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3 06:13:4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国培返岗研修总结,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学国培返岗实践总结范文一
20XX年10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陕西省青年优秀教师浸入式培训学习。在为期两周的培训里,有教授的高深理论,还有特级教师的核心理念,每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每天都能给心灵带来一片清爽。在培训中,我进一步认识到新课标理念,反思了自己以往在教学中的不足,真可谓受益匪浅。在返岗研修中,结合培训中所学的知识及培训结束时所拷贝的内容,在教学中不断尝试运用、反思总结。下面我就对返岗研实践做如下总结:
在教学活动中,当好组织者同时参与到学生的团队里,学生有许多生活经验与知识的积累,学生的思维比我们教师要开阔得多,只有天高才能任鸟飞,教师应该给孩子们提供和创造一片能够展翅高飞的天空。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飞得更高呢?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课堂上要让学生学得快又要学得乐。教育改革从课标从教材入手,作为一线的老师只有熟悉课标的有关理念、读懂教材,才能给予学生一个合理的学习指导。知识也有保质期,作为教师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绊。经验是原有的,社会在发展,需求在改变,如果仅靠那点旧的教学经验,自然无法读懂现有的教材,无法与新的教学理念接轨。如果给孩子的是围墙里的天空,而失去到墙外天空的视野,那么孩子的视野一定是狭窄的、落后的。所以只有更新知识,用全新的、科学的、与时代相吻合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武装教育者的头脑,才能建立起全新的知识结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新的教学手段不断出现,学生好奇之心远远超出教师想象。如果我们能利用好原有教学手段,同时再加入一些新的教育技术。把身边经常出现的问题在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也像进入到社会大学堂,从身边发现数学,从身边疏理数学,让学生从情理之中预料之外体会学习的乐趣。短暂的培训结束了,但是在培训中接受到的新思想新理念,一直在伴随着我。自我参加培训回到教学岗后,我一直在学习学校为我们准备的各种资料,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且积极向有见解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学习任何东西的最佳途径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可见,学习的本性在于探究。所谓探究学习,就是从问题或项目出发,通过观察与实验,猜想与论证,表述与评价等探索研究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增强研究体验的学习过程。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用以上的各种理念来武装自己,同时自我感觉有很大的进步,在教学中更顺了,学生学习兴趣也提高了不少,我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给我工作的有益指导。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一会让课堂教学更精彩。
数学国培返岗实践总结范文二
参加此次浸入式国培是我走上工作岗位后参加的历时最长、形势最正规的脱产培训学习,说它历时长是因为它有半个月的培训时间,说它正规是因为它有正规的教学课程,有组织、有领导,学习的内容涉及面广。授课的有各大名校的教授、学术权威等。可见市一小对此次国培计划的重视。此次培训结束已一个多月了,我已经返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
经历了脱产培训,我又迈进了反思总结、返岗实践的门槛。在这一阶段,不断交流,在交流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在进步中提升,在提升中收获。现将自己一个多月的学习和实践总结如下:
一、思想境界的转变
本次培训首先在思想上有一定的改变,在培训以前总是为了上课而上课,思想上没有太多的思虑,在教学上没有更多更好的突破。整天只是忙于常规的备课、上课和其他事物。在培训学习中,我在教授、专家的引领下,当下先进教育方法和理念深深的触动了,现在在自己的岗位上,我常常思考:怎样才能使农村小学数学改变滞后的现状,怎样使这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使农村的孩子也能够学好数学,提高综合的数学素养,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教育理念的转变在教学中,我积极地将自己在国培期间所学到的各种新的理念及教学方法,及时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我首先将国培学习心得给领导作了汇报;学习的资料与同行进行了分享;学习体会在例会上进行了交流总结,让大家得到共同提高。在交流中,汇报了学习收获:上好课的要领是抓住一个点,拎出一条线,铺开一个面,勾出一个魂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是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机动灵活的教学措施。让大家明白了作为一位教师该教什么、怎么教。团队协作、扎实教研,用一个教师带动一个教研组,一个教研组带动一个学校,课堂上要让教师退下去,学生亮起来。
三、专业素养的转变原本以为经过国培,自己满载而归,历经实践,才发现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生成。要想一辈子做老师,只有一辈子学做老师。返岗实践阶段,在我做课、讲课、研课的过程中和其他教师的听课、评课的支持、帮助下,我领略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专注的敬业精神、优质的教学质量以及有效活跃的课堂教学、和谐的师生关系。体会到了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自己也要不断积累经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四、对教材理解的转变关于教材,我发觉自己以前还仅仅停留在表层上,甚至只是在教教材,还有很多的东西没有真正研究透。通过学习,我受到了启发,今后教学时必会真正研究透教材,敢于质疑,敢于挖掘,敢于挑战常规,并且教学中会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敢于挑战,不盲从,不迷信。以前对此了解甚少,在教学实践和研究中往往无从下手,如今我知道应该如何进行观察和诊断了,这将更有助于我的教研能力的提高。而关于专业化的学习,更是让我了解到了当前国际国内对教师专业化的迫切要求,了解到了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性和有效途径,让我找到了发展的方向和途径,极大的促进了我的专业成长。返岗实践研讨活动让我尝到了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产生的强大的推动力量。平时,我和同事们认真开展教学研究,相互听课评课,互相讨论交流,尤其在存有争议的问题和前沿性问题方面,积极交换意见,勇于付诸实践,对于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方法,更是相互交换意见,取长补短,力求完善。返岗实践研讨活动让我真正把所学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使我得到了很多收获。
总之,国培给了我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也弥补了我以前认识上的不足,让我有一次和专家老师及广大同仁学习交流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我的教育教学,对我的专业成长有很强的指引作用。
五、学习做研究型教师
教学不仅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同时又是一门高超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不断地去反思,不断地去提高。因此,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新的要求:
1、转变教师的角色地位。
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理念。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在新课程教学中的身份和地位,在新课程中教师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新课标在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更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并增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再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肩负起培养人的重任。教师不再是学生的主宰,教师和学生是两个平等的团体,在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帮助、辅导。
2、重视学生参与式教学。
听了教授的讲座,我更进一步体会到了参与式教学的重要性。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谈不上是发展的课堂、有生命的课堂。尤其在新课程实施以来,新课标增强了知识的实用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因为只有在一个开放的、活跃的师生间的活动内容中,教师才能开展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教才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服务,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促进教学内容的达成。而教师组织活动的能力对于课堂参与式教学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多创造互动机会,让学生与学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终身学习,不断充电。
通过学习和反思,我认识到未来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师,而不再是教书匠。教师要想从教书匠转为科研型教师,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给自己不断充电。由于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大家都知道要想给学生一碗水你必须有一桶水,而且现在的一桶水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我们要给孩子们注入源头活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及时将自己的经验记录下来。在整理中思考,在行动中研究,这将是我今后所追求的目标。同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及时将自己的经验写成论文。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研究。我一直相信:只有坚持学习的人,才能拥有美丽的一生。腹有诗书气自华,是对教师的真实写照,点点滴滴地积累,细细地品味,就会从学习中收获精彩。其实,教育就是生活,做为教师能做好教育,也就能拥有一份美丽的生活。
数学国培返岗实践总结范文三
20XX年11月3日返岗以来,我积极参与发帖回贴以及互动交流活动,而且在线下还和同事们进行交流研讨,研修教育教学理论,进行岗位实践。国培促进了我的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我更加认识到新时期应该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我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爱岗位、爱学生、爱教育,做一名默默无闻的耕耘者。下面我对返岗研修阶段作如下总结:
一、锤炼教学底功,打造高效课堂
1、认真研读课标作为一线的老师只有认识课标读懂教材,才能像教材那样给孩子提供一个学习的空间,比如在教学整数除法时,有几位教师读懂了算理让孩子在动手中认识算理,在总结中学到算法。知识也有保质期,作为教师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绊,经验是原有的,社会在发展需求也在改变,如果仅靠那点旧的教学经验,自然无法读懂现有的教材,无法与新的教学理念接轨,那么给孩子的是围墙里的天空,而失去到墙外天空的视野,所以只有更新知识,用全新的科学的、与时代相吻合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武装教育者的头脑,建立起全新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必然充满生机和活力。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中。孩子的思维比我们教师要开阔得多,只有天高才能任鸟飞,教师应该给孩子们提供和创造很大的一片蓝天。那么怎样调动儿童的思维参与让他们飞呢?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而又不能让孩子看着蓝天想着大海,就像某专家老师讲的一个案例,让孩子认识单位不应该从孩子的父母的工作单位入手,虽同是单位但是不同概念,应该和一位教学三角形的老师一样从角入手,给角加一笔会变成什么样子,变成A,变成三角形,看多好!给孩子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孩子放开说。这样,儿童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3、点燃课堂生成之火。
新的教学手段不断出现,学生好奇之心远远超出教师,如果我们要利用好原有教学手段,再加入新的教育核技术把课本中没有的,而身边常有的出现在课堂,让学生能在课堂中就入社会大学堂,发现身边教学,疏理身边数学,让学生觉得情理之中,预料之外,从而激起好奇心去探研身边的数学,学生乐于学数学,发现数学最后才能超越数学。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写一辈子教案不能成为名师,可是写三年的反思一定可以成为名师,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一节失败的课堂。很多的课堂不是没有生成,而是我们教师没有去捕捉好,利用好,有时教学生成是学生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或是一个错误,如果教师没有进行反思那么这些动作、这些错误就会像一点火星一样很快熄灭,如果我们去反思去捕捉,多点的火星就可以点燃教师经验与新理念之火,才能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点火星,点燃课堂生成之火,照亮这个课堂。
4、注重探究式学习。
过去那种教师问学生答教学方式应彻底转变,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勇于创新。所谓探究学习,就是从问题或项目出发,通过观察与实验,猜想与论证,表述与评价等探索研究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增强研究体验的学习过程。我们小孩子是擅变的,在运用转化思想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我们就变得更加聪明智慧!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5、数学教学重在动手操作。
动手实践活动是手与眼的协同活动,是对客观事物动态感知的过程。在动手实践中把触觉、视觉结合起来,促进智力活动的内化,形成概念、规律与方法。在动手实践中使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帮助学生学会重要的学习方法,并内化为学习的能力。在教学的难点处开展动手操作,使抽象内容具体化,复杂关系简单化。让操作成为学生思疑解疑的桥梁,利於学生理解和寻求正确的解答方法。同时也有效地培养和发展了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动手实践操作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教学方法问题,它有利於把全体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直接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之中。
二、善待每一位学生,是教师的职责。
每个孩子都是学习的主人,都是受教育的主体,作为教育者,应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无论是优等生、中等生,还是后进生,都应使他们得到发展。但在实际的知识竞赛中,我们往往会更多的倾向成绩优异的学生,很少考虑到中等生或者是差生,很少考虑过他们的内心感受,其实,在不经意间,我们已经造成了学生受教育的不平等,孩子心中的天平倾斜,这难道不值得为人师者的认真反思考吗?每一个学生都有它的闪光点,我们为什么不多制造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关键词】幼儿教师 国培 班级管理
“幼师国培”是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有力举措,是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及时雨。通过组织实施“幼师国培”,促进了幼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了幼儿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能力,有力推动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受到广大教师和各地教育部门的高度认可。
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是“国培计划”的众多项目中的重点项目,可谓历时最长,影响最深刻的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良好的班级管理不仅能够为项目的顺利进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教师的学习有效性和集体建设也起到促进作用。
一、抓住不同阶段的重点,做好班级的常规事务
作为国培计划的管理人员,对国培工作的认真态度是做好班级管理的首要因素。针对班级情况复杂、年龄差距大、学历和职称层次不同等特点,管理人员在不同的阶段针对不同的重心做好相关管理工作。学员报到前,了解每位学员的基本资料,为日后的管理工作打下基石。报到前一周,以电话方式直接通知培训学员培训的相关事项并耐心解答培训学员的问题。报道当天,管理人员以热情的态度迎接培训学员,并与后勤人员协调安排培训学员的食宿。
45天集中培训阶段,是耗时最长的一个阶段,主要以聆听讲座、参观学习等方式为主,帮助学员适应每天按时上课下课的“学生生活”。全国各地的专家带来最近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成果,对于学员来说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帮助学员积极总结、消化讲座内容,组织讨论,提出问题共同解决。30天影子研修,是与实践最贴近的一个阶段。与各个影子幼儿园紧密联系,影子老师的选拔,不同主题的研讨,不同幼儿园的交流,以及影子阶段的总结汇报,都成为工作的重点,除了保障学员的后勤食宿、交通之外,对于不同幼影子幼儿园的不同问题,在及时有效沟通的过程中得以顺利解决,由于情况复杂,更需管理人员的耐心和细心,经常到影子幼儿园观摩活动是给予学员的最大支持。15天返岗实践研修,是培训和实际工作联系的纽带。学员回到原单位,带去培训的结果又带回现实的问题。这一阶段,管理人员需要与幼儿园、学员保持紧密的联系,了解返岗实践的情况和需要,并到学员单位了解一手资料,为今后培训的设计做资料收集的准备。10天的反思研修是总结成果的阶段,管理人员保障学员出勤率,督促学员完成相关材料、论文,准备结业仪式。
二、选拔优秀的班级干部,建立和谐的班级氛围
在了解学员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要关注学员在破冰活动中的表现,选拔合适的学员作为班级干部,成立班委。班委由班长、学习委员、宣传委员、组织委员、生活委员、纪律委员组成,分工负责相关学员的培训指导。班长统筹管理班级事务,紧密与项目负责人、班主任等管理人员沟通交流;学习委员负责教室学习准备,电脑、投影、话筒等设备的管理,与专家的沟通,资料的收集和分享,学员作业的收集和督促;宣传委员负责简报设计,文字、照片资料收集,相关事务通知等工作;生活委员负责学员住宿、饭卡、饮用水的协调和管理,班级活动经费的管理工作;组织委员主要负责学员集体活动的组织;纪律委员主要负责日常考勤工作,班级纪律的维护,违纪的纪律工作。
利用集体活动的机会,增进学员感情,发挥班委作用。同时,让每一位学员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班级的凝聚力,树立积极、向上,有着浓厚学习研讨氛围的班风。
三、提出国培的严格要求,建立共守的班级制度
建立合理、公正的考勤制度、请假制度等班级制度,为建立和谐有序的班集体提供有效的管理制度。主要以自主管理的方式为主,比如考勤制度的执行,主要由纪律委员负责日常的考勤,按时点名,迟到、早退、缺勤记录下来,而管理人员适时参与考勤,有效促进学员的积极性。考勤成绩与评优挂钩,能够激励学员的主动积极性。将60名学员分为6个小组,以小组的方式组织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学员之间更加深入的联结,而且能够便于管理,发挥组长的作用,激发小组的能量。
四、把握学员的学习热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本次置换脱产项目的60名学员,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层级的幼儿园,彼此陌生,利用破冰活动,消除学员之间的陌生感,营造活跃愉快的氛围,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所以,破冰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对学员是否能快速形成融洽关系十分重要。
幼儿教师在园的日常工作琐碎,脱产学习的机会很少。借由国培的难得机会,培训学员的学习热情高涨,对置换脱产项目的期望高,希望通过置换脱产项目增强自己的理论和实践功底,解决实际工作的问题。抓住培训学员的这一特点,组建班级QQ群,利用网络创建这一平台,跟老师们直接交流,了解对培训的需要,解决培训中遇见的问题,也为培训学员提供了互相交流互相沟通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刘占兰. 改善在职幼儿教师培训的过程与方式的研究[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1).
【关键词】国培;常态;研修;培训模式
根据国培精神,力争在三年时间内实现目标,构建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引导教师常态化研修。一般采用的方针策略为,思想重视(省级政策宣传到位,领导督促到位,个人思想认识到位,有利于调薪,有利于职业发展,有利于未来教育)、方法对点(抓准热点,找准痛点,发展重点,攻克难点)、行动有力(读准政策,整合团队,四级协同,课程准确,经费保障,机制得力)。
一、项目整合设计,培训下行走向
认识:骨干研修(置换研修、种子教师培训、提升工程)
全员研修(教师工作坊、网络研修、校本研修整合)
校本研修(省级送教到县达到名师示范,县级送教下乡指导校本研修)
研修一体是前提,初期由教师管理股牵头,教研室仪器站继教中心三部门共同编制培训规划,共同制定年度计划,共同设计活动方案,共同组织活动开展。团队建设是关键,建立团队资源库,选聘首批培训库,依据文件制订切实培训管理方法。课程体系是核心,以制度引领,优选途径,依据标准要求,形成课程体系。县级经费是保障。
行动:实行省县镇校四级联动,层次化管理团队,切实做好培训下行。落地为支持提升校本研修,直击课堂教学问题,一线教师协同研究,县级主责学校主修,诊断示范研课磨课,培养区域团队校级骨干。
通过“送教下乡”和“乡村教师访名校”等项目,选择县直学校――乡村片区进行横向对接试点,实施创新教、学、研组织形式、三级教师(入职型、合格性、成熟型)培养项目、丰富“试点项目”五大培训项目的资源建构和优配方式的实践形态。
通过“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充分发挥省、县两级培训师的引领作用,在各乡镇进行纵向“教、学、研、做”四位一体的乡村教师学科教学能力提升行动。同时,通过两级培训师的传带,引导乡村教师进行课标、教材、学案等系统性学习。
二、机构支持体系,服务专业发展
教师通过学校研修社区成为团队骨干再跨校研修成为优秀培训者。
借力国培,立足区县,整合资源,培养队伍,创新机制搭建体系育县域指导团队,聚外部资源,抓全体研修,带团队业绩。实行海陆空的全面支持体系。建立36 个县站,120个校站。按全县中小学专任教师30:1比例遴选中小学教师培训团队参加置换脱产研修培训,选派对象为省市县名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研员。培训团队要紧紧围绕承担网络研修、送教下乡和校本研修等培训任务,积极参加院校集中研修、跟岗实践、返岗培训实践和总结提升等四个环节的培训,全面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培训能力,用两年时间为我县打造一支“干得好、用得上”的县级教师培训团队。
三、统筹三类培训,引领常态研修
规划二三年培训持续性培训,用置换育种子,送教下乡网络研修促常态,通过访名校校园长培训抓重点,统筹送培送教,协同机构高效,探索成熟方案,精细研磨过程,注重资源建设。
以“助力教师常态研修,服务学生有效学习”为宗旨,坚持“师德为先、能力为重”,以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培训、网络与校本研修培训、送教下乡培训为主要培训形式,建立高校+研修网+县教师发展中心+县教师培训骨干团队+县优秀中小学的培训体系,构建通城县域内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体系,形成全县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获得感,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促进山区教育均衡发展。
三年预设主题:
第一年主题――工作触发学习 尝试解决策略
聚焦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建设,遴选团队成员,并组织成员参加脱产置换培训、名师培养等一系列培训活动,打造培训团队。围绕一线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重难点问题,触发教师的兴趣,由教师选择基于自身工作场景(大班教学、小班教学、包班教学和复式教学等)的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探索适合自身的解决策略,形成优化课堂教学课例资源包和转变学习方式微课资源包。在名师工作坊中通过梳理重难点,分析重难点、提供示范解决策略、设计研修活动计划等培养全县学科坊主研修领导和指导力,并在县级学科坊中进行实践,引领全县学科教师重点开发微课资源包。
第二年主题――互联网聚智慧 汇聚解决策略
聚焦重难点,充分发挥县级教师培训团队的主体作用,通过国培建立的网络研修社区,采取任务驱动、示范引领、成果导向等模式,汇聚一线教师智慧,继持续引导参训教师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有效突破重难点,并能就不同层次学生对重难点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指导。积极参入全国优化课堂课例资源库与转变学习方式微课资源库建设,实现跨县、市、省的资源共享,为教师日常工作提供具体到单元的优质教学资源支持。
第三年主题――创新改变课堂 形成解决策略
以优化课堂教学与转变学习方式为目标,结合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以学校为单位,推广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以学为主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过去汇聚而成的优质课例与微课资源,在乡村,特别是村小与教学点普遍实践适应包班教学和复式教学条件下的教育教学模式,促进我县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
四、提供组合资源,促进混合学习
组合资源(视频案例研修),理论引领,行动导向,实践给与,跨镇校,跨学科,跨年级,基于问题解决,“三备两磨”,精心及时生成课程资源。
关键词: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满意度;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
作者:武文静,张海钟,胡伟斌(兰州城市学院教育学院教师教育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70)
教育部、财政部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的“国培计划”为中西部地区农村培训了一批又一批骨干教师。但由于培训规模较大、主要驱动力源于上层机构或者组织[1]等原因,在实施中存在很多问题。这就需要在培训的组织过程中严格控制,以预防问题的产生,也需要培训绩效的第三方评估,从受训学员角度出发,找到影响培训效果的因素,分析和解决问题。
一、兰州城市学院2015国培项目第三方评估过程简述
学员满意度的高低是考核承办单位进行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培计划承办单位,兰州城市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委托教育学院教师教育研究所对中西部教师县级培训团队置换研修项目展开自评工作,就整个培训的合理性进行校内第三方评价。
中西部教师县级培训团队置换研修项目培训内容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首先是为期一个月的理论知识提升。其次是跟岗学习,在实践基地中小学,作为影子教师跟岗见习。
再次是返岗实践。最后再返回理论培训班进行总结。根据培训内容,此次评估的具体方法包括:第一,理论培训阶段以及项目总结阶段进行两次问卷调查,进行纵向对比分析;第二,个别访谈;第三,听取项目负责人的工作汇报;第四,查验反映项目实施过程和绩效的各种文献、资料和成果等;第五,对整体培训情况分维度进行专家评分;最后综合以上结果形成考评结果。评估指标主要从培训的组织管理、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培训团队、后勤保障、经费管理等方面提炼。
二、初中语文教师县级培训团队研修等5个项目问卷调查分析
作为满意度评估的主要方法,问卷调查为我们提供了最为可靠的一手数据。调查所用问卷参考西北师范大学评估问卷,根据具体培训项目修订编制而成。评估过程中,首先对问卷信效度进行了分析。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可靠性分析果显示,问卷的标准化Cronbach’sα系数值为0.948,说明该问卷信度很高。
由于问卷并不是首次施测,所以运用验证信因子分析方法对每个测量维度进行效度分析。培训课程相关题目为2~6题,其KMO值为0.87,bartlett球形检验731.68***,说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经主成分分析,各题项的因子载荷都在0.7以上,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65.21%(见表1)。
表1培训课程相关题目因子分析
培训方式相关题目为7~11题,其KMO值为0.828,bartlett球形检验536.99***,说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经主成分分析,各题项的因子载荷都在0.6以上,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8.21%(见表2)。
表2培训方式相关题目因子分析
培训团队相关题目为12~15题,其KMO值为0.75,bartlett球形检验417.49***,说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经主成分分析,各题项的因子载荷都在0.7以上,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1.68%(见表3),说明该部分效度较高。
表3培训团队相关题目因子分析
培训环境相关题项为16、17题,其KMO值为0.50,bartlett球形检验54.49***,说明数据基本适合做因子分析。经主成分分析,各题项的因子载荷都在0.7以上,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9.44%(见表4),说明该部分建构效度较高。
与培训管理相关的题项为18~20,其KMO值为0.695,bartlett球形检验347.04***,说明数据基本适合做因子分析。经主成分分析,各题项的因子载荷都在0.8以上,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2.65%,说明该部分建构效度较高。
表4培训环境相关题目因子分析
与培训效果相关的题项为21~28,其KMO值为0.923,bartlett球形检验1407.65***,说明数据基本适合做因子分析。经主成分分析,各题项的因子载荷都在0.7以上,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0.46%。
为方便纵向跟踪分析,本问卷共发放两次。第一次发放问卷是在理论培训的最后两天,共发放问卷202份,回收有效问卷186份;第二次是在培训末期的总结阶段,共发放问卷180分,回收有效问卷149份。
第一次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对第一个问题“截至目前我对本次培训的总体感受”表示“满意”与“非常满意”的比例在83.3%,由于第一次问卷发放是在理论培训结束前两天,所以数据主要反映学员对理论课程的满意度。第二次表示“满意”与“非常满意”的比例为71.8%。我们对满意度均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F值为7.982**,前后满意度差异性显著。学员对整体培训的满意度比对理论培训的满意度低。我们认为,整个培训完成后学员对培训整体安排有了全面的认识,满意度数据更为客观和理性(数据见表5)。
表5总体满意度对比表
注:1表示“非常同意”,2表示“同意”,3表示“一般”,4表示“不同意”,5表示“非常不同意”
通过各维度的满意度题项统计,可以看出两次调查与培训课程、培训方式、培训团队相关的题目中,认同培训课程合理,内容合适的比例(“非常同意”与“同意”相加)都在70%及以上。但除了第六题“课程设置贴近一线教师实际,课程内容实用性强”。表示“同意”以“非常同意”的比例有所上升,第五题“本次培训将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培训能力等模块课程安排合理”没有变化以外,其余题项比例都有所下降。
无论是第一次还是第二次调查,都可以看出第17题“本次培训的住宿场所整洁、干净、便利”表示“同意”和“非常同意”的比例很低,第一次调查的比例为41.9%,第二次仅为27.5%。有半数及以上的学员认为住宿场所不尽如人意(数据见表6)。
相比于培训的内容、管理等方面,大家认为本次培训的效果并不是很好,有关培训效果的题项中表示“提高非常大”和“提高比较大”的比例相对而言较低。但第二次调查中表示培训效果“提高非常大”和“提高比较大”的学员比例要高于第一次调查。说明学员们能够认可“跟岗见习”、“返岗实践”等后续培训安排带来的收获(数据见表7)。
数据统计显示,总体而言,学员对此次培训的满意度比较高,能够认同承担项目的学校在培训课程的设置、培训方式、培训团队以及培训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工作。但认为提供的培训环境,尤其是住宿环境比较差。纵向来看,随着培训的深入,学员们的新鲜感逐渐降低,对课程设置、培训管理等方面的评价趋于理性,满意度下降,但对培训效果的主观感知也随着培训的深入而不断提高。
三、国培项目受训学员环境满意度问卷及访谈结果辨析
数据统计显示,培训环境的满意度非常低,将该维度题项均值与其它维度题项均值进行两两对比,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数据见表8)显示,“除了培训效果——培训环境”的检验不显著,其它配对对比结果都显著。表明学员对培训环境的满意度与对其它维度的满意度有差异,即明显低于“培训课程、培训方式、培训管理”的满意度。
问卷调查最后设置了一个开放式问题:“您对我们今后改进研修(培训)的意见和建议是……”通过统计和文本分析,该题目中学员提出的意见主要总结为:1.希望能有更多有经验的一线教师与学员沟通交流、培训教学技能、讲解教学技能、进行课堂教学观摩活动;2.培训首席专家以及高校专家缺乏中小学教学经验,课堂理论性、知识性内容过多,不能引起足够的学习兴趣;3.教学时间安排过于集中,每天学习时间过长,违背教育规律,有的教师授课连续讲课中间不休息,违背认知心理学规律,使得知识不能很好消化等等。该题目中反映次数最多的也是住宿条件问题。在两次调查的355有效问卷中,共有284位学员填写开放式问题,其中,如“住宿条件需要改善”、“希望能够改善伙食条件”等涉及到食宿环境的有155份,比例为54.6%,说明学员对培训环境的满意度非常低,这与问卷调查中客观题目数据统计结果一致。
根据学员反映的问题,我们与培训项目承办院系的主管人员进行座谈。就住宿条件而言:所有学员住宿统一安排在本校学生宿舍内,宿舍提供基本生活用品,伙食也是与本校学生相同,食堂提供品种丰富的一日三餐,同时每位参训学员享有用餐及交通补贴。我们认为承办单位提供的住宿条件能够基本满足学员生活要求,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学员表示不满。
表6各维度满意度对比表
注:1表示“非常同意”,2表示“同意”,3表示“一般”,4表示“不同意”,5表示“非常不同意”
发放调查问卷的同时,我们在每个培训班找5-10位学员进行了访谈,了解学员对培训的想法和意见,同时试图找到学员对培训环境不满的原因。访谈过程中,也有很多学员提出培训过于理论化,与乡村中小学教师的接受能力差距过大;培训食宿条件需要提高等问题。通过访谈发现,很多学员对“培训”的理解有误:理论上讲,“培训”是个体职业发展中获取理论知识和提高职业技能从而改善工作绩效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需要付出努力的。但被选为培训对象的乡村教师一般认为参加培训是一次奖励,是“外出参观考察”,并不需要付出努力。当培训课程难度提升,实际情况与之前的心理期望形成反差,培训的抵触情绪通过对现实环境的不满得以发泄。同时,自上而下的培训模式所带来的课程内容往往主要用于解读教育学最先进的教学理念且基于先进的教学设施,这与比较落后的乡村教学现状差距过大,乡村教学设施不完善使得一些教学方法难以落地。这种巨大落差使得乡村教师职业倦怠感上升,对自我职业状态表示不满。
表7培训效果满意度对比表
注:1表示“提高非常大”,2表示“提高比较大”,3表示“一般”,4表示“提高比较少”,5表示“没有提高”
表8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四、职后培训环境问题的人力资源管理及心理学分析与解决途径
乡村教师对“培训”的错误认知以及职业倦怠等问题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我国教师聘任制度的“终身制”形式下,教师的可替代风险低,且乡村教育条件较为艰苦,能够参与竞聘到城市发展的职业通道较少,这使得乡村教师竞争压力小、自我发展意愿不强。不能引起他们积极参与培训、提高专业技能的动机。
其次,西部地区教育教学条件相对落后,乡村中小学教师信息获取渠道有限,教师的业务水平并不能跟上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受训者找不到将所学先进教学理念与乡村教育实际相结合的办法,因而也会产生抵触情绪。
最后,受训学员往往急于从培训中找到提高教学的方法而忽视了方法的前置理论逻辑,他们普遍不愿意理解“为什么”,只愿意学习“是什么”,而培训的课程设置则是先以理论进行引导,再进行实践方法教学。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以下方法可以作为改善的途径。
2020年9月份,我有幸参加了辽宁教育学院承办的2020年“教育部——中移动中西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新疆和田地区校长国培班,现在已经返回到自己的岗位十余天。经历了理论培训,走过了影子研修,我们又迈进了反思总结、返岗实践的门槛。在这一阶段,不断的反思,在反思中进步。现将自己近段时间来的学习和实践总结如下,同时也恳请各位领导和专家对我校的工作给予指导。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始建于2019年11月,位于于田县托格日尕孜乡托格日尕孜村,东傍红色教育基地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西靠托格日尕孜乡片区工厂,北临315国道。学校占地面积约80586m2,建筑面积24388m2,学校因地制宜,取势而建。。学校总体规划和设计合理,是一所完全寄宿制初级中学。所辖3个乡镇,在校生2257名,目前我校共有51个教学班。建有音乐教室、微机室、书法室、心理室、舞蹈室、录播教室、图书阅览室、生物、物理化学等多功能实验室等24个专室。极大满足了师生的生活、学习需求。
二、校园文化
1、精神引领
我们办学以传承库尔班·吐鲁木精神为核心,秉承“创可持续发展学校、育可持续高攀学生、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宗旨,追求“传承红色基因、打造活力校园”的办学理念。学校以“立德、求真、感恩、奋进”为校训,在工作学习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爱国、文明、诚信、仁爱”的校风,“厚德、严谨、博学、奉献”的教风,“励志、勤奋、求实、超越”的学风。同时也成为师生的精神引领。
2、环境文化建设
我们学校是于田县民族团结示范学校,结合库尔班·吐鲁木精神,围绕“立德、求真、感恩、奋进”展开了我校的文化建设。一进校门四个教学楼引入眼帘,南教学楼“立德楼”,东教学“求真楼”,西楼“感恩楼”,西北方向“奋进楼”,正确的办学理念、浓郁的校园文化引领学校的内涵发展,我们将办学理念内化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
三、具体做法:如何实现办学理念“传承红色基因、打造活力校园?”
1、促课改,打造高效课堂。
学校不断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借助国培项目组提供的教师专业理论研修平台等便利条件,建立了以科研为先导,以课程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重点的工作机制,探索出“轻负担、高效率、高质量”的有效教学模式。我们多次组织教师教师到其他学校学习课改经验,本学年,同联谊学校于田县cec希望学校开展教研教改、校本课程、、同课异构等互动5余次。结合学校实际进行了重组及整合,明确这些模式的共同点:
第一,强化自学;
第二,强化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
第三,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展示”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第四,重视导学案的设计等。
第五,我们本着“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进行了合理分组,组建四人小组。形成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四步导学”法,即学习目标、导学提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点评精讲;练习巩固、补救达标。
在此基础上,数学课堂依照“变教为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坚持“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当堂达标”的教学原则,做到因材施教、因学施教,最终达到简约化教学。语文课堂教学在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为目的基础上,按照“语文双主题”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以单元为主题,按照单元整体预习课、基础阅读课、拓展阅读课等课型来教学。英语课堂教学以生成句型——练习句型——应用句型——形成语言为一条主线。我们注重模式,但不“模式化”。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不同的课时,可以在此基础上有它的变式。我们将来的努力方向就是达到模式学科化,实现学科个性化。
2、开展特色活动,丰富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素质。
学校坚持搞好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社团活动等,并对大课间活动进行了周密部署,保证让所有学生动起来。30分钟大课间进行学生阳光广播体操活动,特色突出,效果良好。
学校根据老师特长成立了8个社团,每周五下午16:30—17:20活动一小时,有素描、水彩画、书法、足球、篮球、舞蹈、合唱、音乐、象棋等,进一步丰富了师生的课余活动,2020年在于田县教育局组织的师生书法比赛中获得学生组二等奖。
学校每学年都要举办篮球赛、拔河比赛、演讲、诵读、讲故事手抄报等多项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存在问题
办学经验的总结和资料的积累,教师的专业引领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还存在不足,教师流动性太大,专业性教师缺乏,尤其是语文教师,每周的教研活动老师投入性不够,因保密工作学校电脑不能用U盘和联网,使得老师的教学效率和积极性有所下降。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使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努力提升我校教育教学水平。
五、办学成效
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教研教改、社团活动、自主化管理等特色工作得到于田县教育局的肯定。今年6月份教育局组织全县中小学书记、校长、德育主任、教务主任等来我校观摩。
虽然我校建校不到一年时间,但这十个月以来,我校各项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校先后荣获“于田县民族团结示范性学校”、“于田县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正努力把我校创建为全国性的民族团结师范学校而不断努力。
我一直相信:只有坚持学习的人,才能拥有美丽的一生。“腹有诗书气自华”,是对教育工作者的真实写照,点点滴滴地积累,细细地品味,就会从学习中收获精彩。其实,教育就是生活,做为教师能做好教育,也就能拥有一份美丽的生活。最后感谢辽宁教育学院,感谢国培!
一、目标任务
2017―2020年,组织职业院校教师校长分层分类参加国家级培训,带动地方有计划、分步骤实施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和校长办学治校能力;支持开展中职、高职、应用型高校教师团队研修和协同创新,创建一批中高职教师专业技能创新示范团队;推进教师和企业人员双向交流合作,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和企业人才到学校兼职任教常态化机制,通过示范引领、创新机制、重点推进、以点带面,切实提升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建设水平,加快建成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施原则
中央引领,地方为主。中央突出示范引领,明确工作重点,加强统筹指导,强化目标管理,带动地方有效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经费投入长效机制。各省(区、市)根据国家要求,做好规划设计、组织安排、体系建设、监管评估,加大经费投入,保障计划有序推进、顺利实施。
对接需求,重点支持。服务精准扶贫、制造强国、区域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统筹优化教师培养培训资源配置,优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及扶贫重点产业等紧缺领域教师培训,倾斜支持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及区域经济重点发展地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协同创新,注重实效。推动地方政府、高校、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职教集团)建立协同机制,深化区域、校企、校际合作,完善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校企共建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应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教师培养培训方式,形成一批教师培养培训示范单位和品牌专业,提升项目实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规范管理,确保质量。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创新工作思路和管理模式,完善竞争择优遴选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吸引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建立信息化管理和质量监测系统,强化过程管理、经费监管和绩效考评,切实提高计划的实施质量,确保达到预期的目标效益。
三、计划内容
(一)职业院校教师示范培训
各省(区、市)遴选具备资质条件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大中型企业等,采取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线上线下等组织形式,分层分类开展教师示范培训。培训要模块化设置课程,将师德素养、工匠精神、“双创”教育、信息技术等列入培训必修内容,实行集中脱产学习和网络自主化研修相结合,开展训前诊断、训中测评、训后考核,加强教师的师德养成、专业知识更新、实践技能积累和教学能力提升。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及特色农业、种养业、民族传统工艺等扶贫产业领域教师培训。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选派优秀教师校长到国(境)外进修,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和先进技术技能。
1.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研修。组织职业院校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主持过相关科研教改课题或项目的专业带头人,采取集中面授、返岗实践、再集中面授的交替进行的方式,进行为期不少于4周的培训,重点提升教师的团队合作能力、应用技术研发与推广能力、课程开发技术、教研科研能力,培养一批具备专业领军水平、能够传帮带培训教学团队的“种子”名师。
2.“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组织职业院校不同层次和基础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采取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不少于4周的专项培训,可分阶段。开设专业教学法、课程开发与应用、技术技能实训、教学实践与演练等专题模块,重点提升教师的理实一体教学能力、专业实践技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双师”素质。
3.优秀青年教师跟岗访学。组织职业院校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教师到省内外国家级(省级)重点学校、示范学校等优质学校,采取听课观摩、集体备课与案例研讨、参与教科研项目等方式,以“师带徒”模式进行为期不少于8周的跟岗访学,通过全面参与培训院校教育教学实践和管理工作,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4.卓越校长专题研修。分别组织中职和高职国家级(省级)重点学校、示范学校的校长,采取集中面授、名校观摩、跟岗培训、专题研究等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新任校长、骨干校长、知名校长分层分类开展不少于2周的专题研修。围绕集团化办学、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学校治理、中高职衔接、专业设置与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内容,重点提高校长改革创新意识、决策领导能力、依法办学和治校能力,为各地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精通现代学校治理的“教育家”型名校长。
(二)中高职教师素质协同提升
各省(区、市)遴选具备条件的优质职业院校、应用型高校、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作为牵头单位,按照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不同阶段人才接续培养的要求,组织省域内学校的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专业教师开展团队研修和协同创新,打造一批定期研修、协同研究、常态合作的中高职教师专业技能创新示范团队。各省(区、市)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合理确定协同提升的专业群,支持牵头学校整合优势资源,提供工作室或平台运行条件保障,支持主持人有效开展工作。
1.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协同研修。遴选国家级(省级)中高职示范学校具有教学专长的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等主持建立“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牵头组织区域内学校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采取集中面授和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期不少于4周的团队研修。重点开展理实一体课程开发、行动导向的教学实践与演练、教科研交流与项目合作,协同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科研教研能力、研究协作能力等,共同研究开发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接续培养课程、教材及数字化资源。
2.紧缺领域教师技术技能传承创新。面向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传统(民族)技艺等紧缺专业,遴选具备条件的优质职业院校、应用型高校、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立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组织具有绝招绝技的技能名师、兼职教师领衔,采取集中面授、项目合作研发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区域内中高职教师进行为期不少于4周的技术技能实训。重点开展新技术技能的开发与应用、传统(民族)技艺传承、实习实训资源开发、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提升教师专业实践操作技能、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等。
3.骨干培训专家团队建设。面向承担计划任务的单位、基地管理人员和专兼职培训者,采取集中面授、网络研修、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期不少于2周的培训组织实施能力专项研修,提升培者的培训需求诊断能力、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与数字化资源开发能力、核心技能创新与推广能力、工作室(平台)主持能力和绩效考核评估能力。
(三)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合作
各省(区、市)要联合行业组织,遴选、建设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和兼职教师资源库,将实施教师企业实践和兼职教师聘用有效对接,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企业人员到学校兼职任教的校企人才双向交流机制,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1.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采取考察观摩、技能培训、跟岗实习、顶岗实践、在企业兼职或任职、参与产品技术研发等形式,组织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进行为期不少于4周的企业实践。重点学习掌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发展趋势、前沿技术研发、关键技能应用等领域,以及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技能要求、用人标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应用技术需求等内容,推进企业实践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结合实践改进教学方法和途径,发掘学校技术服务企业发展的方式和途径。各地要遴选具有代表行业先进水平、有较强影响力、覆盖专业面广的企业,完善校企共建教师企业实践流动岗(工作站)机制,支持企业常设一批教师企业实践岗位。
2.设立兼职教师特聘岗。重点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国家急需特需专业及技术技能积累、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专业,支持职业院校设立一批兼职教师特聘岗位,聘请企业高技能人才、工程管理人员、能工巧匠等到学校任教,兼职教师每人每学期任教时间不少于80学时。各地要建立本地区对接产业、实时更新、动态调整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开展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岗前培训,支持兼职教师参与“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建设、校本研修、产学研合作研究等。各地根据本地区实际需要、行业特点、人力资源成本等,具体确定兼职教师聘用人数和补贴标准。
四、保障措施
(一)明确职责分工。教育部制订计划的管理办法和实施指南,成立专家库,完善信息管理平台,推进优质资源共享共用,组织开展督查评估。中央财政通过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渠道,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引导地方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提升计划的实施成效。各省(区、市)要将计划纳入本地区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制订本地区项目实施办法,按年度将规划方案报教育部审核,安排专门机构、专人负责,落实工作经费,做好计划的组织、协调、管理和服务。承担单位要整合优质资源,制订对接需求的实施方案,落实条件、人员与经费保障,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做好项目总结和效果评估。
(二)加强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国家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和示范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企业实践基地,支持教师培养培训资源匮乏省份与资源丰富省份联合组织实施计划,建立承担单位工作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组建专业化培训专家团队,建成一批教师教育优势特色专业和优质课程资源,推进有条件的基地试点探索教师非学历培训与学历学位教育课程衔接和学分互认,构建完备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
关键词:“幸福课堂”;课改;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7-0083-03收稿日期:2016-03-31
课题项目:此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十二五”2012年申报的一般资助课题“农村小学生学习幸福现状及问题解决的实证研究”(XJK012BZXX02)课题成果。
作者简介:毛设贤(1975―),男,湖南安化人,湖南省安化县梅城镇完小校长,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益阳市名校长。
一、发现问题是推进课改向“幸福课堂”的更深处溯行的前提
漫漫课改路,我们走在课改工作的攻坚阶段,走到了“深水区”,遇到的已不是浮在表面的显性问题而是较深层次的问题。为此结合我校课改实际,我们梳理出三个大问题,即: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观念决定行动;设计的导学题,要能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使知识问题化,不同层次的学生就会生成不同层次的问题;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走进课堂,也就有合作的需求了,从而也就能够实现真正意义的合作了。只有学生真正动起来,生成的展示问题才有意义,这时的展示才能实现有效性,才会出现质疑、辩论,展示才有探究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将“问题知识化”,同时对展示的评价标准也很重要,它决定着展示的效度。
二、探究途径是推进课改向“幸福课堂”的更深处溯行的基础
推进课堂改革,我们建立了融合先进教育理念、方法的基本范式――“三三”幸福课堂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何谓“三三”幸福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将“学生是最大的尺度”“学的高峰才是课的高峰”引入课堂教学中,有“序课―学课―结课”三大板块,主体部分是“三有维度”: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质疑释疑三种学习形式;有地位、成功、快乐三种学习状态;有效率、活力、幸福三种学习效果。此即“三三”含义。教师“关注生命成长,尊重个性特点,激扬课堂活力,打造高效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学习的权利,有学习的地位,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从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谓之幸福。也就称“三三”幸福课堂教学模式。
“三三”幸福课堂教学模式中,“板块”是结构,每堂课由三个板块构成。“活动”是方式,每堂课的学科部分由“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质疑释疑”三个活动块组成,学生通过多元活动展开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是载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演示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实物展示台展示学习成果,这现代教育技术是学生学习的“指南针”“施工图”,是教师导学的抓手,是学科教学活动化的载体。“导”是引领,教师通过讲授、点拨、评价、总结等予以引领、提升;“学”是主体,“三三”幸福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教”让位于“学”。
“三三”幸福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操作上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大体有、定体无”“有模式但不模式化”,像书法的“帖”一样,便于老师学习、模仿、借鉴。不同的学段、学科、课型体现不同的特点,即便是同一学段的同一学科,也会因其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在老师们对模式的核心理念精确把握、在操作上应用自如后,可以不断寻求突破, 形成自己的风格,极具包容性和灵活性。
三、构建策略是推进课改向“幸福课堂”的更深处溯行的途径
1在培训学习中明白“步法”
一是转变观念。构建了“县―镇―校”立体网络。派老师外出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主办的课改培训;利用教育局主办的《课改通讯》、网络、教育教学理论著作等进行广覆盖、跨时空宣传培训;聆听学校课改动员大会上的《自主成长的教师才幸福》讲话,教师例会聆听学校名师、骨干教师做课改演讲;组织教师自主系统地学习生本教育理论,达到读书明理、读书导行之目的。二是明了方法。教科室根据自己执教的两个一年级班级进行课改常规训练,后作《磨好常规训练,构建有效课堂》的讲座对教师进行培训。三是编写资料。编写《小组建设》《常规训练要求》等资料,发放到老师手中,人手一份。四是培训学生。对各班小组长、组员分别作《怎样做一个优秀学习小组长》《怎样做一个优秀组员》的讲座,对如何引领学习小组组员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组内展示、全班展示进行指导。师生在学习培训中转变观念,明白课改“步法”。
2在领跑垂范中树立标杆
其一,校长坚持深入课堂,推门听课,及时总结经验,鞭策后进,对实施课改不力的教师找其谈话,蹲点指导。其二,开展校长听课周活动。听课后,即时进行评课和情况反馈。其三,着力提升行政教学力,行政一班人带班上课,种好“三三”幸福课堂教学这块“试验田”。其四,建立健全听评课制度,要求行政领导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更好地掌握第一手课改情况,及时解决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达到指导课改的目的。其五,示范展示。为了给其他年级的教师引路,开出“课改示范课”活动周,学校名师展示课改示范课,教师全员观摩,人人受益。其六,经验交流。学校名师、骨干教师在教师例会上作课改经验交流。这为“三三”幸福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树立了引跑者和方向标。
3在重点研究中清除路障
在推进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对此,我们从不回避,不止步于问题,用研究解决问题。第一,立足原点,完善模式。我们在随堂听课中发现老师们的序课只有讲故事,形式单一。我们组织教师开展研讨,通过研讨,大家觉得形式上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合作学习小组;内容上更为广泛,可以根据学科内容演讲、讲故事、情景表演、才艺展示、自学检查、名作欣赏等。第二,紧扣重点,优化模式。我们认识到“会倾听、会表达、会质疑、会合作”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也是高效课堂的目标,这种课堂的指向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意系统的开发,培养学生生存、生活能力。但是怎样让学生“会倾听、会表达、会质疑、会合作”呢?老师们在实践中不善操作,于是我们组织了专题讲座进行培训,并且出台了训练步骤、方法,自编资料,人手一份,每天进行督查,组织验评,重点突破。第三,建体组室,推广模式。一由中心校牵头,组建“梅城镇中心校小学数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定时开展活动:学习数学课标,研讨数学课例,探讨课改实践。二由夏永恒名师工作室组织省内外教师开展语文研讨活动,开发语文资源。三由五、六年级课改教师团队在教师例会上做课改经验介绍。四通过召开总结会,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对教师成功实践进行理论提升、总结推广。第四,研究课题,深化课改。学校以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十二五”一般资助课题“农村小学生学习幸福现状及问题解决的实证研究”为龙头,细化为以学科开展学习幸福的微型课题研究。第五,抢占高地,提升模式。借安化县教育局课改办的领导来校视导课改的机会,请课改办专家进课堂听课,指导课改实践工作。邀请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李倡平、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黄佑生等专家为学校课改把脉,使课改更具丰富性和实效性,让“三三”幸福课堂教学模式更具时代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4在评比验收中坚定方向
学校着力实施三大工程。实施两项“达标工程”:一是常规训练验评。全校37个班参与课改常规训练验收评估,纳入每月优秀班级评比和目标管理考核。二是“三三”幸福课堂教学模式验评。行政领导、校级名师、骨干教师参与“三三”幸福课堂教学模式达标考核,并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实施两项“创优工程”:一是创优秀班级。在全校开展“常规训练”优秀(良好)班级创建活动,两次各评出18个优秀班级、19个良好班级。二是创优质课。在教师中开展“三三”幸福课堂教学模式优质(达标)课创建活动,评出12堂示范课、32堂优质课、34堂达标课。推动班级、教师个人之间均衡发展。实施“导向工程”,将“三三”幸福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水平作为评选感动学校年度人物、优秀教研组、优秀研课组、各级各类评优、职称评定等重要指标,引导教师积极投身课改。
5在建章立制中确保着陆
(1)健全模式推进管理网络。学校建立起了校长挂帅,教科室主任主抓,各位行政挂钩蹲点,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研课组长等齐抓共管的覆盖全校的立体化、多层次的教育管理网络,确保教学改革管理全校一盘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2)完善模式改革管理制度。学校出台了《梅城镇完小教研教改激励方案》《梅城镇完小研课制度》《梅城镇完小学习制度》《梅城镇完小课改验评制度》等系列制度,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3)制订跟课改匹配的评价体系。如评价课堂――有《梅城镇完小“三三”幸福课堂教学综合评价量化表》;评价常规――有《梅城镇完小课改常规训练综合评价量化表》;评价教研组――有《梅城镇完小教研组考核办法》;评价研课组――有《梅城镇完小研课组考核办法》;评价教师――有《梅城镇完小教师教研、教改量化评价办法》;评价学生――有《梅城镇完小学生综合素养、学习能力量化评价标准》。做好这些过程评价,自然得到我们期待的结果。
(4)探索模式改革管理新路。学校组建了七大“共同体”:有以学科教研为主的共同体,如语文、数学、艺技等5个教研组;有以学科研课为主的共同体,如一年级语文、数学等19个研课组;有以教育研究为主的共同体,如学校5个大课题组、10个微型课题组;有以学习研讨为主的共同体,如班主任协会和科研教师协会;有以实践课改为主的共同体,如六年级课改组、五年级课改组等6个;有以标杆引领为主的共同体,如校级名师团队、骨干教师团队;有以携手成长为主的共同体,如名师+骨干教师+潜力教师的成长共同体。着力探索共同体管理和成长的机制,做到一起参与,一起活动,一起考评,有力地推动了学校课改工作的均衡发展。
(5)在辐射引领中提升成果。学校充分发挥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校的职能,发挥安化县课改实验校的辐射引领作用。一是迎进2013年省国培计划小学英语骨干教师来校进行影子教师跟踪研修,通过横向教学研讨,开展集体研课、微型课题研讨、课改研讨、英语教学经验交流等活动,为影子教师创造一个和谐统一的教研平台。通过集体研课、同课异教、汇报课等活动,为影子教师搭建教学展示平台。通过观摩课改展示课,走进教室听随堂课,认真学模研讨课,积极参与上课改汇报课,为影子教师搭建学课改的平台。二是和安化县梅城镇栗林学校、双云完小的特岗教师结对,特岗教师走进我校跟班学习,返岗上汇报课,我校送教下乡。三是与课改办领导走进安化县梅城镇紫云完小、东华完小、望城完小、栗林学校交流课改经验。四是与安化县教育局督导室领导走进安化县清塘铺镇完小、高明乡完小交流课改经验。五是受安化县仙溪镇完小领导邀请交流课改经验。六是迎进娄底、桃江、羊角、长塘、大福、坪口等市、县、乡镇领导老师来校学习、交流,使学校课改成果得以提升。
四、总结归纳是推进课改向“幸福课堂”的更深处溯行的加油站
1成效显著
(1)发展了全体学生。在践行“三三”幸福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习状态发生重大变化,逐渐变为主动学、快乐学、高效学。同时,在“国家课程”向活动课程、隐性课程拓展的过程中,学生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2)培养了幸福教师。一大批教师在“乐德”课程、“三三”幸福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中,提升教育智慧,享受着更多教育的尊严和事业的幸福。
(3)催生了课改成果。《益阳晚报》以 “特色课改让百年名校历久弥新”为题全面推介我校开展“乐德课程”研究的情况和已取得的成果。《湖南教育》以“塑造课堂的‘生命力’”为题全面介绍并推介了我校的“三三”幸福课堂研究及成果。整理的《“乐德”课程,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学习的幸福》成果推荐到省参评,获一等奖。
(4)提升了教学质量。“三三”幸福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进,带动了全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在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命题,全镇统一考试中,各年级、各学科的考试成绩名列前茅。
(5)引起了各方关注。“乐德”课程的课程体系和“三三”幸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受到市、县领导的肯定,获得三湘四水教师的好评,受到安化电视台等媒体的宣传报道。
2经验推广
(1)行政推进和专业指导同等重视。以行政带头实践推动解决动力问题,以专业指导解决功力问题。
(2)掌握技术和学习理念同步开展。以课堂教学实践课改理念,以课改理念提升实践水平,构建“理论实践”科学认知路径。
(3)解决问题和完善提升同时进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螺旋上升,以教科研的成功切实拉动课改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