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0 11:01:1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大一学期学习计划,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首先,状态最重要。这是我一直信奉的,所以保持一个好的高效的学习状态很重要:
1.让自己的走路比平时快30%,时间飞逝,热情不觉(郁闷时很有效)
2.学习之前,把该吃的、该喝的、该拉的等等全部做完,手机尽量静音放在书包里,不要在学习过程中因做各种各样的事情而打破自己的学习状态。此外,不要在学习的时候听音乐。
3.保证6-7小时的晚间睡眠时间和30分钟-1小时的午休时间
其次,制定学习计划和时间表。这样,你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进度有个整体的把握,知道自己什么时间该干什么。时间表制定要科学,因为不同时间学习不同的科目是有着内在的规律的,这点可以让你在2个星期完成别人3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可以完成的事情。
这次,期末考试和四级和六级重叠,所以,我们在复习期末的时候同时也要复习四级和六级。但我们要清楚,对于现在,期末考试更重要,四六级以后都有机会,对于要考雅思或是托福的人更是完全不用在乎,只要过了就可以。但并不是就说要放弃英语四六级,只不过只在上面投入有限的时间。
下面不妨晒晒我前三个学期的时间安排。
1.周安排:如果有两周的复习时间,那么在倒数第二周的时候,只需要复习数学和专业课(对我来说如会计、财务管理等),其他的科目完全可以在最后搞定,甚至一晚上或是一下午,如果预支倒数第二周的时间,则是在策略上的失误。对于数学和专业课,是需要较长的复习时间的。所以,要把这样的课,拉更长的战线,因为这种课一两天是突击不来的。
2.日安排:早晨7点起床,7点半前完成洗漱工作。7点半开始读英语,读到8:15,然后去图书馆,开始上午的学习。上午11:00前适合学习对逻辑思维和计算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同时短期记忆能力相对较好,所以可以看数学书、统计之类的课程。11:30去吃饭,12:00回到图书馆。中午时间相对垃圾,所以可以做些对脑力要求不高的工作,如核对习题答案、抄英语课文(我们英语老师每个学期都会留的作业)等。看困了,睡个小觉,13:30—14:00左右的样子起来,然后继续看书,可以看些如会计、财政学(大一的如历史、马政经、社会学等),因为下午的时间相对来说是长期记忆的时间,短期记忆效果查,但同时也更不容易忘。17:30左右吃饭,18:00回来后,可以开始准备晚上的学习了。晚上8点以后,是深度思考的黄金时间,这个时候是非常适合做数学题的,同时,一些财务管理之类的计算,也可以在晚上进行。22:00图书馆关门,回宿舍洗澡,然后开电脑,在查完邮件或其他必要的事情后,开始练习英语听力,到24:00,准备上床睡觉,不要开始晚上的卧谈会,期末特殊时间,要有最基本的自制能力。
躺在床上,回忆今天所学的内容,是否完成了计划。如果没有完成,明天继续,但要鄙视一下自己;如果超额完成,要自我鼓励,同时也会更有动力。次外,计划第二天要学习的内容。想着,想着,我们就进入了梦想。
再次,整合资料。这一点,对于把希望放在最后两周的人来说犹未重要。但整合资料是要有技巧的,这也就涉及到了一个人的情商。每个人都会多多少少有些资料,这个时候,找你觉得信赖的朋友,然后把你的资料给他复印,或者问他是否需要。他拿到了你的资料,相信了你,过不了多久,他也许就和你联系,他把他新得到的资料分享给了你。就这样的工作,不断扩大至不同范围圈的人。
同时,如果有机会,可以把你的好朋友聚起来,搞一个资料分享会。我上个学期在做学习部部长的时候,把学习部的部员全部聚集起来(尚鹏飞没有来,后来只有他没有拿奖学金,BS他一下,呵呵),当时大家都有着比较单纯的目的(BS那种自私的人)后来,本部的同学有8个甲等、3个乙等第一、1个丙等。这个学期不出意外的话,还会组织这样的交流会,当然人数不会太多,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和我联系,好东西就要分享嘛。
最后,要注意复习技巧和考试技巧。
1.我们习惯看书从第一章看到最后一章,但有时这种方法却可能是致命的。对于数学之类的肯定没有问题,前面已经说过,这个是需要拉长战线的,但对于其他课,复习最好的是从重点到次重点再到非重点的顺序,因为一旦出现时间不够,我们还可以保证通过,大学考试重点是一定会考的。在保证重点复习完(通常过没有任何问题),再不断地往非重点走(走的越深,当然分数就越高了)。以社会学复习为例,我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虽然很多东西都没有复习,但最后还是考了89分(虽然不是很高,但我满意了),因为我把重点全都看完了,而我有个同学他只复习到了第七章,最后几张就走马观花的看了几眼,当然,他最后还是涉嫌通过,可老实说,在社会学上,他的时间比我花的多的多。其他科目如工具软件、马政经、当代政治与经济等等。
2.心理暗示。人的潜能是可以挖掘的,语言引导思维,我们为了我们的兴趣的良性循环,要不断地对自己进行暗示和鼓励。告诉自己,书本很简单,我一定可以搞定。
3.记忆的几个小技巧。
(1)记忆的时间段:短时记忆:5:30——7:30
长时记忆:14:00——17:00
深度思考:20:00——22:30
(2)对于一些东西,要重复记忆,如英语、数学公示、财管公示、会计分录等。
(3)记忆的四个层次:数字——文字——声音——图像,其中图像是最高级的记忆技巧。我是一直努力实现着这种记忆方法,所以很多时候,我在考试的时候,我总会在脑海里打开书,然后翻页,虽然看不见书,但已然在看书。不过,只要实现记忆的层级的提高,都会让记忆更有效。比如:根号2=1.41421(意思意思而已)、根号6=2.449489(粮食是酒是白酒)等。
4.如果学习不在状态,我可以提出我的一个独家秘方(当然其他人可能也在用)。准备一套扑克牌,随便抽4张,玩24点的游戏。
5.考试的时候,如果遇到不会的题,把试卷拿起来(我们看试卷的角度也就从俯视转变成了近乎平视),这个时候很多题说不定就会了。
6.不要想着作弊。一是后果很严重,二是作弊会心虚,影响正常发挥。
上一学年由于学习任务没有规划好,学习目的不太明确等原因,导致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从而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针对上一学年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许多需要改进地方,也结合自己本学期的课程特点,和学习任务的安排,为了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制定出大二第一学期学习计划,具体如下。
在新学期里学习要更加努力,奖学金要拿,争取拿一等。在专项训练自己突出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多余比别人交流,提高自己的处事和交际能力并树立健康的赢取爱好,锻炼好身体。这会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很重要。
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紧跟老师的教学进度,遇到问题要多与同学或老师交流,尽快解决。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认真按质按量完成老师交待的任务,不敷衍了事。注意加强自己的薄弱科目的学习,不偏科。 除了学习还应该注意,加强自我身体锻炼,
健康的胜利是学习效率的有理保证。 定期检查自己的计划的实行情况,以监督保证计划的正常实施。
这学期,我将在专业上更加强学习,专业知识显的更为重要,要为了自己的未来着想,多去学校图书馆看些书,以更好的充电,填补自己各方面的知识空缺,增加知识面,增加个人修养。
一.目的和要求
1.同学们能够完成专业课的学习,学以致用,并在考试中取得优秀的成绩;同时拥有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2.拿到计算机一级证书,大家积极备考大学英语四级和区一级计算机考试,争取一次全部通过;同时鼓励大家学习其他技能并获得认可。
二.方法和步骤
总的方面就是联合各位班团干,大家互相配合,做好班级工作,尤其是我们两个学习委员之间。同时还要和各个小组长、兄弟班汉语言的学习委员互相交流,共同搞好06中文系的班风学风建设。
认真做好常规工作,加强与老师与同学的沟通,平时就和各小组长保持联系,关注大家的学习生活情况,搜集有关学习方面的信息和意见,并及时上报。同时,向辅导员反馈的信息意见及时告知全班同学。每月上交的信息意见反馈同时将上交原稿发到班级的qq群论坛,使同学同步获知反馈的意见。同时对辅导员和老师反馈下来的解决方案或办法,整理成文,发送到班级qq群论坛。积极与老师沟通,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和理解。
三,时间安排
1.在第一周到第五周,集中全力抓计算机考试,动员大家并在同学中开展互帮互助。
2.每个月搞一次同学间的联谊比赛;六月是期末考试动员。
3.每周末和月末作学结,汇总经验教训。
四.几点措施
1.成立敢干敢超互帮互助学习小组。组员之间合作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组员队组长负责,组长对学习委员负责,学习委员对老师负责。
2.大到以班为单位,分为一班和二班;小到以组为单位,七个六人小组,鼓励之间展开正常的学习竞赛。
3.在月末和学期末,根据各组综合表现,评定出模范小组一个和优秀小组三个,总结表彰并给予一定奖励。借此鼓励大家积极完成专业课学习,积极回答问题,保质保量完成作业,同时积极参加校内外活动,是自己真正的迅速成长起来。
4.开展智力竞答活动,调动对知识的渴望,增进同学了解;问题研讨比赛或就大学生问题的辩论比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参观风景文化名胜,了解探究神秘美好的中国文化;与越南留学生联谊聚会;向04级师兄师姐庆祝实习,并开交流会,记取学习和实习经验;继续举办名师讲座系列,促使自己的学习生活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5.根据校院班级不同的时地情况相应的开展应时活动。
附:学习小组运行计划
一.组长工作
1.收发日常作业。记录交作业情况:正常交,迟交,还是未交(正常交不扣分,迟交扣一分,不交扣2分);记录每次作业平均分。
2.记录平时上课表现,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者一人一次加一分,回答正确者一人一次再加一分,回答错误不扣分,被叫起回答正确者一人一次加一分。
3.在班级活动中,小组积极参加活动着一人一次加一分,表现优异被表扬或获得奖项者一人一次再加二分。
4.记录课余参加课外课程学习并获得证书者,一人一次加五分。
5. 每周和每月与学习委员交流学习情况,并作纪录。
二.评先评优
1.每位同学都有基础分一百分,从第二月起每月评出进步最大者,给予物质奖励,并加三分;在学期末评出学习标兵三名,给予物质奖励和班级奖状。
关键词: 大兴安岭中段 二叠纪地层 成矿元素丰度
成矿物质来源大兴安岭中段指的是阿尔山―龙江一线至林东―天山北侧和霍林郭勒以东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且具有巨大找矿潜力的铜、铅锌、银和稀有稀土元素成矿带。在已知的134处铜多金属矿床(点)中,90%以上赋存于二叠纪地层中。故对二叠纪地层地球化学的研究,对了解成矿元素地球化学背景、成矿控制因素以及矿产勘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 各地带的地层和岩石组合
根据上述各地层展布和岩石组合特征,将本区由北西至南东依次分为4个北东向的地带:(1)五岔沟―火龙沟地带,发育下二叠统大石寨组海陆交互相中性、中酸性及酸性火山岩;(2)吴家屯―索伦地带,发育下二叠统大石寨组、吴家屯组海相碎屑岩夹灰岩及上二叠统索伦组泻湖相沉积岩;(3)大石寨―黄合吐地带,发育下二叠统大石寨组钙性、钙碱性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及流纹岩;(4)好田―新立屯地带,发育下二叠统青风山组、大石寨组和吴家屯组浅海相碎屑岩及上二叠统泻湖相砂、页岩。(1)和(3)带主要发育大石寨组钙碱性火山岩,形成于火山弧环境,(2)和(4)带除发育少量大石寨组和青风山组火山岩、砂页岩外,主要发育早二叠世晚期和晚二叠世碎屑―泥质沉积岩,成为(1)与(3)及与南东侧“火山弧”之间的盆地。由于燕山期的铜多金属矿床主要赋矿于(2)、(3)、(4)岩带的二叠纪地层中。
2. 二叠系大石寨组特征:
发育中性、中酸性、酸性火山岩建造。这套火山岩系的岩性和厚度变化较大,其中以大石寨黄合吐一线的火山岩最为发育,厚达4607m。在火山活动间歇期有正常碎屑岩夹碳酸盐岩沉积[1]。
细碧岩、角斑岩和石英角斑岩在全区仅出露于林西的王盖山、五道石门和八稷等地,分布于大石寨组相变复杂的火山―沉积岩系的底部。细碧―角斑岩建造可分为两个亚旋回,每一旋回由下而上按石英角斑岩、角斑岩和细碧岩的顺序产出。细碧岩的主要岩石类型为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时代为早二叠世[2]。
角闪石、绿泥石和绿帘石化发育,有的呈细脉状穿切,并伴随磁铁矿细脉和浸染体,岩石普遍遭受了低绿片岩相的变质作用。
3. 大石寨组地球化学背景
浓集系数大于1的元素依次为As、Sn、Ag、Ba、Cr、Mn、Zn和Pb,其中主要为金属成矿元素。铁族元素除Cr、Mn外,浓集系数均大于1。在成矿带内各地区成矿元素富集程度明显不同,如Sn主要在矿带南部区富集,中部及北部区浓集系数降低,Ag、Pb主要富集在中部区,其次为北部区,而Zn在各区相差不大,但以中部区相对富集。Cu在本组地层中浓集系数小于1,但在中部区含量有所不同,在南部区、中部区富集系数均为0.84,在北部区仅为0.45,既在南部区、中部区含量相对较高,而北部区明显偏低。
3.1 在细碧岩和玄武岩类基性岩中,金属成矿元素Sn、Cu、Pb、Zn、Mo均大于克拉克值,其中以Zn、Sn、Cu含量为最高,浓集系数为3-7,Pb浓集系数为1-1.5之间,此外铁族元素Cr、Ni、Co、V浓集系数均大于2。
3.2 在安山岩中浓集系数大于1的元素主要为As、Sn、Ag、Pb、Zn、Cr,其中SnAg、As浓集系数大于2。Pb、Zn浓集系数在1-2之间。Cu的浓集系数为0.61,低于地壳的平均含量。
3.3凝灰岩在本区出露较少,与粘土岩相比,Ag、Zn含量均甚相近,但从Sn、Cu、Pb则明显偏低;与安山岩相比,Ag相近,但Sn、Pb、Zn较安山岩为低,而Cu偏高,从成矿元素看,占据安山岩与粘土岩的中间位置。
4. 金属成矿元素的原始含量情况:
4.1 Ag是本区各类岩石中浓集系数大于1的元素,且在各类岩石均甚相近,浓集系数在2、2―2.5之间,表明Ag在各类岩石中分布较均匀,且含量均较高。
4.2 Sn在各类岩石中的浓集系数在1.4―7.5之间,其中以细碧岩、玄武岩、安山岩含量最高,浓集系数大于4.5,在碎屑岩中Sn的浓集系数为2―3,表明岩层中Sn部分来自地幔和下地壳,部分来自大陆地壳。
4.3 Pb、Zn除碳酸盐岩在各类岩石中含量均大于克拉克值,浓集系数在1―3之间,其中Pb主要富集在长石砂岩和安山岩中,Zn主要富集在基性和中基性火山岩中,表明地除中的Zn主要来源于深部。
4.4 Cu在各类岩石中普遍较低,但在细碧岩和玄武岩中浓集系数大于1,在细碧岩中浓集系数达到3以上,说明本区个别岩石是富铜的。
4.5 本区各类岩石中均含金属成矿元素,其浓集系数Sn为3―6,Ag为1―2,Pb为1―2,Zn为1―5,Cu在安山岩中接近1,但在上二叠统碎屑岩中则大于1,这充分表明本区各岩石均富含金属成矿元素,但富集程度不同而已[3]。
结论
上述关于二叠纪地层剖面的元素丰度、元素组合、元素分布形式、浓集系数与地层形成环境的关系研究,揭示了大兴安岭中段主要成矿元素来源、富集程度具有复杂多样性以及矿床种类和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受控于赋矿围岩(地层)的特征。大石寨―黄合吐地带火山岩建造中,有铜、银的初始富集。前者被燕山早期同熔型花岗岩类侵位,形成热液脉型和斑岩型铜矿床,地层的成矿元素组合与岩体和矿床的成矿元素组合相对应,地层为矿床形成提供了部分铜、锌。后者则显示了火山作用成矿信息。铅、银在下二叠统各类岩石中均有较高的丰度值,尤其是银多为富集元素,且铅与银密切相关,具同源特征,因而推断下二叠统可能是铅、银的矿源层。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的成因类型,在空间分布上,受控于赋矿围岩的性质[4]。
在大石寨―黄合吐火山岛弧北侧,碳酸盐类发育,与侵入岩接触带上形成数处矽卡岩型矿床,如白音诺、浩布高大型铅锌矿;而南侧以正常碎屑岩为主,缺乏碳酸盐类,则以热液脉型和斑岩型矿床为主,如莲花山铜矿、布敦化铜矿床。氢、氧同位素特征揭示有大量的天水参与了成矿作用,因而,在热液环境作用下,地层本身就可提供成矿物质。初步认为:下二叠统是成矿的物质基础,而燕山期岩浆侵入是成矿关键。
参考文献
[1] 吕志成.大兴安岭南段早二叠世两类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开放实验室.
[2] 杨国富.内蒙古大兴安岭南段二叠系的地质建造与控矿作用、矿产与地质.
摘 要: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满足社会人才发展需要的重要措施。本文以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为例,论述了学院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做法、特点。同时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实施 建议
关键词: 大兴安岭中段 二叠纪地层 成矿元素丰度
1. 区域地质概况
1.1 构造演化概况
大兴安岭中段位于内蒙古东北部中―晚华力西―早石炭世褶皱带的北东部。该褶皱带是西伯利亚古板块与中朝古板块在晚泥盆世沿二连浩特―贺根山一线碰接、隆升后,于中石炭世复又裂陷成海,再经早二叠世末的晚华力西运动形成的。因此,本区除东南隅出露少许中石炭统碳酸盐岩外,广泛发育二叠系,特别是下二叠统,强烈的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伴随较广泛的铜多金属成矿作用,赋存于二叠系,特别是下二叠统中。矿床的氢、氧同位素特征揭示有大量天水参与了成矿作用,而天水向深处运移过程中可能会从地层中萃取矿质。
1.2 二叠纪地层特征
二叠纪地层在全区广泛出露,各地厚度和岩性变化较大,总体呈北东向展布,呈不规则复式背斜褶皱纵贯全区(图1)。下二叠统总体为浅海―滨海相连续沉积,具明显的三分性,由早至晚为碎屑岩―火山岩―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具有典型的优地槽沉积特征。早二叠世早期的青风山组断续出露在碧流台、呼和哈德、察尔森一线,下部为杂砂砾岩、砂岩,上部为粉砂岩、黑色板岩,局部夹灰岩透镜体,厚4628m,碎屑粒度由下而上由粗变细,反映了海水逐渐变深的环境。早二叠世中期(大石寨期),海水逐渐变深。由于地槽沉降速率的差异,出现3条近于平行的北东向海槽,发生规模较大、强度不一的火山喷发(溢)活动,形成了五岔沟―火龙沟、大石寨―黄合吐和鲁北―天山3条火山喷发带,发育中性、中酸性、酸性火山岩建造。这套火山岩系的岩性和厚度变化较大,其中以大石寨黄合吐一线的火山岩最为发育,厚达4607m。在火山活动间歇期有正常碎屑岩夹碳酸盐岩沉积。
在上述3条火山岩带之间接受了一套浅海―滨海相陆源碎屑岩夹碳酸盐岩沉积,但两个海盆有各自的特征和发展历史,控制了本区不同矿床类型的产出和分布。索伦―浩布高海盆主要发育砂岩、板岩和灰岩,为浅海沉积环境,厚1991m,含丰富的腕足、双壳、苔藓虫、珊瑚和科等化石。燕山早期花岗岩类侵位于碳酸盐岩内,形成了区内几处最重要的矽卡岩型矿床,如神山小型铁铜矿床,白音诺、浩布高大型铅锌(铜)矿床。乌兰浩特―鲁北海盆内沉积了一套砂砾岩、砂岩、板岩,仅局部夹灰岩透镜体,厚1210m,化石少见,产植物碎片,为海陆交互相环境。燕山早期花岗岩类侵位于下二叠统复理石建造中,形成了具有经济价值的莲花山和布敦化热液脉型铜矿、斑岩型铜矿床及敖瑙达巴斑岩型铜银锡矿床。
上二叠统为泻湖―湖泊相沉积,主要由砂岩、板岩夹泥页岩组成,厚3446m,含大量淡水瓣鳃、叶肢介及植物化石,植物以安哥拉植物群为主。依二叠系上统的分布状况,在区内及邻区可圈定出索伦―老龙头和林西―陶海营子两个湖盆。值得指出的是,在研究区之南不远处的上二叠统林西组砂页岩中有大井子大型热液型银铜锡铅锌矿床。
各地带的地层和岩石组合及其地球化学特征:根据上述各地层展布和岩石组合特征,将本区由北西至南东依次分为4个北东向的地带(图1):(1)五岔沟―火龙沟地带,发育下二叠统大石寨组海陆交互相中性、中酸性及酸性火山岩;(2)吴家屯―索伦地带,发育下二叠统大石寨组、吴家屯组海相碎屑岩夹灰岩及上二叠统索伦组泻湖相沉积岩;(3)大石寨―黄合吐地带,发育下二叠统大石寨组钙性、钙碱性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及流纹岩;(4)好田―新立屯地带,发育下二叠统青风山组、大石寨组和吴家屯组浅海相碎屑岩及上二叠统泻湖相砂、页岩。(1)和(3)带主要发育大石寨组钙碱性火山岩,形成于火山弧环境,(2)和(4)带除发育少量大石寨组和青风山组火山岩、砂页岩外,主要发育早二叠世晚期和晚二叠世碎屑―泥质沉积岩,成为(1)与(3)及与南东侧“火山弧”之间的盆地。
由于燕山期的铜多金属矿床主要赋矿于(2)、(3)、(4)岩带的二叠纪地层中,为了探讨成矿作用与二叠纪地层的关系,特别是地层是否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我们对二叠纪地层进行成矿元素丰度的测定,采样点远离矿区,基本未受矿化蚀变影响。表1列出了经正态分布检验后的各地带内各组地层中主要岩类的成矿元素丰度。
从表1和表2中看出二叠系各组地层的元素丰度有下列特征:
2.1.1、青风山组:本组地层中浓集系数大于1的元素依次为As、Sn、Ag、Ba、Zn、Pb,其中As、Sn、Ag浓集系数大于2。这些元素除Ba外均系金属成矿元素,其余的如铁族元素(Cr、Co、Ni、Ti、Mn等)和高价阳离子亲石元素丰度均低于克拉克值。Cu的浓集系数为0.825,亦低于克拉克值,在富集的成矿元素中,特别在黄岗―甘珠尔庙―乌兰浩特成矿带中部地区,浓集系数较南部地区大,尤以Pb、Ag表现最为明显。
2.1.2、大石寨组:浓集系数大于1的元素依次为As、Sn、Ag、Ba、Cr、Mn、Zn和Pb,其中主要为金属成矿元素。铁族元素除Cr、Mn外,浓集系数均大于1。在成矿带内各地区成矿元素富集程度明显不同,如Sn主要在矿带南部区富集,中部及北部区浓集系数降低,Ag、Pb主要富集在中部区,其次为北部区,而Zn在各区相差不大,但以中部区相对富集。Cu在本组地层中浓集系数小于1,但在中部区含量有所不同,在南部区、中部区富集系数均为0.84,在北部区仅为0.45,既在南部区、中部区含量相对较高,而北部区明显偏低。
2.1.3、黄岗梁组:富集系数大与1的元素依次为As、Ag、Pb、Zn、Ba、Mn,富集元素主要为亲铜元素。铁族元素除Mn外均低于克拉克。富集元素中,Ag、Pb主要富集在中部区,Sn、Zn在各地区含量相近。铜含量总体低于克拉克值,但在中部区含量接近克拉克值,北部区富集系数低至0.45。
2.1.4、上二叠统林西组:主要分布在南部区,从该区林西组元素的丰度资料看来,浓集系数大于1的元素依次为As、Sn、Ag、Ba、Zn、Cr、Mn、Cu、Y,富集元素与下二叠统相似,但铜的浓集系数却大于1,既二叠系上统砂质碎屑岩中是相对富铜的。
青风山组富集元素为As、Ag、Sn,而Mo、Ni为贫化元素,其余为稳定元素,大石寨组As为特富集元素,Pb、Sn、Ag为富集元素,Ni为贫化元素,其余均为稳定元素。在黄岗梁组中As为特富集元素,Ba、Pb、Sn为富集元素,Ni为贫化元素,其余均为稳定元素。在林西组As、Ni为特富集元素,Sn、Ag、Mo、Cr为富集元素,其余均为稳定元素。由此可以看出,在二叠系富集元素是As富集元素是Sn、Ag、Pb,贫化元素只是Ni,其余均为稳定元素。
综合上述二叠系各组地层元素丰度的资料,可得出二叠系地层中元素地球化学背景的如下结论:
等一、二叠系主要富集元素为As、Sn、Ag及Pb、Zn,前三个元素浓集系数均大于2,Pb浓集系数在1.5―2之间,Zn在1―1.5之间。
等二、铁族元素Cr、V、Ti、Co、Ni的含量均低于克拉克值,其中Ni浓集系数低到0.5以下,属贫化元素,Mn接近或略高于克拉克值。
等三、在二叠系各组地层中富集成矿元素的程度也明显的差异,Sn、Ag在大石寨组含量最高,其次是黄岗梁组,而Pb在黄岗梁组浓集系数最大,其次是大石寨组,Cu则主要富集在林西组中,含量超过克拉克值。
等四、在同一组地层中,元素在空间上也有差异。Sn主要富集在南部区和中部区,Ag、Pb主要富集在中部区,其次是北部区,Zn在各区相差不大,但以中部区相对富集。Cu虽然低于克拉克值,但以中部区相对较高,浓集系数达0.8,而北部区Cu浓集系数仅为0.45。
2.2 二叠纪地层各类岩石元素的丰度
根据南、中部区岩石元素及浓集系数见表3和表4:
从表可以看出:
2.2.1、在细碧岩和玄武岩类基性岩中,金属成矿元素Sn、Cu、Pb、Zn、Mo均大于克拉克值,其中以Zn、Sn、Cu含量为最高,浓集系数为3-7,Pb浓集系数为1-1.5之间,此外铁族元素Cr、Ni、Co、V浓集系数均大于2。
2.2.2在安山岩中浓集系数大于1的元素主要为As、Sn、Ag、Pb、Zn、Cr,其中SnAg、As浓集系数大于2。Pb、Zn浓集系数在1-2之间。Cu的浓集系数为0.61,低于地壳的平均含量。
2.2.3在砂岩类岩石中浓集系数大于1的元素有As、Sn、Ag、Pb、Zn,其中Sn、Ag浓集系数大于2,铁族元素含量均低于克拉克值。
2.2.4粘土岩类是沉积物中相对富集金属成矿元素的的层位,其中Sn浓集系数大于3,Ag大于2,Pb、Zn大于1,Cu为0.95,接近克拉克值。
2.2.5凝灰岩在本区出露较少,与粘土岩相比,Ag、Zn含量均甚相近,但从Sn、Cu、Pb则明显偏低;与安山岩相比,Ag相近,但Sn、Pb、Zn较安山岩为低,而Cu偏高,从成矿元素看,占据安山岩与粘土岩的中间位置。
2.2.6碳酸盐岩中除Ag、Sn浓集系数大于1外,其余元素含量均低于克拉克值。
从上述各类岩石元素含量特征可看出本区金属成矿元素的原始含量情况:
第一、Ag是本区各类岩石中浓集系数大于1的元素,且在各类岩石均甚相近,浓集系数在2、2-2.5之间,表明Ag在各类岩石中分布较均匀,且含量均较高。
第二、Sn在各类岩石中的浓集系数在1.4―7.5之间,其中以细碧岩、玄武岩、安山岩含量最高,浓集系数大于4.5,在碎屑岩中Sn的浓集系数为2―3,表明岩层中Sn部分来自地幔和下地壳,部分来自大陆地壳。
第三、Pb、Zn除碳酸盐岩在各类岩石中含量均大于克拉克值,浓集系数在1-3之间,其中Pb主要富集在长石砂岩和安山岩中,Zn主要富集在基性和中基性火山岩中,表明地除中的Zn主要来源于深部。
第四、Cu在各类岩石中普遍较低,但在细碧岩和玄武岩中浓集系数大于1,在细碧岩中浓集系数达到3以上,说明本区个别岩石是富铜的。
第五、本区各类岩石中均含金属成矿元素,其浓集系数Sn为3-6,Ag为1-2,Pb为1-2,Zn为1-5,Cu在安山岩中接近1,但在上二叠统碎屑岩中则大于1,这充分表明本区各岩石均富含金属成矿元素,但富集程度不同而已。
2.3 二叠纪地层中元素组合分析
2.3.1在南部区,24种元素可分为三大族群,主要金属成矿元素分属不同的族群中,如旁边、在同一族群中,但相关系数不高,Cu、Co、Ni、V|Ti等铁族元素在同一族群中,反映基性岩元素组合,Sn、Zn在同一族群中,相关系数亦较低。上述分布特征表明,成矿元素在地层中除铜外均超过克拉克值,但在地层不同岩石类型中,富集程度并不相同,故相关程度甚低。
2.3.2在中部区,Pb、Zn、Ag三元素相关性甚佳,其相关系数在0.75以上,同时与As、Cd相关,相关系数为0.55。Sn与Pb、Zn、Ag的相关性较弱,但仍在同族群中。Cu具有独立性,与Mo相关。在本区成矿元素Pb、Zn、Ag常共生,在一定程度上还有Sn,与矿床中矿石元素组合类似,反映了地层提供了成矿物质。
2.3.3在北部区元素亦分为三达族群。其中Pb、Zn、Ag属同一族群中,但相关性不强,Ag、Pb相关系数仅为0.13。Sn、Cu均属于单独的族群,Cu与铁族元素相关性性强,Sn与亲石元素Ca、Sr、Y等在同一族中,反映北区地层中成矿元素Sn、Cu与Pb、Zn、Ag三元素分布的情况,但Pb、Zn、Ag确有共同的富集特点。
上述结果表明Pb、Zn、Ag有共同来源,地层是主要来源之一,Sn来源于地层,但具有一定的独立性。Cu与Pb、Zn、Ag完全不同,其来源可能与地层关系不大。
结束语
上述关于二叠纪地层剖面的元素丰度、元素组合、元素分布型式、浓集系数与地层形成环境的关系研究,揭示了大兴安岭中段主要成矿元素来源、富集程度具有复杂多样性以及矿床种类和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受控于赋矿围岩(地层)的特征。铜、锌在本区下二叠统变质砂岩中的浓集系数最高,而大石寨―黄合吐地带火山岩建造中,有铜、银的初始富集。前者被燕山早期同熔型花岗岩类侵位,形成热液脉型和斑岩型铜矿床,地层的成矿元素组合与岩体和矿床的成矿元素组合相对应,地层为矿床形成提供了部分铜、锌。后者则显示了火山作用成矿信息。铅、银在下二叠统各类岩石中均有较高的丰度值,尤其是银多为富集元素,且铅与银密切相关,具同源特征,因而推断下二叠统可能是铅、银的矿源层。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的成因类型,在空间分布上,受控于赋矿围岩的性质。
在大石寨―黄合吐火山岛弧北侧,碳酸盐类发育,与侵入岩接触带上形成数处矽卡岩型矿床,如白音诺、浩布高大型铅锌矿;而南侧以正常碎屑岩为主,缺乏碳酸盐类,则以热液脉型和斑岩型矿床为主,如莲花山铜矿、布敦化铜矿床。氢、氧同位素特征揭示有大量的天水参与了成矿作用,因而,在热液环境作用下,地层本身就可提供成矿物质。初步认为:下二叠统是成矿的物质基础,而燕山期岩浆侵入是成矿关键。
参考文献:
[1]任纪舜.陈廷愚.牛宝贵等.《中国东部及邻区大陆岩石圈的构造演化与成矿》 北京.科学出版社.
[2]杨桂林.《赤峰北部碧流台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地区特征及时代的初步探讨》.内蒙古地质,1991〈2〉.
[关键词] 骨关节炎;微小RNA;血浆;关节滑液
[中图分类号] R68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9(c)-0103-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plasm and joint synovia levels of microRNA-365 (miR-365) in the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and explore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s. Methods 52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and 43 patients with knee joint meniscus injury in Hong Hui Hospital,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College of Medicine from May 2015 to May 2016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The plasm and joint synovia levels of miR-365 were detected by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plasm and joint synovia levels of miR-365 in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plasma levels of miR-365 in the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1.69±0.42) were statistical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patients with knee joint meniscus injury (1.28±0.27) (P < 0.01). Compared with the patients with knee joint meniscus injury (1.25±0.19), the joint synovia levels of miR-365 in the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1.44±0.36) were statistically higher (P < 0.01). The plasm levels of miR-365 were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joint synovia levels (r=0.631, P < 0.05). Conclusion The plasm and joint synovia levels of miR-365 increase in the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miR-365 may involve in the pathology of knee osteoarthritis.
[Key words] Osteoarthritis; MicroRNA; Plasm; Joint synovia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伴随疼痛和膝关节运动障碍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主要病理改变是膝关节软骨面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的骨质增生。原发性膝骨关节炎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增龄、肥胖、劳损、创伤、关节先天性异常、关节畸形等诸多因素与原发性膝骨关节炎的发病有关[1-5]。膝骨关节炎无特异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减少关节的负重和过度的大幅度活动,以延缓病变的进程[6-8]。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种长度为22个左右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小RNA,参与转录后的基因表达调控,在细胞分化、生物发育及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9-10]。研究表明多种miRNAs在骨关节炎中表达异常,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11-16],Xu等[17]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发现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miR-365的表达水平远远高于正常的软骨细胞。为了进一步研究miR-365在骨关节炎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检测5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和43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血浆和关节滑液中miR-365的表达水平,旨在初步探讨miR-365在膝骨关节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关节外科住院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52例,其中男24例,女28例,年龄45~72岁,平均(61.24±11.63)岁,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1986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提出的诊断标准[18],排除标准:合并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血液系统疾病、炎症性疾病及严重心肝肾疾病。同期在我院关节外科住院治疗的43例外伤导致的单纯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20例,女23例,年龄40~67岁,平均(57.71±10.36)岁,排除标准:合并骨关节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血液系统疾病、炎症性疾病及严重心肝肾疾病。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得到所有研究对象知情同意。
1.2 试剂与仪器
miRcute miRNA提取分离试剂盒、miRcute增强型miRNA cDNA第一链合成试剂盒、miRcute miRNA 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内参照U6(CD201-0145)及miR-365(CD201-0367)引物均购自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高速冷冻离心机购自德国Eppendorf公司,紫外分光光度计购自美国Thermo Scientific公司,定量PCR仪购自美国ABI公司。
1.3 方法
1.3.1 样本采集 所有膝骨关节炎和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均在治疗前空腹采集EDTA抗凝血5.0 mL,并在膝关节穿刺时采集关节滑液500 μL。血液及关节滑液分别在室温下2500 r/min及3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上层血浆或关节滑液至EP管中,4℃ 12000 r/min再次离心10 min,分别吸取上清至新的EP管中,置于-80℃保存。
1.3.2 血浆及关节滑液中miR-365水平的检测 取200 μL血浆或关节滑液,采用miRcute miRNA提取分离试剂盒提取总RNA,提取的RNA溶解于20 μL DEPC水中,实验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利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提取的RNA液的OD260、OD280值,二者比值在1.8~2.1范围的RNA为合格,可用于下一步的逆转录反应。利用miRcute增强型miRNA cDNA第一链合成试剂盒进行逆转录反应,20 μL的逆转录反应体系包括2 μL RNA、10 μL 2×miRNA RT反应缓冲液、2 μL miRNA 逆转录酶、6 μL无RNA酶水,逆转录反应条件:42℃ 60 min、95℃ 3 min,合成的cDNA放置于-20℃保存待用。采用内参照U6(CD201-0145)及miR-365(CD201-0367)引物及miRcute miRNA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进行定量PCR扩增,20 μL PCR反应体系具体如下:10 μL 2×miRcute Plus miRNA Premix、0.4 μL上游引物、0.4 μL下游引物、1 μL cDNA、2 μL 50×ROX Reference Dye、6.2 μL双蒸水,PCR反应条件:95℃预变性15 min,94℃ 20 s、60℃ 34 s,共40个循环。每个样本的每个基因均设立3个复孔,扩增结束后自动获得循环阈值即Ct值,基因表达水平采用2-Ct进行分析,ΔΔCt=实验组ΔCt(目的基因Ct-内参基因Ct)-对照组ΔCt(目的基因Ct-内参基因Ct) 。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6.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检验,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浆与关节滑液中miR-365水平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法进行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膝骨关节炎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血浆、关节滑液中miR-365水平的比较
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血浆、关节滑液中miR-365水平比较,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浆、关节滑液中miR-365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浆中miR-365水平明显高于关节液中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而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血浆、关节液中miR-365水平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浆与关节滑液中miR-365水平的相关性
相关分析显示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浆中miR-365水平与关节滑液中的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631,P < 0.05)。
3 讨论
骨关节炎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临床主要表现为缓慢发展的关节疼痛、压痛、僵硬、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等。X线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致密,骨小梁断裂,有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有唇样增生,骨关节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增龄、肥胖、劳损、创伤、关节先天性异常、关节畸形等诸多因素与原发性骨关节炎的发病有关[1-5]。
在细胞核内miRNA前体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转录成pri-miRNA,然后由核酸酶Drosha裂解成pre-miRNA后转运至细胞质中,在核酸酶Dicer的作用下形成成熟的miRNA,miRNA主要通过与靶基因mRNA的3’UTR结合导致靶基因降解或者抑制靶基因的表达,从而在转录后水平阻断靶基因的表达,在机体的细胞凋亡、细胞增殖、细胞分化及发育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miRNA参与了肿瘤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疾病的病理过程[9-10]。近年来的研究发现miRNA参与了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软骨细胞的增殖、凋亡及分化,在骨代谢、骨重建、类风湿关节炎及骨肉瘤等生理病理过程发挥重要作用[19-21]。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miR-16、miR-22、miR-34a、miR-146a等在骨关节炎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发挥促进骨关节炎作用,而miR-27b、miR-125b、miR-140等在骨关节炎中低表达,可能在骨关节炎过程中起保护作用[11-17]。
miR-365基因定位16p13.12,miR-365的功能非常复杂,目前对miR-365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恶性肿瘤,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miR-365在结肠癌、肺癌、肝癌、恶性黑色素瘤、儿童白血病、浸润性导管胰腺癌及胃癌等肿瘤组织或细胞系中表达异常,miR-365在不同肿瘤中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22-24]。Xu等[17]利用定量PCR检测发现发现骨关节炎患者软骨细胞miR-365的表达水平远远高于正常的软骨细胞,同时在大鼠的骨关节炎模型中得到了验证。外周循环的miRNA可以与蛋白结合成复合体,不易被RNA酶降解,可以非常稳定地存在,体液中miRNA的浓度较高,可以达到作为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浓度,同时由于体液取材方便,miRNA是理想的生物标志物[25]。有学者利用定量PCR检测发现非小细胞肺患者血清中miR-365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肺癌的转移及预后有关[23]。目前研究发现miR-16、miR-132、miR-146a、miR-155、miR-223等多种miRNAs在骨关节炎患者血浆或关节滑液中表达异常[26-28]。本研究采用定量PCR检测了膝骨关节炎患者和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血浆和关节滑液中miR-365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浆、关节滑液中miR-365水平均明显高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P < 0.01),与Xu等[17]在骨关节炎的软骨细胞中的研究结果一致,研究结果提示膝骨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患者血浆及关节滑液中miR-365的水平不断增高,可能在疾病的病理进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研究还发现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浆中miR-365水平明显高于关节液中的水平,进一步的相关分析显示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浆中miR-365水平与关节滑液中的水平之间呈正相关,提示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浆、关节滑液中miR-365的来源可能相同,但有关miR-365的具体来源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由于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浆及关节滑液中miR-365可以稳定存在、浓度较高且与病理过程有关,可以作为膝骨关节炎的一种生物标志物。
综上所述,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浆、关节滑液中miR-365水平增高,血浆中miR-365水平与关节滑液中的水平之间呈正相关,提示miR-365参与了膝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过程,随着对miR-365在膝骨关节炎中的研究深入,miR-365有可能成为膝骨关节炎诊断、预后及治疗的新靶点。
[参考文献]
[1] Haseeb A,Haqqi TM. Immunopathogenesis of osteoarthritis [J]. Clin Immunol,2013,146(3):185-196.
[2] Tsezou A. Osteoarthritis year in review 2014:genetics and genomics [J]. Osteoarthritis Cartilage,2014,22(12):2017-2024.
[3] Malemud CJ. Biologic basis of osteoarthritis:state of the evidence [J]. Curr Opin Rheumatol,2015,27(3):289-294.
[4] Pereira D,Ramos E,Branco J. Osteoarthritis [J]. Acta Med Port,2015,28(1):99-106.
[5] Kapoor M,Martel-Pelletier J,Lajeunesse D,et al. Role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osteoarthritis [J]. Nat Rev Rheumatol,2011,7(1):33-42.
[6] Roos EM,Arden NK. Strategi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knee osteoarthritis [J]. Nat Rev Rheumatol,2016,12(2):92-101.
[7] Yu SP,Hunter DJ. Emerging drugs for the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 [J]. Expert Opin Emerg Drugs,2015,20(3):361-378.
[8] Rahman W,Dickenson AH. Emerging targets and therapeutic approaches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arthritis pain [J]. Curr Opin Support Palliat Care,2015,9(2):124-130.
[9] Mo YY. MicroRNA regulatory networks and human disease [J]. Cell Mol Life Sci,2012,69(21):3529-3531.
[10] Acunzo M,Romano G,Wernicke D,et al. MicroRNA and cancer--a brief overview [J]. Adv Biol Regul,2015,57:1-9.
[11] Sondag GR,Haqqi TM. The Role of MicroRNAs and Their Targets in Osteoarthritis [J]. Curr Rheumatol Rep,2016, 18(8):56.
[12] Yu XM,Meng HY,Yuan XL,et al. MicroRNAs' Involvement in Osteoarthritis and the Prospects for Treatments [J].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15,2015:236179.
[13] Nugent M. MicroRNAs:exploring new horizons in osteoarthritis [J]. Osteoarthritis Cartilage,2016,24(4):573-580.
[14] Wu C,Tian B,Qu X,et al. MicroRNAs play a role in chondrogenesis and osteoarthritis (review) [J]. Int J Mol Med,2014,34(1):13-23.
[15] Le LT,Swingler TE,Clark IM. Review:the role of microRNAs in osteoarthritis and chondrogenesis [J].Arthritis Rheum,2013,65(8):1963-1974.
[16] Yu C,Chen WP,Wang XH. MicroRNA in osteoarthritis [J]. J Int Med Res,2011,39(1):1-9.
[17] Yang X,Guan Y,Tian S,et al. Mechanical and IL-1β Responsive miR-365 Contributes to Osteoarthritis Development by Targeting Histone Deacetylase 4 [J]. Int J Mol Sci,2016,17(4):E436.
[18] Altman R,Asch E,Bloch D,et al. Development of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and reporting of osteoarthritis. Classification of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Criteria 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Rheumatism Association [J]. Arthritis Rheum,1986,29(8):1039-1049.
[19] Kapinas K,Delany AM. MicroRNA biogenesis and regulation of bone remodeling [J]. Arthritis Res Ther,2011, 13(3):220.
[20] Lian JB,Stein GS,van Wijnen AJ,et al. MicroRNA control of bone formation and homeostasis [J]. Nat Rev Endocrinol,2012,8(4):212-227.
[21] Kushlinskii NE,Fridman MV,Braga EA.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microRNAs in Osteosarcoma Pathogenesis [J]. Biochemistry(Mosc),2016,81(4):315-328.
[22] Nie J,Liu L,Zheng W,et al. microRNA-365, down-regulated in colon cancer,inhibits cell cycle progression and promotes apoptosis of colon cancer cells by probably targeting Cyclin D1 and Bcl-2 [J]. Carcinogenesis,2012, 33(1):220-225.
[23] Liu Y,Zhang G,Li H,et al. Serum microRNA-365 in combination with its target gene TTF-1 as a non-invasive prognostic marker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J]. Biomed Pharmacother,2015,75:185-190.
[24] Tao J,Ji J,Li X,et al. Distinct anti-oncogenic effect of various microRNAs in different mouse models of liver cancer [J]. Oncotarget,2015,6(9):6977-6988.
[25] Witwer KW. Circulating microRNA biomarker studies: pitfalls and potential solutions. Clin Chem, 2015, 61(1):56-63.
[26] Borgonio Cuadra VM,González-Huerta NC,Romero-Córdoba S,et al. Altered expression of circulating microRNA in plasma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osteoarthritis and in silico analysis of their pathways [J]. PLoS One,2014, 9(6):e97690.
[27] Bernard NJ. Osteoarthritis:circulating miRNAs-early osteoarthritis biomarkers [J]. Nat Rev Rheumatol,2014,10(4):197.
[摘 要] 目的检测结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D3+CD8+T细胞上趋化因子受体CCR7的表达,分析CCR7的表达与结肠癌的病理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4例患者外周血,以CELLQuest软件分析获取CD3+CD8+T细胞,检测CCR7的阳性表达率。比较结肠癌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CD3+CD8+T细胞上CCR7的表达情况;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CD3+CD8+T细胞上CCR7表达阳性率变化;比较CD3+CD8+T细胞亚群上CCR7表达在术前、术后的变化。结果结肠癌患者外周血CD3+CD8+T细胞上CCR7阳性表达率比正常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组外周血CD3+CD8+T细胞上CCR7阳性表达率比术前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CR7的表达与结肠癌肿瘤的大小、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具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CCR7在结肠癌患者外周血CD3+CD8+T细胞上高度表达,并与结肠癌的病理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的密切相关。CCR7的表达可能与促细胞凋亡和抗细胞凋亡蛋白质有关。
[关键词]结肠癌;趋化因子;CCR7;外周血;T细胞;流式细胞术
[中图分类号] R735.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4208(2008)21-0034-02
趋化因子(chemokine)是由组织细胞或炎性细胞衍生的、具有白细胞趋化活性的肽分子,其能选择性地引导白细胞亚群的定向游走和组织内集聚。根据趋化因子的氨基酸序列,将趋化因子分为四个亚家族,即CXC、CC、C和CX3C亚家族[1]。CXC亚家族有IL-8、IP-10,CC亚家族有MCP 1~5等。已有研究表明,趋化因子与许多疾病如肺部的支气管扩张、特发性肺动脉纤维化、风湿病、动脉粥样硬化、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均有密切关系[2]。由于肿瘤组织存在浸润的免疫细胞,趋化因子与肿瘤的关系受到关注。但是由于结肠癌临床的异质性表现,迄今为止尚缺乏有效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因此寻找敏感性、特应性高的结肠癌标志物,以提高结肠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和预测预后尤为重要。本研究就是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趋化因子受体(chemokine receptor)CCR7在结肠癌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记忆型T细胞亚群上的表达情况,并与正常人相对照,通过与肿瘤免疫逃逸有关的表面抗原以及细胞因子等的检测,为结肠癌临床标志物的筛选、结肠癌发病机制的探讨以及结肠癌的综合防治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和仪器 FACScaliur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KDC-160HR低温高速离心机:科大创新中佳分公司。可调式微量移液器:德国Eppendrof公司。CELLQuest获取和分析软件:美国BD公司。鼠抗人CD8-FITC、CD3-PE-cy5、CCR7-PE单克隆抗体、溶血素、Falcon管均购自美国BD公司。0.5 M EDTA、PBS缓冲液、Tip头及其他常规试剂与耗材均为国产。1.2 标本来源及分组 44例结肠癌患者为泰安市中心医院2007年4月~2007年10月住院病人,其中男性34例,女性10例,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57岁。常规根治手术后按照UICC 1997年结肠癌PTMN分期法进行分期。正常对照组44例选自我院健康查体者,经结肠镜取材并经病理证实无胃部疾病。其中男性32例,女性12例,年龄34~84岁,平均年龄59岁。
1.3 标本的留取及制备 术前2d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2 ml置EDTA抗凝无菌试管中送中心实验室做流式检测CCR7表达情况。术后7d再次抽血检测,并查看病人病理情况。将病人按编号在“临床病例登记信息表”中记录其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籍贯、家族史、饮食习惯、临床诊断、病理号、病理描述、临床分期、CEA、CA19-9、CA242。
1.4 研究方法及操作步骤 (1)加入标本血。收集结肠癌患者术前、术后以及正常人外周血,分离PBMC后,在Falcon管中各加入5 μl CCR7-PE、5 μlCD3-PE-Cy5和10 μlCD8-FITC标记的抗体,每管加入50 μl细胞悬液(5×105),充分混匀后,室温避光孵育15 min。同时设同型阴性对照管,只加入50 μl细胞悬液。(2)加入溶血素,室温避光8 min。(3)1000 r/min离心5 min,弃上清,再加入0.9%生理盐水4 ml混匀。(4)重复步骤(3)。(5)1000 r/min离心5 min,弃上清,加入500 μl生理盐水,上机检测。(6)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以CELLQuest软件获取细胞,设立同型阴性对照,调整电压,设立淋巴细胞门,检测淋巴细胞数量和CD3+CD8+T细胞上CCR7阳性表达率。
1.5 检测及数据采集 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每一例患者外周血,以CELLQuest软件分析获取CD3+CD8+T细胞,检测趋化因子受体CCR7的阳性表达率。
1.6 实验结果的统计学分析 采用ANOVA方差分析,以SAS 9.0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肠癌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CD3+CD8+T细胞上趋化因子受体CCR7的表达情况;比较结肠癌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CD3+CD8+T细胞上趋化因子受体CCR7表达阳性率变化;比较CD3+CD8+T细胞亚群上CCR7在术前、术后的变化。分析结肠癌患者外周血CD3+CD8+T细胞上趋化因子受体CCR7的表达情况与结肠癌肿瘤的大小、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2 结果与分析
我们在检测趋化因子受体CCR7在结肠癌患者外周血CD3+CD8+T细胞上的表达情况时,发现获取的大部分CD3+CD8+T细胞可以根据CD8+分子表达强度分为两个亚群:低密度群和高密度群。首先从整体上分析CCR7在结肠癌患者外周血CD3+CD8+T细胞上的表达情况,然后对每个亚群单独分析,比较术前、术后亚群的变化。
2.1 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整群检测结果 整群三组间采用ANOVA分析,F=10.13,P<0.0001;术前组与术后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结肠癌患者术后组外周血CD3+CD8+T细胞上CCR7阳性表达率比术前组高;正常对照组与结肠癌患者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3+CD8+T细胞上CCR7阳性表达率比患者组高。见表1。
表1 结肠癌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CCR7阳性表达率
注:(1)与(2)比较、(1)与(3)比较、(2)与(3)比较,P<0.05。
2.2 患者组两个亚群间检测结果 (1)结肠癌患者外周血CD3+CD8+T细胞亚群低密度组采用ANOVA分析,F=8.15,P<0.001;术后组与术前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术后低密度群上CCR7阳性表达率增高。(2)结肠癌患者外周血CD3+CD8+T细胞亚群高密度组采用ANOVA分析,F=7.76,P<0.001;术后组与术前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术后高密度群上CCR7阳性表达率增高。
2.3 CCR7的表达与结肠癌的相关性分析 分析44例结肠癌患者组织标本病理结果,发现外周血CCR7的表达与结肠癌肿瘤的大小、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具有显著相关(P<0.05),见表2。
表2 CCR7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的关系
3 讨论
趋化因子是一类由不同类型细胞分泌的低分子量(8~12 kd)的细胞因子,其生物学功能主要是使细胞发生趋化运动,在淋巴细胞的定向迁移、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分化、炎症的发生、血管的生成及肿瘤的发生中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3]。趋化因子功能的发挥需要由趋化因子受体来介导。趋化因子受体是一类表达于不同类型细胞上的G蛋白耦联受体,含有7个跨膜区,通常表达于免疫细胞、内皮细胞的细胞膜上。趋化因子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控制着各种免疫细胞在循环系统和组织器官间定向迁移[4]。趋化因子受体和其配体结合后,不仅可以参与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凋亡和分布等多种生理功能,而且在多种如炎症反应、损伤的修复、肿瘤的生长和恶化等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5]。CCR7是一类新发现的趋化因子受体,目前发现CCR7与其配体CCL19和CCL21结合后,在肿瘤生长和转移中起着令人瞩目的作用。我们就从CD3+CD8+T细胞着手,研究CCR7在CD3+CD8+T细胞上的表达及其与抗肿瘤效应、细胞调亡在恶性肿瘤转移方面的作用。
本实验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4例患者外周血,以CELLQuest软件分析获取CD3+CD8+T细胞,检测趋化因子受体CCR7的阳性表达率,并与正常人对照比较,分析CCR7的表达与结肠癌的病理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探讨CCR7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CCR7在结肠癌患者外周血CD3+CD8+T细胞上高度表达,并与结肠癌的病理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表现为CCR7的含量表达随着结肠癌细胞的分化程度的上升而下降,随着结肠癌临床分期的进展而上升。(2)CCR7的表达可能与促细胞凋亡和抗细胞凋亡蛋白质有关,CCR7影响包括淋巴细胞在内的各种细胞的生存,因此抗细胞凋亡信号的传送是一个重要机制。
参 考 文 献
[1] Crazzolara R, Bernhard D. CXCR4 chemokine receptors, 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 and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J]. Leuk Lymphoma, 2005, 46(11):1545-1551.
[2] Nagira M, Imai T, Hieshima K, et al. Molecular cloning of a novel human CC chemokine secondary lymphoid-tissue chemokine that is a potent chemoattractant for lymphocytes and mapped to chromosome 9p13[J]. J Biol Chem, 1997, 272(31):19518-19524.
[3] Stein JV, Soriano SF, Mrini C, et al. CCR7-mediated physiological lymphocyte homing involves activation of a tyrosine kinase pathway[J]. Blood, 2003, 101(1):38.
[4] Alain PV, Smina AY, Karine C, et al. Antitumor effects of themouse chemokine 6Ckine/SLC through angiostatic and immunological mechanism[J]. Immunol, 2000,165(4):199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