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临床护理工作意见8篇

时间:2023-02-18 17:51:4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临床护理工作意见,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临床护理工作意见

篇1

关键词:进修医师;医患沟通;重症监护病房

中图分类号:R192.3,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2-0152-02

医患沟通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将诊疗信息和治疗决策传递给患者及家属的途径。和一般的沟通不同,医患沟通交流的信息既有同疾病诊治直接相关的内容,也包括医患双方的情感、愿望、思想以及诊治要求的表达[1]。和普通病房的患者不同,危重症患者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患者群体,由于原发病危重、气管插管等因素,多数患者难以和医师进行连续、清晰的沟通,这直接导致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医患之间的沟通重心转移至医师和患者家属的沟通,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培养进修医师与患者家属这一特殊群体之间良好的沟通能力,是确保医疗工作顺利进行,延长患者生存率,降低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环节[2]。

和具有多年ICU临床工作经验的带教医师不同,进修医师的专业背景不同,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对患者家属心理变化把握不到位,缺乏沟通技巧,上述因素均可导致医患沟通障碍。下面我们将一一分析。

一、进修医师和危重患者家属的医患沟通障碍

1.专业知识的局限性。ICU患者的疾病复杂,涉及到全身多个脏器的各种病理生理变化。进修医师多来自基层医院,从业时间长短不一,处理危重患者的经验不足,加之由于二级学科的细分,很多进修医师仅对于自己从事的某一特定领域熟悉。因此在和患者家属沟通病情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因为专业知识不足,而被迫中断谈话,去请示带教老师或上级医师的尴尬局面。

2.对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把握不够。相对于普通病房的患者家属,ICU的患者家属普存在极大的焦虑感、情绪波动大。林晓玲等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ICU住院的危重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发现ICU患者家属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得分均高于正常人群[3]。进修医师从事ICU的工作时间不长,对ICU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把握不够,尤其是那些刚入院的第一周的患者家属,当患者家属在医患沟通的过程中出现哭泣、晕倒、下跪等一系列举动,进修医师面对此突发类情况,往往束手无策,从而导致不能顺畅地沟通。

3.缺乏沟通的技巧。和带教医师相比,进修医师的沟通缺乏技巧,这和我国医学教育长期的重视自然科学知识,轻视人文知识的教育理念密切相关[4]。加之基层进修医师多为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其中以80后居多,多数为家中独生子女,很难理解患者家属因至亲进入ICU而产生的绝望又焦虑的心情,欠缺换位思考,因此在医患沟通中很难产生移情作用,在沟通的过程中充满了冰冷而生硬的医学术语,缺乏应有的人文关怀,导致患者家属无所适从,即使花费了大量时间去解释病情,最终家属可能仍无法全面理解患者的情况,当然也无从谈及建立和谐信赖的医患关系了。

因此,需要在ICU临床教学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对进修医师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培训,从而培养良好的医患的沟通能力。

二、临床教学工作中进修医师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1.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知识是医患沟通的基石,因此必须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由于进修医师多来自基层医院,从业时间短暂,ICU的相关理论知识均比较欠缺。临床教学工作中,带教老师应注意在查房的过程中,就某一种ICU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过程、临床症状及体征、治疗方案及预后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以加深管床进修医师对相应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科室应每周定期组织针对进修医师的小讲课,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2.熟悉患者的病情。在进行医患沟通之前,进修医师应该仔细浏览患者病史,同时针对主要诊断进行相关知识的复习,从基础的病理生理变化到临床症状、查体特征,以及治疗方案、预后、死亡率等等均应做到心中有数,同时着重了解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变化。只有熟悉患者的病情,和家属沟通起来才能事半功倍。

3.学习沟通的技巧。我们一般将进修医师医患沟通技巧的学习过程分为3个阶段:(1)陪同学习期;

(2)共同参与期;(3)独立沟通期。在陪同学习期,进修医师主要陪同带教医师,观察上级医师在医患沟通过程中的沟通方法和沟通技巧,并仔细揣摩和学习。临床经验丰富的上级医师一般都具有较好的沟通技巧,可以用生动的比喻、生活化的语言,清晰地向患者家属解释病情;并且非常注意观察家属的心理变化,能够及时应对,最终在短时间内取得家属的信任。在这陪同学习期,科室可以组织进修医师集中学习,梳理ICU医患沟通的难点与重点,以及沟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技巧等,同时还可以播放医院录制的医务人员服务视频,供进修医师参考学习。大约观摩8―10次上级医师的医患沟通过程后,即可进入共同参与期。在这个期间,进修医师可以和带教老师一起进行医患沟通,可由进修医师先向家属阐述患者的诊断以及目前的情况,再由带教医师向家属讲解相应的治疗策略,以及后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危重情况。在这个过程中,进修医师的工作量可以逐渐增加,慢慢地由次要沟通人切换为主要沟通人。与此同时,带教医师可以组织3―5名进修医师针对医患沟通,进行情景模拟训练,锻炼进修医师的应变能力。经过4―8周的共同沟通期,进修医师累积了一定程度的医患沟通经验,即可进入独立沟通期。独立沟通期意味着一个进修医师已经具备了比较成熟的ICU医患沟通能力,除了完成医患沟通的最基本使命,即告知和传达病情,取得家属对治疗的认可和同意之外,还应兼顾人文关怀。ICU患者家属的情绪极不稳定,焦虑、抑郁、烦躁、沮丧等负性情绪如影随形,这个时候医护人员应该适当地予以人文关怀,沟通时注意语调柔和,运用安慰、解释性语言以稳定患者家属紧张焦虑的情况,减轻心理负担[5]。这对取得患者家属的信任,增加依从性,降低医患纠纷,确保诊疗工作的正常开展,至关重要。

三、典型病例

患者,女,89岁。诊断:严重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呼吸衰竭,急性肾损伤,急性肝损伤,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病情危重,需要建立人工气道,呼吸机辅助通气,血压在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作用下仍偏低。考虑到该患者预后极差,且治疗费用高,加之患者家庭关系复杂,家属对患者的病情盲目乐观,是潜在医患纠纷的高危案例。带教医师应用了本文前述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训练方法,对管床进修医师进行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沟通效果。虽然最终患者因原发病过重而死亡,家属仍然能够理解并接受该不良预后,并在患者去世后,专门到医院行风办公室,点名感谢该进修医师。

四、讨论

加强对进修医师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是ICU临床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部分进修医师认为外出进修主要的目的是学习理论知识及技术,医患沟通和临床工作并无关联,无须特殊学习。熟不知良好的医患沟通是确保诊疗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ICU患者病情危重,加之治疗费用昂贵,一旦患者死亡,其家庭可能面临痛失至亲以及承担巨额医疗费用的双重打击,患者家属往往会将患者的死亡迁怒于医务人员,最终引发医患纠纷。因此通过良好的医患沟通,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是ICU临床工作的重要环节。进修医师通过陪同学习期,共同参与期以及独立沟通期三个阶段的学习,基本可以掌握ICU医患沟通的要领及技巧,能够在沟通过程中让患者家属充分了解病情,并感受到来自医务人员的关心和帮助,从而确保临床诊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并降低或者杜绝医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红芳.提高医患沟通效能降低医疗纠纷风险[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6,27(151):155-156.

[2]朱开梅.医患沟通在防范和解决医疗纠纷中的作用[J].医学和社会,2010,23(10):54-56.

[3]林晓玲,陈碧贞,魏志勇.ICU危重患者家属焦虑状况调查与分析[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6(1):116-117.

[4]史海宁,石磊,梁炜.关于军医大学医患沟通教学方式的探讨[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3(6):84-88.

[5]倪红英,陆晓东,刘娅萍,等.重症医学科医患沟通的实验[J].浙江医学教育,2013,12(3):42-44.

The Training of Patient-physician Communication Capability for ICU Physician

LI Hao,GAO Lan#,GUO Qin-yue,YAN Jin-qi,SHI Qin-dong*

(Department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Shaanxi 710061,China)

篇2

1.1床护比不达标

《中医医院护理工作指南》在中医护理人员管理内容中,对人员配备依据、要求有着明确的规定,其中病区的床位数与在岗护士人数的比例不低于1∶0.4,并逐步达到1∶0.5。要求各级中医院逐步补充护理人员,但是在实际检查中,床护比不达标较为普遍,部分汇报床护比1∶0.4的医院,护理人员中也包含长期休假人员(如产假)。

1.2中医护士比例偏低

临床中医护理工作能否有效开展,取决于护理人员所具有的中医护理知识、技能水平及运用能力。201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加强中医护理工作意见”,要求二级、三级中医院中医院校毕业或中医护理专业护士比例分别不低于30%,40%;笔者在2013年—2017年期间,参加全国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大型中医院巡查中,多数医院均未达到标准要求,中医护理专业人员不足,影响了中医护理工作的开展。

1.3中医护理继续教育不够规范

在职培训是专业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中明确规定,中医医院系统接受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3年内岗位培训时间≥100h)的护士比例要达到70%以上;《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9版》及《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标准》(2012版、2017版)将此项纳入评价细则中。检查中从汇报资料中看均能达到标准,但在考察临床运用中却不尽人意,存在培训内容不系统、不规范,导致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理论基础知识不系统,这也是影响中医护理发展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快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

1.4临床护理缺乏中医特色

中医护理学其特点在于强调整体观念,运用辨证施护的思路和方法,根据临床所见病证,针对不同症状加以分析,归纳并确立患者的证型及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护理工作意见的通知》,指出要创新中医护理工作模式,注重运用中医护理理论在生活起居、饮食指导、用药指导、情志调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方面提供个体化中医护理服务。但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缺乏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尚不能将四诊运用到临床,辨证施护形同虚设,没有落实到患者身上,临床护理缺乏中医特色。

1.5中医护理技术运用不充分

随着护理学发展,护理在慢性病及康复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中医护理自身“简、便、廉、验”的优势和特点正蕴藏着解决这些问题的潜能;但随着公民法治意识增强,临床诊疗规范中严格规定,护理人员的治疗行为应当遵医嘱进行,医生不开医嘱,护理人员无法进行;另外有些中医护理技术无法收费或费用过低,中医护理价值不能完全体现,直接影响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顺利开展[1]。

1.6中医护理科研水平偏低

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科研意识薄弱,科研能力和水平偏低。在2015年—2017年大型中医医院巡查中,我省10所三级中医医院仅一家有护理科研课题立项。

2提高中医护理水平的应对措施

2.1人员配备

按照中医医院护理岗位的任务、实际护理工作量等要素科学制定护理人力资源编制标准,合理配备人员。积极探索护士分层管理模式,依据岗位职责、工作量和专业技术要求等要素实施弹性护士人力调配。领导应重视中医护理人才梯队建设,积极引进、补充中医护理专业人才,逐步增加中医护理人员的比例,招聘时同等条件下中医院校或中医专业毕业的护士作为首选对象。

2.2建立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体系

按照《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1年—2015年)(2016年—2020年)》提出的“开展中医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大力开展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等要求,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4年开展的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项目为引领,开展省内或医院中医护理骨干的培训、学习。沈勤[2]建议建立中医专科护士认证制度,成立资格认证机构。中医专科护士应该是对中医某专科专病生活起居、饮食指导、用药指导、情志调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方面的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及技术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及深入研究能力的专家型护士[3]。

2.3推动中医护理实践操作的开展

构建以系统性和科学性为向导的培训模式,制定实用性高、层次性强的中医护理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开展形式多样培训活动。根据临床护理岗位和中医护理发展需要,普及中医辨证施护能力培训,重点培训中医基础理论、常见病中医护理方法,使护士掌握中医护理常规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中医专科护士要带领并推动中医护理技术及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提高中医护理临床疗效。

篇3

目前我国儿科临床上出现影响安全的因素主要是:护理人员资源的配置问题、护理人员本身的法律意识浅薄、护理人员技术因素以及护理人员和患儿的沟通存在问题。护患沟通交流占到儿童护理安全影响因素的首位。

二、讨论

目前儿科临床上护理安全相关因素有许多种,有患者家属、患者本身、医技后勤以及护理和医疗等等。现如今医院出现的护理纠纷、护理投诉、越来越多的安全事件以及护理安全指数逐渐下降等现象,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儿科护理工作的现状,细致分析目前影响我国儿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及其对策。本项研究结构显示,作者认为目前我国儿科临床上出现影响安全的因素主要是:护理人员资源的配置问题、护理人员本身的法律意识浅薄、护理人员技术因素以及护理人员和患儿的沟通存在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点。

①在护理过程中,要加强护理人员和患儿的沟通,实践表明,这两者之间的沟通在护理安全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护理工作是否能够顺利进行有着直接的影响,护理人员和患儿之间倘若能够良好沟通,能够最大限度的缩短这两者间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医患纠纷的产生。有效沟通的概念是,双方可以建立起一定的关系,而且还能够同时影响对方,二者的意见相同,缩短了心灵之间的差距。医护人员要以主动地语气和患儿或者是患儿家长进行沟通,耐心的安慰他们,并且要主动帮助、关心以及体贴患儿以及患儿家长。在和患儿、患儿家长沟通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目标,组织较为简洁和清晰的语言,重视每一个细节,注意倾听反馈和非语言暗示。

②要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医院要对护理人员不定期进行实操性强以及高指导性的培训工作。增加护理人员与患儿之间有效的沟通,让护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患儿的状态,意识到护理人言和患儿良好沟通十分重要的,要大力促进患儿的康复工作,通过护理人员和患儿以及患儿家属的良好沟通,可以增加对患儿的了解工作,尽可能的减少护患纠纷等情况的发生。加强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的自身修养,要求护理人员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保持积极地工作态度,对患者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医院还有必要组织护理人员反复研究琢磨相关的规章制度,所谓的规章制度是护理人员为社会人群或者是患者在医疗服务中应当履行自身的工作方法、工作程序、工作权限及工作职责做出的书面规定,也是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守与严格执行的规则。包括输血查对制度列为10项关键制度、病房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新业务新技术准入制度、抢救工作制度以及质量监控制度等等,要坚持学习一些有利于护理人员提高本身服务质量以及技术水平的活动。

③要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合理配置,根据护理人员的具体工作情况,可以对其进行弹性排班,避免出现因为护理人员精神不济、疲劳工作而导致最终发生不安全事件的情况。各个医疗科室应该根据护理人员的专业以及自身的特点对其进行弹性排班。基于我够临床护理工作具有的一定特点,加大夜班以及中午的人力资源投入工作,对医疗过程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也要加强管理。除此之外,节假日的管理工作以及护理工作也是极其重要的,在放假期间,值班人员的警惕性会大大降低,思想也处于放松的状态,还有一些责任心不强的护理人员有章不循,对患者的护理工作不耐烦、不周到、不能做到床头的交接工作、对患者体内的不安全因素并没有及时采取方法措施、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也不细致。这些情况都极容易引起护患纠纷、医疗事故的发生。针对这种情况,管理人员应该在节假日期间不定期到病房进行检查工作,让护理工作保持连贯性,提醒护理人员时刻保持警惕的状态,对医疗过程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加强管理,尽可能避免安全隐患。

篇4

1.1服务对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明显增强,在就医中,医护人员不经意的一句话或过去一些约定俗成的做法,现在就会被病人及其家属看作无法忍受的侵权行为,例如未经病人同意带实习生进入产房等。

1.2社会环境新形势下,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改革及医疗法规的相继颁布,使医护人员的工作受到社会环境的强制性约束,而由于医疗事业的高科技、高风险,后果不可测等特性和医疗进展的局限性,很难完全满足广大病人家属的需求,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常常使危机事件在医护人员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发生,一触即发。

1.3缺乏沟通病人缺乏对有关疾病的认识,对病情不了解,或者医护人员没有周密考虑病人的病情和充分估计其可能发生的问题而向病人进行交代,病人及家属没有思想准备,出现意外后常不理解,尤其病人一旦出现死亡、残疾和器官功能,便认为是医护人员的工作失误导致的差错事故,甚至会出现过激行为。

1.4服务质量由于医护人员言语和行为不当或过失,造成病人及家属的强烈不满,而导致医疗投诉,甚至于提出巨额赔偿和诉讼。此外,由于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而引发危机的事件也很常见。如因护士失职而导致新生儿窒息以及护士因脱岗延误手术病人抢救等事件也屡有发生。

1.5技术质量护理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而临床护士又趋向年轻化,新旧更替快,随着资深年长护士的调离、解职,很可能造成护理队伍结构的断层。新毕业护士由于经验不足或是协作技能不强,易引起冲突,导致投诉,造成对护士信任的危机。

1.6组织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薄弱,各项护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业务技术培训不够,仪器设备管理不善,环保措施不力等都可能成为产生纠纷的因素。

2护理风险防范的策略

2.1强化安全质量教育,提高护理安全认识,消除护理工作中不安全隐患是避免风险的保证(1)新进护士在上岗前进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学习并通过考核后才能进入临床工作。(2)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应用安全实例讲道理,分析违章事例敲警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增强法律、法规意识,提升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后果的认识。(3)护理部每季度在全院护士大会上进行护理质量讲评会及安全教育,并在每月护士长例会上对工作情况进行点评,包括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护理差错及缺陷,对重大的差错事故要进行分析并通报批评。(4)护士长每天利用晨间交接班时间对科室护理工作环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提醒防范。

2.2重视专业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良好的护理技术是防范护理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基础和保证。(1)医学的高速发展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终身学习,因此护理管理层应为护士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参加各种学习,制定分层次的培训计划,每月组织护理查房及小讲课,发现疑难、罕见病例及时组织查房。(2)定期进行护理操作技能考核及抽查,对于新进同志,必须在基本操作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临床。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新技术的学习。

2.3制定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及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是降低护理风险的确实保证。(1)通过制定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来规范护士日常护理工作行为和临床操作技能,并定期组织学习及考核。(2)制定临床护理工作中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护士进行演练,以便于在危机来临之时,提高应急和应变能力,对各种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到尽早预防和有效救护。(3)对于重要操作前后要制定相应的告知流程,如应用三腔管的告知程序、胃肠减压的告知程序等,在操作前必须做详细的解释并要求患者及家属签字,做到知情同意。

2.4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掌握沟通技巧,改善服务态度,规范服务行为,保护病人的隐私权。这是降低护理纠纷的有效措施。(1)在为病人服务中,应使用文明用语,做到文明礼貌、举止文雅、语言亲切,同时与病人积极沟通交流。有效沟通将产生良好的护患关系,缺乏沟通或无效沟通会导致护患之间形同陌路或发生冲突。(2)正确处理或避免发生护患冲突。面对护患冲突,护士需冷静分析遭遇冲突的起因,任何冲突一旦发生,总有双方的原因,即使起因最先或主要源自患者,护士作为护患关系的主导者,也应从责任与义务的角度,去体谅、理解患者不稳定的心态和情绪,切忌以受伤者的心态对待患者的不理智行为。面对护患冲突,护士可尝试应用一些技巧,如深呼吸法、换位思考、转移法、冷处理法,往往可以降低护理纠纷[2]。(3)维护病人的隐私权,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越来越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故护理人员在为病人进行各项治疗操作需要暴露其隐私部位时,应该为病人提供隐蔽场所;同时,在工作中医护人员不能对病人的隐私随便进行议论及告知他人。

2.5加强组织管理,提高服务质量这是降低护理纠纷的关键措施。(1)护士长是临床第一线的护理管理者,既是护理人员规章制度及操作常规执行与落实的监督者,又是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意见的倾诉对象,护士长的工作方法及态度在预防护理纠纷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坚持护士长每日查房制度,一方面检查本部门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另一方面,认真听取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信任,通过护士长的有效沟通,及时发现护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安全隐患,及时化解护患矛盾,杜绝可能发生的护理偏差。(2)规范护理物品、认真落实抢救仪器管理保养制度。护士长定期对本科室护理物品及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及维修,制定各仪器操作使用卡,挂于仪器旁。并定期组织科室护士培训,以便在抢救病人时能拉的出一支技术过硬的护理队伍。

2.6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加强对病史的保管《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认识了书写的重要性。护理记录应是及时、客观、正确,杜绝涂改,避免将主观内容添加。特别是对危重病人的抢救记录,一定要事实求是,在抢救过程中实施的具体护理措施要及时,详细记录,不能采用涂改、胶贴、刀刮等方法去除原字,可采用双横线划去原字迹,并在旁修改后签全名。

3小结

护理工作中护理风险是难免的,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除应加强医护人员自身综合素质外,制定完善护理工作制度及风险告知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曹君君,于淑英,刘玉春.重视危机管理,减少医疗纠纷.护理管理杂志,2002,2(3):14-16.

2刘晓虹.护理心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76.

篇5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以人为本,手术

人性化护理是伴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护理模式,是综合关注患者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全新护理模式[1]。人性化护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2]。“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要求给予患者人性化的护理和关怀,包括给患者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提供舒心满意的护理服务。医院的护理人员直接维系患者的生命,必须要从患者利益出发,尊重患者,维护患者的权利,及时提供健康方面的指导[3]。要做好护理工作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有 “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近年来,我院积极探索“以人为本”护理理念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为眼科患者科学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2月在我院眼科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患者80例,其中,白内障摘除晶体植入32例,小梁切除49例.玻璃体切除9例,患者年龄31~73岁,平均53岁。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排除患有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因素,其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以人为本的护理方法

1.2.1术前护理

眼睛是人体最重要也是特殊的感觉器官.手术治疗对眼科患者来说是一件既盼望又害怕的事情。尽管患者在入院前已经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在手术实施之前仍会产生一定的应激反应。术前紧张恐惧和担心手术效果是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反应,为了消除患者对手术的心理压力,术前1 d手术室护士到病房翻阅病历.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临床资料.到病房与患者亲切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告知患者不必过分紧张,术中不可咳嗽、憋尿、头部摆动等。根据患者不同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和经济条件等不同的特点,给予恰当的解释、安慰和鼓励,并告知患者术后的各种护理措施。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顾虑,使其以正常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

1.2.2术中护理

眼科手术多为局麻手术.术中患者处于清醒状态,对外部刺激较敏感.而且由于眼睛这一器官的特殊性,更加大了患者对眼科手术的恐惧.手术室的特殊环境又加重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所以手术室护士应提前调节手术室温度和湿度,一般温度应在22~24℃,相对湿度50%左右,将患者安放于舒适。参加手术人员关掉手机或者调成振动.手术过程中不谈与手术无关的事,根据患者的喜好播放轻松音乐,开展“手拉手”亲情护理,时常小声安慰患者,分散注意力,让患者在较轻松、舒适的环境中安全度过手术期。

1.2.3术后舒适护理

手术结束后主动告诉患者手术顺利,请放心。让患者稍作休息。整理完毕后扶离手术床要倍加小心,注意观察面色、表情和呼吸情况,详细交待术后注意事项。术后2 d巡回护士到病房随访患者,征求对手术室护士工作意见。了解患者手术过程是否感到舒适,请患者给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提出亲身体验后的感想和希望。

2结果

将术中记录的两组患者血压、心率与基础值作比较,见表1。观察组术前及术中平均值无差异(p>0.05),对照组术前及术中值差异明显(P

3讨论

在医院的日常护理工作中,“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主要体现在对患者的关心上。随着社会的进步,医院护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医疗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

“以人为本”护理理念已经被融入日常护理工作中,人们判断医院的标准也开始与医护人员的护理服务相结合,患者对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医院的护理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是医院护理人员所要深刻思考的难题。医院要紧随时展的步伐,适应医疗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4]。因此,把这一护理模式用于眼科患者手术过程中,使患者在接受手术时信心倍增,解除心理因素造成的躯体痛苦,感觉舒适和得到亲人般的安慰与鼓励,避免因焦虑、恐惧、紧张引起血压偏高等生理改变.有效减轻手术过程中的不适感,从而提高其对手术的耐受性,患者感觉良好,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丁炎明.人为本护理服务的探索与实践.中华护理杂志 2004,39(1)

[2] 黄美健.人为本护理理念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03(19).

篇6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整体护理的普遍实施,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越来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我科是消化内科,主要收治慢性病毒性肝炎。设55张床,护士12名,由于人员少很难对单个病人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且患者大多对疾病的认识不足, 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较差。我们利用工休座谈会定期组织病人和家属学习医院规律制度,征求病人意见,同时插入健康教育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针对我科每阶段收治病人及其家属的文化层次, 年龄和对健康知识的需求等情况认真评估后,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因地制宜,安排能下床行走的病人、需卧床休息病人的家属参加,护士长主持,责任护士或高年资主管护师参加,必要时请病区主任、主管床位医师参加。

1.2方法:一般每月召开一次,遇节假日、特殊情况或会增开一次,护士长首先介绍参会工作人员和工休座谈会的目的, 以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积极配合。时间1 h-1.5 h 为宜, 地点选择在大病房,大家围座在一起。以利面对面交流。并由一名护士记录会议内容。

2座谈内容

2.1首先护士长向病人或家属宣传病房管理、住院规则、作息时间、探视制度, 并加强安全教育。强调保持病房良好秩序和清洁是病人健康及保证诊疗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有利于给患者提供一个安静、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 有利于治疗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2.2健康知识宣传: 一是给予患者发放本病区疾病诊治方法、特色服务及相关健康教育手册、健康小处方,帮助病人改正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让患者及其家属获得更多与人的生命质量息息相关的健康卫生知识。二是与病人共同探讨自身疾病的发展及康复指导。由于参与座谈会的病人较多, 我们不能面面俱到, 只能将病人最关心、最担心的共性问题进行健康教育及指导。原则是要求结合实际、重点突出、通俗易懂、便于互动。如:针对慢性乙肝讲清疾病的特点、相关知识及治疗过程,使患者明白病毒性肝炎目前虽没有特效药治疗,但也绝非不治之症,不良的心态对疾病有害无益。让患者认识到不良的心理情绪与生活行为方式对疾病的影响。根据慢性肝炎患者若临床症状明显须充分卧床休息,待症状明显减轻或消退可适当活动,活动量要循序渐进。合理指导患者饮食予清淡富有营养、易消化吸收而无刺激性饮食。慢性肝炎若有肝硬化倾向时予高蛋白饮食,热量以维持营养为度,避免体重增加过多。三是还可请恢复期病人现身说法,将自身治病的经历传播给其他病人, 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3听取病人或家属对医疗、护理、饮食、服务态度和管理工作意见。我们收集了病人宝贵意见后, 能在会议上解决的尽量解决, 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我们先向病人解释, 以取得谅解, 然后将意见反馈到总务科, 通过后勤职能科室及护理部领导关心及大力支持给予解决。例如开水供应问题, 科室能保证开水房24小时供应热水, 病房还增设微波炉, 为病人提供热饭菜等优质服务。通过与病人交谈了解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水平, 从而促进护理工作不断改进。

3体会

3.1通过召开工休座谈会, 病人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有了明显增加, 自我护理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护士以通俗亲切的语言与病人交谈、沟通, 进行健康教育,既达到了让病人了解病情, 又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 让病人树立健康观念, 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主动乐观地配合治疗与护理。

3.2通过召开工休座谈会, 可增进护患之间的理解,改善了医患关系,密切了护患关系,增加了和病人真诚交流的机会, 增强了病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大大减少医疗纠纷。同时又可做到在护士人员缺少的情况下, 做到健康教育的普及和落实。 从而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篇7

关键词:手术室全程护理;无缝隙服务;效果

随患者自我保护及法律意识加强,其对手术舒适度要求逐渐提升,因此如何提升手术室中护理质量成为院方关注的焦点问题。无缝式管理为新型现代护理模式,其本质为找出护理服务中的漏洞,通过不断改进以保证手术护理的连续及完整性,对提升护理质量起到重要帮助[1]。本研究针对已选定的133例手术室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方案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33例手术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61例)与研究组(72例),对照组男女比例39:22,年龄20~56岁,平均(41.24±4.13)岁,其中普外科32例,骨科17例,妇科13例;研究组男女比例45:27,年龄19~57岁,平均(42.53±4.07)岁,其中普外科37例,骨科21例,妇科14例;两组上述各项基本资料对比未显示高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手术室准备,给予患者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研究组:组成无缝隙护理小组,根据护士综合素质进行分层次管理,将老、中、青护士搭配,按照患者要求进行具体配置;固定各组成员,启用监督机制,明确落实各护士分工,对患者动态进行监护,落实基础护理。①术前护理:为患者进行入院健康评估,询问患者对手术期望与感受,观察患者情绪变化,普及疾病与手术相关信息,讲述手术成功案例,消除患者对手术恐惧,树立手术成功信心。②手术当日护理:核对患者身份信息、手术部位及术中带药情况,向患者普及麻醉及术后注意事项,包括、饮食等,讲述心电监护与术后置留导尿管等配合事项。③术后护理:患者术后麻醉期护理人员在旁守候,患者清醒后询问手术感受,并征求患者对护理工作意见与要求,对患者进行随访。

1.3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和皮质醇浓度;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护理前后心理舒适度进行评定,1~100分,得分与舒适度成反比[2]。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21.0软件分析,(x±s)表计量资料,t行组间比较;百分比(%)表计数资料,?字2行组间比较,P

2结果

2.1两组心理舒适度对比 研究组护理前SAS评分、SDS评分(33.29±8.05)分、(37.22±10.33)分,对照组(33.22±8.01)分、(37.48±10.56)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心理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其SAS、SDS评分(47.93±4.66)分、(50.99±1.23)分均高于对照组(43.5±4.09)分、(47.33±1.06)分(P

2.2两组患者手术应激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手术应激情况低于对照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皮质醇指标(68.19±1.58)min/次、(121.66±2.59)mmHg、(87.22±4.59)mmHg及(508.33±187.92)ng/L均低于对照组(78.33±1.72)min/次、(43.13±3.22)mmHg、(91.48±3.22)mmHg、(577.99±197.06)ng/L,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治疗与抢救的重要部门,工作量大、时间长、技术要求高并伴随风险,其护理工作完成过程需不同护士相互协作,因此如何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成为院方关注的重要问题[3]。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后SAS、SDS评分(43.5±4.09)分、(47.33±1.06)分均低于对照组(47.93±4.66)分、(50.99±1.23)分,且研究组患者手术应激程度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手术室全程护理中无缝隙服务可改善患者心理舒适度并降低患者应激程度[4,5]。通过无缝隙护理小组的组成,将老、中、青护理人员进行搭配,可在满足患者需求基础上进行护理人员的合理配置,而将各患者护理人员组成人员的固定,可明确各护理人员岗位职能与分工,便于对其护理工作进行高效监管,使各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到患者治疗与护理中,将被动化为主动,提升其工作自觉性与责任感,从而有效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6,7]。另外与患者的沟通、交流、知识普及,可缓解患者心中对疾病与手术焦虑情绪,成功案例的讲述为其树立手术成功信心[8]。

综上,手术室全程护理中无缝隙服务可改善患者心理舒适度,降低患者对手术应激程度。

参考文献:

[1]徐继洲.无缝隙服务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贵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4):94-96.

[2]唐力娇,沈小红,刘小玲.手术室护理服务中应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的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5):2076-2077.

[3]刘燕,韦凤平,陆谢娜,等.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3):347.

[4]王辉,吴爵.全程无缝护理模式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0):1919-1921.

[5]王秀英,葛永春.手术室对围手术期患者实施护理路径护理效果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3,37(8):735-736.

[6]王玉玲,李维维,韩玉芳.优秀护士行动指南[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5.217.

篇8

【关键词】柔性管理;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应用

临床医学中妇产科占主要学科之一,其工作的内容繁杂重复,临床性的风险性较大,因此日常的护理管理对患者有直接重要的影响[1]。在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实行柔性管理,不仅使工作人员积极发挥能动性,还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使其有安全感,保证了临床治疗的质量。本文在日常护理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实行柔性管理的措施,有助于提高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入住我院妇产科的患者90例,年龄25~41岁,平均年龄(31.3±3.5)岁;孕周期38~42周,平均孕周期(39.8±1.3)周。随机将全部9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1.2方法:对对照组45例妇产科患者实行一般的护理工作管理措施,实验组45例患者实行柔性的护理管理工作措施,具体的内容如下:①民主的柔性管理,并提升自身素质。柔性管理是以人为本,遵循全面照顾理解患者的内心需求并尽量满足患者要求的原则;解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让其自主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领导者应关注护理人员的发言权,合理采纳建议,让每一位都参与到管理和决策中来,在科室内提供舆论环境,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交流情感和交换工作意见,增强彼此的工作互,引导人员的积极工作态度和心理渠道,构造和谐氛围和人际关系;规范人员的举止,做好人员的思想,提高个人的政治觉悟和素质,强化服务的理念,运用新知识、新技术,结合临床和实践理论护理管理学,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思想境界,科学的思考和解决临床护理上的问题。②知人善用,合理岗位化。领导层要充分了解每位工作人员的性格、特点和能力,根据其特点分配到最适合的岗位,物尽其用,让其最大的发挥自身能力;将经验不足的人员互补到经验丰富工作组,使其老带新,传递经验知识;分淡旺季节的排班,实行轮班制,使人员能得到充足的休息和放松,以保证在工作中精神充沛;对情况特殊的患者,安排经验丰富的人员护理,注重观察患者的病情,细节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护理工作应做到细致入微,护理人员应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洞悉力,全面了解和观察患者的病情及变化,如发生异常应立即做出反应,实施有效及时的处理。③宽容错误,善待患者。当工作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出现差错,管理层应给予宽容态度,不一味谴责,采取科学的方式解决问题,尽量做到良好的服务护理工作。患者出现负面的情绪时,护理人员应做好心理引导,从患者的角度看问题,安慰并鼓励患者,让其拥有良好的心态以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1.3临床观察指标:分别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的质量和护理的差错进行评分对比分析,护理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的总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越高,护理的差错率越低表示护理越好。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经过两组患者的对比分析,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7.43±0.72)分,护理质量为(95.12±3.22)分,护理差错率为2.22%(1/4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8.23±0.74)分,护理质量为(80.15±2.27)分,护理差错率为11.11%(5/4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差错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管理中以人为本的原则已经占主导地位,柔性管理已经逐步取代了制度性的管理,传统管理模式使员工照章办事,硬性执行,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工作效率不明显[2]。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员工的压力也成倍增加,传统的管理模式只会增加员工负面情绪,使员工丧失工作兴趣,降低工作效率。柔性管理是指非制度性的新型管理模式,它是以最大调动员工主动性为基本原则,让员工从自身责任上认识到工作岗位的重要性,让其潜意识中把工作变成自觉行为[3]。本文研究表明,在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实行柔性管理,对人员进行明主管理,提供轻松的讨论环境,人员能畅所欲言,彼此相互交流经验,可以大大的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领导层对工作人员好的言论建设进行采纳,可以更好的促进工作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另一方面增加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觉悟,使其爱岗敬业,可以让其树立正确的岗位责任心,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同时,知人善用和弹性的排班制度,使人员的能力发挥完全,对提升工作效率有极大帮助,保证了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综上所述,在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实行柔性管理,不但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还降低了护理差错发生率,所以柔性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是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的。

参考文献

[1]王延巧.柔性管理用于普外科护理中的综合效果评价[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4(3):25.

[2]秦嫦娥.柔性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4):152-15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