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认识图形教案8篇

时间:2022-05-26 21:18:1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认识图形教案,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认识图形教案

篇1

关键词:甄选 人事 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2-249-01

人事档案是组织在人事管理活动中直接产生的,反映个人经历、德才能绩、工作表现的,以个人为单位集中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历史记录。人事档案曾一度是人员甄选的重要依据。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人事档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不断弱化,很难发挥其参考价值。

一、人事档案作用弱化的原因分析

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的蓬勃发展,促使人事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用人方式的转变打破了人员流动的桎梏,使人员流动成为一种常态。与之相适应,人事档案管理也由以前的单位管理转变为单位管理和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两种方式并存:即由有人事管理权的单位独立管理本单位职工的人事档案;由县以上(含县)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对于有人事管理权的单位而言,档案在人员的录用甄选等方面仍然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是人事档案现阶段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但是也存在不少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意识薄弱,相关人事档案资料归档不及时,整理不规范,缺乏对档案资料的有效鉴别等情况,使人事档案的价值降低。

对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而言,现阶段主要特征是人档分离。对于寄放在人才交流中心的档案,由于人才交流中心与用人单位之间缺乏信息数据的交换,致使档案内容缺乏延续性。人才交流中心仅仅是一个保管单位,对档案资料没有实现及时更新,使档案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反映个人经历、德才能绩、工作表现和以备查考的实践意义。

二、现阶段人员甄选的方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1.现阶段人员甄选主要采取的方式有:初步筛选、面试、笔试、评价中心、背景调查等。一般而言只有初步筛选通过的,才会进入面试、笔试、评价中心等环节,有时在确定录用人选后还要进行背景调查,进一步确认其是否符合公司要求。由此可见初步筛选是人员甄选的首要环节,其质量高低直接对甄选后续环节产生影响,并由此影响整个招聘录用效果。

2.现阶段人员甄选存在的问题:个人简历缺乏有效证明材料,真伪难以鉴别。

现阶段对人员进行初步筛选的依据主要是应聘人员填写的求职申请表或个人简历。由于求职申请表和简历由求职者个人填写,求职者在趋利性诱导下,对其个人职业经历、能力和过往表现往往会有夸大润色倾向,甚至出现伪造学历、工作经历等现象,而用人单位由于缺乏有效的个人简历证明资料进行参考,因此很难鉴别简历内容的真伪。

在人力资源实践中,个人简历容易出现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文过饰非,简历中只突出自己以往学习工作中的成绩,对工作中曾经出现的事故或过错避而不谈,从而给有效招聘甄选带来一定的障碍。

第二,简历往往突出其业绩、能力部分,而无法体现其职业道德。尽管其能力和业绩是真实有效的,同时也能辅以相关的能力业绩支撑证明材料,但是简历中却无法体现应聘者的道德品质,有可能使企业招聘到有能力但缺乏职业道德的员工,从而给企业带来损失。

第三,伪造经历。从2001年起,我国开始对高等教育学历证书实行电子注册制度。一般来说,只要在网上能通过姓名、毕业证编号查到毕业证信息,就能证明存在其学历,因此学历造假现象相对减少。然而工作经历伪造现象依然存在,并且缺乏有限的监管方式。

3.失败的招聘甄选对企业的影响。由于缺乏有效的证明材料对个人简历进行鉴别参考,招聘甄选的有效性大多时候只能通过实际聘用以后才能检验,如果招聘的仅是能岗不符的人员,企业损失的主要是招聘成本。如果招聘的是欠缺职业道德的人员,则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当然现阶段招聘甄选中背景调查对简历真伪鉴别具有一定辅助作用,但背景调查本身具有难度,同时也会增加招聘甄选的成本,从而影响用人单位招聘甄选的有效性。

三、改变现有人事档案管理方式是提高人员甄选有效性的途径

从第二点的分析可以看出,从源头上确保个人简历的真实性是提高人员甄选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人员招聘甄选亟需可供鉴别人事档案真伪的参考材料,而人事档案就成了不二之选。

从人事档案的本质意义来说,它应该是反映个人经历、德才能绩和工作表现的。只是由于现阶段人事档案多头管理以及人档分离的管理方式,造成了人事档案内容和个人实际情况的脱节,从而使人事档案丧失了以备查考的实践意义,因此,需要改变现有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发挥人事档案应有的价值。

改变现有人事档案管理方式的具体思路是:建立起社会化、信息化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

1.实行人事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由各地人才服务机构承担管理责任,实现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从人事档案管理机构来看,自1996年我国确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基本制度以来,全国县级以上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中普遍设立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部门,配备了专门的人员和设施,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体系。经过多年的建设,各地人才中心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也有了长足发展,无论是从技术、管理还是人员上,都具备了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的基础。因此应该改变现有人事档案多头管理的局面,将所有人员的人事档案都集中交由各地人才中心统一管理。

2.管理方式上,建立人事档案信息采集制度,通过用人单位和人才交流中心的数据交互传输,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在人事档案管理上,各地人才交流中心可以借鉴社会保险的管理方式。允许个人根据户籍或工作地选择人才交流中心托管其人事档案。人才交流中心依据个人身份证号,为个人建立终身唯一的人事档案账号。同时人才交流中心应该搭建全国联网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共享。

在人事档案数据交换方面应该建立起人事档案信息收集制度,要求各用人单位按规定定期向当地人才交流中心传递人事档案数据,人才交流中心负责进行数据收集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3.提供利用上,建立人事档案开放查询平台,实现档案信息查询和信息监督功能。通过简历人事档案开放查询平台,针对企业的利用需求,在保护个人隐私和审核企业利用需求的基础上,为企业选人用人提供及时的信息帮助。

同时个人也可以输入自己的档案账号查阅自己的人事档案,通过人事档案信息的公开透明,避免档案暗箱操作及无中生有现象。同时建立人事档案申诉机制,当个人查询到单位档案信息与事实不符时,可以进行申诉,确保档案信息的真实可靠。

综上,通过建立社会化、信息化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可以实现人事档案内容的不断更新,充分反映个人的德能勤绩,确保人员信息的真实有效性,为企业进行人员甄选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提高人员甄选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胡君辰,郑绍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孙静.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乐利珍.浅淡企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风,2008

篇2

一、“认识图形”案例描述

师:从一张长方形的纸上剪下一个三角形,看剩下的图形是几边形?请学生认真想一想,动手试一试.

同桌两个人相互琢磨起来.对于教了这么多年数学的教师,这样的题目见得也太多了.脑子里马上就想好了几种应对的答案.我信步在课堂上走来走去.片刻,课堂上小手如林了.

生1:我是这样对折后,再剪的.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还是一个三角形(如图1).

图1图2图3这是个学习认真,性格内向的小男孩.我高兴地说:“对,想到先对折再剪,想得不错,很有方法.”

生2:教师,我觉得可以从这个长方形的点这儿剪,斜着剪,发现剪出的是一个四边形……(如图2)

生3(急切地):我跟他剪的不一样,干嘛非要沿着点剪呢?我就随便剪,剪去一个角,发现剪去的是一个三角形,剩下的有五个角,由五条边围成的图形是五边形(如图3).

了不起,四个角的正方形,剪去一个角,反而会变成五个角的五边形,这个都被他发现了!我禁不住鼓励道:“你真会动脑筋!”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涨,思维活跃,多角度、多渠道地发散开去,看目标已达成.我心中惬喜,赶快进入新课下一个环节.

“老师,老师,”我放眼望去,看见一只高高举起的手,不由得心里放嘀咕:怎么是他?――上课左顾右盼,下课惹是生非,绝对是个人物!难道他又来前言不对后语,瞎说一气,引得学生哄堂大笑.再看看他微微泛红的脸蛋,那欲言又止的样子,莫非他真的有什么新的看法,听听吧!“你说一说呢!”

“传给我的这张纸是破的,我就从这儿剪的,剪出了一个七边形.”我仔细一看:好家伙,这回他可没胡说!说得有板有眼.太出乎我意料了,幸好我没有剥夺他的发言权,这个孩子的想法多么与众不同,多么难得呀!(如图4)

我微笑着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全班学生也一起热烈地鼓起了掌!

图4图5师:孩子们,你们真会动脑筋,说得都很有道理,看来剪的方法还真多.特别是华俊鹏……没等我说完,又有一学生站起来大声说:“我还可以这样剪,剪成了一个六边形……”那种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如图5)

二、教学反思

课堂因学生而精彩,学生因教师而灵动.课堂应是师生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课堂上学生生动热烈的讨论、深入透彻的思考、生成问题的多种多样,绝不是仅仅来自学生个性的张扬,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的引领和关怀.特别在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时,教师应满怀期待,携一份信任,鼓励的心境,走进学生的心田.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动态发展,更要关注那些特殊的个体,在上述的片段中,这个孩子平时上课注意力差,经常惹是生非,学习效果不理想,学生的讥笑,教师的冷淡,课堂上长时间坐着冷板凳,这无疑在他的心理和生理上造成很大的压力.尊重每个学生,赏识每个孩子,这只不过是我们教师应具备的最起码的职业良心.而有时我们连这一点都做不到.

篇3

关键词:工程制图;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039-02

《工程制图》课是当前高职高专师生普遍反应较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难点是学生识图、绘图技能的培养,将复杂的立体转化为平面图形以及把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的空间认识、立体思维活动,大多数的学生都存在难以适应的情况。学生大多能够意识到制图课程的重要性,在制图的学习中也花了很多的时间,但效果并不理想。这其中有学生知识结构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原因。那么,在教学中应该重点解决好哪些关键因素才能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适应,有效地培养学生空间认识能力、立体思维和识图绘图的技能呢?以下笔者从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优势结合来做一个探讨。

一、传统板书教学的特点

在传统的板书教学中,一支粉笔、一张挂图、一个模型、一块黑板完成整个识图与绘图过程。这种方法注重的是绘图过程的训练,老师在黑板上画图,是根据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即“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由点到线到面再到体而形成图形的。学生在老师的一笔一画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投影规律,清楚整个图形的形成过程。具有示范性好、互动性强的优点,对于绘图而言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式。但这种传统的方式对于识图有其不足之处。制图学习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所谓空间思维能力是指物体与视图之间的一种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它是读图与图解能力的基础。在培养空间思维能力上,由于使用的模型很有限,挂图又显得比较呆板,无论老师怎样描述比划,有些学生就是想不出它的形状结构,因此传统方法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上效果较差。

二、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要学好本课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传统教学中,一般都是用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一些概念,然而模型具有吸引力低、不易操作等缺点,同时把本课程中大量且不断更新的二维图形都制作成模型也是不现实的,因此传统的模型已无法满足本课程的现代化教学要求。

随着多媒体技术特别是三维设计技术在制图课程中的应用,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就变得容易起来。通过观察物体的空间形状和结构,画出其平面图形(视图),即由空间到平面,再根据平面图形想出物体的空间形状和结构,即由平面到空间。这样反复训练就能很快培养起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要完成这种训练,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完全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画出各种物体的三维图形(例如:采用AutoCAD中的三维实体造型比在黑板上画轴测图要快得多),这些图形可以在空间任意放大、旋转(这在黑板和挂图上是不能实现的),我们就能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它的形状结构,根据投影原理画出它的二维视图,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很容易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对制图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综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等组织教学,具有生动、高效的特点。但其教学内容多,再加上这种教学方式本身就缺少肢体语言,容易将多媒体教学变成机械的放幻灯片、念讲稿,形式单一缺少变化,导致学生疲劳,反而降低教学质量。

三、将传统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的优点

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了传统板书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结合再配合用三维模型演示,发挥各自优点,追求最佳效果。下面以讲解“平面立体的投影”为例,谈谈体会。

(一)课前必须充分备课,写出合理教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教是首位。教案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依据,而备好合理性的教案却是实现创造性教学的必要条件。要备好合理性教案,要求教师不仅深谙教学之道,且要专业知识渊博,能讲、能做,同时能不断地吸取本专业新信息、新科学来充实和提高自己。教案除了纸质之外,还可以有多媒体课件。当前工程制图的多媒体课件较多,可以直接选用,也可以亲自制作针对所授班级学生特点的课件。笔者选用了湖北水利水电学院制作的“水利工程制图”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上课时,先介绍“平面立体的概念”

由于所选的多媒体课件有3D模型库,且每个模型都可以用鼠标进行3600任意旋转,学生可以从各个角度来观察此模型,学生有很强的兴趣,从而加深对平面立体形状特点的理解与记忆。此过程中让学生自由讨论并总结平面体的概念,教师适当引导,并板书在黑板上。接下来,在3D模型库比较多个平面立体形体特征,把平面立体进行分类,并归纳出各类的形体结构特征,也将其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在3D模型库中以六棱柱和六棱锥为例,在黑板上画出各自三视图。在绘制图形时,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比如,教师可以先画出六棱柱的二个视图,然后把3D模型进行左视方向的投影观察,请同学到黑板上画出其第三个视图。在此过程中,对学生实现奖励机制,即上台画图正确加平时分,画错不扣平时分。每到此环节,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意见是对完工后图形的是否正确发表意见,有的是对绘图顺序提出意见,还有的是对视图中图线线型提出意见。汇总意见之后上台同学自我总结,最后由老师给出答案。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点,也掌握了该绘图技巧。且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以上,笔者只是把投影制图部分做了介绍。对于专业图部分,则更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比如从网上下载共享视频,让不能亲临现场的学生先有感性认识,再结合图纸中图样讲解,有利于学生对图示建筑的了解,减少识读困难,并节省课时。教师也可以把图纸中的投影图用三维软件绘制出来,增加学生由图到物的认识过程中的立体感形成等等。

总之,工程制图作为工科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完全的板书教学和完全的多媒体教学均不能达到最佳的授课效果,只有将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结合,才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而且直观性强,有利于学生接受,从而用较少的学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教与学双方均有新的起色。

参考文献:

\[1\]曹辉,梁飞华.“工程制图”组合教学法探讨\[J\].中国科技创新导报,2008,(14):177-178.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教学方法;授课方式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这门课程是土木工程的专业基础课程,涉及到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专业。这门课程在大一时开设,具有专业介绍引导的作用。课程涉及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及施工图识读等内容,是学生最重要的基础课程。学生只有学好这门课,才能更好的掌握后续课程,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张打下良好的专业技术基础。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这门课是值得探究的问题。要让学生学好这门课,关键要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从而主动的去认识、了解和学习。那么使用什么教学方法才能起到这类作用,是本文要探析的问题。

1课程内容分析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画法几何和施工图制图与识读,内容多课时少,其中画法几何是制图基础,识读施工图是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基本能力,识图能力对施工图的理解和施工组织有着直接的影响。接下来具体的介绍两部分相关内容。

1.1画法几何

本部分内容主要学习画图的基本知识及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它是学习施工图识读绘制的基础。培养学生将空间的三维模型通过投影的方法反应到平面图形上,同时也能将平面图形的投影想象出它的三维模型,并将三维模型通过轴测图的形式画到平面图上。建立空间的概念,弄清三维形体是如何在二维图纸上表达的。

1.2施工图制图与识图

本部分的内容是课程的难点和重点,从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和详图中了解房屋布局、外部构造、房屋高度和内部构造;从结构施工图中学习梁、板、柱、基础等承重构件中钢筋的位置、作用及搭接情况。施工图的识图决定了后续课程的掌握程度,并且在今后的工作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想让学生学好这门课,首先要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喜欢这门课;其次要有好的教学方法,让课程内容变得简单有趣,努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

2教学方法探究

2.1微课

微课是微型教学视频课程的简称,针对知识点的难点、重点、考点,以视频教学的方式展现,时间短、内容精,让学生借助移动设备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自主学习,每个视频的时间控制10分钟左右,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根据教材的所有知识点,创立微课,在教材知识点相应的位置设立二维码,学生通过手机扫一扫功能既能观看课程视频。学生课前通过视频了解所学内容,课堂上针对难点思考,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2网络平台在线学习

建立网络在线课程平台,让学生在手机上下载智慧职教APP客户端,方便学生在线学习课程,网络平台中包括知识点电子教案、讲解动画、图片及在线练习题,方便学生在学完后直接做题,做完题后答案及解析会直接弹出,有不理解的地方也可以在群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3教师授课方式

随着信息化的推进,课堂教学的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教学—板书授课方式已经慢慢的被多媒体教学取代。学生在上课时需要图片、动画去刺激他们的眼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对于不同的课程所采取的教学方法略有差异,如:《建筑材料》增加课堂实验,《建筑施工技术》增加计算机虚拟模拟等。对于《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的学习,加大图片、动画、视频多媒体教学的同时,手工绘图仍然是本门课的重点,因此教师课堂板书绘图过程不能省略,多媒体绘图速度过快,学生难理解掌握慢,对于复杂的几何图形,教师应坚持手工绘图,带动学生一起练习,提高学生手工绘图的质量和速度。

2.4模型展示

课程涉及的抽象形体较多,平面图形已经不能清晰的反映立体空间几何形体,需要借助几何模型加强理解,在讲解画法几何时,投影动画是促进学生学习理解的很好切入点,同时加入几何模型的展示,让学生自己通过看模型想象立体的三面投影,开发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对于施工图识图课程,可以安排学生去学校的施工现场,感受图纸要表达的真实情景。

2.5实训环节设置

实践的设置是为了及时的检验学生掌握程度,通过训练去找学习中欠缺的地方,及时的弥补。同时,学生偏爱于实践,喜欢自己动手,理论教学过于呆板,提倡学生多动手勤练习。实践训练设置四部分:一、简面图形的几何画法训练;二、几何形体三视图训练;三、建筑施工图识读与绘制的训练;四、实例工程图纸识图训练。

3结语

本文通过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探究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这门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后续开设课程的引导线,让学生学好这门课是学好专业的基础。教师应该打破常规教学方法,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滕斌.《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时代教育,2012(10):172.

[2]刘红艳.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对于《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的学习效果[J].科技资讯,2015(11):184.

[3]王晓庆.微课在“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04):83~85.

篇5

一、《机械制图》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科学性”指的是讲课概念要清晰,语言表达要准确,引用论据要真实,论证方法要正确。例如在几何作图时,已知椭圆的长短轴,一般采用四心法来画近似椭圆,讲课时就要注意不要把“近似椭圆”讲成“椭圆”。

“思想性”指的是要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在讲绪论时,除了使学生了解课程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外,可根据当前形势,穿行社会发展、就业前景、行业机遇等方面的教育,这样就能有力地感染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效果。这一原则体现了专业技术知识与思想教育的统一。在教学工作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组织、安排和讲授,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正确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结合教学的各个环节,从实际出发,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专业技术教育,将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起来,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这一原则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学生的学习是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过程,是把书本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过程。为此,要想落实这一原则,首先就要重视理论教学,理论要联系实际。《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必须掌握好基本理论知识。但掌握好基本理论知识,是为了指导识图绘图实践,为生产服务,将来在生产一线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对实践性强而又反映实际知识的章节如零件测绘、装配体测绘等内容,适当加强。

3.直观性与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机械制图》主要研究两个内容:一是研究由空间物体转换为平面图形的规律,即绘图;二是研究由平面图形转换为空间物体的规律,即识图。而落实直观性原则,即通过具体的实物、模型、挂图展示,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上形象生动的语言;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获得直观感性认识,这是理解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和阶梯。启发性原则,具体来说就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除了自己要有渊博的知识外,还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性格特点,讲课时要循循诱导,富有启发性,而不是简单地灌输。学生作为认识客观的主体,应使他们在教师指导下,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逐步去发现和掌握规律,在积极接受教师所传授知识的同时,融会贯通,积极思考创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机械制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直观教学就是在制图教学中运用模型、实物、挂图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理论和复杂视图,变得形象、具体、直观,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易掌握、记得牢。例如:在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内容教学中,让学生先看一些简单、典型的基本形体,如长方体、棱柱、梭锥、圆柱、圆锥,对照这些形体,熟悉这些空间形休所对应的视图,实现从空间到平面的思维转换,帮助学生将复杂视图分解成简单图形,为识读和绘画组合体视图打下良好基础。通过直观教学,学生更容易理解投影规律,认识实物与图形之间的关系,使投影要素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清晰的印象,有效地培养空间思维想像力,提高了读图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以及音像资料有机结合,运用到教学当中,比传统方式内容更丰富、表达更生动、手段更完善、收效更显著。逼真的三维立体可与抽象的二维工程图相对照,一幕幕动画展示、显现着投影理论、图示方法、绘图技术等,使那些用传统手段无法讲清或难于讲清的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抽象的视图变得直观、形象、生动。优化了教学过程,解决了课时减少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节省了教师课堂板书的时间,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使教学获得最大的效率。

3.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将多媒体手段运用于制图教学中,借助动态旋转、切割、放大等功能,使操作得心应手,教学形象生动,节约了教学时间。但是很多教师往往是用电子教案代替了一切,电子教案中文字图像什么都有,讲授知识点、画图等整个教学过程都可以在电子课件上展示给学生,殊不知这样教学教师省了不少事,学生也跟着省了不少事,这样课上下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提高甚少。制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投影的结果,而且要让学生知道是怎么投影得来的,没有动手的过程,只是眼睛看了精彩,那只能是过眼云烟,看了就忘,进不了大脑。机械制图教学既有直观性,又有抽象性,必须充分认识学科特点,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多媒体优化组合,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所谓“适当性”,即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破难点、强化重点之处,用于有利于内化教学内容之处。切不可单一以多媒体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图形式、搞花架子,其效果不是画龙点晴,而是画蛇添足。例如在讲授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时,对于相对复杂或模型未能表达清楚的组合部分,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多媒体课件解决难点。从而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时必须“适当”地与传统教学方法相互渗透,以人为主,以机为辅,扬长避短,相辅相成,才能使机械制图教学达到理想境界。

4.《机械制图》与CAD相结合。CAD技术是现代化制图的需要,它作为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具有摆脱手工绘图的功能,但仍然需要有机械制图知识的支持,机械制图是训练学生的识图和制图的能力,是培养学生思维、树立三维图形和动手绘图能力的课程,是CAD技术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如果没有机械制图知识,即使会使用CAD,也将仅仅是一个描图员,因为他不可能创造出新的应用图形及机械图纸。目前基本上所有的职业学校已经将《机械制图》与CAD作为一门课程来教,但如何安排其顺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般是学过《机械制图》后再学CAD,这种教学的结果是把课程割裂开来,仍然是作为两门课程来处理,不能做到用CAD绘图及时地巩固所学的机械制图内容。而将两门课融合为一门课讲授,以CAD为主,《机械制图》为辅,以《机械制图》为线贯穿始终,在讲CAD时与《机械制图》结合起来,时时不忘《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用CAD带动《机械制图》,每讲一节CAD时,对机械制图作相应的简要介绍,尤其是要按照机械制图知识建立三维立体图形去体会CAD作法,在CAD作图完成即初步检验图形,并应留一定量的作业,全部要用CAD来完成,最后训练出来的是能够结合机械制图且熟练掌握应用CAD的人材。这样做的优点是两者兼顾,既应用了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又适应了CAD的先进性;既在头脑中建立了三维立体图形,又应用计算机绘制了图形,并且可以较早甩图板绘图,使学生结合机械制图作图法,进一步深入与透彻理解CAD命令。这样一种《机械制图》与CAD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法应是CAD与《机械制图》教法的发展方向,两者合二为一,适合职业学校的学生掌握实际应用技能,形成职业技术能力。

5.参与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法包括思维参与和实践参与,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方法,它对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思维参与也就是提问式讲课方式,教师在讲课中可以采用自己提问和回答方式来叙述科学或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和转折点,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听课时能积极思考问题;另一种是教师提问,请学生回答;第三种是学生提问,教师自己或请同学回答。实践参与有角色扮演法和情景模拟体验法,机械制图常用情景模拟体验法。

三、结束语

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系统。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采用丰富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技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营建一个相互尊重、合作、互动的课堂学习氛围。此外,要遵循一些教学原则。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上是笔者多年教学的经验和体会,要达到更佳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尚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

参考文献:

篇6

做一份好的教案,可以让老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显现出足够强大的自信。而且对于教案不仅仅是学校考核的标准之一,一个优秀的教师,他会在教案中加入自己独到的见解,而这个独特的见解会为学生带来长久的收益。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一、联系生活、复习引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说说在我们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从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说说它们的的形状。

3、摸一摸手中的物体,有什么感受?与同学交流想法。

4、引导学生说出有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平平的,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认识图形。

1、认识长方形。

(1)让学生动手找出长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认识长方形并出示图形。(电脑出示:从长方体中取下长方形。)

(2)其余生也找找手中物体中的长方形的面,看一看,摸一摸。

2、能不能从其他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学生独立找、小组内找、与教师一起找)。

3、汇报交流,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

(电脑演示)

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立体图、平面图)

5、用自己的办法把他们图形画下来。

三、联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辨认,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2、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

四、课堂活动。

1、小明和同学们一样也认识了这些图形,这是小明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电脑演示)你们能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

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量和小明的不一样。

五、课堂小结

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六、布置作业

2、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同学们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爸爸和妈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三、教学重点:

初步正确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四、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五、教具准备:

计数器、数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数位表: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个、十、)对!

“那么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11?”(指名回答,说一说数位表示的意思)

(二)导入:

“刚才表示的数都是20以内的数,如果是20以上的数又应该怎样表示呢?谁知道24这样用计数器表示?”

说一说数的组成。

(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写作:24读作:二十四)

(三)新课:

1、想一想应该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42?(指名回答)

想: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4,在个位上拨2。

写作:42读作:四十二

2、(1)教师拨珠子:十位4颗,个位3颗

“请问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书:写作:43

全班齐读“十位是4,个位是3,所以读作四十三”

读作:四十三

3、练习巩固:

(1)接拨珠子,分别用指名答、开火车答、全班齐答等方式。过九的数:39,49,59,69,79,89,99.

(2)教师读数,学生听数并动手写数,再全班对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说数,另一个人在听写本上写数,要求写数和读数都要写出来。每人说3个数。

(4)巩固练习

?1、个位是7,十位是4,这个数是()。

?2、65的6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

?3、一个两位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7,第二位是2,这个数是()。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读数和写数。(板书:读数、写数)其实方法和20以内数的读写都是一样的。不知道小朋友们是否都熟练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呢?好我们现在来做练习。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一、巩固旧知进行铺垫

1、口算练习(出示口算题卡)

10+2= 4+10= 13-3= 12-10= 6+10= 10+5= 15-5= 17-10=

[请一两个学生说一下你是怎样算的一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一个十和几个一中去掉几个一剩多少]

2、数的组成的练习。

6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8个一和5个十合起来是多少?

4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28里面有几个一,几个十?

[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巩固达到对新知识进行铺垫的目的]

二、创设情境

1.利用进行动画演示:小明要过生日,请了好多同学,妈妈带小明到商场去买酸奶。

(显示妈妈领着小明到商场的情景。)售货员阿姨先拿给妈妈30瓶(显示30瓶酸奶在左边),又拿给小明2瓶(显示2瓶酸奶在右边),问: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请学生观察要买的酸奶,怎样放的,引导学生看到成排放置,每排10瓶,放了三排,还放了两瓶]

2.解决30+2。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一共买了多少瓶酸奶?师板演用小棒代替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板书:30+2=32说说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求30和2合起来用加法,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32]

3.还可以怎样列式解决2+30。

教师板书:2+30=

独立思考后写在练习本上,发表意见,进行全班交流。

巩固练习30+3= 6+20= 70+8= 9+40=

4.解决32-2。

教师问:现在我们知道妈妈给小明买了32瓶酸奶,仔细看图发生了什么事(小明拿走2瓶),还剩多少瓶?请列出算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32-2=30。你能告诉大家是怎样计算的吗?

指出:为什么要进行减法计算,再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里去掉2,计算32-2的结果,可以依据数的组成知识,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就是30;还可以这样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个十和2个一加在一起就是32,从32中减去2个一,就剩下3个十即30。

巩固练习63-3= 57-7= 48-8= 29-9=

[请多个学生说说怎样算的,新知的强化。让学生明白整十数加一位数与相应的减法的算理]

三、运用实践操作,

1.摆一摆,算一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请一名学生在实物展示台上摆小棒,请其他同学一起按要求摆小棒学生仔细观察后,提出问题在练习本上写出相应的算式,并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先摆5捆,再摆6根(一共有多少根?)

50+6=56 6+50=56

先摆44根,再拿走4根。(还剩下多少根?)

44-4=40

2.填一填连一连

课本做一做第一题填空,个别同学在展示台上展示,集体订正。

第二题数学游戏:在课本上连线,在展示台展示正确者奖励玉米图片

3.我当小法官

4+60=46 4+60=64

4个一和6个十合起来是644个一和6个十合起来是46

65-5=60 65-5=6

5个十和7个一合起来是575个十和7个一合起来是75

74-4=? 90+6=?

[出示小兔和小猫他们那分别对应同一道题,结果不同,学生用手势比划小兔对还是小猫对,面向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出的是学生容易出错的题,学生在明白算理及仔细观察对比下选出正确的。最后一组题要求学生自己解答进一步巩固]

四、解决问题(第43页的第6题。)

在这里将首先出示一张春天的景进行情景创设,﹙春天到了,老师带同学们去春游,在出游时出现了一个小问题,需要你们来解决﹚运用多媒体出示课本上两人对话的场景(有老师3名,学生40名,45瓶矿泉水够吗?),看后先进行同桌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会用算式表达的同学,可以列出算式来。请个别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40+3=4343

五、全课总结:

篇7

关键词: 职业中学 机械制图 教学方法

职业中学的机械类专业将《机械制图》称为“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重要性是由其研究对象的重要性决定的,一般可归结为“一个表达”和“三个依据”,因此常将本课程视为机械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对于职业中学机械类专业来说,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学习正投影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掌握机械制图及其相关标准规定,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职业中学的学生由于空间想象能力不强,在学习该课程初期会觉得无所适从,随着所教内容的深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最终导致学生彻底放弃对此课程的学习。因此,进行机械制图的有效教学就显得尤为关键,通过有效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我学习的乐趣之中轻松掌握识图和绘图能力,为将来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笔者认为教好《机械制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精心备好每一份教案

教学教学,先教再学,教是第一位的,备好一节课是教好一节课的基础。为了上好45分钟的一节课,你可能花费一天甚至几天时间准备,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课是教学工作的最基本前提,备课是否充分完整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优劣。因此备好一份合理的教案是教好这门课程的必要条件,而备好一份好教案不仅要求教师深谙教学之道和学识渊博,还要求教师能不断吸收本专业的新知识新内容来充实自己,更需要熟悉教学大纲,这样才能细致完整地备好每一份教案。当然,也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一定针对性的备课,做到“胸中有丘壑”,一切皆在掌握。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机械制图也是如此。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部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兴趣,对于教学活动有重要意义,它能推动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和激发学习欲望。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对于机械制图一般都是初次接触,因此教师在初次讲授的时候应该给学生讲清楚该课程的特点、内容和用途,教师可以上来就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今后的工作收入是月入上万?台下肯定有部分学生说怎么可能呢,此时再举例说明,现在工厂的一线操作工人比如说钳工技师和数控高级工月入上万其实很轻松,当然这也是和个人努力是分不开的,识图和绘图都是其最基本的前提。这样一说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学好机械制图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及将来的工作都有重要影响,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我们也不否认学习机械制图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说该课程比较枯燥,学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学习兴趣越来越低,最终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下进行学习,这也是激发学生兴趣、提升信心的关键因素。愉快学习的前提是师生关系的和谐,如果学生不喜欢教课的老师,那他也不会对其所教的课程产生兴趣,因此教师要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师生之间创造性劳动的过程,要充分把握好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要知道“重点不一定是难点,难点未必就是重点”,运用直观生动同时带有娱乐性的方法组织教学和解决问题。比如说在讲三视图这一重要章节的时候,笔者特地帮学生买了萝卜,在进行分组学习的时候,同组的学生往往为了怎么切出来好看都会争上一争,当用萝卜把物体切出来的时候,学生会觉得成就感很大,这样可以让他们觉得学习机械制图其实也很有趣,慢慢地从有趣到有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坚定学好机械制图的信心。

三、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机械制图是一门需要一定想象能力支撑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听到学生这样的抱怨:老师我的想象力太差了,你讲过的题目我会,没有讲过的题目就一点都不会画了,而且这样的情况在职业中学绝不是个例。因此,想要让学生学好机械制图,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培养学生想象力,这也是机械制图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也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当你在讲解一个比较复杂的图形时,有的学生一点就通,而有些学生任凭你如何分析讲解总是想不清物体结构,久而久之,学生会因为听不懂而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最终完全放弃对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途径一般有以下几种:(1)实体模型和CAD等绘图工具的运用。学生从几张平面的图形想象出立体形状,对于刚接触机械制图课程的学生确实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初期应先让学生观察一些简单的实体模型,能够让学生很直观地认识到物体的形状,而对于较为复杂的图形则可以借助CAD等绘图软件画出立体形状,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空间想象力。(2)学生动手制作组合体模型。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提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生通过制作模型不仅能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能很好地培养空间想象力。(3)一题多解。这就是根据已知视图画出多种答案,为了画出更多可能的答案,需要学生理解视图中线及线框的含义,探讨多解的原因,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一般都是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得到提高的,教师应当选用具有典型代表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当然我们也不提倡进行题海战术,因为这样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反而适得其反。(4)采用启发式教学。机械制图最忌讳的教学方式就是满堂灌,这样不仅老师累,而且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教师应该结合本课程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的学习习惯,这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利用现代化工具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

篇8

教学“认识图形”时,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了一道练习题:“在一个正方形里剪去一个角,剩下的图形是几边形?在下图中画出不同的剪法。”

我预设学生的答案为五边形、四边形、三角形。如下图:

课堂上,学生很容易得出这三种剪法,教学似乎很顺利。正当我要出示下一道题时,一学生举手说道:“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我不置可否地将他画的图用屏幕展示(如右图),看到图形,其他学生纷纷说道:“不对,不对!不能这样剪!”“题目中只给了三幅空白图,说明只有三种剪法。”“我觉得可以这样剪,因为这也是减去一个角啊!”“可他不是沿直线剪啊!”“题目当中也没有说一定要沿直线剪啊!”……在学生的讨论中,我发现了问题所在,问道:“他的画法到底对不对呢?谁想来说说?”一个已经领悟的学生说:“他的画法是对的。因为题目中只要求‘在一个正方形里剪去一个角’,并没要求一定要沿直线剪,他这种剪法也是剪了一个角,只不过他是沿折线来剪的。”其他学生听后恍然大悟。这时,又有一学生说道:“老师,我还有一种剪法。我受刚才那位同学不沿直线剪法的启发,沿曲线在正方形里剪去一个角。”我用屏幕展示他的画法(如右图),其他学生都露出赞叹的目光。看到学生想出了这么多我没有预设到的想法,我追问:“还有别的剪法吗?”全班学生陷入思考之中,有的同桌小声讨论起来,有的画出了其他剪法的图样。经过展示、讨论,以下这些剪法都可以归类为沿折线或曲线的方法来剪。

在巡视过程中,一个学生的草图触发了我的思维,我把他的草图展示在屏幕上(如右图)。看到这种剪法,学生又纷纷讨论起来:“不能这样剪吧?” “只能剪正方形四个角中的一个。”“他剪的是对的。题目中说‘在一个正方形里剪去一个角’,不就是像这样吗?”“这也是从正方形里减去一个角,符合题目的要求!”……经过学生的再次激烈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这种剪法也是对的。同时,学生提出质疑:“题目中只给了三个空白图,其他的剪法该画在哪里呢?”“如果这是一道考试题,该如何处理呢?”……

案例分析:

一、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更要精心设计练习

教师通常对新授知识的教案都会精心设计,但对练习课或作业中的练习等则欠缺准备。其实,对学生学习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在新授课中,在练习中也有收获。如教师的自编题、配套的教辅题等,有不少是教材中没有涉及的,其难度、深度、广度都有所超越,学生接触到这些练习题时,教师的集体讲评过程对他们来说不是练习,更多的是新授。由此可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无论是课本的新授部分,还是学后的巩固练习部分,教师都要精心准备。只有做好十足的准备,才能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二、教师不能过度相信自己的教学经验或教学直觉

在传统教育观念中,教师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师所说的话、传授的知识就是真理,不会有错。有时,教师的想法未必一定是准确的、全面的,当出现错漏时,教师要敢于承认、发现自己的错误。其实,课堂上有些学生的解题方法、思路比教师还要胜出一筹。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正确对待自己的“权威”,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及时抓住契机,生成新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从错误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课堂是允许出错的地方,错误是重要的教学资源,错误往往不是一个结果,而是进步的起点。

三、训练、开拓学生的思维可以在任何细节中进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满足于例题的演示、讲解,而应引导学生去探求“变异”的结果,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如在学生对某个问题有了自己的解答时,教师不是马上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以一种激励其探索行为的方式延迟对具体解答的评价。这样可以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互相启发的氛围,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出尽可能多的创造性想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呈现并演示实物或实物模型,让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表述的形式,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弱至强,在感悟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可以在教学活动的任何细节中进行,因为它随时可能成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生长点。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