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发表,线上期刊服务咨询

学院推荐意见8篇

时间:2022-09-07 05:09:51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学院推荐意见,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院推荐意见

篇1

[关键词]坚持;科学发展观;医院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R197.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032-01

医院文化是在国家民族和现代意识影响下所形成的具有医院特点的群体意识活动。从广义上讲,它包含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医院文化建设是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卫生体制的转换,在医疗工作实践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推动医院文化建设并将其推向更高的层次和水平,促进医院的建设与发展,是医院管理者的重要任务。

1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在医院文化建设的作用

要用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科技先行的观念、创新发展的观念、科学务实的观念、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实现医院跨越式发展。医院文化是医院存在方式的总和,它既包括医院服务的物态文化也包括医院服务的意态文化,它不同于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也不等同于医院的职工文化娱乐活动,他是经过一个全体员工长期努力甚至几代人的努力才能逐步实现的一种文化积淀的体现。用科学发展观来推动医院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医护员工整体素质,展示医院美好形象,推动医院建设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抓好医院文化建设,把医院的改革、发展和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向社会展现良好的医院形象,可从根本上增强竞争能力。其次,用科学发展观抓好医院文化建设有助于医务人员按照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进行自我开发、自我塑造和自我批评,促进自我素质的提高,造就一支政治信念坚定、医疗技术高超、医德情操高尚、服务态度良好、创新能力较强的员工队伍。第三,抓好医院文化建设,通过内在的、自觉的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控制,培育医院精神,引导员工实现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正确的理想信念与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互动效应,从而达到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目的。

2坚持科学发展观,切实把握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

实践证明,一个医院仅靠有形资产和物质利益方面的条件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文化精神、道德方面的基础。精神文化建设是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医院的精神文化包括医院的医疗技术、观念及技术活动;包括职工的教育、卫生、体育在内的文化设施;包括医院的文化形态、文化活动以及职工的思想信念、理性价值准则、伦理、道德、精神面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等。要搞好医院精神文化建设,使医院精神文明在市场经济运行中渗透发展,就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市场的趋势和规律,努力提高单位文化品位,提高全员整体素质,用医院文化去提高单位表现力、信誉度、凝聚力;必须紧跟时代,在继承和发扬“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等传统文化外,还要添加“价值规律,市场机制,风险机制”等新的适应时展的观念,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必须牢固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以此引导员工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准则,全面加强医德医风建设,逐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为病人提供优质廉价的服务。

3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医院文化建设新路子

医院文化建设既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又要融入地方民族文化之中,更要体现自己特色。医院文化建设不能单纯就文化抓文化,而要用科学发展观来创新机制,走新路子,整体推进。一是注重基础硬件设施建设,按照“便捷化、花园化、宾馆化、智能化”要求搞好环境文化建设。二是注重医务队伍建设,拓宽服务领域,抓好“诊断、治疗、预防、保健”等服务文化建设。三是在认真研究卫生改革政策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健全一整套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搞好规范文化建设。四是根据医院特点,开展一系列竞赛、评比活动,搞好特色文化建设,如开展传、帮、带活动,采取高级医生“一对一”带教,以不断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开展“十佳医生”、“十佳护士”评比活动,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培养员工兴趣爱好,活跃气氛,使每个员工以旺盛的精力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全方位地提高工作效率。

4坚持科学发展观,完善医院各项制度文化建设

篇2

“天使展翅 爱满家园”朗诵比赛

一:活动时间及地点: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待定

二:活动对象:

医学院及广陵学院10级、11级护理班全体学生

活动分工及流程:

活动前期准备:

由两院学生会宣传部负责制作海报并张贴宣传;

由医学院学生会外两部联系好参加本次活动的领导和教师;

由广陵学院化工与医药系学生会活动部在活动前将报告厅内的话筒、音响等设施检查无误,以免在活动中出现突发状况;

由广陵学院化工与医药系学生会办公室人员制作好签到表格以统计到场的人员;

两院各派一名新闻部人员到场拍摄照片;

两院各出一名主持人。

活动开展阶段:

嘉宾评委入场;

主持人程述开场白并介绍嘉宾评委;

参赛选手依次上场朗诵,由嘉宾评委点评、打分;

活动中场欣赏参赛选手准备的节目(可加附加分);

统计结果,主持人宣布获奖名单;

颁发荣誉证书及奖品评委老师发表对此次活动的总结;

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人员有序离开,工作人员整理。

活动后期阶段:

由两院学生会在各自学院的宣传栏公布活动结果,并为参赛同学加素质拓展分;

由两院学生会的新闻部撰新闻稿并上传到学院网上。

比赛要求:

评委

评委必须公正严明,做到对错分明;

评委需熟知比赛主题和评分标准;

评委要认真评判,不得错评。

2.参赛者

参赛选手必须用普通话朗诵;

参赛选手对主持人或评委有意见或建议时,可向大赛组织方提出,不得当场顶撞;

参赛选手须服从评委判定,不得有反对言行;

参赛选手必须遵守比赛规则。

3.作品

朗诵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切合本次大赛主题。

四、 评分细则:

作品主题鲜明突出,内容积极向上; (25分)

衣着得体,与朗诵内容相协调;精神饱满,台风稳健,姿态得体大方; (25分)

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朗诵熟练; (20分)

能正确把握朗诵作品内容,声情并茂,感情饱满真挚,表达自然,能通过表情变化发应朗诵作品内涵,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30分)

五、 评分制度:

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取平均分;

两院各派一名代表负责统计分数。

六、 奖项设置:

一等奖:二名

二等奖:四名

三等奖:六名

优秀奖:若干名

活动参与者可获素质拓展分

获奖同学将颁发部级荣誉证书

七、 评分表:

朗诵大赛评分表格

选手: 朗诵标题: 班级: NO.

篇3

1生命周期理论与大学学科发展

学科概念从其形态上可以区分为知识形态的学科和组织形态的学科[1]。所谓知识形态的学科存在是“形而上”的,即按一定的标准科学地划分而成的不同知识门类,它是人类对社会、科学发展认识的主观地、现实地反应。严格意义上的大学学科出现于中世纪———意大利的波隆那大学开设了医学、法学和神学等学科。19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以洪堡精神改造大学、19世纪末《莫里尔法案》签署后出现的康乃尔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学科分类方法;所谓组织形态的学科存在是“形而下”的,作为“一簇学习或研究的领域,其特征是一组相互主观的可接受的知识,附属于一个有着很明确界定的实体国度,在方法论准则和程序的帮助下系统地建立在被普遍接受的原则基础之上”[2]。该“实体国度”即由学者、知识信息以及学术物质资料所组成的实体化了的学科组织体系。学科之于大学的地位和作用,正如伯顿•克拉克所言:大学是围绕学科组织起来的,学科是高等教育系统的基层组织基础,学科作为一种“专门化组织方式”,是大学的“一个独特和主要的特征”,是“概括大学制度的更佳端点”。[3]在国内,宣勇(2008)率先从“作为组织的学科”这一视角,将“组织生命周期理论”应用于大学学科组织的研究,提出大学学科组织生命周期四阶段模型,该模型将学科组织的成长划分为生成期、成长期、成熟期、蜕变期4个阶段,并提出了学科组织发展的策略[4]。然而,目前国内还未有学者对大学学科的形而上的意义即知识的意义上以生命周期理论进行观照与解析。

2知识生命周期理论与大学学科发展的适切性

知识生命周期这一词语最早出现在知识管理领域。美国知识管理咨询专家马克麦克艾尔洛埃(MarkW.McElroy)在《新型知识管理:复杂性、学习和可持续创新》一书中,从企业知识管理角度出发,以系统思考的观点引入过程的观念,把触角放在知识的整个运动过程:将知识在时间上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称为知识的生命周期(KnowledgeLifeCycle),深刻揭示了知识的产生和整合,为我们展示了组织中知识产生、运动的机制。国内有郎杰斌、袁安府(2004)、王午(2005)、孟彬(2006)等分别从微观的角度、认识论的角度和知识扩散的程度,界定了知识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内容,对知识生命周期进行了相关研究[5][6][7]。国内对知识生命周期的概念达成如下共识:从一个知识被企业模糊了解,到其被企业明确掌握,并在企业内部传播,直到知识被用于工作中为企业创造价值,然后随着其创造价值的能力的逐渐降低而最终被企业遗忘的整个时间间隔。它包含4个阶段:初生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总体而言,知识生命周期理论依旧继承了生命周期理论的要义和精髓,但是研究的内容从企业的组织形态扩展到广阔的知识领域。将知识生命周期理论运用到分析大学学科研究,其适切性依据在于两个条件:其一,大学学科是否具备用知识生命周期理论分析的前提条件;其二,生命周期理论与大学学科是否存在逻辑上的内在联系。下面我们来审视一下两者的立论基础和内在逻辑。首先,英国科学家约翰•齐曼在《知识的生产》、美国知识管理学者维娜•艾莉在《知识的进化》中都认为知识像生命体一样,是在不断演化的。知识的发展与生物的发展呈现出很大程度的相似性,知识和生物体一样具有生命周期,其发展过程一样具有阶段性。知识是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需求而产生的。新知识诞生后,会经历加工、存储、应用的过程,继而投入生产实践不断接受考察、验证,发挥其自身价值。因此,“作为知识体系”的大学学科,从本源上具备了用知识生命周期理论分析的理论前提。其次,大学学科的发展阶段同生命周期理论有着深刻的逻辑联系。

(1)大学学科发展有比较明显的“孕育”阶段。该阶段表现为知识的萌芽阶段,研究人员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以及对知识发展趋势的认识,探察知识之间、知识与问题之间可能存在的各种关联,提出新的研究问题或为原来的研究问题提出新的切入点。在形态上,该学科还没有形成一个组织建制或仅仅是一个基于共同研究旨趣的微型研究小组。

(2)大学学科有进一步“成长”的证明。随着知识探究的深入,逐渐形成相对确定的研究对象或范围,具备大致的学科雏形,一系列基本概念界定基本成型。发现研究问题可能涉及的多方面对象和知识,有机组织这些知识及其关系,探察和构造新的可能解决路径。在组织形态上,学科获得大学的合法性承认,一般以校重点学科来加以承认。

(3)日渐成熟的知识体系形成了学科的基本结构与框架。在学科共同体内,达成相对一致的学术范式,学科研究成果获得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在组织结构上,学科的研究水平和进一步获得学术界的承认,一般被授予省部级或者国家级重点学科。

(4)学科的衰亡伴随着新知识的创生,不断循环。随着研究不断加深,学科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又分化出新的学科,又开始新的学科生命周期。

3基于知识生命周期理论的大学分层

根据科学的内在逻辑发展和社会的外在需要对学科的规范和重组,新的学科不断成长、不断综合、不断生成,重塑了高等学校的形象———从“僧侣的村庄”到“知识分子垄断的城镇”再到“变化无穷的城市”。在这急剧的变化中,学科的结构与水平的差异性基本上决定了一个大学的类型与层次。潘懋元先生认为,可以将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第一类是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主要以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为主,研究高深学问,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第二类是多科性或单科性专业型大学或学院,主要以各行各业的专门知识为主,培养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将高新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第三类是多科性或单科性职业技术型院校(高职高专),以各行各业实用性职业技术为主,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专门人才[8]。在此,我们将第一类大学简称为研究型大学,第二类大学简称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三类大学简称为高职院校。由于高职院校一般不强调学科建设,而是专业建设,那么我们对第一类和第二类大学的学科发展进行比较分析就顺理成章了。如果我们将两类大学的学科发展态势看作两个原生态的生物群落,那么一个是乔木参天,另一个是灌木丛生,由此,两种不同学科发展水平的大学类型向我们展示了迥然有异的发展图景。

3.1研究型大学的学科发展图景

1970年,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首次提出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分类》的标准和补充。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盖哈德•卡斯帕尔则认为,研究型大学是一种符合三项基本要求的高校,即精选学生、致力于探索知识、富于批评性的追根寻底的精神[9]。研究型大学是知识创新的源头,,拥有众多的有影响力的学术精英,在若干能代表国际学术前沿的科学研究领域,,培养出一批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探索型优秀人才和提供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创新性成果。研究型大学在其学科发展上虽各具特色,但都以下特点:

(1)在学科分布上,处于成熟或者成长阶段的学科较多,在学术界的影响大研究型大学一般拥有众多相对成熟的学科。例如,哈佛大学的商业管理、政治学、化学、哲学;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语言学、物理学、生物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原子核物理、化学、生理学、人类学。《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对美国研究生教育进行了分学科门类、分学科级别的评估:耶鲁大学法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工学院、哈佛大学医学院均获得“四连冠”,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也两次夺魁。中国人民大学拥有6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3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有8个一级学科和8个二级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学科评估中,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等5个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

(2)成长型学科得到多方哺育,交叉学科和跨学科发展超前研究型大学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瞄准学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向综合和纵深发展,具有学科门类较多、学术信息交流方便、高水平专家较集中的优势,可以高效地开展跨学科的综合科学研究,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为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综合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从而在巩固传统学科,发展新兴学科的过程中始终具有极强的竞争力。研究型大学逐渐营造学科竞合发展的生态环境,形成学科交叉和共生的良好局面和多学科联合、跨学科研究的格局,使学科组织始终聚焦科学问题,进行持续、深入地研究。

3.2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科发展图景

(1)学科总体发展处于初生阶段,衰退期和初期的学科占多数,学科的青黄不接现象严重就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科发展阶段而言,一些与研究型大学相比并不占优势的所谓传统学科依旧占据主导地位,新兴学科或学科方向的突破也主要是原有学科方向的延伸,新兴学科的发展缺乏原创性的推动力;学科研究内容的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各自的特色与优势;研究方向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变化快,缺乏相对稳定性;确立的研究方向没有很好地围绕研究方向,致使研究力量分散。该类型高校学科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还不够紧密,没有突出学科建设发展的“问题导向”,研究成果也没有很好地与企业需求结合并及时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科团队来说,学科团队知识创新能力参差不齐。学科带头人年龄偏大,已经或即将退休,年轻教师缺乏科研实践经验,论资排辈的现象非常严重,阻碍了年轻教师的脱颖而出。同时,由于考核体系不尽合理,使得许多学科中学科队伍成员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理的学科梯队,最终不能形成学科发展的凝聚力。

(2)学科成长易于受到各种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干扰,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缺乏促进成长的制度和环境。大学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好各个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减少冲突,形成一致的合力,提高学科建设质量和效益。但是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团队很难在不同学科之间流动,各个学科的仪器设备也为学科独有,跨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难度很大。管理体制的不完善造成基地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产学研合作的条块分割局面,学科之间产生壁垒保护,影响了学科交叉的形成与发展。

(3)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科之间相互支撑乏力学科生态系统是高校各学科共生、共栖的环境,不同的学科、学科群以及学科群落可能有不同的规模,但不论大小都不是学科的随意拼盘,而是有规律的有机共生,彼此相互提供营养,相互作用。然而,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学科建设中具有盲目追求学科发展的规模与数量的冲动,忽视、割裂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内在有机关联,导致各学科平均发展,制约着高等院校学科生态的整体形成。

4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推进学科发展的建议

4.1加强制度建设,强调非均衡发展,加快成长型学科,淘汰衰退型学科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均衡发展只能使事物保持渐进态势,不可能获得大的突破;非均衡发展才能使事物发生质的飞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任何一所高校其资源无疑是有限的,如果学校在分配资源方面对所有的学科一视同仁,齐头并进地搞学科建设,势必造成资源配置分散,无法促进学科建设发生质的突破。因此,对建设成效好的学科应大力奖励并进一步跟踪扶植;对于建设成效不大的学科应暂停投入;而对于那些方向陈旧、存在价值不大的或拼凑而成的学科,应根据需要调整分流到相应的学科。

篇4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校园文化 精神文化建设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跃升,不断形成共识和合力的过程。而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树立教育科学发展观,深化对教育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深刻内涵、基本要求和指导意义的认识,围绕学校“教书育人”这一主线,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关注全体,推动学校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综观我国现阶段的中学教育,虽然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教学、师生评定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但是学校管理者对教育的困惑却越来越多,社会对教育的反响也愈加强烈。究其原因,虽然有社会层面上的问题,但最主要的是学校没有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关于以人为本,关注全体的要求,要达到这一要求,笔者认为,关键是学校要真正形成一个教书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这种校园文化应该是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位一体的文化体系。学校只有建设好了这一校园文化体系,才能真正达到教育书育人的效果,才能有效推动学校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的物质文化应该是指学校具有明显文化意味的硬件设施,主要指自然景观、建筑风格、校容校貌,基础设施、活动中心等。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整体的规划,尽可能地把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办学理念进行立体的宣讲。所谓立体宣讲,就是通过对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每一栋建筑进行整体规划和装饰,用图文的方式使其赋予深刻内涵,让全校师生一走进校园,感受到的是一种浓郁的、深厚的、学校特有的文化气息,从而让校园真正达到处处育人的效果。

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制度文化应该是指学校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管理思想和观念,以及在这种观念下制定的具体的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及规章制度的综合体。

可以说,我们大部分中学,还没有真正形成一套完整的、可持续的、具有学校特色的管理思想和办学理念。因此,在这种没有特色的管理思想和办学理念下制定的具体管理措施就显得更加没有特点,导致学校在某一方面碰到具体问题时,总是拿不出有效的方法、合理的制度来加以处理。一个学校的管理体制及规章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学校师生的思想素质和精神面貌。比如,在处理学生事件上,如果学校拿不出规章制度,或者拿出的规章制度都是一些套话、都是一些制度上的制度,或者拿出了较为合理的制度却由于人为因素而没有按制度执行,导致在对学生的处理上,要么会对被处理的学生不公,要么会对其它学生产生效仿后果。再比如,在对教师的评价制度方面,教师A付出了大量劳动、占用了学生大量时间,教学效果达到人均90分的老师,教师B付出了有效劳动,很少占用学生业余时间,教学效果达到人均89分的老师,学校对教师A和教师B的比较评价,即是教学效率的评价,将直接影响教师的精神面貌和教学导向。

我们现在讨论科学发展,我想应该首先倡导大家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规划学校的愿景,来创造学校的办学特色,来丰富学校的办学理念,来形成学校的管理模式,以制定出合理的、有效的、切实可行的学校管理制度体系,并让这种制度体系深入到全校师生心中,让这种制度体系来管理我们全校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三、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应该是校园群体共有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是深层次的群体意识,又是群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体现了班风、学风、教风、校风的学校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应该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不同的。在20世纪70至90年代初,人们思想比较单纯,国家又急需大学生人才,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大学生,因而当时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鼓励教师培养合格的大学生,即核心为应试教育。而最近几年,高校招生在不断扩大,大学生的就业率在逐年降低,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毕业的大学生,至今还有30%没有找到工作。这样严峻的现实,既有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滞后问题,也有我们政府的干部政绩考核问题,但学校的教育理念应该是最大的问题。当我们与学生家长一起费尽劳力将学生送入本不适合他发展的高校学习时(据不完全统计,现行中国的大学生有50%不喜欢自己就读的高校或就读的专业),我们和家长或许可以得到暂时的欣慰,学校也可以在数据上体现暂时的优势,但4年后,当我们的学生毕业就失业时,我们还能欣慰吗?因此,在现行阶段,我们应尽快地转变教育观念,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由应试教育真正转到素质教育上来,在中学教育阶段,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要用科学发展的思想来实践我们的教育。要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即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生存。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我们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大学生同时,我们更应该注重那些不能进入高校深造的学生,要让他们形成积极的、健康的、感恩的心态融入社会。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所谓全面发展,不应该要求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良好发展,即不应该把学生的全面发展片面地理解为学生的均衡发展。全面发展应该是让学生的优势智能充分发展,让学生的劣势智能有效发展,通俗地理解,就是让学生的特长、兴趣和爱好充分发挥,让学生对他难于理解,没有兴趣的科目有大致的了解。只有这样,我们毕业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在各自的优势领域内发挥他的才华。

篇5

即将走上工作岗位,这将关系到我的前途,所以我做了一次慎重的选择,贵医院一直是我的第一就业目标,因此我决定递交这封自荐信,真诚的向医院领导表明自己的决心!感谢您能继续阅读我的自荐信。以下是为打大家整理的医学院毕业生个人自我推荐材料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医学院毕业生个人自我推荐材料一

尊敬的医院负责人:

您好!

我是一名__医学院__届大四学生,马上就要面临毕业,即将走上工作岗位,这将关系到我的前途,所以我做了一次慎重的选择,贵医院一直是我的第一就业目标,因此我决定递交这封自荐信,真诚的向医院领导表明自己的决心!感谢您能继续阅读我的自荐信!

由于在考入大学之前就已经给自己确定了人生目标----做一名白衣天使,所以一旦如愿,我便开始全力学习医学知识,在校四年期间,我不但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大学课程,还经常博览其他医学知识,包括护理学,病理学,甚至微生物学,细菌学,内外科手术....一系列专业医学知识,为了能更加充实自己,让自己能更快的进入社会角色,我还参加学校举办的个类组织曾经担任过学生会主席一职这些经历为我踏上工作岗位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我相信我能团结同事,与领导,病人...和谐相处!

由于我是一名应届毕业生,我深知自己的知识仍然停留在理论阶段,正因为如此,我更加迫切需要贵医院能给予我实践的机会,我一定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为病人提供最认真的医疗服务,为贵医院的发展贡献我的光和热!

毛遂自荐,伯乐识马!希望您能透过这份求职信看见一个充满活力,热情好学的未来白衣天使!

此致

敬礼

医学院毕业生个人自我推荐材料二

尊敬的医院负责人:

您好!

我是一名__医学院__届大四学生,马上就要面临毕业,即将走上工作岗位,这将关系到我的前途,所以我做了一次慎重的选择,贵医院一直是我的第一就业目标,因此我决定递交这封自荐信,真诚的向医院领导表明自己的决心!感谢您能继续阅读我的自荐信!

由于在考入大学之前就已经给自己确定了人生目标----做一名白衣天使,所以一旦如愿,我便开始全力学习医学知识,在校四年期间,我不但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大学课程,还经常博览其他医学知识,包括护理学,病理学,甚至微生物学,细菌学,内外科手术....一系列专业医学知识,为了能更加充实自己,让自己能更快的进入社会角色,我还参加学校举办的个类组织曾经担任过学生会主席一职这些经历为我踏上工作岗位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我相信我能团结同事,与领导,病人...和谐相处!

由于我是一名应届毕业生,我深知自己的知识仍然停留在理论阶段,正因为如此,我更加迫切需要贵医院能给予我实践的机会,我一定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为病人提供最认真的医疗服务,为贵医院的发展贡献我的光和热!

毛遂自荐,伯乐识马!希望您能透过这份求职信看见一个充满活力,热情好学的未来白衣天使!

此致

敬礼

医学院毕业生个人自我推荐材料三

尊敬的贵院领导:

您好!

十分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审阅我这份求职材料,衷心希望您能够通过此材料了解我,并能够给我一个展示自我才华和智慧的机会,相信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我是_卫生学校_届毕业生,在学校的四年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紧张忙碌的学习气氛,使我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这句话成为我的座右铭,在校期间,我系统地学习临床医学课程,在取得优良成绩的同时,我注重加强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课余的时间里,我积极参加校年级、x年级组、x班级的各项比赛活动。在沭阳县中医院9个月的临床学习中,我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我掌握各种临床专业技能,并能很快地适应临床工作,这些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将为我以后参加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十年寒窗苦读,图学以致用,人才的引进,靠伯乐慧眼,如果可以到贵院,我将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去做好各项工作,相信在贵院的培养下,我定能在本职岗位上作出一番业绩,我深信,我能胜任本职工作,决不辜负您的厚望。

请给我一份信任,我将还您十分灿烂,一个真诚学子期盼您的回音,等待您的考验。

此致

敬礼

医学院毕业生个人自我推荐材料四

尊敬的领导:

你好!

感谢您抽空来阅读我的个人自荐信,为我开启希望之门。我是__届毕业生_,主修护理专业。借此择业之际,我怀着一颗真诚的、热切的、朝气蓬勃的心和对护理事业执着的追求向您毛遂自荐。我渴望加入贵单位,希望能为贵单位的明天添砖加瓦,更愿为贵单位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敬业是我的态度,诚信是我的人个基点,真诚是我的做人原则,爱心使我拥有的最大财富,严谨求实是我的性格。父母的期望,社会的竞争是我学习的动力。我十分珍惜大学的学习,在校的二年里,我觉得自己并没有虚度。我不但学到了专业知识,提高了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怎么做人,培养了我严谨务实、求索创新的个人素养,同时我努力的学习计算机。

实习期间,我理论联系实践,实践巩固理论,是自己在护理技术方面有了丰硕的收获,是自己变得更加成熟稳健,专业功底更加扎实。学习中,始终以“爱心、细心、耐心”为基本,努力做到“眼勤、手勤、脚勤、嘴勤、脑勤”,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树立了良好的医德医风能正确

回答带教老师的图文,规范熟练的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及专科护理操作理论知识和技能。在生活中,我把自己锻炼成为一名出苦耐劳的人,工作热心主动,脚踏实地,勤奋诚实,能独立工作是我对工作的本分。独立思维、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是我能充分发挥潜能的跳台。过去并不能代表未来,勤奋才是真实的内涵。在这里,让我收获颇多,让我从生命力爱上“白衣天使”这一神圣的使命!我很喜欢护理,爱着病人在我们的精心护理下,慢慢的减轻痛苦,快乐的康复,心里莫名的开心!他们充满欣慰而温暖的笑容是我最大的幸福。

对于实际工作,我相信我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锐意进取,永不自满是我的座右铭。充实的头脑,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是我永远的财富,殷切的期望在您的领导下为这一光荣的事业奉献我的一片真情,并在实践中不断学xxx步。

水流湍急,人才济济。现实社会竞争激烈,人才也不例外。古有毛遂自荐,今有伯乐点将,愿借您的伯乐慧眼,开始我的千里之行。在学校的学习是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不屈不挠的性格。现在我即将毕业,普通的院校,普通的我们却拥有不甘于平凡的心。面对新的人生选择和挑战,我充满信心。我要在新的起点,新的层次,以新的姿态,展现新的面貌,书写新的记录,创造新的成绩。尽管在众多的应聘者中,我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我仍然很有自信。“怀赤诚以待明主,持经论以待明君”。我拥有不懈奋斗的意念,愈战愈强的精神和踏实肯干的作风,如果把您的信任和希望给我,让我能施展潜能,我一定会尽心尽责,尽我所能,让贵单位满足,我热爱我所学的专业,怀着自信的心上台,如果能与贵院携手同行,我将深感荣幸,纵使无缘合作,您让我认识到不足,我也不甚感激,定会再接再厉,让自己变得更强!

此致

篇6

[关键词]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练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2-078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计算,提高口算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深化练习,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主题

师:你们喜欢喜羊羊吗?今天我们就和喜羊羊到数学王国去玩,但必须通过这道智慧门才能进入,你们能打开它吗? (口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用算式卡片开火车)11-9;16-8;12-5;11-6;18-9;14-6;13-9;12-8。

师:谁能说一说“11-9=2”是怎么想的。

生1:把11分成10和1,10-9=1,1+1=2,所以11-9=2。

师:你用的是破十法,说得真好!(板书:破十法)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我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因为9+2=11,所以11-9=2。(板书:想加算减)

师:刚才算的都是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今天我们就在数学王国里进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练习)”。(板书课题)

二、练习巩固,发现规律

1.动脑筋、填一填(答对的摘取2颗智慧星)

师:同学们真厉害,很快就打开智慧门了,小精灵送你们一颗智慧星,接下来还会有很多的智慧星等着大家去摘取,看最后谁拿的智慧星最多!喜羊羊打开大门以后,看到两组有趣的算式,你能填一填吗?(1)4+8;12-4;12-8;(2)8+( )=17;( )-8=9;17-( )=8。

在学生做完第(1)组后,问是怎么想“12-4=8”的,巩固想加算减的方法。学生做完第(2)组后,问:你发现什么了吗?

出示“6+7=13”的算式卡片,让学生在练习纸上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2.计算、找规律(说得好的可摘取3颗智慧星)

师:今天正好是喜羊羊的生日,数学王国特意为它准备了生日会。听,喜羊羊正在说:“小动物们,谢谢你们来参加我的生日会,不过如果你们能够排着整齐的队伍进来那就更好了。”你们会帮他们排队吗?先把小动物下面的算式计算出来,再给他们排排队!小兔子:12-7;小狗:11-7;小猫:13-7。

师(在学生解答后):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减数不变时(都是7),被减数增加1,差也要增加1。

师:你能不能用这个规律接着编题目?

3.计算,自己发现规律(可摘取4颗智慧星)

师:朋友们都来齐了,准备点蜡烛啦!大家来帮喜羊羊点生日蜡烛(算对了蜡烛才亮),注意观察算式的规律。13-9;13-8;13-7;13-6;13-5;13-4。

师(在学生回答“13-6”时,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观察前3个算式的规律,引出发现的规律:被减数不变,减数减少1,差反而增加1。

出示“13-5,13-4”,让学生快速说出答案并说理由。

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小灰兔吃了9个萝卜,篮子里还剩下5个萝卜,原来一共有多少个萝卜呢?

2.小灰兔想拿萝卜吃,原来有14个萝卜,吃了一些,还剩5个,那吃了多少个?(可摘取2颗智慧星)

师:要知道拿走了几个,得先知道什么?

生:要先知道总共的萝卜,还有剩下的那一部分。

师:总数知道了吗?是多少?(生:14个。课件演示线段图――14个)剩下的一部分是多少?(生:还剩6个。课件演示线段图的其中一部分――6个)要求拿走的这一部分一共有几个,有什么方法呢?请你在练习本上写下来。

3.喜羊羊过了一个快乐的生日,准备回家了。看,小兔子和小松鼠来送它了。课件出示6只兔子和7只松鼠的画面。(可摘取2颗智慧星)

问: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些你能解决的数学问题吗?请你在小组中互相提问并列算式解答(请组长负责记录),我们比比看哪个小组提的问题最多。

4.17个小朋友排成一队,亮亮的前面有8个人,你知道亮亮的后面有多少个人吗?

五、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今天我们练习了什么?你一共摘取了几颗智慧星?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思考题

篇7

一、引言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着“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任务。这给从事职业教育的各级各类学校带来了发展的大好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如何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因材施教,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及整个社会面前的一个课题。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内涵

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课与实践课融为一体,它强调立足于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大胆突破理论与实践的界限,关注探索学习的过程,融教、学、做于一体,充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样既能够解决理论课与实践课相脱节的问题,又能够让学生手脑并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符合职业院校的教学特点,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这种教学模式并不是单纯地把理论课和实验课一起上,也不是在教室里上实验或是实验室里讲理论那么简单,而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任务驱动为主体,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学法指导、教材、实验实训条件、教学考核等诸多方面进行创新整合,从而构建成的新型课程体系。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教学整个过程及其参与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学校的硬件与软件设施是推动理实一体化实施的必要条件

1、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

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具体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根据专业的需要,购买相关的机电设备,因为在学校里不可能建出一个工厂,也没这个必要,所以学校实训室的建设应该适当,要有重点地建设相应的实训室。第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本质上来说就是校企合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职业院校还停留在口头上,因为校企合作是有难度的,所以要真正达到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两方只能走互惠互利的道路,这就需要学校有一批在本行业知名的教师,能给企业完成相关的技术改造,能帮企业节约成本并给企业带来利润。另外,学校还可发挥自身优势帮企业培训员工,或者由所属行业的企业入股办职业技术类院校。通过这种利益关系把学校和企业联系起来。同时要发挥政府相关部门的作用,比如对为职业院校提供实习场所的企业给予减税和财政补贴等办法鼓励企业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上来。这样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的问题自然就得到了解决。第三,学校图书馆及信息资源的建设。应以学生能方便地查阅自已所学专业的各类资料,特别是有关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相关资料为原则。

2、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的建设

双师型教师,简单来说就是教师既具有动手能力又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教师队伍的建设只能立足于学校来解决,解决的办法有下面几种。第一,从企业引进有一定专业背景并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并对其进行培训。第二,重点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在走上讲台以前,应该有一段时间的下厂锻炼,使教师能认识基本的机电设备及工艺过程。而且这个培训是动态的和反复进行的。第三,要在企业或相关科研院所聘请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的兼职教师。而且兼职教师要发挥应有的作用,要有岗位的要求。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这是职业教育的灵魂。但从我国传统教育来看,学校一直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训教学主要是验证性的实验,不太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从学习的主体学生来说,学生并没有把自已技能水平的提高作为学习的根本目的,而以“学而优则仕”的这种观念来作为学习的指导思想。从社会层面来说,对人生的评价是以是否当官作为人生成功的重要指标,而且这种思想几乎深入到每个人的骨髓里,所以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观念就得重构校园文化,让学生的所思、所想以提高自已的技能水平为目标,把在专业技术领域的追求作为自已终生的奋斗目标。

4、教学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变革与创新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必须有配套的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否则不可能真正落实这一教学模式,因为如果把这一模式比做一部机器,要让这一台机器很好地运行,就必须这台机器的各部件配合良好。而且要有可靠的系统,所有这些都需要强有力的制度做为保障。现有的管理体制与机制还不足以保证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

四、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是推动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的决定性条件

学校有了好的硬件设施,但具体的教学操作是要靠教师去完成的,根据近几年从事无机化工生产技术这门课的教学经验,教师要根据实际所教的课程从下面几个方面去落实理实一体化这种教学模式。

1、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以无机化工生产技术这门课为例进行,围绕着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这个中心,我们对本专业学生确定了下面的教学目标:首先是能力目标,具体包括操作能力,基本实验能力;其次是知识目标,具体有数理计算能力,运用一定的图表、简易图形进行实物的表达、说明的能力;再次是基本的素质目标,主要包括职业行为能力、规范操作能力、查阅资料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2、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以无机化工生产技术这门课为例,因为这门课是一门专业课,主要教学内容有,合成氨生产技术,硝酸生产技术、硫酸生产技术,化学肥料的生产技术、烧碱生产技术、纯碱生产技术、新型无机材料的生产技术等基本的内容,内容庞杂而繁琐,而教学时数又有严格的限制,所以对教学内容要进行整合,根据“够用为度,适用为先”的原则进行整合,针对每一种产品的生产,重点从原料、生产的基本原理、操作条件、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对内容进行整合,教学内容简单明了,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每一种产品生产的操作条件和工艺流程。也就是说到企业时上班以后,要能看懂设备的结构图,能看懂生产的工艺流程图,还要明白主要设备的操作条件的控制及如何去控制相关条件。

3、优化教学过程的设计,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无机化工生产技术为例,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我们根据学校现有的实训条件,对煤气化这一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训室,从原料的制备、原料的装填、设备的气密性检验、工艺流程的熟悉,煤气化的基本原理,操作条件的选择等进行完整的教学,根据对最终水煤气的成分分析,对操作条件进行讨论,最终完成煤气化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对氨的合成这一部分内容直接在仿真实训室进行学习,仿真实训直接模拟的是现场中控室的操作,学生能直接学习生产的工艺流程及各类设备的操作与使用,感受操作条件的控制对最终产品的产量与质量的影响,合理控制操作条件。另外附加多媒体和实际的讲解过程使学生所学知识基本能够满足现场操作的要求。

4、教学考核

以过程考核为主,以学生的实际操作与分析能力为依据,根据每个学生每天完成的任务及现场提问来确定学生的平时成绩,最后统一答辩,答辩的内容要强调技能操作,体现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篇8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210032)

摘要:以“培养具有高素质,适应21世纪社会医疗需求的高级推拿人才”为中心,开展高等院校中医推拿学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从理论结合实践的角度,探索新时期临床型医学专门人才成长发展的内在规律,从而为丰富现代中医学教育本科阶段的学科人才培养类型、培养途径和方法提供了实验资料。

关键词高等院校中医推拿学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1982年,上海中医学院开设推拿学专业,这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本科中医推拿学专业。1987年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中医院校的专业目录中又设立了推拿学专业。这并不是教育行政部门主观臆断所决定的,而是自70年代以来社会需要高层次推拿专业人才的反映。由于推拿学具有专业性强、技能操作要求高的特征,决定了中医推拿学人需要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因此作为推拿学专业的教育和管理者,如何在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特色等各个环节上,体现这两个方面的要求,就成为高等院校中医推拿学人才培养改革实践的出发点。

1高等院校中医推拿人才培养改革实践的方法论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高等推拿学人才培养改革实践的总指导思想。围绕培养目标,从科学的系统论方法和实践论方法出发,设计、组织和开展改革工作。在解决教与学,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时,充分注意学的作用,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

2高等院校中医推拿学人才培养改革实践的实验方案

2.1工作路线见图1。

2.2具体内容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和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的三个基本要素。总体设计的基本思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医推拿学高等教育的性质与功能,根据社会的需求、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学生的现状和可能的发展,来确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最后根据人才规格来设计教学计划。上述表述是中医推拿学人才培养改革实践中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具体表现。

2.2.1培养目标高等中医推拿学科人才教育培养目标具有两重性,一是一般目标,即培养高素质公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它是普通教育的延续;二是特殊目标,即适应社会医疗市场人才需求的专门化职业教育。这种职业教育首先是医学本科教育,其次是中医药理论和推拿医疗技术的教育,即培养从事中医推拿临床医疗工作的医师。2.2.2人才规格人才规格是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之间不可缺少的中介环节,人才规格的定位准确,才能保证教学计划不偏离目标。高等中医推拿人才培养规格是:努力学习,具有较广泛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素养,系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能正确运用推拿技术对适应推拿治疗的常见病进行辨证论治,对某些急症能进行一般处理,同时具有一定的现代医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一定古汉语基础,能较顺利地阅读古代有关推拿学的文献,学习使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掌握一定的体育基本理论知识。

高等中医推拿学人才规格包含了四层意思,一是学习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提高思想理论素质、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二是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质,通过学习自然社会各科知识,形成较强的适应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素养;四是学科三基综合教育。

2.2.3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定位落实的具体体现。其基本工作思路:培养中医推拿专业医学本科学生,必须加强医学基础知识理论教育和技能训练,同时拓宽临床各科的知识和处理能力,并且注重人文自然知识理论的学习。中医推拿学专业大学本科生的教学计划应该体现与大专生、中专生教学计划的区分度上。

教学计划的制定是完成中医推拿学人才培养改革实践的关键步骤,其重点是优化课程体系、课程建设和教学管理方法,我们以结构改革为突破口,带动教学内容、教材、教法、考试、临床实习等环节的全面改革。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中医推拿学整体教学改革是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共性的内容不在此详细展开,下面主要论述具有高等中医推拿学人才培养改革实践特色的工作内容。

2.2.4课程体系

2.2.4.1课程结构我们认为课程结构应该按功能分类,分成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这是结构设计的第一层次,其次考虑第二层即各类课程内部的课程设置比例,第三层次考虑具体课程与课时,最后才是课程内容。我们考虑某门课程是不是要设置,放在什么位置和多少学时也应按功能考虑,这里所说的功能就是指它与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的关系。我们通过研究,将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医学临床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临床课5大组块课程以层次性划分后,寻找各组块和各课程间的必然联系,避免前后期课程的脱节,防止临床课程之间的过多重复,合理地设置、更新课程,进行课程重新构建,突出主干学科和一定知识面,削枝强干,并在实践中加以及时调整,以达到课程结构优化的目的。主要说明如下。

2.2.4.1.1基础方面:“推拿专著选”24学时改为“推拿文献与各家学说”36课时。因古代推拿文献主要是介绍各种推拿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增加现代的推拿学术流派,容推拿文献与各家学说流派于一课,是理论与实际相结6《按摩与导引》2001年6月第17卷第3期(总99期)ChineseManipulation&QiGongtherapy.June2001,Vol.17,No.3

合。216学时的“推拿练功”更名为“推拿功法学”。增设“推拿研究进展”36课时,目的是增强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增设“推拿实验学”56学时,目的是让学生及时了解推拿学科前沿发展的研究成果理论知识,加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增设“生物力学”56课时。增设“中医经典导读”,既弥补以往不开设中医经典著作课的问题,又改革中医经典著作中的照科宣读、以经解经的弊端,以导读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上述课程中推拿实验、推拿文献与各家流派和生物力学等课程开设在全国中医院校中首见。推拿学专业的第一、第二、第三学年医学基础课与中医专业趋同。

2.2.4.1.2临床方面:压缩课时,删掉临床课程中的重复内容。凡几门临床课程中重复讲述的病症,一门精讲,其他门以讲解治疗方法为主。增设“康复医学”54课时,原因是康复医学目前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第三医学,考虑为推拿学科前瞻性发展打好基础。在限制性选修课部分,“中医儿科学”改为“儿科学”,由于中医儿科学与小儿推拿学内容重复颇多,而该为儿科学,以讲授现代医学的儿科内容为主。“局部解剖学”54学时增加为72学时。“神经病学”54学时改为“神经精神病学”72学时,增加精神病学的内容,主要考虑临床学科的现状和发展需要。精神性疾病在当前医学临床中出现的比例不断增加,作为一个大学医本科毕业生,如果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必要的鉴别诊断能力,将无法开展本学科的工作。增加“现代诊断新技术”54学时。增设“中医急诊学”27学时。增设“基础护理知识”24学时。增设“五官科学”54学时。删去“理疗学”等。

1994年起在学校全面学分制实行后,进行课程内容结构调整,压缩部分必修课程学时,增加任选课科目。“推拿功法学”减至168学时、“推拿手法学”减至154学时,推拿各临床治疗学课程减少了43学时。将“神经精神病学”更名“中医脑病学”等。

2.2.4.1.3推拿技能方面:按照推拿技能学习、掌握和运用的形成规律为主线,排序专业课程。将推拿手法学(一)、(二)作为第一阶段课程,将推拿人体操作(一)、(二)作为第二阶段课程,将推拿教学见习和骨伤推拿治疗学、内妇推拿治疗学和小儿推拿治疗学作为第三阶段课程,将推拿各科临床实习作为第四阶段课程。明确推拿技能形成的阶段目标,并将目标分化到学年、学期、周次和教学单元的过程中。同时围绕推拿技能形成主线,在各阶段组合其它专业课程,构建推拿专业课程模块,以期通过课程结构中点、线、面的改革实践,全面提高推拿专业技能水平。

2.2.4.1.4教学内容方在面:提倡教学内容改革要体现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些新成果,要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要体现本学科的教学方法论。以“推拿功能学”教学内容为例,多年来此课程内容中不断充实新的本学科研究成果,教学训练坚持以传统功法训练方法结合现代体育训练理论,从“身心锻炼”的角度体现练功功效,并通过课程内部结构排序分化成3阶段的子课程,把传统练功的方法论通过课程序列表现出来。要求学生自我锻炼,使功法课从课堂中走到课堂外,延伸功法的课堂教学。此课程获1992年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推荐期刊