与对公客户部门往往是平级部门,相互间不存在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这样,在缺乏部门间沟通的情况下,根本无法为公司客户提供优质的综合服务。更有甚者,由于考核原因,在一些关键客户上,网点与客户部会产生利益上的冲突,即出现所谓的“抢业绩”情况,使得客户处于谁也不敢得罪的尴尬局面,也使得网点与客户部门在对客户的服务上处于一种博弈的状态,严重影响了对客户的服务水平。

4.综合业务产品创新能力减弱。

由于条线割裂带来的对公业务营销的障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公业务的发展及其缓慢,客户部门对业务的开展缺乏热情,同时,很多客户部门没有更深度的接触客户,没能了解到客户的最新需求,从而缺乏产品创新所需的信息源泉。同时,零售业务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对创新业务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对一些能够公私联动综合产品的开发和运用。

在当前银行也面临日益加剧的行业竞争及客户多样化需求的客观背景下,如何提高综合性的产品来深挖客户潜力就变得尤为重要的了,不管是一个大型国有企业客户还是一个小型个体私营业主,他们既有公司业务产品的需求,同样也会有个人零售业务产品的需求。我们需要对综合业务产品的开发及运用,以满足客户的全面需求。

5.与对公业务的割裂制约了零售业务的进一步做大。

割裂后的零售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遇到瓶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客户资源的不断枯竭,零售业务的发展主要靠单个客户的营销和维护,营销成本大且稳定性差,对客户潜力开发到一定程度增长就很困难,无法满足持续增长的要求。同时,个人客户增长受网点区域的限制,随着业务不断发展,对本区域内客户的覆盖面不断加强,必然出现个人客户增长乏力的局面。二是不能满足一些高端个人客户的综合需求,不能很好的维护存量客户,从而可能导致客户的流失。当前来看,很多个人高端客户均为大型企业高管和大型私营业主,在为他们提供零售业务产品的同时,他们往往会提出公司业务方面的需求,如果不能很好的为这部分高端客户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很有可能导致客户流失。再者,在对新客户的营销过程中,也会遇到这种情况,客户提出的需求有可能是综合性的。只有我们能够提供综合性的产品解决方案,才能在业务营销中取得先机,也就才能谈业务的持续发展。

作为商业银行最重要的经营载体网点来说,公司业务和零售业务就像他的两条腿,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项都无法满足当前的竞争需求,也无法满足网点作为创利中心不断发展的客观需要。网点应该承担起公司业务和零售业务共同发展的责任,同时,也不应该有太大的压力,在很多情况下,公司业务和零售业务是可以相互促进,互相发展的,通过公私联动可以破解其中任何一方面业务发展的瓶颈。

篇3

一、授信审查岗

职位描述:

1)审查分行营销部门申报的各类公司、小企业授信业务,提出明确的审查意见,以保障金融资产安全;

(2)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机构和上级行的有关要求,在现行法律、法规框架内,根据授信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草拟和贯彻落实授信管理的总体规划和信贷政策;

(3)参与分行的授信管理检查工作,落实授信管理的各项规定;

(4)定期收集相关行业信息,关注行业变化、及时研究并分析授信审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风险防范的措施,供决策岗参考;

(5)承担培训职责,进行专业培训和辅导,提高信贷人员的工作技能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职位要求:

(1)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年龄35周岁以下;

(2)金融、经济、财会、管理、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毕业;

(3)具有1年以上银行同业工作经验,熟悉了解银行信贷业务;

(4)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或银行从业资格证等相关资格证书者优先;

(5)具有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文字写作能力,工作认真负责,组织纪律观念及责任心强;

(6)身体健康,形象气质好;品行端正,无任何违规违纪行为;符合交通银行亲属回避规定。

二、对公客户经理

职位描述:

(1)认真学习并掌握我行公司业务产品特点及相关业务知识;

(2)积极做好公司客户的营销开拓及维护工作;

(3)深刻理解公司客户需求并为其制定个性化金融服务方案;

(4)严格执行我行信贷政策及相关规范要求,做到合规经营;

(5)根据我行业务发展重点,协助做好个人客户的营销和推荐工作。

职位要求:

(1)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年龄35周岁以下;

(2)金融、经济、财会、管理、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毕业;

(3)具有2年以上同业工作经验,其中1年客户经理工作经验,熟悉了解业务拓展;

(4)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或银行从业资格证等相关资格证书者优先;

篇4

XX年12月经分行批准,担任授信管理部副总经理主持全部门的管理工作。主要职责除履行分管工作职责外,还承担对分行信贷管理部部门和市行领导负责,负责所辖城区支行信贷业务的正常健康运作;主持本部门全面工作,对上级行下达的各项计划指标和监测指标的完成情况负责;组织贯彻落实人行、银监会与总行有关信贷政策和管理规定,并组织制订实施具体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组织对支行和各经营单位的信贷业务考核;对向人行、银监会和上级行报送的信贷业务报表;对信贷业务的分析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按上级行授权权限对有关信贷业务进行审核,负责组织本行贷审会日常运作;组织管理本部门的日常工作,负责规划实施本部门人员职能分工、岗位配置和职责考核;组织信贷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上级行信贷管理部门和本行赋予的其他职责。

XX年本人主要管理工作为分管审查组和出账审核组的工作,主持全部门管理工作的时间较短,所以今年的述职主要对分管工作进行回顾和评估。就分管工作的岗位职责要求,本人基本上尽职地完成分管工作,保证了全行公司授信业务审查和出账审核工作顺利开展,配合分管贷后管理组和综合管理组的杨辽滨副总经理完成了授信管理部全部管理工作。现将XX年本人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具体分管工作完成情况

全年组织47次贷审会,审查420个授信项目,授信项目总金额140亿元。其中:审议通过289个项目上,总金额122亿元;上报上级行项目64个,总金额70亿元。

审核办理3700笔出账业务,金额223.9亿元人民币,外币1.25亿美元。其中:贷款260笔,金额83.55亿元;贴现450笔,金额38.8亿元;国际贸易融资450笔,金额1.25亿美元;承兑2500笔,金额110亿元;保函80笔,金额8.3亿元。

二、完善基础管理工作

XX年是全行“规范管理深化年”,总行针对公司授信业务管理工作下发一系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本人立足于授信管理部的基础管理工作,主动承担了全部门基础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修订、增补工作。对提高授信管理部的基础管理工作,理顺内部业务流程,规范各项业务操作细则,明确各岗位责任等方面发挥一点作用。主要基础规章制度建设情况工作如下:

1、在上级行下发的各种零散信贷业务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吸收同业先进科学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结合我行现行管理框架,制定了《xx银行xx支行公司授信业务管理办法》,作为指导我行公司授信业务全流程管理的系统性法规,并在XX年进行了贯彻执行。

2、结合上级行对分支机构信贷管理部职能和岗位设置要求,信贷管理部及时修订了<>,对信贷管理部的信用审查、贷后管理、数据统计、出账管理、系统维护、档案管理等管理模块进行明确的职能定位,落实各岗位管理人员,明确交叉辅助岗位,将本职岗位与对口管理、服务机构(部门)落实到具体的人员,明确部门内各岗位信息传递流程,将行内外由部门承担配合的工作指定到具体工作人员,实现授信管理部组织体系和信息传递的有序运行,实现了管理工作的落实到人。

3、通过总结XX年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形势,对我行XX年信贷业务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依据总行下发XX年信贷指导意见,在对XX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经济走势预测的基础上,我部及时下发《xx银行xx支行XX年授信业务指导意见》,从源头上指导一线客户经理进行业务开发,保证上半年我行信贷业

务运行始终按照年初制定规划运行,实现了信贷风险管理工作风险前移、制度先行,保证我行全年信贷工作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和监管政策下有序运行。

4、通过总结以往年度同行业在出账管理中发生操作环节风险,我行在上级行下发的出账管理要求基础上,对我行出账审核流程进行优化,明确了出账环节审核要求,通过相互制约的岗位控制操作风险,制定了《xx银行xx支行出账审核实施细则》,在各经营机构内建立独立的出账操作人员队伍,实现客户经理业务开发和出账操作环节的分离。对额度内频繁出账、低风险业务出账操作存在手续繁琐问题,及时下发《xx银行xx支行额度内出账集中处理的通知》、对符合再转授权条件的经营机构进行《低风险业务再转授权通知》。

5、针对当前各家银行依靠垒大户追求规模和对集团关联客户授信额度不能量化管理问题,防止对大客户的集中授信风险发生,及时规避集团客户的系统风险。制定了《xx银行xx支行公司客户授信额度测算管理办法》,以量化的数据模型测算我行对公司客户的授信额度上限测算方法,保证了我行对集团客户敞口授信总量理性控制。对总体债务超出我行所测算总体债务上限的客户坚决不进,对存量授信客户重新审定,对超出总体债务上限的客户制定逐步压缩计划。从源头和制度上防止对垒大客户和集团客户集中授信风险的发生。

6、依据“xx银行民营100”的指导思想,我行公司授信业务确定了“差别化”营销策略,将发展中小客户作为我行重要战略决策,制定了《xx银行xx支行中小客户授信业务操作指引》,作为中小客户开发、中小客户管理、中小客户决策全过程管理指导原则,有效地防范了我行公司业务授信风险的集中,促进了辽宁省中小客户发展,响应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要求。

7、进一步制度化、程序化我行授信业务集体决策体系,起草了《xx银行xx支行贷审会条例》和《xx银行xx支行授信管理部联审会议事规程》,明确集体决策组织的委员组成、委员职责、议事程序、惩罚规定、考核管理,确定授信管理部联审会专家意见作为贷审会的参谋地位,在制度层面完善了我行授信决策体系,保证我行集体审议、集体决策授信风险要求的全面落实和贯彻。

8、通过现场调研、亲自操作感受和对授信业务操作细节分析,查找、筛选、逆向思维分析各业务操作细节存在风险隐患,及时下发十多个规范要求和通知。主要有:对公司业务部、资产保全部、筹备行公司业务上报规范性的通知、对人民币业务和国际业务规范性通知、规范保证金的证明、规范授信核保操作流程、规范保函业务操作流程、规范会计报表审计、规范抵押资产评估要求、规范贷款卡查询的要求、规范信贷管理系统录入要求、规范法人客户评级要求、规范保证金替换审批流程、规范了仓储场地现场勘查的操作、细化了调查报告撰写格式和产品价格确定依据等十五个规范性要求。

9、为了保证上述各项管理办法和规范性的要求贯彻执行,制定了《xx银行xx支行公司授信业务操作流程定量考核管理办法》,对客户经理业务开发管理实行量化全流程定量考核,将业务操作考核结果与客户经理的经营绩效挂钩,实现对客户等级认定的科学性,保证我行客户经理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计划在XX年全面推行实施。

10、通过分析研究我国历次宏观经济调控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影响,结合我行现存业务发展模式,为了建立我行长效的信贷资产风险控制机制,草拟了,现已提交全行经营机构负责人讨论,拟作为指导我行未来五年信贷业务开展纲领性的指导思想。

三、主动参与总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新需求的完善工作

XX年总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全面上线运行,在出账审核流程、授信审批、统计功能方面仍存在某些不完善的地方,本人以实事求是精神将工作发现或感觉到需进一步完善方面积极组织系统管理员向总行反映,并及时向总行报告

我行的需求。

总行接受我行建议完善了批量处理快捷审批流程、完善了部分统计功能。

四、圆满完成接待上级行检查指导工作

XX年总行共派出五次检查、指导组对我行

信贷业务进行检查指导,我主动参与接待总行检查组工作,并充分利用每次总行检查指导时机,全面地向检查组人员介绍沈阳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展示我行信贷业务管理工作,让总行业务管理人员了解我行信贷业务管理水平和信贷业务发展,认真接待、积级组织材料,取得检查组对我行信贷管理工作的基本认可。并将每次检查工作作为我行查找管理漏洞、完善管理工作、调整我行信贷业务结构有利时机。

五、准确把握政策脉搏,严防我行信贷业务的政策性风险

通过学习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认识到国家防止经济过热的货币政策的严肃性,及时提出了对我行追求规模扩张政策进行重新调整,确立了“以高效资产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组织审查组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及总行下发的行业准入标准;提出对集团客户和股权关系复杂客户始终坚持审慎性放贷的原则,使我行在当前资金断裂“德隆系”公司中没有一笔敞口授信业务;对民营企业向重工业化转型中,有选择地支持实力强的物流民营客户,坚决回避在五大行业规模扩张过快的民营客户,如唐山建龙钢铁、工源水泥等客户;响应国家发展中小客户政策,将发展中小客户作为我行未来战略选择进行明确,全年我行累计新开发几十家中小客户,有力支持了沈阳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

坚决贯彻执行沈阳市银监局去年对我行检查发现的贷款(贴现)转保证金、贷款逆向操作、承兑业务量过大的问题,主动在信贷管理方面下发专项规定和要求,主动压缩承兑业务总量、杜绝了贷款转保证金、贷款逆向操作、票据贴现的不规范现象。

六、发挥领导作用,引导培育良好的工作氛围

XX年,通过日常工作交流感觉部门人员工作态度茫然、按部就班、缺少工作主动性和热情等问题。本人利用周例会机会向全部同志共同探讨了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态度决定工作结果、工作没有任何借口、你真的很不错等四个基本观点,从励志方面鼓励全部工作人员,振奋工作精神、端正工作态度,取得初步效果。

七、承担全行客户经理组织培训工作重任

XX年本人在主管行领导的授意下,主动承担起全行客户经理系列培训的组织领导工作,在XX年下半年信贷结构调整及公司业务开发放缓时期,组织全行客户经理进行一系列的信贷业务培训,取得阶段性成果。XX年此种培训还将深入开展下去。

八、理论体系上存在不足

1、对银行追规模扩张,银行资产质量及其风险减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XX年全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本人没有给领导提出前瞻性的合理化建议,主动回避异地客户、压缩大额授信客户、调减承兑余额,结果导致XX年新增了吴中仪表逾期贷款,出现沈阳公用发展贷款预警,下半年被动地按总行压缩承兑江票计划调整承兑汇票余额,影响了我行XX年下半业务正常开展,失去一部分低风险承兑业务。主要问题为:以前没有很好思考规模和效益、规模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对“资产质量是发展第一主题”理念的认识不深,对质量、规模、效益三者协调发展关系理解处于口头,没有落实到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中,不能勇于说不,失去很多可以主动回避风险的最佳机会。

2、对银行资本必须覆盖风险,进而限制银行过度扩张认识不充分。针对这一点知识,XX年以前本人头脑一直空白,缺少系统理论知识,每日仅研究具体授信项目的信用风险,很少从银行资本上思考银行的信贷规模到底可做到多大等深层次管理问题,特别是总行限制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和商票贴现余额以后,才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系统学习,明白银行信贷资源经营有限性,加深对我行存量信贷业务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必要性的认识,并能理性决策如何使我行有限信贷资源得到高效的运用。本人已初步理解了银行资本有限

、资本必须覆盖风险、资本制约规模的基本概念。

3、对银行经营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互协调性以及信贷业务风险发生的滞后性及银行经营风险的反经济周期性认识不够,在XX年甚至XX年上半年还存在少许盲目乐观性,对总行调整政策没能做到及时接受,幸好在主管行指点下,认识到我行现在必须进行客户、定价、保证金等结构刚性调整的必要性。及时调整了风险控制的指导思想,实施了适度从紧的审查原则,保证了全行信贷结构调整工作在XX年顺利实施,最终保证我行经营效益提高,有力降低信贷风险,压缩了承兑总量和调减了大客户的授信总量。

九、本人对信贷风险管理工作再认识

通过学年国家实施宏观经济调整政策和总行进行一系列产品结构、风险排查活动实施,回顾我国金融体系在历次宏观经济大调整时期的得失,结合本人近五年银行风险管理工作实践。作为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部门的负责人,应牢牢地树立一个长期稳定的经营理念指导日常管理工作。即在强化“质量是发展是第一主题”理念基础上,坚持一个思想、保持三个理性、把握四个关系。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以效益为目的,以质量为前提,以规模为手段,坚决放弃片面追求规模的做法。保持三个理性,一是理性对待市场,即不为市场的起伏所左右,始终清醒地判断市场风险,做到进退自如,风险可控;二是理性对待同业,即在积极借鉴学习同业好的经验与做法的同时,坚决反对各种不计成本的非理性竞争行为;三是理性对待自已,即勇于并善于看清自已的问题,牢记历史教训,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把握四层关系,是指正确处理好管理与发展、质量与速度、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制度建设和管理团队建设等四方面的关系。

篇5

20xx年12月经分行批准,担任授信管理部副总经理主持全部门的管理工作。主要职责除履行分管工作职责外,还承担对分行信贷管理部部门和市行领导负责,负责所辖城区支行信贷业务的正常健康运作;主持本部门全面工作,对上级行下达的各项计划指标和监测指标的完成情况负责;组织贯彻落实人行、银监会与总行有关信贷政策和管理规定,并组织制订实施具体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组织对支行和各经营单位的信贷业务考核;对向人行、银监会和上级行报送的信贷业务报表;对信贷业务的分析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按上级行授权权限对有关信贷业务进行审核,负责组织本行贷审会日常运作;组织管理本部门的日常工作,负责规划实施本部门人员职能分工、岗位配置和职责考核;组织信贷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上级行信贷管理部门和本行赋予的其他职责。

20xx年本人主要管理工作为分管审查组和出账审核组的工作,主持全部门管理工作的时间较短,所以今年的述职主要对分管工作进行回顾和评估。就分管工作的岗位职责要求,本人基本上尽职地完成分管工作,保证了全行公司授信业务审查和出账审核工作顺利开展,配合分管贷后管理组和综合管理组的杨辽滨副总经理完成了授信管理部全部管理工作。现将20xx年本人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具体分管工作完成情况

全年组织47次贷审会,审查420个授信项目,授信项目总金额140亿元。其中:审议通过289个项目上,总金额122亿元;上报上级行项目64个,总金额70亿元。

审核办理3700笔出账业务,金额223.9亿元人民币,外币1.25亿美元。其中:借贷260笔,金额83.55亿元;贴现450笔,金额38.8亿元;国际贸易融资450笔,金额1.25亿美元;承兑2500笔,金额110亿元;保函80笔,金额8.3亿元。

二、完善基础管理工作

20xx年是全行“规范管理深化年”,总行针对公司授信业务管理工作下发一系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本人立足于授信管理部的基础管理工作,主动承担了全部门基础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修订、增补工作。对提高授信管理部的基础管理工作,理顺内部业务流程,规范各项业务操作细则,明确各岗位责任等方面发挥一点作用。主要基础规章制度建设情况工作如下:

1、在上级行下发的各种零散信贷业务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吸收同业先进科学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结合我行现行管理框架,制定了《XX银行XX支行公司授信业务管理办法》,作为指导我行公司授信业务全流程管理的系统性法规,并在20xx年进行了贯彻执行。

2、结合上级行对分支机构信贷管理部职能和岗位设置要求,信贷管理部及时修订了<

>,对信贷管理部的信用审查、贷后管理、数据统计、出账管理、系统维护、档案管理等管理模块进行明确的职能定位,落实各岗位管理人员,明确交叉辅助岗位,将本职岗位与对口管理、服务机构(部门)落实到具体的人员,明确部门内各岗位信息传递流程,将行内外由部门承担配合的工作指定到具体工作人员,实现授信管理部组织体系和信息传递的有序运行,实现了管理工作的落实到人。

3、通过总结03年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形势,对我行03年信贷业务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依据总行下发04年信贷指导意见,在对04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经济走势预测的基础上,我部及时下发《XX银行XX支行20xx年授信业务指导意见》,从源头上指导一线客户经理进行业务开发,保证上半年我行信贷业务运行始终按照年初制定规划运行,实现了信贷风险管理工作风险前移、制度先行,保证我行全年信贷工作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和监管政策下有序运行。

4、通过总结以往年度同行业在出账管理中发生操作环节风险,我行在上级行下发的出账管理要求基础上,对我行出账审核流程进行优化,明确了出账环节审核要求,通过相互制约的岗位控制操作风险,制定了《XX银行XX支行出账审核实施细则》,在各经营机构内建立独立的出账操作人员队伍,实现客户经理业务开发和出账操作环节的分离。对额度内频繁出账、低风险业务出账操作存在手续繁琐问题,及时下发《XX银行XX支行额度内出账集中处理的通知》、对符合再转授权条件的经营机构进行《低风险业务再转授权通知》。

5、针对当前各家银行依靠垒大户追求规模和对集团关联客户授信额度不能量化管理问题,防止对大客户的集中授信风险发生,及时规避集团客户的系统风险。制定了《XX银行XX支行公司客户授信额度测算管理办法》,以量化的数据模型测算我行对公司客户的授信额度上限测算方法,保证了我行对集团客户敞口授信总量理性控制。对总体债务超出我行所测算总体债务上限的客户坚决不进,对存量授信客户重新审定,对超出总体债务上限的客户制定逐步压缩计划。从源头

的和制度上防止对垒大客户和集团客户集中授信风险的发生。

6、依据“XX银行民营100”的指导思想,我行公司授信业务确定了“差别化”营销策略,将发展中小客户作为我行重要战略决策,制定了《XX银行XX支行中小客户授信业务操作指引》,作为中小客户开发、中小客户管理、中小客户决策全过程管理指导原则,有效地防范了我行公司业务授信风险的集中,促进了辽宁省中小客户发展,响应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要求。

7、进一步制度化、程序化我行授信业务集体决策体系,起草了《XX银行XX支行贷审会条例》和《XX银行XX支行授信管理部联审会议事规程》,明确集体决策组织的委员组成、委员职责、议事程序、惩罚规定、考核管理,确定授信管理部联审会专家意见作为贷审会的参谋地位,在制度层面完善了我行授信决策体系,保证我行集体审议、集体决策授信风险要求的全面落实和贯彻。

8、通过现场调研、亲自操作感受和对授信业务操作细节分析,查找、筛选、逆向思维分析各业务操作细节存在风险隐患,及时下发十多个规范要求和通知。主要有:对公司业务部、资产保全部、筹备行公司业务上报规范性的通知、对人民币业务和国际业务规范性通知、规范保证金的证明、规范授信核保操作流程、规范保函业务操作流程、规范会计报表审计、规范抵押资产评估要求、规范借贷卡查询的要求、规范信贷管理系统录入要求、规范法人客户评级要求、规范保证金替换审批流程、规范了仓储场地现场勘查的操作、细化了调查报告撰写格式和产品价格确定依据等十五个规范性要求。

9、为了保证上述各项管理办法和规范性的要求贯彻执行,制定了《XX银行XX支行公司授信业务操作流程定量考核管理办法》,对客户经理业务开发管理实行量化全流程定量考核,将业务操作考核结果与客户经理的经营绩效挂钩,实现对客户等级认定的科学性,保证我行客户经理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计划在20xx年全面推行实施。

10、通过分析研究我国历次宏观经济调控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影响,结合我行现存业务发展模式,为了建立我行长效的信贷资产风险控制机制,草拟了,现已提交全行经营机构负责人讨论,拟作为指导我行未来五年信贷业务开展纲领性的指导思想。

三、主动参与总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新需求的完善工作

20xx年总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全面上线运行,在出账审核流程、授信审批、统计功能方面仍存在某些不完善的地方,本人以实事求是精神将工作发现或感觉到需进一步完善方面积极组织系统管理员向总行反映,并及时向总行报告我行的需求。

总行接受我行建议完善了批量处理快捷审批流程、完善了部分统计功能。

四、圆满完成接待上级行检查指导工作

20xx年总行共派出五次检查、指导组对我行信贷业务进行检查指导,我主动参与接待总行检查组工作,并充分利用每次总行检查指导时机,全面地向检查组人员介绍沈阳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展示我行信贷业务管理工作,让总行业务管理人员了解我行信贷业务管理水平和信贷业务发展,认真接待、积级组织材料,取得检查组对我行信贷管理工作的基本认可。并将每次检查工作作为我行查找管理漏洞、完善管理工作、调整我行信贷业务结构有利时机。

五、准确把握政策脉搏,严防我行信贷业务的政策性风险

通过学习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认识到国家防止经济过热的货币政策的严肃性,及时提出了对我行追求规模扩张政策进行重新调整,确立了“以高效资产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组织审查组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及总行下发的行业准入标准;提出对集团客户和股权关系复杂客户始终坚持审慎性放贷的原则,使我行在当前资金断裂“德隆系”公司中没有一笔敞口授信业务;对民营企业向重工业化转型中,有选择地支持实力强的物流民营客户,坚决回避在五大行业规模扩张过快的民营客户,如唐山建龙钢铁、工源水泥等客户;响应国家发展中小客户政策,将发展中小客户作为我行未来战略选择进行明确,全年我行累计新开发几十家中小客户,有力支持了沈阳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

坚决贯彻执行沈阳市银监局去年对我行检查发现的借贷(贴现)转保证金、借贷逆向操作、承兑业务量过大的问题,主动在信贷管理方面下发专项规定和要求,主动压缩承兑业务总量、杜绝了借贷转保证金、借贷逆向操作、票据贴现的不规范现象。

六、发挥领导作用,引导培育良好的工作氛围

20xx年,通过日常工作交流感觉部门人员工作态度茫然、按部就班、缺少工作主动性和热情等问题。本人利用周例会机会向全部同志共同探讨了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态度决定工作结果、工作没有任何借口、你真的很等四个基本观点,从励志方面鼓励全部工作人员,振奋工作精神、端正工作态度,取得初步效果。

七、承担全行客户经理组织培训工作重任

20xx年本人在主管行领导的授意下,主动承担起全行客户经理系列培训的组织领导工作,在20xx年下半年信贷结构调整及公司业务开发放缓时期,组织全行客户经理进行一系列的信贷业务培训,取得阶段性成果。20xx年此种培训还将深入开展下去。

八、理论体系上存在不足

1、对银行追规模扩张,银行资产质量及其风险减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的20xx年全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本人没有给领导提出前瞻性的合理化建议,主动回避异地客户、压缩大额授信客户、调减承兑余额,结果导致20xx年新增了吴中仪表逾期借贷,出现沈阳公用发展借贷预警,下半年被动地按总行压缩承兑江票计划调整承兑汇票余额,影响了我行20xx年下半业务正常开展,失去一部分低风险承兑业务。主要问题为:以前没有很好思考规模和效益、规模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对“资产质量是发展第一主题”理念的认识不深,对质量、规模、效益三者协调发展关系理解处于口头,没有落实到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中,不能勇于说不,失去很多可以主动回避风险的最佳机会。

2、对银行资本必须覆盖风险,进而限制银行过度扩张认识不充分。针对这一点知识,20xx年以前本人头脑一直空白,缺少系统理论知识,每日仅研究具体授信项目的信用风险,很少从银行资本上思考银行的信贷规模到底可做到多大等深层次管理问题,特别是总行限制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和商票贴现余额以后,才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系统学习,明白银行信贷资源经营有限性,加深对我行存量信贷业务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必要性的认识,并能理性决策如何使我行有限信贷资源得到高效的运用。本人已初步理解了银行资本有限、资本必须覆盖风险、资本制约规模的基本概念。

3、对银行经营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互协调性以及信贷业务风险发生的滞后性及银行经营风险的反经济周期性认识不够,在20xx年甚至20xx年上半年还存在少许盲目乐观性,对总行调整政策没能做到及时接受,幸好在主管行指点下,认识到我行现在必须进行客户、定价、保证金等结构刚性调整的必要性。及时调整了风险控制的指导思想,实施了适度从紧的审查原则,保证了全行信贷结构调整工作在20xx年顺利实施,最终保证我行经营效益提高,有力降低信贷风险,压缩了承兑总量和调减了大客户的授信总量。

九、本人对信贷风险管理工作再认识

通过学习20xx年国家实施宏观经济调整政策和总行进行一系列产品结构、风险排查活动实施,回顾我国金融体系在历次宏观经济大调整时期的得失,结合本人近五年银行风险管理工作实践。作为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部门的负责人,应牢牢地树立一个长期稳定的经营理念指导日常管理工作。即在强化“质量是发展是第一主题”理念基础上,坚持一个思想、保持三个理性、把握四个关系。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以效益为目的,以质量为前提,以规模为手段,坚决放弃片面追求规模的做法。保持三个理性,一是理性对待市场,即不为市场的起伏所左右,始终清醒地判断市场风险,做到进退自如,风险可控;二是理性对待同业,即在积极借鉴学习同业好的经验与做法的同时,坚决反对各种不计成本的非理性竞争行为;三是理性对待自已,即勇于并善于看清自已的问题,牢记历史教训,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把握四层关系,是指正确处理好管理与发展、质量与速度、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制度建设和管理团队建设等四方面的关系。

篇6

【关键词】客户经理;队伍建设;对策

一、商业银行基层客户经理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客户经理人员数量偏少。基层客户经理作为商业银行市场拓展战略的实施者和执行者,是营销市场的先锋,是服务客户的主力,是价值创造的关键点。但目前商业银行基层客户经理数量偏少,并且身兼数职,力量普遍偏弱。同时,客户经理的知识结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也不尽合理。

2.客户经理素质还需提高。从岗位要求来讲,商业银行客户经理不仅要熟悉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等基本的银行业务,对企业经营、资本运作、产品组合、金融顾问等方面要有较高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目前基层行客户经理素质普遍不高,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匮乏,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一是部分客户经理的市场化意识淡薄,主要表现为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坐等客户上门,迫于绩效考核的压力为业务指标而营销等现象。二是部分客户经理的营销能力较弱。一些客户经理在营销中的人际沟通能力、营销技巧欠缺,难以与客户建立起良好的关系,甚至影响与原有客户的关系。三是客户经理对产品的熟悉程度偏低。有些客户经理对新产品知之甚少,对各种产品之间的深层次关系与分析更是缺乏基本的研究。

3.客户经理管理机制还需完善。一是缺乏完善的客户经理培养机制。对于客户经理来说,其业务能力、工作经验、理论水平、业务知识需要一个不断增强、积累、提高、丰富的过程,这就需要银行给其提供学习的环境和培训锻炼的机会。客户经理队伍的培训、教育需要很强的计划性、系统性和针对性,需要及时灌输新理念、培育新技能、推介新产品、更新知识结构。二是缺乏完善的考核机制。目前基层行客户经理考核体系五花八门,条线份额严重,没有一个统一的考核评价体系,而且缺乏连续性,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客户经理工作的积极性。而且,基层行对公客户经理不仅要参与客户营销与维护、贷后管理以及信贷档案材料整理等工作,而且还要承担信用卡、电子银行等个人金融产品的拓展任务,职责不明、工作压力大,无法将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营销客户、服务客户上,限制了其职能作用的发挥。

二、加强商业银行基层客户经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1.应对同业竞争的必然需要。随着我国金融业的持续发展,同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加之银行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严重,商业银行之间比拼的是服务质量的高低,是否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的客户经理队伍,对商业银行在同业竞争中的成败具有重要影响。

2.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经营理念的重要手段。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经营理念在形成之前,先后经历了“产值中心论”、“销售额中心论”、“利润中心论”,最终形成“客户中心论”。这是因为以利润为中心的管理过分强调企业利润和外在形象,忽略了客户的价值,而成本不可能无限制地去削减,企业很自然地将目光转向了客户,开始更多地了解和满足客户的需求,客户的地位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客户经理制应时而生,成为对“客户中心论”的最好诠释,这种营销模式的建立,促进了商业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和经营能力的提高。

3.商业银行实现业务转型的迫切要求。从个人业务看,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民收入大幅提高,个人财富迅速积累,已形成了规模庞大的中高端客户。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竞争将来就是高端客户的竞争,所以各家银行都开始重视财富中心和私人银行的建设,谁抓住了高端客户,谁就掌握了业务发展的主动权。因此,作为服务高端客户的一个重要渠道,个人客户经理承担着发现客户、营销客户、管理客户的重要职责,其作用至关重要、不可或缺。从对公业务看,国家经济发展方向和重点必然引导企业、银行的经营方向,促进信贷经营职能整合和对公业务转型。转型能否成功,公司客户经理的配置是否到位,素质是否过硬,工作机制是否顺畅至关重要。

三、发挥机制引导作用,持续推动商业银行基层客户经理队伍建设

1.加强客户经理日常管理。一是严把进人关。对客户经理的选拔和聘用,除要求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外,还要对其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进行综合考查,将品德高尚、爱岗敬业、业务技能强、素质全面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客户经理岗位上来。二是严把用人关,强化日常监管。调整现有管理模式,设立网点客户经理中心,实行中心化统一管理模式,严格执行客户经理岗位互换、客户互调、强制休假等制度,充分发挥客户经理之间的监督和制约作用。在工作中,使客户经理能够自觉把自己的行为置于制度的监督下,有意识地约束和规范自我行为,使他们在复杂环境下提高自身“免疫力”。三是严格退出机制。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客户经理,进行淘汰和降级。简言之,就是要不缺储备,进出畅通,常态管理。

篇7

广义的现金管理是指银行将收款、付款、账户管理、信息服务、投资、融资等产品进行有机组合,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现金流出、流入、留存管理,协助客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增加资金收益,它并不是简单的收付款服务,而是银行协助企业对广义现金进行统筹规划,在保证流动性的基础上追求风险与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的金融服务。不同银行提供的现金管理产品与服务各不相同,但从总体上看,银行的现金管理主要以核心电子银行系统(包括通过专线点对点直连的系统)为服务平台,整合了收款服务(包括上门收款、票据托收、代收费、零钞兑换、金库服务、自动扣款、存款集中等)、付款服务(包括付款控制、工资、代缴费、票据服务、汇款服务、网上支付等)、流动性管理服务和其他服务(如账户报告、信息咨询、投资理财等)等产品与服务,其中流动性管理服务又是最为核心、最能体现银行综合竞争力和特色的服务种类。

一、发展现金管理业务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现金管理是应对同业竞争的需要

作为商业银行而言,其经营的对象是同质的,各家商业银行所经营的货币与信用就其实质内容而言没有太多差别。换言之,任何一家银行推出一个产品后,可能很快会被同业竞争对手所复制、利用,使得该产品最初所带来的一些优势消失。目前尽管中资银行在人民币业务和服务网络上还有一些优势,但这些优势随着2007年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很快就会消失。在优质客户越来越成为稀缺资源的今天,传统的服务手段和价格竞争已被各家银行使用到近乎“极致”,对银行而言,容易赚的钱、不承担一点风险就能赚到的钱已经越来越少了,要想立于不败,就必须提高自身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今后,谁能根据客户个性化、综合化的需求为其设计现金管理解决方案,谁的金融产品手段先进、功能齐全,谁的业务处理系统技术先进、网络发达,谁就能在日趋激烈的同业竞争中获得优势,赢得市场。

(二)发展现金管理是满足客户高层次、个性化需求的必然

跨国公司客户既是银行的贷款大户,同时也是存款大户,银行对这部分资金流依赖度也较大。随着这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电子化程度的提高,为提高自身银行账户资金的效益,迫切要求银行根据个性化的需求,提供高层次的现金管理方案。一方面,现金管理将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减少在中资银行资金沉淀,影响企业存款的增长。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现金管理作为一项国外商业银行成熟的金融服务产品,其可能带来的商机也是巨大的。通常一旦银行的现金管理方案被采纳,对其他银行的产品具有很强的排它性,银企合作非常稳定,并且银行可通过现金管理服务,介入到企业的产业链,包揽对企业上下游的金融服务。因此要想稳固银企合作关系,保持公司业务的可持续性增长,就必须深入研究客户业务流程、管理模式和资金运动特点,紧密结合客户内部管理系统,为客户量身定制功能强大的现金管理方案,全面满足客户综合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协助客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增加资金收益。

(三)现金管理是发展中间业务,拓展利润空间的重要手段

在银行进入微利时代的今天,各行都将中间业务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也正逐步提高。现金管理作为一种综合化的服务手段,它能将银行原有的中间业务产品,如资金清算、账户管理、代收代付、财务顾问、投融资、金融衍生工具等产品有效地整合到业务处理系统中,

通过产品组合的形式,提升整体竞争实力,从而增加中资银行中间业务的收益水平。目前,客户对中资银行现金管理产品的需求非常急切,而现有业务系统与客户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如功能相对单一,服务产品不多,系统通用性不强等问题,但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现金管理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也是巨大的,随着现金管理系统功能不断完善、产品进一步丰富,特别是未来基金业务、期货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担保、信用证等增值业务产品的嵌入,其资金量和交易量将难以估计,现金管理的产品贡献率必将大幅提升。

二、商业银行现金管理业务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各商业银行都认识到跨国公司的现金管理是真正的奶酪业务,均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发、推广,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例如招商银行依托其先进的“一网通”网上银行平台,推出集资金汇划、委托贷款、帐户透支、大额调拨、自动信息、及时报表、帐务查询等功能于一身的现金管理方案,就赢得了GE的青睐,使得GE境内集团公司能够在不影响下属成员单位正常业务的情况下,实现同城及跨地区的自动划拨的资金集中管理。但客观地讲,我国商业银行在服务跨国公司现金管理业务的经验和技术能力与外资银行之间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我国作为外汇管制的国家,跨国公司的现金管理业务还有很多现阶段无法逾越的政策障碍,主要表现在:

(一)集团内部难以实现扎差结算

跨国公司通行的内部现金管理模式是:子公司的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均直接通过集团内部的财务中心实现,然后再由财务中心将扎差后的资金拨付给子公司。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第九条“境内机构的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必须调回境内,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将外汇擅自存放在境外”的规定,中国境内的跨国公司必须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即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收入需调回境内,而外汇支出也需要逐一对应境外的收款人分别支付,这种收入的逐步清算必然增大跨国公司的管理成本,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集团内部无法结汇

目前,经过外汇局特批少数跨国公司可由其财务公司开展集团的外汇资金的集中支付服务。但是,批准的范围仅限于外汇资金形式上的集中支付,而现金管理的关键——财务公司对集中收付的外汇资金进行内部结售汇的后续职能无法实现。

三、发展现金管理业务的建议

(一)建立产品经理体系和科学的业务流程

西方商业银行目前普遍采用以产品为主线的事业部制管理模式,产品经理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品研发阶段,负责梳理客户需求、制定规划并参与研发工作;在产品的后期管理阶段,主要负责制定营销策划,产品分销渠道的管理、产品的销售支持以及产品的市场考评。产品经理、客户经理分工不同、职责明确。产品经理与客户经理之间形成多对多的矩阵式关系,即由于客户需求的多元化,某一客户经理可能要面对多个产品经理,客户经理因此更强调对客户的纵向了解,通过与产品经理一同完成产品的推销,实现对产品的横向了解。相反,某个产品经理可能要面对无数个客户经理,因此产品经理要想成功实现产品销售,就必须对自己所负责的产品要有纵向的深入了解。

相比而言,中资银行现有产品经理及产品研发的组织体系、业务流程与实际需要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产品的研发及管理工作中部门职能可能出现交叉和重叠。一方面,当客户提出跨部门产品需求时,可能因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协调、沟通机制,而导致效率减低,影响业务推进;另一方面,在现有模式下,中资银行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一套产品经理与客户经理之间、相关业务部门之间在新产品的需求收集整理、规划研发、后期管理等方面的信息传导、定期报告、反馈和市场考评的完善体系。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基础和组织保证,今后无论是现金管理,还是其他产品的研发、管理就难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鉴于此,建议能否在一些基础条件较好的分支机构,建立起一套以产品,特别是以现金管理为主线的产品经理体系和跨部门合作机制,取得经验后,再大面积推广。

(二)整合现有产品,完善和拓展系统功能

总体而言,国内商业银行现金管理产品虽然已经具备了账户实时查询和资金实时划拨的基本功能,但离客户个性化、综合化的服务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当然,中资银行也具有许多他行不可比拟的竞争优势,例如大量的优质客户资源、部分具有优势的特色产品等,笔者认为只要找准突破口,集中力量做大做强精品业务,使中资银行现金管理产品充分体现综合化、特色化,相信现有的不利局面将会扭转。因此,建议在现金管理的两项子产品:现金归集和现金池管理上寻求突破。

1、就现金归集而言,中资银行原有的销售结算网络已经初步实现了集团母子公司之间、主账户与子账户之间的归集,电子银行系统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完善。但并非所有中资银行都实现了数据的全国集中甚至全球集中,导致其网银很多功能都难以实现延伸和优化,跨国公司全球化、集中化收支的需求不能有效满足。因此,在跨国公司对现金归集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亟待整合资源,对原有系统进行系统升级改造,满足跨国公司高层次现金管理的需求。

2、现金池管理的水平也需要不断提高。首先,应将现有产品有效地梳理整合,为客户提供多种多样的产品服务模式;其次,在保证实现各子账户的零余额管理的同时,还需逐步提供账户透支、投融资服务、衍生工具等高层次现金管理产品。

(三)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跨国公司现金管理业务的拓展与服务水平的提高,迫切要求商业银行加快金融产品信息平台的建立,这样才能保证金融产品的先进性和强大的竞争力。目前,中资银行对于客户产品需求的采集、整理、前期评估、规划研发、后期管理等工作还大量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或点对点的阶段,信息传导路径不畅,也缺乏一个先进的产品信息系统对产品的需求集中处理和分析,产品经理以及相关研发人员信息管理成本还比较高。针对上述情况,要想实现产品经营和决策的科学化、制度化,就必须加快产品信息系统的建设,系统应该能够为产品经理及相关人员提供从产品需求收集整理、研发以及后期绩效管理全过程信息支持。也只有这样,产品研发及市场管理工作才能真正获得充分的信息保障,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篇8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业务 网点 联动 研究

一、对公业务经营机构与基层网点联动方面存在问题

(一)对公业务在部分基层网点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被边缘化的趋势,对公业务经营机构与基层网点联动的原动力不足

1.业务转型给部分基层网点的公司业务带来较大的冲击及影响,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基层网点的公司业务。

2.公司业务职能整合不当可能会进一步弱化基层网点的对公业务结算服务能力和公司客户服务质量,基层网点的联动能力受到削弱。

第一,公司业务职能整合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将重点公司客户的经营重心上移,但由于地理位置使客户更愿意将结算账户仍放在基层网点,若相关利益补偿机制不到位或不合理,基层网点服务上移客户的积极性将得不到有效调动,从而影响对这些上移重点客户的柜面结算服务质量。第二,基层网点对公司业务可能出现关注不够、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从而导致客户资源的浪费和流失。第三,基层网点提供优质对公结算服务的能力可能会被进一步削弱。首先,由于人随事走,原来基层网点中熟悉公司业务的行长与客户经理大多被充实到上级机构,现在的网点经理大多是私人业务出身。即便是原来熟悉公司业务和拥有客户关系资源的行长转岗为网点经理,长时间不做或不关注公司业务,其业务能力也会迅速下降,客户关系资源也会被闲置或浪费。其次,公司业务地位的下降及相对激励不足,部分优秀对公结算柜员也转岗到私人业务条线。优秀从业人员的流失削弱了基层网点提供优质对公结算服务的能力。与此同时,长期以来基层网点对公柜员专注于结算业务,再加上人手紧、产品不熟悉,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也不习惯对公产品的柜面销售,相对于个人条线,对公柜员的柜面销售能力明显偏弱。

3.不重视人民币结算业务、忽视柜面营销以及疏于管理和指导,经营单位与基层网点联动的原动力同样不足。

第一,结算业务尤其是人民币结算业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仅仅作为建行服务客户的一种手段,没有真正作为一种产品来进行管理和经营,从而导致了整个公司条线对基层网点渠道作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第二,无论相对于个人条线还是相对于客户经理渠道和电子银行渠道,对公产品的柜台营销及网点渠道建设都十分滞后,其短板效应会逐渐显现。

第三,在公司业务职能整合的过程中尤其在整合初期,各级经营机构由于市场拓展及经营压力、人员紧张及素质不适应等各种原因,很有可能只专注于直营客户的经营及重点客户的拓展营销,而疏于对基层网点的规划、考核、指导与管理,也难以对基层岗点反馈的需求、信息及上报的业务做到快速及时地反应,从而影响公司业务的营销拓展。

(二)对公业务经营机构和基层网点在公私业务联动方面的脱节问题

1.直营客户集中后,对公经营机构将注意力集中到公司业务,如果考核激励本身也不配套,可能造成对公经营机构忽视对私业务的联动营销,从而影响了对公客户的价值创造。

2.对公司客户高管人员的个人业务服务是维护拓展公司业务的重要手段,对公司客户高管人员的个人业务服务主要由基层网点来提供,如果基层网点与对公经营机构信息沟通不畅,难以对这部分特殊的个人客户提供优质优惠的服务,又或者是缺乏激励机制造成服务不到位,则会大大影响客户的满意度。

(三)对公业务经营机构和基层网点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的脱节问题

对公经营机构集中了大部分优秀客户经理,基层网点只负责对公结算业务,使得基层网点信贷业务工作内容和考核发生变化,信贷经营职能消逝,主要工作转向客户资金结算和支付,关注重点发生了变化,信贷经营机构和基层网点之间根据分工共同管理信贷资产将容易出现脱节问题,主要表现为:

1.基层网点不再主动关心和分析客户的信贷需求,经营机构客户经理在授信和项目贷前调查就失去了一条信贷需求信息采集和分析筛选的重要渠道。

2.由于信贷资产质量不在基层网点反映和考核,弱化了基层网点贷后管理的职能,基层网点对客户资金流动监控的主动性受到影响。

3.一批专业技能强、工作责任心强、熟悉客户情况的客户经理随业务上移到经营部门,基层网点缺乏掌握信贷业务管理关键点的专业人员,对客户资金的异常变化缺乏敏感度,不能及时有效地把信息反馈到经营部门,丧失了有效控制风险的最佳时机。

二、联动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对公业务职能整合是经营体制的创新与改革,既要积极推进又需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在改革方案的制定和推进过程中就应充分考虑联动问题,为今后公司业务的发展奠定好基础

1.对公业务经营职能整合涉及面广,且过程复杂,它牵涉到计财、人事、会计、风险、后勤保障等各个部门,内容涵盖了战略定位、模式选择、流程优化、团队建设、网点再造、科技平台重塑、风险控制、绩效考核等方方面面,因此无论是经营机构还使基层网点都必须对这种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有一种清醒正确地认识,尽快适应职能定位的转变。在整合过程中,各分行领导要高度重视,各职能部门协调联动,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既要明确职能整合的目标,又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整合原则与整合范围,充分考虑今后对公业务的联动问题,选择合适的整合模式,不能强求一刀切;既要积极认真地研究、论证与推进,又要与其他改革及资源配置配套进行,整体推进,切忌单兵突进。

2.任何一种体制改革都是利益关系的调整。对公业务职能整合同样会影响或损害各级经营机构与基层网点的实际利益,必须兼顾两者的利益分配,必须充分考虑基层网点与转出单位的利益补偿。要建立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减轻因客户转出对基层单位造成的利益损害,调动其参与整合过程和今后联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强化对公业务考核

1.对公业务指标列入基层负责人KPI考核指标中。对公信贷业务集中后,基层网点负责人容易将关注点只放在个银目标和日常操作风险的控制,从而忽视对公业务的维护拓展。因此,必须将对公指标纳入基层负责人KPI考核,在考核机制上就确立了基层网点的发展方向及联动要求。

2.对公条线应加强对基层网点资源配置的力度,加大对基层网点公司业务拓展维护的激励考核。相对与个人业务条线,对公条线对基层网点的资源配置严重不足,同时也没有个人条线买单制那样直接有效。因此在职能整合过程中,要兼顾经营机构、经营团队与基层网点的利益分配,适当加大对基层网点的资源配置,如人员、费用和对对公柜员的激励力度,强化其与对公业务经营机构联动的主观能动性。

(三)集中对公经营机构与基层网点的优秀人才组成任务型团队,充分发挥对公经营机构与基层网点各自优势,加大对重点客户的营销拓展

为实现对重点客户的一体化综合服务,可普遍采用任务型团队的方式来组织营销。任务型团队营销在近几年已在全行被广泛采用,对公经营职能整合试点的河南、湖北等行也普遍采用并取得了良好收效。

基于客户对营销层次、服务的全面性、服务效率等方面的一般需求,以及我行内部对风险控制、收益与成本控制、协调组织等方面的要求,涉及网点服务的任务型团队,其人员组成一般应基本包括对公经营机构与基层网点人员,再视不同客户、不同任务、不同营销目标,吸纳技术支持等其他相关人员来共同面对市场、服务客户、营销产品。团队中,行领导、对公经营机构人员保证了营销层级和营销效率;基层网点人员贴近客户,保证了日常常规维护和服务,从而提高了对客户的综合服务能力,实现对客户的深度开发。

为提高团队营销成效,各行应结合本行的实际情况,在体制机制、运作模式、周边支撑、考核评估等方面进行规范。同时,要特别注意通过利益补偿、收益分享等方式处理好条线、层级、部门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团队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组建任务型团队,建立优秀人才的灵活调配机制,突破现有人才瓶颈和体制瓶颈。

(四)加强对公、私业务联动考核,建立有效的公私联动机制

1.加强对对公经营机构和基层网点的公私联动考核。可以采取对于适合公私联动的产品如:工资、电子银行、信用卡、企业年金等双边下达指标;在公司信贷审批前提及条件中设置对私业务指标要求等措施。

2.建议在所有网点的结算系统内建立起公司高管类个人客户的识别标志,自动视同个银VIP予以服务和维护,并且纳入对应的联动考核指标,从业务费用和人力费用上实行较高标准的买单制,激发基层网点服务这部分客户的积极性。同时,应积极开发多样化理财产品,满足公司高管类个人客户的理财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3.提高对纯对私网点提供公司业务拓展信息的奖励力度,挖掘这些网点从个人对私服务中联动公司业务发展的潜力。

(五)从改革创新、体系建设、制度执行和系统工具等方面入手,在信贷管理方面建立科学的上下联动机制

1.坚持改革和创新,通过改革和创新来解决对公信贷经营职能整合所带来的新矛盾、新问题。通过体制和机制改革、流程再造、清晰的分工和责任、有效的激励和问责,多渠道、全方位监控客户的生产和经营情况,在更好地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着力加强信贷风险管理。

2.明确经营机构和基层网点的责任和分工,明确各部门贷后管理职责,突出信贷经营机构和基层网点在信贷经营和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信贷经营机构是信贷管理的实施部门和管理部门,基层网点协助配合,两部门各司其职,形成贷款管理的合力。信贷经营机构侧重于风险监控、风险分析、风险预警和风险防范,基层网点负责结算、客户资金监控和信息报告。

3.制定科学的业务处理流程,建立快速、准确的信息报告线路,密切监控客户资金流动,采用单笔资金流动报告和按月或按旬统计报告的方式,使得经营机构能及时掌握客户资金变化情况,为风险监测和评估提供依据。特殊情况,在不影响效率和服务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大笔资金流出审批制度。

4.实行有效的激励和问责。基层网点是信贷经营和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与对公经营机构是利益共同体,通过建立包括贷款质量指标在内的信贷利益分成机制,充分调动基层网点的积极性。同时,严格问责制度,对隐瞒问题、发现预警信号未及时报告或未及时处理,造成信贷资产风险加大或损失的,应严格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5.加强对基层网点负责人和客户经理的信贷业务知识培训。从财务经营分析、风险预警、风险管理模型、贷后管理实务、信息采集与利用等方面培训基层网点,提高基层网点的敏感度和防范能力。

6.利用系统工具,实现信息共享,加强对客户的风险监控。优化对公信贷信息管理系统(CMIS),提高客户关系管理系统(OCR)的管理能力,实现信贷信息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核心业务系统(DCCS)连接,实时监控、识别、预警、跟踪和评价贷款的风险隐患,实现对贷后管理的持续、动态监督。

(六)从网点负责人、客户经理、对公柜员三个层次入手,加强对公条线人才队伍建设

1.网点负责人应充实熟悉公司业务的人才。为提高网点这一基础分销渠道的销售能力,必须保证对网点经营方向起主导作用的网点负责人熟悉公司业务。这样,一方面,网点负责人可以较好地组织本网点的对公业务服务和营销配合;另一方面,网点负责人也可以较为敏锐地捕捉对公业务信息,扩张营销的网络覆盖。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